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原理第二讲:哲学的发展和马克思哲学变革
重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实现的哲学变革
重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实现的哲学变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无疑是哲学史上的革命性变革。
在我看来,这一变革的实质在于,它使哲学的主题发生了根本转换,即从“世界何以可能”转向“人类解放何以可能”。
与此同时,哲学聚焦点从宇宙本体转向人的生存本体,从解释世界转向改变世界。
从“世界何以可能”转向“人类解放何以可能”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要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使哲学的主题从“世界何以可能”转向“人类解放何以可能”,就要把握马克思所面临并生活其中的那个时代的特点。
马克思所面临并生活其中的时代,是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欧得以确立和巩固,人类历史从封建主义转向资本主义的时代;同时,这也是从农业文明转向工业文明、自然经济转向商品经济的时代,是从“人的依赖性”转向“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时代。
问题在于,资产阶级在取得巨大的历史性胜利的同时,也给自己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性的问题: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存在着无法解决的矛盾,这一矛盾导致人的劳动、人的社会关系和人的世界都异化了,人的生存状态成为一种异化的状态。
这是一个“颠倒的世界”。
具体地说,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物的异化与人的自我异化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按照马克思的观点,在这种异化状态中,资本具有个性,个人却没有个性,人的个性被消解了,个人成为一种“孤立的人”,国家也不过是“虚幻的共同体”。
可见,19世纪中叶的西方社会是一个由资本关系所造成的人的生存状态全面异化的社会。
揭露并消除这种异化因此成为“为历史服务的哲学的迫切任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2版,第1卷,第2页)。
可是,西方传统哲学包括德国古典哲学无法完成这一“迫切任务”。
这是因为,从总体上看,西方传统哲学就是“形而上学”,即关于超验存在之本性的理论,它在“寻求最高原因”的过程中把本体同人的活动分离开来,同人类面临的种种紧迫的生存问题分离开来,从而使存在成为一种抽象的存在,物质成为一种“抽象的物质”,本体则是同现实的人及其活动无关的抽象的本体。
马克思主义哲学课件: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史上的革命性变革 共25页PPT资料共27页文档
5、虽然权力是一头固执的熊,可是金 子可以 拉着它 的鼻子 走。— —莎士 比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马克思主义哲学课件:马克思主义哲学 在哲学史上的革命性变革 共25页PPT资
料
1、合法而稳定的权力在使用得当时很 少遇到 抵抗。 ——塞 ·约翰 逊 2、权力会使人渐渐失去温厚善良的美 德。— 不易确 定之处 始终存 在着危 险。— —塞·约翰逊 4、权力会奴化一切。——塔西佗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2章课件
• 引言 •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起源和背景 •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 实践与认识 •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 • 结论
01
引言
课程简介
课程性质:必修/选修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2章
01
02
03
课程学分:3学分
授课教师:XXX
04
05
适用对象:哲学专业本科生、 研究生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
本章总结
实践在认识论中的地位和作用 真理的客观性和相对性
重点解析
本章总结
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 哲学的观点和方法分 析现实问题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 系及其在历史发展中 的体现
物质对性与绝对性的关系及其在认识世界中 的作用
量变和质变的区别与联系
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是指事物根 本性质的变化,是一种飞跃、质态的转变。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 果。
质量互变规律的应用
在实践中,人们可以通过控制和调节事物的量变,促使事物向好的质变转化。同时,也要 注意防止事物在质变中发生坏的质变。
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
意识在反映客观世界时,会根据人的需要和目的进行选择和加工。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物质决定意识
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 是物质的反映。
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物质与意识的相互作用
物质和意识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物质是本原,意识 是派生,物质通过意识来获得意义和价值。
04
实践与认识
实践的概念
01
实践是人类有目的地改 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行 动。
马克思主义哲学课件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史上的革命性变革 优质课件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史上的革命性变革
本节内容:
• 一、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是马克思主义哲 学的主题
• 二、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 观点
• 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 主义哲学的基本内容
一、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题
马克思和恩格斯
• 物化: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特别是商品制度下)一切都 变成了物,人的关系非人化,变成了物与物的关系,商品 关系。
• 异化:原本属于人的东西或人活动的结果,在人的对象化 活动过程中,取得了独立性,并反过来成为制约人、统治 人的力量。
异化的基本形式
• 劳动者和劳动产品相异化; • 劳动者和劳动活动相异化; • 人同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 •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相异化。
• 异化劳动:“在被国民经济学作为前提的那种状态下,劳 动的这种实现表现为工人的失去现实性,对象化表现为对 象的丧失和被对象所奴役,占有表现为异化、外化。”
异化的含义
• alienation:与拉丁文alius(别的,疏远)一词相关。 使……成为外部的、外在的。
• 基督教:解脱原罪。
• 卢梭:权利转让,自然状态的个人由于造成公民自由以 进入社会状态从而放弃天然自由。
无产阶级是一个“被戴上彻底的锁链的 阶级”,它“若不从其他一切社会领域解 放出来从而解放其他一切社会领域就不能 解放自己”,因而其具有最彻底的革命性。
•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实现人类解放 的“精神武器”。 无产阶级之所以能够理解并承担起人类 解放的历史使命,一方面是由于其本身在 现代社会中的生存状况,另一方面则是因 为有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个精神武器。
“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 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 武器。”
马克思主义哲学课件: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史上的革命性变革
•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 形成之前,历史观 领域一直为唯心主 义所统治,人类历 史被视为一种“天 命”、“神意”。
• 唯物主义一进入历 史领域,也都毫无 例外陷入各式各样 的唯心主义幻想, 因而是“半截子” 的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彻底消除了自然界和人类 历史之间的抽象对立,并把物质实践理解为人 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现实基础,人类历史运动 的真实动因被揭示了出来。
异化劳动学说
• 劳动是一切财富的价值源泉,是构成价值的唯一要素;因 此,完全合乎逻辑的结论是,劳动者理应获得或拥有全部 价值。 • 从现有的经济事实出发:劳动者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产 品的力量和数量越大,他就越贫穷;随着实物世界的涨价 ,人类世界就正比例地落价;劳动者创造的商品越多,他 就越变成廉价的商品。 • 异化劳动:“在被国民经济学作为前提的那种状态下,劳 动的这种实现表现为工人的失去现实性,对象化表现为对 象的丧失和被对象所奴役,占有表现为异化、外化。”
异化的含义
• alienation:与拉丁文alius(别的,疏远)一词相关。 使……成为外部的、外在的。
• 基督教:解脱原罪。
• 卢梭:权利转让,自然状态的个人由于造成公民自由以 进入社会状态从而放弃天然自由。
• 黑格尔:绝对观念把“自己变为他物,变成自己的对象和 扬弃这个他物的运动”(异化作为专门概念引入哲学) • 费尔巴哈:上帝是异化的人类自我。(考察人的本质)
• 以上二者的统一就形成了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 唯物主义。
•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 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995年,第1卷,61页。 在实践观的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第 一次科学地解决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这一 哲学基本问题,科学地解决了人与世界的 关系问题,使唯物主义突破了自然界的领 域而深入到了人类社会之中。
第二讲(2)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4)《手稿》说明了生产实践在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作 用,分析了生产劳动的内在矛盾,初次涉及生产劳动过程 中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揭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 的辩证关系奠定了基础。
(5)《手稿》还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与无产 阶级之间阶级斗争的根源,论证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历史 短暂性和共产主义实现的历史必然性,深化了阶级斗争和 共产主义的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对自己唯物史观的表述: ‚这种历史观就在于:从直接生活的物质生产出发来考 察现实的生产过程,并把与该生产方式相联系的、它所产生 的交往形式,即各个不同阶段上的市民社会,理解为整个历 史的基础;然后,必须在国家生活的范围内描述市民社会的 活动,同时从市民社会出发来阐明各种不同的理论产物和意 识形态,如宗教、哲学、道德等等,并在这个基础上追溯它 们产生的过程。‛
抽象。‛经济学的观念、范畴是随着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的。
在《哲学的贫困》中,马克思更准确地阐述了生产
力与生产关系的原理。不仅界定了生产力的内涵、要素
和生产关系的内涵,还说明了生产力在社会历史中的基 础地位和决定作用以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关
系,从而使唯物史观这一根本原理的表述达到了理论内
容与表达形式的科学统一。另外,马克思还利用‚社会 机体‛这一概念阐述了对社会形态的理解,得到了对社
第二讲 唯物史观的创立和马克思主义的公开系统阐述
主要内容
一
二 三
唯物史观的发现历程 马克思主义的第一次公开阐 述 马克思主义的第一次系统阐 述
一.唯物史观的发现历程
起 点
发 展
创 立
意 义
1.起点
《 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唯物史观创立过程的起点。 《手稿》中,马克思深入地批判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黑格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原第二讲关于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PPT资料38页
• 一个C先op生yri收gh了t 2两01个9-学20生19。A一spo天se傍P晚ty ,Ltd他. 给 每个学生一个铜钱,说:“你们立刻买样东 西,把这间黑暗的房子完全装满。”——哲 学思维方法在生活中的作用。
法。——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人的思想观念决定 为人处世的方式,而为人处世则反映着人的思想 观念。
哲学的基本问题
• 爱智的哲学对智慧的追问和反思
哲学
问题:人与世界、思维与存在、主观与客
观、主体与客E体va、lu感ati性on与on理ly性. 、理性与非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eated w理it性h A、sp共os性e.S与li个de性s f、or 现.N实ET与3理.5 想Cli、en自t P由ro与file 5.2.0 必然C等op。yright 2019-2019 Aspose Pty Ltd.
• 哲学C是op使yri人gh类t 2的01“9精-2神01家9 A园s”p成os其e P为ty精L神td.家园
的“灵光”。——哲学像普照大地的阳光一样
照亮人类的生活。
• 哲学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 、工作和生活。
• 三个结伴而行的人遇到一宽阔的大河,如 何到达对岸?“给我力量”、“给我工具”、“给 我智慧”。
Copyright 2019-2019 Aspose Pty Ltd.
5.2.0
• 古希腊第一个哲学家泰勒斯观看星象之故 事:急于知道天上的东西,却忽视身边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变革及其意义-精品文档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变革及其意义19世纪40年代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标志着人类哲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马克思主义哲学到底在哪些方面实现了根本变革?这些变革的意义又体现在哪些方面?对这些问题的深入研究对于我们全面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有着重要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变革马克思主义在整个哲学史和认识论上的深刻变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在哲学的研究内容上,马克思主义哲学使唯物论和辩证法以及唯物主义自然观和社会历史观之间由分离走向了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并不是对以往旧唯物主义和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唯心主义辩证法的简单相加与堆砌。
它是在对以往哲学批判继承的基础上做出了具有思维方式转变的根本性创新。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曾经说过:“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
”[1]16这里马克思明确地指出了旧唯物主义的缺陷,从而能够将辩证的观点融入旧唯物主义,实现唯物论与辩证法二者的结合。
但同时也指出“在它那里,辩证法是倒立着的。
必须把它倒过来,以便发现神秘外壳中的合理内核。
”[2]218从马克思的论述中我们不难发现他在肯定黑格尔辩证法的同时又指出了它的局限性。
在这里我们应该知道,马克思对黑格尔的批判不仅实现了辩证法的唯物主义改造,更在于发现了存在于黑格尔辩证法思想中,能够用于剖析和透视社会结构与整个历史的唯物主义的哲学视角,这对马克思哲学的其他方面的变革也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的哲学不但使哲学在理论发展上达到了质的飞跃;而且更重要的是,正是由于这种统一立足于实践和现实生活,从而使他的哲学能与人们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进而指导实践活动的展开和发展。
第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哲学思维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实现了由理论哲学向实践哲学的彻底转变。
自古希腊以来,在西方哲学界中占主流地位的便是一种过分崇尚理论,而贬低实践活动,蔑视让哲学回归现实生活的理论倾向。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讲稿
陆九渊(公元1139—1192年 陆九渊(公元1139—1192年, 江西抚州金溪人): 江西抚州金溪人): 人皆有是心, “人皆有是心,心皆具 是理,心即理也” 是理,心即理也”(《象山 全集》卷十一《 全集》卷十一《与李宰 书》)。 塞宇宙,一理耳-----“塞宇宙,一理耳-----此理之大,岂有限量? 此理之大,岂有限量?” (《全集》卷十二《与赵咏 全集》卷十二《 道书》 道书》 ) “道,未有外乎 其心者” 同上卷十九《 其心者”(同上卷十九《敬 斋记》)。“万物皆备于我, 斋记》)。“万物皆备于我, 有何欠阙? 同上, 有何欠阙?”(同上,卷三 十五) 十五)
张载(公元1020—1077年,陕 张载(公元1020—1077年 西眉县横渠人): 西眉县横渠人): “太虚无形,气之本体。其 太虚无形,气之本体。 聚其散,变化之客形尔。 聚其散,变化之客形尔。 ” 知太虚即气,则无无。 “知太虚即气,则无无。” 正蒙•太和篇》 (《正蒙•太和篇》)
程
颢
程
颐
荀子(约公元前298年—前238 荀子(约公元前298年 年): 天地合而万物生,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 而变化生”。(《礼论》 而变化生”。(《礼论》)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 为桀亡” 列星随旋, 为桀”。“列星随旋,日月递 四时代御,阴阳大化, 昭,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 博施,万物各得其和以生, 博施,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 其养以成,不见其事而见其功, 其养以成,不见其事而见其功, 夫是之谓神” 天论》 夫是之谓神” (《天论》) 错人而思天, “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 故明于天人之分, 情”,“故明于天人之分,则可 谓至人也。 天论》 谓至人也。”(《天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讲稿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讲义全共21课件
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和条件性。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世界是 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发展是普遍的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认识都是不断发展的,一成不变的事物是没有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 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价值评价
价值评价是主体对客体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判断,是人们对事物和现象的意义、作用、重要性等进行的评价和 判断。价值评价具有主观性和相对性,不同主体对同一客体的价值评价可能存在差异。同时,价值评价也具有客 观性和绝对性,因为客观事物本身具有内在的价值和意义。
唯物辩证法总特征
04
联系观点与发展观点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存在着矛盾,这种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另一重要动力,表现为上层建筑一定要适 应经济基础的发展状况。同时,上层建筑也具有相对独立性,能够对社会历史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资本主义批判和社会
06
主义展望
剩余价值学说揭示资本主义本质
剩余价值的定义
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超过其劳动力价值 的价值部分,被资本家无偿占有。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 体现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创 造性、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调控人的行 为和生理活动。
意识的能动性受客观规律制约,只 有正确反映客观规律和社会发展趋 势的意识,才能推动事物发展。
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观
03
实践概念及基本形式
实践概念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 动,具有直接现实性、自觉能动性和 社会历史性等特点。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存在着矛盾,这种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 本动力,表现为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与发展PPT精品文档
.
10
三、以彻底的批判性为标志的科学性与革命 性的统一
批判的基本内涵:澄清前提与划定界限。批判与历史则; 批判与否定性的辩证法。理论批判与实践批判。实践批判 原则中的科学性与革命性。反对无批判的实证主义与浪漫 主义的批判主义。作为科学家和革命家的马克思、恩格斯: 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现实立场与价值目标的统一。马克思 主义哲学的批判与自我批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的科 学性与革命性。
.
3
一、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
从传统封建社会到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性转折。经济 生活的历史转变。政治革命或“政治解放”:资产阶级革 命及其历史性成就。资本主义的基本矜持生产的社会性和 占有的私人性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无 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及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的社会——历史条件:从自然经济到 市场经济,从民族历史到世界历史;以物的依赖关系作基 础的人的独立性。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2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与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与阐释 二、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 三、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 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贡献
.
13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与阐释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和阐释方面恩格斯的巨大贡献。 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传播(欧、美、俄、 中)。第二国际理论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宣传与捍卫。 第二国际理论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阐释方面的基本立足点 及其局限性。第二国际的破产。社会历史条件的改变与西 方马克思主义的兴起。卢卡奇、柯尔施、葛兰西等人对马 克思主义哲学的阐释。这一阐释路向与第二国际理论家的 对立。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所提示的问题领域及其意义。它 在哲学上的偏缪与衰退。
【政治课件】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PPT2
邓小 平理 论
马克思主义同 当代中国实践 和时代特征相 结合的产物。
第落主会提会主主一后义出义义、建次的。的比如设中一有较何国系如中系巩列何国统固基建地和特本设回发色问社答展的题会了社社。与马义的三时克在发者俱
“ 三 是 马 克 思 主 义 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 本质: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有别,注意表达。
课本并没有直接说: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哲学思想。
1、快乐总和宽厚的人相伴,财富总与诚信的人相伴,聪明总与高尚的人相伴,魅力总与幽默的人相伴,健康总与阔达的人相伴。 2、人生就有许多这样的奇迹,看似比登天还难的事,有时轻而易举就可以做到,其中的差别就在于非凡的信念。
18、只要愿意学习,就一定能够学会。——列宁 19、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永远是模仿和抄袭。——列夫·托尔斯泰
20、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动机。——赞科夫 21、游手好闲地学习,并不比学习游手好闲好。——约翰·贝勒斯 22、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自然哲学使人精邃,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学使人善辩。——培根 23、我们在我们的劳动过程中学习思考,劳动的结果,我们认识了世界的奥妙,于是我们就真正来改变生活了。——高尔基 24、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习。下苦功,三个字,一个叫下,一个叫苦,一个叫功,一定要振作精神,下苦功。——毛泽东 25、我学习了一生,现在我还在学习,而将来,只要我还有精力,我还要学习下去。——别林斯基、学习外语并不难,学习外语就像交朋友一样,朋友是越交越熟的,天天见面,朋友之间就亲密无间了。——高士其 2、对世界上的一切学问与知识的掌握也并非难事,只要持之以恒地学习,努力掌握规律,达到熟悉的境地,就能融会贯通,运用自如了。——高士其 3、学和行本来是有联系着的,学了必须要想,想通了就要行,要在行的当中才能看出自己是否真正学到了手。否则读书虽多,只是成为一座死书库。——谢觉哉、你的假装努力,欺骗的只有你自己,永远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饰战略上的懒惰。 11、时间只是过客,自己才是主人,人生的路无需苛求,只要你迈步,路就在你的脚下延伸,只要你扬帆,便会有八面来风,启程了,人的生命才真正开始。 12、不管做什么都不要急于回报,因为播种和收获不在同一个季节,中间隔着的一段时间,我们叫它为坚持。 13、你想过普通的生活,就会遇到普通的挫折。你想过最好的生活,就一定会遇上最强的伤害。这个世界很公平,想要最好,就一定会给你最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与哲学的关系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与哲学的关系与发展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于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既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基础,也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因此,复习马克思主义与哲学的关系与发展,对于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特点和核心观点具有重要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与哲学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与哲学的关系可以追溯到马克思与恩格斯创立这一学说之初。
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中形成并发展起来的。
而哲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思维、意识、认识等一系列抽象的内容,它关注的是对思维和认识本身的反思和探求。
1. 马克思主义对哲学的批判与超越马克思主义对于哲学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旧有哲学观念的批判和否定,另一方面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套全新的哲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的出现,打破了旧有的唯心主义哲学框架,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和历史发展规律。
通过对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剖析,马克思主义重新定义了人类社会的本质、目的和意义。
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包括唯物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实践论等。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它强调对事物的全面分析和辩证思维的运用。
历史唯物主义则指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经济基础的变革,社会形态之间的更替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社会实践论则强调实践对理论和认识的决定作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马克思恩格斯时期、列宁时期和毛泽东时期。
1. 马克思恩格斯时期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马克思主义并将其运用于社会主义革命斗争的过程中,形成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两个基本原理。
他们以阶级斗争为基础,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制度,并提出了无产阶级解放的理论基础。
2. 列宁时期在列宁时期,他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了帝国主义时代的资本主义必然走向崩溃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变革
第二讲市场经济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变革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既获得了全新的发展条件,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
如何利用变化了的市场经济条件,变压力为动力,创造性地拓宽和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这个问题无疑是摆在我国哲学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十分迫切的重大问题。
一、市场经济与哲学的困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这种冲击实际上是市场经济以其特有的方式提出了哲学的生存权问题。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不妨把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作一比较。
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一种高度个性化的社会经济,而计划经济则是一种高度集权化的或整体化的社会经济。
就其与个体的联系方式而言,计划经济体制有两个明显的特点,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它的缺点:它作为一种由上至下的条型管理体制,把社会复杂的网状立体结构分割成彼此隔离的条状结构。
行业之间、部门之间尤其个人之间的横向联系被削弱以致取消,个人被固定在特定的社会层次上并处于上下级之间的线性联系之中,其行为主要由社会角色和社会层次地位来决定,谈不上个性和个体自主性。
其二,资源配置和社会管理主要通过由上到下的线性行政命令来进行。
行政命令取代了公平竞争,长官意志取代了经济规律。
即使在上级决策正确和传输渠道畅通的情况下,个人与社会的联系也要经过许多中间环节,这时人际之间的联系间接化、单一化。
一旦线性垂直联系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发生故障,都会妨碍以至阻断整个社会联系。
而如果上级决策出现失误,下级即使有所察觉,也由于处于单向被决定关系地位而无能为力。
所以,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谈不上个体的自主选择和负责精神。
市场经济体制的最大特点和优点,就在于它是一种平等的、自由的、开放的和各负其责的资源配置手段和社会管理体制。
所有生产经营者,只要是相对独立的经济法人,便在法律关系、经济交往和社会地位上完全平等。
经营中没有行政命令,没有长官意志,只有自主选择和公平竞争。
于是,人们必须为自己的行为及其后果承担全部责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信仰的时代——中世纪哲学 ◆先信仰后理解 ; 信仰高于理性 ◆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安瑟论) 上帝存在的宇宙论和目的论证明(托马斯· 阿 奎那) ◆个别与一般;实在论与唯名论
3、冒险的时代——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 ◆人文主义和人道主义:我是人,人的一切特 性,我都具有。人性与神性;人道与神道;人权 与神权;人力与神力等等 ◆宗教改革:因信称义与主体性;路德新教
认识你自己:从研究自然转向人本身 理性:从酒神到太阳神。阿波罗是希腊神话中的太 阳和光明之神,是希望和理想的象征。狄奥尼修斯是农 业之神和酒神,是丰收、享乐和放纵的象征。阿波罗精 神代表幻想、追求、理性、道德。狄奥尼修斯代表真实、 破坏、疯狂、本能。阿波罗精神构成了一个梦的世界, 而狄奥尼修斯精神构成的是一个醉狂的世界。 尼采认为狄奥尼修斯来源于希腊的酒神祭典。“这 种节庆所做的主要事情差不多却是性的极度放纵,在这 种时候,所有人类最原始的冲动都被解放了。”当人们 面临痛苦与恐怖时,除了对阿波罗的梦幻世界寻求力量 外,也可以到狄奥尼修斯的狂醉世界去“完全忘了自 己”。但是由于苏格拉底的出现,狄奥尼修斯形象消失 了,于是古希腊文化中的悲剧精神被一种理智而乐观地 看待世界与人生的态度所取代,古希腊文化由此走向没 落。 思辩---一般:辩证法——精神助产术→问答法→个别→ 一般→归纳定义
◆亚里士多德(Aristoteles,384-322 B.C)
“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古代最博学的人 物”(恩格斯)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柏拉图的学生, 亚历山大帝的老师。从17岁时开始师从柏拉图,共达20 年之久,直到柏氏去逝。亚里士多德的父亲为马斯顿王 御医,后亚氏聘为马其顿王亚历山大帝的老师 “第一哲学”与“第二哲学” 三类科学(知识): △理论科学:①第一哲学(形而上学)→研究存在本身; ②数学;③物理;④逻辑学 △实践科学:①指导个人实践的伦理学;②指导公众和 国家实践的政治学 △工艺(艺术):①技艺;②文艺(使用文字创作的文 学艺术);等等。 “逻辑学之父” ——形式逻辑之奠基人。研究思维形 式和规律:演绎法
结束语:回归生活世界
马克思晚年给女儿劳拉讲的一则预言:
一船夫渡一哲学家过河,哲学家问船夫懂不 懂历史,船夫说不懂,哲学家说那你就失去了一 半的生命;又问懂不懂数学,船夫说不懂,哲学 家说那你又失去了一半的生命。这时一阵大风把 小船吹翻。船夫问哲学家会不会游泳,他回答说 不会。船夫说,那你就失去了整个生命。
◆近代哲学的总的方法论特征:形而上学 主客二分(科学、哲学发展的重要阶段);
◆近代哲学的基本派别:经验论(经验)与唯理论(理 智)
5、启蒙时代——18世纪的哲学 启蒙运动基本逻辑:人性本善——人生的目标是 现世的幸福——这个目标可以由人自己通过科学 而达到——达到此目标过程中的最大障碍是无知、 迷信与不宽容——要克服这些障碍就需要启蒙— —通过启蒙世界不断进步。洛克的自由与牛顿的 科学的引入。“人生而自由平等,但又无往不在 枷锁中”(卢梭) 启蒙运动的内容:高举“理性”的旗帜,批判封 建专制主义和天主教神学,阐发认识自然、发展 科学的重要意义,论证资产阶级的社会国家学说 和理性道德学说,提出了自由、平等、民主和人 权等口号,主张建立一个纪的哲学 ◆马克思主义三个来源之一。18世纪后期—— 19世纪中期。 ◆思想体系 。百科全书哲学家。细致的分析、 周密的概念、复杂的论辩、宏大的话语 ◆德国民族精神和启蒙时代精神的精华 莱布尼茨及以前的德国思想家都是用拉丁文 这一当时通用的语言写作,沃尔夫是第一个用德 文写作的哲学家,但他表达的思想内容属于经院 哲学,也不是德国特有的,因此当时未形成真正 意义上的德国民族精神。 ◆语言艰涩
哲学考试 一个哲学教授对他的学生说要进行一 次考试。考试那天,教授走进教室,没有 说一句话,而是把一把椅子放在讲台上, 然后在黑板上写下考题:请证明这张椅子 是不存在的。
文科 1· “我是谁?”这个问题能否以一个确切的答 案来回答? 2· 能否说:“所有的权力都伴随以暴力”? 3· 试分析休谟论“结伴欲望和孤独”一文的哲 学价值。“‘结伴’是人类最强烈的愿望,而孤 独可能是最使人痛苦的惩罚。”
三、马克思哲学变革 1、实践性——实践唯物主义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问题。 实践与实验,实践与“行”。 实践作为哲学的核心范畴。哲学的源泉与目 标: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和基本的 观点(本体论与认识论的统一)。
2、批判性——批判的唯物主义 破中立。自我批判。开放的思想体系。 “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 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 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恩格斯 3、辩证性——辩证的唯物主义 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的统一。 4、彻底性——彻底的唯物主义 自然、历史与思维的统一。 5、科学性—科学的唯物主义: 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1、(宇宙)理性的时代——古希腊哲学 ◆哲学脱胎于宗教和神话
世界各民族都有宗教和神话,但不是每一个民族都有 哲学。只有中国、印度、希腊产生出一般意义上的哲学, 并且这三个民族的哲学是在大致相同的历史时期诞生的, 即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先秦诸子万家,印度的 哲学文献《奥义书》和佛教典籍。
一、哲学是什么? 1、知识、智慧与“爱智”——毕达戈拉斯、 苏格拉底 2、“庙里的神”—— 黑格尔 3、“树之根”——笛卡尔 4、“密涅瓦的猫头鹰” —— 黑格尔 5、“使人能够成为人,而不是某种人”— —冯友兰
哲学是理论形态的世界观 哲学是批判性反思 哲学是自由 哲学是抽象
二、 前马克思西方哲学的发展 导论:西方哲学总揽 ◆世界三大哲学传统:中国哲学、西方哲学、 印度哲学 ◆西方哲学在世界哲学中的定位 ◆“西方哲学”的发展规则 · “哲学基本问题”(恩格斯) · “三大转移”(西方学者) 本体论,认识论,语言哲学 ◆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 西方哲学的特点:重分析、逻辑、重个体、 自由等 ◆西方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济科 1· 什么是公众舆论能承受的真理? 2· “给予的目的在于获得”,这是否是一切交 流的原则? 3· 试分析尼采论“罪行与犯罪”一文的哲学意 义。在文中提出问题:舆论在了解了犯罪动机和 作案具体情况后,即能遗忘错误。这种现象是否 有悖伦理原则?
第二讲
哲学的发展与马克思哲学变革
一、哲学是什么? 二、前马克思西方哲学的发展 三、马克思哲学变革
“哲学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 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马克思
理科
1· 能否将自由视为一种拒绝的权力? 2· 我们对现实的认识是否受科学知识的局 限? 3· 试分析卢梭论“人类的幸福、不幸和社 交性”一文的哲学含义。卢梭说:“我们 对同类的感情,更多产生于他们的不幸而 不是他们的欢乐。为共同利益联系在一起 的基础是利益,因共处逆境团结在一起的 基础是感情。”
4、(科学)理性的时代——17世纪的哲学
◆ 近代哲学的转向:从本体论向认识论、方法论转变 由说明自然转向改造自然;建立新型的科学观。 ◆近代哲学的基本精神:理性主义 知识就是力量” (培根),为知识正名;为力量正名。 “我思故我在”(笛卡尔),确立思维的权威。 自然科学的精神→工具理性;人类中心主义;西方社会 的基本精神;理性权威。理性=神
◆ 柏拉图 “世界二重化”---理念论 可见世界——物质世界——影像世界——生灭— —多样。 可知世界——理念世界——真实世界——永恒— —唯一。 “分有说”或摹仿说:两重世界的关系→分有 (隶属关系)→相似关系;原本→摹本(影子) →摹仿说 三种床→床的理念→制造的具体床——画字摹仿 的画的床。 现实社会与理想社会---理想国
◆希腊哲学家多为贵族
他们不必为生计操劳,因此才能从事纯思辨活动。亚 里士多德被把“闲暇”作为哲学思辨的必要条件,但闲暇 只是一切智力活动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追问世界的“本原”:水、气、火、原子等; 数、 存在和理念等。
在对“本原”的探讨中,提出了一与多、静与动、永 恒与变化等关系问题。
◆ 苏格拉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