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中小企业迁移的动力机制及其策略选择结题报告

合集下载

浙江省中小企业“走出去”战略研究

浙江省中小企业“走出去”战略研究

为组 团发 展 , 由无 组织 、 无规模 的无序发展变为规模 化 、 有序化 发展 , 以商品输 出为主变 为发展实 业为主 , 在 国际市场 形成梯 度推 进 、 富有竞争 力的企业团 队。 目前浙江 获得 自营进 出口权 的企业 已达到 4 0 0 0多家 ,而从事 出口商品加工的个体私 营企 业 已接近 1 0 0 0 0家 ,产 品销往 世界五大 洲的 1 5 0个 国家和地 区。2 0 1 2年底 ,浙 江省完成 出 口2 2 4 5 . 7亿美元 ,比上年增长 3 . 8 %, 月 均 出口达到 1 8 7 . 1 亿 美元 ; 对 外承包 工程 完成 营业额 3 7 . 1 亿美元 , 比上年增长 2 7 . 5 %; 新 签合 同额 3 5 . 2亿美元 , 增长 2 2 . 1 %; 经审批和核准 的境外 投资企业和机构共计 6 3 4家 , 比上 年增 加 6 6家 ; 全年 实际对外直 接投 资 2 4亿美 元 , 比上 年增长
浙江省 中小企 业“ 走 出去" 战略研 究
潘 冬梅
( 浙江长征职业技术 学院 人 文学院 , 浙江 杭 州 3 1 0 0 2 3 )
【 摘 要 】 浙江省 中小企业的 国际化一直是 一个 不断升温的话 题。时至今 日, 全球化视野下 的浙江省 中小企业如 何“ 走 出去” 正面临欧美 国经济增长 乏力 , 欧债 危机前 景难 料 , 发 达 国家贸易投资保 护和 发展 中国家强力竞争 的双 重挤 压 以及企业 内部转型升级的结构调整压力等重重 困难的考验与挑战。因此如何加快浙江省 中小企业“ 走 出去” 步伐是一 个值得深入研 究的课题。文章详细介绍 了浙江省 中小企业“ 走出去” 的基本情况 , 客观分析 了其存在 的主要 问题 , 提 出了 实现“ 走 出去” 战略 的七大对策措施。 【 关 键 词】 浙江 ; 中小企 业; 国际化 ; 对策措施 【 中图分类号 】 F 2 7 9 . 2 4 3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 编号 】 1 0 0 4 — 2 7 6 8 ( 2 0 1 3 ) 1 1 - 0 1 5 8 — 0 3

浙江中小企业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研究【文献综述】

浙江中小企业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研究【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电子商务浙江中小企业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研究一、国内外研究现状中小企业的发展,不仅仅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成长源,也是其未来发展的希望所在。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兴起了民众创业的热潮,民营中小企业蓬勃发展,使得浙江经济高速增长。

“十一五”期间,随着改革和发展的不断推进,全省中小企业经济总量大幅增长,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中小企业已成为浙江省经济发展的一大特色和优势,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所以中小企业对浙江经济的腾飞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浙江制造”也早已经享誉国内外,这一片繁荣的景象让我们所有的浙江人都感到欣慰和自豪。

通过对以下文献的整理,可以得出这些文献主要研究了在经济危机以后浙江中小企业存在的产品技术含量低,生产经营资金短缺,贸易壁垒和营销方面存在的问题。

因此,这些文献对于浙江中小企业今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上述几大问题的研究,旨在为浙江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一个正确的方向,指导企业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及时地调整发展战略,从避免在即将来临的下一个经济增长周期中被市场所淘汰。

二、研究主要成果从资源和战略能力上看,闫彦、李春生在《浙江中小企业资源和战略能力分析》中讲到:浙江省是中国著名的市场大省,目前全省有各类大小商品交易市场4300多个,年成交额3060亿元,连续5年居全国首位。

浙江又是中国小企业王国,中小企业数占全省企业总人数的99%。

2001年浙江中小企业各项经济主要指标的增幅均在20%以上.浙江中小企业已取得令人注目的巨大成绩和多种优势。

以中小企业集群、专业化产业区、商品交易市场以及营销网络组合而成的区域特色经济,是浙江最具竞争力的工业产品的构成基础。

浙江中小企业目前已形成了从原料生产到供应,产品的制造、加工、装配、包装的完整产业链。

这种网络在获取劳动力资源、供应商、信息、增强产业内部互补性和创新动力上具有很高的优势。

以虚拟联合形式,控制上下游企业,建立专业化市场。

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中小企业局印发《关于共同推动校企战略合作的框架协议》的通知

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中小企业局印发《关于共同推动校企战略合作的框架协议》的通知

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中小企业局印发《关于共同推动校企战略合作的框架协议》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中小企业局•【公布日期】2008.03.24•【字号】浙教职成〔2008〕68号•【施行日期】2008.03.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其他规定正文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中小企业局印发《关于共同推动校企战略合作的框架协议》的通知浙教职成〔2008〕68号各市、县(市、区)教育局,经贸局(中小企业局),各有关高校:为积极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实现教育发展和中小企业创业创新的互动双赢,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省教育厅与省中小企业局于2008年2月28日共同签署了《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中小企业局关于共同推动校企战略合作的框架协议》(以下简称《框架协议》),现将《框架协议》印发给你们,并就《框架协议》有关内容的落实工作通知如下:一、各市、县(市、区)教育部门和中小企业管理部门要共同推进校企合作。

一要建立定期磋商机制,确定合作内容和项目并抓好落实;二要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通过座谈会、对口交流、招聘会等多种形式为校企合作牵线搭桥,创造条件,搭建平台;三要对已有的校企合作项目给予关心和指导,帮助协调、解决校企合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在政策上予以扶持,促进校企合作健康发展;四要推动校企之间的合作逐步深化,合作领域逐步扩大。

二、积极推动建立职业教育集团或职教联盟。

2008年,各市教育部门和中小企业管理部门积极促成建立以专业或区域为纽带、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参加的职教集团或职教联盟,有条件的县(市、区)也要推进建立职教集团。

各高校要积极创造条件与行业协会合作或与地方合作建立专业性的教育集团或研发机构。

通过建立职教集团(职教联盟)、研发机构,紧密校企之间关系,强化校企之间合作,努力在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人才订单(合作)培养、企业职工培训、毕业生就业、教师下企业锻炼、共同开展研发、聘请中小企业优秀人才作为职业学校兼职教师等方面有所突破,增强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浙江省中小企业转型升级调查报告

浙江省中小企业转型升级调查报告

浙江省中小企业转型升级调查报告浙江省中小企业转型升级调查报告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加快,浙江省中小企业的转型升级问题备受关注。

为了更好地了解浙江省中小企业的现状和所面临的挑战,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并撰写了本份《浙江省中小企业转型升级调查报告》。

一、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并覆盖了浙江省各个行业的中小企业。

我们通过发放问卷,要求企业负责人对企业的转型升级情况、面临的问题以及所需支持等方面进行回答。

调查过程中,我们共发放了500份问卷,最终收回有效问卷共450份。

二、调查结果1. 中小企业的行业分布根据调查结果,浙江省中小企业的行业分布较为广泛,并以制造业、服务业和建筑业为主。

其中,制造业占比最高,达到40%,服务业和建筑业分别占比30%和20%。

2. 转型升级情况在转型升级方面,约有40%的企业已经进行了转型升级,其中大部分采取了技术创新、优化管理和拓展市场等措施。

然而,仍有约60%的企业尚未进行转型升级。

3. 转型升级的面临问题调查结果显示,中小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首先,约有60%的企业认为资金压力是转型升级的主要问题,其次是技术创新困难(40%)和人才短缺(30%)。

此外,市场竞争激烈、管理能力不足和政策支持不充分也是企业面临的挑战。

4. 对转型升级的需求中小企业对转型升级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需要政府提供更多的财政支持和优惠政策;二是需要加大对企业技术研发和创新的支持力度;三是需要提供更多的人才培养和引进支持;四是需要政府加大对市场准入和竞争规则的监管力度。

三、建议和措施基于调查结果,我们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和相应的措施: 1.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政府应提供更多的财政支持和优惠政策,降低企业的资金压力,鼓励企业进行转型升级。

2. 加强技术支持:政府加大对企业技术研发和创新的支持力度,促进企业技术水平的提升,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3.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政府应提供更多的人才培训和引进支持,为企业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提升企业管理和创新能力。

浙江中小企业发展状况及对策

浙江中小企业发展状况及对策

浙江中小企业发展状况及对策2004年,浙江省国民生产总值跃上万亿元人民币的新台阶,成为继广东、江苏、山东之后中国第四个经济总量突破万亿元的省份,达到11243亿元人民币。

浙江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功不可没。

但2007年8月开始的世界金融危机却重创浙江中小企业。

本文试图通过描述浙江中小企业的现状,分析浙江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为浙江中小企业摆脱困境寻找新的出路。

一、浙江中小企业寒流产生的直接原因次贷危机导致的金融危机是这次中小企业寒流的直接原因。

次贷危机(subprime lending crisis)又称次级房贷危机,也译为次债危机。

它是指一场发生在美国,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风暴。

它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场隐约出现流动性不足危机。

美国“次贷危机”是从2006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的。

2007年8月,次贷危机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

在2006年之前的5年里,由于美国住房市场持续繁荣,加上前几年美国利率水平较低,美国的次级抵押贷款市场迅速发展。

2007年2月13日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New Century Finance)发出2006年第四季度盈利预警,从此世界金融界开始了持续一年半之久,而且会延续更长时间的金融危机。

二、浙江中小企业的发展情况浙江中小企业的大发展始于改革开放初期。

到2004年底,浙江各行业拥有的中小型企业数量30. 41万家,资产总量35683.81亿元,从业人员1130.71万人,2004年实现营业收入27703.85亿元,其企业单位数占99.6%,资产总量占82.6%,营业收入占71.7%。

至2004年底,中小企业从业人员已达1130.71万人,占全部企业从业人员的82.7%。

2006年,浙江省规模以上非公有工业企业达到3.8万家,资产合计18858.38亿元,同比增长20.6%;当年累计实现总产值23047.16亿元,同比增长25.6%;实现利润总额1084.19亿元,同比增长27.35%。

浙江中小企业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研究【文献综述】

浙江中小企业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研究【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电子商务浙江中小企业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研究一、国内外研究现状中小企业的发展,不仅仅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成长源,也是其未来发展的希望所在。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兴起了民众创业的热潮,民营中小企业蓬勃发展,使得浙江经济高速增长。

“十一五”期间,随着改革和发展的不断推进,全省中小企业经济总量大幅增长,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中小企业已成为浙江省经济发展的一大特色和优势,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所以中小企业对浙江经济的腾飞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浙江制造”也早已经享誉国内外,这一片繁荣的景象让我们所有的浙江人都感到欣慰和自豪。

通过对以下文献的整理,可以得出这些文献主要研究了在经济危机以后浙江中小企业存在的产品技术含量低,生产经营资金短缺,贸易壁垒和营销方面存在的问题。

因此,这些文献对于浙江中小企业今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上述几大问题的研究,旨在为浙江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一个正确的方向,指导企业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及时地调整发展战略,从避免在即将来临的下一个经济增长周期中被市场所淘汰。

二、研究主要成果从资源和战略能力上看,闫彦、李春生在《浙江中小企业资源和战略能力分析》中讲到:浙江省是中国著名的市场大省,目前全省有各类大小商品交易市场4300多个,年成交额3060亿元,连续5年居全国首位。

浙江又是中国小企业王国,中小企业数占全省企业总人数的99%。

2001年浙江中小企业各项经济主要指标的增幅均在20%以上.浙江中小企业已取得令人注目的巨大成绩和多种优势。

以中小企业集群、专业化产业区、商品交易市场以及营销网络组合而成的区域特色经济,是浙江最具竞争力的工业产品的构成基础。

浙江中小企业目前已形成了从原料生产到供应,产品的制造、加工、装配、包装的完整产业链。

这种网络在获取劳动力资源、供应商、信息、增强产业内部互补性和创新动力上具有很高的优势。

以虚拟联合形式,控制上下游企业,建立专业化市场。

乡村企业跨区域迁移模式与区位选择研究——以浙江嵊州为例

乡村企业跨区域迁移模式与区位选择研究——以浙江嵊州为例

享 等 外 部 性 收 益 ,这 ~ 外 部 性被 称 为
企 业 的迁 移正 是 这两 种 力量 较 量 的 结 果 ,而 迁移企 业 的 区位选 择 往往 指 向
乡 村 企 业 跨 区 域 迁 移 模 式

于 向心 力大于离心 力 的区域 。这是 因为 , 方面 ,由于 资源禀赋 的有 限性 , 企业 数 量的增加 所带来 “ 拥 挤效应 ” 增 加 了企 业 的运 营成 本 ,从 而驱 动企 业外 迁 到资 源 更 为丰 富 的区域 ( P r e r e z e r , M,1 9 9 7 o
内 容 摘 要 :跨 区域 迁 移 正在 成 为 浙 江 省 乡村 企 业 实 现 持 续 成 长 的 重 要 路 径
之 一 。 企 业跨 区域 迁 移 分 为 利 用性 外 迁 和 探 索 性 外 迁 两 种 模 式 ;不 同 迁 移
可 以 看到 ,资 源 的利 用 与知 识 的获
取 是促 使企 业迁 移 的两 个根 本动 因。基
于 资源 利 用而迁 移 的企 业往 往希 望 利 用
企 业 自身 的能 力 ,通过 外迁 获 得迁 入地
的配套 资源 , 以获得 更 多利 润;而基于 知
识获 取而 迁移 的企 业 则是 为 了通过 外 迁 获取 迁入 地 的新 知识 ,构 建 或优化 自身 能力 ,以提升长 期竞争 力 。
续成长 的重 要路径 。对 温州 、台 州、绍兴
进技 术 以及 向海外扩 张而 迁移 ( 陈建军 , 2 0 0 2 o 不过 当前对企 业迁移 动 因的研究
大 多采 用上 述事 后 描述 性统 计 的方 法进
作用一 直以来是 学者们研 究的热 点问题 。
Ma r s h a l l 早就 指 出,企业 往往 定位 于 同 类企 业 较 为集 中的 区位 ,从 而可 以获得 知识 外 溢 、劳动 力 蓄水 池和 中间投 入共

浙江省中小企业新情况新问题调研报告

浙江省中小企业新情况新问题调研报告

浙江省中小企业新情况新问题调研报告近年来,我省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经受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

受复杂多变经济环境影响,今年以来我省中小企业发展又遇到新困难。

近期,媒体多次报道我省中小企业发展陷入困境。

国家工信部领导专门批示我局,要求跟踪了解、监测分析。

为客观掌握我省中小企业发展情况,我局专门组成调研组,深入到温州、台州进行调研,并结合11市中小企业管理部门反映的情况进行分析。

我们认为,当前我省中小企业发展情况总体是好的,也确实面临着诸多问题。

这些问题更多的属于前进中的问题,发展中的问题,表现为一种“转型中的烦恼”。

现将调研结果专题报告如下:今年以来,我省中小企业总体保持平稳运行,继续朝着转型升级的预期方向发展。

一是生产延续了去年以来高增长的态势。

1-4月份,全省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512亿元,同比增长12.4%;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3057.1亿元,同比增长24.4%。

一季度,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79.7亿元,同比增长25.8%。

二是效益保持了较高水平。

一季度,我省中小企业利润仍处于快速增长区间,全省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工业利润达到470.8亿元,同比增长39.5%;税收同比增长23.7%。

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实现营业利润79.3亿元,增长28.5%;税金总额68.8亿元,增长23.7%。

一、我省中小企业发展中的新特点今年我省中小企业发展开局良好,各地把落实省政府《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加快创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作为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加快推进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全省中小企业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特点。

(一)转型升级取得明显成效。

中小企业的产业结构更“重”了,发展更“集约”了。

4月份,中小企业轻、重工业增加值为363.94亿元和532.16亿元,分别增长9.8%、12.6%。

重工业增幅高出轻工业2.8个百分点,对工业增长贡献率达到56%。

专用设备、通用设备、化学纤维、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等装备制造和化工行业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速均超过了全省平均水平。

浙江中小企业融资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文献综述】

浙江中小企业融资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经济学浙江中小企业融资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一、国内外研究现状中小企业作为市场竞争的主体,是国民经济中最活跃的成份,也是维持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力量,更是提供就业机会和进行科技改革的重要源泉。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中小企业发展速度喜人,因此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巨大的作用,为我国的经济增长、国家的繁荣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在浙江地区,像娃哈哈、东方通信这样的大型优质企业毕竟还是太少。

浙江省作为全国经济最具活力和潜力的地区和中小企业拥有量最多及最发达的的省份之一,根据2011年的数据,我省拥有各类中小企业290多万家,占了全省企业总数的99.7%,并且浙江全省工业总量的84%、工业税收的81%、外贸出口的82%、工业企业从业人员的93%都是来自于中小企业。

因此,浙江中小企业是浙江经济的关键力量,对浙江省的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通过对以下文献的整理,可以得出这些文献主要研究了浙江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现状,并从中小企业自身、金融机构、政府及社会等三方面入手,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三方必须共同努力。

因此,这些文献对于浙江中小企业今后的发展有着历史性和战略性的意义。

通过对上述几大问题的研究,旨在为浙江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一点意见和建议。

二、研究主要成果1.信用意识建设方面的成果钱程在《基于信用缺失的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分析》一文中提到:融资难问题已严重制约了浙江中小企业的发展,而信用缺失是造成他们融资难问题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必须要构建中小企业融资信用,(一)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意识(二)改善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三)健全有效地中小企业信用服务体系(四)完善中小企业诚信激励和约束机制。

周小和在《中小企业融资的困境及其对策——以浙江为例》中提出:影响浙江中小企业融资因素包括:(一)中小企业信用体系极不完善,银行普遍有惜贷行为(二)信用担保体系作用有限,运作机制很不健全(三)金融机构运用机制存在缺陷(四)企业自身素质不够理想,要向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必须建立健全中小企业融资的信用担保体系。

企业扩张性迁移问题的辨识及其对策研究——以浙江民营企业迁移为例

企业扩张性迁移问题的辨识及其对策研究——以浙江民营企业迁移为例

企 、跨区迁移是明智务实的战略选择。 J l , 企业 迁 移后 , 才能获取 更大 的发展空 问 , 发更为 激 持 续的 发 展动力 , 动 要素 配置 从 内源型 向 推 全 球化 转变 , 而加 快浙 江 经济 发展 。 从 ( ) - 企业迁移的互补反哺作用
要 以辩 证 的观点 看 待企业 外迁 , 以 自 要 省 心态 对待 企 业外 迂 , 更要 以合 作 的精神 引 导企业 外迁 。 要有企 业 外迁也 是产业 链 延伸 “ 外扩”的辩证 观点 , 片面地 将企 业 外迁 不可 理解为 “ 外逃”要有对政府服务 、优惠政策 ; 等 主观 原 因进 行 自省的 反思 心态 , 可 味 不 怿 罪企 业 的无情 及 其他 政府 的殷 勤 ; 有区 要 域 经济 发展 的 合作 竞赛 , 眼于 区域 资 源优 着 势互补、统筹区域发展、带动欠发达地区发 展 的情 怀 。 同时 要看 到浙 江外 迁企业 的反 哺作 用 。 浙 商 将 富裕 资本 与 省 外境 外 优质 资源 相 结
二 、企业迁移 问题的对策

如何辩证认识企业迁移问题
( ) 业跨 区迁 移是罔 家 及地 区 足借 一 助 产业 转移 和企 业迁 移 而加快 了发腱 , 造 创 _经济 奇迹 。通 过企 业 迁移 , 他统 落后 的 r 把 企 业迁 出去 , 同时把 代表 ,业 时 代水 平 的技 : 术创新 企 业 及时进 入 , 则 会有 产 、空洞 否 I 化的担 忧 。 浙江 经济在 发展 过程 中, 原有 暗B 优 分 势正在逐步弱化甚至消失 , 发展中结构性 、 素质 性 和要 素 性 矛晤 仍 然 没 有 从卡 本 』解 艮 - 决 。浙 江 经济 如何 在更 大范 围 、更 广领 域 、 更高层次参与国内外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 , 在 高基 点 } : 保持 持 续健 康 速 的发展 , 浙 是 江 发展进 入关键 时期必须解 决的一 个重大课 题。 面对 产业 结构 的优化 、 发展要 素的保 障 、 人类环境的保护、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等问 题 , 面对 产业 升级 的动 、企 业 发展 的张 义 1 力 、要 素 制约 和资源 环 境的 压力 , 江 民营 浙

浙江省企业迁移特点及动因

浙江省企业迁移特点及动因
批 零 贸 易 餐饮 服务 业 占 1.%, 游 业 占 24 , 益 农 业 占 35 4 9 旅 . 效 % . %
迁出 , 如总部迁移 、 设立分厂及研发机构等 , 其实质就是企业区位
的再选 择过程 。
企业迁移可从不 同角度进行分类。 按驱动力 划分 为政策驱动
型迁移( 亦称作企业搬迁 ) 和市场驱动型迁移。 按迁移 内容划分为 生产型迁移 、 知识型迁移和管理型迁移 。根据迁移 目标不 同划分 为市场扩 张型迁 移、 成本 降低 型迁移和政 策追逐型迁 移( 魏厚 凯 等 ,0 9。 文以在市场作用下 自发 向其他地区迁移 的企业为主 z0)本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队、 浙江省企调 队,0 5 o 20 结合浙江 15家企业的问卷调查 , 0 选择
对外投资 、 对外设立生产加工点和设立营销网点的企业所 占百分
浙江企业迁移最早开始于上世纪 8 年代 ,进入 2 世纪后 , 0 1 这 种行为变得异常活跃 。 比较著名的案例有宁波的杉杉 、 雅戈尔 ,
K e wo s F r m g a o Fe t r ; otv ton y rd : i m i rt n; au eM i a i i
中 图分 类 号 :2 2 F 7
引 言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卜 8 8 (0 0 O — 0 8 0 1 7 09 2 1 )6 0 3 — 3
20 ) 0 4 。慈溪市对 1 3家重点迁移企业调查显示 l 3家企业均为扩 张性迁移( 张崇明 ,09 。 2 o ) 2迁移企业 以劳动密集型为主。 、 浙江省外迁企业虽涉及多种
企 业迁移是指企业价值链活动 中的全部 或部分活动转移 到 其 他区域 的经济现象 ( 陈伟鸿 ,0 5 , 2 0 )是企业 区位 调整的一种特 殊形式 , 也是企业适应市场需 求、 消费者偏好 、 环境管制以及技术 进 步变化 的一种方式(e e br n a se ,0 2 o P ln aga d vn Wi n2 0 企业迁 l s

浙江省中小企业创新动力驱动系统构架

浙江省中小企业创新动力驱动系统构架

环境等条件限制 ,浙江省中小企业的总体创新水平 仍然很低 ,特别是由于动力驱动系统不健全带来的 人才流失 、创新积极性不高 、员工忠诚度不高等种
有效措 施 逐一 加 以解 决 ,改变 落后 面貌 。 6 . 搞好 城 市生态 文化 建设 。河 北省 城市 生态 文
的环境 ,形成 良好的激励约束机制 ,采取有效措施
统要 素角度提 出了中小企业创新动 力 系统的构架及提升 中小企业创新 动力的相 关对策 ,为浙 江省 中小企业 制定和采取科 学合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创 新驱动策略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
【 关 键 词】动力机制;影响要素;创新驱动 【 基金项 目】 浙江工业大学中国中小企业研究院课题 ,浙江省社科规划重点项目 “ 基于社会网络嵌入的中小
性 ,尤其 是一 些小城 市 脏 、乱 、差 ,污 染严 重 ,居
强省建设 ,其切人点就是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民的生存环境较差。由于生态环境建设滞后 ,对人 才和资金的吸引力不大 ,甚至造成人才和资金的大 量外流 。因此 ,要牢 固树立 以人为本的科 学发展
观 ,科学 规划 ,加 大投 入 ,大力加 强城 市生 态文 化 建设 ,使 全省 城市更 加 宜居 ,真正 成为 生态 文化 中
参考文献
[ 1 】 中共十八 大报告【 R ] .
7 . 解决高层次人才缺乏的问题 。城市是巨大的 生命组织系统 ,由众多子系统构成 。目前 ,一些城
市官文化盛行 、官本位严重 ,缺乏各种高层 次人
才 ,尤其缺乏大师级人物 、国内外知名 的企业家 、 城市管理专家 ,等等 。有的市高层次人才流失严 重 ,形不成学术群体和团队 ,既影响城市的知名 度 ,又影响人才的培养和稳定 。要积极创造干事业

浙江省中小企业创新驱动的经济引擎

浙江省中小企业创新驱动的经济引擎

浙江省中小企业创新驱动的经济引擎浙江省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以其发达的经济和繁荣的中小企业而闻名。

中小企业作为浙江省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推动经济增长和创新发展的角色。

“浙江省中小企业创新驱动的经济引擎”成为了一个令人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探讨浙江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动力和推动因素。

一、政策支持:助力中小企业创新中小企业在浙江省经济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

为了加强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浙江省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支持政策。

首先,财政补贴政策为中小企业提供了经济支持,以促进技术研发和创新。

其次,浙江省积极引导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支持,降低创新研发的融资成本。

此外,浙江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鼓励企业加强自主创新。

二、创新创业氛围:培育中小企业创新文化浙江省致力于营造积极向上、创新创业的氛围。

政府鼓励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创业人才。

学校开设相关课程,组织创新创业竞赛,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此外,浙江省积极发展创新创业园区,提供创业服务和孵化支持,为中小企业提供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

以浙江省杭州市的西湖创业园为例,该园区提供了办公场地、创业指导、资金扶持等全方位支持,吸引了大量创新型企业入驻,推动了中小企业创新发展。

三、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技术创新是中小企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浙江省中小企业重视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加强企业的研发投入。

中小企业增加研发经费,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吸引高端科技人才加入企业。

同时,浙江省加强技术创新平台建设,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创新资源。

例如,浙江省设立了创新科技企业孵化器,提供研发设备、技术咨询等服务,帮助中小企业实现技术创新和市场应用。

四、国际化合作:开拓创新市场为了拓展中小企业的市场和资源,浙江省加强国际化合作。

一方面,浙江省积极参与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促进科技创新和技术转移。

另一方面,浙江省鼓励中小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加强国际营销和品牌建设。

浙江省有众多出口型企业,通过参展、洽谈等方式开拓了国际市场,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

中小企业成长模式、主要障碍与提升途径:浙江省实证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小企业成长模式、主要障碍与提升途径:浙江省实证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小企业成长模式、主要障碍与提升途径:浙江省实证研
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中小企业在全球经济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是经济增长和就业的重要动力。

在中国,中小企业也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中国实现经济转型和发展的关键力量。

浙江
省作为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最为活跃、最为典型的省份之一,其中小企业成长模式和主
要障碍,以及如何优化创新提升中小企业,对于中国整个中小企业发展具有一定的代
表性和参考意义,因此深入研究浙江省中小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问题与目的
通过对浙江省的中小企业成长模式、主要障碍以及提升途径进行研究,旨在解决以下问题:一是分析浙江省中小企业成长模式的现状,二是研究影响浙江省中小企业
成长的主要障碍,三是探讨提升浙江省中小企业发展的途径。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浙江省的中小企业发展进行系统性的研究。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一是分析浙江省中小企业的成长模式,探讨中小企业发展的趋势和发展特点;二是分析浙江省中小企业面临的主要障碍,探
讨政策、市场、技术、资金等因素对中小企业发展的影响;三是探讨提升浙江省中小
企业发展的途径,研究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的合作机制,提出创新的发展策略和
具体的政策建议。

四、预期成果和意义
通过对浙江省中小企业成长模式、主要障碍与提升途径的研究,本研究将为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全新的思路和方法,同时也将对浙江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
区域经济发展,提升中小企业的竞争力具有积极的意义。

浙江省中小企业转型升级调查报告_吴家曦

浙江省中小企业转型升级调查报告_吴家曦

14.7% 、11.5% 、9.0% 、6.3% 、5.9% 。
从 企 业 的 规 模 来 看 , 以 小 企 业 (指 销 售 收 入
3000 万元以下的企业 ) 为主 , 占企业总数的 57.9% ,
其 中 规 模 以 下 ( 指 销 售 收 入 500 万 元 以 下 ) 小 企 业 占 26.3% 。 从企业经营收益来看 ( 表 1 ), 企业 2007 年经营 情 况 普 遍 好 于 2005 年 ,2007 年 企 业 的 应 收 账 款 有 较为明显的下降 。 2007 年企业应收账款占总销售额 比重在 30% 以上的企业仅占 18% , 比 2005 年下降 了 19.5% , 但 2008 年 又 上 升 到 26.9% , 说 明 经 济 形 势的总体变化对中小企业经营产生较大影响 。 总体来看 , 本次受调查企业的发展情况是全省 中小企业中相对较好的 。
99.5% , 其中中型企业 0.4 万家 , 小型企业 94.7 万家 。 全年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 5.1 万亿元 , 占
全省工业总产值的 88.6% 。 当前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 , 以出口加工为主的浙江中小企业发 展面临较大挑战 , 一些结构性和素质性矛盾逐渐显现 , 在新的发展形势下推动中小企业转型 升级已势在必行 。 本次调研主要是为了深入了解浙江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基本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 在政策 层面上探讨转型升级问题 , 以求提出可能的政策建议 。 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企业现场访谈相结合的方式 , 核心内容是浙江中小企业转型 升级的主要方式 、 分布特点 、 影响因素 、 时机选择等 。 本 课 题 选 择 的 企 业 样 本 较 大 , 共 发 放 问 卷 5400 份 , 回 收 有 效 问 卷 1851 份 , 回 收 率 达 到

当前浙江中小企业面临的难题和对策范文

当前浙江中小企业面临的难题和对策范文

当前浙江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难题和对策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充分发挥体制机制优势、块状特色产业优势、城乡协调发展优势的重要载体。

但去年以来,受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银根紧缩、国际金融危机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我省中小企业产值明显回落,效益大幅下降,资金普遍短缺,出口形势严峻,生存发展面临严峻考验。

中小企业走出危机的唯一出路是彻底摒弃高能耗、低成本、低附加值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实现自身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走创新发展、集约发展之路。

这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

一、中小企业创新发展遭遇五大难题1、创新能力严重不足。

在粗放型发展模式下,由于要素供给的制约较弱,企业不需要自主创新,仅靠数量扩张就能获得高额利润,加之创新周期长于扩张周期,在利益驱动下,多数企业宁愿选择扩张式经营,而不愿在技术、产品的创新上多下工夫。

导致许多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在技术含量上居于国际产业分工的末端,同类产品与国际市场价格要相差几倍甚至几十倍,不仅利润微薄,还屡遭各种非关税壁垒限制和反倾销指控。

自主创新能力已成为发展的“软肋”。

2、转型升级较为困难。

尽管我省企业转型升级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有所提高,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但是转型升级方式主要停留在技术改造上,彻底转型和自主创新转型的比例不高。

一是彻底转型难。

尽管不少产能落后的企业想到了彻底转型这条路,但由于多年来一直从事老行业,对其他行业领域不熟悉,想转型苦于找不到方向,而且将现有的机器设备和工人处理掉重新再来,本身就要冒很大的风险,因此成功实现彻底转型的企业并不多。

这部分企业十分需要政府能提供转型产业导向和技术合作信息方面的指导和帮助和政策支持。

二是自主创新难。

设计研发新产品初期投入较大,周期较长,风险较大,再加上研发技术人才缺乏,阻碍了自主创新的步伐。

当前商标申请周期过长也是影响自主品牌创建的问题之一,由于近几年商标申请数量大增,按照当前程序,商标申请周期甚至可能超过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周期,这对企业自主品牌创建是很不利的。

浙江民营企业外迁的对策研究

浙江民营企业外迁的对策研究

浙江民营企业外迁的对策研究摘要:大量民营企业的外迁导致浙江经济增速变缓、产业空心化、本土产业竞争力下滑、资本和人才等要素流失。

为解决以上问题,政府层面应通过宏扬浙商文化、促进浙商交流合作、加强政策引导、提供优质项目等方式鼓励浙商回归;企业层面则应围绕总部经济建设、顺应政府产业政策,通过多样化的回归方式,体现企业感恩回报的社会责任意识。

关键词:民营企业;外迁;浙江经济;浙商回归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4-0-02近年来,由于资源要素日益紧缺,生产成本不断上涨,迁入地政府的政策优惠等方面的原因,浙江民营企业纷纷外迁。

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浙江人在省外的投资总额达3.89万亿元,与2003年相比暴增6倍多;销售规模达1.767万亿元,相当于当年浙江gdp 的八成以上,几乎在省外“再造一个浙江”。

一、民营企业外迁给浙江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大量外迁的浙江民营企业无疑推进了迁入地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对浙江本土经济来说却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1.经济增速的放缓近几年,浙江经济发展与山东、江苏、广东等省相比,出现增速相对不断下滑、经济总量差距逐渐拉大现象。

如与同在长三角的江苏相比,2003年浙江省生产总值9050亿元,江苏则实现了12451.8亿元,两省的差距为3000多亿;但2009年,江苏实现了34061亿元生产总值,浙江则为22832亿元,两省差距超过了1万亿。

2011年,浙江人均gdp为58665元,而江苏人均gdp则突破6万元,一直以来让浙江引以为豪的人均gdp排名全国第一,也被江苏夺去。

有学者认为,近年来浙江经济增速放缓,和大量企业外迁导致税收流失,影响当地经济发展后劲,有着重要关联。

2.产业空心化的隐忧以温州为例,曾占据全国产量90%以上的温州金属打火机,鼎盛时有1000多家企业,如今只剩下100家左右。

而在这100家中,只有30余家的企业老板在本地专心经营,一些企业已经把重心转移到省外。

开题报告--浙江中小企业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关系研究

开题报告--浙江中小企业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关系研究

开题报告--浙江中小企业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关系研究开题报告评议组成员姓名职称所在工作单位开题报告评语及结果表决票数同意不同意评议结果□可行□修改后重新评议□不可行开题报告综合评语:指导教师签名:_____________年月日拟定学位论文题目浙江外中小企业的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研究开题报告具体内容:(可另附页)一、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企业自它产生的第一天起,就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其终极目标。

企业作为构成经济发展的基础细胞,经济是伴随着企业的壮大就不断发展的。

然而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不断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同时,它又在不断地耗用各种社会资源,污染环境,产生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西方经济学者在不断的研究中逐渐意识到,企业要想永续经营、持续发展,在追求经营绩效的同时,还必须站在社会的高度,对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起步尽到与自身实力相匹配的责任与义务。

于是,在二十世纪初的美国,就产生了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理念。

欧美国家经济通过近一个世纪的较快发展,在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践上,形成了比较务实的理论和方法基础,特别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后,西方发达国家都加大了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推行力度,并逐渐扩展到全球。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企业社会责任的理念,已经深入了人们的日常观念,对环境保护、员工权益、慈善公益、企业诚信等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关注,重大影响着企业的日常经营,一旦有这方面的负面新闻出现,马上会引起股价大幅波动、遭到消费抵制等事件发生。

因此西方国家对企业社会责任日益重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企业社会责任已经越来越多地被作为一种新的贸易壁垒使用在国际贸易当中。

再来看看中国,改革开放30年,国内生产总值(GDP)保持持续的快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近14倍,GDP年均增长9.82%,现在中国的经济总量、进出口总量都已居世界第三,并有可能在年底位居世界第二。

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浙江省中小企业局)_企业报告(业主版)

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浙江省中小企业局)_企业报告(业主版)

目录
企业基本信息 .................................................................................................................................1 一、采购需求 .................................................................................................................................1
中标单位
中标金额(万元) 公告时间
TOP2
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本级) 服务市场项目
浙江天平会计师事 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8.0
TOP3
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本级) 服务市场项目
天职国际会计师事 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29.4
TOP4
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本级) 服务市场项目
浙江天平会计师事 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浙江迅驰科技有限 公司
56.8
2023-07-18
TOP2
关于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2023 年度职称评审相关支撑服务项目 中标(成交)结果公告[浙江国际招
浙江省技术创新服 务中心
56.7
投标有限公司]
2023-07-18
TOP3
浙江省成套工程有限公司关于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负责人研 修班项目(重招)的中标(成交)结
2023-03-27 2023-03-27 2023-06-13 2022-09-06 2023-04-19 2023-06-12 2022-11-28 2022-09-06 2023-02-0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6学年绍兴文理学院科研项目立项课题(人文社科类)浙江省中小企业迁移的动力机制及其策略选择(06SK1032)研究报告课题负责人:王会龙课题组成员:叶国灿、陈伟鸿、杨文兵、潘敏完成时间:2008.12.20浙江省中小企业迁移的动力机制及其策略选择摘要近年来,由于土地、劳动力、原材料等价格上升以及环境污染严重,贸易政策调整、出口退税下调、人民币升值、《劳动合同法》实施等一系列因素,东部沿海一些地区形成了民营企业规模外迁的“迁移潮”。

企业迁移是指企业价值链活动中的全部活动或部分活动转移到其它区域的经济现象。

它是民营企业的逐利本性和自身灵活机制的体现,是企业的市场经济行为。

企业迁移作为一种企业成长战略,已经为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所接受和实施。

本课题研究深入系统地分析了企业迁移的类型、动因、决策过程、迁移策略以及成长策略等问题。

认为民营企业迁移目前主要存在着生存型迁移、机会型迁移和政策型迁移等类型。

其迁移的动因主要有区域文化底蕴塑造的企业家精神、迁移企业的生态位变迁、区域生产要素的禀赋差异、政府政策和制度因素、迁移企业的示范(晕轮)效应以及产业群外部不经济等。

而企业迁移策略的选择往往关乎企业核心能力的构筑,甚至企业的存亡,民营企业迁移主要可采取成本领先型、差异型、群聚型和多元化等迁移策略。

此外,民营企业若要获取持续的核心竞争优势,需要根植于当地的社会和文化环境之中。

民营企业区域迁移的成长机制,有区域生产网络根植性(地域性嵌入)成长、区域创新网络根植性(关系性嵌入)成长和社会网络根植性(社会性嵌入)成长。

目录摘要 (I)目录 (II)1 前言 (1)2 企业迁移理论研究的演变脉络及其主要流派 (2)2.1 国外企业迁移理论研究的发展脉络 (2)2.2企业迁移理论研究的主要流派及其述评 (5)2.2.1 基于新古典区位理论的企业迁移研究 (5)2.2.2 基于行为区位理论的企业迁移研究 (6)2.2.3 基于制度理论或演化理论的企业迁移研究 (8)2.3 国内企业迁移研究现状 (9)2.3.1 企业迁移的影响因素 (10)2.3.2 企业迁移的动机 (10)2.3.3 企业迁移的类型及路径 (11)3 浙江民营企业区域迁移的类型及其动因 (12)3.1 浙江民营企业迁移的类型 (12)3.1.1 生存型迁移 (12)3.1.2 机会型迁移 (13)3.1.3 政策型迁移 (13)3.2 浙江民营企业区域迁移的动因分析 (14)3.2.1 区域文化底蕴塑造的企业家精神 (14)3.2.2 迁移企业生态位变迁 (15)3.2.3 区域生产要素的禀赋差异 (16)3.2.4 区域政策以及制度因素 (17)3.2.5 迁移企业的示范(晕轮)效应 (17)3.2.6 产业群的外部不经济性 (18)4 浙江民营企业区域迁移的决策过程 (19)4.1 企业迁移的影响因素 (19)4.2 企业迁移决策的经济学分析 (23)5 浙江民营企业区域迁移的策略选择 (24)5.1 成本领先型迁移策略 (24)5.2 差异型迁移策略 (25)5.3 群聚型迁移策略 (26)5.4 多元化迁移策略 (27)6 浙江民营企业区域迁移的成长机制 (28)6.1 企业成长机制理论研究述评 (28)6.1.1 内部成长机制 (29)6.1.2 企业并购成长机制 (29)6.1.3 企业网络化成长机制 (30)6.2 浙江民营企业区域迁移的根植性成长机制 (32)6.2.1 区域生产网络根植性(地域性嵌入)成长 (33)6.2.2 区域创新网络根植性(关系性嵌入)成长 (34)6.2.3 社会网络根植性(社会性嵌入)成长 (35)7 浙江民营企业跨区域迁移的案例分析 (36)7.1 奥克斯迁移江西南昌回顾 (36)7.2 奥克斯―产地销‖策略,带动浙江民营企业群体迁移 (36)7.3 利用南昌区位优势,打造―一小时经济圈‖和―一夜物流圈‖ (37)7.4 江西南昌市政府的积极推动作用 (38)8 浙江民营企业跨区域迁移的政府对策 (39)8.1 大力弘扬由区域文化塑造的企业家精神 (39)8.2 合理定位区域经济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40)8.3 规范统一跨区域的招商选资政策规定 (40)8.4 积极鼓励引导企业执行多元灵活的迁移策略 (41)9 研究展望 (41)参考文献 (43)1 前言从上世纪90 年代开始,我国的企业迁移现象开始出现,进入21世纪后,企业的这种区域迁移现象变得异常活跃,尤其是浙江、广东等民营经济发达地区,迁移企业数量不断增多,迁移性不断增强。

据2004年浙江省工商局《从浙企外迁看我省个私民营企业生态环境———关于全省民营企业外迁、资金外流》的调研报告研究,浙江省共有3058家民营企业外迁,其中整体外迁488家,总部迁移2488家;共有4207家企业在浙江省外投资,其中投资设立生产型企业1675家,投资设立营销机构1964家。

外迁企业的对外投资总额226.3亿元,在省外创造的总产值453.59亿元,上缴税收25. 1亿元,分别占浙江省个私经济总产值的6.1%和税收总额的12.8%。

近年来,遍布浙江的“块状经济”出现了明显的移动痕迹,纷纷向邻近地区转移或者投资,这种传统产业的资本“抱团”流动,启动了“块状经济”的跨省复制(潘海平,2004);珠三角部分制造业呈现不景气,号称“世界鞋都”的东莞则出现了大量企业倒闭或外迁。

据亚洲鞋业协会统计,广东已经有约25%的鞋企到越南、印度、缅甸设厂,50%到湖南、江西、广西、河南等省份设厂,只有25%还在观望(李气虹,2007)。

浙江省民营经济发达,民营企业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生产要素供应不足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土地紧缺、电力紧张、资源不足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浙江经济的发展,大量民营企业开始向外迁移。

理性审视浙江民营企业外迁、资金外流现象,这里既有本地产业价值链提升、企业本身发展外拓的客观必然因素,也有因政策、环境因素被迫出走的原因存在。

不管是那种形式的企业迁移,都是企业自身为了寻求更好的发展进行战略决策的结果,同时也是市场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对地方经济发展、社会就业、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如何正确看待并合理引导民营企业区域迁移是地方政府需要迫切关注的课题。

对于企业来说,如何正确地做出企业迁移决策,以及迁移后如何寻求更大的发展,也是每个迁移企业需要认真思考的课题。

2 企业迁移理论研究的演变脉络及其主要流派企业迁移是指企业的价值链活动中的全部活动或部分活动转移到其它区域的经济现象,也就是企业的一个业务活动或多个业务活动从本地转移到外地。

企业迁移作为一种企业成长战略,已为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接受和实施。

企业迁移是企业区位调整的一种特殊的形式,也是适应市场需求、消费者偏好、环境管制以及技术进步变化的一种方式(Pellenbarg和van Wissen,2002)。

同时,企业迁移也是一个谋求新的发展空间以更好地满足迁移企业成长需要的决策过程(Ebels,1997)。

企业迁移主要指企业从一个地域向另一个地域转移,包括区域内迁移、跨区域迁移和国际迁移等迁移路径(Pellenbarg et al.,2002;Mariotti,2002),迁移的方式一般为整体迁移和部分迁移。

其中,整体迁移指整个企业从某个区域迁移到其它区域(整体搬迁),而部分迁移主要指企业活动的一部分从某个区域迁移到其它区域,而其他活动仍保留在原来区域,如企业总部迁移、生产基地迁移、研发基地迁移等。

本文对企业迁移的研究主要是指中小企业的区域迁移,而有别于跨国公司的国际投资活动。

企业迁移现象的出现是民营企业的逐利本性和自身灵活机制的体现,是经济市场化程度提高的重要标志。

企业迁移对区域经济结构、社会就业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也因此吸引了众多经济地理学者、区域经济学者以及政策制定者的广泛关注,企业迁移理论研究也日益丰富和成熟,然而,目前尚没有形成一个被广泛接受的理论框架。

国外对企业迁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区域政策对企业迁移的影响、企业迁移的影响因素、迁移的决策过程、迁移的绩效以及对区域经济结构的影响等方面,有关企业迁移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也日益丰富和成熟。

近年来,我国企业迁移的现象也日益显著,而我国对企业迁移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借鉴国外企业迁移理论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对指导我国企业迁移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1 国外企业迁移理论研究的发展脉络企业迁移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兴盛于60至80年代,世界各地涌现了大量的研究文献。

80至90年代,人们更多地开始关注创业研究,对企业迁移的研究兴趣逐渐下降,而90年代后,企业迁移出现了新的研究领域,又重新吸引了人们研究的目光。

企业迁移理论最早始于McLaughlin and Robock(1949),他们在《产业为什么向南方转移》一书中描述了中世纪美国制造企业从东北部向东南部各州的迁移现象,强调美国东北部的外部因素如劳动成本增加和战争频繁等是推动企业迁移的重要原因,而东南部则拥有大量廉价的劳动力而且贸易协会对企业的干预较少(Pellenbarg et al., 2002)。

在20世纪60年代,企业迁移的相关研究文献主要集中在英国,由于当时可以获得在全国范围内企业迁移的完全和可靠的统计数据。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企业迁移对本地和区域经济结构的影响以及通过区域政策手段影响企业迁移的可能性是研究的核心领域(Pellenbarg et al.,2002)。

Klaassen and Molle (1983) 在《欧洲社会产业流动与迁移》一书中研究了1955-1975年间比利时、希腊和爱尔兰等欧洲国家区域政策对企业迁移的影响。

通过比较发现,受1945年到1970年间欧洲国家所采取的区域政策的影响,企业存在着“产业扩散化(decentralization)”和“产业城郊化(suburbanisation)”的迁移趋势。

前者主要是远距离迁移,常常是建立新的分支机构——部分迁移,旨在促进边缘落后区域的经济增长;后者主要是近距离迁移或总体迁移,通过使企业迁移到城市外围区域加速城郊化建设。

此时,企业迁移被认为是一种促进落后区域繁荣同时又缓解核心区域拥挤、劳动市场和发展空间约束等问题的方式(Pellenbarg et al.,2002)。

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众多区域经济学家,经济地理学家和政策制定者参与到企业迁移研究的行列中来,有关企业迁移的研究开始出现在其他国家,如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瑞典,丹麦和荷兰等,相关的研究如Townroe(1979), Bade(1979), Camagni(1976), Soderman(1975), Christiansen(1978), Pellenbarg(1977)等,大部分研究都集中在识别影响企业迁移的推力、拉力和阻力因素以及区域政策对企业迁移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