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去的儒者 嵇康 阅读讲评
《嵇康》高三传记阅读题及答案
?嵇康?高三传记阅读题及答案中国历史上,魏晋风度名气很大。
竹林七贤是魏晋风度的一个缩影,其中走在最前面的是嵇康。
魏晋之交皇权更迭,嵇康不肯趋附,拒绝进入权力核心层,于是得罪了权臣钟会和司马昭。
嵇康最终死于两样东西:名气太大,性格太直。
直接的死因是两封绝交书,其中一封是写给高官兼老友山涛。
性格决定命运,嵇康可能是最好的例子。
嵇康是谯郡人,他和诸葛孔明都长得高大英俊,举止潇洒,都是弹琴的高手。
孔明“面如冠玉〞,嵇康喝醉酒时“假设玉山之将崩〞。
两人都是自学成材,看书从不死记硬背,凭着极高的悟性,一个“观其大概〞,一个“学不师授〞。
嵇康是曹操集团的人,父亲嵇昭、哥哥嵇喜官职显赫,他本人“龙章凤质〞,相貌才华都是超一流。
本指望追随父兄一展鸿志,不幸碰上司马昭乱政。
曹氏司马氏两大权力集团明争暗斗,他不像阮籍夹在中间,他的态度很明确: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不搞吃里扒外。
嵇康担任的中散大夫是个闲职,俸禄有限,他打铁挣钱,既补贴家用,又为朋友们聚会买酒喝。
他不打兵器,专打农具。
史称他“性绝巧而好锻〞,是生活中的能工巧匠,类似制造木牛流马的诸葛孔明。
当时的世族弟子,一般都会谋求当大官,但嵇康拒绝这样做,家园难免有些破败。
不过他有酒,有琴,高朋满座。
朝廷大员也仰慕他,不学他“固穷〞,却希望有他的名气。
有一天钟会来了,钟会自幼博学多才,堪称神童,长大了,背弃父亲做了司马昭的大红人。
他傲视天下,平生只忌惮两个人:大权在握的司马昭,大名鼎鼎的嵇康。
钟会来的时候,嵇康正在打铁,没理他。
一个衣饰华贵,神色倨傲;一个赤膊抡铁锤,面无表情。
很长时间谁也不开口,而蝉在叫,铁花在飞。
钟会撑不住,转身要走,嵇康徐徐说:“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说:“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说完愤然而去。
钟会对司马昭进谗言:嵇康是条卧龙,日后要掀大浪,您须防着他。
诸葛亮人称卧龙,出山辅佐刘备,威胁曹魏几十年。
钟会把嵇康比作诸葛亮,用意明显。
嵇康冷淡钟会,是轰动朝野的大事件。
嵇康传阅读答案
篇一:嵇康传阅读答案三种方法: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准确理解词义、翻译句子基本原则:是通过解释词语,理解句子的含义。
首先,必须准确把握文中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掌握文言实词,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感情色彩的变化等)、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
虚词着重掌握的有:之、其、而、以、于、则、乃、也、者、乎、然、焉、何、夫、尔等,其中出现频率高更应重点掌握的是:之、其、而、以、于五个。
其次,要了解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及其特点。
掌握文言文中有别于现代汉语的特殊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
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有:判断句(多用“者”、“也”、“……者……也”、“……者也……”;用“非”、“乃”、“悉”、“为”、“则”等,表示某种肯定或否定的判断;也有用“是”表判断的)、省略句(省略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介词或介宾短语)、倒装句(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借助于被动词,如“被”、“于”、“为……所……”表示被动;不借助被动词,而在句子意念上表示被动)。
第三,要掌握文言翻译的原则、方法和步骤。
翻译文言句子是考试的难点,也是重点。
文言翻译的原则是:信(准确、忠实于原文、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减意思。
)、达(表意明确、语言通畅)、雅(简明、优美、有文采)。
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1、留:留就是保留。
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2、补:补出省略成分。
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
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
4、换:替换。
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
读书笔记 读后感 课程论文 浅谈嵇康
浅谈嵇康嵇康(公元224-263)安徽毫县人,后迁居到河南修武县,它位于太行山的南面,故称山阳。
三国曹魏时著名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
正始末年与阮籍等竹林名士共倡玄学新风,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
整个三国时期,魏国占据中原,强大,境内平静,文人多,而蜀吴载入文学史的人很少,可能因为国小,全民动员打仗,没工夫写文章。
嵇康是曹氏集团的人,父亲嵇昭,哥哥嵇喜官位显赫,他本人“龙章凤质”,相貌才华均绝佳。
嵇康年幼丧父,由母亲和兄长抚养成人。
幼年聪颖,博览群书,学习各种技艺。
成年后喜读道家著作,虽不注重打扮,却还是容止出众。
后迎娶了沛王曹林之女长乐亭主为妻,育有一儿一女。
他常修炼养性服食内丹之事,弹琴吟诗,自我满足。
嵇康崇尚老庄,曾说:“老庄,吾之师也!”讲求养生服食之道,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的生活方式,著《养生论》来阐明自己的养生之道。
他赞美古代隐者达士的事迹,向往出世的生活,不愿做官。
嵇康视仕途为畏途,司马昭想召他做官,他听到消息就躲起来,令司马昭很不高兴。
当时的另一位名士山涛,是嵇康的好友,他担任尚书吏部郎后逐渐厌倦仕途,想辞官归去,朝廷让他推荐一个合适的继任者,他便诚心诚意推荐了嵇康。
嵇康得知此事后,立即写了一封绝交信给山涛。
山涛名巨源,因此这封信名为《与山巨源绝交书》。
信洋洋洒洒,说了不少客气甚至绝情的话,令山涛非常伤心。
山涛伤心归伤心,他是个敦厚之人,不会因此报复嵇康,非但没有报复,还在嵇康死后,为他抚养遗孤,并推荐他做了官;当权者却不同,他们得知了嵇康的不合作态度后,对他的恨又加深了一层。
嵇康与阮籍不同,在司马昭眼里,这个人“不识抬举”,心中对他早存几分不悦,也早想给他点颜色看看。
现在无疑是个绝好的机会,但到底该如何惩治他呢?就在司马昭犹豫不决之际,给嵇康送追命符的人来了,这个人就是钟会。
他对司马昭说:“嵇康,卧龙也,不可起。
公无忧天下,顾以康为虑耳……康、安等言论放荡,非毁典谟,帝王者所不宜容,宜因衅除之,以淳风俗。
广东省广州市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阅读与鉴赏第一章古诗文阅读与鉴赏三、用典句归纳素材
三、用典句归纳
尊敬的读者:
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稿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y my colleagues and I in our busy schedule. We proofread the content carefully before the release of this article, bu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some unsatisfactory points. If there are omissions, please correct them. I 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r doubts and arouse your thinking. Part of the text by the user's care and support, thank you here! I hope to make progress and grow with you in the future.。
孙聚成《嵇康:遗世独立,广陵散绝》阅读练习及答案
嵇康:遗世独立,广陵散绝孙聚成嵇康,谯郡铚县人。
早年丧父,家境贫困,但励志勤学,文学、玄学、音乐等无不精通。
他娶曹操曾孙女长乐亭主为妻,曾任中散大夫,史称“嵇中散”。
嵇康是一位美男子,他用自己的特立独行,把魏晋风度演绎到极致。
身长七尺八寸的嵇康,高大俊美,飘逸脱俗。
在魏晋上层男士非常重视个人修饰,每次出门前都要傅粉施朱,熏衣修面的情况下,嵇康平时不加任何藻饰,只是坦然保持自己神清气爽的本色,玉树临风的清逸。
嵇康长期隐居在山阳,因为喜欢竹子,嵇康在居所植竹林数亩,林中结竹舍,以至一切物事皆为竹所成,郁郁葱葱的翠竹是他气节的象征。
和嵇康志趣相投的一群文人,都好老庄之学,厌倦官场的奸诈和权谋,他们经常来到山阳的乡下,在竹林中摆下酒席,弹起琴弦,轻松自在。
他们是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史称竹林七贤。
他们提出了“越名教,任自然”新观点,最后形成了“名教就是自然”的新思想。
嵇康是一位文学家,他的文章,独具特色,字里行间尽显率真的性情。
作为诗人,嵇康用他风格高雅的诗笔,歌颂高山流水般的朋友之情,描写目送归鸿的悠长之景,寄托自己对朝游高原之巅、夕宿兰渚之洲生活的向往。
嵇康的诗今存世约五十多首,其中四言体占一半以上,代表作有《赠兄秀才入军诗》十八首以及《幽愤诗》等。
嵇康的诗歌有一种自然简约的意境美,直抒胸臆,自成机杼,追求天人合一,具有鲜明的特色。
嵇康愤世嫉俗,性情疏狂,并远离官场。
大将军司马昭欲礼聘嵇康为幕府属官,他跑到河东郡躲避征辟。
司隶校尉钟会盛礼前去拜访,遭到他的冷遇。
同为竹林七贤的山涛离开选官之职时,举荐嵇康代替自己。
嵇康愤怒而作《与山巨源绝交书》,坚决拒绝为官。
字里行间,处处彰显他率真自然、大胆直言、不畏强权的高雅之风。
令人惊讶的是,嵇康临死之前,竟将自己的一双儿女托付给了山涛,并且对儿子说:“巨源在,汝不孤矣。
”果然,山涛对嵇康的儿子嵇绍视如己出,一直抚养到他长大成人。
后来嵇绍在山涛的大力举荐下,被晋武帝“发诏征之”,走上了和父亲完全不同的生活道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颜太初杂文序 答案详细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颜太初杂文序司马光天下之不尚儒久矣。
今世之士大夫,发言..必自称曰儒。
儒者果何如哉?高冠博带、广袂之衣谓之儒邪?执简伏册、呻吟不息谓之儒耶?又况点墨濡翰、织制绮组之文以称儒,亦远矣。
舍此勿言,至于西汉之公孙丞相、萧望之、张禹、孔光,东汉之欧阳歙、张酺、胡广,世之所谓大儒,果足以充儒.之名乎?鲁人颜太初,字醇之,常愤其然。
读先王之书,不治章句,必求其理而已矣。
既得其理,不徒诵之,以夸诳于人,必也蹈而行之。
在其身与乡党无余,于其.外则不光。
不光,先王之道犹蘙如也,乃求天下国家政理风俗之得失,为诗歌洎文以宣畅之。
景祐初,青州牧有以荒淫放荡为事,慕嵇康、阮籍之为人,当时四方士大夫其无名教之拘.,翕然效之,浸以成风。
太初恶其为大乱风俗之本,作《东州逸党》诗以刺之。
诗遂上闻,天子亟治牧罪。
又有郓州牧怒属令之清直与己异者,诬以罪,榜掠死狱中。
妻子弱不能自诉,太初素与令善,怜其冤死,作《哭友人》诗,牧亦坐是废.。
于时或荐太初博学有文,诏用为国子监直讲。
会有御史素不善太初者,上言太初狂狷,不可任学官。
诏即行所至,改除河中府临晋主簿。
太初为人,实宽良有治行..,非狂人也。
自临晋改应天府户曹,掌南京学,卒于.睢阳。
旧制,判、司、簿、尉四考,无殿负①,例为令录。
虽愚懦昏耄无所取者,积以年数,必得之。
而太初才识如此,举进士解褐近十年,卒不得脱判、司、簿、尉之列以终身,死时年四十余。
噫,天丧儒者,使必至于大坏乎!将大吠所.怪,桀桀者必见锄也?何其仕与寿两穷如此?世人见太初官职不能动人又其文多指讦有疵病者所恶闻虽得其文不甚重之故所弃失居多余止得其两卷。
同州又得其所为《题名记》,今集而序之。
前世之士身不显于时,而言立于后世者多矣。
太初虽贱而夭,其文岂必不传?异日有见之者,观其《后车》诗,则不忘鉴戒矣:观其《逸党》诗,则礼义不坏矣;观其《哭友人》诗,则酷吏愧心矣;观其《同州题名记),则守长知弊政矣;現其《望仙驿记》,守长不事厨传矣。
嵇康“外道内儒”思想成因及文学体现分析
嵇康“外道内儒”思想成因及文学体现分析摘要嵇康"外道内儒";思想的文学体现嵇康作为魏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常常在作品中表现出对神仙生活的钦慕与向往,体现出了一种积极脱离世俗的道家情怀。
然而在细读文本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他的这种道家情怀只是作为其躲避世俗烦恼的一种精神寄托,其内在的对儒家思想的热忱与喜爱才是他文学创作的深层内涵。
嵇康生活在曹魏政权末期,战乱与权力机构的不断重新组合使得传统的儒学名教遭遇发展的危机。
统治者在违背儒学礼教人伦之后,却又树立起"名教";的大旗,使之作为他们权力合法化的手段以及丑陋行径的"遮羞布";。
一些士人也纷纷打着"名教";的旗号,争夺名利,实际上他们是将真正的儒学名教异化、扭曲,毁之殆尽。
嵇康作为儒学名教的忠实维护者,面对此种现实,只得通过高声呐喊"越名教任自然";,以表达自己对"名教";不复以往的慨叹,通过高亮任性、肆意山林的行为来掩饰自己内心的痛楚。
文学作品是窥探一个人内心世界的窗口,嵇康的诗文创作给了我们一个打开他内心世界的机会。
我们从他的《琴赋》中看出了他对儒家礼乐教化思想的认同;从他的《卜疑》中看出了他对现实的关注;从他的《家戒》中,看出了他对儿女的嘱托与关怀;从他的《五言赠秀才诗》以及《思亲诗》中看到了他对家人的情深;从《与吕长悌绝交书》和《与山巨源绝交书》中看出了他对传统儒家忠、孝、义的坚守与维护。
这些潜藏在文字背后的真情实感总的来说就是对儒学礼教的遵从和爱护。
因此,本文主要从嵇康的诗文创作入手,从追求自然与难舍俗世、逃离官场与政治关怀、嘲讽礼教与行为遵守、追求长寿与舍生取义四个方面,对其外显性的道家思想以及内隐性的儒家思想进行对比剖析,重点发掘他隐藏在追求神仙自然思想背后的无奈,以及对现实、对俗世伦理的热切之心。
关键词:魏晋;嵇康;儒学;道家AbstractAs a famous writer in Wei Jin Dynasty, Ji Kang often showed his admiration andlonging for the life of immortals in his works, and he showed a kind of Taoist feelingsthat were activelyseparated from the world However, in the process of perusing thetext, we found that his Taoist sentiment is only a kind of spiritual sustenance to escapefrom the vulgar troubles His inner enthusiasm and love for Confucianism is the deepconnotation of his literary creationJi Kang lived in the late period of the Cao Wei regime The constant regroupingof war and power institutions has caused the traditional Confucianism education toface a crisis of development After the rulers violated Confucianism, they establishedthe banner of "famous education"; as a means of legitimizing their power and "a figleaf"; of ugly behavior Some scholars also clamored for the fame and fortune with thename of "famous education"; In fact, they distorted and distorted the true Confucianteachings As a faithful defender of Confucianism, Fukang had to shout aloud to"reduce the name and teach nature" in order to express his own lament for the"famous religion" in the face of this reality The behavior of the mountains hides thepain in their heartsLiterary works are a window to pry into the inner world of a person Ji Kang' spoetic writing gives us an opportunity to open his inner world We can see from his"Qin Fu" that he recognizes Confucian rituals and ideology; he sees his concern forreality from his "Bu Shi"; from his "Justice of the Family", we can see that Hiscondolences and care for his sons and daughters From his "My Poems for ExpressingTalents"; and "Thinking for Pro-Poems";, one can see the deep love of his family; fromthe "Missing Letter with Lv Changjun"; and the "Distinguishment with Shan Juyuan";"He saw that he adhered to and defended the traditional Confucian loyalty, filial piety,and righteousness These true feelings hidden behind the text are, in general, theobservance and love of Confucianism Therefore, this article mainly starts from JiKang' s poetry creation, from the four aspects of refined and enterprising, birth andaccession to the world, Chongli etiquette, noble life and sudden death, to its explicitTaoism and implicit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Confucianism focused on hishelplessness behind the pursuit of natural thoughts of immortals and his enthusiasmfor the reality and mundane worldlinessKey words : ji kang; wei jin dynasty ; confucianism ; taoism目录引言(一)研究背景与问题1、对嵇康的片面认识嵇康在生活中常常表现出对神仙生活的钦慕和向往,体现了一种积极脱离世俗的情结,嵇康向来以脱俗高雅的风韵与潇洒飘逸的风度闻名于士林。
2017年高考语文现代阅读技巧例文解析
2017年高考语文现代阅读技巧例文解析学习可以这样来看,它是一个潜移默化、厚积薄发的过程。
查字典语文网整理了2017年高考语文现代阅读技巧例文解析,帮助广大高中学生学习语文知识!重峦叠嶂间的田园余秋雨如果把陶渊明归入魏晋名士一类,可能有点粗糙。
陶渊明比曹操晚了二百多年。
他出生的时候,阮籍、嵇康也已经去世一百多年。
他与这两代人,都有明显区别。
他对三国群雄为权谋的争斗看得很透,这与魏晋名士基本一致。
但如果把他与魏晋名士细加对比,就会发现魏晋名士虽然喜欢老庄却还不够自然,在行为上有点故意,有点表演,有点“我偏要这样”的做作,这就与道家的自然观念有距离了;而且,魏晋名士身上残留着太多贵族子弟的气息,清谈中过于互相依赖,过于在乎他人的视线,而真正彻底的放达应该进一步回归自然个体,回归僻静的田园。
魏晋之前,中国的文化人格基本上是与军事人格和政治人格密不可分的;魏晋名士用极端的方式把它解救出来,让它回归个体,悲壮而奇丽地当众燃烧;陶渊明则更进一步,不要悲壮,不要奇丽,更不要当众,也未必燃烧,只在都邑的视线之外过自己的生活。
安静,是一种哲学。
历史上许多文人也得到过被迫的“安静”,但他们的全部心态与朝廷兴衰割舍不开,即使身在安静处也无时无刻不惦念着那不安静的所在。
陶渊明正好相反,虽然也曾断断续续做点小官,但所见所闻使他越来越殷切地惦念着田园。
回去吧,再不回去,田园荒芜了。
他天天自催。
这样一个陶渊明,使大家感到陌生。
尽管他的言词非常通俗,绝无魏晋名士的艰涩,但人们的接受从来不在乎通俗,而在乎轰动,可陶渊明恰恰拒绝轰动。
人们还在乎故事,而陶渊明又恰恰没有故事。
因此,陶渊明理所当然地处于大众的关注之外。
到了唐代,陶渊明还没有产生应有的反响。
直到宋代,尤其是苏东坡,才真正发现陶渊明的光彩。
东坡是热闹中人,由他来激赞一种几百年前的安静,容易让人信任。
细细一读,果然是好--陶渊明成了热门。
文化上的高峰有时可能被云雾遮盖数百年之久,而这种云雾主要是朦胧在人们心间。
高中语文优秀阅读材料人物篇(一)嵇康,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精品素材
高中语文优秀阅读材料人物篇(一)嵇康,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精品素材高中语文优秀阅读材料人物篇(一)嵇康,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精品素材可爱的洪水猛兽魏晋时期上层的非主流们崇尚阴柔之美,十分重视外貌,比如你要做官,你去面试,你是单眼皮且眼睛里还有红血丝不好看,你的嘴巴不红润还是龅牙,你长了一颗媒婆痣,你头发因为没有用轻扬或者飘柔而不轻舞飞扬和柔顺丝滑,那么你基本就没戏了。
男子们出门前必要好好打扮一番,不仅要抹粉,还要刮胡子修头发,手上要戴镯子,腰间要挂香囊,还得是香耐儿牌子的,反正邻居朋友不是穿吴国的丝绸笛奥就是挎蜀国的包包姑痴,你要是用一魏国本地产的接客穷死,你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男子们走路不是轻移莲步,就是小内八字,说话都要翘兰花指,而且每句话前一定要加“人家〞两个字。
一个个站在大街上纯情得跟鹌鹑似的。
与这些矫揉做作的非主流相比,天生丽质的嵇康就显得鹤立鹌群。
嵇康的好友山涛这样向别人形容嵇康——站时就如孤松独立;醉时就似玉山将崩。
但就是这样一个天然的美男子,这样一个姑娘们的偶像,妇女们杀手的人,却“土木形骸,不自藻饰〞,不仅一个多月才洗一次澡,甚至十天半个月都不洗一次头发,更别提洗脸什么的麻烦事情了。
这件事情后来也是被嵇康的好友山涛爆料给当时的媒体《北魏日报》的,那些忌妒嵇康的非主流们以为这样他会被一些粉丝抛弃。
但是情况朝着不能控制的方向发展了,嵇康的粉丝们认为偶像是真性情,真是难得啊,这才是真正的高手啊。
于是更加崇拜,甚至已经到了拜嵇康为教主的地步。
像少年啦飞驰在很长的一段时光里,嵇康过着无聊的日子.每天唯一干的事情就是与向秀打铁。
没错,亲!你没看错,是打铁,文雅不羁的大众偶像嵇康喜欢打铁.嵇康是安徽人,向秀是河南人,但这并不影响两个人交流。
他们之间的友情已经默契到:嵇康注视着向秀,向秀也注视着嵇康,几分钟后,嵇康会忽然点点头,说一句:“哦,原来你晚上想吃烤鸡翅膀.〞对,他们已经不需要用语言来交流了。
嵇康读后感(共5篇)
嵇康读后感(共5篇)第1篇:嵇康嵇康,字叔夜,汉族,三国时期魏国人。
著名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
正始末年与阮籍等竹林名士共倡玄学新风(玄学是对《老子》、《庄子》和《周易》的研究和解说。
产生于魏晋。
是魏晋时期的主要哲学思潮,是道家和儒家融合而出现的一种哲学、文化思潮。
),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为竹林七贤(魏正始年间,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常聚在当时的山阳县竹林之下,肆意酣畅,世谓竹林七贤。
)的精神领袖。
嵇康曾娶曹操曾孙女,官曹魏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
后因得罪钟会,为其构陷,而被司马昭处死。
人物生平广陵散嵇康年幼丧父,由母亲和兄长抚养成人。
幼年即十分聪颖,博览群书学习各种技艺。
成年后喜读道家著作,身长七尺八寸,容止出众,然不注重打扮。
后迎娶了沛王曹林之女长乐亭主为妻,育有一儿一女。
嵇康擅长音乐,作有琴曲《风入松》;又作有《长清》、《短清》、《长侧》、《短侧》四首琴曲,被称作“嵇氏四弄”,与蔡邕的“蔡氏五弄”合称“九弄”。
隋炀帝曾将弹奏“九弄”作为取仕条件。
又通绘画、书法。
唐张怀在《书法会要》中目之为草书第二。
嵇康尚老庄,曾说“老庄,吾之师也!”,讲求养生服食之道。
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的生活方式,著《养生论》来阐明自己的养生之道。
他赞美古代隐者达士的事迹,向往出世的生活,不愿做官。
大将军司马昭欲礼聘他为幕府属官,他跑到河东郡躲避征辟。
司隶校尉钟会盛礼前去拜访,遭到他的冷遇。
同为竹林七贤的山涛曾推荐他做官,他作《与山巨源绝交书》,列出自己有“七不堪”“二不可”,坚决拒绝为官。
司马昱谓叔夜“俊伤其道”。
吕安之妻貌美,被吕安的兄长吕巽迷奸,吕安愤恨之下欲状告吕巽。
嵇康与吕巽、吕安兄弟均有交往,故劝吕安不要揭发家丑,以全门第清誉。
但吕巽害怕报复,遂先发制人,反诬告吕安不孝,吕安遂被官府收捕。
嵇康义愤,遂出面为为吕安作证,触怒大将军司马昭。
此时,与嵇康素有恩怨的钟会,趁机劝说司马昭,将吕安、嵇康都处死。
品中国文人之嵇康
品中国文人之嵇康本文瞄准嵇康,同时将著名的“竹林七贤”收入眼帘。
嵇康是七贤之首。
鲁迅先生及诸多学者推崇的“魏晋风度”,嵇康等人是第二批主力军。
魏是三国时代,晋是三国的结束。
晋又分西晋、东晋,加上南北朝,历时近三百年,从公元290年到581年。
持续的政治动荡,兵祸连年,百姓遭殃。
直到隋朝,中国才重归一统。
什么叫魏晋风度呢?曹操那个年代文人辈出,有著名的“建安七子”,建安是年号,七子主要是王粲、孔融、陈琳等。
而曹操和他儿子曹丕、曹植也是大文人。
他们的文章风格一反汉赋的虚华,很随意,很自由,言之有物,有内在的风骨,文学史称之为“建安风骨”。
这些人是魏晋风度的第一批主力军。
我们要讲的“竹林七贤”,在时间上稍后。
这七个人,除了写有风骨的文章,还清谈,还放浪,行为似乎很不检点。
建安七子和竹林七贤,他们特异的文品和人品,合称魏晋风度。
当然还有其他人,比如前面提到的曹氏父子。
曹操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他身上就没有什么条条框框。
也许可以这么讲:魏晋风度,戎马一生的曹操开了风气之先。
鲁迅说:“曹操是改革文章的祖师爷。
”中国历史上,魏晋风度名气很大,它所承载的意义,远远超出文学的范围。
而文人和权力打交道的悲惨故事,也许首推嵇康。
他的死令人揪心。
行刑的场面像精心布置的大舞台。
嵇康跟谁打交道?跟司马昭。
撇开史书不谈,司马昭在民间的形象,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心狠手辣。
这个人太厉害了。
魏晋之交皇权更迭,司马昭集团日益坐大,对曹操的家族下手。
嵇康在这个节骨眼上,不肯趋附,拒绝进入权力的核心层,于是得罪了权臣钟会,得罪了威逼天子的司马昭。
嵇康死于两样东西:名气太大,性格太直。
直接的死因则是两封绝交书,前一封写给高官兼老朋友,后一封,涉及一桩闹得沸沸扬扬的桃色事件。
桃色事件也是当时万众瞩目的伦理事件。
钟会利用这两封信弄死嵇康,司马昭又弄死有反骨的钟会。
读历史,读来读去就像看大片……??熟悉《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钟会。
此人担任主帅进军成都,灭了刘备建立的蜀汉。
魏晋绝响读后感
魏晋绝响读后感最近读了关于魏晋时期的一些书籍,真的是被那个时代的独特魅力给深深吸引了。
说起魏晋,那可真是一个充满了传奇色彩和独特气质的时代。
在那个时代,人们的思想仿佛挣脱了束缚,肆意地飞翔在自由的天空。
魏晋时期的文人雅士们,他们的生活、他们的情感、他们的追求,都让我感受到了一种与现代截然不同的韵味。
就拿竹林七贤来说吧,这七位老兄那可真是个性十足。
阮籍,那是个随心所欲的主儿。
他常常驾着车,漫无目的地游荡,走到没路了就大哭一场,这操作够独特吧?他想哭就哭,想笑就笑,完全不在乎别人的眼光。
还有嵇康,那颜值,那气质,据说站在那就是一道风景。
可他不仅有外表,还有才华,琴弹得一绝。
他对官场的那些乌七八糟的事儿嗤之以鼻,宁愿在山林中打铁,也不愿同流合污。
向秀呢,默默为嵇康拉风箱,两人配合默契,这画面想想都觉得温馨又有趣。
刘伶更是个奇葩。
这家伙整天喝得醉醺醺的,还让人拿着锄头跟在他身后,说要是他醉死了就直接挖个坑把他埋了。
这得是对生活有多洒脱,才能有这样的想法啊!王戎,小气鬼一个,但又聪明得很,那些有趣的小故事让人忍俊不禁。
他们在竹林中饮酒作乐,高谈阔论,畅谈着人生、理想、哲学。
他们的言行,在当时的社会看来,或许有些离经叛道,但正是这种对传统的挑战,对自由的追求,让他们成为了魏晋时期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魏晋时期的女子也不一般。
那时候的女子,不再是被礼教束缚得死死的木偶,而是有自己思想、有自己情感的鲜活个体。
谢道韫,这位才女,一句“未若柳絮因风起”,惊艳了多少人。
她不仅有才华,还有胆量。
当面对叛乱时,她能挺身而出,展现出不输男子的勇气。
再说说那个时代的爱情吧。
不像现在,有各种各样的相亲节目和交友软件,魏晋时期的爱情更加纯粹和直接。
有个故事让我印象特别深刻,有个书生爱上了一个女子,为了能见到她,每天都在她家门口徘徊。
最后终于鼓起勇气表白,虽然结局不一定美好,但这份勇敢和单纯的爱,真的让人感动。
魏晋时期的人们对于美的追求也是让人惊叹。
逝去的儒者 嵇康 阅读讲评
3、找出文中评议性、概括性的词句,体会作者意图:
试题分析:
试题选文中评议性、概括性的体现作者意图的词句有: A、“性格决定命运,嵇康可能是最好的例子。”
B、“魏晋之交皇权更迭,嵇康不肯趋附,”
C、“竹林成了一个符号,士人向往,朝廷侧目。”
D、“竹林自由言论”
E、“魏晋风度,被嵇康推向了极致。”
考纲回顾(新闻、传记、调查报告、科普)
实 用 类
分析 综合
C
筛选整合文中的信息
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
分析文本特征及表现手法
文 本 阅 读 能 力
鉴赏 评价
D
评价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评价文本的社会价值及影响 深度思考文本的某种特色
探究
F
发掘文本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探讨作者写作背景和意图 就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 解答探究题,应注意: • 不要凭空乱说,既要拓展 得开,又不能完全离开文本;探 究的观点必须能从文本中找到依 据。
《逝去的儒者——我的父亲梁漱溟》 3.不认同。 理由:梁漱溟之所以发此感慨, ①是出于对整个中国文化以至中国前途的责任 感和使命感; ②体现了儒家“当仁不让”的精神; ③是建立在他对于民族文化的深入研究的基础 之上的…… 因此,我不认同“狂妄”之说。
学生答案分析: 照抄原文原句,这种答案是对内 容的“陈述”,不是对内容“特点” 的“概括”。
解题思路:在圈定文本有效信息区 域的基础上,抓关键词,对具体的 描述进行提炼、概述。
解题过程
他常责备自己修 养不够 概 括 重视内在修养 推崇儒家 思想 整合
他捍卫孔子,替儒家思想辩护。 概 括
(1)以“不容自昧”作为自律的底 线 (2)面临当时的政治高压,他依然 具有那种“虽千万人,吾往矣” 的勇气,面对可能发生的任何结 果。
从嵇康之死分析魏晋六朝的隐逸之风
从嵇康之死分析魏晋六朝的隐逸之风引言:隐士是中国历史发展中的一股清流,他们一般都是政治失意的产物。
在治理地方和入朝参政的过程之中,许多人没能够达到自己心中所期望的那种目标,在努力无果之后就选择了与世界相隔离,进入一种独人生活状态,通过自己的劳动力养活自己,当然也有一些人是因为厌倦了红尘之中的纷扰,比较向往古人们小国寡民的生活。
这些和国家编户齐民毫无牵连的人都叫做隐士,他们是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之中的一个特异现象,少部分人掌握着绝大部分平民所无法涉及的精英知识,但最终结果却只能老死山中。
像这种现象的广泛出现是在汉帝国统一疆土破灭之后。
那个时代的人们对于修齐治平开始迷茫,纷纷遁入山中。
书法家钟繇的幼子钟会,出生书香门第,还从小就被人断言将来是一个非比寻常的人。
确实钟会的才能不浅,成年后就擅长玄学,二十岁时在外界的名声就能够与玄学创始人周易研究家王弼相提并论。
在众人追捧和夸赞长大下的钟会也为自己的才识而骄傲,一日他带着自己编撰的一本讨论才性的书《四本论》前往当时的名士嵇康府下,想要请他为自己的书壮壮名声。
但是到了嵇康的家门口,钟会却迟迟不敢进去,最后他在外徘徊了大半天,还是决定将这本书扔进去,之后撒腿就跑,也不知道嵇康有没有看他的书。
多年之后钟会有了名望,特意前往嵇康府邸拜访,没想到受到了冷待。
钟会对这件事耿耿于怀,最终凭借着权势杀害了嵇康。
《三国志》记载:迁司隶校尉。
虽在外司,时政损益,当世与夺,无不综典。
嵇康等见诛,皆会谋也。
嵇康画像图嵇康的死让魏晋时期的隐士风格发生了动荡,大部分的文人墨客都分为了两个流派,一派更加坚定了隐逸之风,而另一派看到了嵇康的下场,决定走向仕途。
之所以会对当时的隐士造成如此大的影响,还是因为嵇康的名气在外。
被称为竹林七贤之一,名号海内皆知,思想超越时代,是魏晋时期的一位风云人物,他的引颈就戮就是魏晋时期选择安逸的隐士最终的结局。
本文将从魏晋时期的隐逸之风的源头,饮食的学术爱好和职业生涯的选择三个方面,探讨魏晋六朝的隐逸之风。
《嵇康集》读后感
《嵇康集》读后感读完《嵇康集》,仿佛经历了一场跨越千年的精神之旅。
嵇康,这位三国时期魏国的才子,以其独特的思想和才华,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他的作品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和深刻的教育观念。
《嵇康集》中的每一篇文章,都仿佛是一颗璀璨的明珠,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从《与山巨源绝交书》中,我们看到了嵇康对友情的执着与坚守,他不愿与志不同道不合的人为伍,这种对友情的真挚态度令人动容。
而在《声无哀乐论》中,嵇康则阐述了自己对音乐与情感的独特见解,他认为音乐本身并无哀乐之分,而是人们内心的情感赋予了音乐不同的色彩。
这种对音乐与情感的深刻剖析,无疑是对传统音乐观念的一种挑战和创新。
在《养生论》和《难自然好学论》中,嵇康则分别从养生和教育的角度,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他认为养生之道在于顺应自然,保持内心的平和,而不是刻意追求长寿。
这种顺应自然的养生观念,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而在教育方面,嵇康则主张个性解放,反对被扭曲的儒家教育。
他认为教育应该尊重每个人的个性,让每个人都能按照自己的兴趣和天赋去发展。
这种教育理念在当时无疑是具有颠覆性的,但放在今天来看,却与现代教育观念不谋而合。
除了这些具体的篇章之外,《嵇康集》还收录了许多其他作品,如《家诫》、《太师箴》等。
这些作品虽然主题各异,但都体现了嵇康独特的思想观念和人格魅力。
他敢于挑战传统,勇于探索未知,这种精神不仅令人敬佩,也激励着我们去追求真理和自由。
在阅读《嵇康集》的过程中,我深深被嵇康的智慧和才华所吸引。
他的作品不仅让我领略了古代文学的韵味和魅力,更让我对人生、友情、音乐、养生和教育等方面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思考。
我相信,《嵇康集》不仅是一部珍贵的文学遗产,更是一部值得我们反复品读的智慧之书。
最后,我想说的是,《嵇康集》虽然是一部古代作品集,但其中所蕴含的思想观念和教育理念却是永恒的。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嵇康集》都将以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继续照耀着人类的精神世界。
浅论嵇康的生命意识
中文系08级2班耿飞学号:0801410215浅论嵇康的生命意识魏晋时期是中国继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后思想上的一次大跃迁,魏晋士人对生命的理解是其活动的最高命题,是魏晋思想文化取得极大成就的内在动因。
从王弼到嵇康,从阮籍到陶潜,从何晏到葛洪……魏晋士人的玄学、清谈、药酒、风度和艺术精神中无不流露出对生的留恋和对死的拒斥,无不体现着找寻生命意义与超越死亡宿命的努力。
诚如宗白华先生所言:“这是强烈、热情、浓于生命色彩的时代”基于种种原因,人们开始把目光投向这个辉煌的“世说新语时代”(宗白华语)。
章太炎、鲁迅、宗白华、钱穆……这些大家用他们不同的思考和理解把魏晋六朝详尽地展现在读者眼前。
《晋书》云:“康将刑东市,太学生三千请以为师,弗许。
康顾视日影,曰‘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海内之士,莫不痛之。
”——嵇康是这个时代最具风采而又最颇有争议的人物。
从坚决与儒家伦理道德作斗争到为儒家英雄似的人格理想而慷慨赴死,从希企隐逸追求养生到越名任心死于非命,嵇康给历史留下了许多的感慨和无奈。
以嵇康等一批人物为中心刮起的“魏晋风骨”、玄学思想被当今学者誉为“人的觉醒”,是中华民族第二次“思想启蒙运动”。
这场“思想启蒙运动”被后世人界定为魏晋人对性命短促、人生无常的强烈感受。
正是在这种感受中,嵇康把自己的思想同于天地逍遥、绝然世外的庄子以及庄子之后羽化飞升的神仙相融合。
而这群人太多的盛世理想,却最终使他在他所无法逃避的政治漩涡中用死完成了他的永生。
《颜氏家训·养生》记载:“嵇康著养生之论,而以傲物受刑;石崇冀服饵之征,而以贪溺取祸,往世之所迷也。
”抛开颜之推的腐儒偏见与历经四朝的迟暮沧桑,嵇康的养生求仙与从容赴死确实很令人迷惑。
子曰:“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我们似乎可以在嵇康临刑前的话语“广陵散于今绝矣”中找到一丝端倪。
《广陵散》嵇康“临当就命,顾视日影,索琴弹之”(向秀《思旧赋·序》)的绝响,是嵇康最后思想的凝结,也是我们了解嵇康生命意识的关键。
读《晋书》之《嵇康传》
读《晋书》之《嵇康传》篇一:读《晋书》之《嵇康传》读《晋书》之《嵇康传》文/严忠贵夜静静的,我斜靠床头,浏览着二十四史之《晋书》卷四十九《嵇康传》。
嵇康何许人也?和阮籍齐名,崇尚老、庄,好谈养生服食之事,是当时著名的思想家,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主张回归自然厌恶儒家各种人为的繁琐礼教。
对文学、诗歌、音乐也有一定造诣,善鼓琴,曾作《琴赋》。
由于公开发表离经叛道、菲薄圣人的言论,遭到钟会的陷害,被司马昭所杀。
在刑场行刑时向别人要了琴,弹奏音调无与伦比的《广陵散》,感慨《广陵散》将成为绝响。
看到竹林七贤中河内人山涛在离任尚书吏部郎时,推荐嵇康出来代替自己的官职,嵇康便写信给山涛,表示和他绝交,他在信中说自己游玩于山水之间,观赏鱼游鸟飞,心里感到非常快乐,一旦去做官,这些使自己惬意的事便失掉了,怎么能舍弃自己乐意做的事,而去做那些自己不喜欢做的事呢?我感慨唏嘘,如文中所言如果嵇康顺乎时代虔恭而沉默不言,灾祸就不会发生,如天空的鸿雁鸣叫和谐,振翅向北方遨游,顺应时节而行动,就得意自在而忘却忧愁啦。
但那就不是孤高而不合群的嵇康啦,就不是富有正义感和反抗性,对虚伪的礼教和礼法之士极其不满的嵇康啦。
我颇认同人活着应顺着自己的本性行动,各得其所。
如嵇康给山涛的绝交信里所言,唐尧虞舜在位于世,许由隐居不仕,张良辅佐刘邦建立汉朝,楚国隐士接舆唱歌劝孔子归隐。
再如柳下惠、东方朔,是通达知命的人,安于低下的职位。
人们的相互了解,贵于认识彼此的天性,然后顺其天性给予帮助。
禹不强迫伯成子高出来做官,是为了成就他的节操;孔子不向子夏借雨伞,是为了掩饰子夏爱财的短处。
诸葛亮不强迫徐庶跟随自己去四川,华歆不强迫管宁做卿相。
是因为这些人是真正相知的人,了解朋友志趣,尊重朋友的“本性”。
嵇康之所以坚决拒绝就是因为他仰慕古代隐士严光和郑谷,安贫乐道而隐居,与世无争。
只愿过贫穷的生活,教育抚养子女,时时和亲朋故友叙谈离别之情,谈论往事,浊酒一杯,弹琴一曲,这样志向情意就都满足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篇章结构:选材剪裁、结构安排等 4、表现手法:象征、对比、衬托、先抑后扬
参考答案: ②结合了传主所处的时代背景,材料详 细而确实。
原文:“反右”的时候„„ 1973年10月开始“批林批孔”运动„„ 1942年,父亲自日军炮火下逃生之后„„ 抗战时期„„ 唐山大地震时„„
错题分析
参考答案:
①多处直接引用传主话语、书信及 其文章中的内容,真实可信。 ②结合了传主所处的时代背景,材 料详细而确实。 ③作者是传主的儿子,对传主了解 更为全面客观深刻。(4分) ( 理论与文本相结合)
鉴赏 评价
评价文本的社会价值及影响 深度思考文本的某种特色
D
即:通过分析作品的选材、表现手法、修辞技巧、语 言特色等艺术形式,了解作者这样处理的意图
二、文本特色 1、表达方式:叙述人称的选择,叙述顺序的
安排,描写的特点(正、侧面)等。
传记 中常 见的 文本 特色 术语
2、修辞手法:比喻、排比、夸张、对比、
19.在嵇康身上,你看出魏晋风度有哪些特点?请分点 概括。(4分)
答案提示:此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概括能力,答案要
能体现那个时代的某些共性 :
山涛推荐他做官,他拒绝而且写了绝交书
被诬蔑判罪后死活不愿写检讨书
④ 内心坚定。
19.在嵇康身上,你看出魏晋风度有哪些特点?请分点 概括。(4分)
3、找出文中评议性、概括性的词句,体会作者意图:
试题分析:
试题选文中评议性、概括性的体现作者意图的词句有: A、“性格决定命运,嵇康可能是最好的例子。”
B、“魏晋之交皇权更迭,嵇康不肯趋附,”
C、“竹林成了一个符号,士人向往,朝廷侧目。”
D、“竹林自由言论”
E、“魏晋风度,被嵇康推向了极致。”
“当时的世族弟子,一般都会谋求当大官,但嵇康拒绝
19.在嵇康身上,你看出魏晋风度有哪些特点?请分点 概括。(4分)
答案提示:此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概括能力,答案要
能体现那个时代的某些共性 :
嵇康担任的中散大夫是个闲职,俸禄有限,他打铁挣
钱…… “当时的世族弟子,一般都会谋求当大官,但嵇
康拒绝这样做”
仁者不忧, 乐天安命
解题方法
①整体阅读,通盘把握; ②明确目的,划定区域; ③根据要求,整理呈现。
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了解传记常用的表现手法,结合文本加 以判断分析。 传记采用的表现手法与一般记叙文相似, 有首尾照应、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 议结合、正侧相映等。此外,引用是传 记常用的表现手法,如引用传主在书信、 日记中的表白,它可以印证作者的观点, 也可以使传记具有更为真实感人的力量。
参考答案:
①多处直接引用传主话语、书信及其文 章中的内容,真实可信。
原文: 父亲公开讲过“我的态度不是批‘孔’只批‘林’” 父亲回答:“三军不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979年,他写信给朋友:“一切祸福、荣辱、得失之来完全 接受„„ 1942年,父亲自日军的炮火下逃生之后写过一篇《香港脱险 寄宽恕两儿》的文章,说“我不能死。我若死,天地将为 之变色,历史将为之改辙。”
——《逝去的儒者——我的父亲梁漱溟》
学生答案:他常责备自己修养不够,他捍卫孔子,替 儒家思想辩护。以“不容自昧”作为自律的底线,面 临当时的政治高压,他依然具有那种“虽千万人,吾 往矣”的勇气,面对可能发生的任何结果。他说: “一切祸福、荣辱、得失之来完全接受,不疑讶、不 骇异、不怨不尤。”对他而言人生最重要的是“破我 执”、“忘我”, 他认为自己对整个中国文化甚至 于中国前途,都有所见,甚至有责任。他信奉孔子的 “仁者不忧”,“乐天知命”。
(态度1分,理由答到1‘点给2分,文从字顺1分)
也可以认同。理由可从传统礼俗、人 际交往或民族心理等方面思考和判断。
(言之成理即可给分,评分细则同上)
广州市2012届高三毕业班4月综合测试题(二模)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人物传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9~21题。 嵇康 中国历史上,魏晋风度名气很大。竹林七贤是魏晋风度 的一个缩影,其中走在最前面的是嵇康。
的 特 点 文 学 性
材料来源可靠,有代表性
考虑作者与传主的关系,客观公允 符合特定的历史背景、社会环境
引用、描写、 人物塑造力求个性化、形象化 对比 、 抑扬、 运用多样的艺术手法来刻画人物 衬托……
注意谋篇布局,选材典型
时间推移法 空间转换法
考纲要求
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了解传 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 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准确解读文本,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概括思想内容、 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 社会功用,探讨看出魏晋风度有哪些特点?请分点 概括。(4分)
答案提示:此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概括能力,答案要
能体现那个时代的某些共性 : 层,于是得罪了权臣钟会和司马昭”; 这样做”;山涛推荐他做官,他拒绝而且写了绝交书 ① 不慕名利,不趋附权贵;
“魏晋之交皇权更迭,嵇康不肯趋附,拒绝进入权利核心
学生答案分析: 照抄原文原句,这种答案是对内 容的“陈述”,不是对内容“特点” 的“概括”。
解题思路:在圈定文本有效信息区 域的基础上,抓关键词,对具体的 描述进行提炼、概述。
解题过程
他常责备自己修 养不够 概 括 重视内在修养 推崇儒家 思想 整合
他捍卫孔子,替儒家思想辩护。 概 括
(1)以“不容自昧”作为自律的底 线 (2)面临当时的政治高压,他依然 具有那种“虽千万人,吾往矣” 的勇气,面对可能发生的任何结 果。
• 人物传记要求真实可信,说说本文从哪些角度体现了 这一特点。(4分) • ——《逝去的儒者——我的父亲梁漱溟》 • • 学生答案:1.时间准确,反映了各事例的真实可信。 2.引用了不少梁漱溟的原话,增强人物的真实性 • (只得1分)
解题思路:注意文体“基本特征”应该包 含着这样的两个层面:一是作为传记、新 闻区别于其他文体的特征,另一个是具体 的文本所具有的富有个性的特征。
• 解答探究题,应注意: • 不要凭空乱说,既要拓展 得开,又不能完全离开文本;探 究的观点必须能从文本中找到依 据。
《逝去的儒者——我的父亲梁漱溟》 3.不认同。 理由:梁漱溟之所以发此感慨, ①是出于对整个中国文化以至中国前途的责任 感和使命感; ②体现了儒家“当仁不让”的精神; ③是建立在他对于民族文化的深入研究的基础 之上的…… 因此,我不认同“狂妄”之说。
① 不慕名利,不趋附权贵;
② 崇尚高度的身心自由;
③ 性情直率,特立独行;
④ 内心坚定。 ⑤举止潇洒,风度翩翩。
[4 分。答对一点 1 分,四点 4 分。意思对即可。]
试题分析:
20.文中多次将嵇康与诸葛亮相提并论,这样写有什 么作用?(5分)
一、考点分析:
评价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三、概括传主性格特征方法的具体解析:
1、主要事件:A、嵇康处世; B、嵇康之死。
2、传主背景与他人的关系:曹氏司马氏两大权力集团 明争暗斗;当时的世族弟子,一般都会谋求当大官,但 嵇康拒绝这样做;朝廷大员也仰慕他,不学他“固穷”, 却希望有他的名气;钟会是司马昭的大红人,山涛做官
受到重用,他在升迁,嵇康都不愿与之交。(原文提炼)
考纲回顾(新闻、传记、调查报告、科普)
实 用 类
分析 综合
C
筛选整合文中的信息
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
分析文本特征及表现手法
文 本 阅 读 能 力
鉴赏 评价
D
评价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评价文本的社会价值及影响 深度思考文本的某种特色
探究
F
发掘文本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探讨作者写作背景和意图 就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答案提示:此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概括能力,答案要
能体现那个时代的某些共性 :
赴死之际穿着漂亮……在刑场完成生命之舞……高达挺
拔像个绿色巨人……风度翩翩
⑤举止潇洒,风度翩翩。
19.在嵇康身上,你看出魏晋风度有哪些特点?请分点 概括。(4分)
答案提示:此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概括能力,答案要
能体现那个时代的某些共性 :
② 崇尚高度的身心自由;(向往自由,憧憬自由)
19.在嵇康身上,你看出魏晋风度有哪些特点?请分点 概括。(4分)
答案提示:此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概括能力,答案要
能体现那个时代的某些共性 :
嵇康最终死于两样东西:名气太大,性格太直。
冷淡钟会
山涛推荐他做官,他拒绝而且写了绝交书
被诬蔑判罪后死活不愿写检讨书 ③ 性情直率,特立独行;
„„
像《空城计》中的诸葛亮。 (根据刘小川《品中国文人》改写)
一代名士的最后风流,注入《广陵散》。琴音丝毫不乱,
试题分析:
19.在嵇康身上,你看出魏晋风度有哪些特点?请分点 概括。(4分)
一、考点分析:
C 级 分析综合考点的“筛选整合文中的信息”。就本 文来说,其实是考查概括传主性格特征的能力。 二、概括传主性格特征的方法点拨: 方法1:抓基本事实(主要事件)与细节。 方法2:抓传主背景与他人的关系。 方法3:抓评议性、概括性的词句体会作者意图。
常见题型 :
(1)鉴赏文体表现手法及作用 例题:人物传记要求真实可信,说说本文从哪些角度 体现了这一特点 ——《逝去的儒者—我的父亲梁漱溟》 (2)分析词语或句子含义,概括内容要点或中心思想 例题:作者称父亲为“逝去的儒者”,综观全文, 请指出父亲身上所具有的“儒者”特征。 ——《逝去的儒者—我的父亲梁漱溟》 (3)评价文章的主要观点 例题:梁漱溟说“我不能死。我若死,天地将为之 变色,历史将为之改辙”,许多人认为他“狂 妄”“口气大”,你是否认同他们的看法?为什么? ——《逝去的儒者——我的父亲梁漱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