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过度学习_的危害及其救赎_兼谈_省略_面而有个性地发展_的教育制度体系_罗祖兵
中国大学生过度教育问题
05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1
李晓鹏. (2010). 中国大学生过度 教育问题研究. 北京:科学出版
社.
参考文献2
王晓华, 张建新. (2012). 中国大 学生过度教育问题研究. 中国教
育报.
参考文献3
杨宜勇, 柳军. (2011). 中国大学 生过度教育问题研究. 北京:社
教育资源浪费:由于学生接受的教育超 出了实际需求,导致教育资源的浪费。
教育质量下降:过度教育使得学生的学 习效果不佳,导致整体教育质量下降。
02 过度教育的原因 分析
高等教育的盲目扩招
01
高等教育自1999年开始扩招,导致大学教育逐渐从精英教育转 向大众教育,使得更多人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
02
扩招政策导致一些学校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降低招生标准,使
引导高校注重内涵发展
鼓励高校注重内涵发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培养高素 质人才。
加强职业教育和就业指导
职业教育发展
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提高 职业教育质量,为学生提供多
样化的教育选择。
就业指导体系建立
建立完善的就业指导体系,为学生 提供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创业扶 持等服务,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 的职业道路。
高校毕业生人数过多,导致就 业竞争激烈。
社会对学历的过度追求
社会对学历的过度追求使得一些学生和家长过分追求高学历,导致一些学生为了 获得高学历而盲目报考高校。
社会对学历的过度追求使得一些学生和家长为了获得高学历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 素质培养,如实践能力和社交能力。
家庭教育观念的影响
家庭教育观念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一些家 庭过分强调学习成绩和学历的重要性,导致孩子从小就形成 了过分追求高学历的心态。
中国大学生过度教育问题研究
2023-10-30•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与讨论•研究结论与建议目•参考文献录01研究背景定义特点定义与特点现象1一些大学生在毕业后选择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博士等更高层次的学位,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过度教育的现象。
现象2现象3影响2影响302研究目的了解大学生过度教育的现状描述大学生过度教育的现象,包括过度教育的定义、范围、程度和主要问题。
分析大学生过度教育的背景和历史演变,以及其对教育系统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总结大学生过度教育的特点和趋势,以及在不同地区和不同类型学校之间的差异。
分析大学生过度教育的原因探讨大学生过度教育的解决方案提出针对大学生过度教育的政策建议和教育改革措施,包括完善招生政策、改革教育内容和方式、加强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等。
研究大学生过度教育的社会适应策略,包括个人自我调整、社会支持和援助体系建立等。
分析大学生过度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可能的影响,为未来的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03研究方法文献综述法收集关于中国大学生过度教育问题的相关文献,包括学术论文、政策文件、调查报告等。
对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了解中国大学生过度教育问题的历史演变、现状及原因。
通过文献综述法,可以系统地梳理中国大学生过度教育问题的相关研究,为深入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010203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可以较为快速地获取大量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后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中国大学生过度教育问题的实际情况。
1实地考察法23前往中国各大高校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大学生过度教育问题的具体情况。
通过与大学生、教师、家长等人员进行深入交流,了解他们对大学生过度教育问题的看法和体验。
通过实地考察法,可以较为直观地了解中国大学生过度教育问题的现状和原因,为深入研究提供更为丰富的信息和资料。
04研究结果与讨论竞争压力01盲目跟风02家庭期望03教育资源配置不均功利主义教育观学生自我期望过高大学生过度教育的解决方案探讨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加强学生自我认知和规划能力培养05研究结论与建议大学生过度教育现象普遍存在研究结论过度教育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过度教育对大学生的学业成绩产生不良影响0102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和任务加强身心健康教育改进教育方式和内容加强家庭教育和社会支持展望未来建议与展望03040506参考文献参考文献0203感谢观看。
过度教育孩子的危机感言
尊敬的家长们,亲爱的老师们,各位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怀着沉重的心情,想就一个我们共同关心的话题——过度教育孩子的危机,与大家进行深入的探讨。
在这个充满竞争与压力的社会,我们为了孩子的未来,不惜一切代价地投入到教育中,然而,过度教育却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危机。
在此,我愿以一颗赤诚之心,向大家发出警示,共同为孩子们的美好未来努力。
一、过度教育的现状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与此同时,过度教育现象也日益严重。
以下是一些过度教育的表现:1. 课外辅导班泛滥。
为了让孩子在起跑线上领先,家长们纷纷将孩子送入各种辅导班,让孩子在课余时间接受额外的知识灌输。
2. 竞争压力加剧。
学校、家长、孩子三方都在为升学、就业竞争,导致孩子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
3. 重视分数,忽视素质。
过度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孩子的兴趣爱好、身心健康和道德品质的培养。
4. 教育方式单一。
家长和教师往往采用灌输式教育,忽视孩子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过度教育的危害过度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带来了诸多危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心理压力过大。
长期处于高压环境下,孩子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影响身心健康。
2. 创新能力下降。
过度教育使孩子陷入被动学习,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受到抑制。
3. 人际交往能力减弱。
过度关注学业,孩子缺乏与同龄人交往的机会,导致人际交往能力下降。
4. 兴趣爱好丧失。
在繁重的课业压力下,孩子失去了探索世界、发展兴趣的机会,导致兴趣爱好丧失。
5. 家庭关系紧张。
家长过度关注孩子的学业,忽视孩子的感受,导致家庭关系紧张,甚至出现亲子矛盾。
三、应对过度教育的措施为了让孩子健康成长,我们需要共同努力,应对过度教育的危机。
以下是一些建议:1. 调整教育观念。
家长和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
2. 适度减轻学业负担。
合理安排孩子的学习时间,保证孩子有充足的休息和娱乐时间,让孩子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
浅谈“过度”教学现象及矫正策略
浅谈“过度”教学现象及矫正策略所谓过度教学是指施教者所实施的教学超过了学生身心全面健康成长的需要。
客观方面指:教学内容、方法等超出了社会对同龄人的普遍要求,超出了学生生理、心理成熟程度及现有知识经验水平;主观方面指:教学超出了学生的兴趣、志向等。
教学过度是当今普遍存在的一种教育现象,其弊端首先是对学生的身心造成危害,同时对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和教师的专业成长均有消极影响。
一、教学过度的主要危害(一)教学过度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危害首先,表现为学生身体素质的下降。
学生在高压下大量透支了脑力与体力,多数人又在精神上饱受失败的打击,因此不少学生身体素质较差。
缺乏运动导致肥胖和超重,缺乏爆发力,较上代人肺活量直线下降;近视率与程度令人担忧。
小学生近视率占三成,初中生达六成,高中生则接近八成。
至于学生亚健康现象更是普遍存在。
其次,教学过度对学生心理的伤害。
教学过度的直接因素是教师和家长为了学生的考学而进行的行为选择,这种违背客观规律的行为对学生心灵的影响不可小视。
这些年学生中出现严重心理问题并进一步出现问题行为的并非个别,且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人数呈增加的趋势。
他们中普遍存在厌学情绪,出现学校恐惧症、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的人数比二十年前多得多。
学生在超负荷的脑力劳动和巨大的心理压力面前,产生种种心理问题甚至问题行为是无法避免的。
(二)教育过度对亲子关系、师生关系造成的影响有研究认为,成人的生存质量会影响儿童的生理心理发展。
反之,学生的生存质量也会影响教师和家长等成人的生存质量,尤其会直接影响师生关系和亲子关系。
因为学生在巨大的压力面前,心理承受力会愈来愈低,进而激发出对成人世界无尽的逆反力量,以释放压抑在心中的痛苦与烦恼。
孩子拒绝与家长沟通,有家不愿回的大有人在,离家出走的现象几乎每校都有,为一点小事砍伤父母已不鲜见,师生感情也远没上代人那么深厚。
二、教学过度的根本成因教学过度的成因是复杂的,既有实践层面的也有理论层面的;有学校、家庭层面的,也有国家层面的。
过度教育心得体会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从幼儿园到大学,孩子们似乎被推入了一个无休止的学习漩涡。
在这个过程中,过度教育现象屡见不鲜。
作为一名经历过过度教育的学生,我深刻体会到了其中的酸甜苦辣。
在此,我想分享我的心得体会,希望能为正在经历或即将经历过度教育的朋友们提供一些启示。
一、过度教育的定义与表现过度教育是指超出学生实际需求、违背教育规律,造成学生身心负担过重的一种教育现象。
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学业压力过大:学生需要应对大量的作业、考试,甚至参加各种培训班,导致身心疲惫。
2. 时间安排不合理:学生的日程被各种补习班、课外活动填满,几乎没有休息和放松的时间。
3. 教育内容重复:学校、家庭和社会对学生的期望过高,导致教学内容重复,缺乏创新。
4. 忽视学生个性发展:过度教育往往以分数为导向,忽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二、过度教育的危害过度教育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学习效果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都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1. 身心健康受损:长期的学习压力导致学生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甚至引发身体疾病。
2. 学习效果下降:过度教育使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果不佳。
3. 社会适应能力减弱:过度教育使学生缺乏人际交往、团队协作等社会技能,难以适应社会。
4. 创新能力受限:过度教育使学生在追求高分的过程中,忽视了创新思维的培养。
三、如何应对过度教育面对过度教育,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1.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家长和学校要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念,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
2. 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家长要引导学生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保证充足的休息和娱乐时间。
3. 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家长和学校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鼓励学生参加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4. 提高教育质量:学校要注重提高教育质量,减少重复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5.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家长和学校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和解决心理问题。
浅议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过度教育”现象
浅议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过度教育”现象对过度教育的研究最早源于西方。
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的各级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办学规模的迅速扩大,使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力供给过度增加,导致了越来越多的高学历劳动者所受的教育水平超过了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水平以及不得不从事较低学历者就可完成的工作,从而造成了知识贬值甚至知识失业现象,这在教育经济学领域被称为“过度教育”(overeducation)。
笔者认为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过度教育”现象,这种现象在我国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尤为明显,它对我国教育资源造成严重的浪费,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
一、“过度教育”的涵义及表现(一)“过度教育”的涵义虽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过度教育被越来越多的西方经济学家所关注,但对过度教育的理解,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
1976年弗里曼(Freeman2R)首次提出“过度教育”的概念,他在《过度教育的美国人》(TheOvereducatedAmerican)一书中把“过度教育”定义为教育供给超过了社会需求。
毕晓普(J.Bishop)认为:“教育过度主要是指一个社会(或个人)拥有的教育超过了它(或他)的所需(Required)或所望(Desira2ble)。
约翰・”罗布斯特(JohnRobest)认为:“一个人获得的教育超过了他的职业所要求的水平就属于过度教育。
”美国教育经济学家曾满超(MuncTsang)和莱文(Levin2H)给出了判定“教育过度”存在与否的3项标准:1)接受过同等教育水平的人,其经济地位或收入比以前下降了;2)受教育者没有完全达到他们预期的职业目标;3)工作人员掌握的技能超过了他们所从事的职业岗位的需要。
根据教育过度理论,我们可以看到,现阶段我国确实存在一定程度的教育过度现象,本文暂且不谈论这种“过度”是什么性质的过度。
(二)“过度教育”在我国的表现1.大学生就业难高校从1999年以来,逐年以20%左右的速度扩招,到2009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610多万。
过度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过度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重要性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并且越来越多地投入到教育领域中。
但是,随着教育的繁荣,出现了过度教育的现象。
这种趋势的出现,不仅浪费了家庭和社会的财富,更对学生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过度教育现象以及相关政策对策的研究。
一、过度教育现象所谓过度教育,顾名思义就是在教育行业中过多的投资和过高的期望值。
这种现象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家庭教育理念的过度,部分家长期望自己的孩子在学习上能够赶超其他孩子,成为尖子生,从而对孩子施加过多的学习压力。
2、教育机构的虚假宣传,宣传自己培训的学生全部可以考上名牌大学。
这种宣传迎合了家长对孩子未来的期望值和社会的竞争压力,导致家庭和社会在教育上面临重重负担。
3、学校教育制度的问题,学校在一些重点学科的考试中设置了重重难关,导致学生在这些科目上反复深造。
二、过度教育对学生健康的影响过度教育不仅是对家庭和社会财富的浪费,更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学生在面对过多的学习压力时,产生的精神压力和身体疲劳会导致各种健康问题。
1、过度疲劳学生在过度学习时容易产生过度疲劳,从而导致精力不足、思维迟缓等问题。
2、缺乏锻炼过度学习会占用很多学生的时间,缺乏锻炼的机会,进而导致身体下垂或体重过轻。
3、情绪失控过度的学习压力还会导致学生的情绪失控,例如攻击性行为、社交障碍等问题。
以上问题只是过度教育对学生身心健康影响的冰山一角,这些问题的存在为学生的发展和成长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三、过度教育的对策1、法律策略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措施,对教育机构进行监管与约束。
例如:在宣传中禁止夸大事实,以及给予不实质保证,设置科目限制,超过限制数则不能得到相应分数等。
2、家庭教育策略家长教育是影响学生生长成长的重要因素。
因此,早期的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发育十分重要。
家长可以:·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引导孩子掌握学习的技能·平衡家庭生活、学习及娱乐的时间分配问题。
学生过度学习研究综述
学生过度学习研究综述作者:王琳来源:《报刊荟萃(上)》2018年第03期摘要:本文分析了学者们关于学生过度学习的研究,主要存在两个不同的研究角度,一是作为一种记忆的方法,对过度学习的运用,二是把过度学习看作是一种学习现象,对其进行批判。
基于学者们的研究,我们还可以把对象具体化,根据具体的对象的特征,研究其度的界限,辩证地看待过度学习。
关键词:学生;过度学习;综述学生离不开的就是学习。
学习是一个概念很大的词,可以从多方面去讨论,随着时代不断的变化,教育事业不断地发展,现在的学习跟以前也有了很大的变化。
过度学习首先提出是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在《论记忆》(On Memory)一书中,其含义指一个人要掌握所学的知识、技能一定要经常提醒自己通过反复练习,才能得到巩固。
这个概念是心理学上作为一个学习方法的定义,慢慢地,过度学习变成一个教育学概念。
罗祖兵,杨娥把过度学习定义为:在公共学习领域对超量、超难的内容过多地进行反复学习。
其中“公共学习领域”是指一定群体内每个人都要学习的领域。
现在学习竞争非常激烈,家长们特别积极地为孩子报各种培训班,孩子的作业也堆积成山。
这样很多学生产生了巨大的压力,焦虑。
因此,对于过度学习的研究十分有必要,我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分析了目前学者们对过度学习的研究。
一、国内外研究(一)对过度学习的肯定自从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提出过度学习后,国内外对过度学习的研究基于学习方法的概念,主要集中在过度学习的基点度、价值以及应用的研究,这些研究均显示把过度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法和策略,主要是从肯定和利用的角度讨论的。
如大量研究显示过度学习的“基点度”即达到“记住”和“学会”的学习次数或学习时间,过度学习的“最适度”是在“基点度”的基础上增加50%,过度学习的价值或作用首先在于它能使记忆痕迹更加巩固;过度学习普遍应用在对所学知识的记忆。
除此之外,研究者认为影响记忆程度高低的最重要因素是过度学习,他们解释说,过度学习加强了刺激与反应之间的相互作用,使记忆更加稳固,减少了遗忘的可能性。
“过度学习”的危害及其救赎―――建立“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的教育制度体系
“过度学习”的危害及其救赎―――建立“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的教育制度体系【摘要】过度学习给个体带来身心健康的伤害,影响人际关系。
建立注重个性发展的教育制度,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倡课程多样化和个性化发展。
只有建立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的教育制度,才能真正救赎过度学习的危害。
【关键词】过度学习、危害、救赎、全面发展、个性发展、教育制度、身心健康、人际关系、综合素质、多样化、结论。
1. 引言1.1 探讨过度学习对个体的危害过度学习对个体的危害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和家长教育观念的改变,很多学生陷入了过度学习的怪圈。
过度学习不仅使学生们身心俱疲,还可能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
长时间的学习和应试压力会导致学生们的身体健康受损,出现头晕头痛、失眠、消化不良等症状。
过度学习会削弱学生们的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他们缺乏与同龄人的交流和合作,更易出现孤僻、内向的性格特征。
过度学习还可能导致学生们缺乏兴趣、热情,对知识的获取变得机械和单一,丧失了学习的乐趣和创造性。
我们亟需建立“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的教育制度,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才能真正摆脱过度学习的危害。
1.2 分析建立“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的教育制度的必要性在当今社会,教育制度已经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学生们在学习的同时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过度学习已经成为了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建立“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的教育制度势在必行。
建立“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的教育制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个人的兴趣和特长。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拥有不同的爱好和才能。
如果教育制度能够注重个性化发展,那么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去发现和培养自己的特长,实现自我实现和自我价值的最大化。
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的教育制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促进创新能力的培养。
过度的学习往往导致学生丧失学习的乐趣,而一个关注个性发展的教育制度可以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激发他们对知识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
“过度学习”的危害及其救赎―――建立“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的教育制度体系
“过度学习”的危害及其救赎―――建立“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的教育制度体系【摘要】过度学习在当今社会已经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严重危害着学生的身心健康。
过度学习导致学生的学习动力下降和兴趣丧失,使他们失去对知识的探求和热情。
缺乏全面发展的教育也导致人才短缺和社会问题加剧。
建立“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的教育制度势在必行。
这种制度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个性特长,为他们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和发展机会。
只有通过建立全面发展的教育制度,才能有效解决过度学习带来的种种危害,推动教育向更健康、均衡的方向发展。
我们需要提倡个性化教育,以实现教育的良性发展和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过度学习、危害、全面发展、个性化教育、教育制度、学生健康、学习动力、兴趣、人才短缺、社会问题、创新能力、个性特长、良性发展、人才培养目标1. 引言1.1 介绍“过度学习”的危害"过度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花费过多时间和精力,追求完美成绩和高分而忽略了自身的身心健康。
这种学习方式可能导致一系列身体和心理问题。
长时间的学习压力和紧张情绪容易引发学生的焦虑和抑郁,甚至导致心理问题的加重。
过度学习还可能导致学生的睡眠质量下降,长期缺乏充足的睡眠会影响学生的记忆力和思考能力,进而影响学习效果。
过度学习还容易导致学生的体力消耗过大,长时间的坐姿学习容易引发腰背疼痛等身体不适。
除了身体和心理健康问题,过度学习还可能导致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丧失和学习动力下降。
长时间的机械式学习和应试教育容易让学生产生倦怠感,对学习缺乏热情。
学生因为过度追求高分而忽视了知识的内在意义和学习的乐趣,导致无法持续保持对知识的持续探索和学习的动力。
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影响了他们的终身发展和成长。
要解决"过度学习"带来的危害,需要建立一个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的教育制度体系来引导学生健康、积极地学习。
1.2 探讨建立“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的教育制度的重要性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石,教育制度的完善与否直接影响着国家的未来发展。
教学过度技术化的弊端与化解-精品文档
教学过度技术化的弊端与化解信息化时代给我们带来了无数的好处,如能迅速地查找资料和相关信息,也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信息传递和交流沟通。
另一方面,信息技术让教师产生依赖心理,以至于过度使用教学技术。
正如学者指出:“教学技术化的最直接结果是改变了教学活动的本性,导致教学活动成为一项纯粹技术性活动,失去了其最基本的人文向度和价值属性。
” [1] 因此,在大数据时代,我们在享受信息技术给教学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要反思教学过度技术化所带来的弊端,以便让信息技术成为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而不是唯一的教学手段。
一、教学过度技术化的具体表现1.备课离不开电脑和网络在数字化的今天,老师们备课往往是采取电子化的办公,对教材的处理、对教案的撰写都离不开电脑,有些老师不停地从网络上搜集相关的备课材料,有的老师则直接从网络上下载一些与自己上课相关的教案,因为网络上现有的教案很多,而且做得很精美,同时,从网络上下载很方便。
因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常常离不开电脑和网络。
2.上课必须要用电脑使用多媒体能更好地进行知识的演示,也能更加迅速地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对于辅助教学作用重大。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过度使用教学技术,就出现了“过犹不及”的局面,正如一些老师在上课过程中出现下面的现象:“一堂40 分钟的语文课动用了信息技术的十八般武艺:动画导入、图片展示、视频介绍、音效烘托⋯⋯整节课老师只讲了五六分钟,学生甚至没有时间进行课文朗读” [2 ] 。
3.教学资源离不开网络在寻找教学资源过程中,教师往往在各大网站上寻找各种各样的资料。
因此,网络成为教师教学准备工作和各种教学资源的重要途径,而手机和电脑则被当作一种重要的载体。
4.作业布置离不开网络在今天云课程等网络课程比较盛行的情况下,学生的作业也开始出现无纸化的现象。
教师往往通过网站、QQ、微信、 E-mail 等信息化手段布置作业,于是,教师作业布置也往往离不开网络。
5.学习离不开网络教师的终身学习是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规定的重要内容,因此,学习成为教师的必修课程。
学前教育如何避免过度学习?
学前教育如何避免过度学习?学前教育要如何避免过度学习:注重实际发展,而非成绩学前教育是孩子人生的有用起点,其目标应是促进孩子全面发展,而非过早追求学习成绩。
过度学习不仅会扼杀孩子的兴趣和学习热情,更会对他们身心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在学前教育中,尽可能避免过度学习至关重要。
一、了解过度学习的危害过度学习指的是过早、过浓度地参与超前学习,或将学习目标过早设定在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上,而忽视了孩子身心发展、兴趣培养和生活体验等方面。
过度学习会导致以下问题:压抑天性,扼杀兴趣:孩子被迫学习枯燥乏味的知识,无法获得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会影响其未来的学习积极性。
身心疲惫,影响健康:过度的学习压力会造成孩子的负面情绪,影响睡眠、食欲,甚至造成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忽略全面发展:过度学习往往注重于认知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孩子的情感、社会、身体等方面的协调发展,导致整体发展失衡。
扼杀创造力,阻碍个性发展:过早强行灌输大量知识和技能,会抑制孩子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限制其个性化发展。
二、构建合理的学前教育模式为了避免过度学习,学前教育应遵循以下原则:以游戏为本,寓教于乐:学前教育应以游戏为主,在玩乐中学习,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轻松掌握知识和技能。
崇尚生活体验,培养综合能力:鼓励孩子参与各种生活活动,例如烹饪、手工、艺术创作等,锻炼身体动手能力、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
注重情感发展,塑造良好性格:引导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重视培养友爱、合作、分享等优良品质,促进孩子的情感发展和心理健康。
尊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每个孩子的发展水平和兴趣爱好都有所不同,教育者应尊重个体差异,根据孩子的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
结合家庭教育,营造良好氛围:家长应与幼儿园保持沟通,共同创造和谐、愉快的家庭学习氛围,尽量减少对孩子过大的学习压力。
三、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为终身学习打基础避免过度学习,并非否定学前教育中的学习,而是要转变学习方式,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在玩耍中成长,并从中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
对课改中若干“过于”现象的思考
对课改中若干“过于”现象的思考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来,确实取得了许多可喜的变化,然而,由于对新课程理念理解的不全面和急功近利等多方面的原因,一些地方出现了许多新的“过于”现象。
一、过于强调赏识教育,忽略惩戒教育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和赏识教育的不断提倡,课堂中教师对学生的表扬和奖励越来越多,奖励的手段形式多样,从口头表扬称赞到奖励小红星、糖果、文具等等,可谓是使出了浑身解数。
然而,在热闹的背后,我们不得不思考,这就是我们所追求的赏识教育吗?事实上,美好的愿望常常事与愿违。
频繁的表扬和奖励常常使学生的兴趣发生偏离,使学生对学习本身的兴趣常常异化为对老师表扬的虚荣追求和既得的物质利益。
我就看到过课堂上学生因为老师忘记给自己发奖品而打断老师和同学的发言,小组与小组之间为老师该不该给某个小组奖励之事争得面红耳赤的现象。
在课改中,许多教师一提到“批评”就讳莫如深,惟恐被扣上“伤害学生自尊”的帽子,以至于学生的见解即使乏善可陈、离题万里时,教师也会言不由衷地称赞一两句。
这种做法实际上对学生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长此下去只会助长学生的傲慢情绪,养成虚荣心,同时放松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使学生习惯于生活在赞扬声中,接受不了来自任何一方的批评,从而影响学生健康心理素质和健全人格的养成。
诚然,表扬是维护学生自尊心、树立学生自信心的重要方法,但批评指正有时比表扬显得更为珍贵,学生犯错的时候,往往是实施教育的良好时机。
首先,批评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诚实、善良、敢于承担责任是现代人的重要品质,教育就是要教会孩子为自己的行为和过失承担责任。
学校是社会的缩型,在学校里逃避自己行为过失责任的人,是不可能为社会承担责任的。
其次,批评指正有利于学生发现自己的错误,进而改正错误。
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的,尤其是未成年的学生。
再次,批评和惩戒可以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人的一生是不可能一帆风顺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犯几次错误,受几次惩罚,经历几次挫折,也是人生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
过度学习牺牲了人的完整教育和成长机会
过度学习牺牲了人的完整教育和成长机会文章转自网络教育常被看成是对未来的投资,是脱离蓝领阶级、成为专业人士的关键;在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更被看成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
但是,知识经济的产业规模与就业人口有限,使得教育的盲目投资开始泡沫化,连英国都不例外。
英国的知识经济一向具有全球领先优势,为了强化其竞争力,英国把大学教育的普及率从1989年的15%迅速提升到1995年的35%,近年更高达47%。
但是英国却无法提供大学生足够的就业机会——2011年底有三分之一的大学毕业生在从事不需要大学文凭的工作,而另外五分之一的大学毕业生则失业。
很多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投资血本无归,而高等教育则从知识经济变成泡沫经济。
台湾的问题更严重:孩子从小活在我们虚构的梦里,从小学就开始用过度教育学习一辈子也用不到的知识,因而牺牲了作为人的完整教育与成长机会。
很多家长再穷也要挤出学费来逼孩子念完硕士,而公私立大学则明知学生出路有问题仍浮滥招生;学生毕业后只能迁就低阶的工作,或变成流浪教师与流浪硕博士,但是梦碎的年轻人却没有机会培养出忍受挫折与委屈的能力。
一个留学欧洲十四年的博士生在多年的忧郁症之后自杀了,整个社会却还是没有警觉到:教育的盲目投资不只浪费金钱和孩子的青春,更剥夺了孩子完整人格教养与忍受挫折的能力,使他们处于忧郁症的边缘。
马斯洛的需求层级理论说人有八种需要,由低而高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感、情感关系与归属感、自尊与他人的尊重、理解宇宙与人生、美感的需求、自我实现,以及灵性与自我超越的需求。
想要满足这些需求,就要先培养出相对应的能力,因为这些能力并非不学而能。
以情感关系与归属感为例,很多理工学院毕业生对人心一无所知,所以没有能力处理夫妻的亲密关系,甚至连恋爱时的吵架与闹别扭都不知道该如何处理。
这样的人更加不可能理解孩子的委屈与憧憬,或配偶对亲密关系的渴望,而只能妄想着用傲人的收入来购买家庭的幸福。
这样的人,当然没有能力拥有幸福的家庭。
如何避免过度教育和过度学习
如何避免过度教育和过度学习赫伯特·斯宾塞是英国著名教育家和哲学家,被称为“社会达尔文主义之父”,一生荣誉无数,他的教育理念更是影响了英美教育界百年来的发展。
在斯宾塞众多的经典著作中,最能体现他的家庭教育理念的当属1861 年发表的《教育论集》(Essays On Education And Kindred Subjects),近年来又被广泛地译为《斯宾塞的快乐教育》再版发行。
主人公小斯宾塞是斯宾塞的亲侄子,双亲因故去世后,被斯宾塞收养,自此以后斯宾塞一边进行教育研究,一边进行教育实践,在培养小斯宾塞成长的过程中,总结家庭教育里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包括“快乐教育”在内的多个教育主张。
本文整理自2010 年由颜真编译,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斯宾塞的快乐教育(修订版)》第十四章,“如何避免过度教育和过度学习”。
在伦敦的日子宁静而又匆匆。
秋天时,我收到了小斯宾塞从德比的来信,信中充满对我们在一起的美好时光的怀念,但又流露出淡淡的哀愁。
他谈到了现在镇上的一些事情,特别是学校。
为了争取达到好的教学业绩,为了让德比的孩子更多地考上大学,学校上上下下都非常重视学习,紧张得让人气都喘不过来。
许多同学出于父母的期望和老师的压力,睡眠严重不足。
美丽的德文特河畔,再也看不见同学们快乐的影子,他们都眼睛发红地在准备一年一度的大学升学考试,但小斯宾塞说,他很怀疑这是否真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长期以来,我都在思考“过度教育”的问题。
我决定离开伦敦到我可爱的小斯宾塞身边,回到美丽的德文特河畔。
当我在一个早晨告别伦敦的时候,太阳在浓密的雾中挣扎。
远远望去,伦敦大桥上人流涌动,人们匆匆忙忙从家里赶向工厂、机关、学校。
这使我想起一位诗人笔下的伦敦来:大雾笼罩着黎明,人流涌过伦敦大桥,这多像是一个教育的寓言啊,许多可爱的孩子,在他们渡过了美好的童年、少年之后,又必须通过一座拥挤的大桥,才能到达人生的彼岸。
有的人过去了,有的永远停留在桥的另一边,开始另一种生活。
父母须知:过度教育,对孩子的智力是一种伤害
父母须知:过度教育,对孩子的智力是一种伤害我们中国太崇拜知识了,因为考试定胜败的教育制度的存在,大家都在拼命的学习知识,比拼谁掌握的知识多,掌握得好。
尽管我们知道,自己曾经拼命想要掌握的为了考取高分的知识,真正能用上的很少;尽管我们知道,我们的孩子已经有点厌学了,已经有点反抗了,已经开始烦躁不安了,但是我们依然执拗地认为孩子:你怎么这么粗心,这么不上进,这么没有志气呢?难道你就不能体谅我为你的付出吗?一:人脑是一个器官,走神是在自我保护!(是谁减掉了孩子得翅膀?)庄子说过: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这个世界上的知识太多了,我们没法穷尽所有的知识,但是我们可以合理的追求适合自己的知识。
我们日常学习中,最为被大家忽略的一点是:我们的大脑其实包含了存储知识的功能,消化知识的功能,重组知识的功能,调用知识的功能。
就好比是我们的身体:有胃,小肠大肠,肾脏,肝脏等等器官。
可以想象,我们的身体的器官,不是一天长成的。
同样的,我们的大脑也需要很长的时间来发育,甚至可以说,大脑的可塑性比我们的身体的其他器官都更好,而且不会说永远定型。
比如说,有些人到了年纪很大的时候,大脑还可以变得聪明。
这就是因为大脑尽管大小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是大脑处理信息的方式,是可以不断升级的。
但是,我们过量的知识性的灌输,对孩子的大脑是是一种伤害!(注意过量两个字)如果你发现孩子两眼无神,经常性的走神,那可能就是知识对她来说,已经有点过量了。
你有没有一种感觉,就是吃完饭的时候,消化的过程中自己的大脑会缺血?这说明消化是一件很耗精力的事情。
同样,人的大脑对于新知识的理解,也是非常需要精力的。
一旦超过了一定的份量,大脑就会自动放空逃避了,表现为走神。
这就可以解释您看到的现象:为什么有些孩子不容易走神,有些孩子容易走神?主要就是因为,这些孩子的消化能力强,大脑还有精力可以集中;而有些孩子的大脑处理能力差,一下子就消耗完精力了,大脑自动逃避了。
学生学业过重给学生带来的影响
学生学业过重给学生带来的影响近年来,学生学业过重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尤其在高中和大学阶段,随着学习任务和考试压力的不断增大,越来越多的学生遭受到了心理和身体上的负面影响。
就此,本文将探讨在学业过重下,学生所面临的种种挑战和影响,以及如何有效地应对这些问题。
一、学习压力过大的影响学业过重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学习压力过大的问题,长期积累下来,这些压力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严重的影响,尤其是对那些对成绩和前途特别看重的学生而言。
这些学生由于学业压力过大,往往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进而影响他们的学业和日常生活。
一些学生在面对这些问题时,可能会增加用药的需求,食欲不振,失眠,头痛和身体疲劳等身体问题。
二、社交和人际交往受到影响学业过重不仅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还会对他们的社交和人际交往产生负面影响。
一方面,学习任务的频繁调整影响了学生的社交活动时间,另一方面,学生无法专注于健康的人际交往,而被分心。
这种社交和人际交往受影响的后果是,学生难以建立外向的关系,如对恋爱,交友等处是困难。
三、身体状况下降的后果学生在拼搏与学业过重的过程中,其健康状况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许多学生因为忽略了健康而导致疾病加重,如疲劳,缺钙等,成为一个长期隐患。
学生疏于锻炼,缺乏充足的睡眠,甚至出现饮食不当等问题,进而招致了进一步的健康问题,如纤维瘤,糖尿病等。
四、气质受到损失的后果随着学习压力的增大,学生的气质和个性也渐渐受到影响。
许多学生由于个性缺陷,太过乖戾和极端,很难与他人互相理解与合作,容易对个人和社会产生负面影响。
这些人在面对各种挑战时往往容易沮丧和烦躁,对未来充满着虚幻以及绝望。
如何应对学业过重的影响?面对学业过重给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应对:1) 健康饮食和足够的睡眠。
饮食不当和睡眠不足都会导致其不良的身体反应,因此,学生需要关注自己的饮食和休息,以增强身体和精神的免疫力。
2) 学习适度,调节好学习时长和压力。
过度教育英语作文
作为过度教育的受害者,我深刻地体会到这种教育方式给我的成长带来的消极影响。长期的课业负担让我丧失了很多本该拥有的快乐时光,也限制了我的兴趣和发展。因此,我认为学校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探索和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而不是被一味地灌输知识。
六、对过度教育的反思与建议
四、教育体制与改革
教育体制的问题是导致过度教育的根源所在。为了让学生全面发展,教育部门应该加大对学校教育的监管力度,提倡素质教育,多样化的教育评价体系,以及鼓励学生发展个性和兴趣的教育模式。同时,学校和家长也应该共同努力,调整孩子的学习方式,让他们更多地参与体育、艺术、社会实践等活动,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
针对过度教育,我们应该保持警惕,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首先是要改善教育体制,构建多元化的课程体系;其次是家长要理性教育,不要过分期望孩子,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陪伴;最后是学校应该加强教育课程的改革,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体验生活。
在我看来,解决过度教育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只有家长、学校和社会联手合作,才能够让每个孩子都能够享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和全面的成长。 Only through the joint efforts of parents, schools, and society can we ensure that every child enjoys a happy childhood and comprehensive growth.
过度教育英语作文
As a student who has experienced the pressure of excessive education, I would like to share my thought是指过分注重应试教育,忽视了学生全面发展的问题。在这种教育体系下,学生被迫进行大量的课外补习和教育培训,导致缺乏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甚至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第5期(总第310期)GLOBAL EDUCATION Vol.42No5,2013“过度学习”的危害及其救赎*———兼谈如何建立“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的教育制度体系罗祖兵杨娥摘要“过度学习”是指在公共学习领域对超量、超难的内容过多地进行反复学习,它表现为重复学习、超量学习和过难学习。
过度学习损害了学生的健康,耗尽了学生的潜能,扼杀了学生的天性,抑制了学生的个性。
过度学习的存在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读经书的教育传统、重社会的教育目观、重知识的考评制度、去理性的教育操作。
为了实现过度学习的救赎,必须树立发展个性的教育观,建构重特长的考评制度,鼓励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降低学习难度。
关键词过度学习;危害;改进对策作者简介罗祖兵/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武汉430079)杨娥/湖北省十堰市房县职业技术学校教师(十堰442100)一、“过度学习”的表征“过度学习”原本是个心理学术语,是指“在刚刚能背诵或回忆的基础上的进一步的学习”。
[1]心理学研究表明,过度学习有利于保持学习效果。
本文要讲的“过度学习”,虽与心理学有关,但它不是一个心理学的概念,而是一个教育学的概念。
在本文,“过度学习”特指在公共学习领域对超量、超难的内容过多地进行反复学习。
其中“公共学习领域”是指在一定群体内每个人都要学习的领域。
过度学习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重复学习重复学习是过度学习最直观的表征。
它是指对于同样的学习内容过多地进行反复学习。
此种意义上的“过度学习”与心理学中的过度学习具有一致性,是过度的“过度学习”。
虽然心理学认为,过度学习有利于知识的保持,但这个“度”是有限的。
“研究表明,保持效果既好又省时省力的最佳过度学习率为50%。
”[2]如果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学习,不仅浪费时间,而且还会导致大脑皮层出现抑制作用,致使大脑活跃程度降低,注意力下降,学习效果差。
然而,在当前的教学中,过度学习大量存在。
比如说在高中,原本是三年的学习内容,许多学—62—*本文为湖北省2012年教学研究项目“大学研究性教学的常态化研究”(项目编号:2012079)和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课题“生成性思维视域下教学模式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10B087)的研究成果之一。
校基本在前两年就上完了,整个高三基都是一轮又一轮的复习。
在笔者的经历中,高三复习达至六轮。
许多教师甚至认为,新授课阶段的学习效果不是关键,关键在于高三的六轮复习。
正因为如此,许多教师在高一、高二以及高二暑假补课阶段都只是赶进度,无暇顾及学生是否消化;同时,学校为高三配备了最好的教师(许多教师因此只能带到高二就不能往上带了)。
在初三升高中的备考中,许多学校的做法亦如此。
(二)超量学习超量学习是指学生的学习任务量远远超过其时间许可。
学生学习的任务量,可以用学习时间来衡量。
一项调查表明,“有近一半的中学生在6:00之前起床,有大约2/5的中学生在6:00-6:30之间起床”;同时,“绝大多数初中生(54.7%)在22:00以前就上床睡觉了,但高中生只有28.1%的学生能在22:00以前上床睡觉。
其他大部分高中生都要在22:00以后睡觉,少部分高中生甚至要在23:00或23:30以后才能上床睡觉。
”[3]可见,为完成作业,绝大多数中学生每天只有不到7小时的睡眠时间。
同时该调查还指出,高中生“除了在学校利用课间休息、午休、自修时间做作业外,他们回家还要做约4个小时的作业。
”而在英国,“不能给12岁以下儿童布置家庭作业;12-14岁每天家庭作业时间不超过1小时;14岁以上不超过1.5小时。
还规定:每周学校布置家庭作业的天数不得超过4天。
”[4]从学习内容的角度看,中国学生的超量学习也非常明显。
有研究者比较了中国初中的《科学》教材和澳大利亚初中的《科学视角》教材,发现《科学》中所包涵的生物学、物理学和化学知识点分别为37、45和30个,而《科学视角》分别为23、37和23个。
[5]此外,超量学习在宏观上还表现为过早学习,即提前入学年龄,过早地让儿童学习他原本不应该学习的内容。
(三)过难学习过难学习是指学习内容的难度远远超过了学生的能力范围。
中国学生的学习难度是举世无双的。
比较研究表明,中国初中数学在“知识含量”、“推理”、“运算”、“背景”和“探究”五个维度的难度系数分别为:2.23,2.15,3.72,1.13和1.55,而英国分别为1.28,1.50,1.84,1.51和1.79。
[6]在头三个维度上,中国初中数学教材的难度显著高于英国。
虽然英国在后两个维度上高于中国,但这两个维度在中国的实际考试和教学过程中基本上不涉及。
也即,中国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基本全部集中在头三个维度上,而这三个维度的难度都明显比英国高。
这是就教材本身难度而言的。
此外,为了帮助学生在高难度的考试中胜出,中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会进一步提升难度。
例如,美国的STC教材(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r Children)教材在“物质科学”模块的导入中要求教师花费8个学时来对学生的前概念开展探究活动,通过层层搭建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教学预期目标之间的桥梁,帮助他们扫清那些似懂非懂的前概念障碍;而我国的科学课在同样的模块教学中,以提问的方式直接进入主题,基本上不关注学生的前概念问题。
[7]这种做法会直接增加学生学习的难度。
正如研究者所言,“中国学生学习的内容多是不被理解的。
”[8]——72二、“过度学习”的危害过度学习,表面上看是在充分开发潜能,但实际上是在透支潜能,给学生身心发展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一)损害了学生的健康在高中工作期间,笔者发现,几乎每个班(尤其是重点班)都有若干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他们要么偏执、要么孤独、要么神经衰弱,其中神经衰弱对学生影响最大。
其表现是,学生对学习非常关注,且一心想把学习搞好;他们对学习着急到晚上无法入睡的地步,而白天想睡又不能睡;进而长期失眠、食欲下降,成绩下滑。
而这些学生,多半都是原本成绩不错的。
同时,许多经历过高中残酷竞争而考上大学的学生中,在读大学期间仍伴随有神经衰弱症。
这都是过度学习造成的恶果。
教育人类学家发现,在坦桑尼亚东北部乞力马扎罗山区(Mount Kimimanjaro),人们普遍将“过度学习”视为一种“学校病”,即“‘读写太多’让学生处于癫疯状态”,[9]其原因是“典型的每天九个小时的学校时间让学生远离了被认为能创造有意义联系的日常家务,并把他们限定在由书本和黑板,字母和数字构筑的概念世界里。
”此外,过度学习还导致学生缺少锻炼而身体素质越来越差,如正常的发育受到影响,肥胖症日益增多,近视率不断上升等。
(二)耗尽了学生的潜能学生的大脑,不仅是教育要开发的对象,更是需要保护的对象。
但自从现代心理学诞生以来,人们一直将大脑视作开发的对象。
在快节奏的社会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催逼下,人们还普遍认为大脑的开发越早越好。
而且有关心理学理论甚至还指出,人脑的潜能是无限的,被开发的只是九牛一毛。
再加上中国竞争压力大的社会现实,导致潜能开发纷纷提前。
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这是当今中国教育中的最重要信条。
然而,就在入学时间提前,教学内容超前,学习密度加大,学习难度提升的同时,学生却苦不堪言,因为不仅导致其学习后劲不足,而且还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退学与自杀。
中国有句话叫“大器晚成”,其实这句话倒过来讲更有道理:“晚成”才“大器”。
但由于我们不允许学生“晚成”,所以最终难成“大器”。
曾被誉为“未来科学家发源地”的大学“少年班”出现的异常现象能很好地印证了这一命题:少年班没有出过大科学家;更有甚者,像当年的神童宁铂等人,还了断尘缘,遁入空门,出家当了和尚。
[10](三)扼杀了学生的天性由于遗传和环境的共同作用,每个人的倾向和兴趣不一样。
真正的教育,不是抹掉学生的天性,然后用标准化的知识去填充它,而是用已有知识来发展其天性倾向。
从这个意义上讲,知识是学生发展的工具,而不是发展的目的。
但在当前教育中恰恰相反,人们普遍认为,学习就是为了掌握知识;并认为知识掌握得越多,其发展得就越好。
在此观念的蛊惑下,学生被逼上了学习规定知识的道路,并在知识学习上“精益求精”:考了80分,还想考90分;考了90分,还希望考——8299分,如果考了99分,还追求满分。
天性在此没有发展的空间,甚至被认为是需要去除的有害东西。
在这样一种氛围和压力下,所有人,包括学生自己,都意识不到天性的存在,更意识不到保护天性的重要性。
“当天真活泼的孩童经过‘过度教育’变成‘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时,我们面对的却是学生日益普遍而严重的厌学情绪和他们的‘童年恐慌’甚至‘过学死’。
”[11](四)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学生的个性是其天性的合乎逻辑的教育结果,不过这还涉及到学生观这一基本问题。
如果我们认为学生从本性上讲就是与众不同的,并意识到这种不同是资源而不是危害,那我们就会认可并设法发展其个性。
否则,个性不仅不会受到关注,而且还会受到压制。
只有当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受到了关注,创造才有可能。
中国人相信“勤能补拙”,这确实有一定的道理。
但在某些特殊才能上,“勤能补拙”无济于事。
像百米短跑,通过训练可以提高成绩,但无法仅仅通过训练让一个人成为世界冠军。
一个人能不能成为世界短跑冠军,更多地取决于其天性。
创造力也是一样,其成长和培养必须基于一个人原有基础、潜能和倾向。
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教育的重点不在于“补短”,即弥补弱势智能,而在于“扬长”,即发展优势智能。
而在过度学习中,一切学习都被限定在“公共领域学习”,而“个人领域的学习”(即学生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不仅没有受到重视,而且还受到排斥与压制,因此学生的优势智能无法得到发展。
个性在“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的美丽谎言中,被扼杀殆尽。
三、“过度学习”的原因过度学习是多方面原因相互作用的结果。
其中,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原因;既有理论的原因,也有制度和操作的原因。
(一)读经书的教育传统教育有其历史继承性。
每一个时代的教育,都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其历史传统。
过度学习的存在,不得不说,与中国古代读经书的传统有关。
在中国,素有读书做圣贤的思想,即所谓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这种思想本身并没有什么错,关键在于所读的“书”和读书的方法。
在古代,读“书”就是读“四书五经”,超出这个内容的读书会被认为是不务正业,因为它无助于科举考试。
由于“四书五经”成书较早,故读“四书五经”具有坐而论道的意味,即不关注生活、现实以及变化。
读书的方法就是反复吟诵,而且还倡导“头悬梁,椎刺骨”。
实际上,这就是一种“过度学习”。
这一传统被长期的封建专制制度强化,以至于它融入进了中国人的性格,只要有华人的地方,就存在过度学习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