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庄子二章》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庄子》故事两则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庄子》故事两则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庄子》故事两则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庄子及其哲学思想的基本内涵;理解《庄子》故事两则-惠子相梁、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的故事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课堂互动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借助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庄子思想的深邃和独特之处,培养学生的哲学思辨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增强其面对生活中困难和挑战的信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掌握庄子的主要思想内涵及其在现代社会的启示;理解《庄子》故事两则的深刻寓意。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如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思考和见解。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介绍庄子的基本情况及其思想背景,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展示《庄子》故事两则的插图或视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授课内容(1)《惠子相梁》:讲述惠子在魏国为相,庄子前往拜访,却遭到惠子的猜忌和冷遇。

通过这个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庄子对“名利”的态度以及他在现实生活中的启示。

(2)《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讲述庄子与惠子在濠梁观鱼,因对鱼的快乐与否产生争论。

通过这个故事,引导学生探讨庄子的“齐物论”思想,以及如何用一种平等、包容的心态看待万物。

3.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引导他们从故事中提炼出庄子的哲学思想;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强化学生对庄子思想的理解。

4.课堂练习针对授课内容,进行口头或书面练习,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评价学生的表现,巩固学习成果。

5.作业布置要求学生阅读《庄子》的其他篇章,思考庄子的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启示;鼓励学生撰写读后感或读书笔记,将自己的思考和感悟记录下来。

四、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教材: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材。

2.其他资源:参考书籍、文献以及网络资源等。

3.工具:多媒体教室、电脑机房、图书室等工具。

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庄子》故事两则

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庄子》故事两则

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庄子》故事两则一、教学背景《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名著之一,也是中国古文化中的瑰宝之一,其文字简洁、寓意深刻,是中国古代哲学之典范。

本课题主要以两则故事来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这两则故事,了解《庄子》的思想精髓。

二、教学目标1.了解《庄子》及其思想精髓;2.通过古代寓言故事的形式,领悟《庄子》的哲学思想;3.能够将所学的知识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重点1.通过故事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2.理解《庄子》中的“乐与道”的概念;3.将所学知识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难点1.理解《庄子》中的“乐与道”的概念;2.能够将所学知识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教学方法1.课堂讲解法;2.互动式教学法。

六、教学内容与过程第一节:故事一《牛屠》1.学生简单介绍一下《庄子》的作者以及其背景(5分钟);2.教师讲解故事一《牛屠》(10分钟);3.分组讨论分析故事一,理解其中蕴含的哲学思想(20分钟);4.汇报讨论结果,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于《庄子》哲学思想的理解(15分钟)。

第二节:故事二《胡蝶梦》1.教师讲解故事二《胡蝶梦》(10分钟);2.分组讨论分析故事二,理解其中蕴含的哲学思想(20分钟);3.汇报讨论结果,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于《庄子》哲学思想的理解(15分钟);4.带领学生思考: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是否也会像胡蝶梦中的主人公那样时常被现实所困扰,如何做到心静如水,摆脱种种烦恼?(20分钟)。

七、教学作业1.每组完成一篇短文,阐述《庄子》哲学思想的重要性,以故事为例,进行论述(1000字左右);2.在日常生活中,写下三个例子,阐述如何将《庄子》中的哲学思想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八、教学评估1.通过讨论、汇报等方式,检查学生是否掌握《庄子》中的哲学思想;2.检查学生是否能够将所学的知识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九、教学反思通过两则寓言故事的讲解和分析,学生对《庄子》的哲学思想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将所学知识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庄子》故事二则(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庄子》故事二则(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庄子》故事二则(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庄子》故事二则(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庄子》故事二则(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道德经》与《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两大经典之一,是中华文化的宝库。

其中,《庄子》是一本着重于“无为而治”的哲学著作,主要分为内篇和外篇两个部分。

其包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和道德准则,适合中学生进行思辨与思考。

本篇教案设计两则故事,《庄周梦蝴蝶》和《庖丁解牛》,都是指路人生,告诉读者如何面对生活及其变幻,应如何处世立足。

二、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庄子》中的两则故事,并通过对故事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尊重生命的价值、珍视自我身心平衡的态度和信仰。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所传达的哲理思想,强调人与社会、自我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难点: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深层思考,让学生领悟到故事所蕴含的哲学意义,进而质问人生的意义,体味生命的真谛。

四、教学设计1.根据教材内容,教师可先进一步介绍《庄子》和其思想,引发学生对《庄子》的兴趣和关注。

2.阅读小说《庄周梦蝴蝶》,让学生阅读《庄子》中的一则故事,引导学生谈论下列问题,以加深学生的阅读理解力。

(1)庄周为什么说“胡蝶飞则不知冰之寒,鸟兽运则不知鱼之乐?”这说明了什么?(2)庄周梦到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他认为他现在是蝴蝶还是他梦中所变的人?(3)庄周梦中为什么有“自己”的意识?这说明了什么?(4)庄周追求什么样的人生目标?他如何看待生命?(5)你对故事的哲学意义有什么想法?3.讲授故事《庖丁解牛》,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

(1)通过解读《庖丁解牛》,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主张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尊重自然,珍视生命。

(2)展示故事《庖丁解牛》的人性关怀,让学生感受到书中众生平等的价值意义,表达人与社会的关系,引发学生广泛思考社会生活与人生价值观。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9庄子故事两则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9庄子故事两则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9庄子故事两则教案新版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庄子故事两则》是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课选择了庄子的《逍遥游》和《秋水》两篇文章。

庄子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文章以寓言故事为主,想象奇特,辞藻华丽,寓意深刻。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庄子的哲学思想,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对于一些文言文基础知识也有了一定的掌握。

但是,由于庄子的文章抽象程度较高,学生可能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庄子的哲学思想。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翻译课文中的重点句子,了解庄子的一些基本哲学观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庄子的哲学思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庄子的哲学思想。

2.难点:对庄子文章中一些抽象概念的理解,以及对庄子哲学思想的把握。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地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问题,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3.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讲解庄子的一些寓言故事,引导学生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课文内容,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教学素材。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提前准备好学习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庄子的一些寓言故事,如“庖丁解牛”,引起学生对庄子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九年级语文下册《庄子》两则教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庄子》两则教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庄子》两则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庄子》的背景历史和作者生平。

2.熟悉《庄子》中的两则寓言故事,理解道家思想。

3.培养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重难点1.学生对《庄子》的理解和运用。

2.掌握道家思想,发现和理解寓言故事中的哲理。

教学准备1.在课堂上播放庄子相关视频片段。

2.准备庄子的原文以及配有注释的译文。

3.提前准备好相关课件和习题。

教学过程第一个寓言故事《胠箧》1.阅读原文和译文。

让同学们先了解寓言故事中所用的词汇和语法,并体验语文之美。

2.解读故事中的道理。

这个故事讲的是胠箧的故事,通过胠箧里的文字来说明个人私心和对生命的贪婪会让人迷失自我,主张去掉“纷扰之念”,才能让人获得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3.引导同学深入思考。

帮助同学们理解故事中寓意,并引导他们深入思考寓意背后的哲学思想。

询问同学们:对胠箧里的文字有什么感受?为什么笼子里不再有自己生命的人会觉得很无聊?这些问题都能引导同学们深刻理解寓言背后的哲学思想。

第二个寓言故事《木匠》1.阅读原文和译文。

让同学们先了解寓言故事中所用的词汇和语法,并体验语文之美。

2.讲解故事中的哲学思想。

讲解故事中,“梦游者”和“无心”的区别。

强调思考的重要性,提醒学生避免盲目的劳动和生活。

这个故事从物理的生产领域展开,讲到了精神的生存领域,旨在唤起人类对自由和精神追求的重视,并以此来指引人类走向更高层次的自由和幸福。

3.引导同学自主思考。

引导同学们通过角色思考故事,逐渐理解故事蕴含的巨大哲学思想。

大家可以独立思考:你喜欢做“梦游者”还是“无心的木匠”?这两者哪个更接近自己的理想目标?课后作业1.总结两则寓言故事中蕴含的道家思想和哲学思想,并从生活实践中找到相关案例,自我拓展并应用所学知识。

2.根据故事中寓意,体现自我的追求和思考,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分享给其他人。

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庄子》故事两则

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庄子》故事两则

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庄子》故事两则一、教学目标1.了解《庄子》的不同故事,并掌握其主要情节和寓意;2.能够把握庄子哲学思想的核心,并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来;3.通过学习庄子的故事,激发学生对哲学思想的兴趣和理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掌握《庄子》故事的主要情节和寓意;2.理解庄子哲学思想的核心,包括“道”、“无为”、“自然”等概念;3.培养学生思辨、探究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哲学思考。

难点1.如何将抽象的哲学思想转化为简单的语言表述;2.如何让学生理解寓意深刻的庄子故事。

三、教学方法与过程教学方法1.讲授;2.组织讨论;3.课堂演示。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故事一:庄周梦蝴蝶教学目标1.了解庄周梦蝴蝶的故事情节;2.理解庄周梦蝴蝶的寓意;3.用简单的语言表述庄周梦蝴蝶中的哲学思想。

教学过程1.讲述庄周梦蝴蝶的故事情节;2.分组讨论庄周梦蝴蝶的寓意以及其中蕴含的哲学思想;3.让各组代表进行汇报,整合各组的答案;4.教师讲解庄周梦蝴蝶中的哲学思想,引导学生进行哲学思考;5.作业:结合庄周梦蝴蝶的故事,写一篇文章,阐述对“虚幻与真实”的理解。

第二课时故事二:齐物论教学目标1.了解齐物论的故事情节;2.掌握齐物论的哲学思想;3.分析齐物论的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1.讲述齐物论的故事情节;2.教师讲解齐物论的哲学思想,并引导学生进行哲学思考;3.小组讨论齐物论的现实意义;4.整合各组的答案,进行讨论,并引导学生反思;5.作业:结合齐物论的故事,写一篇文章,阐述对“无欲则刚”的理解。

四、教学评价本课程采用了多种教学方式,如讲授、讨论、课堂演示等,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通过分组讨论和整合答案的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通过作业的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并提高写作能力。

整个教学过程,能够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初三语文下册《庄子》故事两则教案设计

初三语文下册《庄子》故事两则教案设计

初三语文下册《庄子》故事两则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流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掌握重点句子的翻译。

(3)了解庄子的生平和思想。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理解庄子故事中的寓意。

(2)学会欣赏庄子寓言的艺术特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庄子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生观。

(2)培养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分析庄子故事中的寓意。

(3)欣赏庄子寓言的艺术特色。

2.教学难点:(1)理解庄子寓言的深层含义。

(2)学会运用庄子寓言中的观点看待生活。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1)介绍庄子: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

他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

庄子的文章,想象奇特,语言幽默,寓意深刻,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2)板书课题:《庄子》故事两则。

2.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结合注释,学会生字词。

3.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分析庄子故事中的寓意。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板书课题:《庄子》故事两则。

2.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庄子故事中的寓意。

(2)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3.课堂讲解(2)分析庄子寓言的艺术特色。

第三课时1.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庄子寓言的理解。

(2)板书课题:《庄子》故事两则。

2.拓展延伸(1)让学生举例说明现实生活中有哪些现象可以用庄子寓言的观点来解释。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点评。

3.课堂小结(2)强调庄子寓言的启示作用。

第四课时1.复习导入(1)回顾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2)板书课题:《庄子》故事两则。

2.课堂检测(1)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

(2)教师批改作业,分析学生掌握情况。

3.作业布置(1)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庄子寓言的感悟文章。

人教课标版九年级下语文《庄子故事两则》教案

人教课标版九年级下语文《庄子故事两则》教案

《〈庄子〉故事两则》教学设计【知识目标】1、初步了解《庄子》及庄子生平思想。

2、理解文意,把握故意的寓意,理解庄子与惠子不同的志趣。

3、掌握“是““国”“相”等文言词义。

【教学重点】1、理解“惠子相梁”中的故事的寓意,体会庄子的志趣。

2、感知惠子和庄子思想、性格、气质上的差异。

【教学难点】1、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

2、引导学生鉴赏庄子寓言的艺术特点。

【教学方法】1、朗读法: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体会人物的志趣。

第二篇还可以采用对话的形式展开争辩,表现二人的差异。

2、比较法:比较惠子与庄子的思想志趣的不同。

3、延伸拓展法:拓宽阅读视野。

多介绍一些有关庄子的故事,了解庄子的生平,思想。

课外读庄子的文章,进一步体会《庄子》散文的艺术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庄子的故事导入古时有一个人,才学和品质都为人之首,到大限之日时,很多弟子极伤心,竟呜咽有声,情不自禁。

大师笑道:“你不是不明白: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

人之生,气之聚也。

聚则为生,散则为死。

死生为伴,通天一气,你又何必悲伤?”弟子道:“生死之理,我何尚不明。

只是我跟随您至今,受益匪浅,弟子却无以为报。

想先生贫困一世,死后竟没什么陪葬。

弟子所悲者,即为此也!”大帅坦然微笑,说道:“我以天地作棺椁,以日月为连壁,以星辰为珠宝,以万物作陪葬。

我的葬具岂不很完备吗?还有比这更好更多的陪葬吗?”弟子道:“没有棺椁、我担心乌鸦、老鹰啄食先生。

”大帅平静笑道:“在地上被乌鸦、老鹰吃掉,在地下被蝼蚁、老鼠吃掉二者有什么两样?夺乌鸦、老鹰之食而给?这个大师就是庄子!2400年前,就有这样非凡的见识!二、介绍庄子和《庄子》庄子(约公元的369~公元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

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庄子身处乱世,博学多才,家境贫寒而又有志节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

庄子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子》一书。

《庄子二则》教案 (语文版九年级下册)

《庄子二则》教案 (语文版九年级下册)

《庄子二那么》教案 (语文版九年级下册)《庄子二那么》教案 (语文版九年级下册)年级:初三编写人:陈老师编写时间:课题:《庄子二那么》执教时间:教学目标:1.了解庄子及其思想。

2.学习《混沌之死》所说明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1. 学习《混沌之死》所说明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庄子与《庄子》1.庄子(约公元的369~公元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

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庄子生活在一个极其锋利的时代,做过漆园吏。

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

庄子对后人主要是《庄子》一书。

2.《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

《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

内篇7篇为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一般认为是其门人和后学者的伪作。

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

鲁迅先生称赞“其文那么汪洋辟阉,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

郭沫假设也评价说:“以思想家而兼教学设计>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

”(《庄子与鲁迅》)因而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3.庄子的故事:视权贵如腐鼠《庄子秋水》载:惠施在梁国作了宰相,庄子想去见见这位好朋友。

有人急忙报告惠子,道:“庄子来,是想取代您的相位哩。

”惠子很慌恐,想阻止庄子,派人在国中搜了三日三夜。

哪料庄子沉着而来拜见他道:“南方有只鸟,其名为凤凰,您可听说过?这凤凰展翅而起。

从南海飞向北海,非梧桐不栖,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这时,有只猫头鹰正津津有味地吃着一只腐烂的老鼠,恰好凤凰从头顶飞过。

猫头鹰急忙护住腐鼠,仰头视之道:‘吓!’现在您也想用您的梁国来吓我吗?”宁做自由之龟一天,庄子正在涡水垂钓。

楚王委派的二位大夫前来聘请他道:“吾王久闻先生贤名,欲以国事相累。

最新精编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20庄子二则教案

最新精编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20庄子二则教案

2018年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庄子》故事两则教师寄语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庄子及其思想;2、积累文言实词与虚词,抓关键词翻译课文。

能力目标:能够自主学习疏通文意;学习对比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能讲述故事,了解人物形象。

情感目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习古人淡泊名利的情怀与开朗机智的性格。

教学重点学习对比手法,了解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学习对比手法,了解人物形象。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知识链接:1、介绍庄子和《庄子》。

庄子(约公元的369~公元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

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庄子身处乱世,博学多才,家境贫寒而又有志节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

庄子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子》一书。

《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

气势壮阔。

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

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2、庄子故事。

《庄子•秋水》中还有这样的故事:楚王打算让庄子做国相,派人去请他。

庄子却借乌龟的故事表示,他宁愿在荒泽草野间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3、庄惠关系故事。

庄子送葬,经过惠子的坟墓,回头对跟随他的人说:“楚国郢人捏白士,鼻尖上溅到一滴如蝇翼般大的污泥,他请匠石替他削掉。

匠石挥动斧头,呼呼作响,随手劈下去,把那小滴的泥点完全削除,而鼻子没有受到丝毫损伤,郢人站着面不改色。

宋元君听说这件事,把匠石找来说:‘替我试试看。

’匠石说:‘我以前能削,但是我的对手早已经死了!’自从先生去世,我没有对手了,我没有谈论的对象了!”(《徐无鬼》)二、课前预习,导入新课。

1、了解庄子庄子是(朝代)人,名周,他继承并发扬了老子思想,是家学派的重要的代表人物世并称老庄。

《庄子》是庄子及其后学所著。

2、生字词注音。

鹓鶵()()醴()泉鴟()濠()梁鯈()鱼循()其本3、准确而熟练地朗读课文。

九年级语文下册(庄子故事两则)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教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庄子故事两则)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教案

浙江省湖州四中九年级语文下册《庄子故事两则》教学设计新人教版教学导向1.知识与能力:①积累文言词语,掌握常见的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②了解《孟子》的主要艺术特点③揣摩人物语言,注意表达人物的语气。

2.过程与方法采用反复诵读,质疑解答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了解庄子的思想②友谊、朋友遭遇地位、时,要正确选择教学资源资源一○庄子故事《庄子·秋水》中还有这样的故事:楚王打算让庄子做国相,派人去请他。

庄子却借乌龟的故事表示,他宁愿在荒泽草野间过自由自在的生活资源二○走进《庄子》庄子(约公元前369~286年),名周,字子休。

战国蒙(今亳州市蒙城县)时思想家。

曾为蒙之漆园(在今涡河北岸)吏,史称“漆园傲吏”,誉为地方官吏之楷模。

当时诸侯混战,争霸天下,他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便辞官隐居,潜心研究道学。

他大大继承和发展了老聃、杨朱学说,与老子并称“道家之祖”。

他把“贵生”、“为我”引向“达生”、“忘我”,归结为天然的“道”、“我”合一。

从老子“道法自然”出发,他认为“道”是无限道,超绝时空的,不可感知的,它生出天地、帝王、神鬼以至一切事物,而又自本自根,不可捉摸。

他认为,天人之间、物我之间、生死之间以至万物,只存在着无条件的同一,即绝对的“齐”;而学“道”的最后归宿,也唯有泯除一切差异,从“有待”进入“无待”。

在思辩方法上,把相对主义绝对化,转向神密的诡辩主义。

庄子又为先秦时期文学家,其文学成就尤居先秦诸子之冠,堪称浪漫文学之父,东方文艺之神。

著书十余万言,《庄子》五十二篇,现存三十三篇。

资源三○庄惠关系故事庄子送葬,经过惠子的坟墓,回头对跟随他的人说:“楚国郢人捏白士,鼻尖上溅到一滴如蝇翼般大的污泥,他请匠石替他削掉。

匠石挥动斧头,呼呼作响,随手劈下去,把那小滴的泥点完全削除,而鼻子没有受到丝毫损伤,郢人站着面不改色。

宋元君听说这件事,把匠石找来说:‘替我试试看。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26课(庄子)二则教学设计 语文版 教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26课(庄子)二则教学设计 语文版 教案

《庄子》二则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2.体会课文想像奇幻、构思巧妙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庄子与《庄子》庄子(约公元的369~公元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

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做过漆园吏。

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

庄子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子》一书。

《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

《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

内篇7篇为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一般认为是其门人和后学者的伪作。

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

鲁迅先生称赞“其文则汪洋辟阉,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

郭沫若也评价说:“以思想家而兼教学设计>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

”(《庄子与鲁迅》)因而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二、整体感悟1.结构分析(1)划分本文层次,并概括大意。

《浑沌之死》可以分为三层第一层(第1句):交代主人公,巧妙有趣。

第二层(第2、3句):倏和忽打算报浑沌之恩,要为之开七窍。

第三层(第4句):浑沌之死。

《呆若木鸡》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句):故事的开端——养斗鸡。

第二部分(第2-5句):故事的一步步发展——斗鸡的变化过程。

第三部分(第6句):故事的高潮和结局——呆若木鸡,不战而屈人之兵。

(2)结构图┏开端:浑沌待倏、忽甚善┓浑沌之死┫发展:倏忽为报恩,为开七窍┣好心办坏事┗结局:日凿一窍,七日浑沌死┛┏开端→为王养斗鸡┃┏方虚骄而恃气;犹应响影┓呆若木鸡┫发展→┫疾视而盛气┣精神内敛┃┗鸡虽有鸣,已无变┛┗结局→呆若木鸡,德全,无敢应者2. 《浑沌之死》如何理解?【明确】庄子用“倏”和“忽”给“浑沌”开窍的故事,比喻人的自我感觉中常常带有不可超越的功利性,也就是说,庄子意在针砭人不能与万物自然相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庄子》故事两则教学目标:1.了解《庄子》及庄子生平、思想。

2.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归纳相关的文言现象。

3.领略两则故事中的旨趣。

4.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自学能力。

5.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他们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提高阅读品位。

教学重点: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归纳相关的文言现象。

2.领略两则故事中的旨趣。

教学难点:1.《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双方的辩论思维。

2.庄子和惠子之间的关系到底怎么样?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话说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割据,风起云涌;贤哲奔走,百家争鸣。

聚徒讲义,著书立说,遂有蔚为大观的诸子散文。

《论语》平实质朴、谆谆善诱;《孟子》笔力雄健,铿锵有力;《荀子》行文气魄雄浑;《老子》哲思清远深邃;《墨子》质朴;《庄子》恣肆……让我们一起走近庄子,感受先生的大智与幽默。

二、自主学习汇报(一)关于庄子;(二)关于《庄子》;(三)字词;(把你认为重要的字词推荐给大家)(四)课文内容(朗读或说出你初读的妙悟)。

学生可以自选专题汇报交流。

教师参考:(一)关于庄子:庄子(约前369—前286年),名周,宋国蒙(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人,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曾做过宋国蒙地方的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

相传,庄子自幼聪明好学,与惠施为同学、挚友,曾南游楚越,探访古风,率性认真,崇尚自然,非毁礼法,傲视王侯。

楚威王曾以厚礼聘其为相,被他拒绝,从此终身不仕,退隐江湖,以编草鞋为生,寓言传道,著书十余万言。

(二)关于《庄子》:1)《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

《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

内篇7篇为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一般认为是其门人和后学者的伪作。

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

鲁迅先生称赞“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

郭沫若也评价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

”(《庄子与鲁迅》)因而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2)《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第一,想象奇幻;第二,构思巧妙;第三,善用寓言故事和比喻;第四,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3)《庄子》散文对后世的影响:《庄子》在先秦诸子中,无论就他的思想或风格来说,都是属于南方一系,即楚国文化的代表,所谓“庄狂屈狷(juàn)”,正道出了他们独具的浪漫主义精神。

李白纵浪恣放的诗篇,直承《庄子》且不说,后如柳宗元论文,主张“参之在老以肆其端”,龚自珍《病梅馆记》那种追求个性解放的强烈感,显然汲取了庄周《秋水》篇的精神。

(三)字词:请学生把自认为重要的字词写到黑板上。

(四)课文内容(朗读或说出你初读的妙悟)。

这一专题此时无须讲透,可视学生具体情况调整教学深浅度。

三、自学《惠子相梁》《惠子相梁》课文朗读投影出示自学要求: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直译课文;2.归纳相关文言现象;3.把握故事的寓意。

教师参考:1.课文直译:惠施做了梁国的国相,庄子去看望他。

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想取代你做宰相。

”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

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鶵,你知道吗?鹓鶵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

在此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鶵鸟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鹓鶵,发出‘吓’的怒斥声。

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吧?”2.归纳相关文言现象:句式方面:如省略句、倒装句“惠子相梁”,应为“惠子相于梁”,即“惠子在梁相”。

词语方面:如“相”名词用作动词,“做宰相”。

(这一环节可以结合直译予以关注。

)3、庄子讲鹓鶵故事的用意是什么?鹓鶵的故事里,鹓鶵比喻志向高洁之士,鸱(chī)比喻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

庄子将自己比作鹓鶵,将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志趣,又极其辛辣地讥讽了惠子。

庄子没有直言痛斥惠子,而用讲故事的方式绕着弯子骂人,收到既尖锐痛快又余味不尽的效果。

四、合作探究:涵泳品味文章的美点并交流。

学生的每一点发现都必须珍视。

示例:1.情节出人意料。

朋友来贺,不喜却疑;搜捕在即,不躲自迎;义愤填膺,泰然相答;委婉相叙,一针见血。

2.人物形象鲜明。

惠子利欲熏心,庄子清高自守。

3.比喻巧妙贴切。

巧借鹓鶵故事尖锐地批评了惠子的卑劣。

4.描摹生动传神。

鸱卫护“腐鼠”,丑态十足,让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

五、布置作业1.积累字词(课后练习二);2.课后练习三:做好出演课本剧的准备。

第二课时重点:一、导入回顾上节课学习流程,提出本课时的学习要求。

二、学习《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课文朗读这个故事在《庄子》一书里显得别具一格,它虽然由庄子和惠子的辩论组成,但轻松、闲适,让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并为之深受感染。

(一)投影出示自学要求: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直译课文;2.归纳相关文言现象;3.把握故事中的辩论的实质。

教师参考:1.课文直译: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

庄子说:“白鯈(tiáo)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

”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

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

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2.归纳相关文言现象:句式方面;词语方面(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

3.把握故事中的辩论的实质。

庄子:鱼之乐;惠子:不知鱼之乐。

(二)研读探究1.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2.你认为在庄子和惠子的辩论中,谁是胜者?(在庄子和惠子的辩论中,谁是胜者?关于这一点,历来争论不休。

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看法:(1)从故事本身来看,庄子占了上风。

结尾处,在惠子巧妙地援引庄子的反驳建立起符合逻辑的推理后,庄子似乎应该无言以对而就此认输了,可是他却又返回争论的起始,借偷换概念而避重就轻地将惠子的发难化解了。

所谓偷换概念,指他把惠子说的“安知”,解释成“哪里知道”或“怎样知道”,而惠子的本意却是“怎么(能)知道”。

(2)从逻辑上看,惠子是胜者。

前面说过,庄子是靠故意曲解惠子的意思,才在争论中得以维持自己最初的判断,而这种做法显然是有悖于逻辑判断规则的,所以说,惠子才是胜者。

(3)从逻辑上看,庄子其实并不应该输,只是他没找准方向,以至给惠子留下了可乘之机。

惠子最初的发问是这样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这里暗含有这样的判断:惠子能够知道庄子“非鱼”。

因此,庄子完全可以这样回敬惠子:你既然可以知道我不是鱼,我当然也可以知道鱼快乐。

以上是从逻辑角度对二人的辩论进行分析,其实,就这段充满机智的文字描写而言,我们不必斤斤计较于逻辑,而可以从二人的思想、性格、气质差异上来看待这段对话。

惠子是名家,好辩,对于事物更多是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缺乏美学意义上的欣赏与关照,对于在自由活泼的生命中由衷地感受到愉悦的庄子自然也就缺乏理解与认同了。

另外,庄子的一些思想对我们理解他所说的“鱼之乐”也不无启发。

庄子追求“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和万物平等共生,与外界契合无间,认为鱼“乐”,其实也就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庄子还推崇“自然”,反对“人为”,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嬉游,这是符合庄子的理想的,由此,他断定鱼儿“乐”是理所当然的事了。

)3.结合两则故事,比较庄子与惠子在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差异。

(《惠子相梁》中,惠子利欲熏心,薄情寡义,以自己的心思猜度庄子,却不知庄子清高自守,视爵禄如“腐鼠”,避之惟恐不及。

在《庄子与惠子游于谦梁》中,惠子好辩,重分析。

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

庄子智辩,重观赏,对于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

如果说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貌。

)惠子真的像《惠子相梁》里那样无耻吗?庄子和惠子的关系究竟怎样?另一则故事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即“匠石运斤”的故事(出自《庄子·徐无鬼》)。

它讲的是庄子路过惠子墓前,向学生慨然感叹自惠子死后,他就没有可以谈话的知己了。

庄子的话很深沉,也很动人,在整部《庄子》里都是少见的。

可见,在庄子心目中,惠子是难得的知己。

那么,“惠子相梁”的故事完全是虚构吗?也不全是。

惠子可能确实比较热衷于功名富贵,但不大可能做出伤害朋友庄子的事来。

三、拓展阅读阅读下文,请直译:庄子送葬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斲之。

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斲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

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

’匠石曰:‘臣则尝能斲之。

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注释:①郢:春秋战国时楚国的国都。

“郢人”指楚国都城里的某人。

垩:石灰慢:通“墁”,涂抹。

②匠石:工匠名。

斲:削,清除。

③运:挥动。

斤:斧头④听:任凭。

⑤宋元君:宋国国君。

⑥质:对手。

⑦夫子:指惠子。

指名翻译,教师明确:(庄子给亲朋送葬,经过惠施的坟墓,回头对随从的人说:“郢人在他的鼻尖上涂象苍绳翅膀那样大小的白土子,让匠石把白点砍掉。

匠石运斧如成风,声声作响地砍它,砍尽了白土子而没伤鼻子,郢人站立面不改色。

宋元君听到此事,召匠石说:‘试试为我砍一次看看。

’匠石说:‘我以前砍过,但是,我砍的对象已经死很久了。

’自从先生死了后,我没有对手了,我没有辩论的对象了!”)小结:惠子死后,庄子再也找不到可以对谈的人了。

在这短短的寓言中,流露出纯厚真挚之情。

能设出这个妙趣的寓言,来譬喻他和死者的友谊,如此神来之笔,非庄子莫能为之。

四、语文活动从本文的两则故事中选一则改编成课本剧,可以在原有故事基础上补充情节。

注意要对人物的表情、动作、心理等有所提示。

(此题意在让学生领会《庄子》寓言机智、幽默,富有想像力的特点。

)课外分组准备,用一课时展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