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商鞅变法与秦国的崛起》word教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八课商鞅变法与秦国的崛起教案川教版
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教学目标】【教材构造及重点难点】一、秦国政坛唱主角的新人1.怀才不遇2.投奔秦国二、以农求富的经济改革1.废井田、开阡陌2.重农抑商、奖励耕织3.统一度量衡三、奖励军功、加强集权1.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2.严格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3.普遍推行县制4.“燔诗书而明法令〞5.改革旧俗重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难点:商鞅变法的特点【教学方法】本节课内容多为措施,较为枯燥。
教学中可采用“问题式〞与“导学式〞教学模式与思路,在教师积极引导下,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同时配合史料阅读、质疑答疑、课堂讨论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材的处理上,应突出重点、难点内容,点拨思路,启导分析,给学生留下较多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努力实现师生教及学的有机互动。
借以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的习惯。
【导入新课】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商鞅向学生介绍司马迁对商鞅变法的评价:道不拾遗、山无盗贼〔社会稳定〕;家给人足、乡邑大治〔促进经济开展〕;勇于公战、怯于私斗〔提高军队战斗力〕。
引出问题:商鞅是什么样的人物?商鞅变法有哪些内容?【讲述内容】一、秦国政坛唱主角的新人1、商鞅其人:原名公孙鞅,又称卫鞅2、初涉政坛,怀才不遇投身魏国丞相公叔痤门下,未受魏惠王重用后来,秦孝公重用商鞅,进展变法,国力强大。
公元前340年,商鞅设计生擒魏将公子昂,大破魏军,迫使魏国交还过去夺走的河西地。
魏惠王说:“寡人恨不用公叔痤之言也。
〞3、投奔秦国,主持变法〔1〕献策秦孝公求贤,商鞅投奔秦国,建议改革变法,富国强兵。
〔2〕受到重用,主持变法商鞅被任命为左庶长,主持变法。
B356与B350年两次变法。
〔3〕功勋卓著晋爵大良造,赐封于商,故称商鞅或商君。
过渡: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是法家理论;宗旨是富国强兵;性质是地主阶级的改革;范围涉及经济、政治、军事、文化与习俗等各个方面。
二、商鞅变法的内容1、经济——“以农求富〞〔1〕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奴隶制经济根底,确立封建经济根底。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第8课 商鞅变法与秦国的崛起教学设计 川教版
某某市中学历史教学能手微课教学设计模板授课教师某某微课名称商鞅变法知识点来源□学科:历史□年级:七年级□教材版本:北师大版□所属章节: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八课录制工具和方法Camtasia Studio设计思路1、商鞅变法前的秦国(图表展示)2、商鞅变法的内容:①编制户口,加强刑罚②奖励军功③奖励生产④承认土地私有⑤推行县制⑥统一度量衡(图文并茂,材料讲解,情境创设)3、商鞅变法后的秦国(图表展示)教学设计内容教学目的1、熟记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认识到商鞅变法的推行对秦国和秦国百姓的影响,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及综合归纳的能力;2、通过讲解材料、情境创设的方法,学生能够设身处地地在当时历史人物的角色下思考问题,感受历史,增强学习趣味性与对知识的理解;3、感受商鞅为顺应历史发展趋势不畏艰难、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教学难点:解释变法的措施承认土地私有。
教学过程导入:1、引用柏杨的话语:秦国商鞅的变法,是一场最为惊心动魄的魔术。
(将商鞅变法比喻为一场魔术,因为这一场变法可谓惊天动地,中国历史上只此一回。
将变法的过程与魔术表演流程相结合,具有新颖性。
)2、采用节目单形式,展示商鞅变法的人物、时间、地点与思想。
3、结合“表演流程”,将商鞅变法分四幕:背景、内容、结果与影响。
讲授:一、商鞅变法前的秦国魔术开始前,舞台被一幅宽大的幕布遮掩,掩盖的是商鞅变法前的秦国。
结合图表“商鞅变法前战国七雄实力比较”,秦国地处偏远,推导出变法前秦国兵弱而主卑,这是变法的必要性。
二、商鞅变法的内容1、第一次变法的内容引用《史记·商君列传》中关于商鞅变法的内容,结合图片,解释“什伍连坐制”,理解商鞅变法的第一项措施“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即编制户口,加强刑罚。
商鞅变法的主要的目的是富国强兵,第二项措施则与“强兵”有关,结合自制的二十级爵位图,解释“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即奖励军功。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商鞅变法与秦国的崛起教学案川教版
商鞅变法[课程标准] 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方法和内容,熟悉其特点。
一、商鞅变法前的秦国1.秦襄公时,拥立周平王有功,被封为诸侯。
2.秦穆公时,成为诸侯大国。
企图向东拓展,参与中原争霸未果。
3.秦献公即位后,实行改革,便于向东扩展。
4.秦孝公时,决心完全改变秦国卑弱的局面。
发出求贤令,将商鞅招到秦国,从而掀起了一场大规模的变法运动。
[教材互补]秦国位处西部,据有今陕西省大部和甘肃省一部份,与西部各族为邻。
公元前7世纪后期,秦国曾“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步入春秋强国的行列。
但是,秦国毕竟偏居关中,比中原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都要掉队。
(人教版)[归纳总结]对商鞅变法背景的明白得可从以下三方面试探:(1)必要性:秦国经济上掉队、政治上地位低下、文化上社会风习掉队;(2)可能性:偏处西部、前代变法体会、孝公支持、商鞅到来;(3)预备:商鞅论述变革、舌战保守派、取信于民。
深化探讨材料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试探秦孝公什么缘故要公布《求贤令》呢?结果如何?答案(1)缘故:那时秦国力量弱小,东方各国都看不起秦国。
秦孝公想改变掉队的面貌,通过变法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2)结果:吸引了各方有识之士来到秦国效劳,商鞅正是在“求贤令”的感召下来到秦国的。
二、商鞅第一次变法1.概况:开始于公元前356年,以政治改革为主,辅之以相应的经济改革。
2.要紧方法(1)公布法律,制定连坐法。
(2)奖励军功,成立二十等爵制。
(3)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4)“燔诗书而明法令”,整肃吏治。
3.作用:国力日趋强盛,对外战争接连取得成功。
[教材互补]实行什伍、连坐制度。
秦国原先的乡镇都是自然形成的大小居民居住点。
商鞅变法时,为了增强治理,对居民进行户籍记录,以五家为一伍,两伍为一什,实行连坐制度。
规定什伍之内彼此有告奸、举盗的责任,一家犯法,其余人家必需告发,隐瞒不告的,就要同罪连坐。
川教初中历史七上《第8课 商鞅变法》word教案 (10)
第8课《商鞅变法》
一、教学目的:
引导学生理解商鞅变法的必然性和积极意义,知道商鞅变法的措施。
通过对商鞅变法前的争论,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和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改革活动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商鞅变法
难点:改革的意义和改革的成功评判标准
三、设情激趣:
秦国是战国七雄之首,为什么秦国能成为战国时期最强的国家呢?
四、自主探究:
探究1:商鞅变法的背景?(秦孝公为什么要求贤?)
点拨1:铁器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秦孝公深感秦国落后挨打。
探究2:商鞅变法的时间和内容?
点拨2:公元前356年,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开始变法。
内容:改革土地制度;重农抑商;奖励军功;迁都咸阳,推行县制;严明法纪。
探究3:商鞅变法使秦国发生了什么变化?
点拨3:旧制度废除了,新制度建立了。
秦国的社会经济得到了发展。
五、成果展示:
六、拓展延伸:
商鞅最后处死了,那么商鞅的变法是否成功了呢?
虽然商鞅被处死,但总的来说变法还是成功的,一场变法的成功与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实施变法人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
秦孝公希望富国强兵的愿望是达到了,秦国发展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所以变法总的来说是成功的。
七、课后反思:。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商鞅变法教案川教版
第8课商鞅变法[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在掌握和了解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的基础上,分析商鞅变法的成败,以掌握初步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商鞅变法、创设问题情境,培养“解决”历史问题,再实践前人的创新过程的探究式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商鞅变法,培养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
[重点和难点]本课重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本课难点:封建社会的形成。
[教法学法]分组导学,学生自学探究。
[教学手段]多媒体。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地图册、我国春秋、战国相关多媒体、形式图。
[课前准备]教师查阅书籍、报刊、网站等,收集相关资料。
了解学生的准备情况以便能及时、准确地对学生的资料作出评价、指导。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方式,春秋战国时代也是一个大变革时代,让我们了解当时的改革是怎样推动社会进步的。
讲授新课:通过学生角色[奴隶、统治者、新兴地主]扮演,展现大变革的时代背景。
1.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生产力水平提高。
奴隶生产积极性不高。
2.奴隶主大量开垦私田,改变剥削方式,成为新兴地主。
3.统治者统治面临危机。
[“公田不治”诸侯争霸]讨论问题:假如你是当时的统治者,怎样解决这些社会问题?通过学生讨论,得出结论,要变法改革。
指出当时各国都进行了变法,提问最彻底的变法在哪国?引出秦国商鞅变法。
二组同学介绍商鞅。
[以多种形式展示]商鞅最主要的功绩是变法.,那么变法的具体情况怎样?讨论:假如你是商鞅,你会采取什么措施?学生讨论,制定变法措施。
用多媒体展示商鞅变法内容。
1.背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奴隶主将新新开垦出来的田地变成私产并出租,这些奴隶主转化为封建地主,租种地主土地的人们成为农民。
2.时间——在秦孝公支持下,公元前356年商鞅推行变法。
3.变法的内容,课本把它归纳成为三条。
(1)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2)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3)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去管理。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商鞅变法与秦国的崛起教案川教版1
第8课商鞅变法与秦国的崛起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相继变法原因及结果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动力这一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去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讲故事比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讨论“商鞅变法对我们今天有何启示”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创新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商鞅变法的了解,研究过程,帮助学生感知人类生产进步与社会变革的艰辛历程和伟大成就,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
养成自主探究的个性与习惯,逐步掌握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商鞅变法的教学,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习商鞅“便国不法古”,勇于创新、勇于改革的精神,另一方面教育学生认识改革从来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有时甚至要付出血的代价,但顺应历史潮流勇于改革推动社会进步的人,历史将永远铭记他的英名,从而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取向。
2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学习历史的时间不长,掌握的历史知识不多,用故事激发他们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重点难点重点:商鞅变法难点: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变法的背景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课前引导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春秋战国时期在经济方面的变化,铁农具和牛耕的广泛使用,使社会发生了大变动。
那么,这一时期在政治方面又有什么变化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变法时代”。
活动2【讲授】导入新课各国的变法运动要求学生看课本第一目内容,分组讨论四个问题。
1.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什么要相继变法?2.各国相继变法的目的是什么?3.魏国李悝变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李悝变法有什么历史作用?4.楚国吴起变法主要内容有哪些?吴起变法有什么历史作用?学生讨论回答后,师作讲解补充。
活动3【讲授】展示图片“商鞅请一个学生简单介绍商鞅商鞅是卫国人,他为什么会在秦国实行变法呢?活动4【活动】秦孝公求贤学生讲“秦孝公求贤”的故事,讲、听、看结合活动5【活动】商鞅变法要求学生看课本第二目内容,分组讨论下列三个问题。
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第8课 商鞅变法与秦国的崛起名师教案 川教版
第8课商鞅变法与秦国的崛起1教学目标课标要求:通过商鞅变法等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教学目的:识记和理解:记住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标志,商鞅开始变法的时间和变法的主要措施,理解商鞅变法的原因及意义。
能力和方法:通过分析商鞅变法原因,措施,影响以及变法成功的原因,培养和提高分析能力。
采用讨论的形式,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思考商鞅变法的必然性及意义。
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体会商鞅变法的过程和意义,使学生认识到任何观念、制度、政策都要随时代的发展而改革,正确对待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的改革。
树立与时俱进的观念,并适时对学生进行不畏困难、追求真理、进取创新等良好品格的教育。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商鞅变法的内容;商鞅的评价教学难点:改革派和保守派的观点分歧;商鞅变法的某些措施的含义及作用4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导入(3分钟):课前放音乐《幽灵盛典》点缀后面要放的《五马分尸》同学们好!很高兴能与大家共同完成今天的学习,和老师一起来比一比这个动作(V)找找默契,非常好!当我们翻开过去的历史,听闻酷刑,不寒而栗。
请同学们带着平常心态观看这触目惊心的一幕。
播放视频学生观看32秒钟,表情:摇头说,惨啊,真的是太惨了,血腥!这就是我们古代刑罚中常说的五马分尸,也就车裂,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有一位历史上鼎鼎大名的改革家曾遭此刑,他是谁呢?(生答,),那为什么他会受此刑呢?这就要追朔到他的那场变法,今天我们就共同来探讨一番,让我们一起回到两千多年前七雄纷争的战国时代吧!请同学们打开书44页我们共同学习第8课商鞅变法。
同学们,今天的学习我们以商鞅变法为核心,围绕以下3个问题展开:为什么“变”?怎么“变”?“变”的结果怎么样?快速解剖教材从44页至47页浏览一下,实际上这3个问题分别指的是哪一些?看哪一位同学表现最积极?学生:指出三个教材子目即给予大力鼓励。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商鞅变法教案 川教版
第8课商鞅变法【课程标准】知道战国七雄的史实,通过商鞅变法等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教学目标】识记和理解:记住商鞅变法的时间,秦国七雄的地理方位。
理解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进步的特点,了解秦孝公的继位和商鞅到秦国,理解商鞅变法的内容和对秦国的影响。
能力与方法:通过对战国时期生产力进步的概括,培养分析历史图片和概括有效信息的能力。
通过对秦孝公、商鞅等历史人物的了解和评价,培养评价历史人物的初步能力。
通过对商鞅变法内容和影响的学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课堂讨论、比较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战国时期的相关知识,进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通过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变法遭遇阻力的学习,培养是非分明、爱憎分明的情感,认识到改革也是需要勇气、需要付出的。
【教学重、难点】重点:商鞅变法的内容和影响。
难点:1、对战国时期生产力进步的理解。
2、对商鞅变法内容的理解。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1.学生读课文引言2.教师引入:在春秋及战国初期,秦国并不是一个强国,而是落后于其它各国。
但是到了战国后期,秦国成为了当时最强大的诸侯国。
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6课的内容,探求秦国的强国之路。
二、新课讲授(一)秦孝公求贤1、观察教材44、45页的三幅图中,你可以得到那些有效的信息?说明什么问题?后归纳,讲解经济发展及社会进步的趋势。
2、阅读。
秦孝公为什么“求贤”?结果如何?补充商鞅与守旧贵族的辩论。
(二)、商鞅主持变法1、归纳:为什么要变法?师生介绍如何开始变法?2、细读教材,找出是如何变法的?引导分析:改变了什么法?确定了哪些新法?损害了什么人利益?什么人获利益?为什么要这样变?会产生什么影响?在学生充分发言的基础上,师生小结。
3、变法内容中,你认为那一条最重要,为什么?4、法令中那一条对今天的政治生活影响最大?(三)商鞅变法的历史影响1、在讨论的基础上,归纳变法带来的变化?2、朗读教材,落实在书上。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商鞅变法与秦国的崛起》教学设计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商鞅变法与秦国的崛起》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的主题是“商鞅变法与秦国的崛起”,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商鞅变法的背景、商鞅变法的内容、商鞅变法的影响以及秦国在商鞅变法后的崛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商鞅变法对秦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秦国在变法后的强大。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本节课的学习之前,已经学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对当时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商鞅变法的具体内容及其影响可能还不太清楚,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深化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及其影响,掌握秦国在商鞅变法后的崛起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商鞅变法对秦国社会发展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商鞅变法的历史评价能力,认识商鞅变法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四. 教学重难点1.商鞅变法的具体内容及其影响。
2.秦国在商鞅变法后的崛起过程。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及其影响。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商鞅变法对秦国社会发展的作用,以及秦国在商鞅变法后的崛起原因。
3.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历史事件,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商鞅变法的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2.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图片、文字、动画等,以便于教学演示。
3.历史资料:收集与商鞅变法相关的历史资料,以便于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回顾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商鞅变法的内容及其影响。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适时给予学生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商鞅变法对秦国社会发展的作用,以及秦国在商鞅变法后的崛起原因。
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学生的讨论,给予评价。
4.巩固(5分钟)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商鞅变法的影响。
川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 商鞅变法word教案(1)
2.8 商鞅变法一、选择题1.生产工具反映了一定社会历史时期生产力的发展。
下列生产工具发明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②①④③D.③①②④【解析】选C。
打制石器在山顶洞人之前普遍使用,从河姆渡原始居民开始普遍使用磨制石器,西周时期已用一定数量的青铜农具进行农业生产,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战国时期普遍使用。
故选C。
2.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竞相改革成为时代风潮。
推动这一风潮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铁制工具和牛耕的推广B.个体小农的出现C.百家争鸣的影响D.新兴地主阶级的推动【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各诸侯国实行变法改革。
【概念链接】牛耕:原来中原地区使用称为耒耜的脚踏耕具,耕作的人用手把着耒耜的柄,用脚踏着刃部,把锋刃刺入土中,向外挑拨,才能把一块土掘起来。
耕地就是把土一块一块地挨次掘起来,耕作的人需要掘一块,退一步。
这种后退间歇的耕地方法,用力多而效果差。
传说早在商代就用牛驾车,到了春秋时期,牛耕已经使用则是毫无疑问的。
这样耕地就变为连续向前,用力少而效果好,这是耕作技术的一次重要改革。
春秋战国时期牛耕开始于东方,商鞅变法后,秦国后来居上,也普遍使用牛耕。
商鞅为了重视农业,规定:“盗马者死,盗牛者加(伽)。
”3.在群雄逐鹿,山河日变的“大争之世”,在英雄辈出的战国时代,华夏大地的西陲正经历着一场亘古未有的“社会变革”。
导演商鞅变法的君主是( ) A.齐桓公 B.楚庄王 C.秦孝公 D.秦穆公【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故选C。
4.2014年被称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美国《时代》周刊将这定义为中国的“历史性转折”年。
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通过变法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的是( )A.秦国B.齐国C.燕国D.赵国【解析】选A。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商鞅变法与秦国的崛起学案(无答案) 川教版
商鞅变法与秦国的崛起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商鞅变法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2、重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3、难点:商鞅变法的特点。
一、知识回顾:1、春秋战国时期社会面临着怎样的大变革;2、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的变法代表、人物及主张;3、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二、检查预习:课本P18—P21;1、变法目的:实现____________,在兼并战争中占得优势,以巩固统治。
2、变法措施:(一)富国之举: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强兵、加强集权之举: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导入:咯四、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在商鞅变法的诸多措施中,最能从根本上动摇旧体制的是什么?说明你的理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川教版第二单元第 8 课 课题
《商鞅变法与秦国的崛起》
铜梁实验中学
授课 教师
课型
新授课 2016 年 11 月 3 日
地点
邓 晶
时间
(1)识记与理解: 1、理解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进步的标志; 2、记住变法的时间,理解变法的原因、主要内容和作用; 3、了解都江堰的构造和作用; (2)能力与方法: 1、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培养学生分析、提取及概括图片有效 信息的初步能力; 2、通过组织课堂讨论,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掌握 小组合作交流学习的初步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商鞅之死,体会变法的曲折与艰辛; 2、通过都江堰构造和作用的学习,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 智慧。
[课堂导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初步学会识图
由战国时代的特点“乱”和“变”导入新课。
[新课教学]
观看视频 学生思考
一、秦国崛起之政治篇——制度更新 (一)变法原因——为何变? 播放视频《百家讲坛》商鞅变法的背景。 结合视频、课本图片以及辅栏“读读”,通 过启发式教学解决变法原因。 (二)主要内容——怎么变? 1、 教师抛出问题,学生“小组合作—讨论 交流”解决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2、教师点评升华,解决教学重难点 (1)播放故事《一个奴隶主的烦恼》,解决 “改革土地制度”的难点; (2)播放视频《军功爵制》感受秦军的战斗 力; (3)通过动态图示的演示,解决“迁都、县 制、编制户口、连坐”等问题。 (三)变法作用—怎么样? 出示史料让学生结合教材理解变法的作用。 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学习意识。 二、秦国崛起之经济篇——兴修水利 1、出示地图,认识巴国、蜀国的地理位置。 2、播放视屏《都江堰》,学生自主学习。 3、通过师问生答的方式解决疑惑。 三、秦国崛起之军事篇——军事角逐 由于本篇不是教学重点,因此通过展示地 图,了解长平之战即可。
教 学 目 标
教 学 重 难 点 教 学 方 法 教 学 手 段
重点: 1、商鞅变法的内容; 2、都江堰的构造及作用。 难点: “改革土地制度”的含义及作用。
问题式、导学式、讨论法
辅助教学:PPT、多媒体音频、视频、地图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
学生活动
体会战国的时代特点
播放音乐《The mass》,展示战国战争场景 图。
[课堂小结]
小组合作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思考回答
论从史出
学习识图 自主学习
思想交流,情感升华
重 庆 市 巴 川 中 学 校
1、教师小结,情感升华。 2、学生交流,小结自己的所思所悟。
20
[板书设计]
第8课
原因
16 年 11 月 3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