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秋新教材】辽宁省丹东七中九年级数学上册 第三章 证明复习教案 北师大版
数学:辽宁省丹东七中第三章《3.2特殊平行四边形(一)》教案(北师大版九年级上)
第三章证明(三)总课时: 8 课时执笔人:牟杰使用人:备课时间:第三周上课时间:第五周第4课时 3.2特殊平行四边形(一)1、教学目标:能够运用综合法和严密的数学语言证明矩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以及其他相关结论;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猜测、证明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培养学生找到解题思路的能力,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证明的必要性以及计算与证明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独立完成证明的过程,让学生体会数学是严谨的科学,增强学生对待科学的严谨治学态度,从而养成良好的习惯。
教学重点:矩行的性质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教学难点:矩行的性质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的应用教学过程第一环节:课前准备(学生完成5分钟)活动内容:办一期数学手抄报(本章开始时布置)可以以分组或者独立完成的形式,以平行四边形和特殊平行四边形的相关知识为主要内容办一期数学手抄报。
1.手抄报中必须要包含平行四边形与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关系图,对相关的性质和判定定理的总结。
2.对平行四边形的题目中经常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进行简单的归纳。
3.要有典型例题的讲解归纳。
第二环节:课题引入,对比思考(学生探究10分钟)活动内容:将选出的比较好的手抄报进行实物投影,请学生对自己设计的关系图进行说明并把自己选的典型例题进行简单讲解。
再请学生对比前面所学的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的证明过程,来思考如何证明矩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
然后通过小组合作,将定理的证明严格的完成,最后通过实物投影的形式,各小组之间进行交流。
对比前一节学习的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引导学生对矩形独有的性质定理进行证明:定理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中考资源网期待您的投稿!zkzyw@- 1 -zkzyw@ 定理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定理3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定理4两条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1) 学生独立画出图形,在教师引导下写出已知、求证;(2) 对比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的证明,对已知、求证进行分析;(3) 请学生交流大体思路;(4) 用规范的数学语言写出证明过程;(5) 同学之间进行交流,找出自己还存在的问题。
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证明三复习教案北师大版
第三章证明(三)复习教案姓名班级5 (共种方法)(一组邻边相等)((一)本章主要内容:平行四边形、特殊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中位线、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
简称“四形、两线”(二)研究内容:性质与判定。
1、性质填表、三角形中位线性质定理: 3 ;、斜边上中线定理与逆定理 4 ; 上1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心爱心用心.(2)如果 ,丄 ACP 是 AD 上一东点,PEAD=4ABCD8如图,在矩形中,AB-3,, ■ E 的值为FBDP 丄,垂足分别为 E 、,贝U PE+PF C ___________ BN ,交ECMN 连接 EC,丄AE=3cm4cmCD9如图,正方形 AB 的边长为,.NMAD BC 于,,则。
MN 的长为 ___________ FE,,丄,丄中,、已知如图,平行四边形10ABCDBECDBFAD CDB . 11、矩形折叠问题:如图所示,把一张矩形纸片沿对角线折叠,重合部分是什么图形,试■=说明 理由。
(1 )若 AB=4, BD=8,求 AFo E)直角三角形斜边 1是直角三角形。
E(三)题组练习6 3: 5: D: 3: 2 () 对角线长分别是 6和 D ) ( B )7 ( C ) 5 ):/ C:Z D 可能是(1、平行四边形 ABCD 的四个内角度数的比/ A :Z B 2 : 4: 5 ( B ) 3: : 4 : 3 ( C ) 4: 42 (A ) 2 : 5:( ) 2、菱形的两条 8,则菱形的边长是 10 ( 角线相等B 对角线互相平分 条,正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它们的对称中心。
4)3、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都具有的性质是(.. C 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D 对角线互相垂直 A 是它的对称轴有4 、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 B __________ ___________ 。
【九年级】北师大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证明3教案
【九年级】北师大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证明3教案题3.1平行四边形(一)型新授目标1。
通过探索、猜想和证明的过程,进一步发展推理和论证的能力。
2.能运用综合法证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及其它相关结论,3.体验证明过程中使用的归纳、类比、转化等数学思维方法。
重点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
教学难点,探究证明过程,感受归纳、类比、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法探索―发现―猜想―证明引导学生探索证明的不同思路和方法教学内容和过程说明一、回顾交流问题: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是什么?2.平行四边形有哪些判定条?3.如何使用公理和现有定理来证明它们?平行四边形的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1:平行四边形的对边是平行的(定义为)定理2: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定理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等式定理4: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二、示例说明1.例证明: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这两个角度相等。
拓展:这个命题的逆命题成立吗?如果成立,请你证明它。
学生证。
定理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展示证明思想,理解等腰梯形与所学知识的关系,渗透数学思维方法(将等腰梯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2.证明: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已知:如图所示,ab‖CD,EF‖GH求证:ef=gh三、课堂练习本随堂练习1、2补充练习(1)如图所示,□ ABCD对角线AC和BD在点O处相交,穿过点O的直线分别在点E和f处与AD和BC相交求证:oe=of.(2)已知:如图所示,AC和BD是□ ABCD和AE⊥ BD,CF⊥ BD和垂直支脚分别为e和f,求证:ae=cf.(3)众所周知□ ABCD,点E和F位于对角线AC上,且AF=CE① be段和DF段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请证明你的结论② 如果从标题设计中删除AF=CE,请添加一个条,使be 和DF具有与上述相同的属性四、堂总结平行四边形的主要性质是:对边相等,对角线相等,对边平行,对角线对分。
【秋新教材】辽宁省丹东七中九年级数学上册 特殊平行四边形教案 北师大版【精品教案】
第三章 证明(三)总课时: 8 课时第6课时 §3.2特殊平行四边形 1、教学目标:能够运用综合法和严密的数学语言证明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以及其他相关结论;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猜测、证明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培养学生找到解题思路的能力,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证明的必要性以及计算与证明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独立完成证明的过程,让学生体会数学是严谨的科学,增强学生对待科学的严谨治学态度,从而养成良好的习惯。
教学重点: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教学难点: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的应用 教 学 过 程第一环节:情境引入(学生完成5分钟) 第一环节:问题引入 活动内容:图3-6-1 图3-6-2 图3-6-3问题:1.如图,在ΔABC 中,EF 为ΔABC 的中位线,①若∠BEF=30°,则∠A= . ②若EF=8cm, 则AC= .2.在AC 的下方找一点D,做CD 和A D 的中点G 、H,问EF 和GH 有怎样的关系?EH 和FG 呢?3.四边形EFGH 的形状有什么特征?CF D CF D第二环节:猜想结论(学生探究10分钟) 活动内容:问题:如果四边形ABCD 变为特殊的四边形,中点四边形EFGH 会有怎样的变化呢? 第三环节:分组探究,验证结论(10分钟) 活动内容1学生以数学小组的形式,在众多的特殊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腰梯形,梯形和直角梯形)中选择一种自己感兴趣的原四边形来研究中点四边形,并验证结论的正确性。
得出结论:平行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矩形的中点四边形是菱形; 菱形的中点四边形是矩形; 正方形的中点四边形是正方形; 等腰梯形的中点四边形是菱形; 直角梯形的中点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梯形的中点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活动内容2:问题:1.矩形和等腰梯形是形状不同的四边形,为什么中点四边形都由平行四边形变化为菱形?2.平行四边形变化为菱形需要增加什么条件?ABCDEFGHABCDEFGH3.你是从什么角度考虑的?4.你从哪儿得到的启发?5.你能用你的发现解释其它的图形变化吗?例如:原四边形为菱形,其中点四边形为矩形?概括出规律:决定中点四边形EFGH 的形状的主要因素是原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的长度和位置关系。
【2012秋新教材】辽宁省丹东七中九年级数学上册《 证明(三)回顾与思考》研学案(无答案) 北师大版
丹东七中九数(上)第三章证明(三)回顾与思考一.本章主要内容:平行四边形、特殊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中位线、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
简称“四形、两线”二.研究内容:性质与判定。
对角线23、三角形中位线性质定理:4、斜边上中线定理与逆定理三.题组练习1.平行四边形ABCD的四个内角度数的比∠A:∠B:∠C:∠D可能是()(A)2:5:2:5(B)3:4:4:3(C)4:4:3:2(D)2:3:5:62.菱形的对角线长分是6和8,则菱形的边长是()(A)10 (B)7 (C)5 (D)43.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都具有的性质是()A对角线相等 B对角线互相平分C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D对角线互相垂直4.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有条,正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是它们的对称中心。
5.三角形的周长是12cm,依次连接它的三边中点所得的三角形的周长是。
6.在等腰梯形ABCD中,AD∥BC,AB=DC,对角线AC垂直于腰AB,上底AD与腰的长都为1,则底角∠ABC= °,对角线AC= 。
7在菱形ABCD中,∠D:∠A=5:1,若菱形的周长为80cm,则菱形的高为。
8.如图,在矩形ABCD中,AB=3,AD=4,P是AD上一动点,PE⊥AC,PF⊥BD,垂足分别为E、F,则PE+PF的值为多少?9.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4cm ,AE=3cm ,连接EC ,MN ⊥EC ,交AD 、B C 于M ,N ,则MN 的长为 。
10.已知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 中,BE ⊥CD ,BF ⊥AD ,E ,F 为垂足,CE=2,DF=1,∠EBF=60°,求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11.矩形折叠问题:如图所示,把一张矩形纸片沿对角线折叠,重合部分是什么图形,试说明理由。
(1)若AB=4,BD=8,求AF 。
(2)若对折使C 在AD 上,AB=6,BC=10,求AE ,DF 的长四、布置作业:C B DECA组:107页6.7.10.12.13 创新设计B组:107页6.7.10 创新设计C组:创新设计五、教学反思教师反思:学生反思:。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数学 第三章复习第三章复习教案1(2)
第三章 概率的进一步认识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共同回忆有关概率的知识框架图。
重点、难点 1、列表法计算.2、树状图计算。
教 学 步 骤 与 流 程
一、问题引入,复习旧知
在有一个10万人的小镇,随机调查了2000人,其中有250人看中央电视台的早间新闻.在该镇随便问一个人,他看早间新闻的概率大约是多少?该镇看中央电视台早间新闻的大约是多少人? 解:根据概率的意义,可以认为其概率大约等于250/2000=0.125.
该镇约有100000×0.125=12500人看中央电视台的早间新闻.
二、重点知识回顾,建立知识架构
回顾:1.某个事件发生的概率是1/2,这意味着在两次重复试验中该事件必有一次发生吗?
2.你能用试验的方法估计那些事件发生的概率?举例说明.
3.有时通过试验的方法估计一个事件发生的概率有一定的难度,你能否通过模拟试验估计该事件发生的概率?
4.你掌握了哪些求概率的方法?举例说明.
三、课堂练习
1、课本复习题
2、数学配套练习册
四、课堂小结
五、课后作业
随机
事件
概率
的计
算 简单的随机事件 复杂的随 机事件 具有等可
能性 不具有等可能性 树状图 列表 试验法 摸拟试验 理论计算
试验估算
概率定义。
第3章证明(三)全章教案(北师大版初中九年级数学)
第三章证明(三)(课时安排)1.平行四边形2课时2.特殊平行四边形3课时1.平行四边形(一)知识与技能目标:经历探索、猜想、证明的过程,进一步发展推理论证的过程.过程与方法目标:能适用综合法征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及其他相关结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在证明过程中所运用的归纳、类比、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重点、难点、关键:1.重点: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2.难点:探索证明过程,感悟归纳类比、转化的教学思想。
3.关键:充分应用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获得结论.教学过程:问题:1.平行四边形有哪些性质?2.平行四边形有哪些判别条件?3.如何运用公理和已有的定理证明它们?讲解证明过程注意:1.利用三角形全等证明.2.利用定理“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
相关认知:1.平行四边形是一类特殊的四边形,即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
它的对角线的交点为对称中心.2.平行四边形的主要性质有:时边相等、对角线等,对边平行,对角线互相平分。
3.平行四边形是一种特殊的四边形,它的一些性质是进行有关证明或计算的基础.如,应用边的性质,可以求解边长、周长、对角线长,以及平行等问题;应用角的性质,可求解角的问题,应用对角线的性质,可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再通过三角形全等研究角或线段之间的关系。
4.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以得出一些角与线段的相等关系,特别地说,可知: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随堂练习:随堂练习1、2课堂小结:引导学生探索证明的不同思路和方法、并进行适当的比较和讨论,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作业:课本习题3.11、21.平行四边形(二)知识与技能目标:经历探索、猜想、证明的过程,进一步发展推理论证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用综合法证明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悟在证明过程中所运用的归纳、类比、转化等思想方法.重点、难点、关键:1.重点:掌握证明平行四边形的方法。
辽宁省丹东七中九年级数学中考复习《3.3反比例函数》教案
章节第三章 课题 课型复习课 教法 讲练结合 教学目标(知识、能力、教育) 1.能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根据图象和解析表达式探索并理解反比例函数的主要性质.逐步提高观察和归纳分析能力,体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2.经历分析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应用意识,提高运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以及用反比例函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的体验以及如何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媒体学案 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一):【知识梳理】1.反比例函数:一般地,如果两个变量x 、y 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 (k 为常数,k ≠0)的形式(或y=kx -1,k ≠0),那么称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2.反比例函数的概念需注意以下几点:(1)k 为常数,k ≠0;(2)k x中分母x 的指数为1;例如y= x k就不是反比例函数;(3)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x ≠0的一切实数;(4)因变量y 的取值范围是y ≠0的一切实数.3.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利用画函数图象的方法,可以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它的图象是双曲线,反比例函数y=k x具有如下的性质(见下 表)①当k >0时,函数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曲线从左到右下降,也就是在每个象限内,y 随x 的增加而减小;②当k <0时,函数的图象 在第二、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曲线从左到右上升,也就是在每个象限内,y 随x 的增加而增大.4.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时要注意的问题:(1)画反比例函数图象的方法是描点法;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要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x ≠0,因此,不能把两个分支连接起来;(2)由于在反比例函数中,x 和y 的值都不能为0,所以,画出的双曲线的两个分支要分别体现出无限的接近坐标轴,但永远不能达到x 轴和y 轴的变化趋势.5. 反比例函数y=k x (k≠0)中比例系数k 的几何意义,即过双曲线y=k x(k≠0)上任意一点引x 轴、y 轴垂线,所得矩形面积为│k│。
辽宁省丹东七中九年级数学上册 你能证明它们吗教案 北
第一章 证明(二) 总课时: 11 课时1.1、 你能证明它们吗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证明的基本步骤和书写格式。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发现-猜想-证明”的过程。
能够用综合法证明直角三角形的有关性质定理和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对学生进行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辩证观点的教育教学重点: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教学难点:能够用综合法证明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教 学 过 程:一、课前复习:(学生口答3分钟 )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让学生思考:等腰三角形满足什么条件时便成为等边三角形?让学生对普遍联系和相互转化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二、导入新课:(学生探究10分钟 )你认为有一个角等于60 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吗?你能证明你的结论吗?定理: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三:新课教学( 学生拼图得出结论然后证明17分钟)1.让学生拼摆事先准备好的三角尺,提问:能拼成一个怎样的三角形?能否拼出一个等边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2.肯定学生的发现和解释,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提问:在直角三角形中,30°所对的直角边与斜边有怎样的大小关系?证明:在△ABC 中,∠ACB=900∠A=300,则∠B=600 延长BC 至D ,使CD=BC,连接AD∵∠ACB=900∴∠ACD=900∵AC=AC∴△ABC ≌△ADC(SAS)∴△ABD 是等边三角形 ∴BC=0.5BD=0.5AB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演示规范的证明步骤,同时引导学生意识到:通过实际操作探索出的结论还需要给予理论证明。
4.在师生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的新定理解答例题。
[例题]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15°,腰长为2a ,求腰上的高CD 的长.分析:观察图形可以发现在Rt△ADC 中,AC=2aD C C而∠DAC 是△ABC 的一个外角,而∠DAC=×15°=30°,根据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可求出CD .解:∵∠ABC=∠ACB=15°∴∠DAC=∠ABC+∠ACB=15°+15°=30°∴CD=12 AC=12×2a= a(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四、知识巩固:(学生独立完成8分钟 )P13随堂练习五、课堂小结(学生口述2分钟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了解了什么证明方法?六、布置作业:A 组:P13页 1--5B 组:P13页 1、2、3C 组:P13页 1、2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本节课,难点在于探究两个定理:“在三角形中,如果一条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那么这条直角边所对的锐角等于30°”和“直角三角形中,30°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由于设计了三角板操作的实践活动,有效地突破了难点,因而,课堂学生思维非常灵活,方法多样,取得较好的效果。
辽宁省丹东七中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 回顾与思考(二
第三章 证明(三)总课时: 8 课时第8课时 第三章 回顾与思考 (二) 1、教学目标:⑴通过对纸片的折叠和图形的相互转化的研究,使学生进一步熟练特殊四边形的有关定理。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讨论交流,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2)通过口述证明过程,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生活中的图形的研究,使学生更真实地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特殊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及应用 教学难点:特殊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及应用 教 学 过 程第一环节:回顾第一课时的知识框架(5分钟)活动内容:利用2~3分钟的时间,让全班同学采用接龙抢答的方式(即:一个同学说出第一课时的第一个知识点,下一个同学利用抢答的方式说出第二个知识点,若同时站起多人,那么由第一个站起的同学回答)。
第二环节:例题引入(学生进行探究,20分钟)1、 本章复习题A 组第5题:如图所示,把一张矩形纸片沿对角线折叠,重合部分是什么图形,你能证明吗?AB C DDAB CE引伸:⑴在这个图形中除△BCD ≌△BED 外,还有其它的全等三角形, ⑵当AB=6;BC=8时,你能求出重叠部分的面积吗?⑶在⑵的条件下对这个图形你还可以作何尝试? 2、在△ABC 中,∠ACB=90°,E 时AB 中点,以A 、C 、E 为定点作平行四边形。
⑴当∠B 的大小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ACEF 是菱形?并证明你的结论。
⑵四边形ACEF 有可能是正方形?为什么? 活动内容:学生对于书上的问题进行猜测探究→展示学生的思路→口述证明过程并相互纠正错误。
第三环节:练习提高(12分钟)1. 以△ABC 的三边为边,在BC 的同侧做等边三角形△ABD 、△BCE 、△ACF ⑴判定四边形ADEF 的形状并加以证明⑵当△ABC 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ADEF 是菱形? ⑶当△ABC 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ADEF 是矩形? ⑷当△ABC 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ADEF 是正方形? ⑸当△ABC 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ADEF不存在?2.△ABC 中,D 、E 、F 分别是各边的中点,连接AE 、DF 。
【2012秋新教材】辽宁省丹东七中九年级数学上册 平行四边形教案 北师大版
第三章 证明(三)总课时: 8 课时第3课时 3.1平行四边形1、教学目标: 理解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会证明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能应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解决相关的问题;2、过程与方法:进一步经历“探索—发现—猜想—证明”的过程,发展推理论证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证明过程中体会所运用的归纳、类比、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教学重点:掌握和运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教学难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证明。
教 学 过 程一、课前复习:(学生口答完成5分钟)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二、导入新课:(学生探究得出证明过程5分钟)实验:请同学们思考:将任意一个三角形分成四个全等的三角形。
你是如何切割的? 活动:将学生分成四人小组,将准备好的三角形模型进行拼摆。
并互相交流。
三、新课教学(学生分析出辅助线的引法并总结出结论15分钟)定义: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想一想;三角形的中位线与第三边有怎样的关系?能证明你的猜想吗?学生根据提示证明猜想。
定理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已知:如图,DE 是△ABC 的 中位线求证:DE ∥BC ,DE =21BC证明:延长DE 至F ,使EF =DE ,连接CF∵AE =CE ,∠AED =∠CEF ,∴△ADE ≌△CFE∴AD =CF ,∠ADE =∠F∴BD ∥CF∵AD =BD∴BD =CF∴四边形BCFD 是平行四边形∴DF ∥BC ,DF =BC∴DE ∥BC ,DE = 21BC拓展:利用这一定理,你能证明出分割出来的四个小三角形全等吗?学生口述理由做一做:如图,任意作一个四边形,并将其四边的中点依次连接起来,得到一个新的四边形,这个新的四边形的形状有什么特征?请证明你的结论,并与同伴交流。
学生书写证明过程。
四、知识巩固(学生独立完成10分钟)P91 -1 六、课堂小结:(师生共同总结5分钟)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及辅助线的引法七、课外作业:A 组:P94 1-5B 组:P94 1-4C 组:P94 1-2板书设计:3.1平行四边形(三)定义定理做一做教学反思:我设置了另外的问题情境,一方面复习串连了旧知识,另一方面通过对所提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自然而然地引出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上。
【2012秋新教材】辽宁省丹东七中九年级数学上册 频率与概率教案 北师大版
第六章频率与概率总课时: 8课时第3课时频率与概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经历计算理论概率的过程,在活动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及反思的习惯.2.过程与方法鼓励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进一步提高学习数学的信心.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提高自身的数学交流水平,经历成功与失败,获得成功感,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初步的辩证思维能力.教学重点: 借助于树状图、列表法计算随机事件的概率.教学难点:正确利用树状图、列表法计算随机事件的概率.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合作学习,解决问题(15分钟)“配紫色”游戏.1以“配紫色”游戏为主要情境,让学生再次经历利用树状图或列表的方法求出概率并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1)利用树状图或列表的方法表示游戏者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2)游戏者获胜的概率是多少?解法一:借助树状图 游戏者获胜的概率是1/2. 解法二: 借助表格游戏者获胜的概率是1/2. “配紫色游戏2用图所示的转盘进行“配紫色”游戏.第二环节:练习提高(20分钟)1.袋中装有两个完全相同的球,分别标有数字“1”和“2”。
小明设计了一个游戏:游戏者每次从袋中随机摸出一个球,并且自由转动图中的转盘(转盘被分成三个扇形)游戏规则是:如果所摸球上的数字与转盘转出的数字之和为2 ,那么游戏者获胜.求游戏者获胜的概率.红色 蓝色 红色1 (红1,红) (红1,蓝) 红色2 (红2,红) (红2,蓝) 蓝色(蓝,红)(蓝,蓝)第三环节:课堂小结 (5分钟)今天我们学习了“配紫色”游戏,谈谈收获吧。
进一步指出:使用树状图和列表的方法求概率时,应注意各种结果出现可能性务必相同. 第四环节:布置作业习题6.3 1、2.题. B 组P184 3、4C 组 课后思考题:设计两个转盘做“配紫色”游戏,使游戏者获胜的概率为1/3.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强调,用树状图和列表的方法求概率时,应注意各种结果出现可能性务必相同.教学时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更为适合学生的素材进行教学.。
九年级数学上册 第3章证明(三)全章教案 北师大版
第三章证明(三)3.1平行四边形(一)知识与技能目标:经历探索、猜想、证明的过程,进一步发展推理论证的过程.过程与方法目标:能适用综合法征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及其他相关结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在证明过程中所运用的归纳、类比、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重点、难点、关键:1.重点: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2.难点:探索证明过程,感悟归纳类比、转化的教学思想。
3.关键:充分应用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获得结论.教学过程:问题:1.平行四边形有哪些性质?2.平行四边形有哪些判别条件?3.如何运用公理和已有的定理证明它们?讲解证明过程注意:1.利用三角形全等证明.2.利用定理“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
相关认知:1.平行四边形是一类特殊的四边形,即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
它的对角线的交点为对称中心.2.平行四边形的主要性质有:时边相等、对角线等,对边平行,对角线互相平分。
3.平行四边形是一种特殊的四边形,它的一些性质是进行有关证明或计算的基础.如,应用边的性质,可以求解边长、周长、对角线长,以及平行等问题;应用角的性质,可求解角的问题,应用对角线的性质,可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再通过三角形全等研究角或线段之间的关系。
4.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以得出一些角与线段的相等关系,特别地说,可知: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随堂练习:随堂练习1、2课堂小结:引导学生探索证明的不同思路和方法、并进行适当的比较和讨论,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作业:课本习题3.11、23.1平行四边形(二)知识与技能目标:经历探索、猜想、证明的过程,进一步发展推理论证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用综合法证明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悟在证明过程中所运用的归纳、类比、转化等思想方法.重点、难点、关键:1.重点:掌握证明平行四边形的方法。
2.难点;运用综合法证明问题的思路。
第三章复习第三章复习教案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数学 第三章复习第三章复习教案2
第三章 概率的进一步认识教学目标1、运用树状图和列表法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用试验或模拟试验的方法估计一些复杂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2、体会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
知识梳理1、频率与概率的含义频数:在数据统计中,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为频数。
频率: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为频率,即总次数频数频率 。
概率:表示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即一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数值。
2、频率与概率的关系 当试验次数很大时,某个事件发生的频率稳定在相应的概率附近。
3、运用树状图或列表法求概率(1)树状图法是将试验中的第一步的结果写在第一层,第二步的结果写在第二层,以此类推……把事件所有可能的结果一一列出,有利于帮助我们分析问题,既形象直观又条理分明。
(2)列表法,当一次试验涉及两个步骤时,将其中一个步骤作为行,另一个步骤作为列,列为表格,将事件所有可能的结果列在表格里。
注意:各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同;涉及3个或更多因素时,用树状图较简便本章中运用列表法或画树状图法求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是历年中考的热点内容,运用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估计概率在中考中也经常考查,这两类考题多以解答题的形式出现。
例题学习例1、一个透明的袋子装了三个小球,他们除了分别标有1、3、5不同外,其他完全相同,从袋子中摸出一球后放回,再摸出一球,则两次摸出的球数字之和为6的概率为跟踪练习:如图1转盘被等分成三个扇形,并分别标上1,2,3和6,7,8,若同时转动两个转盘各一次,转盘停止后,指针指向的数字和为偶数的概率为例2、现有四张完全相同的卡片,上面分别标有数字-1、-2、3、4,把这些卡片背面朝上洗匀,然后从中随机抽取两张,则这两张卡片上的数字之积为负数的概率是跟踪练习:某校决定从三名男生和两名女生中选出两名同学担任艺术节文艺演出的主持人,则选出的恰为一男一女的概率为例3、某运动员在同一条件下射击,结果如下表:射击次数n 10 20 50 100 200 500击中靶心次数m 8 19 44 92 178 455击中靶心频率m/n(1)计算表中击中靶心的频率(2)这个运动员射击一次击中靶心的概率为多少跟踪练习:在一个黑暗的箱子里面放有a个除颜色外完全相同的球,这a个球中有3个红球,若每次搅匀后任意摸出一球记下颜色再放回箱子,通过大量反复试验,摸到红球的频率稳定在20%,那么可以推算a 的值为当堂检测:1、下列说法正确的有()①掷一枚均匀硬币,正面朝上的概率可能为0②某事件发生的概率为1/2,说明在重复两次实验中,必有一次发生③一个袋子里有100个球,小明摸了8次,每次都摸到白球,结论:袋子里面只有白球④将两枚一元硬币同时抛下,可能出现的情形有:两枚均为正面、两枚均为反面、一正一反,所以出现一正一反的概率为1/3A、0个B、1个C、2个D、4个2、甲乙两名同学在一次实验中得到的频率图如图所示,则符合这一结果的实验可能是()A、掷一枚正六面体的骰子,出现1点的概率B、从一个装有2个白球和一个红球的袋子中任取一个红球的概率C、抛一枚硬币,出现正面的概率D、任意写一个整数,能被2整除的概率3、如图2,两个可自由转动的转盘做配紫色游戏,分别旋转两个转盘,若其中一个转出红色一个转出蓝色则可配成紫色,那么配成紫色的概率为4、某校考试要求考生先在三个笔试题B1、B2、B3中抽取一个,再在三个上机题J1、J2、J3中抽取一个进行考试,小亮在看不到题的情况下在笔试题和上机题中随机各抽取一个题。
【2012秋新教材】辽宁省丹东七中九年级数学上册 第三章 证明复习教案 北师大版
第三章证明(三)复习教案总课时:3课时第三章回顾与思考 (一)1、教学目标:①能够理顺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之间的关系,熟练掌握这些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定理,并能够应用数学符号语言表述已知、求证、证明。
②掌握三角形中位线的定义和性质,能够推导出依次连接一个四边形四条边的中点所构成的四边形是什么特殊四边形。
2、过程与方法:①会熟练应用所学定理进行证明。
体会证明中所运用的归类、类比、转化等数学思想,通过复习课对证明的必要性有进一步的认识。
②学会对证明方法的总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教学重点:特殊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及应用教学难点:特殊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及应用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台下准备——学生搜集整理资料活动内容: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特殊四边形之间的关系为主线索,将本章节的定理进行整理,找到各知识点间的联系,进行串联。
根据其中的知识点,选择合适的例题诠释。
第二环节台上展示——学生创设线索展示成绩(20分钟)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本章的主要内容。
第一组展示以“四边形判定”为线索内容:1.从四边形到正方形的递进式关系出发,以特殊四边形的判定定理为线索,进行复习回顾。
学生总结的关系图:任意四边形(1)两组对边平行(2)两组对边相等(3)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4)两组对角相等(5)对角线互相平分平行四边形(1)一组邻边相等(1)一个角是直角(2)对角线互相垂直(2)对角线相等菱形矩形(1)一个角是直角(1)一组邻边相等(2)对角线相等(2)对角线互相垂直正方形这个环节,展示的同学与其他同学以“问答”的互动形式来完成探索、回顾的过程,共同完成以上的关系图。
老师需要在这个环节进行一些补充:第一,定理的补充:四边形→矩形;四边形→菱形。
即,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四条边都相等四边形是菱形。
强调这是建立在四边形基础上的判定定理,与前面建立在平行四边形基础上要有所区别。
第二,要求学生对每个定理都应该能用数学符号语言表述已知、求证、证明,并且会应用定理证明其他命题。
最新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完美版)第三章复习
本章复习【知识与技能】回顾本章内容,用所学的概率知识去解决某些现实问题,再归纳和总结试验频率与理论概率的关系.【过程与方法】学会与人合作,进一步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情感态度】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学重点】用所学的概率知识去解决某些现实问题.【教学难点】用所学的概率知识去解决某些现实问题.一、知识结构【教学说明】通过回顾知识点,使学生掌握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二、释疑解惑,加深理解1.用树状图或表格求概率.回顾:用树状图或表格求概率时应注意什么情况?2.用频率估计概率.如何用频率估计概率?【教学说明】让学生通过知识性内容的小结,了解本章所学内容,如何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三、典例精析,复习新知1.十字路口的交通信号灯每分钟红灯亮30秒,绿灯亮25秒,黄灯亮5秒.当你抬头看信号灯时,是黄灯的概率是()A.1/3B.5/12C.1/12D.1/2解析:让黄灯亮的时间处于总时间即为抬头看信号灯时,是黄灯的概率.每分钟红灯亮30秒,绿灯亮25秒,黄灯亮5秒共60秒,所以是黄灯的概率是5/60=1/12.故选C.解答:C2.以下说法合理的是()A.小明在10次抛图钉的试验中发现有3次钉尖朝上,由此他说钉尖朝上的概率是30%B.抛掷一枚普通的正方体骰子,出现6的概率是1/6的意思是每6次就有1次掷得6C.某彩票的中奖机会是2%,那么如果买100张彩票一定有2张中奖D.在一次课堂上进行的试验中,甲、乙两组同学估计硬币落地后,正面朝上的概率分别为0.48和0.51解析:概率是反映事件发生机会的大小的概念,只是表示发生的机会的大小,机会大也不一定发生.A选项,10次抛图钉的试验太少,错误;B选项,概率是反映事件发生机会的大小的概念,机会大也不一定发生,错误;C选项,概率是反映事件发生机会的大小的概念,机会大也不一定发生,错误;D选项,根据概率的统计定义,可知正确.解答:D3.如图,图中的两个转盘分别被均匀地分成5个和4个扇形,每个扇形上都标有数字,同时自由转动两个转盘,转盘停止后,指针都落在奇数上的概率是()A.2/5B.3/10C.3/20D.1/5解析:列举出所有情况,看转盘停止后,指针都落在奇数上的情况数占总情况数的多少即可.列表得:所以两个转盘的组合有20种结果,其中有6种指针都落在奇数,所以指针都落在奇数上的概率是6/20=3/10,故选B.解答:B4.小明每天骑自行车上学都要经过三个安装有红绿灯的路口,假如每个路口红灯和绿灯亮的时间相等,那么,小明从家随时出发去学校,他至少遇到一次红灯的概率是多少?不遇红灯的概率是多少?分析:用列举法列举出符合题意的各种情况的个数,再根据概率公式解答即可.解:A表示红灯,B表示绿灯,根据题意画出树状图,如图所示:他至少遇到一次红灯的概率是7/8;不遇红灯的概率是1/8.【教学说明】通过例题的分析和讲解,突出本章内容的重点、难点和解题的方法.在整节课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四、复习训练,巩固提高1.某学校的初二(1)班,有男生20人,女生24人,其中男生有18人住宿,女生有20人住宿.现随机抽一名学生,则抽到一名走读女生的概率是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了概率的简单计算能力,是一道列举法求概率的问题,属于基础题,可以直接应用求概率的公式.共44名学生,其中女生24人,有20人住宿,即4人走读.故抽到一名走读女生的概率是4/44=1/11.解答:1/112.小明与小亮在一起做游戏时需要确定做游戏的先后顺序,他们约定用“锤子、剪刀、布”的方式确定,请问在一个回合中两个人都出“布”的概率是______.解析:小明与小亮在用“锤子、剪刀、布”的方式确定时共9种结果,故在一个回合中两个人都出“布”的概率是1/9.解答:1/93.中央电视台《幸运52》栏目中的“百宝箱”互动环节,是一种竞猜游戏,游戏规则如下:在20个商标牌中,有5个商标牌的背面注明一定的奖金额,其余商标牌的背面是一张哭脸,若翻到哭脸,就不得奖,参与这个游戏的观众有三次翻牌机会(翻过的牌不能再翻).某观众前两次翻牌均获得若干奖金,那么他第三次翻牌获奖的概率是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了概率的简单计算能力,是一道列举法求概率的问题,属于基础题,可以直接应用求概率的公式.∵某观众前两次翻牌均获得若干奖金,即现在还有18个商标牌,其中有奖的有3个,∴他第三次翻牌获奖的概率是3/18=1/6.解答:1/64.口袋里有红球4个、绿球5个和黄球若干个,任意摸出一个球是绿色的概率是1/3.求:(1)口袋里黄球的个数;(2)任意摸出一个球是红色的概率.分析:(1)设口袋中有黄球m个,根据概率的求法求任意摸出一个球是绿色的概率,将1/3代入即可求出m的值;(2)口袋里有红球4个,共有15个球任意摸出一个球是红色的概率为4/15.解:(1)设口袋中有黄球m个,任意摸出一个球是绿色的概率是5/(4+5+m)=1/3,解可得m=6,即有6个黄球;(2)口袋里有红球4个,共有4+5+6=15个球,故任意摸出一个球是红色的概率为4/15.5.将分别标有数字1、2、3的三张硬纸片,反面一样,现把三张硬纸片搅均反面朝上.(1)随机抽取一张,恰好是奇数的概率是多少?(2)先抽取一张作为十位数(不放回),再抽取一张作为个位数,能组成哪些两位数,将它们全部列出来,并求所组成的两位数中大于20的概率.分析:根据概率的求法,找准两点:①符合条件的情况数目;②全部情况的总数,二者的比值就是其发生的概率.解:(1)根据题意分析可得:有分别标有数字1、2、3的三张硬纸片,其中奇数有2个,故随机抽取一张,恰好是奇数的概率为2/3;(2)共有12、13、21、23、31、32六种情况,大于20的有4个,故其概率为2/3.6.某校九年级1,2班联合举行毕业晚会,组织者为了使晚会气氛热烈、有趣,策划时计划整场晚会以转盘游戏的方式进行,每个节目开始时,两班各派一人先进行游戏,胜者获得一件奖品,负者表演一个节目.1班的文娱委员利用分别标有数字1,2,3和4,5,6,7的两个转盘(如图)设计了一个游戏方案,两人同时各转动一个转盘一次,将转到的数字相加,和为偶数时,1班代表胜,否则2班代表胜,你认为该方案对双方是否公平?为什么?分析:本题考查概率问题中的公平性问题,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计算出各种情况的概率,然后比较即可:解:该方案对双方是公平的.理由如下:列表如下:由上表可知,该游戏所有可能的结果共有12种,其中两数字之和为偶数的有6种,和为奇数的也有6种.所以1班代表获胜的概率为P1=6/12,2班代表获胜的概率为P2=6/12,即P1=P2,所以该游戏方案对双方是公平的.【教学说明】通过练习,巩固概率的基础知识,加深对概率知识、方法及应用的认识.通过老师的辅导,帮助学生对本节内容进行查漏补缺.五、师生互动,课堂小结你有什么收获?请同学们自己谈谈.【教学说明】师生共同小结.在小结时教师根据学生完成以上练习的情况穿插点评.布置作业:教材“复习题”中第2、4、5题.本节课复习课,力求串起全章主要知识点,达到复习目的.使学生具备随机观念,从而能明智地应付变化和不确定性,是概率教学的主要目标.随机观念的培养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学中以学生自主活动和合作交流为主,使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能进一步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证明(三)复习教案总课时: 3课时第三章回顾与思考 (一)1、教学目标:①能够理顺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之间的关系,熟练掌握这些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定理,并能够应用数学符号语言表述已知、求证、证明。
②掌握三角形中位线的定义和性质,能够推导出依次连接一个四边形四条边的中点所构成的四边形是什么特殊四边形。
2、过程与方法:①会熟练应用所学定理进行证明。
体会证明中所运用的归类、类比、转化等数学思想,通过复习课对证明的必要性有进一步的认识。
②学会对证明方法的总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教学重点:特殊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及应用教学难点:特殊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及应用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台下准备——学生搜集整理资料活动内容: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特殊四边形之间的关系为主线索,将本章节的定理进行整理,找到各知识点间的联系,进行串联。
根据其中的知识点,选择合适的例题诠释。
第二环节台上展示——学生创设线索展示成绩(20分钟)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本章的主要内容。
第一组展示以“四边形判定”为线索内容:1.从四边形到正方形的递进式关系出发,以特殊四边形的判定定理为线索,进行复习回顾。
学生总结的关系图:任意四边形(1)两组对边平行(2)两组对边相等(3)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4)两组对角相等(5)对角线互相平分平行四边形(1)一组邻边相等(1)一个角是直角(2)对角线互相垂直(2)对角线相等菱形矩形(1)一个角是直角(1)一组邻边相等(2)对角线相等(2)对角线互相垂直正方形这个环节,展示的同学与其他同学以“问答”的互动形式来完成探索、回顾的过程,共同完成以上的关系图。
老师需要在这个环节进行一些补充:第一,定理的补充:四边形→矩形;四边形→菱形。
即,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四条边都相等四边形是菱形。
强调这是建立在四边形基础上的判定定理,与前面建立在平行四边形基础上要有所区别。
第二,要求学生对每个定理都应该能用数学符号语言表述已知、求证、证明,并且会应用定理证明其他命题。
第三,总结出完整地理顺这些判定定理,首先要清楚四边形到正方形,是从一般到特殊的过程;其次要明白补充的条件是边→角→对角线的从外到内的过程。
2.应用定理完成例题例1.如图,已知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 DE ∥AC 交AB 于E ,DF ∥AB 交AC 于F 。
求证:①四边形AEDF 是菱形 ②当△ABC 满足什么条件时, 四边形AEDF 是正方形?第二组展示 以“四边形性质定理”为线索内容:以特殊四边形的性质定理为线索,进行复习回顾。
说出性质的相同点、不同点和联系点。
应用性质完成例题: 例2.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C 与BD 相交于O 点,点E 、F 在AC 上,且BE ∥DF 。
求证:BE =DF 。
教师在这里将这道题进行开放处理:BFCD EAD例2’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C与BD相交于O点,点E、F在AC上,求证:BE=DF或BE∥DF。
由学生来填加适当的条件,使得命题成立并证明。
学生可以在证明的过程中找到针对条件最简单的判定定理。
教师通过开放例题给学生传递的是一种总结证明方法的信息:根据特殊四边形的性质,学生应该能够体会到,在证明命题时有了很多新的工具。
比如证明平行时,除了以前的同位角、内错角等,还先证明平行四边形;在证明边等时,除了全等,还可以分析所证线段是否为特殊四边形对边、矩形的对角线等。
第二组展示以“四边形性质定理”为线索内容:以特殊四边形的性质定理为线索,进行复习回顾。
例2.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C与BD相交于O点,点E、F在AC上,且BE ∥DF 。
求证:BE =DF 。
教师在这里将这道题进行开放处理:例2’ 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C 与BD 相交于O 点,点E 、F 在AC 上,_________,求证:BE =DF 或BE ∥DF 。
由学生来填加适当的条件,使得命题成立并证明。
学生可以在证明的过程中找到针对条件最简单的判定定理。
教师通过开放例题给学生传递的是一种总结证明方法的信息:根据特殊四边形的性质,学生应该能够体会到,在证明命题时有了很多新的工具。
比如证明平行时,除了以前的同位角、内错角等,还先证明平行四边形;在证明边等时,除了全等,还可以分析所证线段是否为特殊四边形对边、矩形的对角线等。
第三组展示 以“三角形的中位线和中线”为线索 内容:这一章节中,学习了两个与三角形有关的定理,三角形中位线的定义和性质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的性质定理以及利用中线判定直角三角形的定理。
所以,这个环节上,老师选取了学生总结出的几道比较有代表性的例题,帮助学生加深对定理理解,增强恰当应用定理的意识。
例3.如图,四边形ABCD 中,E 、F 、G 、H 分别是AB 、CD 、AC 、BD 的中点。
求证:四边形EGFH 是平行四边形。
D例4.如图,已知:△ABC ,CF ⊥AB ,BE ⊥AC , M 、N 分别为BC 、EF 中点,求证:MN ⊥EF 。
拓展例4’,变化条件和结论如图,已知:△ABC 中,M 、N 分别为BC 、中点,MN ⊥EF ,CF⊥AB , 求证:BE ⊥AC例5.如图在△ABC 中,∠BAC =90°,D 、E 、F 、分别是BC 、CA 、AB 边的中点。
求证:AD =EF第四组展示 以“三角形中位线”为线索内容: 老师选取学生作品当中最经典的一个问题情景: 依次连接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到的图形, 请添加合理的条件并提出问题, 回答问题,简单口述理由。
学生所提的问题应该囊括在以下几个问题: 1.连结任意四边形各边中点得到什么图形?2.满足什么条件的四边形,连结其各边中点可以得到矩形? 菱形?正方形?3.连结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腰梯形的各边中点又可以得到什么图形?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总结出:原四边形对角线的位置或数量关系,决定了所得新四边形邻边的位置和数量关系,依此来决定所得四边形的形状。
教师还可以根据学情自己加入一些与探索类问题相关联的小问题。
如:原来的四边形面积为a ,这样依次内接n 次得到的新四边形面积如何表示?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依次这样内接,得到的四边形有什么规律?原来对角线都是10,则第2n+1个图形的周长是多少?等等。
第三环节 反思小结(师生共同总结5分钟)C课堂小结,让学生们互相提问、解答,吸收复习课上所回顾的内容,各自查漏补缺,将模糊不懂的理解透彻。
第四环节、课外作业:内容:每小组完成一份第二课时的复习提纲。
A层,所有学生都需要将课本复习题,逐个以知识点归类,并按兴趣搜集某知识点的拓展题目。
B层,根据本章节的复习方式,结合证明(一)、(二)进行全面的回顾复习,完成第二课时的部分提纲,从给定的六个公理及有关概念的定义出发,通过逻辑推理证明,得到平行线、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等基本图形的有关结论,完成初中阶段几何局部的公理化体系。
C组:熟背性质与判定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不要让学生感觉到复习课,就是老师把所学过的知识用提问的方式回顾后,再用大量练习题或难题的讲解替代了真正意义上的复习。
我觉得一定要让学生在复习课上有新鲜的感觉,有主动权。
使得每位学生都能在复习课上充分地思考,这一阶段所学内容之间的联系,用积极的心态、合作的方式把知识点串联起来,发现一些题型之间的规律,总结出解决方法上的窍门。
第三章 证明(三)测试1、 如图所示,把一张矩形纸片沿对角线折叠,重合部分是什么图形,你能证明吗?引伸:⑴在这个图形中除△BCD ≌△BED 外,还有其它的全等三角形, ⑵当AB=6;BC=8时,你能求出重叠部分的面积吗? ⑶在⑵的条件下对这个图形你还可以作何尝试?2、在△ABC 中,∠ACB=90°,E 时AB 中点,以A 、C 、E 为定点作平行四边形。
⑴当∠B 的大小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ACEF 是菱形?并证明你的结论。
⑵四边形ACEF 有可能是正方形?为什么?ABC DDB CCBEFA3、以△ABC 的三边为边,在BC 的同侧做等边三角形△ABD 、△BCE 、△ACF ⑴判定四边形ADEF 的形状并加以证明⑵当△ABC 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ADEF 是菱形? ⑶当△ABC 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ADEF 是矩形? ⑷当△ABC 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ADEF 是正方形? ⑸当△ABC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ADEF不存在?4、△ABC 中,D 、E 、F 分别是各边的中点,连接AE 、DF 。
1)AE 、DF 有什么关系?2)△ABC 满足什么条件时,AE ⊥DF ? 3)△ABC 满足什么条件时,AE=DF ?4)△ABC 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ADFE 是正方形?4、如图,矩形纸片ABCD ,把纸片折叠使A 、C 二点重合,得到折痕EF ,连接AF 、CE ,判断四边形AFCE 的形状并加以证明。
F CADBBADEBDCF5、先用木条制成活动的四边形,再用彩色的橡皮筋顺次连成中点四边形。
1)无论四边形的形状怎样改变,中点四边形的形状怎样? 2)若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中点四边形的形状是什么? 3)若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中点四边形的形状是什么?4)若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中点四边形的形状是什么?5)当活动的四边形二条便在同一直线上时,四边形ABCD 变成△ABD ,那么中点四边形的形状怎样?6、已知直角梯形ABCD 中AD ∥BC,∠B=90°,AB=8,AD=24,BC=26,点P 从A 点出发,沿AD 边以1的速度向点D 运动,点Q 从点C 开始沿CB 边以3的速度向点B 运动,P 、Q 分别从点A 、C 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端点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
1)当t 为何值时,四边形PQCD 为平行四边形? 2)当t 为何值时,四边形PQCD 为等腰梯形?BBC DAE GHF EAHDGF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