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经

合集下载

善良经典语录

善良经典语录

善良经典语录善良经典语录11、善良,是一个人的本性,但不是被人欺负的理由。

2、善良和丑恶,只是一墙之隔,甚至同时出现在一个房间里。

3、善良,需要有价值,有意义,否则就收起你的善良,更好。

4、东野圭吾说:世上有两样东西不可直视,一是太阳,二是人心。

5、聪明的善良人,带着刺,但不是为了伤害谁,而是为了保护自己。

6、聪明的善良人,棱角分明,不是因为他很冷漠,而是因为他讲规矩。

7、无论你多善良,无心之失可以包容,故意为之必须反击,这就是原则。

8、善良是在公平的基础上做出适当的谦让,而不是在被侵权的情况下放弃维权。

9、任何事情都有尺度,善良也一样。

别让自己的善良,成了别人愚弄你的理由。

10、请记住一句话,“宽容,是对自己涵养的修炼;偶尔计较,是告诉别人,我不傻。

”11、崇尚善良,善良有度,做一个善良而有锋芒的人,把善良留给值得的人,让善良在心中生根发芽。

12、真正的善良,是“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把爱和温暖给了懂得感恩的人,善良才有温度,才能传承不息。

13、人心叵测,太阳刺眼,做人没有点城府将很难在这纷扰的世上立足,委屈自己去成全别人真的很傻很天真。

14、过度善良只会让一个人丢失尊严,我们确实不能太自私,那样容易没朋友,但我们也不可太善良,那样只会被欺负。

15、我们需要善良的人,我们也不希望善良的人,被那些无情的人伤害。

所以做人不要太过善良,太过善良是一场灾难,会伤害到你自己。

16、人不能太善良也不能太大方,时间久了之后你就会发现,太善良的人容易被人当作理所当然,甚至他们在享受这份善良的同时还会变本加厉,列出更多的条条框框。

17、要明白,并非所有的人都懂得感恩,与人为善有底线才能避免受伤害,将善良留给懂得感恩之人,不要再傻傻坚持为善不求感恩,帮助不懂感恩之人并非行善而是助恶。

18、莎士比亚说:“善良的心地,就是黄金。

”罗素说:“在一切道德品质之中,善良的本性,在世界上是最需要的。

”正是因为我们身边有很多善良的人,我们才会感受到善良带来的温暖,让世界更美好。

《卷三》(奉天录)简介及原文全文

《卷三》(奉天录)简介及原文全文

《奉天录》卷三关于奉天录全书共四卷。

唐赵元一撰。

本书是记载德宗避难奉天时期的第一手资料。

体例是按日叙事,多记功臣勋业及逆臣言行,以示惩劝,并常作简短评论。

其叙事记言往往较正史详尽可信,可据以考订事实真相,虽间有失实之处,不足为病。

卷三原文李怀光返旆,解奉天重围,实救雁门之急,功无与议也。

然而大驾再迁,亦怀光之反覆也。

嗟乎!火焚昆山,玉石同烬;阻兵颉颃,臣节遂亏。

功高太山而不能守,名参伊吕而不能全。

何终始之不一也怀光既招朝议,自居反侧,降吴不可,归蜀无路。

谓三军曰:“吾进无王翦益兵之过,退无李广失利之愆。

吾心惟勤王,而圣主见疑,锡之铁券。

吾骑虎捻耳,掎鹿是困。

自古列地封王,各为盟主,今是时也。

吾观兵河中,晋之旧壤;秣马训士,以候天时。

看其形势,见机而取之。

卞庄子刺虎之事也,不亦休哉!”军吏大呼。

春三月,拔咸阳城,掠三原等十二县,鸡犬无遗,老少步骑百余万。

时上幸梁洋,关中四镇各屯兵戒严,自固封境,更相疑阻,莫知适従。

时检校右仆射李公晟,以怀光进军于东北,李公晟严于西南,以卒五千广张旗帜,列阵于浐水之阳,灞水之阴,游骑至于望春楼下。

泚闭垒而守,不敢枝梧。

李公又使大将御史大夫莫仁擢,以步兵七千,袭怀光辎重。

骑将阳重问等五千余人,悉来款附。

李公谓诸将曰:“公等久著勤劳,有垂成之功。

太尉忽乖臣节,何也公等若执迷不返,则功劳并弃,颠而不扶,焉用彼相!龟玉之毁,谁之过欤用兵之害,犹豫为大;合杀不杀,天赋乃发。

诚能见机,转祸为福,谅可嘉也!请去戎器,方表素心。

”诸将士等喜跃,并弃戈矛,器仗山积,以礼见。

李招集叛亡之士,收募豪杰,军容日盛。

关中四镇知忠义而归附也。

则东北之役,不战而成功;西南灵旗,丑虏以丧魄。

断二凶之势,不敢相附,皆李公之谋也。

《诗》云:“赳赳武夫,公侯腹心。

”以二凶之间,两面受敌,遂密表行在,论怀光不臣之状,陈孤军腹背用军之谋。

臣请死节王事,愿陛下天威远借,死日生年,臣之愿也。

上览表潸然,谓公使者曰:“晋帝北伐刘元海,公私单乘以従行役,曲三十饼以充御食。

十善

十善

十善来源松赞干布时期,大臣吞弥桑布扎最初翻译的几部佛经中有一部名为《十善经》,主要讲解佛教“十戒”(或称“十善法”)。

“十戒”的内容包括“身三”,即不杀、不盗、不淫;“口四”、即不两舌、不恶口、不妄言、不绮语;“意三”、即不贪、不嗔、不痴。

身、口、意代表了行为、语言和思想。

“十戒”源于“五戒”,而又与“五戒”侧重不同。

“五戒”侧重于止恶,而“十戒”侧重于行善。

由“十戒”而来的“十善”即以不净观离贪欲,以慈悲观离嗔恚,以因缘观离愚痴,以诚实语离妄语,以和合语离两舌,以爱语离恶口,以质直语离绮语,以救生离杀生,以布施离偷盗,以净行离邪淫。

“五戒十善”是佛教伦理道德的基础。

以佛教的观点,守“五戒十善”可确保投生人天善趣,免堕三途,即使今生不能解脱,来生仍可继续修持。

内容十善者一不杀生。

二不偷盗。

三不邪淫。

四不妄言。

五不绮语。

六不两舌。

七不恶口。

八不悭贪。

九不嗔恚。

十不邪见。

此中前三名身业。

中四名口业。

后三名意业。

业者。

事也。

若持而不犯。

则为十善。

若犯而不持。

则为十恶。

十恶分上中下。

感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身。

十善分上中下。

感天人阿修罗三善道身。

善因感善果。

恶因感恶果。

决定无疑。

丝毫不错也。

杀盗淫妄。

已于五戒中说。

绮语者。

谓无益浮词。

华妙绮丽。

谈说淫欲。

导人邪念等。

两舌者。

谓向彼说此。

向此说彼。

挑唆是非。

斗构两头等。

恶口者。

谓言语粗恶。

如刀如剑。

发人隐恶。

不避忌讳。

又伤人父母。

名大恶口。

将来当受畜生果报。

既受佛戒。

切莫犯此。

悭贪者。

自己之财。

不肯施人。

名之为悭。

他人之财。

但欲归我。

名之为贪。

嗔恚者。

恨怒也。

见人有得。

愁忧愤怒。

见人有失。

悦乐庆快。

及逞势逞气。

欺侮人物等。

邪见者。

不信为善得福。

作恶得罪。

言无因果。

无有后世。

轻侮圣言。

毁佛经教等。

然此十善。

总该一切。

若能遵行。

无恶不断。

无善不修。

恐汝等不能体察。

今略举其一二。

当孝顺父母。

无违无逆。

委曲宛转。

劝令入道。

断荤吃素。

持戒念佛。

求生西方。

了脱生死。

父母若信。

中华善字经的内容

中华善字经的内容

中华善字经的内容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倡善之念,修善之为乃中华民族传统教育之核心壹善之首,孝为先。

善之承,青出蓝。

Googness should leadA pious deed.Goodness should guideA better pride.[释义/Paraphrase]“百善孝为先”,对父母长辈的孝顺和恭敬应放在首位。

善在不断传承,经久不衰,一代胜于一代。

Filial piety comes to the force out of all virtures. As goodness is passed on, it will never cease to get more influential from generationto generation.贰善有根,枝叶繁。

善有果,与因连。

Goodness can raiseGood lush sprays.Goodness now fruitsWith good roots.[释义/Paraphrase]善像大树的根一样,根深才能枝繁叶茂。

善是有果的,这种果是与善因相连的,种什么因结什么果。

Goodness is like the roots of a tree. Only deep roots can raise lush branches and leaves. Roots and fruits are cause and effect—goodroots bring about good fruits.叁善有报,应相验。

善有恒,莫等闲。

Goodness is repaid,A testament made.Goodness lasts long;Act while young.[释义/Paraphrase]古人曰:“积善即积福。

”助人为乐,多行善举,经常帮助别人,一定会得到好的回报。

行善贵在持之以恒,主动作为,不要等将来才后悔。

《四书五经》经典100句,句句精辟,值得收藏!

《四书五经》经典100句,句句精辟,值得收藏!

先秦典籍,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的经典书籍。

四书又称为四子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

五经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等五本儒家经典的合称。

四书之名始于宋朝,五经之名始于汉武帝。

大学1. 人静而后安,安而能后定,定而能后慧,慧而能后悟,悟而能后得。

2.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3.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于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4.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5.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身;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意诚而后心正。

6. 君子先慎乎德。

有德有此人,有人有此土,有土有此财,有财有此用。

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7.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8. 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国戾,一国作乱。

9.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10. 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

中庸11.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12. 唯天下至诚,方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

13. 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

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14. 书者,述也,以载道,以寄情,以解惑,以明智。

15. 故君子慎其独也。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

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

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16. 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

17.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列传-卷五十八》(宋史)简介及原文全文

《列传-卷五十八》(宋史)简介及原文全文

《宋史》列传·卷五十八关于宋史《宋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收录于《四库全书》史部正史类。

于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修撰,《宋史》与《辽史》、《金史》同时修撰。

《宋史》全书有本纪47卷,志162卷,表32卷,列传255卷,共计496卷,约500万字,是二十四史中篇幅最庞大的一部官修史书。

卷五十八原文狄棐(子遵度)郎简孙祖德张若谷石扬休祖士衡李垂张洞李仕衡李溥胡则薛颜许元钟离瑾孙冲崔峄田瑜施昌言狄棐,字辅之,潭州长沙人。

少随父官徐州,以文谒路振,振器爱之,妻以女。

举进士甲科,以大理评事知分宜县。

历开封府司录,知壁州。

道长安,为寇准所厚,准复入相,乃荐通判益州。

擢开封府判官,历京西益州路转运、江淮制置发运使,累迁太常少卿、知广州,加直昭文馆。

代还,不以南海物自随,人称其廉。

拜右谏议大夫、龙图阁直学士、权判吏部流内铨,出知滑州,进给事中,徙天雄军。

会给郊赏帛不善,士卒哗噪趣府门,棐不能治。

事闻,命侍御史刘夔按视,未及境,众不自安。

棐驰白夔,请绐以行河事。

夔至,与转运使李绛诛首恶数人。

棐坐罢懦,降知随州,徙同州。

勾当三班院,进枢密直学士,历知陕郑州、河中河南府,复判流内铨。

出知扬州,未行,卒。

有狄国宾者,仁杰之后,分仁杰告身与棐,棐奏录国宾一官,而自称仁杰十四世孙。

棐在河中时,有中贵人过郡,言将援棐于上前。

棐答以他语,退谓所亲曰:"吾湘潭一寒士,今官侍从,可以老而自污耶?"其为政恺悌,不为表襮,死之日,家无余赀。

子遵度,字元规。

少颖悟,笃志于学。

每读书,意有所得,即仰屋瞪视,人呼之,弗闻也。

少举进士,一斥于有司,耻不复为。

以父任为襄县主簿,居数月,弃去。

好为古文,著《春秋杂说》,多所发明。

尝患时学靡敝,作《拟皇太子册文》、《除侍御史制》、《裴晋公传》,人多称之。

尤嗜杜甫诗,赏赞其集。

一夕,梦见甫为诵世所未见诗,及觉,才记十余字,遵度足成之,为《佳城篇》。

出道弟子必读的几部经书

出道弟子必读的几部经书

出道弟子必读的几部经书出道弟子必读的几部经书可以给学习者提供灵感、智慧和指导,帮助他们在人生和事业的旅程中更好地前进。

下面是我列出的几部经书,每本都值得一读。

1.《道德经》《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所著的一本重要经典。

它提供了关于人生、伦理和道德的深刻思考。

这本书强调了“无为而治”的理念,鼓励人们放下功利心和欲望,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宁静。

2.《论语》《论语》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录,是中国儒家思想的重要经典。

这本书强调个人修养、品德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通过学习《论语》,弟子们可以学到孔子的谦虚、节制和尊重他人的态度。

3.《禅宗心经》《禅宗心经》是禅宗四祖智者无所生的著作,是佛教经典之一。

这本书讲述了如何通过禅修和觉悟实现内心的平静与解脱。

对于出道弟子来说,这本书可以帮助他们摆脱外界纷扰,培养专注和抵抗诱惑的能力。

4.《科学与人类文明》《科学与人类文明》是中国科学家钱伟长的作品,他是中国核武器研发的先驱之一。

这本书介绍了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对于出道弟子来说,了解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世界、解决问题和创新。

5.《论美》《论美》是文化人类学家鲁迅的作品,讨论了美的本质和价值。

这本书通过对美学、艺术和文化的研究,启发人们对美的感知和理解。

对于出道弟子来说,这本书可以培养他们对美的敏感性和创造力。

6.《太阳的后裔》《太阳的后裔》是韩国作家金银淑的小说,描述了一对恋人在战争与爱情的交织中成长的故事。

这本书展示了勇气、坚韧和无私的品质。

对于出道弟子来说,这本书可以教会他们如何面对困难和挫折,坚持追求自己的梦想。

7.《人间失格》《人间失格》是日本作家太宰治的自传体小说,讲述了一个被社会所边缘化的人的故事。

这本书思考了孤独、自我价值和社会压力等问题,对于出道弟子来说,这本书可以帮助他们思考自己的位置和价值观,培养适应困境和挑战的能力。

以上是我认为出道弟子必读的几部经书。

善经济时代的慈善发展与社会治理机制探析

善经济时代的慈善发展与社会治理机制探析

善经济时代的慈善发展与社会治理机制探析王肃羽1,刘振杰2(1.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法制史研究室,北京100009;2.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北京100010)摘要: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慈善事业亦呈现良性上升之势,融合慈善理念、蕴含慈善色彩的善经济时代悄然来临。

受传统思维定式影响,慈善事业缺乏有效的治理机制及良好的生态环境,导致慈善事业难以与庞大的社会财富相契合。

当务之急,要尽快创新慈善治理机制,探索改善慈善的生态路径,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形成慈善组织与政府之间积极合作、竞相发展的均衡状态。

关键词:善经济;社会企业;治理机制;社会转型中图分类号:D6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5X (2017)11-0063-06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国民财富积累到一定阶段,创新促进社会财富合理分配的途径,就显得尤为重要。

近两年,虽然我国经济呈现下位调整状态,但整体向上向好势头未减。

2016年,我国人均GDP 达到10000美元,在可预见的将来,中国经济总量将会接近或者赶上美国,从而进入事实上的高收入状态。

与此同时,一批社会企业活跃于商业市场与公益慈善之间,致力于以商业手段来解决社会问题,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双重价值。

企业家参与到公益慈善事业中来,不可避免地要以企业运作的理念和思维方式来经营慈善组织、慈善项目,乃至用来解决其他重大社会现实问题。

当善成为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企业家们从生产经营到慈善捐赠再到公益投资等一系列活动的创新,尤其以善开展服务业,意味着慈善经济在中国的发端,并逐步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因此有专家认为,中国特色的善经济时代已经来临①,而这些必然影响着中国社会治理方式的转变。

一、善经济时代对社会治理体制的影响经济的快速发展,财富向部分人群集中的趋势日益明显,随之会出现一个“高发展、低稳定”的社会震荡状态,社会整体格局将迎来新的变化,国家战略调整、政府职能转型、社会理念更新等已经不可避免。

中华善字经的内容

中华善字经的内容

中华善字经的内容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中华善字经的概述
2.中华善字经的内容特点
3.中华善字经的教育意义
4.中华善字经的传承与发扬
正文
1.中华善字经的概述
中华善字经,是我国古代一部具有深厚教育意义的蒙学经典。

它以儒家、道家、佛家的道德观念为基础,汇集了许多古人的智慧和道德准则,通过简短的文字和脍炙人口的韵律,教导儿童行善积德,明辨是非,成为有道德、有文化的人。

2.中华善字经的内容特点
中华善字经的内容丰富多样,主要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
(1)宣扬道德伦理:中华善字经强调道德伦理,倡导人们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友爱兄弟、助人为乐等,体现了儒家、道家、佛家的道德观念。

(2)传承文化知识:中华善字经包含了许多古代文化知识,如历史典故、名人事迹、诗词名句等,对于培养儿童的文化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3)寓教于乐:中华善字经采用韵律优美的诗句,使孩子在朗读过程中感受到愉悦,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中华善字经的教育意义
中华善字经的教育意义深远,对于培养儿童的道德观念、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具有重要作用。

它教导儿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懂得尊敬、友爱、
感恩和助人,为他们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4.中华善字经的传承与发扬
作为一部古代蒙学经典,中华善字经在历史长河中传承不衰。

中华善字经的内容

中华善字经的内容

中华善字经的内容
摘要:
1.中华善字经的概述
2.中华善字经的内容特点
3.中华善字经的价值和意义
正文:
中华善字经是一部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道德观念的古籍,被誉为中国古代的“道德百科全书”。

它以儒家、道家、佛家的道德观念为基础,通过对汉字的解析,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中华民族的道德规范和人生哲学。

中华善字经的内容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它以汉字为载体,通过对汉字的解析,揭示了中华民族的道德观念。

例如,“孝”字,上面是“老”,下面是“子”,意味着子女要尊敬和照顾长辈;“忠”字,由“心”和“中”组成,意味着忠诚是人心中的正直和坚定。

这样的解析,使道德观念变得生动形象,更容易被人理解和接受。

其次,中华善字经的内容涵盖了人生的各个方面,包括孝、忠、礼、义、和、诚、廉、耻等。

这些内容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观念,也是现代社会所需要和倡导的道德价值观。

再次,中华善字经的内容既有理论阐述,也有实践指导。

它不仅告诉人们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还告诉人们应该如何去做,如何去实践这些道德观念。

中华善字经的内容

中华善字经的内容

中华善字经的内容【原创版】目录1.中华善字经的概述2.中华善字经的内容特点3.中华善字经的价值意义正文中华善字经是一部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道德观念的经典之作,它是由众多古代先贤们总结出来的一种教育启蒙读物。

下面将从中华善字经的概述、内容特点和价值意义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中华善字经的概述中华善字经,又称《善字经》,是一部古代启蒙教育读物,主要通过简短的词句和脍炙人口的韵律,向人们传授道德伦理、人生哲学、社会风俗等方面的知识。

它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道德观念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传承给后人,对古代社会的教育和文化传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中华善字经的内容特点1.内容丰富:中华善字经涵盖了古代社会的伦理道德、人生哲学、社会风俗等方面的知识,涉及孝、悌、忠、信、礼、义、和、平等传统美德,对于培养儿童的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具有很高的价值。

2.形式简练:中华善字经以歌谣的形式呈现,语言简练、通俗易懂,易于儿童背诵和理解。

同时,它还采用了韵律优美的诗词形式,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3.教化性强:中华善字经将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融入到日常生活的具体事例中,具有很强的教化作用。

它以生动的故事、形象的比喻,教育人们如何做人、做事,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等,对于培养人们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

三、中华善字经的价值意义1.历史价值:中华善字经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见证了古代社会的教育发展和文化传承,对于研究古代社会的历史、文化、教育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文化价值:中华善字经以简练优美的诗词形式,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展现了古代先贤们的智慧和才情,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

3.教育价值:中华善字经作为一部古代启蒙教育读物,对于培养儿童的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

它将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以生动的故事和形象的比喻教育人们如何做人、做事,对于培养人们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

慈仁问八十种好经

慈仁问八十种好经

慈仁问八十种好经 慈仁问佛。

何因缘扬八十种好。

佛言。

一者世世等意向人故。

得足下平蹈地文现。

二者人之所喜辄与之令安稳故。

得足槦好□□□表识。

三者和合人见人辄欢喜故。

足下绮□人受经莫不开解。

四者丘墙不平生荆棘锄治故。

足下润泽光耀行常安稳。

五者未尝恚恨□人亦不斗乱人故。

足肌细软好安□□步无极。

六者见深坑泥水之处辄为施桥梁故。

所蹈平安□好。

七者持数千万种物罗列道中用布施。

足下轮辐成行说经□□□时。

八者在所辄益天下人寿命故。

轮辐相当自致大尊。

九者在所布施深经自教亦教人故。

足轮尽深。

十者在所柔仁见人如□□故。

足下文不受尘柔软。

十一者不数人恶亦不令人恚恨故。

足下尽直以善意向十方。

十二者在所次第教人不懈怠故。

足指节尽正直。

十三者称诵佛功德故。

足指□洞好。

十四者于官道边种树施井浴池故名闻。

十五者解人疑难无所爱惜故。

爪赤铜色。

十六者作事常竟之人有爱重不别离之故。

足指□□□生种姓家得佛无有能度者。

十七者持戒不动故。

足指间慢人所作悉知。

十八者持戒不愿生天上故。

足指齐。

十九者在种姓□□□易人作恶故。

裸平落知人意。

二十者不贪所问即为解之故。

得无上智。

二十一者自守精进故。

裸泽润光好人有恶意悉知之。

二十二者□□□至诚故。

裸□不桎知人心中所念。

二十三者□经悉欲令人在前知佛说经皆乐问之。

得身力无能折碎者。

二十四者布施人经故。

身□具说经谛无谬误。

二十五者人说经终不可止授人经皆具足故。

身体[腐-肉+衣]博成满好说经[蝡-大+而]动之类皆闻知之。

二十六等有疑惑者以佛三藏为解之故。

胜正贵好。

二十七者不毁伤人身意亦不形笑。

是故得八十种好人见之莫不欢喜。

二十八者见女人有病以智慧意治。

是故身端正尊无比。

二十九者浴洗人身治去三□故。

身净洁光照十方。

三十者见□贡高不敬者辄敬练止之故。

身软泽。

三十一者不为媒灼之事亦不谋议人故。

面无□理得无不畏。

三十二者见疾病者与药令健故不愁忧。

三十三者见人不端政者不形笑但成人之美故。

成佛身润泽净洁。

三十四者劝乐作福为善故。

《四书五经》经典词句

《四书五经》经典词句

《四书五经》经典,句句精辟先秦典籍,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的经典书籍。

四书又称为四子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

五经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等五本儒家经典的合称。

四书之名始于宋朝,五经之名始于汉武帝。

大学1. 人静而后安,安而能后定,定而能后慧,慧而能后悟,悟而能后得。

2.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3.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于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4.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5.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身;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意诚而后心正。

6. 君子先慎乎德。

有德有此人,有人有此土,有土有此财,有财有此用。

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7.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8. 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国戾,一国作乱。

9.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10. 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

中庸11.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12. 唯天下至诚,方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

13. 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

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14. 书者,述也,以载道,以寄情,以解惑,以明智。

15. 故君子慎其独也。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

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

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16. 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

十善业道经观后感

十善业道经观后感

十善业道经观后感摘要:一、引言二、十善业道经的核心理念三、十善业道经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四、个人修行与十善业道经的关联五、观后感总结正文:【引言】近日,我有幸阅读了《十善业道经》,这部博大精深的佛教经典让我深感震撼。

这部经书向我们传达了佛教的核心价值观,即十善业道。

在这篇观后感中,我将探讨这部经典的核心理念,以及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践行这些原则。

【十善业道经的核心理念】《十善业道经》是佛教一部非常重要的经典,主要讲述了十善业道的重要性。

这十善业道包括: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欲、不瞋恚、不邪见。

这些道德规范不仅适用于佛教徒,也适用于所有追求善良与和谐的人们。

【十善业道经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将十善业道应用于实践中:1.尊重生命:爱护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维护地球的可持续发展。

2.诚实守信:在工作和生活中,遵守法律法规,不欺诈他人,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

3.家庭和谐:关爱家人,尊重伴侣,培养健康的家庭价值观。

4.修身养性:克制自己的欲望,培养内心的平和与清净。

5.为人处事:以善良、宽容的心态面对人际关系,传播正能量。

【个人修行与十善业道经的关联】我个人认为,修行不仅仅是念经拜佛,更是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佛教道德规范。

通过学习十善业道经,我深刻认识到,只有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真正实现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观后感总结】阅读《十善业道经》让我受益匪浅。

这部经典不仅传达了佛教的核心价值观,还为我们指明了通往美好人生的道路。

我相信,只要我们秉持十善业道的原则,努力修行,定能实现个人成长与社会和谐的共赢。

道德经 善篇-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道德经 善篇-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道德经善篇-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道德经》是一部古代中国文化瑰宝,被誉为中国文化的宝库之一。

其以独特而深刻的智慧,为后世留下了许多关于道德和生活的启示。

其中,对于"善"这一概念的诠释更是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着重探讨《道德经》中关于善的观点,并探索善的实践与修炼。

首先,我们需要对"善"这一概念进行界定。

在《道德经》中,善被视为一种道德行为的基石,是人们应当追求和实践的核心价值观。

与传统的道德观念相比,《道德经》对善有着更为宽广的理解。

它认为,善不仅仅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和友善上,更应该涵盖对自然环境和整个宇宙的尊重与敬畏。

其中,一种重要的观点是强调了"无为而治"的概念,即通过无欲无求的心态与自然的融合,达到自身与世界的和谐统一。

其次,善的实践与修炼是《道德经》中一个重要的主题。

《道德经》强调了个体内心的修炼和内在道德准则的培养。

通过修炼,人们能够在善的道路上得到提升,从而成为一个更加完善的人。

在这一过程中,善与道、德相互关联,自我修养与周围环境的和谐也相辅相成。

善的实践与修炼不仅仅是对个人品行的要求,更是对整个社会的一种期许,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综上所述,《道德经》中对善有着独特而深刻的诠释。

善作为一种核心价值观,是人们必须追求和实践的道德准则。

善的实践与修炼是个体提升和社会和谐的关键所在。

古人云:"善行无边,乃周而复始。

”只有相信善、坚持善,我们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道德的指引,实现自身与世界的和谐发展。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主要是介绍和解释整篇文章的组织结构,以及各个章节的主题和内容。

在本文中,文章的结构如下:1. 引言1.1 概述- 在这一部分,我们会对《道德经》的背景和基本内容进行简要介绍,以便读者可以对文章的主题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1.2 文章结构- 本部分将详细说明文章的目录结构,以及各个章节的主题和内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框架和逻辑。

善经济论纲评价

善经济论纲评价

善经济论纲评价
《善经济论纲》是一本深入探讨善经济概念的著作,作者王振耀提出生产力高度发达后商业文明的逻辑将视角从“经济价值决定社会价值”转向“社会价值决定经济价值”,善经济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这本书从多个角度对“善经济”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剖析解读,包括“经济学视角下的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关系”、“人类发展的新高度”、“善经济的基本逻辑:社会价值引领经济价值的趋势”、“善与经济”等十个章节,论述了“善经济”的本质、特征、社会结构、面临的挑战与发展趋势。

此外,本书还利用丰富的例证以及相关领域的专业学者的观点加以佐证论述,对“善经济”的前途作出了积极的展望,致力于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向善。

可以说,《善经济论纲》是一本全面、深入地探讨善经济的著作,对于理解经济发展趋势、推动经济和社会向善有着重要的意义。

以上仅是简要评价,如需更多信息,可以阅读书评、访谈等资料。

吐蕃基础《三十六种大法》制定年代及相关问题的探讨

吐蕃基础《三十六种大法》制定年代及相关问题的探讨

吐蕃基础《三十六种大法》制定年代及相关问题的探讨发布时间:2021-07-30T10:04:22.463Z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9期作者:西合道草[导读] 成文法的制定和产生标志着社会由个人独裁走向阶级独裁的过渡西合道草西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西南民族研究院)成都 610041摘要:成文法的制定和产生标志着社会由个人独裁走向阶级独裁的过渡,君主的话本身等于法律现象逐步被成文的阶级意识所取代。

这是历史的进步也是社会走向文明的表现。

基础《三十六种大法》是吐蕃第一部根本大法,也是吐蕃王朝走向繁荣发展的象征。

本文通过阅读古代的藏文文献,探讨了吐蕃《三十六种大法》制定年代和相关问题。

关键词:《三十六种大法》松赞干布芒松芒赞十善法目前基于《智者喜宴》和《西藏王统计》,以及《红史》等古代政教史书的记载,当代藏族历史和法史,如土登彭措的《藏史纲要》[引用及参考文献【1】【11】土登彭措.藏史纲要[M].民族出版社,2014:107 ]和恰白?次旦平措等编的《西藏简明通史?松石宝串》,南杰?隆英强《中国少数民族法史通览》第二卷等中写道吐蕃基础《三十六种大法》是松赞干布时期制定。

笔者通过敦煌文献和唐书吐蕃传,苯教,以及政教史书对比研究发现,从后弘期开始佛教政教史中存在延长松赞干布生平并把后期几位赞普的贡献都加在他一人身上的问题,然而制定吐蕃基础《三十六种大法》是其中一个。

因此,笔者认为赞普松赞干布为吐蕃基础《三十六种大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芒松芒赞时期正式成文颁布。

一、认为松赞干布时期制定的原因分析经过文献资料的对照发现藏族史书几乎统一认为松赞干布生于火牛年(公元617),然而对死亡年仍有诸多争议。

在《汉藏史集》中记载“国王朗日松赞和母亲擦邦萨哲玛颓格的王子松赞干布是祖拉妥托日年赞出生后一百九十一年后的火牛年,在香吧穆珠朗宫殿出生。

十三岁时因父王驾崩从而从政为王。

王位继承了六十九年。

”[【2】华尔琼桑波.汉藏史集[M].四川民族出版社,1985:140]认为松赞干布活了82年。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善经》主要分为善道、善歌、养生歌、善师、学善、无病论、志意人生、善人制药八个部分论述,实乃天下善文。

○善道善者一心不二,存一技之长天下无双,天父之道。

善者羊口,柔顺如水,善根、善性、善果,地母之德。

月牙山人曰:“善人有外七善、内七善、性七戒。

”外七善:一曰心善,谓之至诚;二曰眼善,谓之善意;三曰面善,谓之微笑;四曰口善,谓之赞美;五曰耳善,谓之倾听;六曰身善,谓之助人;七曰行善,谓之爱心。

此外求快乐之法,谓之养善根。

内七善:一曰善学一;二曰善思一;三曰善问一;四曰善勤一;五曰善乐一;六曰善精一;七曰善执一。

此内求快乐之法,谓之成善果。

性七戒:一曰戒怨气;二曰戒怒气;三曰戒着急上火,四曰戒批评责难;五曰戒挑人毛病;六戒知过不认;七曰戒不服人。

此养生去病之法,谓之和善性。

山人歌曰:精修内外把扇摇,善根善果自来朝;戒性空性智慧水,养生去病乐淘淘。

○《善歌》善人是专一符道人,二心是逆天人。

善人是做事合理人,悖理是害理人;善人是善始善终人,把事做坏是废人;善人是存公济民人,存私伤公是贪人。

善人不怨人,怨人是恶累人。

善人不恨人,恨人是伤己人。

善人不责人,责人是招怨人。

善人不伤人,伤人是害己人。

善人不生气,爱生气是愚人。

善人不上火,爱上火是病人。

善人不占便宜,占便宜是贫人。

善人不耍脾气,耍脾气是贱人。

善人找人好处,爱看人毛病是收脏人。

善人认己不是,爱找人不是是愚钝人。

善人喜好服人,不服人是阴木招难人。

善人不好争理,好争理是阴火受苦人。

善人从不怨人,好怨人是阴土受累人。

善人不愿分辨,好分辨是阴金受贫人。

善人不好烦人,好烦人是阴水受气人。

善人不怒真赞人,怒骂喷粪是垃圾人。

○养生歌善恶必报,自然天道;福祸病门,惟性自招。

一心不二,天门地窍;善善善一,善果速报。

寻人好处,聚灵之妙;暖心之丸,养心丹药。

挑人毛病,收脏于窍,阴气重重,伤身无靠。

认己不是,智慧之桥;清凉散济,一包含笑。

上火生气,龙吟虎啸,忏悔之门,养生大道。

○世上四大恶人大恶有四,盗贼不算在内。

讲善不行善、知过不改过,是第一等恶人;吃点亏心里就难过,占点便宜心里就高兴,是第二等恶人;非分的事,知道不可得而念念不忘,非法的事,知道不可做却偷偷地去做,是第三等恶人。

有人夸奖,心里就高兴,受人批评,心里就不快,是第四等大恶人。

注释:世上有四种大恶人,强盗不在其内。

第一等大恶人是借善敛财、知过不改;第二等大恶人是总想占便宜、分文不舍;第三等大恶人是知法犯法,知错做错;第四等大恶人是只喜欢奖励,不接受批评。

○荀子四大善师原文:师术有四,而博习不与焉:尊严而惮,可以为师;耆艾而信,可以为师;诵说而不陵不犯,可以为师;知微而乱,可以为师。

故师术有四,而博习不与焉。

水深而回,树落则粪本,弟子通利则思师。

《诗》曰:“无言不雠,无德不报。

”此之谓也。

诠释:老师的技能有四种,而博学并不包括在这里面。

尊严而使人害怕,可以成为老师;年龄达到五十岁而有威信,可以成为老师;诵读解说经典而在行动上不超越、不违犯它,可以成为老师;懂得一个精微的道理而又能加以阐述,可以成为老师。

老师的技能有四种,而博学并不包括在这里面。

水深了就会打旋,树叶落下就给树根施了肥,学生显达得利了就思念老师。

《诗》云:“说话总会有应答,施恩总会有报答,没有大德不抱。

”说的就是这种道理啊。

○学善(依善师改编)1存善心、说善话、行善事,当体成真就是善人了。

现今学善的人,大都从”欲明明德于天下“上去用力,不知从”修身、正心、诚意、致知、格物“上入手,所以不能成善人(月牙山人曰:“一心格一物,此谓之专一之大道。

”)。

2人都不知顾名思义,不知”我善“,就是我自己。

偏向外求,越求越远。

所以古人说:”善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

“3现今的人都被大帽子扣住了,学善的人便以为大善人是独一无二的,谁也不能学。

若有人说要学大善人,就以为狂妄,认为是侮慢善人。

其实这样人是把善人看小啦!如果人人行善道,人人是善人,那该有多么好!善人是愿意人人都能成善人,不是自己成为善人就完了。

4善人的心里,不但愿意人人都能成善人,并且愿意能比善人更高几等。

人也必须把人教得比自己高,才算对得起人。

5普通人以为别人的事与自己没有关系,所以不注意。

不知人就是我,我就是人,人我本是一体。

把人我一体做到了才是善界人。

6人说善界里一人有饭吃,大家都有饭吃,一人有物用,大家都有物用。

为什么呢?因为没有人我的分别。

所以没有人我的分别才是善界人。

7学”好“是学”好“,学道是学道,分不清可不行。

某人开口就是善,我专讲我。

善人是人的榜样,照善人说的去做,才能成善人。

天天讲善,日日说善,显示自己知道的多,那是学”好“,不是学道,象开个谎花,不能结果。

8人都念已成的善人,我念未成的善人,使他成善人,才是真念善。

谁是未成的善人呢?世上人都是。

我劝他尽人道,就是念他成善人。

岂不知善人不是空念成的,是由争贪里漏下来的,我不争贪也劝人不争贪,众人还不信,真招笑。

9善人是人成的,今天不求人道的善,去求宗教之道,就是迷茫自痴。

我是从扛活(佣工)上得的道,人都轻视我。

有一年某人士向我说禅机语:”芥子能藏须弥山“我说:”是我“。

他说:”请解释“,我说:”我这个人活在世上,真象一粒芥子那么藐小,可是我的心里藏着善界、天堂、苦海、地狱,四个大世界。

不正是说我吗?“10八德是八个门,都能进入善界。

不过人应当从哪个门进,就由哪个门进,这就是”素位而行“的意思。

我是由忠、孝两个门进来的,给人放牛、扛活全部抱定一个”忠“字;对老人抱定一个”孝“字,这是我敢自信的。

11人不得道是由于性、心、身未能合一。

身子做事,心里想别的,是心和身不合一;遇着逆境受不了,生气上火,是性和心不合一。

必须三合一,才能得道。

要想成善人,还得四大界合一。

今人只用心感受善,身口与善相违,怎能成善人呢?12我早年劝世,不敢带书,怕人问我是什么教的?我遇着什么教就是什么教。

那年我到朝阳基督教会,有人问我是什么教?我说没教。

他把我好损(讽刺讥笑)说:”你没教还没父母教吗?“其实理是一个,人若不真也难成道。

山人按:宗教只是为教化世人而立,其言理多真而事虚无飘渺,其行聚敛金银而另人疑惑。

全信者死,半信者不活。

僧道之徒犹如水中之鱼,那塑雕泥像好比是水,僧人眼中的善男信女便是鱼饲料而已。

而众人眼中都是为求私利的伪善,世人都知道自欺其人而已。

父母之教,圣人之心。

人都是父母所生,若不信父母之教,还能信什么呢?故三国涿州刘备对其子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有钱还是多多敬养父母,或者去孝敬能保佑子孙的祖宗!何必去喂养那些混水的鱼儿呢?○善人无病论真善人,无病。

善人无怨无恨,无忧无虑,无怒无责,空心无我,贪嗔痴慢疑五毒不染,自然安心自得。

五毒之中唯嗔毒难治,怨生百病之因。

嗔,异体字謓,口真、言真也,嗔在不舍小过。

嗔毒,其脏无比,心一认真可入人之五脏六腑,入肝木郁感发怒毒,入心火郁感发恨毒,入脾土郁感发怨毒,积入肺金郁感发恼毒,入肾水郁感发烦毒。

入六腹走四肢,则哀、愁、忧、思、恐、惧六毒俱生,百病自生。

五脏积累毒素久而成郁,五郁外发伤人伤己伤五脏,五郁内走独自伤脏走六腹全身骨肉肌肤,百病生尔。

然毒可避乎?不怒,不恨,不怨,不恼,不烦可乎?关闭五窍,一则不闻、不问、不言、不听,毒自然而五窍可入(做个三不猴,岂不百病不生,而又不伤人。

)!二则,做个空心人、无心人自然病不得入。

毒已入五脏可治乎?可!纠积怨之根本缘由,感念忏悔,或吐或泪或鼻或泻或大汗,病不药而愈。

哭笑唱跳,泪泻吐汗。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云:“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

”此五气所生五郁治疗之法,木郁吐法,火郁汗法,土郁上吐下泻法,金郁汗法,水郁泻法。

○善人的志意人生善人之德,谓之一德。

一德者,人各有一善,即各有一精。

善者,精者,志意之人生也。

一德者,德能一。

即精神、志向、思虑、工作和爱好能合一,才能达到五脏合一,即志意精神魂魄合一,五德一也。

如此,本立道生,怨恨恼怒烦五毒不生。

人活在志意之中,忘记了身心,所以良狗若亡其一,良马若丧其一,唯精神尔,可谓之神狗、神马!人如果活在精神志界,笃行其一,自然谓之神人也。

《灵枢·本脏》记载:“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适寒温,和喜怒者也。

……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

”○善人制药——静修堂上药六十味(话疗、唱疗、自疗、善疗)这是一道养生养志的良方,山人将前人思想与自身感悟提炼归纳后,推出了这套静养身心的养心大餐,读者不妨一试,体会其中滋味。

静修堂心灵制药简介:静修堂心灵制药是月牙山人依据凤仪先生之学和圣贤精义所独创的心理良药,意境深远,包括治病养生、实意养志、圣贤大成三大系列,是居家、旅行、工作、立世创业之必备上药,共六十种。

俗话说百病心生,心病还需心药医,能得此药者都是大福之人,能膳食此药之人都是大富之人,能传此药之人都是大德之人。

功能说明:此药自然无毒,乃经天纬之大经大法。

其要旨在知命(止宿命、消阴命、长天命),避五性之灾(木性人招难,火性人受苦,土性人受累,金性人受贫,水性人受气。

),别四界而通富贵”(身界人主贱,心界人主贫,意界人主富,志界人主贵),行一之大道。

人生的健康疾病、富贵贫贱,成功失败都掌握在自己手中。

一、治病养生系列1、百毒散:不怨人、不怨事、不怨家国,不怨不能,不怨不会。

怨乃百毒,去毒不怨,不怨无病,无怨免灾,怨人是苦海。

越怨人,心里越难过,以致不是生病,就是招祸。

2、大德汤:理解人,度化人,成人之好。

3、大智膏:不要认为别人看不起自己就怀恨于心,只管自己努力去做,别人的皮鞭是剔除你身上疾病的起源。

4、降龙丹:不着急,不上火。

火逆的多吐血,上火是“龙吟”,有事逼你,你别着急,若是着急,火往上行变为热,热极伤身。

5、伏虎丹:不生气。

气逆的多吐食,生气是虎啸。

有人惹你,你别生气,若是生气,气往下行变成寒,寒极会伤人。

6、嗔毒散:无我。

嗔毒是人的禀性(怒、恨、怨、恼、烦),毒积久病,生五郁之病。

人养志实意,远离心身谓之无形无我。

7、避火丹:心不动、念不动、人不急。

火是由心里生的,人心一动就生火。

一着急,火往上升;一动念,火向外散。

若能定住心,火自然下降。

不守道义的人,额外的贪求,火就妄动。

若能把心放下,不替人着急,就不起火,该有多么轻快!8、暖心丸:找人好处,又名聚灵丹。

找人好处、存人好处是“聚灵”,看人毛病(缺点)是“收赃”。

“聚灵”是收阳光,心里温暖,能够养心;“收赃”是存阴气,心里阴沉,就会伤身。

人人都有好处,恶人也有好处,正面找不着,从反面上找。

找好处是“暖心丸”,到处结缘,永无苦恼,只有“暖心丸”才能度人。

9、智慧水:认不是。

认不是生智慧水,水能调五味、合五色,随方就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