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断指南与操作规范

合集下载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疗规范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疗规范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疗规范(2018年版)一、概述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是急性白血病的一种类型,是儿童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主要起源于B系或T系淋巴祖细胞,白血病细胞在骨髓内异常增生和聚集并抑制正常造血,导致贫血、血小板减少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白血病细胞也可侵犯髓外组织,如脑膜、性腺、胸腺、肝、脾,或淋巴结、骨组织等,引起相应病变。

儿童ALL一般专指前体细胞性白血病,成熟类型不仅免疫表型独特,而且常有独特的细胞遗传学特点以及独特的治疗方案和预后。

因此本规范不涉及成熟类型的淋巴细胞白血病。

近年来ALL疗效有明显提高,5年生存率可以达到80%以上。

二、适用范围经形态学、免疫表型、细胞遗传学、分子遗传学等检查确诊的儿童和青少年ALL。

不包括婴儿白血病。

三、ALL诊断(一)临床表现发热、贫血、出血和白血病细胞脏器浸润包括肢体疼痛、肝脾淋巴结、中枢神经系统、皮肤、睾丸、胸腺、心脏、肾脏以及唾液腺浸润症状等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重要的临床特征。

但个体间可存在较大差异,不能仅凭临床表现做出诊断。

1. 一般情况:起病大多较急,少数缓慢。

早期症状有:面色苍白、精神不振、乏力、食欲低下,鼻衄或齿龈出血等;少数患儿以发热和类似风湿热的骨关节痛为首发症状,少数晚期患者可呈现恶液质状况。

2. 出血:以皮肤和黏膜出血多见,表现为紫癜、瘀斑、鼻衄、齿龈出血,消化道出血和血尿。

偶有颅内出血,为引起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3. 贫血:出现较早,并随病情发展而加重,表现为苍白、虚弱无力、活动后气促、嗜睡等,查体时发现面色、甲床、眼睑结膜不同程度的苍白。

4. 发热:约50~60%的患者首发症状为发热,热型不定。

发热主要原因是白血病本身所致,这种发热用抗生素治疗无效,在诱导治疗72小时内缓解;其次是感染所致。

5. 感染:起病时常伴有感染,最常见的感染有呼吸道感染如扁桃体炎、气管炎和肺炎;消化道感染如胃肠炎;少数患儿发病时即有较严重的感染如脓毒血症。

儿童白血病的诊疗指南

儿童白血病的诊疗指南

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
免疫治疗
通过增强或调节身体的免疫系统来攻击癌细胞,例如使用抗体药物或细胞疗法 。
靶向治疗
使用针对特定白血病细胞标记物的药物,直接攻击白血病细胞,而不损害正常 细胞。
干细胞移植
自体移植
使用患者自己的干细胞进行移植,通常在巩固治疗后进行,以增强患者的免疫系 统和造血功能。
异体移植
使用供体的干细胞进行移植,通常在维持治疗后进行,以替换患者的造血系统并 增强抗癌能力。
06
最新研究和发展方向
新药和新治疗策略
靶向治疗
针对特定基因突变或蛋白质的药物,更精 确地治疗白血病。
免疫疗法
利用免疫系统攻击白血病细胞,如CAR-T 细胞疗法等。
干细胞移植
使用供体或自体干细胞移植来重建免疫系 统,治疗白血病。
基因组学和精准医疗研究
基因组测序
研究白血病的基因组变异,以提供个性化 治疗。
儿童白血病的诊疗指南
汇报人:XXX
2023-11-20
CONTENTS
• 引言 • 类型和诊断 • 治疗策略和方法 • 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 预后和长期管理 • 最新研究和发展方向 • 结论和建议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目的
为医生提供儿童白血病的诊断和 治疗指南,提高诊疗质量和效果 。
背景
儿童白血病是一种常见的血液肿 瘤疾病,严重影响患儿的健康和 生命。
低钾血症
肿瘤细胞溶解可导致低钾血症,应密切监测电解质水平,及时补钾。
出血和凝血障碍
血小板减少
化疗药物可能导致血小板减少,从而增 加出血风险,应定期监测血小板计数, 及时输注血小板。
VS
凝血功能障碍
白血病细胞可分泌促凝物质,导致凝血功 能障碍,应密切监测凝血指标,及时补充 凝血因子。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疗建议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疗建议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疗建议(第三次修订草案)参考:中华儿科杂志2006年5月第44卷第5期儿童ALL临床危险度分型1·与儿童ALL预后确切相关的危险因素:(1)年龄在<12个月的婴儿白血病或≥10岁的年长儿童。

(2)诊断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50×109/L。

(3)诊断时已发生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或睾丸白血病(TL)者。

(4)免疫表型为T细胞白血病。

(5)不利的细胞遗传学特征:染色体数目为<45的低二倍体,t(4;11)/MLL-AF4融合基因或其他MLL基因重排,或t(9;22)/BCR-ABL融合基因异常。

(6)早期治疗反应不佳者:泼尼松诱导试验60mg/(m2·d),×7d,第8天,外周血幼稚淋巴细胞≥1×109/L(1000/μl),定为泼尼松不良效应者(PPR),和(或)标准方案联合化疗(包括泼尼松诱导试验)第19天骨髓幼稚淋巴细胞>5%者。

(7)初治诱导缓解治疗失败(标准诱导方案联合化疗6周未获完全缓解)。

2.临床危险度分型:(1)低危ALL(LR-ALL):不具备上述任何一项危险因素者。

(2)中危ALL(MR-ALL):具备以下任何1项或多项者:①年龄在≥10岁;②诊断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50×109/L;③诊断时已发生CNSL和(或)TL;④免疫表型为T细胞白血病;⑤染色体数目为<45的低二倍体,或t(12;21)、t(9;22)核型以外的其他异常染色体核型,或t(4;11)外的其他MLL基因重排。

(3)高危ALL(HR-ALL):具备以下任何1项或多项者:①年龄<12个月的婴儿白血病;②诊断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100×109/L;③染色体核型为t(9;22),有BCR-ABL融合基因,t(4;11),有MLL-AF4融合基因;④早期治疗反应不佳者;⑤初治诱导缓解治疗失败。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疗规范(2018年版)》要点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疗规范(2018年版)》要点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疗规范(2018年版)》要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急性白血病的一种类型,是儿童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为进一步提高儿童白血病诊疗规范化水平,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

近期,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组织制定了《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疗规范(2018年版)》。

以下为新版诊疗规范中关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学治疗部分内容。

系统化疗1化疗原则目前国际上儿童ALL的治疗原则相似,本建议提供的治疗方案各医院根据各自情况选择应用。

允许对所采用的方案进行微调,区域中心或大的医疗中心可在原则不变的基础上提出合理修改,但必须有合理的修改理由。

2化疗前准备(1)病史需包括:过去健康状况、家族中肿瘤性疾病史及有关接触有害理化因素的生活社会环境。

(2)专科体检:如皮肤、黏膜、骨骼、肝、脾、淋巴结大小;CNS体征;睾丸大小质地;身长、体重、体表面积。

(3)实验室检查:诊断时(必须输血前)的血常规,包括WBC 及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WBC 分类(包括幼稚细胞计数),骨髓检查:如细胞形态学和组织化学、免疫分型染色体核型分析(G 显带或R 带以及FISH分析)、融合基因检测;血液生化检查:肝功能(谷丙转氨酶、直接胆红素)及输血前性病筛查:乙肝、丙、肝抗体、梅毒、艾滋病毒检查;肾功能(尿素氮、肌酐、尿酸);电解质及血淀粉酶测定;乳酸脱氢酶;凝血功能;酌情红细胞G6PD 酶活性测定;心脏功能检查:ECG、UCG、心肌酶测定等;PPD 试验或干扰素释放试验。

(4)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正侧位片;腹部B超,观察有无肿大的淋巴结及其他病灶;头颅与脊髓 MRI 平扫增强,检查脑实质、脑膜及脊髓有无浸润(可选做,但怀疑 CNSL时必须做)。

(5)其他:对患儿进行营养状态及体能状态评估,积极改善机体状况,酌情输红细胞、血小板及其他支持治疗。

化疗前行 PICC 插管或植入输液港。

积极清除感染和潜伏感染灶如龋齿等。

病情解释及心理疏导。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疗指南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疗指南
2次CAM的d3。
(三)方案释义
4.巩固治疗:大剂量MTX
LR:2 g/(m2·d),IR:5 g/(m2·d),静脉滴注,d8、 d22、d36、d50;
6-MP:25 mg/(m2·d),口服,d1—56;
LR:鞘注MTX,IR:三联鞘注,d8、d22、d36、d50, 共4次。
水化、碱化,足量四氢叶酸钙(CF)解救:每次15 mg/ m2,静脉注射3次,分别于42、48、54 h;或者42 h 按每次15 mg/m2解救,48 h及以后按MTX血药浓度 解救。Βιβλιοθήκη 分型 2.免疫学分型:
WHO2008分型标准,分为前体B-ALL、前体T-ALL; FAB分型中的L3型(Burkitt型)归入成熟B细胞肿瘤。 1)前体B-ALL:TdT、CD34、HLA-DR、CD19、cytCD79a阳性,多数 CD10阳性,CD22、CD24和CD20多有不同程度的表达,CD45可阴性。 伴t(4;11)(q21;q23)/MLL-AF4+的患者CD10和CD24阴性。 成熟B-ALL表达单一轻链的膜IgM和CD19、CD20、CD22及CD10、BCL6, TdT和CD34阴性。 2)前体T-ALL:TdT、CD34、cytCD3和CD7阳性;CD1a、CD2、CD4、 CD5、CD8有不同程度表达,多数T细胞受体克隆性重排阳性。
(9)MRD水平:在具备技术条件的中心可以检测MRD。一般认为,诱导缓解治疗 结束(化疗第33天)MRD≥1×10-4,或巩固治疗开始前(第12周)MRD≥1×10-3的患 儿预后差。
(三)临床危险度分型
在上述危险因素的基础上进行儿童ALL的临床危险度分型, 一般分为3型:
1.LR:不具备上述任何一项危险因素者。 2.IR:具备以下任何1项或多项者: (1)诊断时年龄≥10岁或<1岁; (2)诊断时外周血WBC≥50×109/L; (3)诊断时已发生CNSL和(或)TL; (4)免疫表型为T系ALL; (5)t(1;19)(q23;p13)/E2A-PBX1阳性; (6)初诊危险度为LR,在诱导缓解治疗第15天骨髓原始及幼稚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疗建议_第三次修订草案_顾龙君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疗建议_第三次修订草案_顾龙君

通信作者:顾龙君,200127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血液/肿瘤科(E m a i l :l j g u s c m c @h o t m a i l .c o m )·标准·方案·指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疗建议(第三次修订草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血液学组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一、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 L L )的诊断及分型(一)A L L 基本诊断依据1.临床症状、体征:有发热、苍白、乏力、出血、骨关节疼痛,有肝、脾、淋巴结肿大等浸润灶表现。

2.血象改变:血红蛋白及红细胞计数降低,血小板减少,白细胞计数增高、正常或减低,分类可发现不等数量的原、幼淋巴细胞或未见原、幼淋巴细胞。

3.骨髓形态学改变:是确诊本病的主要依据。

骨髓涂片中有核细胞大多呈明显增生或极度增生,仅少数呈增生低下,均以淋巴细胞增生为主,原始+幼稚淋巴细胞必须≥30%才可确诊为A L L 。

除了对骨髓涂片作瑞氏染色分类计数并观察细胞形态改变外,应该做过氧化酶(P O X )、糖原(P A S )、非特异性酯酶(N S E )和酯酶氟化钠(N a F )抑制试验等细胞化学染色检查,以进一步确定异常细胞性质并与其他类型的白血病鉴别。

(二)A L L 的M I C 分型除了临床及细胞形态学(m o r p h o l o g y ,M)诊断以外,还应该用单克隆抗体作免疫分型(i m m u n o p h e n o t y p e ,I )及细胞遗传学(c y t o g e n e t i c s ,C )检查,即M I C 分型诊断,尽可能作分子遗传学/融合基因(m o l e c u l a r g e n e t i c s ,M)检测,即M I C M 分型。

1.细胞形态学分型:淋巴细胞型按F A B 分型标准分为L 1、L 2和L 3型,但L 1、L 2型之间已不具有明显的预后意义。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断指南与操作规范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断指南与操作规范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断指南与操作规范【诊断及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第三版)》(张之南、沈悌主编著,科学出版社)。

(一)体检:可有发热、皮肤粘膜苍白、皮肤出血点及瘀斑、淋巴结及肝脾肿大、胸骨压痛等。

(二)血细胞计数及分类。

(三)骨髓检查:形态学(包括组化检查)。

骨髓原始幼稚细胞≥30%.(四)免疫分型。

(五)细胞遗传学:核型分析,FISH(必要时)。

(六)白血病相关基因。

【危险度分组标准】(一)标危组:必须同时满足以下所有条件:1.年龄≥1岁且<10岁;2.WBC<50×109/L;3.泼尼松反应良好(第8天外周血白血病细胞<1×109/L);4.非T-ALL;5.非成熟B-ALL;6.无t(9;22)或BCR/ABL融合基因;无t(4;11)或MLL/AF4融合基因;无(1;19)或E2A/PBX1融合基因;7.治疗第15天骨髓呈M1(原幼淋细胞<5%)或M2(原幼淋细胞5%-25%),第33天骨髓完全缓解。

(二)中危组:必须同时满足以下4个条件:1.无t(9;22)或BCR/ABL融合基因;无t(4;11)或MLL/AF4融合基因;2.泼尼松反应良好(第8天外周血白血病细胞<1×109/L);3.标危诱导缓解治疗第15天骨髓呈M3(原幼淋细胞>25%)或中危诱导缓解治疗第15天骨髓呈M1/M2;4.如有条件进行微小残留病(MRD)检测,则第33天MRD<10-2。

同时至少符合以下条件之一:5.WBC≥50×109/L;6.年龄≥10岁;7.T-ALL;8.t(1;19)或E2A/PBX1融合基因阳性;9.年龄<1岁且无MLL基因重排。

(三)高危组:必须满足下列条件之一:1.泼尼松反应不良(第8天外周血白血病细胞>1×109/L);2.t(9;22)或BCR/ABL融合基因阳性;3.t(4;11)或MLL/AF4融合基因阳性;4.中危诱导缓解治疗第15天骨髓呈M3;5.第33天骨髓形态学未缓解(>5%),呈M2/M3;6.如有条件进行MRD检测,则第33天MRD≥10-2,或第12周MRD≥10-3。

2 儿童低危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路径

2 儿童低危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路径

儿童低危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路径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ICD-10:C91.0)的低危组患者。

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第三版)》(张之南、沈悌主编著,科学出版社)。

(一)体检:可有发热、皮肤粘膜苍白、皮肤出血点及瘀斑、淋巴结及肝脾肿大、胸骨压痛等。

(二)血细胞计数及分类。

(三)骨髓检查:形态学(包括组化检查)。

(四)免疫分型。

(五)细胞遗传学:核型分析,FISH(必要时)。

(六)白血病相关基因。

三、危险度分组标准(一)低危组:必须同时满足以下所有条件:1.年龄≥1岁且<10岁;2.WBC<50×109/L;3.泼尼松反应良好(第8天外周血白血病细胞<1×109/L);4.非T-ALL;5.非成熟B-ALL;6.无t(9;22)或BCR/ABL融合基因;无t(4;11)或MLL/AF4融合基因;无t(1;19)或E2A/PBX1融合基因;7.治疗第15天骨髓呈M1(原幼淋细胞<5%)或M2(原幼淋细胞5%-25%),第33天骨髓完全缓解。

(二)中危组:必须同时满足以下4个条件:1.无t(9;22)或BCR/ABL融合基因;2.泼尼松反应良好(第8天外周血白血病细胞<1×109/L);3.低危诱导缓解治疗第15天骨髓呈M3(原幼淋细胞>25%)或中危诱导缓解治疗第15天骨髓呈M1/M2;4.如有条件进行微小残留病(MRD)检测,则第33天MRD<10-2。

同时至少符合以下条件之一:5.WBC≥50×109/L;6.年龄≥10岁;7.T-ALL;8.t(1;19)或E2A/PBX1融合基因阳性;9.年龄<1岁且无MLL基因重排。

(三)高危组:必须满足下列条件之一:1.泼尼松反应不良(第8天外周血白血病细胞>1×109/L);2.t(9;22)或BCR/ABL融合基因阳性;3.t(4;11)或MLL/AF4融合基因阳性;4.中危诱导缓解治疗第15天骨髓呈M3;5.第33天骨髓形态学未缓解(>5%),呈M2/M3;6.如有条件进行MRD检测,则第33天MRD≥10-2,或第12周MRD≥10-3。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疗规范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疗规范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疗规(年版)一、概述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急性白血病的一种类型,是儿童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主要起源于系或系淋巴祖细胞,白血病细胞在骨髓异常增生和聚集并抑制正常造血,导致贫血、血小板减少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白血病细胞也可侵犯髓外组织,如脑膜、性腺、胸腺、肝、脾,或淋巴结、骨组织等,引起相应病变。

儿童一般专指前体细胞性白血病,成熟类型不仅免疫表型独特,而且常有独特的细胞遗传学特点以及独特的治疗方案和预后。

因此本规不涉及成熟类型的淋巴细胞白血病。

近年来疗效有明显提高,年生存率可以达到以上。

二、适用围经形态学、免疫表型、细胞遗传学、分子遗传学等检查确诊的儿童和青少年。

不包括婴儿白血病。

三、诊断(一)临床表现发热、贫血、出血和白血病细胞脏器浸润包括肢体疼痛、肝脾淋巴结、中枢神经系统、皮肤、睾丸、胸腺、心脏、肾脏以及唾液腺浸润症状等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重要的临床特征。

但个体间可存在较大差异,不能仅凭临床表现做出诊断。

. 一般情况:起病大多较急,少数缓慢。

早期症状有:面色苍白、精神不振、乏力、食欲低下,鼻衄或齿龈出血等;少数患儿以发热和类似风湿热的骨关节痛为首发症状,少数晚期患者可呈现恶液质状况。

. 出血:以皮肤和黏膜出血多见,表现为紫癜、瘀斑、鼻衄、齿龈出血,消化道出血和血尿。

偶有颅出血,为引起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 贫血:出现较早,并随病情发展而加重,表现为苍白、虚弱无力、活动后气促、嗜睡等,查体时发现面色、甲床、眼睑结膜不同程度的苍白。

. 发热:约~的患者首发症状为发热,热型不定。

发热主要原因是白血病本身所致,这种发热用抗生素治疗无效,在诱导治疗小时缓解;其次是感染所致。

. 感染:起病时常伴有感染,最常见的感染有呼吸道感染如扁桃体炎、气管炎和肺炎;消化道感染如胃肠炎;少数患儿发病时即有较严重的感染如脓毒血症。

几乎任何病原体都可成为感染源,如真菌(念珠菌、曲霉菌、卡氏肺囊虫等)、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水痘病毒、巨细胞病毒等)都可导致感染。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断指南与操作规范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断指南与操作规范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断指南与操作规范【诊断及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第三版)》(张之南、沈悌主编著,科学出版社)。

(一)体检:可有发热、皮肤粘膜苍白、皮肤出血点及瘀斑、淋巴结及肝脾肿大、胸骨压痛等。

(二)血细胞计数及分类。

(三)骨髓检查:形态学(包括组化检查)。

骨髓原始幼稚细胞≥30%.(四)免疫分型。

(五)细胞遗传学:核型分析,FISH(必要时)。

(六)白血病相关基因。

【危险度分组标准】(一)标危组:必须同时满足以下所有条件:1.年龄≥1岁且<10岁;9/L;50×10 2.WBC<9/L);10 1×8(3.泼尼松反应良好第天外周血白血病细胞<;T-ALL非4.5.非成熟B-ALL;6.无t(9;22)或BCR/ABL融合基因;无t(4;11)或MLL/AF4融合基因;无(1;19)或E2A/PBX1融合基因;7.治疗第15天骨髓呈M1(原幼淋细胞<5%)或M2(原幼淋细胞5%-25%),第33天骨髓完全缓解。

(二)中危组:必须同时满足以下4个条件:1.无t(9;22)或BCR/ABL融合基因;无t(4;11)或MLL/AF4融合基因;2.泼尼松反应良好(第8天外周血白血病细胞<1×109/L);3.标危诱导缓解治疗第15天骨髓呈M3(原幼淋细胞>25%)或中危诱导缓解治疗第15天骨髓呈M1/M2;4.如有条件进行微小残留病(MRD)检测,则第33天MRD<2-。

10同时至少符合以下条件之一:95.WBC≥50×10/L;6.年龄≥10岁;7.T-ALL;8.t(1;19)或E2A/PBX1融合基因阳性;9.年龄<1岁且无MLL基因重排。

(三)高危组:必须满足下列条件之一:9/L);10 1×8(1.泼尼松反应不良第天外周血白血病细胞>融合基因阳性;BCR/ABL或2.t(9;22).3.t(4;11)或MLL/AF4融合基因阳性;4.中危诱导缓解治疗第15天骨髓呈M3;5.第33天骨髓形态学未缓解(>5%),呈M2/M3;2-12,33天MRD≥10或第则第6.如有条件进行MRD检测,3-。

2020年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路径精编版

2020年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路径精编版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路径(2010年版)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ICD-10:C91.0)的标危、中危组患者。

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第三版)》(张之南、沈悌主编著,科学出版社)。

(一)体检:可有发热、皮肤粘膜苍白、皮肤出血点及瘀斑、淋巴结及肝脾肿大、胸骨压痛等。

(二)血细胞计数及分类。

(三)骨髓检查:形态学(包括组化检查)。

(四)免疫分型。

(五)细胞遗传学:核型分析,FISH(必要时)。

(六)白血病相关基因。

三、危险度分组标准(一)标危组:必须同时满足以下所有条件:1.年龄≥1岁且<10岁;2.WBC<50×109/L;3.泼尼松反应良好(第8天外周血白血病细胞<1×109/L);4.非T-ALL;5.非成熟B-ALL;6.无t(9;22)或BCR/ABL融合基因;无t(4;11)或MLL/AF4融合基因;无t(1;19)或E2A/PBX1融合基因;7.治疗第15天骨髓呈M1(原幼淋细胞<5%)或M2(原幼淋细胞5%-25%),第33天骨髓完全缓解。

(二)中危组:必须同时满足以下4个条件:1.无t(9;22)或BCR/ABL融合基因;2.泼尼松反应良好(第8天外周血白血病细胞<1×109/L);3.标危诱导缓解治疗第15天骨髓呈M3(原幼淋细胞>25%)或中危诱导缓解治疗第15天骨髓呈M1/M2;4.如有条件进行微小残留病(MRD)检测,则第33天MRD<10-2。

同时至少符合以下条件之一:5.WBC≥50×109/L;6.年龄≥10岁;7.T-ALL;8.t(1;19)或E2A/PBX1融合基因阳性;9.年龄<1岁且无MLL基因重排。

(三)高危组:必须满足下列条件之一:1.泼尼松反应不良(第8天外周血白血病细胞>1×109/L);2.t(9;22)或BCR/ABL融合基因阳性;3.t(4;11)或MLL/AF4融合基因阳性;4.中危诱导缓解治疗第15天骨髓呈M3;5.第33天骨髓形态学未缓解(>5%),呈M2/M3;6.如有条件进行MRD检测,则第33天MRD≥10-2,或第12周MRD≥10-3。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路径(版)之欧阳歌谷创作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路径(版)之欧阳歌谷创作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路径欧阳歌谷(2021.02.01)(版)一、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ICD10:C91.0)的标危、中危组患者。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第三版)》(张之南、沈悌主编著,科学出版社)。

(一)体检:可有发热、皮肤粘膜苍白、皮肤出血点及瘀斑、淋巴结及肝脾肿大、胸骨压痛等。

(二)血细胞计数及分类。

(三)骨髓检查:形态学(包括组化检查)。

(四)免疫分型。

(五)细胞遗传学:核型分析,FISH(必要时)。

(六)白血病相关基因。

(三)危险度分组标准。

(一)标危组:必须同时满足以下所有条件:1.年龄≥1岁且<10岁;2.WBC<50×109/L;3.泼尼松反应良好(第8天外周血白血病细胞<1×109/L);4.非TALL;5.非成熟BALL;6.无t(9;22)或BCR/ABL融合基因;无t(4;11)或MLL/AF4融合基因;无t(1;19)或E2A/PBX1融合基因;7.治疗第15天骨髓呈M1(原幼淋细胞<5%)或M2(原幼淋细胞5%25%),第33天骨髓完全缓解。

(二)中危组:必须同时满足以下4个条件:1.无t(9;22)或BCR/ABL融合基因;2.泼尼松反应良好(第8天外周血白血病细胞<1×109/L);3.标危诱导缓解治疗第15天骨髓呈M3(原幼淋细胞>25%)或中危诱导缓解治疗第15天骨髓呈M1/M2;4.如有条件进行微小残留病(MRD)检测,则第33天MRD <10-2。

同时至少符合以下条件之一:5.WBC≥50×109/L;6.年龄≥10岁;7.TALL;8.t(1;19)或E2A/PBX1融合基因阳性;9.年龄<1岁且无MLL基因重排。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路径(2019年版)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路径(2019年版)
初治儿童 ALL 临床路径
一、初治儿童 ALL 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标准住院日为 35 天内 建议出入院 1~4 次,住院时间 7~35 天。 (二)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 疾病编码(ICD-10:C91.000)的低危、中危组患者。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 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 进入路径。 (三)明确诊断及入院常规检查需 3~5 天(指工作日)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胰酶、血型、输 血前检查。 (3)胸部 X 线平片、心电图、超声检查(包括颈、纵 隔、心脏和腹部、睾丸等)、眼底检查。 (4)发热或疑有感染者可选择:病原微生物培养、影 像学检查。 (5)骨髓检查(形态学包括组化)、免疫分型、细胞遗 传学、白血病相关基因检测;微小残留病变检测。 (6)脑脊液常规、生化和细胞形态学检查,在治疗开 始 4 天内,鞘内注射化疗药物。
环磷酰胺(CTX)750~1000mg/(m2·d),1 次。 阿糖胞苷(Ara-C)75~100mg/(m2·d),共 7~8 天。 6-巯基嘌呤(6-MP)50~75mg/(m2·d),共 7~14 天。 培门冬酶(PEG-ASP)2000~2500U/(m2·d),1 次。 CAM/CAML 结束后 10~14 天后重复 1 次 CAM/CAML 方案。 2.mM 方案 大剂量甲氨喋呤(MTX)2~5g/(m2·d),每 2 周 1 次,共 4~ 5 次。 四氢叶酸钙(CF)15mg/m2 ,6 小时 1 次,3~8 次,根 据 MTX 血药浓度给予调整。 6-MP 25mg/(m2·d),不超过 56 天,根据 WBC 调整剂量。 上述方案实施期间需要进行水化、碱化。 (三)延迟强化治疗 1.VDLD 方案 VCR 1.5mg/(m2·d),每周 1 次,共 3~4 次,每次最大 绝对量不超过 2mg;或者长春地辛(VDS)3mg/(m2·d),每 周 1 次,共 3~4 次。 DNR 或阿霉素(ADR)25~30mg/(m2·d),每周 1 次,共 3~4 次。 培门冬酶(PEG-ASP)2000~2500U/(m2·d),2 次(间 隔 14 天)。 DXM 8~10mg/(m2·d),d1~7,d15~21。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指南(2024版)解读PPT课件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指南(2024版)解读PPT课件

靶向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1 2 3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针对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 病(ALL)患者有效。
单克隆抗体药物
通过特异性结合白血病细胞表面的抗原,诱导细 胞凋亡或增强机体对白血病细胞的免疫杀伤作用 。
其他小分子靶向药物
针对特定的信号转导通路或基因突变进行干预, 达到治疗ALL的目的。
营养支持方案制定和调整
01
02
03
04
营养风险评估
对患儿进行营养风险评估,确 定营养支持需求。
营养支持途径选择
根据患儿病情和胃肠道功能情 况,选择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
途径。
营养支持配方制定
根据患儿年龄、体重、病情等 因素,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支持
配方。
营养支持效果监测
在营养支持过程中,密切监测 患儿营养状况改善情况,及时
早期经验性抗感染治疗
在确诊感染前,根据临床经验选用广 谱抗生素进行早期治疗。
目标性抗感染治疗
在明确感染病原体后,根据药敏试验 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进行针对性治疗 。
抗感染治疗疗程
根据感染严重程度、病原体种类和患 儿免疫状态等因素,合理确定抗感染 治疗疗程。
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监测
在抗感染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药物 不良反应,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其他并发症
针对可能出现的其他并发症,如电解质紊乱、肝功能损害等,及时给 予相应处理措施。
06 支持性护理与康复指导
家庭环境优化建议
01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定 期开窗通风,避免患儿 长时间处于封闭环境中 。
02
家庭环境应整洁、卫生 ,避免患儿接触有毒有 害物质,如油漆、农药 等。
03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路径(2019年版)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路径(2019年版)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路径(2019年版)一、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ICD-10:C91.0)的低危、中危组患者。

二、诊断依据根据卫健委《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细胞白血病诊疗规范(2018年版)》;《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疗建议(第4次修订)》(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血液学组,中华儿科杂志,2014);《儿科血液系统疾病诊疗规范》(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1.体检:可有发热、皮肤黏膜苍白、皮肤出血点及淤斑、淋巴结及肝脾大、胸骨压痛等。

2.血细胞计数及分类,生化,凝血检查。

3.骨髓检查:形态学(包括组化检查)。

4.免疫分型。

5.细胞遗传学:核型分析,FISH。

6.白血病相关基因:PCR基因检测或RNAseq。

7.脑脊液检查。

8.活检:针对骨髓干抽或者骨髓坏死的患儿。

三、危险度分组标准(一)低危组必须同时满足以下所有条件:1.年龄≥1岁且<10岁。

2.WBC<50×109/L(仅适用于无法行MRD检查者)。

3.治疗第15天骨髓呈M1(原幼淋细胞<5%)或M2(原幼淋细胞5%~25%),第33天骨髓完全缓解(仅适用于无法行MRD检查者)。

4.无其他中危、高危组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特征。

5.MRD 标准:诱导治疗d15~19:MRD<1×10-3且诱导治疗后(d33~45)MRD<1×10-4且巩固治疗前MRD<1×10-4。

(二)中危组符合以下1项或多项:1.年龄≥10岁。

2.初诊最高WBC≥50×109/L。

(仅适用于无法行MRD检查者)。

S2、CNSL(CNS3)和(或)睾丸白血病(TL)。

4.t(1;19)或E2A/PBX1融合基因阳性。

5.诱导治疗d15~19骨髓M2(5%≤原淋+幼淋<20%,且d33~45骨髓M1(原淋+幼淋<5%)。

小儿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检查小儿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诊断

小儿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检查小儿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诊断

小儿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检查小儿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诊断
一、概述
对于患白血病的影响也很大,但是与很多的危险因素有关,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白血病的一种,对它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的清楚,他们的家族史导致患白血病的发病率较高,例如,这种白血病跟其他白血病一样都是危险性很高的一种白血病,环境因素,遗传与家族的因素,特别是有一些有遗传病史的患者,目前呢,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一般也与造血细胞或者干细胞病变有关,
二、步骤/方法:
1、一般情况下,重点要查看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患者如果出现失眠多梦乏力盗汗发热等症状的时候,这个时候就要注意了,一定要去医院进行详细的检查,有没有贫血,看看血小板有没有减少,一定要检查血常规,
2、还要进行骨髓的检查,患者要进行细胞的化学检查。

看看骨髓细胞的活跃程度。

一般得了白血病的人免疫系统较差,所以还要看看自己的免疫分型。

总体上来讲就是要检查细胞形态学与免疫学细胞遗传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内容。

3、西医上,一般都是保守治疗,如果确定得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都很有效果,才能使疾病早日康复,中医上,采用食物疗法穴位按摩针灸推拿刮痧等方法,早治疗,早发现,就一定要马上治疗,一般都是化疗治疗,
三、注意事项:
因为白血病还可能产生许多并发症,一定要全面的检查身体,看看免疫系统有没有问题,有没有贫血,某同事建议一定要早点去医院进行全面的检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断指南与操作规范【诊断及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第三版)》(张之南、沈悌主编著,科学出版社)。

(一)体检:可有发热、皮肤粘膜苍白、皮肤出血点及瘀斑、淋巴结及肝脾肿大、胸骨压痛等。

(二)血细胞计数及分类。

(三)骨髓检查:形态学(包括组化检查)。

骨髓原始幼稚细胞≥30%.(四)免疫分型。

(五)细胞遗传学:核型分析,FISH(必要时)。

(六)白血病相关基因。

【危险度分组标准】(一)标危组:必须同时满足以下所有条件:1.年龄≥1岁且<10岁;2.WBC<50×109/L;3.泼尼松反应良好(第8天外周血白血病细胞<1×109/L);4.非T-ALL;5.非成熟B-ALL;6.无t(9;22)或BCR/ABL融合基因;无t(4;11)或MLL/AF4融合基因;无(1;19)或E2A/PBX1融合基因;7.治疗第15天骨髓呈M1(原幼淋细胞<5%)或M2(原幼淋细胞5%-25%),第33天骨髓完全缓解。

(二)中危组:必须同时满足以下4个条件:1.无t(9;22)或BCR/ABL融合基因;无t(4;11)或MLL/AF4融合基因;2.泼尼松反应良好(第8天外周血白血病细胞<1×109/L);3.标危诱导缓解治疗第15天骨髓呈M3(原幼淋细胞>25%)或中危诱导缓解治疗第15天骨髓呈M1/M2;4.如有条件进行微小残留病(MRD)检测,则第33天MRD<10-2。

同时至少符合以下条件之一:5.WBC≥50×109/L;6.年龄≥10岁;7.T-ALL;8.t(1;19)或E2A/PBX1融合基因阳性;9.年龄<1岁且无MLL基因重排。

(三)高危组:必须满足下列条件之一:1.泼尼松反应不良(第8天外周血白血病细胞>1×109/L);2.t(9;22)或BCR/ABL融合基因阳性;3.t(4;11)或MLL/AF4融合基因阳性;4.中危诱导缓解治疗第15天骨髓呈M3;5.第33天骨髓形态学未缓解(>5%),呈M2/M3;6.如有条件进行MRD检测,则第33天MRD≥10-2,或第12周MRD≥10-3。

【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一)初始诱导化疗方案:VDLP(D)方案:长春新碱(VCR)1.5mg·m-2·d-1,每周1次,共4次,每次最大绝对量不超过2mg;柔红霉素(DNR)30mg·m-2·d-1,每周1次,共2-4次;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5000-10000u·m-2·d-1,共6-10次;泼尼松(PDN)45-60mg·m-2·d-1,d1-28,第29-35天递减至停。

或者PDN45-60mg·m-2·d-1,d1-7,地塞米松(DXM)6-8mg·m-2·d-1,d8-28,第29-35天递减至停。

PDN试验d1-7,从足量的25%用起,根据临床反应逐渐加至足量,7天内累积剂量>210mg·m-2,对于肿瘤负荷大的患者可减低起始剂量(0.2-0.5mg·kg-1·d-1),以免发生肿瘤溶解综合征,d8评估。

(二)缓解后巩固治疗:1.CAM方案:环磷酰胺(CTX)800-1000mg·m-2·d-1,1次;阿糖胞苷(Ara-C)75-100mg·m-2·d-1,共7-8天;6-巯基嘌呤(6-MP)60-75mg·m-2·d-1,共7-14天。

中危组患者重复一次CAM方案。

2.mM方案:大剂量甲氨喋呤(MTX)3-5g·m-2·d-1,每两周1次,共4次;四氢叶酸钙(CF)15mg·m-2 ,6小时1次,3-8次,根据MTX 血药浓度给予调整;6-MP 25mg·m-2·d-1 ,不超过56天,根据WBC调整剂量。

上述方案实施期间需要进行水化、碱化。

(三)延迟强化治疗:1.VDLP(D)方案:VCR 1.5mg·m-2·d-1,每周1次,共3次,每次最大绝对量不超过2mg;DNR或阿霉素(ADR)25-30mg·m-2·d-1,每周1次,共1-3次;L-asp 5000-10000u·m-2·d-1,共4-8次;PDN 45-60mg·m-2·d-1或DXM 6-8mg·m-2·d-1,d1-7,d15-21。

2.CAM方案:CTX 800-1000mg·m-2·d-1,1次;Ara-C 75-100mg·m-2·d-1,共7-8天;6-MP 60-75mg·m-2·d-1,共7-14天。

中危组患者中间插入8周维持治疗(即用8周6-MP+MTX方案,具体方案见下)。

之后,中危组患者重复一次上述VDLP(D)和CAM方案。

(四)维持治疗方案:1.6-MP+MTX方案:6-MP 50mg·m-2·d-1,持续睡前空腹口服;MTX 15-30mg·m-2,每周1次,口服或肌注,持续至终止治疗(男2.5-3年,女2-2.5年)。

根据WBC调整方案中的药物剂量。

2.VD方案(6-MP+MTX方案期间每4-8周插入):VCR 1.5mg·m-2·d-1,1次,每次最大绝对量不超过2mg;DXM 6-8mg·m-2·d-1,d1-7。

(五)中枢神经白血病(CNSL)的防治:腰穿及鞘内注射至少16-24次。

根据危险度分组可单用MTX或三联鞘注,具体药物剂量如下:MTX:年龄<12月6mg,年龄12-36月9mg,年龄>36月12.5mg;Ara-C:年龄<12月15mg,年龄12-36月25mg,年龄>36月35mg;DXM:年龄<12月2.5mg,年龄12-36月2.5mg,年龄>36月5mg。

初诊时即诊断CNSL的患儿,年龄<1岁不放疗,年龄≥1岁者,需接受相应剂量头颅放疗。

【完全缓解的儿童ALL临床路径】一、完全缓解的ALL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21天内。

(二)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疾病编码(ICD10:C91.002)的标危、中危组患者。

2.经诱导化疗达完全缓解(CR)。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三)完善入院常规检查需2天(指工作日)。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血型、输血前检查;(3)胸部X线平片、心电图、腹部B超;(4)发热或疑有某系统感染者可选择:病原微生物培养、影像学检查;(5)骨髓涂片或/及活检(必要时)、微小残留病变检测(有条件时);2.复查治疗前有白血病细胞浸润改变的各项检查。

3.患者及家属签署以下同意书:化疗知情同意书、骨穿同意书、腰穿及鞘内注射同意书、输血知情同意书、静脉插管知情同意书。

(四)治疗开始于入院第3天内。

(五)治疗方案。

1.缓解后巩固治疗(1)CAM方案:环磷酰胺(CTX)800-1000mg·m-2·d-1,1次;阿糖胞苷(Ara-C)75-100mg·m-2·d-1,共7-8天;6-巯基嘌呤(6-MP)60-75mg·m-2·d-1,共7-14天。

中危组患者重复一次CAM方案。

腰穿和鞘内注射(2)mM方案:大剂量甲氨喋呤(MTX)3-5g·m-2·d-1,每两周1次,共4-5次;四氢叶酸钙(CF)15mg·m-2,6小时1次,3-8次,根据MTX 血药浓度给予调整。

6-MP 25mg·m-2·d-1,不超过56天,根据WBC调整剂量。

上述方案实施期间需要进行水化、碱化。

2.延迟强化治疗(1)VDLP(D)方案:VCR 1.5mg·m-2·d-1,每周1次,共3次,每次最大绝对量不超过2mg;DNR或阿霉素(ADR)25-30mg·m-2·d-1,每周1次,共1-3次;L-asp 5000-10000u·m-2·d-1,共4-8次;PDN 45-60 mg·m-2·d-1或DXM 6-8mg·m-2·d-1,d1-7,d15-21。

(2)CAM方案:CTX 800-1000mg·m-2·d-1,1次;Ara-C 75-100mg·m-2·d-1,共7-8天;6-MP 60-75mg·m-2·d-1,共7-14天。

也需要腰穿和鞘内注射中危患者可插入8周维持治疗(即用8周6-MP+MTX方案,具体方案见下)。

中危组患者重复一次上述VDLP(D)和CAM方案。

3.维持治疗方案(1)6-MP+MTX方案:6-MP 50mg·m-2·d-1,持续睡前空腹口服;MTX 15~30mg·m-2,每周1次,口服或肌注,持续至终止治疗(男2.5~3年,女2-2.5年)。

根据WBC调整方案中的药物剂量。

(2)VD方案(6-MP+MTX方案期间每4-8周插入):VCR 1.5mg·m-2·d-1,1次,每次最大绝对量不超过2mg;DXM 6-8mg·m-2·d-1,d1-7。

4.中枢神经白血病(CNSL)的防治:腰穿及鞘内注射至少16-24次。

根据危险度分组可单用MTX或三联鞘注,具体药物剂量如下:MTX:年龄<12月6mg,年龄12~36月9mg,年龄>36月12.5mg;Ara-C:年龄<12月15mg,年龄12~36月25mg,年龄>36月35mg;DXM:年龄<12月2.5mg,年龄12~36月2.5mg,年龄>36月5mg。

初诊时即诊断CNSL的患儿,年龄<1岁不放疗,年龄≥1岁者,需接受相应剂量头颅放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