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 公共政策概述(一)4学时
(大连理工大学)第一章 公共政策概述(什么是公共政策)
香港《文汇报》报道,2002年10月23日信息产业部发出 一份文件,以整顿市场为理由,要求大陆所有入境长途电 话资费不得收少于十七美分,并于十一月一日执行。当时 的朱鎔基总理在接见驻港中资机构代表时的讲话中指出: “这是一九九九年就经过了信息产业部的批准的﹐国务院 也知道的﹐在国务院备过案﹐但一直没有加。” 既然早就批准加价了,那为什么早不加晚不加,偏在这个 时候加呢?
路线、战略、方针、策略、计划、措施=政策 国家、政党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路线和任务而 规定的行动准则(《辞海》1979年版)
政策的制定者:国家与政党 政策存在的基本形式:行动准则(规范) 政策的目的:实现路线与任务 政策的时效:一定历史时期
——不包括一般的社会团体或各类组织,范围有点 过窄,实质上与“公共政策”通用。
公共政策分析publicpolicyanalysis特征和目的?是一门应用性操作技术要求高的综合性学科?涉及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管?学计算机和系统科学等多学科?论和方法?本课程从一般的原?和方法的角?研究尽??涉及专门技术门技术?本课程以现代公共政策的基本理论体系为基础结合具体案例系统地介绍公共政策分析内容和过程从而使学员对公共政策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学会如何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去分析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各种政策问题并做出切实可行的选择
2、公共政策是政府对社会利益的权威性分配。
公共政策的本质是社会利益的集中反映。 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是各种利益冲突的集中反映。 政府通过公共政策保护、满足,或者抑制、削弱甚至 打击一部分人的利益需求,调整利益关系,体现社会 公平原则。
3、利益分配的基础是增进社会利益。
公共政策分配利益的基础是社会利益的增进,即做蛋 糕、做大蛋糕。 公共政策的本质之一是如何增进社会利益,与效率有 关。
公共政策概论
第一节公共政策的含义公共政策是具有跨学科性质的综合领域。
不同的研究者会从不同的分析角度,应用不同的理论和方法去研究不同的政策现象,而不同的公共政策实践亦需要具有针对性的、不同的公共政策理论与方法,这就使得对公共政策概念的解释遇到一些麻烦。
这里我们只提及一些最具代表性的观点并加以适当的讨论。
行政学鼻祖美国学者伍德罗· 威尔逊(Woodrew Wilson),他认为公共政策是由政治家(具有立法权者)制定的并由行政人员(国家公务人员)执行的法律和法规。
美籍加拿大学者戴维·伊斯顿(David Easten)认为,“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作权威性分配”。
美国学者托马斯·戴伊(Thomas R.Dye)认为,“凡是政府决定做的或决定不做的事情就是公共政策”。
罗伯特·艾斯顿(Robert Eyestone) 在《公共政策的思路:对政策领导的研究》一书中指出,从广义上讲,公共政策就是“政府机构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
英国学者理查德·罗斯(Richard Rose) 在《英国的政策制定》(1969年)一书中提出,不该把公共政策只看作某个孤立的决定,而应把它看作是由“或多或少有联系的一系列活动所组成的一个较长的过程”,以及这些活动对有关事物的作用和影响。
美国学者斯图亚特·内格尔(Stuanst Nagel) 认为,"公共政策是政府为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所做出的决定。
"美国学者叶海卡·德罗尔(YehezkecDror) 在《公共政策再审查》(1989年)一书中指出,政策制定作为“在指导社会行动的两个方案之间进行选择的自觉性意识”。
台湾学者伍启元在《公共政策》(1985年)一书中提出,“公共政策是政府所采取对公私行动的指引;公共政策是将来取向的,公共政策是又是目标取向的;公共政策是与价值有密切关联而受社会价值影响的;公共政策是由政府或有决策权者所采取或选择的;公共政策是具有拘束性而受大多数人接受的行动指引。
第一讲:公共政策分析概述
3、公共政策: 是公共权力机关制定和执行的为解决公共问 题、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行 为准则或行动指南。其表现为法令、规定、 办法、方法、条例等。
可看出公共政策: ⑴公权主体行为; ⑵目的性行为; ⑶对适用主体有约束力; ⑷是价值分配准则或规范; ⑸是活动过程。
(二)公共政策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讲 公共政策分析概述
住房政策(房价高) 教育政策(上学难) 医疗政策(药价贵)
目
录
一、什么是公共政策 二、什么是政策科学 三、什么是政策分析
一、什么是公共政策
(一)公共政策的含义 1、公共:与私人相对的概念。主体为公共 部门;活动与公众有关;与公共权力有关; 目的是公众利益;公平性;参与性;法治; 透明等。 2、政策: 广义:在某一特定环境下,个人、团体、政 府有计划的活动过程,目的是利用时机、 克服障碍,以实现既定目的。 狭义:主要指其主体限定为政党、或政府机 关。接近于公共政策。
1、三个条件: ⑴公共问题形成; ⑵公共决策 机关产生; ⑶公共强制机构出现。
2、发展阶段: ⑴传统社会(自然经济农业社会): 不以公共利益而以统治阶级利益为重。 ⑵现代社会: A问题复杂化; B注重公共利益; C参与; D民主; E依法,个人才能品行退其次; F理论及方法的科学化丰富化。
西方公共政策的历史演变
思考题
• 1、公共政策的本质是什么?教育 政策的本质是什么? • 2、政策科学、政策研究与政策分 析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 3、政策科学产生与演变的历史阶 段是怎样的?
案例分析
•从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你 从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 从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 认为我国各级政府应怎样面 对危机事件, 对危机事件,以及如何进行 应急型政策管理? 应急型政策管理?
第一讲-公共政策基本概念
任查可可可可 行
的的的的 政
费实实设 许
用施施定 可
程机
法
序关
◦ 制定公共政策时所面临的两个选择:“实体”还是“程序”?
◦ 实体:意味着将所面临的政策问题与其它问题隔离起 来,然后选择价值和目的,最后制定政策方案
◦ 程序:意味着要发现此问题与其它问题的共通之处, 然后制定应对这些问题的规则和制度。
✓违反了正当程序可成为司法救济的基础:上诉、 人身保护令
✓关于程序正义的简单讨论
✓辛普森案件中多数美国民众都认为辛普森有罪。假定这是一个事实,则程序正义的要 求使得辛普森被判无罪(刑事)便出现与实体正义的冲突
✓然而,设想:
✓我们要求无论如何都要实现实体正义,则必然会损害 程序正义
✓在程序正义被损害的情况下,维护群体和个体利益的 要求只能依靠:法官的道德和能力。这正是东方社会 古典体系的逻辑
来源:“中国房产七年治政”,《时代潮》,2005年第14 期
按:以价值分配作为直接目的的政策。比如,减免农业税 ◦ 程序性政策:规定如何做、由谁去做的政策。比如,办事程序
◦ 案例1-2:两种程序性政策
案例1-2:两种程序性政策
◦ ◦ ◦ ◦ ◦ ◦ ◦ ◦
◦ ◦ ◦ ◦ ◦
第 五
第 四
第 三
第 二
第 一
政 府
章 章 章 章 章价
附 则
法 律 责
听 证 程
听 证 的
总 则
格 决
任序组 织
策
听
证
暂
行
办
法
中
第 第 第 第 第 第 第 第华
八 七 六 五 四 三 二 一人
章 章 章 章 章 章 章 章民
公共政策学讲义
公共政策学讲义课程名称:公共政策学 public policy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程编号:授课对象:行政管理学系本科生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公共政策的基本概念与理论框架。
2.了解公共政策制定的基本过程,认识政策过程的诸阶段、诸环节、诸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政策结果的影响。
3.掌握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技术和操作要领。
4.了解西方公共政策学科的产生、发展及研究现状,教学方法:讲授为主,辅以案例分析、自由讨论考评办法:1、平时出勤和课堂表现:20%2、小论文:20%3、期末考试60%【闭卷考试】学分与学时:3学分,48学时开课学期:秋季参考书目:1.张国庆《现代公共政策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2.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经济出版社,2001年。
3.朱崇实《公共政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陈振明《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二版)。
4.张金马《政策科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
5. S.S.那格尔《政策研究百科全书》,林明等译,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0年6.邓恩:《公共政策分析导论》,中译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7.《国际社会科学》中文版第四卷第二期(政策研究专刊)8.帕顿和沙维奇:《政策分析和规划的初步方法》,中译本,华夏出版社,20019.宁骚主编《公共政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绪论学时:3教学要求:本章作为绪论,主要阐述公共政策的学科名称、研究对象、性质、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勾勒公共政策产生、发展轮廓,明确学习方法与意义。
教学要点:1、公共政策学研究“范式”2、公共政策学的形成和发展教学内容:第一节公共政策的研究“范式”一、学科名称梳理二、公共政策学科的研究对象三、公共政策的学科性质四、公共政策学科的理论体系五、公共政策学科的划界第二节公共政策科学的形成和发展一、西方公共政策科学的形成和发展二、中国公共政策科学的形成和发展第三节学习政策科学的方法和意义一、学习政策科学的方法二、学习政策科学的意义思考题:1.如何认识政策科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2.分析政策科学与政治学、经济学之间的关系。
第1讲-公共政策概述(一)4学时
广义上的公共政策的种类
➢ 国际公共政策:国际公共管理主体对全球性的、国际性的、国家间 的公共问题和公共事务进行处理、治理和解决的活动而制定的公 共政策。 其内涵主要包括:建构和推行国际领域的合作、国际参与的 制度渠道和基本规则,以调整国际公共利益冲突,实现和谐国际秩 序。
12
狭义上的公共政策的理解
判例的效力。但是,法官有时也在发挥政策分析者的作用。他们至 少能够从原则上发现某种适合当前问题的理性政策。这种发现推 动他们依据时代的发展变化,抛弃先前判例,作出新的裁决。 司法命令:它以宪法和法律为依据,规定纠正不公正情况的具体 办法,也同样是公共政策的一种表现形式。
20
2、中国议行合一体制下的公共政策的表现形式
中国现行的政治体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议行合一体制,这种体制赋 予政策过程两大特征:
其一是从宪法规范的权力关系来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 力机关,行使国家的立法权,在国家机关体系中居首要的、全权的地位。
其二是从政府系统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上看,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政府 系统的领导核心,左右着政府过程的运行,主导着公共政策的制定。
22
2、中国议行合一体制下的公共政策的表现形式
(2)人民代表大会的立法、决定决议
宪法:全国人大有权修改宪法和解释宪法,并监督其实施。而人大对 宪法的每一次修改和解释都意味着我国公共政策的重大变动。
基本法律:全国人大所制定和修改的法律,如刑事、民事、国家机 构、选举等法律都属于基本法的范畴。
普通法律: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修改的法律,涉及外交、治安、环 保、土管、工商、统计、专利等多种领域。
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根据宪法规定,地方人大可制 定地方性法规,并报上级人大批准和备案;民族自治地区的人大有权制定 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这三种必须报上级人大批准和备案。
第1讲公共政策概述二4学时
响政策导向。 以个人的知识活动为政策制定提供实证依据或理论指导。
2、公共政策的执行主体
作为行为准则或行动方案,公共政策并非自行得以实现,需要推 动实行的行为主体。
公民参与政策过程的主要途径:
以主权者身份,通过直接投票的方式决定某些重大的政策问题, 直接行使个人的权力;
通过代议形式,推选代表参与政策制定,间接行使个人的权力; 使用威胁手段,如参加请愿、示威、罢工、罢课等活动,反对
某项政策的出台,迫使政府修改或废止这一政策; 通过参加政治党派和利益集团,借助团体的力量影响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的非官方参与者,包括:(二)
政党
政党是指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积极分子为维护本阶级、阶层 或集团的利益,围绕着夺取政权、巩固政权、或影响政府而结合 起来采取行动的政治组织。
政党作为利益集团的一种特殊类型,往往以政治联盟的形式出现。 其关注的政策范围要比一般的利益集团更广,对政策制定的影响 当然也比一般利益集团更大。
在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平均每年发生200万件暴力犯罪和2.4万 件谋杀案,每年有超过3万人死于枪口之下。而这些谋杀案中, 70%都与枪支有关。于是有关强制管制的争论一直不断。
争论的背后还蒙着厚厚一层经济利益的阴影。“美国全国步枪协 会”与武器生产公司及商家一道,长期在国会展开攻势强大的游 说,致使不少法律制定者为了各自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利益,以 “有枪可以自卫”及“杀人的不是枪而是人”等理由继续维护私 人拥有枪支的合法性。
如在美国,总统在进行立法领导方面的权威显然已经被确定, 并作为必不可少的规定而被人们所普遍接受。委员会制导致了 国会权力的分散,加之缺少强有力的政党权威,使国会越来越 依赖于总统提出的立法建议。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公共政策概述 一、公共政策的含义 公共政策是党和 ...
4、符号模型。 5、程序模型。
第三章
政策系统
第一节 政策系统的构成要素 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 组成要素构成的并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一、政策系统的构成要素
1、政策主体要素。 2、政策客体要素。 3、政策环境要素。 4、程序要素。
政策系统的要素图
政策系统
政 策 主 体
政 策 客 体
3、比较公共政策研究的发展。 4、政策工具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 5、政策研究的视野进一步拓宽。 (四)20世纪90年代政策科学发展的新趋势。 1、高度重视宏观分析,促使政府政策制定系统 的改进。 2、加强规制政策研究,推动政府行政改革。
3、政策绩效评估成为热点。
第二章
政策模型
第一节 理性决策模型 理性决策模型包括绝对理性决策模型和有限 理性决策模型。 一、绝对理性决策模型 它泛指决策者能够依据完整而综合的全面资 料做出合理性的决策。 公共政策学者叶海卡· 德洛尔认为:一个纯 理性的决策模型包括以下六个环节。 1、建立一个政策目标的多方面层次,并就每 一个层次的政策目标可达成的程度加以衡量。
2、建立并衡量社会中存在的一切其他价值系 统与资料。 3、为政策制定者备妥一套完整的选择方案。 4、就上述的政策运作目标、社会其他价值系 统与资源所产出的每一选择方案确定完整的成 本与效益的预测结果。 5、以每一选择方案的利益与成本的或然率乘 以其效用,计算出每一选择方案净期望值,并 计算效用单位中的净效益。 6、比较每一选择方案的净期望值。 绝对理性决策模型的基本内容是: 1、决策者面临的是一个既定的问题。
文化政策、交通运输政策等;按政策作用的时 间长短,可将政策划分为长期政策、中期政策、 短期政策。 元政策是指“用以指导和规范政府政策行为 的一套理论理念和方法的总称”。元政策的基 本功用在于如何正确地制定公共政策和有效的 执行公共政策。 基本政策是指在某一领域某个方面起指导和 统帅作用的政策,也可称做“指导方面政策的 指导性政策”。 具体政策在整个政策体系中,是处于从属地 位的,它是基本政策的具体化和延伸,是为了
公共政策概述
(二)公共性与偏好性
1、公共性指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为解决公共问题实现公共利益而制定的。 这一思想来源于宪政思想,政府权力来源于来源于人民的同意和授权,政府的合法性在于政府满足公众需求,实现公共利益的程度。因此,公共政策作为国家和政府意志的体现,须以谋求公共利益为目的。 林德布鲁姆指出,研究公共政策有两个基本课题:一是公共政策的制定是否符合人民的要求,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公共问题;二为政府制定公共政策,是否有能力解决人民的公共问题,满足人民的需要
具体来讲:第一,政策实施是运用公共政策解决社会问题的最直接环节; 第二,政策实施决定着政策目标能够实现与否以及实现的程度和范围; 第三,政策正确与否,在主观认识范围内无法得到解决,只能由实践去检验。政策实施是检验政策正确与否的重要途径; 第四,政策实施是完善、发展公共政策和制定新政策的重要依据。
三、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
4)利益落实。 政策分配利益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利益群体能否按照政府的预定目标,获得应有的利益。 如农民减负问题。
对公共政策的社会本质理解上应注意以下问题:
①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利益分配,而不是其他分配。 ②公共政策是基于在多种利益关系上的有选择的利益分配非盲目的分配。 ③公共政策是综合各种利益矛盾后的利益分配。 ④公共政策是要在实践中得到实现的利益分配上的利益分配。
2、公共政策的认识论本质
从认识论的角度看,政策的本质被界定为政府与实践的中间环节,因而政策兼具理论与实践的二重特征。 (1)政策与理论 ----理论是政策的理念依据,政策是理论的具体化。 包含两方面的含义:①理论的内容影响和决定政策的内容,理论依据的不同造成政策的基本差别。 理论具有不同的层次----层次越高,对政策影响面越广。 ② 理论的正确与否,决定政策的成败。
公共政策PPT课件
• 政策元素构成政 策单元
• 政策单元构成政 策网络系统
• 政策系统存在与 特定的政策环境 之中
14
纵向结构
•由元政策 、总政策 、 基本政策 、具体政策 、 和个别政策五个层级的 政策系统构成 。
15
横向结构
•由政治政策、经济政策、 文化政策、社会政策和 外交政策五大类别构成
16
公共政策体系的特点
• ⑴ 整体性 • ⑵ 相关性
。
• ⑶ 层次性 • ⑷ 有序开放性
17
公共政策运作规律
• 公共政策运作规 • ⑴ 公共政策效
律就是指公共政 策在对社会生活
力作用规律
发生作用的过程 • ⑵公共政策生
中,所表现出来 命周期规律
的各种现象的、 本质的、必然的
• ⑶公共政策利
和稳定的联系 益调控规律
18
公共政策利益调控规律
39
领导同志听了各方面的意见后说:“伍献 文同志是我国有名的鱼类专家,难道他不 爱鱼?他们认为不必修鱼道的意见值得重 视.” 尽管如此,仍然有许多人不同意,继续议 论纷纷,经过进一步调查研究,党中央和 国务院毅然采取鱼类专家的意见,葛洲坝 工程按照原计划进行,也不在坝上修鱼道 ,(为了防备万一,坝上保留了建鱼道的 位置)这个决定为国家节省了三千五百万 元。
•
•主要是指政府机关及其 政府官员
5
公共政策的本质
•是要解决利益分配问题, 既包括物质利益的分配, 也包括精神利益的分配。
6
公共政策的特征
• 第一,政治性和公共性的统一 ; • 第二,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 ; • 第三,强制性与合法性的统一
7
• 公共政策的价值和功能
8
• 公共政策分析
《公共政策概论》教学大纲
《公共政策概论》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公共政策概论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开放教育本科的一门必修主干课程。
本课程72学时,4学分,开设一个学期。
二、课程的目的和任务公共政策概论是一门边缘性、交叉性学科,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涉及到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大领域中很多内容。
在兼顾理论体系完整性的基础上,该课程有目的地从系统科学的角度,介绍公共政策的基本知识和发展前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公共政策概论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尤其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和决策的理论和方法,从公共政策现实出发,对于公共政策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展开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并对公共政策的过程进行理论性探究,在此基础上概括归纳、凝练上升为理论。
因此,本课程不仅是对于公共政策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理论论述,也是对于公共政策和具体各个环节的描述,二者兼顾是本课程作为应用学科实践性强的特征之一。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1)通过学习和训练,使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公共政策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树立正确的公共政策观念。
(2)通过公共政策学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切实掌握认识和分析公共政策的基本方法,从而具备分析现实公共政策的基本能力。
(3)通过公共政策学的学习和训练,为进一步掌握从事政策分析和实际政策工作的系统化理论和完备的技术手段打下基础。
三、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和分工本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是现代行政管理研究的着力点。
要求学生了解公共政策学和行政学、管理学、公共管理学、政府经济学等相关学科之间的关系。
四、课程的基本要求(1)理解并掌握公共政策学的基本内容,逐渐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政策理论水平。
(2)引导学生运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探讨转轨时期我国若干政策问题出发,深入实质性的公共政策领域,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应对政策问题的务实能力。
第二部分媒体使用和教学过程建议一、文字教材文字主教材是陈庆云主编的《公共政策概论》,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
公共政策第一讲 概述
公共政策概述
本讲重点问题 公共政策,政策系统与政策过程; 公共政策,政策系统与政策过程; 公共政策学的兴起; 公共政策学的兴起; 公共政策的范式特征; 公共政策的范式特征; 公共政策的研究途径; 公共政策的研究途径; 学习公共政策的意义
引子:中国的房价到底怎 引子: 么了? 么了?
案例思考: 案例思考: 你怎么看中国房价过高问题? 你怎么看中国房价过高问题? 你认为中国的房地产政策受哪些因 素影响? 素影响? 公共政策是什么?有何特点? 公共政策是什么?有何特点? 公共政策与私人决策有何不同? 公共政策与私人决策有何不同? 公共政策与法律法规有何差异? 公共政策与法律法规有何差异?
公共政策系统是政策制定过程所包含 一整套相互联系的因素,包括公共机构, 相互联系的因素 的一整套相互联系的因素,包括公共机构, 政策制度,政府官僚机构以及社会总体 社会总体的 政策制度,政府官僚机构以及社会总体的 法律和价值观. 法律和价值观.
二,公共政策系统
(一)政策主体 1.政策主体: 政策主体: 政策主体 即直接或间接参与政策制定,执行, 间接参与政策制定 即直接或间接参与政策制定,执行, 评估和监控的人; 评估和监控的人; 2.政策主体的国别,地域差异性; 政策主体的国别 政策主体的国别,地域差异性;
一,公共政策学的兴起
(三)公共政策学兴起的背景 公共政策学兴起的背景 1.社会问题越来越复杂 ; 社会问题越来越复杂 2.当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已经发展出一 当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已经发展出一 当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些可以改善政策系统和提高政策质量的理 论和方法 ; 3.思想库的成熟及其在公共决策中的地位 思想库的成熟及其在公共决策中的地位 和作用的日益突出 ;
三,政策过程
第一章-公共政策概述-NEW-PPT精品文档
焚书坑儒:
•
秦始皇焚书坑儒政策,意在维护统一的 集权政治,反对是古非今。
二、公共政策的含义
•
公共政策具有明显的跨学科特征并被广泛 用于社会各个领域; • 不同的研究者会从不同的分析角度,应用 不同的理论和方法去研究不同的政策现象,而 不同的公共政策实践亦需要具有针对性的、不 同的公共政策理论与方法; • 在学术领域,人们对其含义的理解歧义颇 多,并没有形成一致的界定和彼此的认同。
西方学者的观点:
• • • • •
• 威尔逊:政策是由政治家制定,由行政人员执行的法
律与法规。 拉斯威尔:政策是一种含有目标、价值和策略的大型 设计。 伊斯顿: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权威性分配。 托马斯.戴伊:凡是政府决定做的或决定不做的事情就 是公共政策。 罗伯特 .艾斯顿:公共政策就是政府机构与其周围环境 之间的关系。 内格尔:公共政策就是政府为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所 作出的决定。
公共政策导论
内容简介
• 导言:我们为什么需要公共政
策? • 如何制定、执行、评估、终结、 监督公共政策? • 详情见课程提纲
导言:我们为什么需要公共政策?
•人的需要的无限性和满足人
的需要的资源的稀缺性矛盾
•利益自我实现要求与社会实
现途径之间的矛盾
案例:正当规制还是“庸医治驼背”?
--福州市对电动自行车十年规制的风雨历程
video.sina/v/b/14565359-1228635932.html
例如:秦始皇焚书坑儒政策
•
•
政策概念的形成,要比政策实践晚的多, 在 西 方 国 家 , 政 策 一 词 policy 是 由 政 治 (politics)中派生出来的。中国古代虽然没有 政策一词,但也有类似,相通的概念。如策画、 策略、国策等。
《公共政策概论》教学大纲张国庆政策科学
《公共政策概论》教学大纲本门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本课程主要以北京大学张国庆教授的《现代公共政策》教材为蓝本,吸收了国内外最新的研究动态和成果,总结了公共政策教学中的实践经验进行编写制作。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公共政策的基本理论、基本范畴、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认识在现代社会发展进程中公共政策的重要地位、公共政策与环境的关系、了解公共政策的规划、制定和执行的过程等,开阔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使学生能够较好地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公共政策实践的需要,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
在教学中,要求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研究实际生活中有关的问题,并从记忆、理解和应用三个层次来检验学生对该学科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第一章公共政策的含义与特征、第二章公共政策的逻辑过程、第四章理性主义公共政策分析、第六章公共政策问题的议程、第九章政策评估及其理论发展等是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应该重点进行讲授。
教学对象: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的本科学生教学方式:课堂讲授结合案例分析、课堂讨论。
教学时数: 54学时。
教学的学时分配:课堂讲授44学时,案例分析10小时。
第一章(4学时)第二章(4学时)第三章(6学时)第四章(4学时)第五章(6学时)第六章(6学时)第七章(4学时)第八章(6学时)第九章(4学时)第十章(4学时)第十一章(6学时)第一章现代公共政策的缘起与发展( 4学时)教学目标要求:了解现代公共政策产生的理论背景和实践依据,认识研究公共政策的意义,掌握现代公共政策的含义与公共政策的特征。
教学重点和难点:公共政策的含义与特征。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4学时)第一节现代公共政策界说( 1学时)一、现代公共政策的由来二、现代公共政策的涵义1、专家的观点美国学者伍德罗·威尔逊认为,公共政策是由政治家即具有立法权者制定的而由行政人员执行的法律和法规。
公共政策内容提要教学内容
学习-----好资料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公共政策的含义一、什么是公共政策社会公共权威在特定情境中,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行动方案或行动准则。
其作用是规范和指导有关机构、团体或个人的行动,其表达形式包括法律法规、行动规定或命令、国家领导人口头或书面的指示,政府大型规划、具体行动计划及相关策略等。
拉斯韦尔关于政策制定过程的分析关注于在政府内部的决策制定过程,很少谈及外部的或周围环境对政府行为的影响。
他简单地假设决策制定由可预计的少数参入的政府官员所限定。
这个模式的另一缺点就是缺少内部逻辑性,特别是在政策结束后的评估方面,应该在出现负面效应之前对政策进行评估,而不是在这之后。
尽管如此,这个模式在政策科学发展中仍然具有很高的影响力。
尽管不完全正确,但它在对整个政策过程组合成整体之前,通过允许隔离每个进程并对之检验而确实降低了研究公共政策的复杂性。
拉斯韦尔的描述构成了由加里.布瑞尔在19世纪70年代早期完善的模式的基础。
按布瑞尔的说法,政策过程由六个步骤组成:1)确立/初始化,2)预先评估,3)选择,4)执行,5)结果评价,6)终止。
布瑞尔认为确立和初始化代表在初步了解一个问题的次序中最早的步骤。
这一步,他认为,将通过对问题症结理解的描述和建议的解决方案来分类。
第二步,预先评估注重对在第一步形成的每一个不同的解决方案相关的风险、成本和效益进行计算。
这包括技术鉴定和评估标准选择。
这一步的主要是排除不能实行的方案从而缩小可能的选择范围,并按期望值对剩下的选择方案排序。
第三步决定采用某一方案,或者都不采用,或者是综合在评估之后剩下的各个解决方案。
剩下的三个步骤就是执行选择,对整个政策过程结果进行评估,根据评估达到预期的结论终止该政策。
Thormas Dye 提出一个独特而简洁的公共政策定义,他描述为:“政府选择做或者不做的事情”这个定义可能太简单了,他不能提供使公共政策概念化的手段方法。
它包括了公共政策中从购不购买文件夹到发不发动核战争的每一个政府行为的现象,这没有提供将政府行为中微不足道的和重要的现象分离开来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具有社会分享性的公共利益; 具有社会分享性的公共利益; 具有组织分享性的共同利益; 具有组织分享性的共同利益; 具有私人独享性的个人利益。 具有私人独享性的个人利益。
特定社会问题,即公共政策问题。 特定社会问题,即公共政策问题。 社会问题,是指实际条件与应有条件之间的偏差,或者是实际状态与社 社会问题,是指实际条件与应有条件之间的偏差 或者是实际状态与社 会期望状态之间的差距。 会期望状态之间的差距。 只有需要通过公共政策来加以解决的公共性社会问题, 只有需要通过公共政策来加以解决的公共性社会问题,才构成公共政 策问题。 策问题。 目标群体,行为方式受到公共政策影响和制约的社会成员。 目标群体,行为方式受到公共政策影响和制约的社会成员。 行动方案,是指政策的具体性和可操作性。 行动方案,是指政策的具体性和可操作性。——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 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 行动准则,是指政策对社会行为的指导性和原则性要求。 行动准则,是指政策对社会行为的指导性和原则性要求。——行为模式 行为模式
对作为政策客体的社会问题,应注意理解以下6个方面: 对作为政策客体的社会问题,应注意理解以下6个方面: 以下 社会问题是一种客观事实 客观事实。 (1)社会问题是一种客观事实。所谓客观事实是指一种可以通过 实证加以认识的情况。 实证加以认识的情况。客观事实的发生或存在是形成社会问题的必要 条件。 条件。 社会问题是一种主观定义 主观定义。 (2)社会问题是一种主观定义。所谓主观定义是指人们对上述客 观情况的察觉和认识。主观定义不同,社会问题界定也不同。比如, 观情况的察觉和认识。主观定义不同,社会问题界定也不同。比如, 公共场所吸烟在一些地区是一个社会问题,而在其它一些地区则不是。 公共场所吸烟在一些地区是一个社会问题,而在其它一些地区则不是。 社会问题的形成,受价值观的影响。 (3)社会问题的形成,受价值观的影响。当人们明显感到目前的 客观事实已经危及到他们所珍视的社会价值观, 客观事实已经危及到他们所珍视的社会价值观,是对他们所信奉的社 会规范的一种背离时,社会问题就产生了。 会规范的一种背离时,社会问题就产生了。
广义上的公共政策定义的解释
社会公共权威,泛指具有特殊权力、能够制定公共政策的政治实体。 社会公共权威,泛指具有特殊权力、能够制定公共政策的政治实体。 它既包括国家政府或执政党派,又含概宗教团体或宗族势力, 它既包括国家政府或执政党派,又含概宗教团体或宗族势力,既包括 个人(是代表群体的个人),也包括群体(是作为组织核心的群体)。 ),也包括群体 个人(是代表群体的个人),也包括群体(是作为组织核心的群体)。 特定情境,是指特定的历史时期和特定的环境条件, 特定情境,是指特定的历史时期和特定的环境条件,以及公共政策特 定的适用范围,即所谓的时空条件。 定的适用范围,即所谓的时空条件。 政策目标,增进与分配社会利益,包括: 政策目标,增进与分配社会利益,包括:
狭义上的公共政策的理解
从狭义上理解, 公民社会未成熟、法律体系相对独立的我国现 从狭义上理解,在公民社会未成熟、法律体系相对独立的我国现 实国情下,公共政策主要指的是政府(行政)系统的公共政策。 实国情下,公共政策主要指的是政府(行政)系统的公共政策。 特别是在法律体系相对独立且日益完备的当代中国, 特别是在法律体系相对独立且日益完备的当代中国,公共政策理 在法律体系相对独立且日益完备的当代中国 论研究,应当明确区分公共政策与法律规范的区别。 论研究,应当明确区分公共政策与法律规范的区别。 目前在我国关于政策与法律的一致性和区别性的主流观点是: 目前在我国关于政策与法律的一致性和区别性的主流观点是: 政策和法律在阶级本质、经济基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 政策和法律在阶级本质、经济基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社 会目标等根本方面高度一致 一致。 会目标等根本方面高度一致。 但在制定机关和程序、表现形式和基本要求、实施方式和手段、 但在制定机关和程序、表现形式和基本要求、实施方式和手段、 调整社会关系的范围和对人的效力、稳定性等方面存在区别 区别。 调整社会关系的范围和对人的效力、稳定性等方面存在区别。第1讲 公共来自策的理解 (一)教学内容
一、公共政策的含义 ——定义、特征、形式、类型、功能 定义、特征、形式、类型、 定义 二、公共政策系统:主体、客体、环境 公共政策系统:主体、客体、 三、公共政策的价值
一、公共政策的含义
定义、特征、形式、类型、 定义、特征、形式、类型、功能
(一)公共政策的定义: 公共政策的定义: 公共政策的定义
补充: 补充:公共政策要处理的社会问题
公共政策的本质作用就在于有效地解决社会所面临的诸多问题, 公共政策的本质作用就在于有效地解决社会所面临的诸多问题, 所以社会问题的客观存在及其主观认定被普遍认为是公共政策过 程的始点。 程的始点。 那么什么是社会问题 从抽象意义上讲,社会问题就是指实际条 什么是社会问题? 那么什么是社会问题? 从抽象意义上讲,社会问题就是指实际条 件与应有条件之间的偏差, 件与应有条件之间的偏差,或者是实际状态与社会期望状态之间 的差距,而这种偏差或差距往往会导致社会的紧张状态, 的差距,而这种偏差或差距往往会导致社会的紧张状态,它超越 了个人稳定的环境和范畴,牵涉到较为广泛的社会关系。 了个人稳定的环境和范畴,牵涉到较为广泛的社会关系。 社会所面临的问题很多,但在公共政策的官方决策者看来, 社会所面临的问题很多,但在公共政策的官方决策者看来,并非 所有的问题都是需要公共政策来解决的。在众多社会问题中, 所有的问题都是需要公共政策来解决的。在众多社会问题中,只 有需要通过公共政策来加以解决的公共性社会问题, 有需要通过公共政策来加以解决的公共性社会问题,才构成公共 政策问题。 政策问题。
狭义上的公共政策的理解
因此,从公共管理视角上看,当代中国公共政策理论研究, 因此,从公共管理视角上看,当代中国公共政策理论研究,应当 明确公共政策与法律的区别,应当更加关注狭义的公共政策观—— 明确公共政策与法律的区别,应当更加关注狭义的公共政策观 政府(行政)系统的公共政策。 政府(行政)系统的公共政策。 我们可以将公共政策与法律规范的表现形式上的区别归纳为: 区别归纳为 我们可以将公共政策与法律规范的表现形式上的区别归纳为: 公共政策通常表现为关于解决公共问题的行动纲领或纲要 通常表现为关于解决公共问题的行动纲领或纲要、 公共政策通常表现为关于解决公共问题的行动纲领或纲要、 决议、方针、指示、宣言、命令、声明、 决议、方针、指示、宣言、命令、声明、领导人的讲话或报 具有指导性、原则性、号召性,其内容比较概括, 告,具有指导性、原则性、号召性,其内容比较概括,很少 用具体的条文规范来表述。 用具体的条文规范来表述。 法律规范通常采用制定法的形式 有法典式的, 通常采用制定法的形式, 法律规范通常采用制定法的形式,有法典式的,也有单行 法规(如国务院的行政法规、 法规(如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国务院部委和地方政府的行政 规章等)形式,它具有确定性和规范性, 规章等)形式,它具有确定性和规范性,通过调整公共活动 中行为主体的法律权利义务关系来实现其目标。 中行为主体的法律权利义务关系来实现其目标。
社会问题关系到大多数人的利益——与公共利益有关 关系到大多数人的利益——与公共利益有关。 (4)社会问题关系到大多数人的利益——与公共利益有关。 如看病难问题) (如看病难问题) 社会问题的形成往往具有一个动态过程 一个动态过程。 (5)社会问题的形成往往具有一个动态过程。社会问题往往不 是突然发生的,而是逐渐形成的,它有一个从小到大、从潜到显、 是突然发生的,而是逐渐形成的,它有一个从小到大、从潜到显、 从一般到突出、从小范围到大范围的变化过程。( 。(如北京市民过 从一般到突出、从小范围到大范围的变化过程。(如北京市民过 节禁止燃放鞭炮规定的经过漫长的过程逐步形成共识) 节禁止燃放鞭炮规定的经过漫长的过程逐步形成共识) 社会问题往往具有系统性 具有系统性。 (6)社会问题往往具有系统性。任何一个社会问题都不是孤立 存在的,它往往是整个社会问题系统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存在的,它往往是整个社会问题系统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一 个小范围的社会问题往往是一个更大范围的社会问题的局部, 个小范围的社会问题往往是一个更大范围的社会问题的局部,且 这个小范围的社会问题的内部还有可能包含几个更小范围的社会 问题。(如城市自行车被盗问题,必然会牵扯到城市治安问题, 。(如城市自行车被盗问题 问题。(如城市自行车被盗问题,必然会牵扯到城市治安问题, 由此又涉及流动人口问题,户籍制度问题, 由此又涉及流动人口问题,户籍制度问题,公房出租问题等等 )
从广义上理解: 从广义上理解:
公共政策,是指社会公共权威在特定情境中 公共政策,是指社会公共权威在特定情境中,为达到一定 社会公共权威 目标而针对特定社会问题,面向相关的目标群体制定的行动 目标而针对特定社会问题,面向相关的目标群体制定的行动 而针对特定社会问题 目标群体制定的 方案或行动准则。 方案或行动准则。
广义上的公共政策的种类
广义上的理解, 广义上的理解,作为一种有关公共活动的行为准则和有关公共事 务管理的行动方案, 务管理的行动方案,公共政策包含公共领域的所有运用公共权力 制定和实行的公共行为准则和行动方案。 制定和实行的公共行为准则和行动方案。 广义上,根据制定主体划分,公共政策可划分为国家公共政策、 广义上,根据制定主体划分,公共政策可划分为国家公共政策、 国家公共政策 政府(行政)系统的公共政策、社会(NGO与公民社会 与公民社会) 政府(行政)系统的公共政策、社会(NGO与公民社会)的公共政 策和国际公共政策四种。 策和国际公共政策四种。 国家公共政策:国家(立法、司法机关)为了实现宪政, 国家公共政策:国家(立法、司法机关)为了实现宪政,对一 国内政治性公共事务的管理所制定和实施的公共政策。 国内政治性公共事务的管理所制定和实施的公共政策。 主要包括:国家宪政制度的建构、 主要包括:国家宪政制度的建构、中央和地方的公共管 理关系的规定、 理关系的规定、国家公共管理职能与组织架构等国家治理活动 和宏观的高层次公共管理内涵,具有全局性的特征。 和宏观的高层次公共管理内涵,具有全局性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