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习题02.doc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说课稿 新人教版
《红军不怕远征难》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我是()号参评选手,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板书),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地位、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及教学反思)等方面说说我的认识和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本课主要讲述红军长征的历史原因、艰苦经过和历史意义。
本课教材无论在本单元还是整个中国近现史乃至今天,都有着重大的深远的历史地位和历史意义,长征已成为中华民族意志与品格的注脚和前仆后继追求光明与理想的象征,长征精神更是革命先辈为后人留下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几十年来,我们党、军队和人民正是继承和发扬了这一精神,才取得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创建了社会主义新中国,并成功地进行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二、说教学目标这一段内内容说的是,依据教育部《历史课程标准》,结合初中七年级学生特点和本课内容,确定的本课教学目标,主要包括1、知识与能力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
我们下面的第五部分内容主要就是谈如何利用多媒体教学整合教材内容落实这三方面目标。
三、说重难点此段表现的是依据《历史课程标准》和本课内容确定的本课教学重难点。
(1)重点:本课重点是中央红军的长征,某某会议。
(2)难点:本课难点是某某会议的历史意义和地位。
长征精神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四、说教学方法和思路长征历时2年,行程两万五千里,途径12个省,长征是一部流动的人类战斗史,具有一定的时空性和运动性。
长征中涌现了无数感人的故事和英雄事迹以及重要事件,有着丰富的史料,是一节向学生进行爱党爱国、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等思想教育内容丰富的课。
基于本节课以上两个特点,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进行情景创设、史料展示,既可以直观动态地展现长征本身的发展过程和空间变化,又可以提供大量的学生感兴趣的材料,使学生立体地感受长征,走进历史,身临其境,符合七年级学生学习直观性强的特点,使学生乐于接受,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并促进学生对理论的理解。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
第十九课时教学课题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使学生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及其伟大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的探究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结合阅读长征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填图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地图了解红军长征经过的主要省份、江河,并能说出发生在那里的重大事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难点】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的艰难曲折。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讲解、讨论、阅读【课型】新授课【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A、导入新课媒体展示问题: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建立自己的军队,红军的力量逐步壮大起来。
如果你是蒋介石,你会怎样做?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媒体展示并且简要介绍国民党五次围剿和红军反围剿的概况。
导入新课。
B教授新课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一、长征的开始和遵义会议1、媒体展示问题,学生阅读教材思考回答:(1)、红军长征的原因是什么?(2)、第五次反围剿为什么会失败?(3)、本课所述长征的部队是主要是哪支部队?学生回答,教师概括。
2、媒体展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示意图》,(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长征的经过,并能结合长征示意图讲述。
(2)、教师补充强调:过湘江人员损失过半、四渡赤水打乱敌人追缴计划、毛泽东游击战术的经典战例、、过乌江召开遵义会议、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包围圈、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2、媒体播放遵义会议视频,提出问题:(1)、长征初期党内暴露出哪些严重的问题急需解决?(2)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长征中的转折点?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概括并媒体展示:红军长征初期存在的问题是军事上和组织上。
如果这两个问题不解决,危险程度胜过强大的敌人,对此党召开了具有转折意义的遵义会议。
人教版历史八上第三单元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2、知识与技能:
掌握红军被迫战略转移的原因 中央红军长征开始和三路主力红 军胜利会师的时间及意义 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和主要内容 让学生理解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 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木门会议又是 红四方面军的转折点
知识
技能
在了解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中培 养学生分析概括和识图等能力
3、过程与方法:
在讨论红军战略转移的原因中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敌人布置下口袋阵
猜 想
全军覆没
毛泽东提出改向贵州 前进,得到多数支持
夺取遵义
目的:培养学生逻辑分析和想象能力。(出示路线)
第三步 重大转折
(5分钟)
在遵义会议这块内容上用场景再现的方式突 破难点,通过视频来还原遵义会议这一改变红 军命运惊心动魄的思想交锋。
(板书遵义会议内容)
——选自电视剧《长征》
(五)、课堂小结(2分钟) 实践活动
1、请同学们利用节假日去寻找身边的老 33年10月临大敌,五次围剿战火起, 博古李德错指挥,被迫放弃根据地; 红军、给红军烈士扫墓、参观红军城等等,会 长征途中到遵义,正确领导才确立, 讲几个红军故事。
救党救军救革命,生死攸关转折点; 四渡赤水出奇兵,渡过金沙夺泸定, 2、课后搜集毛泽东在长征期间作的诗词, 爬雪山,过草地,胜利会师在吴起; 阅读魏巍的《地球的红飘带》斯诺的《西行漫 36年10月到甘肃,会宁三军大会师, 记》等描写长征的书籍,写出读书笔记。 长征二万五千里,中国革命危为夷。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 继往开来的特殊地位,是中国革命的转折点。
无论在本单元还是整个中国近现史乃至今 天,都有着重大深远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
课文内容:
主要介绍了红军由于第五次“反围剿”
人教版历史八上第三单元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第三单元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知识点一:长征的开始和遵义会议1. 红军长征的开始(1)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进行战略大转移。
相关链接: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只是红军长征的直接原因,其根本原因是王明的“左”倾错误。
(2)出发: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3)进程: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人员损失过半,革命处于生死关头,毛泽东作出了一个重大决策;放弃去湘西,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强渡乌江,解放遵义。
2. 遵义会议(1)时间:1935年1月。
相关链接: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和红军长征初期的严重损失表明中国革命己处于极端危险的境地,引起党的干部和红军指战员对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怀疑、不满;突破湘江的封锁线后,红军只剩下3万多人,不满情绪达到顶点。
在成功与失败的比较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毛泽东军事指挥的正确,要求改换领导的愿望日益强烈。
转兵贵州是中央红军在长征中战略方针的第一次改变,避免了红军的覆灭,为遵义会议的召开创造了条件。
(2)内容:集中全力解决李德、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指挥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会后确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指挥。
(3)意义:确定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知识点二:长征的胜利1. 经过:遵义会议后,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渡过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
2. 胜利:1935年10月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在陕甘宁根据地的吴起镇同陕北红军会师;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3. 意义: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相关链接:长征精神:坚定的革命信念;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勇于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严守纪律、团结互助的精神等。
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名师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及其伟大意义。
2.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结合阅读长征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填图的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地图了解红军长征经过的主要省份、江河,并能说出发生在那里的重大的历史事件。
3.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引导:大家一起把导言部分的这首诗《长征》朗诵出来。
(学生朗诵)教师讲述:这首诗是毛泽东所作的关于长征的诗歌,那长征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红军为什么要不远千里进行长征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13课《红军为怕远征难》,具体了解长征的历史讲授新课教师引导:大家先阅读课本第一部分的内容,想一想,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学生回答)教师讲述:前几节课我们讲到,国共第一次全作破裂以后,国民党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面对国民党的屠杀政策,共产党人在各地纷纷发动了武装起义,建立革命根据地,其中最大的一块就是中央革命根据地,位于江西省,之后党中央在江西瑞金建立了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
红军力量的不断壮大,必然会威胁到国民党的统治,所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围剿”,总共五次,前面四次“围剿”由于毛泽东等人采取了正确的作战方针,红军取得了“反围剿”的胜利。
1933年10月,蒋介石卷土重来,对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五次“围剿”。
这一次由于中共临时中央领导人博古、李德等人的错误指挥,红军奋战一年,没能粉碎敌人的“围剿”,最后被迫实行战略转移,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
长征的过程又是怎样的呢?(学生回答)教师讲述:1934年10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共八万多人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长征,他们准备前往湘西,和二六军团会合。
(新人教版)中国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历史)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党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的原因。
掌握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及其历史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阅读地图了解历史:从课文和插图中了解红军长征经过的主要省份、江河,形成清晰的时空概念,正确复述发生在那里的重大事件。
分析比较探究原因:从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到红军取得长征胜利,不同的领导决策导致了截然不同的结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中国共产党在斗争中总是坚韧不拔,并总能通过自己的力量校正失误。
我们应该热爱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本课的重点是:中央红军的长征、遵义会议。
本课的难点是:分析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到红军取得长征胜利在原因上的反差。
【教学方法】材料分析法、计算机辅助教学法、启发引导法、解说法、历史情境设计法【学习方法】资料研习法、合作学习法、联系实际法【教学准备】将教师与学生搜集的有关文字资料制作成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江西民歌《十送红军》这首歌曲唱出了红军长征出发之时人民的依依不舍之情,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十三课,红军不怕远征难出示课件1: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板书:红军不怕远征难【探究新课】:出示课件2:《长征组歌》中的诗句“王明路线滔天罪,五次“围剿”敌猖狂,红军急切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
”红军前四次反围剿取得的胜利,但第五次失利了,利用这段材料引导学生解决以下问题:(1)五次“围剿”敌猖狂是什么原因造成的?(2)“王明路线滔天罪”有什么严重后果?(3)红军踏上征途是从那一年开始的?通过问题的解决掌握长征的原因,然后引导学生思考长征初期红军遇到的挫折。
出示课件3:突破敌人的四道封锁线后红军强渡湘江“那次仗打完后,江水都成红色的了,江底到处是战士的尸体,我们老百姓都说,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
”提出问题:(1)面对材料中的情况,如果继续按照原定的部署前进将会产生什么恶果?(2)关键时刻是谁提出了什么正确的主张?通过材料的解决知道遵义会议的背景和毛泽东在其中所起的关键作用。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课件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课件)
新授 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我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中国共产党诞生 (1921年) 遵义会议 (1935年) 新中国成立 1949年)
14年 转 折 点
14年
出现了很多错误,如 大革命的失败、第五 次反“围剿”的失利
由胜利走向胜利, 建立新中国
讨论
长征后期,在毛泽东的领导 下,红军进行了哪些重大的 军事行动?
新授
一、长征开始
材料一:1933年10月,蒋介石调集100万兵力、200架飞 机,向中央革命根据地及临近革命根据地进行大规模“围 剿”,企图逐渐消耗红军兵力,缩小根据地,最后寻求红 军主力决战,消灭红军。 材料二: 当时,“左”倾领导人全面否定了毛泽东制定 的战略方针和作战原则,错误地用阵地战代替游击战和运 动战,用所谓“正规”战争代替人民战争。反“围剿”开 始时,国民党军占领黎川。红军在博古、李德的错误指挥 下,先是实行军事冒险主义,企图收复黎川,御敌于根据 地之外,令红军北上迎敌,进攻黎川以北硝石、资溪桥等 白区敌之坚固阵地,结果屡战不胜,丧失了主动权。
练习
3.红军长征中敌人的包围是在哪一事件后 ( )
A.四渡赤水 B.渡过乌江
C
C.渡过金沙江
D.飞夺泸定桥
作业
1.背诵本课知识点
2.做练习册
板书
原因 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瑞金出发 渡过湘江 强渡乌江 遵义会议
经过
四渡赤水 飞夺泸定桥
巧渡金沙江 爬雪山
强渡大渡河 过草地
结果
陕北会师 会宁会师
总结 长征精神一直都在激励着我们。 08年 的南方雪灾、汶川地震,虽然来得可怕, 但携起手来,共同努力,它们都被我们
给一一克服了.遇到困难,只要团结起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知道遵义会议,认识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二、教材内容简析《红军不怕远征难》是教材第三单元主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的收尾篇章。
这一课主要阐述了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即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本课,在国共十年对峙的历史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有助于把握中国近代史基本特征,有助于了解近代中国革命的性质。
可以说本课是第三单元的重点一课之一。
三、教学目标1、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及其伟大意义,培养综合分析能力。
2、通过音频再现、基础闯关、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疑难点拨史料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探究红军长征原因及过程,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分析、归纳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会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中央红军的长征和遵义会议。
难点:长征精神和长征胜利的意义。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间就开始播放视频歌曲《十送红军》……导入:这是一首夹杂着方言、俚语的江西民歌,悠扬绵长的歌声表达了根据地人民对红军的深厚感情和对胜利的强烈期盼,人民为什么送别“亲人”?亲人为什么踏上漫漫征程?在征程中到底遇到了哪些艰难险阻?又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精神财富?……还是让我们快快走进《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来揭开这历史的面纱吧!【课间播放这首歌,能够直观的、形象生动的把学生的思维拉到本节课的大环境之下,为本节课的导入做好了铺垫。
上课后老师以这首歌为依托,动情的导入,并抛出一系列疑问,顺次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二)解读学习目标:结合幻灯片的目标进行解读,强调重难点。
1.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开始长征的时间、地点?2.长征过程中的两次会师的时间、地点?3. 遵义会议的时间、内容、历史意义?4.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意义?(三)预习反馈,准备闯关: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根据幻灯片中的问题,准备3分钟。
课程教案分析《红军不怕远征难》.doc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
本课主要讲述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
他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特殊地位。
无论在本单元还是整个中国近现史乃至今天,都有着重大的深远的历史地位和历史意义,正如张爱萍将军所说:“长征已成为中华民族意志与品格的注脚和前仆后继追求光明与理想的象征,长征精神更是革命先辈为后人留下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了解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长征的开始;长征初期的困境;遵义会议;长征的路线;长征的胜利及意义。
通过长征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长征路线图的运用,培养学生识图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图表的运用,使学生了解图表表达的历史现象,利用课内外资料,图片,影视作品,创设情境,感受长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认识到长征是一个伟大的艰苦历程,长征的胜利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开始了中国革命斗争的新局面,进而达到理解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中央红军的长征;遵义会议教学难点:红军长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教学方法:创设情景导入法;问题导学法;探究讨论法;讲授法、多媒体演示法。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天真活泼,好动、好奇、好问,早已经通过互联网、图书馆、影视作品、报刊杂志等各种渠道接触历史,他们更喜欢直观有趣的历史资料,并且乐于参与教学,善于想象。
学生已初步具有阅读教科书的能力,能复述教科书中一些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能力,并能简要回答一些浅显的思考题。
但学习主动性不强,历史知识单薄,分析问题能力差,授课时要尽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体作用充分发挥教学过程:。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教案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及其伟大意义。
2.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结合阅读长征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填图的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地图了解红军长征经过的主要省份、江河,并能说出发生在那里的重大的历史事件。
3.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引导:大家一起把导言部分的这首诗《长征》朗诵出来。
(学生朗诵)教师讲述:这首诗是毛泽东所作的关于长征的诗歌,那长征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红军为什么要不远千里进行长征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13课《红军为怕远征难》,具体了解长征的历史讲授新课教师引导:大家先阅读课本第一部分的内容,想一想,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学生回答)教师讲述:前几节课我们讲到,国共第一次全作破裂以后,国民党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面对国民党的屠杀政策,共产党人在各地纷纷发动了武装起义,建立革命根据地,其中最大的一块就是中央革命根据地,位于江西省,之后党中央在江西瑞金建立了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
红军力量的不断壮大,必然会威胁到国民党的统治,所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围剿”,总共五次,前面四次“围剿”由于毛泽东等人采取了正确的作战方针,红军取得了“反围剿”的胜利。
1933年10月,蒋介石卷土重来,对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五次“围剿”。
这一次由于中共临时中央领导人博古、李德等人的错误指挥,红军奋战一年,没能粉碎敌人的“围剿”,最后被迫实行战略转移,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
长征的过程又是怎样的呢?(学生回答)教师讲述:1934年10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共八万多人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长征,他们准备前往湘西,和二六军团会合。
人教版历史八(上)第13课 红 军 不 怕 远 征 难说课稿
人教版历史八(上)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说课稿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说教学反思五个方面来说课。
一、说教材㈠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是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的最后一课,主要讲述了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本课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特殊地位。
本课教材无论在本单元还是整个中国近现代史乃至今天,都有着重大的深远的历史地位和意义。
㈡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1)了解掌握红军长征的原因、路线及其意义,遵义会议内容和意义。
(2)结合长征示意图,掌握红军长征经过的主要省份、江河,和途中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培养学生读图、填图的能力。
(3)引导学生探究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感悟长征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㈢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对红军长征在课本、影视剧中有所了解,但对红军长征的原因、过程、结果等知识缺乏系统、深刻的认识。
依据学生这一情况,结合课程标准要求,我确定本课教学重、难点为;教学重点:中央红军的长征遵义会议长征精神教学难点:遵义会议的意义二、说教法学法1.说教法--- 新课标要求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愿望,使课堂教学实现由重“讲”到重“学”的转变。
2.说学法---倡导以探究性学习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
通过以学生自主学习、分组合作探究讨论,启发学生思维,感悟新知。
三、说教学程序(四环节)1导入新课2学习新课3思维拓展4巩固练习1.导入新课(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播放《七律--长征》视频音乐,导入新课。
(二)引出问题1)视频音乐展现了我国历史上哪一重大历史事件?(2)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长征过程中经历了哪些艰难险阻? (4)为什么能取得长征的胜利?设计意图:以视频音乐、创设问题情境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学习新课(一)分组合作探究、感悟新知:做法:将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小组,依据导学问题,合作探究完成以下任务。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教学设计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红军不怕远征难》是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是教材第三单元主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的收尾篇章。
本课主要讲述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即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中国工农红军历经千难万险经受住了种种考验,最终取得长征的伟大胜利。
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为新民主义革命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
所以本课在教材中占有重要位置。
【课程标准】本课要落实的内容标准是“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理解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
”【学情分析】本节课所面对的对象是八年级学生,经过一年时间的学习,学生已基本具备一定的自学水平,也形成了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并且反映长征的电视电影材料众多,这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现在的学生大多生活优越,娇生惯养,红军长征的苦难能给他们以震撼的感觉,同事也能协助他们树立艰苦奋斗的精神。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长征的原因、经过及历史意义;遵义会议及历史意义。
2、过程方法与水平(1)通过引导学生探究“为什么要实行长征?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长征的伟大意义体现在哪里?”等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水平。
(2)结合阅读长征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水平和观察水平。
(3)通过学生描述长征经过、讲红军故事、演示长征图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展示自我的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讲述长征历程中红军战士的感人故事,引导学生领会长征精神,学习红军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勇往直前、持续创新等精神,增进他们热爱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同时也引导他们要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发扬长征精神,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通过学习长征中所经历和克服的重重困难,引导学生理解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遵义会议,长征的经过(路线),长征精神。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二).docx
教学设计教学主题《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材分析《红军不怕远征难》是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是教材第三单元主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的收尾篇章。
这一课主要阐述了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即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他在国共十年对峙的历史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因而了解并掌握本课,有助于把握对中国近代史基本特征的认识,了解近代中国革命的性质。
历史条件,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可以说本课是第三单元的重点一课之一。
二.学生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比较好动,爱说,好奇心强,容易被新奇的事物所吸引,想象力丰富,他们的思维积极性容易被激发出来,但对长征缺乏体验。
经过七年级的学习,学生C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白学、小组合作探究等能力。
所以在教师的引导与激励之下,把课堂还给学生发挥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使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红军长征的原因、经过与结果。
2、理解长征精神。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引导学生的探究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长征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填图的能力。
2、增强学生应用powerpoint制作演示文稿的能力。
3、培养学生上网等多渠道搜索资料的能力,以获得课堂Z 外的信息,扩大知识面。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四、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坏境教学环境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二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1、 CD《长征》配乐诗朗诵的雄壮气势,创设一种特定情境,使学生有如身临其境,激发学生的情感。
2、将长征有关知识制做成动画,充分挖掘网络技术形象化教学的优势,使学生在快乐中增长知识。
3、观看剪辑的2征经典事件的VCD片段,借助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使学生获得长征更多的具体感受,有利于加深对长征的认识。
【教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新人教版
【关键字】教案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课型:新授课年级:八年级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课主要介绍了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战略转移的情况,包含了长征开始、遵义会议、长征胜利三个子目的内容,之间是递进关系。
它在国共十年对峙的历史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特殊地位。
无论在本单元还是在整个中国近现代史乃至今天,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历史地位和历史意义。
二、课程标准1.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2.知道遵义会议,认识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感受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
了解红军长征的重大事件、掌握遵义会议及伟大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引导学生探究红军长征及取得胜利的意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阅读长征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填图的能力;说出长征中发生的大事,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感受体会学习红军战胜困难、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的感情。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遵义会议,长征精神。
难点: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诗朗诵《七律•长征》教师:毛泽东以磅礴的气势为我们描写了中国历史上的壮举——长征,它创造了一个军事奇迹,诠释了一个民族铮铮铁骨。
今天让我们一起感受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设计意图:教师用饱含激情的语言加上电脑显示的特定声色效果,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导入新课。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第一篇战广昌红军败绩,改策略突围失败教师:什么样的中国国情孕育了长征这一军事奇迹呢,请阅读材料,从材料中你获取了哪些信息?展示:材料一从1928—1930年,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一系列重要的革命根据地……红军不断发展壮大,全盛时发展到30多万人。
——岳麓书社高中必修一材料二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侵占中国东北,进而向华北进逼,中国的领土和主权不断沦丧。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课件: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课件01
飞夺泸定桥
四渡赤水
遵义会议
强渡大渡河 巧渡金沙江
冲破四道封锁线
瑞金
1934年10月 中央红军开
始长征
一渡赤水摆脱追敌 二渡赤水再占遵义 三渡赤水调敌西进 四渡赤水佯攻贵阳
红军四渡赤水
四渡赤水的意义是什么? 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巧渡金沙江的意义是什么? 使红军跳出了敌人的包围
渡过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
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我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中国共产党诞生
遵义会议
新中国成立
(1921年)
(1935年)
(1949年)
14年 转 14年
出现了很多错误, 如大革命的失败、 第五次反“围剿” 的失利
折 点
由胜利走向 胜利,建立 新中国
红军不怕远征难 1934、10
原因 红军 第五次 反“围剿”失
贵
西
南
福
瑞金
贵阳
州
1934.10.
建
广西
请思考
我们纪念长征,最重要的是弘扬长征精 神,把革命先烈开创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 进。航天精神和长征精神一脉相承。勇往 直前、百折不挠、长征精神将一直激励着 我们大步迈向民族复兴。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院长吴燕生
你认为什么是长征精神?
甘
吴起镇
1935.10黄
败
经过 中央革命 突破四道
根据地 封锁线
突破 渡过 湘江 乌江
解放 遵义
遵义会议
时间: 1935年1月
内容: 集中全力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 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 挥权,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意义: 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 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 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历史上生 死攸关的转折点。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__红军不怕远征难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红军长征的原因、经过、结果、意义和长征的转折点遵义会议。
2、能力目标:结合阅读长征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填图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地图了解红军长征经过的主要省份、江河,并能说出发生在那里的重大历史事件。
3、情感教育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学习重点:中央红军长征的主要经过,遵义会议学习难点:长征胜利的意义。
自主学习:(阅读“长征的开始和遵义会议”一目,完成1—7小题。
)1、____年_____月蒋介石对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由于____和___的错误指挥,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2、____年____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3、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党中央被迫放弃,进行战略转移。
4、红军在长征途中人员损失过半,只剩三万人,是在。
5、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是。
6、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是在。
7、在长征途中转折性的事件是。
(阅读“长征的胜利”)一目,完成8—14小题。
)8、在长征的事件中,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是。
9、在长征的事件中,从此,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的是。
10、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结束长征的标志是。
11、长征结束的标志是。
12、1936年10月甘肃会宁会师的队伍有三支队伍。
13、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使转危为安。
14、红军长征中最能体现毛泽东军事艺术的事件是。
合作探究:1.某旅行社准备推出一条“红色之旅”的线路,目的是让游客“重走长征路,学习革命史”。
如果你是这家旅行社的决策者,你准备怎样设计这条线路?重点应推出哪几个景点?2.遵义会议挽救了党和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一次生死攸关的会议。
请结合当时的革命形势和遵义会议的内容,谈谈你对这次会议的认识。
3.同学们听说过很多有关长征的故事,试着举办一场长征故事会,讨论一下你心中的“长征精神”是什么?达标检测1、1934年,中央红军进行长征的主要原因是()A、将革命形势推向全国B、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C、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D、北上抗日2、中央红军长征的出发点是()A、中央革命根据地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C、川陕根据地D、陕甘革命根据3、红军在长征途中人员损失过半是在 ( )A、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以后B、四渡赤水以后C、强渡大渡河以后D、强渡乌江、夺取遵义以后4、长征中红军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的行动是 ( )A、四渡赤水河B、巧渡金沙江C、飞夺泸定桥D、翻越大雪山5、长征途中,标志着红军跳出包围圈的()A.攻占遵义 B.巧渡金沙江C.四渡赤水 D.强渡大渡河6、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会议是()A、党的“一大”B、“八七会议”C、遵义会议D、七届二中全会7、下列不属于遵义会议内容的是()A. 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B、取消了博古等在军事上的最高指挥权C. 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D.确立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8、学校要组织一次重走长征路的“红色旅游”,下列设计的路线正确的是 ( )A瑞金、赤水河、遵义、泸定桥 B赤水河、瑞金、遵义、泸定桥C遵义、瑞金、赤水河、泸定桥 D瑞金、遵义、赤水河、泸定桥9.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A遵义会议的召开 B.中央红军到达陕北C.跳出敌人的包围圈 D.三大主力会师10、阅读材料“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说课稿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八年级上册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习目标、教法学法、教学流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本课位于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
主要讲述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长征在我国历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它是中国革命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具有承上启下的历史作用。
本课教材无论在本单元还是整个中国近现史乃至今天,都有着重大的深远的历史地位和历史意义,几十年来,我们党、军队和人民正是继承和发扬了这一精神,才取得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创建了社会主义新中国,并成功地进行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二、学习目标1、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的时间、内容及其伟大意义。
2、探究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原因,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结合阅读长征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填图的能力。
3、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三,教学重难点学习重点:1、红军长征的原因和长征路线 2、遵义会议学习难点:1、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2、长征精神四、教法学法1、学生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对长征有一定的了解,尤其是语文课本中已经学过了毛泽东同志的《长征》这首诗词,这就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但学生缺乏对长征艰苦历程的完整学习,尤其是对遵义会议了解的更少。
关于长征胜利的原因以及长征精神,教材只字未提,需要学生根据教材加以探究归纳,有一定的难度。
2、教学方法谈话法、情景创设法、讨论法、合作交流、自主探究;故事穿插法。
3、学习方法图中学史、观察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比较分析法。
四、教学流程1导入新课,我采用情景导入法,播放《我的长征》电影片断,(播放)播放中提出一个简单的问题:这一电影片断展现了我国历史上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学生回答后,教师设问: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红军长征过程中经历了哪些艰难险阻?为什么能取得长征的胜利?从而导入新课。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1)
遵义会议旧址
遵义会议旧址内部
参加遵义会议的主要领导人
毛泽东
周恩来
张闻天
王稼祥
朱德
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 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遵义会议前,由于红军在“左”倾错误思 想的指导下,第五次反“围剿”遭到失败,付 出了惨重的代价,被迫战略转移。遵义会议的 召开,结束了“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央的统治, 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地位,在极端危险的 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从而使党中央和红军能胜利完成长征,转到抗 日的前线,开始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会宁会师楼
长征胜利标志事件是什么? 甘肃会宁会师。 它发生在哪一年?
1936.10 涉及哪些部队? 红一、二、四方面军。 意义是什么? 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到达陕北的红1方面军一部
到达陕北的红2方面军一部
到达陕北的红4方面军一部
会会宁宁
到达陕北后红军 仅留下6000人
红四方面军
红二方面军
渡过湘江后,红军由 出发前的8万多人, 减少至3万多人.
红一方面军
红军在长征中克服了哪些困难?
恶劣的自然环境 缺乏粮食供给 敌人的围追堵截的长征
中
红一方面军长征路线:
瑞金(1934.10)→突破四道封锁线→乌江 →遵义(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四渡赤水(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 →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的包围圈)→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突破天险腊子沟 →陕北吴起镇(1935.10)→甘肃会宁(1936.10)
红军强渡乌江(油画) 乌江
3.遵义会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一、填空题:
1、南昌起义的时间是。
2、革命军占领南昌后,准备南下,起义失败后,、领导南昌起义的部分队伍转战到。
3、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是。
4、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的是。
(阅读“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一目,完成6—12小题。
)
5、秋收起义的时间是,地点在。
领导人是。
起义的部队的名称是。
6、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建立者。
7、江泽民总书记曾亲笔书写“红旗升起的地方”这几个大字,这里的地方是指。
8、毛泽东决定到农村去建立革命根据地是在后。
9、井冈山会师的时间是,会师的队伍是、领导的南昌起义的队伍和的农民武装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
10、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是。
11、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
的开始。
二、排序题:
5、请把下列长征中的事件按时间顺序重新排列:
(1)、强渡乌江;
(2)、渡过湘江;
(3)、遵义会议;
(4)、过雪山草地;
(5)、四渡赤水;
(6)、巧渡金沙江;
(7)、飞夺泸定桥;
(8)、会宁会师;
(9)、吴起镇会师。
三、连线:
(红军长征中在下列江河上发生过什么事情):
湘江解放遵义,召开会议
乌江打乱敌人追剿计划
赤水河飞夺泸定桥
金沙江与敌人恶战,损失惨重
大渡河跳出敌人包围圈
四、问答题:
1、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内容和影响是什么?
时间与内容:1935、1 党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会后确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指挥。
2、长征胜利的意义是什么?你是怎样理解长征精神的?
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长征精神: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
3、红军长征途中除了敌人的围追堵截外,还遇到哪些困难和问题?
恶劣的自然条件,如终年积雪的雪山,一望无际的草地。
还缺少粮食给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