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2

合集下载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一、引言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之一,它对于我们深刻理解和把握事物发展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就是深入探讨事物运动的本质和规律,从而更好地指导实践活动。

二、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是“矛盾”。

矛盾是事物运动的内在动力和源泉,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2.1 矛盾的概念矛盾的概念是指事物内部存在着相互矛盾的两个方面,它们对立统一、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2.2 矛盾的形式矛盾的形式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主要矛盾是决定事物发展方向的矛盾,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主导地位的矛盾;次要矛盾是相对次要的矛盾,一般服从主要矛盾的发展。

2.3 矛盾的特点矛盾的特点有对立统一、斗争性和发展性。

对立统一是指事物内部存在着对立的两个方面,它们相互依存、相互转化;斗争性是指矛盾的对立面之间通过斗争来推动事物的发展;发展性是指矛盾的对立面通过内部的矛盾冲突推动事物的发展。

三、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是宇宙的普遍存在,一切事物都是由于内部矛盾的存在而发展变化;同时,矛盾也具有特殊性,不同事物内部的矛盾在形态上、性质上有所差异。

3.1 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普遍性表现在一切事物内部都存在着对立的两个方面,它们之间存在着联系和互动,推动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无论是自然界的物质运动,还是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都离不开矛盾的作用。

3.2 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特殊性指的是不同事物内部存在的矛盾在形态上、性质上有所差别。

在不同的事物中,矛盾的对立面有着不同的性质和作用,因此需要具体分析具体问题,并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四、唯物辩证法的运用唯物辩证法作为一种认识方法,不仅仅是一种理论工具,更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思维方式。

在实践活动中,我们应该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原理和方法,把握矛盾的规律,推动事物的发展。

4.1 科学决策唯物辩证法的运用可以帮助我们科学地进行决策。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教育专区高中教育政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二)知识准备:矛盾的主要方面与矛盾的次要方面含义以及相互关系学习方式:小组合作探究例题示范:苍蝇“改邪归正”在澳大利亚,苍蝇已经“改邪归正”,成为人类的朋友。

澳大利亚牧场多,人口稀少,城市卫生水平高,垃圾、赃物几乎见不到,因而使苍蝇失去了滋生的场所。

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中,苍蝇进化成了吸食花蜜、植物汁液的昆虫,可以为牧场、果树和农作物授粉。

也就是说,苍蝇成了有益的昆虫。

生活环境的改变也使苍蝇“洗心革面”。

显微镜下的观察和化验结果表明,它们身上已经不再带有病毒和细菌。

此外,它们也不再发出令人讨厌的嗡嗡声,翅膀呈现出美丽的金黄色,身体变得大而漂亮。

由于点评:(看我的——)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发生了变化,事物的性质也就随之发生了变化。

澳大利亚苍蝇体内存在维持原状和改变原状的矛盾,在外界环境的影响和作用下双方的力量和地位发生了变化,改变原状的方面逐渐上升为矛盾的主要方面,从而使澳大利亚的苍蝇改变了性质,由害虫变成了益虫。

模拟练习:鸡与老鼠传说有一个赵国人,因为家中老鼠成灾,吃尽了苦头,就向中山国要了一只猫。

这只猫很会捉老鼠,但也爱吃鸡。

过了一个月,他家的老鼠确实没有了,可是鸡也没有了。

他的儿子为这事发愁,对其父说;“为什么不把猫赶走呢?”他父亲说:“这个道理不是你所能懂得的。

我家的祸害在于老鼠,不在于鸡。

老鼠偷吃粮食,咬坏衣服,穿通墙壁,毁坏家具,我们就要挨饿受冻了,这不比没有鸡的害处大吗?没有鸡,只不过不吃鸡罢了,离挨饿受冻还远着呢!为什么要把猫赶走呢?”智慧分享:请同学们讲一个关于“矛盾的主要方面与矛盾的次要方面相互关系”的案例,供大家分享。

(先在小组内交流,后选出代表在班内交流)。

高中政治必修4知识点总结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高中政治必修4知识点总结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高中政治必修4知识点总结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1、矛盾的含义和基本属性(1)含义: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注意】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矛盾,矛盾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2)基本属性: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

①含义:A.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B.斗争性是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②关系:A.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B.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

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3)方法论:坚持一分为二的分析方法。

(两点论、两分法)。

2、矛盾的普遍性(1)原理: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时时有矛盾。

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2)方法论:①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②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分法、两点论。

反对一点论,反对片面看问题。

3、矛盾的特殊性(1)原理: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它主要有三种情形: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分)、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之分)也各有其特殊性。

(2)方法论要求: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2篇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2篇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2篇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观1矛盾的观点及方法论:原理: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方法论: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地看问题。

2矛盾的同一性、斗争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方法论: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3矛盾的普遍性原理与方法论原理:矛盾是普遍的,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方法论:①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点论、两分法。

②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揭露矛盾,解决矛盾。

4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侧面各有其特点,主要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三是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方法论: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5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原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特殊性包含普遍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场合下可以变化。

方法论:在认识事物时要遵循从特殊到普遍,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做到普遍性与特殊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6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与方法论原理: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注意——主要矛盾原理及方法论要求: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要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7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与方法论原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事物内部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主要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主次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二)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二)

第三单元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二)第一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第二目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编写人:王中印审核人:姜炎炎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 组名_______【明确目标有的放矢】1.矛盾的普遍性2.矛盾的特殊性 3.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按图索骥自主学习】(具体要求:先通读一遍课本,找出问题,再研究预习案,在课本上规范的勾划并标注以下知识;用红笔标注不明白的问题)1.矛盾的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__________;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____________。

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辩证法的________。

我们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坚持用_____________的观点看问题,防止片面性。

2.矛盾特殊性: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__________各有其特点。

它主要有三种情形:①_______事物有不同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___________;②_______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③同一事物中的__________、同一矛盾的两个_________也各有其特殊性(注: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指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指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3.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也就是矛盾的______和______、______和______的关系。

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一方面,__________寓于_________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 _______离不开_________。

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在一定场合为________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特殊性。

反之,在一定场合为________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普遍性。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习题(2)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习题(2)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一、选择题1.随着人类创造财富的速度进一步提升,人们制造垃圾的速度也在空前发展。

《全球废弃物管理市场评估》报告显示:100年以后,垃圾年产量将超过4 000亿吨。

人类正在采取废物再利用的方式把大多数垃圾变为新的资源。

这体现了()①矛盾双方逐渐融合趋向一个无差别的统一体②矛盾双方相互对立、相互分离的趋势③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④矛盾双方相互依赖,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2017·江苏)在古希腊时期,由造成的“毕达哥拉斯悖论”,以及“芝诺悖论”中对“无穷”的理解,引发了“第一次数学危机”,其正面结果之一是引入了无理数,导致数的概念的扩大。

这主要体现的哲理是()A.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转化B.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矛盾的次要方面C.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D.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处于支配地位3.部分中国民众对高考仅靠“一把尺子”衡量与选拔人才的模式颇有微词,认为它压制了人才的产生,认为只有“不拘一格”,才能“降人才”;但他们不曾想,如果没有高考这个“格”,也就无法把握人才的标准。

所以,选用人才,既要“有格”又要“无格”。

从哲学上说,是因为()①既要把握矛盾的斗争性,又要注意矛盾的同一性②既要着重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又不忽视次要矛盾③既要看到事物的共性,又要重视事物的个性④人生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A.①② B.①③C.②④D.③④4.(2017·江西七校联考)下面漫画说明()吵架需要两个人,停止吵架只需要一个人。

①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②矛盾的斗争性与同一性不可分割③矛盾的斗争性为同一性所制约④矛盾的斗争性推动着事物的发展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5.空气占有一定的空间,但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密闭容器中的压缩空气是一种重要的动力源。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木制风箱,以及今天广泛使用的汽车气刹、拖拉机气泵、大型空压机等设备,都运用了这一原理。

高中政治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高中政治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矛盾相互依赖
足球比赛的攻与守
有无相生,难易想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矛盾相互贯通
投之亡地然后存,闲置死地然后生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矛盾的斗争性
1.事物的矛盾包括两个基本属性:斗争性与 同一性,下列强调同一性的是( ) ①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C ②垃圾,只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
③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 墓志铭
③大湾区建设打下坚实基础,构建起协调联动、 运作高效的大湾区建设工作机制,在规则相互衔 接和资源要素便捷有序流动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③——②——①
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有特殊性
①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 台,促进经济适度多元发展。
澳门
②巩固和提升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和国际航空枢纽地
①大湾区全面建成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一流湾区。
②大湾区基本形成活力充沛、创新能力突出、产 业结构优化、要素流动顺畅、生态环境优美的国 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框架。
③大湾区建设打下坚实基础,构建起协调联动、 运作高效的大湾区建设工作机制,在规则相互衔 接和资源要素便捷有序流动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③——②——①
• (2)请运用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分析由“不扶” 到“扶”的道德风尚的变化。(6分)
①“扶”与“不扶”作为矛盾双方,是相互 排斥、相互对立的。但矛盾双方相互依赖、 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通 过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培育良好的道德风尚 ,实现由“不扶”到“扶”的变化。(3分)
②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 、变化、发展。由“不扶”到“扶”,使“ 扶得起”变成良好的社会风尚。(3分)
只有不同的音符,才能奏出美妙的音乐; 只有不同的颜色,才能描绘出美丽的图画; 只有不同的味道,才能制作出美味佳肴。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2014年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二批 部署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要充分运用第 一批活动经验,紧紧扭住反对“四风",从群众 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入手,着力解决关系群众 切身利益的问题,解决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问题, 把改进作风成效落实到基层,真正让群众受益, 努力取得人民群众满意的实效。这一活动对夯实 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十分重 大而深远的意义。 根据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 相关知识,说明党的群众路线第二批教育实践活 动部署的哲学依据。(9分)
(2)结合材料一,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说明韩剧受 到中国观众追捧的原因?(12分)
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韩剧 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可以在中国观众中产生共鸣。 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要求人们在 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不 断实现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具体的历史 的统一。韩剧在制作过程中在把国际影视成功的经验 与自身传统相统一,创造出亚洲式新文化。 ③主要矛盾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办事 情的时候要着重抓主要矛盾。韩剧在拍摄过程中始终 把观众需求放在首位,体现了电视剧制作的关键和重 点。 ④矛盾具有特殊性,这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 殊本质。韩剧独特的风格满足了中国观众求异的心理
各地对已有1套自有住房的当地户籍居民家庭、符合条 件的没有自有住房的非当地户籍居民家庭,限购1套房; 限 对已拥有2套及以上自有住房的当地户籍居民家庭、拥 购 有1套及以上自有住房的非当地户籍居民家庭,以及不 符合条件的非当地户籍居民家庭,暂停售房。
(1) 根据材料一,分析我国政府调控房价的做法运用了唯物辩证法 的哪些思想方法?
二、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 什么是矛盾分析法?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你能举出违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成语或者 俗语吗?
• 张冠李戴 生吞活剥,生搬硬套,火上浇油 不分青红皂白,各打五十大板 •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鸡蛋得鸡蛋 • 千篇一律,一刀切 东施效颦 邯郸学步、
违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科学方法的危害
(1).表现: 不分时间、地点、条件, 千篇一律, 一刀切 。 (2).危害:不仅不能使经验很好地 推广,反而会给各地的工 作带来很大的损失.

考:
学习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辩证关系原理后,你认为我国应如
何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
地区经济)?
C A.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
B.矛盾双方的依存是有条件的 C.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 特点 D. 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8、“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 冬岭秀寒松”所包含的这里有:
B
①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②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原理
③事物是运动的观点 A.①③④ C.①②④ ④事物是发展的观点 B.①②③ D.②③④
你根据什么把他们分辨出来?
探究
常言道:“水火不相容”。着了火 用水浇就行了。你认为如何?




3、重要性
(2)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不同质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的方法 才正确解决.
探究
案例:一歹徒大白天在储蓄所里抢劫了 反对一刀切、 一位中年妇女刚取出的一大捆人民币就跑, 并对意欲拦截的人吼道:“谁管就捅死谁。” 千篇一律 坚持一切以时间、 刚好去银行办事的刘某骑上停在门前的摩 地点、条件而转移 托车追击,并将歹徒撞倒,但因用力过猛, 歹徒受重伤后死亡。刘某及时报了案。
4、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 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下列说法中,符合材 料内容的是(

高二政治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高二政治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一、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一)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1矛盾双方既有同一性又有斗争性2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3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4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方法论: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矛盾的对立又要看到矛盾的同一(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1、普遍性:事事有矛盾(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时时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2、①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②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3、特殊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都有其特点。

1特殊性,并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4、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①关系: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②相互联结。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质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存在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

方法论:我们要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具体的历史的共性的统一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一)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1、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1)含义:①②③主要矛盾和次要矛村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方法论:我们做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好次要矛盾,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2、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

①矛盾主要方面:在事物内部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

②矛盾次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

③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性质,矛盾的次要方面也对事物的性质影响和作用。

④矛盾的主要方面次要方面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排斥,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一、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一)辩证否定观的原理1、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

2010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2010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2008全国卷Ⅱ29) “借用别人的智慧来做事,因为你 的智慧是有限的。”这句话所强调的是 ①做事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各种有利条件 ②做事要考虑事物的联系,割断那些不利的联系 ③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统一体,人不可能没有缺憾 ④任何理性认识都是正确有用的,要借用别人的认识 A.①② B.①③ C .②④ D.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借用别 人的智慧做事,强调的是要充分利用事物存在发展的各 种条件,认识利用有利条件,这也是联系多样性的要求, 而非强调主观能动性的发挥,②当选,①错误。人的智 慧是有限的,表明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统一体,是存在缺 憾的,③准确。理性认识有正误之分,④错误。
凡是矛盾,必有斗争,否则,就不成其为对立面, 就不成其为矛盾了(斗争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它贯 穿于事物发展的始终。
(3)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区别:
联系:相互联结、不可分割
①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
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 存在和发展。
A
AB
(2008年高考广东文科基础,17)“激湍之下, 必有深潭;高丘之下,必有浚谷”蕴涵的哲理是 A.对立统一的关系 B.质量互变的关系 C.肯定与否定的关系 D.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解析 “激湍”与“深潭”、“高丘”与“浚谷” 一方面是相互对立的,另一方面,二者相互依存, 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 一个统一体中。这体现了双方是矛盾的即对立统 一的关系。B、C、D与材料无关。
(2)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 A、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 属性和趋势
②矛盾双方相互贯通, 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 转化。 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它随时间、条件 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第一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1、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的哲学范畴。

矛盾就是,矛盾的对立属性是,矛盾的统一属性是,它们是矛盾固有的的两种基本属性。

2、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的属性和趋势。

3、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的属性。

1.矛盾的普遍性是指A.事物有矛盾,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 B.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C.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内部D.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2.如果说人生是一首优美的乐曲,那么痛苦则是其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音符;如果说人生是一望无际的大海,那么挫折则是其中骤然翻起的浪花;如果说人生是湛蓝的天空,那么失意则是一片漂浮的白云。

我们可以从这首小诗中领悟到的哲理是A.事物是变化发展的B.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C.矛盾就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D.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3.把平凡的工作做好就是不平凡,把普通的工作做好就是不普通。

其中蕴含的哲学观点是A.矛盾双方的相互排斥和对立B.矛盾双方的相互分离的倾向C.矛盾双方的相互包含和转化D.矛盾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变化4.“生活中和自己联系最多、关系最密切的亲人和朋友,往往也是同自己发生矛盾最多的人。

”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A.矛盾双方互相吸引、相互联结B.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C.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向相反的方向转化5.“真理是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这句话表明A.真理和谬误是不可分割的B.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C.真理和谬误推动了事物的发展D.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转化6.2010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当前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长期制约因素尚未根本消除,有些还会进一步加重,新的矛盾问题不断显现,有些还难以预料,2010年将是更为复杂而又十分困难的一年。

对当前农业农村形势的认识符合的辩证法道理是A.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B.整体和部分是不可分割的C.实践决定认识D.矛盾是普遍存在的7.人的尊严,随着时代的变迁有不同的侧重。

今天,我们所向往的人的尊严,是更好地“以人为本”,更加关注公民的各种权益,更加关心人的自由、人的全面发展。

这体现了A.发展的趋势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B.矛盾的特殊性通过普遍性表现出来C.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D.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矛盾8.根据2010年4月15日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我国将完善招生录取办法,建立健全有利于专门人才、创新人才选拔的多元录取机制。

其哲学依据在于矛盾具有A.普遍性B.特殊性C.同一性D.斗争性9.“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本来不易表现的愁思,在古代诗人的笔下却被描写得形态万千、生动感人,让人浮想联翩。

这说明A.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改变事物的性质B.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其表现出来C.人的主观世界必须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改造D.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10.“不抛弃,不放弃”是一种责任。

正是因为“不抛弃,不放弃”,才使西南地区人民的“渴”望成为希望;正是因为“不抛弃,不放弃”,才使矿井下生命存活的渺茫变成生还的奇迹。

这表明①矛盾双方的相互排斥、相互对立②人的主观能动性作用是巨大的③矛盾双方的相互吸引、相互联结④矛盾就是对立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11.庄子在《吕氏春秋·必己》中说:“成则毁,大则衰,廉则锉,尊则亏,直则骫,合则离,爱则隳,多智则谋,不肖则欺,胡可得而必?”下列选项与题中蕴含的哲理一致的是()①时过于期,否终则泰②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③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④人勇若怯,人智若愚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④12.山寨产品一方面以其低廉的价位、完备的功能、新颖的外观,技术和工艺的创新占据了一定市场份额;另一方面也存在着仿冒、造假、侵权等问题而引起种种非议。

这表明①矛盾普遍存在,事事有矛盾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特点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④矛盾双方相互依赖,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这个世界上,就连最为人迹罕至的地方,也都“烙刻”上了人类的痕迹。

在太平洋最人迹罕至的地方,位于北纬35°到42°之间,夏威夷群岛的东北方向,距离加利福尼亚沿海1 000英里的位置,又有一个“新大陆”正在生成——“第八大陆”,应该叫做“太平洋垃圾涡旋”,这个“新大陆”完全是由垃圾堆起来的,已蔓延到140万平方千米的海域,聚集了超过700万吨的垃圾。

在这个垃圾“联合国”里,有来自美国的球鞋、中国的塑料袋、日本的渔网碎片、加拿大的集装箱外壳……材料二:2009年12月7~18日,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5次会议召开,来自192个国家的谈判代表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全球减排协议。

中国积极为全球气候变化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中国政府决定,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做出巨大努力。

运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的内容分析材料一、二中的人类活动。

(12分)答案:(1)矛盾具有普遍性,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人类活动。

人类活动能认识和改造世界,为人类造福,但如果无视规律也可能带来挑战和威胁,垃圾“新大陆”就是对无视规律的惩罚。

(2)矛盾具有普遍性,我们要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善于分析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为全球应对环境、气候变化做出巨大努力。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应对气候变化要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各国要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第二框: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1、__________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地位、对事物发展起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每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的力量又是不平衡的,其中,必有一方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而另一方则处于被支配地位。

前者是,后者是。

3、主次矛盾、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认识方法。

4、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一、选择题:1、一般说来,在对某种产品设计进行评价时应综合考虑上述原则,但有时也存在“一票否决”的情况。

例如对于一辆汽车而言,如果设计的产品缺乏安全性,那么尽管它美观,成本低廉,也必须否定。

“一票否决”的做法体现了A.矛盾普遍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B.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存在和发展C.事物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D.矛盾的特殊性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2、生活中人们常说“是药三分毒”,可我们生病时还是要吃药,因为我们看重的是那七分的药效。

这启示我们必须坚持A.主观与客观的统一B.矛盾主、次方面的统一C.主、次矛盾的统一 D.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统一3、面对旱灾持续肆虐,中央和旱区各级地方政府紧急行动起来。

全军和武警部队着眼大局,协同地方政府有计划地安排部队适时开展大面积人工增雨作业,作业影响区域普遍出现了大到中雨(雪),对缓解华北中东部旱情起到了关键性的积极作用。

人工增雨作业对缓解旱情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的方向和进程B.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着事物的性质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D.关键部分决定整体的性能和状态4、面对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出口型的制造行业面临很大的困难。

但是由于我国宏观措施得力,经济发展基本面没有改变,优势依然存在,长期稳定增长趋势不会改变。

这一分析体现的最恰当的哲理是A、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B、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C、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D、矛盾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5.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历程中取得了辉煌成就,同时要看到在这一历史过程中社会主义建设曾经出现过曲折。

这告诉我们看问题A.既要抓主要矛盾,又不忽视次要矛盾B.既要分清主流.又不忽视支流C.既要着眼全局,又不忽视局部D.既要重视系统,又不忽视要素6.我国目前在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同时允许和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存在,这不会改变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这是因为A.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事物的主要矛盾决定的B.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只是短期存在C.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D.非公有制经济只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补充7.“金非不为宝,玉岂不为坚?用之发以墨,不如瓦砾顽。

”这首诗说明的哲理是A.瓦砾的使用价值更符合人们的需要B.只有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更好地认识、利用客观事物C.承认自然物的客观性是人们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D.任何事物都处于不断的变化发展之中8、“牵牛要牵牛鼻子”,“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工作要做到点子上”。

这些说法表明()A、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B、要善于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C、要善于抓住事物的内部矛盾D、要善于解决特殊矛盾9、下列选项体现了唯物辩证法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观点的是()A、既看到“世上没有两片完全不同的树叶”,又承认“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B、要学会“弹钢琴”,反对“胡子眉毛一把抓”C、既承认有“近墨者黑”的可能,又肯定“近墨者未必黑”的道理D、要善于纵观全局,反对“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和“一叶障目,不见泰山”10.所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下列成语体现这个方法论的是()①对症下药,量体裁衣②欲擒故纵,声东击西③因时制宜,因地制宜④东施效颦、邯郸学步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1.2011年3月,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露事故,促使世界各国对核能安全利用进行反思。

核安全问题在亚洲许多国家引发热议。

对核能利用,科学的观点是()①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②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③核能的发展前途是光明的,应大力扶持④发挥主观能动性,创建核能利用的本质联系A.①②B.①④C.③④D.①③12、古有一父,为解决家中鼠患,买了一只猫。

猫抓老鼠的同时,却也偷吃鸡,其子甚怨。

父道上:“宁无鸡也不能无猫,因无鸡不会挨冻受饿,而无猫,则会挨冻受饿。

”遂其子不再怨。

这个故事启示我们在处理和解决问题时要注意()A、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B、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C、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D、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13.下列名言古训体现的哲理与漫画《求职遭遇》启示的哲理一致的是()A.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B.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C.上善若水,大爱无声D.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二、主观题14.2010年3月,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中央确定国内生产总值预期增长目标为8%,并强调“好”字当头,引导各方面把工作重点放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上来;既要看到过往取得的成就,也要晓得今后工作的难度和强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