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洪中学精品教案第1课练习第8课拿来主义
《拿来主义》教案
《拿来主义》教案【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拿来主义”的概念和特点;2. 掌握“拿来主义”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堂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引入“拿来主义”的概念;2. 知识讲解:介绍“拿来主义”的定义、由来和特点;3. 案例分析:通过学生参与讨论,分析“拿来主义”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案例,并总结成功经验和失败原因;4. 拓展活动:学生小组讨论、设计一个创新产品或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体现“拿来主义”的理念;5. 总结复习:学生回答问题,总结课堂所学内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播放视频,启发学生对“拿来主义”的认识,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课堂讲解:“拿来主义”是指借鉴他人的经验、思想和创新成果,再加以改造和应用的一种创新思维方法。
它源自人类从古至今长期积累的智慧和经验,是一种重视借鉴和创新的学习和工作方式。
其特点包括:灵活运用已有成果、注重跨领域融合、尊重创新源头、重视实际应用等。
3. 案例分析:教师给学生呈现居民小区的垃圾分类、快递包装箱再利用等案例,引发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如何将“拿来主义”的思想运用到解决问题和创新设计上。
4. 拓展活动:把学生分成小组,要求他们选择一个领域,例如环境保护、科技创新等,设计一个创新的解决方案,并运用“拿来主义”的思想和方法,结合已有的创新成果进行改造和应用。
每个小组需要准备一个简短的报告并进行展示。
5. 总结复习:提问学生关于“拿来主义”相关的问题,回顾课堂所学内容,并对学生在拓展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
四、教学评价:1. 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情况;2. 学生对“拿来主义”概念和特点的理解程度;3. 学生在拓展活动中设计方案的创意和可行性;4. 学生对个人和他人观点的尊重和批评能力。
五、教学反思:1. 教学导入是否引发了学生的兴趣与思考;2. 教师是否准确讲解了“拿来主义”的概念和特点;3. 案例分析和拓展活动是否能够提高学生对“拿来主义”应用的理解和能力;4. 是否组织了恰当的总结和复习,巩固学生的知识与能力。
射洪中学精品教案拿来主义
教学流程如下:一、导入,出示目标二、整体感知1、了解背景:作者为何提出“拿来主义”?请调查小组展示报告。
学生展示《社会状况调查报告》,其调研课题为:拿来主义的必要性。
学生的展示很精彩。
【感受:1、学生预习到位,活动充分。
】2、请在文中找出与“拿来”有关的句子。
①生分组,接力读课文。
②学生答,师点拨。
③教师展示四句话,并分类:第一句为观点,后几句为方法。
【感受:2、公开课上齐读全文,有胆量,有实效。
3、找关键句子,然后分类为“观点”和“方法”,以此来感知全文,四两拨千斤。
】3、怎么论证“拿来”?①两个学生上台演板。
②与此同时,其他学生思考:不正确的态度是什么?正确的态度是什么?应拿来什么?舍弃什么?——生答师点拨。
③教师点评学生的演板:先破后立。
【感受:4、学生演板的同时,教师给其他学生布置任务,使所有同学都有事情干。
我当学习这种统筹方法。
】三、咬文嚼字:请找出一两处句子,说说语言方面的特点,说说你品出了什么?学生讨论1分多钟。
学生发言,太精彩了,尤其是学生对“捧”和“挂”的品味,征服了所有听课老师。
【感受:5、学生的发言太精彩了。
】四、鲁迅作品过时了吗?请用拿来主义的观点说一说你的看法。
学生的回答依然精彩。
【感受:6、学生的发言依然精彩,但似乎没有结合“拿来主义”,教师也没有必要的点拨与提升,遗憾。
】五、教师总结:教师依照“拿”字,结合本文内容,进行拆字总结。
【感受:7、以题目中的某个字来尽心拆字解读,这种精巧的设计让人惊叹,我当学习。
】。
第8课《拿来主义》教案
问题(1)
★“送来”和“拿来”有什么不同?用一句话说 明怎样 “拿”?
“送来”不等于“拿来”. “送来”是被动接受,而“拿来”是主动获 取; “送来”的是帝国主义剩余的东西,而“拿 来”的是经过挑选的有用的东西.
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有思考 --有鉴别 --有选择
问题(2)
文章开头没有直接论证“拿来主义”而是从论证闭 关主义和“送去主义”开头。
二、前半部分从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论述开头, 为什么?“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实质是什么? 作者又是如何批判“送去主义”的?
文章的开头并没有直接切入正题,而是先讨论 “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
因为“拿来主义”是针对历史和现实存 在的问题提出来的,近代的“闭关主义”必 然导致现在的“送去主义”。
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走,做梦 的人是幸福的;倘若没有看出自己可走 的路,最要紧的是不要去惊醒它。 ------鲁迅
所以每个人的人生都面临着选择,人生之路也 同样面临着选择。是选择前进,或是后退,将 决定自己未来的方向和事业(对事物也同样面 临着选择)
(1881--1936)伟大的 文学家、思想家、革命 家。原名周树人,字豫 才,鲁迅是笔名。1898 年离家到南京学习, 1902年留学日本,1909 年回国,1918年5月发表 《狂人日记》,奠定了 新文学运动的基础。
③创新,即“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 宅子”。“占有”、“挑选”,是为了推陈出新创造 出新文艺。要推陈出新,就必须勇于批判继承。作者 说:“没有拿来,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 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思考讨论:
文章最后一段,作者总结了“拿来主义” 者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方式和“拿来”的四个 条件,请分别加以说明。
射洪中学精品教案《拿来主义》教案
《拿来主义》教案第一课时一、作者简介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他一生有大量的创作,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
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集《呐喊》、《徬徨》和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以及大量的杂文集,如:《坟》、《而已集》、《二心集》、《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
三、题解读标题后,要思考两个问题:(1)、什么是‚拿来主义‛?(2)、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四、阅读课文(一)第8、9段回答了什么是拿来主义。
(二)‚大宅子‛指文化遗产,‚鱼翅‛指文化遗产中精华部分,‚鸦片‛指文化遗产中精华与糟粕互见的部分,‚烟枪和烟灯‛指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姨太太‛指只供剥削阶级欣赏享用的腐朽的东西,是纯粹的糟粕。
(三)、1.对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鱼翅‛)应取什么态度?吸收课文中哪句话表现作者的这种主张?‚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
‛2.对文化遗产中精华、糟粕互见的部分(‚鸦片‛)应采取什么态度?批判地吸收读出课文中表现作者这种主张的句子。
‚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
‛3.对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烟枪和烟灯‛)应取什么态度?留一点作历史的反面教材,绝大多数应当清除读出课文中表现作者主张的句子。
‚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
‛4.对文化遗产中的糟粕(‚姨太太‛)应采取什么态度?坚决抛弃读出课文中表现作者这种主张的句子。
‚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
‛(四)、‚得了一所大宅子‛自然是指面对文化遗产,那么,其余的内容应当怎样理解?仔细阅读课文,思考‚孱头‛、‚昏蛋‛、‚废物‛各指的是什么?孱头,‚怕被染污徘徊不敢走进门‛,害怕继承拒绝借鉴,逃避主义;昏蛋,‚勃然大怒放把火烧光‛,盲目排斥,虚无主义;废物,‚欣欣然蹩进卧室大吸鸦片‛,崇洋媚外全盘西化,投降主义。
《拿来主义》优秀教案(精选10篇)
《拿来主义》优秀教案(精选10篇)《拿来主义》优秀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拿来主义》优秀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拿来主义》优秀教案篇1[教学要点]在熟读课文、理清思路的基础上,理解作者关于继承文化遗产问题的精辟论述。
[教学过程]一、诵读鉴赏第8、9段1、指定一名学生朗读。
2、提问:作者是如何形象地揭示“拿来主义”的具体涵义的?学生讨论。
明确:作者形象地把文化遗产比喻成某穷青年偶得的一所大宅子,以对宅子处理的不同态度来形象说明什么是“拿来主义”。
作者旗帜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首先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这是批判继承的先决条件和必备的态度。
然后剖析三种错误态度:“孱头”式,“昏蛋”式,“废物”式。
作者在否定了这三种错误态度之后,再从正面论述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即占有、挑选。
(加点字板书)3、结合语境,揣摩“孱头”“昏蛋”“废物”的含义。
明确:“孱头”指不敢接触,不敢择取的人;“昏蛋”指盲目排外全盘否定的人;“废物”指崇洋、全盘接受的人。
(加点字板书)方法点拨:上一节课我们谈到对作品语言讽刺色彩的学习,谈到“把要否定的现象漫画化,示其滑稽”。
这里,作者把准备批判的观点形象化,然后着重刻画它可笑可憎的面目,予以无情的否定,没有生硬的说教,读来生动形象,却又力透纸背。
在我们的写作中应学习运用这两种方法,以取得较好的讽刺效果。
(加点字板书)4、比喻说理使论述具体形象,读来意兴盎然而便于理解,易于认同,试结合第9段分析“鱼翅”““烟枪烟灯”“姨太太”各比喻什么?明确:“鱼翅”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对于精华部分,应该接受;“烟枪烟灯”比喻文化遗产中完全没有价值,但可适当保存以教育后代的部分;“姨太太”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糟粕”,应果断抛弃。
(加点字板书)方法点拨:作者运用比喻说理,把抽象的关于如何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的理论问题转化为一个简单的经验性问题。
《拿来主义》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拿来主义》教学设计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课文《拿来主义》的主要观点和论证方法。
(2)能够分析并评价作者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和观点。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观点,对现实生活中类似问题进行分析和判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对课文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价。
(3)学会将课文观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2)培养学生敢于挑战权威、勇于创新的精神。
(3)培养学生关注社会问题,积极参与社会建设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拿来主义》的主要观点和论证方法。
(2)作者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和观点。
(3)将课文观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方法。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涉及的复杂概念和论证逻辑。
(2)如何评价作者的观点,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鲁迅及其作品《拿来主义》。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生思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通过课后注释和查阅资料,解决生字词和难点问题。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主要观点和论证方法。
(2)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总结讨论成果。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主要观点和论证方法。
(2)分析作者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和观点。
5. 练习与拓展:(2)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展示,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了解学生对课文观点的理解和运用。
3. 课堂展示:评价学生在课堂展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的阐述和逻辑性。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拿来主义》原文。
2. 辅助材料:相关背景资料、课后注释、参考译文等。
拿来主义教案4篇
拿来主义教案拿来主义教案4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拿来主义教案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拿来主义教案篇1教学目标1、理解鲁迅关于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的原理的方法。
2、揣摩课文中运用比喻的内蕴,学会根据语境辨析语意和思想感情的方法。
3、联系实际,深入理解学习本文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透过词语表面,分析所用形象的深刻内涵。
教学难点联系历史背景,揣摩语言的感情色彩。
教具准备录音机、投影仪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了解文章背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是怎样提出拿来主义这一主张的。
[教学步骤]一、导语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到法国访问,在一次欢迎宴会上,外国记者接二连三地向他提问。
其中一位记者问:“尊敬的冯先生,贵国改革开放,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东西,你们就不担心变成资本主义吗?”冯先生回答:“不!人吃了猪肉不会变成猪,吃了牛肉不会变成牛。
”他幽默机智的回答,博得满堂喝彩。
是的。
我们学习资本主义的东西,不会变成资本主义,同样,继承文化遗产时,只要我们坚持正确的原则,就一定能够有助于新事物的发展,这个原则就是“拿来主义”。
那么,什么是拿来主义,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鲁迅先生的答案吧。
二、了解文章的背景自从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以来,反动统治者,尤其是国民党反动派在各个方面奉行卖国政策。
30年代,国民党反动派实行文化“围剿”,各种错误思潮也随之泛滥,封建的遗老遗少们叫嚷复古主义,卖国求荣的“全盘西化”论喧嚣一时。
左翼文化队伍中对要不要继承文化遗产的问题也思想混乱,颇多分歧。
面对如此背景,鲁迅先生写下了这篇杂文,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拿来主义”这一主张。
三、整体感知课文1、放录音“拿来主义”提问:“拿来”的观点是在哪一段提出来地,是从哪一段开始阐述的?(听完录音后回答)明确:第2段点到“拿来”后,第5、6段再次点到,直到第7段,才开始正面阐述“拿来主义”这一主张。
《拿来主义》优秀公开课教案(第一课时)1
《拿来》优秀公开课教案〔第一课时〕《拿来》优秀公开课教案〔第一课时〕(五)学习第三第四段可围绕以下考虑展开。
1、接下来我们来梳理第三段的思路,哪位同学来概述一下?明确:这一段主要写送去的危害。
2、作者先说“当然,可以只是送出去,也不算是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为什么要说这句话呢?假如说第一段是说明“送去”只知道献媚讨好而不敢拿,那么这一段是要驳斥送去者怎样的想法?明确:送去者可能会说:“我丰富,我大度,我不需拿。
”有人自恃中国地大物博,送一点出去无碍大局。
3、好极了,可见要充分地阐述,必须先理解对方可能的根据或者观点,再逐一驳斥,这样才是有的放矢。
列举尼采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关于煤的说法说明了什么?这两者是什么关系?明确:说明我们并不丰富,所以不能只是送去总是送去。
这两者是类比关系。
4、好的,作者充分阐述了“送去”带来的危害,这危害是什么呢?明确:“要不然,那么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作奖赏。
”5、你怎么理解这句话?明确:“磕头贺喜”、“讨”等词语画出所处的地位与神态,描绘出了可悲的____奴景况。
“残羹冷炙”、“奖赏”等词感情色彩浓烈,“佳节大典”之时,丧失主权的奴隶们只能磕头讨一点“残羹冷炙”,这是怎样的可悲!6、倘假设是你们来说某现象带来的危害,你们会怎么说?鲁迅先生这样说有什么特点?明确:高度概括,又很形象。
7、鲁迅杂文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高度抽象概括,典型形象议论”,用他自己的话便是“论时事不留情面,砭痼弊常取类型”,这“类”便可理解为“抽象概括”,这“型”便可理解为“典型而形象”,将概括的现象复原为更具典型性的形象。
“典型形象议论”我们已经体会到了,当然在阐述“怎样拿来”的局部表达的更为突出,这是后话。
那么“高度概括现象”从这篇文章是否可以表达?明确:自从闭关锁国的大门被打破之后,中国的统治者们与列强定条约、割地赔款,这种丧权弱国的行为不知道有多少,应该怎么去表述,要花多少文字去表述?而鲁迅先生只用“送去”四个字,足可见对现象的“高度抽象概括”。
拿来主义教案(通用12篇)
拿来主义教案拿来主义教案一、教案的作用是什么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教案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
二、拿来主义教案(通用12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拿来主义教案(通用12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拿来主义教案1设计理念:1、充分重视学生之间的自主、合作、展示、交流、探究以及师生、生生多边良性互动。
2、加强语文课的语言表达训练,让学生脑手嘴三者齐动,听说读写四位一体3、培养学生学以致用活学活用的能力,由课内自然延伸到课外,由文本自然延伸到生活。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理解“拿来主义”的深刻内涵。
(2)掌握本文的论证思路,初步体会鲁迅杂文的艺术特点。
2、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分析本文,感受鲁迅杂文无可辩驳的逻辑力量,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思维训练的体操,精神成长的大餐。
(2)通过合作探究学习,构建民主和谐生动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自主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本文听说读写,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本文,引导学生认识鲁迅强烈的“战士”责任感,树立对待文化资源的正确态度,加深对祖国改革开放国策的认知和理解,培养博大的心胸和自信、理智的健康的心态。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握全文思路,理解拿来主义的深刻内涵教学难点:用拿主义观点对当今生活现象进行自主分析探究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法自主学习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激趣导入联系课文实际设置情境二、阅读文本,梳理探究1、师生互动:课文题目是“拿来主义”,面对文题,你会提什么问题?明确:拿来主义是什么?拿什么?为什么拿?怎么拿?拿了会怎样?2、学生活动:紧扣“拿”字,阅读课文,自由选题,分组讨论,归纳总结。
最新《拿来主义》教案设计(通用12篇)
最新《拿来主义》教案设计(通用12篇)最新《拿来主义》教案设计(通用12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最新《拿来主义》教案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最新《拿来主义》教案设计篇1【知识目标】一、认识、理解因果论证和比喻论证在说理文中的作用。
二、领会杂文语言幽默、犀利的讽刺效果。
【能力目标】一、结合社会背景,理解关键词语在句中的深刻的含义二、结合个人理解,试着谈谈鲁迅杂文深刻的思想内涵【情感目标】一、结合社会背景,体会鲁迅先生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与人民的觉醒奋斗终生,战斗不息的精神,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
【重点、难点】一、认识、理解因果论证和比喻论证在说理文中的作用。
领会杂文语言幽默、犀利的讽刺效果。
是本文学习的重点。
二、结合社会背景,理解关键词语在句中的深刻的含义;鲁迅杂文深刻的思想内涵,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是本文难点。
【教学方法】讨论法点拨法【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一、检测预习1.鲁迅的杂文说起杂文,必要想起鲁迅;说到鲁迅。
鲁迅的杂文不仅是现代中国社会、政治、历史、法律、宗教、哲学、道德、文学、艺术,乃至经济、军事……的“百科全书”,而且以其对中国现代国民的文化心理、行为准则、价值取向,以及民性、民情、民俗、民魂的真实、生动而深刻的描绘,成为一部活的现代中国人的“人史”。
但应该看到,鲁迅在他的杂文中所达到的难以置信的批判广度,以及为人所难以接受的批判的深刻性与尖锐性,正是根源于他的“立人”的理想与情怀。
所以鲁迅杂文在根底上是“诗”的,他的杂文里有“中国民众的灵魂”。
如果看不到与“大众灵魂”叠合在一起的“鲁迅的灵魂”,如果看不到鲁迅杂文里的批判背后的理想、否定中的肯定,就没有完全读懂鲁迅的杂文,就难以真正接近(理解)鲁迅杂文的特质。
《拿来主义》教案(6篇)
《拿来主义》教案(6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6篇《拿来主义》教案,可以帮助到您,就是牛牛范文小编最大的乐趣哦。
拿来主义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论证等方法把深奥的抽象的道理讲得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论证艺术;体会鲁迅杂文的语言特点。
2.学习本文,认清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批判地继承,并能运用正确的观点解释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设想鲁迅先生的杂文有很强的针对性,文章所针对的事件距今时间较久,所以必须介绍清楚有关的背景,以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即使如此,因为鲁迅杂文的语言很有特色,学生阅读本文难度是很大的。
唯有促使学生在课上积极思维,才有可能学懂这篇文章。
如何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杂文是文艺性的议论文。
阅读方法应当与其它议论文大体相同。
要在学习第九课的基础上,继续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在学习本文论证艺术时,难免要涉及比喻论证、类比论证、对比论证等有关论证方法的基本概念,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这些知识,而教材中又没有这方面的讲解。
因此要力求讲得深入浅出,语言简练、准确而又便于理解记忆,使学生一次弄懂,不搞夹生饭。
体会鲁迅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是个难点,可以用“比”的办法加深学生的理解。
重在加强学生的语感,重在“意会”(心中明白了鲁迅杂文语言的妙处了),而不一定要求学生“言传”(用语言表述其中的妙处)。
理解内容和学习论证艺术、体会语言特点是学习本文的两大任务,可以各安排一个课时。
《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的一篇著名的杂文,参考材料很多,对文章主旨、结构的理解众说纷纭,人教社的教参只是其中的一种意见。
教学过程固然必须使学生读懂课文,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教师应依据有利于培养阅读能力这一原则决定对各种意见的取舍。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简介鲁迅先生的创作和本文的写作背景。
2.正确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
射洪中学精品教案拿来主义
《拿来主义》教学实录(原题:我这样教《拿来主义》)“中国当代作家冯骥才出访法国时,曾发生了一件趣事。
在一次欢迎宴会上,外国记者蜂拥而至,接二连三地向冯先生提出问题。
其中有一位记者问:‘尊敬的冯先生,贵国改革开放,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东西,你们不担心变成资本主义吗?’“如果你是冯先生,会怎么回答?”上课之初,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因为问题具有挑战性,学生们都表示出极大的兴趣,开始时窃窃私语,不一会儿就争相回答问题了。
“不!不会,决不会!”直率、简洁,但未免太直露。
“怎么会呢?我们是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长处,并不是引进资本主义制度。
”这又似乎太软、太繁、太不巧妙。
还有人在争着回答……是抖出谜底的时候了。
“冯先生从容不迫地回答:‘不!人吃了猪肉不会变成猪,吃了牛肉也不会变成牛’。
”“妙!太妙了!”学生恍然大悟,感叹道。
“冯先生回答问题时运用的是什么说理方法?”“比喻。
”这是个并不太难的问题。
“比喻说理法就是用比喻将不容易理解的深奥的道理,用人们容易理解的浅显的事物或道理说明阐述出来。
一个恰到好处的比喻,往往胜过一大篇平淡的议论,冯先生运用比喻说理,妙处也正在于此。
而作为语言大师的鲁迅先生,更是一位善用比喻来说理的高手。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拿来主义》,正是这样一篇文章。
”至此,学生已迫不及待地打开课本开始读课文了。
选准突破口,迅速切入课文。
“用文章中的话回答什么是拿来主义。
”学生迅速浏览全文,不难找出答案:“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这是课文的第七节,那么在此前文章写了什么内容?”“写了闭关主义、送去主义及其危害。
”“课文的题目是《拿来主义》,作者却用了这么多的笔墨写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是不是有点文不对题?”回答这个问题并不难,但要说出令人信服的理由,学生非得深入揣摩课文内容不可。
仔细阅读,认真思考,相互启示。
同学们逐渐统一了认识:写闭关主义、送去主义是谈实行拿来主义的原因及意义,二者是破与立的关系,破得愈彻底,立得越牢固。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8 拿来主义》
《拿来主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理清文章思路,准确把握中心论点,正确理解文章主旨的能力。
2培养学生抓住关键词句,鉴赏本文幽默犀利、反讽的语言风格。
3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学会运用本文所阐述的道理,针对当前的某一社会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重点】1准确把握中心论点,正确理解文章主旨。
2领会本文比喻论证的方法。
【教学难点】1理解“拿来主义”的含义与意义,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运用本文所阐述的道理。
2鉴赏鲁迅先生犀利、幽默、反讽的语言风格【教学方法】朗读法、课堂讨论法、引导研读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一导入多媒体展示图片,导入新课。
二新授第一阶段:理解文章主旨。
问题统领,展开师生、生生探讨论交流,理解课文。
以下问题都是从学生中收集而来。
1什么是拿来主义拿什么?从哪里拿?明确: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拿来。
2怎样实行拿来主义1问题:拿来主义者应具备的条件是什么探讨、明确: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2问题:拿来主义者应有的做法是什么探讨、明确:“他占有、挑选”,“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先占有这个“大宅子”,再进行挑选,批判性地吸收。
合理使用“鱼翅和鸦片”,少量存放“烟枪和烟灯”作展品,坚决毁灭“姨太太”。
3拿来主义者不应有的做法是什么探讨、明确:害怕继承,拒绝借鉴的逃避主义者——孱头;盲目排斥的虚无主义者——昏蛋;崇洋媚外,全盘西化——投降主义者。
4拿来主义的意义及其重要性和迫切性。
探讨、明确:“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
”点明实行拿来主义的积极意义所在;“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点明重要性和迫切性。
第二阶段:1学习本文比喻论证方法,鉴赏本文犀利、幽默、反讽的语言1问题:研讨第二部分立论中运用了那些论证方法分组讨论探讨、明确:比喻论证。
“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鱼翅”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鸦片”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与糟粕互见部分;“烟枪和烟灯”指文化遗产的旧形式,“姨太太”指只供剥削阶级欣赏享用的腐朽的东西,是纯粹的糟粕。
《拿来主义》教案
《拿来主义》教案《拿来主义》教案(精选17篇)《拿来主义》教案篇1一、教学内容本课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4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是本单元也是高中必修的五册教材中的一篇杂文,地位重要又特别,承接着第三册“表达交流”单元学过的有关议论文常识,又要为如何学习同单元的随笔三篇摸索道路。
主要学习递进式因果论证思路,理解破立结合方法和论证方法,品赏形象化比喻和幽默讽刺的语言特色,提高审美能力,透悟“拿来主义”的旨意。
学习鲁迅先生对待外国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与方法,创新和宏扬祖国优秀文化,树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力,关注并能正确评价社会与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道德良知,富有创新意识,提高审美能力,把自己培养成为高素质的人才。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当代学生是伴随着多元文化成长起来的,丰富多彩的信息使他们的视野拓宽,见识大大超过了前代人;社会流行的短平快浅的阅读,使他们追求怪异离奇的情节和搞笑的戏谑语言,而对于真正纯唯美或有思想深度的文学作品反倒缺乏审美能力和兴趣。
而鲁迅先生的杂文是有着强烈鲜明的时代特征,文中针对的背景事件距今时间较久远,不利于学生解读文本内容;论述的方式和逻辑层次较有深度;对文章主旨、结构的理解历来是众说纷纭。
高中生正处于文学鉴赏能力和理性思辨能力提升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如何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所以在教学设计中,确定不拘一格的教学方法,赏鉴形象化的比喻和幽默讽刺的语言特色、透悟“拿来主义”的旨意、掌握层进式因果论证思路是重难点。
三、设计思想1、依据课标的精神和要求制定教学目标,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正确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用教材教”,利用这个素材和思路,达到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
2、教学应对不同类型文本的阅读指导有侧重。
注重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思想的深刻性、观点的科学性、逻辑的严密性、语言的准确性;引导学生知人论世,查阅资料,了解与作品相关的时代背景、创作动机及作品的社会影响等。
《拿来主义》教案【优秀4篇】
《拿来主义》教案【优秀4篇】《拿来主义》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理清作品论证思路,体会本文的逻辑力量。
2、领会“拿来主义”的精神实质,结合现代的实际情况谈谈自已的认识。
3、学习本文的表达的技巧,了解杂文的文体特点。
4、学习作者幽默犀利的语言,体会词语的讽刺意味及比喻论证方法的运用,领会比喻句的深层含义。
教学重点学习鲁迅的论证艺术,揣摩词语的讽刺意味。
教学难点把握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要点:简介本文的写作背景,理清文章思路,领会“拿来主义”的精神实质。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引导精读课文教学过程一、复习思考课文前半部分主要论述什么?和“拿来主义”有什么关系?明确:课文前半部分主要批判“送去主义”,为正面提出“拿来主义”作铺垫。
二、初步体会文章主旨1、阅读第7段,思考,“大宅子”比喻什么?对待“大宅子”的态度和方法,文章摆出了哪几种?明确:(1)“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2)对待“大宅子”的态度和方法有:三种人想法行动实质共同点孱头怕给污染徘徊不敢走进拒绝继承(逃避主义)不混蛋保存清白放火烧光盲目排斥(虚无主义)加废物羡慕欣欣然蹩进全盘接受(投降主义)挑选显然,作者对这三类人是持批判否定的态度。
本段末句中的“全不”,足见作者的态度。
2、显然,作者对这三类人是持批判否定的态度。
本段末句中的“全不”,足见作者的态度。
那么,真正的拿来主义者应当是怎样的呢?“占有,挑选”(运用脑髓——指用脑筋独立思考,有主见;放出眼光——指要看得清,有辨别力;自己来拿——指要有选择,自己拿。
)。
3、那么,真正的拿来主义者应当是怎样的呢?“占有,挑选”。
先占有,后挑选。
占有是为了挑选。
占有重要,挑选更重要。
(怎样挑选?),所以作者又通过大量比喻,具体形象地分析了文化遗产中的成分,列举了相应的几种正确的做法。
完成表格喻体事物态度本体事物态度鱼翅吃掉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完全吸收鸦片送药房供治病精华和糟粕并存的部分批判地吸收烟展览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作为史料、反面教材(存放)如八股文等无用的历史垃圾姨太太请他们各自走散文化遗产中的糟粕坚决抛弃所有这些比喻,就将怎样“挑选”说的既清楚透彻,又具体形象。
高中语文优质教学设计18:第8课 拿来主义教案
拿来主义[教学目标]1.理解这篇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
2.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进行论证的方法,正确理解各种比喻的含义。
3.如何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
[学习过程]导入:随着我国开放的深入发展,国外的科学、文化、技术以及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生活作风等等也随之大量而来,我们应采取怎样的态度和方法才是正确的呢?学习鲁迅先生的杂文《拿来主义》,从中可以受到启发,得到教益。
一、预习检查:字音词义礼尚.(shàng;崇尚、重视。
)自诩.(xǔ;夸耀,说大话。
)残羹.(gēng;有浓汁的食品。
)冷炙.(zhì;烤肉。
)冠冕.(miǎn;古代帝王戴的帽子,引申为体面。
)吝(lìn)啬(sè)、髓(suǐ)、蹩(bié)二、研习内容:1. 分析写作思路和课文结构层次。
思考讨论:作者要论说的是“拿来主义”,为什么课文前半部分写“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明确:作者要论说的是“拿来主义”,但它是针对历史和现实存在的问题提出来的,近代的“闭关主义”必然导致“现在”的“送去主义”。
“送去主义”是一种有往无来的卖国行径,必然导致国势日弱,被动挨打,从长远看,将造成亡国灭种。
因此,采取与“送去主义”针锋相对的“拿来主义”就刻不容缓。
“送去主义”和“拿来主义”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破”正是为了“立”,“破”得彻底,“立”得才牢靠。
2.理清文脉:第一部分(第1-4段):揭露批判“送去主义”的实质及其严重后果。
第1、2段是揭露批判国民党政府在文化上奉行“送去主义”的媚外求荣和欺世惑众的可耻行为。
第3、4段是揭露“送去主义”的实质和危害。
第二部分(第5-9段):阐明“拿来主义”的基本观点,批判在对待文化遗产问题上的错误倾向。
第5段正面提出“拿来主义”的主张。
第6段揭示“送去主义”的危害和实行“拿来主义”的必要。
第7段揭示“拿来主义”的含义就是“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第8段批判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
教学设计25:第8课 拿来主义
80年后的今天,我们还需不需要“拿来主义”,又该如何对待本国与外国的文化呢?
板书 设计
教学反思
拿来主义
第一课时
教 学
目 标
1.理清作品论证思路,体会本文的逻辑力量。
2.领会“拿来主义”的精神实质,结合现代的实际情况谈谈自已的认识。
3.学习本文的表达的技巧,了解杂文的文体特点。
4.学习作者幽默犀利的语言,体会词语的讽刺意味及比喻论证方法的运用,领会比喻句的深层含义。
重点
学习鲁迅的论证艺术,揣摩词语的讽刺意味。
二、作者简介:
鲁迅(l881~1936)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三、写作背景简介。
本文写于上世纪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30年代,国民党反动政府在政治上推行卖国主义政策,在文化政策及其活动上,一些资产阶级买办文人,甘作“洋奴”,极力鼓吹“全盘西化”,完全否定我国的文化传统。在革命阵营中,一些同志在如何对待文化遗产的问题上,存在着种种错误思潮和观念。针对这些情况,鲁迅先生以马列主义学说为指导,凭借自己丰富的知识和建设新文化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写下了这篇著名的杂文,回答了如何对待外国文化遗产(也包括民族文化遗产)的立场、态度和方法问题,并富有创新意义地命名为“拿来主义”。这一主张后来成为中国无产阶级对待文化遗产的代名词,普遍采用至今。
第三部分(第10自然段):总结全文
(三)文章写作特点
1.先破后立,思路清晰,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2.综合运用举例、类比、对比、比喻等论证手法。
3.运用比喻展开论证,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具体化。
4.语言幽默犀利,诙谐辛辣,增强了论证的力度。
鲁迅处在黑暗势力统治下面,没有言论自由,所以用冷嘲热讽的杂文形式作战。——毛泽东
最新整理《拿来主义》优秀教案(第一课时)
最新整理《拿来主义》优秀教案(第一课时)《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所作的一篇著名的杂文,写于1934年6月4日。
鲁迅在文中批判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卖国主义政策和一些人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阐明了应该批判继承和借鉴文化遗产及外来文化。
一、教学目标1、明确文章的整体思路;2、归纳总结鲁迅杂文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的重点语句;2、以1-6段为例学习鲁迅杂文“论时事不留情面,砭痼弊常取类型”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设计课前预习内容:1、你喜欢阅读鲁迅的文章吗?2、关于《拿来主义》,你希望老师讲些什么?3、对这篇文章,你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二)导入课文利用课前的交流时间,老师问了同学们一些问题。
其一、你们喜欢阅读鲁迅的文章吗?结果正如我所想象,大多数的同学表示不太喜欢鲁迅的文章;其二、你们希望老师课堂上讲些什么?有宏观的要求:多讲讲文章的写作思路,多谈谈文章的写作特色;也有微观的要求:把拿来主义的含义讲明白,解释一下鲁迅先生为什么不欢迎外国送来的香粉、电影;其三、你们有什么不太理解的地方?这个就更多了,“不知后事如何”是什么意思?梅兰芳不是让人敬仰的京剧艺术大师吗,他还蓄须明志呢,鲁迅先生为何还批评他?为什么要从“送去主义”说起呢?“抛来”不就是“抛给”吗,两者有何区别?为什么突然讲到一所大宅子?还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我弱弱地问一下,为什么鲁迅写的文章总是含义非常丰富,比如我曾经读过的一个句子:我家门前有两棵树,一棵树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这些问题归结起来就两个问题:其一、这篇文章怎样理解?其二,我们从《拿来主义》里拿什么?老师看到这些,一方面觉得你们是一群善于思考的热爱阅读的学生,一方面又担心这有限的课堂怎可解决如此多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第八课一、双基夯实1.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自诩栩栩如生固执故弄玄虚B.国粹鞠躬尽瘁奖赏如愿以偿C.免冠冠冕堂皇针灸残羹冷炙D.崇尚礼尚往来磕头嗑嗑撞撞【答案】D(嗑—磕)2.根据课文的观点,下列词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送去”:指国民党反动政府所奉行的媚外卖国政策和出卖领土主权等罪恶行径。
B.“拿来”:指对文化遗产进行鉴别后进行独立自主的选择。
C.“抛来”“抛给”:含义一样,都是对方不要的、施舍的东西。
D.“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这一句,从性情、方法、心胸等方面论述拿来的条件。
【答案】C(“抛来”和“抛给”的含义有区别)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马航370航班失联尽管已经一个多月了,我国仍然全力搜救,搜救舰船在南印度洋相关海域不绝如缕....,日夜不停。
B.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泱泱大国....的心脏,是世界上拥有文化遗产项目数最多的城市。
C.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信手拈来....古人古事入词,达到了天衣无缝的境地,可谓化典入词的范例。
D.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以7.26亿(人民币)的高票房完美收官,赵薇坐而论...道.,引起各大媒体的关注。
【答案】B(A.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
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C.“信手拈来”的意思是随手拿来,多形容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丰富,不费思索,就能写出来,其后不能跟宾语。
D.坐而论道:坐着空谈大道理。
指口头说说,不见行动。
不合语境,应为“侃侃而谈”。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右翼势力否定侵略历史的那一套主张和立场在日本国内政治生态中逐渐成了气候,篡改、否定和歪曲历史成了这些势力包括目前的安倍当权派实现其政治图谋、欺骗国际社会的工具。
B.反腐不能“敲山震虎”,而必须“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通过持久的反腐耐力,塑造公众的信赖和官员的用权习惯,为反腐法治化赢得时间。
C.警钟不仅为地铁公司而鸣,正如业内人士呼吁的那样,包括地铁在内的服务行业、高危行业,都应把急救技能列为行业必备技能,同时,全民的急救意识也应增强。
D.对于不少外国观众来说,都是透过好莱坞电影来认识中国人的服装打扮,从而有了先入为主的印象,我希望透过《一代宗师》发现中式时装的细节和趣味。
【答案】C(A项“篡改、否定和歪曲”语序不当,应为“否定、篡改和歪曲”;B“塑造公众的信赖和官员的用权习惯”动宾搭配不当;D项成分残缺,“发现”前加“使他们”。
)5.下列对课文的评价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的论证结构一目了然,前四段批判“闭关主义”“送去主义”,后六段论述“拿来主义”。
B.文章批判“送去主义”,揭示了它的来源、表现、实质和危害,才愈显现“拿来主义”的正确和必要。
C.“闭关主义”指清政府的闭关自守政策,其腐朽性人们尚未充分认识,所以作者才用了大量的篇幅进行驳斥。
D.批驳种种“非拿来主义”,是为了正确地看待“拿来主义”,为论证“拿来主义”扫除层层障碍。
【答案】C(“闭关主义”未用大量篇幅)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对文化遗产中的精华________,应采取什么态度?课文中表现作者这种主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文化遗产中精华、糟粕互见的部分________,应采取什么态度?课文中表现作者这种主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________,应采取什么态度?课文中表现作者的这种主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文化遗产中的糟粕________,应采取什么态度?课文中表现作者的这种主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鱼翅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2)鸦片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3)烟枪和烟灯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4)姨太太大可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7.填空。
鲁迅,原名________,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的一生有大量的创作,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散文集________,散文诗集________,以及大量的杂文文集,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周树人《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朝花夕拾》《野草》《而已集》《且介亭杂文》《南腔北调集》二、文本精品阅读文段,回答8~10题。
他占有,挑选。
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毛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
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
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可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①总之,我们要拿来。
②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③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
④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⑤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8.下列对第一段中所用的比喻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鸦片”喻文化遗产中的糟粕。
B.“烟枪和烟灯”喻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
C.“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喻吸收精华应有利于“大众化”。
D.“姨太太”喻文化遗产中的腐败的东西。
【答案】A(“鸦片”有毒,这毋庸置疑,原文中有“看见鸦片……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可见片面说“鸦片喻文化遗产中的糟粕”是错误的)9.对第一段中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鱼翅是贵重食品,来之不易,用它来宴大宾未免可惜。
B.用鱼翅宴大宾,过于招摇,会造成不良影响。
C.不要用拿来的贵重文化遗产摆阔气、装门面。
D.穷青年用鱼翅宴大宾是不可能的。
【答案】C(A、D太拘泥于鱼翅的本义,B侧重谈不良影响)10.对第二段画线句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强调了实行拿来主义的重要性。
B.强调了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C.强调了实行拿来主义对产生新人与创立新文艺的重要性。
D.强调了新人的产生对实行拿来主义的重要性。
【答案】D(分析画线句我们可以发现:“没有……不能……”、“没有……不能……”,用双重否定强调,强调了“拿来”的重要性,而不是强调“新人”的重要性)三、课外延伸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等待靳以夜终于等尽白昼,太阳被压到不可见的世界去了,转映着它的光辉的星月也被乌云淹没,凡是发光的都阴暗了,这大城顿然像黑茫茫无垠的原野。
风呼啸着,从一个街口钻入另一个街口,孩子们也惊恐地叫着。
我像所有的行人一样匆匆地赶着路,我是跌跌撞撞从高坡上下来的,我找寻一个藏身的所在,我找寻一张亲切的脸,当我跨进一间草房,连那灯火也倏地熄灭了。
我没有看见一个人,没有听见一个人声,我摸索着坐在一张长椅里,(我只占了它的三分之一)我倒有些失悔了。
我是从黑暗投向黑暗,我虽然坐在这里,正如同我行走在闹攘的街路上,或是独自蹲在大野里寂寞的岩穴中,——就是我自己。
甚至我都看不到我自己,充塞我眼前的是无边的黑,而我的心胸中还是一片填不起来的空白,我才抓到悔意,它又离我而去,不知谁又丢给我希望,等到我意识到希望的时节,它又无影踪地破灭了,使我什么都感不到,但是我并不失望,我一直在殷切地等待着。
那摇天撼地的大雷雨来了,青白色的电光是从窗口闪进来的,雷是从不可知的地方滚过来的,大雨落在屋顶上,——只是几分钟,它便从屋顶又落到我的头顶上了。
我不知道向哪里躲藏我自己,虽然我有在雨中独步的癖好,可是我并不希望挟着积年尘土的雨水打湿我的头身,倒是借了那一闪即逝的电光,引我站起来,知道该向哪里躲避。
我把我那挺直的身躯依在墙边,静聆室外和室内的雨声。
我盼望着更大的雷声,摧毁世界的雷雨。
雨声似乎小了,过些时才觉察到滴滴答答的原来是屋顶落下来的雨,外边的雨已经停了,纵然雷电还在滚着闪着。
这时候我不得不走到外边来躲避雨了,云间露出几颗雨水洗过的星星,好像站脚不定似地要投向我的怀中,我张开两臂,可是它们仍然远远地在空中。
清晰的空气洗荡着我的心胸,顿然觉得减去不少沉滞。
人仿佛能凌空而起。
一看到包住我的黑,我的兴致又消了,我只得垂下头走进去继续我的等待。
时间,空间和我都好像扭结在一处了,谁也不曾移动,各自都等待着,我是在想些什么事么?或是在想什么人么?我什么都不记得了,但是突然我的手被另外的手抓住了,一个熟悉的声音响着:“你早来了吧?我知道你是早来了的。
……”气喘使他的声音继续着,可是我知道他是谁,虽然我看不见他,我就和他说:“你为什么跑呢?路又这么黑!”“我早就要跑回来了,那阵大雷雨又阻止我,我想到你在等我了。
”我顿然像被解开一个大谜似的彻悟了,可是我却这样说:“不,不,我没有等你,——没有等多少时候,你,你不知道我一个人多么喜欢坐着呢!就是,就是这屋顶有些差,差点弄了我一身水。
现在你回来了,那,那,就好了,我还是要坐在这里,你跑累了,你去睡吧,我自己留在这里等。
”“等什么?”“等灯火呀,你看,这不是黑得什么都看不见么?除了睡觉就是死去,眼睛总要看到些什么呀!可是我们什么都看不见,我们坐了这样近,不是谁都看不见谁么?”他就沉默了,他不说话也不移动,这时他的呼吸已经恢复了平匀,就没有一点声息地在我的身边。
我还是什么都看不见,除开他那对在黑暗中转动着的大蹄子,这样使我记起他,记起我们的手原来还是这样握着。
他是多么渴睡的一个孩子,我猜得出他是要睡去了,我分明看到那发亮的眼睛一闭一闭地,只是为了补偿他的歉疚,他才强忍在那里的。
“去睡吧,你等什么呢?”“我等你,——你所等待的。
”忽然,他惊喜地叫着:“你听,你听,——”“你是听到鸡叫么?”“是呀,是呀……天就要亮了!”“这是午夜的鸡啼,天还正黑得浓呢!”“难道天,天不会亮起来么?”“不,总是要亮的,只需要——等待!”“只是等待有什么用呢?我们为什么不走出去,走向发光的地方,那么我们会迎着光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