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学案(沪科版九年级全册)

合集下载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5.4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学案设计1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5.4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学案设计1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学习目标】1.经历串、并联电路的电流关系和电压关系理论分析过程。

2.经历根据电流、电压关系和欧姆定律,推导串、并联电路中电阻关系的过程,理解串、并联电路中的电阻关系,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对电流表改装的分析讨论,提高综合运用欧姆定律、电路中串、并联规律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1.重点:应用串、并联特点改装电压表和电流表。

2.难点:应用串、并联特点改装电压表和电流表。

【学习过程】一、电阻的串联与并联:1.电阻的串联:把各个电阻依次________连接起来。

2.电阻的并联:把各个电阻_______地连接起来。

.串、并联电路的特点:连接性质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电路连接图电流各处电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压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各支路两端电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阻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支路电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改装:1.表头:小量程的________,符号:_________。

2.表头的三个参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欧姆定律,三个参数之间的关系是_____。

3.改装:(1)电流表改装成电压表:电压表是利用串联电路的______特点制成的。

电压表是由一个_____和一个_____电阻制成的。

若改装后电压表量程为U ,则电流表满偏时电流表上的电压为g U ,串联电阻上的电压为R g U U U =-,串联电阻阻值:_________。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五章探究电路第四节电阻的串联和并联教案沪科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五章探究电路第四节电阻的串联和并联教案沪科版

第四节电阻的串联和并联一、教学目标知识要点:1.串联电路电阻;2.并联电路电阻。

课标要求知道串联电路电阻的特点,会利用串联电阻的特点分析有关问题。

知道并联电路电阻的特点,会利用并联电阻的特点分析有关问题。

二、教学过程情景导入李明爷爷的收音机不响了,检查后发现有一个200欧姆的电阻烧坏了,需要更换,但身边只有100欧姆的电阻和几个50欧姆的电阻,能否利用其中某些电阻组合起来?使组合的电阻相当于一个200欧姆的电阻?这节课我们就为大家来分析这些问题。

合作探究探究点一串联电路的电阻活动1:让学生讨论、交流如何设计出实验验证出两个电阻串联后的总电阻与各个电阻的关系?设计出实验电路图。

总结:设计思路:我们先根据欧姆定律,用伏安法测量出每一个电阻的阻值,再测量出串联电路的总电阻。

电路图如下:活动2:学生进行实验:实验1:分别先后将2欧姆、3欧姆串联接入AB之间,测算出其阻值。

实验2:撤去这两个电阻,将5欧姆的接入AB电路中,观察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测算其电阻的阻值。

实验3:再将2欧姆、3欧姆、5欧姆的全部接入电路中,测算出电阻的阻值。

实验4:再将10欧姆的定值电阻接入AB电路中,观察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测算其电阻的阻值。

归纳总结: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

表达式为:R=R1+R2知识拓宽:让学生交流讨论,在串联电路中为什么总电阻要大于任何一个分电阻?在串联电路中电阻与它两端的电压分配有什么关系?归纳总结:(1)几个电阻串联起来,相当于增大了导体的长度,故总电阻会比任何一个分电阻都大。

(2)在串联电路中,具有分压作用,即R1:R2=U1:U2探究点二并联电路的电阻活动1:让学生在探究串联电路电阻特点的基础上猜想,并联电路中总电阻和各个支路电阻之间可能存在什么关系?说出猜想的依据。

总结:总电阻小于任何一个分电阻,因为将电阻并联,相当于增大了导体的横截面积,横截面积越大,其电阻越小。

活动2:根据猜想,每一个小组之间设计出电路图。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五章第四节电阻的串联和并联学案沪科版(2021年整理)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五章第四节电阻的串联和并联学案沪科版(2021年整理)

2018年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五章第四节电阻的串联和并联学案(新版)沪科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年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五章第四节电阻的串联和并联学案(新版)沪科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年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五章第四节电阻的串联和并联学案(新版)沪科版的全部内容。

第四节电阻的串联和并联学点1 总电阻阅读教材P107“加油站"部分内容,完成下列问题:问题1:如图15-4-1所示,如果用一个电阻R 代替两个串联着的电阻R 1、R 2接入电路后,电路的状态不变,即__R 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__都与原来的相同,R 就叫做这两个串联电阻R 1、R 2的总电阻;并联电路的总电阻和它的分电阻也存在这种“__等效替代__”的关系。

图15-4-1问题2:串联电路的电流和电压遵循的规律是:__I=I1=I2__、__U=U1+U2__。

并联电路的电流和电压遵循的规律是:__I=I1+I2__、__U=U1=U2__。

学点2 电阻的串联问题1:实验探究:电阻的串联提出问题:电阻串联后,其总电阻会增大还是减小?猜想与假设:由于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有关,导体越长电阻越__大__.几个电阻串联后相当于增大了导体的__长度__,所以总电阻应当比各个分电阻__大__。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图15-4-2(1)如图15-4-2所示,将一个定值电阻R接到A、B之间,闭合开关,观察并记录电流表的示数记为I1;(2)如图所示,将两个同样的定值电阻R串联起来,接到A、B之间,闭合开关,观察并记录电流表的示数记为I2;(3)如图所示,将三个同样的定值电阻R串联起来,接到A、B之间,闭合开关,观察并记录电流表的示数记为I3.分析与论证:若I1、I2和I3之间的大小关系为__I1>I2>I3__,则猜想正确;否则,猜想不正确.实验结论:__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大__。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15.4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15.4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15.4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作为幼儿园教师,我设计了这一节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的物理课程,旨在通过实践活动,让孩子们理解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的原理,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的概念。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的原理。

2.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观察,分析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的特点。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阻器、电源、导线、开关等。

2.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份实验器材,包括电阻器、导线、开关等。

四、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电路实验,让学生观察电流通过两个电阻器时的变化,引发学生对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的思考。

2. 讲解:简要讲解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的原理,让学生明白电阻的串联和并联是如何发生的。

3. 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的特点,记录实验数据。

4. 分析: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的特点,讨论并联电阻的电压和电流的变化规律。

五、活动重难点:1. 活动难点:理解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的原理。

2. 活动重点:通过实验观察,分析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的特点。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和学生共同反思本次活动的过程和结果,找出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

2. 拓展延伸:学生可以回家后,尝试自己设计一个电路,观察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的特点,并将观察结果与同学交流分享。

通过这一节课,我希望学生能够理解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的原理,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培养他们的合作交流能力。

同时,我也希望通过这一节课,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的乐趣,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活动过程的设计:1. 引入环节:我选择了通过一个简单的电路实验来引入课程。

这个实验涉及到电流通过两个电阻器时的变化,旨在激发学生对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的思考。

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电阻的串联和并联》说课稿

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电阻的串联和并联》说课稿

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电阻的串联和并联》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教材中的《电阻的串联和并联》,主要内容包括串联电阻与并联电阻的概念、计算方法和特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会掌握电阻的串联和并联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深化对电路的理解和运用。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的定义;–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学会计算串联电阻和并联电阻的数值。

2.能力目标:–能够分析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的效果;–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基础电路问题。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提高学生对电路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串联电阻和并联电阻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2.教学难点:–学生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概念的理解;–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观察串联和并联电阻的效果。

四、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黑板、白板或投影仪;–教材: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材;–实验器材:电阻箱、电流表、电压表等;–实验材料:导线、电池等。

2.学具准备:–学生实验记录本、笔和尺子。

3.环境准备:–教室安全整洁,保证教学秩序。

五、教学过程Step 1:引入引发学生对串联电阻和并联电阻的思考,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 - 如果我们有三个电阻,那么如何将它们连接在一起?有哪些方式? - 这些不同的连接方式对电阻的影响是什么?Step 2:讲解串联电阻1.介绍串联电阻的定义。

串联电阻是指将多个电阻一个接一个地连接起来,使电流按顺序流过每个电阻。

2.给出串联电阻计算公式。

通过公式R = R1 + R2 +R3,讲解如何计算串联电阻的数值。

3.通过示意图展示串联电阻的电路连接方式及电流情况,在黑板上绘制相应的电路图。

Step 3:讲解并联电阻1.介绍并联电阻的定义。

并联电阻是指将多个电阻同时连接到电路的两个端点上,使电流分流通过各个电阻。

2.给出并联电阻计算公式。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15.4电阻的串联和并联-学案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15.4电阻的串联和并联-学案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15.4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学案一、教学内容1. 电阻的串联:引导学生理解电阻串联的概念,掌握电阻串联的特点和规律。

2. 电阻的并联:引导学生理解电阻并联的概念,掌握电阻并联的特点和规律。

3. 电阻的计算:教授学生如何计算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的总电阻。

4. 电阻对电路的影响:分析电阻串联和并联时对电路电流、电压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的概念,掌握其特点和规律。

2. 学会计算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的总电阻。

3. 能够分析电阻对电路电流、电压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的特点和规律,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总电阻的计算方法。

难点:电阻对电路电流、电压的影响,以及实际应用中的电路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电阻模拟器、电压表、电流表、导线、开关等。

学具:笔记本、笔、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个电阻串联的电路,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电路中电阻的连接方式,引出电阻的串联概念。

2. 讲解与演示:利用多媒体课件讲解电阻的串联特点和规律,并用电阻模拟器进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电阻串联的原理。

3. 随堂练习:给出一个电阻串联的电路图,让学生计算电路中的总电阻,并分析电阻对电路电流、电压的影响。

4. 电阻的并联:通过展示一个电阻并联的电路,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电路中电阻的连接方式,引出电阻的并联概念。

5. 讲解与演示:利用多媒体课件讲解电阻的并联特点和规律,并用电阻模拟器进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电阻并联的原理。

6. 随堂练习:给出一个电阻并联的电路图,让学生计算电路中的总电阻,并分析电阻对电路电流、电压的影响。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的特点和规律,以及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总电阻的计算方法。

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七、作业设计1. 请画出一个电阻串联的电路图,并计算电路中的总电阻。

2. 请画出一个电阻并联的电路图,并计算电路中的总电阻。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15.4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学案设计(有答案)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15.4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学案设计(有答案)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班级: 姓名:组号:(一)情景体验体验 观察电流表示数,寻找电阻关系活动:把几个不同的电阻接入如图所示的电路,观察电流表的示数变化。

活动1:把10Ω和15Ω的电阻串联接入电路,记下电流表的示数。

活动2:把一个25Ω的电阻单独接入同一电路,记下电流表的示数,与“活动1”中电流相比,大小相等吗?活动3:把10Ω和15Ω的电阻并联接入电路,记下电流表的示数。

活动4:把一个6Ω的电阻单独接入同一电路,记下电流表的示数,与“活动3”中的电流相比,大小相等吗?(二)教材助读1.阅读课本108页,然后盖上课本,把相关的理论推导自己再写一遍。

由欧姆定律可知:U 1= U 2= U=串联电路中有:所以所以结论:2.阅读课本110页,画出探究并联电阻特点的电路图。

由欧姆定律可知:I= I 1= I 2=并联电路中有: U R 1 R 2 I U 1 U 2 U R I 等效于 完成情况 一、自主预习•探究新知所以所以结论:预习导航:先通读教材勾画出本节内容的基础知识,再完成教材助读设置的问题,依据发现的问题,然后再读教材或查阅资料,解决问题。

(三)预习自测1.阻值为10Ω的R1与阻值为15Ω的R2串联后的总电阻是,若电源电压为5V,则流过R2的电流为2.R1=20Ω,R2=30Ω将这两个电阻并联起来,其总电阻为,如果将它们接在24V的电源上,则电路中的总电流为。

我的疑惑:请你将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有疑惑的问题写下来。

二、课堂探究•快乐学习实验探究一:电阻的串联问题1:为什么串联总电阻大于任何一个串联电阻?问题2:对于串联电阻的特点能否用我们前面学过的知识进行推导?实验结论:两个串联电阻的总电阻等于。

实验探究二:电阻的并联问题1:为什么并联总电阻小于任何一个并联电阻?问题2:对于并联电阻的特点能否用我们前面学过的知识进行推导?实验结论:两个并联电阻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两个分电阻的 。

1.通过实验和推导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和计算公式。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五章第四节电阻的串联和并联教案新版沪科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五章第四节电阻的串联和并联教案新版沪科版

第四节电阻的串联和并联【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运用欧姆定律和电路特点推导串、并联电路中电阻关系的过程.2.理解串联电路的等效电阻,会用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分析解决简单的串联电路问题.3.理解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会用并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分析解决简单的并联电路问题.二、过程和方法1.通过实验现象体会等效电阻的含义,了解等效的研究方法.2.通过推导串、并联电路电阻关系的过程学习用理论推导得出物理规律的方法.3.通过计算,学会解答电学计算题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应用欧姆定律和串、并联电路特点推导串、并联电路中电阻的关系,体验物理规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意义;2.通过推导过程使学生树立用已知规律发现新规律的意识.【教学重点】实验探究电阻的串联和并联.【教学难点】利用欧姆定律推导出串、并联电阻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5Ω、10Ω的电阻、电流表、开关、学生电源、滑动变阻器各1个,导线若干.【教学课时】1课时【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利用欧姆定律测电阻的实验,知道了求电阻的基本方法:R=UI.知道串、并联电路电压、电流的规律.利用这些知识,我们能不能找到电阻串、并联后的总电阻与分电阻大小之间的关系呢?要想知道答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四节电阻的串联和并联.【预习指导】阅读课本P107-110文字内容和插图,把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实验结论等用红色笔做上记号,并完成对应练习册中“课前预习”部分,然后,各小组内部交流讨论,提出预习疑问,组长做好记录,准备展示.【交流展示】1.各小组代表举手发言,报告“课前预习”答案,教师评价订正;2.学生质疑,教师指导释疑.【拓展探究】电阻的串联师提出问题:两个(或几个)电阻串联之后的总电阻比参与串联的各个电阻(分电阻)大些还是小些?生:猜想与假设:几个电阻串联后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总电阻应当比各个分电阻都大.教师点评后引导学生设计实验,画出实验电路图,并写出实验步骤,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并点评订正.学生分组实验,两人一组,教师巡视指导,导引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得出结论.【师生互动归纳总结】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大.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理论推导总电阻与分电阻的定量关系(用多媒体展示).因为R1、R2是串联的,所以有电压规律:U=U1+U2;电流规律:I=I1=I2欧姆定律:I=U/R欧姆定律适用于单个的用电器和由几个用电器组成的一段电路,所以对于R1,则有I1=U1/R1;对于R2,则有I2=U2/R2;对于串联电路,则有I=U/R.将I1、I2、I变形后得U1=I1R1,U2=I2R2,U=IR,代入电压规律得:I R=I1R1+I2R2.由于I=I1=I2,所以R=R1+R2.【师生互动归纳总结】两个串联电阻的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即R=R1+R2.提醒学生注意:当有3个电阻R1、R2、R3串联时,可以将串联的R1、R2看成一个电阻为R′(R′=R1+R2),而后将R′和R3串联的总电阻为R=R′+R3=R1+R2+R3,同理可证,当有n个电阻R1、R2、R3、……、R n串联时,总电阻R=R1+R2+R3+…+R n.【课堂训练】教师引导学生做对应练习册中的题目.电阻的并联学生小组内部讨论交流,解答下列问题,教师点评订正.师你希望探究的问题是什么?生:两个(或几个)电阻并联后的总电阻比参与并联的各个电阻(分电阻)大些还是小些?师你的猜想与假设是什么?生:两段导体并联在一起,相当于导体的横截面积变大了,其总电阻可能会变小.师请画出你设计的实验探究电路图.教师点评后,指导学生分组实验,两人一组,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师生互动归纳总结】电阻并联后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小.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欧姆定律推导出总电阻与分电阻的定量关系(用多媒体展示).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I=I1+I2;电压规律:U1=U2=U对于R1,则有I1=U1/R1;对于R2,则有I2=U2/R2;对于并联电路,则有I=U/R.则U/R=U1/R1+U2/R2,由于电压相等,故1/R=1/R1+1/R2.【师生互动归纳总结】两个并联电阻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两个分电阻的倒数之和即1/R=1/R1+1/R2或R=R1R2/(R1+R2)(积除和).提醒学生注意:当并联电阻达到3个或3个以上时,仍可得出此类似的结论:1/R=1/R1+1/R2+1/R3+…1/R n.为减轻学生负担,应指出该公式的计算应用在初中阶段很少涉及,只有当并联的电阻相同的特殊情况下,可能用到,如4个阻值为R的电阻并联,并联后的总电阻为R0/4.电路元件被短路了,总电阻变小,电流会很大,引起火灾.【课堂训练】教师引导学生做对应练习册中的题目.【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学到了什么.【课后作业】请同学们完成对应练习册中的题目.1.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不可将推导过程全盘包揽,在引导后要交给学生完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画电路图并将各个量在图中标清楚,然后给学生一些时间,让学生根据电路特点和欧姆定律,自己尝试找出等效电阻和串、并联电阻的关系.2.为了便于学生对“等效代替”的理解,教师可引导学生回顾“合力与分力”的关系,合力概念的引入正是基于合力作用的效果与分力作用的效果相同,类似地引入总电阻的概念,可画出等效的电路图,说明用等效的电阻接入电路,电路两端的电压和流过的电流相同,故可用等效电阻来代替原来的串联电阻.。

沪科版九年级全册15.4科学探究:电阻的串联和并联导学案

沪科版九年级全册15.4科学探究:电阻的串联和并联导学案

沪科版九年级全册15.4科学探究:电阻的串联和并联导学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沪科版九年级全册15.4科学探究: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是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的原理。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验,培养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理解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的原理,掌握电路中电流、电压的分布规律,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是电流、电压在串联和并联电路中的分布规律。

教学重点是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的原理及其实验操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包括电源、电阻、导线、电压表、电流表等。

学具包括实验记录本、笔等。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电路实验,让学生观察电流和电压的变化,引发他们对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的兴趣。

2. 讲解:讲解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的原理,通过示例和图示,让学生理解电流、电压在串联和并联电路中的分布规律。

3. 实验: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巩固他们对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的理解。

六、活动重难点活动难点是电流、电压在串联和并联电路中的分布规律。

活动重点是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的原理及其实验操作。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和掌握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的原理,以及电流、电压的分布规律。

在课后,学生可以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的知识,并进行相关的练习和应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学设计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

讲解环节的示例和图示是非常关键的。

我通过示例和图示,讲解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的原理,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电流、电压在串联和并联电路中的分布规律。

这个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对电阻的串联和并联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为后续的实验打下理论基础。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环节是我教学设计中的难点。

我希望通过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让学生能够进一步巩固对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的理解,并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沪科版九年级全册15.4科学探究:电阻的串联和并联导学案

沪科版九年级全册15.4科学探究:电阻的串联和并联导学案

沪科版九年级全册15.4科学探究:电阻的串联和并联导学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第15章第4节“科学探究: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该节内容主要介绍了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的原理,以及如何应用这些原理进行电路设计和分析。

具体内容包括:1. 电阻的串联:介绍电阻串联的概念,分析电阻串联时电流和电压的分配规律。

2. 电阻的并联:介绍电阻并联的概念,分析电阻并联时电流和电压的分配规律。

3.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的应用:举例说明电阻的串联和并联在实际电路中的应用,如灯泡的串并联,电阻箱的串并联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的概念,掌握电阻串联和并联的原理。

2. 学会运用电阻的串联和并联原理进行电路设计和分析。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阻的串联和并联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电阻的串联和并联原理进行电路设计和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PPT、实验器材(电阻、电流表、电压表、导线等)。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电路实验,让学生观察电流和电压的变化,引发学生对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的好奇心。

2. 知识讲解:讲解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的概念,分析电阻串联和并联的原理,引导学生理解电阻的串联和并联对电路的影响。

3. 例题讲解:通过具体的例题,讲解如何运用电阻的串联和并联原理进行电路设计和分析。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自己设计一些简单的电路,并分析其电流和电压的变化。

5. 实验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验证电阻的串联和并联原理,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突出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的原理。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电阻的串联:电流 I = I1 = I2 = = In电压 U = U1 + U2 + + Un电阻的并联:电流 I = I1 + I2 + + In电压 U = U1 = U2 = = Un七、作业设计:1. 请用所学的电阻的串联和并联原理,设计一个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电路,并分析其电流和电压的变化。

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教案15.4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教案15.4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教案15.4电阻的串联和并联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深知教学活动设计的重要性。

在设计本节课“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教案15.4电阻的串联和并联”时,我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需求,以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力求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知识。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理论讲解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了解电阻的串联和并联概念的同时,能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电路的变化,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电阻的串联和并联原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电阻的串联和并联概念,理解电阻的串联和并联规律。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电路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阻的串联和并联原理,电阻的串联和并联规律。

难点: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电路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电阻器、导线、灯泡、电源等。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器材。

五、活动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通过一个简单的电路实验,让学生观察灯泡的亮度变化,引发学生对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现象的思考。

2. 理论讲解:接着,我利用PPT为学生讲解电阻的串联和并联原理,让学生了解电阻的串联和并联规律。

3. 实践操作:然后,我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分发实验器材,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电阻的串联和并联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数据。

4. 讨论交流:实验结束后,我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分享各自的实验成果和心得体会,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六、活动重难点1. 重点:电阻的串联和并联原理,电阻的串联和并联规律。

2. 难点: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电路问题。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认真反思了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认为学生在实践操作和讨论交流环节表现出较高的热情和积极性,但在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方面仍需加强。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册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教案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册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教案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和推导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和计算公式。

(2)会利用串联、并联电路特点的知识,解答和计算简单的电路问题。

(3)知道串联分压,并联分流。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在实验中认识总电阻与原串联或并联的电阻之间的“等效替代”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与交流,使学生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讨论的愿望,认识交流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教学重点】串联和并联电路总电阻的计算公式及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用“等效替代”的观点分析电阻的串联和并联【教学方法】演示法 探究 交流 理论推导【教学用具】电、相同阻值的电阻、电流表、开关、导线若干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复习巩固欧姆定律内容:一段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数学表达式:R U I = ,推导式:IU R = U=IR 串联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规律:(1)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是相等的;I=I 1=I 2=…=I n (2)串联电路中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的电压之和。

U=U1+U2+…+U n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规律:(1)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I=I1+I2+…+I n(2)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电压都相等。

U=U1=U2=…=U n串联或并联电路的总电阻和各部分电阻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以此引入新课二、探究新知1电阻的串联(1)阅读电阻的串联实部分,包括加油站内容。

(2)提出问题电阻串联后其总电阻是会增大还是减小?(3)、让学生猜想由于导体的电阻与长度有关,导体越长其电阻越大,几个电阻后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总电阻应当比各个分电阻大些。

(4)实验设计问:本实验的方法和原理是什么?引导学生说出伏安法测电阻这一重要内容。

并设计好实验的过程。

(5)进行实验要求学生两人一组,先设计电路再连接电路,实验中学生连接电路,教师巡视。

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教案15.4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教案15.4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教案: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 15.4电阻的串联和并联一、教学内容1. 电阻的串联:介绍电阻串联的概念、特点和计算方法。

2. 电阻的并联:介绍电阻并联的概念、特点和计算方法。

3. 串并联电阻的等效电阻:讲解串并联电阻的等效电阻概念和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的概念,掌握其特点和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串并联电阻的等效电阻计算方法。

2. 教学重点: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的概念、特点和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电阻器、电压表、电流表、导线等。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笔记本、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电路实验,让学生观察电流和电压的变化,引发学生对电阻串联和并联的思考。

2. 知识讲解:讲解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的概念、特点和计算方法。

3. 例题讲解:通过几个典型例题,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的计算方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5. 实验探究:让学生动手进行电阻的串联和并联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电阻的串联:概念:多个电阻依次连接在一起。

特点:电流相同,电压依次增加。

计算方法: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

电阻的并联:概念:多个电阻并列连接在一起。

特点:电压相同,电流依次减少。

计算方法: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分电阻倒数之和。

串并联电阻的等效电阻:概念:多个电阻串联和并联后的等效电阻。

计算方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

七、作业设计答案:1. 电阻的串联:特点:电流相同,电压依次增加。

计算方法: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

电阻的并联:特点:电压相同,电流依次减少。

计算方法: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分电阻倒数之和。

串并联电阻的等效电阻: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

九年级物理第四节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学案沪科版

九年级物理第四节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学案沪科版

第四节电阻的串联和并联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和理论推导,得出串联、并联电路总电阻跟分电阻的关系,体会两种研究方法在科学探究中的意义,树立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思想。

2.会利用串联、并联电路的有关知识,解答和计算简单的电路问题。

课前准备1.复习回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流各有什么关系?电压各有什么关系?2.预习记录通过预习课文,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请简要记录下来:合作探究一、认识串联、并联电路的总电阻活动1:利用“伏安法”分别测量两个定值电阻(R1= 5Ω、R2= 10Ω)串联、并联的总电阻值。

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思考讨论:1.观察实验数据,总电阻一定等于两个分电阻“之和”吗?阅读教材76页“加油站”的内容,请次数电阻连接情况电压表示数电流表示数总阻值1 R1、R2串联2 R1、R2并联谈谈你对串联(或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理解。

2.分析实验数据,比较串、并联电路的总电阻与分电阻的大小。

3.请利用“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来解释⑵中的结论。

填一填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______;电阻并联后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______。

二、理论推导串联、并联电路的总电阻和分电阻的关系1.研究串联电路的总电阻和分电阻的关系活动2:⑴根据串联电路电压关系U=U1+U2、电流关系I=I1=I2和欧姆定律,推导出串联电路总电阻R与分电阻R1、R2的关系。

⑵理论推导结果与“活动1”中的实验结论相符吗?填一填两个串联电阻的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_________。

思考讨论:多个(2个以上)电阻串联的总电阻与分电阻有什么关系?请做出猜想,并通过理论推导进行证明。

2.研究并联电路的总电阻和分电阻的关系活动3:⑴理论推导并联的总电阻R与分电阻R1、R2的关系。

⑵理论推导结果与“活动1”中的实验结论相符吗?填一填两个并联电阻的总电阻的______________,等于两分电阻的________________。

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15.4电阻的串联和并联优秀教学案例

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15.4电阻的串联和并联优秀教学案例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实验: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电阻串联和并联的实验,观察电流、电压的变化,记录实验数据。
2.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实验结果和心得,引导学生从实验现象中总结电阻的串联和并联规律。
3.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合作探究电阻的串联和并联规律,鼓励他们提出新的观点和思路,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2.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通过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
3.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探究,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了学生的交流能力。
4.多元化的评价方式:采用自我反思、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评价中成长,提高了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评价能力。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生活情境:以家庭电路为例,创设情境,让学生理解电阻的串联和并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实验情境:设计有趣的电阻串联和并联实验,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问题情境:提出与电阻串联和并联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情境中感受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的重要性。
2.作业反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及时反馈,指出他们的不足,给出改进意见,帮助他们提高作业质量。
3.小结本节课: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自己的收获,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能力。
五、案例亮点
1.生活情境的创设:,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生活实例导入:以家庭电路中的灯泡为例,引导学生思考灯泡的亮度与电阻的关系,引发学生对电阻串联和并联的兴趣。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学案:第十四章探究电路第四节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学案:第十四章探究电路第四节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学案:第十四章探究电路第四节电阻的串联和并联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四章“探究电路”的第四节“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电阻的串联、电阻的并联以及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1. 电阻的串联:介绍电阻串联的概念,解释串联电路的特点,如电流在各个电阻中的分配与电阻值的关系。

2. 电阻的并联:介绍电阻并联的概念,解释并联电路的特点,如电压在各个电阻中的分配与电阻值的关系。

3. 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分析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电压、电流特点,引导学生理解串并联电路的实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的概念,掌握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2. 能够运用串并联电路的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的概念,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难点: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电流特点,以及如何运用串并联电路的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源、电阻、导线、电压表、电流表等。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电路,如家庭电路、照明电路等,使学生对电路有直观的认识。

2. 知识讲解:讲解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的概念,通过示例说明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3. 实验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运用串并联电路的知识分析实验结果。

4.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如何运用串并联电路的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第十四章探究电路第四节电阻的串联和并联1. 电阻的串联概念:多个电阻依次连接在一起,形成串联电路。

特点:电流在各个电阻中的分配与电阻值有关。

2. 电阻的并联概念:多个电阻同时连接在一起,形成并联电路。

沪科版九年级全册 物理 教案 15.4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沪科版九年级全册 物理 教案 15.4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15.4 电阻的串联与并联【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和推导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和计算公式。

2.会利用串、并联电路特点的知识,解答和计算简单的电路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经历从猜想与假设到实验验证的过程。

2.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在实验中认识总电阻与原串联或并联的电阻之间的“等效替代”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保持对科学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实验探究和理论推导,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想。

【教学重点】认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总电阻的计算公式及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用“等效替代法”分析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课前准备】每组学生电源一个、相同阻值的电阻六只、电流表一只、开关一只、导线若干。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14章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串联电路中的总电压和各部分电压的关系,也知道了并联电路中的总电流和各支路电流的关系。

那么,串、并联电路的总电阻和电路中的各部分电阻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二、合作探究(一)电阻的串联1.提出问题电阻串联后,其总电阻会增大还是减小?两个(或几个)电阻串联后的总电阻比参与串联的各个电阻(分电阻)大些还是小些?2.猜想与假设(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猜想,并且说出猜想的依据。

) (猜想:串联后电阻变大了。

依据:导体越长,电阻越大,几个电阻串联后,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

)教师对学生的猜想进行评价。

3.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1)将一个定值电阻R接在图中的A、B之间,闭合开关,观察电流表的示数。

(2)将两个同样阻值的电阻R串联起来,接在A、B之间,闭合开关,再观察电流表的示数。

(3)在A、B之间换上三个串联着的同样阻值的电阻R,闭合开关前先预计一下电流表的示数会发生什么变化,再闭合开关。

看看自己的预测是否正确。

4.分析论证,得出结论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大。

理论推导:由欧姆定律可知:U1=I1R1,U2=I2R2,U=IR。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和推导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和计算公式。

2、会利用串联、并联电路特点的知识,解答和计算简单的电路问题。

【预习导航】
1.在温度不变时,导体电阻的大小与 、 、 有关。

因此说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 ,即只要导体不变,若电流、电压变,其电阻也 。

2.右图中,R 1、R 2的连接方式是 联。

I 、I 1、I 2三者的关系是 ;U 、U 1、U 2三者的关系是 。

由于导体的长度越长,电阻越 。

而导体串联相当于 变大。

因此可以猜想:R 1、R 2串联的总电阻R 比R 1、R 2都要 。

(填大或小)
3.右图中表示,用R 代替R 1和R 2接入原电路中,电路中的U 、I 都与原来相同。

由欧姆定律可知:U 1=I R 1, U 2= , U= ,又串联电路中有: U= U 1+ U 2
所以:IR= , 所以: R= 。


结论用文字描述为 。

4.右图中,R 1、R 2的连接方式是 联。

I 、I 1、I 2三者的关系是 ;U 、U 1、U 2三者的关系是 。

由于导体的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 。

而导体并联相当于 变大。

因此可以猜想:R 1、R 2并联的总电阻R 比R 1、R 2都要 (填大或小)。

5.右图中表示,用R 代替R 1和R 2接入原电路中,电路中的U 、I 都与原来相同。

由欧姆定律可知:I 1=U /R 1, I 2= , I = 。

又并联电路中有: I=I 1+I
备 注
所以: U/R= ,
所以: 1/R= 。

其结论用文字描述为 。

6.两个电阻R 1=10Ω、R 2=20Ω,若串联在电路中其总电阻R= Ω;若并联在电路中其总电阻R= Ω。

(写出计算过程)
7.一电阻R 1=60Ω与另一电阻R 2串联后的总电阻R=90Ω,则R 2= Ω;若R 1与另一电阻R 2
并联后的总电阻R=20Ω,则R 2= Ω。

(写出计算过程)
【课堂研讨】
[例1]:阻值为10Ω
与阻值为15Ω的R 串联后的总电阻是多少?若电源电压为5V,则R 的
解:⑴ 因为R 1与R 2串联
所以:总电阻 R=R 1+R 2=
⑵ 通过R 2的电流为:I 2 = I =U/R=
[练1]:R 1与R 2串联后的总电阻是350欧,已知电阻R 1 =170Ω,则电阻R 2多少欧?若通过两电
阻的电流是
100mA ?则两电阻两端的电压分别是多少?电源电压多大?
[例2]:用电器甲的电阻为20
欧,用电器乙的电阻为80欧,将它们接在电压为16伏的电源上,求此并联电路的总电阻、总电流,以及通过甲、乙两个用电器的电流。

解:⑴由1/R=1/R 1+1/R 2可得
⑵根据欧姆定律总电流I=U/R= ⑶因为总电压与两用电器两端的电压相等,即U 1=U 2=U 所以 I 1=U 1/R 1=
I 2=U 2/R 2=
[练2]:R 1与R 2并联后的总电阻是2.4欧,已知电阻R 1 =4Ω,则电阻R 2的阻值为多少欧?若通
过电阻R 1的电流是100mA ,则两电阻两端的电压是多少?电源电压又是多大?,
[思考] 1.当
n 个阻值均为R 0的电阻串联时,其总电阻为多大呢? 2
.如果是由n 个阻值相同的电阻R 0并联起来,其总电阻又为多少? 3.两个电阻R 1、R 2,当R 2增大时,若它们串联,其总电阻将 ;若并联,其总电阻将 。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课堂练习】(填空题也要在空白处写出计算过程)
1、电阻的串联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 ,所以总电阻要比任何一个电阻的阻值都 。

电阻的并联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 ,所以并联电路的总电阻比任何一个电阻都 。

2、R 1=20Ω , R 2=30Ω 将这两个电阻串联起来,其总电阻为 。

如果把它们接在12伏的电源上,则电路中的电流为 。

若将这两个电阻并联起来,其总电阻为 ,如
备 注
果将它们接在12V的电源上,则电路中的总电流为。

3、将5个阻值均为30Ω的电阻串联起来,其总电阻为,若将它们串联在15V的电源上,则电路中的电流为。

将5个阻值均为30Ω的电阻并联起来,其总电阻为,若将它们并联在15V的电源上,则电路中的电流为。

4.串联电路随着用电器的个数增加,其总电阻()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
5.并联电路,随着并联支路数目增加,其总电阻将()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
6.在家庭电路中,同时工作的用电器越多,干路中的电流()
A.越大 B.越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
7、如图所示,R1=5Ω,R2=10Ω,U=15V 求:I=? ,U1=? ,U2=?
8、一把电烙铁正常工作时的电阻是72欧,通过的电流是0.5A,问必
须给它串联一个多大的电阻才能把它接到220V的电源上。

9、电阻R1与R2并联后,连到10V的电源上,R1= 20Ω,测得通过R2的电流是0.25A,求电路中的总电流和R2的阻值。

【课后检测】(请注重计算的过程书写)
1.R1与R2串联后的总电阻为350Ω,已知电阻R1=170Ω,则电阻R2= Ω。

2. R1与R2并联后的总电阻为60Ω,已知电阻R1=180Ω,则电阻R2= Ω。

3.电阻R1=30Ω,与电阻R2串联后总电阻为90Ω,则电阻R2为Ω。

若将这两个电阻并联,其并联的电阻为Ω。

4.两个相同的电阻并联后的总电阻为4Ω,那么将它们串联后的总电阻是Ω。

5.将一阻值为10Ω的均匀的电阻丝对折后,当成一根使用,则对折后的电阻为Ω。

6.电阻R1=1Ω,R2=24Ω,把它们并联后的总电阻()
A.一定大于24Ω B.大于1Ω,小于24Ω C.一定小于1Ω D.可能等于1Ω7.如图1所示的电路,当开关S断开时,电流表的示数是1A,开关闭合时,电流表的示
数将()
A.不变 B.增加到2A
C.减少到1/2A D.增加到4A
8.电阻R1与R2串联后,连到10V的电源上,R1 = 30Ω,测得R1两端的
电压是6V,求电路中的电流和R2阻值。

9.电灯L的电阻为R1=24Ω,允许通过的电流为0.2A,要把它接入电流为1A的电路中,需怎样连接(串联或并联)一个多大的电阻R2?
10.如图2所示的电路,R1=9Ω,R2=6Ω, R3=4Ω。

开关S1、S2均断
开时,电压表的示数为 5.4V。

求:(1)仅合上开关S2时,电压表、电
压表的示数。

(2)开关S1、S2均闭合时,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

【学后总结】假设两个电阻R1、R2连入电路,完成下面的填空(用公式表示):
1.串联电路的特点:电流;电压;电阻。

2.并联电路的特点:电流;电压;电阻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