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专家李江涛教授:领导者战略新思维四字诀——“局断养守”
战略管理专家李江涛:如何练就谋划全局的领导力
“战略”一词起源于军事领域,原指赢得战争的谋略,后泛指重大的、带全局性的谋划、决策。
古人云:“自古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万世之谋,全局之谋,就是战略之谋。
战略管理不是一个魔术盒,也不只是一套技术,而是分析式思维,是对资源的有效配置。
战略思维是领导者立足现实, 对全局性、规律性、长远性的问题,作出重大决策的一种思维方式,是现代领导必备的素质。
它反映的是一种能力、一种境界,标志着一个领导认识问题的角度、幅度、深度和广度。
在新经济形势下,领导者不仅要像一个高明的战术家,更应该以一个战略家的姿态,练就谋划全局的领导力,从而在新的变化面前,从容不迫地带领团队抢占行业竞争的制高点。
由《杨乃武与小白菜》说战略企业的战略思维是什么?是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如何利用自身有效的资源或者资产,去满足顾客的需求,从而实现价值的创造。
在这里面我要澄清几个概念,第一个概念是什么叫战略?第二个是什么叫战略思维?第三个是什么叫战略管理?战略实际上是研究未来的事情。
所以一谈战略,就谈未来是什么事。
战略一般跟一个词关系最密切,这个词就叫“眼光”。
眼光跟一个词有关系,我们称它叫“机会”。
中国人一般用一个词概括战略,就是远虑。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战略实际上是干两件事,第一件事看看未来有哪些机会,更重要的是要研究这个机会发生的时候需要什么样的资源,怎样抓住这个机会。
所以研究战略,根本上说是研究对未来资源的控制能力。
战略思维就是在研究战略的过程中,你是怎么想的,所以战略思维更多的是跟人有关。
战略管理是研究在这个过程中你应该做哪些事。
有人说:“我们平时没有研究战略,但是我们企业做得也挺好。
也没听说什么战略,好像人生过得也可以。
”由此可见,战略分两种,一种叫有意识的战略,一种叫无意识的战略。
有意识的战略就是你主动想一些东西。
无意识的战略往往是被动地接收一些思想。
第二种人的企业要想做得好,他一定要碰到比他强的人。
就是说,如果你不知道你的未来怎么把握,就去结交那些比你强的人。
管理专家李江涛教授:企业家要具备战略思维能力
管理专家李江涛教授:企业家要具备战略思维能力企业家的思维观念不能老停留在过去,想把企业带好,企业家的思维必须与时俱进。
企业生存在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之中,因此,研究企业发展战略一定要研究企业所处的周围环境的变化。
周围环境就是企业生存的局势,它的变化会影响企业的发展,只有关注局势的变化才能争取主动,顺势而为。
提到局势,大家会想到战局。
在作战中,军事家十分重视对局势的研究,《孙子兵法》开篇就是谈局势的重要性,只有占据有利地势才能势如破竹,攻无不破。
俗话说,商场如战场。
企业之间的竞争就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此消彼长,有上来的有下去的,客户认可一个企业的同时就会抛弃另一个企业。
市场环境就是如此残酷,企业能做的就是尽力争第一。
要争第一就要淘汰其他企业,让别人下来,自己上去。
而且,即便自己企业的产品再好也不能自卖自夸,只有让客户说好、同行说好才算好。
这就是企业目前面临的局势,明白这些才能适合市场的需要、客户的需求,生存发展下去。
做企业就要把周围的局势分析透,把企业内部分析透,把同行业发展情况分析透,把竞争对手分析透。
如果面对比自己实力强大的竞
争对手时先明哲保身,生存下来是最重要的。
不要试图挑战比自己更强大的竞争对手,或者和自己势均力敌的对手拼杀一番,那样的话也许两败俱伤,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最后的胜利不一定是自己的。
所以,知己知彼、综合分析才能明白企业的定位和生存立足点,把这些内外因结合起来重新找到企业发展的机会。
战略管理专家李江涛教授:战略的研究其实是一个布局的过程
战略的研究其实是一个布局的过程
对于做企业和做管理的人来说,一个好的战略是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是外部问题,其次是内部问题,再次是管理者的内心问题。
外部问题即机会,内部问题即能力,管理者的内心问题即目标。
机会、能力、目标三者结合,是管理的三要素,也是一个企业发展的三要素。
在生活中,我们说谁生不逢时,其实就是说这个人没有机会,说谁心有余而力不足,其实就是说这个人没有能力,说谁胸无大志,就是说这个人没有目标,没有雄心。
管理亦是如此,所谓战略,就是把机会、能力、目标这三者结合在一起的过程。
研究战略就是研究机会、能力和目标这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放在一起就相当于是一个局。
战略的研究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布局的过程。
既然要布局,就要去研究这个局面,要判断这个局势。
不仅要学会入局,学会出局,还要知道最终是个什么结局。
就像买卖股票,有的股票当你认为买得便宜时,其实它依旧处在高位,还有下跌空间。
而有的股票当你认为卖得高时,其实庄家有可能还会拉。
因此股票的买卖时机很重要,这就是一个入局出局的过程,判断对了方向,就可能盈利,判断若有差错,则很可能得不到理想的结局。
判断准确,就需要你对你买卖的股票对应的公司要有了解,对股票要有了解,对你买卖的股票的未来趋势要有更多可以判断的信息。
所以说研究战略就是研究一个局字。
要根据当前经济形势,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合适地布局,什么时候入局,什么时候出局,想要一个什么样的结局,企业家和管理者都应该要有一个清晰的蓝图。
李江涛:领导者战略思维的关键
领导者战略思维的关键在于把握战略机遇期战略思维,在中国文化里面叫智慧。
我给大家讲一个三国时期的故事,理解了这个故事,你就理解了战略、人生、社会,你就明白该如何去运用战略思维。
曹操的魏国把蜀国、吴国灭掉,魏国被司马家族灭掉,最终三国归于晋。
要谈晋不能不谈司马懿,不能不谈司马懿和诸葛亮的较量。
曹操自始至终都知道司马懿有反心,但他为什么在死前不杀司马懿?司马懿之所以能活下来是有原因的。
一个人一生之中能不能有所成就,你自身有没有能力是关键。
司马懿自己没本事,曹操绝对不会用他。
管理学中有一个词叫核心竞争力,讲的就是你靠什么立足的问题。
司马懿去打诸葛亮,到了街亭发现马谡在那儿把守。
马谡跑到山上去了,理由是他学过兵法,从山上冲下来势如破竹。
可是他没想到,司马懿一来就把水源切断了。
司马懿就这样轻易把马谡干掉了。
诸葛亮这边,兵都派出去了,没办法,只好把城门打开,演空城计。
派几个老兵去扫地,他自己故作镇定地在指挥台上弹琴。
司马懿一看就知道怎么回事,于是大喝一声:“不好!有伏兵。
”就撤退了。
其实,假设真有伏兵,一种方法是围着不打,一种方法是进去一试。
司马懿不试,也不守,直接跑掉了。
其实司马懿是害怕他这么快就把诸葛亮给拿下了,他在曹操那里就没利用价值了。
司马懿的战略思维是什么?他原本在牢里,现在为什么出来?因为他有能力,曹操知道,只有司马懿是诸葛亮的对手。
如果司马懿把諸葛亮打败了,把诸葛亮抓回去,结果肯定是諸葛亮坐牢,他司马懿也回去坐牢。
所以,“不好,有伏兵”的意思是,诸葛亮我不打你,我先撤,以后有机会咱们继续较量。
这就是司马懿的战略思维。
所以,空城计里真正聪明的人是司马懿。
最后皇权落在谁手里就是最好的证明。
这里面涉及一个专业的词,叫资源的瞬间贬值。
当敌人被消灭以后,大臣手上的资源就会瞬间贬值。
如果大臣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敌人已经被消灭了,你还在皇上面前耀武扬威,皇上就不能接受了。
这个时候,作为大臣有三种选择。
第一种是早死,在即将要胜利的时候,突然死掉了。
李江涛教授:企业家具备战略思维才能够把握时代发展大趋势
企业家具备战略思维才能够把握时代发展大趋势一个人真正想成大事一定要有对时代的把握能力,一定要有超水平的组织能力和创新能力。
也就是说,一个领导干部应当学会战略思维,应当具备战略思维。
总的来说,战略思维表现为三个方面:看大趋势,看大形势,看大机遇。
就是通过看大趋势去寻找机会;通过看大形势去把握机会;通过看大机遇,准确地去识别机会。
洛克菲勒那个时候就发现了这个问题。
他感到这与自己的垄断思想不谋而合,就对文章予以高度评价,并以高达500美元的月薪聘请文章的作者多德为法律顾问。
受聘后,多德为报知遇之恩,就千方百计为洛克菲勒的公司寻找法律上的漏洞。
一天,他在仔细研读《英国法》中的信托制度时,突然产生灵感,提出了“托拉斯”这个垄断组织的概念。
什么是“托拉斯”呢?就是生产同类产品的多家企业,不再各自为政,而是以高度联合的形式组成一个综合性的企业集团。
这种形式比起最初的“卡特尔”更能掌握市场,垄断性要强得多。
托拉斯其实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连锁”。
洛克菲勒的厉害之处在于他能够敏锐地把握一个人给他创造的机会,就是他能知道一个人起什么作用。
洛克菲勒运用多德的托拉斯理论,在1882年1月20日召开标准石油公司的股东大会,组成9人的“受托委员会”,掌管所有标准石油公司的股票和附属公司的股票。
洛克菲勒被选为美国委员会的委员长。
随后,受托委员会发行了70万张信托证书,仅洛克菲勒等4人就拥有46万多张,占总数的三分之二。
所以洛克菲勒不仅在产业上成功,他在组织设计上也取得了成功。
就这样,洛克菲勒如愿以偿地创建了一个史无前例的联合事业——托拉斯。
在这个托拉斯结构下,洛克菲勒合并了40多家厂商,垄断了全美国80%的炼油工业和90%的油管生意。
所以,第一个方面,企业家要有大格局去把握大趋势,要有大激情去实现真正的专业化。
第二个方面,领导者要认识自己的战略思维。
战略管理思维是领导者对关乎事务全局的、长远的、根本性的重大问题,分析、综合、判断、预见和决策的思维过程。
战略管理专家李江涛教授:做战略型领导者的重要性
战略管理专家李江涛教授:做战略型领导者的重要性智利当代著名诗人聂鲁达写过一首诗《伐木者,醒来吧》,题目听来好像是环保内容,其实诗歌内容是歌颂林肯的,他把林肯看成是蓊郁的给人民带来绿荫的大树,希望人民醒来,保护好像林肯这样的领导者。
我们那些还深陷红海中苦苦挣扎的企业家,何时才能明白战略的重要性呢?分众传媒的江南春,人们都认为他是个成功者,可是,几年前,他接受一家媒体的采访时就曾说过:“我做了10年的广告代理公司,到现在为止认定是一个错误。
”尽管人们称赞他的企业已处于巅峰状态,他觉得企业刚刚起步,离目标还很远,每一阶段想要什么,要达到什么,要用很强的执行力完成每一个阶段所要完成的工作。
江南春完成了从经营型向战略型的转变。
他不仅在寻找新的商业模式,颠覆现有规则,突破同质化漩涡,而且,要带领企业沿着战略方向一步步地走。
因为他明白,战略决定成败,战略比经营更重要。
时至今日,那些还深陷红海中,微利营销,为利润,为赚钱忙得焦头烂额的企业家,是否醒悟到赚不到钱不是你能力不行,而是影响企业发展的环境变了,也许你的行业面临淘汰,也许你的企业面临升级,制订适合新环境发展的战略才是最重要的。
因为,有些时候外因就代表着机会和机遇。
机会、机遇对于人生的成长、企业的发展来说是无比重要的。
有些时候,就是机会造就人。
就像我们这一代人和上一代相比更富裕一些,并不是因为我们这一代人比上一代人能力强多少,而是我们比上一代人机会多一些,可以参加高考,遇上改革开放了等等,恰恰是这些国家给我们提供的机遇,改变了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命运。
企业发展也是同样,目前影响企业发展最主要的原因是有没有赚钱的机会。
机会都跑到哪里去了?就在不远处,就在瞬间,机会女神还和你擦肩而过。
为什么会和她失之交臂,因为我们不具备捕捉机会的眼光。
这一点,你是否意识到?如果说佛教的晨钟暮鼓敲醒了许多名利客,企业家更多的需要自省,扪心自问,自己是否具有战略眼光,看到了企业未来面临的危机和发展趋势。
李江涛:领导者的战略思维的重要性
领导者的战略思维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每一种管理方法都跟人有很大关系。
不同的企业,面对同样的问题,采取的方法有可能是不一样的。
比如说我们所有的企业都会面临怎么招聘的问题,怎么用好员工,怎么去培养员工,怎么留住员工,怎么辞退员工。
大家会发现,有些企业招聘起来特别容易,甚至有些企业不招聘,就会有人来应聘,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个企业有一定的吸引力。
你的企业做得越好,它的吸引力越大。
中国古代的管理学有一句话叫,“兵无常式,水无常形,管理无定”。
就是说中国人做管理就像水一样,顺势而变,方法不固定。
水有什么特点?你把它放在杯子里,它是杯子的样子;你把它放在碗里,它是碗的样子;你把它倒在地下,它就与大地融为一体,变成大地的样子。
水是什么样子,取决于你给它一个什么样的承载方式。
承载方式不一样,水的形状就不一样。
你的企业能做到什么程度?如果把企业的管理比做水的话,那么你用什么承载这些水呢?是用杯子、瓶子,还是水库?领导者思维的高度直接决定着企业管理的理念和长远规划。
比如,你打算把水放到杯子里,可是如果这个杯子是漏的,水倒进去就会不断地流。
如果你不去堵它,水就会越流越少。
这个时候,你怎么办?在问题出现的时候,领导者的态度和采取的措施,都直接决定着其管理的效果。
抬起头来看企业,你才能看到企业未来会发生的事,你的决策才最有效。
我和大家一起思考一个问题:一个企业想做大,需要解决哪几个问题?我认为一个企业想做大应该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低下头来事怎么做?第二,抬起头来该做什么事?前几年流行一句话:“一个企业家要帮助企业做对的事情。
”举个例子。
任正非是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为”)的老板。
任正非这个人对中国高层的影响非常大。
政治局常委出国,一般都会跟任正非打个电话,问:“你在美国、英国有没有合同需要签?”中央高层对任正非的评价特别高。
那为什么政府对任正非宣传得不多呢?因为华为是一个国际化的企业,如果宣传太多,大家就会认为它有官方背景。
管理专家李江涛教授谈企业战略管理 决定经营成败的关键
李江涛教授谈企业战略管理决定经营成败的关键在我国,每年有数以万计的企业倒闭。
有研究表明,尽管企业倒闭的原因很多,但基本症结却是缺乏战略管理,或根本就没有开展战略管理。
由于战略管理缺失,使企业难以构建明确有效的发展方向,致使其在市场上举步维艰。
根据中国企业常见的战略管理问题,大致可将中国企业的战略管理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第一种:缺乏长远性,短期行为严重。
有的企业意识不到战略定位的重要性,其成立和运行仅出于对地方资源的即时利用或短期出现的市场需求,缺乏长远的规划;有的企业认为,环境或市场变化太快,制定长远的战略没有意义;还有的企业领导在做决策时考虑得不够透彻,不够长远,到了实战阶段他发现还存在某些漏洞,于是就会频繁更换战略。
这些都是非常不可取的。
改变是非常必要的,但战略讲的就是长远,它牵涉到方向,牵涉到企业的成长,如果你没有一个长远的规划,或者经常改来改去那就等于你没有战略。
而且,频繁更换战略会使企业付出非常沉重的代价。
打个比方,假设一个企业本该向左走,但是由于领导决策失误,导致大家向右走了。
走了两年发现此路不通,于是号令大家转身向右走。
这时候就不仅仅是转回身去调整一下方向那么简单了,因为你转回身之后必须要走回原点,然后再往左边走。
现实的情况可能是,当你返回原点的时候,同时间起步且一开始就向左走的企业早就把你抛在了身后。
一旦定下一个战略决策,你的组织架构、人才策略、意识形态、企业文化、管理机制、管理流程等等全都得随着战略的变化而变化。
局势一旦形成,想要扭转,会非常困难。
很多时候当你觉得不对,意识到要回头的时候,早已经是时过境迁了。
所以,领导者不可不察,特别是在排版的那一刹那。
有关研究认为,采取以市场为导向的随机应变战略是中小企业的特点。
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就必须制定出建立在对市场、企业、顾客等因素理性分析基础之上的长期战略。
否则将会严重制约企业的发展壮大。
第二种:缺乏客观性,往往以经验代替战略。
有的企业制定战略时或缺乏理性的分析,或缺乏量化的客观分析,习惯以经验代替战略。
李江涛教授:战略思维帮你找到取胜的方法
战略思维帮你找到取胜的方法领导者需要多种思维,其中战略思维的位置显得尤为突出,因为它能帮领导者找到制胜的方法,是领导者把握企业未来的一种能力。
作为企业的领导,你就是要带领大家把握好企业的未来。
战略思维影响企业命运的逻辑是这样的:第一步是影响企业家自己,领导者是否具备战略思维会影响其内在的心理环境;第二步,影响组织的决策,战略思维通过影响领导者的内心进而影响其判断和选择;第三步是影响组织的命运,领导者决策的能力最终会决定企业的命运。
对于企业的来说,战略是研究企业的一种发展方式。
战略解决的问题不是常规发展问题,而是一种超常规发展的问题。
战略是做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事,并把它做成;走别人不能走的路,并把它走通。
对领导者来说,战略是通过战略思维,使自己能力上有超越,经验上有积累。
战略思维会帮你找到一种取胜的思想和方法。
提及瑞士,很多人会立刻想起做工精良的瑞士表。
某国际机构所做的调查显示,有一半多的消费者认为瑞士产品是质量上乘、做工考究的,瑞士产品的精细化已经成为了人们对其品牌的第一反应。
北京社科院外国问题研究所副所长的任丁秋曾表示,“如果企业的产品能够打入瑞士市场,那就相当于拿到了进入欧洲市场的通行证。
”瑞士是一个只有八百来万人的小国家,它之所以能走到今天这个高度,源于它的专业化思想。
战略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专业的定位,也就是管理学中说的“身份定位”。
那么生产瑞士表的企业给自己怎样的身份定位?在竞争面前,它又是通过怎样的战略思维不断调整和巩固这一身份的呢?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研制出了电子石英表。
每块手表的价格只有5美元,精确度甚至超过了瑞士表。
于是有百年传统的手工业作坊的瑞士表突然丧失了市场竞争力,无论是在价格方面还是在技术方面,瑞士表都难以和日本电子表竞争。
这就是研究战略的最大价值,是源于这两个东西,就是变化出现了以后,必然带来战略的调整。
因为变化的背后一定存在某种趋势,趋势的背后一定是某种机会,把握住了机会一定会带来一种新的局面。
著名领导力专家李江涛教授:什么是战略领导力
著名领导力专家李江涛教授:什么是战略领导力战略具有三个最基本的要素,即战略是一种思想,一种计划,一种行动。
战略的本质和起点是思想;法国著名战略家博弗尔就说过:“战略就是思想方法。
”战略的目标和终点是行动,否则思想就会成为空谈;思想与行动之间的桥梁,就是计划、方案。
因此,从角色上说,战略家包括战略思想家、战略谋划家、战略实施与指挥家。
三种角色可以集于一身,也可以分别由不同的领导者担任。
战略领导者的战略思想创新、计划制定、指挥实施能力都属于战略领导力研究的范畴。
下面李老师为大家介绍战略领导力的四大主要内容:第一,全局性(整体性)与整合力。
战略领导人的素质应该具有四种特点:一是全局性,即认识处理问题具有全局的高度;二是包容性,即为人要有气度,在社会多样化、多元化条件下,包容性对于战略领导人来说,就不仅是一种涵养,更是一种领导能力和领导智慧。
三是坚韧性,即处事要有忍耐度,能勇于承担种种责任,忍受各种困难和磨练,甚至承受种种责难、误解和委曲;四是睿智性,即观察处理问题表现出不同于常人的聪慧,有对事物反映的敏锐性和处理问题的独到之处。
第二,前瞻性与预见力。
毛泽东曾说过,“没有预见就没有领导,没有领导就没有胜利”。
他在党的七大口头报告中说,一个领导,“坐在指挥台上,如果什么也看不见,就不能叫领导。
坐在指挥台上,只看见地平线上已经出现的大量的普遍的东西,那是平平常常的,也不能算领导。
只有当着还没有出现大量明显的东西的时候,当桅杆顶刚刚露出的时候,就能看出这是要发展成为大量的普遍的东西,并能掌握住它,这才叫领导。
”第三,主动性与创造力。
领导的责任就是“顺应潮流、引导历史”,特别在全球化背景下和转型时代,领导者的使命,就是“适应变化,引领变革”。
无论是“红海战略”还是“蓝海战略”,要靠掌握主动权,才能取得胜利。
如何才能掌握主动权?关键靠创造。
机会只给予有准备的人。
创造能力,包括观念、思路、体制机制以及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创新文化环境的营造等等。
管理专家李江涛教授谈战略思维与思维方式
战略思维与思维方式关于思维的定义,很多学者都从不同角度,如哲学、心理学、脑科学、逻辑学、语言学等角度提出了不同的见解。
在20世纪80年代初,钱学森意识到思维对于人类活动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建立思维科学的构想,并对思维科学的体系进行了反复的探讨,使思维科学在当时中国学术刊物上频繁出现。
自此,思维更是成为“思维科学”的代名词。
其实说白了,思维就是指人们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
思维方式就是我们看待事物以及考虑问题的角度、方式和方法,再往里走就是价值观,再往里走就是文化。
我们平时说这个人有想法,或者他的想法与众不同,就是思维方式的表现。
国外称思维方式为“心智模式”。
从字面意思我们就可以看出思维方式对人们的言行起着决定性作用,有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就有什么样的行为方式。
我们常常说“江山易改,禀性难移”。
秉性之所以难移,就是因为人们固有的思维方式在支配着其言行,决定其性格。
因此,要研究人的行为方式,首先要研究人的思维方式。
我们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出了事以后习惯回头看,往过去看。
人们教育那些失误犯错的人常用的一句话就是“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这就是我们的思维方式。
至今,故宫中还有“敬天法祖”这几个字。
敬天,就是尊重天;法祖,就是祖宗做过的事,后人照着做。
敬天法祖,体现出对祖先的做法对老人做法的一种尊崇。
这对知识的传承与学习,方法的传承与学习很有帮助。
但是这种思维方式也会限制我们的思路,扼杀祖宗做法之外的无限可能性。
我们之所以有这样的思维方式与我们的文化,与我们所居住的地域环境有关。
中国深居内陆,以陆地文化为主,对外面的了解不够,缺乏海洋文化的冒险精神,因此中国人形成了谨小慎微、封闭保守的思维方式。
最明显的是秦始皇为了抵御外敌的入侵修建了坚固的万里长城。
但是他没有想到,多少年后,充满冒险和掠夺欲望的西方列强不是通过攻打万里长城侵略中国,而是从海上登陆。
这掀开了中国近代史上屈辱的一页。
战略管理专家李江涛:战略思维的全局性
当前,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出现了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
企业作为整体,包含着许多部分;企业发展作为过程,包含着许多阶段。
企业的全局就是由各个部分与阶段构成的有机整体和动态过程。
企业的领导者必须注重考虑全局性问题,善于把具体问题提升到战略性、原则性的高度来认识和处理。
全局性思维要求领导者着眼全局、兼顾各方、把握重点、优化结构。
任何一个组织、一个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需要研究多层面的东西,进行多层面的分析。
因为时代发生了变化,外面的环境发生了变化。
如果只看到自己,了解自己,看不到外界,不了解外界,就无法全面地掌控自己。
比如,我们以前是喝大自然的水,渴了就喝河里的水、小溪的水、山上的水。
现在大自然的水,要么干涸了,要么被污染了,我们不得不喝处理过的水。
这使得很多生产水的企业异军突起。
农夫山泉有个著名的广告词:“我们不生产水,我们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
”这句话说得特别实在,他们就是通过物流的方式,把大自然的水运到我们身边,解决我们的饮水问题。
但是,农夫山泉不懂中国人的特点,没有和认证部门,没有和媒体搞好关系。
于是,别人就拿它开刀,既然你只是个运水的,那就说你的标准不行。
以至于最后农夫山泉输得很惨。
由农夫山泉的教训我们可以看出,战略思维需要全方位的思考能力。
要想把企业搞好,领导者不能只了解企业的小环境,还要了解社会的大环境,以及这个环境对企业提出的要求。
这样才是全局思维,才能全方位看问题。
全局分析的目的是为企业的下一步发展找方向,找根据。
比如我们现在提到房地产问题,应该怎么来看房地产?房地产到底还能存在多少年,值得做下去吗?我认为,房地产行业是死不掉的,只要有人没房子住就会有房地产行业存在。
关键是我们要认清房地产行业现在所处的阶段,是一个大发展阶段,还是一个逐渐衰退的阶段。
中国的房地产存在两个问题,价格高,空房多。
因为当年推动房地产发展的出发点就有问题。
当时计划经济刚开始向市场经济过度,提倡让老百姓自己拿钱买房子,把计划经济时期国企职工手里攒的钱消费一下,带动房地产市场。
战略管理专家李江涛利用战略企业获得成功的秘诀
企业要想在竞争中胜出,离不开对差异化竞争战略的运用。
哪怕你的竞争对手已经做到巅峰,但是如果能在某些方面比同行做得更好,标新立异,马上就会引起客户的关注度。
这也是很多公司成功的秘密。
乔布斯做苹果手机以前,诺基亚手机长期占据手机行业的金字塔顶端,苹果只有从下向上仰望的份儿。
后来为什么苹果超越了诺基亚?是因为乔布斯走了差异化之路,靠差异化竞争战略打了漂亮的一仗。
大家知道,诺基亚手机通话质量很好,手机界面上键盘十分醒目,最多的时候诺基亚手机上面多半部分都是键盘。
在诺基亚注重键盘的醒目好用时,苹果对手机进行了革命性的创新,它反其道而行之,竟然取消了键盘,把只用来通话的手机变成了可以玩的手机。
苹果手机屏幕界面上取消了键盘,不仅不影响通话功能,而且上网看书、看电影倍爽,尤其深受年轻人的喜爱。
理所当然地,苹果也从金字塔的中端上升为高端,“一览众山小”了。
第三种就是灵活化战略。
任何战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战略具有灵活性。
在同行之间进行竞争时,如果一方墨守成规,另一方灵活应变,胜出的会是战略灵活的一方。
“滴滴打车”可谓是灵活化竞争战略的典范。
它没有像传统的打车方式一样,打车要通过电话召车或者站在路边招手等车,而是把客户的需求和手机捆绑在一起,通过手机上网就可以便捷地下打车订单。
客户下车支付车费时如果没有足够的现金也没关系,可以使用微信支付或者QQ钱包进行线上支付,节约了双方的时间。
而出租车司机也可以根据乘客目的地和自己所在地的远近选择“接单”,路线便捷快速,节约等客户的成本,降低空驶率。
因此,嘀嘀打车推出后,大受出租车司机和客户的欢迎。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方面,大公司有时候反而比不上小公司灵活。
因为大公司的战略特别严谨,一旦领导层通过实践证明战略是正确的之后,就会一直坚持下去。
遇到外界环境变化时也不肯做出一些改变,就像庞大的动物一样反应迟钝。
因此有些大公司反而会出现一些问题,反倒是小企业船小好掉头。
诺基亚之所以被苹果超越,其中一点就是和他们战略缺乏灵活度有关。
战略管理专家李江涛:战略思维的长远性
长远思维就是研究事物长远的发展,也就是研究终局。
我们平常说一个人有长远打算就是说他有长远思维。
有长远思维就能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使自己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成为长远目标的一个部分。
而没有长远思维的人,只看到短期的发展方向,看不到未来的发展趋势,甚至只关注短期的快乐和享受。
苹果公司生产智能手机时所有人都不看好,特别是诺基亚。
诺基亚认为手机就是通话工具,再怎么智能也比不上电脑的功能。
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诺基亚固守着它在手机通话领域的领先地位。
这恰恰给了乔布斯开发智能手机的机会。
诺基亚的没落说明其领导缺乏长远思维,没有把握好未来手机的发展方向和消费者的喜好。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企业要发展企业的高层领导应具有长远思维,具备长期的战略眼光,考虑到企业发展的远景、使命,要考虑这个行业进来以后能干多远,不能干时应该怎样应对。
我在给某些国有企业做培训时发现,这些企业目前普遍存在发展战略问题。
很多企业仗着有国家补贴扶持,缺少长远规划。
其实,虽然央企和民营比起来是正宗、嫡亲,但是对国家来说它们的职能仅是个企业而已。
从国家宏观的战略角度讲,任何一个企业都是一个局部,都要围绕着国家发展的大政方针来进行,少了哪一个企业也不影响国家的发展。
这并不是说国家不需要这些企业,而是提醒大家,企业发展一定不要用央企这种形式。
国家想让企业转变职能很简单,就像十万大裁军一样,一纸令下军人全部脱军装转业。
所以,央企一定要制订适应未来发展的长远战略。
一是代表国家制订企业发展战略,让企业的发展配合国家发展的步伐;二是代表企业内部制订企业发展战略,解决企业内部利益相关者的问题。
毕竟对于职工来说,谁也不希望离开自己的岗位。
因此作为领导者要协调好各种关系。
大连万达后来之所以要做城市综合体,最重要的原因是领导层意识到,一个城市核心地带的资源是有限的,开发完了卖掉以后万达下一步干什么?企业的员工怎么养活?万达除了会开发房地产还能干些什么?正因为考虑到企业长远的发展,王健林才把住宅卖掉,把商铺留下,经营深度开发,经营资源占有,搞百货、酒店、影院等。
战略管理专家李江涛:中国式管理中的太极思想
中国人的思想里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叫太极思想。
太极思想的第一个观点,是个圆,所以中国人一生追求圆满。
圆满变成四个字叫善始善终。
佛家思想讲究因果,所以想要做到善始善终就要在因上努力,果上随缘。
就是我们常常说的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我们很多人其实是在果上努力。
这两句话运用到管理学中就是重视过程,不重视结果。
结果有时候不是你预期的,我们能做就是在过程中拼命努力。
太极思想的第二个观点叫“格局”。
圆怎么才能画得大?你要选择好起笔点,然后在合适的时机拐弯。
拐弯越早,圆越小,所以要学会坚持。
但是也不能老不拐弯,否则圆画不完,所以人要学会变通。
一个人的格局怎么才能大?要想提高格局第一步是要选择好的起点。
尽管我们说英雄不怕起点低。
我告诉大家,人起点太低了,人生太艰难。
杜月笙说了一句话:“你们知道我这个人为什么这么谨慎吗?你们用500年的修炼,从鲤鱼变成龙。
我是蛤蟆变的,我是500年从蛤蟆变的,再500年从蛤蟆变成鲤鱼。
所以我被打回原型,变蛤蟆了。
所以我必须小心翼翼,不被打回原形。
”中国人经常讲一个字“命”,你生在哪儿,哪儿就是起点。
有的人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
我和一个人同年同月同日生,李嘉诚二儿子李泽楷。
我自信比他长得好看,而且身体很好,跑5公里不带长喘气的。
但是问题是人家一出生就身家几千亿,我得在这儿撅着屁股干一辈子。
穷人家的孩子犯了错,没人托你。
所以你要多动脑子,多思考,要多结善缘。
很多老板说他当初是两万块钱创业,你千万不要被他迷惑。
凡是两万块钱创业的人,他早期的成功不外乎三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历史机遇;第二是他的勤奋;第三是找到了好的合作方法。
太极思想的第三个观点叫太极。
什么叫太极?太极图中一边是阴一边是阳,中间这条线从阴画到阳叫太极。
阳短一点,阴就长一点;阳长一点,阴就短一点。
这个思想大家记住,比如说我举个例子,人有时候不能太计较,为什么?你的孩子学习很好,你就可以少管他;你的孩子学习不好,你就需要多管他。
战略管理专家李江涛教授:定战略要记住的四个字
定战略要记住的四个字
企业的战略思维是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如何利用自身有效的资源或者资产,去满足顾客的需求,从而实现价值的创造。
战略实际上是研究未来的事情。
谈战略,就绕不开四个字——局、断、养、守。
这里面,战略中最能看得见的,就是你需要做“局”,体现的是“断”的能力,还要培养“养”的能力,最终达成“守”的结果。
“局”是布置、规划,“断”是要会判断,要果断。
“断”的背后则是“养”。
最后的大战略是守成。
所谓守成,好比挣到的钱落袋,落袋为安,取得这样的结果就是守成。
战略是要回答结果是什么的问题的。
战略需要做成两件事。
一是占有资源,二是培养能力。
占有资源,需要你有独到的眼光。
如果你能提前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资源,那你就有可能已经成功了一半了。
因此在分析的时候,一定要分析资源的演变路径。
判断一个企业,最重要的是看它处于什么行业,这个行业的发展潜力有多大。
培养能力是战略的核心。
现在有个词叫“核心竞争力”,能力里面最不容易学到的就是核心竞争力。
竞争优势是由资源导致的,核心竞争力则是由能力导致的。
这是一个专业战胜自然化的时代,唯有能力,才能让你的战略先人一步。
其实,战略中看得见的是局,看不见的是你的判断力,更主要的是你要养成能力,最终才有守成的结果。
要知道,评价战略的标准不
是把握机会的能力,是看最终能占有什么资源的。
你有什么样的土地,能形成什么样的市场份额,这才是战略要解决的问题。
李江涛教授:企业战略管理要做到坚持不懈
李江涛教授:企业战略管理要做到坚持不懈任何企业战略管理都只不过是从后向前看提出的一种路径假设,不是伟大的预言,不能确保你梦想成真。
为了聚焦,决定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因此制定出企业战略管理。
有战略的管理的好处是可以面向未来做今天的事儿。
企业战略的管理的最后胜利不仅在于要努力去做,而且在于要坚持不懈。
有多少企业,明明有很好的企业战略的管理,就是因为执行中瞻前顾后、犹豫不决而半途夭折,错失了企业发展的机会。
在民营企业中,其在实施战略管理体系时往往由于不足,最终遏制了企业的快速发展。
在民营企业战略管理体系中,容易存在如下几方面的不足:一、战略管理模式单一中小企业战略管理分析更多的是对大型企业或成功企业经验的模仿,这本来无可厚非。
但单纯的生搬硬套就导致了战略管理形式的呆板、不切实际,从而忽略了中小企业独有的特点,没有形成自身发展所需的核心竞争力。
同时,大多数中小企业一旦形成某种战略管理模式,就忽视币场实际形势的变动,失去了及时调整的先机,也就失去了战略管理的效用。
二、战略管理缺乏有效实施方案中小企业战略管理分析更多的是设定远期目标,而忽视了对中小型企业来说更重要的反而是具体实施的步骤,返使得中小企业空有目标却不知道如伺朝这个方向努力,这使得企业战略管理分析流于形式。
同时,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中小企业实际上还停留在战略规划而不是战略管理水平上。
三、企业对战略管理缺乏认识企业战略分析是对企业的整体谋划,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
涉及企业与环境的关系。
企业使命的确定,企业目标的建立,基本发展方针和竞争战咯的制定等。
在这方面,我国的某些大型企业还给与了相当程度的重视,而大多数中小企业仍未能转变观念,发展自身的战略管理。
一个总体战略管理之下,在战术和策略上有变化是十分必要的,这不是否定战略,反而是为了更好地执行企业战略。
一定要不断地审视,做出适时的调整,因为战略管理本身是确定的,但未来是不确定的。
李江涛:领导者要记住四个字——中国讲师网
领导者要记住四个字
领导者是一个企业或单位的龙头,领导者的能力和水平直接决定着这个企业或单位的未来之路,是康庄大道,还是荆棘遍布。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德·杜拉克指出,现代领导者一定要出色地完成各项任务,处理好与下级的关系,督促下属发挥最佳潜能。
做到这些,就要求领导者一定要记住四个字:懂、熟、能、成。
懂不只是懂经济,懂管理,还要努力锻炼一个从懂到熟的过程,要学会用浪费时间的方法去做事,学会用浪费时间的方法做管理。
这里的浪费时间,必须要有一个第三方,让第三方来校正你浪费时间的方法。
正如做豆腐,有一个卤水点豆腐的过程,卤水的点能给豆腐起一个催化的作用。
浪费时间做事也是如此,点拨就是对战略方向的调整,是维系你一直在正确航道航行的指针。
管理学中有一个黑天鹅现象,是指很多小概率的事件会影响一个人。
这和我们中国文化的万无一失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很多时候,风险意识其实在那“一失”,而非“万得”上。
所以领导者一定要懂,要多懂多看。
懂了之后,还要做到熟的程度。
熟就是把懂的东西反复地去学习熟。
熟到能是一个操作过程。
能之后,才是看你能做成什么事。
就好比吹牛,检验吹牛的标志就是你有没有做成事。
检验领导者的标志也是你是否能为单位或企业做成事。
因为人的经历是不能被抹煞的,经历是你过去战略的一种体现,你每一步都是你过去战略的一种结果。
文章出处:中国讲师网李江涛博客。
李江涛教授:战略管理模式中的目标管理最有效
战略管理模式中的目标管理最有效李江涛教授指出:领导者要想把企业管理搞好,一定要经历三个管理模式,结果管理、过程管理、起点管理或者叫目标管理,其中目标管理最有效。
管理的起点是研究这两个字——结果。
像邓小平所说,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所以管理学一开始是研究结果的。
领导者要想把管理学明白,首先要关注结果,因此形成了结果管理。
比如一些小的民营企业,为了有效地激励销售人员,企业会给他们按销售比例分成,这就是典型的结果论。
过程管理包括PDCA (plan-do-check-act)循环四阶段,即过程策划、过程实施、过程监测和过程改进。
如果光讲结果没有过程,这个结果就得不到,所以后来出现了讲标准。
结果是由过程导致的,因此要研究过程中的标准,其中ISO9001:2000是一个最基础的标准,关注顾客满意;ISO9004:2000是一个趋向卓越绩效模式的标准,关注组织的绩效改进和使顾客与其它相关方满意。
管理学家泰勒提出了一个过程管理之前的东西,叫起点,这个起点我们不能叫起点管理,有一个标准的说法就叫目标管理。
李江涛教授指出,目标管理就是在起点来管理终点。
西方的目标管理就是中国人讲的无为思想。
《道德经》开篇中讲到,“无名天地之始,有名天地之母”。
“无为”这个词,后人的解释都是错的。
什么叫“无为”?一般说领导无为是什么都不干,少干涉部下叫“无为”。
这种理解是错误的。
打个比方,在老子的语境里,什么叫“无”,我这有一片空地,这片空地就叫无。
但是这个地方什么都没有不是指空,无和空是不一样的,道家不讲空,只有佛家讲空。
什么叫“无为”?这块地是一片空地的时候,我想想在这个地方盖什么楼,从哪去筹钱,这个叫“无为”,其实标准的讲法,叫“无中为”。
什么叫“有为”?是这个楼已经打好基础,从第一层盖到第二层,从第二层盖到第三层的结果。
倒过来讲,有两种讲法,一种叫“为无”,一种叫“为有”。
什么叫“为无”?企业发展比较差,技术低,怎么学习,怎么找资源?这个“为无”就叫起点,所以“无中生有”是指什么?是企业在什么都没有的情况下,想想这个楼怎么盖,想想怎么提升员工的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江涛教授:领导者战略新思维四字诀——“局断养守”
领导者战略思维的落脚点是能力和资源,战略思维就是领导者培养能力、发现资源、搭建平台的过程。
那么作为领导者,如何具备相应的领导能力和发现资源的眼光呢?
李江涛教授提出领导者战略新思维四字诀——“局断养守”。
第一,领导者要学会做局。
“局”字,换一个词现在叫平台。
做平台从方法来讲就是要善始善终,“善始”就要学会入局,“善终”就要学会出局。
“善”就是要追求好的结局,既然要善,就要很好的布局。
“局”字是研究企业的生存空间。
领导者要把握这个局有多大,这个局能不能长久。
第二,领导者要学会判断。
“断”就是要有前瞻性,要有远见。
领导者必须判断五年,十年以后会发生什么事,这就叫专业判断能力。
这个专业判断能力就是战略思维的体现。
你只有学会判断,才能提前布局。
美国人到西部去淘金的时候,犹太人发明了两个行业:第一,淘金的时候裤子容易磨破,他们就把帆布做成裤子,就是牛仔裤;第二,淘金的水不能喝,有毒,犹太人就专门卖水。
所以这就叫高人一筹的眼光,这就叫战略思维。
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一定要有判断的能力,这样才能迅速地占有资源。
第三,领导者要学会“养”。
“养”就是培养。
领导者要培养各种能力,培养各种关系,培养各种资源。
“养”字是战略资源最核心的东西。
战略思维最大的价值不是发现机会,是“养”这个机会,没有那么多好机会等着你。
麦当劳一开始做汉堡,后来做加盟,通过加盟店挣钱,加盟店给用户提供原材料的配送。
面粉、土豆、鸡肉、牛肉都是它重要的资源。
麦当劳是怎么收购原材料的呢?它向下游的企业提供先进的养殖模式和运营模式。
以土豆为例,过去亩产量是六千斤,每斤五块钱,每亩地盈利三万元。
麦当劳提供给它免费的种植技术之后,亩产提高到两万斤,麦当劳要求每斤价格降到两块钱,企业的收益是每亩地四万元。
企业每亩地增收一万元,而且麦当劳的采购成本降低了三块钱。
麦当劳向企业提供养殖、种植技术,企业不仅产量提高了,而且收益也增加了。
麦当劳在企业收益增加的情况下降低产品的采购价格,这就叫“养”。
战略思维最有效的、最能代表的不是想法,而是这个想法带来的“养”的措施,这是战略落地的东西。
第四,领导者要学会“守”。
守是战略思维的终点。
什么叫“守”?就是领导者一定要守住一些企业沉淀下东西,比如企业的成果。
领导者要把这两个字做好——“守成”。
“创业不易,守成更难”。
难就难在领导人是否主动求变。
作为领导者,唯一能改变的就是以身作则去拥抱新事物。
因此,领导者一定要具备“局断养守”的能力,发现资源、培养能力、搭建平台,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