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语文阅读教学的误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出语文阅读教学的误区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特别强调了“读”和“写”的重要性,它也是由语文的工具性学科的母语地位所决定的。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在这上面教师和学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学生的阅读能力及语文的综合素养并没有多少长足的发展。主要原因是语文阅读教学陷入了误区。

关键词:阅读教学;误区;语文阅读兴趣

当前,语文教学正在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多种教学模式的出现给我们的中学语文教坛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其呈现出勃勃

生机。

在语文教学中特别强调了“读”和“写”的重要性,这也是由语文这门工具性学科的母语地位所决定的。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但是在语文教学中存在一种普遍现象:课堂上,教师条分缕析地讲解教材,学生埋头苦记笔记并熟记于心,考试考到详细分析的篇目则欣喜若狂,若题目灵活或考课外阅读文段则愁眉苦脸,这充分说明了目前的语文阅读教学远未能达到素质教育所期望的目标。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是“授之以鱼”还是“授之以渔”,答案已昭然若揭。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教”。目的就是希望即使在离开了教师、离开了语文教学课堂的情况下,学生也能充分发挥自主能动性获取新知识、发现新问题并试着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语文阅读能力。

随着阅读理解在中考试卷中的分值增高,老师们也都看准了

“行情”,把大量的时间都用在阅读理解上。一般老师的做法是:凡是能设计语段训练的课内段落,无论题目的可做性如何,全刻印出来以填补学生头脑中阅读的空缺;更有甚者,把心思全部用在揣摩教研员的心思与“口味”。例如,有的人发现:刚上任的教研员感情细腻,爱选用“人间亲情”为主题的语段来测试学生。有了这一发现后,你再看看学生手头的印发试卷,铺天盖地的全是这一类的语段练习,使学生愁眉紧缩,哀叹自己又被卷入了“情感洪流”中了。记得一次考试刚刚结束,有一位同事狂奔而出,逢人便讲:“不用说课内的语段阅读了,就连课外的语段我都猜到了,并印发给学生了。”其他老师则一脸羡慕的表情。另一些“命运蹇劣”教师则叹息不止:“这几个语段我在某某语段训练书上见过,还没来得及给学生刻印。”一脸的后悔和惋惜。

由此发现的问题不能不令人担忧。急功近利的思想加上侥幸心理,使很多老师失去了引导学生学习欣赏美文的兴趣,他们在语段训练上耗尽心血,在猜题揣摩教研员的“爱与憎”上下了不少苦功夫。其实,他们所做的全是“无用功”。结果,必将陷入题海战术的泥潭中不能自拔,又怎么能谈得上阅读美感的体验;再者,为了迅速提高语文成绩,以讲代读,使本该书声朗朗的语文课变成了“哑巴”课堂;更有的教师为了使公开课热闹非凡,不重视字词等基础知识,在读一遍课文之后,马上直奔主题的讨论,此课表面的“繁华”,实际难掩其“萧条”。那么,怎样才能走出语文阅读教学的误

区?下面谈一谈本人的几点粗浅的见解:

一、语文阅读教学中少一点应试,多一点素质培养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是让学生得到长远的发展。在教学中不能一味地揣测教研员的好恶,让学生陷入题海的泥潭而失去对语文学习的兴趣。阅读课应该把重点放在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上。

二、教师少讲学生多读,让学生有充足的阅读时间

“少讲多读”是新课标提出的一个要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提倡少做题,多读书”。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课堂上,教师要把阅读的时间还给学生,要舍得拿出时间让学生熟读和思考,加深理解和体验。阅读教学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文本对话,要将“读”贯穿始终,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懂课文,读出新意。

三、关注学生的课外阅读

“现代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强调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自主学习以及差异发展,鼓励学生创新。”在日常教学中,我会利用开设的经典诵读课结合所学课文向学生介绍优秀的课外读物,鼓励学生创新。如,在教《生命的意义》时介绍他们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教学《阿长与〈山海经〉》时指导他们看《朝花夕拾》……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揣摩字词,品味优美的句子,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到课外阅读里去,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和创新能力。

由此可见,走出阅读教学的误区还必须让学生做阅读的主人。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及语感,教师要当好这个“掌舵人”,在帮助学生横渡知识的海洋时,不能沿途“捕鱼捉虾”,如果那样的话,便只有“翻船”。

参考文献:

张德伟,何晓芳.新课程与教学改革[m].1版.北京出版社,2005-01:248.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双沟中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