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移心理疗法

合集下载

中医心理疗法在心身疾病中的应用

中医心理疗法在心身疾病中的应用

中医心理疗法在心身疾病中的应用

【摘要】中医学中虽然没有心理学一词,但却有着极为丰富的中医心理学思想和实践经验。中医学重视心理社会因素对人的健康和疾病中起的作用。特别是在心身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中,认为心理社会因素和生理因素一样都是导致疾病的重要原因。故在两千多年来创造、发展了多种中医心理治疗法既有效的指导着临床实践也丰富了中医学体系,成为中医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

【关键词】中医心理疗法心身疾病

心身疾病又称心理生理障碍,是指一组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但具有躯体症状和表现的一类疾病,并伴有肯定的病理生理和病理形态学的变化。[1]心身疾病在病因学上重视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产生和变化中的作用,认为“即使是单纯的生物理化因素引起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也有心身因素的参与”。[2]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疾病谱的改变以及对复杂疾病的深入研究,心身医学和心身疾病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对人的生理与心理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认识;对生理因素和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和健康中的作用,很早就有记载。中医理论中的“形神合一”、“整体观念”、“情志与五脏相关”等学说都蕴涵着丰富的心身医学理论和思想,并体现在疾病的诊治与预防等各方面,其科学性和有效性也得到公认。

心身疾病重视的是心理社会因素和生物如何共同作用导致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在心身疾病的治疗中强调的是“心”“身”同治。除了运用生物医学的各种技术和方法祛除躯体不适外,合理的心理疗法的使用也是治疗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而中医学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依据中医学基础理论创造和发展了多种具有中医特色的心理疗法,其实用性和有效性经过实践检验后也得到了肯定。以下就简要概述中医心理治疗常用的方法。

移情治疗师的反移情与情感保持

移情治疗师的反移情与情感保持

移情治疗师的反移情与情感保持移情治疗是一种心理治疗方法,通过在治疗过程中建立与患者之间

情感连接,帮助患者理解和解决内心的问题。移情治疗师在治疗中与

患者建立了一种特殊的关系,这种关系有助于患者的治愈和成长。然而,作为治疗师,如何处理自己的情感反应,以及如何保持与患者的

情感界限是非常重要的。

一、移情与反移情

在移情治疗中,患者将自己在早期关系中的情感投射到治疗师身上,这种投射就是移情。这些情感可以是爱、恨、依赖等等。移情有时会

使治疗师感到受益,因为它可以帮助治疗师更好地了解患者的内心体验。然而,治疗师也需要注意,不应将自己的情感与患者的情感混淆。

相反,治疗师也会产生对患者的情感反应,这就是反移情。治疗师

可能会感到同情、尊重,或者对患者的痛苦感到痛心。在处理反移情时,治疗师需要保持客观,不被自己的情感所左右,以便更好地帮助

患者。

二、治疗师的情感保持

1. 自省与反思:治疗师应该定期进行自省和反思,了解自己的情感

反应,并判断是否对治疗师与患者的关系产生了影响。治疗师可以回

顾自己在治疗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以便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感反应。

2. 专业训练与咨询:治疗师应该接受专业的训练和咨询,以帮助他

们理解并处理自己的情感反应。专业咨询师可以提供指导和支持,帮

助治疗师处理情感反应,并建立健康的边界。

3. 保持专业距离与边界:治疗师需要保持与患者的专业距离与边界,不应将个人情感与患者的情感混淆。治疗师应该时刻提醒自己,他们

的角色是帮助患者增长和治愈,并不是与患者建立亲密的关系。

4. 心理支持网络:治疗师应该建立自己的心理支持网络,通过与同

中医心理疗法移精变气

中医心理疗法移精变气
一般常用的方法可分为精神转移和情志导引两大类。
所谓精神转移,是将患者的精神意念活动从疾病的中心和(或)内心思虑的焦点上,转移、分散至其他方面去,以缓解或消除由于过分的关注躯体某些部位的不适而产生的强化了的病态条件反射,以及由于过分注意某事而产生的病态行为。由于患者对自身疾苦的过分关注和强烈的情感纠葛(如:亲友亡故、事业挫折、突发灾难、家庭变故等),容易导致情志抑郁而难以自拔,并成为某些疾病的主要诱因或久治难愈的关键。如果不能设法分散其注意力,变更其消极的情感指向,虽处之以针药治疗,往往也少效或无效。精神转移的具体方法较多,可根据病人的不同病情、不同心理和不同的环境条件等,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灵活运用。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张子和在治疗某些心身疾病时擅长以音乐、歌舞乃至于戏谑等形式分散和转移患者的注意力。他治疗悲伤过度的病人,常在运用药物治疗的同时,找来一些巫医、艺人,在一旁载歌载舞;或者在运用针灸治疗时,找一些善于声乐的人吹笛鼓琴,杂以歌唱,以转移病人的注意力,每每收到良效。
《仪真县志》记载:明代眼医李瞻,治一肝火上炎之红眼患者,因其性情急躁,服药效果不佳反渐加重。李知其情况后,假装吓唬他说,近几日内,火毒会流窜到大腿而生脓疮,那样将会更难治疗。患者便把注意力由眼疾转移到日夜担心他的腿会发脓疮,转移了患者对病位的过度关注,于是几剂药后患者眼疾便好了,亦未见脓疮发作。
《历代中医心理疗法验案类编》载有:岳州有名医某,闻声即知病之所在。某心微痛,请诊之,诊毕曰:“心将生痈,不可为也。”其人哀恳,医竭智图之,明日曰:“思得一方,故妄为之。”因用笔于病人左腿上画一黑圈,大如杯,诫曰:“务刻刻目注圈内,心想圈内,自以为肿矣,发热矣,痛极矣,使一刻不如是,痛必不治。”其人如诫,至七日,果红肿,起一大痈。医曰:“心痈已移于此,可保无虞。”后医之未久即瘳。此医案讲述了患者心微痛,医者设法使其将注意转移至左腿,从而缓解了心微痛。

如何通过认知行为疗法来处理家庭冲突和矛盾

如何通过认知行为疗法来处理家庭冲突和矛盾

如何通过认知行为疗法来处理家庭冲突和矛

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在心理学和精神医学领域中常用的治疗方法,

它通过改变个体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以促进心理健康和解决问题。家庭冲突和矛盾是家庭生活中常见的问题,通过运用认知行为疗法,

可以帮助家庭成员更好地处理和解决冲突,增进家庭关系的和谐。本

文将介绍如何通过认知行为疗法来处理家庭冲突和矛盾。

1. 了解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它基于认知理论和行为学原理,强调个体思维和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观察和纠正消极和不合理

的思维模式,以及改变相应的行为方式,来解决各种心理问题。在处

理家庭冲突和矛盾时,我们可以利用认知行为疗法的一些技巧和策略。

2. 意识自己的思维模式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自己的思维模式对于家庭冲突的影响。我们

可能会有一些负面的思维模式,如过度一概化、放大、悲观以及情绪

化等。这些思维模式会让我们对家庭冲突产生消极的反应,并且使得

解决问题变得更加困难。因此,我们需要意识到这些消极思维模式,

并且尝试用更积极、合理的方式来看待问题。

3. 重构思维模式

接下来,我们可以通过重构思维模式来改变对家庭冲突的看法。例如,当发生冲突时,我们可以试着将注意力从问题本身转移到解决问

题的可能性上。我们可以询问自己一些问题,如:“是否有其他解决问

题的方法?”、“对方的意见是否有合理的一面?”等。这样可以帮助我

们更客观地看待问题,并找到更有效的解决方法。

4. 学会有效沟通

有效沟通在处理家庭冲突和矛盾中起着关键作用。认知行为疗法强

调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并且注重倾听他人的观点和意见。在家庭

心理学案例(全文阅读)-社交恐怖症案例及治疗

心理学案例(全文阅读)-社交恐怖症案例及治疗

心理学(全文阅读)-来访者情况:柳某,女,二十一岁,某科技大学三年级学生。 来信诉说了近年来的苦恼,并希望如有可能一定前来咨询。她在信中说:“长期以来,我一直经受着心理障碍的困扰和折磨,时至今日,我仍旧无法摆脱这个阴影。它已经给我的生活和学习造成了很大的损失。我真心希望心理医生能帮助我)她还在信中提出了会见时间,又特意嘱咐道:“我不愿这件事让别人知道,也不希望众多过往的同学看见我,我没有勇气前来敲门,请你们将咨询室外的门开一小缝,我即可进来。” 按照约定时间,心理医生把门敞开着。她来了,神色慌张而羞怯,大步跨入咨询室后赶紧把门关上。心理医生一面热情地为她让坐,一面告诉了心理医生有关心理咨询的保密原则,并表明乐意为她排忧解难。 她认为自已是个怪人,有个害羞的怪毛博两年多来,从不多与人讲话,与人讲话时不敢直视,眼睛躲闪,像做了亏心事。一说话脸就发烧,低头盯住脚尖。心怦怦跳,肌肉起鸡皮疙瘩,好像全身都在发抖。她不愿与班上同学接触,觉得别人讨厌自己,在别人眼中是个:怪人”。最怕接触男生.即使在寝室里,只要有男生出现,也会不知所措。对老师也害怕,上课时,只有老师背对学生板书时才不紧张。只要老师面对学生,就不敢朝黑板方向看。常常因为紧张,对老师所讲的内容不知所云。更糟糕的是,现在在亲友、邻居面前说话也“不自然”了。由于这些毛病,极少去社交场所,很少与人接触。自己曾力图克服这个怪毛病,也看了不少心理学科普图书,按照社交技巧去指导自己;用理智说服自己,用意志控制自己,但作用就是不大。后来她哭诉说,这个怪毛病严重影响了她各方面的发展:学习成绩下降;交往失败,同学们说她清高。她正在争取入党,同学关系不好肯定不行。眼看就快毕业了,这样下去怎样适应社会呢?她急切地就:“医生,请你快点告诉我,我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该怎样才能克服怪毛病呢?” 分折诊断:从柳某的来信叙述和她与心理医生的面谈经过,心理医生分析她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社交中的对人恐怖症。这是由心理原因导致的。只要通过心理分析和心理治疗,可以逐渐消除。 施治方案:认知领悟疗法,放松训练法。 咨询与治疗:首先,让她回顾一下所经历过的不愉快事件,分析一下自己性格形成的过程,以找出造成她现在这种情况的真正原因,在心理医生的耐心开导下,柳某细细地回忆道:“我从小性格内向、胆些孤僻。父母对我要求极严甚至苛求。父亲动起怒

古代中医心理治疗医案评析

古代中医心理治疗医案评析

古代中医心理治疗医案评析

【摘要】从古代医案中归纳了劝说开导、暗示转移、顺情从欲、移易性情、激情疗法、以诈治诈、情境疗法、认知行为疗法等心理治疗方法,它们设计精妙,疗程简单,疗效明显、迅捷,符合

【关键词】古代心理治疗医案评析

在中国,随着工业化、现代化的迅速开展,心理障碍、心身疾并神经精神疾病及社会适应不良等,已成为影响现代人健康的主要因素,其危害性呈迅速上升的态势,[1]对于这类疾病,单纯的药物治疗往往是不够,甚至是无效的,而心理治疗却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2]目前国内心理治疗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3]但中国人的人格特点、心理状态等与西方人差异很明显,[4]心理治疗中不能简单、机械地套用西方理论、模式。[3]作为中国的心理治疗,必须对祖国的传统文化与医学有着深入的理解。[5]中医学在长期开展过程中创造了许多独特的心理疗法,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6]中医得心应手的治病技艺,数千年来主要在医案中表达,本文选择局部历代心理治疗医案,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归纳整理,并结合现代心理学理论对所选用的每个医案进行客观分析。

劝说开导

劝说开导疗法是针对患者的病情及其心理状态、情感障碍等,采用语言交谈方式进行疏导,以消除其致病心因,纠正其不良情绪和情感活动等的一种心理治疗。劝说开导疗法,应用范围极广,是中医心理治疗的重要方式之一。

其运用要点:在进行劝说开导时,良好的医患关系是治疗的关键,因此医生要有极大的同情心,态度要严肃、诚恳、热情,语言要慎重,鼓励、引导病人吐出真情,因为病人的倾诉不仅可以帮助判断病情,本身也是一种宣泄,可以缓解其紧张、焦虑的情绪。

转移心理疗法

转移心理疗法

转移心理疗法.txt有没有人像我一样在听到某些歌的时候会忽然想到自己的往事_______如果我能回到从前,我会选择不认识你。不是我后悔,是我不能面对没有你的结局。转移心理疗法/移情易性暗示法/中医心理疗法

中医称为移情易性,说通俗一点,就是一种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就是指用改变性情的办法来排解他的心结。移情易志最适于治郁证。原则上通过多种办法分散及转移患者对疾病的注意力,从而达到排除的目的。

我举一个例子来说明转移的心理治疗作用。古书记载,有一年轻人,忽然失明,老父母替他请来了老中医,医生看后,没有检查出他的眼睛有什么病情,就决定采用移情暗示法,就是用转移目标的方法暗示。便对患者的老母说:“你的儿子的眼睛倒是没有什么要紧的,把这剂药吃了就好了,只是他的腿有问题,如果再不下床去活动,恐怕就会瘸了。”那个年轻人吃了药后,忙起床去活动,眼睛果然复明。

移情易性暗示法,就是通过暗示转移患者的注意力从而达到治疗作用。

常用的几种转移法

旅游:最好的转移法之一。通过旅游改换环境,可以帮患者忘却痛苦,改变性情,尤其最适于有悲伤病根的人。如亲人丧失、失恋者,都可以通过旅游转移悲痛。

搬迁:旅游还不能解决问题的,可尝试搬迁法。就是换环境,换个新地点居住,以新的环境逐渐消除原有的不良刺激,这样就可逐渐淡化不良情绪。

聚会:就是把亲人或朋友请来和他一起居住,对他增加新的刺激,从而起到冲淡他原有的不良刺激的作用。或多参加社会活动,多和他人接近,多跟别人交谈。

心理治疗中的转移与反转移

心理治疗中的转移与反转移

心理治疗中的转移与反转移转移和反转移是心理治疗中两个关键概念。转移是指患者将早期关系模式和情感投射到治疗师身上,反转移则是指治疗师对患者的情感和反应。转移和反转移在心理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对于促进治疗的效果至关重要。本文将探讨心理治疗中的转移与反转移,并分析其对治疗过程的影响。

转移是心理治疗中常见的现象,指患者将早期的情感、欲望和冲突投射到治疗师身上。转移的出现往往能够为治疗师提供宝贵的线索,帮助治疗师了解患者的内心世界。治疗师应当警觉并善于分析患者的转移行为,从而更好地帮助患者解决问题。在面对患者的转移时,治疗师应当保持客观、冷静的态度,不受情绪的左右,以促进治疗的进行。

与此同时,治疗师的反转移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反转移是指治疗师对患者的情感和反应,包括对患者的喜爱、讨厌、恐惧等。治疗师的反转移经验与背景对治疗过程有着深远的影响。治疗师需对自己的反转移持有足够的意识和了解,以避免对患者施加过多干预或产生消极影响。在处理自身的反转移时,治疗师应积极寻找其他专业人士的帮助和支持,以保证自身情感状态的稳定。

转移和反转移的出现可以为治疗师和患者提供了解和认知的机会,促进治疗的进展。在处理转移和反转移时,治疗师需要保持适度的距离感,既不能置身事外,也不能过于融入患者的情感体验。只有在维持适当的边界和平衡的情况下,转移和反转移才能发挥积极的作用。

除了在治疗过程中的应用,转移和反转移的观念还有助于患者在日

常生活中的情感处理。通过认识到自己对他人的情感和反应,患者可

以更好地了解自己,并积极调整行为方式。这对于建立更健康的人际

道家“形神双修”与中医心理疗法

道家“形神双修”与中医心理疗法

道家“形神双修”与中医心理疗法

资料图

道家养生讲求“形神双修”

汉代河上公注《老子》曰:“营魄,魂魄也。人载魂魄之上得以生。”(《老子河上公章句·能为》)即认为人的生命是魂(精神)和魄(形体)的统一。只有使精神和形体合一,人才能长寿。

《淮南子·原道训》亦认为“形者,生之舍也;气者,生之充也;神者,生之制也。一失位,则三者伤矣。”根据道家的“形神合一”原则,中国传统医学非常强调“形神相即”,反对形神相离。

《黄帝内经》说:“五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类经》亦说:“无形则神无以生,无形则神不可活。”明代医学家高濂在《遵生八笺》中指出:“质象所结,不过形神。形神合,则是人是物;形神若离,则是灵是鬼。”由此出发,他批评说:“夫人只知养形,不知养神,只知爱身,不知爱神。殊不知形者,载神之车也,神去人即死,车败马即奔也。”(《遵生八笺·清修妙论笺》上卷) 所以,道家在养生上主张“形神双修”,这比西方医学单纯注重“养形”要高出一筹,更符合于现代医学模式。

资料图

如何“形神双修”呢?

老子认为“少私寡欲”(《老子》十九章)是“形神双修”的奥秘所在。庄子所谓“鹪鹩巢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庄子·逍遥游》),就是“少私寡欲”的形象写照。在道家看来,各种物质欲望虽是人的生理需要,但如果过分追求,就会造成“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老子》十二章)的恶果。

所以老子从贵生立场出发,极力主张“去甚、去奢、去泰”。(《老子》二十九章)根据道家的“少私寡欲”的养生原则,中医药学把“形神双修”贯穿于病因、诊断、治疗等各个医学环节。

调节消极情绪方法

调节消极情绪方法

调节消极情绪方法

1、自我暗示法

暗示作为一种心理疗法。可稳定情绪,改善心理、行为和生理状态。当遇到烦恼时,学会暗示自己“一切都会过去”、“破财免灾”、“知足常乐”等。这样心情就会轻松,头脑就会冷静。

2、小事糊涂

在实际生活中,许多人往往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遇到不顺心的事,要么借酒消愁,吸烟解闷;要么以牙还牙或破罐子破摔,更有甚者轻生厌世,这些都是一些错误的做法。小事糊涂既能使非原则的矛盾悄然化解,也可使紧张的人际关系变得缓和些。

3、疏泄释放

心中有忧愁、委屈、烦恼时,可向同事、朋友倾诉,以求得到劝解与帮助,或哭出来,或一吐为快,不可闷在心里,积聚成一颗迟早要爆炸的“定时炸弹”。

4、精神转移

愤怒或忧伤时,头脑中会产生强烈的兴奋灶,此时不妨去做一些平时感兴趣的事,如看电影、散步、玩游戏机或打球等,寻找一些“新颖刺激”,让新的兴奋灶冲淡或抵消原有不良情绪。

5、自嘲自解法

面对不良情绪,应学会自嘲自解,如自嘲自己的愚昧、无知、缺

陷,甚至狼狈相。这样不仅不会贬低自己,反而会缓解情绪,分散自己的精神压力。

心理学 移情

心理学  移情

移情

移情对应的英文单词为transference,来源于精神分析学说。移情是精神分析的一个用语。来访者的移情是指在以催眠疗法和自由联想法为主体的精神分析过程中,来访者对分析者产生的一种强烈的情感。是来访者将自己过去对生活中某些重要人物的情感会太多投射到咨询者身上的过程。

目录

1概念

2机制

3表现

4分类

负移情

正移情

5识别处理

识别移情

处理移情

6修辞手法

7超能力中

情绪感应

生态移情

移情模仿

灵媒移情

1概念

咨询者对来访者也可能产生同样的移情,这被称为对抗移情或逆移情。对抗移情的表现形式如同移情的表现形式一样,表现为正面的(如咨询者对来访者过分热情、爱怜和关怀)和负面的(如咨询者对来访者的敌视、厌烦和憎恨)两种。从

本质上讲,这表明了咨询者对来访者所产生的一种自我防御,它从客观上对心理咨询的顺利开展带来阻碍。

精神分析理论特别重视咨询者或治疗者自身压抑情感的处理和训练。咨询人员要处理好自己的感情,既要注意来访者在自己面前所表露出来的各种态度和行为,也要特别注意不要将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经验带进心理咨询中,更不能以此试图影响来访者的思想和行为。[1]

2机制

形成移情的基础,是幼儿期在与双亲或其他人际关系中的关键人物之间存在的未能处理妥当的问题。这一转移分为正转移和负转移。正转移,如表白爱情及希望从治疗者身上获得爱恋情感的欲望。负转移,如对治疗者产生厌恶感、憎恨、敌意及想加以控诉的欲望等。前者又称为阳性转移,后者又称为阴性转移。

发生移情时,来访者过去未曾解决的问题会使他们对咨询者的知觉和反应方式产生变形。这些未解决的问题根源于来访者过去的人际关系,而现在又直接指向了咨询者。

注意力转移法,让你忘记疼痛

注意力转移法,让你忘记疼痛

注意力转移法,让你忘记疼痛

作者:蒲子英

来源:《幸福家庭》2020年第09期

疼痛是人们经常接触且无法避免的一种触感,是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疼痛是一种无法避免的生理反应,临床上尚未发现根治疼痛的方法,以至于人们因为疼痛出现一系列身体不适的现象,比如情绪暴躁、睡眠质量差、精神状态不佳、心理负担重等,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状态。那么,疼痛发生的原因是什么,什么是注意力转移法呢,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应该怎样通过注意力转移法来忘记疼痛呢?

疼痛是人类大脑对机体产生的一种不愉快的主观感受。主要是在机体部位受到损伤或者组织损伤在受到一定的刺激下产生一种应激反应。疼痛能够在人体的任何部位发生,根据发病部位的不同,可将疼痛分为头痛、颈部痛、下肢痛、胸痛、盆部痛等。疼痛不仅会给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带来双重伤害,还会影响患者的中枢神经、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以及内分泌系统,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那么,机体为什么会出现疼痛,疼痛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呢?根据临床资料与社会调查,疼痛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两点,分别是外伤原因和自身原因。

1.外伤原因。主要是指患者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疼痛,比如受伤或创伤,具体为患者的皮肤、肌肉、骨、韧带等出现损伤,从而产生疼痛感,具体疾病类型如骨折、烧伤、慢性或急性腰扭伤等。

2.自身原因。①患者因炎症反应而出现疼痛症状,这主要是由生物源性炎症所致,具体疾病类型如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关节炎等;②患者因神经系统发生病变和损害相关的痛觉过敏,导致痛觉异常引发疼痛感,具体疾病类型如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等;③患者因恶性肿瘤疾病引发的癌性疼痛,由于肿瘤压迫致机体组织缺血,肿瘤浸润周围器官和神经,从而引起疼痛症状,具体疾病类型如肝癌、胃癌、乳腺癌等;④患者因心理障碍而引起的疼痛,这种疼痛是无法通过医学设备检查出来的,常常根据患者主诉其周身疼痛或身体多处发生顽固性疼痛,此外,还可能伴有其他心理障碍表现,比如失眠、困倦、多梦等。

PTSD了解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治疗方法

PTSD了解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治疗方法

PTSD了解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治疗方法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简称PTSD)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其特征是在遭受创伤事件后持续感受到强烈的恐惧、痛苦和压力,导致患者难以正常生活。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PTSD治疗方法,帮助患者克服困扰并提高生活质量。

1. 心理疗法

心理疗法是治疗PTSD的常见方法之一,其目的是通过改变患者对

创伤的认知和情绪反应,帮助他们恢复正常功能。以下是几种常见的

心理疗法:

(1) 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简称CBT)是一种

通过改变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来治疗PTSD的方法。该疗法通过帮助

患者认识到负面思维模式,并教授他们采用积极的替代思维,以改变

情绪和行为反应。

(2) 眼动脱敏与再处理

眼动脱敏与再处理(Eye Movement Desensitization and Reprocessing,简称EMDR)是一种通过眼动和追忆处理来减少创伤回忆的疗法。该

疗法通过引导患者关注治疗师的指令和眼动,帮助他们逐渐减少对创

伤经历的痛苦反应,并促进情绪和认知的平衡。

2.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治疗PTSD的另一种常见方法,常用的药物包括抗抑郁药、抗焦虑药和抗精神病药。这些药物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抑郁

和睡眠问题,从而改善他们的日常生活。

然而,药物治疗并非对所有患者都有效,而且可能出现一些副作用。因此,在决定使用药物治疗时,医生通常会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并

权衡利弊。

3. 替代疗法

心理健康治疗的方法

心理健康治疗的方法

心理健康治疗的方法

心理健康治疗的方法有多种,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治疗方法:

1. 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师通过与个体或团体进行面对面的谈话,帮助他们理解和解决心理问题。

2. 认知行为疗法(CBT):CBT是一种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通过帮助个体识别和改变负面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从而改善心理健康。

3. 心理动力治疗:心理动力治疗旨在通过探索个体的潜意识和无意识过程,帮助他们理解和解决内心的冲突和困扰。

4. 情绪焦点疗法(EFT):EFT通过帮助个体认识和管理他们

的情绪,提高情绪调节和应对能力,从而促进心理健康。

5. 家庭治疗:家庭治疗旨在帮助家庭成员改善彼此之间的沟通和关系,并解决家庭系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

6. 药物治疗:对于某些心理疾病,如抑郁症和焦虑症,药物治疗可以被用来减轻症状并恢复心理平衡。

7. 群体治疗:群体治疗可以提供一个支持性和理解性的环境,通过与其他人分享经历和感受,帮助个体获得支持和改善心理健康。

这些方法可以单独应用,也可以结合使用,具体的治疗方法会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和需求来确定。

心理治疗中的转移与反转移现象

心理治疗中的转移与反转移现象

心理治疗中的转移与反转移现象

心理治疗是一种帮助人们解决心理问题、调整心态、改善心理健康的过程。在心理治疗过程中,转移和反转移是两个重要且常见的现象。它们对于心理治疗的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了解和处理好转移与反转移现象,可以帮助心理治疗师更好地开展工作,提升治疗效果。本文将着重探讨心理治疗中的转移与反转移现象,以期为相关专业人士提供一些启发和思考。

转移现象

1. 转移的定义

在心理学术语中,转移(transference)指的是个体将情感、欲望或行为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的过程。在心理治疗中,患者往往会把对他人的情感投射到治疗师身上,即将原本针对其他人的情感和态度转移到了治疗师身上。这种情感投射可能源自患者内心深层的需求、冲突或体验。

2. 转移的类型

根据来源和性质的不同,转移可分为正性转移和负性转移。正性转移指患者对治疗师产生亲近、依恋等积极情感;而负性转移则意味着患者对治疗师产生愤怒、敌意等消极情感。在实际治疗中,正性转移有助于建立良好的治疗联盟,促进治疗进程;而负性转移则需要处理和解决,以减少对治疗效果的干扰。

3. 处理转移的策略

针对患者出现的正性或负性转移,治疗师可以采取多种策略进行

处理。首先,要警觉并观察患者可能出现的转移迹象,及时作出反应。其次,可以通过倾听、理解、解释等方式来处理患者产生的情感投射,并引导其逐渐认识并应对这些情感。最后,在处理转移时,治疗师需

要保持客观、连贯和同理心,避免与患者陷入情感困局。

反转移现象

1. 反转移的定义

与转移类似,反转移(countertransference)指的是治疗师对

认知疗法治疗强迫症

认知疗法治疗强迫症

认知疗法治疗强迫症

认知疗法治疗强迫症?如今生活中,很多人们都会问怎样能有效治疗强迫症呢?很多的人都想要了解这个问题,因为,随着社会上有很多不利于人们身心健康的因素增多,强迫症患者也在不断的增多,这是让很多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上都会受到很大威胁的。那么,怎样有效治疗强迫症症状?下面,为大家介绍认知疗法治疗强迫症:

1、转移注意力:如果强迫症的症状反复的在出现的时候,这时候,患者可以将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自己喜欢的事情上,如工作、看电影、业余爱好等,这样的不仅可以让患者体会到乐趣,有可以让患者有效的避免了强迫症症状的困扰。

2、消除对强迫症的恐惧感:一旦患者要是受到强迫症的症状困扰的时候,是很痛苦的一件事,他们甚至有一种痛不欲生的感觉,继而让他们无形的产生对强迫症有一种恐惧的感觉,因此,这样也只会加重了强迫症症状发生,导致了恶性循环。要是患者能够从内心去消除强迫症的恐惧,这样反而会将症状控制好,也可以减轻强迫症症状的困扰。

3、适当提高患者的心理素质:患者不仅承受着身体上的病痛折磨,对心理上也是种折磨,这样是会容易使得患者出现心理承受能力下降的,而受到外界不良的刺激也容易让患者反复发作,因此,患者就要适当的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可以有效将强迫症症状缓解。

以上的方法只是起到缓解的作用,要想从根源的摆脱疾病的困扰,一定要采用专业的治疗方法,这样远离疾病的困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移心理疗法/移情易性暗示法/中医心理疗法


中医称为移情易性,说通俗一点,就是一种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就是指用改变性情的办法来排解他的心结。移情易志最适于治郁证。原则上通过多种办法分散及转移患者对疾病的注意力,从而达到排除的目的。
我举一个例子来说明转移的心理治疗作用。古书记载,有一年轻人,忽然失明,老父母替他请来了老中医,医生看后,没有检查出他的眼睛有什么病情,就决定采用移情暗示法,就是用转移目标的方法暗示。便对患者的老母说:“你的儿子的眼睛倒是没有什么要紧的,把这剂药吃了就好了,只是他的腿有问题,如果再不下床去活动,恐怕就会瘸了。”那个年轻人吃了药后,忙起床去活动,眼睛果然复明。
移情易性暗示法,就是通过暗示转移患者的注意力从而达到治疗作用。
常用的几种转移法
旅游:最好的转移法之一。通过旅游改换环境,可以帮患者忘却痛苦,改变性情,尤其最适于有悲伤病根的人。如亲人丧失、失恋者,都可以通过旅游转移悲痛。
搬迁:旅游还不能解决问题的,可尝试搬迁法。就是换环境,换个新地点居住,以新的环境逐渐消除原有的不良刺激,这样就可逐渐淡化不良情绪。
聚会:就是把亲人或朋友请来和他一起居住,对他增加新的刺激,从而起到冲淡他原有的不良刺激的作用。或多参加社会活动,多和他人接近,多跟别人交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