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专题12名著导读、经典文化研读《红楼梦》教你感悟人生
2016年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专题12名著导读、经典文化研读其他悲剧人物性格分析
主标题:其他悲剧人物性格分析副标题:四大悲剧中的其他几位性格,又有什么特点呢?关键词:戏剧,人物性格,其他,分析难度:3重要程度:3内容:1、奥赛罗性格分析人性是脆弱的,但人却又不断地在伤害着他人,打着自己也是受害者的藉口,不停地进行伤害,倘若,奥晒罗能够冷静下来,用理智去评估各种可能,悲剧可能就会因此改写,人的原罪之一——嫉妒,在此剧中一览无余。
从人性复苏上而言,莎剧中的人物则几乎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灵魂在呼喊生命的价值,即使是恶毒如伊阿古这样的反面人物也有其令人震撼的人性宣言,当他事败被擒时,竟能说出:“从这一刻起,我不再说一句话”这样的铁骨铮铮的有尊严的话来,在他欺骗凯西奥并且设下毒计之后的一大串独白中,虽不免有些冷嘲热讽及沾沾自喜,却也可看作是对于自己灵魂不安的自我欺骗。
对于主人公奥赛罗的性格,有正直、勇敢、单纯抑或易怒与轻信他人等,奥赛罗的最大缺点在于自卑。
若不是自卑,他不会让自己拥有那么强大的力量去奋勇杀敌,只有内心自卑缺乏安全感的人才那么渴望暴力;若不是自卑,他不会一出场就急于表现自己的出身高贵来乞求勃拉班修的允许嫁女;若不是自卑,他无须在伊阿古的几句挑唆后便怀疑自己的妻子。
他是自卑了,自卑于自己的肤色、形象、年龄,他自己其实觉得自己是配不上苔丝狄蒙娜的,他甚至觉得自己不如凯西奥,才会对他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害怕;因自卑而产生的嫉妒,却产生了可怕的悲剧。
但话又说回来,这种自卑正是人类的一种最深沉的情感,有些人将其深藏其中,一旦浮出水面就会表现出极其大的能量,奥赛罗就属于这样的人。
2、李尔王性格分析李尔王无疑是这个悲剧的主角。
他是一个专横暴虐、刚愎自用的统治者形象。
他的致命的错误是虚荣心。
作为一个长期处于最高统治地位的国王来说,总是被人赞赏常会导致虚荣心,他听惯了赞美的话,听惯了甜言蜜语,必然不习惯于小女儿的诚实和拙于言语。
可以说小女儿的诚实是对他虚荣心的极大讽刺,长期习惯于生活在虚荣中的人必然不习惯于这种诚实,也不喜欢这种诚实,所以他才会如此恼怒,才会把小女儿赶出家门。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专题12名著导读、经典文化研读人物形象之两面三刀的王熙凤
主标题:人物形象之两面三刀的王熙凤副标题:“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这个典型人物是谁呢?关键词:小说,人物形象,王熙凤,分析难度:3重要程度:3内容:在《红楼梦》中,作者为大家塑造了一个成功的反面形象,那就是凤姐。
在她的身上,集中地体现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贪婪、凶婪、凶残、狠毒、阴险狡诈的阶级本质。
可以说通过作者成功的描写,使读者在看到王熙凤的同时也就看到了统治阶级本身。
王熙凤是一个描写的非常生动的人物,她出现在哪儿,哪儿至少就会有热闹。
年仅二十岁的她就主持荣国府的家政。
在卷首,我们通过冷子兴之口对她的介绍:“模样又极标致,言谈又爽利,心机又极细,竟是个男人不及万一的”“年纪虽小,行事却比世人都大。
如今出挑的美人一样的模样儿。
少说些有一万个心眼子。
再要赌口齿,十个会说话的男子也说她不过。
”这样对她已有了一点印象,但这些印象毕竟比较淡漠。
但她第一次出了场,马上就被活生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教人再也不会忘却。
那是黛玉初次与她的外祖母相见,老祖宗把她的外孙女心肝肉儿地搂着哭叫的时候,就连王夫人、李纨和众小姐都“个个皆敛声屏气,严肃恭整”的时候,却有一个人从后院笑声说:“我来迟些,不曾迎接远客。
”仅仅一句话却给人特别鲜明的印象,这句话只是“这一个”凤姐才说的出的。
可能贾府众人的感觉都已迟钝了,可我们却和黛玉一样,感觉格外鲜明:“来者是谁?这样放诞无礼?”原来这就是贾母宠爱的凤姐。
接着短短的一段描写,我们看到了一个大忙人,大红人。
因为忙,她迟到了。
在短短的聚会中还同王夫人谈了另外两件事。
同黛玉讲话也显得很忙:笑着讲两句,马上拿手帕拭泪,又忙转悲为喜,赶忙询问有关情况和布置待客之道。
因为红所以才敢这亲放诞无礼,贾母才特别给她加上“泼辣货”这一似贬实褒的称号。
这同凤姐喜欢表现自己,事事争风头的性格特点盯适应,作者的浓笔艳抹,把凤姐的露面写得极其鲜明。
在接下来,曹雪芹继续在各场合描写凤姐,并一步步地揭示出其性格的其它侧面,如才能、淫威、贪婪、伪善等,通过这样的描写,写出了一个完整活生的凤姐。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专题12名著导读、经典文化研读红楼梦的悲剧世界
主标题:《红楼梦》的悲剧世界副标题:以爱情悲剧为主线的《红楼梦》,也是理想的悲剧、社会的悲剧!关键词:名著,小说,主题,探究难度:3重要程度:3内容:《红楼梦》是一部悲剧,是一部以爱情悲剧为主线,而反映作者理想失落的理想的悲剧,同时也是一部社会的悲剧。
1、爱情的悲剧——“悲金悼玉”。
作者塑造了一个木石前盟,但金玉良缘破坏了木石前盟,而最后金玉良缘也成了一个悲剧。
2、理想的悲剧——“千红同悲”。
《红楼梦》在反映爱情的悲剧的同时,又反映了理想失落的悲剧。
A、作者在小说中描写了一群品貌兼优的女子,有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的十二位,又有副册中的十二位,每一个都是作者理想中的人物。
B、作者在小说中对女子的价值给了很高的评价。
他借贾宝玉之口说女子的“行止见识,皆出我之上”“负天恩祖德父兄教育之恩,都不要紧,只是闺阁中的女子不能负”C、作者用男性的卑劣来衬托女性的纯洁与伟大。
“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然而他们要么被封建社会毁灭,要么被异化。
D、我们还可以从书名,和一些细节看出,如太虚幻境中幻警仙子给宝玉喝的酒(万艳同悲),饮的茶(千红一窟)。
作者的书斋叫“悼红轩”,小说主要人物,如元春、迎春、探春、惜春,意思就是“原应叹息”,从这些取名表现了作者对女子的同情与叹息。
他感到人生理想的幻灭,最后林黛玉死去,失去了他生命的支柱,宝玉内心更加痛苦,无法解脱,出家而去。
3、社会的悲剧。
《红楼梦》在反映爱情和理想悲剧的同时也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没落,小说以贾府衰落为主线,同时写了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衰落。
从贾府以及四大家族的没落,反映了封建社会家族没落的必然性。
而通过家族的没落,反映的是封建社会的剥削制度,反映的是对下层人民的剥削,从更深广的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悲剧。
小说以宝黛的悲剧为主线,反映了广阔的社会背景,描绘了向生活一样复杂的社会现实。
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丑恶和腐败,封建地主的残酷和虚伪。
歌颂了青年男女春节的爱情,一切美好的东西度被毁灭了,而丑恶的却依然存在,这是一个理想的悲剧,同时也是一个社会的悲剧。
高考中文科综合名著导读
高考中文科综合名著导读在高考中文科综合中,名著导读是一个重要的考点,它要求考生对所选名著的内容有一定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本文将以《红楼梦》为例,进行导读,引导考生掌握相关的分析方法和技巧。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被公认为中国古代小说的瑰宝。
该书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一众丰满、鲜活的人物形象为中心,借助贾府的兴衰变迁,展现了封建社会的虚伪和贫弱的底裡。
下面将从几个重要的角度,逐步展开导读。
首先,我们要分析《红楼梦》的背景和主题。
《红楼梦》的背景是礼教和封建家族制度迅猛衰落的清代,主题是爱情与现实的冲突。
贾府的昌盛与衰败、贾宝玉与黛玉的相爱与无果、宝钗、迎、探宝三姐妹的婚姻等,都体现了作者对封建礼教的讽刺和对现实的思考。
通过分析背景和主题,考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小说大致的走向和人物情节。
其次,我们要关注《红楼梦》的人物形象。
贾宝玉和林黛玉是该书的两大主角。
贾宝玉性情忧郁、敏感,他对黛玉的深情厚意和对大观园的留恋使他成为全书最引人注目的形象之一。
黛玉是一个才情出众,却备受压抑的女子形象。
她善良、聪慧,但也充满矛盾、忧伤。
同时,还有诸如薛宝钗、贾母等一系列的精心塑造的次要角色。
通过分析这些人物形象,可以更好地把握小说的情感表达和文化内涵。
此外,文学手法也是《红楼梦》的一个重要方面。
曹雪芹采用了大量的借典、对偶、象征等手法,使小说文化底蕴深厚。
例如,才子佳人这一形象、贾府的空灵破败与黛玉的忧愁、贾宝玉的红楼梦等都体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文化积淀。
通过分析这些文学手法,能够进一步理解曹雪芹的写作意图和表达方式。
最后,我们要关注《红楼梦》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贾府的兴衰变迁是对封建礼教的讽刺和对封建家族制度的质疑。
小说中对于封建社会的虚伪、贫弱描绘淋漓尽致,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的思考。
这也是《红楼梦》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经典之一的原因之一。
通过以上的导读,相信考生能够对《红楼梦》有更深入的了解,并掌握一定的分析方法和技巧。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 专题12 名著导读、经典文化研读《红楼梦》的主题思想.doc
主标题:《红楼梦》的主题思想标题:一部百科全书式的长篇小说,它有怎样的博大精深的思想境界呢?关键词:名著,小说,主题,分析难度:3重要程度:3内容:《红楼梦》描写贾宝玉的爱情和婚姻悲剧,即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以及贾宝玉和薛宝钗的婚姻悲剧。
作者真实细致地描写了悲剧发生和发展的复杂现实内容,揭示造成悲剧的全面而深刻的社会根源。
围绕着爱情婚姻悲剧,同时铺开一个由许多有关人物构成的广阔的社会生活环境,从而展示渐趋崩溃的社会的真实内幕。
贾宝玉、林黛玉等人对自由和幸福的向往追求,反映那个时代对个性解放和人权平等的要求,闪烁着初步的民主主义精神。
它与封建主义冲突所造成的悲剧,生动地表明封建社会的不合理,使读者预感到这个社会已日暮途穷,走向灭亡。
《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恋爱婚姻悲剧为主线,描写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揭示了封建大家庭的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表现了封建的婚姻、道德、文化、教育的腐朽、堕落,塑造了一系列贵族、平民以及奴隶出身的女子的悲剧形象,展示了极其广阔的封建社会的典型生活环境,曲折地反映了那个社会必然崩溃、没落的历史趋势。
作品还歌颂了贵族的叛逆者和违背封建礼教的爱情,体现出追求个性自由的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并深刻而全面地揭示了贾、林、薛之间爱情婚姻悲剧的社会根源。
但由于历史的局限,作者在写出封建大家族没落的同时,也流露出惋惜和感伤的情绪,蒙有一层宿命论和虚无主义的色彩。
贾宝玉是小说的中心人物。
作为荣国府嫡派子孙,他聪明灵秀,是贾氏家族寄予重望的继承人。
但他的思想性格却促使他背叛了家庭。
其性格的核心是平等待人,尊重个性,主张各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生活。
在他心里,人只有真假、善恶、美丑的划分。
他憎恶和蔑视世俗男性,亲近和尊重处于被压迫地位的女性。
与此相连,他憎恶自己出身的家庭,爱慕和亲近那些与他品性、情趣相投而出身、地位寒微的人物。
贾宝玉对个性自由的追求,集中表现在爱情婚姻方面。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 专题12 名著导读、经典文化研读《红楼梦》可能考到的问题不分版本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专题12 名著导读、经典文化研读《红楼梦》可能考到的问题不分版本主标题:《红楼梦》可能考到的问题副标题:《红楼梦》作为一部文学巨著,备考需要认真、全方位的落实。
关键词:名著,小说,备考,题型难度:3重要程度:5内容:1.宝黛初会时双方都有似曾相识之感,它照应了书中的哪一传说。
答:木石前盟宝玉前身是神瑛侍者,林黛玉的前身是三生石畔绛珠草。
神瑛侍者曾浇灌绛珠草,使之久延岁月,脱去草木之胎修成女体。
后神瑛侍者偕一块无材补天的顽石投胎人间,即为贾宝玉。
绛珠仙草为报灌溉之恩随之而去,投胎为林黛玉,用一生的眼泪相报答,故有木石前盟之说。
(第一回)2.简述凤姐或“贪〞或“狠〞或“辣〞的一个故事情节。
答:①王熙凤弄权铁槛寺铁槛寺老尼净虚为了帮长安府太爷的小舅子抢亲,容许给熙凤三千两银子;凤姐便通过关节暗地使长安节度云光逼婚,结果迫使一对青年男女自尽。
凤姐说她是从来不信什么阴司地狱报应的,凭是什么事,她说要行就行。
她假借贾琏名义,做成这一笔肮脏交易,贾琏并不知情。
(第十五回)②林黛玉抛父进京都未见黛玉,就高呼来迟,接着就赞其标致,像是贾母的嫡亲孙女儿,又为黛玉幼年丧母伤心拭泪,等到贾母责备时,她又转悲为喜,一面安排黛玉,一面向丫环仆妇下命令……当王夫人说到应该趁找缎子的时机拿两匹给黛玉裁衣裳时,她又说她早已想到,早已预备好,只等王夫人过目就送来。
(第三回)③王熙凤协理宁国府协理宁国府,她先摆出存在问题,分析弊端造成的原因,总结五条:人口混杂,遗失东西;事无专职,临时推诿;需用过费,滥支冒领;任无大小,苦乐不均;家人豪纵,不服管束。
然后不辞辛苦,以身作那么,严格制度,奖勤罚懒,不讲情面,威重令行,立见成效。
(第十三回)④苦尤娘赚入大观园凤姐发现贾琏偷娶尤二姐,待其外出办事,拜访尤二姐,提出让尤二姐回到家中,并暂时安放贾珍处。
自己暗地派人唆使二姐原定女婿到督察院状告贾琏国孝家孝期背旨瞒亲,又托人前往都察院,请其虚张声势,警唬贾府,然后又百般羞辱二姐,后又利用贾琏新妾秋桐,羞辱折磨,逼二姐最后吞金自杀。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 专题12 名著导读、经典文化研读《红楼梦》的语言魅力.doc
主标题:《红楼梦》的语言魅力副标题:这部具有深广的文化内涵和高度的思想内容的奇书,具有怎样的语言特色?关键词:名著,小说,语言,特色难度:3重要程度:3内容:《红楼梦》是小说,是文学艺术,不是哲学也不是史学,所以它的表达方式不是哲学语言,也不是“本纪”“列传”。
《红楼梦》表达思想的方式是塑造典型形象,它使用的语言是生活语言。
所以,要从《红楼梦》中寻觅我们上面所说的各项内容,从字面上是找不到的。
这须要读者从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语言中仔细体味琢磨,才能悟出它的真意。
所以读《红楼梦》须要细心读、反复读,耐心参详。
《红楼梦》写了近千个人物,其中堪称典型的不下数十人。
读者闭起眼睛也能想得出这些人物的形象和说话的声音来。
《红楼梦》的作者还能只用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人物的形象来,连带有鲜明个性特点的人物语言,都能让读者永远留在心头。
例如第七回“焦大醉骂”,全部叙述不到一千字,但焦大这个人物,凡是读过《红楼梦》的人,就不会忘记他。
特别是他那句“红刀子进去,白刀子出来”的“醉汉嘴里混唚”,就成为焦大的名句。
光凭这一句话就能让人想到嘴里被塞满了马粪,捆翻在地的焦大的形象和这句惊天动地的话的声音。
再如第二十四回写醉金刚倪二和贾芸的事,自“贾芸出了荣国府回来”起,直至“一面说,一面趔趄着脚儿去了”,一共一千八百字左右,却写了四个人:贾芸的舅舅卜世人,贾芸的舅妈,醉金刚倪二和贾芸。
前面三人虽然都只是寥寥数笔,但俱各传神,卜世人夫妇的鄙吝和市井游侠倪二的仗义,皆历历如绘,雪芹之笔,真可谓勾魂摄魄。
还有:“一碗茶也争,我难道手里有蜜!”这是初恋中的智能的语言,反映着她心里的甜意。
“你忙什么!‘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
’”这是金钏的语言,反映着她因为受到宝玉的心爱而心悦意肯,别无他虑的心态。
尤其是三十三回宝玉挨打前,要老嬷嬷快去报信,老嬷嬷却耳聋,竟把“要紧,要紧”误听成“跳井,跳井”,还笑着说:“跳井让他跳去,二爷怕什么?”情势一缓一急,两相对照,一方是紧急待援,一方是木然无知,形成了鲜明对比,而“跳井,跳井”这一句话,也就把老嬷嬷耳聋淡木的神态描摩殆尽。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 专题12 名著导读、经典文化研读 重点情节疏理.doc
主标题:重点情节疏理副标题:梳理小说的重点情节,这可是把握小说的关键所在哟!关键词:小说,故事情节,重点,梳理难度:2重要程度:3内容:1、宝玉挨打出自《红楼梦》120回本中第33回和第34回,即“手足耽耽小动唇舌,不肖种种大承笞挞”,“情中情因情感妹妹,错里错以错劝哥哥”先是宝玉与王夫人的丫头金钏儿调笑,结果金钏儿被王夫人赶出去含羞自尽,再是宝玉因结交一个叫琪官伶人,忠顺王府借故刁难,宝玉的弟弟贾环趁机在贾政面前造谣中伤,贾政盛怒之下将宝玉打得气弱声嘶,亏得王夫人赶到才停止后来贾母也到了,贾政才下跪赔罪宝玉被打后,宝钗和黛玉在安慰宝玉时表现出了明显的不同道。
2、黛玉葬花、作《葬花词》大观园繁花似锦,暮春时节,花瓣随风飘落,黛玉每每带着扫把、篮子、花锄,扫起落花,埋在土里,称为花冢一天,薛蟠假托贾政的名义将宝玉叫走,去了一天,黛玉不放心,晚上来看他,正好晴雯和碧痕拌嘴,不给她开门黛玉想到自己寄人篱下的处境,伤心落泪次日,宝玉信步走到花冢,听到黛玉边哭边吟《葬花词》,内心十分悲痛。
3、林黛玉焚稿断痴情黛玉知道了宝玉和宝钗即将成婚,急痛之下,一病不起一天,贾府的人都没来问候,便挣扎着唤紫鹊扶她坐起,要过有宝玉题诗的旧帕她见物生情,百感交集,狠命地撕扯起来哪知病弱之身无法如愿黛玉闭目喘息片刻,命笼上火盆,欠身将手帕投进火中随后拿过前日整理的诗稿,撂在火上紫鹊、雪雁赶忙抢救,却来不及了此后病越发沉重,终于含恨离开人世。
4、诉肺腑宝玉痴情一日,黛玉独自拭泪,宝玉瞅了半天,说道“你放心”三个字林黛玉听了,怔了半天,方说道:“我有什么不放心的?我不明白这话,你倒说说怎么放心不放心?”宝玉叹了一口气,问道:“你果不明白这话?那我素日在你身上的心都用白用了,且连你素日待我之意也都辜负了你皆因总是不放心的原故,才弄了一身病但凡宽慰些,这病也不得一日重似一日”林黛玉听了这话,如轰雷掣电,细细思之,竟比自己肺腑中掏出来的还觉恳切,竟有万句言语,满心要说,只是半个字也不能吐两个人怔了半天,林黛玉一面拭泪,一面说道:“有什么可说的你的话我早知道了!”口里说着,却头也不回竟去了。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 专题12 名著导读、经典文化研读 人物形象之为官做宦的世俗男子贾宝玉.doc
主标题:人物形象之为官做宦的世俗男子贾宝玉副标题:《红楼梦》中的人物形形色色,一起来分析其中的典型人物吧!关键词:小说,人物形象,贾宝玉,分析难度:3重要程度:3内容:要评说《红楼梦》中的人物,首要的当数男主人公贾宝玉了,作为贯穿全书始终的人物,作者曹雪芹在其身上着力最多,寄托也最深,他其成为中国小说史上塑造得最为成功的艺术典型之一,甚至人人还说这一形象所影射的就是曹雪芹本人。
但据我看来,这一典型形象绝非作者的实灵自作,而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中同类型的人物加以概括,并揉合了自己的想象,经过艺术加工而创造出来的完美艺术形象。
在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中有两首《西江月》,是这样描写宝玉的: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
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
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
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
寄言纨绔与膏梁:莫效此儿形状!有些读者在读了这两首《西江月》后,就此认定了宝玉是一个不求上进,只爱脂粉的孽根祸胎。
但其实不然,这两首《西江月》是从封建统治者的思想出发,所反映的是封建大家长对宝玉盼着他中举,扬名以继承地主阶级事业的“良苦用心”。
而作者正是借《西江月》寓褒于贬,充分概括了在宝玉身上最突出的闪亮点---叛逆性格。
词中说他:“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其实就是说他不肯“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不愿走封建家长为他规定的读书应举,结交官场,遵从礼法,经帮济世的人生道路,而是鄙视功名利禄,厌闻“仕途经济”的学问。
他甚至认为那些和朱理学之类的儒家著述,“都是前人无故生事”是“杜撰”出来的。
至于八股时文更是:“后人饵名钓禄之阶”,是“拿安诓功名混饭吃的”。
他把封建统治者奉若神明的儒家道学批评的一文不值。
基于此种想法,他“杂学帝搜”,宁肯去读《西厢记》《杜丹亭》这类被封建卫道者视为邪书的“小说淫词”,也不去读《四书》、讲八股、听“仕途经济”的“混帐话”。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专题12名著导读、经典文化研读人物故事之宝钗与熙凤
主标题:人物故事之宝钗与熙凤副标题:归纳小说中重要人物故事,为分析人物形象打基础。
关键词:小说,人物故事,概述难度:1重要程度:3内容:(一)薛宝钗的故事1、宝钗扑蝶芒种时节,按风俗是送花神的日子。
宝钗到潇湘馆去唤黛玉。
她远远看到宝玉走进院去就停住了脚。
她想:“我现在跟进去,一来宝玉不方便,二来黛玉生疑,还是不进去的好。
”转身就往回走。
宝钗见一双玉色蝴蝶,十分有趣,想扑了来玩耍,就一路跟踪蝴蝶,来到滴翠亭上。
无意听到小红和坠儿在谈一些闺房私话。
为了避免尴尬和无趣,装出一付正找黛玉的样子,还大叫道:“颦儿,我看你往那里藏!”2、钗黛互吐剖心语黛玉生病,宝钗前来探望,宝钗的百般体贴让黛玉感激不已,黛玉向她说了先前以为她心里藏奸,后来因宝钗没有当着众人说她读《西厢记》《牡丹亭》而心存感激的话,并说自己无依无靠的苦衷。
宝钗亦说自己虽有哥哥母亲,只是略比你强一点,也算是和黛玉同病相怜。
(第45回)3、探微恙互看金玉(比通灵)宝钗生病,宝玉前去看望。
宝钗要看宝玉之玉,只见正面写着通灵宝玉,下面有“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反面写着“一除邪祟,二疗冤疾,三知祸福"。
宝玉也要看宝钗的金锁。
上面写着“不离不弃,芳龄永继”。
莺儿说是癞头和尚送的,觉得这几字和宝玉的像是一对。
宝钗没等她说完就把她支开了。
(第八回)(二)王熙凤的故事1、王熙凤的出场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
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
2、简述王熙凤初次出场的过程林黛玉初进贾府正和贾母叙谈时,王熙凤放诞无礼扬声说笑而来,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然后在一群媳妇、丫鬟的围拥下盛装进屋。
一进来,就拉着黛玉的手夸她长得标致,不像贾母的外孙女,倒像嫡孙女。
接着又哀伤起黛玉的母亲,说哭便哭,用帕拭泪,待到贾母说:“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 专题12 名著导读、经典文化研读 红楼梦的悲剧世界.doc
主标题:《红楼梦》的悲剧世界副标题:以爱情悲剧为主线的《红楼梦》,也是理想的悲剧、社会的悲剧!关键词:名著,小说,主题,探究难度:3重要程度:3内容:《红楼梦》是一部悲剧,是一部以爱情悲剧为主线,而反映作者理想失落的理想的悲剧,同时也是一部社会的悲剧。
1、爱情的悲剧——“悲金悼玉”。
作者塑造了一个木石前盟,但金玉良缘破坏了木石前盟,而最后金玉良缘也成了一个悲剧。
2、理想的悲剧——“千红同悲”。
《红楼梦》在反映爱情的悲剧的同时,又反映了理想失落的悲剧。
A、作者在小说中描写了一群品貌兼优的女子,有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的十二位,又有副册中的十二位,每一个都是作者理想中的人物。
B、作者在小说中对女子的价值给了很高的评价。
他借贾宝玉之口说女子的“行止见识,皆出我之上”“负天恩祖德父兄教育之恩,都不要紧,只是闺阁中的女子不能负”C、作者用男性的卑劣来衬托女性的纯洁与伟大。
“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然而他们要么被封建社会毁灭,要么被异化。
D、我们还可以从书名,和一些细节看出,如太虚幻境中幻警仙子给宝玉喝的酒(万艳同悲),饮的茶(千红一窟)。
作者的书斋叫“悼红轩”,小说主要人物,如元春、迎春、探春、惜春,意思就是“原应叹息”,从这些取名表现了作者对女子的同情与叹息。
他感到人生理想的幻灭,最后林黛玉死去,失去了他生命的支柱,宝玉内心更加痛苦,无法解脱,出家而去。
3、社会的悲剧。
《红楼梦》在反映爱情和理想悲剧的同时也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没落,小说以贾府衰落为主线,同时写了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衰落。
从贾府以及四大家族的没落,反映了封建社会家族没落的必然性。
而通过家族的没落,反映的是封建社会的剥削制度,反映的是对下层人民的剥削,从更深广的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悲剧。
小说以宝黛的悲剧为主线,反映了广阔的社会背景,描绘了向生活一样复杂的社会现实。
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丑恶和腐败,封建地主的残酷和虚伪。
歌颂了青年男女春节的爱情,一切美好的东西度被毁灭了,而丑恶的却依然存在,这是一个理想的悲剧,同时也是一个社会的悲剧。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 专题12 名著导读、经典文化研读 人物形象之有命无运的薛宝钗.doc
主标题:人物形象之有命无运的薛宝钗副标题:《红楼梦》中的人物形形色色,一起来看看那个有命无运的女人吧!关键词:小说,人物形象,薛宝钗,分析难度:3重要程度:3内容:对宝钗的评价,长期以来褒贬不一。
对于这个人物,我们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全盘肯定,虽然她是一个封建礼教的守护者,是封建势力的帮凶,但同时,她也是受封建势力压迫,毒害的千万个人物的其中一个。
因此,作者在描绘这个人物时,是同情与批判兼而有之。
作者同情她,她也是“薄命司”里“有命无运的人。
”作者也赞美她,她的才,她的貌,是有目共睹的。
她博学多才,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无一不晓,各地风土,处世之万般皆通。
就连医药之理。
宝钗也略知一二。
因此宝玉常常为之赞叹。
她的艺术造诣很深,大观园里是有口皆碑的。
诗才敏捷,常常独占鳌头,足可与黛玉相媲美。
至于她那“比黛玉另具一种妩媚风流”的容貌神韵也常令宝玉羡慕得发呆。
的确,薛宝钗是一个才貌双全的少女。
但是作者越是渲染和赞美她的才貌,就越能让人更好地批判她封建品德。
但同时,作者并不是把她写成一个小丑,而是通过对宝钗的批判来达到谪指封建制度的目的,贬中有褒,褒中含贬,但基本持否定态度,我想,这就是作者对薛宝钗的态度。
在《红楼梦》中,宝钗很少直接宣扬和维护封建礼教,而是通过她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为反映她的真实个性。
在生活中,宝钗并不是像黛玉一样真情流露,而是常常深隐心机。
她表面上“随分从时”“装愚守拙”“罕言寡语”,一举一动显得“端庄贤淑”完全符合封建“淑女”风范。
但实际上她期望着“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温柔敦厚的仪范中掩盖的是“欲偿白帝”的野心。
她熟谙世故,诚府极深。
“来了贾府这几年”虽然表面不言不语,安分守已,实则“留心观察”因此即使是在荣国府这个人事复杂,矛盾交错的环境里,也生活得左右逢源,如鱼得水。
甚至就连那个几乏忌恨一切的赵姨娘也赞她:“很大方”,“会做人”。
“会做人”的确是薛宝钗的性格特点,这与她“温柔敦厚”的外露特征相融合,使得她为人人所夸赞。
2016年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专题12名著导读、经典文化研读人物形象之长于忧患的史湘云
主标题:人物形象之长于忧患的史湘云副标题:“转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又是哪个女人呢?关键词:小说,人物形象,史湘云,分析难度:3重要程度:3内容:史湘云是曹雪芹在《红楼梦》里所着力刻划的人物形象之一。
她在“金陵十二钗”中名列前茅,在《红楼梦》复杂的形象体系中居于相当重要的地位。
她的形象,对于深刻地揭露社会矛盾,广泛地表现作品都起了重要作用。
在对湘云的判词写着:“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
转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判词概括了湘云生于富贵,长于忧患,自幼失去父母,且又遭逢未杨,只能在贫困潦倒中度过苦痛一生的悲惨遭遇。
由于她的一生极富变化,因此她的性格也随生活境遇的转变而有所变化。
由于她自幼生活在封建统治的高墙深院内,被禁锢在侯们似海的封建记邸中,长期标准的封建教养,使史湘云接受了一整套陈腐传统的思想观念。
在第三十一回写的史湘云与丫环翠缕谈阴阳的一段话中:史湘云认为“天地间都赋阴阳二气所生,或正或邪,或奇或怪,千变万化,都是阴阳顺逆,多少一生出来,人罕见的就奇,究竟理还是一样。
”当翠缕提出:“从古至今,开天辟地,都是阴阳了”时,史湘云就说她“糊涂”,骂她“放屁”,接着又把自己的观点作了进上步说明:“什么都是些阴阳,难道还有个阴阳不成!阴阳两个字还只是一字,阳尽了就成阴,阴尽了就成阳;不是阴尽了又有个阳生出来,阳尽了又有个阴生出来。
”史湘云的这一篇宏论,突出地表现了她受封建的唯心主义的荼毒之深。
暴露出了其封建阶级的本质。
在这一湘云与宝钗是同一思想体系的。
在她第一次正面出场贾府时,还是与林黛玉同榻而眠,而到了三十七回应邀入诗社时,就被薛宝钗拉去蘅芜苑同住了。
在第二十一回,她见到贾宝玉要吃胭脂,就一巴掌把胭脂打落,同时骂他“这不长进的毛病儿,多早才改过。
”从这就开始展露出这个贵族少女身上的封建道学气。
接着她又操着薛宝钗的腔调,来劝贾宝玉去结交贾雨村之流,走仕途经济的道路。
这一番薛宝钗式的言论,惹得宝玉大为光火,立即象过去对薛宝钗一样,斥之为“混帐话”,给她难堪,赶她到别屋去坐。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专题12名著导读、经典文化研读红楼梦的艺术特色
主标题:《红楼梦》的艺术特色副标题:这部具有深广的文化内涵和高度的思想内容的奇书,具有怎样的特色?关键词:名著,小说,艺术特色,分析难度:3重要程度:3内容:《红楼梦》是一部具有深广的文化内涵和高度的思想内容的奇书,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传统文化思想的最高综合和体现。
“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在艺术上,它达到了中国小说不可企及的高度,正如鲁迅先生所说:“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
1、网状形式的艺术结构。
《红楼梦》是具有高度现实主义的悲剧结构。
全书一百二十回,上半部“备记凤月繁华之盛”,下半部写“树倒猢狲散”的衰败局面,其中第五十四至第五十五回之间是个转折,由喜转悲,由盛转衰,由荣转枯,第五十四回是全书热闹的顶点,第五十五回便开始急转直下。
大体说来,全书按贾府的衰败阶段分为四大段落:第一部分(前5回):序幕。
对于全书有着纲领性作用。
它对全书的主题、主线、副线以及贾府家事、人丁、四大家庭之间的关系和十几个主要人物性格特点、命运都作过或明或暗的概括。
第二部分(第6-55回):是贾府的全盛时期。
第三部分(第66回-104回):是以贾府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由盛而衰的时期。
第四部分(第105回-120回):是彻底衰落时期。
作为一部博大精深的百万巨著,作者组织了大大小小的故事,描写了无休无止的斗争,在这蔚为大观的历史长廊里,以贾府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衰亡过程,宝黛爱情悲剧的发展始末,两者相互穿插交织,是支撑这座艺术大厦的栋梁。
此处每一人物又几乎自成起讫的故事线索,又有如斗拱短柱。
条条线索、错落编织,所以《红楼梦》又有网状形式的艺术结构的美称。
关于《红楼梦》结构的其他说法还有:近代的“四时气象说”(二知道人)、“二十一大段说”(王希廉)、张新之的“三大支说(张新之)以及当代的“波纹结构说”(无名氏)、“立体式建筑说”(周汝昌)、“复叠框架结构说”(曹涛)等。
2、典型生动的人物形象。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 专题12 名著导读、经典文化研读《红楼梦》教你感悟人生不分版本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专题12 名著导读、经典文化研读《红楼梦》教你感悟人生不分版本主标题:《红楼梦》教你感悟人生副标题:读完《红楼梦》,感慨肯定是有的,你会有哪些感悟呢?关键词:小说,阅读,感悟难度:1重要程度:3内容:纵观中国文化的历史长河,不难采集许多璀璨的明珠,其中一部《红楼梦》人人推崇,堪称绝唱。
然而《红楼梦》的兴衰之史,实为一种说教,其耀眼之处是劝人们保持心理的平衡。
作者之所以著书为红楼梦,是希望世人能够从人生大梦中清醒,不要被功名、金钱等所诱惑,去理解人生的真正价值,人生的真缔所在,红楼梦为梦,人生何时何地不如梦境一样呀?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回想一下过去,曾几时,不是被梦境所萦绕,只是有些人能从梦中清醒,而有些人还继续在梦中沉迷。
开篇的《好了歌》:“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塚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子孙谁见了!〞《红楼梦》一书,可以说主体内容是围绕着这四个方面并借助于当时的时代背景为题材进行论述的。
道出了曹雪芹、高锷两位先生的良苦用心和对世人的感慨之情,希望世人看破红尘,理解人生的真谛。
其实,无论是世上的人或事物,都在顺其自然地变化着,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事有顺逆成败,都是自然而然的事,并非人的主观意识能左右的。
智者能主观顺应客观,成认现状;而愚者持主观唯心,见月圆而喜,因月缺而悲,得胜利而骄,遇失败而躁,逢顺境得意,遇逆境彷徨,无风三尺浪,心态总难平衡,自己找来种种的烦恼。
原来烦恼的外因,虽是客观的必然,其内因是来自思维的愚昧和心性的不平。
所以人们能通过此书,看破红尘,端正认识,开悟人生,健康感情,坚强意志,认识自我,理解他人,并可以化解一切烦恼,得到彻底的解脱。
下面,从健康学的角度对《好了歌》进行一下大概的剖析。
2016年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 专题12 名著导读、经典文化研读 封建家庭的叛逆者-觉慧
主标题:封建家庭的叛逆者——觉慧副标题:觉慧还是封建家庭的叛逆者,在哪里表现出来的呢?关键词:小说,人物形象,觉慧,叛逆者,分析难度:3重要程度:3内容:觉慧是高家内部第一个叛逆者,也是“五四”新思潮影响下新生的民主力量的代表。
大胆和幼稚是他性格的基调,对旧礼教、旧习俗、旧势力、不顾忌、不害怕、不妥协,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是他突出的性格特征。
他的性格、思想等各方面都具有开放的意识。
觉慧有民主、人道主义的思想叛逆。
觉慧大胆的叛逆反抗精神,首先表现在反抗封建专制家庭的羁绊,走自己的路,关心国家命运,积极投身于当时的进步学生运动。
在小说一开始,我们就看到他由于“五四”新思潮的影响,积极排练宣传民主主义思想的话剧《宝岛》,攻击四川社会的卫道者,不顾家庭的阻挠,积极投身于反对军阀的学生运动。
觉慧在封建家庭中思想有很大的不同是因为受过新时期教育的思想(“五四”、新时期、西方的教育),在当时的时期他心中有民主主义、人道主义的思想,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他看清了封建家庭的黑暗,对这样的家庭充满了恨,讨厌封建家庭的这种生活方式。
觉慧不希望他被封建家庭的腐朽思想所束缚!在这种情况下,觉慧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及思想投入到了革命的事情中。
在行动方面,他主动参加学生运动、社会革命活动。
在思想方面,他反对旧社会的制度,写反对思想文章、刊物,甚至编写了向封建主义的讨伐的文章,大力宣传推进进步的思想。
与此同时,在家庭里对于他是一个恶梦。
高老太爷有明显的封建思想,而觉慧却讨厌旧社会的旧思想、旧道德、旧礼教、旧传统习俗以及封建迷信等活动。
觉慧从封建家庭的思想上看到了许多的狭隘之处,他认为当时的家庭和他的理想差距很大会葬送了他的青春!再次,他与封建家长的对抗,在高家始终站在反封建礼教、封建习俗斗争的一方。
他帮助并支持觉民抗婚,为觉民传递各方面的信息,勇敢无畏地抵住了高老太爷的专制压力,协助觉民取得了婚姻斗争的胜利。
在高老太爷病危之际,坚决反对端公驱神追鬼的把戏,他寸步不让,大胆同封建家长、封建习俗对抗。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专题12名著导读、经典文化研读金陵十二钗(正钗)和判词
主标题:金陵十二钗(正钗)和判词副标题:《红楼梦》中人物的判词,是与人物的命运休戚相关的哦关键词:小说,金陵十二钗,判词难度:1重要程度:1内容:(一)[红楼梦十二曲——引子]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
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
因此上演出这悲金悼玉的"红楼梦"。
作者曹雪芹是以警幻仙子的口气,借风月之情来抒发他的“愚衷”----作者意想补“天”而无法可补的思想矛盾。
《红楼梦》写“风月情浓”,表现了宝、黛之间的爱情。
这种爱情非“才子佳人”式的庸俗爱情,而是建筑在对封建礼教叛逆的基础上的纯洁的爱情。
(二)[终身误]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钗黛[枉凝眉]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宝黛《终身误》是写宝钗的,曲子正因为她终身寂寞而命名。
宝钗的不幸处境,表现为婚后丈夫(宝玉)对她并没有真正的爱情,最后弃绝她而出家为僧。
但宝玉的无情,又与他始终不能忘怀为他而死的林黛玉有关。
所以,曲子从宝玉对钗、黛的不同态度去写;不过,此曲所要预示的还是宝钗的命运。
从曲子中我们可以看出“木石前盟”的证验在前,“金玉良缘”的结成在后。
这曲《枉凝眉》便是木石姻缘精彩的写照,只是两个人却是一场不折不扣的悲剧先说说黛玉。
黛玉的容貌也许不能算倾国倾城,但却别有一番风情,曹雪芹刻画她的容貌时道“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红楼梦》第三回)”但看这一段话,黛玉呈现出来的完全是一种“病态美”,娇弱、凄楚然而超凡脱俗。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 专题12 名著导读、经典文化研读《红楼梦》悲剧的多重意义
主标题:《红楼梦》悲剧的多重意义副标题:从《红楼梦》的悲剧中,可以看出作者对现实、文化、人生等怎样的批判、反思与探索呢?关键词:名著,小说,主题,意义,探究难度:2重要程度:3内容:古今中外许多美学家对悲剧的论述,总是具备这样一个基本特征:从幸福到苦难,从追求到幻灭,从有价值到毁灭。
根据悲剧的这一基本特征,一部《红楼梦》,我们可以看出其悲剧性具有三重意义。
即从写作题材的表层意义看,全书是通过贾府兴衰过程及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来写时代悲剧;从写作题材的深层意义看,是通过几个女子的毁灭过程来写文化悲剧;从写作题材的象征意义看,是通过由好到了、由色到空的变迁过程来写人生悲剧。
下面具体谈谈悲剧的三重意义。
一、时代悲剧:如果说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清王朝思想钳制造成的精神悲剧的话,那么,曹雪芹通过封建贵族世家盛衰的描写,则较全面地表现了清王朝腐朽没落造成的时代悲剧。
纵观《红楼梦》全书,我们可以得出几点认识——荒淫,是贾府这个贵族世家衰败的原因之一。
一方面,贾府上下的男人大都生活腐败,道德沦丧,荒淫在这个贵族世家被视为平常之事。
贾珍的公媳乱伦,贾琏的“包二奶”,贾赦对鸳鸯的企图,甚至连王煦凤与侄辈贾蓉也有染,等等这些,正应证了老仆人焦大的那句“爬灰的爬灰,养小叔的养小叔”的话。
另一方面,由荒淫所引起的人事纠纷、甚至恶毒的残杀,更是不断地动摇着这座封建大厦。
虽然也有不少清白的女儿家门努力地在这罪恶的泥潭里挣扎反抗,但最终也都与这腐朽的家族同归于尽,几乎没能有一个落得好下场的。
奢侈,是这个贵族之家衰败的原因之二。
且不说那些名目繁多的美器珍玩如何填满这个家族的每个角落,也不说那些精心烹调的美味珍馐如何充塞这个家庭的每个盛筵,单就秦可卿之丧事与贾元春之省亲,那奢华靡费程度就够惊人的了。
虽然凤姐、探春等人在最后已感到家庭经济危机的来临,但这时谁也无法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了。
“一代不如一代”,更是这个贵族之家的致命伤。
高中学生名著阅读指导策略研究——以《红楼梦》阅读指导为例
高中学生名著阅读指导策略研究——以《红楼梦》阅读指导为例摘要:在高中这一阶段中,学生们正处在一个自我提升的关键期,通过对其阅读进行指导,能够促使其阅读量得以提升,视野得以开拓,进而促使其语文素养得到提升。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可以有效将小说类的节选课文与整本阅读教学指导连接起来,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补充节选类课文,并还能够有效激发学生们对整本书籍的阅读兴趣,提升其阅读能力。
下面将阐述高中学生《红楼梦》阅读的指导策略。
关键词:高中生;红楼梦;阅读指导;策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对名著书籍阅读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其中蕴含的内涵及思想文化等能够对学生们造成极大的影响,对其三观的形成和人格的塑造等有着极好的培养作用。
在实际的名著阅读指导中,语文老师有责任与义务为学生们分析名著阅读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并帮助他们积极采取对应措施进行解决,以促使学生们能够读懂名著,有兴趣去进行名著书籍阅读。
1.科学合理的运用阅读资源从学校这一层面看,应当积极建立起图书馆,然后对学生们全面开放。
为其营造一个好的读书环境,让其能够静下心来进行阅读,以提升阅读质量。
另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信息资源已渗透到了人们的生活及学习中,老师可以在对学生们开展阅读指导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们使用信息技术去进行阅读,提升其对名著的理解能力[1]。
比如:在《红楼梦》这部名著的阅读中,学生们可以使用信息技术去查询书籍的创作背景以及主题,以此来拓展自身的阅读视野,更加的了解《红楼梦》的写作背景。
并通过使用信息技术来解析书籍中自己没有读懂的地方,这样就能更加清晰明了的认识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及内涵。
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极好的提升学生们的阅读能力,让其阅读视野得到好的拓展。
此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时下对《红楼梦》的各种研究和探讨也已经有了许多成果,引导学生适当地利用各种出版物和网络资源进行研究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拓展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也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播,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 专题12 名著导读、经典文化研读《红楼梦》的作者不分版本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专题12 名著导读、经典文化研读《红楼梦》的作者不分版本主标题:《红楼梦》的作者副标题:曹家是一个具有文学教养的世家,曹雪芹有过怎样的经历呢?关键词:名著,作者,简介难度:1重要程度:1内容:1、曹雪芹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
约生于公元1715年左右,卒于1763年左右,出身于一个有文化素养的皇家世仆家庭。
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
曹家本是汉人,后被努尔哈赤俘虏,曹家就在皇家做包衣〔满语奴隶之意〕,入了满籍。
曹家祖上有战功,高祖曹振彦跟随多尔滚出生入死,是清朝的开国功臣。
到康熙年间,曹家已发迹。
曾祖父曹玺也有战功,官至工部侍郎。
康熙登基以后,曾祖曹玺、祖父曹寅、伯父曹颙、父亲曹頫三代世袭江宁织造的官职达六十年之久,负责掌管宫廷所需各种织物的织造、采购、供给等任务,并为皇帝耳目,被封为一品大官,负有探听江南一带社会动向、随时奏扳的政治使命。
康熙六次南巡,以江宁织造署为行宫,其中四次是在曹寅任内。
曹玺的妻子是康熙皇帝的乳母,曹玺的儿子曹寅又是康熙皇帝的侍读。
曹寅还做过两淮巡盐御史,他两个女儿都被选做王妃。
由此可见曹家的显赫以及与皇室的密切关系。
曹家还是一个具有文学教养的世家。
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是当时有名的藏书家,又博学能文、能写诗填词谱曲。
著名的《全唐诗》就是由他主持刻印的。
这种家庭环境无疑地对曹雪芹的文学素养有直接的影响。
曹雪芹的生父叫曹顒,曹雪芹未出世时,曹顒已亡,曹雪芹是曹顒的遗腹子。
曹寅只有曹顒一个儿子,曹顒死后,曹寅过继他弟弟曹宣的儿子曹頫为己子,承袭职位,故曹頫成为曹雪芹的养父。
曹雪芹在少年时代经历过一段“棉衣纨裤〞“饫甘餍肥〞的贵族生活,康熙末年,皇子们分朋树党,争权谋位。
最后是四皇子胤祯夺得了帝位。
雍正即位后,展开了一场残酷的去除政敌的斗争。
残酷地迫害和镇压了与己争夺皇位的诸兄弟和异己的政治势力。
他的父亲曹頫在皇室内部争夺权力斗争的牵连下,以及在江宁织造任期内财款亏空等原因,被罢官、抄家、下监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标题:《红楼梦》教你感悟人生
副标题:读完《红楼梦》,感慨肯定是有的,你会有哪些感悟呢?
关键词:小说,阅读,感悟
难度:1
重要程度:3
内容:
纵观中国文化的历史长河,不难采集许多璀璨的明珠,其中一部《红楼梦》人人推崇,堪称绝唱。
然而《红楼梦》的兴衰之史,实为一种说教,其耀眼之处是劝人们保持心理的平衡。
作者之所以著书为红楼梦,是希望世人能够从人生大梦中清醒,不要被功名、金钱等所诱惑,去理解人生的真正价值,人生的真缔所在,红楼梦为梦,人生何时何地不如梦境一样呀?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回想一下过去,曾几时,不是被梦境所萦绕,只是有些人能从梦中清醒,而有些人还继续在梦中沉迷。
开篇的《好了歌》:“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塚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子孙谁见了!”《红楼梦》一书,可以说主体内容是围绕着这四个方面并借助于当时的时代背景为题材进行论述的。
道出了曹雪芹、高锷两位先生的良苦用心和对世人的感叹之情,希望世人看破红尘,理解人生的真谛。
其实,无论是世上的人或事物,都在顺其自然地变化着,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事有顺逆成败,都是自然而然的事,并非人的主观意识能左右的。
智者能主观顺应客观,承认现状;而愚者持主观唯心,见月圆而喜,因月缺而悲,得胜利而骄,遇失败而躁,逢顺境得意,遇逆境彷徨,无风三尺浪,心态总难平衡,自己找来种种的烦恼。
原来烦恼的外因,虽是客观的必然,其内因是来自思维的愚昧和心性的不平。
所以人们能通过此书,看破红尘,端正认识,开悟人生,健康感情,坚强意志,认识自我,理解他人,并可以化解一切烦恼,得到彻底的解脱。
下面,从健康学的角度对《好了歌》进行一下大概的剖析。
第一,在《红楼梦》一书中,为功名奋斗的人们,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如贾政、贾赦等,其结果怎样呢?皇上的一道圣旨,偌大的荣宁二府,四大家族不得安宁。
由此可见,不理解自然力,不平地为功名奋斗的结果,不过如此而已。
从心平健康学的角度上看,为功名奋斗的一类人,由于不平的心情对身体存了大量的信息,心中无法平衡,就会导致这些灾难和病
痛。
拚搏奋斗难道错了吗?没有错,但因为这类人的私心太重,带有某种强烈的欲望,必然导致不良的结果。
人生不能没有追求,但要去掉苛求,不能没有希望,但要去掉欲望。
只要你将不正确的观点一一转变,就会得到身心的解放。
第二,在《红楼梦》一书中,为金钱奋斗的人,以王熙凤为代表,她的一生既有谋私的本事又有钻营的能力,为了金钱,克扣粮饷,机关算尽。
但她最终又得到了什么呢?死时也只落得草席一卷而去的下场。
可见人生不在于你有没有钱或有多少钱,关键在于你能不能坦然、无私、心平地面对它。
大家想一想,《红楼梦》中,举了那么多为钱奋斗的人,以及为钱奋斗的各种各样的结果。
过去是这样,现在又如何呢?都一样。
不在于你有多少钱,而在于你面对人生的包袱有多重、容量有多大和心能不能坦然。
当今,社会上一些有钱而亢奋的人,活得并不轻松。
因为他们自以为了不起,比别人强,高高在上,拥有无休止的欲望。
由于这种亢奋的心情,导致他们的家庭破裂、婚姻失败、妻离子散,甚至个人走上了吃喝嫖赌、无所事事的逆境。
有的因为怕被偷而寝食不安;有的因钱或财产分配不均,兄弟姐妹反目成仇,甚至闹出了人命。
反之,穷并不可怕,如果你放下包袱,用自然的观点,去看待这些问题,那么你将意识到这是大自然给你的锻炼机会。
坦然地面对现实,你才能做到活的坦然,活的自在,才能在穷的逆境中,锻炼自己,而产生超人的抵抗力,去努力拼搏,改变自己,从而获得常人永远体会不到的那种闯过逆境的心灵解脱感和轻松自在感。
第三、在《红楼梦》一书中,写了很多为爱情而迷茫、导致疾病的人与事。
如贾宝玉的出走,林黛玉的早逝,尤家二姐妹的悲剧等等,都在述说着世人没有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爱情。
如果从心平健康学的角度,就不难理解这一问题。
就拿现在的中年人来说,为什么离婚率这样高?这是因为当年他们为获得爱情或婚姻产生过亢奋的心情、感情好过了的原因,不是从自然的角度去好,而是按照自己的向往,用不平静的心情去好,待好到极点时,就走向反面,就会出现不平衡的心理。
俗话说:“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从平衡的理论上讲,好也要适度,只有这样才能好得长远,才能避免不得病,或少得病,从而获得家庭的长远幸福。
我们这里所说的,并不是要两个人感情不好,而是怎样坦然地、自然地好。
那么,该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就是以不平的心情一味地追求这种好,到最后,得到的必然是悲残的结果。
第四、在《红楼梦》中,为儿孙拼搏、操心、存病的人,也是不计其数的,从贾政、贾宝玉、薛宝钗、薛蟠等事例中可悟到,“可怜天下父母心”。
从心平健康学的角度讲,父母对儿女好过了,同样会有反作用力来平衡。
从社会规律来看,你对哪个孩子好过了,到头来那个孩子磨你也最重,家长对孩子好过了,要么是孩子违背父母好的意愿惹你伤心,要么就是
孩子得病让你着急,来平衡你对他过分的好。
我想这两种结果,都是天下父母所不希望的,我们要能站在自然的角度,随时保持心理平衡,才能正确处理这一问题。
能平静地对待儿女,对双方都是一种解脱。
常言道:“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马牛”。
我们通过阅读《红楼梦》一书,得到的不仅仅是文学上的享受,更重要的是通过一个家庭的兴衰史,去理解自然力。
《红楼梦》开篇一首诗是这样写的,“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曹雪芹先生所说的味,就是指的自然力。
用此书告诉读者,怎样理解自然,合于自然,面对人生,开悟人生。
我们说,事实上自然力与平衡论贯穿了整部《红楼梦》的始末,它都在陈述着人存什么样的欲望,最终就会得到相反的结果。
“若想好,须先了”,好什么?了什么?比如若想身体好,必须了却当年对人、对事恩恩怨怨等存下的不平心情,把导致疾病的根源找到了,才能明白怎样消解祛病。
在人的一生中为功名、金银、爱情、儿孙所存的这四大类,每个人都有可能为其中之一有放不下、想不开、看得太重的点,所以活得很累,有的人为此得了一身的病,到最后也没有活明白,《红楼梦》实为一本教人开悟的教科书。
人生好比一场梦,大梦初醒,才意识到人生的真正意义,不在于你得到多少,失掉多少,而在于你在奋斗中悟出了多少。
只有奉献,奉献既是得到的基础,又是得到的升华,奉献才是最高的得到。
只有无私的奉献,才会给人生带来全面的丰收。
然而人们应该以自己艰苦的劳动,为大家创造出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奉献社会,奉献他人。
与此同时,人们也必将得到回报,得到身心双重丰收。
要记住,自然力对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又是了了分明的。
《红楼梦》一书结尾的一句话这样写的:“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
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这是作者希望世人通过这部历史文学作品,找到人们吉凶祸福的由来,告诉世人这梦一般的辛酸悲剧的发生,都是人们愚昧无知的心性不平,所造成的那种荒唐的结局,让人们从中领悟到自然力与平衡论的微妙关系。
希望世人能够了解《红楼梦》,并从中理解人生的真正意义和身心健康的深刻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