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经典名句原文及白话文翻译精编版(《八佾》、《里仁》篇)
《论语》中的名句以及翻译
《论语》中的名句以及翻译《论语》中的名句以及翻译《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
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下面和店铺一起来看《论语》中的名句以及翻译,希望有所帮助!《论语》中的名句以及翻译篇11、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译文:每天能学到一些自己没有的知识,每月不忘自己已掌握的知识,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译文:做事勤敏,又好学,不以问及下于他的人为耻。
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译文: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锋利。
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
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5、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译文:君子严格要求自己,而小人则千方百计要求、苛求别人。
6、言必信,行必果。
译文:说话一定要讲信用,做事一定要果断。
7、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译文:不要求快,不要贪求小利。
求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贪求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8、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译文: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
结交正直的朋友,诚信的朋友,知识广博的朋友,是有益的。
结交谄媚逢迎的人,结交表面奉承而背后诽1谤人的人,结交善于花言巧语的人,是有害的。
9、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译文:一个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近在眼前的忧患。
1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11、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译文:孔子在河边说:时间就像这流水一样,不分日夜的流淌。
1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学习而又时常的复习,难道不是一件愉快的事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13、君子欲衲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五章文言文翻译
第一章:学而篇原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学习并且时常温习,难道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吗?有朋友从远方来,难道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难道不是君子吗?第二章:为政篇原文: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译文:孔子说:“用德行来治理国家,就像北极星一样,自己居于固定的位置,而众星都围绕着它。
”第三章:八佾篇原文: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
小大由之,有所不行。
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译文:孔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
古代圣贤的治国之道,就在于这一点。
无论大事小事,都要遵循这个原则。
如果只追求和谐,而不遵循礼节,也是不可行的。
”第四章:里仁篇原文:子曰:“里仁为美。
择不处仁,焉得知?”译文:孔子说:“居住在仁德之地是美好的。
选择不居住在仁德之地,怎么能算是明智呢?”第五章:公冶长篇原文:子曰:“君子不器。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是器物。
”这五章文言文翻译分别从学习、为政、礼、仁、君子等方面阐述了孔子的思想。
通过学习,我们可以了解到孔子对于个人修养、国家治理、道德规范等方面的见解。
以下是这五章文言文的详细翻译:第一章:学而篇原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学习并且时常温习,难道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吗?有朋友从远方来,难道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难道不是君子吗?第二章:为政篇原文: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译文:孔子说:“用德行来治理国家,就像北极星一样,自己居于固定的位置,而众星都围绕着它。
”第三章:八佾篇原文: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
小大由之,有所不行。
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译文:孔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
古代圣贤的治国之道,就在于这一点。
无论大事小事,都要遵循这个原则。
《论语》全文翻译完整版(二十篇)
目录《论语》——学而------------------------------------------------------------------ 2《论语》——为政---------------------------------------------------------------- 14 《论语》——八佾---------------------------------------------------------------- 25 《论语》——里仁---------------------------------------------------------------- 37 《论语》——公冶长------------------------------------------------------------- 45 《论语》——雍也---------------------------------------------------------------- 57 《论语》——述而---------------------------------------------------------------- 70 《论语》——泰伯---------------------------------------------------------------- 84 《论语》——子罕---------------------------------------------------------------- 94 《论语》——乡党--------------------------------------------------------------- 105 《论语》——先进--------------------------------------------------------------- 115 《论语》——颜渊--------------------------------------------------------------- 127 《论语》——子路--------------------------------------------------------------- 137 《论语》——宪问--------------------------------------------------------------- 148 《论语》——卫灵公------------------------------------------------------------ 163 《论语》——季氏--------------------------------------------------------------- 175 《论语》——阳货--------------------------------------------------------------- 182 《论语》——微子--------------------------------------------------------------- 190 《论语》——子张--------------------------------------------------------------- 195 《论语》——尧曰--------------------------------------------------------------- 203《论语》——学而【本篇引语】《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
《论语》释译
八佾篇1.孔子谓季氏曰: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注释:八佾:古代舞蹈奏乐,八人一行,叫一佾。
八佾六十四人,只有天子才能用。
诸侯用六佾。
季氏作为大夫,只能用四佾。
翻译:孔子谈到季氏,说:他在家庙的庭院中用六十四人规格的奏乐舞蹈,这都可以狠心做出来,还有什么事不可以做出来呢?2.三家者,以《雍》彻。
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翻译:仲孙、叔孙、季孙三家,当他们祭祀祖先的时候,也用天子的礼,唱着《雍》这篇诗来撤除祭品。
孔子批评他们说:《雍》诗有这样两句,助祭的是诸侯,天子严肃敬慕的在那里主祭。
这两句诗,用在三家主祭的大堂上,取它的哪一点意义呢?3.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翻译:孔子说;作为一个人,却不仁,怎样来对待礼仪制度呢?作为一根人,却不仁,怎样来对待音乐呢?4.林放问礼之本。
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翻译:林放问礼的本质是什么。
孔子说:这个问题,意义重大呀!实践礼仪,与其奢侈,不如俭朴;就丧礼来说,与其形式上大操大办,不如心情上真正悲哀。
5.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翻译:孔子说:地处偏远的国家有君主而没有礼仪,还不如中原各国没有君主却有礼仪呢。
6.季氏旅于泰山。
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
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翻译:季氏打算祭祀泰山。
孔子对冉有说:你不能劝阻他吗?冉有回答说:不能。
孔子说:哎呀!难道能说泰山的神灵还不如林放懂礼,竟能接受季氏越礼的祭祀吗?7.子曰:君子无所争。
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
其争也君子。
翻译:孔子说:君子没有与人相争的事。
如果有争的话,那就是比赛射箭吧!比赛时他们上堂要相互作揖谦让,射完下堂后还要相互敬酒。
那样的争呀,也还是君子式的竞争。
8.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
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
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注释:巧笑:美好的笑容;倩:笑时面容格外妍美,笑容好看;兮:助词。
《论语》12篇章原文+翻译
《论语》12篇章原文+翻译1. 学而第一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n:1. Learning and Applying2. 为政第二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n:2. Governing with VirtueGoverning with virtue is like the North Star, which remains fixed while the multitude of stars revolve around it.3. 八佾第三子曰:“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n:3. The Eight DancesConfucius said, "___. But who is not tolerable?"4. 里仁第四子曰:“里仁为美。
择不处仁,焉得知?”n:4. ___ FamilyConfucius said, "Being kind within the family is beautiful. If one is unable to choose kindness, how can one understand it?"5. 公冶长第五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距之千里,可求也;可与也,虽在距之千里,可迎也。
”n:5. Gongye Chang6. 雍也第六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n:6. Yong YeConfucius said, "Yong Ye could be appointed as the one who ___."7. 颜渊第七子曰:“颜渊,季路可使南行。
”子路曰:“治!如之何?”子曰:“可与言而不可与行也。
”子路由此度名。
n:7. Yan YuanConfucius said, "Yan Yuan and Ji Lu could be ___ state." Zi Lu said, "If they were to be appointed, what should be done next?" Confucius said, "They can be taught what should be said, but not what should be done." After this, Zi Lu evaluated people according to their words.8. 季氏第八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论语八佾篇》原文译文及读后感
《论语八佾篇》原文译文及读后感本篇主要内容涉及“礼”的问题,主张维护礼在制度上、礼节上的种种规定;孔子提出“绘事后素”的命题,表达了他的伦理思想以及“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的政治道德主张。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论语八佾篇的古文相关资料介绍,希望大家喜欢。
《论语八佾篇》原文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季氏旅于泰山。
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
”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
其争也君子。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
”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
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或问禘之说。
子曰:“不知也。
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
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子入太庙,每事问。
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
”子闻之,曰:“是礼也。
”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子曰:“《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
”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论语》八佾和里仁解析
Disizhang
林放问礼之本①。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②, 宁俭;丧,与其易也③,宁戚④。”
乡射(民间习射艺)。②揖:作揖。拱手行礼,
以表尊敬
【今译】孔子说:“君子之间没有
可争的事。[如果有争,]那一定
是射箭比赛吧![就算是射箭相争,
也是]互相作揖,谦让,然后登堂;
[射箭比赛完了]走下堂来,又互
相敬酒。这种争,就是君子之争。”
Dibazhang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①,美目盼兮②,素以为绚兮③。’何谓也?”子曰: “绘事后素④。”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⑤!始可与言《诗》 已矣。”
转 彩 流描 光形 纳绘 美影 景画
缤 纷
Dishiliuzhang
子曰:“射不主皮①,为力不同科②,古之道也。”
【注释】①射不主皮:“射”,射箭。周代仪礼制度中有专门 为演习礼乐而举行的射箭比赛,称“射礼”。这里的“射”即 指此。“皮”,指用兽皮做成的箭靶子。古代,箭靶子“侯”, 用布做或用皮做。《仪礼·乡射礼》:“礼射不主皮。”射礼比 赛,射箭应当以是否“中的”为主,而不在于用力去射,把皮 靶子穿透。这与作战比武的“军射”不同。那是提倡用力射的, 有“射甲彻七札(穿透甲革七层)”之说。 ② 力:指每个人天生的力气。 科:指等级,类别。 【今译】孔子说:“[在举行射礼比赛时,]射箭主要不在于 射穿那皮靶子,因为各个人的力气大小有所不同,自古以来就 是这个道理。”
Kongzi RujiaWenhua
论语八佾篇原文及翻译
论语八佾篇原文及翻译【原文】3.1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译文】孔子评论季氏说:“周天子的八佾舞蹈在自己家的庭院里跳,这件事如果可以容忍的话,还有什么事情是不可以容忍的呢?”【诠释】孔子所处的时代奏乐舞蹈是一种礼仪,在仪式乐舞中“天子用八、诸侯用六、大夫用四、士用二”,有着严格的规定。
根据社会级别的不同而不同。
大致有天子、诸侯、大夫这样几个级别,按级别规定天子使用八佾,也就是八行,八八六十四人的;诸侯使用六佾,也就是六行,六八四十八人的;大夫用四佾,也就是四行,三十二人的。
季氏的地位是大夫,应该用四佾,却用了八佾。
孔子认为季氏僭越了礼节,是绝不能容忍的,所以才说这样的事都能容忍,还有什么事情不能容忍呢。
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到季氏的胆大妄为,另一方面我们还能窥见中国人的“好大喜功”的文化背景。
此章所言的“忍”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理解,一是季氏的行为对别人而言,不能忍受;另一个角度是对季氏自己而言,他可以忍心做出这样越礼的事情,就没有什么事情做不出来了。
【原文】3.2三家者以《雍》彻(撤)。
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
’奚取于三家之堂?”【译文】鲁国的孟孙、仲孙、季孙三家唱着《雍诗》撤出祭品。
孔子说:“诸侯帮助天子祭祀,天子庄严肃穆。
这句话怎么用在这三家的庙堂之中呢?【诠释】祭祀时撤出祭品的时候也有固定的礼仪,孟孙、仲孙、季孙这三家这样做也是僭越了礼仪。
孔子认为他们不该这样做,这三家应该说不是不懂这些礼仪的要求,而是自大的体现。
【原文】3.3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译文】孔子说:“一个人不仁德,礼又能怎么样呢?一个人不仁德,音乐又有什么用呢?”【诠释】本章孔子谈论的是“仁”与“礼”“乐”的关系问题。
“仁”是孔子思想的全部内核,是内容;“礼”与“乐”是“仁”的外在表现,是形式。
孔子是注重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的,在内容与形式不能兼顾的情况下,孔子更注重内容。
所以,孔子说没有“仁”,“礼”与“乐”也就没有什么用处了。
白话《论语·八佾》
白话《论语·八佾》八佾篇3.1孔子谓季氏①:“八佾②舞于庭,是可忍③也,孰不可忍也!”①季氏:鲁国正卿季孙氏,即季平子,当时的鲁国三大权门之一。
②八佾(yì):天子规格的礼仪用奏乐舞蹈。
③是可忍:忍心做出此事。
【翻译】孔子谈到季氏时说:“他在自己的家庙中使用天子规格的乐舞,这样的事情都做得出来,还有什么样的事情做不出来呢!”3.2三家①者以《雍》②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①三家:鲁国当政的三家,即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
他们都是鲁桓公的后代,史称“三桓”。
②《雍》:《诗经·周颂》中的一篇。
古代天子祭宗庙完毕撤去祭品时唱这首诗。
彻:通“撤”。
相维辟公,天子穆穆:《雍》诗中的两句。
相,xiàng,助的意思。
维,语气词,无意义。
辟(bì)公,指诸侯。
穆穆,态度庄严肃穆。
【翻译】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家祭祖完毕撤去祭品时,命乐工唱《雍》这篇诗。
孔子说:“《雍》诗中说的是'诸侯助祭,天子庄严主祭。
'这样的诗句,怎么能用在三家的庙堂里呢?”3.3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①?人而不仁,如乐何?”①如礼何:“如……何”古代固定句式,当中一般插入代词、名词或其它词语,意思是“对……怎么样”。
【翻译】孔子说:“一个人缺乏仁德,怎么会尊重礼?一个人缺乏仁德,又怎么会尊重乐?”3.4林放①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②;丧,与其易③也,宁戚。
”①林放:鲁国人。
②奢:超过限度。
俭:约束、不放纵。
③易:和悦,指说死者的好话。
【翻译】林放向孔子请教礼的本质。
孔子说:“这个问题很重大啊!礼仪,与其超越礼制,宁可约束自我;丧礼,与其赞扬死者,宁可心存悲戚。
”解读:孔子在第一、二两章中对三桓的越礼行为持强烈的批判态度,进而在第三章中指出礼乐的本质在仁,没有了根本,礼乐就成了摆设和门面,所以在此章中借林放之问明确表示礼就是遵守礼制,心存慈悲。
论语八则的文言文翻译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说:“学习之后,按时复习,不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一件令人快乐的事情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不是一位君子吗?”二、《论语·为政》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孔子说:“我每天都要反省自己三次:为人出谋划策时,是否忠诚?与朋友交往时,是否诚信?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三、《论语·八佾》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孔子说:“君子如果不庄重,就不会有威严;学习而不巩固,就会失去所学。
要忠诚和诚信,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犯了错误不要害怕改正。
”四、《论语·里仁》子曰:“里仁为美。
择不处仁,焉得知?”孔子说:“居住在有仁爱之心的地方是美好的。
选择居住的地方而不选择有仁爱之心的地方,怎么能算是有智慧呢?”五、《论语·公冶长》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被称为‘文’呢?”孔子回答:“他聪明而好学,不因地位低下而感到羞耻去请教别人,因此被称为‘文’。
”六、《论语·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说:“了解某种学问的人不如喜欢它的人,喜欢它的人不如从中得到乐趣的人。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向他学习的人。
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于他们的缺点则加以改正。
”八、《论语·泰伯》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曾子说:“一个有志向的人不能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的责任重大,道路遥远。
把仁义视为自己的责任,不是非常重大吗?直到死后才能结束,不是非常遥远吗?”。
《论语》经典名句及译文解析(共155句)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子罕篇》解释:不凭空臆测,不绝对肯定,不因为知道自己错了而依然固执己见,不自以为是,如此才能更加明智。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论语·季氏篇》解释:君子有九件要反思的事:思考眼睛是否看明白,思考耳朵是否听懂,待人是否温和,举止是否恭敬,谈吐是否真心,处事是否谨慎,有疑问是否得到解答,发怒是否有严重后果,得到东西思考是否理所应得。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论语·八佾篇》解释:已经做过的事就不用再提了,已经做了的事就不要再劝谏了,已经过去的事也不必再追究得失与责任。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论语·微子篇》解释:过去的事情已经无法挽回,未来的岁月还可以迎头赶上。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篇》解释:君子追求与人和谐而不是完全相同、盲目附和,小人追求与人相同、盲目附和而不能和人相处。
君子不器。
——《论语·为政篇》解释:君子不能像器具那样,作用仅仅限于某一方面。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论语·八佾篇》解释:笑得真好看啊,黑白分明的眼睛多妩媚呀,好像在洁白的质地上画着美丽的图案。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篇》解释: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显得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显得虚浮。
只有质朴和文饰配合适当,才可能成为君子。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卫灵公篇》解释:具有君子品行的人,遇到问题先从自身找原因,而那些小人,出现麻烦总是想方设法推卸责任,撇清自己,从不会去反思自己,从自身找原因。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论语·里仁篇》解释:不要担心没有职位,只要担心有没有足以胜任职务的本领。
不担心没人知道自己,应该追求能使别人知道自己的本领。
论语十二则的原文及翻译
论语的原文及翻译《论语》是一本以记录春秋时思想家兼教育家孔子和其弟子及再传弟子言行为主的汇编,以下是论语十二则的原文及翻译,一起来阅读吧。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翻译]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自己还不精通熟练呢?”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 [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翻译]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得。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翻译]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
贤德啊,颜回!”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翻译]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孔子的名言名句以及翻译
孔子的名言名句以及翻译 11、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译文:说话一定守信用,行动一定坚决果断。
2、既来之,则安之。
(论语·季氏)译文:原意是既然把他们招抚来,就要把他们安顿下来。
后指既然来了,就要在这里安下必来。
3、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译文:早上悟得真理,就是当晚死去也没有什么遗憾了!4、是可忍,孰不可忍。
(论语·八佾)译文:这种事如果可以容忍,那还有什么不可以容忍的事呢?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反,则不复也。
(论语·述而)译文:(教学生)不到他苦思冥想而仍领会不了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
告诉他(方形的)一个角,他不能由此推知另外的.三个角,就不要再重复去教他了。
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译文:聪明,爱好学习,向下面的人请教而不以为耻。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译文: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也不要强加给别人。
8、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论语·子罕)译文:抬头仰望,越望越觉得高;努力去钻研,越钻研越觉得艰深。
9、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述而)译文:学习永不满足,耐心地教导别人而不倦怠。
10、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卫灵公)译文:人没有对将来的考虑,必定会有近在眼前的忧患。
1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学而)译文:学习知识并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不也是很高兴的吗?1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译文:做工的人想把活儿做好,必须首先使他的工具锋利。
13、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论语·微子)译文:过去的已经无可挽回,未来的还来得及改正。
1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译文:君子心胸平坦宽广,小人局促,经常忧愁。
1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原文附翻译
《论语》翻译学而篇第一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2.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tì),而好犯上者,鲜(xiǎn)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yú)?”【译文】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
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
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
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3 子曰:巧言令色(1),鲜xiǎn)仁矣。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4. 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úan)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5.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tì),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译文】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
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评析】这表明,孔子的教育是以道德教育为中心,重在培养学生的德行修养,而对于书本知识的学习,则摆在第二位。
孔子办教育,把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放在第一位,而文化学习只是第二位的。
6.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
小大由之,有所不行。
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论语》经典语录及翻译
《论语》经典语录及翻译1.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论语·卫灵公》有了错误而不改正,这才是真的错误。
2.不迁怒,不贰过。
——《论语·雍也》做事情不要迁怒于别人,做错了不要再次犯错。
3.吾日三省吾身。
——《论语·学而》我们应该每天多次反省自己的行为和言语。
4.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论语·里仁》每个人都希望富有和尊贵,但如果用不正当的手段去获取,则不能接受。
5.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早晨听到真理,晚上就要死去也甘心。
6.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论语·宪问》古代的人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而现在的人学习则是为了给别人看。
7.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在寒冷的季节,才能看出松柏树不落叶的品质。
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当一个人言行一致、品行端正时,他的影响力会非常大,甚至可以影响周围的人。
9.巧言令色,鲜矣仁。
——《论语·学而》花言巧语、伪装善良的人是非常少的。
10.德不孤,必有邻。
——《论语·里仁》如果一个人没有品德,就不会有真正的朋友。
11.君子不器。
君子不应该像器具一样只有一种用途。
12.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不符合道义的富贵荣华,对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微不足道。
13.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助长别人的恶习。
而小人则与此相反。
1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不喜欢的,也不要强加给对方。
15.当仁,不让于师。
在面对仁义时,不需要考虑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应该毫不犹豫地追求。
16.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17.言必信,行必果。
说了的话就要做到,做事情要坚决果断。
18.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不凭空臆测,不绝对肯定,不固执己见,不唯我独尊。
论语里仁篇原文及翻译
论语里仁篇原文及翻译论语,是儒家思想家孔子思考人生价值观以及其中所包含的伦理理念的总结,是儒家哲学文化中最重要的文献之一。
仁篇是论语中的一篇,主要讨论了仁的定义、仁的法则、仁的表现以及实现仁的方法,深刻地把儒家思想的重要要素展示出来,可谓是论语乃至儒家思想的精华所在。
下面为仁篇的原文及翻译:子曰:“仁义、礼、智、信,为仁之本。
”孔子说:“仁,义,礼,智,信实是仁的根本。
”曾子曰:“仁者先友后臣,友以先礼。
”曾子说:“仁者先交朋友,后从属宰相。
要以礼待友。
”子曰:“先礼,后求仁。
”孔子说:“先以礼待人,后可获得仁者。
”子曰:“仁者无敌于世,不失其节;仁者如昆弥。
”孔子说:“仁者无论什么情况都无法击败,也不会失去自己的立场。
仁者如昆弥般,都是不可动摇的。
”子曰:“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孔子说:“仁者,不仅能立自己,也能帮助别人立起来;不仅能达到自己的目标,也能帮助别人达到相同的目标。
”子曰:“仁者,忠信、恭敬、爱人,善行。
”孔子说:“仁者,忠实而诚实,恭敬而虔诚,对人有爱心,善行可贵。
”子曰:“忠则尽仁,而能容人;恭则尽义,而能违人;因其所不足,而发其说。
”孔子说:“忠实可以说明仁的完整,也可以容忍别人的不足;恭敬可以说明义的完整,也可以违背别人的意愿;要根据自身的不足之处,发挥自己的才能。
”子曰:“仁者,行仁不以禄,恶己不以利。
”孔子说:“仁者,不以物质利益去行道德仁义,也不以自身的利益去行恶。
《论语》文言文翻译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复习,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不是很君子吗?”《论语·为政》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翻译:孔子说:“用道德来治理国家,就像北极星一样,它处在自己的位置上,其他星星都围绕着它。
”《论语·八佾》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翻译:孔子说:“君子如果不庄重,就不会有威严;学习如果不牢固,就会忘记。
要忠诚守信,不要与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有了错误不要害怕改正。
”《论语·里仁》子曰:“里仁为美。
择不处仁,焉得知?”翻译:孔子说:“居住在仁爱之地是美好的。
选择不居住在仁爱之地,怎么算是有智慧呢?”《论语·公冶长》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翻译: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被称为‘文’呢?”孔子说:“他聪明好学,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因此被称为‘文’。
”《论语·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孔子说:“了解知识的人不如喜爱知识的人,喜爱知识的人不如享受知识的人。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学习的人。
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他们的缺点来改正。
”以上是《论语》中部分章节的文言文翻译,通过这些篇章,我们可以感受到孔子及其弟子的智慧与思想,对于我们的修身养性、为人处世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论语《里仁篇》翻译
论语《里仁篇》翻译《论语》书中既有对社会、人生美好蓝图的描绘,又有人性与政治,道德、文化碰撞而出的智慧火花。
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论语《里仁篇》全文和意思,希望大家喜欢。
论语《里仁篇》作者:佚名子曰:“里仁为美。
择不处仁,焉得知?”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子曰:“苟志於仁矣,无恶也。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
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
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
盖有之矣,我未见也。
”子曰:“人之过也,各於其党。
观过,斯知仁矣。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曾子曰:“唯。
”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事父母,几谏,谏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论语《里仁篇》翻译:孔子说:“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
如果你选择的住处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能说你是明智的呢?”孔子说:“没有仁德的人不能长久地处在贫困中,也不能长久地处在安乐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 【原文】 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译文】 孔子说:“对于行禘礼的仪式,从第一次献酒以后,我就不愿 意看了。”
第十一章
【原文】 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 诸斯乎!”指其掌。
【译文】 有人问孔子关于举行禘祭的规定。孔子说:“我不知道。知道 这种规定的人,对治理天下的事,就会像把这东西摆在这里一样(容易)吧!” (一面说一面)指着他的手掌。
第十二章 【原文】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译文】 祭祀祖先就像祖先真在面前,祭神就像神真在面前。孔子说: “我如果不亲自参加祭祀,那就和没有举行祭祀一样。”
第十三章 【原文】 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 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译文】 王孙贾问道:“(人家都说)与其奉承奥神,不如奉承灶神。 这话是什么意思?”孔子说:“不是这样的。如果得罪了天,那就没有地方 可以祷告了。”
回答:“国君大门口设立照壁,管仲在大门口也设立照壁。国君同别国国君 举行会见时在堂上有放空酒杯的设备,管仲也有这样的设备。如果说管仲知 礼,那么还有谁不知礼呢?”
第二十三章 【原文】 子语鲁大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 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 【译文】 孔子对鲁国乐官谈论演奏音乐的道理说:“奏乐的道理是可以 知道的:开始演奏,各种乐器合奏,声音繁美;继续展开下去,悠扬悦耳, 音节分明,连续不断,最后完成。”
第十四章 【原文】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译文】 孔子说:“不怕没有官位,就怕自己没有学到赖以站得住脚的 东西。不怕没有人知道自己,只求自己成为有真才实学值得为人们知道的人。”
第十五章 【原文】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 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译文】 孔子说:“参啊,我讲的道是由一个基本的思想贯彻始终的。” 曾子说:“是。”孔子出去之后,同学便问曾子:“这是什么意思?”曾子 说:“老师的道,就是忠恕罢了。”
第十一章 【原文】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译文】 孔子说:“君子思念的是道德,小人思念的是乡土;君子想的 是法制,小人想的是恩惠。”
第十二章 【原文】 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译文】 孔子说:“为追求利益而行动,就会招致更多的怨恨。”
第十三章 【原文】 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译文】 孔子说:“能够用礼让原则来治理国家,那还有什么困难呢? 不能用礼让原则来治理国家,怎么能实行礼呢?”
第五章 【原文】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译文】 孔子说:“夷狄(文化落后)虽然有君主,还不如中原诸国没 有君主呢。”
第六章 【原文】 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 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译文】 季孙氏去祭祀泰山。孔子对冉有说:“你难道不能劝阻他吗?” 冉有说:“不能。”孔子说:“唉!难道说泰山神还不如林放知礼吗?”
不让不仁德的人影响自己。有能一天把自己的力量用在实行仁德上吗?我还 没有看见力量不够的。这种人可能还是有的,但我没见过。”
第七章 【原文】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译文】 孔子说:“人们的错误,总是与他那个集团的人所犯错误性质 是一样的。所以,考察一个人所犯的错误,就可以知道他没有仁德了。”
第二十四章 【原文】 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 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 铎。” 【译文】仪这个地方的长官请求见孔子,他说:“凡是君子到这里来, 我从没有见不到的。”孔子的随从学生引他去见了孔子。他出来后(对孔子 的学生们)说:“你们几位何必为没有官位而发愁呢?天下无道已经很久了, 上天将以孔夫子为圣人来号令天下。”
第三章 【原文】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译文】 孔子说:“一个人没有仁德,他怎么能实行礼呢?一个人没有 仁德,他怎么能运用乐呢?”
第四章 【原文】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 与其易也,宁戚。” 【译文】 林放问什么是礼的根本。孔子回答说:“你问的问题意义重大, 就礼节仪式的一般情况而言,与其奢侈,不如节俭;就丧事而言,与其仪式 上治办周备,不如内心真正哀伤。”
第二章 【原文】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 者利仁。” 【译文】 孔子说:“没有仁德的人不能长久地处在贫困中,也不能长久 地处在安乐中。仁人是安于仁道的,有智慧的人则是知道仁对自己有利才去 行仁的。”
第三章
【原文】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译文】 孔子说:“只有那些有仁德的人,才能爱人和恨人。”
第一章 【原文】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译文】 孔子谈到季氏,说,“他用六十四人在自己的庭院中奏乐舞蹈, 这样的事他都忍心去做,还有什么事情不可狠心做出来呢?”
第二章 【原文】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 于三家之堂?” 【译文】 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家在祭祖完毕撤去祭品时,也命乐 工唱《雍》这篇诗。孔子说:“(《雍》诗上这两句)‘助祭的是诸侯,天 子严肃静穆地在那里主祭。’这样的意思,怎么能用在你三家的庙堂里呢?”
第四章 【原文】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译文】 孔子说:“如果立志于仁,就不会做坏事了。”
第五章 【原文】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 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 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译文】 孔子说:“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当的方 法得到它,就不会去享受的;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 法去摆脱它,就不会摆脱的。君子如果离开了仁德,又怎么能叫君子呢?君 子没有一顿饭的时间背离仁德的,就是在最紧迫的时刻也必须按照仁德办事, 就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会按仁德去办事的。”
第九章 【原文】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 徵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徵之矣。” 【译文】 孔子说:“夏朝的礼,我能说出来,(但是它的后代)杞国不 足以证明我的话;殷朝的礼,我能说出来,(但它的后代)宋国不足以证明 我的话。这都是由于文字资料和熟悉夏礼和殷礼的人不足的缘故。如果足够 的话,我就可以得到证明了。”
第二十章 【原文】 子曰:“《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译文】 孔子说:“《关睢》这篇诗,快乐而不放荡,忧愁而不哀伤。”
第二十一章 【原文】 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 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译文】 鲁哀公问宰我,土地神的神主应该用什么树木,宰我回答:“夏 朝用松树,商朝用柏树,周朝用栗子树。用栗子树的意思是说:使老百姓战 栗。”孔子听到后说:“已经做过的事不用提了,已经完成的事不用再去劝 阻了,已经过去的事也不必再追究了。”
第七章 【原文】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 子。” 【译文】 孔子说:“君子没有什么可与别人争的事情。如果有的话,那就 是射箭比赛了。比赛时,先相互作揖谦让,然后上场。射完后,又相互作揖 再退下来,然后登堂喝酒。这就是君子之争。”
第八章 【原文】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 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 已矣。” 【译文】 子夏问孔子:“‘笑得真好看啊,美丽的眼睛真明亮啊,用素 粉来打扮啊。’这几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这是说先有白底然后 画画。”子夏又问:“那么,是不是说礼也是后起的事呢?”孔子说:“商, 你真是能启发我的人,现在可以同你讨论《诗经》了。”
《里仁》篇 《里仁》篇为《论语》第四篇的篇名。本篇包括 26 章,主要内容涉及到 义与利的关系问题、个人的道德修养问题、孝敬父母的问题以及君子与小人 的区别。这一篇包括了儒家的若干重要范畴、原则和理论,对后世都产生过 较大影响。
第一章 【原文】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译文】 孔子说:“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如果你选择的 住处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能说你是明智的呢?”
第十八章 【原文】 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译文】 孔子说:“我完完全全按照周礼的规定去事奉君主,别人却以 为这是诌媚呢。”
第十九章 【原文】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 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译文】 鲁定公问孔子:“君主怎样使唤臣下,臣子怎样事奉君主呢?” 孔子回答说:“君主应该按照礼的要求去使唤臣子,臣子应该以忠来事奉君 主。”
第六章 【原文】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 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 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译文】 孔子说:“我没有见过爱好仁德的人,也没有见过厌恶不仁的 人。爱好仁德的人,是不能再好的了;厌恶不仁的人,在实行仁德的时候,
《论语》经典名句原文及白话文翻译精编版(《八名。《八佾》篇包括 26 章。本篇主要内 容涉及“礼”的问题,主张维护礼在制度上、礼节上的种种规定;孔子提出“绘 事后素”的命题,表达了他的伦理思想以及“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的政治 道德主张。本篇重点讨论如何维护“礼”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