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九年级语文《曹刿论战》备课稿 新人教版.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九年级语文《曹刿论战》备课稿新
人教版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文言文《曹刿论战》,包括: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和导学案设计五部分。

一、教材分析
(一)本文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曹刿论战》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古文,是本单元的重点篇目。

本课精当剪裁,短小精悍,和第二课《陈涉世家》,第三课《出事表》相比,放在第一课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的认识和吸收积淀古代文化。

(二)课程标准
新课程标准中对文言文提出的要求是: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诵读,有意识的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三)结合中考
考纲中明确要求重在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

二、学情分析
(一)普遍性
初三学生已经学过一些文言文,也具备了初步学习文言文的能力,并且初步具备了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取向,开始形成渐趋强烈的个性意识、独立意识、成人意识。

自尊、好胜、求知和参与是这一阶段学生的典型特征。

(二)我校特点
1、学生层次不一,学优生和学困生之间差距太大。

2、学生关注学习,关心成绩。

3、学生渴望参与,求知欲强
三、学习目标
依据教材的编写意图、本文的特点及新课程标准对文言文教学提出的要求,并从我校具体学情出发,我将本课的学习目标确定为:
1、知识目标:加强诵读, 进一步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领会全文主旨。

2、能力目标:领会课文运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特点,体会课文剪裁得当的叙事特点。

3、情感目标:体会曹刿的爱国主义精神。

四、学习重点
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等;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

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理解课文的主旨。

学习难点
把握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

理解曹刿关于战争问题的论述。

五、导学案设计
导学案设计流程包括:预习案,探究案,训练案,检测案,知识体系构建。

【预习案】
预习案包括学法指导,教材助读,信息链接,整体感知,预习自测,我的疑惑六个部
分。

I.学法指导
1、阅读“教材助读”,加深对本文的认识和理解,并用红笔勾画出《左传》的有关知识。

2、扫清文字障碍,正确扎实记忆文中生字词,对易出错的字词要重点突破。

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感知人物形象。

3、对照书上注释、查阅工具书,逐字逐句理解文意,请你将认为应积累的词圈点起来。

不清楚的地方请打上“?”号,在小组内讨论。

4、完成“整体感知”和“预习自测”题目,所有题目书面完成。

5、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或放到后面“我的疑惑”处,以便向老师请教或小组内合作探究。

6、限时高质完成,可以用双色笔作修改补充。

II.教材助读
一、了解背景
春秋初期,齐襄公政令无常,他的两个弟弟公子纠和公子小白分别逃到鲁国和莒国,齐襄公被杀后,公子小白抢先回到齐国夺取王位,他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春秋五霸之一--------齐桓公。

公子纠也在鲁国军队的护送下,回国抢夺王位,但被齐桓公打败。

鲁庄公十年,齐桓公借口鲁国曾帮助过公子纠,举兵攻鲁,弱小的鲁国在长勺打败了入侵的齐国。

二、走进《左传》
《左传》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情况的编年体史书。

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孔子写的鲁国历史《春秋》所编。

由于《春秋》记事过简,近于大事年表,一般人难以读懂,而《左传》叙事较为详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历史面貌,又为《春秋》作了较为详备的注释,所以后人又称《左传》为《左氏春秋》。

《左传》保存了重要的历史史料,具有一定的史学价值。

同时,它又善于剪裁,叙事清晰,描写人物生动,又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对后代散文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Ⅲ.信息链接
关于历史散文体例
1、历史散文也称史传文,它有国别、编年、纪传三体。

2、国别体:通过各国史事个别独立地排列载述,以完成对某一历史进程的叙述。

国别体史书有《国语》和《战国策》。

《国语》是以记言为主,兼及记事;《战国策》是以记事为主。

3、编年体:即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来叙写史实。

它的优点是线索清楚、背景明确、系统性较好;不足是不便于集中而广泛地描写人物。

《春秋》《左传》和《资治通鉴》都是编年体。

4、纪传体:即以人物为中心叙写历史,为司马迁所独创。

古代官方编辑的“二十四史”用的都是纪传体。

这种体例对后世影响很大。

Ⅳ.整体感知
1、课文围绕一件什么事展开?概括一下故事的主要情节?
2、鲁庄公认为战前需作哪几方面的准备?曹刿是如何评价的?曹刿认为鲁国“可以一战”的条件是什么?
3、“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4、运用“从中可以看出”的句式阐述。

从课文写作特色、人物塑造两方面任选一个方面谈认识。

示例:从“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中可以看出“曹刿的自信及对统治者的蔑视”
Ⅴ.预习自测
1、《曹刿论战》选自《》,《左传》是一部()体史书,相传为()时期()人()所著,记录了从()到()共()年有历史。

2、给下面的字注音
刿()间()鄙()弗()轼()辙()竭()帛()孚()乘()靡()
3、解释下面加粗的字义
未能远谋()忠之属也()公问其故()神弗福也()一鼓作气()齐师伐我()齐师败绩()小大之狱()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小大之狱()肉食者鄙()公将鼓之()望其旗靡()小信未孚()又何间焉()再而衰()可以一战()又何间焉()虽不能察()()
彼竭我盈()()
4、翻译下面句子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何以战?
(4)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5)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6)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7)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8)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

5、根据文章情节填空
事件发展的线索:()战──()战──()战──()战。

人物活动的线索:请见──()──参战──()
?我的疑问请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供课堂解决。

预习案设计意图:
1、拓宽学生知识视野,充分预习文本知识
2、通过“整体感知”和“预习自测”检验学生预习程度,有利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对本课的把握度,及时调整教学中的侧重点。

可能出现的问题:
1、“整体感知”中三个问题设计的难度适中并且梯度分明适合各层级学生回答。

但要注意整体感知4有一定难度。

2、预习自测是基于教材基础以及相关的基础知识编写难度较低的题目,主要是以填空题的形式进行预习。

但教师要把学生易错的共性问题要在课堂上再次强调,引起学生注意。

【探究案】
◆学始于疑——我思考,我收获
1、“曹刿论战”这个标题告诉了我们那些信息?
2、思考本文表现了曹刿怎样的战略思想?
3、《曹刿论战》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安排详略的?
学习建议:请同学们用2分钟时间认真思考这些问题,并结合预习中自己的疑问开始下面的探究学习。

◆质疑探究——质疑解疑、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在战争中曹刿是怎样帮助鲁庄公选择反攻时机的?
探究点二:文中曹刿和庄公谁是中心人物?各自是什么形象?在文中是如何表现的?(可从故事情节、人物的语言以及活动等方面分析。


探究点三:作者为了使曹刿的形象鲜明,运用了什么手法?
探究点四:你认为长勺之战,弱鲁战胜强齐的原因是什么?
探究点五:曹刿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给了我们怎样的启发??
探究点六:本文着重表现什么内容?如何围绕着这个内容安排详略的?
探究点七:请同学们为老师设计一下本节课的板书。

探究案设计意图:
通过分析人物形象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开阔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并在拓展迁移中达到本课要达到的能力及方法目标。

在互动中进往创作探究性学习。

可能出现的问题:
1、探究五、探究六对于B级学生稍有困难,尤其是探究五的启示,学生可能会找不准切入点,所以教师课下要做好充足的应对准备。

2、探究点七是对整个课堂的知识构建过程,教师要注意这道题学生点评时顺序,不妨可以把这个探究题留为下课前学生的最后点评。

【训练案】
一、解释句中的通假字:
小惠未徧
二、一词多义:
间:又何间焉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故: 公问其故两狼之并驱如故
以: 必以情何以战必以分人
三、解释下列词语的古今义:
(1)牺牲玉帛古义今义
(2)肉食者鄙古义今义
(3)小大之狱古义今义
四、词类活用(1)一鼓作气(2)神弗福也
五、翻译下面的句子。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夫战,勇气也。

(3)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4)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5)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六、根据要求默写课文。

(1)鲁庄公采取取信于民的措施是:()
(2)曹刿在齐军三鼓之后才下令鲁军发动进攻的原因:()
(3)曹刿在齐军败退后不立即下令追击的原因:()
(4)曹刿和鲁庄公的战前对话,体现了曹刿()的战略思想。

七、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将字母填入括号中。

()
A、曹刿和鲁庄公在战前的三问三答,足见鲁庄公的“鄙”。

B、用对话的方式记载历史事件,叫做“记言”。

《曹刿论战》就是采用的这种方式叙述历史事件的。

C、《曹刿论战》中的“论”字,指的是曹刿与鲁庄公讨论问题。

D、“长勺之战”的特点是以劣胜优,以弱胜强,常被历代军事家所引用。

【中考链接】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肉食者谋之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B.又何间焉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C.弗敢加也万钟于我何加焉
D.忠之属也属予作文以记之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2分)
(1)小惠未徧徧:(2)彼竭我盈盈: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翻译: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翻译:
4.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目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第③段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用原文回答)(3分)

设计意图:
学生学习到的知识要在课堂得到体现和训练,这也是知识掌握和运用的过程。

中考链接,让学生近距离了解中考题型。

可能出现的问题:
三、四两题对部分同学可能有些难度,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