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石灰吟》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古诗鉴赏专项练习

初中语文古诗鉴赏专项练习

初中语文古诗鉴赏专项练习学生用卷1、阅读下列诗歌,完成问题。

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 《石灰吟》是明代(作者)所创作的一首诗(内容),借咏叹事物表达了他的人生志向。

(2) “等闲”的意思是。

(3) 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首句既写出石灰原料来之不易,更强调石灰“前身”所经历的痛苦之大。

B. “若等闲”写出石灰从容自若的态度,透露其经过“千锤万凿”乃是心甘情愿。

C. “清白”,一语双关,既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喻高尚的节操。

D. 末句是作者在直接抒情,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2、阅读古诗文,回答问题。

双燕范成大底处飞双燕,衔泥上药栏。

莫教惊得去,留取隔帘看。

对本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底处飞双燕,衔泥上药栏”,描写不知何处飞来的双燕口中衔泥、飞上药栏的情景。

B. “莫教惊得去”中的“惊”是“惊吓”的意思,意思是不要把衔泥上药栏的双燕惊吓得飞走了。

C. “莫教惊得去,留取隔帘看”,表达了诗人希望把双燕留在家中,让自己静静欣赏。

D. “莫教惊得去,留取隔帘看”,可见作者富有生活情趣,懂得欣赏自然之美。

3、阅读以下甲、乙两首诗歌,完成问题。

【甲】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乙】望洞庭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1) 甲诗借用的典故在现代汉语中形成了一个成语,它是“”。

(2) 甲、乙两诗均描写了洞庭湖之景。

试分析两首诗所写之景有何不同。

4、品析《木兰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内、课外阅读 能力过关卷附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内、课外阅读 能力过关卷附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内、课外阅读能力过关卷六年级语文下(R版)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阅读古诗《石灰吟》,完成练习。

(13分)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3分)(1)等闲:__________(2)浑:____________(3)清白:__________2.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8分)“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这两句诗表面的意思是石灰的前身——石灰石需要经过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重重磨难才能变成石灰。

面对这个过程,石灰石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表现了石灰石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石灰吟》一诗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高尚情操。

(2分)二、阅读《为人民服务》片段,完成练习。

(17分)人总是要死的,但( )有不同。

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 ),或( )。

”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1.按原文填空,并在“□”里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4分)2.画“——”的句子中的两个加点的“死”字分别表达不同的含义:第一个“死”字表达了对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人的____________之情,可以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第二个“死”字表达了对剥削、压迫人民的人的______________之情,可以换成“______________”等词语。

(10分)3.下列人物中,()的死重于泰山,()的死轻于鸿毛。

(填序号,3分)①戚继光②刘胡兰③雷锋④秦桧⑤李大钊⑥汪精卫三、阅读《那个星期天》片段,完成练习。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课内阅读》专项精品试卷 附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课内阅读》专项精品试卷 附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专项训练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一、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32分)石灰吟[明]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 写出下列字词的意思。

(9分)(1)等闲:__________ (2)浑:_________ (3)清白:__________2. 读诗句,完成练习。

(16分)(1)“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这两句诗表面的意思是石灰的前身——石灰岩需要经历__________和_________等重重磨难才能变成石灰,面对这个过程,石灰岩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这表现了石灰岩的______________。

(2)“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中的“浑不怕”体现出的石灰岩的形象,可以让我们想到描写英雄人物的四字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可以让我们想到文天祥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石灰吟》是一首( )。

(3分)A. 送别诗B. 山水诗C. 咏物诗4.《石灰吟》一诗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高尚情操。

(4分)二、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18分)人总是要死的,但( )有不同。

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 ),或( )。

”为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1. 按原文填空,并在“”里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8分)2. 画“____”的句子中的两个“死”字分别表达不同的含义:第一个“死”字表达了对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人的______之情,可以换成“________、_______”等词语;第二个“死”字表达了对剥削、压迫人民的人的_______之情,可以换成“_______”等词语。

石灰吟阅读理解

石灰吟阅读理解

石灰吟阅读理解
石灰吟是一首古代的民间歌谣,常用于劳动中的集体合作活动,特别是在搬运重物、提升团结合作意识方面。

以下是对石灰吟的阅读理解:
石灰吟是由劳动者在集体劳动时唱和的一种歌谣,目的是调动人们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

这首歌谣主要让劳动者在累的时候唱出来,以减轻疲劳感,同时也可以帮助大家保持节奏一致,提升团队合作的效果。

石灰吟通常包含一些劳动场景的描述,如搬运石灰的辛苦,工作的艰辛等内容。

歌词中也会加入一些励志的话语,鼓励劳动者坚持下去,不断努力。

通过这样的方式,石灰吟可以起到激励、鼓舞人心的作用,使劳动者积极投入到工作中。

石灰吟的旋律简单易记,歌词通俗易懂,因此很容易被广大劳动者接受和传唱。

它不仅可以在劳动场合使用,也可以成为一种文化传统,传承给后代,让他们了解和感受劳动的辛苦与重要性。

总之,石灰吟是一首富有劳动精神的民间歌谣,通过唱和的方式来调动人们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

它在集体劳动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且成为一种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古诗词赏析写景咏物(二)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古诗词赏析写景咏物(二)

2023年初中语文古诗词赏析写景咏物二轮复习专题(二)一.古诗词赏析(共15小题)1.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卜算子•咏梅南宋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词的上片用和(用原句填写)写出了梅花生长环境的荒僻和现实遭遇的悲苦。

(2)阅读下列两则链接材料,说说哪一则与“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表达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甲】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北宋王安石《梅花》【乙】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

——南宋刘克庄《落梅》2.古词阅读。

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词的上阕通过断桥、、等意象,营造了的意境。

(2)从下列诗词选句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陆游?胡未灭,鬓先秋。

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陆游《诉衷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3.古诗阅读。

小文很喜欢张嵲的《墨梅》,却不知道该如何赏析,他去向老师请教。

请你阅读《墨梅》,帮忙完成对话。

墨梅[宋]张嵲山边幽谷水边村,曾被疏花断客魂。

犹恨东风无意思,更吹烟雨暗黄昏。

小文:老师,我很喜欢张嵲的这首《墨梅》,可不知道该如何赏析。

老师:你可以用连结的策略进行赏析。

还记得小学学过的那首王冕的《墨梅》吗?小文:记得。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老师:对的。

这两首诗都采用了①的手法。

王冕笔下的梅花花色淡墨,花香清芬,性情高洁,王诗通过对墨梅高洁品性的赞颂,表达了诗人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志趣。

而张嵲借墨梅②的孤高品格,表达了自己③的思想感情,写出了诗人的羁旅愁思。

4.阅读下面的诗,完成问题。

【甲】马诗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石灰吟》说课稿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石灰吟》说课稿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石灰吟》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所选课文为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的《石灰吟》,是一篇古代民歌。

通过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这首民歌的创作背景和歌词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诗意触觉,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石灰吟》,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民歌的形式特点,理解其中蕴含的深刻思想和情感,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型结构。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通过阅读和朗诵《石灰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朗诵技巧,同时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情感目标通过感受和表达《石灰吟》中蕴含的精神力量,培养学生对劳动和智慧的尊重,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习和理解《石灰吟》词的表达方式和情感内涵。

•培养学生朗读和表达的技巧。

2.教学难点•通过《石灰吟》了解古代劳动文化,并理解其中的智慧和意义。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3分钟)导入课程内容,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通过以下问题来开展导入: - 你们经常听过古代民歌吗? - 这首民歌是怎么传承下来的? - 这首民歌是反映什么样的故事?2.学习课文(15分钟)通过阅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石灰吟》的内容和形式特点。

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 引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并找出关键词汇和句型结构。

- 分组讨论,学生自主解决生词和理解难点。

- 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和解读。

3.分析课文(20分钟)引导学生分析《石灰吟》中的主题、情感和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 分组讨论,学生互相交流彼此的分析结果。

-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如:“词中的‘石灰’象征着什么?”、“词中的‘胡马’意味着什么?”。

4.朗读练习(20分钟)通过朗读练习,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朗诵技巧。

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 分组进行朗读,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朗诵,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部编版六下《马诗》《石灰吟》《竹石》古诗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六下《马诗》《石灰吟》《竹石》古诗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六下第四单元《古诗三首》练习题(第2份,含答案)课堂练习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第1~2题。

马诗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①。

何当金络脑②,快走踏清秋。

【注释】①〔钩〕古代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②〔何当金络脑〕意谓企盼把良马当作良马对待,以效大用。

1.这是一首边塞诗,由哪些事物景象可看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表达更为明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答案】1.由大漠、燕山、钩、马等景象可看。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渴望早日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这两句表达更为明显。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第1~3题。

竹石(清)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1)解释重点字词。

咬:坚劲:任:(2)这首诗写的是生长在什么地方的竹子? ()A竹林里 B深山里 C破岩中(3)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这两句诗中的“咬”“立”这两个动词,运用得很好。

请你谈谈好在哪里?(4)结合课文说说这首诗的写法是什么?表现了作者什么形象?【答案】(1)紧紧扎根在土里;坚定强劲;任凭(2)C(3)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很形象。

写出了竹子不屈不挠,刚毅顽强的性格。

(4)借物喻人,托竹抒情。

表现了作者不向恶势力低头,铁骨铮铮的形象。

课后作业基础积累大巩固1.根据语境,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一群小燕.(yān yàn)子飞过燕.(yān yàn)山山脉,飞向梦想起航的地方。

(2)战士们锻炼起来劲.(jìn jìng)头十足,将来一定是一支劲.(jìn jìng)旅。

2.比一比,组成词语。

络()捶()凿()焚()洛()锤()函()烫()3.给下面的诗句选择正确的修辞手法。

六年级小学语文下册小升初 课内阅读第4课时

六年级小学语文下册小升初 课内阅读第4课时

小升初 课内阅读
无独有偶。20世纪初的一天,因病住院的德国气象学家魏 格纳正无聊地看着墙上的世界地图,突然发现南美洲东海岸的 凸出部分与非洲西海岸的凹陷部分,竟然不可思议地互相吻合! 魏格纳被自己偶然的发现惊呆了。这不会是一种巧合吧?他将 地图上的一块块陆地作了比较,结果发现,从海岸线的情形看, 地球上所有的大陆都能较好地吻合在一起。病愈之后,魏格纳 开始认真地研究这个有趣的现象。他阅读了大量的相关文献, 同时搜集古生物学方面的证据。他注意到,一位名叫米歇尔逊 的生物学家发现,在美国东海岸有一种蚯蚓,欧洲西海岸的同 纬度地区也有这种蚯蚓,而在美国西海岸却没有这种蚯蚓。魏 格纳认为,这种蚯蚓的分布情况正说明,欧洲大陆与美洲大陆
小升初 课内阅读
4.这首诗作者运用的表现手法是_托__物__言__志___。 5.这首诗表现诗人的品格节操是__坚__守__做__清__白__人__。__ 6.诗的前两句看似写石灰的烧炼,其实象征着__人__生__要__面__临____ __严__峻__的__考__验____;三、四两句描写了__不__怕__牺__牲__的精神,表达 了诗人_坚__守__节__操__的决心。 7.这首诗的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句是( A ) A.千锤/万凿/出深/山 B.烈火/焚烧/若/等闲 C.粉骨/碎身/浑/不怕 D.要留/清白/在/人间
小升初 课内阅读
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课内阅读
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其实, 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真理。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在科学领域有所建 树的人,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 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 找到真理。
波义耳是17世纪英国著名的化学家。一天,他急匆匆地向 自己的实验室走去,路过花圃时,阵阵醉人的香气扑鼻而来, 他这才发现花圃里的花已经开了。他摘下几朵紫罗兰插入一个 盛水的烧瓶中,然后开始和助手们做实验。不巧的是,一个

石灰吟阅读答案

石灰吟阅读答案

石灰吟阅读答案【篇一:江苏省苏州市2015届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三)及答案】ass=txt>(满分:13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一部分(26分)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

(4分)2.下面一段话中有4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

(4分)伫立犷野,苍穹弥曼着难言的静幕;枕石溪畔,水月传达着无尽的幽思;听雨危楼,深巷漂散着淡淡的花香。

繁星满天,层林尽染,江水东逝,天地间蕴含的灵气默默不语。

仰首星空,独步林蹊,行吟岸侧,人的性情完全可以尽情挥洒。

灵气与性情,穿越了时空,亘古以来,二者就是人们歌咏的永恒主题。

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或篇名。

(10分)(1)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2) ____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_______》)(3)五岭逶迤腾细浪,______________。

(毛泽东《七律长征》)(4) ______________,可以为师矣。

(《论语》)(5)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______。

(陆游《游山西村》)(6)江山代有才人出,______________。

(赵翼《论诗》)(7) ______________,要留清白在人间。

(_______《石灰吟》)(8)受任于败军之际,_______________。

(诸葛亮《出师表》)4.名著阅读。

(5分)(1) 下面这段文字出自《朝花夕拾》中的哪篇文章?请简述本段中的“他”留给鲁迅印象深刻的两件事。

(3分)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

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西游记》中,孙悟空还有以下几个名号。

请任选两个,结合具体情节解说得名缘由。

小学古诗《石灰吟》原文译文赏析

小学古诗《石灰吟》原文译文赏析

【导语】这是⼀⾸托物⾔志诗。

作者以⽯灰作⽐喻,表达⾃⼰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洁情操的决⼼。

下⾯是分享的⼩学古诗《⽯灰吟》原⽂译⽂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 《⽯灰吟》 明代: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烈⽕焚烧若等闲。

粉⾻碎⾝全不怕,要留清⽩在⼈间。

(⼀作:千锤万击出深⼭/千鎚万击出深⼭) (⼀作:粉⾻碎⾝全不惜/粉⾝碎⾻浑不怕/粉⾝碎⾻全不怕) 【译⽂】 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开采出来的⽯头,它把熊熊烈⽕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件事。

即使粉⾝碎⾻也毫不惧怕,只要把⾼尚的节操留在⼈世间。

【注释】 ⽯灰吟:赞颂⽯灰。

吟:吟颂。

指古代诗歌体裁的⼀种名称(古代诗歌的⼀种形式)。

千锤万凿:⽆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灰⾮常艰难。

千、万:虚词,形容很多。

锤:锤打。

凿:开凿。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若:好像、好似;等闲:平常,轻松。

浑:全。

清⽩:指⽯灰洁⽩的本⾊,⼜⽐喻⾼尚的节操。

⼈间:⼈世间。

【赏析】 这是⼀⾸托物⾔志诗。

作者以⽯灰作⽐喻,表达⾃⼰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洁情操的决⼼。

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价值。

这⾸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灰⾃喻,咏⽯灰即是咏⾃⼰磊落的襟怀和崇⾼的⼈格。

⾸句“千锤万凿出深⼭”是形容开采⽯灰⽯很不容易。

次句“烈⽕焚烧若等闲”。

“烈⽕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灰⽯。

加“若等闲”三字,⼜使⼈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灰⽯,它似乎还象征着志⼠仁⼈⽆论⾯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

第三句“粉⾝碎⾻全不怕”。

“粉⾝碎⾻”极形象地写出将⽯灰⽯烧成⽯灰粉,⽽“全不怕”三字⼜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

⾄于最后⼀句“要留清⽩在⼈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志要做纯洁清⽩的⼈。

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

明英宗时,⽡剌⼊侵,明英宗被俘。

于谦议⽴明景帝,亲⾃率兵固守北京,击退⽡剌,使⼈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

沪教版2024年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阅读理解全能专项练习

沪教版2024年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阅读理解全能专项练习

沪教版2024年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阅读理解全能专项练习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古诗词阅读理解1.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______________,两山排闼送青来。

[1]在横线上补全诗句。

[2]本诗的作者是___代的___,这是他写在____家___(哪里)的一首诗。

[3]诗的前两句是写庭院的,其中“____”和“____”两个字写出了庭院的洁净,可以看出主人爱洁净。

第二句中,“____”几个字写出了庭院的秀美,“____”几个字写出了主人的勤劳。

[4]诗的后两句写的是庭院周围的自然环境,运用了对偶和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自然山水如此有情,也表现了主人______的情趣。

2. 课内阅读。

清平乐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1]这首词的作者是______代词人______,号______。

[2]这首词写的是______时节,表现了作者强烈的______之情。

[3]“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这两句妙在何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练习。

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_________,___________。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1]在横线上将诗句补充完整。

[2]选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朝露待日晞”中的“晞”可理解为晒干;“昆黄华叶衰”中的“衰”可理解为衰败。

B.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自然景物的盛衰规律来警示我们要珍惜时光,及时努力。

六年级下册语文10《石灰吟》课文讲解

六年级下册语文10《石灰吟》课文讲解

六年级下册语文10《石灰吟》课文讲解
《石灰吟》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作者是明朝的于谦。

这首诗描绘了石灰的开采、烧制和使用的整个过程,并借此表达了作者的高尚情操和为人的正直品格。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

锤子和凿子是开采石灰石的工具,这里用来比喻开采石灰石的过程十分艰难。

同时,这句诗也表达了石灰石从深山中被开采出来的艰辛过程。

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中的“烈火焚烧”是指烧炼石灰石的过程,而“若等闲”则表示这个过程对于作者来说是寻常和等闲的事情。

这句诗寓意着作者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从容不迫,视若等闲,展现出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

第三句“粉骨碎身浑不怕”形象地描述了石灰石被烧成石灰粉的过程,而“全不怕”三字则让人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

这里的“粉身碎骨”不仅指石灰石被烧成石灰粉的过程,也象征着作者在面对生死考验时毫不畏惧的精神。

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是作者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这里的“清白”不仅指石灰的颜色,也象征着正直和纯洁的品格。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的高尚情操和为人的正直品格,同时也展现出作者对美好品质的追求和坚守。

总的来说,《石灰吟》这首诗通过描绘石灰的开采、烧制和使用过程,表达了作者的高尚情操和为人的正直品格。

这首诗不仅具有深刻的哲理意义,也展现出作者坚韧不拔、毫不畏惧的精神风貌。

通过这首诗的学习,学生可以深入理解石灰的制取过程以及其中蕴含的哲理,同时也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为人品格。

石灰吟不同版本的阐释

石灰吟不同版本的阐释

<<石灰吟>>于谦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关于古诗文版本的问题在古诗文阅读中,有时会发现同一诗文在不同书籍中文字有不一致的情况。

这时如要判定正误,需要调用古籍版本方面的知识。

古人诗文能经历悠远岁月保存并流传,主要归功于不同时代不同地方的人对这些诗文的复制和印刷。

古籍的流传手段主要有抄写、刻木版复制以及活字、铅字,激光照排等其他印刷形式。

无论采用哪种方式,成书过程中都有可能产生和原文不符的情况。

如,抄写时的无意出错,抄写时的有意改动,刻版时母本的不当选择,刻字工人的无意出错和随意改字。

在古文献中,相同作品的不同版本间有异文(即不一样的文字)是很正常的,只是我们在使用古文献时要择善而从,尽量选用与原作最相近的版本。

一般地说,越接近原作者生活年代的本子,可信度越高;出版者(或单位)和作者的学术水平越高,其版本价值也就越高。

人教社在编写教材时,非常注意古诗文版本的选择。

以于谦的《石灰吟》为例。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于谦死后文稿大多散佚,后世刊行时多是依据后人搜集整理的成果,文字难免时有不同。

如诗的第三句就有“粉骨碎身全不怕”和“粉身碎骨浑不怕”两种文字。

为了取舍,我们查了相关资料,最后采用《于忠肃集》(《四库全书》本)、《于肃愍mǐn公集》(见清? 丁丙辑《武林往哲遗著》)和《中国文学史》(游国恩、王起等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年)中“粉骨碎身全不怕”的说法。

因为《四库全书》是乾隆时期国家集全国之力整理出来的,相当可信;丁丙是清朝的一个大藏书家,他在版本方面非常有研究;而游先生等人主编的《中国文学史》则是最权威的中文系专业教材之一。

选入教材的其他古诗文,有的也有类似的情况,如《墨梅》《竹石》等,我们在处理每处异文时也都有一个广泛搜集资料和认真分析资料,最后选定版本的过程。

小语教材中对古诗文版本的选定一直非常慎重。

(小学语文室:周国华)。

六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册古诗阅读教学知识练习

六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册古诗阅读教学知识练习

六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册古诗阅读教学知识练习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课外阅读。

石灰吟①[明]于谦千锤万凿②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③。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④在人间⑤。

(注释)①石灰吟:赞颂石灰。

②千锤万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

③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④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⑤人间:人世间。

[1]这是一首( )。

A.送别诗B.山水诗C.咏物诗[2]试着用“/”画出这首诗的朗读节奏。

[3]读了这首诗的前两句我体会到了石灰__________的精神;读了后两句中的“浑不怕”,我想到了描写英雄人物的四字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还让我想到了文天祥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理解古诗,下面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明代政治家于谦的一首思乡诗。

B.诗中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形象生动,语言也铿锵有力。

C.后两句表达出诗人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尚的品格在人间的追求。

D.全诗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在人生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思想。

[5]联系本课中学习的三首古诗,你觉得这首古诗和哪首古诗的写作方法是相同的?相同点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读古诗,完成练习。

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1]这首词的作者是_______代的_____________。

[2]“山一程,水一程”中,对“一程”的两次运用的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叠用两个一程,既突出了路途的遥远和行程的艰辛,又突显本词韵律之优美。

B.走了一路,很累。

[3]找出词中表达主旨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六下古诗三首(马诗)(石灰吟)(竹石)课后练习(含答案)1

部编六下古诗三首(马诗)(石灰吟)(竹石)课后练习(含答案)1
部编六下古诗三首(马诗)(石灰吟)(竹石)课后练习(含答案)1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春燕/燕山 干劲/坚劲夹击/夹衣
B.横肉/蛮横咽喉/哽咽困难/被难日
评卷人
得分
三、填空题
15.写出下面各居士的姓名。
清莲居士(________)东坡居士(_________)柳泉居士(_________)
香山居士(________)易安居士(_________)六一居士(_________)
16.照样子写词语。
东西南北(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古诗天地。
马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马诗》是唐代诗人______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是《马诗二十三首》的第五篇。这首诗用______手法,通过咏马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诗的前两句通过______如雪、新月似钩的描写,展现出一派宁静旷远的场景;后两句想象跨马奔驰,强烈传出企盼______而不被赏识之意,而且富有咏叹的意味。
A.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B.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10.何时能配上金饰的络头,在清爽的秋季里奔驰在沙场上。( )
A.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B.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11.下面诗句停顿划分不正确的是( )
A.烈火/焚烧/若等闲
B.要留/清白/在人间
C.咬定/青山/不放松

小学古诗《春晚》小学古诗《石灰吟》原文译文赏析

小学古诗《春晚》小学古诗《石灰吟》原文译文赏析

小学古诗《春晚》小学古诗《石灰吟》原文译文赏析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

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下面是分享的小学古诗《石灰吟》原文译文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一作:千锤万击出深山/千鎚万击出深山)(一作:粉骨碎身全不惜/粉身碎骨浑不怕/粉身碎骨全不怕)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的石头,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高尚的节操留在人世间。

石灰吟:赞颂石灰。

吟:吟颂。

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

千、万:虚词,形容很多。

锤:锤打。

凿:开凿。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若:好像、好似;等闲:平常,轻松。

浑:全。

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人间:人世间。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

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

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

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

“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

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

第三句“粉身碎骨全不怕”。

“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

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

明英宗时,瓦剌入侵,明英宗被俘。

于谦议立明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

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

石灰吟,于谦

石灰吟,于谦
借助提供的背景资料,体会诗人清白忠烈的情感和品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古诗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颗璀璨的明珠,相信六年的学习生活,同学们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唐代大诗人孟郊曾写过一首让无数游子为之动容的诗句,同学们还能记得吗?
指名背诵:《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爝(jué)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yí)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2、王冕《墨梅》
篇三:石灰吟
《石灰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石灰吟》。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能通过朗读来展示自己的.2.16),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汉族,明代名臣,民族英雄。永乐十九年进士。宣德初授御史,出按江西,迁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正统十四年召为兵部左侍郎。土木之变,英宗被俘,郕王朱祁钰监国,擢兵部尚书。于谦力排南迁之议,决策守京师,与诸大臣请郕王即位,为明景泰帝。瓦剌兵逼京师,身自督战,击退之。论功加封少保,总督军务,终迫也先遣使议和,使太上皇得归。天顺元年谦以“谋逆”罪被冤杀。弘治谥肃愍,万历改谥忠肃。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历?大胆猜,只要有理由,有根据。
3、周围合作,大胆猜测于谦会是个怎样的人?
4、组织交流:
(1)一定遭遇过挫折与打击;(2)一定是个打不倒,压不垮的人;(3)一定是个为人正派的人;(4)一定是个刚正不阿的人。(5)是一个不同流合污的人
5、于谦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出示课件)
于谦是明朝著名的民族英雄,浙江钱塘人――今杭州。中进士,任地方官十几年。在任期间,于谦严格执法,廉洁奉公,救济灾荒,关心百姓,具有很高的威望,同时也公元1449年,明英宗贸然率大军出征与北方的瓦剌军作战。土木堡一战明军大败,50万人马全军覆没,明帝英宗被俘。于谦临危受命任兵部尚书,扶英宗之弟为景帝,并亲自督战五昼夜打败了瓦剌军,赢得了京师保卫战的胜利,英宗也得以归国。后来,英宗复辟,他被诬陷而死。曾有人劝其逃离,但于谦一生正气。他的诗,不事雕琢,明白如话,朴实遒(qiu)劲的诗风中始终贯穿着深沉的报国爱民的思想以及廉洁坚贞的高尚情操。他所作得《石灰吟》可以说是他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万历年间昭雪,谥忠肃。有《于忠肃集》

第10课《古诗三首 石灰吟》(学习任务单)-六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第10课《古诗三首 石灰吟》(学习任务单)-六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第10课《古诗三首石灰吟》(学习任务单)-六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一、学习目标1.能正确朗读诗歌《石灰吟》。

2.能准确理解诗歌《石灰吟》的意思。

3.能品味诗歌《石灰吟》中的意境。

4.能正确理解并默写生字词。

5.能体味诗歌对文化传承的作用。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1.学习生字词及其意义。

2.理解古文的意境。

三、学习内容及安排1.朗读并默写课文《石灰吟》。

2.分组配对,互相朗诵,点评诗歌。

3.阅读材料,了解中国传统建筑中的石灰制造工艺及其文化意义。

4.分组讨论,归纳总结出文化传承对于古诗词的作用。

5.背诵诗歌并赏析,抒发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四、学习方式1.集体授课和独立学习相结合。

2.分组讨论和展示交流,互相学习、互相启迪。

五、学习评价1.课堂表现评价。

2.默写成绩。

3.分组讨论和展示交流过程评分。

4.背诵和赏析表现评价。

六、学习要求1.勤奋好学,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讨论和展示。

2.课下认真阅读材料,做好笔记,课堂上敢发言,敢提问。

3.切实掌握本课的重点知识和技能,扩展阅读理解能力。

4.重视文化传承,珍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课后延伸1.了解更多中国传统建筑工艺,如中国古建筑构成和风格、民间建筑等,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阅读更多中国传统诗词,如《清明上河图》、《悯农》等,欣赏古代文化艺术,提高语文素养。

3.继续探究文化传承对于修身立德的作用,从中汲取营养,在日常生活中落实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道德规范的内涵。

六年级部编版语文下学期古诗阅读专项易考题

六年级部编版语文下学期古诗阅读专项易考题

六年级部编版语文下学期古诗阅读专项易考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 1. 古诗阅读。

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1]下面加点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阿(ā)谁冢(zhuó)累累B.狗窦(doù)雉(zhì)C.松柏(bǎi)舂(chūn)D.羹(gēng) 贻(yí)[2]下面关于这首诗中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冢(zhǒng):山顶。

B.舂(chōng):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掉皮壳或捣碎。

C.贻(yí):送,赠送D.雉:野鸡[3]这是一首乐府诗,关于乐府诗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汉乐府民歌内容丰富,反映了当时广阔的社会生活,艺术上刚健清新,其五言、七言和杂言的诗歌形式,是文人五七言诗歌的先声,是中国诗歌史上宝贵的财富。

B.乐府初设于汉代,是当时“少府”下辖的一个专门管理乐舞演唱教习的机构。

C.公元前112年,汉王朝在汉武帝时正式设立乐府,其任务是收集编纂各地民间音乐、整理改编与创作音乐、进行演唱及演奏等.D.汉乐府诗常常是选取生活中典型的片断,使矛盾集中在一个焦点上,既避免过多的交代与铺陈,又能反映广阔背景,[4]“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一句采用的修辞手法是()A.比喻B.拟人C.对仗D.夸张[5]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抒情诗,诗歌依照人物回家的情景,由远及近,逐层描写。

B.开篇便不同凡响:“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这两句,直言老兵“十五”岁从军,“八十”岁方回,看似平淡无奇,像不经意间道来,实却耐人寻味,颇见功力。

C.诗的最后两句对老兵的动作描绘中进一步抒发老兵心中的悲哀。

D.《十五从军征》,是一首暴露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的汉代乐府民歌,反映了劳动人民在当时黑暗的兵役制度下的不平和痛苦。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古诗阅读专项精选练习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古诗阅读专项精选练习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古诗阅读专项精选练习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石灰吟明·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我能在《石灰吟》这首诗中最少能找出3个体现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精神的词,并用横线划出来。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2]“若等闲”的意思是(____),清白指石灰的(_______)。

[3]这首诗借石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诗人用哪些方法来描写和赞美石灰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两句借石灰之口,一语双关,表达出作者怎样的人生追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这首词的作者是_____代的______,________是词牌名,________是词题。

[2]解释词语意思。

别枝:_________ 茅店:__________社林:_________ 见:__________[3]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阅读快乐屋。

劝学诗(唐) 韩愈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

患足己不学,既学患不行。

[1]“患”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对读书有四“患”:一患;二患;三患;四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石灰吟》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石灰吟》是明代政治家于谦的一首托物言志诗。

B是明代政治家于谦的一首借物抒情诗。

C首咏物诗,采用象征手法,字面上是咏石灰,实际借物喻人,托物寄怀,表现了诗人高洁的理想。

D整首诗笔法凝炼,一气呵成,语言质朴自然,不事雕琢,感染力很强;尤其是作者那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大无畏的凛然正气更给人以启迪和激励。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石灰吟:赞颂石灰。

吟:吟颂。

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B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

千、万:实词,形容很多。

锤:锤打。

凿:开凿。

C.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若:好像、好似;等闲:平常,轻松。

D.浑:全。

.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人间:人世间。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容易。

B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

“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

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

C第三句“粉身碎骨全不怕”。

“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

D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诗句大意:(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

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B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C诗人在吟咏石灰时,采用了比喻手法,这种修辞方式,把一些抽象概念表现得形象生动,把石灰人格化。

D诗人托物言志,通过赞美石灰,表达了自己以天下为己任,为了社稷苍生不惜“粉身碎骨”的坚强意志和决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