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对不能使用“满清”一词的规定
清朝的文化政策
清朝的文化政策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文化政策在中国历史文化发展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由于清初社会制度的特殊性,国家面临着自由主义与儒家传统保守理论的冲突与矛盾,因此文化政策面临着非常艰难的局面。
一、“全面禁绝”政策的实施清朝的孝道思想深刻影响了其文化政策,它认为“道德是国家得以巩固之基础,孝道是社会道德的核心”,并将儒家道德作为“正统文化”的代表。
因此,在清中期,清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文化禁令,包括封火山奇石、禁烧墨香、禁学西学等政策,试图控制社会中的思想和价值观。
其中,最为重要的一条禁令是“全面禁绝天主教”,这是由于天主教的信仰观念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有冲突,且天主教有自己的组织,使得各民族的信仰和文化形成严重矛盾,甚至危及到清王朝的政治稳定。
因此,清朝开始全面禁绝天主教,无论是天主教传教士,还是信众,一律予以驱逐和镇压。
二、文明观念的借鉴清初,俄荷等国强制进入中国,将西方的文明带入中国,并开始对中国进行文化侵略。
在这种情况下,清朝最初对于西方文化持稳定态度,但是在鸦片战争后,清王朝的文化政策发生了变化。
为了防止外敌的侵略,在清政府的主导下,在中国各地相继建立了学堂和军校,开始大力发展自己的传统文化,并引进外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化。
同时,清政府开始推行经验主义思想,追求实用主义和近代化。
他们借鉴了西方先进的法律和教育制度,开始注重发展中国人的生产力和技能素质,使得新式教育成为清朝文化政策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也成为时代发展的要求。
三、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在清朝时期,王朝注重维护儒家的传统文化,这也是“反对西化,拥护传统”的思潮在当时的中国社会中得到流传趋势与发展的原因。
清朝时期的历史文化回顾是对传统文化重要的回溯和承认。
清政府成立了专门负责古物鉴定的机构——太庙博物馆,他们主要是负责博物馆的策划,开展文化旅游,介绍历史和当地的文化等等,他们的工作被认为是民族文化保护的一份贡献。
此外,清朝时期也广泛开展了文人诗词和古代典籍等领域的研究,重点保护568种的旧版《宋元明三朝大典》。
普通话的由来是什么
普通话的由来是什么普通话的由来是什么普通话是现代民族的共同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标准语,也是我们国家的通用语言。
要是不会说普通话,而想成为一个有文化有修养的现代文明人,那是不可想象的。
以下是关于普通话的由来介绍,希望能帮到你!普通话的由来近代的“普通话”一词,是朱文熊于1906年首次提出的,后来瞿秋白等也曾提出“普通话”的说法,并与茅盾就普通话的实际所指展开争论。
经“五四”以来的白话文运动、大众语运动和国语运动,北京语音的地位得到确立并巩固下来。
那么,现代“普通话”标准是怎样确定的呢?新中国成立后,在1955年举行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上,张奚若在大会主题报告中说:“为了突出我们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为了突出我们各民族语言文字的平等,所以经过深入研究,我们决定不采取国语这个叫法。
如果叫国语的话,担心会被误解为把汉语凌驾于国内其他民族之上。
”经过研究最后决定叫普通话。
在这次会议上,与会者就普通话的方言基础产生了激烈争论,最后,大会决定采用投票办法,从覆盖汉语区的15种主要方言中,选出一个作为普通话的基础方言。
当时的投票结果是:北京官话(以北京官话为基础方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52票位居榜首;西南官话(以西南官话为基础方言,以成都语音为标准音)获51票,以一票之差名落孙山;第三名是吴语(以吴语为基础方言,以苏州或上海语音为标准音),获46票;粤语(以粤语为基础方言,以广州语音为标准音)获25票,名列第四。
1956年2月6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中,对普通话的含义作了增补和完善,正式确定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普通话”一词开始以明确的内涵被广泛应用。
普通话的语法以鲁迅、茅盾、冰心、叶圣陶等人的著名现代白话作品为规范,并且还必须是这些现代白话文中的“一般的用例”。
目前,普通话以《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为准。
1913年2月15日,民国政府教育部在北京召开读音统一会。
清朝的封禁政策及朝鲜移民的犯越
清朝的封禁政策及朝鲜移民的犯越
清朝时期,封禁政策是指清朝政府对外国贸易和移民的管制政策。
清朝实行了一系列封禁政策,旨在限制外国势力的入侵和维护国家安全。
清朝对外贸易实行了一定的封禁政策。
在19世纪初,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清朝开始实施海禁政策,禁止外国船只进入中国港口。
此后,清朝开始与欧美国家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开放一些沿海港口供外国商人贸易使用,但仍然对外商采取贸易限制措施,以限制外国势力的扩张。
在移民方面,清朝对朝鲜移民实行了严格的管制。
朝鲜人向清朝移民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朝鲜半岛长期处于内外战乱之中,人民生活困苦。
“横渡官右”是朝鲜人通过朝鲜半岛的东岸或西岸,横渡日本海抵达中国东北的移民行为。
由于朝鲜人大规模移民给清朝的统治带来了挑战,清朝政府开始限制朝鲜人的移民。
朝鲜人移民必须通过正式的“官右”途径进行,而非横渡日本海。
清朝还加强对朝鲜移民的登记管理、限制朝鲜人购置土地和从事商业活动,以及规定朝鲜人的居住时间和地点。
封禁政策对于清朝的统治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保护了国家的安全和利益。
封禁政策也导致了清朝的闭关锁国和思想文化的封闭,阻碍了国家的发展。
封禁政策也使得朝鲜移民的生活境遇困难,受到了歧视和限制。
编辑校对基本规范
第一章文字规范一、使用规范字二、禁止使用不规范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七条规定,有下列情形的,可以保留或使用繁体字、异体字:(一)文物古迹;(二)姓氏中的异体字;(三)书法、篆刻等艺术作品;(四)题词和招牌等手书字;(五)出版、教学、研究中需要使用的;(六)经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的特殊情况。
《出版物汉字使用管理规定》第七条规定,有下列情形的,可以保留或使用繁体字、异体字:(一)整理、出版古代典籍;(二)书法艺术作品;(三)古代历史文化学术研究著述和语文工具书中必须使用繁体字、异体字的部分;(四)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依法影印、拷贝的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及海外其他地区出版的中文报刊、图书、音像制品等出版物。
三、使用汉字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注意1986年《简化字总表》对部分字的调整。
叠、覆、像、啰不再作迭、复、象、啰瞭,读三声(了解)时,仍简作“了”,读四声(瞭望)时,作“瞭”,不简作“了”。
2.注意特殊繁体字的简化。
干(乾)、伙(夥“所获甚夥”)、借(藉“慰藉”、“狼藉”)、么(麽“幺麽小丑”)、苹(蘋“白蘋洲”、“青蘋之末”)、余、馀(餘餘年无多,简作“馀”,以免与“余(我)”混淆。
)折(摺若二者意思易混淆时,用此。
)征(徵“宫商角徵羽”、“文徵明”不简化。
)3.注意简化字与传承字、繁体字的对应关系。
一个简化字对应一个传承字、一个繁体字;一个简化字对照两个以上的繁体字。
注意对应准确。
4.不要乱用二简字和生造字。
咀——嘴闫——阎兰——蓝予——预欠——歉令——龄迂——遇代——戴另——零午——舞5.不要滥用不规范的异体字。
异体字的规范仅限于人名(特别是古代人名)。
如:毕昇(升)翁同龢(和)马南邨(村)胡潔(洁)青朱镕(溶)基牛犇(奔)韩复榘(矩)6.不能使用不规范的旧形字。
如:青——靑吴——呉奂——奐滚——滾7.不要写(造)错字、用别字。
一些形近、因近、义近的汉字经常容易用混,必须严格区别。
清朝知识点
清朝知识点清朝(1644年-1912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它的建立标志着明朝的灭亡,由满洲族人建立,并统治了整个中国大陆长达268年之久。
清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下面将从多个方面介绍清朝的知识点。
一、建立与扩张 1. 建立:清朝是由满洲族人建立的,他们是东北地区的一个游牧民族。
在明末农民起义和明朝内部矛盾加剧的背景下,满洲人趁机入侵中国,并于1644年攻入北京,建立了清朝。
2. 扩张:清朝初期进行了多次战争扩张,包括平定南明残余势力、消灭三藩之乱等。
其后,清朝还进行了对外扩张,如收复台湾和西藏,并对中亚和蒙古地区实行宗主国管理。
二、政治制度 1. 皇帝制度:清朝实行君主专制制度,皇帝是国家最高统治者。
皇帝享有维持社会秩序、颁布法令等权力,并且具有神圣的地位。
2. 八旗制度:清朝将满洲人分为八个旗,每个旗下设有多个千户所,以管理和控制满洲族人。
后来,八旗制度也逐渐扩展到汉族人,成为清朝的统治组织。
3. 康乾盛世:康熙、雍正和乾隆三位皇帝统治时期被称为“康乾盛世”。
他们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加强中央集权、推行农田水利政策、鼓励对外贸易等。
三、社会结构 1. 满汉分离:清朝实行满汉分离政策,将汉族人与满洲族人区分开来。
满洲族人享有特权,如拥有土地和财产等。
然而,在后期清朝逐渐汉化的过程中,这种区别逐渐模糊。
2. 乾隆时期的封建等级制度:在乾隆年间,清朝实行了封建等级制度。
根据出身和职业不同,人们被划分为不同的阶层,如士农工商。
这种制度限制了社会流动性,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3. 科举制度:清朝继承了明朝的科举制度,通过考试选拔官员。
科举考试分为三级,包括乡试、会试和殿试。
这种制度使得人们有机会通过努力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
四、经济与文化 1. 经济:清朝实行封建经济,农业占据主导地位。
康乾盛世时期,农业生产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使得国家财政收入增加。
同时,清朝还进行了对外贸易,如与西方国家进行了广泛的交流。
作文素材: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辛亥简介】
作文素材: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辛亥简介】1911年(清宣统三年)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因该年以干支计为辛亥年,故名。
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的基础上发生的。
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
领导这次革命的是中国资产阶级的政党同盟会及其领袖孙中山。
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2000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
革命的准备1894年11月(光绪二十年十月),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
1895年2月,孙中山在香港建立兴中会总部,规定誓词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合众政府,鲜明地提出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第一个纲领。
兴中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开始。
20世纪初,留日学生创办的刊物首先出现排满字样,有的刊物明确主张颠覆清政府。
1903年,东京留学界思想愈益活跃,宣传民族主义、民权学说的刊物相继出版。
上海知识界也出现了新气象,公开倡言革命。
组织革命团体,是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走向革命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1903年11月,黄兴建立华兴会。
以后,上海成立了以蔡元培为会长的光复会,江苏、四川、福建、江西、安徽等省也都建立了革命团体。
1905年7月,孙中山、黄兴、陈天华等70余人在东京集会,决定成立中国同盟会,作为全国的革命领导中心。
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以及其他小团体的成员陆续加入。
8月中旬,孙中山在留学生欢迎会上发表了《中国应建设共和国》的演说。
同月20日,同盟会召开成立大会,孙中山被推为总理,黄兴被推为执行部庶务,会议确定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16字纲领。
11月,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出版,孙中山在发刊词中首次提出以民族、民权、民生为核心内容的三民主义。
戊戌维新运动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流亡海外,仍以保皇相号召。
《民报》创办后即同梁启超主编的《新民丛报》展开论战。
辩论结果,革命派占据上风,改良派的政治影响大为衰落。
人类文明之羞——论满清酷刑制度(DOC)
人类文明之羞--论中国古代酷刑制度酷刑是什么?按照《联合国禁止酷刑公约》第一条的规定:“酷刑指为了从某人或第三者取得信息或供状,为了他或第三者所作或涉嫌的行为对他加以处罚,或为了恐吓或威胁他或第三者,或为了基于任何一种歧视的任何理由,蓄意使某人在肉体或精神上遭受剧烈疼痛或痛苦的任何行为,而这种疼痛或痛苦是由公职人员或官方身份行使职权的其他人所造成或其唆使、同意或默许下造成的。
纯因法律制裁而引起或法律制裁所固有或附带的疼痛或痛苦不包括在内。
”严格说来,只有国家法律明文规定的残酷的刑罚措施才称得上“酷刑”。
在数中国千年的历史中,一部分人用各种各样的酷刑折磨另一部分人,包括斗兽、焚烧、挖心、拉肠、灌水、凌迟等等,所使用的工具,包括拷刑架、镣铐、拇指夹、刑靴、刑椅等,甚至一片木板、几根木棍、一个木枷,就可以置人于死地。
酷刑的实质,是通过给别人施加无法忍受的痛苦来达到某种堂而皇之的目的,有时是为了逼供,有时是为了惩戒民众,有时甚至仅仅是为了权力者的取乐。
总之,在发明折磨同类的手段与工具上,人的创造力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在古代的中国,酷刑成为了一种文化,下面简单介绍中国古代几种具有代表性的酷刑。
扭曲的人性——斩刑典型刑罚——斩首、腰斩、枭首、锯头。
斩刑,历史之悠久,适用之广泛,在世界刑罚史上占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斩首刑。
来源于车裂刑,各朝各代均有适用,定义斩首的较早法律依据是《北齐律》,一般触犯重罪。
原始社会时期斩刑初步使用;奴隶制社会时期的夏商周是斩刑大肆利用的时代;封建社会的秦国,斩首更名换姓的利用;汉朝时期斩杀分化;隋唐时期,斩首正式确立;宋、辽、金、元时期纷纷沿用了前朝经典的“斩首刑”;明朝时期,斩首刑开始贬值,清朝的死刑制度异常严格,并且大肆扩大了死刑的适用范围,清朝末年,沈家本主持制定了《大清新刑律》,确定了一个以自由刑为中心,由主刑、从刑组成的新体系刑罚制度,规定主刑为死刑、无期徒刑、有期徒刑、拘役、罚金。
普通话源于北京
普通话源于北京,据说是满清人入关后为了与汉族人交流而创立的普通话。
实际上普通话的起源可能更早。
在南宋时期,北朝金国的老百姓大部分也都是汉族人,汉人与金国的鞑子为了方便交流,也得有大家都能听的懂的简易语言,于是自然就开始有了很容易能让对方都能听懂的普通话。
而江南的南宋因为偏安一隅,没有其他民族的大规模融入,所以他们保留了古汉语的很多成分。
当时以长江为界的两岸语言区别为什么很大?可以说就是这么来的。
至今普通话的语言简易程度都是很高的,我们只需要掌握了1000个汉字,我们就可以读报纸了。
后来蒙古人南下,灭金时,破城并屠尽了北京80万人口,至今北京城没有元代以前的建筑。
当时北朝金国的难民流落到了山西,山西在中国这一段历史上,是人口最多,经济上最繁荣的时期。
明朝初年,朱元璋为了补充大屠杀后的全国人口不足,先后8次从山西向全国各地迁徙人口。
据说当时朱元璋把大屠杀后剩下的百姓集中在山西的洪桐县一带,分别向全国发遣。
很多不愿意离开家园的百姓,被士兵用绳子绑在一起,由他们押着离开家园。
当时的人们要上厕所,用的是“我要方便”一词,由于被绳子绑在一起,要上厕所只能用“我要解手”一词了。
所以后来人们要上厕所用的是“方便”一词,也就由此改成了“解手”的一词了。
这就是我们现在用的“解手”一词的由来。
这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后的一次民族的大迁徙。
所以,后人多说我们的祖先来自山西的洪桐县一带的大槐树,就是这个原因。
如果你去山西旅游,导游会问你的左脚的小脚指甲有无分岔?据说有分岔的人,都是从山西迁徙出去的。
汉人小脚拇指的指甲盖,通常分裂为两半。
不过两半不成比例,一半大得多,一半很少,不注意是很难发现的,而且男左女右。
异民族的脚趾的小拇指头,则是完整光滑的一块。
民族的大迁徙,使普通话的使用范围更加扩大,更促进了北方普通话的交流。
满清人入关后又促进了普通话的交流。
现代的普通话前身是古代北方官员的官话,因为北京做过多朝首都,官话也就更接近北京话,“普通话”一词,是朱文熊于1906年首次提出的,后来瞿秋白等也曾提出“普通话”的说法,并与茅盾就普通话的实际所指展开争论。
行文规范——精选推荐
《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行文规范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编纂委员会二○○八年十月为了规范《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的编纂工作,确保全志行文规范统一,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结合修志实践经验,制定本行文规范。
一、书写格式(一)用字、用词。
除引文和特殊情况必须使用繁体字外,一律使用规范汉字。
书写格式一律自左向右横排。
简体字以1986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重新发布的《简化字总表》、异体字以1955年12月文化部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联合发布的《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异形词以2001年12月教育部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的《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为准;不得使用1986年已经宣布废止的1977年12月发布的《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的“简化字”或其他不规范汉字。
通假字、异体字、自造字以及已经淘汰的旧字形、计量单位的旧译名用字,只有在引文和特殊需要并加以注释的地方方可使用。
含义相同的字词使用时要统一。
如“截至”就是“截止到”,“报名到5月底截止”里的“截止”,不能为“截至”。
“唯”、“惟”可通用时,统一使用“唯”。
“其他”与“其它”,统一用“其他”。
“制定”与“制订”,法律、决定、规定、制度、章程用“制定”,计划、规章用“制订”。
(二)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按照1995年12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监督局修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GB/T 15834-1995)执行。
1.标点符号写在行内,除破折号、省略号外,其他每一个标点符号占一格;后引号、后书名号、后括号和其他标点符号不可出现在回行的行首;前引号、前书名号、前括号不能置于每行的行末,应加在回行的开头。
2.关于引号的使用。
词语使用引号,有比喻、引申和贬义的作用,因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六大、改革开放不得再加引号。
要正确处理完全引语与局部引语中引号和句号的关系。
引用整句而且包括冒号的,最后的标点符号放在引号内;不是引用整句,而且无冒号的,最后的标点符号放在引号之外。
演讲比赛推广普通话
推广普通话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202X
目录
01
02
03
04
05
06
中国是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的国家,占人口多数的汉族人说的汉语中存在着历史悠久的众多的方言,方言的分歧很大,许多方言之间不能互相通话。但是在中国自古以来用汉字书写的书面语一直起着维系全国交际的作用,从周朝存在雅言到后来,一种共同的交际语也存在。从1913年开始,中国政府开始系统的审定“国音”,在全国推行“国语”。1955年将汉语的通用于定名为“普通话”。普通话在港台地区和海外又称国语或华语。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因此普通话是全国通用的语言。它是我国汉语个方言区之间,我国各民族之间,我国人民与海外的华裔之间的共同交际用语。普通话汉语是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之一,在国际交往中日益发挥作用。 全国人民通用普通话,可以消除汉语方言的隔阂,沟通国内各民族之间的广泛联系,有利国家统一和人民团结。法律的制定,政府方针政策的颁行,全国报刊杂志的用语,日趋频繁的社会交往,都需要普通话为媒介;建立国内市场,扩大商品流通和经济联系,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节奏,也需要全国通用语;文化教育的普及和提高,科学技术的推广和发展,传声技术的现代化,电脑语言输入和信息化自动化技术处理,也需要规范的语言文字。所以,在中国,普通话的推广有利于现代文明的发展。
普通话的语法标准是“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这个标准包括四个方面意思:“典范”就是排除不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作为语法规范;“白话文”就是排除文言文;“现代白话文”就是排除五四以前的早期白话文;“著作”就是指普通话的书面形式,它建立在口语基础上,但又不等于一般的口语,而是经过加工、提炼的语言。 普通话前身是古代北方官员的官话,因为北京做过多朝首都,官话也就更接近北京话,今天南京方言不像其他苏南地区,也因为南京做过多朝首都,有点接近官话。 “普通话”一词,是朱文熊于1906年首次提出的,后来瞿秋白等也曾提出“普通话”的说法,并与茅盾就普通话的实际所指展开争论。经“五四”以来的白话文运动、大众语运动和国语运动,北京语音的地位得到确立并巩固下来。 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举行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上,张奚若在大会主题报告中说明:汉民族共同语早已存在,现在定名为普通话,需进一步规范,确定标准。“这种事实上已经逐渐形成的汉民族共同语是什么呢?这就是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普通话。”“为简便起见,这种民族共同语也可以就叫普通话。” 1956年2月6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中,对普通话的含义作了增补和完善,正式确定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普通话”一词开始以明确的内涵被广泛应用。
如何为革命牺牲的烈士写颁奖词
如何为革命牺牲的烈士写颁奖词如何为革命牺牲的烈士写颁奖词据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1950年10月15日《关于革命烈士的几点解释》的规定,革命烈士的标准和范围主要有:辛亥革命中因参加反对满清统治而牺牲的烈士。
辛亥革命后在军阀混战中死亡者不在内。
1924年至1927年因参加东征和北伐战争而阵亡的烈士。
1927年4月12日及7月15日蒋介石及汪精卫公开叛变革命后在军阀混战及反共战争中死亡的国民党军官兵不在内。
1927年至1937年因参加国内革命战争和武装起义而牺牲的烈士和工农红军官兵。
1932年1月淞沪抗日战役、1933年3月长城抗日战役、1933年夏察北抗日战役、1936年冬绥远抗日战役中牺牲的官兵和东北抗日义勇军抗日联军牺牲的官兵。
1937年至1945年因参加抗日战争牺牲的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人民抗日部队官兵。
国民党军官兵确因抗日阵亡者也包括在内,但在此期间因参加反共内战而死者不在内。
在人民解放战争中牺牲的人民解放军指战员。
起义后因参加人民解放战争而牺牲的原国民党军官兵也包括在内。
1919年五四运动以来因参加各种革命斗争被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派杀害的烈士,因参加革命斗争入狱病死者也包括在内。
1950年11月25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的《革命军人牺牲病故褒恤暂行条例》规定:“革命军人参战,公干牺牲者,均称烈士,其家属称烈属,由其所在部队团以上政治机关填具《革命军人牺牲证明书》,发至原籍县人民政府换发《牺牲军人家庭光荣纪念证》”。
与此同时,对革命工作人员和民工称烈士的,也作了明确规定。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1950年11月25日批准,内务部于12月11日公布的《革命工作人员伤亡褒恤暂行条例》规定:革命工作人员“凡对敌斗争因公牺牲者,给予烈士称号”。
经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内务部于同年12月11日公布的《民兵民工伤亡抚恤暂行条例》规定:“配合部队作战;配合部队或公安部队剿匪;在前线服担架运输等战勤;在敌后进行武装斗争的民兵民工因战争牺牲者,给予烈士称号,发给《革命牺牲民兵民工家属光荣纪念证》”。
清文字狱的名词解释
清文字狱的名词解释清文字狱是指在清朝时期对文字及相关事务进行严格审查和限制的一种特殊现象。
它以严厉的手段、机构和条例来打击并整肃威胁封建统治的文字、词语和出版物。
清文字狱源自于清朝对于儒家文化的强烈执掌和与欧洲文化的冲突,随着清朝的衰落,清文字狱也逐渐成为封建统治发展中的一种矛盾。
曾有许多关于“清文字狱”的定义和解释,其中一个核心解释是:“清文字狱是指清代朝廷基于对殖民统治扩大化和对外来文化的严格控制而产生的一系列行动,其目的是通过整肃和审查文字和文化产物来巩固封建体制。
”在这个定义中,清文字狱具有两个重要的要素:一是对外来文化的拒绝和抵制,二是通过严格审查和控制文字来加强封建统治。
清文字狱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初年。
当时,明朝的遗民和抵抗势力为了反抗清朝的统治,通常使用文字来传递消息、发布宣言和组织抵抗行动。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清朝政府开始实施对文字的严格审查。
随着时间的推移,清朝政府对文字进行限制的规模越来越大,范围越来越广。
清文字狱的影响可以从几个方面分析。
首先,清文字狱削弱了民众的思想自由和表达权利。
人们被迫在表达观点、撰写文章或出版著作时必须小心翼翼,以免触犯清朝政府的法律和规章制度。
这种限制不仅严重影响到人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的权利,也限制了人们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途径。
其次,清文字狱限制了学术研究和知识传播的发展。
由于文字被严格审查,许多学者和思想家受到了监视和迫害。
他们的著作和研究成果无法在公开场合发表,使得学术界的交流和合作受到了严重打击。
这种限制不仅对于学术界的发展有着直接的负面影响,也制约了社会的进步和现代化。
此外,清文字狱还加剧了知识的单一和儒家思想的倾斜。
在清朝的统治下,只有少数特定的知识分子才能被允许参与学术研究和知识传授。
其他的普通民众往往被剥夺了获取知识和参与学术讨论的机会。
这种限制使得各种不同的思想和观点无法被充分表达和传递,导致了知识的贫乏和思想的局限。
然而,清文字狱也有一些积极的影响。
清朝的民族政策从满洲至多民族的统治
清朝的民族政策从满洲至多民族的统治清朝建立于1644年,以满洲族为主体,最终统治了中国长达267年之久。
在其统治过程中,清朝采取了一系列的民族政策来应对多民族的存在与治理。
从满洲族最初的统治到多民族的共存,清朝的民族政策经历了演变与调整。
一、满洲族的统治清朝的统治始于满洲族的入侵与征服。
满洲族的社会制度与汉族有所不同,然而早期的清朝政权在民族政策上相对宽松。
他们采取了传统的“罔顾体制”的做法,即在满洲地区实行“基本农田土地制为基础,统一税赋制为临时性安排,统一征税制为正式安排”的政策。
虽然这一政策限制了汉族的土地权益,但没有对汉族实行明确的压迫政策。
二、汉族的地位随着时间的推移,清朝开始将重心转向汉族。
康熙时期,清朝帝王意识到稳定汉族社会的重要性,开始采取一系列主动的措施。
首先,他们鼓励汉族士人入仕,以加强汉族与满洲族之间的融合。
其次,清朝开始对汉族实行“一切如故”的政策,即继承明朝的制度与政策,以减少政权的冲突与不稳定。
三、蒙古族与其他少数民族的治理除了满洲族和汉族之外,蒙古族以及其他少数民族也是清朝统治范围内的重要成员。
清朝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管理这些民族。
首先,他们设置了“边疆四镇”来控制蒙古族和其他边疆少数民族。
这些镇是军事和行政中心,用来巩固清朝的边疆防线并管理这些少数民族。
其次,清朝采用了“分官分地”的方式来统治这些民族,即在蒙古地区设置了特殊的行政区域和官员,以满足当地的特殊需求和管理。
同时,蒙古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也可以保留一定的自治权利和文化传统。
四、封建音乐与琴乐在清朝的统治下,封建音乐与琴乐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清朝的皇帝重视音乐文化的发展,并提倡琴乐艺术。
他们举行各种宫廷音乐会和庆典,并倡导清朝宫廷音乐的发扬。
此外,清朝的统治者还鼓励民间音乐的发展,使得封建音乐与琴乐成为了满洲族与多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方式。
五、后期民族政策的调整随着时间的推移,清朝的民族政策也不断进行调整。
在康熙和乾隆时期,清朝采取了相对开明的措施来调整满洲族与汉族之间的关系,以维持统治的稳定。
国务院关于今后在行文和书报杂志里一律不用“满清”的称谓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今后在行文和书报杂志里一律不用“满
清”的称谓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务院
•【公布日期】1956.02.18
•【文号】
•【施行日期】1956.02.18
•【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民族区域自治
正文
国务院关于今后在行文中和书报杂志里一律不用“满清”的
称谓的通知
(一九五六年二月十八日)
“满清”这个名词是在清朝末年中国人民反对当时封建统治者这一段历史上遗留下来的称谓。
在目前我国各民族已经团结成为一个自由平等的民族大家庭的情况下,如果继续使用,可能使满族人民在情绪上引起不愉快的感觉。
为了增进各民族间的团结,今后各级国家机关、学校、企业,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在各种文件、著作和报纸、刊物中,除了引用历史文献不便改动外,一律不要用“满清”这个名称。
特此通知。
慎用“满清”一词
慎用“满清”一词
“满清”之说在清朝末年兴起,辛亥革命盛行。
它是清代及民国时期满族以外的各民族(主要是汉族)对清朝朝廷的一种称呼,带有强烈的排满情绪,是大汉族正统观念的反映,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
中华民族是由包括满族在内的56个兄弟民族组成的一个综合体。
在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里,各民族之间是一律平等、为兄弟的关系,任何一个民族不能视其他民族为“外族”或“异族”。
基于此,国务院曾于1956年专门颁布《关于今后行文和书报杂志里一律不用“满清”的通知》,郑重指出,沿用“满清”这个历史上的旧称谓,“可能使满族人民在情绪上引起不愉快的感觉”。
当然,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比如为了保持历史文献的真实性和本来面目,是绝不应当改动的,否则反而是削足适履了。
1。
到底什么原因导致网上出现很多人诋毁清朝,还称满族人为满遗
到底什么原因导致网上出现很多人诋毁清朝,还称满族人为满遗到底什么原因导致网上出现很多人诋毁清朝,还称满族人为满遗新浪2018-03-02 09:50经常看关于历史的文章帖子,发现现在很多人对清朝以及清朝统治者进行诋毁,尤其是网上好多人在鼓吹明朝的同时诋毁清朝。
我说这些人鼓吹明朝诋毁清朝,并不是说清朝好而明朝不好,只是说这些人的言论实在不够客观公正,而是两个极端。
关于他们诋毁清朝的理由,个人觉得有以下几点:1.清朝作为古代最后一个朝代,是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政权,而且在后金时期以及清初入关之后,有过屠杀汉族百姓的行为,因此许多人对清朝还是不待见的。
2.在康乾盛世到嘉庆道光时期,全世界在进行工业革命,而闭关锁国盲目自大的清朝统治政策,使中国错过了最佳发展时期,导致了中国的落后,因此许多人因此诋毁清朝。
3.清后期,签订了许多卖国的不平等条约,每个中国人都会觉得那是中国历史上永不磨灭的耻辱岁月,因此会痛恨当时的清朝政府。
4.现在确实有一些清朝贵族后裔搞事情,鼓吹清朝,穿黄马褂上头条当网红的行为引起许多人反感,因此造成许多看不惯的人直接唱反调诋毁清朝。
5.近几年,因为《明朝那些事》以及王阳明的心学引起的明史突然大热,使许多人看了明朝历史后对明朝好感大增,这也导致了一些人的重明抑清。
综上吧,我能想到的原因就这些了。
其实,不论明清,都是中国历史的一段,都有优缺点,看待历史最好客观公正,虽然清后期丧权辱国,但是换明统治未必能避免,要知道闭关锁国的政策是明朝开始的。
再说无论满族、汉族,都是中国人,都属于中国民族大家庭,再说这么多年,满族人其实都几乎融入汉族了,所能体现出的只不过是户口上罢了,实在不应该制造民族矛盾。
希望这些诋毁清朝、满遗的声音以后能逐渐消失。
令吾口囹圄
令吾口囹圄
一百年前,清朝统治者在统治之前,针对广大百姓,推行了一种叫做“令吾口囹圄”的政策。
“令吾口囹圄”即“令子禁口”,意指清朝当局发布令令,对普通人实施口头令,禁止他们说出不利于清朝的一切话语。
这一政策的背后,有着清朝的政治意图:控制民众的言论,限制他们的思想言论自由,以支持清朝的统治。
当时,这一政策严格针对每一个社会成员,限制他们的言论自由。
任何一句话都可能成为政治犯罪的依据,甚至可能被定罪判处死刑。
清朝政府出台“令吾口囹圄”政策,受到了百姓的强烈反对,因为这种政策极大地限制了普通百姓的言论自由,压迫了他们的思想自由。
事实上,“令吾口囹圄”政策是清朝政府一直将“禁口”纳入统治体制中的一项政策。
清朝政府普遍将“禁口”以统治全国的“皇朝思想”为基础,视言论自由为叛国的行为,因此,当清朝失去力量的时候,它又推出了这一政策,以来维系当时的政治秩序。
虽然清朝政府这一政策被百姓反对,但这一政策依然牢牢地控制着百姓的思想言论,当时的百姓不得不在此政策的约束下生活,他们不得不将言论控制在令吾口囹圄的范围内,即使他们的内心在反抗这种限制,多少也维护了当时清朝政权的统治。
如今,我们比以往更加理解言论自由的重要性,在今天的中国,拥有了更多的言论自由和思想自由。
言论自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和
我们尊重他人、尊重言论自由相结合,更能有效地营造社会良性氛围,促进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让我们团结一致,共同谋求更美好的未来。
因此,在当今社会,我们需要积极行动,尊重每一个人的言论自由,拒绝任何形式的“令吾口囹圄”政策,以避免“令吾口囹圄”政策的复活,从而捍卫我们的言论自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二天一 大早 , 老魏提 着包 去了检 察院, 负责接待 的人 听了老魏 的叙述后 ,
忙 接 过 包 , 后 让 老 魏 在 一 个 房 间里 等 然
着 。老魏 等啊等 , 足足等 了半个小 时, 那 个接待他 的人 还没 有回来。老魏焦急地 丢 下手 中的报 纸 , 在楼 道里 走来 走 去 。 忽然 他听 到检察长 办公室 里传来对 话 : “ 那魏军彰同志呢? ”
一
握住他 的手 , :魏局长 , 说 “ 我们经理老黑 有急事 出去 了 , 叫我接待您 。魏局 长 , 他
样 了! ” ( 辑 编 李 妮)
国务院对不能使用“ 清" 删 定 满 一词 j 一 的规 【 日
等 、 为兄 弟的 关 系, 互 任何 一个 民族不 能视 其他 民族 为“ 外
实性 和本来 面 目, 绝不应 当改动的 , 是 否则反 而是 削足适履
飞 。
( 辑 编
李
妮)
政府法 00 制21年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4 9
市外贸局副局 长招考工作 已进入尾 声, 老魏 得知 自己的笔试 、 面试成 绩均列
第一 , 意不已。 得 老 魏 做 了 十 几 年 的 机 关 科 员 , 字 文 功 底 扎 实 , 作 又 勤 勤 恳 恳 , 得 这 样 的 工 取
魏连 忙把包揽 在怀里 :不 要动 , “ 这可 是 赃物证据 。他把经过大致讲 了一遍 , : ” 说 “ 不就是 5 万元 吗? 我再穷也不稀罕这个 , 我今 晚把这个 包拿 回来 , 就是要 举报贪
随 即挂 断 了 电话 。
老魏瞥 了妻 子一 眼 :人 家找的是魏 “ 局长 , 就算我招考成功 , 还得 等组织上批
准 任命 啊 。 ”
再后来 , 有知情人 对他说 :老魏 , “ 知
道 不 ? 包 里 装 的全 是 白纸 , 拿 了谁 就 那 谁
妻子 问 :谁打来 的?老 魏把 电话里 “ ”
么一 下子成 局 长 了? 方 肯定打 错 电话 对
了 。 老 魏 正 要 解 释 , 方 抢 着 说 :魏 局 对 “
半 个月后 , 老魏 被任命 为市外 贸局
勃勃地说。 副局 长 。
长, 我现在在迎 宾酒楼 2 8 0 房问 , 请您 务 必来一 趟 , 有话 当面跟您说 ……” 我 对方
当然 , 某些特殊 情况下 , 在 比如 为 了保 持 历 史 文 献 的真
种称呼 , 带有 强烈 的排 满情 绪, 大汉族正统观念 的反 映, 是
中华 民 族 是 由 包括 满 族在 内的 5 兄 弟 民 族 组 成 的 一 6个
具 有 一定 的历 史局 限 性 。 个综 合 体 。在 中 华 民族 这 个 大 家 庭 里 , 民族 之 间是 一律 平 各
对方想干什 么。妻子说 。 ”
“ 干 什 么 ? 定 是 行 贿 拉 关 系 的 把 想 肯 电 话 打 错 了 , 我 当成 了魏 局 长 。唉 , 把 眼
下的贪官啊! ”
把包原封不 动地送到 了检察 院。组织部 门说市外 贸局眼下正需要像你这样 有觉
悟的人呀! , , 老 魏 听 后 自言 自语 道 :人 啊 , 万 “ 千
口高 良槐
“ 满清” 之说在 清朝末年兴起 , 辛亥革命 盛行。它是清代
及 民 国 时期 满 族 以外 的 各 民族 ( 要 是 汉 族 ) 清朝 朝 廷 的 主 对
一
族” “ 族” 或 异 。基 于此 , 国务 院 曾 于 1 5 年 专 门颁 布 《 于今 96 关
后 行文和 书报 杂志里一律 不用“ 满清” 的通知》 通知 中郑重 , 指 出, 沿用“ 满清” 这个历 史上 的旧称谓 , 可能使 满族人 民在 “ 情 绪上 引起不愉快的感觉” 。
能挣 点稿费 , 又能举报一个贪官 。于是 ,
他决定去一趟。 老魏刚到 28 间 , 个男子就上前 0房 一
“ 你管它贪官不贪官 , 看看去嘛 ! 说不 定找的就是你 , 你马上就要 当副局长 了, 说 不定人家 提前找你 办事 呢!妻子兴致 ”
不要有贪心 , 否则一念之差 , 结局可 就不
“ 在 我 的 办 公 室 , …… ” 面 的 他 我 里 声 音小 了许 多 , 魏 听不 到 了 。 老
“ 局长啊 , 咋连我 的声 音都听不 魏 您 出来 了? 我是 市建 二公 司的老黑啊 , 明天 的那个工程招标还得请您静 啊。 ”
老 魏 有 点 懵 了 , 么 工 程 啊? 什 自己 怎
的 内 容 说 了 一 遍 。 你 不 妨 去 一 趟 , 看 “ 看
竞聘 不上 了。怎 么 , 还不 明 白? 这也是测
试 呀 ! 后 只 有 你 一 个 人 别 出心 裁 , 然 最 居
“ 还是去看 看吧 ! 给你写故事 找 你 能
点 题 材 也 行 呀 。 ” 老魏心 想 , 不定真是个好 题材 , 说 既
官! ”
成 绩也 是意料 之 中的 。成 绩公 布 当天 , 老魏 的妻子做 了一顿 丰盛的晚餐 。一 家 人 正 吃得 津 津 有 味 时 , 魏 的手 机 响 老
了。老魏 刚说 了声“ 好 ” 对方 就开 口 您 , 道 :是 老 魏 吗 ? 现 在 在 !UU ̄ ” “ 你 I I ? 老 魏 回答 说 : 我 吃 饭 呢 , 问 你 是 “ 请
这 个 包 是 经 理 叫 我 交 给 您 的 , 面有 5 里 万
口汪
志
元, 一点J f 意思 , L, l 请您务必收下 。工程 定下来后 , 我们经理说再重谢您 。 ” 当天 晚上 , 老魏提 着包 回了家 。妻
子 看 见 他 手 中 的包 , : 这 是 谁 的? 老 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