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和灭火 兰州市十九中学邸瑞清

合集下载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作者:张宏亮来源:《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7年第04期创新整合点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教学的有机融合很好地弥补了传统教学中的缺陷。

手持技术是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新领域,数字化实验给初中实验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

例如,《燃烧和灭火》这节课,通过氧气传感器让学生真正看到蜡烛燃烧消耗氧气,使教学更加形象化、直观化。

传统实验和数字实验相融合,利用传感器进行定量分析,解决了传统实验很难解决的难题,使学生对信息技术在化学学习中的作用有了深入的了解。

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需要在通风橱或抽风设备下进行,可以改为实验视频,通过播放微课实验视频,把有污染的实验通过实验视频呈现在学生面前。

并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平板电脑的录屏技术,展示学生的实验成果,及时呈现学生实验照片,突破了以往学生分组实验的小组展示交流局限性。

另外,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使用,使实验更加直观便捷。

教材分析《燃烧和灭火》是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中的课题一。

本课是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进行探究,需分两部分进行教学,第一部分探究燃烧的条件,第二部分寻找灭火的方法和灭火的原理。

一方面,使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有关燃烧的问题,另一方面,使学生认识到事物的两面性。

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早已接触到了一些燃烧现象,也听到过火灾的一些相关情况。

在学习氧气时,观察了木炭、硫、红磷、铁丝等物质的燃烧,学生在脑海里已经对燃烧的定义有了模糊的印象,很多生活经验也能够帮助学生了解燃烧是有条件的,但是他们还没有形成比较系统、规范的概念和方法,不能从化学角度真正认识燃烧,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时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弄清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及二者之间有何联系。

学生思维活跃,勇于探索,对新知识充满好奇心,对探究具有浓厚的兴趣,他们的情绪和心理都处于兴奋和好奇状态。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提高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德育说课“燃烧和灭火”

德育说课“燃烧和灭火”

五、教 学 流 程
创设情景 引入新课 自主合作 认识燃烧 分析总结 燃烧条件 实验归纳 灭火原理 微观分析 促进燃烧 综合应用 走向生活
燃烧需要哪些条件?
魔 棒 点 灯
五、教 学 流 程
创设情景 引入新课 自主合作 认识燃烧 分析总结 燃烧条件 实验归纳 灭火原理 微观分析 促进燃烧 综合应用 走向生活
(2)家用燃气灶出现火焰呈黄色或橙色,锅底 出现黑色时,需要调节灶具进风口,为什么? 通过分析物质变化发展的规律,准 确地找到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与条件, 控制变化的进程,把握变化的规律与结 果,树立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科学世 界观。
促进燃烧的方法:
增大氧气的浓度或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五、教 学 流 程
六、教 学 评 价
3.观测点
(3)学生是否认同“控制燃烧条件能达到控制燃烧的目的”, 学生对“促进燃烧”的微观分析与展示中是否能够用宏观与 微观相联系的独特视角看待物质世界。 (4)学生是否能够通过对“促进燃烧”的应用,体会化学科 学不仅可以为缓解人类面临的一系列资源匮乏问题,促进经 济社会发展,也会给人类文明发展造成巨大危害甚至是灾难。
处理能力,认识到事实和证据对于科学研 (2究的重要性,养成实事求是、耐心细致、 )“吹”、“湿抹布盖”、“铜丝帽罩” 通过在小组实验中的分工合作和对实 —— 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严谨务实的行为习惯。 验观察结果的分享交流,认识到科学研究 既需要独立思考又离不开群策群力、集思 (3)“剪” 广益,正确看待学习中的竞争与合作,养 —— 清除可燃物。 成团结协作、互助共赢的科学研究习惯。
创设情景 引入新课 自主合作 认识燃烧 分析总结 燃烧条件 实验归纳 灭火原理 微观分析 促进燃烧 综合应用 走向生活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与灭火》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与灭火》优秀教学案例
(二)讲授新知
1.介绍燃烧的条件,包括可燃物、氧气或空气、温度达到着火点,并通过实验现象进行验证;
2.讲解灭火的原理,包括清除可燃物、隔绝氧气或空气、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3.介绍燃烧与灭火相关的化学知识,如燃烧产物的组成、灭火剂的种类等,并通过实验演示进行验证。
(三)学生小组讨论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火灾现场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到燃烧与灭火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引发学生的思考;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化学知识,如氧气的性质、可燃物的特点等,为学习燃烧与灭火打下基础;
3.提出问题:“你们知道燃烧需要哪些条件吗?灭火的原理又是什么呢?”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共同探究燃烧与灭火的规律;
2.针对火灾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运用燃烧与灭火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让学生设计一个灭火装置,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燃烧与灭火的条件和原理,让学生明确燃烧与灭火的基本规律;
3.启发式:本节课采用启发式教学策略,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设置具有挑战性的探究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4.合作性:本节课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实验竞赛、灭火装置设计等合作活动。学生在交流与合作中分享观点、经验和成果,提高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培养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燃烧的条件,包括可燃物、氧气或空气、温度达到着火点;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优秀教学案例
3.了解火灾的危害性,掌握火灾逃生的方法和自救技巧,提高防火意识和自救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解决问题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通过实践和讨论,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同时,我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燃烧的条件,包括可燃物、氧气和着火点,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释一些燃烧现象。
2.掌握灭火的方法和原理,包括撤走可燃物、隔绝氧气和降低温度,并能运用这些方法进行有效的灭火。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火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火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危害性。
2.提出问题:“你们对火有什么了解?火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火灾又有哪些危害?”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3.总结火在日常生活中的双重性,引出课题:“燃烧和灭火”。
(二)讲授新知
1.讲解燃烧的条件,包括可燃物、氧气和着火点,通过举例和实例,让学生理解这些条件的含义和作用。
2.设计一些与燃烧和灭火相关的情境,如森林火灾、家庭火灾等,让学生在情境中思考和探究燃烧和灭火的原理。
3.创设一些实验情境,如烧纸片、烧酒精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燃烧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二)问题导向
1.提出一些与燃烧和灭火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如“什么是燃烧的条件?”,“如何进行有效的灭火?”等。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优秀教学案例
3.阐述灭火的原理,包括清除可燃物、隔绝氧气和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4.通过示例和实验,讲解燃烧和灭火的实验现象和科学原理。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探讨燃烧和灭火的原理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
2.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燃烧和灭火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变化和关系。
3.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培养他们的沟通和表达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是化学学科中的重要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燃烧的本质、条件以及灭火的原理,从而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课程标准,九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对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有一定的了解。然而,他们在燃烧和灭火方面的认识仍较为模糊,容易混淆概念和原理。因此,在设计教学案例时,我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注重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力求使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安全意识。
2.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3.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小组,鼓励他们共同讨论和探究燃烧和灭火的问题。
2.提供相关的资料和工具,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实验和探究,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3.组织小组展示和分享,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培养他们的沟通和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燃烧和灭火本质的欲望。
2.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关注安全的情感态度,使其能够自觉地遵守消防安全规定。

燃烧和灭火时课堂实录与点评

燃烧和灭火时课堂实录与点评

《燃烧和灭火(第1课时)》课堂实录沿庄中学李树娟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播放」一些燃烧的片断。

师: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燃烧与我们的生活及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那么,什么是燃烧呢?燃烧指的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氧化反应。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七单元《课题1 燃烧和灭火》。

「播放」同台PK。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将采用新的学习方式——小组学习竞赛的形式展开。

现在我宣布竞赛规则:竞赛分动手实验和知识抢答两部分。

实验成功或答题正确将记100分,并掌声鼓励;实验不成功不给分,答题不正确将倒扣100分。

由老师或同学们评定。

各小组自己用记分牌记分。

赛后老师将给得分最高的组颁发奖品。

比赛前,我先介绍各小组实验台上的实验用品:纸条、小石条、3支蜡烛(2支长短相同)、小木条、无烟煤块、二氧化碳1瓶(125mL)、酒精灯、烧杯(500mL)、坩埚钳、石棉网、火柴、湿抹布。

师:现在我宣布小组学习竞赛正式开始。

师:首先请各小组讨论:燃烧需要哪些条件?能谈谈作出假设的理由吗?「分组讨论」「板书」一、燃烧的条件师:讨论结束。

请各小组派代表抢答。

×××:燃烧需要氧气,即支持燃烧的物质。

因为氧气有助燃性。

师:回答正确,给×组记100分(掌声)。

请继续抢答。

×××:……师:刚才同学们的猜想很好,理由也很充分。

下面各小组利用实验台上的仪器用品,进行探究活动。

活动内容如下:「播放」实验探究:『实验1』分别用酒精灯点燃纸条和石条。

对比现象。

1 / 9『实验2』分别用酒精灯点燃两支蜡烛,将其中一支蜡烛用烧杯罩住。

对比现象。

『实验3』分别点燃小木条和无烟煤块。

对比现象。

师:请同学们看清实验内容,相互合作,记录现象。

实验比赛现在开始。

「学生实验」师:实验比赛结束,请同学们将仪器归位。

刚才我检查了各小组实验情况,各小组都很成功,这可让我这个裁判为难了。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7.1燃烧和灭火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7.1燃烧和灭火优秀教学案例
4.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内在动机。
2.培养学生珍惜生命、关注安全的意识,提高学生防火灭火的能力。
3.培养学生诚实守信、严谨治学的态度,养成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
4.通过学习燃烧和灭火的知识,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在生产、生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燃烧的概念、条件和特点,掌握灭火的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燃烧和灭火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2.通过实验和观察,认识常见物质的燃烧特性,了解燃烧过程中氧气的作用,掌握灭火剂的选用原则。
3.能够设计简单的燃烧和灭火实验,运用科学方法探究燃烧和灭火的规律,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通过展示火灾现场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到燃烧和灭火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责任感。
2.设计火灾逃生演练,让学生亲身参与,提高学生的防火意识和自救能力。
3.展示燃烧和灭火的实验现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讲授新知
1.讲解燃烧的概念、条件和特点,让学生理解燃烧的本质。
3.引导学生相互评价和反馈,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和改进,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总结归纳
1.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自己在燃烧和灭火知识学习中的优点和不足,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2.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综合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发展和情感态度,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指导和建议。
4.学会运用燃烧和灭火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 燃烧和灭火-全市获奖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 燃烧和灭火-全市获奖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1.教材分析本课题是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课题1的内容,学生对空气、氧气、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质的知识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学习这部分内容,对学生来说,难度不大。

课题从学生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化学变化——燃烧入手,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掌握燃烧的条件;根据学生日常生活中熄(扑)灭火的方法和燃烧的条件,让学生分析归纳出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2.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有关氧气、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并且有了一定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学生对于燃烧与灭火的知识比较熟悉,教师应尽量从学生熟悉的事物、现象等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实物、图片、视频及实验等各种教学手段,精心设计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兴趣盎然。

只有学生的自主活动充分,参与面广(人人参与),课堂气氛活跃、学习的积极性高,学生的能动性和聪明才智一次次被激发,又一次次被展示,学生的学习情绪饱满,才能达到课堂效益高,实效性强的效果。

二、教学目标1.:(1)了解燃烧的实质,知道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的原理;(2)知道防火、自救的常识;3 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在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1)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通过探究活动,学习对获得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与讨论,清楚表达自己的观点。

3.:(1)通过燃烧现象的实验,使学生初步建立起事物的发展变化,“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观点。

(2)渗透一切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体会“燃烧是把双刃剑”,只有掌握其规律,才能趋利避害。

(3)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的确定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防火、自救的常识。

甘肃省兰州市第十九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

甘肃省兰州市第十九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

(一).固体药品的取用 2.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
1.固体药品的分类和取用仪器

粉末

药匙
颗粒
1.把容器倾斜


块状
镊子
2.把药品用药匙或纸槽送到容器底部
3.把容器竖立起来
一横二送三直立,块状药品不竖投
1.把容器横放,把药品放在容器口 2.把容器慢慢竖立起来,使药品顺着器 壁滑到底部,不可竖投
(二).液体药品的取用
化学实验室
一、化学仪器的介绍:



试管 集气瓶 试管夹
酒精灯
量 筒
烧杯
胶 头 滴 管
玻璃管
水槽
滴 瓶
石 棉 网
蒸发皿
三脚架
铁架台 试管 酒精灯
石棉网
坩埚钳
长颈漏斗
药匙
锥形瓶
漏斗
胶头滴管 集气瓶
量筒
干燥管
水槽
烧杯 阅读:课本P151附录Ⅰ
2.常用危险化学品标志:
有害品 易燃气体 易燃固体
自燃物品 爆炸品
1、常用作少量物质的反应容器,或给少量液 体或固体加热的仪器是 试管 。
2、搅拌、过滤、蘸取液体时常用 玻璃棒。
3、取用少量稀盐酸 胶头滴管。
4、收集或贮存少量气体 集气瓶 。
5、取粉末状药品 药匙或纸槽

6、溶液蒸发、浓缩和结晶 蒸发皿。
7、量取8mL的稀盐酸 量筒(10ml)。
8、将块状石灰石加入试管
不用冲洗)。
三、给物质加热 观察下图,想一想使用酒精灯应注意什么事项?
1、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1、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
2、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 一只酒精灯。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七单元课题《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七单元课题《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七单元课题《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旧州中学蔡毅一、教学内容分析1、课标中的内容《燃烧与灭火》隶属课标中的第五部分《化学与社会发展》中的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

2、教材中的内容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

本课题共包含三大内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以及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简介。

本课题共需两课时,此设计为第一课时。

二、教学对象分析学生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有了一定的化学知识积累,对燃烧的现象也有一定的了解,对学习特别是实验探究有较浓厚的兴趣。

本课的重点是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学生可以通过探究、分析总结得出。

三、教学设计思想1、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从生产、生活实际中发现和提出问题,通过实验探究得到结论。

2、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自完成燃烧条件的探究、灭火的方法等实验。

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使学生在实验中发展学习的兴趣,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②了解易燃物和易燃物的安全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燃烧可造福人类,又会给人类带来灾害的事实,学会用辨证的观点看问题;②通过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懂得一切事物均有规律,认识规律,掌握规律,可以使事物按照一定的方向进展,避开灾害,造福人类;③通过安全知识的学习,增强安全意识。

五、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

2、教学难点:(1)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的应用(2)探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六、教学过程。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 4.1《燃烧与灭火》教案 鲁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 4.1《燃烧与灭火》教案 鲁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 4.1《燃烧与灭火》教案鲁教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的条件,2.知道灭火的简单原理和方法,3.知道爆炸发生的原因,了解防范爆炸的措施;4.认识使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燃烧条件、灭火原理等的探究活动,2.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科学的认识研究燃烧、灭火和爆炸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燃烧的条件;2.灭火的原理与方法教学难点:1.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的应用;2.探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教学内容:一.燃烧事例所观察到的现象镁条的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白色固体。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溅,放出大量的热,产生一种白色固体。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红磷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白烟,产生大量的热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燃烧的特征可归纳为:现象:发光、发热本质:化学变化2.燃烧的条件:(1)物质具有可燃性;(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3)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上。

注意:(1)只有当3个条件同时俱备时,物质才能燃烧,缺一不可;(2)物质的着火点在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发生改变的;(3)在广义的燃烧概念中,物质不单单可以在氧气中燃烧,如镁能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

3.两个经典实验(1)烧不坏的手绢现象:点燃后,手绢表面迅速燃烧起来,熄灭后,手绢毫无损伤。

解释:酒精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促使一部分的酒精挥发,以及水分的蒸发,带走热量,使手绢的温度无法达到其着火点以上,以致无法被点燃。

(2)红磷与白磷的对比实验现象:铜片上的磷燃烧起来,放出大量的白烟;而铜片上的红磷及水中的白磷都没有燃烧起来。

解释及结论:1).红磷没有燃烧起来,是因为红磷的着火点为240度左右,而白磷的着火点只有40度左右,所以相同的温度下,加热的温度只能在100度左右,白磷能够燃烧起来,而红磷不能燃烧。

故燃烧的条件之一为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一物质在不同条件下

空气中的白磷→ 燃烧 水中的白磷
→不燃烧
原因:没有与氧气接触 不同物质在同一条件下

白磷 红磷
→ 燃烧 → 不燃烧
原因:没有达到着火点
可燃物燃烧时,都需要一个最低 温度,也就是着火点。着火点是物质 的一种固有属性,不同物质的着火点 是不同的。
在通常状况下一些常见物质的着火点
谢谢!
釜底抽薪
(釜;指古代炊具,相当于现在的锅,薪:指柴火。) 这一成语与我们所学的化学知识有关。请简述其中的 化学原理。
可燃物是燃烧的必要条件之一,取走可燃 物就不可能燃烧。 常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探究实验】“灭火方法”探究实验: 请你设计不同的方法将燃着的蜡烛熄灭
方法
向蜡烛吹气、向蜡烛喷水等 蜡烛熄灭 降低可燃物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4、在空气中发生的燃烧、缓慢氧化和自然 现象的相同点是 (A )
(A)都产生热 (B)都发光 (C)都很剧烈 (D)都需达到着火点
5、不能考虑用于油井灭火的措施是 (C)
(A)设法阻止石油喷射 (B)设法使火焰绝空气 (C)设法降低石油着火点
(D)设法降低油井温度
火有好坏, 人有善恶。 是火自有三分暖意 做人要带七分正气 愿同学们能做一团熊熊燃烧的希望之火!
兰州市十九中学 邸瑞清
创设情景:普罗米修斯盗天火
物质为什么会燃烧呢?
白磷的燃烧
观察现象并思考:为什么铜片上的白磷燃烧, 而水中的白磷和铜片上的红磷没有燃烧?
实验方案:
往烧杯中注入一定量的热水,并放 入一小块白磷。在烧杯上盖一片薄铜片, 薄铜片一端放入一小块红磷,另一端放 入一小块白磷,观察现象。
3.缓慢氧化:
有些氧化反应进行得很慢, 甚至 不易被察觉,这种氧化叫做缓慢 氧化。如食物的腐败;呼吸作用。
4.自燃:
由缓慢氧化引起的自发燃烧。 如:白磷的自燃。
燃烧、爆炸、缓慢氧化、自燃的 区别与联系:
缓慢氧化 氧化反应 剧烈氧化
可能引起
自燃
在无限空间中 平静燃烧

在有限空间中 爆炸(化学爆炸)
成语中的化学
2、用水可以熄灭着火的木材,这是因为 ( D) (A)水蒸发吸热,降低了木材的着火点 (B)水的密度比木材大 (C)水蒸发吸热,提高了木材的着火点 (D)大量水蒸发吸热,使温度降低到其着火 点以下,而且水蒸气又起飞着使可燃物 与空气隔绝的作用
3、将下列灭火措施的标号填在各小题后的 括号内: (A)隔绝空气 (B)移开可燃物 (C)使可燃 物的温度低于着火点 ①油锅着火时,加上锅盖 ( A) ②消防队员用冷水浇灭燃着的可燃物 (C ) ③将沙土铺洒在燃烧的化学药品上 (A) ④草原着火时,在着火点周围割除草,打出防 火道 ( B)
物质 着火点 /℃ 白磷 40 红磷 240 木材 木炭 250~ 320~ 330 370 酒精 558 无烟煤 700~ 750
水火能容?
燃烧需要三个条件:
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 3、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也叫着火点)。
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2.燃烧概念:
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发光、发 热的氧化反应。 备注:广义的燃烧也可以说任何发 光放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
实验现象
灭火原理
5.灭火原理:
1、可燃物与空气隔绝。 2、将可燃物的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 3、移走可燃物。 达到一点即可。
关于火灾的安全知识
我们来一次消防竞赛吧
判断下列关于燃烧的说法是否正确?
1.发光发热的现象一定是燃烧的现象。
2.氧化反应都会引起燃烧。
3.燃烧一定是化学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