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篓子里的青虫 鄂教版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篓子里的青虫 鄂教版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篓子里的青虫鄂教版4、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自由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读完后,读读生字,把难读的字多认几次。
2、检查生字词。
1)认读会写字。
A、指名认读,重点指导:菜、产、孔的读音。
B、去拼音读。
C、开火车读。
2)学会认字。
A、指名认读。
B、去拼音读。
3)认读词语。
一堆堆一条条蝴蝶产卵渐渐滋味碰翻空壳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把这些字词放入文中,再读课文,读完后说说你知道了什么?2、梳理文章内容。
四、学习课文1、2自然段。
1、指名读1、2自然段。
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你知道了什么?2、再读一读,看还有什么发现?(引导关注“一堆堆”、“一条条”,与“一堆”“一条”作比较,“满身小孔”等,分男女生读,对比效果。
明确:产卵多、青虫多。
指名带着感受再读句子。
)3、“渐渐”一词可以换成什么词?你能用它说句话吗?4、是啊,这么多小青虫,把大白菜咬得满身小孔,谁来帮大白菜捉虫呢?青虫又是怎么变成蝴蝶的,我们下次课再来学。
五、指导写字。
1、游戏:消灭青虫。
复习生字。
2、观察,读记生字:菜、呆、咬、些。
3、学生观察这些字写时要注意什么?哪个字最难写?4、教师范写“菜”。
菜:上下结构,“艹”头占上格中部,写扁短,下部写窄长;5、学生练写,教师提示写字姿势。
6、师生评议。
六、作业:课后把这个故事讲给同学或家长听。
2019年二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0《篓里的青虫》教案 (新版)鄂教版
2019年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 10《篓里的青虫》教案(新版)鄂教版教材分析:《篓子里的青虫》是一篇介绍蝴蝶生长变化的科学童话故事,生动形象的插图、趣味十足的故事情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青虫篓中藏,怎么变蝴蝶长翅膀?带着这个问题在教学中我巧妙运用媒体,引领学生探索自然的奥秘。
教学目标:1、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会认双横线中的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了解蝴蝶的生长过程,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学会本课生字及新词,引导学生联系已知经验了解蝴蝶的生长过程,在充满兴趣性的朗读、表演中激发学生观察、探究自然的兴趣。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篓子里的青虫》这课的生字词,看你们还认识它吗?(大屏幕出示词语图片)这大白菜长得绿油油的,多好呀!看,这么多青虫爬来了,都来吃大白菜多可怜呀!谁愿意帮助大白菜?你读准了这些小青虫背后的词语,就帮大白菜消灭了一条虫子。
(学生读词)2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10 篓子里的青虫》,出示课题,生齐读课题。
①上节课我们读通了课文,还记得小黄鸡最后怎么样了?(指名回答)现在,你们就是小黄鸡,做个“呆住”的样子我看看。
(请出做的最像的一个学生)②小黄鸡你为什么呆住了呀?(小青虫呢?它们到哪里去了呀?)故事中的小黄鸡和你们想的一样,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第8自然段。
(生齐读)(出示大屏幕第8自然段)是呀,小青虫到哪去了?(预设:变成蝴蝶飞走了。
)那小青虫是怎样变成蝴蝶的呢?让我们一起去学习课文,从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二、看图切入,品读1-2自然段1、(课件出示第一幅图)请同学们看图,能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吗?(对的肯定,不对的或没看出来的教师鼓励:看看课文是怎样写的)2 、(图文对照学习1-2自然段。
)请同学自由读课文的1、2自然段。
读完后告诉我你知道了什么?(生回答:蝴蝶在大白菜上产卵,变成了青虫,青虫吃菜叶长大了等等。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3篓里的青虫丨鄂教版-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篓里的青虫教学目标:1、会认本课7个生字,会写课后6个生字,学会本课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3、经过学习课文了解蝴蝶的生长过程。
4、经过课文的学习,激发先生观察自然的兴味。
教学重点:1、会认本课7个生字,会写课后6个生字,学会本课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教学难点:1、经过学习课文了解蝴蝶的生长过程。
2、经过课文的学习,激发先生观察自然的兴味。
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本课7个生字,会写课后3个生字,学会本课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3、初读课文,朗读感悟,了解蝴蝶的生长过程。
教学重点:会认本课7个生字,会写课后3个生字,学会本课词语。
教学难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2、初读课文,朗读感悟,了解蝴蝶的生长过程。
教具预备:生字卡片、教学挂图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1、大自然里除了有会上树的鱼,还有各种各样的奥秘。
出示蝴蝶和青虫的图片,它们之间有甚么联系吗?读完课文,我们就会恍然大悟。
今天我们学习第13课。
板书课题,指名读题,全班齐读。
2、板书课题,指名读题,全班齐读。
二、先生初读课文。
1、读课文,找出藏在文中的生字娃娃,借助生字表中的音节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
如果还有不认识的字,做上记号,可以问问老师和同学。
2、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1)自在认读。
(2)请“小老师”来带读生字,可以说说你用甚么好办法来记住它。
(3)出示生字卡片,先生齐读,打乱按次分组读。
(4)去掉拼音,随机抽读。
3、记忆生字。
你记住了哪些字?是怎样记住的?(先生交流记字方法)还没有记住的字,可以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继续识记。
4、自在读课文,看看有几个自然段?标出序号。
5、手势表示有几个自然段。
(8)6、指名一个同学读课文的第一段,请他约请几个小朋友与他合作读完课文。
7、请读书的孩子上台来,台下的小朋友给他们提出“读”的要求。
(声响要嘹亮,不读错字,不添字掉字)。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篓子里的青虫 鄂教版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篓子里的青虫》鄂教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
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提高观察力和想象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
学生学会关爱小动物,培养善良的品质。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
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2 教学难点:学生对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学生对课文细节的理解和思考。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学材料:课文《篓子里的青虫》文本。
相关生字词卡片。
教学图片或多媒体素材。
3.2 教学环境:教室布置,创造舒适的学习氛围。
教学设备准备,如投影仪、音响等。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有关篓子和小青虫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课题。
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
4.2 生字词学习: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认读和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生字词。
4.3 课文朗读与理解: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正确发音和停顿。
教师提问,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大意。
第五章: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5.1 课堂小结: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受。
5.2 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复习课文内容,巩固生字词。
学生观察周围的自然环境,思考大自然的美好和生命的意义。
第六章:教学评估6.1 课堂评估: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6.2 作业评估: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估,了解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和课文的理解程度。
教师及时给予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和策略。
第七章:教学拓展活动7.1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篓子里的青虫的思考和感受。
学生通过讨论,培养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鄂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篓里的青虫
鄂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篓里的青虫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学生能够了解故事《篓里的青虫》的主要情节,主要人物以及故事的主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阅读故事来获取信息。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小动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的变化和生物保护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和主题。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故事中的描述来推测人物的心理活动。
三、教学准备
1.教材:鄂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篓里的青虫》课文。
2.准备PPT或者黑板,用于呈现故事内容、问题和扩展介绍。
3.准备学生个人练习册,用于阅读理解练习。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引入故事《篓里的青虫》:“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今天我们
要讲一个和小虫子有关的故事,一起来看看吧。
”
2. 预习(10分钟)
•让学生观察课文篓里的青虫图片,引导他们猜测故事内容。
•提问:。
鄂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篓里的青虫
鄂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篓里的青虫一、教学目标1.了解故事情节,理解篓里的青虫的寓意。
2.阅读理解篓里的青虫,培养细致认真的阅读习惯。
3.能够借助插图和注释,理解生僻生词和使用语言的技巧。
4.掌握绘本阅读方法,用简练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教学重难点1.故事情节的理解与寓意的领悟。
2.如何细致认真地阅读绘本。
3.生僻生词的理解与应用。
三、教学准备1.PPT课件。
2.绘本《篓里的青虫》。
3.教学工具:黑板、彩笔、纸张、铅笔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引导学生想象蚂蚁与青虫的对话情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阅读绘本(30分钟)1.同桌合作,借助插图和注释,认真阅读《篓里的青虫》。
2.全班交流,口头介绍故事情节,讲述篓里的青虫的遭遇以及得到的教训。
3.讲解生词,理解寓意(30分钟)1.通过黑板提示,讲解篓、盖、破等生词。
2.分析篓里的青虫的故事情节,理解篓里的青虫代表着什么,寓意是什么。
4.表达归纳(20分钟)1.学生们举起手来,简述篓里的青虫故事、篓里的青虫代表的寓意。
2.教师做总结,归纳篓里的青虫故事的主题和寓意。
5.练习(30分钟)1.分组讨论,借助生活经验,思考怎样做一个敢于探索的勇士。
2.分享成果,与全班同学交流。
6.笔记展示(20分钟)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篓里的青虫故事进行简单的归纳总结,并用Markdown语法编写和展示在黑板上。
7.结束语(10分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鼓励学生多读书、多思考,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五、教学后记通过这次教学,学生们对于篓里的青虫的故事情节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理解了篓里的青虫的真正寓意——敢于探索、不断进取。
让学生明白了读书不仅要读懂文字,还要了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与寓意,只有真正懂得了故事背后的大道理,才能成为真正的好读者。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篓子里的青虫 鄂教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认识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的情感。
(3)学会与人分享,关爱身边的人。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采用分角色朗读、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3)开展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
(3)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感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认读与书写。
(2)对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1. 课件、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
2. 课文原文及相关拓展材料。
3. 学习小组的划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出示课件,展示篓子里的青虫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2)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见过篓子里的青虫吗?它们是什么样子的?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认读与书写。
(2)教师辅导学生认读生字词,讲解字词含义。
(3)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故事情感。
3. 讨论交流(1)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中的青虫为什么会被放进篓子里?五、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根据课文内容,画一画篓子里的青虫。
(3)和家长分享课文故事,谈谈自己的感受。
2. 拓展作业:(1)观察身边的动植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
(2)学会与人分享,关爱身边的人。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合作意识等,给予及时的鼓励和指导。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家庭作业的完成情况,关注生字词的掌握程度和课文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评价: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讨论交流环节以及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学生对分享和关爱身边人的认识和实践情况。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参与度、知识掌握情况等。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篓子里的青虫 鄂教版
鄂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篓子里的青虫》教案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
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
《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
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要练说,得练看。
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
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
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教材分析:《篓子里的青虫》是一篇介绍蝴蝶生长变化的科学童话故事,生动形象的插图、趣味十足的故事情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青虫篓中藏,怎么变蝴蝶长翅膀?带着这个问题在教学中我巧妙运用媒体,引领学生探索自然的奥秘。
教学目标:1、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会认双横线中的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了解蝴蝶的生长过程,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学会本课生字及新词,引导学生联系已知经验了解蝴蝶的生长过程,在充满兴趣性的朗读、表演中激发学生观察、探究自然的兴趣。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篓子里的青虫》这课的生字词,看你们还认识它吗?(大屏幕出示词语图片)这大白菜长得绿油油的,多好呀!看,这么多青虫爬来了,都来吃大白菜多可怜呀!谁愿意帮助大白菜?你读准了这些小青虫背后的词语,就帮大白菜消灭了一条虫子。
(学生读词)2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10 篓子里的青虫》,出示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篓子里的青虫第二课时教学 鄂教版
教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篓子里的青虫》第二课时教学鄂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动物特点和习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兴趣。
(2)运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爱护动物、关注生态环境的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
(2)教育学生学会尊重生命,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动物特点和习性。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引导学生关注动物的生活环境,培养爱护动物的意识。
三、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引导学生分享自己最喜欢的动物及其原因。
2.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所出现的生字词,让学生朗读并练习运用。
(2)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掌握文章主旨。
(3)讲解课文中所描绘的动物特点和习性,让学生了解动物的生活环境。
3. 实践活动:(1)小组合作,讨论如何保护动物,关爱大自然。
(2)学生展示自己的保护动物计划,大家互相评价、学习。
4.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根据课文内容,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动物。
2. 拓展作业:调查周围的动物,了解它们的生活环境,思考如何保护它们。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家庭作业,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生字词的掌握。
度。
六、教学策略:1. 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利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情景中学习生字词。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篓子里的青虫 鄂教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篓子、青虫”等词语。
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图片和课文描述,培养观察和想象能力。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学生学会关爱他人,乐于助人。
二、教学重点:1. 生字新词的学习和理解。
2. 课文的朗读和复述。
3. 学生观察和想象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1. 生字新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2. 对课文细节的理解和感悟。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课件或黑板,图片等教具。
2. 学生准备课本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篓子和青虫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生字新词学习:教师带领学生认读和理解“篓子、青虫”等词语,可通过组词、造句等方式巩固。
3. 课文朗读:教师引导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学生自主朗读,体会课文情感。
4. 课文理解:教师提问,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回答问题。
如:篓子里有什么?青虫为什么害怕?5. 观察与想象: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篓子和青虫的图片,鼓励学生发挥想象,描述一下它们的特点和情境。
6. 小组讨论: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7. 课堂小结:8.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如:抄写生字新词,复述课文等。
9. 课后反思: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10. 教学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提高。
六、教学拓展:1. 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相关主题的课外阅读,如其他关于篓子和小动物的故事,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2. 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实践活动,如观察篓子里的青虫,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耐心。
七、教学评价:1. 教师通过课后作业、课堂表现和单元测试等多种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鄂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篓子里的青虫》教案
鄂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篓子里的青虫》教案一、教学目标1.熟悉课文内容,理解故事结构,感受故事情感。
2.掌握生字词:“篓子”、“咬”、“揉”、“食粮”、“害怕”,提高阅读技能。
3.发散思维,运用想象力,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将故事中的观察方法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5.培养学生爱护小动物的意识,积极参与保护动物的行动。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理解故事情感,运用想象力。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爱护小动物的意识,将故事中的观察方法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过程1.热身通过唱歌、朗诵等方式,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如可选唱《小青蛙过河》等。
2.导入老师出示一幅画,画上有篓子和一些小昆虫,请学生发言描述画面,引入课文。
3.讲解相关生字词的读音和意思,让学生理解篓子里的青虫是怎样赖在粮食碗里的,是怎样解决这一问题的。
4.口朗读分段朗读,重点讲解语调、语气,让学生理解故事情感。
5.发散思维教师引导学生想象:如果你是篓子里的青虫,会怎样面对它的生活呢?会不会想出其他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等。
6.实践活动带领学生到校园或者沿途游览,用篮子捕抓小昆虫,并观察它们的行为习惯,感受生物多样性有多么美好,同时也培养爱护小动物的意识。
7.作业用三五句话描述自己所见的小昆虫,或者画出篓子里的青虫并写一小段文字配合。
四、教学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实践能力等。
五、教学反思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总结探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水平,更好地去实现教育目标。
鄂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篓子里的青虫》教案三篇
鄂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篓子里的青虫》教案三篇(出示蝴蝶和青虫的图片?同学们,见过它们吗?知道它们有什么联系没有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0课《篓子里的青虫》,那里会告诉我们蝴蝶和青虫的关系呢!生答:蝴蝶、青虫生自由说。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请大家打开书,自由读读课文吧!边读边画出生字,多读几遍。
2.了哪些生字呢?给大家说一说。
3.小组合作识字。
4.利用生字卡片“开火车”、“找朋友“等多种形式检查认读情况。
5.真不错。
生字朋友的名字都记下了,把它们放回课文中你们还认识吗?请大家再次朗读课文,标出课文的自然段号,看看青虫和蝴蝶到底有什么样的联系。
你知道了什么呢?(初步明白青虫和蝴蝶的联系)自读自画。
指名说。
齐读所画的生字新词。
小组合作识字。
开火车读,用生字卡找朋友。
生自读课文。
指名说,可相互补充。
三、自主合作,练写生字课文大家读得真好,现在咱们来换一种学习方式,来写一写我们刚才认识的生字朋友吧。
1.出示课后要求会写的字。
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住它吗?2.你觉得哪个字难写,让我们一起合作完成。
3.指导书写。
教师范写。
生自己识记生字。
指名说自己认为难写的字。
学生练习书写。
第二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以图引文,看图学文1.(课件出示课文第一幅插图)大家读读课文,看看课文中的哪些自然段写出了这幅图的内容。
2.蝴蝶在大白菜上产了一堆堆卵,后来,这些卵变成了——生:一条条小青虫。
小青虫吃菜叶,渐渐长大了,大白菜却被咬得——生:满身小孔。
3.呀,小白菜多可怜啊!瞧,谁来了?它们来干什么?(课件出示第二幅图)谁能将你刚才看到的这幅图的内容完整地说一说?生读课文1、2自然段。
指名说。
生用自己的话说图的内容!二、巧妙贯穿,情景识字1.这些大大小小的青虫太多了,鸡妈妈一家不停地吃着,可还是吃不完。
谁来当小黄鸡帮忙捉捉虫子啊?(课件出示一棵棵大白菜,上面有好些的虫子,每只虫子的背后都有一个生字词语。
)2.只要你读准了这些虫子背后的词语,热心肠的你就帮大白菜消灭了一条虫子呢!3.真是一群可爱的小黄鸡,我代表大白菜谢谢你们了,有了你们的帮助,这些大白菜一定会长得嫩嫩的、绿绿的!生轮流上台当老师带领大家读这些词语,读对一个就拿走一条虫子。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篓子里的青虫3鄂教版
宋今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号皆称之为“教谕” 。
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
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到清末,学堂流行,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
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
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
“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帮手一律称“训导”。
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今后,对于在“校”或“学”中教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
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方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篓子里的青虫》授课方案授课目的:1.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 8 个生字,会认课后双横线中的10 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经过课文的学习,认识蝴蝶的生长过程,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
授课重点:1.随文识字,牢固识字方法。
2.指导朗读,积累文中词语。
授课难点:认识蝴蝶生长变化的过程,尤其是青虫变成蛹,再由蛹化成蝶的阶段。
授课准备:A.教师:蝴蝶图、大白菜、字词卡片、课文插图及文字 PPTB.学生:自读课文,圈出文中的生字(田字格的字用○,双横线的字用△),画出新词;自学生字,屡次认读,想方法尽量记住它们(可试着给田字格中的生字组多个词);标出自然段序号,连续读课文三遍。
授课过程:一、导入看看何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蝴蝶。
知道我为什么要把蝴蝶带进课堂吗?因为它跟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大有关系。
谁来读读课文题目?注意轻声词“篓子里”,“青虫”都是鼻音,再齐课题。
第3页/共9页这青虫跟蝴蝶能有什么联系呢?(学生可能会把自己预习认识的说出一些来,充分必定课前预习的好习惯;激励要想知道得更清楚,好好听讲,仔细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学习1、2 自然段1.自由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随文指导识字,学习第 1 自然段,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⑴会认这几个生字词吗?蝴蝶大白菜产卵这些议论字音,引导识字方法,重点指导:“蝴蝶”两字都是什么旁;“菜”字用什么方法记住它的字形,怎么写美丽,还可以组词;“产”字数笔画书空。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0 篓子里的青虫 鄂教版
10 篓子里的青虫【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生字,会认双横线中的生字。
过程与方法:1.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蝴蝶的生长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启发学生发现探究蝴蝶的生长过程。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通过读课文初步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2教师出示蝴蝶和小青虫的图片。
)2.这两种小动物之间有什么联系吗?读完课文之后,我们就会知道了。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10篓子里的青虫)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1.认真读课题,注意轻声,读准字音,自学生字,想想可以找哪些朋友。
2.朗读课文:(课件出示3:提出初读要求)(1)给课文标好自然段;(2)圈出文中的生字,并给生字找几个朋友;(3)把课文读正确、读连贯。
三、检查预习,学习字词。
1.出示生字词(课件出示4、5)(用动画效果展示生字读音)cài chǎn xiēyǎo kǒnɡpīɡāi dāi白菜产卵一些咬穿小孔一批应该呆住(1)指名读第一行词语,领读,正音。
“产”是前鼻音,“孔”是后鼻音。
“产”是翘舌音,“菜”是平舌音。
lǒu húdiéluǎn jiàn zī篓子蝴蝶产卵渐渐滋味dǎi duàn dùn pènɡdǎo ké逮住一段一顿碰倒空壳(2)再读二、三行词语,领读,正音。
“滋”是平舌音,也是整体认读音节,“卵、渐、段、顿”是前鼻音,“碰”是后鼻音,“卵、段”还是三拼音节。
其中“壳”是多音字。
还读“qiào”,组词为“地壳”。
(3)自由练读。
开火车读。
(4)去掉拼音谁能读好它们,试试看。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3篓里的青虫丨鄂教版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3篓里的青虫丨鄂教版要练说,先练胆。
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进展的障碍。
许多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可怕: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
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
我抓住练胆那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
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
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排除幼儿恐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自由自在地和我交谈。
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适应。
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爱好,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关心和鼓舞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
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晰,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
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夸奖,并要其他幼儿仿照。
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识也在不断提高。
教学目标:要练说,得练看。
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
练看,确实是训练幼儿的观看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畴,让幼儿在观看事物、观看生活、观看自然的活动中,积存词汇、明白得词义、进展语言。
在运用观看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看于观看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看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1、会认本课7个生字,会写课后6个生字,学会本课词语。
要练说,得练听。
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仿照,才能不断地把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
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专门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晰,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如此能引起幼儿的注意。
当我发觉有的幼儿不用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夸奖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用心听,用心记。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3篓里的青虫丨鄂教版
篓里的青虫要练说,先练胆。
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
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
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
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
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
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
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
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
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
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
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高。
教学目标:要练说,得练看。
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
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
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1、会认本课7个生字,会写课后6个生字,学会本课词语。
要练说,得练听。
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
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
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
《篓里的青虫》教学设计 (鄂教版二年级上)
《篓里的青虫》教学设计(鄂教版二年级上)《篓里的青虫》教学设计(鄂教版二年级上)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第10课《篓子里的青虫》,(出示课文第一幅图。
)从一、二自然段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蝴蝶在大白菜上产了一堆堆——(卵),后来,这些卵变成了——(一条条小青虫)小青虫吃菜叶,渐渐长大了,大白菜却被咬得——(满身小孔)。
2 、大白菜多可怜呀!我们快去帮它捉虫吧!只要读对了这些虫子背后的词语,就能帮大白菜消灭一条虫子了。
谁愿意带大家读?(小老师带读)3、真是群热心肠的孩子,我代表大白菜谢谢你们。
二、品读课文,感悟体验1、学习第三自然段(1)那么,除了我们,还有谁也来帮助大白菜捉虫呢?请看图——(2)指导学生看图回答,注意把话说完整。
(3)再仔细观察一下它们的表情怎样?想象它们会说些什么?(4)你们的想象真丰富,翻开书54页,看看课文第3段是怎样描写的?(5) 谁能读出鸡妈妈一家是怎样吃虫的?“大大小小的青虫太多了,鸡妈妈一家不停地吃着”。
(6)引导看图直观理解“大大小小”,仿说叠词自然段。
(3)比较句子:A、它刚刚把篓子打开,只见一大群蝴蝶飞出来了。
B、它刚刚把篓子打开“扑、扑、扑”,只见一大群蝴蝶飞出来。
①男女生对比读②看看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③自由读读两个句子,感受一下去掉这个词,好不好?像“扑扑扑”这样表示声音的词叫“象声词”,读了它,使我们好像看到蝴蝶在拍翅膀,听到蝴蝶展翅飞舞的声音,多美妙呀!你能模仿着说个象声词吗?(4)小黄鸡还看到什么?这些豆大的空壳是什么呢?养过蚕的小朋友联系养蚕经验说一说。
这些是大大的空壳就是蝴蝶的蛹。
(5)看到这些,小黄鸡有怎样的反应?“呆住了”是怎样的表情?谁来演一演?(6)假如你是小黄鸡,现在最想知道什么?你能读读第8自然段吗?指导读出疑问、惊奇的语气。
(7)这只小黄鸡还没弄清楚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5——8自然段,重温一下那令人惊奇的一幕吧!4 、了解蝴蝶的生长过程(1)小青虫呢?它们到哪去了?谁知道?(2)小青虫是怎样变成蝴蝶的呢,其实,蝴蝶的生长过程就藏在课文中,老师从课文中找出了4个句子,请大家自由地读一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
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
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
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
在观察过程中指导。
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
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
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
”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
”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
”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
”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
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
”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
用。
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
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
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
鄂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篓子里的青虫》教案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
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
谓师为师资也”。
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
《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
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
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要练说,得练看。
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
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
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
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教材分析:
《篓子里的青虫》是一篇介绍蝴蝶生长变化的科学童话故事,生动形象的插图、
趣味十足的故事情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青虫篓中藏,怎么变蝴蝶长翅膀?
带着这个问题在教学中我巧妙运用媒体,引领学生探索自然的奥秘。
教学目标:
1、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会认双横线中的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了解蝴蝶的生长过程,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及新词,引导学生联系已知经验了解蝴蝶的生长过程,在充满兴趣性的朗读、表演中激发学生观察、探究自然的兴趣。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篓子里的青虫》这课的生字词,看你们还认识它吗?
(大屏幕出示词语图片)这大白菜长得绿油油的,多好呀!看,这么多青虫爬来了,都来吃大白菜多可怜呀!谁愿意帮助大白菜?你读准了这些小青虫背后的词语,就帮大白菜消灭了一条虫子。
(学生读词)
2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10 篓子里的青虫》,出示课题,生齐读课题。
①上节课我们读通了课文,还记得小黄鸡最后怎么样了?(指名回答)现在,你们就是小黄鸡,做个“呆住”的样子我看看。
(请出做的最像的一个学生)②小黄鸡你为什么呆住了呀?(小青虫呢?它们到哪里去了呀?)故事中的小黄鸡和你们想的一样,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第8自然段。
(生齐读)(出示大屏幕第8自然段)是呀,小青虫到哪去了?(预设:变成蝴蝶飞走了。
)那小青虫是怎样变成蝴蝶的呢?让我们一起去学习课文,从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看图切入,品读1-2自然段
1、(课件出示第一幅图)请同学们看图,能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吗?(对的肯定,不对的或没看出来的教师鼓励:看看课文是怎样写的)2 、(图文对照学习1-2自然段。
)请同学自由读课文的1、2自然段。
读完后告诉我你知道了什么?(生回答:蝴蝶在大白菜上产卵,变成了青虫,青虫吃菜叶长大了等等。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蝴蝶、卵和青虫。
)同学们可真会读书。
请位同学再读一读1、2
自然段吗?看看还知道了什么。
(这些小青虫很多)
你是怎么知道的呀?学生找到“一堆堆”“一条条”“满身小孔”等词后,都说明虫多。
“一堆堆”“一条条”是从卵和青虫看出来的,“满身小孔”是从大白菜身上看出来的。
师:同学们真会读书,老师特别喜欢听同学们读书,齐读课文1、2自然段三、看图想象,品读3-4自然段
师:哎呀,这么多的青虫,把大白菜咬得满身小孔。
看!谁来给大白菜帮忙了?
1、(出示第二幅图)请大家仔细看图,谁能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预设:鸡妈妈带着小鸡来了,它们捉虫。
)请大家再仔细观察一下它们的表情怎样?想象它们会说些什么?(预设:1它们十分高兴。
2这里的青虫可真多啊!3小青虫,你等着我们来收拾你了。
4鸡妈妈很神气,好像在说:孩子们,这里的青虫又香又嫩,我们可以美美地吃一顿啦!5今天真开心,可以吃个饱了。
今天怎么吃得完呢,把他们藏起来以后慢慢吃等等)
2、同学们可真会想象,那么课文的哪些自然段是描写的这幅图呢?(预设学生:3 4自然段)大家说的都对,第三节是写画面内的,第四节是写画面外小黄鸡的心里想法的。
请大家想想怎样把第三自然段描写鸡妈妈心情和虫多的语气读出来(学生自由读,注意扣住“大大小小”“不停地吃”)。
谁能来读读(指名读)。
师:吃着又肥又嫩的小青虫,有只小黄鸡小脑瓜里突然冒出了一个奇妙的想法,它的想法是什么,又是怎么做的?(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看边想。
①师:谁能说说小黄鸡的想法是什么,它又是怎样做的?
②师:谁能说说“一大批”是什么意思?(“一大批”就是很多很多。
)指名回答。
③师:小黄鸡想出了这样一个奇妙的想法,你们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黄鸡呢?分别请学生回答。
④师:那谁能来读读这一自然段,把自己体验的情感读出来?(指名读,评读,再指名读,齐读)
四、看图,学习5—7自然段。
1、师:小黄鸡后来吃到了放在篓子里的青虫吗,请看大屏幕:(出示第三幅插图)
①师:小黄鸡看到了什么?它的表情怎样?(预设:一群蝴蝶飞出来了。
小黄鸡呆住了。
)分别请学生回答。
②师:“呆住了”是什么样?请学生回答。
2、师:那课文是怎样描写后来发生的事情呢?请大家自由朗读第5—7自然段。
(学生自由朗读)
①师:你知道了些什么?
分别请学生回答:小青虫不见了。
从篓子里滚出来好多空壳。
②师相机板书:空壳,空壳是什么,知道吗? 师边描述边板书:蛹3、同桌边读5—7自然段边讨论,看谁能告诉呆住了的小黄鸡发生了什么事?(生读课文,讨论不懂的地方,师巡视辅导)(小青虫变成了蛹,之后又变成了蝴蝶)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连线。
①师:谁能告诉我们小青虫到底去了哪里?指名回答
②师:是啊那么小青虫是怎样变成蝴蝶的呢,想亲眼看看它的变化过程吗?
4、揭示蝴蝶的生长过程。
①师:同学们想亲眼看看蝴蝶的变化过程吗?我们一起来欣赏。
②大屏幕播放蝴蝶的一生的变化历程:首先是蝴蝶,到卵的发育阶段,然后是幼虫期的生长过程,再是蛹的发育阶段,最后是变成蝴蝶阶段。
③师:在神奇的大自然中,大多数昆虫一生都要经历这样几个变化过程,谁还想提醒提醒小黄鸡,除了小青虫外,还有哪些小昆虫是不能藏的呢?分别请学生说说。
④师:大家的求知欲望是多么强烈啊!是啊,大自然神奇美丽,有无穷无尽的奥秘,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就会发现很多神奇奥秘!(放大屏幕蚕,蜜蜂,苍蝇等)
五、升华情感,回归文本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们想说点(知道了)什么?(生自由说)
2、师:大家的收获还真不少。
这节课大家表现真不错,其实只要我们用心观察,用心读书,用心细想,用心听是一定会学到更多的知识。
六、作业
刚才课堂上我们学习了叠词,请同学们将课文中的叠词找出来,抄在积累本上。
板书设计:
10 篓子里青虫
蝴蝶
卵青虫空壳(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