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时 文化创新的途径
《文化创新的途径》图文课件-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
马的肌肉、骨骼以及神情动态,作过长期的观察研究,画了数
以千计的速写。所以他画的马图笔墨酣畅,奔放处不狂狷,精 微处不琐屑,筋强骨壮,气势磅礴,形神俱足。另有一些人物、 狮、猫等题材作品,也是质优量大。他的绘画创作坚持“师法 造化,寻求真理”的原则。
《群奔》1942年作国画
注意: 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造。 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文化创新的途径
一、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所以,立足于社会实践,
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课 件 使 用 1 0 1 教 育 P P T 制 作 ()
(2)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既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 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 文化的过程; 既是一个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流、融合的过程,又 是一个借鉴、汲取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发展民族文 化的过程。
文化创新案例
融汇中西、纵贯古今的大师——徐悲鸿
【徐悲鸿】(1895-1953)是兼采中西艺术之长的现代绘画大 师,美术教育家。擅长中国画、油画,尤精素描。他的画作满 含激情,技巧极高。著名油画有《溪我后》、《田横五百士》; 国画有《九方皋》、《愚公移山》、《会师东京》等。最能反 映徐悲鸿个性,表达他思想感情的莫过于他画马的画卷。他对
小结:汲取传统文化养分,首先是继承、保护、整理,然 后是鉴别精华和糟粕,最后是在实践中充分运用精华并不断总
结经验教训进行创新。
二、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继承传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1、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体现时代精神: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文化与生活 专题十 文化传承与创新 考点6 文化创新的途径课件.ppt
5.文化创新既要继承传统,又要体现时代精神,二 者之间是矛盾的。
[错因分析] 我们不能离开传统空谈创新,否则文化 创新就失去根基。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社会实践要求文化创新,体现时代精神。
13
6.文化创新就是抛弃传统文化,建立新文化。 [错因分析] 我们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对 于一个民族和国家来说,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 承,其民族文化的创新,就会失去根基。
14
1.(2016 年 6 月·广东学考单选Ⅰ)相声艺术盛行百年, 是我国的文艺瑰宝。要继续保持相声艺术的魅力,就必 须( )
A.为相声艺术注入时代精神 B.迎合大众,对相声艺术进行改造 C.固守相声艺术传统,保持原有风格 D.向各民族推广相声艺术
15
解析:B 中“迎合大众”的说法错误,文化创新不能 一味迎合大众;C 中的“固守传统”的说法错误,我们对 待传统文化要“扬弃”而不是固守;D 说法不现实,排除; 要保持相声艺术魅力,必须为相声注入时代精神,A 正确。
专题十 文化传承与创新
1
考点 文化创新的途径
1.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1)文化创新的过程,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 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 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
2
(2)一方面,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如 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就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 基。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文 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
19
解析:C 说法太绝对,不选;“网上过年”并没有取 代传统过年的方式,D 说法错误;AB 说法正确,符合题 意,应选。
答案:AB
20
►单项选择题
《文化创新的途径》教案
文化创新的途径
科目
思想政治
教学手段
多媒体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
目标
1.识记、理解文化创新的途径
2.文化创新过程中要认识、处理好两对关系: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能力
目标
1.实践探究能力:在合作、探究中体验生活、生成认识的能力。
2.思辨创新能力:结合具体实例初步具备正确认识和处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克服错误倾向的能力。
在创新方面,苏大宝改良了传统沙画的复杂工艺,利用光影、音乐、电影等舞台表演艺术形式,将静态沙画变成一部沙画动画。沙画创作主题转向中国传统文化,与传统音乐相结合,逐步形成了具有鲜明中国韵味的艺术风格,被称为“中国沙画第一人”。
思考:材料说明文化发展的过程如何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板书:基本途径之一: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学会整理、归纳。结合前面对课文的了解和知识梳理,培养学生运用具体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
活动三:
材料:中国沙画再兴盛,主要得益于苏大宝对匈牙利沙画艺术家弗兰克·库科的光影沙画艺术——《创世纪》的启发。苏大宝反复观看弗兰克·库科表演视频,从中吸取了沙画表演艺术的推沙手法、沙书方式等多元化艺术技巧,革新了人们对沙画的认识。
提升学生从课本中提取重要信息的能力。
正确处理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以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认清文化创新过程中的两种错误倾向,并且克服这两种错误倾向。
引导学生对知识、能力、方法进行总结归纳。
课堂总结
在教师引导下归纳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
学会构建知识体系
【高级目标---典题演练提升能力】
达标
测评
训练习题
文化创新的途径教案(标准版)
文化创新的途径教案知识目标①知道“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②理解世界范围内各种文化相互交流、借鉴、融合是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重要途径。
能力目标培养收集、加工、整理和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态度。
增强创新意识。
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阐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评析国际文化交流的典型事例,阐明世界范围内各种文化的相互交融是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重要途径。
本课重点文化创新的途径本课难点在文化创新中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年画这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在我国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潍坊杨家埠被称为中国木版年画三大产地,然而到了20世纪80年代,三大产地的年画却日渐衰微、濒临消亡。
而进入21世纪,杨柳青、桃花坞已接近“名存实亡”形不成批量生产,但杨家埠年画却奇迹般地从衰亡中活了下来。
现在一年生产年画XX多万张,销往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是什么力量让杨家埠年画起死回生呢?答案就是杨家埠人不但继承了年画这一宝贵传统文化资源,而且通过和旅游业这一新兴产业相结合,使年画融入了当地旅游业中,并投巨资改变了整体环境,使杨家埠年画不但生存了下来,而且漂洋过海闯入了国际市场。
[思考] (1)我们为什么要进行文化创新?(2)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什么?提示:(1)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动力,在文化发展中,只有不断进行文化创新,才能不断丰富发展文化,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2)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社会实践。
一、继承传统,推陈出新1.立足于,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
2.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新既是一个“ ”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 ”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
3.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空谈文化创新。
另一方面,体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社会实践根本途径华、去其糟粕取其精新、革故鼎新推陈出传统文化时代精神二、面向世界,博采众长1.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既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实现文化创新,需要传统文化外来文化守旧主义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1.继承传统,推陈出新(1)着眼于文化的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这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文化创新的途径(教案)
教育实习教案石艺云课题:文化创新的途径课时安排:一课时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①理解“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明确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②理解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过程与方法:①增强学生文化创新的意识和能力;②初步具备认识和处理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关注世界文化发展。
(2)积极参加文化学习、创作活动,具有积极学习借鉴各民族文化优点,特别是对中华文化发展创新的态度。
(3)要坚持辩证的观点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坚持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反对文化生活中的“守旧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等错误倾向。
教学重点:(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于实践。
(2)文化创新的两个重要途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教学难点:(1)怎样看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创新(2)如何在文化创新中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倾向教学辅助手段:PPT、板书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大家早上好。
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来回顾一下上节课所学的知识。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那么哪位同学可以告诉大家《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学生:上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文化创新的源泉是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创新可以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以及“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教师:很好,(PPT)。
XX同学向大家简明扼要地说出了上节课的主要内容。
文化创新具有重要意义,那么我们今天这节课就来学习下要怎么进行文化创新。
请同学们翻开课本51《文化创新的新途径》,看到PPT上来(PPT),这就是我们本堂课的主要内容,我们可以简单归纳为“三条途径”“两个关系”“一个方向”。
文化创新的途径教案
文化创新的途径教案教案标题:文化创新的途径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探讨文化创新的途径,激发学生对于文化创新的兴趣和热情,通过多样的学习活动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本教案适用于中学高年级学生,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资源,帮助学生理解文化创新的概念、意义以及实践方法。
教学目标:1. 了解文化创新的概念和意义。
2. 掌握文化创新的途径和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重点:1. 文化创新的概念和意义。
2. 文化创新的途径和方法。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
2. 学生分组所需材料。
3. 相关的案例分析和实践活动资源。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使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一些成功的文化创新案例,引发学生对文化创新的兴趣,提出问题,例如:“你知道有哪些文化创新的例子吗?你认为文化创新对社会的发展有何影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步骤二:概念解释和讨论(10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文化创新的定义和意义,与学生一起讨论文化创新对社会、经济和个人的影响。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步骤三:文化创新的途径和方法(15分钟)介绍文化创新的途径和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跨文化交流和合作- 利用科技手段进行文化创新- 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的融合- 文化创新的实践案例分析步骤四:案例分析和讨论(15分钟)提供几个文化创新的案例,让学生分组进行分析和讨论。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案例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成功之处以及对社会的影响。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发表个人见解。
步骤五:实践活动(2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一个文化创新实践活动,例如设计一个具有创新元素的文化产品、创作一部融合传统与现代的文化作品等。
学生分组合作完成任务,并展示他们的成果。
步骤六:总结和反思(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将文化创新的思维和方法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中。
文化创新的途径上课上课讲义
守旧主义 封闭主义 民族虚无主义 历史虚无主义
一味推崇外来文化 一味固守传统文化 根本否认传统文化 拒绝任何外来文化
3.坚持正确方向: (1)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 (2)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 需求。 (3)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世 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 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1、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
2、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文
古、今 文化纵向积累的过程,侧重于对本民族文化的态度
化 (1)基本途径之一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创 (2)基本途径之二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新
中、外 文化横向积累的过程,侧重于对外来文化的态度
的 3、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途 径
克服
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 本民族文化的过程
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以“取长补 短”的过程
是在文化交流和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多 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
3、怎样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如何处理好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关系?)
①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世界文化 的有益成果。
②不同民族的文化要平等交流、相互借鉴。
3、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 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坚持“以我为主,为我 所用”。
4、文化创新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 外来文化的关系,坚持正确方向;克服“守旧主义”、 “封闭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的 错误倾向 56、推人进民文群化众体是制社机会制实、践内的容主形体式,和文传化播创手造段的等主不体断。创文化 创新新,必 以须实充 现分 文化发的挥繁人荣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文化创新的途径》教案
《文化创新的途径》教案一、教案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文化创新变得越来越重要。
文化创新不仅是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的需要,也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动力。
因此,培养学生的文化创新能力成为了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本节课将介绍文化创新的途径,帮助学生了解文化创新的重要性,并启发他们寻找文化创新的途径。
二、教学目标1.了解文化创新的定义和特点;2.掌握一些常见的文化创新的途径;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4.启发学生找到个人的文化创新途径。
三、教学内容1. 文化创新的定义和特点通过讲解和讨论,介绍文化创新的概念和特点。
文化创新是指在保护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以时代发展需求为导向,通过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形成新的文化产品和文化形式的过程。
文化创新具有以下特点:•开放性:文化创新不局限于某一特定领域,而是允许各个领域之间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多样性:文化创新可以呈现多种形式,包括文字、音乐、艺术、表演等;•民众性:文化创新应该满足广大民众的文化需求,并能够推动社会进步。
2. 常见的文化创新途径介绍一些常见的文化创新途径,鼓励学生尝试并寻找自己的创新途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文化创新途径:•融合创新:将不同的文化元素进行融合,产生新的文化形式和内容;•衍生创新:在传统文化基础上进行衍生创新,形成新的作品和表达方式;•科技创新: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创造新的文化体验和表现形式;•社会创新:通过社会热点和社会问题研究,形成具有社会关怀和创新思维的文化产品。
3. 培养学生的文化创新能力通过讨论、案例分析和小组活动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文化创新能力。
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如何利用现有资源进行文化创新?•如何发现并解决当前社会存在的文化问题?•如何将自己的专业能力与文化创新相结合?4. 启发学生寻找个人的文化创新途径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实践,寻找个人的文化创新途径。
可以提供一些建议和实践机会,如:•参加文化创新比赛和展览;•加入文化创新社团或组织;•创作自己的文化作品并分享。
最新整理高二政治《文化创新的途径》.docx
最新整理高二政治教案《文化创新的途径》《文化创新的途径》导入新课文学艺术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古代诗歌中,《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在许多民族和国家还没有文字的时候,我国已有璀璨的诗歌艺术。
(多媒体课件展示:《诗经》简介及《氓》一诗赏析)提问:《氓》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提示:这首诗是一个弃妇的自诉,她叙述了自己从恋爱、结婚到被遗弃的过程,诗中充满了对负心丈夫的怨愤,最后她从痛苦中醒悟过来,表示要坚决地同他一刀两断,表现了女主人公刚强的性格和反抗的精神。
提问:在那种时代,妇女轻易地被丈夫抛弃,是极个别的现象吗?说明了什么?提示:诗中女主人公被丈夫氓抛弃不是偶然的,也不是个别的现象,它是一种社会制度的产物。
《氓》这首诗通过一个女子的婚姻悲剧,深刻地批判了当时不合理的婚姻制度和社会现实。
提问:我们还学过哪些古代诗歌?提示:如唐朝诗人的杰出代表杜甫,杜甫在继承了前人文学艺术精华的基础上,把唐诗推向又一个高潮,被称为“诗史”、“诗圣”。
提问:杜甫的诗里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的思想,为什么?提示:因为杜甫生活的时期恰逢安史之乱,亲身感受并亲眼目睹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和痛苦。
(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探究问题)探究:从我国先秦时的诗经、楚辞到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及明清小说等文学艺术发展的事例看,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是什么?提示:立足于实践基础,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其中,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多媒体课件展示)1、继承传统,推陈出新(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孝”文化占极其重要的地位,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是儒家文化,而儒家伦理道德的核心,就是“孝”。
古人认为,“孝,德之本也”、“而德孝为先”。
……如《二十四孝图》就搜集了二十四个孝子的故事。
我们来看其中一个。
(多媒体课件展示“埋儿奉母”及探究)问题1:对于郭巨的这种孝,你的看法如何?提示:这是一种愚孝。
文化创新的途径课用
文化创新的途径课用引言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中,文化创新已经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文化创新是通过创造性的思维和行动,使得传统的文化得到新的演绎和延伸,从而形成新的文化形态和价值观念。
本文将介绍文化创新的几种途径,并探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应用这些途径。
1. 科技与文化融合科技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科技创新可以改变文化的传播方式和表达形式。
例如,电影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电影艺术获得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数字音乐和网络音乐平台改变了音乐的传播方式,使得音乐创作和分享变得更加便利。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运用科技手段,创造出独特的文化作品,如使用VR技术呈现历史场景,利用网络平台分享学生自己的音乐创作等。
2. 跨学科融合文化创新需要多学科的交叉融合,通过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思维方式的碰撞,创造出新的文化形态。
例如,在设计领域中,工程师、艺术家和心理学家的合作可以创造出兼具美感和功能性的产品。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跨学科教学的方式,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整合,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 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创新文化创新不仅包括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还包括对文化遗产的创新和发展。
通过保护和挖掘文化遗产的潜力,可以使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结合,为文化创新提供新的素材和资源。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本地的传统文化和文化遗产,通过参观博物馆、进行田野调查等方式,培养学生对文化遗产的认同感和创新意识。
4. 文化交流与跨文化学习文化创新需要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对话。
通过与不同文化的交流,可以拓宽视野,丰富文化内涵,促进文化创新的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文化交流活动、开展跨文化学习项目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的特点、价值观念和传统习俗,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结论文化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文化创新的途径课
文化创新的途径课一、引言文化创新是指在现有文化传统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改革和创新,以实现文化发展和文化产业的提升。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中,文化创新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为了培养学生对文化创新的认识和实践能力,开设一门名为“文化创新的途径课”就成为了一个有意义的尝试。
本文将通过探讨文化创新的概念、文化创新的重要性以及开设“文化创新的途径课”的意义等方面,阐述了开展这门课程的目的和期望。
二、文化创新的概念文化创新是指在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的同时,通过创造性的改革和创新,增强文化的传播力、感染力和影响力。
文化创新的核心在于将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相结合,促进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
通过创新手段对传统文化进行解构与重构,使其更贴合现代社会的需求,同时保留其核心价值。
文化创新不仅仅是在传统文化中添加一些新元素,更重要的是能够创造出具有独特风格和现代性的新文化形态。
三、文化创新的重要性文化创新对于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首先,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在文化产业中,创新是推动产业发展和竞争力提升的关键要素。
通过创新,能够不断推动文化产业的产品和服务升级,提升其核心竞争力。
其次,文化创新是增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
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独特标志,通过创新能够让文化更好地传播和推广。
同时,文化创新能够激发民众对文化的热爱和认同,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
最后,文化创新能够为社会带来新思想和新思维方式。
在不断变革的社会中,创新的思维方式对于解决社会问题和推动社会进步起着重要作用。
四、开设“文化创新的途径课”的意义1.探索文化创新的方法和途径: 通过开设“文化创新的途径课”,可以让学生了解到文化创新的重要性,以及创新的具体方法和途径。
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掌握一些文化创新的技巧和方法,为将来的创新工作打下基础。
2.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通过“文化创新的途径课”,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文化创新的途径课件
文化创新的途径课件文化创新的途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文化创新成为了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文化创新不仅可以丰富人们的生活,还能够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本文将探讨几种文化创新的途径。
一、教育创新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文化创新的基础。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学生往往只注重知识的灌输,而缺乏创新能力的培养。
因此,教育创新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
教育创新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开展创新实验课程、科技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二、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在现代社会,科技的快速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新的途径。
科技创新可以通过研发新的科技产品、应用新的科技手段等方式来推动文化创新。
例如,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可以为文化创意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人工智能技术可以为文化艺术创作提供新的创作方式。
三、跨界创新跨界创新是指将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术进行有机结合,创造出新的产品、服务或体验。
跨界创新可以打破传统的思维方式和行业边界,为文化创新带来新的可能性。
例如,音乐和科技的结合可以创造出新的音乐体验,设计和科技的结合可以创造出新的艺术品。
跨界创新不仅可以丰富文化创新的内容,还可以促进不同行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四、保护传统文化保护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重要环节。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瑰宝,保护传统文化可以增强文化自信,同时也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
保护传统文化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等方式来实现。
同时,还可以通过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创造出新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五、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载体。
文化创意产业包括艺术设计、文化旅游、影视动漫、数字娱乐等领域,通过创造出具有独特文化内涵的产品和服务,推动文化创新的发展。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可以通过政府的支持和引导,培育创意人才,提供创业支持等方式来实现。
六、开放合作开放合作是促进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总复习.人教版.政治
3.二人转植根于民间文化,表演台词具有浓厚的乡村特色,俗、色、 酸是其最大特点,由著名演员赵本山净化为绿色版本之后始得以 上台面。二人转要成为一门真正的语言艺术,成为今天人们喜闻 乐见的艺术形式就需要不断改进。这说明( ) A.文化继承是民族文化发展的基本要求 B.对一切传统文化都要批判 C.文化创新既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又要“推陈出新,革 故鼎新” D.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同时进行的 解析:题目强调相声成为一门真正的语言艺术源于改造发展,而 A项强调继承,D项强调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都不符合题 意,B项说法错误。 答案:C
解析:“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不能忽视对本民族文 化的继承和发展”说明要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和本民族文化,A是正 确的答案。
答案:A
基础梳理
创新与借鉴、融合
高考总复习.人教版.政治
1.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 历的过程。 2.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 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以“取 长补短”的过程;是在文化交流、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 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由此可见,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 基础。
名师一题
高考总复习.人教版.政治
2.(2009年威海模拟)清代学者叶燮说得好:“孤芳独美,不如 集众芳以为美。”这主要表明( ) A. B. C. D.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创新发展的基本途径这一知识点,旨在考查 学生的分析理解与综合运用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孤芳独美, 不如集众芳以为美。”体现了文化创新发展需要博采众长,因此 A符合题意要求;B、C、D本身正确,但均与题意不符合。 答案:A
高考总复习.人教版.政治
二、非选择题 5.(2008年广东卷)看漫画,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回答下列 问题。
注:本题漫画根据方成的《洗澡》改编。 (1)漫画中的文化教育存在什么偏差? (2)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应如何交流、借鉴与融合?
高考总复习.人教版.政治
答案:(1)漫画中的文化教育存在只注重中国传统文化排斥外来 文化的偏差。 (2)①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 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 以“取长补短”的过程;是在文化交流、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 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②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 过程中,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熔铸百家的气魄,科学分析的态 度。不同文化之间,有差异就难免有矛盾、有竞争,但文化差异 不应该成为文化交流的障碍,文化竞争并不排斥文化合作。不同 民族的文化平等交流、相互借鉴,共同推动世界文化创新。③在 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我们要跻身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必须深深植根于自己民族的 文化土壤,不断推动中华民族的文化创新。
(传统2)文体化现注_入时__时代__代精__精神__神_是的文努化力创之新中的。重要追求。文化创新表现在为 (3)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就会陷入 “_新民__就族__会虚__导无__致主___义“__守__”__旧__和__主__“__义__历__”__史__和__虚__“__无__封__主__闭_义_的主_”_错义_误的”倾错向误;倾固向守。传统,否定创
名师一题
高考总复习.人教版.政治
1.一个民族的发展,当然要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但是也 不能忽视对本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这是攸关民族自信、自尊 和自强的问题。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文化的创新和发展,要坚决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 无主义” ②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③民 族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基 ④在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同时, 要培育好和发展好的本民族的文化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高考总复习.人教版.政治
易错提示: 误区一: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与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 注意: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与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这是文化创新 的基本途径,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 误区二:文化创新注意的问题主要是交流、融合。 注意:文化创新注意的问题主要是继承传统,又要体现时代精神。
高考总复习.人教版.政治
易错提示:
误区: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不相容,应该坚决抵制。
注意:这是错误的。我们进行文化创新,既要对传统文化“取其精 华、去其糟粕”,又要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 的有益成果。应处理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 的关系。
名师一题
高考总复习.人教版.政治
高考总复习.人教版.政治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 世界各种文化加速撞击、交流和融合,将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对于我国文化发展来说,无疑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在促进中西文 化的交流和融合的过程中,我们( ) A.坚持“以我为主、海纳百川”的原则 B.坚持“以我为主”,拒绝外来文化 C.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 D.必须坚持“三个面向”
高考总复习.人教版.政治
高分跨栏
高考总复习.人教版.政治
正确把握学习和借鉴外国文化 (1)基本原则: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以我为主”,就是在对 世界文化精华的汲取中,保持民族文化的主体意识和独立性。“为 我所用”,就是辩证取舍、择善而从,批判地吸收对我们有用的东 西,并结合本国国情进行改造、整合和创新。应高度警惕文化殖民 主义,防止西方国家以文化为手段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输入他们 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 (2)学习和借鉴外国文化,必须注意以下几点:一要具体分析西 方文化,真正做到择其优而弃其弊。二是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的原则。充分保持民族文化的主体意识和独立性,努力实现西方文 化的中国化。三是要坚持从现阶段的实际出发,为现阶段服务的原 则。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 实际出发,既要看到我们的优势,更要看到我们的差距和不足,从 而以博大的胸襟、积极的态度,开展对外经济文化的合作与交流, 学习外国包括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技术、科学管理经验和进步 文化成果,以服务和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解析:文化交流中强调“以我为主”和强调“海纳百川”是不矛 盾的。“以我为主”有利于永葆文化生命力和提升文化竞争力, 有利于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海纳百川”表明文化竞争不排斥 文化合作,不同文化之间可以相互借鉴、交流、融合、合作、共 处。 答案:A
高考总复习.人教版.政治
课堂集训
高考总复习.人教版.政治
高考总复习.人教版.政治
必修3 文化生活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高考总复习.人教版.政治
第6课时 文化创新的途径
高考总复习.人教版.政治
基础再现
基础梳理
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高考总复习.人教版.政治
“1改新取.“在文 推造其社化陈传精会、出统华实发新文、践展、化去的先革的其基进故过糟础文鼎程粕上化新,”,的”又文过是化程一创。个新2_._既创__是新__一与__个继___承____的____关____系_____________,__创__造_ , (1)我们不能离开__传__统__文__化__,空谈文化创新。一个民族和国家 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就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
一、选择题 1.2006年中国举办的“俄罗斯年”,开展了俄罗斯文化节、教 育展、文艺演出等200多项活动,规模前所未有;今年俄罗斯 举办的“中国年”,内容丰富多样,大展中华风采。从文化的 角度看,中俄互办“国家年”,是两国( ) ①文化传播的基本途径,扩大了各自文化的影响 ②文化融合的重要标志,标志着两国文化的趋同 ③文化上互相学习、借鉴,以实现共同繁荣的重大举措 ④文化上互相尊重、加深理解、密切合作的具体体现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排除选项中的错误观点。文化年活动 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不能说是基本途径,故①说法错误。 文化交流不等于文化融合和趋同,所以②说法也是错误的。应 选③④。 答案:D
高考总复习.人教版.政治
2.(2008年江苏卷) 南京中山陵是中西合璧的建筑。它是当时的 设计者在潜心研究中国古代皇陵和欧洲帝王陵墓建筑风格的基础 上,根据紫金山地形设计而成的建筑精品。这说明( ) A.建筑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B.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C.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D.潜心思考是文化创新的基础 解析:本题以南京中山陵是的建筑为背景,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 际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文化创新这一知识 点。“南京中山陵是中西合璧的建筑”说明中山陵的建筑是一种 文化创新,既研究了中国古代皇陵,又借鉴了欧洲帝王陵墓建筑 风格,说明实现文化的创新要博采众长,C符合题意的要求。 答案:C
高考总复习.人教版.政治
易错提示:
误区一:文化创新就要求外来文化为我所用。 注意: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 流、借鉴对文化创新所起的作用是双向的。中外文化交流对世界各 国文化创新起着重要作用。
误区二:文化交流中“以我为主”与“海纳百川”是矛盾的。 注意:二者是可以统一的。文化交流中“海纳百川”表明文化竞争 不排斥文化合作,不同文化之间可以相互借鉴、交流、合作、共处。
高考总复习.人教版.政治
4.广州亚运会会徽以柔美上升的线条,构成了一个造型酷似火炬 的五羊外形轮廓,构图以抽象和具象相合,在灵动、飘逸中不失 稳重,象征着亚运会的圣火熊熊燃烧、永不熄灭。既体现了广州 的城市象征,也表达了广州人民的美好愿望,还表现了运动会应 有的动感。上述事实表明( ) A.外域文化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 B.奥运会的举办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C.文化创新应植根于本民族的文化土壤 D.不同民族文化的竞争有益于文化的发展 解析:从材料看出,火炬造型的设计创意来自广州羊城标识造型, 因而说明文化创新应植根于本民族的文化土壤,故C项符合题意, A、B、D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