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_地沟油_事件浅析餐饮业的信誉危机管理
地沟油第一案引发的思考
由地沟油第一案引发的思考中国的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在中国人的眼中,吃饭是一件天大的事,在我们每个中国人的眼中,食品安全问题应该被重视,也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但是2008年震惊全国的三鹿奶粉事件,将一个中国著名的奶粉品牌摧毁,但被摧毁不仅仅只有一个品牌而已,我们政府对食品的监督管理的力度遭到了巨大的质疑,政府及企业的在人民心中的形象大打折扣.整个社会人心惶惶,三鹿的事件过去没多久.今年的地沟油第一案再次深深的伤害了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一个名目张胆生产地沟油的企业,并且用现代化的工厂设备,挂着生产柴油的生物科技公司,在被查出来之时.令办案的民警十分震惊,不仅引发了我们深深的思考?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人,如此大的规模.跨省协作,冒着蹲监狱的危险,也许格林生物柴油案只是地沟油案的冰山一角而已,地沟油的泛滥已经深深的影响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健康,但是巨大的利润,每筒油上百元巨大利润使越来越多的人铤而走险,冒着巨大的风险,但另一方面相关部门的监管不利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我们普通民众的维权意识不强,一个如此规模巨大的生产地沟油的企业,为什么没人去揭发举报,社会道德意识的日渐丧失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利字头上一把刀,唯利是图的社会大环境和互相推诿的相关监管部门造成了危害大家健康的地沟油泛滥。
地沟油的泛滥产生了许多的负面效应,有朋友对我说也许你每吃十顿饭里就会有一顿是地沟油,仔细想想,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如果有一天我们连吃上健康安全的食品的权利都没有的话,这个社会将是一个多么可怕的社会,也许我们可以在饮食上注意再注意,但是如果社会的公信力丧失,我们普通的公民对政府的信任不在,人人自危,这才是更可怕的事情吧,如果某一天我们去超市的时候不在在为买什么东西更安全发愁时,那将是一件多么好的事。
我们该采取什么样的对策来应对地沟油的日益泛滥,首先我们自身应该加强防范和维权意识,增强辨别能力,也许这是从源头做起最好,避免地沟油进入我们生活的方法,另外也是我们的政府应该做一些什么的时候,我们的政府是不时应该在其位谋其职,好好把自己的本质工作做好,也许许多,不必要的事故就会少发生,我们也应该呼唤社会道德建设,道德是一个底线,没有道德社会就会乱套,我们应大力进行社会道德建设,地沟油事件惊醒了许多中国人。
地沟油案例
地沟油案例地沟油是指利用废弃食用油回收再利用,这些废弃食用油很可能带有杂质和有害物质,在没有经过严格处理和检测的情况下,被加工成为食用油再次流入市场。
地沟油的存在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下面就地沟油案例展开叙述。
2011年,中国台湾地区发生了一起地沟油案件,涉及横扫全台湾的餐饮业者。
这个案件由两个环节的企业合作进行,一家负责从食品厂商和餐厅收集废弃食用油,另一家负责处理食用油,使之再次成为可用的食用油。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许多不法商贩并没有使用严格的处理方法,而是将食用油直接倒入下水道,这样的食用油就会滴漏到地沟中。
当地政府在接到举报后,展开了一次大规模的行动,对涉案商家进行了跟踪调查。
他们发现,这些商家悄悄地将食用油收藏在餐饮店内的地下室或其他隐蔽的地方,然后再偷运到隐藏的工地,将油倒入下水道。
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违反了环境保护法,还给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威胁。
经过检测,发现这些地沟油不仅带有大量的不可燃杂质,还含有大量的重金属等有害物质。
这些重金属可能导致中毒、癌症等严重疾病。
而另一些油经过简单的加工处理,流入市场成为了普通的食用油,这就给民众的健康埋下了隐患。
在此次地沟油案例中,不法商家为了追求利润,不顾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恶意流入市场的地沟油近1000吨。
台湾政府对此事进行了严厉打击,先后抓获了上百名涉案人员,并对违法企业予以了严厉的罚款和停业整顿。
这次地沟油案例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人们的健康不能侥幸。
我们要认识到废弃食用油的处理对人们的健康至关重要,政府需要加强监管力度,加强对废弃食用油的回收和处理的监督力度,对违法行为予以严厉的打击和惩罚。
同时,消费者也要提高自身的食品安全意识,选择质量可靠的食用油。
总之,地沟油案例是一个警示,告诉我们健康不容忽视,废弃食用油的回收和处理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政府和企业要加强监管,消费者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共同为人民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地沟油”事件的成因分析以及法律对策的开题报告
“地沟油”事件的成因分析以及法律对策的开题报告一、论文选题的背景和意义“地沟油”事件是指利用餐厨垃圾、油渣等非食用物质和死猪等动物尸体制成,再经过精炼、加工达到看似合格的食用油,用于餐饮业等领域的油品。
由于生产环节中存在不卫生、不安全等问题,这种食用油无法通过正常的安全检测,却被大量使用于市场中,给人们的生命健康带来了巨大的潜在威胁。
近年来,“地沟油”事件频发,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
本文选题旨在通过对“地沟油”事件的成因分析,探讨相关法律对策,为提高食品安全水平、保障人民健康、维护社会稳定和繁荣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论文研究的内容和方法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对“地沟油”事件的成因分析;相关法律法规的分析和比较,以及针对“地沟油”事件提出的法律对策建议。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案例分析法两种研究方法,对“地沟油”事件的原因、影响等进行深入分析,探讨解决“地沟油”问题的法律途径和措施。
三、论文的预期目标和意义本文的预期目标是:全面剖析“地沟油”事件的成因,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和影响;研究相关法律法规,比较国内外立法情况,提出法律对策,为防范和处理食品安全问题提供思路和方法;加强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认识,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促进食品安全监管机制的改善和完善,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水平,保障公民的生命健康和合法权益。
四、论文的研究步骤1.收集资料和文献,确定研究内容和方向;2.对“地沟油”事件的情况和成因进行分析和梳理,梳理出相关法律法规;3.对国内外相关立法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找出不足之处及启示;4.在现有法律框架基础上,提出具体法律对策建议;5.对研究结果进行总结,提出对未来法律研究和实践工作的建议和展望。
五、论文的可行性与限制本文研究对食品安全领域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但由于“地沟油”事件的原因、影响等与生产、加工和供应环节有关,以及法律制度和监管机制等因素复杂多变,因此本文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食品安全事件案例分析
食品安全事件案例分析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食品安全事件不仅会对人们的健康造成危害,还会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近年来,我国发生了一些引起广泛关注的食品安全事件,这些事件给人们敲响了警钟,也促使我们更加重视食品安全问题。
本文将对几起食品安全事件进行分析,旨在引起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和关注。
首先,我们来看一起曝光的“地沟油”事件。
地沟油是指一些不法商贩通过回收下水道中的废油、废料再加工成食用油,然后销售给餐饮业者的一种违法行为。
这种地沟油的制作过程中可能会含有大量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这一事件曝光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也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监管的质疑和讨论。
其次,还有一起“毒奶粉”事件。
毒奶粉事件是指一些不法商家为了追求利润,向婴幼儿奶粉中添加有害物质,严重危害了婴幼儿的健康。
这一事件曝光后,引起了社会的恐慌和愤怒,也使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产生了更加深刻的思考。
另外,还有一起“有毒添加剂”事件。
有些食品生产商为了降低成本、延长保质期,向食品中添加有毒化学物质,严重危害了消费者的健康。
这种事件的发生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严重破坏了整个食品行业的形象和信誉。
以上这些食品安全事件,都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也使我们意识到食品安全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
要保障食品安全,需要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共同努力。
政府应加大监管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行为,保障食品安全;企业应加强自律,严格把关产品质量,做到诚信经营;消费者也要增强食品安全意识,选择放心食品,理性消费。
综上所述,食品安全问题事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也事关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对食品安全问题负起责任,共同为食品安全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只有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才能建立起更加健康、安全的食品环境,让人们吃得放心、用得安心。
由“地沟油”而引发的几点思考
由“地沟油”而引发的几点思考张晓东“民以食为天”,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安全问题日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地沟油”,是对从酒店、餐馆收来的潲水、残菜剩饭等进行加工提炼,去除臭味后而流到食用油市场的成品油,潲水油中含有黄曲霉素、苯并芘等致癌物质。
从含三聚氰胺的“毒奶粉”、“瘦肉精”,到上海曝光的“染色馒头”,再到现在的“地沟油”,我们不得不承认我国社会已遭受着严重的食品安全危机。
其实,在制造食品过程中添加有害物质的情况屡屡发生:包括为使面包、包子变白添加“过氧化苯甲酰”增白剂;为使大米、饼干增亮用矿物油;为使海产品延长保存期用甲醛浸泡;为改善米粉、腐竹口感使用含有甲醛次硫酸氢钠的“吊白块” ……上述现象不仅引起了我们的高度关注,更让我们对事件的背后起因、所暴露出来的一系列问题进行深刻的思考。
只有理清思路,找到根源,才能真正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让人们真正吃得放心、舒心。
一、有关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
上述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所涉及的这些“无良”企业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
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今天,其商品生产具有双重目的性。
一是国家的目的,即发展经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二是生产经营者自身的目的,即追求利润。
即邓小平同志所说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有社会主义的一面,也有资本主义的一面。
但是市场经济是自由经济,它的健康发展必须依赖于法律和道德对其秩序的维护。
食品的生产、销售必须建立在生产者、交易人有着良好的经营理念和诚信的基础上,然而不然,许多经营者受国外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诱惑影响,便产生非法占有意识,继而不顾社会伦理道德和法制,不惜以身试法追求最大利润,进行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生产出一系列不符合标准的商品,进而威胁到人们的安全健康。
我国是素有礼仪之邦的大国,讲信用是发展市场经济的道德前提,企业家的身上应该流淌着“道德的血液”。
当然现在已不仅仅是道德层面上的危机,许多不法经营商已趋于违法犯罪的层面。
网上曾很流行一段话早上买两根地沟油油条的案例分析
网上曾很流行一段话早上买两根地沟油油条的案例分析案例名称:早上买两根地沟油油条
案例背景:
早在2010年,一条关于某地的早餐摊主用地沟油炸油条的新闻在互联网上广为流传,内容是一名顾客在某地的一个早餐摊上买了两根油条,随后向旁边的路人抱怨称:“今天买了两根油条,一点味道没有,就
是两根地沟油而已!”这条新闻一经曝光,迅速在网络上引起了轩然
大波,成为了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代名词之一。
案例分析:
这个案例反映了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严峻形势,也提示我们需要关注
食品安全问题,不能忽视或者视而不见。
同时,这个案例也反映了网
络的传播力量和信息的可靠性问题。
很多时候,我们在网络上看到的
信息并不一定都是真实的,需要具备一定的鉴别能力。
而对于食品安
全问题,我们更需要注重宣传和监管,避免类似的问题再次发生。
结论:
食品安全是一个关系到每个人身体健康的重要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
关注和解决。
网络作为一个信息的传播渠道,需要具备一定的鉴别能
力,避免流言和假信息的传播。
政府部门应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的食品安全制度,确保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
饮食安全案例
饮食安全案例近年来,饮食安全问题备受关注,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困扰。
饮食安全不仅关乎人们的身体健康,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下面我们就来看几个饮食安全案例,以期引起人们对饮食安全的重视和关注。
案例一,毒奶粉事件。
2008年,中国发生了震惊世界的毒奶粉事件,三聚氰胺被非法添加到婴儿奶粉中,导致数千名婴幼儿中毒甚至死亡。
这一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愤慨,也使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这次事件揭露了食品生产和监管中的诸多问题,也促使政府加强了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和管理,加大了对违法生产者的打击力度。
案例二,地沟油事件。
地沟油是指从餐馆、食品加工厂等单位的下水道中回收的废油,经过简单加工后再次用于烹饪食品。
地沟油事件在中国多次发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恐慌和谴责。
地沟油中含有大量的致癌物质和有害物质,长期食用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这些事件的发生,揭示了食品生产和餐饮行业中存在的严重问题,也引起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和重视。
案例三,食品添加剂超标事件。
食品添加剂是食品生产过程中的一种化学物质,可用于改善食品的色、香、味和口感等特性。
然而,一些不法生产者为了追求利润,滥用食品添加剂,甚至超标使用,严重危害了消费者的健康。
近年来,食品添加剂超标事件时有发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谴责。
这些事件的发生,揭示了食品生产和市场监管中的诸多问题,也促使政府加大了对食品添加剂的监管和管理力度。
以上几个案例,都揭示了当前食品安全问题的严峻性和复杂性。
食品安全关乎每个人的健康,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要保障食品安全,需要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共同努力,加强监管和管理,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增强食品安全责任感,共同维护食品安全,共同营造一个安全放心的饮食环境。
希望通过这些案例的介绍,能引起人们对饮食安全的重视和关注,共同维护食品安全,共同营造一个安全放心的饮食环境。
地沟油回流餐桌问题探析
结论
地沟油问题牵扯到我国行政、经济、立法司法、社会公众 文化道德等多种方面,与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息息相 关,在问题处理方面应当考虑全面,避免出现权责缺失、考虑不 周的情况。要从多种不同方面同时努力,才能够从根本上使问题 得到解决。
(作者单位:吉林省食品药品审评中心) 参考文献: [1]王嵬,刘连利,仪淑敏.地沟油鉴别检测方法研究进展[J].食品安全质量 检测学报,2015(01). [2]王言,路阳.我国地沟油现状与治理对策研究[J].环境卫生工程,2012(04).
地沟油再次流入餐桌的原因
商家缺乏社会责任感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的发展存在着自发 性、滞后性等固有弊端,商家在进行商业活动和市场活动的时 候,往往受到市场自发调节的驱动,物质主义和个人利己主义盛 行,商家往往不会在经营过程中将社会公德放在首位,而是更加 追逐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近年来,食品安全逐渐成为社会广泛关 注的公众问题,一件一件安全事故牵动了万千百姓的心,更加 让我们认识到,社会企业,无论大小,都在追逐利益的过程中放 弃了一部分良知。地沟油流入餐桌这种事件的发生,在我国经济 发展的过程中还在层出不穷。我们往往不能依靠商家自己良心发 现,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这导致公众对我国食品行业以及食品安 全问题如此敏感。 食品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存在漏洞 我国法律体系还不十分健全,在一些具体问题具体事件中往 往缺乏明确有效的规定,例如,地沟油这一问题在法律体系中就 没有能够有据可寻的明确规定。当前存在的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 法规,也往往存在漏洞,没有行之有效的处罚方式,无法有效规 避问题、惩戒商家。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监管单位系统不够健全是另一项导致问 题的原因。当前,我国在地沟油问题上的管理部门数量多,分工 乱,政府部门往往没有明确的职责,出了问题也没有良好的问责 制度,这导致了政府角色的缺失。首先,我国在食品安全、地沟 油管理方面设置的相关部门数量过多,权责分布并不健全,权责 相互重合,导致不同部门之间相互推诿,争相邀功。地沟油流入 餐桌经过的各个不同路径,包括进货途径、餐饮行业使用情况、 食品生产质量保障职责、厨余垃圾和食品垃圾的处理问题等等不 同的涉及地沟油问题的过程分别属于工商、卫生监管、食品安 全、环境保护、公安安保等多种不同部门,部门之间并没有联合 统一的调度,导致了问题不能得到全面整合的解决。其次,地沟 油问题在过去并没有引起政府监管部门的足够重视,这一问题也 没有与政府官员绩效考核、奖惩条例相挂钩,因而导致了政府部 门对地沟油这一问题缺乏足够的执行自觉性和工作积极性。 地沟油识别手段不全面 当前,我国食品安全检查和监管部门使用的监督手段不够先 进,食品安全也没有统一完善的监管标准,当前使用的监管标准
从“地沟油”事件透视公共管理的缺陷
从“地沟油”事件透视公共管理的缺陷论文导读::正是这种事件凸显出政府公共管理的缺陷。
特别是政府在食品安全领域管理的缺陷。
论文关键词:公共管理,缺陷近期,地沟油再次成为民众热议的焦点,《中国青年报》的报道描述了地沟油从餐馆下水道里的红色膏状物轻松变成清亮食用油、经低价销售重回餐桌的经过。
地沟油是用含油脂成分的残渣及泔水加工而成,加工后不论合格与否都不得食用。
[1]不法商贩为了牟取暴利将加工后的地沟油用于餐饮服务业,给百姓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的危害。
这是继三鹿奶粉事件之后,再一次暴露政府在食品安全领域监管的缺失。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办公室于2010年3月18日下发了《关于严防地沟油流入餐饮服务环节的紧急通知》。
此次地沟油事件的暴露并非偶然,因为在几年前已经出现过这样的问题,人民日报在2001年11月29日的环境新闻《谁来管管地沟油》就曾提出对地沟油规范管理的担忧;时隔九年地沟油不但没有终结,产业反而日益壮大。
正是这种事件凸显出政府公共管理的缺陷,特别是政府在食品安全领域管理的缺陷,主要体现在以下以个方面:一、管理缺乏预防意识。
食品安全的监管应该从源头抓起,建立食品安全评估预警机制,把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遏制在萌芽状态防范于未然。
[2]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事故将严重危害百姓的身体健康,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
食品安全领域的事前控制尤其重要,防范胜于救火。
地沟油事件无疑暴露出政府尚未建立健全社会运行状况的监测体系及危机预警系统,从以前发生的多起食品安全事故也可以看出毕业论文怎么写,亡羊补牢多于未雨绸缪监管缺乏预防意识。
二、没有建立完善的全程管理体系,管理漏洞多。
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管理采用一个管理环节由一个部门管理的原则,采取分段管理为主,品种管理为辅的制度,按照国务院的规定,有关管理权分别赋予了农业部、质检部门、工商部门、海关部门、商务部门和食品药品监督局部门等多个职能部门,这种分段管理模式可谓是九龙治水。
首先,管理部门多、环节多导致了管理资源的严重浪费,不利于节约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效能论文提纲怎么写。
餐饮服务环节地沟油食品安全监管的对策研究
餐饮服务环节地沟油食品安全监管的对策研究地沟油是指由废弃动植物油脂及非食用物残渣经过不合法处理再次加工而成的食用油。
地沟油含有大量的致癌物质和有害物质,长期食用地沟油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
因此,对餐饮服务环节的地沟油进行严格监管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举措。
本文将探讨餐饮服务环节地沟油食品安全监管的对策。
二、加强对餐饮服务机构的监管与检查三、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对于地沟油的危害,很多人并不了解或者认知不足。
因此,加强地沟油的宣传教育工作十分重要。
相关部门要在媒体上进行宣传,利用社交媒体等渠道普及相关知识,让公众了解地沟油的危害,并知晓对策和保护自己的方法。
同时,还可以开展一些食品安全知识讲座,提高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
四、加强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建设目前,对于地沟油的处罚力度不够,相关法律法规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应加大对地沟油生产和销售行为的打击力度,增加罚款数额,加重法律责任。
同时,法律法规也应该加大对餐饮服务机构的监管力度,明确责任和处罚措施,保障食品安全。
五、培养相关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意识餐饮服务环节的工作人员是直接接触和使用食用油的人群,他们的食品安全意识对于保障食品安全至关重要。
各级餐饮服务管理部门可以组织培训班等形式,对餐饮服务人员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食品安全意识,让他们深刻认识到地沟油的危害和对策,严格按照相关法规使用食用油。
综上所述,餐饮服务环节地沟油食品安全监管需从建立追溯制度、加强监管与检查、加强宣传教育、完善法律法规建设以及培养相关从业人员的意识等多个方面着手。
通过综合使用这些对策,可以有效预防和遏制地沟油在餐饮服务环节的使用,保障食品安全,保护人民的身体健康。
地沟油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地沟油,顾名思义,是指从下水道、垃圾桶等地方收集的废弃油脂,经过简单加工后再次用于食品加工。
近年来,地沟油问题在我国食品安全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
为了打击地沟油非法炼制和销售,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并加大了执法力度。
本文将以一起典型的地沟油法律案例,探讨地沟油问题的法律规制和司法实践。
二、案例简介2018年,某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接到群众举报,称某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涉嫌使用地沟油制作食品。
经调查,该公司确实存在非法炼制和销售地沟油的行为。
该公司负责人李某、张某等人,从城市下水道、垃圾桶等地方收集废弃油脂,通过简单加工后,再将其销售给餐饮业、食品加工厂等。
经检测,该公司生产的油脂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质,严重威胁消费者健康。
三、法律分析1. 地沟油的法律界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五十条的规定,地沟油属于食品原料,其生产、加工、销售等行为均受食品安全法调整。
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四十四条的规定,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是指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或者销售明知是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行为。
2. 地沟油非法炼制和销售的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四条的规定,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并可以没收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十倍以上二十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一)未经许可生产、经营食品、食品添加剂的;(二)用非食品原料生产食品、食品添加剂,或者在生产、经营食品、食品添加剂中掺入非食品原料的;(三)未经检验,擅自出厂销售食品的;(四)销售过期、变质、污染的食品、食品添加剂的;(五)伪造、变造食品、食品添加剂生产日期、保质期、检验报告等证明材料的;(六)违反本法规定,使用食品添加剂的;(七)违反本法规定,生产、销售、使用食品包装材料、容器、洗涤剂、消毒剂的;(八)违反本法规定,生产、销售、使用食品相关产品的;(九)违反本法规定,生产、销售、使用食品添加剂原料的;(十)违反本法规定,生产、销售、使用食品相关产品的;(十一)违反本法规定,生产、销售、使用食品相关产品的;(十二)违反本法规定,生产、销售、使用食品相关产品的;(十三)违反本法规定,生产、销售、使用食品相关产品的;(十四)违反本法规定,生产、销售、使用食品相关产品的;(十五)违反本法规定,生产、销售、使用食品相关产品的;(十六)违反本法规定,生产、销售、使用食品相关产品的;(十七)违反本法规定,生产、销售、使用食品相关产品的;(十八)违反本法规定,生产、销售、使用食品相关产品的;(十九)违反本法规定,生产、销售、使用食品相关产品的;(二十)违反本法规定,生产、销售、使用食品相关产品的;(二十一)违反本法规定,生产、销售、使用食品相关产品的;(二十二)违反本法规定,生产、销售、使用食品相关产品的;(二十三)违反本法规定,生产、销售、使用食品相关产品的;(二十四)违反本法规定,生产、销售、使用食品相关产品的;(二十五)违反本法规定,生产、销售、使用食品相关产品的;(二十六)违反本法规定,生产、销售、使用食品相关产品的;(二十七)违反本法规定,生产、销售、使用食品相关产品的;(二十八)违反本法规定,生产、销售、使用食品相关产品的;(二十九)违反本法规定,生产、销售、使用食品相关产品的;(三十)违反本法规定,生产、销售、使用食品相关产品的。
食品安全事件案例
食品安全事件案例食品安全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给人们的健康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在过去的几年里,各种各样的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发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几个食品安全事件案例来探讨其中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首先,我们来看一起曾经轰动一时的“地沟油事件”。
这是一个典型的食品安全事件,事件的起因是一些不法商人从下水道中捞取油脂,再经过加工,将其作为食用油销售到市场上。
由于地沟油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质,长期食用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这一事件的发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恐慌,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度也大大提高。
政府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法规,加强了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加大了对不法商人的打击力度,从而有效地遏制了地沟油事件的发生。
其次,我们来看一起“有毒奶粉事件”。
这是一个涉及婴幼儿食品的严重食品安全事件。
一些不法生产商为了追求利润,向奶粉中添加有害物质,导致了大量婴幼儿中毒甚至死亡。
这一事件的发生震惊了整个社会,人们对奶粉的安全问题产生了极大的担忧。
政府部门采取了严厉的措施,对不法生产商进行了严厉打击,加强了对奶粉生产的监管力度,推动了奶粉行业的整改和提升。
同时,消费者对奶粉的选择更加谨慎,对奶粉的安全问题也更加关注。
最后,我们来看一起“瘦肉精事件”。
瘦肉精是一种非法添加剂,长期食用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一些不法商人为了让猪肉更加“肥美”,向猪肉中添加瘦肉精,导致了猪肉中瘦肉精残留的严重问题。
这一事件的发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人们对猪肉的安全问题产生了极大的恐慌。
政府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法规,加强了对猪肉生产的监管力度,严惩了添加瘦肉精的不法商人,推动了猪肉行业的整改和提升。
通过以上几个食品安全事件案例,我们可以看到,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往往是由于不法商人为了追求利润而采取违法行为所致。
政府部门在处理食品安全事件时,加强了对食品生产的监管力度,严惩了违法行为,推动了相关行业的整改和提升。
从一起“地沟油”案件看查办食品安全犯罪的“三难”问题
从一起“地沟油”案件看查办食品安全犯罪的“三难”问题作者:郑兴旺来源:《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2年第09期前几年发生的“三聚氰胺”、“苏丹红”事件以及当前“地沟油”案件,都充分表明了当前食品安全正面临着严峻形势。
从这一起“地沟油”案件来分析当前影响查办食品安全犯罪的“三难”问题。
“地沟油”;食品安全;衔接机制食品安全关乎民生民利领域,一直倍受广大群众关注。
近年来,一些食品经营者、销售者虚假宣传、掺杂使假,滥用添加剂甚至添加有毒有害物质等问题屡禁不止,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1.关于A市首例“地沟油”案件的基本案情犯罪嫌疑人刘某自2010年5~10月间,多次以低价向浙江省瑞安市金权食品厂的金某购进“三无”猪油120桶,批发销售给B、C、D等县的食杂店等经营户,由各经营户再销售给居民、小吃店等作为餐饮原料。
经统计,2010年6~10月间,刘某涉嫌非法销售不合格食用油的数额为61.1万余元。
2.查办食品安全犯罪的“三难”问题在司法实践中,查办食品安全违法犯罪无论是在侦查阶段,还是在审查逮捕、审查起诉阶段都面临着“三难”问题。
发现难。
《刑法》第三章节第141条、第143条,规定生产、销售假药的行为,或者生产、销售不符合相关安全标准的食品达到“足以”严重危害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程度,就构成犯罪,此类犯罪没有把“造成严重后果”作为犯罪的构成要件。
因此,在实践中,对此类违法犯罪行为的处罚,国家更多的是采用行政处罚的手段,相较于这些不法商人敢于冒着触犯刑罚的风险获取的高额利润而言,行政执法机关处罚的力度显然过低,达不到震慑的效果。
对行政执法过程中对食品安全的现场检查,更多的是在“表面”上进行,看经营产品是否是“三无”产品,有无QS认证标识,导致了发现难问题。
调查取证难。
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技术取证难。
查封扣押疑似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所需的技术要求就高于其它物体,如何在扣押当时或送检期间让它保持“稳定”状态,本身就是一项技术难题,取证不及时、抽样不科学、查封不规范等问题,都会影响检材的鉴定结论的可信度,给后续工作带来难度;其次是鉴定标准不统一。
餐饮服务环节地沟油食品安全监管的对策研究
28·FOOD INDUSTRY 万思睿 南京市玄武高级中学餐饮服务环节地沟油食品安全监管的对策研究废物废油的回收和处理,同时,还要严格规定餐饮服务行业的废物废油不能向不明来历的人员进行低价处理或者销售,可以建立相应的制度来对餐饮服务行业的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并施行定点定区域的管理方法,来约束他们的行为,通过这样的方法来避免这些废物废油进入到非法分子的手中再进行加工制造进入到市场消费中去,另外,相关部门还要对食品的加工销售企业进行严格的监督和检查,来实现加工企业的标准化加工和生产,在食品的加工生产过程中,由于利益的趋势,避免不了出现一些厂家的违规违纪情况,因此,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大监督检查的力度,特别是在一些小作坊,其加工生产地点比较隐蔽,这就需要安全监管部门加大监管的力度来进行黑户小作坊的排查和清楚,并采取一定的处罚措施来保证食品安全健康性,对于行为比较恶劣的作坊,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还要加大惩罚的力度,来为其他的作坊起到威慑作用,进而来为他们的行为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同时对于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来说,还要建立相应的赔偿机制,对于不法商户的行为,让其消费者或者消费群体进行有效赔偿。
监管部门从严监管,采取多手段检查督促食品安全的监管工作组需要制定严密详细的监管流程,而监管流程的制定就需要相关部门对食品安全监管的步骤和过程的认识清晰明了,进而来进行合理有效的监管。
由于食品安全检查工作内容的复杂性以及监管工作的全面性,因此,就需要涉及到多个部门来共同完成,针对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各个内容来加大安全监管的力度,在这些部门的监管中,采取怎样的手段和方法来进行食品质量的监管以及对生产厂家的检查是监管部门需要重点研究的内容。
比如,在食品的生产的过程中,生产厂家的食品需要受到质量监督部门的监管,质量监督部门就要切实负起责任,端正其工作的态度,对生产中的食品进行严格的检查,质检人员的检查是食品进行下一步流通的前提,因此他们一定要把好食品安全的第一关,同时,他们在检查中,使用的方法可以采用随机采样法或者突击检查法来进行,在进行随机采样法的时候,可以尽可能多的对食品的范围样本进行着地沟油食品事件的发酵和传播,人们对食品安全是越来越重视,这对相关部门的安全监管工作是一项艰巨的考验。
中国地沟油市场管理混乱 餐饮业回收存特权寻租要点
中国地沟油市场管理混乱餐饮业回收存特权寻租近日,在公安部统一指挥下,浙江、山东、河南等地公安机关首次全环节破获特大利用地沟油制售食用油案件,共摧毁了涉及14个省的“地沟油”犯罪网络,捣毁生产销售“黑工厂”、“黑窝点”6个,抓获山东柳立国、河南袁一等32名主要犯罪嫌疑人。
由此,一条集掏捞、粗炼、倒卖、深加工、批发、零售等6个环节的地沟油黑色产业链呈现在公众面前,这证明地沟油不仅流入餐桌,而且其产业化规模相当庞大。
如何破解地沟油回流餐桌的困局?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的多名相关领域专家看来,只有变堵为疏、变废为宝,对地沟油进行资源化利用,才能真正釜底抽薪,用一条合法的利益链条去替代原先的黑色利益勾兑。
“地沟油”市场大管理乱在我国,对“地沟油”的解释,有狭义和广义两个概念:狭义上指的是从地沟直接刨出来的废弃动植物油脂。
即人们用不同工具,从建筑物的下水道(俗称:地沟)获取的生产、生活废弃的动植物油脂混合物,经过简单的沉淀、熬煮制成的油脂。
制造过程环境污染严重,油脂品质低劣,油品色泽浑浊、气味难闻、过氧化值高、浸出油溶剂残留高、含有大量有毒物质。
广义上则泛指各种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废弃动植物油脂。
废弃油脂利用研究专家、江苏省高油脂能源植物培育及深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负责人张伟明以多年的研究经验告诉《法制日报》记者,我国的“地沟油”市场很大,也很乱。
“由于饮食文化和聚餐习惯,餐厨垃圾成了中国独有的现象。
一分钟前还是佳肴,一分钟后就成了垃圾。
2009年,全国城镇餐饮业零售额约为1.8万亿元。
根据相关统计,饭局上的剩菜比例一般在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之间。
也就是说,餐饮业每年有数千亿元的销售额白白变成了垃圾。
”张伟明说。
另一份针对上海近3万家普通餐饮企业和150家左右星级饭店的调查结果表明,上海市平均每天产生的餐厨垃圾约1500吨。
而在江苏省苏州市,千家大型饭店餐厅及1000多家企事业单位食堂,每天餐厨垃圾产生量也在400吨以上。
从地沟油事件看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法律
从地沟油事件看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法律前言说起地沟油,全国上下妇孺皆知。
肮脏恶心的地沟漂浮污油被用作餐桌食用,令人恶心发指却又如此泛滥让人无可奈何、屡禁不止无处不在。
普通消费者只好抱着假装不知的心态去饮食,不否则就无法在外就餐。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为何我国人住着世界上最贵的房子拿着最低的工资还要吃着最脏的食物?连饮食都处于全民被毒害的情况,只会让政府的公信力愈加降低。
如何治愈这一顽疾?《食品安全法》已颁布3年之久却不见成效,公民仍在以食用地沟油和各种高危食品来被增强免疫力,这让所有人都痛心不已。
如何才能使得我国食品安全得到有效监管?以下将试做讨论。
一、地沟油事件开端2010 年3 月17 日,《中国青年报》一则关于“地沟油”的报道称,武汉工业学院教授何东平在组织认真调查之后,估计我国每年有200- 300 万吨地沟油流回餐桌,按照现有消费情况,一个人吃10 顿饭,可能有1 顿碰上的就是地沟油。
地沟油中含有强烈的致癌物质黄曲霉素,它的毒性是砒霜的100 倍。
地沟油是一个泛指的概念,是人们在生活中对于各类劣质油的通称。
通俗地讲,地沟油可分为几类:一是狭义的地沟油,即将下水道中的油腻漂浮物或者将宾馆、酒楼的剩饭、剩菜(通称泔水)经过简单加工提炼出的油;二是劣质猪肉、猪内脏、猪皮加工提炼后产出的油;三是用于油炸食品的油使用次数超过规定要求后,再被重复使用或往其中添加一些新油后重新使用的油。
地沟油的流向包括四个渠道:一是化工厂(生产化工产品);二是酒楼、餐馆(低价购买);三是养殖场(牲畜的饲料);四是工厂和学校食堂。
由于何东平的另一身份是全国粮油标准化委员会油料及油脂工作组组长,这一报道引发了各界的强烈关注,更加引起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恐慌,不用去想食用地沟油给自己身体带来的危害,单是想到“地沟”两个字,想到那些肮脏的东西,就足以让消费者恶心不已。
何东平说,经过提纯的地沟油,可以达到国家一级食用油标准,只是成本太高,不法分子不可能实现。
黑心地沟油 之企业危机公关
事件发展:
康师傅、旺旺等台湾知名食品厂商陆续被曝使用过强冠的劣质猪油,台湾卫生 部门勒令下架相关产品。其中,方便面第一品牌康师傅首当其冲,舆情汹涌。那么, 其应对情况如何? 9月14日,康师傅官网发公告称,此次怀疑使用问题油料的产品为“精炖葱烧 排骨汤面”,该产品系台湾味全使用康师傅商标在台湾岛内生产、销售,并未进入 大陆市场。作为危机公关的手段,这一公告的关键点在于撇清台湾涉事产品和大陆 康师傅之间的关系,这也是大多数企业惯用的手法,在及时承认错误的同时,也注 意给自己的后期工作留下后路,这一思维逻辑非常正常并且无可危机管理有效进行的组 织保证,不仅这是处理危机时必不 可少的组织环节,而且在日常危机 管理中也非常重要的。危机发生之 前,企业要做好危机发生时的准备 工作,建立起危机管理机构,制定 出危机处理工作程序,明确主管领 导和成员职责。成立危机管理机构 是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是顺利处 理危机、协调各方面关系的组织保 障。危机管理机构的具体组织形式, 可以是独立的专职机构,也可以是 一个跨部门的管理小组,还可以在 企业战略管理部门设置专职人员来 代替。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规模以 及可能发生的危机的性质和概率灵 活决定。
企业进行危机管理应该树立一种危机理 念,营造一个危机氛围,使企业的员工面对 激烈的市场竞争,充满危机感,将危机的预 防作为日常工作的组成部分。时刻把与公众 沟通放在首位,与社会各界保持良好的关系, 消除危机隐患。其次,开展危机管理培训。 危机管理培训的目的与危机管理教育不同, 它不仅在于进一步强化员工的危机意识,更 重要的是让员工掌握危机管理知识,提高危 机处理技能和面对危机的心理素质,从而提 高整个企业的危机管理水平能力。
危机管理分析:
纵观康师傅对此次舆情危机的应对,无论是公告还是新闻发言人的表态, 都不甚理想。强硬的态度招致舆论反弹,让舆论质疑康师傅推卸责任。同时 造成消费者的信任度下降,对康师傅的品牌形象造成恶劣的影响。同时,也 反映出康师傅对危机的预警机制和应对措施都不够完善。不管是企业和个人, 在面对接踵而来的危机之时,都可能出现不可克制的情绪,建立起健全的舆 情管理机制和危机应对流程,才是有效的举措。
从_地沟油_事件浅析餐饮业的信誉危机管理
Forum学术论坛 2012年2月247从“地沟油”事件浅析餐饮业的信誉危机管理四川三星通用航空公司 王宇 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陈洛摘 要:在如今信息高速发达的社会,餐饮行业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也越来越关注于餐饮食品的安全与健康。
企业面临危机的可能性比以往都大,而对于企业来说,信誉和形象对于危机管理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对信誉危机的管理是危机管理中的重中之重。
本文围绕“地沟油”事件给餐饮业信誉带来的影响展开论述,并通过对餐饮企业在“地沟油”事件后信誉危机管理进行评析,以便能有效预防信誉危机,并对产生危机后的恢复、重建工作提出若干建议。
关键词:“地沟油”事件 餐饮企业 信誉危机 中图分类号:F7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2)02(b)-247-02“地沟油”流向我们的餐桌,是存在已久的现象,虽然有关部门一直对此严厉打击,但“地沟油”现象依然顽固,使消费者对各类餐饮企业产生了严重的不信任感。
全国各地纷纷查出数量巨大的非法用油,其涉及范围之广,生产规模之大,出乎人们的想象。
2011年9月13日,公安部破获了一起团伙生产、销售食用地沟油案件,是近来对地沟油事件打击最为强烈的一次,进而在全国大范围内对地沟油展开了大规模的清查活动。
“地沟油”事件在公众心中造成了恶劣影响,很多用油量大的企业,如川菜、湘菜等餐饮企业最近遭遇了严重的信誉危机,尽管很多企业喊出了一次性用油、不含问题油等口号,消费者却并不买账。
这也造成了一种怪现象:虽然在各地都有被查处的地沟油生产作坊,但却在流通环节中找不见了方向。
消费者越来越不信任餐饮企业提供的食品,在以前到晚上营业高峰期排队等候的热闹场面不见了,往往是几十桌的大厅上座率不到三成。
可以肯定的是,这些对餐饮企业经营活动造成的影响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质量危机所带来的在消费者心目中信誉的缺失和品牌的贬值,将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严重后果。
浅析“地沟油”事件的原因及对策
浅析“地沟油”事件的原因及对策√天使の佐手近几年,我国许多地方都存在一个令人发指的问题──“地沟油”问题,这个问题可以说已经成为一个公开的“秘密”。
地沟油,泛指在生活中存在的各类劣质油,长期食用可能会引发癌症,对人体的危害极大。
由于存在不小的经济诱惑,仍有人铤而走险销售地沟油。
地沟油实际上是一个泛指的概念,是人们在生活中对于各类劣质油的统称。
地沟油可分为三类:一是狭义的地沟油,即将下水道中的油腻漂浮物或者将宾馆、酒楼的剩饭、剩菜经过简单加工、提炼出的油。
二是劣质猪肉、猪内脏、猪皮加工以及提炼后产出的油。
三是用于油炸食品的油使用次数超过一定次数后,再被重复使用或往其中添加一些新油后重新使用的油。
有些人长期以倒卖“地沟油”为生,他们把这些地沟油经过化学处理后装入成品油桶流入餐桌,这些地沟油流入餐桌严重威胁到我国公众的生命健康。
而我国近期频繁发生的地沟油生产销售的犯罪案件,震惊全国。
其涉及范围之广,生产规模之大,出乎人们的想象。
“地沟油”流入餐桌,很早就已经出现了,虽然我国有关部门经过严厉打击,但“地沟油”事件依然阴魂不散,据有关专家统计每年返回餐桌的地沟油达百万吨级,这个问题的症结在哪里呢?“地沟油”事件的频繁发生反映了围绕“地沟油”形成的利益链未能从机制上打断。
在利益的驱使下,“地沟油”制售从小作坊升级到大工厂,产业分工细化为掏捞、粗炼、倒卖、深加工、批发、零售等多个环节,“地沟油”生意不但打不死,甚至还越做越大。
在餐厨垃圾处理上,我国长期处于“无政府”的状态,这为那些不法商贩提供了大规模庞大的“灰色产业”的空间。
再者,也反映了我国政府监管不力等问题。
[原因分析]食品安全整顿工作一直是我国政府部门重点监管的对象,为什么长期以来发生的“地沟油”事件屡打不绝呢?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利益的驱动。
一般而言,收购的地沟油每吨是5500-5600元,加工后的“食用油”就可以卖到每吨8100元-8300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orum学术论坛 2012年2月247从“地沟油”事件浅析餐饮业的信誉危机管理四川三星通用航空公司 王宇 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陈洛摘 要:在如今信息高速发达的社会,餐饮行业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也越来越关注于餐饮食品的安全与健康。
企业面临危机的可能性比以往都大,而对于企业来说,信誉和形象对于危机管理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对信誉危机的管理是危机管理中的重中之重。
本文围绕“地沟油”事件给餐饮业信誉带来的影响展开论述,并通过对餐饮企业在“地沟油”事件后信誉危机管理进行评析,以便能有效预防信誉危机,并对产生危机后的恢复、重建工作提出若干建议。
关键词:“地沟油”事件 餐饮企业 信誉危机 中图分类号:F7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2)02(b)-247-02“地沟油”流向我们的餐桌,是存在已久的现象,虽然有关部门一直对此严厉打击,但“地沟油”现象依然顽固,使消费者对各类餐饮企业产生了严重的不信任感。
全国各地纷纷查出数量巨大的非法用油,其涉及范围之广,生产规模之大,出乎人们的想象。
2011年9月13日,公安部破获了一起团伙生产、销售食用地沟油案件,是近来对地沟油事件打击最为强烈的一次,进而在全国大范围内对地沟油展开了大规模的清查活动。
“地沟油”事件在公众心中造成了恶劣影响,很多用油量大的企业,如川菜、湘菜等餐饮企业最近遭遇了严重的信誉危机,尽管很多企业喊出了一次性用油、不含问题油等口号,消费者却并不买账。
这也造成了一种怪现象:虽然在各地都有被查处的地沟油生产作坊,但却在流通环节中找不见了方向。
消费者越来越不信任餐饮企业提供的食品,在以前到晚上营业高峰期排队等候的热闹场面不见了,往往是几十桌的大厅上座率不到三成。
可以肯定的是,这些对餐饮企业经营活动造成的影响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质量危机所带来的在消费者心目中信誉的缺失和品牌的贬值,将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严重后果。
我们可以看到,地沟油事件对餐饮企业的打击是巨大的、不可估量的。
绝大多数消费者对用油量大的餐饮企业的信赖程度明显降低。
餐饮行业作为一个庞大的、有着巨大潜力的第三产业,近些年来,在国内国际上都受到了热烈的追捧;而“地沟油”事件不仅摧毁了餐饮企业的自有品牌,更引发了行业的强烈地震。
尽管企业采取了危机公关等应急措施,但企业在经营上仍遭受到不可逆转的损失,更严重的是,“地沟油”事件将“个别企业”、“个别产品”的信誉危机上升为整个中国餐饮行业的信誉危机。
1 文献综述1.1 信誉危机的涵义在我国正式成为WTO 的成员时,著名经济学家张维迎就曾指出,在受到各种外资企业的冲击时,企业的信誉和形象已经成为企业最核心的竞争力。
在我国企业信誉问题已经得到企业管理者和学者的普遍关注,而对信誉危机的管理,作为其中重要的一环,也必然得到了更加广泛的重视。
李继红将企业的信誉危机诠释为,企业因为管理不当而导致信用的缺失,以致名誉扫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受到了严重挑战,经营活动难以正常运作,并威胁到社会和经济的正常发展。
邱家学和曹敏认为“企业的信誉危机是指在面对各种事故和突发事件时,企业因不能及时反应,而使生产经营活动遭受严峻的打击,企业信誉遭到破坏,营造的良好公众形象遭到破坏。
”企业信誉危机包含于企业危机之中,例如企业因产品质量不合格、法律纠纷、劳资纠纷、重大事故等被媒体曝光给企业带来的危机,它都会令企业的信誉和品牌遭受严重考验。
所以大多学者都会选择将信誉危机管理作为企业危机管理中最有战略性意义的课题进行探讨研究。
1.2 信誉危机管理的研究现状夏瑞霞曾指出,不管企业发生何种形式的危机,都要涉及企业的形象及信誉重建,对信誉危机进行管理顾及到企业如何在公众面前树立良好的形象。
而对企业信誉危机的管理,就是一个正处于危机中的企业要引领那些作为旁观者的公众的看法,以免公众对企业产生消极印象。
美国学者罗伯特·希斯(Robert Heath)在1998年编写的著名学术著作《危机管理》中,认为对于危机的管理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简称为4R 模型——缩减Reduction 、预备Readiness 、反应Response 、恢复Recovery 。
同时他着重强调,任何危机的发生后都需要及时进行对信誉的修复管理。
他归纳了一个 “合适的” 企业信誉形象应由主要包含四个方面:与危机前的行为和态度相吻合、真实反映企业的态度和行为、关注对外部焦点的处理、危机过后保持现有形象。
他指出“从狭义上讲,正是由于企业缺乏有效的信誉管理,才产生的企业危机。
” 2 “地沟油”事件中餐饮企业信誉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2.1 企业没有形成以诚实守信为基础的企业文化和伦理价值观一个企业之所以被公众信赖,是因为其有着严格的规范限制和道德约束,并且市场竞争的基本法则也带来了一定程度的约束作用。
餐饮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使用了不符合标准的劣质油来降低成本增加利润,以牺牲信誉为代价去换取眼前利益,危害了消费者的安全。
这本身就是企业经营者没有营造一个有效的企业文化的表现。
由于缺少正确的企业伦理观的指导,直接导致了企业信誉危机。
2.2 预防阶段,准备不足2.2.1 企业缺乏内部质量监督体系众所周知,企业产品质量问题是地沟油事件的根源。
地沟油事件的曝光并不是偶然的,而是长期以来,地沟油都潜伏在餐饮企业中,是餐饮业中不能说的秘密。
餐饮业的产品质量监督体系难逃其咎。
产品生产和检验等最基本的环节出现技术和人为疏漏,企业没有对自己的所有产品和相关信息进行通盘的了解,没能察觉到危机发生的潜在因素以做好相应对策。
由此可见,企业忽略了危机管理中的预防原则。
Forum学术论坛2012年2月 2.2.2 制度上没有建立相应的信誉危机应对预案虽然我们要对企业危机的预警、预防产生足够的重视,但有时也难免稍有疏漏,便出现危机。
因此,必须正确制订企业信誉危机管理预案,从制度层面对信誉危机进行梳理分析,并加以管理,以便一旦危机真的来临时能从容应对。
但从地沟油危机爆发后的表现可以看出,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没有对类似事件作出一个完整的预案,危机发生时该如何应对、处理,很多企业显得手足无措,只能任凭危机在公众中的影响逐渐衰退,这样一直被动挨打,给企业经营活动带来了严重损失。
2.3 反应阶段处理不当,没有积极有效的危机公关纵观在危机处理过程中的公关策略,餐饮行业的表现很难令人满意。
更致命的是,企业和政府一直给消费者制造隐瞒真相感觉,加之舆论造成的影响越来越恶劣,企业经营业绩不断下降,在这个时候才出来对消费者喊冤,也难以得到消费者的信任。
各餐饮企业在被处罚和曝光的情况下,需要做出严控进货渠道和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承诺的同时,更需要进行一场积极的危机公关。
我们知道,媒体是危机公关里最有效的工具和渠道。
因此,涉及“问题油”的店主们最明智的做法应该是积极坦然面对媒体采访,通过做出积极应对危机和承担责任的姿态,向消费者阐明主张,从而获得消费者的谅解。
3 餐饮业预防信誉危机的建议3.1 建设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是维护企业信誉的内在使命餐饮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各种利益的熏陶。
而企业如果选择通过危害消费者的利益而使自己短期利润有所增加,那么必然会带来企业信誉的巨大缺失。
因此,只有在企业内部不断强化企业的文化建设意义,才能有效的将危机消灭于萌芽之中。
而在企业进行信誉危机管理时,也必须将企业的声誉作为核心内容,以诚实守信为基准,将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为远大目标,同时以公众的整体利益为着眼点,加强对信誉危机管理理念和文化建设。
3.2 完善餐饮产品质量监督制度3.2.1 企业内部:加强对产品质量的监管对于餐饮企业来说,餐饮产品的质量对企业生存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企业要想发展,必须先得到消费者对于产品质量的信任。
餐饮企业生产的产品对消费者的健康安全有着直接影响。
同时,企业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质量监测机制,其中需要企业自身设定各环节的质量标准体系,并安排与之相关的各部门和员工,在第一线监督菜品生产加工的每一道工序,从而把握好质量大关。
这样既能有效的保障餐饮产品的质量,又能维护企业的荣誉。
另外,餐饮企业在对产品的监督过程中,不仅要注重自身加工的产品质量问题,也要从根源上保证原材料和半成品的质量。
“地沟油”事件的起源就是来自有问题的劣质油,以及松懈的企业质量监管体系,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餐饮行业危机,最终导致消费者对餐饮企业的信任感降低,积重难返。
3.2.2 企业外部:加强行业管理,建立行业标准体系餐饮企业的信誉危机对餐饮业的发展提出了新挑战。
加强全行业综合管理工作已经刻不容缓,当务之急是建立一套完整的餐饮行业规范管理系统。
行业标准管理应以产品卫生、安全、健康为基本出发点,严格执行餐饮业准入制度,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强化餐饮企业的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制度。
3.3 制定有效的预防危机的管理方案餐饮行业的生产消费同时性,说明了企业在某一环节稍有不当,就会立刻反应出来而产生信誉危机。
所以,对于某些各种可能出现的、不可避免的问题,要提前策划出紧急应对方案,一方面加强了企业的危机管理意识,另一方面也能在危机出现的当下立即采取行动,在公众面前做出表率,赢得及时处理危机的时间,从而降低由危机产生的各种损失。
3.4 企业要具备良好的危机公关能力餐饮企业在生产出产品后没有足够时间来检验产品是否符合标准,消费者就餐的各个环节如有一点马虎就会出现问题,我们也可以说餐饮业中出现一些波折是在所难免的。
所以在出现问题之后,要求餐饮企业能够客观公正地对待问题,这也就要求餐饮企业具备着良好的危机公关能力,面对已经存在的质疑,做出积极承认过错、挽回损失和信誉的行为。
餐饮企业在出现危机后应该积极承担责任和错误,主动应对媒体,向消费者阐明危机后会采取的措施以获得消费者的谅解,这样才能继续取得消费者的信任。
4 结语餐饮企业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是巨大的,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就可能带来餐饮行业的大波动,所以,我们不能任凭细菌滋生、潜伏在企业当中。
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新兴的企业刚出现便销声匿迹,而一些曾经非常知名的企业因为一个小小的危机便走向衰落,这一方面说明餐饮行业市场竞争的严酷性,但更重要的是,企业在信誉危机管理方面存在着严重的欠缺。
餐饮行业错乱纷杂、行业准入标准低,所以才会频繁出现信誉危机。
因此,如何在危机发生后保护来之不易的信誉价值,如何建立企业信誉危机管理机制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针对餐饮业目前发展状况,提出了信誉危机管理的若干建议,希望能对餐饮企业的实际工作提供理论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1] 罗伯特·希斯.危机管理[M].王成等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1.[2] 张维迎.企业的品牌和信誉=企业核心竞争力[J].现代经济信息,2002(4).[3] 李继红.企业信誉危机事件的根源探析[J].企业经济,2006(06).[4] 杨成国,赵晓兰,刘庆京.企业信誉风险成因之探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3(09).[5] 夏瑞霞.企业信誉危机管理研究[D].同济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