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文学科的性质看语文教学的任务_由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想到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第26卷 第8期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中小学教育收稿日期:2011-07-28
作者简介:魏 冰(1979-),女,浙江湖州人,从事语文教育方向研究。
一、关于语文学科的性质
语文学科是多种矛盾的统一体,要研究它的性质,必须全力抓住其中的主要矛盾,借以把握它的本质特性。
那么,语文学科的本质特性在叶圣陶的教育观点中作何体现呢?
叶圣陶说:“语文是工具。
自然科学方面的天文、地理、生物、数、理、化,社会科学方面的文、史、哲、经,学习、表达和交流都要使用这个工具。
”语文在组织社会生活,维护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方面,实现着跨时空的交际,从远古先人到子孙后代,从个人之间扩展到世界范围。
语文作为负载着思维和想象的工具,思维活动不借助内部语言和外部语言的“物质外壳”就难以进行,人的联想和想象也是通过语词作触媒才生发和展开的,一个人的思维、想象能力与他的语言驾驭能力总是成正比。
他深感“‘五四’以来的国文科教学,特别在中学里,专重精神或思想一面,忽略了技术的训练,使一般学生了解文字和运用文字的能力没有得到适量的发展,也未免失掉了平衡。
”1935年经叶圣陶编辑出版的《国文百八课》,从“工具”意义上注重循序渐进地培养语文能力。
吕叔湘先生在《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的序里也谈及:语言文字本来只是一种工具,日常生活中少不了它,学习以及交流各科知识也少不了它。
但是有一些传统的看法作梗。
“学校里的一些科目,都是旧式教育所没有的,惟有国文一科,所做的工作包括阅读和写作两项,正是旧式教育的全部。
一般人就以为国文教学只需继承从前的传统好了,无须另起炉灶。
这种认识极不正确,从此出发,就一切都错。
旧式教育是守着古典主义的:读古人的书籍,意在把书中内容装进头脑里去,不问它对于现实生活适合不适合,有用处没有用处;学古人的文章,意在把那一套程式和腔调模仿到家,不问它对于抒发心情相配不相配,有效果没有效果。
旧式教育又是守着利禄主义的:读书作文的目标在取得功名,起码要能得‘食凛’,飞黄腾达起来做官做府,当然更好;至于发展个人生活上必要的知能,使个人终身受用不尽,同时使社会间接蒙受有利的影响,这一套,旧式教育根本就不管。
因此,旧式教育可以养成记诵很广博的‘活书橱’,可以养成学舌很巧妙的‘人形鹦鹉’,可以养成或大或小的官吏以及靠教读为生的‘儒学生员’;可是不能养成善于运用国文这一种工具来应付生活的普通公民。
”
叶圣陶在主持国家教育部工作期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统编九年义务教育的语文教材,全面的体现了叶老在《对小学作文教授之意见》中提到的:“夫文无本体,必须附丽于事物而后成其为文。
读物之实质固亦为种种之事物;而读物之处,事物正多,尤贵实际探求。
宜令学者随时随地探求事物之精髓,且必经己之思考而得答案。
然后陈事说理自能确切而畅达。
”该教材使学生甚至教师认识到:语言文字是人们记载和
表述事物的工具。
进而从看图上学习、认识、理解;字词是事物的标志,思想的概念,语言的符号,是人们认识、表达客观事物的基础概念;句子是基本方法,段落是起始途径,篇章是综合技能。
作为自己认识和表达客观事物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陈事说理确切而畅达。
这就是语文的性质,学会运用语言文字,认识事物和表达事物。
同时,叶圣陶提出的这一“工具说”也修正了早已有之的“文道之争”。
传统文化主张“文以载道”,专注于精神和思想,语言只是一个载体。
而在叶圣陶的教育观点中,语言做为思想的直接现实,任何思维活动都不能离开语言这个工具。
文章相关的“事实、道理、感情、知识是内容,而记叙、阐明、抒发、讲述必须凭借语言作为表现形式。
读一篇文章,理解它的内容和理解它的语言文字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写一篇文章,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和准确地运用语言文字也是分不开的。
”即,道与文是不可分割的。
语文,或者说语言是一种工具,但“工具是用来达到某个目的的。
工具不是目的” 。
人类创造语文的目的还让它负载文化,让它作为文化的载体而使文化得以交际。
由此,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使它区别于其它课程;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使它区别于其它工具。
二、关于语文教学的任务
叶圣陶的教育理念中,把教语文看成是帮助学生养成使用语文的良好习惯,也正可以从另一方面说明语文的工具性质。
“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
这两方面必须联成一贯;就是说,理解是必要的,但是理解之后必须能够运用;知识是必要的,但是这种知识必须成为习惯。
”
叶圣陶一直坚持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思想。
他指出,语文不仅是日用交际的工具,而且是思维的工具,因此语文教学要重视通过语言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他还认为语文教学不应该围绕着思想教育来进行,语文教学有自己的特有任务,即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使学生养成使用语言的良好习惯。
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能帮助学生继承和吸收我国和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提高思想道德修养,陶冶精神情操,开拓视野,丰富人生阅历,这是其他基础课程所不能替代的。
“语文教学的目的,一是要教会学生自己能看书读书,不断吸取精神养料;二是要教会学生把所想的东西用嘴用笔表达出来。
教师的讲课就不只是一篇篇的课文了,而应当着眼于教会学生看书写文章。
”也就是说,教师教的“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
”所以叶圣陶认为一个好的教师,是抓住教育契机诱导学生,使得学生能运用自
从语文学科的性质看语文教学的任务
——由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想到的
魏 冰
(杭州市轻工技工学校 浙江杭州 310004)
摘 要:本文通过对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中有关语文学科性质观点的探讨,辩证地看待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由此得出语文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能读书”、“能作文”,除达到技术的训练外,更需含有教育的意义。
正是基于此,产生了以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语文教学;工具性;人文性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757(2011)08-0114-02
2011年Vol.26 No.8魏 冰:从语文学科的性质看语文教学的任务——由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想到的
己的才识智慧,通过练习等手段,最后自行领悟,掌握学习的方法。
做一个善教者,“我以为首要在教师之透彻理解课文。
教师透彻理解一篇之主旨,指导讲授之际,完全针对主旨,不脱离文篇之思路发展与语言运用,不放开文篇另外说一番道理,另外说一番篇章结构之类,学生即当于思想品德方面有所感受,于读书写法方面有所长进。
”
为了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叶圣陶明确指出:“国文教学悬着明晰的目标:养成读书籍的习惯,培植欣赏文字的能力,训练写作文章的技能”,“每个学习国文的人都该清楚,得到阅读和写作的知识,从而养成阅读和写作的习惯,就是国文学习的目标”。
叶圣陶一再论及语文教学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其实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能够自己读书作文也就是“为达到不需要教”的意思,这也是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的精髓所在。
他甚至强调“要做到个个学生善于使用这个工具,语文教学才算对极大地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尽到了份内的责任,才算对实现四个现代化尽到了份内的责任。
”
“学语文为的是用,就是所谓学以致用。
经过学习,读书比以前读得透彻,写文章比以前写得通顺,从而有利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这才算达到学习语文的目的。
进一步说,学习语文还可以养成想得精密的习惯,理解人家的意思务求理解得透彻,表达自己的意思务求表达得准确;还有培养品德的好处,如培养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态度等。
”这个是从语文作为个人交际和思维的工具的角度上说的。
学习语文决不仅仅是学生个人的事情,叶圣陶向来认为它与社会及国家的利益是紧密相连的。
他说:“尽量运用语言文字并不是生活上一种奢侈的要求,实在是现代公民所必须具有的一种生活的能力。
如果没有这种能力,就是现代公民生活上的缺陷;吃亏的不只是个人,同时也影响到社会。
”为此,学生眼前要阅读,要写作,至于将来,一辈子要阅读,要写作。
如果学生学了语文之后,仍然是看书不能明白,作文不能通顺,那就说明他们并没有掌握好语文这一必不可少的工具。
叶圣陶的关于语文教学任务的阐述并非把语文当作纯工具来看待,在他的思想中,语文教学必须将人文精神与思想教育和谐地渗透到教学过程中。
“文字所以表声音,声音所以达情思,那是人人知道的。
没有情思,就没有发出声音的必要,更何需文字?可见情思为声音的泉源,而文字为声音的符号。
”“国文是各种学科中的一个学科,各种学科又象轮辐一样凑合于一个教育的轴心,所以国文教学除了技术的训练外,更需含有教育的意义。
”通过“引导学生细读本文,获得透彻之理解,则学生非徒理解而已,其思想感情必受深切之影响。
语文教学之思想政治教育之效果,宜于此求之。
”
语文教学的基本性质、特点如上所述,要体现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特点,完成语文教学基本的目的任务,单靠“讲析”是不行的,必须通过适当的“训练”才能达到。
叶老说得很清楚:“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
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教师讲;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改。
教师之训练必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
”吕叔湘先生和张志公先生也曾指出过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使用语文的技能,中学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教会学生使用现代语文;语文作为进行思维和交流思想的工具,及学习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的工具,应该准确的操纵它,熟练的运用它。
关于语文学科的性质和教学的目的任务,叶、吕、张三老还有很多这方面的论述,他们的观点是一致的,也是一贯的。
反映到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上,因而出现了“以学生训练为主”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8:150.
[2]叶至善.叶圣陶答教师100封信[M].开明出版社,1987:89.
From the nature of language subject to see the task of language teaching
——From Ye Sheng-tao’s language educational essays
Wei Bing
(Hangzhou Technical School of Light Industry, Hangzhou Zhejiang, 310004,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through the discussion on the viewpoint of the nature of language subject in Ye Sheng-tao’s language educational essay, dialectical view of instrumental and humanity of language courses, resulting in that the task of language teaching is to train students "to read", "to writing" , in addition to technical training, the more necessary to contain the significance of education. Based on this, resulting in the classroom teaching model of student-centered and training as the main line.
Key words: language teaching; tool; humanity [责任编辑:周 呈]
参考文献:
[1]Carroll, D. W. Psychology of Ianguage[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2]Lewis, M.The Lexical Approach[M].London: Language Teaching
Publication, 1993.
[3]桂诗春.新编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4]张淑静.从联想测试看二语心理词汇之间的联系[J].解放军外
国语学院学报,2005.
[5]匡芳涛.英语专业词汇教学研究—基于范畴化理论的探索[D].
西南大学博士论文,2010.
[6][英]东尼.博赞.思维导图:放射性思维[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
社公司,2004,9.
The application of mind map in the primary English vocabulary review of Min version
Zhuo Xiao-bin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Preparatory School, Fuzhou Fujian, 350007,China)
Abstract: British linguist Wilkins (1972) points out: "No grammar is difficult to express, without words you can express nothing." The importance of vocabulary in the language can be over-emphasized, the grasping of vocabulary is the key to understand and to be understand. Through the definitions of vocabulary and heart vocabulary, this article expounds the application of mind map in the primary English vocabulary review of Min version in detail.
Key words: vocabulary; heart vocabulary; sixth-grade vocabulary review; mind map
[责任编辑:周 呈](上接第106页)
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