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因子网络失衡在儿童急性白血病发病中的作用

合集下载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临床特点及诊疗建议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临床特点及诊疗建议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以早幼粒细胞增生为主的急性白血病,为FAB 分型的M3型。

是目前认为唯一可以治愈的白血病亚型。

但该病早期死亡率很高,主要是由于早幼粒细胞会释放一种组织因子导致凝血抗凝血失衡最终导致DIC 的发生,或是由于分化综合征(DS)的出现而危及生命。

目前,伴随APL早期诱导治疗而发生的DS,是阻碍APL高效诱导治疗的“瓶颈”,严重影响患者预后。

因此,提高对于DS认识水平,及时预防和处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发生机制DS是APL在使用维甲酸或亚砷酸诱导缓解治疗过程中出现的致命性并发症。

最初称作维甲酸综合症。

其发生机制尚未充分阐明。

目前研究认为,诱导治疗导致细胞因子(IL-1、IL-6、TNFα)与黏附分子(CD116、CDw65、VLA-4、CD11a/CD54)分泌显著增高,促使APL细胞迁移至肺部明显增多,从而表现为一系列临床症状[1]。

二、临床特征据临床研究,双诱导治疗比单药诱导治疗DS发生率高。

李章坤[2]等报道双诱导治疗的DS的总发生率为46.4%(26/56)。

且DS组患者的临床特征以不同程度的周围性水肿及浆膜腔积液发生率最高,占84.6%(22/26),初诊时危险度分层高危是D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单药诱导治疗的DS的发生率为6%~15%,病死率为5%~29%。

常见表现有发热、体重增加、肌肉骨骼疼痛、呼吸窘迫、肺间质浸润、胸腔积液、心包积液、皮肤水肿、低血压、急性肾衰竭甚至死亡[3]。

临床研究还发现,APL患者外周白细胞值增高是预后不良或发生DS的危险因素。

马媛媛[4]等研究发现初诊时外周血白细胞值较高的患者及PML-RARa基因为L 亚型的患者在初期接受维甲酸联合诱导化疗时更容易出现分化综合征。

曾雁玲[5]等分析22例DS临床资料发现:白细胞计数高于10×109/L、男性、年龄≥40岁、S型融合基因PML-RaRa可作为DS发生的其高危因素。

2018版APL指南把WBC>10×109/L作为一线治疗模式下的预后高危分层[6]。

细胞因子的功能与调控

细胞因子的功能与调控

细胞因子的功能与调控细胞因子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中的信号分子,它们的主要功能是调节细胞生长、分化、增殖、运动和死亡等生命活动,同时也参与着机体的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等生理、病理过程。

本文将对细胞因子的功能与调控进行详细的论述。

一、细胞因子的分类及功能细胞因子以其作用靶细胞不同和结构特征不同而被分成多种类型,如生长因子、细胞间信号因子、趋化因子、细胞极化因子、调节性T细胞因子、血浆细胞因子等。

这些细胞因子在机体内都有着各自不同的功能和作用机制。

例如,生长因子可以促进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生长因子在细胞次生代谢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能够促进细胞蛋白的合成和核酸的生物合成。

细胞间信号因子则是通过细胞间的信号传递来调控细胞的生长和分化。

趋化因子在免疫和炎症反应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引导免疫细胞向感染灶聚集和杀灭感染病原体。

调节性T细胞因子则是调节机体免疫系统中T细胞的功能,能够影响T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功能表达等。

血浆细胞因子在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能够介导不同类型的免疫细胞的互相调节和相互作用。

二、细胞因子的调控正常情况下,细胞因子的表达和释放量是受到生理条件的调控的。

机体对各种环境刺激都有不同的反应,而细胞因子则是其反应的一种表现形式。

例如,细胞因子在病毒感染和细菌感染等情况下会受到刺激而表达和释放增加,从而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

然而,当体内的免疫系统失衡时,细胞因子的过度表达和释放会引起免疫炎症反应、组织损伤和疾病的发生。

因此,对于维持免疫系统平衡和机体健康,必须对细胞因子的表达和释放进行调控。

细胞因子的调控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如基因水平、转录后水平、翻译后水平和后转录后水平等。

其中,基因水平的调控是最主要的调控方式。

正常情况下,细胞中的基因表达和转录是受到许多复杂的调控机制的,如基因启动子、转录因子、miRNA等。

这些调控机制可以通过上下游信号通路、转录因子活性的调控、微小RNA的介导等来实现对基因表达的调控。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细胞因子IL—2和IL—10水平变化的临床研究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细胞因子IL—2和IL—10水平变化的临床研究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细胞因子IL—2和IL—10水平变化的临床研究目的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初步诊断时和化疗完全缓解(CR)后血清中IL-2、IL-10水平的变化。

方法收集确诊为ALL且经过化疗获得完全缓解的患儿30例及健康儿童20例,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测量初诊组、完全缓解组(CR)、健康对照组血清中IL-2、IL-10的水平,比较化疗前后这两种细胞因子含量的变化,并分别与健康对照组做对比。

结果初诊组患儿IL-2水平(3.59±1.18)pg/ml与正常对照组儿童IL-2水平(6.22±2.03)pg/ml 相比较明显下降(P<0.001),初诊组IL-10的水平(15.88±4.73)pg/ml与正常儿童IL-10的水平( 5.69±3.44 )pg/ml相比较则显著升高(P<0.001)。

随着化疗的进行IL-2水平( 4.78±1.57 )pg/ml明显上升,(P=0.005),IL-10水平(8.14±2.82 )pg/ml显著下降(P<0.001),都未达到正常儿童水平(P= 0.034和P=0.036)。

但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细胞因子IL-2和IL-10可能在儿童ALL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免疫调节功能,其含量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应儿童ALL患儿体内的免疫功能状态的好坏。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hildren with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patients at initial diagnosis and chemotherapy complete remission (CR)after IL-2 in serum,the change of IL-10 level.Methods Diagnosed with ALL after chemotherapy and 20 cases of complete remission in 30 cases of children and healthy children by flow cytometry(FCM)measurement diagnosis group,complete remission group(CR),healthy control group serum IL-2,IL-10 level changes of these two cytokines were compared before and after chemotherapy,and compared with the healthy control group respectively.Results The level of IL-2(3.59±1.18)pg/ml in the newly diagnosed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normal control group (6.22±2.03)pg/ml(P<0.001).The level of IL-10 in the first visit group (15.88±4.73)pg/ml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normal children (5.69±3.44),IL-10(P<0.001),compared with the normal children.With chemotherapy were IL-2 level (4.78±1.57)pg/ml significantly increased(P=0.005),IL-10(8.14±2.82)pg/ml decreased significantly(P<0.001),has not reached the level of normal children(P= 0.034 and P=0.036).But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 The cytokines IL-2 and IL-10 may play an immunoregulatory function in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ion of ALL in children.The changes of their contents can reflect the immune function in children with ALL.Key words:Children;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IL-2IL-10;Flow cytometry近年來,有许多关于白血病患者体内细胞因子变化的研究,但大多数实验的对象以成人为主,也有部分实验的对象包括成人和儿童,并且儿童的平均年龄偏大,很少完全以儿童为主要对象的实验研究。

细胞因子IL-6、IL-10、TNF-α、IFN-γ在急性白血病患者感染中的诊断价值

细胞因子IL-6、IL-10、TNF-α、IFN-γ在急性白血病患者感染中的诊断价值

143 Journal of China Prescription Drug Vol.19 No.4·临床研究·急性白血病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早期造血前体细胞突变导致的造血系统恶性肿瘤。

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近年来白血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而化疗药物及广谱抗生素等的使用更降低了白血病患者的免疫机能,增大了感染的风险,研究表明[1],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率为67.5%左右。

而严重感染将进一步中断或延长治疗进程,严重者甚至可能会影响其预后。

因此早期、快速地诊断感染对临床治疗尤其重要。

而急性白血病患者的感染,常常因症状和体征不典型,不能尽早明确感染部位及感染源,无针对性的抗感染治疗,导致感染相关死亡率很高。

白细胞计数是检测感染的常用指标,但由于白血病的特殊性,导致白细胞计数敏感性降低,因此在临床中需要联合其他指标进行检测。

在众多炎症细胞因子中,起主要作用的是TNF-α、IL-1β、IL-6、TGF-β、IL-8、IL-10等。

因此本研究就细胞因子对急性白血病的感染诊断效果进行了探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收治的15例白血病感染患者为观察组,11例白血病未感染患者为对照组,时间范围为2019年8月~2020年8月。

观察组男9例,女6例;平均年龄为(46.40±13.91)岁;对照组男6例,女5例,平均年龄为(43.00±13.97)岁。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①经骨髓细胞学及细胞免疫分型等方法临床诊断为急性白血病;②入组前2周无抗生素使用史;③感染前体温处于正常范围;④诊断为感染患者,诊断标准[2-4]:单次腋温超过38.5℃,或者12 h内超过2次体温升高至38℃以上。

排除标准:①合并免疫性疾病或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②合并其他脏器功能障碍的患者;③合并其他系统肿瘤患者;④自动出院放弃化疗患者;⑤其他原因所致死亡患者。

细胞因子检测在血液病儿童感染性休克诊断及预后中的意义_徐晓军

细胞因子检测在血液病儿童感染性休克诊断及预后中的意义_徐晓军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造血干细胞获得性突变所致的恶性克隆性疾病。

无论在临床上还是遗传学上,AML都呈现出很大异质性。

来自多中心、大系列针对AML患者的遗传细胞学研究表明,约55%的成人AML患者伴有克隆性染色体异常,儿童AML的染色体检出率为76%[4],AML染色体畸变的类型有200多种,包括相互易位、倒位、扦入、不平衡易位、等臂染色体、单体和三体等。

夫妻同时或先后共患浆细胞病是否有内在的联系,目前尚无定论,但此夫妻共患浆细胞病需考虑是否与下列几方面因素有关:一、彼此同化的不良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夫妻长期生活的共同性,可使双方产生近似的机体素质,受相同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密切接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致病因素往往以同等方式危机双方,在这些因素长期作用下,慢慢就会从量变到质变,终于使双方罹患同一种疾病。

二、神经精神因素:家庭缺乏欢乐气氛,夫妻关系紧张可导致免疫力下降,夫妻一方患病,另一方面临极大的精神创伤和经济压力,焦虑、抑郁、悲观等负面消极情绪,导致机体内环境失衡,导致免疫功能急剧下降,,使潜在的致病因子活跃起来,可以说,精神创伤是发生疾病的催化剂。

三、环境污染:长期共同生活在有害的环境里,环境中潜伏的致病因素有可能导致了夫妻共患疾病的发生,甚至是家庭共患疾病的发生,家庭环境中存在的某些化合物,某些金属,如室内建筑、装饰所用的新型材料会释放出大量的挥发性有机物、挥发性无机物及放射物,家用化学品、杀虫剂以及室内烹调油烟,以及被动吸烟等,都可能成为夫妻共患疾病的物质基础。

3.结论MM发病率我国为1/10万,白血病的发病率为2.76/10万。

此病例夫妻共患浆细胞病实属罕见,一家有三人同患血液系统肿瘤更是罕见。

白血病为造血干细胞、染色体异常,浆细胞病亦有染色体的异常,所以推测染色体变异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夫妻双方共同的生活习惯或家庭环境等因素也可能是导致夫妻患同种疾病的原因。

细胞因子检测在血液病儿童感染性休克诊断及预后中的意义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 血液肿瘤科(310003)徐晓军 汤永民 廖 婵 林舒鹏 杨 琰 宋 华 杨世隆 石淑文 徐卫群【摘要】目的 细胞因子在感染性休克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标志物,与疾病严重程度、预后相关。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APL)是一种常见的白血病类型,主要由于染色体上的异常导致白血病细胞增殖、分化异常而引起。

APL的发病机制复杂,不仅涉及基因突变,还涉及细胞因子的异常分泌和细胞凋亡等多个方面。

APL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染色体上的t(15;17)易位基因突变。

这种染色体易位导致两个基因之间的重排,从而产生一个新的融合基因,称为PML-RARA。

这个融合基因编码一种蛋白质,被认为是APL发病的关键因素之一。

PML-RARA的异常表达导致白血病细胞增殖、分化受阻,同时抑制正常的造血过程。

另外,细胞因子的异常分泌也是APL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细胞因子是一类体内产生的多肽分子,能够调控细胞的生长、分化和凋亡等过程。

在APL患者中,由于染色体易位引起基因重排,导致异常的PML-RARA融合基因的表达。

这种异常基因表达进一步干扰了正常的细胞因子分泌,使细胞因子的平衡被打破,进而影响造血系统的正常功能。

此外,细胞凋亡的异常也是APL发病的重要机制之一。

细胞凋亡是正常的细胞死亡过程,对于维持机体内正常的细胞数目和功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APL患者的白血病细胞中,由于基因突变,导致细胞凋亡的调控异常,使白血病细胞无法正常死亡,进而引起异常的细胞增殖和分化。

总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一种白血病类型。

染色体上的t(15;17)易位基因突变是APL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导致了PML-RARA的异常表达。

细胞因子的异常分泌和细胞凋亡的异常也是APL发病的重要机制。

对于这些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治疗APL,并为白血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以上仅是对于APL发病机制的简要介绍,实际上APL的发病机理还存在很多未知的因素,因此,对于APL的病因研究还有很多待解决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白血病细胞增殖和凋亡机制

白血病细胞增殖和凋亡机制

白血病细胞增殖和凋亡机制白血病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疾病,特点是血液中白细胞数量异常增多。

在白血病中,白细胞的凋亡和增殖失衡,导致白细胞数量的不断增加,这是白血病细胞增殖和凋亡机制的核心问题。

白血病细胞增殖机制白血病细胞增殖过程中,肿瘤细胞在细胞周期中的G1期、S期和G2期都有可能发生异常变化,这是因为细胞周期与DNA合成密切相关,而DNA损伤可能导致细胞周期的异常。

同时,许多依赖于生长因子的信号转导通路也参与了白血病细胞的增殖过程。

这些生长因子信号转导通路中,TGF-β、Wnt、Hedgehog等信号通路在多种细胞系中发挥重要作用。

那么白血病细胞增殖机制提供了治疗白血病的可行性吗?治疗白血病的方法治疗白血病有多种方法,药物治疗、放射治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等都可以用来治疗白血病。

利用药物控制白血病的细胞增殖是目前较为主流的治疗方法,白血病药物通过干扰细胞周期或诱导细胞凋亡方式来达到控制白血病细胞的目的。

例如,伊马替尼是一种治疗白血病的有效药物,属于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可以抑制BCR-ABL(融合蛋白)的酪氨酸激酶活性,从而抑制细胞增殖。

另一个方法是通过调节细胞周期从而控制白血病细胞增殖,将白血病细胞进入G0/G1期是这种方法的重点,在此期间,白血病细胞不进行细胞分裂,从而阻止细胞增殖。

一些药物如氟达拉滨、阿霉素、克拉屈滨、紫杉醇等,都是通过调节细胞周期来发挥治疗效果的。

白血病细胞凋亡机制白血病细胞凋亡过程中,虽然细胞外部生存因素与细胞死亡相关因素(如Fas L、TRAIL等)的平衡可能发生变化,但最终的发作机制是在细胞内“激死效应(Apoptotic Effect)”的作用下,促进“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 ”的活化,导致细胞的凋亡发生。

治疗白血病的方法针对白血病细胞凋亡机制,针对性地帮助白血病细胞进入凋亡状态,是白血病治疗的一个重要方向。

目前的白血病治疗中,大多数凋亡诱导药物都是通过干预细胞内信号通路来调节凋亡相关的蛋白酶激活和蛋白表达,以促进白血病细胞凋亡。

IKZF1基因在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研究进展2024(全文)

IKZF1基因在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研究进展2024(全文)

IKZF1基因在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研究进展2024(全文)摘要IKAROS家族锌指转录因子1(ikaros family zinc finger 1,IKZF1)基因编码Ikaros蛋白,其调节造血细胞发育及分化,并对自身免疫和肿瘤抑制至关重要。

随着基因组学的研究进展,IKZF1成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发生、发展的重要预后生物标志物。

IKZF1基因突变在约15%的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中存在。

突变损害了IKZF1基因的肿瘤抑制功能,使白血病细胞增殖和抗凋亡能力增强,对关键化疗药物产生耐药。

IKZF1突变在有其他预后不良因素的病例中更常见,在治疗过程中面临复发率高、缓解期短、病死率高的困难。

对IKZF1基因突变的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进行强化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及免疫治疗可以降低复发率、提高缓解率及生存率。

靶向治疗有希望改善IKZF1突变患儿的预后。

急性B细胞白血病(acute B-lymphoblastic leukemia,B-ALL)是儿童和青少年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1]。

近年来,随着对儿童白血病机制研究的深入、危险因素的细化、分层化疗方案的实施与改进、特异靶向治疗及干细胞移植的开展,15岁以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患儿5年生存率达88%[2]。

但仍有8%~20%复发,复发成为患儿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制约儿童ALL预后的关键[2,3]。

IKAROS家族锌指转录因子1(ikaros family zinc finger 1,IKZF1)基因编码Ikaros蛋白,对于正常造血、自身免疫和肿瘤抑制至关重要,包括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及实体瘤[4,5]。

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IKZF1突变在儿童B-ALL中高发并导致ALL的不良结果,国际上将IKZF1基因状态纳入风险分层算法中,提出并证实强化治疗可以改善预后。

但也有学者提出DUX4重排、ERG缺失及ETV6-RUNX1-like亚型与IKZF1突变共存会降低ALL患者预后不良的风险,强化治疗只能带来更多的不良反应[5,6]。

细胞因子在免疫反应中的作用

细胞因子在免疫反应中的作用

细胞因子在免疫反应中的作用免疫反应是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一种防御机制。

在免疫反应中,细胞因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细胞因子指的是一类从细胞中分泌出来的特殊分子,它们可以通过细胞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来发挥生物效应。

在免疫反应中,细胞因子可以调节免疫细胞的发育、分化、增殖和功能,从而协调和加强机体免疫反应。

1. 细胞因子在免疫细胞的发育、分化和增殖中的作用免疫细胞包括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T细胞和B细胞等。

这些细胞在不同阶段的发育、分化和增殖中受到细胞因子的调节。

例如,在树突状细胞的分化过程中,细胞因子IL-4、GM-CSF和IL-13可以促进其分化为激活的树突状细胞,并增强其抗原递呈功能。

在T细胞的分化过程中,细胞因子IL-2、IL-12和IFN-γ等可以调节T细胞的分化为不同的亚群,如Th1、Th2和Th17等,从而协调和加强机体的免疫反应。

2. 细胞因子在免疫细胞的功能中的作用在免疫反应中,细胞因子可以调节免疫细胞的功能,如细胞杀伤、趋化、分泌和表达等。

例如,细胞因子IL-2可以促进T细胞和B细胞的增殖和杀伤活性,从而增强机体的免疫反应。

另外,趋化因子如IL-8和MCP-1可以引导免疫细胞向感染部位聚集,从而增强机体对病原体的清除能力。

细胞因子还可以调节免疫细胞的分泌和表达,如IFN-γ可以促进巨噬细胞的NO和IL-1β分泌,从而增强巨噬细胞的抗菌能力。

3. 细胞因子在免疫调节中的作用在免疫反应中,细胞因子还可以调节免疫平衡,避免机体对自身组织的损伤。

例如,细胞因子IL-10和TGF-β可以抑制免疫细胞的杀伤活性,从而避免对自身组织的损伤。

另外,细胞因子IL-4和IL-13可以抑制Th1的分化并促进Th2的分化,从而避免过度的细胞因子释放和自身组织的损伤。

总之,细胞因子在免疫反应中的作用是非常复杂的。

它们可以调节免疫细胞的发育、分化和增殖,增强免疫细胞的功能,调节免疫平衡,避免机体对自身组织的损伤。

儿童急性白血病诊疗常规

儿童急性白血病诊疗常规

急性白血病诊疗常规急性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恶性疾病,是小儿恶性肿瘤中发病率首位,亦是儿童时期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小儿白血病90%以上为急性白血病,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约占2/3;急性髓性细胞白血病(AML)占1/3。

近20年来,小儿白血病的疗效有了很大进步,目前国内外先进治疗组用化疗方法已使ALL的5年无病生存率达70—80%。

AML化疗及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效果可达40-50%。

【病因和发病机制】病因尚未明确,目前认为与以下因素有关。

1.化学因素:长期接触苯及其衍生物人群白血病发病率高于一般人群,发病潜伏期可长达10-30年。

接触杀虫剂等化学物质也可诱发白血病的发生。

随着工业发展和污染的加剧,白血病在发展中国家的发病率也有所上升。

2.环境因素:染发剂、吸烟、非离子辐射等也可增加白血病的易感性。

3.化/放疗因素:一些抗肿瘤的细胞毒药物如氮芥、美法仑、环磷酰胺及拓扑异构酶Ⅱ抑制剂如鬼臼乙叉苷、替尼泊甙、阿霉素、米托蒽醌等都有致白血病作用。

另外各种电离辐射也可诱发白血病,白血病的发生取决于人体吸收辐射的剂量。

4.遗传因素:有染色体畸变的人群白血病的发病率高于正常人。

如Down综合征、Bloom综合征、Fanconi综合征、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综合征、Wiskott-Aldrich综合征等患者的白血病发病率较高。

10岁以下的同卵双生儿如果有一个患急性白血病(通常是ALL),则另一个一年内发生率为20%~25%。

如果家庭中有一个成员发生白血病时,近亲发病率比一般人高3至5倍。

¥【诊断】(一)症状1.起病多较急,发热常为首见症状,热型不定。

2.贫血为进行性加重,常见乏力、苍白、气促等。

3.出血为常见的早期症状,皮肤出血点或淤斑、口腔黏膜出血及鼻出血,也可有消化道出血及尿血,严重者可有颅内出血。

4.血病细胞浸润表现:(1)70%-80%的病人有不同程度的肝脾、淋巴结的肿大。

细胞因子调控机理和应用

细胞因子调控机理和应用

细胞因子调控机理和应用细胞因子是指由机体内各种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调节、诱导、增殖、分化、凋亡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小分子蛋白质,它们在调节许多细胞功能和免疫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细胞因子不仅具有生物学反应的多样性,而且对机体的影响是非常复杂的。

细胞因子的调控机理和应用备受关注,本文将对其做一个简要介绍。

一、细胞因子的种类及其调节机理细胞因子有很多种,常见的包括趋化因子、干扰素、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等。

这些因子均是由各种不同类型的细胞产生的,在免疫应答、细胞增殖和分化、感染与炎症及许多其他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着原始性作用。

细胞因子在机体内的产生和调节主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激素、体内微环境、细胞信号通路等。

在这个过程中,调节因子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比如,在炎症反应时,一种特定的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可以发挥其作用,介导炎症反应的产生。

同时,在细胞信号通路中存在大量的自反馈和交叉反馈,它们是不同细胞类型在产生细胞因子时进行跨阶段调节的重要环节。

二、细胞因子的应用细胞因子的应用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将细胞因子作为治疗的药物进行运用;另一类则是将细胞因子作为实验工具来进行研究,如细胞因子再生疗法等。

1、细胞因子作为药物许多细胞因子可以被用作治疗某些疾病。

举例来说,肿瘤坏死因子可以用来治疗某些恶性肿瘤的病理过程;白细胞介素6(IL-6)可以用来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等病态情况。

另外,调节细胞因子浓度也经常被用来阻止疾病的发展。

比如,在肺部感染的病例中,使用不同浓度的白细胞介素10,在细胞增殖和分化及其他方面显示出了明显的治疗效果。

2、细胞因子作为实验工具细胞因子在生命科学领域有着广泛的使用,如在细胞培养技术中添加某些细胞因子可以调节细胞生长、分化、代谢和运动;在分子医学领域中,组织工程的成功应用背后也少不了对细胞因子调控机理的深刻研究;在药物研究和开发过程中,对不同细胞因子的分化和现象进行观察和分析也是必不可少的。

细胞因子在免疫调节中的作用和机制

细胞因子在免疫调节中的作用和机制

细胞因子在免疫调节中的作用和机制细胞因子是指一类由免疫细胞分泌的分子,它们在维持机体免疫平衡、调节免疫反应和参与炎症反应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细胞因子的种类繁多,常见的有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趋化因子、白细胞介素等。

在这些细胞因子中,以白细胞介素在免疫调节中的作用和机制更为重要和广泛。

一、介绍细胞因子在免疫调节中的作用细胞因子对于机体免疫防御系统的调节和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它们能够通过增强免疫细胞介导的攻击作用来增强免疫力,也可以通过抑制免疫细胞的活动降低免疫力,同时对于炎症反应、免疫耐受和修复等过程也有深入的影响。

细胞因子在免疫调节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细胞因子在炎症反应中的作用在炎症反应过程中,细胞因子起到了扩散、增殖、激活等多重作用。

它们能够使炎症细胞聚集、增殖,血液中的白细胞数量增加,增强机体对于细菌、病毒等物质的攻击能力。

同时,细胞因子也能够通过调节内皮细胞基底膜通透性和炎症细胞的激活状态,控制炎症反应过程的进程和范围,从而保证机体对于炎症的有效处理。

2. 细胞因子在免疫耐受中的作用细胞因子还能够调节机体对于自身抗原的耐受,维护机体正常免疫状态。

它们可以通过维持免疫细胞的平衡状态,促进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和信号传递,控制T细胞的发育和功能,维持机体正常的免疫状态。

同时,细胞因子也能够协助机体检测和消除自身细胞的病理性变化,保证机体免疫能力的稳定性和保护性。

3. 细胞因子在免疫损伤修复中的作用细胞因子还能够参与机体损伤修复和维持器官功能的调节。

它们能够通过促进细胞增殖、分化和迁移,协助机体进行组织修复和再生。

同时,细胞因子也能够促进免疫细胞的吞噬作用,加速机体对于细胞死亡和病理性变化的处理,调控机体对于内外环境的适应能力。

二、介绍细胞因子在免疫调节中的机制细胞因子在免疫调节中的作用具有复杂的机制。

对于不同的细胞因子,在不同的环境下,其影响和机制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但大体上,细胞因子在免疫调节中的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信号传递细胞因子能够通过绑定特定的受体,触发相应的信号传递通路,从而产生生物学效应。

临床病案分析题

临床病案分析题

临床病案分析题1.【临床病案1】患儿,女,10个月。

感冒两周,伴上呼吸道感染,发热,嗜睡,体温41.7℃,四肢痉挛,在送往医院的途中死亡。

实验室检查:死后取血液、咽拭子、脑脊液培养均检出流感嗜血杆菌。

尸体解剖发现无脾脏。

诊断:先天性无脾症。

问题:(1)诊断该患儿为先天性无脾症,依据是什么?(2)脾有何免疫功能?(3)结合病例资料,试分析先天性无脾为什么可致患儿死亡?参考答案:(1)诊断依据:患儿由上呼吸道感染引起严重细菌感染,死后取血液、咽拭子、脑脊液培养均检出流感嗜血杆菌,提示可能存在免疫功能缺陷问题,尸体解剖发现无脾脏,支持先天性无脾症诊断。

(2)脾脏功能:T、B淋巴细胞定居的场所;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合成补体等生物活性物质;具有过滤作用等。

(3)脾脏是体内产生抗体的主要器官,同时其可以合成并分泌补体等生物活性物质,在抵抗细菌感染中起到重要的免疫防御作用,并参与免疫应答过程,当患儿无脾时,很容易发生严重细菌感染如化脓性脑膜炎等,如感染不能有效控制最终可导致患儿死亡。

2.【临床病案2】患者,男,40岁,因交通事故致全脾破裂,须做脾全切手术。

分析问题:请根据你所学的免疫学知识,分析脾切除后,对该患者的抗感染能力是否有影响?为什么?参考答案:脾切除术可导致脾功脏能低下,其典型的临床特点有:①感染;②自身抗体出现率高、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率增高;③静脉血栓形成。

感染是目前脾切除术的一个重要合并症,脾切除术后病人一生中任何时候都有发生感染的危险,尤其是切除后最初几年,常特征性的并发肺炎链球菌、嗜血流感杆菌、脑膜炎球菌和病毒感染。

发生感染的主要原因为脾脏是人体最大的外周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定居和发生免疫应答的的场所;可以合成补体、干扰素等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可吞噬和清除血液中病原体等异物和衰老的血细胞,所以,脾功能低下或缺如可导致免疫防御功能降低,感染发生。

3.【临床病案3】患者,女,16岁,有哮喘和过敏性鼻炎的病史。

细胞因子在小儿白血病中的应用

细胞因子在小儿白血病中的应用
虽 有 学 者 认 为 C F能 够诱 发 髓 系 恶 性 细胞 增 殖 ,不 宜 S
用 ,可促使非增殖细胞进 入增殖 周期 ,使 中性粒细 胞 、单
核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的数 量增加 ,如其 剂量 增加则 淋 巴 细胞 、网织 红 细胞 和 血 小 板计 数 也 可增 加。在 使 用 G M— C F时 ,白细胞计 数可 出现早 期 ( 始使用 的头 4日内 ) S 开
(rn l y S ,G C F g u ct C F .S )则 可刺 激骨 髓粒 细 胞 系祖 细胞 a o e 生成粒细胞 。G - S M C F有 刺激粒 细胞 、单 核 细胞增 殖 的作
首先会产生释放效应 ,即在用 药后第 2—3日出现第 1 个峰 值 ,第 1 1 日出现第 2个峰值 。因此 ,在巩 固治 疗后 外 2— 4 周血 白细胞计数 出现 第 1个峰 值时不 能停药 ,而应 继续 用 药至第 2个峰值 出现时停药为佳。
白血病患儿经化 学治疗后 ,由于化学 治疗药 物对骨髓
似于人 体体内的细 胞因子 ,其在 临床上 的应用 ,为某 些疾
病 的治疗提供 了新 的手段 ,为临床 治疗学 翻开 了崭新 的一
页。细胞因子的种类 繁多 ,1 细胞 因子 可 由多 种细胞 产 种 生 ,具有多种生物活性。 目前对 细胞因 子尚无统 一 的分类 方法 ,为方便起见 ,可按细胞 因子作 用 的相 似性 ,分 为干
的抑制 ,周 围血 中 的 白 细 胞 明 显 减 少 ,从 而 导 致 感 染 。
C F的使用可 明显地 缩短 骨髓抑 制 的时间 ,加快 白细胞 的 S
恢复 ,从而有效降低感 染并发症 发生 的危险度 ,帮助患儿
较快地 、安全 地 渡过 骨髓 抑 制期 。 白血 病 患儿 在 接受 G . C F或 G C F后 ,可明显 缩短 化学 治疗 所致粒 细胞 减少 S M—S 的时间 ,有效防止 和控制继 发感 染。而用 G C F不 仅可 M.S 刺 激粒细胞系祖细胞 的生长 、增殖 ,还 可增强 成熟粒 细胞 的效应功能。一般 应在 化 学治 疗结 束 后 2 4—4 8h起 给药 ( 亦有报道在化学治疗 结束后立 即用 药 ) ,一 直至 白细 胞计

儿童急性白血病骨髓单个核细胞内细胞因子与其病理变化关系及临床意义

儿童急性白血病骨髓单个核细胞内细胞因子与其病理变化关系及临床意义

l 睐 儿科 杂 志 .O 82 ()6 9 6 1 锰 2 O .6 7 .0 - 11
关 键 词 : 儿 童 ; 急 性 白 血病 ; 流 式 细 胞 术 ; 中图 分 类 号 : R 3 . l 73 7 骨髓 单 个 核 细 胞 ; 细 胞 因 子 文章 编 号 : lo 一 6 62 0 )7 0 0 — 3 0 O 30 (0 80 — 6 9 0 文献标识码 : B
为探讨 急 性 白血 病 ( L 患儿 骨髓 单 个 核 细胞 A ) 内细胞 因子 与 A L病理 变化 的关 系和 临床 意义 ,本 研 究采 用免疫 荧光 流式 细胞 术检 测 了 A L患儿 骨髓 单 个 核 细 胞 内 的 I一 、G C F、T F 和 T F 1 L3 M— S Na G I 3
00 1 5 0 1,He a C ia n n, hn )
Ke y wor ds: c l r n; hid e a u e luk m i c t e e a; fow yo er l c tm ty; mo o uce elo o e m ar w ; n n luse l fb n ro ct i yokne
维普资讯
临 床 儿 科 杂 志 第 2 第 7期 2 0 6卷 0 8年 7月 J Ci e i rV 1 6 No7 Jt2 0 l P da o. . u. 0 8 n t 2
儿 童急 性 白血病 骨髓 单个 核细胞 内 细胞 因子 与 其病理 变化 关 系及 临床 意 义
LU C i i j H 0 X a—i I 0 Y —i HUXi l ,T NG ,∥ 1 upn ,Z A io a ,D A u a ,Z - g xn qo ui A 仉 —
2 aoao o yo e y .aoao e o lg ,H b i dcl n esyF ut H si ,Siah ag . b r r o F w C tm t ;3L r r o H m t oy e e Me i i ri o r opt L t yf l r b t yf o aU v t h l a h i un jz

治疗细胞因子偏高引起的病症的治疗方法

治疗细胞因子偏高引起的病症的治疗方法

治疗细胞因子偏高引起的病症的治疗方法细胞因子偏高是指机体内细胞因子产生或释放过多,导致细胞因子浓度异常升高的情况。

细胞因子是一类可以调节免疫反应、促进细胞增殖和分化等多种生理功能的蛋白质分子,在维护机体免疫平衡和健康中起到重要作用。

然而,当细胞因子过量时,会导致一系列病症的发生。

本文将探讨细胞因子偏高引起的病症以及相应的治疗方法。

首先,细胞因子偏高会引起炎症反应。

如果机体内的细胞因子过多,会导致炎症反应的持续性和强度增加,引起组织损伤和疾病的发展。

在面对细胞因子偏高引发的炎症反应时,治疗的重点在于调整免疫系统的平衡,控制炎症反应的程度。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物(NSAIDs)和免疫调节剂。

NSAIDs可以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合成和释放,减轻炎症反应。

免疫调节剂则可以调节免疫细胞的活性和功能,降低炎症反应的强度。

细胞因子偏高还可引起免疫系统异常。

机体内的细胞因子是免疫细胞之间的重要信息传递介质,过高的细胞因子水平可能导致免疫系统的抑制或过度激活,从而引发免疫系统异常。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免疫调节和免疫增强。

免疫调节剂可以平衡免疫系统,降低免疫活性,减少免疫反应的过度。

免疫增强剂则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增强抵抗力,降低感染和疾病的发生风险。

此外,细胞因子偏高还可能引起神经系统异常。

细胞因子从神经细胞中产生,对神经元的功能具有重要调节作用。

如果细胞因子过多,会导致神经系统的异常兴奋和炎症反应,引发头痛、头晕、精神紊乱等神经系统相关症状。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使用神经保护剂、镇痛药和抗抑郁药。

神经保护剂可以减轻神经系统的异常兴奋和炎症反应,保护神经元免受损伤。

镇痛药可以缓解头痛、头晕等症状,而抗抑郁药可以改善精神状态,减轻精神紊乱的程度。

细胞因子偏高还可能导致代谢紊乱。

一些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和白细胞介素-6等可以影响胰岛素信号转导路径,导致胰岛细胞功能受损,血糖和脂肪代谢异常。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改善生活方式和口服药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l肝 素抗 凝 , C L . , F M
三色法 检测免疫 表型 , 选取 符合要求 的 ( D- D ) A L患 c 3C T— L
儿共 7例。T— L A L患 儿 胞 内细 胞 因子 I-0和 IN一 L1 F 7的检
测, 选取此 7例 T A L患 儿 及 8例 正 常对 照 , 取 静 脉 血 _L 各 1 , 0ml 密度梯 度 离 心 取 外 周 血 单 个 核 细 胞 , 细 胞 悬 浮 于 把 R MI14 P 一6 0中 , 细胞 浓 度为 1 0/ ; 1ml 胞悬 液 调 ×1 ml把 细 加入培 养板并 同时各 加入 l 1 P 0“ 的 MA、o o cn和 Mo — In my i n es n 培养 5h 加 入 50 ni , o ; 0 1 4%多聚 甲醛 , 孵育 i n 加入 0mi;
结 果 I N 7 达水平在 T— L F 一表 A L惠儿非 白血病 T细胞 中显著 降低 , A L患儿 白血 病 细胞 内未检 测 到 IN一 T— L F 7
产生。I -0在 T— L L1 A L患儿正常 T细胞 、 白血病细胞 和 正常 对照 T细胞 中均 未检 测到 表 迭。结论 AL L患儿



主要仪器 与试剂 流式 细胞仪 ( AC cn BD公 司。 F Sa )


免疫 表 型 所 用 试 剂 C 一 I C, D1一 E, D7 E,{ — — F T C 9P C 一 } DR P 1
FI TC, CD4 一 ,CD1 一 E , 5 Cy 2P CD1 一 TC,cD3 一 TC,CD1 一 0 FI 4 FI 4
疗及判断预后 提供理论 依据 。 材料与方法

剂 , 细胞重新悬 浮于 把
中。 流 式细 胞仪 F  ̄ cn进 A Sa
三、 三色 法 F M 检 测 和分 析 C
行 检测 , 以前 向散 射光 ( S 和侧 向散射 光 ( s 分 别开窗 于 F C) s C) 白血病细 胞和淋 巴细胞群 体 , L 、 L 、L F 1 F 2 F 3各荧光 频道均 以 相应 同种 型 I 染色细胞 为阴性 对照 一样 品检 测 1 0 g G 每 00 0 个细胞 , 数据分 析使用 L s 1软件 。 yi I s
表 1 T_ L患几胞 内 IN. AL F 7的表达
g n公司。胞 内细 胞因子检 测试 验盒 购 自深圳 晶美 生物有 限 e 公司 , I 公 司 ( telns 产 品 , 说 明 书操 作 。I N一 为 Q Nehr d ) a 按 F P I -0P E,L 1 一E为 B D公 司产 品 ;g — I C,g —y及 IC — - I FT I C Gl Gl gn P E为非 特异 鼠抗 人 IG, 为 同型 对照 , g 作 余抗 体 均为 特 异 鼠 抗人 IG, g 4℃避光保 存 。
【 文章编号】 10 — 1X 20 )4 02 — 2 03 55 {020 — 37 0
10 转 / i,  ̄ 5mi; 别 加 入 1 1 IN一- E、L 1 , 00 a 7 r n- 心 n 分 1 1 0“ 抗 F 7P I-0
细胞 因子介 导 的 细胞 免疫 是机 体 抗肿 瘤 免疫 的主 要 方
T— L A L患 儿白血病 细胞和正 常 T细胞胞 内 IN一 F 7表 见表 1 。且非 白血病 T细胞 产生 IN F 7水平亦较正
达情况
产生 。
FTC IGl y I — I 及 IC — E 均 来 自美 国 P ami— I ,g — 、 GlFTC C g gn P hr n
式 。 近 年 来 , 量 研 究 … 表 明 细 胞 因 子 网 络 失 衡 是 肿 瘤 细 胞 大 1
P E单 抗 到各 试 管 中 , 光孵 育 2 i, 加 入 1 5ml 避 0r n 再 a . 破膜
能够 免疫逃逸 的 机制 之 一。本 研究 采 用 流式 细胞 仪 ( C F M) 在单 个细胞水 平对 急 性 白血 病 ( A L) 儿 体 内 白细 胞 介 T— L 患 素一0 I-0 和 干扰素 (F , ) 行检测 , 讨其 在 白血病 发 1(L 1 ) I N 7进 探 病中的作用 , 一步阐明4 L 进 HLA L的发病 机 制 , 并为 临床 诊
细 胞 因子 网 络 发 生代 谢 紊 乱 , 引起 细 胞 恶 变 和 增 殖 , 能 是 AL 可 L发 病 中 的 重 要 机 制 之 一 。
【 关键 词 】 白细胞 介素一 干扰素 白血病 1 0
肿瘤免 疫
流 式细胞仅
【 中图分类号】 R 2 . 7 55
【 文献标识码】 A
常对 照组 显 著 降低 。T A L白 血病 细 胞 内未 检 测 到 I N 7 _L F 一 二 、 — LL患 儿 白血病 细胞和 正常 T细胞 内 I _0表 达 TA l L 情况 无 论在 T—LL患儿的 白血病细胞 、 白血病细 胞还是 A 非 正 常对 照组的 T 细胞均未检 测到 I 一0表达 。 L1

盛 光耀 刘 玉峰
方 营旗
邹 湘 赵 晓 明
探 讨 白细胞介 素一 (L1) 干扰 素 ( N 7 为代表 的细 胞 因子在 儿童 白血 病发 病 中 的作 1 I 0和 0 I 一) F
采 用 流 式 细 胞 仪 ( C ) 单 个 细 胞 对 急 性 白血 病 ( — LL 患 儿 体 内 以 上 两 种 细 胞 因 子 进 行 检 测 。 FM 在 TA )
维普资讯
实用 儿科临床杂志 2 0 0 2年第 1 卷第 4 J A?l 7 朔 j p

』 ! : :
・3 7 ・ 2
细 胞 因子 网络 失 衡 在 儿 童 急 性 白 血 病 发 病 中 的 作 用

【 摘要 】 目的
用 。方 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