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评点三刺客
《史记》中的刺客内在形象评析终稿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史记》中的刺客内在形象评析专业学习中心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年月日摘要司马迁在《史记》中寄托了很多身世之感,在《刺客列传》中,司马迁特别钦敬“布衣之侠”,他们以布衣身份行侠民间,不为私利,不单为某一个人,而是将行侠仗义作为一种高尚的品性融铸在血液中,外化为一种天生的秉性。
他们不求闻达,但其名气和声望却不亚于达官显贵。
以《史记·刺客列传》为代表的复仇形象,明大义,识大体,他们的义愤为国难而发,在国家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在刺客身上体现了非常宝贵的“士为知己者死”的侠义精神。
关键词:史记;刺客;精神特征;历史局限性目录一、《史记》中的刺客内在形象充满了杀气 (4)(一)《史记》中的刺客带有了蛮干、愚笨的外在特征 (4)(二)《史记》中的刺客有着强悍的力量与高超的武技 (4)(三)《史记》中的刺客行为中充满了暴力 (5)二、《史记》中刺客的内在特征分析 (5)(一)《史记》中刺客的悲剧特征分析 (5)(二)《史记》中刺客的心理特征分析 (6)(三)《史记》中刺客形象带有忠孝特征 (7)(四)酬知遇之恩 (8)三、《史记》刺客形象的历史局限性分析 (9)(一)存在自杀轻生等的极端方式 (9)(二)存在不计后果的蛮干意识 (9)(三)刺客中存在着用暴力解决问题的根源 (9)四、结语 (10)参考文献 (11)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以“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精心塑造了一大批光耀千秋的人物形象。
在这些人物中,司马迁特别重视的无疑就有刺客这一特立独行的群体。
战国时刺客轻身的外在特征,是由其重义和好名的内在精神特征所决定的。
刺客的“义”,虽然也包含对托付使命的人、对家庭成员的义务,但并不像传统儒家一样,仅仅把“义”局限于对国家、社会和他人的义务,而更多的包含了个人的情感体验,如“士为知己者死”和出于义愤的反强暴;更多的包含了实现个人价值的愿望,如“好名”,这正是司马迁“立名者,行之极也”的思想的反映,司马迁是把立名看作自我实现的最高层次的。
史记刺客列传读后感
史记刺客列传读后感《史记·刺客列传》是司马迁所著的中国古代史书,其中的刺客列传是其中的一篇。
这篇文章主要记载了中国古代的一些刺客和他们的故事。
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残酷和复杂,以及刺客们的悲壮和坚毅。
在史记·刺客列传中,司马迁详细地记载了一些刺客的生平和故事。
他们有的是为了报仇雪恨,有的是为了个人利益,有的是为了国家民族。
他们或潜伏在敌人身边,等待时机一击必中;或者奋不顾身,孤身一人冲入敌阵,誓死不回。
他们的故事虽然发生在两千多年前,但是至今仍然让人感到震撼和敬佩。
在这些刺客的故事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荆轲的故事。
荆轲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刺客,他为了报答国家的养育之恩,毅然前往秦国刺杀秦始皇。
他历尽千辛万苦,最终成功接近秦始皇,但是却被秦始皇的护卫所识破,最终被擒杀。
荆轲的故事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他对国家的忠诚和对人民的深情。
他的故事让我明白了刺客的世界并不是简单的黑与白,而是充满了复杂的人性和社会矛盾。
另外,史记·刺客列传中还记载了一些刺客为了个人利益而行刺的故事。
他们为了金钱和权力,不惜一切代价去刺杀别人。
这些刺客的故事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黑暗和残酷。
在一个权力至上,人命如草的社会中,刺客们不得不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利益去行刺别人。
他们的故事让我对古代社会的现实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通过阅读史记·刺客列传,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残酷和复杂,以及刺客们的悲壮和坚毅。
他们或为了国家民族,或为了个人利益,都在这个残酷的社会中奋勇向前,为自己的信念和目标不懈努力。
他们的故事让我明白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残酷,也让我对古代社会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总的来说,史记·刺客列传是一部充满了中国古代社会风貌的史书,其中的刺客列传更是让人深思的一篇文章。
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古代刺客们的悲壮和坚毅,以及中国古代社会的残酷和复杂。
《史记·刺客列传》人物形象分析
史记·刺客列传人物形象分析在《史记·刺客列传》这部历史著作中,作者司马迁深入剖析了当时残酷的政治斗争背景下,刺客们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所做的一切努力和牺牲。
本文将分析几位刺客的人物形象。
周章周章是被司马迁大力表扬的一位刺客,他为了解救被皇帝加害的诸侯,不惜舍弃自己的性命。
他的形象在整个刺客列传中是最为正义和高尚的。
周章最先是在刺杀荆轲的任务中表现出色,他坚信自己的行为是为民除害,不惜放弃自己的生命,始终将国家民族的大义贯穿始终。
后来,他被选为刺杀秦昭王的行动代表,而他的代表身份,也正是因为他以前对于国家、对于大义的无私奉献。
在刺杀秦昭王的任务中,他成功渗透到秦王宫中,然后将刺杀之物献给了王昭君,并最终以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他的人物形象塑造了一个忠诚于国家民族、尽力拯救受难者的英雄形象。
汲黯汲黯是一位追求自由和平的人,他的形象最先是在刺杀游说华夏的赵孟之任务中浮现。
当时,赵孟之利用晋国国君氾杖打击华夏,激化华夏和晋国之间的矛盾。
为了使华夏能够安心发展,汲黯作为刺客,不怕牺牲自己的生命,冒险潜入晋国,刺杀了赵孟之。
虽然他最终被抓住并斩首,但他的行为向世人表明,他有着强烈的爱国心和正义感。
他的形象在整个刺客列传中也是非常正义和高尚的。
陆贾陆贾是刺客中颇为特别的一位,他有着出色的医术和服侍女侍的技巧。
他的形象最先是在刺杀秦始皇的任务中浮现。
为了刺杀秦始皇,他不惜冒险,将重伤之身悄悄地送到了秦始皇的宫中。
受伤的他被秦始皇的侍女所救,并因其才能被聘为侍女。
陆贾的形象塑造了一位救人于危难、勇敢而又智慧的英雄形象。
虽然他最终没有成功刺杀秦始皇,但他在其宫中的工作中颇为出色,带出了一位能写帛书的“真侍女”,这也使他成为了刺客中的佼佼者。
小结在《史记·刺客列传》这部著作中,作者以饱满的笔力和深深的见解,描绘了刺客们在政治黑暗中追求自由和正义的故事。
每一位刺客都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和形象,其中有勇敢、有智慧、有侠义,但总归是在大背景的鼓动下被迫成为刺客。
试论《史记》中所描写的刺客形象
试论《史记》中所描写的刺客形象■粟殷胤/长沙市麓山国际实验学校摘 要:司马迁在《史记》的《刺客列传》中,描写了荆轲、曹沫、豫让等多位刺客,并对其行为活动、个性内涵等进行了详细阐述。
本文便首先分析了《史记》中有关刺客形象的含义,对其中写到的刺客形象进行了探究,并诠释了《史记》中所描写的刺客精神内涵,希望能给予广大读者一些参考。
关键词:《史记》 刺客形象 人物分析司马迁所著的《史记》,在《刺客列传》中把刺客的侠义精神作为了主题,并大力称颂了锄强扶弱、不畏权贵的正直形象。
我们站在高中生的角度,也应对《史记》中描写的刺客形象有一定的把握,这样才能加深对该作品的理解。
一、《史记》中有关刺客形象的含义分析在春秋战国时期,历史上最早出现了刺客这类人物,其是由于某些政治因素而刺杀目标对象,在刚开始的时候多以正面的形象出现于人们眼前。
并且,在春秋战国时,刺客的动机都是相对简单的,等到了秦朝之后,刺客就不再只是因为单纯的动机而杀人,其综合了金钱、地位等多种因素,杀人的性质也就因之而转变了。
到了西汉时,“刺客”这一名词正式出现,司马迁在《刺客列传》当中,也针对刺客的形象进行了详细的描写和分析,与之前的《庄子》和《战国策》比起来,对人物的刻画更加饱满、丰富。
在此之中,荆轲、聂政、专诸、豫让、曹沫等侠士形象深入人心,成为了刺客的主要代表。
司马迁所尊崇的英雄便是看重情义之人,因此他所描写的侠客,也有着“言必行,行必果”的原则。
在《史记》当中,这一点也体现得十分明显。
[1]二、关于《史记》中所描写的刺客形象研究(一)荆轲的刺客形象高中语文教材中,收录了《荆轲刺秦王》这篇课文,这也是需要高中生重点把握的文言文。
在该篇文章中,司马迁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了荆轲这一人物,且故事情节也扣人心弦,让人读来印象颇深。
文中结合荆轲的语言、神态、动作等,联系整个故事的发展状况,深入分析了荆轲这一形象。
从本文可看出,荆轲不仅仅是一位抱有政治目的的刺客,同时还是一位见义勇为、冷静沉稳的侠士。
《史记·刺客列传》刺客形象分析
《史记·刺客列传》刺客形象分析作者:王新婷郭师玮来源:《青年文学家》2016年第18期摘要:《史记·刺客列传》中塑造的刺客形象是《史记》乃至历史上的一个特殊群体,在文学、戏剧等方面长久受后世关注。
《刺客列传》有详有略地塑造了曹沫、专诸、豫让、聂政、荆轲等激越的刺客形象,他们在春秋战国这样的动荡时代中相继登场,“刺”出了一道道悲凉沧桑的历史印记,体现了一种与当时时代相契合的雄壮的人格魅力和文化精神。
关键词:史记;刺客形象;人格魅力;文化精神[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8-0-01《史记·刺客列传》在《史记》属于类传,按行事或属性相同相似的集中编排,使刺客这一群体的形象鲜明突出,给人以强烈的心灵震撼。
《刺客列传》中描述了曹沫劫齐桓公、专诸刺王僚、豫让伏击赵襄子、聂政刺韩相侠累、荆轲刺秦王等故事。
本文对《史记·刺客列传》的刺客形象进行分析,来展现动荡变革时代中这类刺客群体的粗犷刚健的气质、姿态和力量。
主要有如下四方面:一、对抗强权的英雄形象《刺客列传》中刺客的行为虽是采取暗中的暴力手段,并非光明正大的战争,但从动机看,有很大程度上可以展现出反抗强权的特质。
当春秋战国时列国纷争、国土动荡的情况下,一个弱小国家有人敢于用不寻常的胆识和不畏惧的果敢去反抗强敌,这样的形象无疑是英雄。
曹沫劫持齐桓公非常典型,齐强鲁弱的情势下,齐鲁会盟时,曹沫挺身而出要回失地,抗击齐国强权,挽回鲁国应有的主权。
而荆轲刺秦王中,在秦国强盛的情况下,燕国已经岌岌可危、风雨飘摇,荆轲一搏尽管事败身死,但仍能看到冲击强暴之势的壮阔与悲烈,流芳千古堪称英雄。
豫让、聂政等刺客的动机虽然是为私仇而非国家之愤,但作為弱者,在不太平的年代,他们面对强权敢于争取,也有一定的反强暴意义,体现了铮铮铁骨的英雄形象。
二、舍生不退的勇士形象《刺客列传》中的刺客在行刺前,并非是头脑一热、鲁莽无虑,而是清醒地对事情的代价有一定认识,但即便生命岌岌可危,他们不曾畏惧退缩。
谈谈《史记》中的三类悲情人物
创新平台《史记》是一部富有悲剧意味的作品,主要以描写人物来记载历史。
司马迁在《史记》中塑造了三类具有悲情意味的人物形象,集中体现了他的悲剧情怀与独特的审美意识。
司马迁继承父志,以史官之笔撰写《史记》,塑造了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
在《史记》之前的史传作品里,史官往往隐于文本之后叙述,几乎不带任何主观色彩,不会夹杂个人的态度与观点。
司马迁在这一点上有所突破,打破了史官隐身记述历史的传统,率先扩大了史书所能容纳的人物的规模,为后代文学的发展打下了重要基础,提供了多种可能性。
《史记》之前的史传作品纯粹是为贵族或者说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
《左传》《国语》《战国策》等无不是在记叙君王、大臣、贤士的经历和功绩,即使其中也有寺人、仆从、婢女等人物,往往也是为衬托主要人物服务的。
司马迁则完全改变了这种写法。
他在记录君臣贵族言行的同时,将许多充满个性的普通人乃至处于社会底层的人带入了史书的大堂,并让他们以主人公的身份再现历史的进程。
这使得《史记》焕发出了独特的生机。
纵观《史记》全书,司马迁一共刻画了三类悲情人物形象:一是以屈原为代表的为理想而献身的殉道者,二是和项羽、李广一样命运跌宕的英雄,三是游侠、刺客等侠义之士。
一、为理想而献身的殉道者《伯夷列传》里不肯食周粟、死于首阳山的伯夷、叔齐和《屈原贾生列传》里因美政理想不能实现而举身赴死的屈原都是《史记》中充满悲剧意味的殉道者。
这类人物的悲剧性主要体现在他们为实现某种理想或者坚持某种信念而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
区别于在斗争中受难的人物,这些殉道者往往是因为知道难以实现自己的理想或精神追求而选择自行毁灭。
明知不可为却偏要为之。
他们不屈服,不妥协,在与命运的抗争中展现出了特殊的人格魅力。
在这里,我们可以联想到西方神话中的悲剧人物西绪福斯。
西绪福斯因狡猾机智而闻名。
诸神罚他在地府里将一块巨大的岩石从平地滚到山顶上去。
当他每次用尽全力将巨大的岩石推到山顶时,石头就会从其手中脱离,再次滚到山下。
史记 刺客列传赏析
史记刺客列传赏析史记·刺客列传赏析史记·刺客列传①司马迁的情感立场(对刺客的态度)司马迁表达了对一种扶弱拯危、不畏强暴、为达到行刺或行劫的目的而置生死于度外的刚烈精神的赞扬。
而这种精神的实质则是”士为知己者死”。
在古代对于刺客的看法普遍是贬斥的,司马迁的这总态度可能和他自己的人生经历有关。
因为他自己怀才不遇,所以特别看重这种知遇之恩。
而太子丹对荆轲在危难时委以重任,平等相待,荆轲以死相抱,都体现出了这种精神。
它结构完整,有开端、发展、高潮、尾声,脉络清晰,层次分明,组织严密,首尾呼应,完全可以当作一篇文言小说来读。
“舞阳色变振恐”,荆轲“顾笑舞阳”,“倚柱而笑,箕踞而骂”,以及“秦王环柱而走”等等细节,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把荆轲临危不惧、镇定自若、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形象质感化地突现出来。
④用环境表现人物心理史书不同于小说的一大特点就是要真是客观,因而不能有心理描写。
司马迁在刺客列传中用细腻的环境描写来衬托出了荆轲的心理活动。
其中易水饯行一段的场面描写,突出了荆轲大义凛然的气质、性格、乃至整个精神风貌,也为故事高潮的到来做好必要的铺垫。
⑤短章促句的使用刺客列传中,作者善于运用短章促句。
叙述十分精炼而准确,干脆而直接。
⑥叙事节奏急缓得当易水诀别一段,情节舒缓,烘托出悲壮的情调,同时为后文刺秦一段做铺垫。
”遂至秦”段是故事的高潮,惊心动魄、流传千古的“图穷匕首见”的壮烈场面,就在本段。
⑦写法对后世的影响纵观《史记刺客列传》,我们可以发现:刺客的思想行为实与游侠精神相通,我们由《史记游侠列传》描述朱家之为人行事,即可约略得知:侠客实以「利他」主义为行动原则。
刺客「报恩以武」不顾死生。
对后世的唐传奇和侠义小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⑧多条线索交织。
司马迁笔下的刺客形象分析
动献 出城 池 与齐 国讲 和。 当鲁庄公 与齐 桓公 “ 于柯 而
盟” 的 时候 , 曹沫手 持 匕首顺势 劫持 了齐 桓公 。当齐
在《 史 记》 中, 司马迁 根据 自己的衡 量标 准 , 撰写 了西
汉 及 之前各 个 时代重 要 的历史 人 物和事 件 。但 他把
接 着是 豫让 。 豫 让是 当时典 型 的“ 士” 阶层 。 他先 后为范氏、 中行 氏 、 智 氏服务 , 其 中智 伯对 其 最 为重 视, 因此 , 在 智伯 被 赵襄 子杀 害后 , 豫让 就 为智 伯 报 仇 而去行 刺 赵襄 子 。尽 管豫 让为行 刺 赵襄 子做 了充
鲁庄 公极 为倚 重 的一个 臣子 ,本 来与 刺 客这个 行 业
刺 客 单独作 传 , 写成 《 刺 客列传 》 , 充 分说 明刺客 这一
群 体在 其心 目中 的特 殊地 位 。司 马迁笔 下 的五 位刺 客, 虽 有着 共 同的身 份 , 但 又各 有 千秋 。 通 过 阅读 , 我
们 不难 发现 , 这 五个人 分 属五个 时代 , 共 同 的心 理和
职 业精 神把 他们 联 系在一 起 ,分析 其形 象 对我 们更
好 地认 识刺 客这 一群 体 ,更真 实地 把握 当 时 的历 史
文 化具 有重 要 意义 。
1 刺 客 身 份 逐 渐 趋 于职 业化
在《 史记》 中, 刺 客这 一 群 体形 象 主 要 集 中 出现
誓 旦旦 的诺 言 中 , 专诸 也 为其付 出 了巨大牺 牲 。 专诸
在《 刺 客 列传 》 这篇 文 章 中 , 司马迁 在 这 一 列传 中共
从《史记·刺客列传》看刺客的悲剧人生
从《史记·刺客列传》看刺客的悲剧人生摘要:本文探索了刺客的含义以及由来,并分析司马迁的《史记·刺客列传》中五位刺客形象,反映了刺客这一特殊人群的悲剧却绚烂的人生。
关键词:史记司马迁刺客侠义悲剧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2)08-0000-01司马迁在《史记》中的“传”、“纪”里集中反映了从春秋后期到西汉前期五百多年的社会生活,并精心塑造了一大批光炳千秋的人物形象。
在这些人物中,司马迁特别推崇的就有刺客这一群体。
刺客作为以突袭手段毁灭特定对象的杀手,是一个不可一概论之的特殊人物群体。
他们用刺杀这一激越的行为为我们定格下一幅幅悲壮淋漓的历史画面,在先秦史上留下了不可忽视的一笔。
一、何谓刺客以及刺客群体的形成什么是刺客?《辞海》:“怀挟兵器进行暗杀的人”。
[1]台湾《中文大辞典》:“乘人不备以刺人者”。
《左传·成十六年》:“刺公子偃。
”;[2]《孟子·梁惠王》:“刺人而杀之。
”;[3]《韩非子·解老》:“以利剑刺之”。
[4]《说文解字》也说:“刺,直伤也。
”[5]刺客实际上是一批生活在民间、不图富贵、崇尚节义、身怀勇力的武士、侠客。
那么,刺客这一群体是如何形成的?刺客作为先秦特殊的“侠”,是春秋战国时的产物。
而侠的起源要追述到上古的“武士”。
陈平原先生在《千古文人侠客梦》中提到武侠小说的风行是因为侠的“好斗”符合了中华民族的残酷嗜血本性。
[6]此观点有失偏颇,但作为侠的起源却也正确。
长期以来,士阶层一直都是“武士”阶层。
到了春秋战国,“士”开始分化、蜕变。
陈山先生在《中国武侠史》中认为:“由强悍初民养成的尚武传统虽经夏商周三代的礼乐王官文化冲击,但仍有巨大影响”。
[7]我认为,夏商周三代乃至春秋战国的礼乐文化使“武”从尚力、尚猛、向尚勇、尚节、尚义转变。
有了精神实质,武不再是匹夫之勇,而是作为了一种手段,去“行侠仗义”“拯世救民”。
论《史记》中的刺客形象
论《史记》中的刺客形象【摘要】“刺客”作为我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群体,其形象长期以来颇受关注,也多有争议。
司马迁在《史记·刺客列传》中记载了曹沫、专诸、豫让、聂政和荆轲五个人的事迹,并对他们的行为赞赏有加。
但后世史学家却对刺客列传持否定态度。
本文以文本为基础,分析了《史记》刺客群体主要的外在及内在特征,以对司马迁笔下的刺客形象及其精神气质有一个较为客观的认识,理解先秦侠义刺客一直为后世民众津津乐道的魅力所在;另外,以当时的社会背景为切入点,从社会学、文学及心理学等方面探讨中国古代刺客的形成原因,探讨他们刺杀行为的背后原因。
【关键词】史记;刺客形象;精神内涵;侠义刺客成目录1先秦刺客的时代角色定位 (1)2《史记》中刺客形象的主要特征 (1)2.1落魄失志 (2)2.2勇猛无畏 (2)2.3重情尚义 (4)2.3.1酬知遇之恩 (4)2.3.2重情义伦理 (5)2.4轻身好名 (6)3《史记》中刺客群体产生的原因 (8)3.1时代因素 (8)3.2地域因素 (9)3.3个体因素 (10)4结语 (10)参考文献 (11)谢辞 (12)前言《史记》中的人物“传”“记”集中反映了从春秋后期到两汉前期五百多年的社会生活。
司马迁不仅以“实录”的精神真实地再现了这个悲惨而又雄壮的历史时代,而且精心塑造了一大批光炳千秋的人物形象。
在这些人物中,司马迁推崇的无疑就有刺客这一群体。
刺客,很早便具有一种与正统相抗衡的亚文化伦理。
作为以突袭手段毁灭特定对象的杀手,刺客是一个不可一概而论之的特殊人物群体。
这是一批生活在民间、不图富贵、崇尚节义、身怀勇力的武士。
《史记》中的列传分为专传、合传、附传、类传四种。
《刺客列传》属于类传,采用这种方式为人物作传是司马迁的首创,这一类的传文是按行事相类或属性相同加以编排的,运用到《刺客列传》中,使得刺客的群体形象和文化精神特征非常明显、醒目。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1,“其人虽已没,千载有馀情”2……自太史公后,后人从未停止过对这一特殊群体形象的追溯、凭吊、缅怀、赞叹。
大学语文-古代文《史记 刺客列传》集评
教学素材第35课《史记·刺客列传》集评王安石曰:“曹沫将而亡人之城,又劫天下盟主,管仲因勿倍以市信一时,可也。
子独怪智伯国士豫让,岂顾不用其策耶?让诚国士也,曾不能逆策三晋,救智伯之亡,一死区区,尚足效哉!其亦不欺其意者也。
聂政售于严仲子,荆轲豢于燕太子丹,此两人者,污隐困约之时,自贵其身,不妄愿知,亦曰有待焉!彼挟道德以待世者何如哉!”(《书刺客传后》)何孟春曰:“士之为士,其自立必有非人所能变者。
让视二主之所遇而为之报,未见其能自立也。
我诚国士也,彼不我知,若何事之?既串之,其可苟焉去哉?当彼国士之遇,而不能先事己其乱,救其亡,何以当其所遇哉?皆不可以言士。
”又曰:“今之论让者曰:‘人惟无所为而为者,其善必诚,其忠必尽。
’而让非其人也。
让不能知韩、魏之必反,无贵于让,知而不言,非所以望让。
言不弗听,则智伯之遇让也,不过利禄之优异于范、中行氏之所遇耳。
让之为之报仇之深也,其义诚是,其心亦特不忘其利禄之优异而有激于义耳。
让之言曰:‘吾所为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兹岂非为名誉而为善之人哉?刺客传让,吾无用议子长之失矣。
”(《史记评林》)黄洪宪曰:“司马迁传刺客凡五人,专诸为下,聂政为最下。
夫丈夫之身所系亦大矣,聂政德严仲子百金之惠,即以身许之。
且侠累与仲子非有杀君父之仇,特以争宠不平小嫌耳,在仲子且不必报。
政为其所知,即当诛阻。
不听,则归其金已耳。
何至挺身刃累,而自裂其面、碎其体,以为勇乎?以为义乎?此与羊豕之货屠为肉何异,愚亦甚矣!”又曰:“当燕丹时,内无强力,外无奥援,而以孱国当枭鸷之秦,此谓卵抵泰山者也。
故刺秦亦亡,不刺亦亡,故刺秦王非失计也。
夫乌附、五石,非长生之药也,即有寒欲之疾中于关窍,则乌附用,诡痈诡疽起,则五石用,等死耳,翼万一其效之。
故人有死疾,则乌附、五石不可废,当丹之时,垂绝之国,则荆轲未可非也。
”(《史记评林》) 王世贞:“太史公称其为人‘智勇深沉’,有味乎言之也。
浅议《刺客列传》中刺客的精神特质
浅议《刺客列传》中刺客的精神特质作者:张淼来源:《北方文学》2017年第29期摘要:刺客是中国文学长廊里一类带有独特魅力的人物形象,既带有“士”的特征,又沾染着侠的色彩,带有强烈的暴烈因子。
司马迁的《刺客列传》是第一篇为刺客作传的文学传记,肯定了刺客的“立意”。
关于刺客,历来褒贬不一,有人说他们是“天壤间第一激烈人”,有人说他们沽名钓誉,也有人认为他们的行为具有反强暴的意味,本文试从刺客入手,以文本为基础,分析《刺客列传》所传刺客的精神特质。
关键词:刺客;《刺客列传》;精神特质刺客是人类历史中最古老的行业之一,中国的刺客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出现。
春秋战国时期的刺客常常出于政治原因对目标人物进行刺杀,往往采取比较直接的暴力手段,在最短的时间里让目标人物遭受致命打击。
《史记·刺客列传》是中国最早的传记体史料,所传五人均生活在战国时代。
战国时代,周王室衰微,礼乐制度崩溃,社会动荡,人民流离失所,“士”阶层发生了明显的流变:一部分审时度势、长于游说的人成为策士;一部分研究学问,教授学生,成为儒生;而另一部分人,文化修养不高,没有钱财,空有一腔凌云之志,渴望得到社会的认可。
四分五裂的天下大势使得诸侯纷纷寻求有才之士,为己所用,养士之风蔚然成风,欲伸之志与用士之风相结合,刺客便应运而生了。
一、“刺客”概说吴见思曾说:“刺客是天壤间第一种激烈人,《刺客列传》是《史记》中第一种激烈文字,故至今浅读之而须眉四照,深读之则刻骨十分。
”①刺客成就了一种惊心动魄的美,至今读之仍觉荡气回肠。
“刺客”最初是单独的两个字,后来才发展成为一个词。
“刺,君殺大夫曰刺。
刺,直傷也。
从刀从朿,朿亦聲。
七賜切。
”②而《说文解字注》认为:“刺,直傷也。
刺篆疑非舊次。
刺,直傷也。
當爲正義。
”③认为“刺”的本意为直伤;《现代汉语词典》指明“刺”有“暗杀”之义,并对“刺客”进行了阐释:“旧时称用武器进行暗杀的人”,随后“刺”又演变为表动词的训责、表官职的刺史等等。
从《刺客列传》看刺客的人生选择
为伍子胥与公子光刺杀吴 王僚 , 以死体 现 了一诺 千金 、 都 忠于知 己、 舍身取义的道义精神。 () 4 九死不悔的刺杀 勇气 和气 概 。《 刺客列 传》 中所记 载的 五个人都具有 同一个特点 , 那就 是虽死而 不悔 的无 畏精神 , 他们 早 已把生死置身事外 , 为达到 自己的 目标 , 纵使 粉身碎 骨也在所 不辞 , 为名 利 不 不为权贵 , 只为心中那一 腔激愤 的热血 。荆轲受 太子丹所托去行刺秦王 , 面对如才 狼饿虎般 的秦 国, 荆轲何 尝不 知此行的凶多吉少 , 但他还是毅然决然地在高渐离这个知 已悲呛 的歌声中易水壮别 , 风萧萧兮易水寒 , “ 壮士一去 兮不复还 ” 。九 死不悔的英勇气概油然而生 , 令人扼腕 叹息 1
文 孚嚣 文学译裾
从《 刺客列传》 看刺 客 的人生选择
方佳 智
( 西南 民族大学 , 四川成都 60 4 ) 10 1
摘要 : 太史公 司马 迁在《 刺客 列传》 为我们展 现 了几 个名 里 垂青 史的刺客 形象 , 他们或以 自己的生命 为代 价夺取暴君奸 臣的 性命 , 或为报知遇之思而 出生入 死 , 他们不 图富贵 , 崇尚节义 , 虽 死而无悔 。这其 中包含 着太 史公的侠义情怀 , 义一直存在 于中 侠 华民族几千年 文化底蕴 中, 而这些刺客 所表现 出来的侠 义精神也 是被 太史公所极 力褒扬 的, 但这 些刺客本 身不止 为知恩报 主 , 他 们本身也 有 自己的人 生选择和价值观 。
3刺客 的人 生选择 和理 想
虽然刺客们 可以为报主 、 为亲人抛头颅 , 洒热血 , 但他们 心中 是存有理想的 , 在那样分裂 战乱 的大背景和 大环境 中 , 对于 生活 在社会底层的刺客们来说他们希望被人发掘 , 渴望能有赏识 自己 才能的伯乐出现 , 渴望得到 社会 的普 遍认可 , 需要来 自上层 的重 用 , 由此 以昂扬 的战斗精神来高 扬 自我 的价值 。因而 , 并 他们走 上了貌似极端却 是最能证 明 自身 价值 的道 路—— 刺杀之路 。虽 然这条道路 可能是一 去不 复返 的绝路 , 但是他们 对道 义、 名声及 功业的执着 追求 使他 们的选择决 然而坚定。 正是 当权者 能够满 足刺客们 的 自尊心 , 对其 有知 遇之 恩 , 因 此 对于刺客来说报 主之恩 便是 义不容辞 的责任 , 这是他 们做人 的 原则 , 是心 中永 远追 求的道义 。可 以说对道 义的追求便 是《 更 刺 客列传 》 中刺客们 的人生选择 , 这其 中虽然包 含着一定 的利益关 系 , 士为知 己者死 ” 对 自己有知遇 之恩 的主人 , 了赴汤蹈 但“ , 除 火万死不辞外还能做什么 呢? 刺客们看重亲情与爱 , 渴望 自尊 , 在此基础 上去追求 最高 的 人生境界 即 自我实现 , 表面上他 们的所做 所为似 乎只为报 主 , 但 更深层次里 , 他们 有着 强烈 的 自我意识 , 自己的人生理想 , 有 渴望 实 现 人 生 辉 煌 , 不朽 功业 , 芳 后 世 从 而 得 到 社 会 的认 可 , 在 建 流 这 豫让 、 聂政 和荆轲 身上表现 得尤 为明显。 总之 , 客的人生 选择 为道义 , 刺 更为 实现 自己的人 生价值 。 在漫漫 的历史长河 中, 他们 的悲剧命 运却 没有 把他们 的光辉形象 泯灭 , 反地 , 相 他们身上所表现 出来 的忠 、 、 、 义 信 勇永远被后世所 称颂 , 无论功成 与否, 英雄 已逝 , 但他们 的精神却 已永驻在人们的 心 间, 流芳百世 !
试论《史记》中所描写的刺客形象
试论《史记》中所描写的刺客形象作者:易凡骁来源:《青年文学家》2017年第29期摘要: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史记》,其中在《刺客列传》中,以荆轲、聂政、豫让、曹沫和专诸为主要人物进行历史故事发展。
司马迁从多角度的观点分析了刺客的忠诚信义,本文介绍了刺客的概念界定,以及刺客形象在《史记》中精神内涵,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史记》中描写的刺客形象。
关键词:《史记》;刺客形象;精神内涵[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9-0-01在司马迁的《史记》中,《刺客列传》以刺客的侠义之情为主题,以扶贫救弱、不畏权贵为目的的烈士精神。
我们站在如今的时代,以客观的角度对《史记》中的刺客形象做出论述,司马迁在撰写中也将自己的思想情感灌注其中,对后世进行分析与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史记》中刺客形象的概念界定刺客的最初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是以某种政治原因而对目标人物进行刺杀。
在中国古代史上最早的刺客大多以褒义的形象出现,且动机较为简单。
再过渡到秦朝以后,刺客的定义就不再只是简单、单纯的动机,而是在其中以金钱、地位等多种原因进行刺杀,杀人的性质也就不再相同。
“刺客”一词最早出现是在西汉,司马迁的《刺客列传》是对刺客人物进行典型的分析,刻画人物形象也相比较之前的《庄子》、《战国策》更加丰富、性格特征饱满。
在其中以荆轲、聂政、豫让、曹沫和专诸等侠义之士为主要代表,“言必行、行必果”的侠士精神,司马迁心中所崇尚的英雄本就是重情重义之人,这也是他在《史记》中着重描写刺客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史记》中刺客形象的人物分析《史记》中的刺客大多有着自身的性格特征,在某种意义上,也有自己独特的价值观念,以荆轲、豫让和曹沫为例对人物进行分析。
(一)荆轲的人物形象分析《荆轲刺秦王》是高中语文课文中需要重点掌握的一篇文言文,司马迁将荆轲的人物形象刻画得生动具体,以一个扣人心弦的故事,将荆轲的动作、语言、神态以及事情的发展对荆轲的形象进行分析。
史记·刺客列传赏析
史记·刺客列传①司马迁的情感立场(对刺客的态度)司马迁表达了对一种扶弱拯危、不畏强暴、为达到行刺或行劫的目的而置生死于度外的刚烈精神的赞扬。
而这种精神的实质则是”士为知己者死”。
在古代对于刺客的看法普遍是贬斥的,司马迁的这总态度可能和他自己的人生经历有关。
因为他自己怀才不遇,所以特别看重这种知遇之恩。
而太子丹对荆轲在危难时委以重任,平等相待,荆轲以死相抱,都体现出了这种精神。
②结构严密它结构完整,有开端、发展、高潮、尾声,脉络清晰,层次分明,组织严密,首尾呼应,完全可以当作一篇文言小说来读。
③细节描写“舞阳色变振恐”,荆轲“顾笑舞阳”,“倚柱而笑,箕踞而骂”,以及“秦王环柱而走”等等细节,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把荆轲临危不惧、镇定自若、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形象质感化地突现出来。
④用环境表现人物心理史书不同于小说的一大特点就是要真是客观,因而不能有心理描写。
司马迁在刺客列传中用细腻的环境描写来衬托出了荆轲的心理活动。
其中易水饯行一段的场面描写,突出了荆轲大义凛然的气质、性格、乃至整个精神风貌,也为故事高潮的到来做好必要的铺垫。
⑤短章促句的使用刺客列传中,作者善于运用短章促句。
叙述十分精炼而准确,干脆而直接。
⑥叙事节奏急缓得当易水诀别一段,情节舒缓,烘托出悲壮的情调,同时为后文刺秦一段做铺垫。
”遂至秦”段是故事的高潮,惊心动魄、流传千古的“图穷匕首见”的壮烈场面,就在本段。
⑦写法对后世的影响纵观《史记刺客列传》,我们可以发现:刺客的思想行为实与游侠精神相通,我们由《史记游侠列传》描述朱家之为人行事,即可约略得知:侠客实以「利他」主义为行动原则。
刺客「报恩以武」不顾死生。
对后世的唐传奇和侠义小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⑧多条线索交织⑨似散而聚。
史记刺客列传读后感
史记刺客列传读后感《史记·刺客列传》是司马迁的一部历史著作,记录了战国时期各国刺客的故事。
这部书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思考,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阅读完《史记·刺客列传》后,我深受启发,对其中的一些故事产生了一些感悟和思考。
首先,我被书中所描述的刺客们的聪明才智所震撼。
他们不仅仅是一群冷血杀手,更是一群精于心计、善于谋略的智者。
他们不仅仅是为了金钱和权力而行刺,更是为了自己的信仰和理想而奋斗。
比如说,其中的荆轲,他为了报答齐国的恩情,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以行刺秦王为终身志向。
他的忠诚和信仰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对他们的形象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其次,书中所描述的刺客们的故事也让我对战国时期的政治和社会有了更深的认识。
在那个动荡的时代,刺客们不仅仅是为了金钱和权力而行刺,更是为了国家的安宁和人民的幸福。
他们在这个乱世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们的行为和选择也影响着整个时代的发展和变迁。
他们的故事让我对那个时代的政治和社会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对历史的发展和变迁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最后,书中的刺客们的故事也让我对人性有了更深的思考。
在那个动荡的时代,刺客们的出现和行为也反映了人性的复杂和多样。
他们既有着忠诚和信仰,也有着利益和欲望。
他们的行为和选择也反映了人性的复杂和多样,也让我对人性有了更深的思考和认识。
总的来说,阅读《史记·刺客列传》让我对历史和人性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思考。
这部书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思考,为我们呈现了一幅真实而生动的历史画卷,也让我对历史和人性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思考。
希望通过对这部书的阅读,能够让我们对历史和人性有更深的认识和思考,也希望我们能够从中汲取一些启发和思考,为我们的生活和未来带来一些启示和帮助。
汉语言文学-浅析《史记》中的刺客形象论文
摘要司马迁的《史记·刺客列传》向我们叙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几位刺客以及他们的传奇刺杀事迹。
而司马迁是目前唯一一位将刺客独立成篇以载入史册的史官,因此,《史记·刺客列传》堪称是空前绝后、绝无仅有。
司马迁将这些刺客的生平事迹都收录于刺客列传中。
作为刺客他们拥有着许多相似的形象特征与性格特点。
本文以《史记》中记载的刺客形象为基础,着重分析他们的形象特征,并简单概述在这些刺客形象所表现的精神内涵以及他们对后世文学创作等领域的深远影响。
关键词:《史记》;刺客形象;精神内涵;abstractSima qian's historical records of assassins tells us about several assassins in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and their legendary assassinations. Sima qian is the only historian who has recorded the assassin as an independent part of history. Therefore, the historical records of assassins is unprecedented and unique. Sima qian collected the lives of these assassins in their biographies. As assassins they have many similar image characteristics and personality traits. Based on the images of assassins recorded in shiji,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their image characteristics, and briefly summarizes the spiritual connotation of these images and their far-reaching influence on the literary creation of later generations.Keywords:Shih Chi;Image of Assassins;spiritual connotation;目录一、引言 (1)二、《史记》中刺客形象的主要特征 (1)(一)落魄失志 (1)(二)勇猛无畏 (2)(三)重情尚义 (3)(四)轻身好名 (5)三、《史记》中刺客形象的精神内涵 (6)(一)士为知己者死的侠义精神 (6)(二)不畏强权的反抗精神 (7)(三)舍身为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8)四、《史记》中刺客形象的由来与形成 (8)(一)时代因素 (8)(二)地域因素 (9)(三)个人因素 (10)五、《史记》中刺客形象的文学地位与影响 (10)(一)文学地位 (10)(二)后世影响 (11)六、结语 (11)注文 (12)参考文献 (13)致谢 (14)浅析《史记》中的刺客形象一、引言司马迁在《史记·刺客列传》中向我们叙述了春秋战国时期五位刺客的传奇事迹。
从_史记_刺客列传_看战国时刺客的精神特征
2002年第1期第27卷(总第117期)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 RNAL O F ZH EJ I A N G NORM AL UN I V ER S IT Y (Social Sciences )N o .1,2002General N o .117V ol .27从《史记・刺客列传》看战国时刺客的精神特征①徐裕敏(衢州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系,浙江衢州324000)摘 要:本文通过对刺客行为的分析,认为刺客有重义和好名两个重要的精神特征。
他们的精神内涵,不仅包括完成对他人的义务,而且包括对个人价值的积极肯定。
关键词:刺客;义;个人精神;好名中图分类号:I 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5035(2002)0120006203 刺客,是以突袭手段毁灭特定对象的杀手。
由于采取的手段多是暗杀,不算光明磊落,而且其行为常跟政治联系在一起,对社会往往产生不好的结果,所以刺客历来就饱受人们的批评。
《史记・刺客列传》中的刺客,也不例外。
如班固就说“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奸雄”,不仅仅是对游侠的评价,其实也是对刺客的批评,而班固的立脚点是儒家的正统思想。
还有一些人是针对其中的具体人物进行评论的,如何孟春论豫让,“当彼国士之遇,而不能先事已其乱,救其亡,何以当其所遇哉?皆不可以言士”。
[1](P362)认为豫让该批评的地方是他没有尽到臣子的责任,没有救主子于危亡之中。
当然也有肯定性的意见,如黄洪宪评荆轲,“当燕丹时,内无强力,外无奥援,而以孱国当枭鸷之秦,此谓卵抵泰山者也。
故刺秦亦亡,不刺亦亡,故刺秦王非失计也。
夫乌附、五石,非长生之药也,即有寒 之疾中于关窍,则乌附用;诡痈诡疽起,则五石用,等死耳,冀万一其效之。
故人有死疾,则乌附、五石不可废;当丹之时,垂绝之国,则荆轲未可非也”。
[1](P363)则是替荆轲辩护,认为他并没有促使燕国灭亡,并在一定程度上称赞了他积极有为的态度。
史记中的刺客们
史记中的刺客们史记中的刺客们一、曹沫:一切皆有可能曹沫是鲁国人,能打架,能杀人,很是好勇斗狠。
鲁国当时的老大鲁庄公喜欢强悍的人,所以宾主相见甚欢,感情十分好。
鲁庄公狠,可还有比他更狠的,比如齐桓公。
齐桓公那时候的专业就是把大大小小的国家全部兼并到自己旗下,把齐国搞成集团公司。
齐人来了,鲁庄公派曹沫为将,和齐军去打仗,很显然,体力好不如智商高,当时齐国的丞相,是大名鼎鼎的管仲。
打了三仗,曹沫输得一塌糊涂,幸亏老大鲁庄公还算讲义气,割地赔钱向齐国求和,居然还是让曹沫做大将。
光割地是不够滴,还得坐下来喝茶,谈谈今后的发展趋势,这一套好象一直延续到现代,随便拎出本描述黑社会生活的香港电影,都能看到这些镜头。
两位老大约好了时间地点,各自带着手下赴约,鲁庄公的随从里,自然有曹沫。
一坐下来,彼此问候了一下天气身体,一堂和气下,曹沫发飙了,竟然提着匕首在众目睽睽下劫持了齐桓公。
丢人啊,堂堂春秋集团公司的董事会主席,居然被一个败军之将提溜在手里,为了老大的生命安全计,齐人只好眼睁睁看着曹沫这个不上台面的小角色和齐桓公谈条件。
曹沫说:齐国强大,鲁国弱小,现在鲁国还割了那么多土地给齐国,我怕以后鲁国的城墙一倒塌,就会压到齐国的国境,这事可不大好办。
刀架在脖子上的时候,没有什么事会不大好办。
齐桓公答应归还鲁国割让的土地,曹沫收起匕首,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继续谈笑风生喝酒吃肉。
时候齐桓公越想越憋屈,打算直接以武力解决问题,不是说鲁国国境小么?干脆就让鲁国消失。
幸亏还有总经理管仲,作为一个著名的经济学家,管仲比董事长先生更懂得放长线钓大鱼。
管仲说:你都已经答应人家了,现在再反悔,会失信于天下,到时候大家都去帮鲁国,那可就是贪小失大了。
忍了吧,把答应都还给他们。
齐桓公只得把辛苦打了三仗弄来的土地还给鲁国,曹沫丢的,曹沫自己拿回来。
千军万马和一人之力谁更强大些?难说,因为曹沫,所以一切皆有可能。
二、专诸:杀人和烧菜并不矛盾自从伍子胥到了吴国,专诸的一生就被改变了,或者说,专诸以前的平静,只是因为在等待伍子胥的到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看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评点三刺客
临西张海涛
2016.3.10
一
荆轲刺秦易水寒,舞阳紧随意志坚。
自杀献首樊于期,保燕为民太子丹。
沉着应对心从容,图尽匕现勇向前。
不为强暴传千古,壮士去兮难复返。
二
阖闾政变杀王僚,庆忌存命远出逃。
要离设计断右臂,妻子丢命遭焚烧。
骗取信任假复仇,庆忌重义投江涛。
不求赏赐自杀亡,武侠作为人难笑。
三
豫让行刺赵襄子,为报智伯尊上宾。
改名换姓扮囚犯,身藏利刃束被擒。
毁容易生装乞丐,汾桥再刺雪仇恨。
怒目刺袍自刎亡,豫让桥名记忠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