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中林六经医案7

合集下载

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

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

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一、引言范中林是中国古代医学家,他在六经辨证理论上作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将介绍范中林的六经辨证理论,并通过医案分析其应用。

二、范中林的六经辨证理论范中林的六经辨证理论是指通过对人体的寒热、阴阳等方面的变化进行观察,从而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

他认为人体有六个经络,分别是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和厥阴。

每个经络都与特定的脏腑器官相连,通过观察人体表面的疾病表现,可以判断出内部脏腑器官的变化。

范中林还提出了“四诊法”,即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

通过望诊可以观察人体外部的形态特征,如面色是否红润、舌苔颜色等;闻诊则是通过听取患者呼吸声音和咳嗽声音来判断其肺部是否有异常;问诊是通过与患者交流了解其症状和感受;切诊则是通过对患者脉搏的触诊来判断人体内部的变化。

三、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分析1. 案例一:头痛发热患者男性,年龄30岁,主要症状为头痛发热。

通过望诊发现其面色苍白,舌苔黄腻。

闻诊时听到他有咳嗽声音。

问诊时得知他近期工作压力大,睡眠不足。

切诊时发现他的脉搏偏快。

根据范中林的六经辨证理论,这位患者属于阳明经出现问题。

阳明经与胃相关,因此可以推断该患者可能存在胃火上升引起的头痛发热问题。

治疗建议:给予该患者清凉解毒药物,并鼓励他适当休息和调整工作压力。

2. 案例二:肩颈酸痛患者女性,年龄40岁,主要症状为肩颈酸痛。

通过望诊发现其面色红润,舌苔薄白。

闻诊时未听到异常声音。

问诊时得知她长期工作紧张,经常熬夜。

切诊时发现她的脉搏偏快。

根据范中林的六经辨证理论,这位患者属于太阳经出现问题。

太阳经与膀胱相关,因此可以推断该患者可能存在膀胱湿热引起的肩颈酸痛问题。

治疗建议:给予该患者利尿通淋药物,并鼓励她适当休息和调整工作生活习惯。

四、总结范中林的六经辨证医案是中国古代医学的重要理论之一。

通过对人体表面的观察和其他四诊法的应用,可以判断出人体内部器官的变化,并进行针对性治疗。

本文介绍了范中林六经辨证理论,并通过两个医案分析了其应用。

干姜的用量多少克

干姜的用量多少克

干姜的用量多少克干姜:本品姜科植物姜Zingiber off c in aleRo sc.的干燥根茎。

主产于四川、广东、广西、湖南、湖北等地。

冬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晒干或低温干燥。

趁鲜切片晒干或低温干燥者称为“干姜片”。

【处方用名】白姜、均姜、干姜。

【炮制加工】将原药洗净,春冬季用热水浸半小时,夏秋季用温水略浸片刻,捞入筐内,滤干水分,投入缸内润透,取出切直片半分厚,晒干。

【功效及用法用量】辛,热。

归脾、胃、肾、心、肺经。

属温里药。

具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的功效,为温暖中土之专药,温中回阳之要药。

用于治疗脾胃寒证,症见脘腹冷痛,呕吐泄泻等,无论是外寒内侵,或阳气不足之虚寒内生均可应用。

治疗肢冷脉微之亡阳证,常与附子同用。

亦常用治寒饮喘咳,症见咳嗽气喘、形寒背冷、痰多清稀等。

此外,本品兼能散寒燥湿,宣通脉络,可用于寒湿痹痛。

常用剂量:3~10g;内服煎汤,外用适量,煎汤洗或研末调敷。

【大剂量单药应用经验】1.吴求经验:治痈疽初起,以干姜一两(30g),炒紫,研末,醋调敷周围,留头。

(《诸症辨疑》)2.葛洪经验:干姜末40g,清酒600mL,温酒热,即下姜末投酒中,顿服之。

治卒乏气,气不复报,肩息,老人冷气逆,心痛结,举动不得。

(《肘后备急方》卷三)。

【大剂量配伍及名方应用经验】1.张仲景经验:张氏治病广泛使用干姜,其著作《伤寒杂病论》中应用干姜的方剂达23方之多。

干姜一般用量为二两(30g),但作为君药温中散寒、温散水饮、温阳止血及反制诸石之寒,用于散寒止痛、止呕时通常大剂量应用。

(1)干姜配细辛、五味子温肺化饮治寒饮喘咳,代表方小青龙汤、苓甘五味姜辛汤,干姜用量为三两(约45g)。

(2)取回阳救逆之效,治心肾阳衰,阴寒内盛之少阴证,常与附子、炙甘草同用,代表方通脉四逆汤,干姜用三两(45g),并注明“强人可四两(60g)”。

(3)治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常配人参、白术温中散寒、健运脾阳,代表方理中丸,干姜用三两(45g)。

范中林运用姜桂附的规律研究

范中林运用姜桂附的规律研究

状、 中药 名称 、 量 作数 据 规范 处 理 . 资料 经 统 一 剂 在
规 范 的基础 上 . 用 Mi ootA cs 建立 资 料数 据 利 c sf ces r 表, 进行 统计 分析 , 总结 如下 。 现
1 医案一 般资料
药物
表 1 姜 桂 附 用量 表
最大用量 最小用量
等) 的医案 共 5 8例 , 中提取 医案来 源 、 证 名 、 从 病 舌

象 、 象 ( 括 指纹 ) 症 状 、 医 案 处 方 用 药 ( 诊 显变 化 , 脉 包 、 各 初 可增 至 10 。 阳虚更重 , 2g若 如少 阴阴寒极盛 。 及 复诊 ) 药 物 用 量 、 服 法 、 方 剂 型 、 桂 比例 、 阳气 欲脱 , 、 煎 处 姜 重用 干姜 回阳散寒 , 起始 用量 即为 6 g或 0 桂 附 比例 、 附 比例 、 桂 附 比例 、 姜 姜 复诊 姜 桂 附 的加 10 , 大可 加至 5 0 。风寒湿郁 久成痹 . 2 g最 0g 以理 中丸 减 变化 量 、药 后 反应 等 共 1 8项 内容 。对 其 中 的症 加味培补脾 肾 , 制成 丸剂缓调 。 干姜用 10 。 2 g
人汤 剂 , 以干姜温培 脾 肾 , 用量 1 ~ 0 , 2 2 g 多 名医。潜心于《 伤寒论》 的研究 , 辨证以六经为纲 , 善 善后缓调 , 用经 方 , 方严 谨 , 组 以药精 量 重 为特 点 , 用 大剂 附 用 1g 阳虚重证 , 量可 增加 至 3 g 擅 5, 用 0 。入 丸 剂 , 干姜 子 。本 研究 收 录范 中林 先 生 运用 姜 ( 姜 、 姜 、 生 干 炮
类 用量 。
பைடு நூலகம்
关 键 词 医案 中草 药 投 药和 剂 量 中 图分 类 号 R 8 2 文献标识码 A 文 章 编 号 1 7 — 9 X( 0 2 0 — 0 4 0 6 2 3 7 2 1 )2 0 5 — 3

四逆汤合真武汤加减(范中林医案)

四逆汤合真武汤加减(范中林医案)

四逆汤合真武汤加减(范中林医案)
范中林医案(少阴证偏枯)
陈某,女,65岁。

因“脑血管意外”左侧半身不遂已经8年,口㖞斜,流清涎不止。

每年秋冬开始卧床,次年春天可扶床缓慢移步。

1971年冬,病势沉重。

刻诊:入冬以来,畏寒倦卧,重被覆盖,(寒象明显)左侧半身不遂,骨瘦如柴,手足厥冷。

头部发木,如盛盒内。

脸面水肿,面色苍白。

舌质淡,苔白腻。

分析半身不遂多年,阳气日衰,少阴寒化,阴寒内盛,阳虚水泛已极。

急需回阳救逆,化气行水,以四逆汤并真武汤加减主之:
炙附子120克(久煎),干姜60克,炙甘草60克,白术30克,茯苓30克,炮姜60克,肉桂15克(研末,冲服)
上方服1剂后,全身发痒,如虫爬行。

连服4剂,身上开始感觉轻松,头木之感渐消。

上方随证加减:遇有外感风寒、关节疼痛,加麻黄、桂枝、细辛;阳气渐回,则姜附酌减。

其后又酌加人参、黄芪、当归、菟丝子等,以增助阳益气、活血养血之效。

坚持服药6个月,面色渐转正常,水肿消退,食欲倍增,四肢变温,精神好转。

1972年4月已能起床,依靠拐杖或他人搀扶,能缓缓移步;同年七月,可去拐杖而行。

7年来再未卧床不起,尚能料理家务。

范中林应用麻黄汤的经验

范中林应用麻黄汤的经验
桂 枝 , 进 2剂 。 此 时 太 阳 表 实 已 解 , 泻 时 秘 减 , 再 时 拟
四J 省 乐 山市人 民医院 四川 乐 山 6 4 0 I l 10 0 关 键 词 参 芪桂 枝 汤 慢 性低 血 压综 合征
临 床 观 察
以针砂 散方 意 ( 砂 、 矾 、 芽 、 香 、 通 、 砂 、 针 绿 麦 木 木 硼 神 曲、 草、 甘 白矾) 连服 2 , 0余 日, 病遂 痊愈 。
炙 甘 草 、杏 仁各 1 g 8 ,法半 夏 1 g 5 。4剂后 左脸 剧 痛消 失 ,夜能安 睡 ,精神 顿觉 清爽 ,黄 腻苔 已退 。
按 :此 案 范老不 拘 泥 于头 痛 偏侧 多 属 少 阳 ,或头 痛 日久 ,多属 内伤 之常 规 ,却 着 眼 于似 乎 同偏 头 痛无 明显关 联 的 “ 恶 寒 ,无 汗 ” 微 ,可 谓 独 具 慧 眼 ,方 证
时 间 明 显 缩 短 ,能 自 由 行 动 。
但在 具体诊 疗 时 ,却 不完 全 拘 泥 ,而是 仔 细 辨 证 ,灵 活用 药 ,故 疗效 甚佳 。如 治太 阳 阳 明证 泄 泻 ( 敏 性 过
结肠 炎 ) 案 :姚 某 某 ,腹 泻 每 日 3 4次 ,腹 胀 满 、 ~ 隐痛 ,大便 时 泻 时秘 ,头 昏身 痛 ,神 疲 面黄 ,肢 体 消 瘦 。舌质 黯红 、苔 黄 白而 润 ,脉 浮 紧 。范 老 辨 为外 感
按 : 范 老 认 为 此 种 胁 痛 属 少 阳 证 者 较 少 , 而 常 见 为 少 阳与 太 阳相 兼 。 多 由 外 感 风 寒 湿 邪 反 复 缠 绵 ,历
久不 解 ,邪传少 阳 ,两 经 同病 。故 必 须首 开 太 阳 ,散
寒 除湿 。太 阳一 开 ,邪有 出路 ,然 后 根 据 病情 轻 重 缓 急 ,逐一 突破 ,以竞 全功 。

神奇的中医火神派,您绝对不知道的秘密!

神奇的中医火神派,您绝对不知道的秘密!

神奇的中医火神派,您绝对不知道的秘密!“火神派”的开山之祖长期以来,四川医生以善用附子、干姜著称。

近人如重庆补小南、成都祝味菊、云南吴佩衡、华阳刘民叔几位先生都有“附子”的外号,卢铸之先生更有“火神”之称,而追溯其渊源,郑钦安先生实乃这一流派的开山之祖。

郑钦安,名寿全,钦安其字也。

四川邛崃人。

生卒年不详,查其著作《医理真传》、《医法圆通》二书刊印的时间分别是在清同治8年和13年,即公元1869年和1874年,又据《医法圆通》书中提及“余业斯道三十余年”,可以推论出他是道光生人,其著书的年纪,大约50多至60岁左右。

据《邛崃县志》,郑钦安出成都名医刘沅刘止唐门下,刘生平事迹不详,看来这又是一位“识用精微过其师”的了。

为什么要称“火神派”?是因为这一派不仅善用附子、干姜起大证、重证,惊世骇俗,在全国独树一帜,而且还不断地发扬光大(如祝味菊用附子治高热心衰,吴佩衡用附子治麻疹险证),历百余年而不衰。

火神派的学术思想以郑钦安为代表的火神派学术思想最主要的是:推重阳气,善用扶阳方法治病,擅用大剂附子干姜等辛热药物,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

对阴证的辨识全面而深刻,这些观点十分突出甚或超越前人。

火神派的宗师和传人火神派的开山鼻祖是郑钦安。

郑钦安(1824~1911年),名寿全,四川邛崃人,清同治年间,在成都开创了“火神派”,《邛崃县志》称其为“火神派首领”,人誉“郑火神”、“姜附先生”,誉满川蜀,成为当时独树一帜的火神派领军人物。

郑钦安晚年设帐授徒,自然桃李众多,传人不在少数。

入室弟子有卢铸之(1876~1963年)先生,光绪十六年从师于郑钦安,“三载亲炙,有闻必录”,继承郑氏学术思想,时人尊为“卢火神”。

儿子卢永定、孙子卢崇汉亦以擅用大剂附子著称,为当代火神派代表人物,可谓一门三代,薪火相传。

郑钦安的学说著作传播较广,私淑、遥承火神派者更多,举其要者录之:吴佩衡(1886~1971年),四川会理县人,云南四大名医之一。

范中林医案(中)

范中林医案(中)
维普资讯

28 ・ 2
辽宁中 医杂志 20 0 8年第 3 5卷第 2 期
范中林医案 ( 中)
张存悌 吕海婴 ,
(. 1 沈阳市大东 区医院, 辽宁 沈 阳 10 4 ;. 岛科技大学校医院, 10 22 青 山东 青岛 26 4 ) 60 2 关键 词 : 咳喘 ; 太阳症风湿; 阳症历 节病 ; 阴证骨痹 ; 太 厥 范中林 ; 医案 医话 中图分类 号 :2 9 R 4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 号 :00— 7 9 2 0 )2— 22— 2 B 10 1 1 (08 0 0 8 0
3, 齐。 g 4 U 三诊 : 便 皆觉通 畅 , 胀 、 迫等 多年痛 楚消 失 , 二 憋 急 咳喘 、 涎 亦进 而 减轻 。 以后改 服 理 中汤 , 证 加 减 , 痰 随 又 服药月余 , 理 而安 。 调
卧 , 乃 患 者 多 年 以来 诸 证 蜂 起 , 延 不 愈 之 病 根 。 此 迁 初 诊 时 , 寒 、 痛 , 质 淡 润 而 苔 白夹 黄 , 兼 有 恶 头 舌 乃 太 阳 外 感 表 实 之 邪 。 单 解 表 则 里 证 不 去 , 治 里 则 表 单 实不 解。为 此 , 以麻 黄 附子 甘 草 汤 , 顾 阴阳表 里 。 投 兼 附 子 与 麻 黄 并 用 , 气 散 而 不 伤 元 阳 , 其 里 而 及 其 寒 救 表 ; 以甘 草 缓 之 , 发 其 汗 பைடு நூலகம் 。 且 微 本例上 、 、 三焦 , 、 、 中 下 肺 脾 肾、胃、 小 肠 、 胱 等 大 膀 多脏 腑 皆 已受 病 , 相 连 累 和 交 织 。 病 之 症 结 在 于 肾 互 阳虚 衰 , 使 下 焦 失 固 , 喘 缠 绵 。 病 邪 传 变 趋 向 , 致 咳 为 寒湿 浸入太 阳 , 日久 失 治 , 传 少 阴 , 寒 化 益 深 , 病 则 以致 缠 绵 数 载 , 证 蜂 起 。 病 情 虽 然 复 杂 , 住 六 经 辨 证 线 变 抓 索 , 临 床 施 治 提 供 了可 靠依 据 。 为

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课件模板-004(共16)

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课件模板-004(共16)

《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太阳阳明证泄泻(过敏性结 肠炎)
太阳阳明证泄泻(过敏性结肠炎):
【二诊】服药后,食纳增加,余证未减, 舌脉同前。虑其久病邪实,兼之既往所服 药中,参芪归地等滋补药较多,致寒湿胶 着,一时难以奏效。原方加生姜,温散以 助之,再进两剂。 【三诊】头身略有微汗,疼痛减轻。苔腻 稍减。腹痛、泄泻等尚无明显变化。继上 方去桂枝,再服两剂。 【四诊】太阳表实已解,时泻时秘虽减, 但尚未根除。
《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阳明证呕吐(食管癌待查)
阳明证呕吐(食管癌待查):
”法宜散寒泄热,降逆和中,以麻杏石甘 汤加味主之。 处方 麻黄12克 杏仁18克 石膏60克 甘草10 克 桑皮30克 黄芩12克 六剂 【二诊】上方连进六剂后,自觉身痛、发 热、心烦、汗出均减,全身稍觉轻快。惟 仍不能进食,食入即吐。此阳明邪热内结, 痰湿与宿食相胶着,堵塞胃脘,致胃气上 逆而呕吐。
《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太阳阳明证泄泻(过敏性结 肠炎)
太阳阳明证泄泻(过敏性结肠炎):
属太阳阳明泄泻。宜先开腠理,除寒湿, 以麻黄汤加味主之。 处方 麻黄10克 桂枝10克 杏仁18克 甘草30 克 法夏18克 二剂,忌油腻、生冷。 【辨证】患者几年前曾患痢疾,后又泄泻。 虽排便次数较多,但无里急后重,下利赤 白之主证;再参之西医诊断,当不再属痢 疾。今头昏,身痛,苔黄白而润,脉浮紧, 为太阳风寒束表之象。
《范中林六经 辨证医案》 课件模板-4
《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太阳证水疝
太阳证水疝:
何××,男,6个月。成都某局职工之子。 【诊治】1960年8月。患儿连日来,哭啼 不休,饮食大减,面青黄,体消瘦,父母 不知何故。某日突然发现小儿阴囊肿胀, 如鸡子大,似水晶重坠,少腹按之有水声, 急来求诊。此为寒湿凝聚,经脉不通,气 滞于下,水湿浸渍于阴囊。法宜化气行水, 温肾散寒,以五苓散加味主之。

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课件模板-014(共16)

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课件模板-014(共16)

《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少阴证淋病
少阴证淋病:
初起,一侧睾丸肿大,坐立行走均疼痛难 忍。因未能及时就医而日益加重。××医 大附院确诊为“前列腺炎”。经某中医研 究所治疗一年而愈。1974年冬,旧病复发, 先后迁延约三年。开始仅尿频,睾丸不适; 服中药清热利尿剂数付,即告缓解。其后 屡犯屡重,不仅尿急,尿频,尿路灼痛, 并常感生殖器冰冷麻木。
《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少阴证淋病
少阴证淋病:
再加葱白,通上下阳气,调畅气机。故此 方似峻而实稳,内外兼顾,以为前驱。后 投四逆散加味,借少阴之转枢,并邪居内 外之间,可进可退、时上时下之势,和解 而分消之,病遂告愈。 ================ 张×,男,57岁。某电影制片厂导演。 【病史】1961年冬,在某地农村,睡新修 湿炕而致病。
《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少阴证淋病
少阴证淋病:
1978年12月10日来信说;“我们的工作, 经常需要爬山涉水,战严寒、酷暑、大雪、 狂风、烈日、暴雨……。我的病经范老治 愈后,已拍完一部故事片;目前,正准备 迎接新的战斗”。 【按语】本例并非四逆证,为什么要用四 逆汤?《伤寒论》中的四逆汤,为回阳救 逆的主方,但根据范老多年的临床经验, 其作用不局限于此。
《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少阴证淋病
少阴证淋病:
在准确辨证的前提下,还必须严格掌握药 配伍和剂量轻重。附子用量应针对病情恰 如其分,并须久煎一个半小时以上。附子 无姜不燥,干姜的用量须灵活掌握。在阳 虚阴盛而未至四逆,舌质虽淡而不甚,苔 虽白而不厚的情况下,干姜可酌情少用; 反之可多加,直至与附子等量。甘草的用 量不超过附子的一半,大体与干姜相等。
《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少阴证淋病
少阴证淋病:
在临证中,对各种原因之小便失利或不禁, 往往以相关脏腑经络全面考虑。范老认为, 凡尿频、尿急,欲出不尽,或闭塞不通, 排尿涩痛;小腹、两胁、腰部或胀或痛或 酸;上述诸证,不必悉具,皆可以四逆散 辨证加减论治。 ================ 王××,女,67岁。山东省荣城县居民。 【病史】患者十多年来,经常小便频急, 重则淋漓涩痛,点滴不尽。

范中林医案5例

范中林医案5例

范中林医案5例原文地址:范中林医案5作者:强震31太阴证睑废(重症肌无力眼肌型)文××,女,6岁。

卫生部职工之女。

[病史]1976年1月20日晚,家长突然发现患儿眼缝缩小,眯眼斜视。

旋即右眼胞下垂,无力睁开,复视。

1976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肌注“新斯的明”试验,呈阳性反应,诊为“重症肌无力(眼肌型)”,待查。

同年3月28日,北京同仁医院确诊为眼睑“重症肌无力”。

1977年3月29日,转××医院.中医诊治一年。

虽曾短暂开大睑裂,但上胞重新下垂后,反复治疗无效。

1978年5月10日来诊,按太阴证睑废论治,三月基本治愈,现已巩固一年余。

[初诊)右眼睑下垂而肿,视物困难,复视,午后尤重。

面色微黄,乏力。

舌质润红而暗;苔白灰黄、根部厚腻浊密布。

此系脾湿之邪,蕴积已久,表实未解,上窜眼胞所致。

证属足太阴睑废,法宜开闭除湿,宗仲景甘草麻黄汤方意主之。

处方:麻黄3克法夏12克甘草6克三剂[辨证]眼睑属脾。

脾主肌肉四肢,不仅专司运化水谷之精微,且-仃传导水湿之功用。

患儿面黄乏力,乃脾困之象。

更以舌象分析,苔虽白黄粘腻,但质淡湿润,显系表实未解,寒邪久闭;脾湿之邪,蕴积益深。

眼睑既属于脾,今水湿之邪不得外泄,而循经上窜于眼睑,以致眼睑肿垂,无力开裂,故属足太阴之证。

《金匮要略》云:“里水……甘草麻黄汤亦主之”。

吴谦等按:里水之“里”字,当是“皮”字。

其意乃皮水表实无热者,则当用此发其汗,使水从皮毛而去。

今本其意而变通其法:以麻黄之辛温,开诸闭,驱水邪;半夏性燥而去湿,脾胃得之而健;甘草味甘,火土之色,补太阴大有奇功;配麻黄,更有通利寒湿之效,麻黄、半夏、甘草配伍,辛甘化阳,阳盛则湿消;甘草倍麻黄,化湿而不伤元气。

上方服三剂后,眼皮稍可活动。

原方加桂枝,温通经脉,辛以散邪;配杏仁,疏理肺窍,入手太阴以利水之上源。

再服一剂,患儿眼睑开裂稍大,后随证加减。

6月初,患儿曾有一整日可略微睁开右眼睑。

麻黄汤、桂枝汤(火神派范中林医案)

麻黄汤、桂枝汤(火神派范中林医案)

麻黄汤、桂枝汤(火神派范中林医案)1.郭某,女,24岁。

近3年来常间歇性低热,体温波动在37.4-38℃,偶尔在38℃以上。

今日来诊。

今晨自觉恶寒发热,测体温37.4℃,畏寒发热、身无汗,两膝关节疼痛,面色正常,唇淡红,舌质淡红而润、微紫暗,苔黄夹白较腻,脉浮紧。

从中可看到,脉浮紧,畏寒发热、身无汗,两膝关节疼痛---《伤寒论》第35条:“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脉浮,病在表;脉紧,为有寒;舌质淡红润,苔白,为有寒象;苔黄夹白、微紫暗,为陈寒郁滞已久。

予麻黄汤开腠发汗、安中攘外。

麻黄10g 桂枝6g 甘草18g 杏仁15g 2剂。

服药后,身觉微汗出,恶寒减,舌紫暗渐退,苔白滑根部微黄,脉细微缓。

尚有轻微发热。

《伤寒论》第2条:“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以及第6条:“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予桂枝汤调和营卫。

桂枝10g 白芍10g 炙甘草6g 生姜60g 大枣10枚白薇12g 3剂。

上方服3剂后热退。

后未再低热,膝关节偶尔短暂疼痛,继续上方巩固5付,至今未再发。

(2)胡希恕先生指出:表指体表,即由皮肤、肌肉、筋骨等所组成的机体外在躯壳。

里指人体的极里,即由食道、小肠、大肠等所组成的消化管道。

半表半里指表之内、里之外,即胸腹两大腔间,为诸脏器所在之地。

(3)♢表证多见浮脉;里证多见沉脉或其他多种脉象;半表半里证多见弦脉。

♢表证及半表半里证舌苔变化不明显;里证舌苔多有变化。

♢表证-发热恶寒同时并见;半表半里-寒热往来;里证-但热不寒、但寒不热。

(太阳病多恶寒发热。

阳明病多蒸蒸发热或潮热。

少阳病为往来寒热。

少阴病发热有寒化热化之别,还有兼证及阳气渐复发热之异。

厥阴病发热主要在阴阳胜复过程中,有正胜于邪及阳复太过发热等不同。

唯有太阴为至阴,所谓“两阴相合,无热可发”)♢表证以头身疼痛,鼻塞或喷嚏为常见症状,内脏证候不明显;半表半里证以胸胁苦满、口苦、咽干为特有表现;里证以内脏证候,如咳喘、心悸、腹痛、呕泻为主症。

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

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

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范中林是中国著名的中医学家,他的六经辨证医案是其医学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

本文将以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为主题,探讨其在中医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中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独具特色。

其中,六经辨证是中医学的核心理论之一,也是范中林研究的重点。

范中林通过对大量临床医案的研究,总结出了六经辨证的重要原则和方法,为中医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六经辨证是中医学中的一种诊断方法,通过对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诊、脉诊等综合分析,判断疾病所属的经络,并进一步确定病机和治疗方案。

范中林在其医案中,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分析,准确判断疾病所属的经络,并运用相应的治疗方法,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六经辨证在中医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范中林的医案中涵盖了多种疾病的辨证治疗,例如风寒感冒、湿热黄疸、风湿关节炎等。

他通过对不同疾病的辨证,揭示了病机的本质和治疗的原则,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指导。

范中林的医案中还包含了许多疑难复杂的病例,如不孕症、癫痫、心梗等。

他通过对这些疾病的辨证,展示了中医学的独特优势,为疑难病症的诊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的研究还对中医学的理论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大量医案的归纳总结,范中林发现不同疾病之间存在着相似的辨证规律,从而形成了六经辨证的理论体系。

这一理论体系为中医学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也为今后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在中医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对医案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医学的独特魅力和治疗效果,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中医学的理论和方法。

范中林的研究成果为中医学的发展和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思路。

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在中医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

通过对医案的研究和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医学的理论和方法,提高临床医生的诊疗水平。

范中林的研究成果为中医学的发展和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今后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医学专题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医学专题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加减方法:①肝火亢盛:加夏枯草、龙胆草等,以清肝经郁热; 或加白芍、龟板等,以柔肝缓急;大黄可易当归龙荟丸以泻肝 火。②阳明实热,或癫狂剧作:重用生大黄或去人参,大势已 挫则大黄少用或不用。③瘀血重:大黄醋制,或加桃仁、五灵 脂之类。④顽痰蓄结:选加郁金、明矾、白芥子、全蝎之属以 搜痰,或重用生铁落以坠痰镇惊。⑤心烦不宁:选加朱砂、夜 交藤、枣仁之吾以安神志。⑥惊悸大定,即应去大黄,或续以 甘麦大枣汤加枣仁、远志、龙齿之属,以柔养肝经、安定心神。 ⑦没有柴胡证迹象者,去柴胡部分不用。不属痰饮内结,则应 另行考虑其他方剂,但此类痰结往往无明显迹象可寻,可试用 本方二三剂,若服后无任何效果,则应转用其他方法。
按:《素间·通评虚实论》云:“癫疾、厥 狂,久逆之所生也。”《素问·宣明五气论》 云:“邪人于阳则狂……搏阳则为巅疾。”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本用治太阳伤寒误下
后,胸满惊烦、谵语等症。后世常以此方
治狂、痫诸病,今验之临床,确有效验。
此案去有毒之铅丹,重用并加赭石镇静安 神,应当参考。
癫痫
谢某某,男,22岁。幼时曾患“脑膜炎”。18岁忽 患癫痫,发时周身抖战,不省人事,良久始醒。以 后渐发渐重,或几日一作,或日二三发。发作时浑 身麻木,仆地,不省人事,全身僵直,向右侧抽搐, 口吐涎沫,喉间痰鸣如猪羊叫,时有遗尿。半年未 参加劳动,终日由其老母伴随,以防不测。当时面 潮红,头晕,便秘,时欲呕,自觉畏风烘热。脉弦 数,舌红苔中腻。用温胆加珍珠母、龙齿、龙胆草、 地龙等,服3剂后,舌苔稍薄,呕吐减,余症如前。
方药: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柴胡 龙骨 黄芩 生姜 铅丹 人参 桂枝 茯苓 半夏 大黄 牡蛎 大枣)
惊怖
案例
尹某某,男,34岁。胸胁发满,夜睡呓语不休,且乱梦纷 纭,时发惊怖,精神不安,心中烦热,汗出而不恶风,大 便经常秘结。问其患病之因,自称得于惊吓之余。视其人

中医火神派案例赏析——张存悌

中医火神派案例赏析——张存悌

火神派案例赏析一、“火神派”述略 ---张存悌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滩名医辈出,各显身手。

1929年秋,上海一巨贾,因患伤寒遍请中西医高手诊治,病势日增,某名医断为“误投辛燥,法在不救”。

名医祝味菊力排众议,全力承揽,“具结”担保,果断采用附、桂、麻、姜之剂,不数日而愈。

当时沪上医界为之轰动,不仅赞其医术,更佩服其“具结”担保之勇气。

陆渊雷谓“君(祝味菊)心思敏锐,又自幼专力治医,造诣非予所及。

”徐相任称他为“国医中不羁才是也”。

名医章次公也大为叹服,自谓:“此后一逢先生则奉手承教,俯首无辞。

”考陆、章诸公皆为沪上医硕,自视颇高,能说出如此肺腑之语,足见对祝味菊钦佩之情。

祝味菊(1884—1951),以善用附子著称,人誉“祝附子”,是近代中医史上一个著名流派——“火神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本文借其轶事开头,谈谈火神派。

所谓火神派,是因为该派风格独特,以善用附子、干姜等热药著称,屡起大证、重证,惊世骇俗,在全国独树一帜,而且代有传人,发扬光大,历百余年而不衰,至今犹有余韵。

中医史上有金元四大家,有经方学派、温补学派、温病学派等等,千百年来,它们各树一帜,各呈异彩,汇聚而成中医学的丰富源流。

鲜为人知的是,在清代末年,四川还出现了一个重要的医学流派——火神派。

以笔者看来,其理论之精妙,用药特色之鲜明,影响之大都不下于上面各家医派,堪称中医宝库里的明珠,实有发掘之必要。

各位同仁若有兴趣或有相关资料,万望不吝赐教。

医史证明,凡能创造一家学派者,必有领军人物和几个代表人物,还要有一定的理论著述与相当的临床实践(医案)。

这几条缺一不可,否则难以形成气候,更无以造成影响。

按此标准衡量,火神派可谓条条具备。

其领军人物是郑寿全。

郑寿全(1804—1901),字钦安,四川邛崃人,清同治年间,在成都开创了“火神派”,誉满全川,《邛崃县志》称其为“火神派首领”。

以善用附子,单刀直入,拨乱反正著称,“人咸目予为姜附先生”,实医林一代雄杰。

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课件模板-012(共16)

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课件模板-012(共16)

《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少阴证偏枯(脑血管意外)
少阴证偏枯(脑血管意外):
1979年11月23日追访:患者已73岁,向来 访者兴奋地介绍,从1972年底,在冬季继 续服些温阳补肾药,七年来再未卧床不起。 这几年一直能料理家务。 【按语】中风之发生,总不外乎阴阳失调, 气血逆乱。本例初诊时,患者已成中风后 遗证,偏枯达八年,病势沉重,显然不能 按一般中风之常规论治。
《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少阴证舌强
少阴证舌强:
盖头为诸阳之会,舌为心之苗。心力不振, 肾阳衰微,津液不能上达,可引起舌强难 言。证属少阴寒化,阳衰阴盛,即投以四 逆汤为治。 【二诊】11月7口。主诉:服完一剂,半 夜醒来,自觉舌有津液,已能转动,遂情 不自禁,唤醒陪伴说:舌头好多啦,我能 说话了!起床后,下肢沉重感亦减轻。服 完两剂,舌强、舌干、转动困难之症显著 减轻。
《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少阴证虚损
少阴证虚损:
可连服四、五剂后,停药两天再服,直至 身体自觉温暖为止。并配服自制坎离丹。 处方 制附片60克(久煎) 干姜30克 炙甘草30 克 上肉桂10克(冲服) 上方连服半年,全身肿胀消退,摇头基本 控制,身痛和手足麻木显著减轻,心悸明 显消失,吐白沫:欠减,二便正常。血压 回升到120/80毫米汞柱,身体逐渐恢复 正常。
《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少阴证虚损
少阴证虚损:
口中频频冒冷气,吐大量泡沫痰涎,纳呆, 大便稀薄,小便失禁。舌质暗淡、胖嫩, 边缘齿痕明显,苔白滑厚腻而紧密,脉沉 细。此为少阴寒化,迁延日久,阴盛阳微, 气血亏损,已成坏病。法宜回阳救逆,化 气行水。以四逆汤、真武汤加减主之。 处方 制附片120克(久煎) 干姜60克 生姜120 克 炙甘草30克 茯苓30克 白术30克 桂枝10克 辽细辛6克 【二诊】上方服二十剂,脑鸣消失,心悸

中医电子书在线阅读六二易学中医网

中医电子书在线阅读六二易学中医网

中医电子书在线阅读六二易学中医网中医周易周易六十四卦通解纳甲筮法梅花易数易经杂说易经说卦传周易龙图说医中医诸子佛道孙子兵法金刚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老子中医专病专治专病专制-网上收集对山医话景景医话时病论证治准绳女科疫疹一得广瘟疫论疫疹一得温病条辨温病条辨温疫论温热逢源温疫论本草易读本草征要时病论温病指南温病指南女丹合编选注松峰说疫温热逢源五十二病方金匮要略浅言类证普济本事方续集评琴书屋医略证治准绳杂病证治准绳疡医证治准绳幼科温热暑疫全书眼科奇书中医临证经验与方法妇科玉尺幼科释谜辨证录重订广温热论重订广温热论幼科概论养生导引法幼科种痘心法要旨内科摘要外科集验方跌打损伤回生集疡医大全傅青主男科重编考释疡科心得集外科理例外科正宗杂病广要少林真传伤科秘方外科十三方考外科心法要诀外科方外奇方外科全生集原要论外科大成金匮翼幼科推拿秘书脚气治法总要济阴纲目卫生家宝产科备要邯郸遗稿鬻婴提要说伤科大成医林改错江氏伤科学外科精义外科精义立斋外科发挥外科枢要杂病心法要诀外科传薪集婴童类萃一草亭目科全书疡科纲要眼科心法要诀异授眼科仙传外科集验方外科十法外科启玄眼科秘诀万氏秘传外科心法尤氏喉科秘书尤氏喉科秘书尤氏喉症指南白喉全生集白喉条辨秘传眼科龙木论外科证治全书焦氏喉科枕秘外科精要外科选要外科医镜正骨心法要旨正体类要何氏虚劳心传眼科阐微秘传外科方喉科指掌喉科集腋喉科秘诀伤科方书伤科汇纂伤科补要竹林女科证治包氏喉证家宝女科精要女科折衷纂要女科指要女科指掌女科要旨女科秘旨幼科折衷女科经纶小儿推拿广意女科撮要小儿痘疹方论内府秘传经验女科幼幼集成幼幼新书产后十八论女科秘要小儿药证直诀傅青主女科歌括产宝女科百问钱氏秘传产科方书名试验录妇人大全良方沈氏女科辑要女科旨要女科证治准绳幼科证治准绳幼科切要婴儿论活幼心书儿科要略儿科萃精幼科指南婴童百问评注产科心法专治麻痧初编张氏妇科陈氏幼科秘诀麻科活人全书麻疹备要方论幼科心法要诀痘疹心法要诀妇科秘方慈幼便览慈幼新书毓麟验方经验麻科达生编盘珠集胎产症治麻疹阐注胎产心法幼科发挥幼科类萃幼科铁镜竹泉生女科集要儿科醒保幼新编妇科问答活幼口议妇科秘书胎产指南胎产秘书家传女科经验摘奇妇人规妇科心法要诀女科切要保婴撮要中医药草炮制雷公炮炙论药鉴濒湖炮炙法雷公炮制药性解炮炙大法炮炙全书中医药方妇人大全良方走马急疳真方小儿卫生总微论方济世神验良方妇科秘方医方歌括增订医方歌诀医方简义救伤秘旨金疮秘传禁方急救良方外科方外奇方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仙传外科集验方少林真传伤科秘方秘传外科方外科集验方脉症治方毓麟验方集验背疽方阴证略例刘涓子鬼遗方跌打损伤方奇效良方跌打秘方跌损妙方秘传刘伯温家藏接骨金疮禁方杨氏家藏方医方考古今名医方论祖剂药征续编严氏济生方普济本事方肘后备急方普济方伤寒杂病论义疏世医得效方瑞竹堂经验方全生指迷方汤头歌诀千金宝要急救便方洪氏集验方鸡峰普济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史载之方博济方苏沈良方太平圣惠方医心方外台秘要孙真人海上方千金翼方五十二病方洞垣秘笈之洞天奥旨卫生易简方退思集类方歌注回生集文堂集验方外治寿世方古方汇精经验奇方绛囊撮要惠直堂经验方小品方是斋百一选方神仙济世良方奇效简便良方大小诸证方论种福堂公选良方华佗神方本草简要方经验丹方汇编十剂表验方新编医方证治汇编歌诀金匮方歌括长沙方歌括时方歌括时方妙用成方切用医方论绛雪园古方选注医方集解奇方类编集验方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食疗方伤寒论类方黄帝素问宣明论方类证活人书证治准绳类方凌临灵方千金食治备急千金要方中医医案医验随笔回春录玉台新案名师垂教-医案医病简要许氏医案洄溪医案仿寓意草程门雪遗稿圣济总录陈友芝医案一瓢医案丁甘仁医案神农本草经百种录吴鞠通医案本草思辨录存存斋医话稿丹台玉案未刻本叶氏医案叶天士医案精华敖氏伤寒金镜录三家医案合刻也是山人医案王氏医案绎注洗冤集录旧德堂医案名医别录本草纲目别名录钱氏秘传产科方书名试验录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丛桂草堂医案质疑录慎疾刍言济生集程杏轩医案王旭高临证医案寓意草邵兰荪医案曹仁伯医案论张畹香医案张聿青医案马培之医案孙文垣医案许氏医案花韵楼医案医学从众录古今医案按吴佩衡医案医学经验录医案诊余举隅录醉花窗医案归砚录增补评注柳选医案经方实验录赵绍琴临证验案精选上戴丽三医疗经验选近现代名医验案类编三十年临证经验集复泰草堂医论选何澹安医案章次公医案临证指南医案冯氏锦囊秘录辨证录王梦英医话石室秘录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医针灸针灸大成针灸聚英针灸聚英针灸聚英百家针灸歌赋针灸易学黄帝内经十二经脉秘与应用针灸易学针灸易学杨成博先生遗留穴道秘书针灸大成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针灸大全经穴秘密灸法秘传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针灸资生经针灸大全中国民间刺血术(节选)杨敬斋针灸全书普济方针灸普济方针灸子午流注说难子午流注针经针灸集成十四经发挥刺灸心法要诀宋本备急灸法针灸大成杨敬斋针灸全书针灸大成针灸资生经针经节要针灸甲乙经针灸甲乙经针灸甲乙经针灸逢源针灸逢源针灸逢源针灸大全杨敬斋针灸全书针灸素难要旨针灸资生经西方子明堂灸经凌门传授铜人指穴炙膏肓腧穴法针灸神书针灸神书针灸神书金针秘传针灸素难要旨厘正按摩要术针灸问对针灸问对经穴汇解黄帝明堂灸经黄帝明堂灸经针灸问对针灸集成针灸集成针灸素难要旨神灸经纶针经指南中医诊断奇经八脉考脉症治方三指禅形色外诊简摩脉诀考证脉确诊脉三十二辨脉诀汇辨诊家正眼脉诀乳海诊宗三昧订正太素脉秘诀症因脉治脉学阐微高注金匮要略望诊遵经脉诀刊误诊脉三十二辨诸病主病诗脉象统类金匮篇脉象统类脉经察病指南三指禅诊家枢要脉因证治察舌辨症新法灵枢经脉翼临症验舌法濒湖脉学脉理求真辨症玉函脉诀阐微(修订版)中医相术公笃相法相术-骨骼篇知命识相五十年女人相研究麻衣相法通俗读本月波洞中记许负相法十六篇相法节录绘图神相铁关刀六十五经典相术歌诀汇编神相全编冰鉴达摩祖师相诀秘传铁关刀鬼谷子神相全编中医养生与修道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仙传外科集验方神仙济世良方达摩易筋经(版本二)峨嵋拳谱推篷寤语陆地仙经心医集西池集性命要旨寿世传真陆地仙经宁坤秘笈达摩洗髓易筋经养生秘旨养生秘旨养生导引法养生导引法养生导引秘籍养生类要中医药材吴普本草本草从新本草经解本经逢原本草备要本草新编本草乘雅半偈本草蒙筌本草品汇精要滇南本草饮膳正要本草图经汤液本草药性切用本草衍义神农本草经百种录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食疗本草海药本草神农本草经本草问答本草思辨录神农本草经赞本草纲目别名录本草害利本草便读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本草撮要十二經補瀉溫涼引經藥歌本草纲目拾遗本草纲目本草择要纲目得配本草名医别录本草分经药征本草求真珍珠囊补遗药性赋要药分剂本草崇原本草述钩元民间药性赋神农本草经读食鉴本草中医理论伤寒医诀串解广嗣要语内科摘要友渔斋医话伤寒大白伤寒缵论冷庐医话伤寒审证表伤寒括要内外伤辨伤寒贯珠集伤寒法祖经穴汇解经络汇编伤寒悬解周慎斋遗书经络考伤寒论类方伤寒论辑义经络全书伤寒论辩证广注灵枢经脉翼医灯续焰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金匮玉函经二注金匮玉函要略述义金匮篇伤寒舌鉴高注金匮要略金匮要略方论心医集西池集温病正宗寿世保元温热经纬温热论金匮玉函要略辑义伤寒指掌中风论柳洲医话痧疹辑要伤寒寻源增订叶评伤暑全书伤寒论翼金匮要略心典钱氏秘传产科方书名试验录医方集宜中寒论辩证广注河间伤寒心要刘河间伤寒医鉴金匮要略浅注金匮要略方论伤寒补例伤寒附翼黄帝内经素问灵枢识素问识难经正义伤寒发微论古本难经阐注灵素节注类编医述读素问钞医效秘传内经药瀹内经评文吴医汇讲黄帝内经素问校义素问要旨论黄帝内经灵枢集注黄帝内经素问集注内经知要内经博议医暇卮言医原叶选医衡眉寿堂方案选存研经言重订灵兰要览重庆堂随笔黄帝内经太素知医必辨重订通俗伤寒论医贯伤寒论注张卿子伤寒论侣山堂类辩丹溪治法心要伤寒论条辨伤寒六书医经溯洄集伤寒标本心法类萃一得集难经经释塘医话黄帝内经素问遗篇仲景伤寒补亡论证治心传伤寒明理论伤寒百证歌注解伤寒论伤寒总病论伤寒捷诀伤寒论(伤寒杂病论)万氏秘传片玉心书难经古义难经集注伤寒溯源集伤寒直格瑰宝苑医脉摘要景岳全书类证治裁医碥医学真传医理真传医中一得续医说张氏医通药症忌宜三时伏气外感篇伤寒辨要笺记澄空民间中医学精髓论倪海厦文集医学传心录伤寒九十论中医实践医话录中医之钥(医钥)士谔医话医医十病瑰宝苑《外经微言》古今医彻洞垣秘笈之洞天奥旨医学心悟医林琐语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黄帝内经圆运动的古中医学龙图说医名老中医之路脾胃论中医六爻增删卜易续六爻新大陆火珠林易冒《六爻新大陆》高级班讲义六爻精华荟萃六爻精义六爻婚姻卦理六爻入门六爻三大技法卜筮正宗六爻阴阳经中医五运六气运气要诀五运六气入门-运气学入门圣济总录中医未分类祥泰拾珠-各家命理荟萃将中医进行到底-朱德谈养生卜文命学新集四柱阴阳经实践应验断语八百条新派八字经验集人鉴--命理存验67例涵辰预测连载士谔医话滴天命理新论八字高级讲师班教材略谈解灾八字绝学讲义窥破玄机四柱八字论坛实践八字入门(八字轻松入门)中医之钥(医钥)伤寒杂病论义疏倪海厦文集腦中風放血救命辨证录玄通功金匮要略浅言漫谈命理学月波洞中记鬼谷子神相全编绘图神相铁关刀公笃相法冰鉴相术-骨骼篇六十五经典相术歌诀汇编达摩祖师相诀秘传许负相法十六篇神相全编涵辰命学(涵辰命理)相法节录李涵辰命理中级面授班课堂实录麻衣相法通俗读本黄勇智八字命理学2004涵辰命理高级面授教材合订本中国新派八字绝学奇门演卦人鉴命理存验50例八字六亲秘诀录八字实战讲义八字真踪八字破六亲研究知命识相五十年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纳甲筮法女人相研究滴天髓阐微滴天髓(董序)人体使用手册求医不如求己吕文艺八字周易六十四卦通解子平真诠评注医理真传瑰宝苑《医源》三时伏气外感篇经方实验录十二經補瀉溫涼引經藥歌旧德堂医案瑰宝苑医脉摘要余无言吴佩衡医案铁关刀医津一筏(一名《内经释要》)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李洪成六爻答疑500问醉花窗医案医学经验录医案章次公医案食物疗法趣味中医茶饮保健推篷寤语赵绍琴临证验案精选上评琴书屋医略一瓢医案许氏医案仿寓意草未知程门雪遗稿局方发挥民间药性赋医学传心录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类证普济本事方续集医验随笔伤寒辨要笺记灵药秘方玉台新案中医瑰宝苑《李翰卿》yi 戴丽三医疗经验选名师垂教-医案百家讲坛:千古中医故事(选载)陈友芝医案中医瑰宝苑医略十三篇澄空民间中医学精髓论验方家秘自我调养巧治病中药基本理论知识增补评注柳选医案中医诊断学热病衡正中医眼科学中医瑰宝苑辨症汇编中医妇科学中医外科学对话中医妇科名家柴嵩岩:现在女人那些事儿中医基础理论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伤寒恒论脉诀阐微(修订版)中医养生学瑰宝苑《外经微言》中医儿科学湿热病篇中医诊断学金宏柱教授讲述海外行医故事:中医走天下(节选)美食美客曲黎敏中医养生完全手册:从头到脚说健康(选载)恢复中医本来面目:字里藏医学习奇门-奇门遁甲心盘秘诀对话中医妇科名家柴嵩岩:现在女人那些事儿中医内科学地震灾后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治疗手册老年食养食疗近现代名医验案类编百病自测三十年临证经验集手穴手纹诊治复泰草堂医论选常见病自测中医临证经验与方法经穴秘密常用化验值及意义十四经发挥名老中医之路百家针灸歌赋中药学中药炮制黄帝内经十二经脉秘与应用保健药膳中国民间刺血术(节选)景景医话中医刺灸医中一得减肥新法与技巧小儿常见病单验方诊余举隅录中药法规中医疾病预测中医书籍-在线阅读-下载-养生-功法-六二易学中医网搜索书籍道家书籍会员中心TAG标签网站地图RSS订阅六二网中医养生中医杂文中医药材中医方剂中医医案中医理论中医专科中医针灸药草炮制中医诊断中医书籍下载房事生子中医专题中医文章周易书籍其他中医图片连载图书在线留言搜索智能模糊搜索仅搜索标题搜索热门标签十二经络中药炮制金世元中医炮制目的八字生死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端午顾名思义,就是在一年十二个月中午的位置,是是一年中阳气至盛的时段,天气一边比较闷热,如果工作压力大,容易产生烦躁忧郁的情绪的变化,进而影响脏腑的功能,此时最重...[查看全文]基于五运六气的禽流感的发病机理分析2013 年,癸巳年,中华大地上又开始一场新的瘟疫正在酝酿爆发中,江浙安徽上海南京一带出现高致病性H7N9 禽流感病毒,虽然还没有典型的人传人的迹象,但是已经有个案报道,出现...[查看全文]13-01-17花生山药粥的做法13-01-08壮阳固精功法12-12-20健身小窍门:颠脚12-12-17一个行之有效的补肾壮阳方法希望解决脸部泛红、月经量少等问题出乎预料的结果求助:右耳后面有硬块该怎么办啊拨动阳陵泉下面全身发热医生说儿子快得肺炎了关于皮炎用取嚏法之后真的感冒了,怎么会这样呢?幼科推拿秘书-下载为什么20岁的女孩半夜3点左右挠头?察舌辨症新法医学见能少女月经不调有什么办法小儿梦游是咋回事?六爻入门最近更新06-09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04-15基于五运六气的禽流感的01-22全身第一大补药:太溪穴01-22前列腺疾病治疗有妙法01-22声音不洪亮怎么办?01-22自我按摩治糖尿病图文资讯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全身第一大补药:太溪穴前列腺疾病治疗有妙法声音不洪亮怎么办?自我按摩治糖尿病中医文章更多...08-11 意守涌泉法08-11 蜈蚣散步功治腰椎病08-11 生殖力之强壮法08-11 手淫的危害08-11 回春功-又一个养生法08-11 防冻伤方子08-11 还精补脑法治神经衰弱08-11 一种吐纳法中医养生更多...06-09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04-15基于五运六气的禽流感的发病机理分析01-17西红柿山药蒸瘦身12-20健身小窍门:颠脚12-17一个行之有效的补肾壮阳方法11-25黑发秘方11-06治疗脱发有妙招11-05脊椎锻炼法-人生命的支柱中医杂文更多...01-22全身第一大补药:太溪穴01-22前列腺疾病治疗有妙法01-22声音不洪亮怎么办?01-22自我按摩治糖尿病01-22补肾第一神药-涌泉穴01-17青蛙功01-17导引气血的三大绝招01-17中里巴人说守丹田中医药材更多...08-03胖大海的鉴别方法04-07药性切用04-07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04-07名医别录04-07药征04-07珍珠囊补遗药性赋04-07要药分剂04-07本草分经中医方剂更多...04-07洞垣秘笈之洞天奥旨04-07证治准绳?类方04-07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04-07食疗方04-07备急千金要方04-07千金食治04-07伤寒论类方04-07类证活人书中医医案更多...03-05带脉演示动画03-05冲脉演示动画03-05任脉演示动画04-07许氏医案04-07医病简要04-07洄溪医案04-07洗冤集录04-07丹台玉案中医理论更多...06-158种食物不要空腹吃03-05阴维脉演示动画03-05阳维脉演示动画03-05阴跷脉03-05阳蹻脉演示动画03-05督脉演示动画05-05五运六气的讨论04-28步入中医之门中医专科更多...10-21六元正纪大论篇第七十一11-30中医药治疗肾结石之我见11-30过敏性紫癜七要素04-07专病专制-网上收集04-07证治准绳?杂病04-07证治准绳?疡医04-07证治准绳?女科04-07证治准绳?幼科中医针灸更多...08-01梳头对身体健康有益04-07西方子明堂灸经04-07厘正按摩要术04-07凌门传授铜人指穴04-07炙膏肓腧穴法04-07黄帝明堂灸经04-07针经指南04-07针灸资生经药草炮制更多...04-09炮制的目的04-09善鉴别精炮制的中药专家金世元:别让中医败于04-07中药炮制04-07药鉴04-07濒湖炮炙法04-07雷公炮制药性解04-07炮炙大法04-07炮炙全书中医诊断更多...04-07手穴手纹诊治04-07脉学阐微04-07脉诀阐微(修订版)04-07黄帝内经十二经脉秘与应用04-07瑰宝苑医脉摘要04-07脉象统类04-07脉因证治04-07脉诀汇辨中医书籍下载更多...04-15找不到书可以使用搜索功能04-14700本中医书籍下载上线[精美PDF版],还有300本在制04-14续医说-下载04-14万病回春-下载04-14伤寒心法要诀-下载04-14证类本草-下载04-14证治准绳?杂病-下载04-14证治准绳?疡医-下载房事生子更多...04-07螽斯秘诀04-07男女房中秘密医术04-07花柳指迷04-07宜麟策04-07广嗣五种备要-种子心法04-07广嗣要语04-07广嗣纪要04-07妙一斋医学正印种子编中医专题更多...04-28戒除淫邪,一身轻松04-28佛菩萨不会抛弃真忏悔弟子04-28戒淫邪后的感受04-28我以我的生命轨迹实证袁了凡所言真实不虚04-28戒除邪淫后的五个变化04-28我取得了很好的效果04-28戒邪淫后的成果04-28一位老中医讲的手淫后果其他更多...07-27刚刚注册04-16了凡四训-改变命运由自己04-13易学之理与李杲的脾胃升降说及组方用药04-11金世元-中医名家04-10八卦的内涵是什么04-10生命的奥秘04-10学会剖析历史04-10先人殡葬风水为什么会影响后人?周易书籍更多...05-02栏江网[穷通宝鉴]04-23六十四卦方圆图04-13各式各样的太极图04-11太玄经与三进制04-11太玄经(太玄易)04-10命中的生死问题04-07增删卜易04-07易冒中医图片更多...08-06吃杏08-06致癌食物08-06不同的蘑菇,不同的功效08-06这样不头痛08-06夏天吃什么食物降火08-01梳头也养生01-01人体经络图[十二经络全图]互动中心踩踩评论会员正在载入,请稍候...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点击:2 评价:0游客评论一试就灵的—商阳穴你说的商阳穴真地那么灵验吗?admin 评论六十四卦方圆图谢谢您的建议。

麻杏石甘汤——医案一条

麻杏石甘汤——医案一条

麻杏石甘汤——医案一条麻杏石甘汤(2)(范中林六医案选)常某,女,22岁,患者五岁时出麻疹,曾合并肺炎。

其后常吐浓痰,并转为咳血。

1970年,经北京几家医院会诊,诊断为“支气管扩张”。

先后在北京,上海,山西等地治疗,咳血基本控制,但经常头痛,时发高烧。

医院多次建议手术治疗,患者家属未接受。

病情逐渐加重,终于不能坚持学习,从某军医学校休学。

1978年5月2日来诊,按太阳证温病论治,两月余基本治愈。

1 初诊;头昏头疼,身热而不恶寒,手心灼热,汗出,心烦,渴喜凉饮。

咳嗽,频吐大量浓黄稠痰,便秘,睡眠不安。

面红亮,双颧有明显黑斑,唇绛红,舌质鲜红,苔黄厚腻而紧密,脉洪数,此系温病伏邪,为外感所触发,并上犯肺经所致,法宜宣肺泄热,降逆止咳,以麻杏石甘汤加味;麻黄10克,杏仁24克,石膏60克,甘草18克,葶苈子10克,川贝15克备注;本篇医案比较长,我给每段都编上号,上面的每一段序号是医案,对应下面的论。

注意;此是伤寒,表病不解,是为伏邪。

绝不是温病,也不是什么上犯肺经。

此就是太阳伤寒外感病,皮毛不解,则病久不愈。

太阳不解,经气不降,则头痛头昏,皮毛窍闭,卫气不泄,则肺气郁热,咳吐稠痰。

舌质红者,君火不降也,苔腻者,肺气不降,津液不能雾化而凝瘀,填塞心窍也。

舌黄者土色,胃气不降也。

脉洪数者,洪为卫气内郁(即浮之义),热燥之盛,肺胃之逆也,经热不泄,则见脉数(心火不降,也见上数),皆因皮毛不解,则肺气不敛之故也。

本条皮毛不解之脉洪,也为脉浮之变文;太阳三十一,微弱即不弦紧,洪大即浮义,勿泥。

肺病与脉证,舌象,皆为外感相符。

此就是太阳外感伤寒病,表病久不解之故。

2 辨证;《伤寒论》云;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者,为温病。

仲景在此提出不恶寒而渴,与恶寒而不渴,作为辨别温病与伤寒之标志。

本例患者,虽身热头痛与伤寒相似,但不恶寒而渴,故当属温病。

因伤寒传变化热,必传经而后渴;温邪不待传变,虽病在表而热邪伤津,故渴。

同时伤寒为寒邪,故身发热而恶寒,温病为阳邪,故发热而不恶寒。

范中林应用麻黄汤的经验

范中林应用麻黄汤的经验

范中林应用麻黄汤的经验
寿越敏
【期刊名称】《浙江中医杂志》
【年(卷),期】2012(047)007
【摘要】范中林(1895—1989),四川郫县太和镇人,蜀中现代名医,曾师从潘竹均(音)等多人。

范老潜心研究《伤寒论》多年,临床善用经方,对麻黄汤的应用更是颇有心得,不仅突破外感伤寒的局限,同时在治疗内伤杂病的运用上,亦常获效。

【总页数】2页(P480-481)
【作者】寿越敏
【作者单位】浙江省绍兴市中医院浙江绍兴312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范中林运用姜桂附的规律研究
2.范中林医案(中)
3.张仲景应用麻黄汤经验探讨
4.范中林应用姜附学术思想发挥
5.范中林应用麻黄之经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六经辨证

六经辨证

六经辨证【中医是怎样通过六经来辨证的】六经辨证是《伤寒论》的辨证纲领六经辨证是《伤寒论》的辨证纲领。

《伤寒论》包括多种热性病。

书中除将一些病证的表现归纳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病。

书中除将一些病证的表现归纳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等六种类型厥阴等六种类型,,并以此进行辨证外并以此进行辨证外,,又说明了有关病证的传变关系变关系。

此外此外,,它还用八纲分析病情它还用八纲分析病情,,如认为六经中的三阳证多属热证热证、、实证的阳性病证实证的阳性病证;;三阴证多为寒证三阴证多为寒证、、虚证的阴性病证虚证的阴性病证。

六经与八纲的相互配合与八纲的相互配合,,不仅扩大了六经的适应范围不仅扩大了六经的适应范围,,也在辨证用药上有了较明确的准则。

那么,中医是怎样通过六经来辨证的呢?【太阳证】太阳证可分为经证、腑证两种。

(1)太阳经证的主要证候:如为太阳中风证,则有头痛、发热、出汗出汗、、恶风恶风,,脉浮缓等表现脉浮缓等表现;;若病人恶寒发热若病人恶寒发热、、头身痛头身痛、、骨节疼痛、腰痛、无汗或有咳喘、脉浮紧,则为太阳伤寒证。

(2)太阳腑证的主要证候:①蓄水证蓄水证::发热发热、、汗出汗出,,烦渴或渴欲饮水烦渴或渴欲饮水、、进水则呕进水则呕,,小便不通畅,脉浮。

②蓄血证蓄血证::下腹硬满或急起板结下腹硬满或急起板结,,情绪躁动如要发狂情绪躁动如要发狂,,小便通畅。

【阳明证】阳明证也可分为经证、腑证两种。

(1)阳明经证的主要证候阳明经证的主要证候::身热身热、、出汗出汗,,口渴喜喝水口渴喜喝水,,心烦心烦,,苔黄而干燥,脉洪大。

(2)阴明腑证的主要证候;身热,日晡)阴明腑证的主要证候;身热,日晡((午后午后))潮热,汗出连绵,便秘便秘,,腹胀满腹胀满,,疼痛拒按疼痛拒按,,烦躁烦躁,,或胡言乱语或胡言乱语,,甚则神志不清甚则神志不清,,精神恍惚,苔黄燥,脉实有力。

【少阳证】少阳证主要表现为寒热往来,胸胁胀满,不思饮食,心烦少阳证主要表现为寒热往来,胸胁胀满,不思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喉干,眼花,舌苔白滑,脉多弦象。

中医辨证_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pdf

中医辨证_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pdf

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太阳证发热(长期低热)郭××,女,24岁。

北京某医院医务人员。

[病史)近三年来,常间歇性低热。

1976年3月,感冒发烧,曾服用感冒冲剂、四环素等药。

其后经常自觉畏寒发热,常患扁桃体炎和关节痛。

腋温,一般在37.4~38℃,偶尔在38℃以上。

曾查血沉25毫米/小时,其它如白血球和基础代谢均正常。

注射卡那霉素后,热暂退,但始终呈间歇性发作。

自1978年初以后,每日皆发热两次,体温在37.5℃上下。

虽经治疗,未愈。

1979年3月来诊,按太阳伤寒证发热论治,两诊热退。

[初诊]3月1日。

今晨自觉畏寒发热,测体温37.4℃,畏寒发热、身无汗,两膝关节疼痛,面色正常,唇淡红,舌质淡红而润、微紫暗,苔黄挟白较腻,脉浮紧。

此为太阳伤寒表实证,法宜开腠发汗、安中攘外,以麻黄汤主之。

处方:麻黄10克桂枝6克甘草18克杏仁15克二剂[辨证]《伤寒论》云:“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此为太阳伤寒之主证。

柯韵伯曾指出:“麻黄八证……重在发热身疼,无汗而喘。

本例患者未致肺气郁闭,故无喘证,其余麻黄汤之主证皆备。

舌质淡红润,苔白,为有寒象,这种舌质,再加淡黄色苔,参之舌微现紫暗,为陈寒郁滞已久之征。

脉浮,病在表,紧则为寒。

寒邪外束,身之阳气不得宣散,故令发热。

此非阳明实热,故虽发热而不甚,虽间歇性发热而非潮热可比。

寒主闭藏,使皮毛闭,故身无汗。

营卫阻滞,失正常之卫外机能,故畏寒。

寒邪郁于经脉之间,阳气不舒,故令骨节疼痛。

此病之初,原为外感风寒之邪,虽迁延三载,但始终缠绵未解,并未传经。

转来初诊时,病仍属太阳伤寒表实,麻黄证具,故不拘其日,仍当发其汗。

[二诊]3月3日。

服药后,身觉微汗出,恶寒减,舌紫暗渐退,苔白滑根部微黄,脉细微缓。

尚有轻微发热,病仍在太阳。

服麻黄汤后,发热恶寒皆减,但现身汗出,脉微缓,营卫失和之象。

法宜通阳解表,调和营卫,以桂枝汤加味主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按语]临床常见之风、寒、湿、热诸痹, 《内经》等古籍,按其病变部位分为骨、筋、脉、肌、皮五痹;若进而发展至脏腑机能障碍,则更为严重。范老认为:纵有千变万化,究其病因,不外风寒湿热诸邪闭阻之部位不同。总其要,皆不离六经之传变规律。这正是辨认此类不同病变与循经用药之关键所在。
以本例厥阴证骨痹而论,其主要脉证亦不外“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这本来是四逆辈之主证,为何仲景反用当归四逆汤主之?古今学者,对此颇多争议。因当归四逆汤,实为桂枝汤之变方。即桂枝本方易当归为君,去生姜,加细辛、通草组成(古之通草即今日之木通)。故争论之焦点,在于为何不用姜附。钱潢说: “方名日四逆,而方中并无姜附,不知何以挽回阳气,是以不能无疑也。”柯韵伯甚至认为: “此条证在里,当是四逆本方加当归,如茯苓四逆之例。若反用桂枝汤攻表误矣。”罗东逸等注家,又借厥阴主肝之说,对本方委曲顺解。提出“厥阴之脏,相火游行其间,经虽受寒,而脏不即寒”,故虽“见其手足厥冷,脉细欲绝者,不得遂认为寒,而用姜附也”。以上诸说皆不能令人信服。
[二诊]服上方,全身浮肿显著消退, 食欲增加。原方再服四剂。
[三诊]神疲、恶寒等证虽有好转,但仍血枯经闭。原方并当归补血汤加减主之。
处方:
制附片60克(久煎) 茯苓20克 白术15克生姜30克桂枝10克 黄芪30克当归10克炙甘草10克炮姜30克[四诊]上方服至八剂时,月经来潮。色淡量少,有淤块。小腹发凉隐痛。仍有宫寒凝滞之象,以温经汤加减主之。
本例上热下寒之证十分明显。厥阴为风木之气,偏盛则风邪上窜。今患者干呕、心烦、恶心,舌尖较红,皆为上热。肢体厥冷,小腹冷痛,下利清稀,间夹乌白冷冻,其下寒诸证尤为明显。归根到底,其病机在于阴阳之气不能相互贯通。是以上为阳,阳自阳而为热;下属阴,阴自阴而为寒。亦即“厥阴之胜”所致之肠澼,故以乌梅丸移治之。
以本例患者而言,临床表现下肢疼痛较剧,且关节重着,固定不移。寒为阴邪,侵入人体, 阴经受之;客于筋骨肌肉之间,故迫使气血凝滞,遇冷则痛更增。参之面色青黄,舌质乌暗,苔现灰白,皆属寒主痛,可知寒凝痛痹,乃其主证。
患者自觉右腿发凉,骨重难举。可见寒湿阴邪,已深侵入骨。正如《素问·长刺节论篇》所说: “病在骨,骨重不可举,骨髓酸痛,寒气至,名日骨痹”。
处方:
乌梅30克辽细辛6克干姜30克黄连12克 当归10克制附片60克(久煎)
蜀椒6克 桂枝lO克党参12克
黄柏10克 二剂 忌食油荤、生冷。
上方连进两剂,肠游痊愈。1979年6月随访,患者说:一年前病愈后,至今未再复发。
[辨证]《素问·太阴阳明论篇》云: “贼风虚邪者,阳受之;食饮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阳受之,则入六腑;阴受之,则入五脏……入五脏则膜满闭塞,下为飧泄,久为肠游。”可见肠游往往与阴阳乖和有关,并现寒热混淆诸证。
55.厥阴证骨痹
刘××,男,60岁。成都某机关干部。
(病史]患腰腿关节疼痛已十余年,痛有定处,遇寒痛增。开始右膝关节较重,左腿及腰痛稍轻;1956年以后,更加冷痛沉重,下肢伸屈不利,以至不能下地活动。当地医院诊断为风湿性关节炎。1960年6月来诊,按厥阴寒证骨痹而获效。
(初诊]下肢冷、骨痛、麻木、拘挛、沉重,右腿尤甚。伸屈行动困难,须靠拐杖或搀扶方能移步。面黄晦黑,舌质微乌,苔薄灰白,脉沉细。此为气血皆虚,寒湿内搏于骨节所致。法宜养血通络,温经散寒。以当归四逆汤加味主之。
54. 厥阴证肠游(急性痢疾)
江××,男,39岁。成都市金牛区营门口乡,农民。
[病史]1977年8月下旬,在田间劳动忽感全身难受,四肢发凉,头冒冷汗,腹痛肠鸣。旋即昼夜腹泻,下利频繁,夹脓带血。9月2日急来求诊。按厥阴证肠澼论治,服药两剂痊愈。
[诊治]每日下利十余次,便稀带粘冻状,色黄赤,伴有腹痛,里急后重。兼见干呕、心烦、口渴、肢冷。舌质暗淡,尖部稍红,苔黄腻而厚。此为寒热错杂证肠澼,病在厥阴。法宜驱邪扶正,寒热并用,以乌梅丸主之。
处方:
吴茱萸6克 当归10克川芎6克白芍10克血余炭20克炮姜20克炙甘草10克二剂
[五诊]小腹冷痛消失,淤血显著减少,诸证明显好转。嘱其忌生冷,戒房事半年。并书一方,回家缓服调养。
处方:
制附片60克(久煎) 上肉桂10克(冲服)
炮姜30克血余炭20克菟丝子20克肉苁蓉10克黄芪30克当归10克泡参15克炙甘草15克枸杞20克巴戟12克1979年7月26日追访:患者说,前后共服药百余剂,并遵范老所嘱调养,1967年怀孕,现已有两个孩子。
(按语]本例厥阴头痛眩晕之证,与美尼尔氏综合症相似。其病因现代医学至今尚未完全清楚。中医虽无此病名,但根据辨证,多属肝肾。 《灵枢·海论篇》云: “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亦即此理。邪入厥阴,从阴化者居多,常见干呕,吐涎。其标在胃寒,其病在肝寒,其根在肾寒,故先后投以燠土、暖肝、温肾之剂,病祛根除而晕痛皆止。
处方一:
制附片15克(久煎) 干姜15克甘草10克辽细辛1克葱白30克处方二:
针砂散。
每日晨用米汤灌服O.6克,连服20日。
月余后,患儿身黄退,体重略增,逗之能笑。遂停药,嘱其细心调养,此后逐渐健康成长。
1978年12月18日追访:患儿已长成人,参加工作。体重110斤,身高1.64米。喜爱体育运动,在中学时为业余足球运动员。
[辨证]此例明显之主证,为下肢关节拘挛冷痛,右腿屈伸履步尤艰。参之脉证,诊为痹证似无疑义。但为什么缠绵多年,几成废足?其病因、病位、病机之理何在?究属何经之病?必须详加辨证。
《素问·痹论篇》云: “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也。”这里既概括了引起痹证的三种外邪,又表明三痹不同的主证。不仅如此,根据风寒湿邪侵入之部位,进而分为骨、筋、脉、肌、皮五痹。又云: “痹在于骨则重;在于脉则血凝而不流;在于筋则屈不伸;在于肉则不仁;在于皮则寒。”可见三痹指病因,五痹言病位,并包括症状在内,互相联系而不可分割。
[按语]此例虽属罕见,但按六经辨证,其主证既属少阴,并兼太阴寒湿;因此,病在何经,即可用其法其方施治。本案之获效,初看之,似某方某药之功,实则六经辨证生命力之所在。进而剖析,婴儿脾肾阳气不振,寒湿郁滞运化失常,胆汁被阻溢于肌肤;参之肢体不温,发育不良等,应属少阴阴黄。故投以通脉四逆,以助先天之元阳,配以针砂散除脾胃之湿浊。阳旺湿消,气机通畅,则邪去自安。
[二诊]上方服四剂,呕吐止。头痛,眩晕,明显减轻。但仍眩晕,其所以眩晕者,因其病在肝,而其根在肾。宜继进温补脾肾之剂,以理中汤加味缓缓服之。
处方:
潞党参20克炒白术18克 炙甘草15克干姜30克制附片30克(久煎) 茯苓15克上肉桂10克(研末冲服)
服二十余剂,诸恙悉安。1979年7月追访, 自从痊愈以来,再未重犯,始终坚持全勤。
[按语]乌梅丸“又主久利”,本例并非久利,为何投此方?
一般而论,厥阴之证,非厥即利。久利多属寒热错杂之病,则宜寒温并用之法,力求寒热夹杂之方。本例虽非久利,因证属厥阴,寒热互见,乌梅丸恰为寒热温补并用,辛酸甘苦兼备之方,正与本例对证,故移用原方而获效。
实际上,古今医家曾将乌梅丸移治多种杂证,尤其对下利之治疗,更有不断扩展。以《千金方》为例,仿仲景“又主久利”之意,用乌梅、黄连治热利;配附子、干姜等治虚寒性久利。 《圣济总录》以乌梅丸治产后冷热利久不止。《证治准绳》用本方治胃腑发咳,呕出长虫。日人雉间焕说:反胃之证,世医难其治,此方速治之,实奇剂也(转引自《论伤寒论初稿》)。任应秋认为:乌梅丸有强壮胃肠机能和消炎杀虫作用,所以对慢性腹泻病亦有效(《伤寒论语译》)。不久前,曾有用本方治愈迁延十五年结肠炎之报道。可见乌梅丸之应用范围,并不局限于蛔厥与久利,在实践中已有不断发展。
53.厥阴证头痛眩晕(美尼尔氏综合症)
黄××,女,34岁。成都市某商店职工。
[病史]1970年以来,经常患头痛、眩晕、干呕,甚则晕倒,经数家医院皆诊断为“美尼尔氏综合症”。
[初诊]1972年1月来诊。头顶痛甚,干呕,吐涎沫;眩晕时,天旋地转,如坐舟中;四肢无力,手足清凉。面色萎白无华,舌淡润少苔,脉微细。此为肝胃虚寒,浊阴上逆,病属厥阴寒逆头痛眩晕。法宜暖肝温胃,通阳降浊,以吴茱萸汤主之。
处方:
党参15克 白术12克炙甘草15克干姜12克 肉桂3克制附片30克(久煎)
上方服二十余剂,从此行动自如,恢复正常工作。1979年8月6日追访:患者系红军干部,现已79岁。经范老于1960年治愈后,虽在1963年曾患肿病,有所反复;但当时腿仍能屈伸,关节疼痛不甚,尚可自由行动。至今能在室内外散步。
[按语]《素问·上古天真论篇》曰:“女子……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本例月事不调,时行时止,显系冲任二脉损伤, 焉能妊娠?
导致阴脉血海之损害,原因很多。本例病根,在于少阴真火虚衰,肾阳不振,又累及于脾。故现龙飞水泛,后天生化乏源,日益气虚血枯,寒凝胞宫,经脉受阻,月事不下。故首投温阳化气行水之剂,重用姜附,镇纳群阴。再以补血益气,温经散寒为治。脾湿除,气血调,任脉通,血海盛,经期正,连生二子。
处方:
吴茱萸10克潞党参20克生姜30克红枣30克四剂
[辨证]在《伤寒论》中,吴茱萸汤主治病证有三条:一属阳明之胃家虚寒;二属少阴吐利;三属厥阴寒证。其共同之点,皆有呕吐这一主证。阳明虚寒食谷欲呕;少阴吐利;厥阴干呕吐涎沫,其病机之共性,皆为中虚气逆,浊阴上犯。
但本例厥阴干呕吐涎沫,还有头痛一证,此乃病属厥阴经之显著特征。其所以成为特征,一是因为厥阴受邪,循经气而上逆巅顶,故头痛,且其部位常在头顶。二是厥阴受寒,肝木横逆,寒邪挟浊阴之气上逆而犯胃土,以致中气虚弱,脾气不升,胃气不降。清阳不足,干呕气逆上冲则头痛;其眩晕,正如《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所云: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总其要,厥阴肝寒为本,阳明胃寒为标,病属厥阴寒证。
52.少阴证胎黄
吴××.男,新生儿,55天。成都某厂职工之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