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八级物理上册.《声波的产生和传播》教案上海教育讲解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 3.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沪科版
4、声速
声音在固态、液态、气态三种不同类型的介质中传播速度
5、回声原声和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相差0.1s以上时才能听到回声。
课堂练习
8分钟
1、运动会上同学们敲锣打鼓,这锣声、鼓声是由于锣面和鼓面的___________产生的,再通过________向四周传播开来。
实验2:我们将钢尺的一端用右手按压在桌子的边沿,左手去拨打露出桌面的另外一端,此时仔细观察和倾听,钢尺在发出声音时,有什么现象发生?
实验3:让同学们在自己讲话时将手指放在自己的咽喉处,自己说话时手指有什么感觉?
归纳固体在在振动可以产生声音。
请问液体和气体在振动时能够产生声音吗?
用木棍用力搅动水缸里的水时水会振动发出声音,我们吹口哨时,空气会振动发出声音。
你们知道在宇宙中,宇航员之间是通过什么进行交谈的吗?他们为什么不能直接进行交谈?
声音在传播的时候有什么条件呢?
学生讨论列举生活中哪些物质可以传播声音。
空气、玻璃、金属、墙壁、水等。
·生活中的物理
1.在课堂上,在座的各位都能听到老师讲课的声音,同学们之间讨论问题时彼此能听到对方说话的声音,说明了________能够传声。
实验说明:声音可以在中,但不能在中传播。
阅读并体验课本39页的内容
总结:气体、固体、液体都____传声,而真空____传声。能传播声音的物质叫____。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声音在空气中是怎么传播的?
我现在拿一张纸,它没有发出声音,问:怎样才能让它发出声音呢?
教师挥动手中的纸,引起纸的振动,纸发出了声音。
教师
授课时间
2010年月日
课时
课题
上海教育版物理八上1.1《声波的产生和传播》word教案2
1.1 声波的产生与传播一、教学任务分析《声波的产生和传播》在初中物理学中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知识要求不是很高,但声音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信息来源之一、是组成美好生活的一个要素,声音与日常生活、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
因此,学习这部分知识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观看视频录象“无声电影和有声电影”引出课题;从生活经验出发,组织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讨论、交流、归纳得出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再通过阅读和实验,知道声波及其传播的形式、内容和特点。
通过阅读资料和交流讨论,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空气中的声速还与温度有关;通过观看视频录象“天坛回音壁”,组织学生讨论、交流,知道回声的概念,了解回声的利用和削弱;通过阅读和观看多媒体动画,知道声波的接收器官——耳。
本设计的教学要求学生主动参与,通过声波的产生和传播的学习过程,感受观察和实验是认识物理现象、探究物理规律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初步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
通过了解回声在生活和技术中的应用,体验物理与生活和技术的紧密联系。
通过对耳的认识,体会学科之间的联系。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任何发声体都在振动。
(2)知道发声体的振动是通过介质以疏密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开来,且只向外传播声源振动的信息和能量。
(3)知道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空气中的声速还与温度有关。
(4)知道回声及其应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归纳、得出发声体发声时共同特征的过程,感受“观察”在探究规律中的重要作用。
3、态度、情感与价值观(1)通过观看回音壁录象资料等活动,激发民族自豪感。
(2)通过了解回声的利用和削弱,懂得任何事物都存在两面性,体验物理在生活和技术中的广泛应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任何发声体都在振动;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
难点:在空气中声波是以疏密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的。
四、教学资源1、器材:多功能播放机、鼓、钢尺、保鲜袋、带耳机的收音机、钟罩、真空泵、电铃、蜡烛、火柴、包有橡皮薄膜的玻璃杯、泡膜塑料小球、音叉、水槽、纵波演示器。
八年级物理上册《声波的产生和传播》教案、教学设计
1.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声波产生和传播的原理、条件、速度等关键知识点。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提出疑问,教师进行解答。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观察生活中的声学现象,撰写观察报告,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章节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特布置以下作业:
1.观察报告:请同学们结合所学声波知识,观察生活中的声学现象,如回声、声音的反射等,并撰写一篇观察报告。报告中需包括现象描述、原因分析以及相关知识点的应用。
2.家庭实验:设计一个简单的声波传播实验,如制作一个土电话,观察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效果。请同学们详细记录实验过程、观察现象及实验结论。
3.研究性学习: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与声波传播相关的主题,如声波在建筑隔音中的应用、声波在医学诊断中的作用等,进行深入研究。要求查阅相关资料,撰写一篇研究性学习报告。
八年级物理上册《声波的产生和传播》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声波的定义,知道声波是一种机械波,能够在介质中传播。
2.掌握声源的产生原理,了解声源振动与声波传播的关系。
3.理解声波传播的条件,掌握声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和特点。
4.学会使用仪器进行声波传播实验,能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相应结论。
此外,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设计生动有趣的实验和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学生在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方面的能力有待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引导他们在探讨声波现象时,善于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沪教版(上海)物理八年级上册-1.1 声波的产生和传播 教案
1.1声波的产生与传播执教:一、教学任务分析本节课学习声波的产生和传播,是上海教育出版社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第一章声”第节的内容。
《学科教学基本要求》对声波的产生和传播的学习水平要求是知道。
教材中该内容主要包括声波的产生、声波的传播和回声等。
声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物理现象之一,大量声现象的实例,使得学生有丰富的感受和充足的体验。
在自然和科学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知道声音是振动产生的,也知道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但无法在真空中传播等。
但是,学生对“振动”仅是字面的理解。
从“振动”到“波”,学生是没有相应的体验感受,几乎不具备其认知基础。
同时,学生对于不同介质中声音传播的速度不同,存在不同程度的认识。
本节课通过视频情景引出课题,激发学习兴趣:通过活动体验和模拟实验知道声波,维而顺势认识声波传递信息和能量,然后通过实例分析、阅读声波速度表等知道声波的传播,最后通过介绍“土电话”活动,巩固知识。
本节课教学的基本策略是“情景一活动”,通过设问、活动体验、互动交流和课件展示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声波的学习,并在学习中经历处理和获取信息的过程,以及感受实验模拟、观察比较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方法,体验学习的乐趣,懂得交流与合作的重要。
合作交流和接受性学习等方式的有机整合是本节课的教学特点。
本节课着重“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的德育教育,学生通过声学的相关事例,感受祖国的古代灿烂文明和现代科技迅猛发展,更加热爱祖国、并为祖国的强大而自豪。
二、教学目标1.知道声波产生的原因2.通过振动在弹簧中传播的模拟等,知道什么是声波,感受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方法。
3.通过列举生活中声现象的实例,知道声波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且速度不同,并有“在日常生活信息、自然现象中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的意识。
4.通过编钟、成语、古籍记载、歼20飞机等举例或介绍,了解祖国的悠久文明和现代的迅速发展,激发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声波的传播。
(八年级物理教案)沪科版《3.1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八年级物理教案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必须要有介质。
2、从生活、自然现象的实例中引出物理问题,使学生觉得物理就中身边,对物理有亲近感。
3、培养使用手边的学习或生活用具进行简单物理实验的习惯和探究物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学难点:通过生活、自然现象的观察,会提出问题。
教学过程:一、声音的世界学生阅读图3-1~3-4,(或播放此类声音),让学生感觉声音的世界。
补充一例:大家知道吗,有一种笑树,风一吹,笑树就能发出声音?原来笑树果实的外壳上面有许多小孔,经风一吹,壳里的籽撞击壳壁发出声音,就像人的笑声。
●二、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大家先来做个实验:请每位同学用手指放在自己正在发声的喉头有什么感觉?(正在发声的喉头在振动)引导学生举例:蜜蜂快速扇动翅膀引起空气振动发出嗡嗡的响声。
鸟鸣叫靠的是气管和支气管交界处鸣膜的振动。
青蛙鸣叫中靠气囊的振动发声的。
雄蝉鸣叫是腹部下方有一层薄薄的发音膜,当发音肌收缩时,引起发音膜振动,这些振动通过共鸣室的放大,最后发出非常响亮的声音来。
总结:由观察和实验证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各种乐器在演奏时都是通过相应部位振动而发声的。
●三、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提问:发声体并不是直接贴着耳朵,为什么我们能听到声音?演示实验“声音的传播”,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声音逐渐减小,最后消失)。
说明:空气可以传声,真空不能传声。
学生观察图3-11,另外,同学们在游泳时,潜入水中,也能听到许多的声音。
说明:水可以传声。
学生小实验3-12:说明:木头可以传声。
总结:空气、水、木头都可以传声,真空不能传声,可见传播声音需要介质,传声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
学生阅读图3-13(人耳的结构):振动物体产生的声音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以波的形式传播。
声波引起鼓膜的振动,然后通过听觉神经传到大脑,这样我们便听见的声音。
对照表(声音在常见物质里的传播速度),分析:声音在不同物质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速度是v固>v液>v气在1标准大气压下,15oc的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v=340m/s。
沪教版(上海)物理八年级上册-1.1 《声波的产生和传播》 教案
1.1 声波的产生和传播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声波的产生和传播》是新教材中增加的内容,老教材中是高中知识,在物理学中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声波看不见摸不着,要对初中学生讲清声波的来龙去脉,还是有相当难度的。
需要教师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可接受的模型。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声音这部分知识或多或少都有了解,但是存在许多错误或者模糊的概念,要澄清概念,提高认识,靠看书、背书、做题是不够的,必须有最真实的体验,有震撼的感觉,有同错误观点争论,有真理胜出的过程,才能把原有的错误概念擦除,使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知。
这就需要大量的实验和讨论,尤其需要学习者的内省。
初中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有参与物理实验的愿望,但是缺少深入思考的耐心和研究问题的方法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引导他们步步深入,层层剥茧,最终在原有的感知基础上,提高到理论认知。
最重要的是感受研究过程。
(三)、教学目标1.知道声波是由物体振动发生。
2.知道声波传播需要介质。
3.知道声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知道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4.知道回声现象和回声测距原理5.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教学重难点重点:任何发声体都在振动;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
难点:在空气中声波是以疏密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的。
(五)、教学设计思想首先教师创设轻松的氛围,从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实验得出发声体是振动的。
再通过真空罩的猜测和实验让学生亲耳听一听,得出声波不能在真空里传播。
最后让学生亲身体验声波可以在固体、液体中传播。
那么声波是以什么形式传播的呢?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由于声波的传播过程极为抽象,教师将这一部分细化成三步。
第一步用长弹簧模型模拟一维方向的波的传播形式,第二步用多媒体课件模拟动态传播,同时进行讲解;第三步用烛焰“闻鼓起舞”的实验进行验证,并建立三维立体的概念:在空气中声波是以疏密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的,至此把声波的传播交待清楚。
随后用问题引导学生查询表格,了解不同介质中的声速,自行解决问题,再提出水管问题激发学生大讨论,将生活体验和理论学习并轨,澄清概念,提高认识。
初中物理初二物理上册《声波的产生和传播》教案、教学设计
4.教师总结练习中的重点、难点,并进行讲解。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声波产生和传播的关键知识点。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学习方法和技巧。
3.教师强调声波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责任感。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声波传播的规律有哪些?如何在生活中应用这些规律?”
2.学生分组讨论,鼓励组内成员积极发表观点,相互交流。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练习
1.教师发放课堂练习题,内容包括声波产生、传播的基本概念和计算题。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声波产生的原理及其与机械波的区别。
2.声波传播的条件、速度和特点,特别是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差异。
3.声波在实际应用中的影响,如噪声控制、声学技术等。
4.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包括声波实验设备的使用、数据记录与分析。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播放生活中常见的声学现象,如雷声、敲门声等,引发学生对声波产生和传播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知
1.声波的产生:教师通过实物演示和动画讲解,介绍声波的产生原理,如物体振动、空气分子振动等,并强调声波与机械波的区别。
2.声波的传播:讲解声波传播的条件、速度和特点,特别是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差异。结合实验现象,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声波传播的规律。
3.声波的应用:介绍声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噪声控制、声学技术等,激发学生学习声波的兴趣。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第三章声的世界教学目标一、科学内容1、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训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了解乐音的特性。
3.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
4.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
二、科学探究能力1.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现象中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
2.能书面或口头表达这些问题。
3.认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对科学探究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1、重点(1)声音的产生、传播。
(2)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现象中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
2.难点(1)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现象中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
(2)能书面或口头表达这些问题。
第一节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课时第二节乐音与噪声l课时第三节超声与次声1课时习题课1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节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目标1.通过生活、自然现象的观察2.从生活、自然现象的实例中引出物理问题,使学生觉得物理就在身边,对物理有亲近感。
3.培养使用手边的学习或生活用具进行简单物理实验的习惯和探究物理问题的能力。
4.在探究活动中,能进行合理的推理,学习并培养从物理现象中归纳出简单科学规律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1.重点(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通过生活、自然现象的观察,会提出问题。
2.难点通过生活、自然现象的观察,会提出问题。
教学方法科学探究法、观察法、讨论法、实验演示法。
教具准备课件、扬声器、音叉、音乐芯片(或小闹钟)、瓶口插有玻璃管的软木塞的广口瓶,装有色儿的玻璃缸、抽气机、鼓、小纸人。
教学过程一、声音的世界播放根据课本P32图3一l、图3—2、图3—3、图3—4素材制作声形并茂的课件、让学生感受声音的世界。
师:在这声音的海洋中,你想知道什么或你想提出什么问题生:讨论、交流后提出问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又是如何传播到我们耳朵里我们足如何听到声音的……师:大家提的问题提得很好,接下来我们先来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沪教版(上海)八年级上册物理1.1《声波的产生和传播》优秀教学案例
4.培养学生对人体健康的关注,提高学生对医学知识的认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声波的产生机理、传播特性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规律,声速的计算。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采用问题驱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利用实验、观察、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我采用了分组讨论、实验探究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合作中思考,在实践中学习。在课堂总结环节,我以提问的形式,检查学生对声波知识的掌握程度,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针对性讲解,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
此外,我还注重将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认识到物理学科在生活中的重要性。通过设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声音现象,并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4.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声波在生活中的作用及其重要性。
(二)问题导向
1.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声波的产生和传播过程。
2.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3.引导学生关注声波的应用领域,如音乐、通信、医学等,思考声波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4.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欲望。
2.引导学生了解声波的基本特性,如频率、振幅、波长等,并通过实例进行解释。
3.讲解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规律,如声速的概念、声波的衍射、反射等现象。
4.探讨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如固体、液体、气体等,并分析其差异。
(三)学生小组讨论
1.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声波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
3.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直观感受。
沪教版(上海)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 1-1 声波的产生和传播 教案
1.1 声波的产生和传播教学目标1.能用实例说明声音是由发声体振动产生的,知道声波是振动在介质中以疏密相间的形式向四周传播。
2.过程与方法,关注周围的有声世界;在讨论和探究活动中,能描述有关声波的产生和传播的实验现象,并能简单解释其原因。
教学重点声音的发生,声音的传播。
教学难点声音的传播是发声体的振动在介质中以疏密相间的形式向四周传播。
教学过程一、导入自然界中的声音有哪些?蝉叫大象叫公鸡鸣叫二、实验探究用小铁锤轻敲音叉,耳朵听声音;再用手握住音叉。
思考和讨论:听到声音了吗?手上有什么感觉?结论:任何声音都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振动停止,声音停止想想看:生活中还有哪些由振动产生声音的现象?海洋中的歌手一般人都以为鱼类全是哑巴,显然这是不对的。
许多鱼类会发出各种令人惊奇的声音。
例如:康吉鲤会发出"吠"音;电鲶的叫声犹如猫怒;海马会发出打鼓似的单调音。
石首鱼类以善叫而闻名,其声音像辗轧声、打鼓声、蜂雀的飞翔声、猫叫声和呼哨声,其叫声在生殖期间特别常见,目的是为了集群。
“乐圣”贝多芬伟大的音乐泰斗,德国作曲家贝多芬晚年两耳失聪,承受着无声世界的不尽摧残。
为了继续进行音乐创作的指挥工作,贝多芬终于想出一个妙法:每当他弹奏时,就用牙齿咬住一根小木棒,把木棒的另一端插入音箱,这样他就能听到琴声了。
完成了著名的《第九交响乐》,用音乐编织了一个亘古不变的主题———人类之爱。
在太空中聊天两位宇航员正在忙碌地修理着哈勃天文望远镜,对彼此地工作情况进行交流。
他们的对话可不象在地球上,而是通过无线电波。
三、情景创设医生的听诊器,心脏跳动或者肺部的声音是靠什么传到人耳中的?猜想声音的传播可能需要什么东西做媒介?活动两个学生合作,一个学生轻敲桌面或抓桌子,另一个学生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听。
感受听到的声音。
再把两张桌子分开一条缝,进行实验,前后对比结论固体可以传声问题老师讲课的声音通过什么传到我们的耳朵?结论:空气可以传声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一
八年级物理《3.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②培养使用手边的学习或生活用具进行简单物理实验的习惯和探究物
①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培
②在探究活动中,能搜集信息、进行合理的推理,学习并培养从物理现象中归纳出简
从生活、自然现象的实例中引出物理问题,使学生觉得物理就在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学生分组可事先布置自带纸张、橡皮筋、塑料尺。
教师演示的有真空铃实验装置、扬本节是以“提出问题”这一要素为重点的科学探究型课。
在知识内容上则是声音的产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秋上海教育版物理八上《声波的产生和传播》word教案1
秋上海教育版物理八上《声波的产生和传播》word教案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明白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明白声音传播需要介质3、明白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明白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过程与方法1、体会依照“类比法”学习物理知识和探究性的实验方法2、使学生具备运用物理语言归纳和表达观点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对物理现象的分析,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热情,正确明白得生活中的物理知识2、学会协作交流,形成积极向上、主动学习的适应,表达自我价值二、重点和难点:重点:学生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程的探究难点:声现象的分析、说明三、教学过程:这节课要讲的内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青蛙呱呱的叫声,夜晚吵闹的狗叫,工地上轰鸣的机器声,轰隆的雷声(让学生例举几个声音的例子)……我们对这些声音习以为常,但你明白声音是如何样产生的吗?又是如何样传到我们耳朵里的?今天我们来探究一下。
1、声音的产生老师:这是一把尺子,放在那静止不动,它会可不能发出声音?学生:可不能老师:那如何样让尺子发出声音呢?现在拨动尺子,发觉尺子发出声音;我们连续探究,绷紧的皮筋静止不动会发出声音吗?学生:可不能老师:那如何样让皮筋发出声音呢?学生:拨动皮筋老师:对了,拨动皮筋就发觉皮筋能产生声音,像如此的现象在生活中还要专门多,比如拨动琴弦,琴弦振动发出声音;用手摸着喉咙,发觉说话时喉咙是不是在振动?你还能举出其它如此的例子吗?学生:敲击打鼓,鼓面振动发出声音;吹笛时,管内空气柱振动产生声音师生结论(出示幻灯)2、声波的传播老师:好,我们明白声音是如何样产生的了,那发声体在空气中是如何样传播的呢?我们连续探究。
(利用PPT和绳子向学生展现)老师:声波传播需要哪些条件?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声波无法在真空中传播,这是因为真空中没有能够传播振动的物质,不能形成疏密状的声波。
师生结论(出示幻灯)老师:声音不只能在空气中传播,在液体和固体中也能传播(例举生活中的现象),而且在不同的介质中,声波传播的速度是不一样的(出示幻灯),空气中的声速还与温度有关,温度低声速就小。
沪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1.1声波的产生和传播
课题名称§教学时间授课教师班级教学目标设计1、知识与技能:〔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2〕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2、过程与方法:体验通过实验探究发现问题的过程;感悟“类比法〞在学习物理知识中的作用;养成运用物理语言归纳和表达观点的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物理现象的分析,激发学习物理知识的热情;正确理解生活中的物理知识。
〔2〕学会协作交流,形成积极向上、主动学习的习惯。
重点难点重点: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难点:声波的形成教学任务分析学生对声音现象是不陌生的,课前已要求学生搜集了有关声音的资料。
本节课从倾听大自然的声音开场导入课题,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和实验,通过讨论和交流,了解物体的发声原因,理解声波的形成和传播。
再采用“类比法〞和“比照法〞,结合实验观察,同学之间的信息交流,理解声波的产生和传播声波条件。
选择学习活动卡上的实验,分组实验、交流,通过学生亲身的体验和感悟,并由教师指导总结归纳结论。
由于声波的产生和传播过程较抽象,即使用实验模拟也难于到达理想效果,通过弹簧的疏密波和音叉波形的多媒体课件,使学生理解声波是在介质中以疏密相间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
教学过程时间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探究声音的发生引导学生倾听大自然中的声音导入课题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提问:找出上述实验中的共同点实验:〔1〕将一根钢板尺一端压住后,拨动另一端〔2〕将用细线悬挂的塑料小球靠在音叉臂上,用小锤敲击音叉讨论交流体验发现问题的过程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页脚下载后可删除。
总结:任何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声波的传播思考题分指导学生完成活动卡实验2—观察和描述,如图一所示,将薄橡皮膜绷紧在杯口上,在上面撒一些泡沫塑料屑,敲动盆子,观察所看到的现象并推测其中的原因。
如图一指导学生完成活动卡实验3观察和描述,如图二所示。
提问:当低频扬声器发声时,音箱前方的烛焰会有怎样的反响?为什么?演示实验:弹簧形成的疏密波提问:①当用手推动长弹簧的一端时,请你表达观察到的现象。
八年级物理上册 3.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沪科版
§3.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2、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而真空不能传声。
3、知道声音的传播过程。
过程与方法:运用观察和实验来探究声音产生的实质,以及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通过学习活动达到: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抽象能力。
2、使学生掌握初步的研究问题的能力,培养认真、科学、严密的操作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学中师生互动,利用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学习科学探究方法,逐步养成自觉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原理的科学态度。
2、通过合作和交流,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声音的发生教学难点:声音的传播教学用具:音叉(256、512Hz)各一个,大烧杯,水,泡沫小球,细线,声音的传播装置,抽气机。
教学过程:导入:播放流水声、动物的叫声、音乐引入课题。
新课教学:1、声音的产生学生实验:发出“啊”的声音,同时用手接触喉咙,让学生说出感觉。
学生实验:观察下列两种情况下泡沫球跳动的情况。
①将悬吊着的泡沫球接触不发声的音叉。
②将音叉敲响,再使悬吊着的泡沫球接触音叉。
学生实验: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槽里的水面,可见水面的显著振动。
学生实验:鼓面上放一些碎纸屑,敲击鼓面,使其发声,观察纸屑的运动。
总结:学生说出现象。
分析结论2、声音的传播同学们可以听到远处传来的声音,这个声音是怎样传播过来的呢??实验猜想:声音要传播出去,可能需要什么东西来做媒介(1)让学生做出“空气是传声介质”的假设,并让学生设计出检验假设的实验大家已经知道了气体能够传声,那么固体和液体是否也能传声呢?请同学们设计说明。
(2)固体能够传声:实验分析:课桌紧挨在一起时,轻敲桌面能听到较大的声音。
课桌分开后,用同样的力量轻敲桌面,听到的声音很小,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由此证实了猜想。
实验结论:固体能够传声。
(3)、液体能够传声:学生实验:在盛水的水槽中,用两个石块互相敲击,你能听到石块的敲击声吗?(4)演示实验:真空中能传播声音吗?实验:将一只小电铃放在玻璃钟罩内。
沪教版(上海)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1.1 声波的产生和传播 教案
第一章第一节声波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计设【课题】第一章第一节声波的产生与传播【课时】一课时一、课标要求1.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现象中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
2.能书面或口头表述发现的问题,了解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在科学探究中的意义。
3.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二、学情分析声音是人们最熟悉的现象之一,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大量与声音有关的感性认识,但是对于“为什么会产生声音?人们为什么会听到声音?”大多数学生并不很清楚。
同时初学物理的八年级学生学习基础薄弱,多数学生动手能力不强,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较弱,但他们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动手操作实验的欲望,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应从学生熟悉的声现象出发,逐步引导学生在自主体验、探究中学习。
声现象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初步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归纳的能力上有积极的作用,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小实验等多种手段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就在身边,感悟到物理之美。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生活、自然现象的观察与思索,能提出声现象相关问题。
(2)通过实验,初步认识到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必须有介质,真空不能传声;(3)知道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2.过程与方法(1)能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能与他人交流,有初步的信息交流能力。
(2)培养使用身边的学习或生活用具进行简单物理实验的习惯和探究物理问题的能力。
(3)在探究活动中,能进行合理的推理,学习并培养从物理现象中归纳出简单科学规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2)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培养学生的抗挫抗压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1)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2)声波产生的原因和传播的条件。
2、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现象会提出问题,通过实验会总结规律,在教学中渗透物理的转换法、科学推理等研究方法,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五、教学方法启发诱导法小组讨论法六、实验器材教具:音叉、水槽、乒乓球、细线、铁架台、真空罩、抽气机、防水袋、手机、泡沫颗粒、看得见的声音相关器材学具:直尺,橡皮筋,发声纸杯,装水的烧杯,小鼓,泡沫颗粒七、教学过程【定向诱导:声音的世界】【提出问题】(师)我们的生活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声音,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用心倾听,猜一猜这是什么发出的声音。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学生正式学习物理知识的第一节,也是第一章“声现象”的起始节,全节共分二个部分: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和声速。
本节内容具有如下特点:(1)重视与日常生活和技术应用的联系教材注意通过介绍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例为学生提供感性认识。
如教材通过介绍学生唱歌、水流撞击石头、砂轮磨擦工件、青蛙鼓动气囊的等实例,让学生体会到声现象的普遍存在和丰富多彩,为探究“振动发声”埋下伏笔。
又如教材以雷声传播和真空环境中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交谈作为实例,从两个不同的侧面阐述了空气是传声介质。
教材还列出了学生熟悉的几种物质中的声速,使学生对不同物质中的声速大小有感性认识。
教材注意利用生活实例解释抽象的概念。
如为了使学生理解声音是一种波,教材以击鼓传声为例,分析了声波的产生机理,并将看不见的声波的产生与看得见的水波的产生相对比,帮助学生理解声波的概念。
教材注意将学过的物理知识应用于生产技术之中,以加强科学与技术的联系。
如教材在介绍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以后,介绍了机械唱片的工作原理。
教材注意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物体进行物理实验。
如利用桌子做固体传声实验等。
(2)重视科学探究活动本节教材通过“探究”、“想想议议”、“想想做做”等栏目,为学生推荐了“声音的产生原理”、“声音怎样向远处传播”等探究内容,并提供了一些探究活动所必须的素材(如插图、实例等)。
考虑到学生初次接触探究活动,教材在安排探究活动时注意了循序渐进。
如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时,教材没有要求学生进行猜想与假设,没有要求自己设计实验,也没有交待探究活动具有几个环节,只要求学生按已经设计好的内容去做实验,并从中概括出物体发声的本质。
在探究“声音怎样向远处传播”时,教材虽然也设计好了探究的前几个环节,但首次提出了“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说”、“进行实验”这样几个名词,从而让学生初步了解探究的基本要素,加深了对探究的认识。
(3)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本节教材在内容编排上考虑了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波的产生和传播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3、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过程与方法
1、体会根据“类比法”学习物理知识和探究性的实验方法
2、使学生具备运用物理语言归纳和表达观点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对物理现象的分析,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热情,正确理解生活中的物理知识
2、学会协作交流,形成积极向上、主动学习的习惯,体现自我价值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生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程的探究
难点:声现象的分析、解释
三、教学过程:
这节课要讲的内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青蛙呱呱的叫声,夜晚吵闹的狗叫,工地上轰鸣的机器声,轰隆的雷声(让学生例举几个声音的例子)……我们对这些声音习以为常,但你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吗?又是怎样传到我们耳朵里的?今天我们来探究一下。
1、声音的产生
老师:这是一把尺子,放在那静止不动,它会不会发出声音?
学生:不会
老师:那怎样让尺子发出声音呢?现在拨动尺子,发现尺子发出声音;我们继续探究,绷紧的皮筋静止不动会发出声音吗?
学生:不会
老师:那怎样让皮筋发出声音呢?
学生:拨动皮筋
老师:对了,拨动皮筋就发现皮筋能产生声音,像这样的现象在生活中还要很多,比如拨动琴弦,琴弦振动发出声音;用手摸着喉咙,发现说话时喉咙是不是在振动?你还能举出其它这样的例子吗?
学生:敲击打鼓,鼓面振动发出声音;吹笛时,管内空气柱振动产生声音
师生结论(出示幻灯)
2、声波的传播
老师:好,我们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了,那发声体在空气中是怎样传播的呢?我们继续探究。
(利用PPT和绳子向学生展示)
老师:声波传播需要哪些条件?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声波无法在真空中传播,这是因为真空中没有可以传播振动的物质,不能形成疏密状的声波。
师生结论(出示幻灯)
老师:声音不只能在空气中传播,在液体和固体中也能传播(例举生活中的现象),而且在不同的介质中,声波传播的速度是不一样的(出示幻灯),空气中的声速还与温度有关,温度低声速就小。
老师: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这就是回声。
通常,坚硬光滑的表面反射声波能力强,松软多孔的表面吸收声波的能力强。
不同形状的反射表面对声波的反射效果也
不同,举例子。
老师:那生活中的回声有哪些呢?回声的利用和削弱,利用回声制造音箱,利用回声可以测量距离(解释现象,例举例子),削弱回声(例举例子)
老师:我们用什么来听声音?
学生:耳朵
老师:那耳朵是怎样接受声音的呢?(幻灯展示并解释)
练习:
1、如图1-1—3所示,探测船上的声呐发出的超声波以1450米/秒的速度射向海底,海底再将超声波反射回来,经7.2秒后声呐收到反射超声波,则海底深度为_________________。
2、不同障碍物对声波的反射和吸收能力不同,通常________表面反射声波能力强,___________表面吸收声波能力弱。
因此大剧院的后幕应用_______表面制作,而剧院观众席周围的三堵围墙应用______表面制作。
3、将下列物理现象所用到的物理知识的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将石头扔进水池,水会发出声音。
( )
(2)宇航员在太空中想要交谈,只要在相互的头盔间接一根棒子即可。
( )
(3)敲击长钢管,在钢管的另一端可以听到两次敲击声。
( )
(A)在不同的物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同 (B)声音是靠介质传播的
(C)声音是由于振动产生的
4、下雨天打雷时,雷声总是隆隆不绝于耳,这是因为( )。
(A)声音多次反射 (B)多次打雷 (C)是人耳的错觉 (D)雷声分裂
5、某测量员是这样利用回声测距离的:他站在两个平行峭壁间的某一位置鸣枪,经1.00秒第一次听到回声,又经过0.50秒再次听到回声,已知声速为340米/秒,则两峭壁间的距离为________米。
总结今天学习内容
作业:
一、填空题
1.音乐会上,打击乐的阵阵鼓声是由鼓面的__________产生的,并经__________传入人耳。
2.将一台正在播放广播的收音机用塑料袋封装后完全浸没在水缸中,此时人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听到收音机的声音,此现象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代人在旷野地区常用“伏地听声”的办法来判断有无马群到来。
这是应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知识。
4.声音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________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________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5.某同学在足够长的装满水的自来水管的一端敲击了一下,另外一个同学用耳朵贴着水管听,则他听到声音的次数是3次,第一声从__________中传来;第二声从__________中传来;第三声从__________中传来。
6.通常人们称月球上是一片“死寂的”空间,它的意思是“无声”,其原因是月球表面附近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北京天坛的回音壁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声学建筑,声音被多次______,这种现象通常叫做________。
7.图1—1中的喇叭在“唱歌”,看到纸盆上的纸屑上下跳动。
这个现象说明喇叭发声时,纸盆在不停地_________。
8.如图1—2,笛子发出的声音是_________振动引起的。
图1—1 图1—2
9.我国古代科学名著《梦溪笔谈》中有记载,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时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汽车和机械修理工常常用木棍(或者尺子、螺丝刀等)的一端顶在运转的机械外壳上,另一端靠在自己的耳朵上,就可以更清楚地听到机械内
部的异常杂音;间谍把铁块按在墙壁上,再将自己的耳朵贴在铁块上,就可以听到隔墙的谈话声。
这些都是因为_________也能传声。
10.海豚能随驯兽员的哨声在水中表演节目;花样游泳运动员能随音乐起舞;掌声会吓跑鱼塘中的鱼。
这是因为
________ .
二、选择题
1.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们听到有声音就一定有振动;(B)有振动就一定能够听到声音;
(C)声音越大传播速度越快;(D)真空也能够传播声音。
2.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的是( )
A.用光将鱼吸引到渔网中
B.鱼被岸上的说话声吓走
C.在岸上听到河水流动的声音
D.在岸上听到波浪拍击岸上的岩石发出的轰鸣声
3.声音在以下几种介质中传播时,传播速度最大的是( )
A 空气
B 水
C 酒精
D 钢管
4.下列关于声音的发生,正确的说法是( )
A 正在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B 物体振动停止后还会发出很弱的声音
C 振动停止,物体的发声也停止了
D 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5.某同学站在教室最前面喊自己的名字,他能听到距他多少米远的墙反射回来的回声( )
A.5米
B.10米
C.15米
D.25米
6.如图所示,将一只小电铃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接通电路,可清楚地听到铃声,用抽气机逐渐抽去玻璃罩内的空气,将会发生()
A.电铃逐渐停止振动 B.听到的铃声越来越响
C.听到的铃声越来越轻D.听到的铃声保持
三、简答题
1.把一个鼓平放后,在上面放一些纸屑,然后用木槌敲打鼓面使之发声,这时会看到什么现象?此现象说明了什么?
2.平常我们在听到自己讲话的声音总和别人听到自己讲话的声音感觉不一样,比如把自己讲话的声音录到磁带里放出来就感觉不像自己的声音,这是为什么呢?请你说说理由。
3.在百米赛跑中,站在终点的计时员,假如在听到枪声时才计时,他记录下来的成绩有多大的误差?(当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0 m/s)
4.潜水员在沉船上放置了一个能发声的仪器,仪器发出的声音经0.18s被浮在海面上的打捞船接收,求沉船到打捞船间的距离?(海水传声平均速度是1530m/s)
5.动画片《星球大战》中,神鹰号太空船将来犯的天狼号击中,听到天狼号“轰”地一声被炸毁,神鹰号宇航员得意地笑了。
你觉得这段描写符合科学道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