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骨下静脉置管两种固定方法的比较

合集下载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

(二)锁骨下入路操作的要点
1、部位选择 在锁骨下方,锁骨中点内 侧1-2cm处为穿刺点,也 有在锁骨上入路穿刺点向
下作垂线与锁骨下缘相交,
以交点处作为穿刺点。多
选择右侧。
(二)锁骨下入路操作的要点
2、体姿参考 采取肩垫枕的仰卧头后 垂位,头偏向对侧,也可 将床尾抬高,以利于穿刺 时血液向针内回流,避免 空气进入静脉发生气栓。 穿刺侧的上肢外展45度, 后伸30度位以向后牵拉锁 骨。
软骨上缘水平以下再分成中、下段。
(二)操作的要点
1、部位选择 右侧颈内静脉较粗且与头臂静脉、上腔静脉 几乎成一直线,插管容易成功,中段位置较表浅,操作视 野暴露充分,穿刺时可避开一些重要的毗邻器官,操作较 安全,可选此段穿刺。 2、体姿参考 患者多取仰卧位,肩部垫枕使之仰头,头偏 向左侧(因多选右侧穿刺),操作者站于患者头端。 3、穿经结构 穿刺针穿经皮肤、浅筋膜、胸锁乳突肌(下 段迸针不通过此肌)、颈动脉鞘,即达颈内静脉,颈动脉 鞘比较坚韧,与血管壁紧密相连。
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维持气管通
畅,减少气道阻力,有利于减少
呼吸道解剖死腔,保证有效通气
量,为给氧加压人工呼吸及气管 内给药提供了条件。
气管插管适应症
1、严重低氧或高碳酸血症; 2、气道分泌物过多或出血需要反复吸引者;
3、存在上气道损伤、狭窄、气道食管瘘影响正常通气者;
4、因诊断或治疗需要,在短时间内要反复插入气管镜者, 为了减少患者痛苦,使操作方便,亦可事先行气管插管。 方法有经鼻和经口两种方法,原则上适应症相同,但如鼻 腔有阻塞、感染或出血倾向,或鼻甲、鼻窦有骨折,则考
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性感染的对策
1、不出现CRS时,尽可能长时间保留导管; 2、夏天于第14天,冬天于第21天经导丝更换导管; 3、对于长期留置者,尽量使用抗感染导管。同时经验 性局部及全身使用抗菌素,体温正常后48小时即可。

picc与cvc在临床使用中的对比分析

picc与cvc在临床使用中的对比分析

PICC与CVC在临床使用中的对比分析近年来,经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经锁骨下静脉置管(cvc)两种方法已经成为临床上最广泛使用的两种静脉给药途径.现就这两种方法的操作难易、穿刺异常致失败、留置时间以及拔管后导管内壁的光滑度、液体流速、并发症进行分析,便于在今后更好的运用.一、操作难易1、PICC:PICC导管通常是由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其导管的尾部要求置入上腔静脉的下1/3处.通常选择肘部贵要静脉或头静脉穿刺,可看到和扪到,其周围无重要组织结构,操作创伤小,流程简单,只要掌握静脉穿刺技术的护士便可完成操作。

穿刺危险性小,安全留置易于护理,在穿刺一针见血后如果不碰到血管痉挛、导管异位等因素时,操作时间一般在10分钟左右,同时创伤小、出血少,病人基本无痛苦。

所以PICC有操作简单、创伤少、血管定位准确的优点.2、CVC:锁骨下静脉位于第一肋、锁骨和前斜角肌之间的三角内,成弓形,为腋静脉的直接延续,位于第一肋的外侧缘,在胸锁关节的后方与颈内静脉合成头静脉后汇入上腔静脉。

该静脉双侧均在同侧锁骨的后方,其体表投影为胸锁关节上缘略斜向下外与锁骨中、内1/3交点处之间的连线,且静脉长度和外径无显著性差异.由于在锁骨上或下静脉穿刺,这些静脉较深,看不见,摸不清,定位困难,且解剖复杂,这在操作时要求操作者必须掌握扎实的解剖知识.邻近重要脏器多,易发生严重并发症,常需要在医师的指导下或由医师亲自操作.二、穿刺异常致失败1、PICC常见原因:①患者血管状况差.因为长期治疗外周血管已被反复穿刺、上肢软组织明显水肿致使浅表静脉暴露不清晰、周围循环衰竭,无法寻找到正常血管供PICC.②选择穿刺部位不当。

选择头静脉穿刺易造成送管困难。

③血管痉挛.患者心情紧张,刺激迷走神经,可引起血管痉挛,造成送管困难。

误入腋静脉导致送管困难并失败。

我们认为PICC置管应注意选择粗直、弹性好的静脉。

首选贵要静脉,尽量避免在头静脉穿刺。

浅谈股静脉置管术与锁骨下静脉置管术、颈内静脉置管术的对比分析

浅谈股静脉置管术与锁骨下静脉置管术、颈内静脉置管术的对比分析

浅谈股静脉置管术与锁骨下静脉置管术、颈内静脉置管术的对比分析发表时间:2010-04-29T23:32:25.53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18期供稿作者:马瑛1 徐艳春2 [导读] 颈内静脉置管具有锁骨下留置导管的优点而血胸气胸等并发症较锁骨下置管少马瑛1 徐艳春2 (1新疆哈密第二人民医院 839000;2新疆哈密地区中心医院 839000)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09)18-0050-02目前,急性肾衰、慢性肾衰尚未建立永久性血液通路前,以及肾移植患者和血浆置换等血液透析患者周围血管条件差及不能适应动-静脉内瘘血液动力学变化的病人或危重病人抢救和慢性病人支持治疗,都可采取临时性血管通路。

常见的有股静脉穿刺置管术、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颈内静脉置管术等,我们通过对128例患者采用股静脉穿刺置管术认为股静脉穿刺置管术安全,血液透析时血流量大、给病人造成痛苦小,操做简单易行、临床使用较多。

1 临床资料自2004-2009年,128例病例中,男79例,女49例年龄最大78岁,最小16岁其中94例为透析病人,其余为危重抢救或慢性病病人支持治疗,置管最长时间四个月,最短一天。

2 穿刺方法2.1 准备用物 20ml、5ml、注射器各一付、9号穿刺针1-2个、置管一付(德国进口GDK1115)导丝一付、置管包一个、无菌手套2付、2%利多卡因一支肝素盐水、肝素帽、敷料、碘酒、酒精、盐水。

2.2 心理准备做好解释工作,消除紧张心理。

2.3 准备皮肤碘伏消毒以穿刺点为中心环形消毒皮肤5-10cm范围。

2.4 会阴部备皮,定好穿刺部位,病人取仰卧位穿刺侧下肢稍外展外旋,与腹股沟韧带与股动脉交汇点1cm,股动脉内侧缘为皮肤进针点。

2.5 常规皮肤消毒,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打开置管包,戴手套铺洞巾,用2%普鲁卡因作局部浸润麻醉用注射器抽肝素盐水冲洗穿刺针,导管及导丝,操作者左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并排按压股动脉搏动最明显处右手持穿刺针与注射器连接处与穿刺点朝近心端方向与皮肤呈30-40度角进皮后与股动脉平行缓慢进针见回血或进针约4cm时缓慢退针见回血确认为静脉血后,左手拇指中指固定穿刺针右手取下注射器食指轻按堵住穿刺针尾部,右手持导丝快速推进装置,将导丝沿穿刺针送入血管约15cm,拔出穿刺针将导管套入导丝,导丝必须露出导管尾部,一同送入股静脉,拔出导丝连接内盛肝素盐水的注射器回抽见血后推入肝素盐水2ml导管末端予肝素帽封管。

PICC和CVC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比较

PICC和CVC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比较

一 次 置 管成 功 是 指一 针 见血 管径为 1 4 G, 末端开 口, 三向瓣膜 , 导 管 总 长 为
测血 管 动 作 ; 二 次 置管 成 功 是 指另 选 进 针点 进 行 穿 刺 , 包括3 次 以
6 0 c m。 C V C 导管 : 珠海福尼亚 医疗设 备有限公司 ( 中美合资 ) , 导
行 彻底 的清 洁 和 消毒 。 然 后 铺 好无 菌 治 疗 巾 、 无 菌孔 巾 , 选 择肘 部 静 脉进 行 穿 刺 , 成 功 后退 出穿 刺针 , 缓慢 送 人 导管 , 送入 1 O ~ 1 5 c m 后 嘱 患 者 头 转 向穿 刺 侧 , 下颌贴靠肩部 , 缓 慢 送 人 导 管 至预 测 长
当代护 士2 0 1 4 年0 5 月 下旬 刊
一 9 3-
P I CC和C VC 在 恶性肿瘤 患者 中的应用 比较
黄朝青 吴碧钦
摘要 目的 比较 经锁骨下静脉 导入 中心静脉 置管c V c 和经 外周静脉 置入 中心静脉 置管P I C C 在 恶性肿 瘤患者 治疗中的应 用。 方法
皮 肤 缝 线将 导 管缝 合 固定 在 皮 肤上 , 最 后 局部 用透 明贴膜 覆 盖 。
1 . 2 方法
1 . 2 . 1 材料
P I C C 导管 : 美 国B a r d A c c e s s S y s t e ms , I n c 生产 , 导 管
1 . 3 评 价指 标
管癌3 8 例, 胃癌6 O 例, 直肠癌4 3 例, 其他 恶性肿瘤3 例。 将所有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 ( P t c c ) 9 2 例和对照组( C V C) 8 6 例, 2 组患者在性别、
年 龄 及 肿 瘤位 置 等 比较 , 差异无统计 学意义 ( P > 0 . 0 5 ) , 具 有 可 比

肿瘤化疗两种入路锁骨下静脉留置管维护效果比较

肿瘤化疗两种入路锁骨下静脉留置管维护效果比较
广 西 医 科 大 学 学 报 2 1 O 2F J OURNAL OF GUANGXIMEDI UNI CAI VERS TY u I c 2 1 e} } }
l 验 流l 经交 。
亭 { 亨
肿瘤 化 疗 两种入 路 锁 骨 下静 脉 留置 管维 护效 果 比较
情 况 。结 果 : 、 两 种 人 路 穿 刺锁 骨 下 静 脉 留置 管 留置 时 间 的 比 较 , 入 路 组 长 于 上 人 路 组 (P< O 0 ) 年 龄 、 别 、 分 堵 上 下 下 .5 ; 性 部 管 和 因感 染 需 拔 管 比较 , 异 均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 > O 0 ) 差 P . 5 。结 论 : 维 护 方 法 相 同 的情 况 下 , 人路 穿 刺 比上 入路 穿 刺 锁 骨 下 在 下
下入 路 为锁 骨 下 缘 的 中点 内侧 1o 20c 中 、 13交 界 . ~ . m( 内 /
处) 。穿 刺 方 向 : 入 路 指 向胸 锁 关 节 ; 入 路 为 指 向 胸 骨 上 上 下
注 : 组 比 较 , >0 0 两 P .5
上 、 两 种 人 路 穿 刺 锁 骨 下 静 脉 留置 管 , 维 护 方 法 相 下 在 同的情况下 , 两种 入 路 留置 时 间 的 比较 见 表 1两 种 入 路 穿 刺 , 置管患者年龄 、 别 、 分堵 管及 因感染需 拔管 比较 , 表 2 性 部 见

上 的化 疗 患 者 选 择 锁 骨 下 静 脉 置 管 留置 管 化 疗 , 避 免 上 述 可
肿 瘤 化 疗 患 者 治 疗 周 期 长 , 复 外 周 静 脉 穿 刺 , 疗 药 反 化 导 致 的脉 管 炎 及 化 疗 药 外 渗 导 致 的 局 部 组 织 不 可 逆 性 坏 死 的发 生 率 高 , 重者 可 致 肢 体 功 能 障 碍 。 目前 , 科 9 以 严 我 o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后的护理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后的护理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后的护理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适用于长期输液而周围静脉不宜穿刺、测量周围静脉压、TPN以及长期输入刺激性药物的患者,必要时还可以从锁穿处采血,抢救时加压输液。

但锁穿较浅静脉穿刺创伤药大些,可能会出现各种类型的并发症,因此要求护士充分认知各种危险因素。

一、留置管的固定穿刺成功后,缝线结扎固定导管,采用3M无菌透明覆盖保护穿刺处。

一般置管长度右侧为12~15cm,左侧为16~19cm,如置管过长,导管刺激心脏和大血管壁,部分患者出现心悸、气急、胸闷等不适。

保持导管的通畅,防止导管脱出、扭曲、受压等,躁动的患者适当约束双手,患者在更衣时避免过度牵拉导管,以免导管移位或脱出,如导管脱出不可将脱出部分再送入血管。

二、观察患者的主诉和生命体征输液注射前要用注射器抽吸回血确认留置管是否在血管内再输入药液。

输液中观察患者有无突发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下降、胸闷、气急以及清醒患者出现烦躁,血压下降的表现,如出现上述症状提示可能出现血、气闷或胸腔积液,应立即停止输液行X线检查确诊后拔管治疗。

三、防止空气栓塞因锁骨下静脉的压力较低位0.66kPa,再吸气时甚至可达到负压,要防止输液滴空,以免进入空气形成空气栓塞。

四、输液速度防止输液过快,导致一过性输液量过大,加重心脏负荷甚至出现急性肺水肿。

五、导管感染的预防及护理注意观察穿刺处有无红肿、外渗、皮肤张力增高、硬结和疼痛等部感染的症状。

对于穿刺处的改变分为四度:0度:导管入口处无任何变化;Ⅰ度:导管入口处红肿直径<1cm;Ⅱ度:导管入口处皮肤红肿直径>1cm;Ⅲ度:导管入口处有红肿并且周围有分泌物,甚至伴有全身症状如高热、血白细胞升高等。

一般穿刺后24h局部换药一次,以后可以每隔一天换一次,若敷料潮湿污染要随时更换,保持敷料的清洁干燥。

每周更换正压头或肝素帽1~2次;从导管采血标本后,立即更换接头并用生理盐水冲管,每次连接输液器注射器时,要用0.2%碘伏消毒正压接头或肝素帽后连接。

锁骨下静脉置管护理规范

锁骨下静脉置管护理规范

预防感染 连接输液的患者每天更换输液器一次,如有三通接头也应每天更换一次。当穿刺处出现 Ⅰ~Ⅱ度改变时使用0.2%碘伏消毒创口,口服抗菌素,局部每24h换药一次,一般局部症 状可以缓解,不必拔管。当穿刺处出现Ⅲ度改变时应立即拔管,可以给予局部治疗,每 12~24h局部换药一次,同时静脉使用抗生素防止菌血症发生,必要时可对创口分泌物、导 管尖部及血液进行培养,选用敏感抗生素。对合并有糖尿病、病情危重,自身免疫力低下、 长时间联合使用多种抗菌素致使菌群失调、静脉使用高营养液等高度易感染的患者更加加 强监护。此外为锁穿患者做任何处置前要彻底清洁双手。
·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பைடு நூலகம்优点
(1)能够长期留置,通过中心静脉导管频繁使用化疗药或其他刺激性药物、静脉高营养 药物等,避免了长期周围静脉输注引起的静脉炎及静脉血栓。 (2)因为穿刺部位在锁骨下方胸壁,该处较为平坦,可以作消毒准备。 (3)穿刺导管易于固定,敷料易于保持清洁和更换。 (4)不影响患者颈部和上肢活动。 (5)利于置管后护理。 (6)适合于各年龄段。 (7)暴露良好,穿刺成功率高。
脉冲式封管: 采用注射器推注的方法进行冲管,使等渗盐水在导管内形成小旋涡,以利于
导管内的残留药物冲洗干净,从而减少管壁沉积物的形成。锁骨下静脉置管冲洗量最少为 导管和附加装置容量的2倍通常需要5-10ml冲洗液。
气胸 导管腔阻塞 空气栓塞 感染
气胸
.表现为穿刺后不久出现胸闷,听诊同侧呼吸音减弱,床边透视同侧胸腔积气,原因多为患者 胸部畸形,穿刺角度不当或有出血倾向者粗针反复穿刺所致
液与空气充分混合,逐渐消散吸收。
预防感染
常见并发症的防治 注意观察穿刺处有无红肿、外渗、皮肤张力增高、硬结和疼痛等部感染的症状。对于穿刺处的改变分为四度: 0Ⅲ局度度 部::换导12导药空管气管一气入胸入次栓口口,塞处处以无有后任红可何肿以变并每化且隔;周一Ⅰ围天度有换:分一导泌次管物,入,若口甚敷处至料红伴潮肿有湿直全污径身染<症要1c状随m如时;高更Ⅱ热换度、,:血保导白 持管细敷入胞料口升的处高清皮等洁肤。干红一燥肿般。直穿每径刺周>1后更cm换2;4正h 压头或3肝导素管帽阻1~塞2次;从导管采血标本后,立即更换接头并用生理盐水冲管,每次连接输液器注射器时,要 用0.2%4碘感伏染消毒正压接头或肝素帽后连接。

锁骨下深静脉置管

锁骨下深静脉置管

锁骨下深静脉置管锁骨下深静脉置管(Subclavian Vein Catheterization)是一种常见的患者输液、输血、抗生素治疗等场合应用的经静脉置入导管的方法。

本文将从基础知识、操作步骤、注意事项以及相关并发症等方面介绍锁骨下深静脉置管。

一、基础知识锁骨下深静脉是心脏周围最粗的静脉之一,位于锁骨下平面被锁骨、肺动脉和锁骨下动脉所覆盖。

在医学实践中,由于其相对较宽的管径和较少的曲折程度,锁骨下深静脉非常适合用于导管置入。

二、操作步骤1. 患者准备:患者取仰卧位,保持头部稍微往对侧旋转,手臂和肩膀放平并轻度外展,置于身体较低的位置,方便操作者准备手术。

应适当局部麻醉以缓解患者疼痛与不适。

2. 操作者准备:操作者应戴好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品,准备好无菌手术器械和置管所需药物。

3. 定位锁骨下深静脉:患者的颈部区域应高于置管侧臂部1-2cm,以避免因颈动脉的碰撞而影响手术。

同时,使用紫外线和无菌目视,定位到待置管的锁骨下深静脉。

通过前床弓的位于锁骨下缘的支架确定置管位置。

4. 进行麻醉:应给予局部麻醉药物,局部涂抹1%~2%的利多卡因或加入肾上腺素的胆碱酯酶抑制剂以缩小血管,便于后续程序。

应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避免过度注射麻醉药物而导致昏迷甚至死亡。

5. 选择针头:用无菌针头穿过肌肉层,避开肺和其他相关器官,进入锁骨下深静脉。

6. 插入导管:将插管器插入锁骨下深静脉慢慢向上固定,留意是否导管与动脉重叠,避免意外损伤。

当看到大的回血回流时,轻推导管并拔出针头;无血液回流时,市大多选择另一方侧的置管。

7. 确定导管位置:将导管连接至各自的采血针头进入血管内,检查管内是否有血流通过,以确认插管成功,并给予指定治疗。

8. 固定导管:通过创痕修补和无菌固定导管的适当位置后,进行后续疗程治疗。

三、注意事项1.锁骨深静脉治疗前必须严格消毒,导管也必须是无菌器械,任何无菌操作工具和纱布要勤更换,避免病原菌侵犯伤口。

PICC与锁骨下静脉置管在神经内科的应用比较

PICC与锁骨下静脉置管在神经内科的应用比较

静 脉炎 。用热毛 巾湿敷局 部 , 然后用 扶他林 膏沿血 管走行 外 敷 , d症状 消失 ; 例发生导管堵 塞 , 3 I 为置管第 2 输完 液体 0d
后未及时换液 , 用溶栓方法 1h后溶 开 , 管再通 。B组 固定 导 翼处发生红肿 5例 J脱线 5例 , , 均对症处理 。潜在并发症 如
角平分线旁 开 05 1 m为穿刺点 , 消毒铺洞 巾, 5n . — e 常规 用 1 l
注射器抽取 1 %利多卡 因 2ml 局部浸 润麻 醉 , 头方 向是胸 针
气胸 、 、 血胸 空气栓塞 、 伤锁 骨下动 脉 、 肿等 较多 , 误 血 本组患
者虽然没发生但危险高于 A组 。 ・
锁关节 , 均为右侧 , 一般 边进针边抽 回血 , 如果 回血通畅 , 表示 进 入锁骨下静脉 , 刺针沿 麻 醉针方 向 , 穿刺边 抽 回血 , 换穿 边
回血通畅下导丝 , 下导丝后退穿 刺针 , 沿导丝送人静脉 留置导
33 两组置管所需 时间 A组 穿刺 时间短 、 . 不需缝 合 、 不需 麻 醉、 程序简单 , 人操作平均置管 时间( - )mnB组需 2 1 9t - 2 i;
连接可来 福接 头 , 刺点 放一块 无菌 纱布 , 1 m ×1 m 穿 用 0e 2c
3 2 两组患者并发症 比较 .
A组出现静脉炎 1 , 例 发生于置
管后第 1 , 0d 沿血管走 向出现轻微疼 痛 , 肤发红 , 皮 为机械 性
无 菌透 明贴膜固定 , 穿刺结束摄正位 x光胸片确定 导管位置。 () 2 B组选用美 国 A R W 公司 生产的单 腔静脉导 管 J 型 RO , 号为 l 找 出胸锁乳突肌外侧缘与锁骨上缘形成 的夹角 , 8G, 夹

锁骨下静脉解剖基础、体位影响、穿刺过程、方法及并发症总结

锁骨下静脉解剖基础、体位影响、穿刺过程、方法及并发症总结

锁骨下静脉解剖基础、体位影响、穿刺过程、方法及并发症总结深静脉穿刺置管是危重症医学的一项基本操作,用于血流动力学的监测和治疗,肠外营养的执行以及肾脏替代治疗等。

在各种深静脉穿刺中,锁骨下静脉(以下统称SCV)因其位置固定,直径较大且不随血压变化,便于各种体位穿刺和利于导管固定以及更少的血流感染和血栓形成而成为深静脉穿刺之首选。

解剖基础SCV是腋静脉的延续,位于胸廓上口和颈根部。

以前斜角肌下端内、外侧缘为标志,SCV分为三段。

第一段位于前斜角肌下端内侧缘与静脉角之间,静脉角后方为胸膜顶和肺尖,后上方为臂丛神经,后下方为锁骨下动脉;第二段位于前斜角肌前方,与锁骨下动脉由前斜角肌隔开,此处二者间距最大,与胸膜顶、臂丛神经毗邻;第三段贴行于第一肋骨上面、锁骨下动脉前方,位于前斜角肌外侧缘至SCV与第一肋骨外侧缘交点之间,与下后方的胸膜相距仅5mm。

SCV全长约3~4厘米,宽约1~2厘米,前斜角肌与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夹角处为SCV穿出点,胸锁关节上缘为SCV与颈内静脉汇合成头臂静脉点。

SCV穿刺常以锁骨为体表标志和定位穿刺点。

锁骨全程呈“S”型弯曲,于体表扪及到的最突出点多为锁骨中、内1/3界点,锁骨与SCV在肩部处于低位时重叠率最高,SCV呈轻度向上的弓形与锁骨内1/3段几乎呈平行走行。

SCV走行于锁骨内1/3段后方时,不超出锁骨内1/3的上下缘。

根据锁骨走形进行SCV穿刺,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SCV的走向决定穿刺的部位和方向。

SCV与第一肋外侧缘交点、前斜角肌与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夹角处、胸锁关节上缘三点连成一条凸向上的宽带状轨迹即为SCV的体表投影,呈现前陡后平的弧线。

SCV与水平线的夹角约为10.1±8.5°(图1),性别差异不大,提示SCV在锁骨后方形成的拱形不大。

从解剖上看其在前斜角肌间隙时已达最高点,穿刺时如果针尖过度向上、向后有可能损伤胸膜及误穿动脉。

SCV与锁骨伴行段的弯曲度左侧大于右侧,导致左侧穿刺置管时难度高于右侧并容易产生静脉血栓。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
锁骨下静脉的解剖
△腋静脉的延续,起于第一肋骨外侧缘,成人长度大约3~4cm
△前方为锁骨内侧缘、下方为第一肋骨上表面、后方为前斜角肌
△锁骨下静脉越过第一肋表面略呈弓形;然后向内下跨越前斜角肌颈内静脉
△锁骨下静脉正位时最高点在锁骨中点偏内,侧位时位于锁骨下动脉的前下方其间有前斜角肌分隔,成人厚达0.5~1.0cm。

锁骨下静脉穿刺方法
一、锁骨下径路
△体位:上肢垂于体侧并略外展,头低足高15° 肩后垫小枕(背曲),使锁肋间隙张开,头转向对侧
△穿刺点定位:锁骨中、外1/3交界处,锁骨下1.0cm
△皮肤消毒:按胸部手术要求消毒皮肤
上至发际,下及全胸与上臂,铺洞巾即可
△穿刺:
先用0.5%利多卡因作穿刺点局麻
右手持连结注射器之穿刺针,保持针尖向内偏向头端直指锁骨胸骨端的后上缘前进。

针干与平面呈25~30°,进针3~5cm。

要求:1.尽量保持穿刺针与胸壁呈水平位
2.贴近锁骨后缘
原因:胸膜壁层可超过第一肋2.5cm
二、锁骨上径路
△体位:肩部垫小枕、头转向对侧、挺露锁骨上窝△穿刺点定位
胸锁乳头肌锁骨头外侧缘,锁骨上约1.0cm
△消毒铺巾
△穿刺:
针干与锁骨或矢状切面呈45°角
在冠状面针干呈水平或略前偏15°
朝向胸锁关节
进针1.5~2.0cm。

4种中心静脉置管方法临床比较

4种中心静脉置管方法临床比较

4种中心静脉置管方法临床比较发表时间:2009-10-09T16:29:04.18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第24期供稿作者:王君莲张多范丽彦王玲刘宁[导读] 总结中心静脉置管建立血管通路四种不同方式在临床应用特点。

找出抢救病人的有利方法(辽宁省大连市第五人民医院 116021)【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09)24-0093-02 【摘要】目的总结中心静脉置管建立血管通路四种不同方式在临床应用特点。

找出抢救病人的有利方法。

方法股静脉置管、锁骨下静脉置管、颈内静脉置管、经外周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eral Catheter,PICC),对840例病人随机采取股静脉置管140例,锁骨下静脉置管20例,颈内静脉置管620例,PICC 60例,评价四种置管方法穿刺所用导管,观察置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带管时间,置管相关并发症等等方面进行比较。

结果 PICC置管成功率高,导管留置时间、带管时间相对其它组有明显差异,置管相关并发症少。

结论 PICC操作简单,花费时间短,成功率高,并发症低,易于护理,维护方便安全。

【关键词】 4种中心静脉置管方法比较护理中心静脉置管术始于20世纪70年代,中心静脉导管系指末端位于大的中心静脉的任何静脉导管,管口周围的血流量比末梢静脉大,液体容易输注,刺激性的药物对血管壁不易造成伤害。

为避免反复穿刺损伤血管。

减少化疗药外渗及高渗。

目前临床常用的四种中心静脉置管—股静脉置管、锁骨下静脉置管、颈内静脉置管、经外周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eral Catheter,PICC),我院在1997年-2005年进行中心静脉置管840例。

分别采取股静脉置管140例,锁骨下静脉置管20例,颈内静脉置管620例,PICC60例。

不同纱布敷盖法在锁骨下静脉留置管换药中的比较

不同纱布敷盖法在锁骨下静脉留置管换药中的比较
d s t s g f tp n l ee tr o e b a o i r u i a - a e d tco c n - e m c mp td me y n i ・ - o ue
t or h : emnr s d []A p R d ts ,00 o g pyp l i y t y J . pl ai o 21 , m a ri a u a It
C臂 C T技 术 作 为血 管 造 影 系统 特 殊 的 新 功 能 ,
t orp y J . u ai ,0 9 1 ( ) 23 2— 0 . o gah [] E r d 20 ,9 9 : 0 239 m R a l
虽然应用于临床不久 , 但其在肝肿瘤介入治疗中的优 [ ] Wa aeM , ut K a P, .mpc o - m C 6 l c J M r yR, a t e a I at f a T l h m P t1 Cr 点是显而易见的, 随着使用经验 的积累及相关技术 的 o e mi at r n ev n in fr h p t l n ce n h p c rei i tr e t s o e ai mai a is l a o c gn 更新 , 一定会在肝肿瘤介入治疗 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 []J a t ai , 0 , (2 : 50 1 0. J . V s I e Rd 1 07 1 1)1 0 — 7 cn r v o2 8 5 作用 。 [ ] Ot C WaaeM ,u . - ncn-e T gnr 7 r R , l c JK oMD Ca eba C :ee l h l n o m a
n i rp i -r Ta dMD T[ ] A on eo, ag gahcCa C n C J . m JR et nl o m g

经锁骨下中心静脉置管两种穿刺法的对比观察

经锁骨下中心静脉置管两种穿刺法的对比观察
的 略 靠 内 , 处 静 脉 可 高 出 锁 骨 上 缘 。2 此 L 13 穿 刺及 置管 方法 : 法 A; 患者 去 枕 平 卧位 , 头低 足 高 位 , . 方 ① 取 头偏 向左 侧 , 在两 肩胛 之 间直 放 一小 枕 , 使双 肩 下垂 , 锁骨 中段 抬 高 , 此 借 使锁 骨下 静脉 与肺 尖分 开 。② 颈 、 、 部 常规 消 毒 , 无 菌 巾。③ 选 择 胸 肩 铺
【 中图分 类 号] 4 2 R 7 【 献标 识码】 文 B 【 文章编 号] 0 6 9 9 2 1 ) 1 3 6 1 1 0 —1 5 ( 0 0 1 一o 2 —0
中心 静脉穿 刺置 管在 危重 患者 的抢 救及 l 监测 中有非 常 重 要的 作 临床 用 , 经锁骨 下静 脉置 管具 有 位 置 固定 , 克 时不 易 塌陷 , 而 休 受颈 部 活 动 影 响小 。 不易发 生静 脉血 栓 , 染并 发 症 少 , 感 置管 时 间 长等 优 点 而成 为 I U C 病房 中首选 的 中心静 脉穿 刺途 径 。因为 左侧 有胸 导管 注 入静 脉 角 而且 左 头臂静 脉 较长 , 胸膜 顶右侧 低 于左侧 , 临床 多选 用右 侧穿 刺 。 据文 献 且 故I 报道 , 骨下 静脉有 7 穿刺途 径 [ , 中右 锁 骨下静 脉置 管术 方 法按 穿 锁 种 其 ] 刺点 位置 大致分 为 3种 : 锁骨 中内 1 3交 界处 ; 骨 中外 1 3交界 处 ; / 锁 / 锁 骨 中点下 缘 。第 一种 方法 因第 一前 肋 与锁骨 之 间形成 的夹角 过 小 而使 穿 刺角 度增 大容 易 出现误 穿 动脉 、 种方 法进 行对 比观 察 , 分别 以方 法 A及 方法 B代 替 , 找出更 好 的穿刺 方 以 法 , 于临床 推广 使用 , 分析 总结 如 下。 便 现

两种不同途径锁骨下静脉置管术的比较

两种不同途径锁骨下静脉置管术的比较

穿刺进 针
锁骨下静脉
图1 “ 三中点法 ” 静脉穿刺点 的确 定方法
1 统计学方法 用 S S 3 统计 软件进行统计 . 4 P S1. 0 学 分 析 , 间用 x 检 验 , 组 P<0 0 . 5为 差 异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2 结 果
21 穿刺成功率 一次穿刺 即成功者 , 组为 9%、 . I 3 Ⅱ组为 7 %, 3 穿刺 成 功率 I组高 于 Ⅱ组 ( P<00 ) 总 .5 。 成功率 , I组 为 10 、1 为 9% , 0% 1组 3 两组 无 明显 差 异 ( P>0 0 ) . 5 。见表 1 。
中心静 脉 穿 刺 术 已逐 步 推 广 应 用 于 危 重 患 者 及 手 术病 人 输血 、 输液 及监 测 中心静 脉 压 。本 研 究 拟探 讨 三 中点法 锁 骨 下静 脉 置 管术 应用 的可 行性 与 特 点 , 并 与锁 骨 下人 路 的锁 骨下 静脉 置 管术 进行 比较 。
术患者 6 0例 . 分为 两组 I组 3 , 0例 为三 中点法入路 组 ; Ⅱ组 3 例 , 0 为锁骨 下入路组 。比较 两组 穿刺成功率和并发 症发生率。结果 : 组第一 次穿刺成功率 为 9 %, I 3 高于 Ⅱ组 的 7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0 )总成功 3 P . ; 5 率 I 组为 10 Ⅱ组为 9 %, 0 %, 3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00 ) . 。并发症发生率 I组为 3 5 %,Ⅱ组为 2 %, 0 两组 比较 , 差 异有统计 学意义( P<00 ) 结论 : . 。 5 两种锁 骨下静脉 入路 均可行 , 但三 中点入路法 明显优 于锁骨 下入路法 。 关 键 词 静 脉 切 开 术 锁 骨 下静 脉 三 中点 入 路 锁 骨 下入 路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技术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技术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技术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技术是一项重要的临床操作,广泛应用于重症监护、麻醉和外科手术等领域。

该技术不仅用于血液透析、中心静脉输液和药物治疗,还可用于监测中心静脉压。

由于其相对复杂的解剖位置和潜在并发症,了解该技术的相关知识和操作技巧至关重要。

一、锁骨下静脉的解剖学特征1.1 解剖位置锁骨下静脉位于锁骨下方,紧邻第一肋骨和锁骨,通常与锁骨下动脉并行。

它的起始点是从腋静脉处延伸而来,流入胸腔的上腔静脉。

该静脉的直径约为1-2厘米,且在不同个体间存在一定的变异。

这一位置的解剖特征使得穿刺时必须谨慎,以避免损伤周围的血管和神经。

1.2 解剖变异在进行穿刺之前,了解个体解剖变异是非常重要的。

一些患者可能存在左侧锁骨下静脉的异常,例如右侧锁骨下静脉和左侧锁骨下静脉的大小差异,或是血管的弯曲程度。

使用超声引导技术可以提高穿刺的成功率和安全性,帮助医生识别静脉位置及周围结构。

二、穿刺置管技术2.1 准备工作在进行锁骨下静脉穿刺前,医生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首先,选择合适的穿刺设备,包括穿刺针、导管和相关消毒器械。

其次,患者应平躺在床上,头部稍微抬高,以增强静脉的显现。

此外,术区要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以降低感染风险。

2.2 穿刺操作穿刺的具体操作步骤包括:在锁骨下静脉的适当位置,用无菌的手术刀轻轻划开皮肤,随后将穿刺针以30-45度的角度刺入。

此时,医师需注意感觉到“穿刺感”,即针头进入静脉腔的感觉。

确认静脉穿刺成功后,及时插入导管并固定。

2.3 并发症及其预防锁骨下静脉穿刺可能导致多种并发症,包括气胸、血肿、感染和导管位置不当等。

为了预防这些并发症,医生需严格遵循操作规范,选择合适的穿刺点并运用超声引导技术。

此外,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穿刺部位,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

三、临床应用与前景3.1 临床应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技术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重症监护室,常用于中心静脉输液和监测中心静脉压,能够有效提高液体管理和药物输注的精确性。

医院手术室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技术

医院手术室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技术

医院手术室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技术1.适应证(1)与“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技术”相同。

(2)颈内静脉穿刺困难者。

2.禁忌证与"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技术"相同。

3.解剖特点(1)锁骨下静脉是腋静脉的延续,起于第1肋骨外侧缘,于前斜角肌的前方、跨过第1肋骨,成人长3~4cm,直径1~2cm。

(2)静脉在锁骨下内1/3及第1肋骨上行走,在前斜角肌内缘与胸锁关节后方,与颈内静脉汇合,分别形成左、右头臂静脉。

(3)锁骨下静脉的后侧有胸膜顶。

(4)锁骨下静脉正位时最高点在锁骨中点偏内,侧位时位于锁骨下动脉的前下方,其间有前斜角肌分隔,成人厚达1.0~1.5cm。

4.用物准备与"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技术"相同。

5.穿刺路径的选择(1)锁骨下径路:在锁骨中,内1/3交界处下方1cm 处进针。

针尖向内偏向头端,针杆与平面呈25°~30°,进针3~5cm。

(2)锁骨上径路:在胸锁乳突肌和锁骨头外侧缘,锁骨上约1.0cm进针,针尖与锁骨或矢状切面呈45°角,在冠状面针杆呈水平或略前偏15°,朝向胸锁关节,进针1.5~2.0cm。

6.操作步骤(1)体位:选择锁骨下径路,上肢垂于体侧并略外展,头位高15°,肩后垫小枕(背屈),使锁肋间隙张开,头转向对侧;选择锁骨上径路,肩部垫小枕即可。

(2)常规消毒铺巾及局部浸润麻醉。

(3)锁骨下法最常用。

右手持连接注射器之穿刺针,保持针与额面平行,左手示指放在胸骨上凹处定位,穿刺针指向内侧稍上方,紧贴在锁骨后,对准胸骨柄上切迹进针,一般进针3~5cm,即可抽到回血(4)抽到回血后,旋转针头,斜面朝向尾侧,固定外套管。

(5)拔除针芯,插入导引钢丝及导管等,以后操作步骤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技术”。

7.注意事项(1)因解剖位置的缘故,操作时易穿破胸膜,故应准确掌握进针位置及深度。

(2)因本方法并发症较多,出血和血肿不易压迫止血,建议尽量少选用此方法穿刺置管,而在其他静脉穿刺困难时选用。

锁骨下静脉置管两种固定方法的比较

锁骨下静脉置管两种固定方法的比较

锁骨下静脉置管两种固定方法的比较摘要】目的观察改良后锁骨下静脉置管固定法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至2010年9月在ICU住院,并行锁骨下静脉置管的患者50例,分为传统方法组和改良方法组各25例。

传统方法组与改良方法组均采取相同的护理方法,护理中进行导管滑脱发生率、皮肤刺激程度和导管感染率等指标对比。

结果改良方法组患者导管滑脱率、皮肤刺激程度均优于传统方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但导管感染率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改良方法可增加管道牢固性,有效防止管道脱出,降低导管滑脱率,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锁骨下静脉置管固定方法锁骨下静脉置管主要应用于重症监护病人的治疗、化疗、静脉营养治疗等,传统的固定方法易使管道脱落,影响正常治疗及护理工作,也增加了患者的负担。

临床护理中我们对固定方式进行了改进,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3月至2010年9月在ICU住院,并行锁骨下静脉置管的患者50例。

一般资料:年龄:最小48岁,最大94岁,平均67岁;位置:右锁骨下静脉41例,左锁骨下静脉9例;置入长度:右侧为12~15cm,左侧为16~19cm。

1.2方法入选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传统方法组和改良方法组各25例。

传统方法组:艾贝尔三腔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后用配套的卡夹夹紧导管,将卡夹缝合固定在皮肤上,穿刺部位用0.5%碘伏消毒后贴上敷贴,最后用胶布交叉固定导管。

改良方法组:艾贝尔三腔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后用配套的卡夹夹紧导管,将卡夹缝合固定在皮肤上,缝合后不要剪断缝线,将缝线两端交叉缠绕住中心静脉导管,最后固定在中心静脉导管的翼上,穿刺部位用0.5%碘伏消毒后贴上敷贴。

部分患者会出现局部过敏现象,表现为敷贴和/或胶布覆盖部位皮肤红肿、水疱、溃烂等,可更换敷贴品牌,选用透气性良好的敷贴并局部外用地塞米松软膏、肤轻松软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7 0 6 00
我科 自 19 9 5年 始 开 展 锁 骨 下 静 脉 置 管 术 , 导 管 的 固 在 定 方 面 积 累 了 一 些 经 验 , 报 告 如下 。 现
1 对 象 与方 法 11 对 象 . 选 择 2 0 - 1 2 0 1 住 我 院 肿 瘤 科 的 患 者 0 71 ~ 0 91 人
中 国实 用 神 经 疾病 杂 志 2 1 0 0年 6月 第 1 3卷第 1 2期 3 讨 论
C ieeJ unl f rci l ro sDsae u .2 1 , 11 . 2 hn s o ra o at a Nev u iess n 00 Vo. 3No 1 P c J
・ 51 ・
12 方 法 .
下 静 脉 穿 刺后 采取 新 方 法 固 定 :1将 6c ×7c 透 明 敷 贴 () m m
均分 为二 , 其 中一 半 以 穿 刺 点 为 中心 , 别 向 四 周 排 尽 空 用 分 气完 全贴 附 于皮 肤 上 ;2 用 长 约 7c 的 医 用 胶 带 固 定 于 贴 () m 膜 下 端 , 防 卷 边 。( ) 外 露 导 管 呈 u 型 折 叠 , 剩 余 透 明 以 3将 用
( 稿 2 1—31) 收 0 00—4
患 者 及 家 属感 到 被 重 视 、 尊 重 , 可 相 互 交 流 同 一 阶段 的 被 又
感 受 , 互 督 促 康 复 锻 炼 。因 此 阶 段 性 病 房 的 建 立 , 提 高 相 对
护 理 质 量 、 人 康 复 知 识 的 掌 握 、 身 状 况 评 价 是 一 种 切 实 病 自
期 护理 中 的运 用 C] J.中 国实 用 护 理 杂 志 ,0 9 2 ( )4 . 2 0 ,52 :6 [ ] 刘 淑 敏 , 晓燕 .临 床 路 径 在 椎 间 盘 镜 治疗 腰 椎 间 盘 突 出 的 应 2 马 用 E] J .中华 护 理杂 志 ,0 5 4 () 2 324 20 ,0 4 :7 —7. E 3 何 敏 .我 国护 理 人 员 配 置 现 状 及研 究进 展 E3 3 J.护 理 管 理 杂 志 ,
敷 贴 固定 碟 形 翼 及 折 叠 后 的导 管 , 替 缝 针 固 定 ;4 用 长 约 代 ()
7CI 医 用胶 带将 余 导 管 固定 于 局 部 皮 肤 上 。 B组 6 l 的 T O例 , 行 锁 骨 下 静 脉 穿 刺 后 采 取 传 统 方 法 固 定 , 用 缝 线 将 导 管 的 即
蝶 型 翼 缝 合 在 局 部 皮 肤 上 , 用 无 菌 纱 布 覆 盖 在 穿 刺 点 上 加 后
以保 护 。远 端 用 无 菌 纱 布 包 扎 , 布 固 定 。 胶 13 比 较指 标 ( ) 管 局 部 感 染 发 生 率 、 管 阻 塞 发 生 . 1导 导 率、 导管 滑脱 发 生 率 及 患者 舒 适 度 。 ( ) 士 的 工 作 量 ( 要 2护 主 通过换药次数来衡量) () 人的费用。 。 3病
表 1 2组 感 染 、 管 阻 塞 、 管 滑 脱 及 舒 适 度 比较 导 导
例( %)
10 , 组条件 : 2 例 入 因治 疗 需 要 行 锁 骨 下 静 脉 置 管 的 患 者 , 可
主 动 配 合 , 得 患 者 同 意 , 签 署 锁 骨 下 静 脉 置 管 穿 刺 同 意 取 并
书者 。
3 护 理
3 1 穿 刺 处 的 护 理 就 新 型 固定 方 法 , 们 制 订 了 详 细 的 . 我 将 入 选 的 患 者 随 机 分 为 2组 : 组 6 A O例 。锁 骨 换 药 流 程 :1 在 去 敷 贴 时 要 求 左 手 按 住 碟 形 翼 下 端 的 外 露 () 导 管 , 手 由 下 向 上 依 次 揭 去 固 定 蝶 型 翼 的 敷 贴 、 盖 穿 刺 右 覆 点 的敷 贴 , 动作 轻 柔 , 慢 揭 撕 , 缓 以免 撕 伤 皮 肤 , 拉 出 导 管 。 牵 ( ) 安 尔 碘 以穿 刺 点 为 中心 , 内 向外 顺 时 针 单 向擦 拭 , 2用 由 待 干, 同法 擦 拭 2 , 毒 范 围> 1 I。 ( ) 毒 蝶 型翼 。 ( ) 遍 消 0cn 3 消 4 待 干 后 用 新 型 固 定 法 固定 。 要 求 由 高 年 资 护 士 经 过 培 训 后 方可进行此项操作 。 32 预防感染 . 感 染 是 锁 骨 下 静 脉 穿 刺 置 管 的一 个 常 见 严
有 效 的举 措 , 骨科 病 区 管 理 的 创新 。 是
参 考 文 献
[] 崔屹 , 1 张孝 云 . ORE M
阶段 性 病 房 开 展 1 来 , 年 由于 合 理 进 行 护 理 人 力 资 源 的 开 发 使 用 , 挥 了护 士 的主 观 能 动 性 , 组 织 、 计 划 地 进 行 发 有 有 护 患 沟 通 , 过 量 化 指 标 各 阶段 护 理 路 径 , 制 了各 个 环 节 , 通 控 不 遗 漏 项 目 , 体 宣 教 和 康 复 指 导 既 缓 解 了 护 士 人 力 资 源 不 集 足 , 避 免 了普 通 病 房 在 护 理 中 影 响 其 他 术 后 患 者 的 休 息 , 又
锁 骨下 静 脉 置 管 两 种 固定 方 法 的 比较
刘 利 平
河 南 平顶 山 市 第二 人 民 医院 肿 瘤科 平 顶 山 【 键 词】 锁 骨 下 静 脉 置 管 ; 定 ; 贴 关 固 敷
【 图 分 类 号】 R 7 . 中 436 【 献标识码】 B 文 【 章 编 号】 1 7 — 1 0 2 1 ) 20 5 — 2 文 6 35 l ( 0 0 1 —0 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