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社会主义论文

合集下载

科学社会主义结业论文-分析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带给我们的历史教训

科学社会主义结业论文-分析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带给我们的历史教训

科学社会主义结业论文-分析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带给我们的历史教训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给我们带来了许多重要的历史教训。

这些事件揭示了科学社会主义在实践中的困难和缺陷,提醒我们需要审视和改进这一社会制度。

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反映了科学社会主义中集权和官僚主义的问题。

在这些国家中,政府对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过度控制导致了生产力的低效和资源的浪费。

同时,官僚体系的腐败和权力滥用也导致了社会的不满和反抗。

这表明科学社会主义需要更加注重民主参与和有效的治理机制,以避免集权和官僚主义的弊端。

其次,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揭示了经济计划和市场机制之间的矛盾。

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理念之一是经济计划的指导作用,然而,苏联和东欧国家的经济计划往往缺乏灵活性和适应性,无法有效应对市场需求和变化。

相比之下,市场机制能够更好地反映供需关系和资源配置,激励个体创新和创造。

因此,未来的科学社会主义需要更好地结合计划和市场,发展一种包容和灵活的经济体制。

第三,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也提醒我们关注公民权利的保障和人权的尊重。

在这些国家中,政府过于强调集体利益,忽视了个体的自由和权利。

人们的声音和诉求被抑制和压制,这导致了社会的紧张和冲突。

未来的科学社会主义需要更加重视公民自由和人权的保护,为人们提供更多的政治参与和表达的机会。

最后,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还提醒我们要避免意识形态的教条主义和僵化。

在过去的社会主义国家中,意识形态的统一和强制执行导致了思想的僵化和创新的抑制。

未来的科学社会主义需要更加开放和包容,鼓励不同意见的交流和辩论,为创新和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

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教训。

科学社会主义需要应对集权与官僚主义、经济计划与市场机制、公民权利与人权保护以及意识形态僵化等问题,以创造一个更加民主、适应性强、保护人权和促进创新的社会制度。

当代科学社会主义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5篇范例)

当代科学社会主义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5篇范例)

当代科学社会主义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5篇范例)第一篇:当代科学社会主义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当代科学社会主义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摘要:当今人类社会正在一个新科技革命全方位、加速度大发展的新时代,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

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正确回应这些新挑战,正面应对这些新挑战,我们才能准确把握当代世界经济、政治、和国际关系的特点和今后世界发展的趋势,才能明确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世界面临的新任务、新课题。

本文将从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对科学社会主义提出的新挑战切入,试图寻找应对新挑战的途径,从而实现当代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发展、大发展。

关键词:科学社会主义发达资本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新挑战思考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时同人类社会所处的时代的变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于蒸汽时代、自有资本主义时代;科学社会主义发展于电气时代、垄断资本主义时代。

当今人类社会正在转变到一个更新的时代。

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才能准确把握当代世界经济、政治、和国际关系的特点和今后世界发展的趋势,才能明确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世界面临的新任务、新课题,才能更进一步地发展科学社会主义,制定新时代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战略,争取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成果。

我们认为,就科学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而言,当今时代是新科技革命全方位、加速度大发展的新时代;就生产关系和社会国家制度的性质变化而言,当今时代是社会主义在多国胜利并且同世界资本主义和平共处、合作、竞争和斗争的新时代。

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谋求合作共赢,成了各国人民仍要长期进行的艰巨而复杂的任务。

正是在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推进,社会信息化和文化多元化程度日益增强的新时代背景下,科学社会主义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崭新环境和态势。

特别是二战以来,全球思想战线呈“百花齐放”和所谓“诸神之战”态势,新的流派和新的思潮不断涌现,使科学社会主义面临着多领域、多方面的严峻挑战。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论文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论文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1.如何科学认识当代资本主义2. 如何理解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姓名:学院:学号:年月1. 如何科学认识当代资本主义人类进入20世纪,出现一个马克思、恩格斯未曾预料到的社会现象: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空间并存、平时发展。

两种制度在相互对立、相互斗争、相互较量、相互影响、相互借鉴中度过了20世纪的历史进程。

两制并存的新情况,使得世纪历史更为生动,使得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更为错综复杂。

面对两种制度相互较量、相互影响的严峻现实,社会主义的决策者和建设事业者理应全面了解资本主义,正确认识资本主义,深入研究资本主义。

这是直接关系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大问题。

正确认识资本主义,深入研究资本主义是成功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回顾社会主义的发展历史,正是基于对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的深刻认识和深入研究,马克思写下了鸿篇巨制资本论,得出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结论,进而开创并领导了波澜壮阔的科学社会主义运动。

资本主义社会同历史上其他任何一种社会一样,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的一个暂时性的历史阶段。

它的产生、发展和灭亡,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辩证运动的必然结果。

在资本主义产生至今的几百年间,它经历了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私人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今天已经发展到国际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繁荣发展,进入一个生产力迅猛发展,经济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的“黄金时期”;相反,社会主义国家在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后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与危机,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社会主义的影响力和感召力日益减退。

理想与现实的反差,导致了人们对“两个必然”——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怀疑,使一些人产生了信仰危机。

能否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对于我们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客观规律,坚定我们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在中国的实践和发展 范文模板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在中国的实践和发展 范文模板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在中国的实践和发展范文模板1. 引言1.1 概述科学社会主义是指基于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的一种社会制度和社会发展理论体系。

自马克思、恩格斯创建科学社会主义以来,它成为了全球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指导思想和行动准则。

中国作为一个面临巨大挑战的发展中国家,在推动科学社会主义事业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本文旨在探讨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和发展,总结其基本原则在推动国家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通过四个主要部分来详细论述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和发展。

首先,我们将回顾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理论基础,包括其起源、发展以及在中国传播与接受的历史背景和条件。

接下来,我们将探索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实践初期的探索与建设,涉及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以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初期的经验总结。

然后,我们将分析改革开放以来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与创新实践,包括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文化改革等领域。

最后,我们将进行总结,评估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成就、存在的问题以及对中国的重要意义和影响。

1.3 目的本文旨在深入探究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在中国的实践和发展,并提供一个全面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的科学社会主义重要里程碑的视角。

通过分析不同阶段的实践经验和发展历程,我们希望能够更好地理解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取得成功所需的条件和挑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动科学社会主义事业的持续发展和完善。

2.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理论基础2.1 科学社会主义的起源与发展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诞生于19世纪中叶的欧洲。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可以追溯到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深入研究,揭示了剥削与阶级矛盾的本质,并提出了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实现社会主义的思想。

2.2 马克思主义学说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马克思主义学说最早传入中国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一些留学生从国外带回了相关著作。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论述论文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论述论文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论述论文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此二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关键所在。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精心准备的: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论述相关论文。

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论述全文如下:摘要: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重要性也在发展中不断被印证。

中国社会主义与苏联社会主义有相似之处,通过对比苏联模式的失败,我们能够得以借鉴其优势与不足,从而运用到我国的发展之中。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学术界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研究,分析理解和把握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前提和依据,而后从经济、政治和文化三个角度,对比苏联模式与中国模式来论述科学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最早由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是建立在对唯心主义、空想主义、资本主义及工人运动的思考及批判之上所提出的具有一定科学道理的基本原则。

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理解和把握应建立在对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有狭义与广义、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则与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区分的前提之上。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说明了中国自改革开放之后所获得的成绩很大程度上是源于中国所走的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学术界对社会主义基本原则进行了研究,然而多持有较为不同的意见。

一、学术界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研究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有狭义及广义之分,前者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部分,后者则可等同于是马克思主义。

基于当前学术界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多是建立在狭义的基础之上的。

例如,蒲国良曾谈过广义概念进行研究的弊端,即当广义角度下,科学社会主义等同于马克思主义,而在研究中却并没有完全体现马克思主义的全貌,以至于自相矛盾而无法应题。

当然也有学者以广义角度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进行研究,如吴雄丞、常宗耀等,他们认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就应该将马克思主义甚至毛泽东思想同样视为科学。

科学社会主义课程论文

科学社会主义课程论文

以人为本——向着社会主义的目标迈进内容摘要:科学社会主义告诉我们,资本主义社会必将灭亡,社会主义社会必将取代资本主义社会;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人将得到全面自由的发展。

目前,我国正走在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国情相结合的道路上,并且还将继续坚定地走下去。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这不仅反映了国家政党对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也体现出我国的建设发展正不断向着社会主义解放全人类的根本目标迈进。

本文将从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及其理论出发,阐释以人为本这一理念的历史渊源、发展过程和主要内容,并结合我国国情对其应用做出具体分析。

关键字:科学社会主义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历史事实证明,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是正确的、科学的。

同时,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

科学社会主义在指导实践的过程中,在与中国实际国情相结合的过程中,也在不断的接受检验、不断发展和不断完善。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突出强调“以人为本”这一重要思想和基本要求;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

这一系列的变化不仅反映了国家政党对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也体现出我国的建设发展正不断向着社会主义解放全人类的根本目标迈进。

一、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及其理论19世纪早期,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圣西门、傅立叶和的欧文等他们深刻批判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对未来的理想社会设计了许多美好蓝图。

他们企图建立一个人人平等、和谐幸福的新社会,并进行了一些以失败告终的实验。

然而,空想社会主义毕竟只是空想,并不是成熟的理论,但这些思想对启发马克思和恩格斯建立科学社会主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马克思、恩格斯以十九世纪初期三大空想社会主义的学说为思想来源、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欧一些主要国家的最终确立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暴露为经济条件,并以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及工人运动的空前高涨作为阶级基础,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

科学社会主义结业论文-分析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带给我们的历史教训

科学社会主义结业论文-分析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带给我们的历史教训

科学社会主义结业论文-分析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带给我们的历史教训分析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带给我们的历史教训摘要: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是20世纪人类历史的重大事件。

它的发生对于正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共产党人来说,毫无疑问将有着重大的借鉴意义。

通过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学习,我觉得对于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来说,应用“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态度来看待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吸取其中的教训,并将之用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去。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苏联解体、苏共解散已经十多年了。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真正总结好苏联垮台的教训,对于我们党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关键词: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社会主义改革;经济建设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东欧各国先后发生剧变,1990年初发生的苏东巨变对社会主义世界是一个极大的震动和冲击,它使人们不得不深刻反思现实社会主义存在的问题。

社会主义苏联模式曾被认为是唯一的社会主义模式,也曾被很多社会主义国家照搬或者效仿。

不可否认,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在前苏联的建设之初发挥过巨大的作用,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它的弊端日趋严重,成了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阻力。

正如俄罗斯总统普京讲的:“苏维埃政权没有使国家繁荣,社会昌盛,人民自由。

用意识形态的方式搞经济导致我国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无论承认这一点有多么痛苦,但是我们将近70年都在一条死胡同里发展,这条道路偏离了人类文明的康庄大道。

”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条件下,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并存竞争、联系制约、借鉴扬弃的关系,格外错综复杂。

欧洲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前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发生了红旗落地的历史悲剧。

而在世界的东方,社会主义中国“风景这边独好”,正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道上阔步前进。

在这个时候,对于我们来说,系统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了解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历史,学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总结历史经验,分析研究当代资本主义的新现象和社会主义实践中面临的新情况、新课题和新挑战,认清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树立和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提高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自觉性,是十分必要的。

科学社会主义结课论文

科学社会主义结课论文

公共理性与科学社会主义公共理性建构是从与科学社会主义不同的角度提出的,人类政治共同体必将走向一个要求整体性和一致性的政治共同体,这种公共理性的合法性基础是基于人类文明进步中对政治伦理中善的力量的首肯。

而这恰是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合法性理由。

公共理性大致说来应该包含这样的核心内容:“一种适用于实践的合法的政治权力,应该以政治共同体中的成员都赞同的理由为基础。

其前提是,当基本的政治和社会机制是经过通情达理的社会成员之间的公开论证并在广泛接受的原则基础上被组织起来的时候,政治权力便是可以合法化的。

”即公共权力应该以政治共同体的共同承认与接受为基本原则才能获得权力的合法性,这种全体成员的承认与接受便是一种公共理性的体现。

由此可见,公共理性是沟通、协调和统一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中介与桥梁,它不是单一的社会行为主体理性,而是联系国家(政府)、政党、利益集团和个人之间的理性,这种理性表现为以成熟自律的公民社会为基础的利益整合的机制和能力,而这种能力和机制以具有批判精神和监督功能的公共领域存在为前提的。

在这种公共领域中,社会行为主体关注政治共同体的公共利益、公共价值、公共精神的行为得以实现。

因此,公共理性的核心在于公共性,本质在于社会的正义,目的在于对公共利益的追求。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是从人的日常生活本身出发来论证构建公共理性的必要性的。

他指出,现代社会在公共生活与私人生活的界限日渐明晰化的前提下,已经出现了社会结构的公共化转型,也就是说我们不能靠238过去传统社会“私人领域”中由地缘或亲缘联系带来的信誉来解决交往冲突。

在“公共领域”中,必须借助明确稳定的成文制度规则,才能保证我们在同陌生人打交道时获得公正和透明的相互对待。

因此,现代社会对公共理性的呼唤显得尤为迫切,建立公共制度体系的要求显得尤为重要,法律、政治或公共管理成为人在陌生领域中进行交往得以实现的社会基础。

当然,人们还是要问,即便是在有政治、法律等公共规则约束的地方,如何或者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承诺对于公共规则的遵守?罗尔斯在这个问题上作了更加深入的阐释,试图帮助人们摆脱西方社会自由主义思想所面临的现代性困境。

课程论文《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的实现》

课程论文《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的实现》

课程论文《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的实现》第一篇:课程论文《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的实现》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的实现摘要:人民群众利益和需要的满足是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的主体源动因素,因此,关照现实、关注民生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途径。

随着改善民生和社会管理方面的制度建设日益深入,社会制度的这种“中国特色”会越来越鲜明,并将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表现形式;建立公平完善的制度系统,谋求制度、结构和文化的内在一致性,进而统合行动者的认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公共性方面发挥优越性的外在保障;我国兼职化的人大代表作为权力代理人与作为权力所有者的人民之间总是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偏差无法消除,必须积极推进人大代表专职化进程,变间接选举为直接选举,使人大代表能够更大限度的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以期更好地促进社会和谐健康的发展;人大代表专职化直接影响基层民主建设,其发展状况直接体现和影响着社会主义民主的实现程度和发展水平;随着中国共产党执政环境与执政阶段性目标的发展变化,执政文化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形成了总体上与时俱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执政文化。

这一执政文化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基本理念,以“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为根本方式,在执政实践过程中体现了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

关键词:科学社会主义关注民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人大代表专职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基层民主建设一.科学社会主义而诞生任何一个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都是继承批判和发展了人类优秀思想文化遗产的产物。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了以英法为代表的近代西欧空想社会主义的基础上创立的崭新的无产阶级思想理论体系。

近代西欧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近代西欧空想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过程,就难以产生科学社会主义【1】。

1.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科学”的,是因为它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的两个伟大发现作为建构社会主义理论大厦的基石,根据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说明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并根据资本主义所准备的社会条件来建立未来新社会。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论文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论文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引言科学社会主义是一种政治理论和社会运动,旨在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

它的发展始于19世纪,继续到20世纪,吸引了许多学者、政治家和社会运动领袖的关注。

本论文将探讨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实践经验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可以追溯到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

他们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阶级对立和剥削的问题,而社会主义则是一种实现阶级解放和人类平等的组织形式。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念是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以消灭私有制并建立一个无阶级、没有剥削的社会。

科学社会主义的另一个重要理论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宇宙是一个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整体,而历史唯物主义则强调社会变革是由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冲突。

这些理论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主要包括苏联、中国和古巴等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

这些国家尝试了不同的社会主义路径,并面临了许多挑战和困难。

尽管存在一些失败和局限,但这些实践经验仍然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做出了重要贡献。

苏联是第一个试图建立社会主义国家的国家。

在列宁和斯大林的领导下,苏联实施了工业化和集体化的计划,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然而,苏联也面临了许多困难,包括经济衰退、官僚主义和领导层腐败等问题。

最终,苏联解体成为多个独立国家,标志着其社会主义实验的失败。

中国是另一个重要的社会主义实践国家。

在毛泽东的领导下,中国进行了土地改革、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等重大社会变革。

尽管中国也面临了许多困难和错误,但在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古巴是一个小国家,但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也有着重要的实践经验。

在卡斯特罗的领导下,古巴进行了土地改革、国有化和教育保健等重大改革。

尽管受到美国的封锁和制裁,古巴仍然保持着社会主义的经济和政治制度。

未来发展方向科学社会主义的未来发展需要解决一些重要问题。

科学社会主义论文1_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论文

科学社会主义论文1_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论文

科学社会主义论文1_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论文关键字:科学社会主义以人为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多少个世纪以来,人们梦寐以求的理想,无数仁人志士积极探索,不懈追求,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列宁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斯大林建立了与帝国主义对峙的强大的社会主义阵营,毛泽东使饱受三座大山压迫的中国人民站了起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使中国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科学社会主义的概念和特征科学社会主义从狭义上说,是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之一,它是与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有机联系在一起的,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运动发展规律的科学。

而广义上的科学社会主义就是指马克思主义。

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是20世纪的世纪性难题。

伴随着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谷,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该走向哪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认真了20世纪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在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导的前提下,在贯彻解放、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思想路线的过程中,不断进行探索,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这条科学社会主义之路给中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我们常讲“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现在或许可以这样说“只有中国才能救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为科学,它不再把社会主义建立在主观臆想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对现实社会和本国国情科学认识的基础上,能够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发展,能够使人们得到普遍幸福。

二、以人为本的内涵和实质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后,如何根据新时期的特征解决我国面临重大问题的任务,摆在了新一届党中央面前,为此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握时代特征和中国国情,在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将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发展成果最终体现到人的全面发展上来。

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水平,实现社会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完整版毕业论文】科学社会主义基本思想评述论文

【完整版毕业论文】科学社会主义基本思想评述论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结课论文题目:科学社会主义基本思想评述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摘要:本文简单介绍了马恩关于社会主义思想、李大钊社会主义基本思想、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的基本思想和邓小平协调发展思想的部分内容。

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人们一直都没有能力全面系统的研究当代社会基本现象的本质内容—支撑社会运行的基本工作原理。

当人类社会出现了马克思以后,人们对当代社会现象的研究开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们开始从社会现象的表面研究进入到社会现象运行基本原理的研究,这个时代的代表人物就是马克思。

一马恩关于社会主义的基本思想的主要内容[1-2]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基本思想是一个内容丰富,内在逻辑联系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

它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1) 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

科学社会主义所以在“社会主义”一词前冠以“科学”两字,是相对于空想社会主义面言的。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把19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从而实现了社会主义思想史上的伟大变革。

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剥削劳动的秘密,阐明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对立的经济根源。

剩余价值学说是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从对资本主义社会内在的基本矛盾的产生和发展的分析中找到了实现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体即无产阶级,论证了社会主义最终胜利的必然性。

由于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社会主义现在己经不再被看作某个人才头脑的偶然发现,而被看作两个历史产生的阶级即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斗争的必然产物。

它的任务不再是构想出一个尽可能完善的社会体系,而是研究必然产生这两个阶级及其相互斗争的那种历史的经济的过程;并在由此造成的经济状况中找出解决冲突的手段。

”(2)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或“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简称两个必然),这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两个必然”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

论科学社会主义及其实践意义

论科学社会主义及其实践意义

论科学社会主义及其实践意义科学社会主义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以无产阶级革命为主要手段,旨在消灭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无产阶级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共同管理的社会制度的一种思想体系。

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意义不仅在于推动社会进步,还在于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了一种科学的思想工具。

首先,科学社会主义提出了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理念,主张建立劳动群众和广大革命人民的共同管理制度,消除剥削和压迫,建立平等、民主、博爱的社会制度。

在现实生活中,这种思想为推动人民群众的参与、建立民主制度提供了理论支持。

其次,科学社会主义主张革命领导力量必须依靠科学文化来提高自身的素质,依靠广大群众来建立统一战线,依靠批判和自我批评来加强革命自身的纯洁性。

这为人民群众和革命力量的自我提高提供了指导。

再次,科学社会主义强调了环境问题,提倡“可持续”发展和自然保护的精神。

现今我们社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许多环境问题,影响人类的健康和环境。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念提供了治理环境问题的理论和方法论。

最后,科学社会主义开创了对于全球化和资本主义全球化的反思,观察国际社会的贫富差距、社会矛盾,提倡互相帮助和竞争合作的方案。

为金融危机的先哲提供了理论指导。

综上所述,科学社会主义有着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没有科学社
会主义的理念和思想的引领,我们将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当前我们面临
的各种问题。

唯有深刻领悟科学社会主义理念,结合中国国情,探索
符合国情的发展道路,我们才能推动国家实现全面发展。

科学社会主义论文--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论文--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

从世界金融危机看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生命力从2008年秋天起,一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席卷全球。

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中发达国家经济普遍遭受重创,其纷纷采取带有社会主义色彩的干预措施加以拯救。

我国和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金融危机中的表现分别从正反两个方面,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科学性和优越性。

与资本主义明显不同的社会主义的中国发展经验需要更深层次的总结;涉及社会主义未来发展的许多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需要深入研究。

1.金融危机的起因,经过,影响2007-2008环球金融危机又称金融海啸、信用危机及华尔街海啸等,是一场在2007年8月9日开始浮现的金融危机。

自次级房屋信贷危机爆发后,投资者开始对按揭证券的价值失去信心,引发流动性危机。

即使多国中央银行多次向金融市场注入巨额资金,也无法阻止这场金融危机的爆发。

直到2008年,这场金融危机开始失控,并导致多间相当大型的金融机构倒闭或被政府接管。

全球面临60年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当前的金融危机是由美国住宅市场泡沫促成的。

从某些方面来说,这一金融危机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每隔4年至10年爆发的其它危机有相似之处。

然而,在金融危机之间,存在着本质的不同。

当前的危机标志信贷扩张时代的终结,这个时代是建立在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美元基础上的。

其它周期性危机则是规模较大的繁荣-萧条过程中的组成部分。

当前的金融危机则是一轮超级繁荣周期的顶峰,此轮周期已持续了60多年。

全球化使美国可以吸取全球其它地区的储蓄,并消费高出自身产出的物品。

2006年,美国经常账户赤字达到了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6.2%。

通过推出越来越复杂的产品和更为慷慨的条件,金融市场鼓励消费者借贷。

每当全球金融系统面临危险之际,金融当局就出手干预,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1980年以来,监管不断放宽,甚至到了名存实亡的地步。

2.资本主义国家的应对,结果此次金融危机虽然起源于美国,但却迅速发展到整个世界,欧美发达国家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北欧岛国——冰岛甚至到了国家破产的境地,发展中国家的金融业也同样面临着诸多危机;此次金融危机虽然起始于虚拟经济,却迅速波及实体经济,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业尤其是中国的出口业已经受到巨大影响。

论科学社会主义下我国经济的发展变化

论科学社会主义下我国经济的发展变化

论科学社会主义下我国经济的发展变化科学社会主义是一种以科学和社会主义为基础,以促进社会公平和公正为目标的社会制度。

在中国,科学社会主义下我国经济的发展变化经历了许多阶段和变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本文将从不同阶段分析我国经济发展的变化,并探讨科学社会主义在其中发挥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经济一直处于计划经济的体制下。

这种体制下,国家对经济的调控力度大,资源配置高度集中,大部分企业都是国有企业。

由于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这种经济体制在20世纪80年代面临了严重的困境。

经济增长放缓,资源配置效率低下,产能过剩等问题日益凸显。

在这一时期,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的征程,希望通过改革来解决经济所面临的种种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方面,中国逐步放开了对市场经济的限制,大力发展私人经济,吸引外资,积极参与国际贸易。

中国也通过土地承包经营责任制、改革国有企业等方式逐步进行了市场化改革。

这些改革措施使得中国经济逐渐步入了快速增长的轨道,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超过10%。

中国的对外开放也为其带来了大量的外资和技术支持,强化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基础。

科学社会主义下我国经济的发展变化也体现在产业结构的调整上。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经济主要依靠重工业和农业。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中国的产业结构得到了调整,逐渐向轻工业和服务业转变。

特别是近年来,中国服务业的比重不断提高,已成为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这种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得中国经济更加多元化,增强了其抵御风险的能力,也为其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科学社会主义的指导下,我国实行了一系列科学合理的经济政策,为经济发展变化提供了有力支持。

扶持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发展,降低企业税负,减少政府干预等政策为私营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通过改革国有企业和优化产业结构等措施也为中国经济的升级提供了支持。

这些政策的实施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变化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科学社会主义下我国经济的发展变化还得益于国家的科技创新。

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

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

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说起科学社会主义,听起来挺高大上的,但其实它就像咱们老百姓过日子一样,得接地气,得让人心里头暖洋洋的。

在中国这片热土上,科学社会主义可不光是个理论名词,它是实实在在改变了咱们生活,让日子越过越红火的那股子力量。

想当年,咱们国家刚起步那会儿,啥都不容易。

就像咱家里刚买了台旧电视,信号时好时坏,看啥都费劲。

但科学社会主义就像个高明的修理工,它不仅帮咱们调好了信号,还换上了大屏高清的智能电视,让咱们看得清、看得远、看得心花怒放。

怎么个变化法呢?你看,过去咱们种地靠天吃饭,雨水多了怕涝,雨水少了怕旱,心里头那个揪心啊。

现在呢,科学社会主义带着现代农业技术来了,滴灌、喷灌、智能温室,啥都有,庄稼长得好,收成自然高,咱们的钱袋子也鼓了起来。

这不就是科学社会主义给咱们带来的实惠吗?还有啊,以前咱们出门办事,那得跑断腿、磨破嘴,还不一定能办成。

现在呢,互联网+政务服务,手机一点,啥事儿都能办,方便得跟吃碗面似的。

这背后,也是科学社会主义在推动着社会的进步,让咱们的生活更加便捷、更加舒心。

说到教育、医疗这些大事儿,科学社会主义更是没少出力。

以前上学难、看病贵,是多少人的心头之痛啊。

但现在,九年义务教育普及了,大学扩招了,孩子们上学不再是难题;医疗改革也深入人心,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

这些变化,哪一样不是科学社会主义给咱们带来的福祉呢?更让咱们骄傲的是,科学社会主义还让咱们的国家在国际上站得更稳、走得更远。

咱们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广泛赞誉和支持。

这不仅仅是中国的声音在世界上传得更响亮了,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旗帜在咱们心中高高飘扬的象征。

所以说啊,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就像是一场春雨绵绵的滋润,让咱们的生活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它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更是咱们实实在在能够感受到的幸福和温暖。

咱们得感谢科学社会主义给咱们带来的这一切变化,更得珍惜现在的好日子,继续努力奋斗下去!。

科学社会主义中期论文-厦门

科学社会主义中期论文-厦门

李松松(17520091150973)-管理学院会计学系中国腐败现象分析——苏共垮台对中国反腐工作的启示【摘要】苏联解体,苏共垮台是21世纪人类历史上的大事件,它意味着长达70多年的苏联社会主义试验的失败。

它给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带来了很多的教训,尤其像中国这样一个苏联解体后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更要引以为戒。

本文以腐败为关注焦点,通过对苏共党内腐败现象逐步恶化演进的描述,对其对苏共垮台的影响的分析,结合中国的反腐工作及中国腐败的特点,本文总结并提出了一些中国反腐工作需要注意的问题及启示。

【关键词】腐败;苏共;中国;启示防止糖衣炮弹的攻击,这是毛泽东主席提出保持共产党员党性的一个重要命题。

毛主席说:“可能在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此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前要打败仗,我们必须预防这种情况。

”并且“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然而,我国的反腐工作并未尽如人意。

最近,武汉大学校常务副校长陈昭方、党委常务副书记龙小乐,也因涉嫌在基建工程中巨额受贿被捕。

本文将通过对苏联共产党执政期间的腐败问题的影响的分析,对我国的腐败问题进行反思。

1.苏共腐败的历史分析1.1苏共腐败情况概述1996年1月10日俄国的《消息报》报道了从苏联官员转化来的俄国精英情况,其中俄国总统周围的人中来自苏维埃官员的总体比例为75%,商业精英中来自苏维埃官员的总体比例为61%。

美国一个专门研究俄罗斯问题小组的负责人奇福德说:苏联共产党是唯一一个在自己的葬礼上致富的政党。

这句话耐人寻味。

从这些事实我们可以看出,在导致苏共垮台的很多原因中,苏共领导层中的腐败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

其实俄罗斯《自由思想》也做过精辟的陈述:私有化使国有财产落到了早就准备窃取这些财产的人手中。

关于苏联的解体,教材中给我们做了很多方面的解释。

社会主义理论论文范文

社会主义理论论文范文

社会主义理论论文范文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社会主义理论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社会主义理论论文范文篇1浅论科学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摘要:科学社会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都产生于19世纪初,是两股影响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最重要的潮流。

它们源出一家,随后分流。

对科学社会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的产生、发展历程的详细考察,特别是对二者在历史演变中呈现的本质区别和相互联系的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科学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对于我们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科学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历史衍变“科学社会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一直是影响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两股最为重要的潮流,关于二者关系的争论也一直持续不断,这或多或少地给我们对二者的理解和把握造成一些模糊的认识。

因此,对科学社会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的起源、本义、演变及其相互关系等问题进行深入系统地研究,对于我们新时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信仰,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科学社会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的历史衍变“科学社会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大主要支柱之一,“只是为了与空想社会主义相对应时才使用。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从而彻底地解答了实现社会主义的主体力量、变革方式以及无产阶级的最终奋斗目标等基本问题,并在各国无产阶级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逐渐发展和完善。

与此同时,民主社会主义也在此过程中,呈现出与科学社会主义相通、相融到最后又走向背离的历程。

(一)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而首次提出“科学社会主义”一词的是恩格斯,在1873年的《论住宅问题》中,他说:“德国科学社会主义的观点,即无产阶级必须采取政治行动,必须实行无产阶级专政作为达到废除阶级并和阶级一起废除国家的过渡。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论文写作要求及选题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论文写作要求及选题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课程论文参考选题
1、 谈谈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 2、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3、 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审视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科学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价值 5、对苏东剧变的思考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6、 科学社会主义失败论之我见 7、 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8、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思想评述 9、 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新本质 10、当代社会主义变革的必然性和多样性 11、世界社会主义成败谈 12、从资本主义的发展看社会主义 13、解析社会主义国家的急躁冒进 14、当代两个主义的关系
参考书目(一)
1. 马克思恩格斯: 《共产党宣言》 2. 马克思恩格斯:《哥达纲领批判》 3. 列 宁:《论粮食税》 《列宁选集》 4.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5.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 6. 《邓小平文选》1—3卷 7. 十六大报告
参考书目(二)
8. 胡锦涛同志在学习“三个代表”理论研讨会上 的讲话 (2003年7月1日)
9. 莫尔:《乌托邦》 10.戈尔巴乔夫:《新思维》 11.赵曜等:《科学社会主义:从马克思到邓小平》, 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 12.高放:《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人民大学出 版社,2003.

科学与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论文

科学与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论文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论文可持续发展——《21世纪议程》解读[摘要]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了长篇专题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形成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21世纪议程》,中国政府作出了履行《21世纪议程》等文件的庄严承诺。

1994年3月25日,《中国21世纪议程》经国务院第十六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中国21世纪议程》包括四个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与政策;第二部分:社会可持续发展;第三部分:经济可持续发展;第四部分: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环境保护。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二十一世纪议程》;社会;经济;生态一、“可持续发展”诞生背景从工业革命至今,时光已流逝两个多世纪。

在这一历史进程中,随着科学技术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人类不断总结经验,不断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创造了巨大的财富,积累了丰富的科学技术知识,使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处于战后重建家园的强烈愿望,世界各国都一位追求经济的快速发展,出现一股重未有过的“增长热”。

在这一时期,烟囱工业曾被作为“朝阳工业”而受到推崇,而且这一时期的发展通常主要是按照经济的增长来定义的,也就是以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民收入的增长为重要目标,以工业化为主要内容。

这种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结果,一方面把许多国家在短短及时年里推向了工业时代,另一方面,由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大加剧了耕地、淡水、森林和矿产的消耗。

当人们庆祝经济发展结出的累累硕果的同时,人类赖以发展的环境却被破坏的十分严重,引发了一些列全球性的问题。

这些问题使地球和人类面临着难以长期忍受的趋势,主要表现为人口的膨胀,南北差距的加大,能源的危机,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等,涉及经济、社会、环境诸多方面。

可持续发展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人类对自身与自然的关系的反思以及对现实与未来的忧患的觉醒之后而提出的一种全新的人类发展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社会主义论文
——李虎权
和平主义:又称非战主义,是反对战争或暴力的一切形式,追求和平和非暴力方式,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和对抗,信仰和支持和平主义的人称为和平主义者。

和平主义又分激进和平与温和和平。

激进和平主义者通常反对一切形式和种类的战争,他们往往不区别战争的性质,即使是保卫自己国家的战争,也不分战争的社会根源,认为通过和平谈判和协商就能解决双方的暴力。

温和和平主义者是指在政治中以温和的手段和持避免战争想法来处理国内政治和国际关系的政治人物中的一派,和平鸽是它们的象征。

墨家的兼爱、非攻思想是和平主义在古代中国的体现。

非暴力(Nonviolence)指参与社会政治变革、拒绝使用暴力的理念,作为介于被动接受与武装斗争的一种形式,“非暴力”方式参与的政治变革,包括非暴力反抗、公民抗命或其他强大影响力的不合作对抗形式,与和平主义类似。

20世纪中叶以来,非暴力、非暴力抵抗等非武力手段为社会变革主要形式之一,也是推崇的政治与社会哲学理念。

作为社会政治变革的实践,非暴力反抗与和平主义具有本质的差别。

非暴力属于社会与政治变革,它违背压迫者的意愿,和权力、非正义和不公正现象斗争。

论和平主义的不可实现
和平主义又称非战主义,是反对战争或暴力的一切形式,追求和平和非暴力方式,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和对抗、信仰分歧等等。

但是纵观整个历史长河,以及对西方哲学大家关于人性的名著有所涉猎的话你会立刻得出一个结论:和平主义不可实现,非暴力完全是幻想,共产主义更是无稽之谈。

仔细思考一下,人类自古以来战争,暴力的根源:那就是对有限资源的争夺以及对未知世界的恐惧。

对资源争夺而产生的暴力和战争规模小到两个人之间的打架斗殴,大到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战争。

当然我们知道而且历史上有很多鲜活的例子证明我们可以采用非暴力的方式比如说游行、示威、工人罢工、抗议等等方式来达到资源的“合理”分配,以调和各个利益集团之间的冲突,但是从人性的永不满足的欲望和追求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嫉妒交织网你会发现,这种所谓的和平非暴力方式解决冲突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无法调和双方利益的,而且这种和平非暴力主义在随着社会的“进步”大众教育水平逐步上升的过程中将变得越来越不管用,试想如果你的员工都熟读了《资本论》,都知道剩余价值是怎么回事,你想你还能藏得住你的那些见不得光的压榨手段吗?若
非达到了一种工人认为的合理的利益分配而你却觉得几乎让自己无利可图而不肯接受的程度时工人岂会善罢甘休?
我们应该明白,自从社会分工开始,人类的不平等开始了,社会分工导致不同的人将从事不同的社会工作得到不同社会报酬,于是社会资源分配的不平等产生了。

由于社会分工导致一个结果:并不是多劳多得。

这种情况在大部分人处于愚昧状态的早期社会并不会在一个人的心中立刻产生不满不平的气愤。

在早期社会当我们的需要只限制在基本生理需要如吃饭穿衣时,只有当这些需要遭到外界的破坏时我们会做出反击,这就是所谓的暴力。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正如马斯洛人本哲学体系中指出人是一种不断需求的动物,永不满足,一种需要得到满足之后立刻会有新的需要出来占据我们的心灵。

他关于人类需求的等级划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只有当我们较低级的需要达到一定程度的满足之后,较高级的需要才会起主导作用。

而一旦我们的较低级需要得不到满足或遭到社会的破坏,那么我们就会不满,声讨,游行,罢工,有可能上升为暴力事件。

我们为什么这么做?
因为我们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

我们不满、声讨、游行、罢工是做给谁看?
当然是做给那些我们认为能解决我们问题的人看(人生就
是一场戏剧,如果没有观众,我们将可以省去多少不必要的言行啊)。

而这些人,多是当权者,集团领袖,头目……我们已经知道并且承认了社会的不平等,承认这个社会有的人高高在上、坐享其成、名利双收,而有的人命如蝼蚁、躬身牛马却依然衣食不保。

小时候不明白为什么那些有钱有势的人不知满足依然压榨索取不休?现在我明白了:人类是不平等的,人的需要也是无穷无尽的,那些处在上层社会的人,他们有更高层次的需要,而追求高层次需要的前提条件是低层次需要维持在一定程度的满足状态,而且由于人类固有的对未知世界的恐惧,他们常常将自己曾经的低层需要达到的最高程度最为以后该需要达到满足的标准,就像一个饿汉,以前每天吃一碗饭吃饱,突然有一天他得到了两碗饭并且都吃了,以后再吃一碗饭时他会觉得自己没吃饱并且追求再次达到那个吃饱的状态。

这就是为什么那些有钱人在满足了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等较低层次的需要后并不会停止榨取的原因。

甚至他们变得更加贪婪,因为他们知道自己与别人之间越是不平等越能显示他自己的高高在上,越能获得大众仰视的目光,越能体现他的高层次需要如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

当然他们是一群狡猾的狐狸,他们会采用最聪明的方式,既不激起群愤,又能处处显得尊贵、高人一等,他们常常披着虚伪的外衣,背地里用最隐秘的方式榨取、为非作歹。

这就是人,总是窥探着法律、道德、良心的漏洞随时
准备大捞一把、为所欲为。

于是乎你明白了吗?这些我们希望能够解决我们问题的人站在人类金字塔的上层,我们心中甚至羡慕他们的位置,希望有一天能够像他们那样,这甚至是绝大多数下层人士的人生目标。

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我们已经承认这种不平等和剥削的合理性。

有时候我们忍气吞声只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够大大地出气,而不是为了什么和平。

那么我们何时忍不下去了呢?那就是当别人威胁到我们实现有朝一日出气的奋斗,比如说你的梦想是将来做一个大亨,周游世界,过上层人的生活,但是现在有个人拿了一把刀架在你的脖子上要你的命,那么你肯定不会再想有朝一日的事情而是现在立刻跟他拼命。

对于暴力,当我们是强势群体时我们默许它,意味着在必要的时候我们可以用它来获取我们想要的利益;当我们是弱势群体时我们反对它,因为它的存在势必在会损害我们的利益,除非我们跻身强势群体。

那些鼓吹和平主义,非暴力的团体机构或正义之师恰恰是名副其实的暴力团伙。

比如说一个国家的军队,正是最大的暴力团伙。

它之所以称为军队而非暴力团伙是因为在资源分配中它说一,你不能说二,你没有胆量挣扎,因此整个资源分配的过程中不存在暴力活动,只有威慑。

而一般的暴力团伙有时候光通过威慑、恐吓不起作用,所以不免采取一些措施。

政府需要军队的意义在于:
一,保证国家安全。

二,保证政府利益。

三,保证人民利益。

只是政府在宣传时往往把核心的第二条隐藏起来了。

这三条是什么意思呢?第一条意味着政府在告诉外国人“这是我们的地盘,只有我们能收保护费”;第二条意味着政府在对全世界人民说“得优先考虑我们的利益”。

第三条意味着政府向民众宣传“我们的职责就是保护好你们的利益”为的是你们给我安分守己的干活,按时纳税。

政府只有有了军队才成其为政府,才能实现以上三条职能。

如果这个世界上没有暴力和暴力机构,那么社会将陷入更大的灾难中,人们将被无尽的争执折磨得精神错乱,小偷将更加肆无忌惮,虚伪将成为每个人的装裱。

开篇时曾说人类自古以来战争,暴力的根源:是对有限资源的争夺以及对未知世界的恐惧。

当然这里的资源并不是狭义的物质资源,当然还有精神资源。

像至今已经持续半个多世纪的巴以冲突,其中隐藏了多少宗教信仰、民族冲突、利益争斗、大国操纵的辛酸和血泪。

为了资源,一向号称民主,宣扬人权的美国相继攻打了阿富汗,伊拉克,操纵中东小国,视中东人民生命如草芥。

他们一向以自由、民主、关注人权自居,而国内种族歧视、暴力枪杀事件时有发生。

而中国同样存在很多的问题,暴力拆迁、新疆闹乱、山西黑煤矿……
正是对未知世界的恐惧与猜测,使得目前各国展开军备竞赛,世界各个角落军事暴力冲突频繁,增加了世界的不和平
因素。

伊朗和朝鲜,之所以吵嚷这要搞核弹,为的就是能够在美国或有可能的敌人的霸权主义面前说:NO!
正是对未知世界的恐惧和猜测,让人们惶惶不可终日,让富人不停敛财,于是乎现在的中国,资源已经占据在少部分人的手中,后来者绝大多数只能成为打工仔,贫富差距日益加大,这就是政府当年“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政策的结果,并不是说这个政策是错误的,相反他很正确,只是后期没有控制好才导致现在的结果。

贫富差距的进一步后果是导致了我们这一代人的拜金主义,完全摧毁了我们的信仰,什么东西都用金钱衡量,这种风气渗入到了各行各业,更可怕的是渗入到了科学研究领域,致使我们很多学者、专家、教授、学生不是认真做科研,而是到处拉项目、出差,当然这也跟我们的科研经费的制度有关。

导致目前国内学术气氛乌烟瘴气、丑闻百出。

即使是那些功成名就,家财万贯的人,即使是那些已经把马斯洛五个层次的需要全都满足了的人,他们会满足吗?这是一个谜题,此时我想起了西方哲人问的一句话:人,你是什么,你要到那里去?
当这个世界充满了无法避免的暴力和不平等的时候,当那颗不知满足的心灵促使着你做着不懈追求时,而当你的人生走到尽头才发现原来这一切都是个错误时,你或许才会发现:人类已经迷失了前进的方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