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难》教案【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行路难》教案 (18)(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
《行路难》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培养鉴赏古诗的能力。
2.研读品味,体悟诗的表现手法。
3.反复阅读,领会作者意志和情趣。
教学重难点1.整体把握和感悟诗的表现手法。
2.语感的培养和诗歌表现手法的学习。
教学准备1.多媒体:据陶潜《饮酒》(其五)作的诗意画,《行路难》配图。
2.范读带:有关五首诗的录音。
3.投影卡片:介绍作者及其诗的卡片。
教法:介绍背景,反复诵读法;联想想像,比较阅读法。
学法:诵读、讨论、自主探究。
教学过程1.解题。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
这首诗是李白在天宝三载(744)离开长安时所作。
诗中写世路艰难,反映了政治上遭遇挫折后,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抑郁和不平;同时,又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2.齐读诗歌,探究学习。
(1)《行路难(其一)》诗中,哪些动作反映了作者当时的内心情感?能充分反映作者内心情感的动作,主要在诗的前四句。
第一、二两句写的是美酒佳肴。
这样的美酒佳肴谁见了都会产生食欲,更何况是以饮酒出名的作者呢!但是作者却是端起酒杯又推开,拿起筷子又放下,拔出佩剑,举目四顾,使他感到一片茫然。
这“停、投、拔、顾”四个前后连续的动作,反映了李白内心的极度抑郁苦闷和感情的激荡起伏。
(2)李白诗中“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是写实吗?作者为何会有这种感受的?t“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在诗中不是写实。
这两句诗是承上句而来的。
当时作者的心情非常苦闷抑郁,自己受诏入京,有幸接近了皇帝,仕途渐现生机之时,却不能被皇帝继续任用,被“赐金还山”,遭受打击之大,无以复加。
他感到这处境犹如想渡黄河却被冰塞满,无法可渡;想登太行山而大雪封山无路可登。
因而“冰塞川”“雪满山”有其象征意义,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象征前途渺茫,令作者痛苦万分。
五、布置作业背诵这两首诗。
默写《饮酒》。
《行路难》教案 (19)(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
《行路难》教案【教学目的】1、阅读背诵,体悟诗的情感和意境。
2、研读品味,培养鉴赏古诗的能力。
3.反复阅读,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能力。
【教学步骤】(一)导入:李白少有大志,以管仲、晏婴等名相自比,希望能成就一番伟业,但世事艰难,他二十四岁“仗剑去国”漂泊半生,直到四十二岁才由人引见做了供奉翰林,其间扮演的是一个以文娱君的半弄臣角色,根本谈不上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和理想,两年后黯然离京,这使他不经发出“行路难”的感慨。
(二)朗读1、指名朗读2、全班齐读(三)思考探究:1) 行路难(其一)》诗中,哪些动作反映了作者当时的内心情感?2)李白诗中“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是写实吗?作者为何会有这种感受的?3)作者为什么提到吕尚、伊尹的故事?4)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欣赏板块一——李白和他的诗歌《行路难》选自《李白集校注》,作者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在隋末因罪徙居中亚。
他诞生于中亚的碎叶,五岁时随父迁居四川彰明县的青莲乡。
李白年轻时,即漫游全国各地。
曾经至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遭谗去职。
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死于当涂。
其诗多强烈抨击当时的黑暗现实,深切关怀时局安危,热爱祖国山河,同情下层人民,鄙夷世俗,蔑视权贵;但也往往流露出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的消极思想。
他善于从民间吸取营养,想像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奇绚丽,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现存作品有《李太白全集》,收诗九百多首。
欣赏板块二——李白的志向李白少年时代的学习范围很广泛,除儒家经典、古代文史名著外,还浏览诸子百家之书,并“好剑术”。
李白约在二十五、六岁时出蜀东游。
在此后十年内,漫游了长江、黄河中下游的许多地方,开元十八年(730)左右,他曾一度抵长安,争取政治出路,但失意而归。
天宝元年(742),被玄宗召入长安,供奉翰林,作为文学侍从之臣,参加草拟文件等工作。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14诗词三首-行路难教案与反思
14诗词三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五十八章》原创不容易,【关注】,不迷路!行路难(其一)一、说教材《行路难》(其一)是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4课《诗词三首》中的一首,是诗人李白离开长安时的心情抒怀。
诗人借乐府古题《行路难》(其一)抒发了自己的苦闷、悲愤,以及仍执着追求理想的强烈自信。
因此,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意义重大。
二、说学情《行路难》(其一)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感情波澜起伏,跌宕变化,诗人的情感时而失落苦闷,时而充满希望,其中适当运用长短句、感叹句,使诗歌的感染力倍增!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由于九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人生经历,因此在体会诗歌感情之后,让学生自主交流自己的人生经历,并谈谈收获,对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本诗作用极大!三、说学习目标1.抒情诵读。
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诗情、诗理和诗味,体会不同情境下的语气、语调、节奏的变化。
2.品味形象、富于变化的语言。
3.体会诗人哀而不伤、悲而能壮、虽历经矛盾却仍昂扬向上的情怀。
四、说教学重难点重点:诵读。
三分文章七分读,所以我将诵读确定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难点:体会诗人的情感。
五、说教法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节课的教法的指导思想:想方设法引起学生注意,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独立自主的解决问题。
具体做法如下:1.情境设置法——激发感情,引起兴趣。
2.诵读品味法——反复诵读,读出韵味。
六、说学法具体做法如下:1.批注法——勤动笔墨,写下感悟。
2.讨论法——合作探究,交流思想。
3.自主探究法——自主学习,积极参与。
七、说教学过程本节课我的教学设计如下:1.故事导入,激发兴趣上课一开始,我就用翰林院学士李白被唐玄宗赐金还乡的故事导入。
这样做不仅让学生在故事中了解了诗歌的写作背景,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举两得。
2.出示目标,明确目的3.倾听文本,进入情境播放《行路难》(其一)的配乐朗诵,让学生能够读准字音进入情境,而后出示金樽、珍羞、投箸、济沧海、歧路这几个字检测学生听读效果。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部编版)第三单元13《诗词三首》行路难【教案】
13《诗词三首》教案教学目标:1.朗读并背诵诗词,理解诗词的内容。
2.通过反复吟诵,把握诗词中的意象,进而体悟诗词的意境。
3.联系作者身世处境,结合诗词中的描写抒情,准确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背诵默写诗词。
2.通过反复吟诵,联想和想象,把握诗词中的意象,进而体悟诗词的意境。
教学难点:联系作者身世处境,结合诗词中的描写抒情,准确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学案、课前搜集资料、电脑、投影仪。
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行路难教学目标:1.朗读并背诵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
2.品读重点语句,理清作者情绪变化,感悟作者复杂情感。
3.体会诗歌的意境和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培养学生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诗歌说起唐诗,不能不提到李白。
余光中在《寻李白》中这样赞叹他:“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杜甫曾在《饮中八仙歌》中这样描述李白:“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李白的名篇《行路难》,一同轻叩浪漫诗仙那扇独特的心扉。
二、检查预习1.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
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青莲乡。
他是继屈原之后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世人称他为“诗仙”。
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与杜甫合称“李杜”。
2.写作背景《行路难》(其一)作于诗人被迫离开长安时,感叹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
李白少有大志,胸怀着“济苍生,安社稷”的理想,想辅佐帝王,成就伟业。
他二十四岁“辞亲远游”,直到四十二岁才奉诏供奉翰林。
因为他傲岸奔放,蔑视权贵,不容于朝。
天宝三年,被逼出京,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艰难,满怀愤慨写下了此篇《行路难》(其一)。
3.明确生字词的音、形。
统编九年级上册《行路难》教学设计
统编九年级上册《行路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含义,体会诗人激荡起伏的情感。
2.感悟诗意,品味意境,感受浪漫主义诗歌的艺术魅力。
3.感受诗人充满自信、乐观进取的精神,积极面对人生的各种挑战的态度。
教学重点: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含义,体会诗人激荡起伏的情感。
2.感悟诗意,品味意境,感受浪漫主义诗歌的艺术魅力。
教学难点:感受诗人充满自信、乐观进取的精神,积极面对人生的各种挑战的态度。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课前视频,引入李白(不夜城李白对诗)2、师生问答,回顾李白(文学常识及作品)PPT出示: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土,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赠汪伦》《静夜思》《峨眉山月歌》《独坐敬亭山》《早发白帝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渡荆门送别》《送友人》等。
3、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李白,在唐朝就颇负盛名。
玄宗慕其才华,召进长安,进翰林院入仕。
今天,就让我们通过一首诗《行路难》来走近李白,再睹其诗仙风采。
二、诵读感知1、听读正音塞Se2、齐读明确七言为主:四三节奏。
夹有三言。
体裁一一乐府诗《行路难》乐府旧题,多咏叹世事艰难和贫困孤苦处境。
3、自读,结合注释,揣摩情感。
4、小组合作,设计诵读脚本。
提示批注角度:重音停连语气语调动作表情5、诵读展示,结合情感点评。
学生点评:你从他的诵读中听出了哪些情感?预设:茫然(政治失意)迷惘(眼前艰难险阻)希望(像先贤一样,辅佐帝王,大济苍生)低沉(理想与现实的距离)自信(抱负可以实现)6、结合背景,体会情感。
李白少有壮志,一生以〃安社稷〃、〃济苍生〃为自己的政治理想,他以历史上管仲、晏婴等名相为期待,想辅佐帝王成就伟业。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行路难》教案精选范文3篇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行路难》教案精选范文3篇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行路难》教案精选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行路难》教案精选范文一学习目标1. 反复诵读,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2.理解诗歌的内容,感悟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3.赏析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学习重点:学习目标2 3学习难点: 学习目标2学习方法:研读和赏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媒体运用:多媒体课时安排: 一课时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提起唐朝,不能不说唐诗,说起唐诗,不能不说李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李白的一首古诗。
板书课题。
出示大屏幕。
我们来看一下这首诗的背景。
大家齐读。
1写作背景:唐玄宗天宝年间,李白经朋友举荐来到长安,准备大显身手,但是没有得到施展抱负的机会,不久李白遭受谗言排挤,不得不离开了长安。
此时李白写了三首诗,表达政治上遭遇挫折后的复杂心情。
2释题“行路难”是乐府古题,乐府指的是能够配乐的歌诗。
乐府诗是一种古体诗。
二、自学指导一诵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情感。
比一比赛一赛,看谁读的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读准下列字的音樽箸塞歧理解两个通假字的意思羞直三、自学指导二读诗品诗,体会作者情感是如何变化的?请大家四人一组相互讨论交流请同学们以下面句式为依托。
我从这(几句)句诗中,读出了一个的李白。
因为。
示例:我从“停杯投著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这句诗中,读出了一个内心苦闷的李白。
因为前面写到“金樽清酒”“玉盘珍羞”,如此美味佳肴,李白竟然食不知味,可见此时的诗人,心中充满着一种怀才不遇,人生失意的苦闷。
(我从“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这句诗中,读出了一个内心迷茫,前途艰难的李白。
因为诗人想“渡黄河,登太行”,但是“冰塞川,雪满山”,这让人联想到诗人正感叹人生道路的艰难,寓含一种无限的悲愤。
九年级上册语文《行路难》教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行路难》教案九年级上册语文《行路难》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品读结合的方式赏析诗歌,培养诗歌鉴赏的能力。
2、理清作者情绪变化,感悟作者复杂情感。
3、探究艺术手法,谈论人生感悟。
教学重点理清作者情绪变化,感悟作者复杂情感教学难点探究艺术手法,谈论人生感悟教学课时及教学时间2课时20xx年12月27日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10分钟)有这样一个人,他少有大志,以管仲、晏婴等名相自期,想辅佐帝王,成就伟业,“使天下大定,海县清一”。
即使退而求其次,也要像他的乡人司马相如、杨雄那样,以一篇辞赋文章一鸣惊人,为天子所用。
他二十四岁离开蜀地,“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漂泊大半生,直到四十二岁才奉召供奉翰林,两年以后又不容于朝,被迫出京。
这个人就是———李白。
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代表作《行路难》(其一),感受下诗人李白的浪漫主义风格。
二、作者简介(5分钟)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诗侠”之称。
年轻时即漫游全国各地,曾经至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遭谗去职。
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死于当涂。
其诗多强烈抨击当时的黑暗现实,深切关怀时局安危,热爱祖国山河,同情下层人民,鄙夷世俗,蔑视权贵;但也往往流露出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的消极思想。
他善于从民间吸取营养,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奇绚丽,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三、了解诗歌写作背景:(10分钟)《行路难》这首诗是李白在天宝三载离开长安时所作。
作于天宝三年(就是公元774年),共三首,这是第一首。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
是李白遭受谗毁初离长安南下时写的一组诗。
诗中写世路艰难,反映了政治上遭遇挫折后,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四、赏析学习(45分钟)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行路难》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行路难》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诗歌《行路难》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2. 学会写作描绘景物的句子。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加深对人生困境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1. 理解并把握《行路难》的基本意义。
2. 学会写作描绘景物的句子。
教学准备:1. 教材:《语文》(沪教版)九年级上册。
2. 多媒体设备:电脑或投影仪。
3. 教学辅助材料:黑板、粉笔。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准备诗歌《行路难》的录音,并播放。
2. 导入词语:“行路难”,让学生展开联想,谈谈他们对这个词语的理解。
3.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这个词语出现在哪些场景中?为什么会出现这个词语?二、自习诵读(10分钟)1. 让学生自习诵读《行路难》,注意语调和情感的表达。
2. 指导学生捕捉重点词语,并进行标注。
三、理解诗歌(15分钟)1. 分析诗歌的整体结构:介绍行路艰辛的四个场景。
2. 分组讨论,小组展示各自对诗歌的理解。
3. 整理共同的理解结果,并进行解读。
四、语言表达(15分钟)1. 以诗歌为基础,让学生扩展句子,描述他们对行路难的理解。
2. 鼓励学生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小结今天学习的内容和学习心得。
2. 提出下节课的预习任务。
第二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让学生互相分享自己对《行路难》的理解。
二、语言表达(1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对《行路难》的理解的句子,并进行分享。
2. 教师点评学生的语言表达,并给予积极的鼓励和建议。
三、细读诗歌(10分钟)1. 分段展示诗歌,让学生对每个场景进行更深入的解读。
2. 引导学生思考作者通过描写景物的方式,表达了怎样的主题。
四、写作练习(15分钟)1. 提供几幅描绘不同场景的图片,让学生选择一个进行写作。
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描绘景物的特点和感受。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行路难》教案设计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行路难》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掌握本课的语言知识,掌握本课的重点词汇和重点句子。
(2)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够正确理解文章的意思,能够
分析文章的结构特点。
2.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总结能力,培养
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
二、教学重点
1. 重点词汇:艰苦、支撑、担子、磨练、坚毅、勇气、谦虚、坚守、担当、责任。
2. 重点句子:“行路难,行路难,多少汗水曾洒下,多少心酸曾沉淀。
”
三、教学过程
(一)热身活动
1. 让学生听录音,欣赏《行路难》的诗歌朗诵。
2. 让学生仔细观察诗歌的语言表达,分析诗歌的结构特点。
(二)阅读
1. 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 让学生细读文章,分析文章的结构特点,理解文章的意思。
3. 让学生总结文章的主题思想,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三)拓展
1. 让学生运用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重点句子,完成一篇文章。
2. 让学生就文章中的主题思想进行讨论,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九年级语文上册《行路难》教案、教学设计
2.学生在分析诗歌主题思想、艺术特色方面,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但部分学生可能存在理解困难。
3.学生在团队合作中,能够主动参与讨论,但部分学生表达观点时,语言组织能力较弱。
4.学生对诗人李白的生平事迹有一定了解,但对其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和文化内涵认识不足。
九年级语文上册《行路难》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行路难》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名篇,通过学习本诗,使学生能够:
1.了解李白的生平事迹,理解其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和文化内涵。
2.掌握诗歌的韵律、节奏、意象等基本知识,能够正确朗读、背诵本诗。
3.理解并分析本诗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6.创新评价,激发潜能: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课堂表现、小组讨论、课后作业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7.课后拓展,提高素养:布置相关的阅读材料和思考题,引导学生课后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8.家校合作,共同育人:与家长保持沟通,关注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共同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精神。
2.诗歌背诵:课后熟读并背诵《行路难》,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提高学生的语感和记忆力。
3.拓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李白的其他诗作,了解诗人的创作பைடு நூலகம்格和时代背景,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
4.家长参与:鼓励学生与家长分享所学内容,让家长参与讨论,共同感受诗歌的魅力,增进家校合作。
5.思考题: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的思考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诗歌背后的文化内涵,如:“试分析《行路难》中诗人如何表达对理想的追求?”等。
4.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通过本诗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实词、虚词、句式等知识,提高古诗文翻译水平。
14 诗词三首-行路难(教案)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行路难(其一)教材分析《行路难》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三首七言古诗,这三首诗联系紧密,不可分割。
《行路难(其一)》抒写了李白在政治道路上遭遇了艰难险阻之后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李白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李白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的浪漫主义的情调。
本诗是李白所写的三首《行路难》中的第一首。
唐玄宗天宝三年(744年),李白受到权臣排挤,被“赐金放还”,被迫离开长安,友人为他设宴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途艰难,满怀愤慨地写下了此诗。
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已具备初步鉴赏诗歌的能力,他们的特点是热爱朗读诗歌,有一定的朗读基础,但不善于质疑,在学习诗歌时,只停留在表面,不善于多角度赏析诗句,深层地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2、能力目标:理解诗意,品读诗歌,体会其写作手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诗人在失意时仍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和伟大品格。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理解诗意,品读诗歌,体会其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感受诗人在失意时仍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
板书设计行路难李白(唐)冰塞川、雪满山 ---------艰难险阻(比喻)垂钓、梦日 --------- 渴望重用(用典)长风破浪--------- 自信乐观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所熟知的李白的诗歌:(学生答:《静夜思》《蜀道难》《渡荆门送别》)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他的《行路难》(其一)了解作者,创作背景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
与杜甫并称“李杜”。
其诗多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
代表作有《渡荆门送别》《蜀道难》《行路难》等。
本诗是李白所写的三首《行路难》中的第一首。
唐玄宗天宝三年(744年),李白受到权臣排挤,被“赐金放还”,被迫离开长安,友人为他设宴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途艰难,满怀愤慨地写下了此诗。
《行路难》教案 (14)(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
《行路难》教案【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品味名句,积累名句,增加语言积累,丰富文化积淀。
2.了解五首诗歌的创作背景和不同的艺术风格。
3.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和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1.朗读法、联想想象法:品味诗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培养学生读诗的情感。
2.比较阅读法、讨论点拨法:了解诗歌情交融、理趣盎然的特点,体会诗歌不同的艺术风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格调美,培养审美情趣,陶野情操。
【重点难点】1.诵读诗歌,引导学生理解诗意,体味诗情,明确诗歌主旨,并积累名句。
2.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和思想感情。
【教学设想】1.介绍创作背景及其艺术风格,引起他们的阅读兴趣。
2.朗读、背诵,对内容相近或体裁相同的诗作比较阅读。
3.组织一次古代诗歌(不限于学过的)朗诵比赛。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漫步在古诗苑中,那丰富多彩的感情、博大精深的思想、深邃幽杳的意境、精练优美的语言……深深地吸引着我们。
每一首诗,就是一幅色彩鲜明的画,就是一支美妙动听的歌,就是一颗执著跳动的心,就是奔涌的热血,就是一张棱角分明的脸庞。
从今天开始,我们将继续欣赏五首古诗,相信“这边风景独好”!1.我们学习过不少李白的诗作,记忆中的李白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请你用以下句式来回答:“我从‘________’(诗句)中,读出______的李白”(例如:“我从‘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中,读出孤单寂寞的李白”)如1:“我从‘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中,读出思乡的李白”。
2:“我从‘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中,读出才华横溢、满腹忧愁的李白”。
3:“我从‘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中,读出怀才不遇的李白”。
4:“我从‘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中,读出自信乐观的李白”。
师:说得真好!思乡的李白,才华横溢、满腹忧愁的李白,怀才不遇的李白,自信乐观的李白,一个千年万年都让人读不厌、读不透的李白。
九年级上册语文《行路难》教案(精选10篇)
九年级上册语文《行路难》教案(精选10篇)九年级上册语文《行路难》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九年级上册语文《行路难》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九年级上册语文《行路难》教案篇1教学目的学习这首古诗,理解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怀,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提高鉴赏古诗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背诵、默写。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1、解题古代乐府《杂曲歌辞》。
722年诗人应昭入京,供奉翰林,试图施展自己的经国济世的宏愿,但他很快感到受到排挤,找不到政治出路,在或去或留之时,写下这首诗。
2、朗读注意字音:金樽zūn珍馐xiū投箸zhù歧qí路注意通假字:“羞”同“馐”,美味食品。
“直”同“值”,价值。
3、理解金杯盛着昂贵的美酒,玉盘装满价值万钱的佳肴,。
但是我停杯扔筷不想饮,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要登太行,但风雪堆满了山。
当年吕尚闲居,曾在碧溪垂钓;伊尹受聘前,梦里乘舟路过太阳边。
行路难啊,行路难!岔路何其多,我的路,今日在何处?总会有一天,我要乘长风,破巨浪,高挂云帆,渡沧海,酬壮志。
4、赏析a、叙事开篇,化用南朝宋诗人鲍照《拟行路难》第六首开头“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用夸张的笔法,写“金樽清酒”,“玉盘珍馐”的宴饮,诗人却停杯,投箸,拔剑不能饮,心茫然。
其情感又有别于《拟行路难》。
b、联想而过渡,诗人想“渡黄河,登太行”,但是“冰塞川,雪满山”,这是象征人生道路的艰难,寓含一种无限的悲愤。
现实之路虽然坎坷,但梦还在,理想还在。
诗人联想到吕尚未遇文王时,曾在渭水的磻溪垂钓;伊尹受汤聘前,曾梦见乘舟经过日月旁边,吕尚伊尹最后他们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这两个典故表达诗人要像他们那样有为于当世。
c、直接抒情,诗人一向所抱的“辅弼天下”的愿望,一直无法实现,因此悲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诗的结尾,用典表达要像宗悫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行路难》教学设计
《行路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通过自主研讨,理解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怀。
(2)........................通过反复诵读,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二...教学重点....通过学习,体会诗人复杂变化、激荡起伏的情感及乐观自信、积极追求理想的顽强精神。
.......................................三...教学难点....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四...教学过程....1...教师课件展示下列诗句,引导学生复习旧知,过渡到新知识:...........................(.1.)李杜诗篇万古传。
(赵翼《论诗》).................(.2.)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杜甫《梦李白》)......................(.3.)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将进酒》)..........................(.4.)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启发设问:以上诗句都与古代哪位诗人有关?你能谈谈他的有关情况吗?................................教师点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谈...............A...李白的生平、时代、代表作品;..............B...有关李白的故事、传说;...........C...你对李白的评价。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行路难》教案
《行路难》教案一、李白其人其诗1、由余光中诗引入:酒+剑+诗2、李白思想:儒+道+侠3、李白诗内容:李白诗歌今存900多首,内容丰富多彩。
有:关心国事,希望为国立功,不满黑暗现实,蔑视权贵,追求自由;表达对人民生活的关心和同情;李白“一生好入名山游”,写下不少描绘自然风景的诗篇。
歌唱爱情和友谊的诗篇,感情真挚,形象鲜明。
如《长干行》、《赠汪伦》4、李白诗艺术特色在盛唐诗人中,李白是艺术个性非常鲜明的一位;在中国诗歌史上,他的艺术个性也是独一无二的。
a、主体意识强烈、主观色彩鲜明,b、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
他的诗歌以奔放的气势贯穿,纵横驰骋,一气呵成,犹如天际的狂飚和喷溢的火山,具有以气夺人的特点。
如《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城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c、想象变幻莫测,发想无端,奇之又奇;夸张的手法。
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d、意象:雄奇壮伟的意象,如大江、沧海、大鹏等,给人一种崇高感;清新明丽的意象,如明月、清溪、白露等,给人一种优美感。
e、色彩上:使用最多的色彩字是“白”,其次是金、青、黄、绿、紫,共同呈现了李白笔下明丽爽朗,透明纯净的诗歌世界。
附李白名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北风行》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将进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将进酒》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13《行路难》教案
《行路难》江阴市临港新城实验学校张小波一.背景导入文体、背景介绍二.整体感知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三.吟读诗文读准字音读清节奏四.赏读诗文活动(一):理解诗中的难句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1.请自选一句谈谈你的理解。
(穿插李白其他诗歌中夸张、比喻、用典的手法。
)2. 再次吟读:读出情感的跳跃。
活动(二):品析诗中的名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雄浑的意象2.壮观的图景说说我们学过的李白诗歌中有阔大意境的诗句。
(穿插:警句——让诗文熠熠生辉)五.课堂总结这两篇课文不是一般的律诗和绝句,就应该补充讲解“歌行体”和“乐府体”的文体知识;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这两首诗的情感之源,我们要讲背景;体会诗人是怎样来抒情的,就需要讲创作的艺术手法。
古诗文教学,不要怕“讲”。
有时候需要大刀阔斧地讲,需要泼墨如水地讲,讲透它。
比如说杜甫的忧国忧民的情怀,执教老师只花了两分半钟的时间,这是远远不够的,这个地方你就讲五分钟,乃至于十分钟都是值得的。
为什么?他是在自己都吃不饱穿不暖,自己身在陋室的情况下去忧国忧民的,这种胸怀就让你敬佩。
他的诗作中还有哪些也是体现这种忧国忧民情怀的呢,可顺势拓展开去……杜甫的诗歌正是由于他的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怀才使他的诗成为“诗史”,他才能成为“诗圣”。
然后又可以由杜甫这一个诗人,延伸开去,回顾中国历史长河中很多的诗人,他们之所以能够名垂青史,就是因为他们关心天下苍生,悲悯黎民百姓。
由一首诗讲到了这一个诗人的取材,由这一个诗人再讲到了一群知识分子,这就上升到了一种积极的儒家文化的高度。
学习这首诗,由文字到文学,最后上升到文化的高度,这是需要通过“讲”来推进的。
以上是文本学习中的“讲”。
此外,我们还需要在课中小结乃至于课堂总结的时候,通过“讲”,归纳学习心得,把学生的感性认识提升到一个理性的高度。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初三)三单元第13课:《诗词三首》之《行路难》教案
行路难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准确流畅地朗读诗歌,准确认读多音字塞、行,理解羞、直、歧路、济等词义,初步理解诗意。
2.过程和方法:品读诗歌,了解李白在失意和迷惘中仍不失洒脱乐观的形象。
吟诵诗歌,入情入境地感受李白的浪漫主义诗风。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诗仙悲愤中不乏豪迈的气概,学习失意中仍怀希望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入情入境,品读诗歌,理解诗人曲折有致的心路历程。
教学难点:体贴入微,感受诗人抉择的艰难和可贵。
教学过程:一、导入PPT出示: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填空,并说说你从诗中读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
学生思考:好酒,有才,狂放,傲岸······这是李白在我们心目中的形象,也是他在他的超级粉丝杜甫眼中的形象。
此时,李白正接受了玄宗皇帝的邀请,来到长安任翰林学士,文章风采,名震天下。
可是,不过短短两年之后,李白竟写下了一首诗歌,题为《行路难》(生读题目)。
看到这个题目,我们不禁会猜想——学生回答:李白在仕途上遇到了困难?李白的心情很郁闷?生再读题目,读出感觉。
二、初读诗歌,感受诗意1.自由放声朗读全诗,要求:读准字音,找出诗中能印证我们猜想的诗句。
2.学生朗读。
个别展示,注意正音(塞、斗、箸、行等);齐读。
3.诗中哪些语句证实了我们刚才的猜想?李白怎么了?PPT插引写作背景:李白怀着治国安邦的理想来到长安,却发现玄宗皇帝早已年老昏聩,不理政事,他不过想借李白的诗才粉饰太平而已;李白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傲岸更是同当时的官场格格不入——于是,谗言纷纷而至;于是,皇帝旨意又下:赐金放还!三、品读诗歌,走进李白内心,感受李白形象1.吟读这些诗句,你能从中感受到李白此时怎样的心情?2.学生品读,发言。
预设:“金樽清酒斗十千------拔剑四顾心茫然”“金樽清酒”“玉盘珍馐”,以宴席之精美来侧面烘托诗人内心的茫然,并与下句“停”“投”“拔”“顾”形成对比。
行路难(其一)-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行路难(其一)-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唐代诗歌背景2.理解诗人对于人生的思考和感悟3.理解并掌握文学赏析方法4.培养审美情趣,提高语文素养教学重难点1.文学赏析方法的讲解2.对于诗中表达的深层意义的理解和探究教学准备1.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材2.计算机、投影仪3.解析版《行路难》及其注释教学过程导入环节(5分钟)1.出示图片引发学生对于唐代的认知和向往之情2.引导学生试图描述图片中所展示的文化和美学习诗歌(30分钟)1.出示课文《行路难》2.阅读并感受诗意,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所蕴含的深层意义3.分组并交流组内所悟文本解析(20分钟)1.解析版须课文中生僻字的意思,以及注释版中诗句的简析2.学生理解、交流文学赏析(30分钟)1.运用文学赏析方法,解析出诗歌的结构和语言特点2.区分诗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体会修辞手法的运用和美感效果思考探究(15分钟)1.引导学生试着回答以下问题:什么是人生――人生的意义、目标与价值?我们如何才能认识自己,认清自己的人生目标?2.引导学生试图以诗人的视角答题课堂总结和作业布置1.总结本次课所学内容和重点2.布置阅读本文学生感悟和体会的作业教学心得此次课程主要以文学赏析为重点,但要让学生在理解和欣赏诗歌的同时,认识和理解人生的意义,了解人生的目标和价值。
让学生培养审美情趣,提高语文素养,加强对于文学的爱好和兴趣。
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每位学生的思维去发现人生的意义,通过文学赏析法让学生深刻领悟人生的真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其在不断地思考中成长。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4课 诗词三首《行路难》教案(表格式)
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朗读并背诵全诗。
教学难点
感受诗人充满自信、乐观进取的精神,积极面对人生的各种挑战。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个性修改
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复习李白其中一首诗导入课文。今天我们来学习李白的另外一首诗《行路难(其一)》(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见课件)
三、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1.了解作者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有“诗仙”之称,李白是屈原之后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
代表作有《蜀道难》、《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有诗近千首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762年病逝于安徽当涂,享年61岁。
1.背景
李白在二十六岁那年,抱着“四方之志”,出蜀远游。但李白却不愿意像当时多数知识分子一样通过科举考试来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是希望借广泛的结交和诗文投赠培养声誉以此得到不寻常的提拔。终于,在他四十一岁时被玄宗召至长安,进入了翰林院。为之努力了多年的政治理想还没有来得及实现,就在一旦之间付之汪洋。这首诗就是李白无奈离京时,朋友为他设酒送别,在酒席上创作的。
后两句借用典故,借古人的事例、言论表明自己对前途的希望与信念。
3.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运用典故,以“垂钓”自比姜尚,以“梦日”自比伊尹,表达诗人期待一日能得到明主赏识,施展自己的才能和抱负的强烈愿望。
4.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理想与现实是有距离的,理想不能征服现实,现实也不肯认同理想。这样的痛苦交织在诗人心中,他终于发出行路难的感叹。唱出无穷的忧虑和焦灼不安的心。
“心茫然”的原因:(1)自己的仕途道路受阻,济世安民的理想无法实现。(2)自己重新得到任用的愿望在现实中非常渺茫。
《行路难》教案(部编九年级上册《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1、情感价值观:把握诗意,体会意境,感受诗人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2、知识与技能:朗读、背诵诗歌,激发艺术想象,增强学生对诗歌本身的艺术美的感悟。
3、过程与方法:自主预习、小组交流、教师指导、课堂展示,反馈巩固。
重难点1、感受意境,改写练习。
2、诗意理解。
教学流程预习展示有这样一个人他少有大志以管仲、晏婴等名相自期想辅佐帝王成就伟业“使天下大定海县清一”。
即使退而求其次也要像他的乡人司马相如、杨雄那样以一篇辞赋文章一鸣惊人为天子所用。
这个人就是――李白。
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代表作《行路难》一、了解诗人: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人。
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
二、写作背景天宝元年,42岁的诗人经朋友举荐,受玄宗皇帝诏聘来到长安,供奉翰林。
诗人以为可以施展自己的经国济世的宏愿,建立一番功业。
但是此时的玄宗已丧失了早年励精图治的精神,朝政已被奸佞把持;而李白那种不能摧眉折腰的嶙峋傲骨,也根本无法见容于近宦权臣。
因此,李白逗留宫中将近两年,一直没有得到正式官职,最后竟被玄宗找了个借口发落出来。
几十年的功业追求化为泡影,李白在政治道路上遭到第一次失败。
《行路难》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
读诗,理解诗歌。
三、读诗,理解字词。
1、学生讲出以下字词含义:金樽珍馐直箸歧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简要介绍。
通过多种朗读方式,让学生整体把握文本内容。
2、学生讲出伊尹、吕尚的典故。
3、学生讲“欲上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句。
四、再读诗,请学生讲诗,教师肯定后明确:1、好朋友设宴款待,那都海鲜鲍鱼来个满汉全席,多热情。
朋友们都说,“李白兄,我们永远支持你。
”“李白,你是最棒的”。
2、端起酒杯,又推开;拿起筷子,又放下。
他离开座位,拔出长剑,愤愤难平。
举目四顾,一股苍凉的感觉涌上心头。
大家都说:李天王,你不会有事吧,你眼睛里往下滴的是什么!四个动作,把苦闷心情充分表达出了;就像那三好生、排行榜落选一样的那种鼻子发酸的感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路难》教案【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2. 理解诗歌的内容,感悟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3. 赏析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起唐朝,不能不说唐诗,说起唐诗,不能不说李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李白的一首古诗。
板书课题。
出示大屏幕。
我们来看一下这首诗的背景。
大家齐读。
1写作背景:唐玄宗天宝年间,李白经朋友举荐来到长安,准备大显身手,但是没有得到施展抱负的机会,不久李白遭受谗言排挤,不得不离开了长安。
此时李白写了三首诗,表达政治上遭遇挫折后的复杂心情。
2释题:“行路难”是乐府古题,乐府指的是能够配乐的歌诗。
乐府诗是一种古体诗。
二、自学指导一
1.诵读诗歌
2.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情感。
比一比赛一赛,看谁读的好。
3.读准下列字的音:樽箸塞歧
4.理解两个通假字的意思:羞直
三、自学指导二
读诗品诗,体会作者情感是如何变化的?请大家四人一组相互讨论交流我从-----------这(几句)句诗中,读出了一个-------------的李白。
因为-----------。
示例:我从“停杯投著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这句诗中,读出了一个内心苦闷的李白。
因为前面写到“金樽清酒”“玉盘珍羞”,如此美味佳肴,李白竟然食不知味,可见此时的诗人,心中充满着一种怀才不遇,人生失意的苦闷。
(我从“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这句诗中,读出了一个内心迷茫,
前途艰难的李白。
因为诗人想“渡黄河,登太行”,但是“冰塞川,雪满山”,这让人联想到诗人正感叹人生道路的艰难,寓含一种无限的悲愤。
)
(我从“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句诗中,看到了一个充满希望,理想未灭的李白。
因为诗人借“垂钓碧溪”“乘舟梦日”的典故,表达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古人一样,为统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业的信心。
表现了诗人不甘消沉,继续追求的心境。
(我从“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这句诗中,读出了一个内心愤慨痛苦的李白。
因为诗人在这句诗中直抒胸臆。
当他从乘舟梦日的理想和希望中醒来,回到壮志未酬的现实中,感到人生的艰难,因此向天地间发出这痛苦的呼喊。
)(我从“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句诗中,读出了一个自强不息、乐观奋斗的李白。
哪怕他正面对着现实的艰难,哪怕前路障碍重重,但他坚信自已总有一天会像宗悫一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著和追求。
)
点明全诗的情感层次。
总结全诗。
板书。
师小结:这首诗歌里,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个顾影自怜、自怨自艾的李白,而是一个不甘消沉的李白,一个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李白,一个穿越了千年依然在对我们自信地微笑的李白。
四、自学指导三,赏读(诗句赏析)
请大家富有感情的再来读读诗歌。
分别从下列角度赏析诗句。
1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从描写的角度)
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行太行雪满山。
(从修辞的角度)
3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从表现手法角度)
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从炼字的角度)
诗词句赏析方法:(可以从以下角度从修辞方法角度赏析1表现手法手法角度赏析2 从炼字角度赏析3表达的情感赏析4蕴含的哲理赏析5表达方式等)
五、课堂检测:
1、生活中难免经历痛苦与挫折,请你用本诗中的句子对身处逆境的朋友进劝勉:------------------,----------------------。
2、本诗使用典故古人能有此机遇,自己也不见得没有的句子 ------------------,----------------。
3、
诗人以“行路难”比喻 --------------- ,诗中具体体现“行路难”(照应题目)的诗句: -------------------,-----------------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六、自我小结本节课的收获:这节课我没有做到最好,但我做到了更好。
今天我学会了......如我学会了学习古诗词的方法是....... 我知道了古诗词的考点是...... 我明白了古诗词的答题格式和技巧是......
七、作业
1、正确默写古诗。
2、小作文(300字):如果在生活或学习中遇到困难或挫折,我们将以怎样的心态来面对?
板书
欢乐希望自信
﹨∕﹨∕
苦闷失望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