走出朗读指导的误区
朗读教学的误区与对策
朗读教学的误区与对策误区一:重视朗读速度忽视准确度、口音和语调等正确的朗读教学应该始终把语音、语调的准确性放在首位,这是影响学生阅读水平与口语交流能力的关键。
因此,在实际教学中,需要建立科学而多样化的朗读评估体系,包括发音准确性、语音语调、语速、语音流畅度、情感表达和朗读材料选择等不同维度的评定。
对策:建立全面、科学的朗读评估体系建立全面、科学的朗读评估体系,既能够帮助教师全面准确地评价学生的朗读水平,确保教学质量,又能够帮助学生全面规范地掌握语音语调、语速、情感表达等朗读技能,从而提高其语文水平。
评估体系的建立需要制定具体细则,注重在实际教学中不断完善和更新,同时充分考虑到不同年龄、文化背景、语言环境等的特殊需求,从而实现个性化评估和教学。
误区二:课堂氛围单一,不能够充分体现学生个性和兴趣现代教育理念主张把学生放在教育的中心位置,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和兴趣,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个性化和全面化。
而传统的朗读教学,教师多采用单一的朗读方式,课堂气氛单调,容易造成学生的厌倦,阻碍教学的有效进行。
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可以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教学方式。
比如,可以采取合唱式朗读、分组朗读、角色表演、自由发挥四种模式。
其中,合唱式和分组朗读适用于年龄较小的学生,这种方式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协调,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实现美好的课堂氛围。
而角色表演和自由发挥则适用于高年级的学生,能够增强学生个性的表现和创意思维,培养学生从多种角度思考问题。
误区三:朗读材料种类单一,无法满足不同兴趣爱好和智力水平的学生传统朗读教学所选择的朗读材料种类单一,只是注重表达内容的传达,而忽略了学生的阅读情趣和学习兴趣,这会使得学生的朗读氛围缺少趣味性和启发性。
对策:丰富多样的朗读材料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阅读习惯和兴趣爱好,可以选择一些富有生动色彩的故事、诗歌和名言警句等,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方面应该有针对性的判断学生年龄、智力水平、性别、地域文化背景等多种因素,从而选择最适合学生的朗读材料。
朗读教学的误区与对策
朗读教学的误区与对策朗读是学生语言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音、语调、语速和语感,让学生更加流利地表达自己。
朗读教学中存在一些误区和挑战,需要教师们采取一些对策来解决。
本文将探讨朗读教学中的误区及对策。
一、误区:1. 机械朗读:有些教师在朗读教学中只关注学生的发音和读音,忽视了语音、语调和语速的训练。
导致学生在朗读时显得生硬、机械,缺乏自然流畅的感觉。
2. 缺乏情感表达:有些学生在朗读时只注重准确的发音和语音,而忽略了情感的表达。
导致朗读缺乏生动感和感染力,无法吸引听众的注意力。
3. 缺乏个性化:有些学生在朗读时缺乏个性和自己的风格,只是机械地模仿教师或录音,缺乏自己的个性和特色。
二、对策:1. 注重语音、语调和语速的训练: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注意语音、语调和语速的训练,让他们在朗读时更加自然、流畅。
可以通过模仿对话、演讲和语音练习来帮助学生提高语音和语调的准确性。
2. 引导学生表达情感:教师可以通过情景模拟、情感表达训练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字背后的情感,从而在朗读中表现出生动和感染力。
3. 鼓励个性化朗读:教师不应该限制学生的朗读方式,而是应该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特点和个性进行朗读,以便更好地展现自己的魅力和个性。
4. 制定系统的朗读训练计划: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水平和需求,制定系统的朗读训练计划,包括每周的朗读练习、评议和反馈,帮助学生逐步提高朗读水平。
5. 提供模范朗读和示范:教师可以录制模范朗读,并在课堂上进行示范,让学生从范例中学习,并在实践中加以模仿和改进。
6. 配合其他语言技能训练:朗读训练可以与听力训练、口语表达、阅读理解等其他语言技能相结合,帮助学生全面提高语言能力。
走出朗读指导的误区
2 0 1 3年第 4期
走 出朗读 指 导 的误 区
赵 杰
[ 郑州 市惠济区教 育体 育局,河南 郑州 4 5 0 0 4 4 ]
朗读是阅读理解的一个外化指标 , 通 过对朗读者 断 的声音诠释文本 的过程 , 他们读得好或 坏正反 映了他们
句、 语气 等方 面的处理 , 可 以基本 判断他对 于文 本 的理 的学习情况 。可在实际的课堂上 , 很 多教师却喜 欢传授 解程度 。课文读熟 了 , 读 出语气 了 , 内容也 就大 体理解 学生所谓方法 , 用 自己的朗读代替学生 的朗读 。
的现 象 。
三、 缘木求鱼 。 背景单薄 有 的课文距离学生生活 比较远 , 有 的课 文作者个人 的身份 、 地位 、 所处环境 比较特殊 , 如果仅仅依 据课文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解决这一 问题 , 需要 教师 有步骤 有计划 地进 行 , 第 呈现 的内容 , 学生不 容易体 会人 物情感 , 也 就很 难有感
一
遍读首先是要求 读正 确 , 这是人 人都要 达 到的标 准 ; 情地 朗读 。
在学 习过程 中 , 有 了几遍 的听 、 读, 达 到流利 , 有 的孩子 再 提出有感情 朗读 的要求 。
二、 越俎代庖 , 口耳 相 传
有位教 师执教《 狼牙山五壮士》 , 学生朗读 文中人物
生再读再读 , 后来干脆 就提示说 “ 读 出悲壮 的感情 ” , 还 示 范了一番 。接 下来 , 学 生虽然 声音 提高 了 , 可 麻木 的 表 情分明告 诉老师他 没有 被感 染。 对 于这样的文章 , 要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 就需要
第一遍就可 以做 到 ; 在 理解课 文和 充分 体会 的基础 上 , 对话 时始终不 能读 出悲壮 激 昂的感觉 。老师先 是让学
走出朗读指导的误区
读指导表面热闹、 训练浮躁, 这种现
象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
生:王冕为了帮母亲贴补家用, : 懂事。 其实这句话的后半句( “ 还能带
1 主动要求去秦家放牛。
3 O ・
刘吉才 : 走出朗读指导的误区
想读书。 f 的深刻内涵 , 和文本 、 人物进行深层 i 学生的感悟能力, 扼杀了学生的想象
后 的深刻 内涵 ,读 出人物 的 良苦用 I 执教 《 宋 庆龄故 居 的樟 树 》 一 课 的教 l 象感知 ,实际上把文本丢在 了一边 ,
心, 读出语言应有的“ 温度” 。
I 学片断:
I 这是典型的本末倒置。 在平时的教学
i 学习的辅助手段,不能喧宾夺主, 越
细细想来, 在当下的公开课教学 I 影子随处可见。“ 能读出山的高吗?”I
们在朗读这些句子时 , 要引导学生联 I 况。 学生还没有静下心来和文本深入 l 立足课文 , 紧扣语句, 引导学生在与
系当时的具体情境 , 设身处地 , 换位 ! 对话 , 教者就出示了相关的挂图、 视! 文本的对话中, 学会抓住关键词句品 思考, 从而真正走进人物内心 , 让学 I 频等形象化的教学手段, 结果学生的 l 读, 结合背景资料体会。上例这位教 生的理解深刻起来 , 真正读懂句子背 l 感悟“ 惊人的相似” 。 以下是一位老师 i 者, 借助课件t g 示樟树图片让学生形
面 ,朗读 教学 南于无法书面考查 , 效 I 堂里也 闷得慌 ,不如帮人 家放 牛 , 心 I 望文生 “ 义” 、 望 文生 “ 情” , 实 际上 是
果无法量化 ,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轻 【 里倒快活些。这样可以贴补些家用, l 对课文的误读。我们知道 , 当时王冕 视、 弱化的倾 向, 致使朗读教学逐渐 1 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 ) 成为语文学习的一块短板。 许多学生 I
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误区及对策
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误区及对策
语文教学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在农村
小学语文课堂中,朗读教学存在着一些误区,影响了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和朗读能力的培养。
针对这些误区,我们需要采取一些对策,提高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质量,促进
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
1. 单一的朗读形式
在农村小学语文课堂中,很多老师对朗读教学仅仅停留在学生单独朗读的形式上,缺
乏多样化的朗读形式。
这样会导致学生的朗读能力仅仅停留在基础阶段,难以提高。
2. 缺乏情感表达
在朗读教学中,很多老师只注重学生对文字的准确朗读,而忽略了情感表达。
朗读应
该是带有情感的,通过情感的表达,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提高朗读的效果。
3. 缺乏对朗读的指导
很多老师在朗读教学中缺乏对学生的指导,没有及时纠正学生的发音错误和语调不准
确等问题,导致朗读效果不佳。
4. 忽视背景知识的补充
很多语文课文的背后都有一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但是很多老师在朗读教学中忽视了
这一点,没有对学生进行相关的背景知识的补充,导致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不够深入。
1. 多样化朗读形式
在朗读教学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集体朗读、小组朗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这样可以丰富学生的朗读经验,提高朗读的效果。
2. 注重情感表达
老师在朗读教学中要注重情感的培养,引导学生通过声音的抑扬顿挫来表达文章中的
情感,让朗读更有感染力。
4. 补充背景知识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讲解、解读文化内涵、背景和引导学生多方位思考来引导学
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在朗读中更加准确地表达。
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误区及对策
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误区及对策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环节,但由于一些误区,影响了学生的朗读效果。
本文将从朗读速度、情感表达和评价方式等方面介绍误区,并提出对策。
一、误区一:朗读速度过快朗读速度过快是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中常见的误区。
一方面,老师可能因为时间紧迫,希望学生能快速读完,以便继续下一个环节。
学生可能没有受到正确的引导和训练,自己在朗读时也随意加快了速度。
对策一:引导学生掌握适当的朗读速度老师在课前可以对篇目进行研读,根据篇目的性质和情感表达方式,确定适当的朗读速度。
在课堂上,可以通过示范朗读和引导学生集体朗读的方式,让学生模仿老师的朗读速度,逐渐掌握适当的朗读速度。
对策二:运用节拍器慢速朗读老师可以运用节拍器进行慢速朗读,让学生跟随节拍器的速度进行朗读。
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更好地控制朗读速度,避免过快。
二、误区二:情感表达不够真实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中,学生的情感表达常常不够真实,缺乏感情的投入。
这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对课文内容不够理解,另一方面是因为缺乏朗读技巧和情感训练。
对策一:加强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老师可以在朗读前引导学生进行课文的理解和感悟,通过讲解课文情节、分析作者的用词和表达方式等,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从而更好地表达情感。
对策二:培养朗读技巧和情感训练老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朗读技巧和情感训练,如声音的高低起伏、停顿的掌握、情感表达的规范等。
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和情感表达能力,使其能够更真实地表达情感。
三、误区三:评价方式单一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中,评价方式往往比较单一,仅仅关注朗读的准确性,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评价。
对策一:设置多元化的评价指标除了关注朗读的准确性外,还可以设置其他的评价指标,如朗读的语速、语调、情感表达、停顿的掌握等。
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指标,全面评估学生的朗读表现。
对策二: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可以采用小组互评、班级评选、个人自评等多种评价方式。
朗读教学的误区与对策
朗读教学的误区与对策朗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
在实践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误区,限制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本文将讨论几个常见的朗读教学误区,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强调速度而忽视准确性很多老师在朗读教学中过分追求速度,忽视了准确性的训练。
学生们经常出现“说得快但不准”的情况。
这样的朗读教学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学生无法准确理解文章内容。
对策:在朗读教学中,应该注重准确性的训练。
可以通过反复练习同一段落,逐渐提高学生的朗读准确性。
教师还可以选择一些语速适中的文章作为练习材料,让学生在准确朗读的基础上提高速度。
二、忽视对语音语调的讲解朗读的语音语调对理解和表达都是非常重要的。
在朗读教学中,很多老师忽视了对语音语调的讲解,仅停留在发音的程度上,导致学生朗读时缺乏语调感。
对策:在朗读教学中,应该注重对语音语调的讲解和训练。
可以通过模仿和对比的方式,让学生理解不同语音语调的表达效果,并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三、过分强调机械重复有些老师在朗读教学中过分强调机械重复,让学生反复朗读同一段落,而缺乏对文章理解和情感表达的培养。
学生们虽然可以流利地朗读出文章,却无法真正理解文章的含义和情感。
对策:在朗读教学中,应该注重对文章的理解和情感表达的培养。
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文章的意义和情感。
也要引导学生在朗读中表达情感,并给予肯定和指导。
四、忽视朗读素材的选择在朗读教学中,素材的选择也是非常重要的。
有些老师忽视了朗读素材的选择,随便找一篇文章让学生朗读,导致学生对素材缺乏兴趣和理解,影响朗读效果。
对策:在朗读教学中,应该选择适合学生能力和兴趣的素材。
可以考虑根据学生的年龄、情感和兴趣选择不同类型的文章,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和意义。
五、缺乏个性化指导每个学生的朗读水平和问题都不同,需要个性化的指导和辅导。
在朗读教学中,有些老师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指导,导致学生的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
朗读教学的误区与对策
朗读教学的误区与对策朗读是语言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调语感等方面的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存在一些常见的误区,导致学生的朗读效果不佳。
本文将针对这些误区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的朗读。
误区一:只注重发音准确性,忽略了语音语调的表达很多教师在朗读教学中只注重学生的发音准确性,而忽略了语音语调的表达。
他们认为只要发音正确,就能够达到良好的朗读效果。
语音语调的表达在朗读中同样重要,它能够让学生的朗读更加自然流畅,更具感染力。
对策一:提供充分的模仿机会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模仿机会,让他们听准教师的语音语调,并逐步模仿。
可以进行一些交际朗读的练习,让学生在模仿中感受到语音语调的表达方式,逐渐形成正确的语音语调习惯。
对策二:注重教学材料的选择在朗读教学中,教学材料的选择对于学生的语音语调表达至关重要。
教师应该选择既有足够挑战性又符合学生语言水平的材料,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语音语调表达的能力。
误区二:重复大量朗读,缺乏针对性训练有些教师认为多读就能够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于是让学生进行大量的朗读训练。
缺乏针对性的训练往往无法真正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对策三:针对性的训练教师应该具体分析学生在朗读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
对于重音、语速、停顿等方面存在问题的学生,可以给予相应的训练。
可以通过分析录音材料、听力材料等,发现学生的问题,制定相应的训练方案。
对策四:教学材料的分级选择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教师可以选择不同难度的教学材料,让学生有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
通过层层训练,逐渐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使他们在有针对性的训练中不断进步。
误区三:缺乏情感表达有些教师在朗读教学中只注重技巧的训练,忽略了情感表达的重要性。
情感表达是朗读的灵魂所在,只有通过情感表达,才能让朗读更加动人、有感染力。
对策五:注重情感的培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情感投入,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情感,使他们在朗读中能够更好地表达出情感。
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误区及对策
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误区及对策近年来,随着语文教育改革的深入,语文课堂朗读教学也得到了更多的重视。
在农村小学语文课堂中,仍存在一些误区,阻碍着教学效果的提升。
本文将探讨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的误区,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误区一:机械朗读,重形式胜于内容现实中,很多老师注重学生的声音和节奏,却忽视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导致的结果是,学生只是机械地背诵,不注重理解文章的意义和情感内涵。
对策一:强化对文章的教学在朗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
通过讲解和读给学生听,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意义,激发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兴趣和情感体验。
对策二:激发学生的表达能力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参与到朗读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进行朗读,并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他们对文章的理解和把握。
对策一:多元化朗读形式教师应该在朗读教学中引入多种形式,如独白朗读、角色扮演和情景朗读等,激发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表演能力。
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对策二:借助多媒体手段在农村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如音频、视频和图片等,展示不同形式的朗读。
通过观看和模仿,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朗读的技巧和方法,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
误区三:缺乏个性化指导,忽视学生差异在农村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普遍采用统一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个性化需求和差异。
导致的结果是,学生的朗读能力发展不均衡,学习兴趣和动力下降。
对策一:个性化辅导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
对于朗读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采取小组训练的方式,提供更多的练习机会和针对性的反馈;对于朗读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多的挑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对策二:提供丰富的朗读素材教师应该提供丰富多样的朗读素材,满足学生不同层次和不同兴趣的需求。
通过选择适合学生的朗读材料,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朗读水平。
走出朗读指导的误区
? 1 1 L I . 己 新课 j 薯导 学
走 出朗读 指 导 的 误 区
江苏省宝应县城 中小学 贾 萍
时下 , 阅读教学中存在着一 些误 区 , 与《 语文课程标 准》 中强调的朗读要求是相悖 的。我 们只有把 握朗读 的价值取 向, 立足文本 , 尊重 学生 的个性 化理 解 , 方 能 走 出 朗 读 指 导
一 一
重的喜悦 , 感受到生命存在 的价值 。 三、 淡化 朗读技巧 , 注重情感体验 有 很多教师在指 导学 生 朗读时 , 都会 在 朗读技 巧上 下 工夫 , 如重读某个 字 、 轻读 某个 词等 , 尽 管学 生按教 师要 求 的去做 , 但也难 以达到教师要 求的效果 。究 其原 因 , 就 是学 生没有情感 体 验 , 和文 章 产 生不 了共 鸣 , 只能 是 “ 鹦 鹉 学 舌” 。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 , 一 定要注重 学生 的情 感 体验 , 让学生人情入境 , 才能有发 自内心感情 的朗诵 。 位 教师在教 《 云房子》 中“ 哇, 这么多 白云 !我们来 造
一
位教师在执教《 掌声》 时, 在学 习完第 一小节 , 让学生 对英子忧郁 的性格有所感悟后 , 再学习 出示第 四小节 “ 从那 以后 , 英子就像变了一个人似 的, 不再像 以前那 么忧郁 。她 和同学们一起游戏说笑 , 甚 至在一次联 欢会上 , 还让 同学们 教她跳舞 ” 这一部分 时课 堂上异彩纷呈 。 师: 这段描写中 , 英子又给你 留下 了什 么印象 ?认 真读 读, 然 后 用 自己 的话 来 概 括 。 生: 英子是一个 活泼开 朗的女孩 。 生: 英子不再 沉默了 , 她变得勇敢 了。 生: 英 子 是个 大胆 的女 孩 , 她 敢 和 大家 跳 舞 了 。 师: 我们 通过读 书, 看到了一个忧 郁的女孩 变成 了活泼 自信 的女孩 。现在请 你们 来读 读这 段话 , 并 和刚才 的第 一 小节 比较一下 , 看看感 觉有什 么不 一样 ( 指名读 , 引导其他 学生认真 听) 。 生: “ 上小学 的时候 ……” “ 从 那 以后 ……” ( 分 别 朗读
朗读教学的误区与对策
朗读教学的误区与对策朗读教学是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在教学实践中,存在一些误区。
本文将围绕朗读教学的误区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
误区一:过分关注准确度,忽视流畅度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关注学生朗读的准确度,而忽视了学生的流畅度。
这种教学方式往往会让学生感到焦虑,朗读中容易出现断断续续、反复读等问题,影响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流畅度。
对策一:强调朗读的流畅度朗读教学中,练习流畅度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区分语音、语调、节奏等不同方面的错误,并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例如,可以通过分段、修辞、句型等手段,提高学生的朗读流畅度。
误区二:缺乏情感表达过于注重技巧训练,而忽略了情感表达,导致学生在朗读过程中缺乏感情的投入,无法真正理解和体会文本中的情感色彩和文学意义。
对策二:强化情感表达的训练在朗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强化情感表达的训练。
先让学生了解作品的背景和情感,然后引导学生在朗读时运用各种语音、语调、节奏等技巧,表达情感和想法。
同时,还可以让学生与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产生共鸣,引导学生从自身体验入手,更好地实现情感表达。
误区三:忽视学生个性差异忽视学生个性差异也是朗读教学中的一个误区。
在朗读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相同的教学方法和技巧,而忽略了学生个性差异的影响,导致某些学生朗读效果不佳,影响了教学效果。
对策三:因材施教朗读教学中,教师应当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和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例如,对于内向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以小组为单位的互动教学方式,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而对于外向的学生,则可以采取更加活泼、生动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朗读教学中。
总之,朗读教学是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手段,但教师应注意避免朗读教学中的误区。
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流畅度和情感表达,针对学生的个性和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技巧,让学生真正掌握朗读技巧,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朗读教学的误区与对策
朗读教学的误区与对策朗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对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学素养及审美情趣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也会发现一些关于朗读教学的误区。
本文将探讨朗读教学的误区,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朗读教学的误区1. 重视速度而忽视表情在一些朗读教学中,教师可能会过分注重学生的朗读速度,而忽视了表情、语调和语气的处理。
这样容易导致学生在朗读时缺乏情感表达,失去了文学作品所要传达的情感和意境。
2. 只注重正确发音而忽视语音语调有些教师在朗读教学中会将重点放在学生的发音是否标准上,而忽视了语音语调的处理。
由于中国的语音语调多样,而且在不同地区还有差异,如果只注重正确发音,而忽略了语音语调的处理,就会影响学生的朗读表达能力。
3. 缺乏背景知识的引导有些朗读教学只停留在学生对文字的朗读,却忽视了对背景知识的引导。
对于文学作品来说,很多时候理解和情感的表达都离不开对文学背景和文化内涵的理解。
如果忽略了这一点,就无法真正领会文学作品的意境。
4. 忽视交流和互动在朗读教学中,一些教师可能会只关注学生个体的朗读情况,而忽视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而且,学生的朗读往往是面向整个班级进行的,缺乏互动和交流,容易导致学生的朗读过程缺乏活力和情感表达。
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环,通过朗读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学素养及审美情趣。
在朗读教学中也存在一些误区,如注重速度而忽视表情、只注重正确发音而忽视语音语调、缺乏背景知识的引导以及忽视交流和互动等。
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对策来提升朗读教学的效果,从而更好地发挥朗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误区及对策
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误区及对策语文课堂的朗读教学在小学阶段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也存在一些误区,需要引起教师的重视并及时加以整改。
在此,我们将结合实际情况探讨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误区及对策。
一、误区分析1. 机械朗读:部分教师在朗读教学中过分强调速度和声音的洪亮,导致学生机械朗读,缺乏感情色彩,无法准确表达文章的含义。
2. 缺乏引导:一些教师在朗读教学中只注重学生朗读的准确性,却忽视了对学生情感的引导和激发,导致学生在朗读时缺乏情感表达,无法真正领会文章的内涵。
3. 忽视技巧:部分教师在朗读教学中忽视了朗读的技巧和方法,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技巧,导致学生朗读时声音单一,缺乏变化。
二、对策建议1. 培养情感表达:在朗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表达自己的情感,让他们在朗读过程中真正融入到文章中去,体会作者的情感,进而更好地理解文章。
2. 注重技巧训练: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朗读技巧的训练,教会他们如何利用语音、语调和停顿等声音技巧来突出文章的重点,使朗读更具生动感和感染力。
3. 多样化朗读形式: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分组朗读等形式,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进行朗读,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
4.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在朗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情境中体验朗读的乐趣,激发他们的朗读欲望。
5. 鼓励自主朗读: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朗读,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进行朗读,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表达欲望,从而提升朗读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6. 举例分析:在朗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文中隐含的情感和含义,让学生通过朗读更好地理解语文知识。
通过以上对策的实施,相信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的误区可以得到一定的纠正和改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使朗读教学在农村小学教育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朗读教学的误区与对策
朗读教学的误区与对策朗读教学是学生学习语言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提高语音语调,词汇量和阅读理解能力。
在朗读教学中常常存在一些误区,影响教学效果。
接下来,我们将探讨朗读教学的误区,并提出对策,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开展朗读教学。
一、朗读教学的误区:1. 重视速度而忽略准确性在朗读教学中,许多老师和学生都会过分追求快速朗读,而忽略了准确性。
他们认为朗读要求快速,读得快就是读得好。
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朗读的目的不在于速度,而在于准确地表达语音语调,词汇和情感。
重视速度而忽略准确性是朗读教学中的一个误区。
2. 教师主导,学生被动在一些朗读课堂上,老师往往扮演主导地位,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的指导和要求。
这样的教学模式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影响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朗读教学应该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3. 忽视情感表达朗读并不仅仅是机械地读出文字,更重要的是要表达文字中的情感。
在一些朗读教学中,老师和学生往往忽视了情感表达,只注重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而缺乏情感的朗读会显得枯燥单调,难以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
1. 强调准确性在朗读教学中,应该首先强调准确性而不是速度。
学生应该从语音语调,停顿和语速等方面准确表达文本。
老师可以通过针对性的练习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准确性。
2. 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在朗读教学中,老师应该通过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性的朗读活动,让学生在互动中享受朗读的乐趣。
3. 注重情感表达朗读中的情感表达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是朗读的灵魂。
教师和学生应该重视情感表达,通过深入理解文本,挖掘文字背后的情感,用心去体会和表达这些情感,使朗读更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
4. 多样化的朗读教学方式朗读教学并不局限于课堂上的朗读练习,老师可以通过课外阅读,角色扮演,音频视听材料等方式丰富朗读教学,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在朗读教学中,我们要摒弃那些误区,注重朗读的基本功,更注重大家共同参与的氛围。
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误区及对策
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误区及对策一、误区分析1、过度追求声音效果。
有的小学语文教师为了追求诵读效果而过分强调声音的大小、高低、抑扬,致使朗读成为一种纯音乐般的表演,忽略语言的意义和韵律。
2、不注重韵律节奏。
有些教师忽视韵律节奏,让学生一遍接一遍地朗读,久而久之,学生容易形成“东拉西扯”的念诵习惯,远离了韵律节奏原本应具有的韵律魅力。
3、不注重情感表达。
一些老师或许会注意文本的情感诉求,但是,在朗读教学组织上却常常把朗读和表演混为一谈,过份强调表演效果,而忽视文本所示的情感表达。
4、盲目追求朗读速度。
有些教师过分追求朗读速度,认为快速阅读是高效阅读,却忘记了语文阅读的一个重要作用——思辨而非记忆。
5、忽视朗读测试。
有些教师可能认为朗读测试是学生家长和学校的事,但朗读测试也是教学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
如果不定期进行朗读测试,教师就无法了解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朗读习惯的进步与改变,也很难指导学生改进和提高。
二、对策建议1、强化“情感化”练习。
朗读是一种语言的戏剧性表达方式,能够传递语言的情感,让语言更富有感染力。
教师在朗读教学过程中,应该把重点放在情感表达上,让学生理解情感走向和情感动态。
通过情感化朗读练习,激发学生更强的情感感知,让学生通过情感抒发来提高语文素养。
2、强化“常规化”管理。
对于学生而言,朗读并不是一时的事,而是一个常规化的训练过程。
教师与学生应该明确朗读的常规化管理模式,制定朗读计划,设置朗读环节,定时检查并反馈学生的朗读结果。
3、强化“语感化”鉴赏。
朗读中有一种过程叫做鉴赏,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引导学生从朗读中品味语言,锻炼语感的敏锐程度。
同时,鉴赏也可以是检测朗读质量的一种方法,鉴赏朗读中的细节、技巧,从而优化朗读教学。
4、强化“技能化”训练。
朗读技巧对于朗读教学的提高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需要通过针对性、学生特点的朗读练习,提升学生朗读的语感、韵律、节奏、语调、音色等方面能力,减轻因朗读而产生的疲劳感和焦虑感。
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误区及对策
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误区及对策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在农村小学语文课堂上,存在一些朗读教学误区,影响了学生的朗读效果。
下面将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能够帮助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改善朗读教学。
一、误区一:忽视朗读基本功训练由于农村小学教师教学压力大,有时会忽视对学生的朗读基本功训练,而过多地注重知识点的重复和记忆,导致学生的朗读水平无法得到实质性的提升。
教师应该意识到培养学生朗读的基本功是朗读教学的首要任务。
可以通过大声朗读、模仿朗读和分段朗读等方式,帮助学生把握声音的节奏和语调,同时注重音调的准确和语言的流畅。
通过系统性的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效果和表达能力。
误区二:重复朗读消耗学生的兴趣在农村小学语文课堂上,一些教师过多地要求学生重复朗读,导致学生朗读任务重复、枯燥,丧失了学习的兴趣。
对策二:增加朗读任务的趣味性教师应该合理安排朗读任务,避免过多地重复朗读。
可以通过选择有趣且具有代表性的课文材料,设置朗读比赛、朗读表演和小品活动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朗读任务呈现出一种欢乐的氛围。
误区三:忽视对朗读技巧的讲解和指导在课堂上,一些教师只是简单地让学生进行朗读,而忽视了对朗读技巧的讲解和指导。
导致学生难以理解、运用正确的朗读技巧。
在朗读教学中,教师应该介绍一些朗读技巧,如正确掌握词汇的发音、调节语速和语调、合理运用停顿和重音等。
要引导学生通过模仿和练习,掌握和运用这些朗读技巧,提高朗读效果。
误区四:缺乏个别化的朗读辅导由于农村小学班级人数多且教师资源有限,教师很难给每个学生提供个别化的朗读辅导,导致学生的朗读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朗读水平和问题,采取个别化的辅导方式。
可以安排课后或课间时间,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朗读辅导,帮助学生纠正发音错误、调整语调和节奏等,使学生的朗读技能得到迅速提升。
【走出语文朗读指导的误区】走出人生误区观后感
【走出语文朗读指导的误区】走出人生误区观后感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会作者思想感情,增强语感的重要途径。
但是,在目前小学阅读教学的朗读指导中依然存在着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误区一:朗读指导蜻蜓点水。
课堂现象:一位教师在教学《花瓣飘香》(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时,引导学生第一次试读。
师:请同学们借助课文后面的生字拼音认真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并想想课文讲的是什么。
(当教室里还有近一半学生读书声没停下时……)师:(鼓掌示意学生停下)都读得差不多了吧!下面我们“开火车”来检查一下朗读情况。
(没读完的学生立刻停下,一脸茫然地看着老师。
虽然教师一再鼓励学生主动接读,却只有几个学生举手……)问题聚焦:学生初读感知课文内容,教师有安排但不到位,有形式却没实效,朗读成了课堂教学的一种点缀。
对策:给足时间,注重实效,走出课文感知浮光掠影的误区。
初读课文,是学生预习之后第一次与文本亲密接触,因此,应关注读的持续性,要留有充分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要把读准每个字音,读顺每一句话真正落到实处。
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实践中加深体验,对文本产生从“初识”到“熟悉”,再到“深入理解”以至“产生共鸣”的期待。
案例对比:一位教师在教学《美丽的南沙群岛》(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引导学生第一次试读。
师:老师给你们五分钟自由读书时间,请你们借助拼音认真读课文,老师没喊“停”不要停下来。
坚持就是胜利,看谁能坚持读五分钟。
(顿时,教室里书声琅琅,老师巡视。
不到三分钟,读书声渐弱。
)师:你们看过中央电视台金龟子姐姐和月亮姐姐主持的节目吗?生:看过。
师:她们说话好听不好听呀?生:好听!师:为什么她们说话特别好听呢?生:因为她们把每个字都读得很准确,每个音都读得清晰、饱满。
生:因为她们认真练习朗读。
师:好,现在我们都是金龟子姐姐和月亮姐姐啦,继续认真练读吧!把每个字的音读饱满,把每句话都读得完整、连贯、通顺。
朗读教学走出误区
走出误区,准确把握低年级朗读教学的要求在现实行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朗读的要求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而对于各年段要求的程度有所不同,低年级的要求是“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
然而部分低年级的教师没有准确把握本年段的要求,导致朗读教学走进误区。
误区一:教学时不注重指导学生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表现在:1.以指导读准生字词代替对课文正确朗读的指导。
部分教师上课时花大力气指导学生读准“我会认”里的生字词,以为指导学生读准生字字音就是指导学生正确读文了,而在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方面用时太少。
导致学生虽然认识生字,但课文却读得磕磕巴巴。
2.以课前预习和小组内读文替代教师的指导。
新课程改革试行至今,许多教师已能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但是有的老师以课前预习和小组内交流检查读文替代教师的指导,就导致部分学生只能把课文读顺,却远没达到正确、流利的要求。
3.降低要求,以为“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就是让学生把字音读准了,读得不磕巴就行。
因而当课堂教学中学生出现唱读、停顿不恰当等问题时,教师没有及时地纠正指导。
4.以为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只需要将课文读熟了就能达到,或随着学生的年龄增长自然就能形成,不需要教给方法。
因而当学生读课文读得不够好时,教师往往是指责孩子课前读得次数太少了,只要求学生多读几遍,却没有进行有效的朗读方法的指导。
误区二:拔高要求,过早提出有感情朗读的要求。
很多老师从孩子接触课本中的第一篇文章就开始要求学生把课文读得有感情,尤其是有人看课时更是把指导有感情朗读作为课堂的亮点,大花力气。
但实际结果却往往事与愿违,老师指导的辛苦,孩子们读的辛苦,可就是达不到有感情的标准,充其量也不过是模仿老师读得像一些而已。
究其原因,在于教师拔高要求,过早提出有感情朗读的要求。
细看教材我们不难发现,教材中对于学生朗读能力的要求有着明显的序列性。
小语第一册教材中,对于每一篇课文的朗读要求只是“正确、流利朗读”,第二册的要求是“朗读课文”,到了第三册只对三篇课文——第20.23.31课才提出“有感情朗读”的要求,对其余课文的要求仍然是“朗读课文”。
浅谈小学低年级朗读指导的误区与矫正
浅谈小学低年级朗读指导的误区与矫正导言朗读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又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它涉及到声音、语调、节奏等方面的训练。
但是在朗读的过程中,少不了一些误区的出现,影响孩子的朗读效果。
因此,本文主要针对小学低年级朗读指导存在的误区,探索出正确的指导方法,以便更好地为孩子提供有效的帮助。
误区一:重视“快速朗读”老师在指导小学低年级学生朗读时,往往会强调速度的快慢,甚至会以学生快速背诵古诗为例,强调大声快读的重要性。
但是,快速朗读并不一定能提高朗读质量,在小学低年级阶段,重视速度快慢反而会对孩子的朗读造成影响。
矫正方法: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老师应该关注学生每个字的发音是否准确,强化每个音节的发音,并且逐渐增加朗读的难度。
适当降低朗读速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每个字的含义,将字句读得更为流畅、自然。
误区二:忽略语音调节在朗读的过程中,语音调节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但是在小学低年级阶段,老师普遍忽略了这一点,只重视发音和语速。
矫正方法:当老师在朗读训练时,应该关注学生的声音抑扬顿挫及起落,让学生能够感性地理解每个字的含义和语感。
同时,老师也可以运用童谣、儿歌等形式来帮助学生熟练掌握语音调节的技巧。
误区三:忽视视觉影响视觉也是影响孩子朗读的重要环节,但是往往被忽视。
一些教代表往往过分强调让学生朗读熟练,而忽视了图片、场景等对于孩子理解和记忆的影响。
矫正方法: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他们注重视觉效果,提高语感表达和语音运用的能力。
我们可以逐渐添加一些视觉元素,例如图片、场景等,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文章内容,并将其通过朗读加以表达。
误区四:死读模板化在学习过程中,模板化教学是很常见的,不管是在语文、英语等学科,只要有固定的内容就会有模板化教学出现。
然而,非常规模型不同,朗读就需要有个性化的训练和指导,强调独立思考,而非死板模板式的教学。
矫正方法:在指导孩子朗读时,老师应该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注重挖掘学生的语感和想象力,并允许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加入一些自己的思维和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出朗读指导的误区
语文课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师的共识。
笔者以为,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朗读指导存在的几个误区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
它们主要有以下三种现象:
一、注重‚量‛,忽视‚质‛
所谓‚量‛,指的是朗读材料、时间、次数的多寡;所谓‚质‛,指的是朗读材料的筛选以及在悉心指导下所达到的实际效果,如是否通过读疏通了字词读音,掌握了语文材料的字面意思,理解了文字的内涵;是否能在读的练习中运用声音技巧把文章的情感表达出来等。
语文学习需要多读。
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有许多经验性名言,如‚书读百读,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吟)诗也会吟‛,都说明多读能帮助读者理解课文,积累语言材料,增强表达能力。
可是有些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过分强调‚读了‛和‚读得‘多’‛,而忽视了对朗读质的追求。
这种做法的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
克服这种现象的具体措施在于教师要明确每一次朗读的具体目标,珍惜课堂的每分钟。
一位老师在给二年级学生上《周总理借书》的课文时,首先简单地介绍周总理生平,接下来让学生分散读全文,找出生字词,用字典查出读音和含义——这是一读。
朗读全文后,教读第一、二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的朗读指导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这优文字交代了什么内容?哪几个词是重点词,为什么?我们应该怎样把它们‚读‛出来?学生朗读思考后回答,这段文字交代了时间:一天晚上。
地点:北戴河图书馆。
天气:下着大雨。
图书馆的一些情况:读者很少。
‚晚上‛‚大雨‛‚很少‛几个词点明了人物活动的环境特点,是重点词语,应该重读——这是二读。
解决了这些问题之后,老师组织学生读出重读音节,齐读,回味——这是三读。
讲读第二自然段,先由一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思考他读得好不好。
若让你来读,你是怎么处理的——四读。
学生读完后,老师不急于让学生
进行评议,还是抓住三句加引号的话,让学生学习打电话的礼貌用语,造句并表演,随后引导学生联系上文的语言‚环境‛,思考这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回答,并指导学生通过对音量高低、语速快慢的控制读出总理的亲切、礼貌和小王的认真、礼貌来——五读。
这节课读得很多,但一次比一次深入,一点也不乏味。
让学生多读,切忌让学生读得口舌燥,挫伤他们读的积极性。
教师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在注意‚量‛的同时,别忘了遵循一个道理: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
没有训练的量,也就谈不上训练的质;光有训练的量而没有训练的质,也达不到训练的目的。
二、注重字词发音,忽视整体感受
这种情况在新教师的课堂上出现得比较多。
他们把朗读辅导简化正音活动,为了读得准确,让学生把文章肢解成一个个字、词、忽视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整体地感受句段的内涵、篇章的气韵和语文的音乐美。
如有位新老师指导学生朗读《雷雨》中‚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的句子时,再三强调本方言区学生的难读字‚闪(sh-s an-ang)电(ian-in)声(sh―s eng-en)越(e-ie)‛的声、韵每,两次为正音中断学生的朗读,学生把句子念成一个没有轻重、长短区分的字词——‚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表停顿)‛却没有进行纠正。
这样的朗读指导训练显得很繁琐、乏味。
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在朗读中语感的领悟和朗读表现力的培养。
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正确、灵敏、丰富的感受,现在被认为是语音能力系统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能力。
朗读的表现力与语感有相通之处,但并不完全相同。
前者是一种感受语言材料并用声音技巧创造性地表达语言材料思想、内涵的能力,是重要的语文能力之一。
语文学科研究者指出: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感、朗读能力的重要途径,要通过这条途径顺利、快捷地到达‚目标‛,读懂课文,整体把握句、段、篇的主要内容。
当然,在朗读中进行正音活动是有必要的,尤其是在音准较差的低年级阶段。
既要顾及正音,又要讲究整体感受,我们的朗读
指导该怎样进行?笔者试以前文提到的《雷雨》课文的句子为例。
这篇课文是安排在小语第二册,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拼读能力,在对材料的朗读前(课前),教师先预测朗读材料中有哪几个字的读音会成为学生朗读障碍,并把它们写到卡片上。
朗读指导前,引导学生读一读这几个字,若有学生不能完全读准确,教师不需为此花很多时间。
教师可以把正音活动向课外延伸。
在朗读中,没有严重的盅错,教师不要随意中断学生的朗读活动。
另外,教师不妨引导学生体会‚越——越‛关联词在句子中的作用,引导学生处理句子的停顿、轻重音。
为了表现句子‚越——越‛表达的‚闪电和雷电的加剧变化‛的原意,把句子读为‚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力竖线表示重读音节)。
通过这样的朗读指导,不知不觉中,学生提高了对‚越——越‛关联词的敏感度——语感得到了培养,提高了对节奏、轻重音的把握,感受能力、朗读能力得到了训练。
三、忽视朗读评价能力的培养
朗读评价能力指的是评价怎样的朗渎才符合规范的能力。
具有朗读能力的学生离开教师也能够进行有效的朗读训练。
可以讲朗渎评价能力和朗读能力是一对孪生兄弟,我们在教给学生有关朗读方面知识技能的同时,不妨把朗读评价的权力交给学生。
在语文课内进行这项能力的训练,为了能更行之有效,在小学中低年级,教师最好能提出具体的评议要求,如就语调或音的轻重或长短处理的情况进行评议,让每位学生参与到读读、评评、读读的活动中来,使学生的朗读水平在朗读的评价活动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提高。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笔者汰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寻找契机:
1、充分认识教师的主导作用
如果把教学活动比成一支旅行队到陌生的风景区玩赏、观光、考察的活动,教师的作用就相当于导游。
导游恰到好处的讲解、启发,能诱导游客充分发掘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使旅游活动成为获取、创造、审美的
历程。
在这个活动中,导游应该积极、主动,并能对此时此地的景、此时此地的‚情‛了然于心,否则,难以使活动达到极佳的境界。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也应该保持这种角色意识,在朗读指导中,充分发挥‚导‛的作用,通过自己的精讲、简评、范读,让学生少走弯路、错路,让指导和练习事半功倍。
2.端正教师对‚朗渎‛的理解
不少教师认为‚朗读‛就是‚声音响亮地读‛,优秀的朗读就是‚发音规范响亮地读‛。
这是朗读辅导停留在追求量的多、音的准层面上的主观原因。
从运动的角度看,朗读首先是一种活动。
师范院校《教师口语》教程上明确说明它的特点:‚朗读就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的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
‛它不仅是把以书面形式存在的语言转化为以声音形式存在的语言的过程(出声、声音响亮),也不仅仅是‚发音规范‛的‚转化‛活动,还是一种‚再创活动‛。
它的‚再创作‛指的是朗读中朗读者通过自己的声音形式表现作品的思想、内容、语言的音韵美。
同时,融人了自己的分析、理解,感受作品时所产生的真实感情、鲜明态度。
经过这种转化,一个书面形式存在的艺术品,便成为口头形式存在的新的艺术品。
我们只有站在‚朗读是一种再创作活动‛的层面来理解朗渎,才会明确朗读为什么拿成为孚要的语文能力之一、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之一、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