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与宗教哲学科学之差别
佛学与哲学
佛学与哲学佛教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
佛教发源于古代印度,自东汉明帝永平十年传入中国,对我国哲学、文学、艺术及社会风俗均有相当影响,一度形成佛玄合流的景象,长期影响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
佛学是人类历史上的重大社会现象,它即是一种宗教信仰,也是一种文化意识形态,它也是以哲学形式出现的宗教思想。
它的基本目的在于说明佛教观念的合理性和佛教生活的必要性。
哲学抽象的理性思维能力和佛学神秘的宗教思维方式使佛学一传入中国,就使佛教与哲学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1 哲学与佛学的联系与区别首先,哲学与佛学互相影响,相伴相生。
哲学与作为宗教之一的佛学都是人类社会的文化现象,都是远离社会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由于哲学与佛学处于意识形态的同一层面上,使其在相互作用中极易相互过渡,并且相互包含。
哲学和佛学都是世界观,佛教与哲学作为世界观,它们必然要提供关于宇宙的模式和认识世界、解释世界的基本原则,来指导和规范人们的认识活动和行为。
哲学作为理性思维的最高形式,要求从直观的感性现象背后探讨世界的本源、世界的一般性质和普遍规律,人们可以从理性的角度探讨各种问题及世界的终极问题。
佛教关于世界本原的基本命题也是非理性的,例如佛教的缘起论用因缘和合解释宇宙万物的生成,把一切事物的现象看成一定关系和条件的产物,认为因果律是宇宙间的普遍规律,否认创世主的存在。
缘起说的主要目的是说明“诸法无我,诸法无常”的教义,认为“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从而把宇宙观和佛教人生观直接联系起来。
佛教超越时代、民族的界限,它之所以能跨越历史、国度而流传,是因为佛教研究生老病死,根除生老病死的苦痛。
人类在发展阶段上,总是寻求向上的意欲,而这种本性总是与现实苦难发生矛盾,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用宗教来承担,佛教把生老病死归于自心,从精神方面来寻找出路,它强调调养和调节身心,采取修行的办法来缓和这种矛盾,佛教传入中国后,教义在变化,也繁衍出众多宗派、教旨、教风也出现了歧义,但根本宗旨仍然是释伽牟尼出家要解决的问题“我若不断生老病死、忧悲苦恼终不还宫”,“我欲为一切事件求解脱,故出家修道。
科学和宗教有什么区别?
科学和宗教有什么区别?在人类发展历程中,科学和宗教一直是两种不同的思想体系,正如鲁迅所说:“所谓科学,就是因为试图用批判的方法,脱离任何信念或伦理的束缚,对所有现象进行探索和描述的一种系统的知识体系。
而宗教也是一种系统的思想体系,旨在解释人类存在的目的和意义,以及人们所应实践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
”那么,科学和宗教究竟有哪些本质上的区别呢?下面,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一、基础理念不同科学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实验、观察和推理,探究自然界的规律和本质。
它强调的是客观存在,关注的是事实和证据,具有可验证性和可重现性。
而宗教则侧重于信仰和超自然世界,主张灵魂和精神上的救赎。
它强调的是人的内在体验,甚至不可思议的神秘感受,常常是不可证明的。
二、认识方法不同科学是一种严谨的知识体系,遵循一定的科学方法论,包括实验、测量、模型和理论等。
科学家们通过不断的实验和验证,推翻或修正原有的理论和观点,逐渐揭示自然界的本质。
而宗教则采用神学和经验的方法,依赖于神的启示和圣经的讲解,通过信仰和祈祷来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安慰。
三、结论性质不同科学的结论都是可证明的、可验证的,并且具有普适性和确定性。
这意味着,科学家们所得出的结论可以被其他科学家通过实验或模型验证,且在相同的情况下总是得出相同的结果。
而宗教的结论是信仰性的、主观性的,并且常常是矛盾的。
宗教信仰往往是基于个人的经验和感受,因此不同的人和不同宗教可能会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
四、发展历史不同科学和宗教的发展历史也不尽相同。
科学的发展源远流长,从古希腊的哲学思考开始,一直延续至今。
而宗教则历经数千年的演变和发展,涵盖众多的信仰和神话,对人类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但是,科学和宗教的发展方式和角色是不同的,科学是定期检验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而宗教则是鞭策人们尽可能追求道德、精神和物质的平衡。
五、前景展望不同科学和宗教对人类文明的前景和未来的发展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成就了很多科技奇迹,但也带来了许多的科技威胁。
哲学与宗教区别
科学研究的是具体事实的事理,它的对象是确定的,而结论也往往容易得到普遍的公认。
例如,植物学家命名了一株植物,一般不会遭到异议;物理学的定律只要被实验和经验证实了,全世界都会承认和应用。
但是,科学不是万能的。
科学告诉你事实是怎样的,因为它给出客观世界的知识;但它不会告诉你该如何运用这些知识服务于人的实践,它更不能告诉你该如何行动、如何有意义地过一生,如何求得存在的价值。
两次世界大战的悲剧足以说明科学的盲目性,假如科学掌握在愚昧、疯狂和残忍的人手中,它不仅不会带来福祉,反而会给人类招致灾难。
科学犹如一本百科全书,它静静地躺在书架上,无人用它,它就是死的;只有被人翻阅利用,它才能活起来,才会成为人手中有力的工具,而掌握工具的人本身又受他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所驾驭。
这些主宰人思维和行动的观点就是哲学和宗教所提供的。
哲学探究的是所有具体事物背后的一般性的东西,例如,世界是什么组成的?人本质是什么?人类知识的基础是什么?人的价值的形上依托在哪里?等等。
由于这些东西并非实在之物,因此哲学的结论总是无法通过经验去检验的,因为人类本身就是有限的,有限的人以有限的经验和知识怎能证明无限的世界呢?所以,即使针对同一个问题、同一个对象,不同的哲学家都会得出不同的论断,谁也说服不了谁。
那么,如此一来,哲学是否成了与宗教一样的主观臆断呢?话还不能这样说。
宗教的历史比哲学要早,在还没学会逻辑地思考问题以前很久,人类就已经依靠宗教来满足自己心灵的追求了。
宗教诉诸人的信仰,它将人求取人生意义的追求寄托在某种不可知的冥冥然的东西上面,使人沉迷于神秘的心理体验中,从而获得心灵的平衡。
哲学却不同,它总是建筑在每个时代文化发展的水平上,利用所能得到的最先进的知识作为自己材料,充分发挥理性的思考功能,通过严密的逻辑推演,一步步地接近自己设定的对象,从而给出综合了人类经验和知识的人生智慧。
正是这种智慧给人平静丰满的理智生活,因此可以说,哲学在智慧的基础上给人提供选择人生的自由。
佛教与哲学佛教哲学思想
佛教与哲学佛教哲学思想密宗与一般宗教不同,有点象哲学.二者的共同点是:1,在学习知识,追求真理的市场条件下,可以大胆进行讨论怀疑,挑战权威.2,否认造物主.佛教好象又是宗教,与哲学有着较为明显的区别.1,哲学是连续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佛教的理论是尽头,顶点,是终极性的.2,哲学强调验证和实践,佛教里有的东西是无法办法证明和实践的.济公活佛02567 在2009年12月12日 7:39说 ,佛教作为解脱学,归根到底也是以逻辑学为理论基础的。
佛教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其思想体系的核心。
佛教哲学丰富多彩和发展了中国古代哲学,并与中国长久以来哲学合流,成为古代传统哲学的绝大部分。
佛教哲学的影响,表现在人生论上,提出恒久是痛苦,人生本质是空的命题,并以因果报应说为支配人生把持的铁的法则,成为了对儒、道人生哲学的补充。
在心性论上,南北朝、尤其是隋唐时代的佛教多讲心性之学,对于人的本性、欲望、烦恼等的特殊性和转换问题,作了细致的阐发,极大地影响了唐以来东亚哲学的方向,也古时是佛教对古代哲学的最大发展。
在宇宙论上,佛教不仅提出现象和本质皆空的学说,还着重阐发了以个人的取法意识和共同的「真心」为本体的学说,丰富了东亚古代唯心主义本体论。
在认识论上,佛教以其神秘直觉思维方式、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学说,以及强调主体、知觉和直觉主观能动性的学说,丰富了中国古代的认识论,并在伦理道德和文学艺术领域发生了深刻影响。
此外,这里还应当指出佛教对玄学和理学的思想内容、思考方式和学说自省取向的深刻影响。
魏晋玄学家探讨有无、言意和动静等问题,各执一端,相持不下。
佛教学者僧肇着文,阐述非有非无、不知即知、动静相即的观点,客观上对玄学问题的基本问题作了总结,把玄学理论推向了一个新的方法论阶段。
东晋以来,张湛《列子注》显然受佛学影响,文中玄学与佛学趋于合流,玄学的显要优势地位道学也为佛学所取代。
佛教对于理学的影响,是大家公认的,应当说这种影响是全面、深刻的。
哲学、宗教、科学三者的区别
哲学、宗教、科学三者的区别为了认识这个世界,人类文明先后塑造了三种认知世界的体系,即哲学体系、宗教体系和科学体系。
如果不把原始文明时期的众神崇拜归于宗教体系的话,哲学体系的出现要比宗教体系早。
虽然看上去印度教、犹太教等宗教的出现比哲学思想的出现要早很多,但实际上,历代信徒花费了很长的时间才把这些宗教的思想从杂乱和迷茫中梳理出一个相对清晰的架构。
而就在这一过程中,哲学已然出现。
哲学最早诞生于古希腊城邦,这种思想体系是人类智慧开启后的必然产物。
人们厌倦了用神话故事来解释世界的粗陋框架,尝试用逻辑和理性来思考世界和自身。
但由于当时生产力有限,不允许人们做大规模、长时间的实地调查,也没有可靠的研究方法供人们使用,因此,思想家们只能通过逻辑猜想来架构世界。
这也是为什么在古希腊时期,哲学研究基本都围绕于“本体论”,即对宇宙本源的猜想。
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思想的分歧最能反应这一情况。
柏拉图的“理念论”是一种纯粹的逻辑思考。
而亚里士多德则更在乎对经验事物的观察和分析。
出现这样区别的原因在于,亚里士多德的学生亚历山大大帝为他提供了实地研究的经费和素材,而柏拉图则没有这么好运。
宗教思想是社会内部动荡不安的产物,人们由于无力解决当下的社会问题,因此只能将希望寄托于信仰之上,以此来安抚心灵的躁动。
无论是犹太教、基督教还是伊斯兰教都是从动荡的时代中所创立的。
犹太教的经典《旧约圣经》是犹太人成为“巴比伦之囚”之后的产物;基督教是巴勒斯坦地区的人民在遭受罗马人压迫的情况下,从犹太教那里借鉴并修改的产物;伊斯兰教是默罕默德为了将混乱的阿拉伯部落凝聚在一起而创造的信仰。
宗教试图越过当下的问题,直击人们内心脆弱的地方,让人们重新理解生老病死、喜怒哀乐等问题的本质,从而降低人们在复杂社会环境中的心理压力。
科学的出现是理性逻辑的发展达到一定程度的结果。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人们所能掌握的信息,所能记录的材料在逐渐的增多。
并且由于逻辑形式被一代又一代的思想家不断地发展和深化,人们发现当理性和逻辑按照一定规则运用时,所得出的结论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
科学和宗教的基本差异是什么?
科学和宗教的基本差异是什么?随着科技的发展,科学在人类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与此同时,宗教作为一种信仰体系也在人类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科学和宗教或多或少都会对我们的思考和行为产生影响。
那么,科学和宗教的基本差异是什么呢?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介绍。
1. 知识的基础科学是基于观察和实验,通过现实世界的现象和规律来揭示自然和人类行为的原则。
科学精准、可验证、可预测。
而宗教是基于信仰和传统,强调的是人们心灵上的体验和信仰的核心价值观。
虽然宗教也有学问和知识,但宗教教义是来自于信仰,而非经过观察和实验得出。
2. 解释现象的角度科学强调自然和人类行为的客观规律,科学家们的研究旨在解释和探求事物本质的规律或机理。
而宗教则更强调的是人类行为的目的和使命,它更多的是通过解释神的旨意和圣经等经典来解释事物。
3. 处理矛盾和问题的方式科学借助规律和实验来消除矛盾,解决问题。
科学在多大程度上扮演了正式告诉我们自然世界和人类行为的工具。
而宗教则更强调的是人类内在的和谐和精神性的需求,人们常常会通过信仰和祷告来缓解内心的矛盾。
4. 社会角色和影响力科学具有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它推动了技术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
而宗教则具有深厚的情感基础,它能给人类带来精神上的寄托和安慰。
结语:科学和宗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知识体系,两者之间的差异非常明显。
科学以客观事实和实证为基础,强调规律和机理;而宗教则以信仰和传统为基础,强调人类精神性的需求。
虽然二者有巨大的差异,但在人类社会中都各自具有独特的价值和地位。
佛法是科学的最高境界
佛法是科学的最高境界:有人问:“如果大家整天都念经,那科学怎么发展,社会怎么进步呢?”学佛到底是不是迷信,先给大家看一个小故事:在法国一位大学生登上火车,见一老人手执念珠念念有词。
大学生问:你还信这过时的东西?老人回答:我信。
大学生说:去了解了解科学对此的解释吧。
老人说::我不懂这方面的科学。
学生又说:请留下地址,我寄些书给你看。
于是,老人递上一张名片,学生接过一看,脸一下子就红了,名片上写着(路易士.巴斯德,巴黎科学研究院院长。
)科学的终极是哲学,而哲学的终极是宗教。
科学和佛法,在我的理解中,完全不是矛盾关系,不是or的关系,而是并列关系,完全可以并行不悖,是and的关系。
我的佛友中,很多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高材生和社会各界的精英,我们群里,有一个师兄是研究生导师,她的先生是博士生导师。
他们在接受佛法时非常快,入门快,修的快,境界提升更快。
她先生去外国留学时,他的舍友,一屋子的医学博士后,全部吃素。
问他们要不要吃肉,大家都避之不及,仿佛肉是毒品,要害他们似的。
这个小故事给我很深的印象。
科学和佛法,根本不矛盾。
科学做的好的人,当研究到了一定高度,发现了很多科学无法解释的事件,慢慢的,去研究宗教,也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再给大家看一个故事:科学家们都落泪了,他们说:“如果全世界的科学家有一个父亲的话,科学之父,那非释迦牟尼佛他老人家莫属。
”……在两千五百年前,释迦牟尼佛的弟子问佛陀:“我们脚下的大地有边吗?”佛就拿起身边的一个果子说:“它就像是我手中的这个果子一样。
”你看在两千五百年前,佛陀就告诉我们,大地是圆的。
当时,并没有什么航海术、飞机等现代的科技。
他的弟子拿一钵水给佛看,佛说:“此中有八万四千小虫。
”后来,人类发明了显微镜后,发现里面有微生物细菌。
佛经一共有七千卷。
其中有一部《佛说入胎经》,在两千五百年前的印度,佛有很多讲法的地方,有灵鹫山、菩提树下、祇树给孤独园、竹林精舍,佛坐在菩提树下,有很多弟子围着他听他讲法,其中有一个弟子就问:“佛陀,为什么一个妇女结婚以后不会生出孩子呢?”佛说:“好,我给你们讲讲这个问题,有九种情况这个妇女不会生出孩子。
佛教哲学,道教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一原理,不同表述。
佛教哲学,道教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一原理,不同表述。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
万物的互相联系是普遍的(相对成立,对立统一),且按自身规律(内因)不断变化。
(二)佛教:万物为空——普遍联系,相对成立,对立统一;万物无我——按自身规律(内因)
不断变化。
(三)道教: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
妙之门。
精神: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事物: 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本来万物无名,为了心机判断需要,万物才被命名。
本来精神和物质因绝对变化而无其实质,且不会被定义
而命名。
为了心机判断需要,万物才被以静止状态而被定义命名。
无名与有名,绝对运动与
相对静止同为一个变化的两个描述。
描述角度不同,就有了广义狭义之不同解释。
事物总是
相互联系的,且按其自身规律不断变化。
这才是万物的普遍规律。
(四)常用名词解释:
1,无为:无私,不损人利己。
2,无相:@平等对待万物;@不对人,只对事(思想,言行)。
不害人,只劝改有害的错
误思想言行。
宗教哲学佛学
宗教哲学佛学
哲学是社会科学,是人类(众生)对社会和生命价值观的理解而发展出的逻辑理论和系统。
“佛家”思想是阐述宇宙实相(真理)的一种理论,其中包括了入世及出世的哲学,以适应各种根性、阶段、文化背景的众生各取所需,循序渐进地认知真理。
宗教是社会文化,是人类(众生)对生命之终极目的的崇拜和追求。
宗教常有三大元素:教主、教义(日后再衍生出宗教仪式/文化)、传教者。
宗教教义常是建立于某哲学思想上,而教主是该思想的阐扬者,并由传教者发展出有系统的宗教仪式/文化。
“佛教”是建立于“佛家哲学”上的宗教,以佛、法、僧三宝构成。
哲学本身是重逻辑和理性分析的科学,而不同宗教则或多或少、主动被动地加入了人为和感性的成份,而使其教义亦相应地渲染了令人敬仰/敬畏的神秘色彩。
原始佛教以自渡身心、实践哲学理论为主,后来的大乘佛教则多了些宗教色彩,以引起大众兴趣,而方便广渡众生。
第五讲-哲学与科学.宗教的关系知识讲解
宗教的条件
任何一种宗教都有戒律。宗教的戒律非常严格, 远远超过法律。法律只能判断一个人的外在行 为,而宗教重视的是“动机”,只要心念有问 题,就是有罪。
传教团体,亦即宗教中的僧侣阶层,所负责的 是:研究及宣传教义、执行仪式、以及督导各 种戒律让信徒奉行及忏悔。
宗教还需要具备合乎理性解释的部分。这一部 分称为学理。
第五讲-哲学与科学.宗教的关系
哲学与神学的超验性区别于科学
就探讨问题的性质而言,哲学与宗教的 问题都是超验的。神学探讨关于灵魂不 死的问题,关于天国的问题。经验不可 能对这些问题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 。哲 学也是如此,它所探讨的世界的终极本 体问题,以及诸如此类的其他问题,严 格地说,都是经验无法给出确定性答案 的问题。就此而言,神学和哲学都不同 于科学。
哲学与宗教的最大区别在于: 宗教的本质是对神的信仰,哲 学的本质则在于它的批判性的 理性思考。
三种类型的信仰
人生信仰:一个人的人生信仰就是他 所认定人生中最重要的事。人生信仰 是最广泛的。
政治信仰:指某种对政治的理想,并 且希望通过一群人的组织,得到政权, 实现这个理想。
宗教信仰:宗教信仰是三者中最纯粹 的,因为它基本上涉及到的是所谓的 超越力量。
哲学与科学的理性又区别于宗教
但是另一方面.哲学又像科学一样是 诉诸人类的理性而不是诉诸权威的。 神学的一切问题都是以 《 圣经 》 为最高权威和最后依据,不得有半点 违背。哲学却不是这样,它只服从理 性本身,而不屈从于任何权威。
小结
由此可见.真正的哲学既不会像科学那 样囿于经验知识的范围之内,也不会像 神学那样以一种权威的口吻来独断地发 布真理,它的神圣使命或天职就是永不 停歇地去进行追问、质疑和批判。从这 种意义上来说,哲学这门学科的基本宗 旨就不再是教授人们一些具体的哲学知 识,而是启发他们如何进行哲学思维和 哲学生存的智慧.。
宗教、哲学、科学的区别
宗教、哲学、科学的区别
佛教八识:眼识,耳识,舌识,鼻识,身识,意识,末那识(潜意识),阿赖耶识(彼岸境界)。
宗教:先相信,再理解
【原理】通过信仰,寻找答案
【特点】需要机缘开悟。
【场景】一个权威的存在,众人的寄托和供奉,修行现世,求来生。
靠机缘!
【代表】佛陀(心经),耶稣(圣经)
哲学:先理解,再相信
【原理】通过向内在看,寻找答案。
【特点】无信仰又需要信仰的人的精神归宿,以理性和逻辑为依托,行走在追求信仰道路上的人。
【场景】一个疯子问,一个呆子答。
靠悟性!
【代表】孔子(论语),泰勒斯(西方哲学之父)
科学:物理实践,验证规律
【原理】通过向外看,寻找答案
【特点】利用已知,探索未知的方法。
【场景】少数人,以物质为基础不断实验求索的过程。
靠天赋!
【代表】爱因斯坦(相对论),普朗克(量子力学)
当思想改变你的思想,那就是哲学;当上帝改变你的思想,那就是信仰(宗教);当事实改变你的思想,那就是科学。
人类对宗教、科学和哲学的认知有哪些不同?
人类对宗教、科学和哲学的认知有哪些不同?宗教、科学和哲学是人类认知世界的三个主要维度。
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它们探讨并解释我们所处的世界,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存在的意义和人类自身的价值。
然而,在宗教、科学和哲学的角度看待世界时,我们会发现它们都有其独特的视角和方法,有着不同的认知方式和认知目的。
下面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人类对宗教、科学和哲学的认知有哪些不同。
一、宗教认知1.宗教是一种信仰体系,强调对神灵或超自然能力的信仰和敬畏。
2.宗教在不同的文化和地区有着不同的形式,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强调对某种超越自然的存在的信仰和敬畏。
通常,这种存在被称为“神”或“神性”。
3.宗教的认知方式强调信仰和个人经历。
人们会相信神的存在并渴望与神相互交流,这种交流是基于宗教仪式、祈祷和沉思等信仰实践。
此外,宗教也向信徒传授一些基础的道德和行为规范。
二、科学认知1.科学是一种基于实验和观察的理性方法,旨在解释和预测世界上的自然现象。
2.科学的目标是发现自然现象的规律,并通过理论和实验来表述这些规律。
科学方法的关键是让人们对没有立即可以解释的自然现象保持开放的态度,并根据观察的经验来建立理论,然后使用理论来预测实验结果。
3.科学的认知方式强调科学证据和逻辑基础。
科学家通过严密的研究方法,如实验和观察来获得证明或驳斥理论的数据,科学家希望通过积累证据来建立可以被广泛接受的事实和理论。
三、哲学认知1.哲学是一种基于理性的思辩方法,探讨人类所面对的复杂问题和那些尚未知晓的问题。
2.哲学的目标是寻找普遍、系统性和深刻的真理,并根据这些真理来检查和解释人类的经验。
因此,哲学主要探讨关于人类、社会、道德和存在的问题。
3.哲学的认知方式更强调探究思想本身。
哲学家运用逻辑、推理和批判性思维来理解和探究各种观点,从而推断出关于世界的普遍原理。
四、结论在认知宗教、科学和哲学时,我们可以看到这三种认知方式的不同和各自的特征。
虽然它们是不同的认知方式,但它们各自有其不可替代的意义。
比较哲学、科学与宗教联系与区别
古代哲学——“知识的总汇”,把科学包容在 哲学之中。
近代哲学——“科学之科学”,把哲学看成是 科学的基础。
现代哲学——马哲(哲学对科学的反思关系)、 科学主义思潮(哲学是科学的副产品和逻辑论 证)、人本主义思潮(哲学关注的是科学无法 解决的“人”的问题)
比较哲学、科学与宗教的联系和区别
人类理论思维的形成
人类理论思维形成的过程,首先是逻 辑思维形成的过程,即形式逻辑的形 成过程。逻辑思维即概念思维,就是 运用概念的关系去把握世界、描述世 界和解释世界,试图为解释世界和人 们的行为提供某种“原理”和“公理”。
比较哲学、科学与宗教的联系和区别
逻辑思维形成的原因
比较哲学、科学与宗教的联系和区别
哲学与宗教的联系
哲学脱胎于宗教。哲学的最初萌芽包含在 宗教中,它们之间有一种渊源关系。
哲学与宗教作为意识形态,都是以间接和 抽象的方式表现着经济基础的要求。
哲学曾为宗教服务并纳入宗教之中,并且 受到宗教的重大影响。
最为重要的是,哲学与宗教都是解释人与 世界关系的“世界观”
二是剥离两者的“职能”,即科学提供的是关于世界 的“特殊规律”,哲学提供的是关于世界的“普遍规 律”。
三是划清两者的“领地”。即为哲学寻找一块科学无 力问津的领域或科学无力解决的问题。
比较哲学、科学与宗教的联系和区别
从“同时态”看哲学与科 学的差别、分化和矛盾
前两种看法,都是从普遍性和特殊性的 关系来理解哲学与科学的关系。这是最 普遍的思考方式,这种思考方式,是建 立在哲学知识论立场上的。
比较哲学、科学与宗教的联系和区别
哲学与宗教的区别
宗教和科学之间的区别 800字
宗教和科学之间的区别 800字
宗教和科学之间有许多明显的区别,他们都拥有各自的特性,使得他们在社会上占据不同的地位。
首先,宗教是一种精神路径,它以其特殊的教义和信仰结构为向导,并对对此有所信仰的人产生影响。
它基于某种信仰、道德或神性,以及关于这些事物的宗教原理和信仰。
例如,基督宗教基于圣经的信仰,而佛教基于佛的话语。
它的目的是帮助人们成为更高尚和善良的人,并使他们把精神作为生活的中心。
科学是一种客观的研究方法,它研究客观实体的存在和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它以试验和观察为基础,以提出理论来证明它们的正确性。
它们基于系统的实证观点,依赖于理论来解释观察结果,并以其结论为准则。
科学的发展旨在探索客观事物,使人们对现实世界有更准确的认识,从而使人类在技术、社会、经济和其他方面取得进步。
宗教和科学也在思维方式上有很大的不同,宗教崇尚神灵或《神话》,专注于描述宇宙以及其内在规律,不仅仅是从物质现实出发,而且还带有宗教神学意义,以证明神存在。
科学则是用客观的方式来研究宇宙现象和其内在规律,从客观观点出发,不涉及宗教因素。
宗教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式总是局限和相对的,而科学的思想则始终比宗教更加开放和客观。
总之,宗教和科学在许多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它们的研究目的也大不相同,宗教的思维方式也不同于科学。
两者都有各自的独特特点,但其根本宗旨是不同的,它们各自满足了不同的社会需求,是我们共同进步的重要动力。
科学,哲学,宗教三者的异同对比
科学,哲学,宗教三者的异同对比罗素曾经把哲学、科学与宗教作对比,他说哲学与宗教是有共同点的,都是对神秘问题、灵魂问题的追问。
但宗教是用灵魂来回答灵魂提出的问题,因为宗教以为人的理性是有限的、靠不住的,只有神能回答灵魂提出的问题,而哲学在这一点上与科学是一样的,都是依靠头脑、理性,但科学是用头脑来提问,在经验范围内提问,又用头脑通过逻辑思维的分析来回答,可是说哲学是灵魂提问,头脑回答,宗教是灵魂提问神回答,科学是头脑提问头脑回答,因此后两者都不存在内在的矛盾,而哲学却存在着灵魂和头脑的不可避免的内在矛盾。
迷信、信仰、宗教、科学是四个不同的概念。
信仰是人们对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或某人极其相信和尊敬。
宗教即宗法教义。
说到底是旧时代宗法制度下的社会底层精神生活的一种文化形态。
它产生于封建宗法制度的政治形态之中。
存在于底层民众的精神生活中。
它采取了\"超人间化\"的特殊表现形式,它并不直接以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这些\"人间力量\"所固有的形式表现外部力量,而是表现为\"超人间\"力量的形式,因而具有超自然、超人间的神圣性。
迷信是原始人类传衍下来的一种落后愚昧的盲目信仰,也是少数统治阶级愚弄下层民众的手段。
它利用人们对于残亡的恐惧、对生的渴望,突出一些无因果联系的命运,以至在无知和神秘的迷信氛围中,恐惧压倒刚强,邪恶战胜正义,残忍毁灭善良。
迷信者生于自然,却无知自然,把自己的生死福祸归于无所不在、无所不能、无所不为的神灵,把疾病归罪于符咒的作用,把灾祸归罪于报应,把死亡归罪于敌对者的魔力,把生看作灵魂的复归等等。
中国儒家所谓的“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就是一种典型的封建迷信的天命观。
科学则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自身的规律的事实、原理、方法和观念的知识体系以及创建这个知识体系的社会活动。
科学的任务是发现规律,提出理论,认识世界,解释世界。
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规律的知识体系,是获取知识的认识与研究活动。
人类对宗教、科学和哲学的认知有哪些不同?
人类对宗教、科学和哲学的认知有哪些不同?宗教、科学和哲学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三大支柱,它们各自代表了不同的思想和方式。
虽然它们都致力于解答人类存在与意义的问题,但我们对它们的认知却有很大的不同。
下面分别介绍。
一、宗教:探究灵魂和超自然力量1.信仰信念的集合:宗教具有信仰信念的特点,往往包括宗教神话、教规、礼仪等,它不能通过实证、推理或逻辑论证得出。
2.超自然力量的信仰:宗教信徒们相信存在着超自然力量,这些力量可以影响人类的命运和灵魂。
宗教提供了生命和宇宙的基本解释和目的,同时也满足了人类对未知和神秘的探索。
3.在人类历史和文化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宗教是人类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影响着人类的价值观、文化习惯、社会组织等各个方面。
同时,宗教也是社会和谐的基石之一。
二、科学: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探索自然规律1.实证主义:科学的核心是实证主义,即通过观察和实验来验证和推翻科学理论。
2.客观的方法:科学的方法力求客观、中立和标准化,试图消除主观的因素和偏见。
科学的结果需要能够在各种条件下反复验证和推广。
3.不断推陈出新:科学在不断地发展和演变,新的科学成果不断涌现,旧有的科学理论也在不断地被推翻和更新。
三、哲学:致力于思考真理和意义1.关注最普遍的、最根本的问题:哲学对人类存在的本质问题进行探讨,包括什么是真理、意义、人类自由、道德等问题。
哲学试图探求世界的最深刻本质。
2.理性的讨论:哲学的讨论以理性和思辨为基础,通过理性的思考和探索去发现宇宙本质规律和人类最高价值。
3.哲学方法的多样性:哲学研究方法的多样性使哲学家们拥有了更丰富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手段,包括逻辑分析、对话交流、思辨和探索等。
综上所述,宗教、科学和哲学在人类认知和生活中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它们共同致力于解答人类存在与意义的问题,但又各有特色,具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
在未来的发展中,它们还将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中国佛教与道家哲学的比较研究
中国佛教与道家哲学的比较研究佛教和道家哲学是中国两个重要的思想体系,它们在中国文化和历史中都占据着重要地位。
虽然佛教和道家哲学在某些方面存在相似之处,但它们在信仰、原则和实践上也有明显的差异。
本文将比较分析中国佛教和道家哲学之间的异同点,为读者提供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佛教与道家哲学的起源佛教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由佛陀创立。
它强调解脱,通过修行达到超越世俗存在的目的。
佛教传入中国后,融入了中国的宗教和哲学传统,形成了中国佛教的独特特点。
相比之下,道家哲学是中国古代思想的瑰宝之一。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由老子和庄子等人奠定了基础。
道家哲学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顺应自然,追求无为而治,养生长寿。
信仰与实践佛教和道家哲学在信仰和实践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佛教强调轮回转世和因果律,认为人们通过修行可以摆脱轮回,达到涅槃的境地。
佛教注重慈悲、舍弃和禅定的修行,强调解脱尘世的痛苦。
道家哲学则追求道的境界,认为道是宇宙的本原,万物皆从道而生。
道家注重内功修炼和身心调养,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的生活方式。
观念和价值观佛教和道家哲学在观念和价值观上也存在差异。
佛教强调慈悲和智慧,鼓励人们解脱纠缠,并对一切众生抱有慈悲之心。
佛教强调人的本性是空性,追求无我和无我的境界。
道家哲学注重自然和谐,提倡顺应自然和无为而治。
道家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追求道的境界,通过修炼达到心境的宁静与舒适。
影响和传承佛教和道家哲学都对中国文化和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佛教传入中国后,融合了中国的宗教、哲学和文化传统,形成了中国佛教的独特特色。
佛教对中国文化、艺术、建筑和文学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在中国社会中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道家哲学则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了儒家、佛教和其他思想流派的发展。
道家对中国文化、医学和养生等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是中国古代思想宝库中的珍贵财富。
通过本文的比较研究,我们可以看到佛教和道家哲学在信仰、实践、观念和价值观等方面都存在着显著差异。
学习哲学要搞清:哲学和宗教,哲学和科学,哲学和政治的区别?
学习哲学要搞清:哲学和宗教,哲学和科学,哲学和政治的区别?哲学和宗教的区别:哲学是一门学问,而宗教是一个组织。
哲学注重的是理论逻辑等推理论述,以及对一些现象的解释。
而宗教主要是信仰的一个集合体。
哲学没有目的性,宗教有很强的目的性。
哲学没有扩张的驱动,宗教有很强的扩张的驱动!哲学不像宗教那样,需要人们按照一些定论去执行。
哲学的定论也不应该被用作来当作人们的信仰。
很多宗教试图将一些哲学的定论教条化,然后形成宗教。
而哲学是允许有新的发现而推翻自己以往的结论,这点哲学更加接近科学。
宗教有很高的权威性,一般不允许推翻其基本教义。
哲学更注重引导人们思考,宗教更注重引导人们信仰!宗教哲学和科学的区别:哲学很多理论和思考没办像科学那样通过实验表达出来。
哲学更多是大脑实验,而科学是现实实验。
哲学更加注重推理,而科学更加注重实验产生。
哲学没办法形成一个公式让每个人理解到一样的程度。
而科学有一个公式能让人们在认知层面上达到一致。
哲学带有更多的主观情绪,但不至于上升到信仰。
而科学没有太多主观情绪,而是有更多定义,且不存在信仰。
科学哲学和政治的区别:哲学主要倾向于学术研究,更注重逻辑推理,更加开放,启迪思考。
而政治是带有一定目的性的组织,是需要推动社会朝着某一方向改变的团体。
政治更注重的是成员的加入和价值观的认同。
而哲学更带有一些个性化,不强求研究者需要一些基本的价值观认同。
政治与社会的挂钩相当紧密,而哲学主要是理论居多。
政治的目的性相对宗教目的性更强,更家倾向于影响社会,更现实!而宗教更多的讨论范围是道德人性等形而上学的。
政治总结:我们理解哲学,第一不能将其当作宗教一样,想把哲学的一些观点变成教条,把别人的哲学观点变成自己的信仰,或把自己的哲学观点变成别人的信仰,哲学更应该具有开放性!我们理解哲学,第二不能将其当作科学来讨论,因为哲学讨论的范畴有些是没办法通过实验去证明的,我们人类很渺小。
哲学有点蛋黄(局部)思考鸡蛋(全部)的思维。
佛教才是最高的智慧
佛教才是最⾼的智慧孙中⼭先⽣说:“佛学是哲学之母,研究佛学可补科学之偏。
”佛教以牺牲为主义,救济众⽣,他的动机是⼤勇.⼤智.⼤仁。
佛学乃哲学之母,研究佛学,可补科学之偏。
——孙中⼭佛教⼤矣,孔次⼤,耶为⼩。
——谭嗣同佛法本来不是宗教,------ ⼀切⼤乘的⽬的,⽆⾮是断所知障,成就⼀切智者,分明是求智者的意思,断不是建⽴⼀个宗教,劝⼈信仰。
佛法与其称为宗教,不如称为哲学的实证者。
佛教的理论,使上智⼈不能不信;佛教的戒律,使下愚者不能不信。
通彻上下,这是最可⽤的。
——章太炎释迦牟尼真是⼤哲,我平常对⼈⽣有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他居然⼤部分早已明⽩启⽰了,真是⼤哲—— 鲁迅佛教是历史上唯⼀真正注重和依据实证的宗教——尼采(德国哲学家)我总觉得基督教在智慧或德⾏上⽐其他⼀些有名望的⼈要⾼,我想,我会把佛教的位置摆在基督教的前⾯。
——罗素(英国哲学家)佛经是世界上最美的哲学,学佛是⼈⽣最⾼的享受。
——⽅东美(现代哲学家)完美的宗教应该是宇宙性的,它超越了⼀个神化的⼈,放弃了死的信条教义及主从观念,基于物质和精神的经验⽽浑为⼀体。
那只有佛教才能符合这些条件。
如果有⼀个能够应付现代科学需求,⼜能与科学相依共存的宗教,那必定是佛教。
——爱因斯坦(近代⼤科学家)佛教本⾝蕴藏着极深的智慧,它对宇宙⼈⽣的洞察,有着独到和深刻的发现。
——陈从周(上海同济⼤学教授)不理解佛教哲理,则将落后于时代。
近百年中由于相对论.量⼦论.亚原⼦物理学.太空中的宇宙研究等等,所取得的成果,给佛教哲理增添了许多实际论证和实例。
——黄念祖(现代科学家)佛教为今⽇⼈类之救星!现在研究佛教学者渐多,只因佛教⾼出⼀切宗教。
虽科学.哲学有长⾜进步,然其发明最如理处和佛法相通,况佛法有其最深奥⼴⼤处.最真实实⽤处,决⾮现世⼀切学术宗教所可企及。
——鲍罗登(英国博⼠)佛教是世界上伟⼤的宗教之⼀,两千多年前传⼊中国后,对中国⽂化产⽣了深远的影响.——扬振宁(现在著名科学家)科学只能帮助我们多明了⼀些开悟,但不能引导我们到悟的境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佛法与宗教哲学科学之差别
佛法,是释迦文佛六通以后所说,真实不虚。
分众生为六道,是就现实的而说,不是凭空虚造。
拔苦予乐,冤亲平等,从闻思修入三摩地,由戒定慧灭贪瞋痴;修人天福报则守五戒行十善。
修四谛则证小乘声闻果。
修十二因缘,则证中乘,缘觉果。
由因得果,不是迷信。
大乘菩萨修显教,则尽三大阿僧祇劫行六度。
修密宗则自观为佛,佛慢坚固,即身成佛。
皆以度尽众生为旨归。
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的是平等。
一般宗教定有一尊或多尊神祇,不是平等,谁造谁,谁养谁,更是迷信。
且即其所言,最高成就亦不过到达欲界天,不能起出轮回。
哲学虽形而上,然缺乏戒行基础,犹如于虚空中捉迷藏,不能彻底。
科学于相对中求进步,于不相容时打倒车;往往徒苦众生。
虽佛法以文佛所说为宗,有似宗教。
精进研求,有似哲学。
循因得果,有似科学。
这祇可谓佛法亦宗教亦哲学亦科学。
不能谓佛法即宗教即哲学即科学。
惟攻宗教哲学科学者,如能自知不足,学习佛法,以戒行为基础,以利生为目的,精进研求,自能汇归于道。
【注释】
六通天眼通,天耳通,神是通。
宿命通。
他心通,漏尽通。
六道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
十善不为十恶。
四谛苦集灭道。
十二因缘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
前生业报,中阴身不能自主,是为无明投生。
机缘成熟,随淫光而入,无远近的阻隔,无选择的智能,是为行,识就是投胎的业识。
在胎时,色身还没有成就,那受想行识四阴只有名目,故曰名色。
六根在胎中成长,故曰六入。
出胎则六根触着六尘,故曰触。
六根接触六尘以后就有领受。
就对于色境有所爱好。
有所取着,就有了业,故曰有。
若这生不能转识成智,即转为来生的生与老死。
这就是轮回的道理。
大乘显教,行六度,证识蕴无常,缘影之心为常德。
证受蕴之苦为乐德。
证想行二蕴无我为我德。
证色蕴不净之身为净德。
常乐我净。
密宗有作密宗,行密宗,瑜珈密宗,无上瑜珈密宗,修法不同,即身成就则一。
就是以烦恼为菩提。
贪西红妙弥陀佛于未了达起悲心
瞋东蓝大不动佛以自明智摧妄念
痴中白法毗卢佛了达诸法圆平等
慢南黄平宝生佛了达诸法高无上
嫉北缘成不空佛平广不容有二执
三大阿僧祇劫
小劫一千六百八十万年,廿小劫为一中劫,四中劫为一大劫。
释迦佛历三祇方成佛道。
初从古释迦至尸弃,七万五千佛。
次从尸弃至燃灯,七万六千佛。
三从燃灯至毗婆尸,七万七千佛。
又以三阿僧祇配成佛进程。
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称为资粮位,约占第一劫四分之一。
假定,暖顶,忍世,第一称为四加行,合为第一大阿僧祇劫,从初地至七地,为第二大阿僧祇劫。
从第八地至成佛,为第三大阿僧祇劫。
十地卒即佛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