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上册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练习教案 北京版

合集下载

五年级数学上册 平均数 3教案 北京版

五年级数学上册 平均数 3教案 北京版
3.西郊小学五年级四个班小图书馆存书情况统计表。(见书)
完成上面的统计表,回答下面的问题:
(1)平均每人存书最多的是哪个班?平均每人存书最少的是哪个班?
(2)全年级平均每人存书多少本?
(3)从统计表中,你还能获得哪些信息?
小结:通过练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
题目
平均数
设计
理念
在实验中探索数学规律。
教学
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通过练习,深入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能够填写统计表,从中了解相关信息。
情感目标:(思想教育、心理品质、习惯养成)
培养学生科学的数学思维。
课前准备
教师Leabharlann 投影学生重点
通过练习,深入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能够填写统计表,从中了解相关信息。
④在你们班,你是高个还是矮个?根据是什么?
2.下表是育英小学五年级各班的人均体重情况,求出五年级全体学生的人均体重,并把下表填写完整。
育英小学五年级学生体重情况统计表
班级
人数
人均体重(千克)
合计
五(1)班
30
32.7
五(2)班
32
32.1
五(3)班
38
32.6
议一议:各班学生的人均体重与五年级学生的人均体重,各表示什么意思。
难点
通过练习,深入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能够填写统计表,从中了解相关信息。
课型
练习课
授课日期
教学过程
复备
1.育英小学五年级(1)班学生身高情况统计表
人数
平均身高(厘米)
合计
女生
21
144.1
男生
19
142.1

北京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平均数精品教案

北京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平均数精品教案

题目平均数设计理念在生活中学习数学,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进一步理解统计中的平均数的意义和作用;能根据所给数据求加权平均数,并能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

情感目标:(思想教育、心理品质、习惯养成)培养学生良好思维习惯。

课前准备教师玻璃板投影仪学生重点进一步理解统计中的平均数的意义和作用;能根据所给数据求加权平均数,并能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

难点进一步理解统计中的平均数的意义和作用;能根据所给数据求加权平均数,并能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

课型新授课授课日期教学过程复备一、创设情境城南小学组织学生进行环保知识竞赛,得分情况如下:五(1)班人数 25 得分 1075五(2)班人数 28 得分 1092五(3)班人数 22 得分 9681.制作统计表并填写:(小组合作)班级人数分数五(1)25 1075五(2)28 1092五(3)22 968从这个表中你能知道些什么?你还想知道哪些情况?2.想一想:怎样才能知道哪个班比赛成绩最好?学生想办法,小组交流。

(求出五年级平均每人得分)想一想:怎样求五年级平均每人得多少分?(用五年级学生的得分总数除以五年级学生的总数)因此在统计表中要增加一项:合计班级人数分数平均分合计五(1)25 1075五(2)28 1092五(3)22 968学生填写统计表。

(小组合作)3.交流:从这个统计表中,你能了解到哪些情况?二、例题1:城南小学五年级第一季度回收废旧电池情况统计表1.把统计表填写完整。

怎样求五年级平均每人回收废旧电池的个数?班级人数平均每人回收废旧电池的个数合计(1)班31(2)班32(3)班372.填写好统计表后请回答下面的问题:(1)哪个班平均每人回收废旧电池的个数多于年级的平均值?(2)哪个班平均每人回收废旧电池的个数与年级的平均值最接近?三、小结:本节课你学会哪些知识,还有哪些问题?。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2平均数北京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2平均数北京版

《平均数》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材P90~91例1、例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知道求平均数的方法。

2、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3、学习解决生活中有关平均数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学1、学校运动会上,同学们进行了仰卧起坐比赛,下面是两组同学的成绩单:2、第一组同学中男生和女生谁的成绩更好一些?第二组呢?3、第二组能不能根据总成绩比较呢?那应该怎样比较?由学生提出要比较他们的平均数才行。

教师肯定并鼓励。

谈话:那我们如何求它们的平均数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如何求平均数。

板书:平均数。

(二)探究新知1、情景问题:小明一家人都喜欢读书。

5月份,爸爸、妈妈、哥哥和他自己读书本数统计如右图。

2、怎样才能让他们读的书一样多呢?你能摆一摆吗?(指名学生黑板上演示如何摆)3、老师引导谈话:将多的取下来补在少的后面,这种方法叫做“移多补少”。

(板书:移多补少)第一组男生 女生 张明 25 李薇 18 李胜 18 黄小艺 20 陈小龙 12 孙倩倩 15 合计55合计53第二组男生 女生孙正明 22 朱小容 18 张文斌 24 刘晓月 20 马龙飞 16 刘美霞 25 刘伟 18 合计80合计63爸爸 妈妈哥哥 自己4、通过摆一摆的方法,我们得到了五月份小明一家人平均读书8本,这个8就是10、6、7和9这四个数的平均数5、小明一家人五月份平均读书8本,是不是说每个人一定都读了8本书呢?(有的比8本多,有的比8本少。

)6、平均数8分别与这组数中最大的数和最小的数相比,有什么特点?(结论:一般来说,平均数大于最小的数,小于最大的数,它的大小处于这组数的中间水平。

)(三)深入研究 1、前面我们通过摆一摆的方法求出了小明一家人五月份读书的平均本数,我们能不能通过计算的方式来解决呢? 学生思考,计算。

平均数-北京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平均数-北京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平均数-北京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理解平均数的应用场景。

教学重点1.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平均数的应用。

教学难点1.如何理解平均数的计算方法;2.如何应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PowerPoint课件;2.教材和作业练习册。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引导学生回顾前面学习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概念讲解(10分钟)讲解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首先,引导学生以生活中的例子来理解平均数的概念,如:班级人数的平均数、体重的平均数等。

然后,介绍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如:求班级人数的平均数,可以将班级的所有人数加起来,再除以班级的人数。

练习1(10分钟)通过课件上的题目,引导学生进行平均数的简单计算练习。

如:1.某班有10个学生,他们的身高分别为1.5米、1.6米、1.7米、1.7米、1.7米、1.8米、1.8米、1.8米、1.8米、1.9米,请计算这个班级的平均身高。

应用讲解(10分钟)讲解平均数的应用场景。

首先,通过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用途。

然后,介绍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如:企业的平均收入、产品的平均售价等。

练习2(10分钟)通过课件上的题目,引导学生进行平均数的应用练习。

如:1.一家菜市场共有10个蔬菜摊位,其中9个摊位的收入分别为200元、300元、400元、500元、500元、500元、600元、800元、1000元。

问这10个摊位的平均收入是多少元?总结(5分钟)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总结平均数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场景,并启发学生思考平均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作业布置1.完成作业练习册上相关练习题;2.在生活中认识并应用平均数、把自己所居住的城市的平均人口、平均年龄、平均收入、平均房价等资料收集起来,并进行相应的汇总计算。

五年级数学上册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练习教案 北京版

五年级数学上册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练习教案 北京版

五年级数学上册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练习教案北京版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意义,会求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能够对数据进行多角度分析。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态度、情感、价值观:结合实际,感知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初步培养学生良好的统计观念。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意义,会求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教学难点:能够对数据进行多角度分析。

教学过程:一、复习(5分钟)1、什么是中位数?怎样求出中位数?2、什么叫是众数?怎样求众数?二、课堂练习(30分钟)1、小明对20户邻居拥有大型家用电器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拥有4件的有2户,拥有5件的有3户,拥有6件的有8户,拥有7件的有7户。

根据以上调查的情况,把下面的统计表填写完整。

小明的邻居拥有大型家电情况统计表 xx年6月户数平均每户拥有件数(1)想一想。

求平均每户拥有大型家电的件数,下面两种方法哪几种正确?①(4+5+6+7)4=5、5件②(42+53+68+77)(2+3+8+7)=6件(2)计算出20户邻居拥有大型家电的中位数和众数2、投影出示:某商场xx年上半年销售毛衣和衬衫情况如下:一月份卖出毛衣215件,卖出衬衫30件;二月份卖出毛衣180件,卖出衬衫50件;三月份卖出毛衣85件,卖出衬衫110件;四月份卖出毛衣50件,卖出衬衫160件;五月份卖出毛衣20件,卖出衬衫200件;六月份卖出毛衣8件,卖出衬衫290件;(1)把统计表填写完整;某商场xx年上半年销售毛衣和衬衫情况统计表合计一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总计毛衣衬衫(2)求出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3)从统计表中,你还获得了哪些信息?3、投影出示:小明对本班15名同学拥有课外书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小明的同学拥有课外读物情况统计表人数12435平均每人拥有本数23456(1)估算一下,15名同学平均拥有课外读物大约是几本?说一说你估算的理由。

北京版数学五上《众数和中位数》教学设计

北京版数学五上《众数和中位数》教学设计

北京版数学五上《众数和中位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众数和中位数的概念及求解的方法。

2.技能目标:能够通过实际数据确定众数和中位数。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兴趣,增强合作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众数和中位数的定义、计算方法。

2.难点:如何运用所学的方法求解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多种教学辅助材料。

2.学生: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数据的任务。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先介绍数据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处理数据,你们能举例说明吗?为什么需要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Step 2】引入众数(10分钟)1.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班级的体重、家庭成员的年龄等,让学生通过观察数据找出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2.引导学生总结出现次数最多的数称为众数。

3.教师给出定义:众数指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让学生抄写并理解。

【Step 3】众数的求解(15分钟)1. 通过PPT展示一个小学生体重数据的实例,比如8个学生的体重分别为35kg, 38kg, 35kg, 40kg, 35kg, 38kg, 42kg, 38kg,然后让学生找出众数。

2. 教师引导学生统计数据,找出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并给出答案:35kg和38kg都是众数。

3.教师讲解找众数的方法:可以通过实际观察数据,也可以通过制作数据表来统计频数,最后找出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即为众数。

4.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通过抽取一组实际生活中的数据(如班级学生的身高、体重等),利用制作数据表的方法找出众数。

【Step 4】引入中位数(10分钟)1.教师通过PPT展示一组数据(如3,4,5,6,7)并让学生观察,然后提问:如何找出一组数据的中间值?2.引导学生两两比较,找出中间的数,得出结论:中间的数即为中位数。

3.教师给出定义:中位数就是一组数按大小排列后的中间的数。

北京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5.2.平均数word教案 (3)

北京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5.2.平均数word教案 (3)

精品试题、试卷、教案(北京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平均数 1
教学反思
课堂是每个学生都在经历的生命历程,学生渴望着这个历程的丰富多彩。

生活中毫不起眼的一些子能让他们为之思索、争论、兴奋、抱怨,是因为师生共同的“演绎”。

这节课的学习,学生获取了很多知识,我和学生一样,也获得了几分感捂。

1.生活事例引入教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重视从学生的实践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重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让学生体验到:身边有数学,数学无处不在。

用学生熟悉的贴近他们实际的生活素材,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级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2.数学问题回归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课程标准强调:“把数学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交流信息的手段和工具”,“人人学习有用的数学”。

为此,教师要构建生活课堂,让学生在自然真实的主题活动中去“实践”数学,在实践中探索发现,感受数学的魅力。

精品试题、试卷、教案 1。

北京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平均数》教案

北京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平均数》教案

北京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平均数》教案教学内容:五〔上〕P31教学目的:1.经过观察、比拟、计算等方法,了解平均数含义。

2.引导先生探求求平均数的普通方法。

3.了解平均数的特征,体验平均数的价值。

教学重点:了解平均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了解平均数的特征。

教学进程:一、说话引入二、探求1.平均数的意义出示:某工厂两个消费小组停止制造海宝竞赛。

每位工人1时加工状况如下:第一组第二组1〕你以为哪一组工人获胜?2〕比总数公允吗?怎样比比拟合理?3〕你有什么方法能知道平均每人加工的个数?〔揭题:平均数〕a.用移多补少〔依据先生的回答演示课件〕b.列式计算〔7+8+6〕3=7〔个〕〔3+7+4+10〕4=6〔个〕4〕观察:6是哪个工人加工的个数?5〕归结:在人数不相等的状况下,比哪一组的效果好,普通比平均结果比拟公允。

2.平均数的概念出示条形统计图:上海世博会9月1日至9月5日观赏人数统计图。

1〕尝试计算2〕观察交流:什么是平均数?3〕归结:将一组资料中数值的总和除以这组数值的个数,所失掉的数叫做这组数值的平均数。

3.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平均数=总和个数4.平均数的特征出示10月1日至10月5日观赏人数统计图1〕估量平均数2〕计算、交流、剖析3〕观察讨论:观察一下这几个平均数,你发现了什么?归结:也就是说,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它的大小是在这一组数据的最小值与最大值之间。

4〕思索:9月份5天的平均数代表什么?是某一天入园的人数吗?你怎样了解这个数?10月份的呢?这两个39万人的意义相反吗?归结:所以说平均数并不代表某一个详细的数量,它指的是一组数据的总体水平。

4.小结:经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平均数,也知道通常状况下可以用总和除以个数来计算平均数,普通状况下,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它的大小是在这一组数据的最小值与最大值之间;平均数并不代表一个详细的数量,它指的是一组数据的总体水平。

五年级数学上册 统计中的平均数教案 北京版

五年级数学上册 统计中的平均数教案 北京版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在具体问题情境中,理解平均数的概念,感受求平均数的需要。

掌握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能力目标:1.能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生活现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合作意识。

情感目标:进一步增强与同伴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并灵活运用求平均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还是喜欢上课?学生回答后老师要问为什么?然后老师说:其实在我们的课上也有游戏,下面我们一起做一个游戏好吗?课件出示圆片图,老师让学生拿出自己手中的圆片,按屏幕上的摆法摆好。

然后老师叙述游戏要求:怎样移动,才能使两排的圆片同样多?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指名汇报。

那要使3排圆片同样多你怎么办?课件出示:学生看课件思考,然后指名回答。

老师要注意追问:同样多是多少,每排是多少?老师小结:这两个游戏大家玩的非常好。

在我们的课间游戏中也有数学问题,我们一起看一段录像。

这是三组同学在进行一场踢毽比赛,你们来帮老师评出优胜队好吗?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课件出示前两组成绩,老师提问:要想知道哪组获胜,应该怎么办?你们赶快动手算算,指名回答。

第一组踢毽成绩第二组踢毽成绩2.那还有一组,我们再用这个获胜组与那个组比一比,课件出示那两组成绩:你们再算算,哪组胜了?为什么?第一组踢毽成绩第三组踢毽成绩3.由比赛引出矛盾:这两组不能比总数,因为这两组人数不同,这样比不公平。

4.老师提问:那人数不同的时候不能比总数,我们应该怎样比?你有什么办法吗?可以让学生讨论。

指名汇报,老师要正确判断学生的说法,如果学生还不知道,老师可以继续启发学生,在生活中,其实这种情况我们经常遇到,比如每学期都有期末考试,我们年级每班人数都不相同,那期末考试后能不能比出哪班水平高呀?如果学生说能,老师一定追问怎么比?如果学生说的方法正好和老师要讲的方法是一样的,老师要抓住这点,引出新课,如果学生说不出来,老师也可以直接给学生:这时我们就可以求出平均每人踢几个。

五年级数学上册 统计中的平均数 1教案 北京版

五年级数学上册 统计中的平均数 1教案 北京版

1.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作用。

2.会根据数据求平均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抽象概括能力。

3.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作用,会求平均数。

教学难点: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过程:
一、准备题:
(1)举出本班3名小学生的跳高成绩,分别是90厘米、102厘米和96厘米,算一算他们的平均成绩是多少厘米?(你是怎么算的)
(2)河西县1988年和1998人口数量和粮食年产量如下表。

按要求在表中的空格里填上恰当的数(得数保留三位小数),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河西县1988年、1998年人口数量和粮食年产量统计表1999
1988年和1998年平均每人各占有量是多少吨?
你还能分析出什么?
二、新授:
例1:二小六年级举办“巧手比赛”,在规定的时间里,一队和二队制作的书签个数统计如下表:二小六年级“巧手比赛”成绩统计表
2006年10月
(1)请你把这份统计表填完整。

(2)两个队平均每人制作多少个到底该怎么求?(小组讨论)重点理解合计中的平均每人制作的个数
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3)从完成的表中你可以知道哪些信息?
三、巩固练习:
练一练:
(1)小组合作,师巡视。

(2)回答问题。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2平均数北京版(1)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2平均数北京版(1)

《平均数》教学设计执教:教学内容:小学数学教材第90~91页的例1、例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在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的需要,通过操作和思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知道平均数的求法。

体会平均数在统计学中的作用,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其实际意义。

2.培养学生深度思考的能力,增强合作交流的意识,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在生活中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及作用。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生活问题导入,激趣生疑。

资讯:《 2015年世界卫生统计》报告显示:目前中国女性的平均寿命是77岁。

老师看了这份资料很高兴,因为我离这个年龄还有很多年。

可是小明却很郁闷,因为他的奶奶已经76岁了,他为什么郁闷呢?事实真像小明想得这样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方面内容。

二、分层探究,建构新知。

1.联系生活,情境激趣。

咱班要进行一场男女踢毽子对抗赛。

邀请大家当裁判员,愿意吗?出示数据:第一轮:男生队女生队谁赢了,理由是什么?第二轮:男生队女生队这回数据发生变化了,谁赢?理由是什么。

引导学生总结比较方法是比较两队的总数,女生赢。

第三轮:男生队女生队引导学生发现:不能比较两队总数,不公平,那怎么评判呢?先独立思考,再和同桌交流。

引出问题:不管是4个人还是5个人算出他们平均每人踢了多少个,来比较这个方案比较合理,板书问题。

(女生队平均每人踢多少个?男生队平均每人踢多少个?)2.建构概念,认识平均数。

我们先来看看女生平均每人踢了多少个?不计算,你能估计一下吗。

学生估计并说明理由。

利用统计图,直观演示帮助学生理解“移多补少”。

刚才同学们利用移多补少的方法估计出女生平均每个人踢了19个。

现在我们来实际计算一下。

学生计算解答。

结合算式,总结计算方法。

3.深度思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和特点。

(1)感受平均数是一个虚拟的数。

通过计算我们得出19是他们四个人平均每人踢的个数,想一想这个19是某一个人的成绩吗?引导学生观察数据,发现在这四个人当中,有的人比平均成绩高;有的人比平均成绩要低。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2 平均数 |北京版 (2014秋) (4)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2 平均数 |北京版 (2014秋) (4)

《平均数》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平均数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理解移多补少求平均数的方法,能根据数据列出算式求平均数。

3、在愉悦轻松的课堂里,掌握富有挑战性的知识,丰富生活经验;在活动中增强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积累积极的数学学习体验。

学情分析:教材把“平均数”编排在统计中进行教学,这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要从统计的角度去正确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为四年级学生的统计意识比较薄弱,他们的生活经验相对肤浅,而用统计的思想去理解“平均数”需要有一定的统计意识和一定的生活经验,而正是由于受到这两方面的不足,影响了学生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

教学重点: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移多补少”“先合并再平分”的实际意义和应用。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灵活运用平均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引课明标师:这个学期为了丰富同学们的校园文化生活,我们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

你参加的是什么,那么你呢?看来我们中小的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看,这是我们兴旺环保小分队的队员们在利用课余时间收集的饮料瓶,下面我们一起看一下他们在上周的表现怎么样?(课件出示视频)二、自主探究1、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

(课件出示教材第90页例1情境图)师:这是环保小分队的同学们收集饮料瓶的统计情况,大家能从图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指名说信息)师:老师有个问题想请大家帮忙“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饮料瓶?”请同学们独立思考解决这个问题,然后同桌交流你的想法。

(预设:两种方法。

)学生口述算理并说算式,老师板书。

(14+12+11+15)÷4=52÷4=13(个)学生口答。

师:像这样先合并然后再平均分的方法叫“先合后分法。

”师:通过计算,(小组讨论)归纳求平均数的方法。

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齐读2遍)抢答:2和4平均数3和5平均数10和30平均数三、精讲点拨(2)“移多补少”的方法。

五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平均数 北京版 (2)

五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平均数 北京版 (2)

五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平均数北京版(2)一、知识点概述本节课主要学习平均数的概念。

平均数是一组数中各项之和除以项数,其中各项必须同一类单位。

平均数是描述一个数据集中心位置的量,也是统计分布中常用的指标之一。

在学习本节课的过程中,要注意应用平均数的公式求解相关问题。

此外,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了解中心位置指标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以及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步骤2.1 概念引入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并与平均数所代表的中心位置进行比较,了解平均数在分布中的作用。

2.2 活动学习1、实践活动:在掌握平均数的求解方法的基础上,通过解决具体问题的方式深入掌握平均数的应用。

2、小组学习:将学生分组,让其通过讨论集思广益,从不同角度对平均数进行探讨,以深化对平均数的理解。

2.3 总结归纳回顾学生在本节课中的学习内容,做出综合性的总结和归纳,并帮助学生找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严格把握对平均数的掌握情况,确保平均数的概念、公式、求解方法都能掌握。

三、教学方法3.1 活动学习法采用活动学习法,利用实践活动、小组学习等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自己的实践、尝试来深化理解。

3.2 合作学习法采用合作学习法,将学生分组,利用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在助人学习、教人之中不断地提高自我。

四、课后作业4.1 计算平均数要求学生通过做题方式来巩固课堂所学内容,熟练掌握计算平均数的方法。

4.2 思考问题要求学生对平均数的实际意义进行思考,并尝试从自己的生活中提取实际数据,并应用计算平均数的方法来求解相关问题。

五、总结本节课通过活动学习、小组探究等方式进行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平均数的概念,掌握求解平均数的方法,并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平均数,强化数学的实际应用。

同时,此节课通过学生自主思考以及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合作探究的能力,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平均数-北京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平均数-北京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平均数-北京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能够通过计算求得一组数的平均数;3.能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平均数。

教学重点1.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授课引入1.观察两组数据:12, 24, 36和9, 15, 42,求出它们的平均数,并比较两组数据的平均数的大小;2.让学生讨论这两组数据的特点;3.引入平均数的概念。

讲解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1.定义平均数:若有n个数a1,a2,…,an,则它们的平均数是它们的和除以n,用符号“x”表示;2.指导学生计算平均数的步骤:–求出数的和;–用求和结果除以数的个数。

平均数练习1.让学生自己在小组完成以下练习:–给出一组数,求平均数;–给出一组数,求其中大于平均数的数的个数;–给出一组数,求其中小于平均数的数的个数;–给出一组数,将平均数四舍五入到个位,即求最接近平均数的整数数值。

2.让学生将练习结果互相比较并交流。

实际问题中的应用1.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情况下需要求平均数,并给出两个应用场景作为例子:班里学生的成绩和家里的生活费用记录;2.让学生自己在小组完成以下练习:–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计算班里学生某次考试的平均分;–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计算家庭某月的生活费用平均值;–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计算某个工厂某种产品的平均生产数量。

3.让学生将练习结果互相比较并交流。

总结回顾1.确认学生是否掌握了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以及如何应用平均数;2.通过两个应用场景的练习考核学生的掌握情况;3.提出课后练习任务。

课后作业1.完成教材上平均数一章的练习;2.自己找到五组数据,并求出它们的平均数;3.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计算班里学生某次考试的平均分、全校学生英语成绩的平均分、某药店某种药品的平均售价和全公司员工的平均工资。

教学资源1.教材:北京版五年级数学上册;2.暑期学校:平均数教学课程。

教学反思1.教学环节安排不够紧凑,导致时间有些拖沓;2.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练习环节需要设计更多的例题和情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平均数的应用场景。

北京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5.2.平均数》word教案 (6)

北京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5.2.平均数》word教案 (6)

题目平均数设计理念在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通过一些简单的事件,理解中位数、众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中位数、众数。

情感目标:(思想教育、心理品质、习惯养成)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课前准备教师玻璃板,投影仪学生重点通过一些简单的事件,理解中位数、众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

难点通过一些简单的事件,理解中位数、众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

课型新授课授课日期教学过程复备一、创设情境:杨柳社区8号楼两个单元的居民响应社区的号召,积极参加春季义务植树活动。

植树情况统计如下:一单元居民义务植树情况统计表。

户数 4 3 2每户植树棵数 4 5 7二单元居民义务植树情况统计表户数 1 1 3 2 2 1每户植树棵数0 1 3 6 9 10 想一想:我们有什么办法了解哪一个单元植树情况好?学生计算平均数(学生计算平均数,同时发现问题)两个单元的居民平均每户植树棵树都是5课,所以这两个单元居民义务植树的情况是一样的。

但是,这两个单元的植树情况还是有区别的。

平均数是统计表中的一个重要数据,但却不是唯一的数据,在统计表中还常常用到中位数和众数。

把一单元9户居民的植树棵树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这9个数中,居中间位置的数是5,所以5就是一单元9户居民植树棵数的中位数。

把二单元10户居民的植树棵树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这10个数中,居中间位置的数是3和6,这两个数的平均数是4.5,所以4.5就是二单元10 户居民植树棵数的中位数。

一单元居民植4棵树的户数最多,一单元居民植树棵数的众数就是4;二单元居民植3棵树的户数最多,二单元居民植树棵数的众数就是3 。

根据平均数、中位数、众数,说一说两个单元居民植树情况有什么不同?二、小结:你对中位数和众数有哪些认识。

还有哪些问题?。

北京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平均数》教案

北京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平均数》教案

北京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平均数》教案教学内容:五(上)P31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计算等方法,理解平均数含义。

2.引导学生探索求平均数的一般方法。

3.理解平均数的特征,体验平均数的价值。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特征。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二、探究1.平均数的意义出示:某工厂两个生产小组进行制作海宝比赛。

每位工人1时加工情况如下:第一组第二组1)你认为哪一组工人获胜?2)比总数公平吗?怎么比比较合理?3)你有什么办法能知道平均每人加工的个数?(揭题:平均数)a.用移多补少(根据学生的回答演示课件)b.列式计算(7+8+6)3=7(个)(3+7+4+10)4=6(个)4)观察:6是哪个工人加工的个数?5)归纳:在人数不相等的情况下,比哪一组的成绩好,一般比平均结果比较公平。

2.平均数的概念出示条形统计图:上海世博会9月1日至9月5日参观人数统计图。

1)尝试计算2)观察交流:什么是平均数?3)归纳:将一组资料中数值的总和除以这组数值的个数,所得到的数叫做这组数值的平均数。

3.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平均数=总和个数4.平均数的特征出示10月1日至10月5日参观人数统计图1)估计平均数2)计算、交流、分析3)观察讨论:观察一下这几个平均数,你发现了什么?归纳:也就是说,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它的大小是在这一组数据的最小值与最大值之间。

4)思考:9月份5天的平均数代表什么?是某一天入园的人数吗?你怎样理解这个数?10月份的呢?这两个39万人的意义相同吗?归纳:所以说平均数并不代表某一个具体的数量,它指的是一组数据的总体水平。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

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备 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意义,会求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能够对数据进行多角度分析。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态度、情感、价值观:
结合实际,感知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初步培养学生良好的统计观念。
教学重点:
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意义,会求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教学难点:
能够对数据进行多角度分析。
教学过程:
一、复习(5分钟)
1.什么是中位数?怎样求出中位数?
2.什么叫是众数?怎样求众数?
二、课堂练习(30分钟)
1.小明对20户邻居拥有大型家用电器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拥有4件的有2户,拥有5件的有3户,拥有6件的有8户,拥有7件的有7户。根据以上调查的情况,把下面的统计表填写完整。
(1)把这些数据填入到统计表中。
本单元居民订报刊情况统计表
户数
每户订报刊份数
(2)估算平均每户订报纸的份数,并说明理由。
指名回答并说明理由。
(3)计算出这10户居民订报刊份数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独立计算后集体订正。
三、总结交流(5分钟)
说说你有什么收获?
小明的邻居拥有大型家电情况统计表
2005年6月
户数
平均每户拥有件数
(1)想一想。求平均每户拥有大型家电的件数,下面 两种方法哪几种正确?
①(4+5+6+7)÷4=5.5件
②(4×2+5×3+6×8+7×7)÷(2+3+8+7)=6件
(2)计算出20户邻居拥有大型家电的中位数和众数
2.投影出示:某商场2005年上半年销售毛衣和衬衫情况如下:一月份卖出毛衣215件,卖出衬衫30件;二月份卖出毛衣180件,卖出衬衫50件;三月份卖出毛衣85件,卖出衬衫110件;四月份卖出毛衣50件,卖出衬衫160件;五月份卖出毛衣20件,卖出衬衫200件;六月份卖出毛衣8件,卖出衬衫290件;
(1)把统计表填写完整;
某商场2005年上半年销售毛衣和衬衫情况统计表
合计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总计
毛衣
衬衫
(2)求出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3)从统计表中,你还获得了哪些信息?
3.投影出示:小明对本班15名同学拥有课外书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
小明的同学拥有课外读物情况统计表
人数
1
2
4
3
5
平均每人拥有本数
2
3
456ຫໍສະໝຸດ (1)估算一下,15名同学平均拥有课外读物大约是几本?说一说你估算的理由。
指名回答。
(2)计算出这15名同学拥有课外读物的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
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4.出示:小力对本单元10户居民订报刊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没订任何报刊的有2户,订1份的有3户,订2份的有4户,订3份的有1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