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课堂作业设计 第六单元 第7课时 整理与练习

合集下载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课堂作业设计第六单元运算律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课堂作业设计第六单元运算律

苏教版⼩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课堂作业设计第六单元运算律苏教版⼩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课堂作业设计第六单元运算律第1课时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1、如果⽤a,b分别表⽰两个加数,那么加法交换律可表⽰成,2、如果⽤a,b,c分别表⽰三个加数,那么加法结合律可表⽰成。

2、根据加法运算律填空。

72+□=36+□□+68=□+a760+(40+93)=(760+□)+□□+(37+88)=(b+37)+□(△+○)+☆=□+(□+□)3、下⾯各题应⽤加法交换律的画“☆”,应⽤加法结合律的画“○”。

63+b=b+63()67+38+362=67+(38+362)()(274+a)+26=a+(274+26)()4、哪两朵花上的数的和是100?连⼀连。

5、⽤竖式计算,并⽤加法交换律验算。

657+294 266+4586、先算⼀算,再⽐⼀⽐,哪道算式的计算⽐较简便。

62+(38+77) 54+(78+46)(62+38)+77 (54+46)+787、(1)两筐苹果和⼀筐梨最多重多少千克?(2)两筐梨和⼀筐苹果最少重多少千克?8、⼩明在⽤计算器计算178+69时,计算器上的数字键“6”坏了,他是这样计算的:178+49+20,你能⽤本课时学习的知识解释这样计算的理由吗?第2课时⽤加法运算律进⾏简便计算1、你能很快说出每组三个数的和吗?把得数写在横线上。

2、⽤简便⽅法计算下⾯各题。

105+278+122 352+79+248 25+(27+175) 371+(29+62)178+403 204+349259+303 408+5463、分别算出鲜花店四⽉份卖出的三种鲜花的总量,填在表⾥(单位:枝)。

769;4、它们⼀共钓了多少条鱼?5、⼩华从家到少年宫刚好⾛了500⽶,他⾛的是哪⼀条路?把这条路描出来,并⽤计算说明。

6、简便计算:47+48+49+50+51+52+53。

第3课时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及其简便运算1、填⼀填,并在应⽤了乘法交换律的式⼦后⾯画“☆”,应⽤了乘法结合律的式⼦后⾯“○”。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整理与练习》PPT课件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整理与练习》PPT课件

5.红岗中心小学准备在一 块长方形空地里(如右图) 种花。
种植品种
每平方米种植的株数
菊花 12
月季花 8
海棠花 6
如果全部种菊花,一共要购买多少注菊花苗? 如果全部种野菊花或海棠花呢?
种植品种
每平方米种植的株数
菊花 12
月季花 8
海棠花 6
如果全部种菊花,一共要购买多少注菊花苗? 如果全部种野菊花或海棠花呢?
菊花:12×(7×5)=420(株) 月季花:8×(7×5)=280(株) 海棠花:6×(7×5)=210(株)
6.王大伯家今年栽种了47垄大白菜,他已经收获了5垄,每垄 的产量分别是:103千克、111千克、100千克、97千克和99千 克。按这5垄的平均产量计算,王大伯家今年一共可以收大白 菜多少千克?
27×37+37×23 =(27+23)×37 =50×37 =1850
2.
苗圃一周的篱
笆长多少米?
46+54+29 =100+29 =129(米)
3.下面各题,怎样算比较简便?
210÷6÷5 630÷2÷35
360÷45
=210÷(6×5) =630÷(2×35) =360÷(5×9)
=210÷30
乘法交换律:是两个数相乘,交换乘数的位置, 积不变。用字母表示:a×b=b×a;
乘法结合律:是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 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用字母表 示:(a×b)×c=a×(b×c)
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 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用字母表 示:(a+b)×c= a×c+b×c
平均产量:(103+111+100+97+99)÷5 =[(103+97)+(111+99)+100]÷5 =(200+210+100)÷5 =510÷5=102(千克) 102×47=4794(千克)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6单元第7课时“练习十”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6单元第7课时“练习十”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6单元第7课时“练习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6单元第7课时“练习十”主要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及计算法则,能够正确熟练地计算分数乘整数。

教材中提供了不同类型的练习题,旨在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分数乘整数概念的理解,提高计算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分数乘整数的基本计算法则,但对于分数乘整数的实际应用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辅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分数乘整数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2.能够运用分数乘整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2.如何运用分数乘整数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分数乘整数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和练习题。

2.准备分数乘整数的计算示例和实际问题案例。

3.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分数乘整数来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并通过示例进行演示,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教师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巩固(5分钟)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运用分数乘整数的概念。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5.拓展(5分钟)出示一些拓展题目,让学生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整理与练习(2)》优秀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整理与练习(2)》优秀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整理与练习(2)》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整理与练习(2)》主要包括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以及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并为后续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会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能力,对于新的计算方法有一定的接受能力。

但是,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计算错误,对运算定律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此外,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难点: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4.反馈评价法: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提高教学效果。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课件。

2.练习题:准备相应的练习题,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实物道具,帮助学生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情境,如购物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总价。

从而引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展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同时,教师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计算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互相批改,教师及时进行反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整理与练习-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整理与练习-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整理与练习-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整理与练习,巩固第七单元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第七单元知识梳理: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

2. 针对性地练习题: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第七单元知识点的巩固与应用。

2. 教学难点:综合性问题的解决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回顾第七单元所学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知识梳理教师带领学生梳理第七单元的知识点,包括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

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解,进行笔记,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3. 课堂练习教师出示事先准备好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合作交流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道解答题进行讨论。

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解题思路,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成果展示各小组派代表展示解题过程和答案,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学习不同的解题方法。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和鼓励。

6. 总结提升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学生分享自己在整理与练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五、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预习下一单元内容,为新课学习做好准备。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整理与练习过程中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巩固了第七单元所学知识,提高了运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学习奠定了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不断提高数学素养。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整理与练习(2)》优秀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整理与练习(2)》优秀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整理与练习(2)》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整理与练习(2)》优秀教案,主要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整数加减法运算的计算法则,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整理,要求学生对已学的整数加减法知识进行回顾和整理;另一部分是练习,设计了不同难度的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加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但对于一些运算定律和简便方法可能还不够熟悉。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运算速度和准确性有待提高,同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也需要进一步激发。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整数加减法的运算法则。

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准确地进行整数加减法运算。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运算定律和简便方法进行计算。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整数加减法的运算法则,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运算定律和简便方法进行计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通过设计不同难度的题目,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整数加减法的运算法则,提高计算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整数加减法的运算法则,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学生准备:回顾和整理已学的整数加减法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购物、做菜等,引出整数加减法的运算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黑板,呈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3.操练(15分钟)教师设计不同难度的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

对于遇到问题的学生,教师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和经验,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整理与练习(1)》优秀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整理与练习(1)》优秀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整理与练习(1)》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整理与练习(1)》主要包括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及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能正确进行计算,并能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乘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对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他们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但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因数分解不正确、进位不及时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和纠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难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特别是进位的处理。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的意义。

2.运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清晰地理解计算过程。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运用练习法,巩固学生的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教材、课件、黑板等教学用具。

2.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准备教学素材,用于创设情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情境,如购物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买两件物品的总价?从而引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问题。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展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计算方法。

同时,引导学生注意进位的问题。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互相批改,教师及时进行指导和纠正。

在此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特别是计算过程中的错误。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些有关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第六单元整理与练习-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第六单元整理与练习-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第六单元整理与练习-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数字的顺序、从大到小以及从小到大的概念;•能够熟练地根据题意运用适当的数字建立应用模型;•能够较好地完成日常练习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学习,从小组讨论中学会交流和合作;•通过观察,发现问题,产生好奇心,思考并解决问题。

二、教学内容1. 教材内容本单元的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以下知识点:•数的大小关系;•数轴和数的位置。

2. 教学方法本单元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以下方式:•合作探究法:学生自主发掘数字的大小关系;•观察法:学生观察数字的位置,用数轴表示数字的大小关系;•渐进抽象法:先从具体的物品比较大小,再慢慢引入抽象的概念。

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物品的大小、长度等来体会数字的大小关系,让学生从身边的事物中发现规律。

2. 合作探究数字大小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合作探究数字的大小关系,通过讨论和分享来比较不同数字之间的大小,从而建立数字的大小关系。

3. 数轴和数字位置引导学生了解数轴和数字位置的概念,让学生利用数轴表示数字的大小关系,并掌握从大到小和从小到大的方法。

4. 应用模型的建立和解决通过引导学生理解各种题意,让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数字建立应用模型,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问题。

5. 练习题的巩固通过整理和温故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以检验自己的掌握程度。

四、教学评估1. 评估方式采用闭卷考试方式进行评估,考试内容涵盖教材中的所有知识点和应用题目。

2. 评估指标•对数字大小关系的理解程度;•数轴和数字位置的掌握程度;•运用应用模型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教学内容相对简单,但是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有所挑战。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数字大小关系,发挥他们自己思考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2.应用模型应该注重教学的具体化,使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应用。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6单元第7课时“练习十”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6单元第7课时“练习十”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6单元第7课时“练习十”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6单元第7课时“练习十”主要是对本单元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和练习。

内容包括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分数大小的比较以及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能够灵活运用分数大小的比较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对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能够灵活运用分数大小的比较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课件、练习题、黑板、粉笔。

2.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文具。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小明有2个苹果,小华有3个苹果,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然后引导学生用分数来表示这个问题,进而引出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并进行讲解。

同时,给出一些例子,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计算,确保学生对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有清晰的认识。

操练(10分钟)教师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题目包括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和分数大小的比较。

在学生完成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进行巡回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学生解决问题。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7、整理与练习》说课稿3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7、整理与练习》说课稿3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7、整理与练习》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7、整理与练习》这一章节,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分数的加减法、乘除法以及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拓展和巩固。

本章节主要包括了分数的比较大小、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以及与之相关的应用题。

内容较为复杂,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节之前,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对于应用题也有了一定的解题思路。

但学生在解决复杂问题时,往往缺乏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运算方法,以及解决相关的应用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运算方法以及解决相关的应用题。

2.教学难点: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运算方法以及解决相关的应用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道具、练习题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分数加减法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自学,掌握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究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4.教师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问和难点,进行讲解和解答。

5.练习巩固: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应用拓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

【苏教版】2019年春四年级下册数学:课堂作业设计 第六单元第7课时 整理与练习

【苏教版】2019年春四年级下册数学:课堂作业设计 第六单元第7课时  整理与练习

第7课时整理与练习1、填空题。

△×□+○=□×△+○运用了()。

47×29+47=47×(29+1)运用了()。

(40+4)×25=40×25+4×45运用了()。

125×48×250=(125×8)×(250×6)运用了()。

2、判断题。

(1)25×14=25×4×10。

()(2)73×97+3=73×(97+3)。

()(3)3200÷(100×4)=3200÷100÷4。

()(4)78×4÷78×4=1。

()(5)1200÷25×4=1200÷(25×4)。

()3、算一算,比一比。

(1)400÷25÷4 400÷(25×4)(2)27000÷8÷125 27000÷(8×125)4、用简便方法计算。

125×13×8 989-186-1499×53 78×37-37×681200÷24 496+20594+38+106+62 790÷(79×2)235×101-235 76+76×995、甲、乙两车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甲车向东行,乙车向西行,速度分别是55千米/时,45千米/时,4小时后两车相距多少千米?6、海陵百草园准备在一块地(这长方形地长30米,宽15米)里种花。

如果全部种牡丹,一共要多少株花苗?如果种郁金香、玫瑰呢?7、在13世纪,欧洲人采用“双倍法”计算乘法,如计算52×15的过程是:52×2=10452×4=104×2=20852×8=208×2=416416+208+104+52=780如果把这样的计算方法和今天的计算方法比一比,你觉得怎样?你能试着用运算律来解释这样计算的道理吗?。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7、整理与练习》教案1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7、整理与练习》教案1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7、整理与练习》教案1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7、整理与练习》教案1主要涉及数据的整理和简单的统计。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认识、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了解数据的整理和统计的方法,培养学生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信息的能力,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数的认识、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数据的整理和统计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实践活动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统计图的绘制和解读还比较困难,需要老师在教学中给予指导和练习。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数据的整理和统计的方法,能够通过图表的形式展示数据。

2.培养学生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信息的能力。

3.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数据的整理和统计的方法,能够通过图表的形式展示数据。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了解数据的整理和统计的方法。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数据的整理和统计的实践活动。

3.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PPT,包括具体的实例和统计图的展示。

2.准备一些实际的数据,如学生的身高、体重等,用于教学实践活动。

3.准备一些统计图的模板,如条形图、折线图等,用于学生绘制统计图。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实际的数据,如学生的身高、体重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整理和展示这些数据。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具体的实例向学生讲解数据的整理和统计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如何通过图表的形式展示数据。

3.操练(10分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数据的整理和统计的实践活动。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7、整理与练习》教案3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7、整理与练习》教案3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7、整理与练习》教案3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7、整理与练习》教案3,主要针对的是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的基础上进行讲解的,旨在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分数的运算规则,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引导学生发现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已经具备了分数的基本运算能力,但对于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发现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同时,学生对于新的学习内容,可能存在好奇心,教师需要抓住这一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2.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发现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3.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分数加减法运算规则的掌握。

2.引导学生发现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发现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2.采用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3.采用激励评价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分数的例题和练习题。

2.准备分数加减法的运算道具,如卡片、小棒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分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然后,引入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分数加减法的例题,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发现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如用卡片、小棒等进行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3.操练(10分钟)教师布置一些分数加减法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然后,教师选取一些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巩固学生对分数加减法运算规则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数加减法的运算练习。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7、整理与练习》教学设计4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7、整理与练习》教学设计4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7、整理与练习》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7、整理与练习》是本册教材的重要内容,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整理数据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统计图表的绘制和数据分析,学生需要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感受统计的方法,掌握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步骤,并能够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统计知识,他们掌握了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对统计图表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可能对数据的整理和分析还不够熟练,需要老师在教学中给予指导。

此外,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还有待提高,需要通过具体的活动和任务来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能够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统计方法,对复杂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2.操作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3.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解决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准备相关的生活情境素材,制作课件和统计图表。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准备好笔记本和文具,提前复习相关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生活情境,如学校举办运动会,引出统计图表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运动会中不同项目的报名情况,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整理这些数据。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7、整理与练习》教学设计3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7、整理与练习》教学设计3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7、整理与练习》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7、整理与练习》教学设计3,主要涉及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三年级的相关知识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探究和应用。

教材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理解整理数据的重要性,学会用图表的形式来描述数据,从而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据分析基础,对于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如何选择合适的图表来描述数据,以及如何准确描述数据的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不同图表的特点,以及如何准确描述数据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整理数据的重要性,学会用图表的形式来描述数据。

2.培养学生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3.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会用图表的形式来描述数据,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2.难点:如何选择合适的图表来描述数据,以及如何准确描述数据。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示范法、练习法、讨论法等,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操作、交流等活动,掌握数据分析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2.学生准备笔记本、尺子、圆规等学习用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超市销售数据的统计,引导学生了解整理数据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组数据,让学生尝试用图表的形式来描述数据。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图表类型,如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表,分析数据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个数据收集的任务,让学生分组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教师进行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几组数据,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图表来描述。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7、整理与练习》教案2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7、整理与练习》教案2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7、整理与练习》教案2一. 教材分析《7、整理与练习》这一章节位于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整理等过程,掌握整理数据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体会整理数据的重要性,学会用不同的方法整理数据,并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章节时,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加减法和乘除法运算,具备了一定的数据处理能力。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数据的整理和分类还不够熟悉,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进一步巩固。

此外,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也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整理数据的方法,提高数据处理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分类能力。

3.让学生学会用不同的方法整理数据,体会整理数据的重要性。

4.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学会用不同的方法整理数据,体会整理数据的重要性。

2.难点: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分类和逻辑思维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整理数据的方法,提高数据处理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课件和练习题。

2.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和积极参与的态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数据,如学校人数、班级人数、家庭成员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数据应该如何整理和分类?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介绍整理数据的方法,如表格法、图形法等。

同时,让学生动手操作,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整理给出的数据。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用所学的整理方法对给定的数据进行分类和整理。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挑选几组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和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整理方法的优缺点。

然后,让学生再次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第7课《乘法运算律练习(练习十)》说课稿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第7课《乘法运算律练习(练习十)》说课稿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第7课《乘法运算律练习(练习十)》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第7课《乘法运算律练习(练习十)》,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运算律的基础上进行的一节练习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乘法运算律,并能够灵活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对于乘法运算律也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在实际运用中,还存在着理解不深入、运用不灵活的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深化对乘法运算律的理解,提高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乘法运算律,能够灵活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乘法运算律,能够灵活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2.教学难点:乘法运算律在实际计算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运算律的应用规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引导发现法、实例教学法、练习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自主掌握乘法运算律。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练习题等教学资源,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计算问题,引导学生回忆起乘法运算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探究: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运用乘法运算律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运算律的应用规律。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方法和心得,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4.练习巩固:设计一系列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乘法运算律。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使学生对乘法运算律有更深刻的理解。

小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下教案第六单元第7课时

小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下教案第六单元第7课时

第七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学过的乘法运算律,能够熟练运用这些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2.在练习过程中,能灵活运用乘法运算律解决计算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

3.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熟练地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培养简便计算的意识,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灵活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知识再现1.提问:我们学过的乘法运算律有哪些?用字母怎么表示?2.揭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完成一些和乘法运算律有关的练习。

(板书课题)二、基本练习1.完成教材第65页“练习十”第3题。

这道题是运用乘法结合律来进行简便计算,通过这样的练习,在巩固乘法结合律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2.完成教材第65页“练习十”第5题。

(1)课件出示练习题。

(2)组织观察,收集题目中的信息。

(3)学生独立解答。

(4)交流各自的计算方法。

3.完成教材第66页“练习十”第12题。

这道题是通过观察等式让学生对各种各种乘法运算律进行回忆。

练习时,可以指名让学生说说每个等式各运用了什么运算律,是怎样运用这些运算律的。

4.完成教材第67页“练习十”第15题。

这道题是根据题目特点灵活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师在组织计算时,只要学生的计算方法是正确的,计算过程是简便的,都应给予肯定。

三、综合练习1.完成教材第67页“练习十”第16、17题。

这两题是乘法分配律的拓展。

从两个数的和乘第三个数拓展到两个数的差乘第三个数。

第16题,先让学生算一算每组的两道算式是否相等;然后组织观察,交流各自的发现;最后总结得出:两个数的差乘第三个数,等于这两个数分别与第三个数相乘,再把所得的积相减。

第17题,这道题是利用第16题的规律来进行简便计算,35×98这道题要先把“98”转化成“100-2”,然后再利用上面的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2.完成教材第67页“练习十”第18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课堂作业设计
第六单元运算律
第7课时整理与练习
1、填空题。

△×□+○=□×△+○运用了()。

47×29+47=47×(29+1)运用了()。

(40+4)×25=40×25+4×45运用了()。

125×48×250=(125×8)×(250×6)运用了()。

2、判断题。

(1)25×14=25×4×10。

()
(2)73×97+3=73×(97+3)。

()
(3)3200÷(100×4)=3200÷100÷4。

()
(4)78×4÷78×4=1。

()
(5)1200÷25×4=1200÷(25×4)。

()
3、算一算,比一比。

(1)400÷25÷4 400÷(25×4)
(2)27000÷8÷125 27000÷(8×125)
4、用简便方法计算。

125×13×8 989-186-14
99×53 78×37-37×68
1200÷24 496+205
94+38+106+62 790÷(79×2)
235×101-235 76+76×99
5、甲、乙两车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甲车向东行,乙车向西行,速度分别是55千米/时,45千米/时,4小时后两车相距多少千米?
6、海陵百草园准备在一块地(这长方形地长30米,宽15米)里种花。

如果全部种牡丹,一共要多少株花苗?如果种郁金香、玫瑰呢?
7、在13世纪,欧洲人采用“双倍法”计算乘法,如计算52×15的过程是:52×2=104
52×4=104×2=208
52×8=208×2=416
416+208+104+52=780
如果把这样的计算方法和今天的计算方法比一比,你觉得怎样?你能试着用运算律来解释这样计算的道理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