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构隧道始发技术分析

合集下载

盾构始发及到达的风险分析与对策

盾构始发及到达的风险分析与对策

盾构始发及到达的风险分析与对策盾构始发和到达是盾构施工过程中最重要的两个阶段之一。

在始发阶段,盾构机需要从出发点开始沿着预定线路挖掘隧道;在到达阶段,盾构机需要成功到达目的地完成任务。

然而,这两个阶段都存在一定的风险和挑战。

本文将分析盾构始发和到达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首先,盾构始发阶段存在一些风险。

例如,由于地下环境复杂多变,可能存在岩溶地质、地下水等问题,在盾构始发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地质灾害,如地层塌陷、涌水等。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提前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施工措施,如注浆处理、地层加固等。

此外,盾构机始发时可能会遇到土层过软、土壤液化等问题,需要合理调整盾构机的工作参数,以确保施工安全。

其次,盾构到达阶段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一方面,盾构机在推进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地下管线、建筑物等障碍物,容易引起破坏和事故。

为了避免这种风险,需要提前进行地下管线的勘察和标定,并设计合理的盾构线路和穿越方案。

另一方面,在到达目的地之前,盾构机可能会遭遇地下水涌入、高地应力等问题,这可能导致盾构机停工或甚至受损。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及时监测地下水位和应力变化,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如加固隧道衬砌、排水降水等。

为了应对盾构始发和到达的风险,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

首先,加强勘察工作,提前了解地下环境的地质条件、地下管线等情况,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

其次,加强监测和预警,及时掌握地下水位、地应力等变化情况,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此外,加强技术培训和施工管理,提高施工人员的技能水平和安全意识,确保施工过程中的操作规范和安全执行。

最后,建立应急预案,预留足够的备用设备和物资,以应对突发情况,确保盾构始发和到达的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盾构始发和到达的风险分析与对策是盾构施工过程中的重要内容。

通过进行地质勘察、加强监测和预警、提高施工管理水平等措施,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风险,确保盾构始发和到达的安全顺利进行。

盾构始发及到达的风险分析与对策盾构始发及到达是盾构施工过程中最重要的两个阶段之一。

隧道盾构施工技术发展趋势和应用探讨

隧道盾构施工技术发展趋势和应用探讨

隧道盾构施工技术发展趋势和应用探讨篇一隧道盾构施工技术发展趋势和应用探讨摘要:隧道盾构施工技术是一种现代化的地下工程技术,具有高效、安全、环保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铁路、公路等领域。

本文首先介绍了隧道盾构施工技术的概念和优点,然后分析了其发展趋势,最后探讨了其应用现状和未来发展前景。

一、隧道盾构施工技术概述隧道盾构施工技术是一种集机械、材料、地质等多种学科于一体的综合性工程技术。

它利用盾构机械在地下推进,通过盾构外壳的支撑作用和刀盘的切削作用,开挖和拼装隧道。

隧道盾构施工技术具有以下优点:高效:盾构机械的推进速度较快,可以实现快速施工,缩短工期。

安全:盾构机械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可以减少施工风险。

环保:隧道盾构施工技术在施工过程中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小,具有较好的环保性能。

二、隧道盾构施工技术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工程实践的不断发展,隧道盾构施工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其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大直径盾构的应用: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和大型管道等工程的需要,大直径盾构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大直径盾构可以满足更大断面、更高使用要求的隧道施工需求。

复杂地质条件下的盾构施工: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如软土、砂卵石、岩溶等地质条件下,盾构施工的技术要求越来越高。

针对不同地质条件,研发和应用相应的盾构技术和设备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智能化盾构施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智能化盾构施工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通过引入传感器、监控系统等技术,实现对盾构施工的实时监控和智能控制,提高施工效率和安全性。

绿色施工:隧道盾构施工技术在绿色施工方面具有较大的潜力。

通过优化施工方案、采用环保材料和技术等手段,降低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实现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

三、隧道盾构施工技术的应用探讨隧道盾构施工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铁路、公路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城市轨道交通方面,由于城市环境复杂,盾构施工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在铁路方面,盾构施工可以满足长距离、大断面的隧道施工需求。

地铁盾构小半径分体始发施工工法

地铁盾构小半径分体始发施工工法

地铁盾构小半径分体始发施工工法一、前言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城市轨道交通已成为现代城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盾构隧道作为城市地铁建设中最主要的方法之一,因其施工速度快、质量可控等优势而备受青睐。

地铁盾构小半径分体始发施工工法就是盾构隧道施工中的一种重要方法,本文将对其进行详细介绍。

二、工法特点地铁盾构小半径分体始发施工工法是在城市地下空间较为狭窄的情况下开展的盾构隧道施工工法。

该工法的主要特点是始发井与小半径曲线区域采用分体始发施工,以保证盾构隧道的斜度在可控范围内。

该工法在施工速度、质量可控、土方回收率高等方面具有优势。

三、适应范围地铁盾构小半径分体始发施工工法适用于市区地下空间较小的盾构隧道施工,尤其适用于弯曲半径较小的区域。

该工法能够在不影响上部建筑物和地下管道等地下设施的情况下,完成盾构隧道的施工。

此外,该工法还适用于较深埋深的盾构隧道。

四、工艺原理该工法采用分体始发施工方法,在始发井内开展环片安装工作,再运用设备将环片运到横曲长度方向的曲线处,然后在冠区顶板下安装。

采用此工艺时,需要在曲线进入前的某一段区域内进行现场调整,从而保持盾构隧道的斜度在可控范围内。

此外,针对小半径曲线区段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如控制盾构机的转速和前推速度,控制切削泥水比等,以保证施工质量。

五、施工工艺1.始发井的施工:首先,在起始点设立盾构始发井,进行始发井深挖等工作,然后进行始发井内的预制合拼、顶进钢撑架架设、人员设施安装和电缆架设等。

2.盾构机的安装:将盾构机的拼装、调试和就位运输至始发井内。

3.预制段的安装:将已预制好的环片运输至始发井内,进行环片的安装和对接等工作。

4.小半径曲线区间的施工:根据待施工曲线半径的大小,选择相应的小半径曲线施工工艺,采用光纤陀螺仪、立体翻边机、膏体灌注等技术措施,保障施工质量。

5.盾构机出洞:完成盾构穿越隧道的工作后,进行盾构机出洞和拆机等后续工作。

六、劳动组织在施工过程中需要由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等多个组织进行协作。

盾构分体始发技术总结

盾构分体始发技术总结

盾构分体始发技术总结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盾构分体始发技术总结》是一篇好的范文,觉得应该跟大家分享。

篇一:浅谈盾构分体始发技术浅谈盾构分体始发技术摘要:北京市地铁十号线二期(公-西)盾构工程始发井长度仅为12米,要实现盾构顺利始发必须采用分体始发的方式。

介绍几种分体始发方案的对比及采取的最终方案。

关键词:中铁盾构机;分体始;方案对比工程概况北京市轨道交通十号线二期公主坟-西钓鱼台盾构工程双线总长约,包括两个始发井,2个联络通道,1个中间风井,8个洞门等附属工程。

根据业主提供的施工场地,无法实现整体始发,本工程的盾构始发井位于公主坟新兴桥东北和西北两个场地,本文主要针对西北场地盾构始发,西北盾构始发井长12m,宽,盾构在始发井始发后,由南向西北方向掘进,至西钓鱼台吊出。

工程使用中国中铁隧道装备制造有限公司生产(转载于: XX:盾构分体始发技术总结)的两台土压盾构机,开挖直径为¢6280mm,盾构机及后配套设备总长76m,有6节拖车。

盾构机始发模式分为两种:一种为整体始发,当盾构始发在车站或者大的盾构井内时将盾构主机及后配套拖车一起吊入始发端,练成整体一起始发掘进,另一种为分体始发,当盾构始发不在车站或者始发井小时,XX将盾构主机及部分拖车吊入到始发端,另一部分拖车安装在地面上,在盾构隧道达到足够的的长度后能使所有后配套拖车吊入到始发端,再按整体始发的模式进行二次始发。

由于本工程业主提供的始发井长度只有12m,受始发空间限制(如图1),盾构机无法实现整体始发,需要根据盾构机机械构造情况及结合施工场地条件寻求最佳的分体始发方案。

图1分体始发盾构井示意图分体始发方案的对比根据现场始发井条件限制及渣土运输的考虑,提出以下3种方案。

方案一主机下井后,设备桥,1-6#拖车根据场地条件依次放在井上,始发阶段由于只有主机在始发井内,由于空间限制只能采用小渣斗进行出渣,待盾构掘进5环后采用18方大渣斗进行出渣,管线依次延长,直至掘进到51环时后配套拖车全部下井,实现正常掘进。

浅议盾构始发-到达中端头加固及辅助措施的应用

浅议盾构始发-到达中端头加固及辅助措施的应用

浅议盾构始发\到达中端头加固及辅助措施的应用摘要:盾构法隧道施工中,盾构机始发、到达往往伴随很大的施工风险,而正确的采取一些辅助措施,可有效降低盾构机始发、到达中的风险。

本文结合实际施工案例,对辅助措施在盾构始发、到达中的应用和取得的效果进行简要介绍。

关键词盾构始发、到达软弱地层辅助措施引言随着盾构法施工技术的逐渐成熟,盾构法在城市地铁、公路、电力隧道等工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如何有效的规避盾构施工中的风险,已成为盾构施工关注的重点。

通过对近年来盾构隧道施工事故的统计情况看,盾构施工事故一般在盾构始发、到达阶段发生频率比较高。

发生事故轻则地表出现塌陷,重则车站、隧道被淹。

在实际施工中一些辅助措施的合理应运有助于规避部分事故的发生。

1、盾构机始发、到达端头土体加固的辅助措施由于盾构始发、到达的中存在风险较大,特别是地下水丰富、渗透性好的地层很容易出现土体坍塌、洞门涌水涌沙等险情,为了降低施工风险就要对盾构始发、到达段端头处的土体采用一些加固处理措施,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端头加固,其目的主要是提高端头土体的强度、封堵地下水,保证洞门破除的时候端头土体的稳定。

1.1端头土体加固常见种类端头土体加固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着盾构始发、到达的成败,因此在设计阶段选择端头加固处理方案时,一定要的综合考虑工程的地质、水文条件以及周边环境等因素。

在当前盾构法施工中比较常见端头土体加固措施有:注浆法、搅拌桩+旋喷注浆、素混凝土地下连续墙、冷冻等,不同的加固措施其取得的经济效益和加固效果也不尽相同,具体可见表1。

表1:端头土体辅助加固措施分析标辅助加固措施适应地层优点缺点注浆法主要适用地层为砂层、卵石层或岩层、黄土层施工成本低加固体整体性较差;一般只在注浆扩散性较好且不具备深层搅拌条件的地层使用。

三轴搅拌+旋喷注浆加固区范围内地质为砂性土、粉土及粘土层加固整体性较好施工条件苛刻,施工场地需求大,成本较高;加固体与车站围护结构处的缝隙易渗漏。

有限空间泥水平衡盾构分体始发技术研究及应用

有限空间泥水平衡盾构分体始发技术研究及应用

有限空间泥水平衡盾构分体始发技术研究及应用摘要:近年来,我国城市地下交通建设发展迅速。

作为一种高效的地下暗挖隧道专用工程机械,盾构机已经成为城市地铁、隧道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工具,然而受城市规划和设计要求等影响,地铁建设过中大部分车站建设出入城市繁华地段,征地拆迁困难,而泥水平衡盾构机所需始发场地较大,部分车站从工期上或从施工场地组织上难以满足始发要求。

本文结合长沙市轨道交通6号线六沟垅站~文昌阁站区间(以下简称“六文区间”)在有限空间内对泥水平衡盾构机采用“一次始发,两次组装”的分体始发方式成功实施实例,对有限空间泥水平衡盾构分体始发应用技术进行研究,达到了工艺合理,适用性、安全性、可操作性强,可以有效节省盾构始发场地及工期,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关键词:有限空间;泥水平衡盾构机;分体始发。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Technology of Split Starting forLimited Space Mud Water Balance Shield TunnelingLi MinChina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Eighth Engineering Bureau Co., Ltd., Changsha City, Hunan Province, 430100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underground transportation in China has developed rapidly. As an efficient specialized construction machinery for underground underground tunnels, shield tunneling machines have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tool in urban subway and tunnel construction. However, due to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requirements, the majority of subway stations have been constructed in bustling urban areas, making land acquisition anddemolition difficult. However, the starting site required for mud and water balance shield tunneling machines is relatively large, and some stations find it difficult to meet the starting requirements in termsof construction period or construction site organization. This article combines the successful implementation of the "one start, two assembly" split start method for the slurry balance shield machine in the limited space between Liugoulong Station and Wenchangge Station of Changsha Metro Line 6, and studies the application technology of the split start of the slurry balance shield machine in the limited space. The technology is reasonable, applicable, safe, and operable, whichcan effectively save the starting site and construction period of the shield machine, Bringing certain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Keywords: finite space; Mud water balance shield tunneling machine; Split initiation.0 引言目前我国的地铁隧道施工中已经广泛采用盾构法施工,盾构法施工主要包括始发、掘进、接收等几个方面。

施工技术课题研究论文(五篇):地铁隧道盾构始发施工技术分析、工民建施工技术管理问题及措施…

施工技术课题研究论文(五篇):地铁隧道盾构始发施工技术分析、工民建施工技术管理问题及措施…

施工技术课题研究论文(五篇)内容提要:1、地铁隧道盾构始发施工技术分析2、工民建施工技术管理问题及措施3、高层住宅燃气管道施工技术分析4、叠合阳台板吊装施工技术要点5、地铁基坑注浆封底止水施工技术探讨全文总字数:18344 字篇一:地铁隧道盾构始发施工技术分析地铁隧道盾构始发施工技术分析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地铁隧道工程技术的使用也更为专业化和精细化。

地铁隧道盾构始发施工过程是整个工程系统中最为关键的一部分。

盾构始发工作不仅与工程的进度、质量、安全等息息相关,还与其整个工程的使用寿命紧紧相连,影响经济效益和长久发展。

本文将就地铁隧道盾构法概述、地铁隧道盾构始发施工技术的前、中、后工作准备和过程等进行阐述。

关键词:地铁隧道工程;盾构法;施工技术;安全地铁隧道是目前城市交通区间投入相对较大的一部分,但其工程的开展,不仅需要资金链的支持还需要相应条件下的技术施加。

地铁隧道一般常修建于繁华人流量较大的路段或是周围地势对于普通公路不易施工的路段,所以从地质、地势条件等方面而言,地铁隧道的施工比其他交通区间更具有难度。

而盾构始发施工技术则是在地铁隧道工程技术应用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在利用一定施工技术的基础上,大大降低了施工的难度。

1地铁隧道盾构法概述在地铁隧道施工工程中,盾构法相对于其他工程方法而言,更具有工程安全的保障且其在施工的过程中对其周围的环境的影响是极小的,大大提高了其施工速度。

就工程内部施工计划而言,首先,地铁隧道等工程采用的盾构施工方法是为了工程的安全性。

众所周知,地层开挖是地铁隧道工程最为基本的环节,但同时也是安全隐患较大的一个环节,使用盾构法对地层开挖工作进行防护支撑,既是对地层开挖工作的帮助也是为整个工程顺利进行、长久发展做铺垫。

其次,需要根据地质土层要求,设计挖法。

在明确挖法的基础上,不仅需要多次地对土层进行测量还要建造基坑并保证合理性。

一般而言,基坑的内部都会安装盾构机,而在盾构机的滞洪等设备安装完毕后,则需要在其内部进行土体护砌的工作准备。

地铁盾构始发、接收风险分析

地铁盾构始发、接收风险分析

地铁盾构始发、接收风险分析发布时间:2021-09-11T07:34:25.539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7期作者:涂培伦[导读] 摘要:盾构法施工具有安全性好、适应性广、施工速度快、对周围环境影响小等优点。

武汉华胜工程建设科技有限公司湖北武汉 430200摘要:盾构法施工具有安全性好、适应性广、施工速度快、对周围环境影响小等优点。

目前,盾构法在地铁施工过程中应用广泛,盾构施工的起止和接收是盾构隧道施工中风险最集中的地方。

关键词:地铁盾构;始发;接收风险 1 地铁盾构始发与接收施工风险结合我国地铁盾构始发与接收施工实际情况,对其常见事故进行分析和总结,如表1所示。

表1地铁盾构始发与接收施工事故结合分析上述事故不难发现,地铁盾构始发与接收施工中,地层条件、施工环境相对复杂,如:洞门凿除后存在突水、突泥等风险;施工空间受限,盾构机无法调向、姿态控制压力大等。

因此,在工程实践中必须借助一定的辅助工法,落实端头加固以及相关安全保障措施,规范开展相关盾构施工作业,切实保证顺利始发和到达,最大限度减少相关施工风险。

2 地铁盾构始发与接收施工加固要求盾构始发、接收是地铁隧道施工的关键阶段,其端头加固的目的在于围岩自稳,具体施工加固要求如下。

2.1端头加固方法要求地铁盾构始发、接收施工端头土体加固方法众多,不同加固方法的适用情况与使用效果不同,具体需根据地铁隧道地层、施工条件以及施工安全性、经济性等进行综合分析,合理选择工法,保证项目顺利实施。

2.2端头加固范围要求端头加固包括横向、纵向范围,前者较容易满足要求,后者则是重难点所在,一般分为无水地层、有水地层,具体分析如下。

1)无水地层确定加固范围时,无须考虑水砂外流、渗流以及盾构机长度,只要强度、稳定性满足端头加固要求即可。

2)有水地层考虑地下水的影响,需采取降水措施,地下水位低于隧道底板后,可按盾构无水加固,满足强度、稳定性要求。

3)始发、接收施工监测要求盾构始发、接收施工需掌握周边土体、支护结构变形情况,做好施工监测。

短套筒盾构始发施工工法

短套筒盾构始发施工工法

短套筒盾构始发施工工法一、前言短套筒盾构始发施工工法是一种较新颖的隧道开挖技术,其应用在城市地铁和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中越来越普遍。

该工法采用机械化操作,施工速度快,隧道质量高,还可减少对地上交通和周围环境的干扰。

本文将对该工法的特点、适应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经济技术分析以及工程实例进行详细介绍。

二、工法特点短套筒盾构始发施工工法是一种新型盾构工法,采用套筒与盾构机结合的方式进行施工。

短套筒盾构始发施工与传统的盾构工法相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施工速度快:由于套筒和盾构机的结合,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施工速度,因此在工期安排和工程进度方面更为优越。

2. 施工效率高:短套筒盾构始发施工工法采用机械化施工,减少了人力投入。

同时还缩短了进退筒距离,提高了施工效率。

3. 隧道质量高:由于施工过程中的机械化操作,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干扰,因此可以保证隧道质量高。

4. 减少地上交通干扰:短套筒盾构始发施工工法以地下施工为主,可以减少地上交通因为建设工程的干扰而受到的影响。

5. 减少环境污染:短套筒盾构始发施工工法在施工过程中减少露天作业,并可有效控制噪声和飞尘等污染,保护周围环境和生态。

三、适应范围短套筒盾构始发施工工法适用于直线、曲线及跨越河流等隧道工程设计,可广泛应用于隧道建设、地下空间掘进工程、水利工程、矿山工程等施工领域。

四、工艺原理短套筒盾构始发施工工法的工艺原理是:利用盾构机进行掘进,同时套筒与盾构机一起推进,并在施工过程中对套筒和盾构机的运动进行控制。

利用压力来驱动套筒的推进,同时也需要控制推进的速度,确保施工安全可靠。

当盾构机在前方挖掘隧道时,使用注浆及时填充隧道周围的空隙,保证工程的安全稳定。

通过对施工技术的优化和加强对机器装备的支持,能够提高工程施工的效率和质量,减少不必要的危险和浪费。

五、施工工艺1. 依据实际情况静脉注水和短套筒的设置。

2. 进行切割。

双模双护盾TBM盾构分体始发关键技术

双模双护盾TBM盾构分体始发关键技术

0引言在现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地下空间的利用变得日益重要。

盾构机分体始发作为一项关键性、创新性的工程技术,为地下隧道和城市综合管廊的建设提供了更为高效的解决方案[1]。

传统的盾构机一体始发模式在工程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然而,随着对城市地下空间的需求不断增长,一体始发模式逐渐显露出一些限制。

盾构机分体始发技术应运而生,通过分离盾构机的不同组成部分,实现了更为灵活和可控的施工过程[2]。

盾构机分体始发的原理在于将盾构机的主体、推进装置和刀盘等部分分开,通过精密的协同工作实现地下空间的开挖和建设[3]。

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可以根据工程需求选择不同类型的盾构机组件,从而更好地适应各种地质条件和工程要求[4]。

这一技术创新为地下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更多选择,有望在城市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5]。

在实际应用中,盾构机分体始发技术已经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成就。

从城市地铁系统到水利工程,分体始发技术为工程师们提供了强大的工具,使得地下空间的规划和建设变得更加高效和可持续[6]。

盾构机分体始发技术作为地下工程领域的一项创新,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通过深入研究其背景、原理和应用,我们有望更好地理解这一技术对现代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并为未来的工程实践提供有力的参考。

1工程概况京溪路~白云东平区间为粤港澳大湾区城际线路广州东至花都天贵工程由南向北第2个区间,区间长度约为8.6km ,设置两处盾构井,其中2#盾构井兼跟随所主体基坑,里程范围为YDK70+837.991~YDK70+877.999(ZDK70+829.161~ZDK70+869.167),基坑全长约40m ,基坑开挖深度为37.17m ,最深为38.14m 。

2#盾构井考虑为两端始发工作,盾构机从大里程端始发,掘进至白云东平站吊出;从小里程端始发,掘进至1#盾构井中吊出,工程概况图详见图1。

根据勘察资料,京白2#盾构井范围内自上而下地层依次如表1所示,京白2#盾构井水文概况详见表2。

大直径盾构隧道发展现状、技术挑战与科研思考

大直径盾构隧道发展现状、技术挑战与科研思考

大直径盾构隧道发展现状、技术挑战与科研思考
大直径盾构隧道是一种高效、安全、环保的地下交通工程建设方式,近年来其发展迅速。

然而,随着隧道直径的增大和建设环境的复杂化,大直径盾构隧道的建设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技术挑战。

本文通过分析大直径盾构隧道的发展现状,总结了其存在的技术难题,并提出了一些科研思考和对策。

首先,大直径盾构隧道的建设难度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设备技术:大直径盾构机制造成本高、运输困难,同时还需要具备高强度、高耐腐蚀等性能,这对设备的研发和制造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2. 施工技术:大直径盾构隧道面临着土层深厚、地质情况复杂、地下水位高等多重难题,如何保证施工工艺的安全有效是当前的关键问题。

3. 质量控制:大直径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需要保证隧道的直径、位置、弯曲程度等指标达到设计要求,如何有效控制质量是施工的重要难点。

其次,为了应对这些技术挑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科研思考:
1. 设备技术:需要加强盾构机的研发,提高其自动化程度、精度和稳定性,同时探索新型材料的应用和优化设计方案,以降低制造成本和提高设备性能。

2. 施工技术:需要进行深入的地质勘察和建模,制定相应的施
工工艺,提高施工的精度和安全性。

同时,需要加强对隧道变形和地下水流的预测和控制,保证施工安全。

3. 质量控制:需要采用先进的测量技术和数据处理手段,实现对隧道直径、位置、弯曲程度等指标的实时监测和控制,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综上所述,大直径盾构隧道是地下交通工程建设的重要方式,但其建设面临着诸多技术挑战。

通过加强科研思考和技术创新,可以有效提高大直径盾构隧道的建设质量和效率,推动其更为广泛的应用。

盾构机两次分体始发施工工法

盾构机两次分体始发施工工法

盾构机两次分体始发施工工法盾构机两次分体始发施工工法一、前言盾构机两次分体始发施工工法是在隧道施工过程中使用的一种工法,其特点是具有施工周期短、施工效率高、质量可控等优势。

本文将对该工法的工艺特点、适应范围、实际应用、施工过程、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以及经济技术分析进行详细介绍。

二、工法特点盾构机两次分体始发施工工法主要特点有:1. 施工周期短。

该工法通过对隧道分段先后施工,可以减少施工所需的总时间,提高工程进度。

2. 施工效率高。

采用盾构机进行施工,可以有效提高施工效率,减少人工操作,降低人力成本。

3. 质量可控。

由于采用分段施工,可以对每个分段的施工质量进行严格控制,确保隧道的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三、适应范围盾构机两次分体始发施工工法适用于大型隧道工程,尤其是需要施工周期较短、施工效率较高和质量可控的工程项目。

适用于地下输水、排水、道路、轨道、管道等各类地下工程。

四、工艺原理盾构机两次分体始发施工工法的工艺原理主要包括与实际工程之间的联系和采取的技术措施。

1. 工程测量与定位。

通过测量和定位确定好隧道的位置和线路。

2. 盾构机始发。

将盾构机安置在始发井内,准备进行施工。

3. 初次分体始发。

盾构机启动后,进行施工,同时确保施工质量和进度。

4. 隧道衬砌与二次承力补强施工。

在完成初次分体始发后,进行隧道衬砌和二次承力补强等工艺施工。

5. 二次分体始发。

完成初次分体始发后,继续进行第二次分体的始发施工,完成整个隧道的施工。

五、施工工艺盾构机两次分体始发施工工法的施工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 施工准备阶段。

包括工地准备、机具设备的调试和操作人员的培训等工作。

2. 盾构机始发。

将盾构机安置在始发井内,准备进行施工。

3. 初次分体始发。

启动盾构机,进行施工,同时进行施工质量和进度的控制。

4. 隧道衬砌与二次承力补强施工。

在完成初次分体始发后,进行隧道衬砌和二次承力补强等工艺施工。

5. 二次分体始发。

盾构分体始发施工工法

盾构分体始发施工工法

盾构分体始发施工工法盾构分体始发施工工法一、前言盾构分体始发施工工法是一种在地下开挖的过程中采用的先进技术,它可以减少对地表和地下结构的影响,提高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

本文将详细介绍盾构分体始发施工工法的特点、应用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经济技术分析和工程实例。

二、工法特点盾构分体始发施工工法有以下几个特点:1. 高效率:盾构分体始发施工工法可以提高施工的效率,减少施工周期,节省时间和人力成本。

2. 低影响:这种工法对地表和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小,可以降低因施工引起的地面塌陷、松动围岩等问题。

3. 施工质量高:盾构分体始发施工工法可以提供良好的围岩支护和防水等能力,保证了地下结构的稳定和安全。

4. 多功能性:盾构分体始发施工工法可以适用于多种地质条件和工程类型,如隧道、地铁等。

三、适应范围盾构分体始发施工工法适用于以下几种工程类型:1. 地铁工程:盾构分体始发施工工法适用于地铁隧道的开挖和建设,可以减少对地上交通和建筑物的影响。

2. 隧道工程:这种工法可以用于公路隧道、铁路隧道等各种类型的隧道工程,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3. 水利工程:盾构分体始发施工工法可以应用于水库、水电站、水利管道等各类水利工程的建设,确保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4. 其他工程:盾构分体始发施工工法还可以用于城市管网、引水道、堆场等各类工程。

四、工艺原理盾构分体始发施工工法的工艺原理是将盾构机从一个便于施工的位置开始推进,分别沿着水平和垂直方向进行推进。

通过先进的控制系统和工程技术,实现对盾构机的准确定位和控制,从而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

具体来说,盾构分体始发施工工法采用以下技术措施:1. 盾构机定向控制:通过精确的测量和定位技术,控制盾构机在地下隧道开挖中的前进方向和位置,确保施工的准确性。

2.土压平衡控制:通过监测盾构机周围土压,根据土壤的力学特性进行控制,确保盾构机的稳定和运行。

3. 围岩支护:在盾构机开挖过程中,根据地质条件和工程要求,采取合适的支护措施,保证地下结构的稳定和安全。

盾构始发即近距离下穿运营地铁隧道施工关键技术分析

盾构始发即近距离下穿运营地铁隧道施工关键技术分析

盾构始发即近距离下穿运营地铁隧道施工关键技术分析摘要:文章结合杭州地铁2号线中河北路站至凤起路站区间下穿已运营的地铁1号线区间隧道工程实施情况,主要对既有运营隧道保护、主要技术方案和措施、下穿施工过程盾构机参数、应急与联动管理等关键技术进行了阐述和分析。

在该技术措施指导下,成功进行了穿越,且达到了既有运营隧道保护要求,确保了1号线运营安全,对于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地铁;盾构;下穿;运营地铁隧道;施工技术1.引言近年来,各地地铁建设空前发展,经常会在既有建(构)筑物附近、上方或下方进行地铁隧道工程的施工。

地铁新建隧道采用盾构法施工具有诸多优势已形成共识,在复杂施工环境下,确保新建隧道施工质量和进度的同时,控制盾构施工所引起的周围环境的扰动及保护邻近建(构)筑物的安全尤为重要。

随着城市地铁线网的逐步完善,今后将越来越多的出现新线盾构施工下穿或上跨既有运营地铁隧道的情况。

因此,对此项施工关键技术进行研究、总结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工程概况2.1 地铁2号线盾构下穿1号线运营隧道情况杭州地铁2号线中河北路站至凤起路站区间为盾构施工,线路出中河北路站后,沿凤起路道路下方向西敷设,过延安路口后进入凤起路站。

区间在凤起路延安路口与地铁运营1号线武林广场站至凤起路站盾构区间近距离立体交叉,净距最近处为2.46m。

区间与1号线立体交叉段设11.058‰的纵坡进入凤起路站,此处2号线区间隧道埋深约17.2m,1号线隧道埋深8.5m。

该区间采用两台土压平衡盾构机施工,其中上行线从中河北路站始发,穿越1号线隧道后磨除过街通道地连墙,进入2号线凤起路站;下行线从2号线凤起路站始发,磨除过街通道地连墙,穿越1号线隧道,掘进至中河北路站接收。

盾构掘进断面6340mm,管片外径 6200 mm、内径5500mm,管片宽 1.2m。

两线区间隧道的相互关系见图1~图2。

图1盾构穿越1号线运营隧道平面图图2盾构穿越1号线运营隧道立体示意图2.2工程地质2号线区间隧道穿越地层主要为:④4淤泥质粉质粘土及⑤2层粉质粘土隧道底为⑤2层粉质粘土;2号线区间与1号线区间之间所夹土层为④2淤泥质粉质粘土夹粉土层与④4淤泥质粉质粘土层,土层物理力学性质较差,地质条件较复杂。

盾构始发方案

盾构始发方案

盾构始发方案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地下空间的利用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盾构机作为地下隧道施工的主力机械,其始发方案的制定对于施工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盾构始发方案的要点、策略以及技术要求等方面进行论述,并探讨如何做到最佳效果。

一、盾构始发方案的要点盾构始发方案是指在开始进行施工前对地层情况、施工工艺、施工步骤等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规划。

要制定一个合理的盾构始发方案,需要考虑以下要点:1. 地层勘探:通过地质勘探和地下水勘探等手段,了解地层的结构和物性,包括岩土层厚度、坚硬程度以及可能存在的地下水位等信息。

这将有助于确定盾构机的类型和参数,以及后续的工程施工。

2. 起始井设计:盾构始发需要一个起始井,其位置和形式的选择需要充分考虑施工的便利性以及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

同时,起始井的设计还需要考虑盾构机的进出口尺寸和运输设备的安排等。

3. 盾构机的选择:根据地层特点、隧道长度和直径等因素,选择适用的盾构机型号。

不同类型的盾构机适用于不同的工程条件,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并结合盾构机的性能参数进行调整。

4. 施工工艺和施工步骤:制定详细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步骤,包括盾构机进出井、顶管装设、推进速度等方面的安排。

合理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步骤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二、盾构始发方案的策略1. 全面了解地质情况:在制定盾构始发方案之前,需要对施工区域的地质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

这包括地层的岩土类型、含水层的位置以及地下水位的变化等。

只有充分了解地质情况,才能制定出适合的盾构始发方案。

2. 根据需求确定盾构机型号:不同工程需求适合不同类型的盾构机。

一些大直径盾构机适用于较坚硬的地质条件,而一些小直径盾构机则适用于松软地层。

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盾构机型号,可以提高施工的效率和质量。

3. 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盾构始发需要有一套详细的施工计划,包括施工的时间节点、装备的调度、人员的安排等。

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盾构始发施工方案

盾构始发施工方案

【盾构始发施工方案】一、引言盾构始发施工是盾构隧道施工中的关键环节之一,其合理规划与设计对于工程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本篇文档将围绕盾构始发施工方案展开论述,分析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提出适合的施工方法与技术措施,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阐述。

二、施工前的准备工作1. 前期测量与勘探在盾构隧道始发施工前,必须进行详细的地质测量与勘探工作,包括地质构造、岩性、岩层裂隙、地下水位等信息的获取。

这为后续的始发施工提供了可靠的工程数据。

2. 材料准备在盾构始发施工前,需做好各种材料的准备工作,包括盾构机、钢筋、混凝土、润滑剂和防水材料等。

同时,要确保材料的质量符合施工要求。

3. 施工队伍组建盾构始发施工需要专业的施工队伍,具备丰富的施工经验和技术能力。

需要合理组建施工队伍,明确各岗位职责,确保施工的高效进行。

三、盾构始发施工方法与技术措施1. 盾构机的选择与设置盾构机是盾构隧道始发施工的核心设备,其选择与设置直接关系到施工的效率和质量。

在选择盾构机时,要考虑隧道的地质条件、直径、强度要求等因素。

合理设置盾构机的推进力、转速和刀具类型等参数,保证施工的正常进行。

2. 围岩处理与支护根据盾构机开始推进前获得的地质信息,对围岩进行合理处理与支护,以提供良好的施工环境。

包括预处理围岩的注浆、锚杆支护,以及设置合适的衬砌结构等。

3. 盾构机的始发推进盾构机始发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推进的速度和姿态,避免因地质条件变化引起的困难。

监测盾构机状态,及时调整推进参数,确保始发施工的平稳进行。

4. 润滑剂的使用在盾构始发施工中,润滑剂的使用对于减少摩擦力、保护刀具和提高推进效率至关重要。

要合理选择润滑剂,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添加和维护。

5. 地下水处理与排水在盾构始发施工中,地下水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需要根据地下水位的情况,合理设置排水系统,以保持工作面的干燥和稳定。

四、实际案例分析以某城市某段盾构隧道的始发施工为例进行分析。

在该工程中,通过前期详细的勘探和测量,获得了准确的地质信息。

地裂缝处小断面暗挖隧道盾构始发施工工法

地裂缝处小断面暗挖隧道盾构始发施工工法

地裂缝处小断面暗挖隧道盾构始发施工工法地裂缝处小断面暗挖隧道盾构始发施工工法一、前言地裂缝处小断面暗挖隧道盾构始发施工工法是针对地裂缝处施工的一种特殊工法。

由于地裂缝的存在会对隧道的稳定性造成影响,因此需要采用特殊的施工手段来解决这一问题。

本文将对该工法的特点、适应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经济技术分析和工程实例进行详细介绍。

二、工法特点地裂缝处小断面暗挖隧道盾构始发施工工法的特点如下:1. 采用小断面盾构机进行夹层暗挖施工,能够减小施工对地裂缝的影响。

2. 通过合理的施工参数和控制措施,可以保证隧道始发段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 施工过程中对地裂缝进行监测,并根据监测数据进行合理调整,以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三、适应范围地裂缝处小断面暗挖隧道盾构始发施工工法适用于以下情况:1. 地裂缝的宽度较小,且不处于活动状态。

2. 地裂缝的纵向延伸不大,不会对隧道的稳定性产生过大影响。

3. 施工地质条件良好,不存在其他严重的地质问题。

四、工艺原理地裂缝处小断面暗挖隧道盾构始发施工工法的工艺原理是通过采用小断面盾构机,在地裂缝处进行夹层暗挖施工。

具体步骤如下:1. 施工前需要进行地裂缝的调查和监测,了解地裂缝的性质和状态。

2. 根据地裂缝的情况确定施工参数,包括断面尺寸、施工速度、推进力等。

3. 在地裂缝处采用特殊的盾构机进行夹层暗挖施工,保持盾构机的稳定性。

4. 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地裂缝的监测,根据监测数据进行调整,以保证隧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五、施工工艺地裂缝处小断面暗挖隧道盾构始发施工工艺的具体步骤如下:1. 施工准备:包括场地平整、设备调试、降水处理等。

2. 施工准备段:进行切割、喷射衬砌、润滑等工作,为盾构机的始发做准备。

3. 盾构始发段:在地裂缝处进行小断面盾构机的始发施工,保持盾构机的稳定,同时进行地裂缝的监测和调整。

4. 推进段:隧道盾构机按照预定的施工参数进行推进施工,同时进行地裂缝的监测和调整。

地铁盾构钢套筒始发施工技术探析

地铁盾构钢套筒始发施工技术探析

地铁盾构钢套筒始发施工技术探析摘要:盾构施工是地铁工程区间隧道施工最常用工法。

钢套筒辅助盾构始发具有地质条件适用范围广、安全系数高、施工方便且可重复使用等优点。

所以,在始发区域场地受限、地下管线复杂、地质条件较差等地段钢套筒始发工艺将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结合十二号线二沙岛站~岭南广场站区间左线钢套筒始发工程实践,总结相关经验教训,为后续同类工程施工提供借鉴。

1引言密闭钢套筒平衡始发是依据平衡始发原理,通过钢套筒这个密闭的空间提供平衡掌子面的水土压力,使盾构机破除洞门前即已建立了水土平衡的环境,始发等同于常规掘进,从而避免了盾构机始发过程中因为欠压或渗漏而出现塌方的情况。

2工程概况2.1区间概况十二号线二沙岛站~岭南广场站区间位于广州市越秀区与海珠区,线路始于二沙岛站,向东在广州发展公园内沿烟雨路行进大约300m后,侧穿陶苑酒家,下穿珠江、广州大桥,沿艺州路方向敷设到达岭南广场站。

区间左线起讫里程为:ZDK33+115.600~ZDK34+918.800,长1804m。

隧道埋深约10.7~25m,线路平面最小曲线半径为470m,纵断面为V形坡,最大坡度为27‰,采用盾构法施工。

2.2始发段地质情况盾构始发端头地层自上而下依次为<1-1>杂填土4.65m、<2-1b>淤泥质土1.4m、<2-2>淤泥质粉细砂7m、<7-2>强风化粉砂质泥岩1m、<8-2>中风化粉砂质泥岩6m,洞身范围内上部2m为<2-2>厚淤泥质粉细砂,下部为<7-2>、<8-2>强中风化粉砂质泥。

始发端头隧道顶部埋深约10.7m,地下水位埋深约2.7m。

2.3始发段周边环境二沙岛站位于广州发展公园内,二岭区间左线盾构始发端0~13环位于车站围挡内,14~20环位于广州发展公园,21~30环下穿琪林街,其中在琪林街两侧范围现状有1条DN100给水管、埋深0.3m,1条DN118中压燃气管、埋深1.1m,1条DN1200雨水管、埋深2.2m,1条DN300给水管、埋深1.2m,1条110KV电力管、埋深0.4m,在穿越琪林街后盾构机长距离在广州发展公园内掘进。

盾构法隧道施工中盾构机转接始发技术浅析

盾构法隧道施工中盾构机转接始发技术浅析

盾构法隧道施工中盾构机转接始发技术浅析作者:赵朋伟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年第09期摘要:在城市地铁隧道施工中使用的最为常见的就是盾构法,而对施工质量、安全等会造成影响的盾构机转接始发技术则是该施工方法中最为关键的环节之一。

所以在进行地铁盾构法施工的过程中必须加强盾构机转接始发技术的质量控制,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保证地铁施工的质量。

关键词:盾构法、施工、盾构机转接始发技术中图分类号:U455文献标识码: A前言:在本文中笔者首先对盾构法进行了概述介绍,并详细的介绍了盾构法的施工特点与步骤,最后以实例对地铁盾构法施工中的盾构机转接始发技术进行了分析。

一、盾构法概述盾构法(Shield Method)是暗挖法施工中的一种全机械化施工方法,它是将盾构机械在地层中推进,通过盾构外壳和预制的混凝土管片支承周围岩防止发生往隧道内坍塌,同时在开挖面前方用切削装置进行土体开挖,通过出土机械运出洞外,靠千斤顶在后部加压顶进,并拼装预制混凝土管片,形成隧道结构的一种机械化施工方法。

盾构既是一种施工机具,也是一种强有力的临时支撑结构。

盾构机外形上看似一个大的钢管机,较隧道直径略大,它是来抵挡外向水压和地层压力的。

它包括三部分:前部的切口环(前盾)、中部的支撑环(中盾)以及后部的盾尾。

盾构法施工特点及步骤1、优点(1)、安全开挖和衬砌,掘进速度快;(2)、盾构的推进、出碴、衬砌拼装等全过程可实现自动化作业,施工劳动强度低。

(3)、不影响地面交通与设施,同时不影响地下管线等设施。

(4)、穿越河道时不影响航运,施工中不受季节、风雨等气候条件影响,施工中对外界环境影响小;(5)、在松软含水地层中修建埋深较大的长隧道往往具有技术和经济方面的优越性。

2、缺点(1)、断面尺寸多变的区段适应能力差。

(2)新型盾构购置费昂贵,对施工区段短的工程不太经济。

3、施工步骤一般的,盾构施工中有以下几个步骤:第一,在置放盾构机的位置先施做一个盾构始发井或在地铁车站主体结构内,并确保结构安全;第二,进行盾构主机及其后配套设备的的组装、检测及调试;第三,用液压千斤顶驱动盾构机按设计轴线推进,形成隧道;盾构法隧道施工中盾构机转接始发技术1、广州地铁三号线北延4标盾构段包含同和站~永泰站~嘉禾站两个盾构区间(以下简称同~永~嘉区间),其中永~嘉区间包含29.5m长的盾构始发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