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自动化管理的心理学透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级自动化管理的心理学透视
[摘要] 魏书生的班级自动化管理实验曾经优化了许多学生的学习态度及学习效率。但是,一些教师在学习借鉴该理论的过程中却遭遇了困惑。如果我们能够从心理学的角度思考班级自动化管理,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把握该教育管理理论的精髓。
[关键词] 魏书生班级;自动化管理;精髓
Dialysis of the Psychology of the Class Automation Management Author's unit: Graduate School of Education Science Tongshan County,Jiangsu Province
[Summary] The experiment of the class automation management of Wei Shusheng has ever improved the study attitude and efficiency of many students . But some teachers were puzzled about it when learning about the theory .If we can think about the class automation management from the angle of the psychology ,it will help to understand and master the soul of the theories of educational management .
我国著名教育家魏书生1979年开始进行班级管理自动化的实验研究,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形成了“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的班级管理经验。实验结果表明,在魏老师的科学引导下,学生们乐学,班级凝聚力与学生自控力明显增强,纪律好转,学生成绩提高也较快,学生的潜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使教师从繁忙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即使魏老师长期不在学校,学生也能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教育。魏书生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教育效率及教育质量曾令多少教育工作者为之倾倒并动心。可是,笔者曾不止一次的听到有教师说:魏老师的报告很精彩,但是用魏老师的办法来教育管理学生常常不顶事。于是,笔者开始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在魏老师手里有效的办法,到了一些教师手里却不灵验了?难道魏老师还留了一手不成?经过认真地调查、学习与思考,笔者以为,并非魏书生的教育理论不管用,而是一些老师在学习运用魏老师的方法教育学生、管理班级时只是机械模仿,并没有真正把握魏书生教育管理思想的精髓。笔者认为,班级自动化管理主要具有下列心理学特点,如果我们能够理解这些,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推进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
一.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实现班级自动化管理的重要前提
人格是一个人在其生活实践中经常表现出来的,带有一定稳定倾向的,具有一定社会意义的各种心理现象的统一。人格高尚的人具有强大的非权力影响力,他可以使周围的人产生敬佩、模仿等心理,从而使其根据所尊重的人所期望或欣赏的某些行为发生自觉改变,以求赢得重视与赞赏。在现实生活中,魏书生通过不懈努力,在学生心目中树立了强大的非权力影响力,享有了崇高的威望。于是,对于魏老师提出的教育要求,学生几乎是作出最大的努力,教育效果自然见长。对许多教师而言,他们缺少的正是这种人格的力量。由于非权力影响力小,学生并不完全信服一些教师提出的教育要求,常常是被学生打了折扣,甚至是带着一种消极的、抵触的心态去执行,教育的效果自然不高。
魏书生老师的人格魅力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全身心地热爱学生。魏书生曾在一篇日记中写到“索取不是爱,献身才是爱”。1他向所有的学生献出了赤诚之心,因而赢得了学生的爱戴与尊敬。他关爱每一位学生,以平等的态度善待每一位学生,并把班级内的后进生称之为“班级的后几节车厢”2,提倡教师“和‘后进生’组成互助组”3,并身体力行,使一个个“后进生”不断地通过奋斗去享受超越自己的乐趣。更重要的是,魏书生老师认为“光强调教师要爱学生是不全面的,还应具体研究怎样去爱”、“想爱还要会爱”4。为此,魏书生经常寻找机会在往返学校的途中做学生的“同路人”5,还曾经在深夜送学生回家;当有学生要转学,魏书生老师便组织班级同学开展一些特别的方式送别,强化学生相互关心、相互爱护的感情;学生升入大学,走向社会,以及以后工作的发展,只要有困难求助,魏老师总是热心帮助;魏书生对学生的爱,更表现在他对待后进学生的教育耐心与信心上,他认为“后进学生的反复是正常现象,不要因为看到他又后退了就灰心,就气馁,而应当认识到这是情理中事”6、“后进学生上进的过程是一个反反复复的过程”7。于是,在教育中,魏书生老师比之一般的教育者对待学生有着更多的信心与耐心,这让很多后进生受益匪浅。
2.有积极健康的心态。积极健康的心态利于人们明确人生的意义,利于开发人生的潜能,利于人们不断攀登自己的人生高峰。在魏书生老师的人生观、世界观中,“苦乐观”问题是最核心的。他特别强调“把什么当作人生快乐,是人生之第一命题”。8
魏书生认为,培养积极健康的心态,要“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9。他认为“人总要面对一个不尽如人意的环境,总要从改变自己做起,才能适应环境,进而使环境朝着如人意的方向改变一丝,改变一毫”10。“改变自我,天高地阔;埋怨环境,天昏地暗”11。“我们以高尚、昂扬、乐观的态度去看待生活,那我们就会生活在高尚、昂扬、乐观的生活之中”12。于是,魏书生在面对困难的现实时,总是千方百计的改变自己。例如,遇到容易使人生气的教育现象,他请学生来帮助自己控制情绪;遇到教育中的问题,他“千方百计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13;遇到生活中的问题,他总是能根据自己当时的角色状态,努力调整自己的认知,达到心理平衡。魏书生经验告诉我们,当客观世界无法改变的时候,我们可以改变的就是我们的主观世界。积极的人生态度,无疑会给学生树立人生的榜样。
3.善于感知理解他人。“感知他人”是情商理论的核心之一,它主要包括同情和关心他人、表达理解感情、友爱、尊重他人的能力等。善于感知他人的人,可以赢得他人的信任与尊重,从而增强自身的影响力。无疑,魏书生老师是一位善于此道的人。他曾经在日记中写道“教师要理解学生,顺应学生,最后要有能力改变学生。最重要的是改变学生的欲望”。“理解、顺应是手段,改变才是目的”14。为此,魏书生在教育学生时,总是先设身处地的从学生的角度着想,即用心体会学生出现问题以后的心理状态,努力站在学生真善美那部分思想的角度考虑问题(即善于发现学生心理上积极一面)。他认为“不管学生多气人,多淘气,当他站在你的面前时,你都要坚信,他的内心深处便潜在着你的助手。”15事实上,学生发生问题以后,最需要的就是教师的理解、关心、安慰与帮助。这一点,魏书生老师为我们做出了示范。有一次,两位学生打架,魏老师采取了“同感三步曲”的处理方式:其一,先与学生进行情感方面的交流。面对打架的学生,魏老师第一步不是采取许多老师惯用的冷处理、批评教育、刨根问底等处理方式,而是另劈蹊径,先与学生进行了情感方面的沟通。他对打架的学生说道“现在还疼不疼呀?需要不需要上医院看看?”16这一举动表明了魏老师的教育关注的首先是活生生的人,关注的是学生的伤情,这容易给学生带来心里上的温暖,利于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融。其二,发现学生在此事背后的积极心理。面对打架的学生,魏老师肯定地说道“我知道你们本来不想打。”17的确,对于绝大部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