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居民收入分配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我国收入分配问题的现状趋势与出路
我国收入分配问题的现状、趋势与出路王小鲁北京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新浪长安讲坛第51讲,长安讲坛总第182期,做客专家是论坛特邀专家、北京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
他演讲的题目是,我国收入分配问题的现状、趋势与出路。
以下为演讲实录:谢谢大家来听演讲。
我今天讲的题目是我国收入分配问题的现状、趋势与出路。
今天一共有两个小时的时间,争取1个半小时以内讲完,然后给大家留出时间来自由讨论,或者是提问题,或者是发表评论都可以。
一、解决收入差距要靠制度变革(一)从国际视角看收入分配的变化趋势首先简单介绍一下关于收入分配的国际视角。
我们现在面临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这个问题是发达国家在早期资本主义阶段遇到的老问题,并不是中国特有的问题。
实际上这个收入差距过大,在早期资本主义国家也产生了很多的尖锐的社会矛盾,而且由于收入分配方面的问题也带来了比如说像消费需求不足,生产过剩等等这样一些尖锐的问题。
由此也导致很严重的周期性经济危机,这种情况在20世纪的时候逐步改变,大多数发达国家的收入差距是明显缩小了。
马克思在1867和1894年的《资本论》第一卷和第三卷出版的时候,提出一个论点,他认为资本主义制度使得劳动者的报酬被压低,收入两极分化,导致了绝对贫困化,从而导致了大众消费需求的不足。
他认为这是导致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基本原因。
所以在这个基础上,马克思提出了一个很著名的论断,他认为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间,这种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是一个没有办法克服的矛盾。
他认为是无法解决的。
而且这种危机会越演越烈,关键是收入分配产生的问题。
而收入分配问题和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与生俱来的。
所以他认为,只有采取社会主义公有制才能解决这样一个社会矛盾。
但是,到了上世纪30年代,凯恩斯提出来一个关于有效需求不足的理论。
他认为,导致经济危机的原因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这一点和马克思的分析差不多。
但是他主要强调的是有效需求不足在于投资小于储蓄,因此,当投资等于储蓄的时候,整个社会不存在有效需求不足。
我国收入分配的现状
我国收入分配的现状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根据现有国情,对所有制结构进行了较大的改革和调整。
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调整、确定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结构形式。
在这同时,对分配制度也进行了改革与调整。
与所有制结构相配套的分配制度是:“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新的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提倡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实行这样一种分配制度,是由我国目前生产力发展水平及所有制性质和结构所决定的。
自此以后,我国国民经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已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而为经济增长和经济效率的提高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以按劳分配为主、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体制极大地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经营积极性,城乡居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然而,城乡居民收入增加的同时,居民的消费水平和储蓄存款也大幅增加。
在经济迅速增长和人民生活不断提高的同时,收入分配也出现了分化的趋势。
1、要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分析分配制度改革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不能否认,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过大是分配制度改革中出现的负效应。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国的改革目前正处于规律性的改革负效应释放期。
任何经济改革,一定会有一个正效应释放期和负效应释放期,在改革开放的前二十年中,社会经济集中体现的主要是正效应,如经济增长、收入提高等,一些负效应还处于积累阶段,并没有集中释放。
但是到近两年,我们的改革开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改革的一些负效应开始显现和释放,尤其是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这些负效应的释放可能会比较显著,中国的总体经济改革开始进入负效应释放期,分配制度表现出的一些问题是这些负效应的表现之一。
2、分配制度改革中应该坚持效率优先,注重社会公平。
在分配制度改革中,在坚持市场取向的改革方向,坚持“各种生产要素参加分配”的同时,要更加注重解决起点、机会、过程的不公平。
中国居民收入现状及展望
收入总量 角度来分析我 国居 民收 入现状 和给出政策建
议 盾及解决方法进行总结和剖析 , 提 出提高居民收入是解决收入分配问题 的根本手段 。 这不 仅是建设 和谐社 会 , 落实科 学发展观 的具体要求 , 也是
相比, 虽然我 国G P D 总量规模 巨大 , 是我 国人 均收入 但 水平 较低 ,要 达到发 达 国家的水 平还需 要 很长 时间 。 20 年 , 0 7 我国的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是1 75 , 3 8元 是美 国 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9 如果 中国保持过去十年城镇人 . %。 均实 际可支 配收入9 %的年均增速 , 0 . 2 则2 年后 , 国人 我 均可支配收入将是现在 的1倍。 4 假设 同期美国保持其过
开 始 一 直 下 滑 ,0 7 也 达 到 了历 年 最 低 点 ,仅 有 20 年 1. %( 49 见图2 。 比之下 , 7 )相 美国人均可支配收入 占人均 GP D 的比重一直稳定在7 %左右 。 5 再 次 , 国际横 向 比较来 看 , 国的人 均收入还 是 从 我 很低 的 , 要赶上发达 国家还需要 很长时间 。与发达国家
中国居 民收
刘 丹鹤
一
王
洋
、
引言
我 国扩 大 内需特别 是消费 内需 以转变经济 增长模式 的
必然途径 。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 , 我国居 民收入在 总量上有非 常 显著 的增加 , 居民生活水平 大幅提 升。城镇家庭平均 每
人 可 支 配 收 入 从 17 年 的 3 3 元 上 涨 到 2 0 年 的 98 4. 4 07 17 5 1 , 3 8 . 元 后者是 前者 的4 倍 ; 8 0 农村 居 民家庭人 均年 总收入从 17 年的 11 9 上升到2 0 年 的5 9 . 元 , 98 5. 元 7 07 7 11 2 纯 收入从 136 3. 元上升到2 0 年 的4 6 元 , 08 7 1 上涨 约3 倍 。 5
中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演变、收入差距与改革思考
中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演变、收入差距与改革思考一、概述收入分配制度作为国家经济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演变和改革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中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演变、收入差距的现状以及改革的思考进行探讨。
回顾中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演变历程。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收入分配制度经历了从计划经济时期的高度平均分配到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转变。
这一演变过程可以划分为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改革开放初期,实行了按劳分配的原则,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第二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期,提出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方式为补充的分配格局第三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至今,强调了个人收入分配要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体现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第四阶段是近年来,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加强对分配结果的监管,提出新的发展理念,共享发展成果。
分析中国收入差距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但同时也导致了收入差距的扩大。
基尼系数作为衡量收入差距的重要指标,近年来一直处于较高水平。
造成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复杂多样,包括劳动力供需不平衡、行业垄断、个人禀赋差异、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等。
对中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进行思考。
改革的目标是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具体措施包括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整顿收入分配秩序,强化税收调节等。
同时,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解决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研究背景与意义收入分配制度的重要性: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影响。
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近年来,中国的收入差距呈现扩大趋势。
基尼系数长期处于国际警戒线以上,这不仅影响了社会的公平与稳定,也制约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收入分配现状分析
自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但随着CPI系数的增长,我国居民的实际收入却呈现出负增长的趋势。
另外,我国居民的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扩大。
根据相关报道,中国的基尼系数已经突破了0.4的警戒线,高达0.45以上。
由此看来,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已成为一个凸显的社会矛盾。
当前中国收入分配的现状分析当前我国收入分配的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行业间收入差距较大。
参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提供的经济数据可知,中国行业最高收入与行业最低收入的比值是6倍,而国际上的收入差距标准大约为3倍,这说明我国行业间收入差距已经处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而最主要的高收入行业集中在金融、电力、电信、保险、烟草等领域,这类行业的收入要比其它行业的收入高出2~3倍。
这仅仅是实际工资的对比,如果将工资外收入和职工福利待遇等相加起来,则这种差距将会扩大到6~10倍。
且在工资增长速度方面,高收入行业要比建筑业、采掘业、农林牧渔业等行业高出很多。
不难看出,在行业垄断的背景下,只有那些垄断行业才有能力大幅度增加员工的工资、福利,由此也就形成了一种工资分配秩序的“潜规则”。
再次分配机制落后。
当前,我国的再分配机制相对落后,这主要集中表现在几个方面:税收制度残缺,“偷、漏、逃、抗税”等非法现象普遍,执法部门打击力度不足等。
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在税收不断增加的同时,我国的税收流失额也随之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
政府主导的再分配措施最先是为了弥补市场机制下初次分配方面的公平缺失,但对中国经济的实际运行而言,却有着“逆向调节”的作用。
通常情况下,高收入群体缴纳的个税只占个人所得税总体收入的一小部分,而中低收入者则是纳税主体,很多高收入者却没有自觉履行纳税义务。
区域收入差距显著。
我国地域辽阔,每个地区都有各自的地域经济、文化特色。
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相比较,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都呈现出显著的差异。
尤其是近年来,东西部居民的收入水平差距还在不断上升。
论以来中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演变、现状与调整对策
论以来中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演变、现状与调整对策一、概述中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演变、现状与调整对策,是一个深刻反映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变迁的重要议题。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也随之发生了显著变化。
本文旨在梳理中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演变历程,分析当前收入分配的现状与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调整对策,以期为构建更加公平、合理的国民收入分配体系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在演变历程方面,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经历了从计划经济时代的平均主义分配,到改革开放初期的逐步引入市场机制、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阶段。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逐渐呈现出多元化、差异化的特点,不同群体、不同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逐渐拉大。
当前中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仍存在一些问题。
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依然较大,导致社会公平感降低另一方面,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偏低,资本所得占比过高,不利于劳动力市场的健康发展。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和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国民收入分配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1. 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性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作为社会经济结构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合理性与否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以及民生福祉。
它不仅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石。
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对于经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合理的分配格局能够激发社会各阶层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从而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如果分配格局失衡,将导致贫富差距扩大、社会消费动力不足,进而制约经济的增长潜力。
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
收入分配的公平性和合理性,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关键因素。
当收入分配格局失衡时,社会不满情绪将积聚,甚至可能引发社会矛盾和冲突,对社会稳定构成严重威胁。
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也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途径。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而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则是实现这一要求的具体体现。
中国收入分配问题的现状及对策
中国收入分配问题的现状及对策1. 引言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但该国的收入分配不均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收入分配不均。
本文将介绍中国收入分配问题的现状,并提出一些可能的对策。
2. 收入分配不均的现状在中国,收入分配不均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0年,中国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差距仍然较大。
具体的数据显示,中国最富裕的20%的家庭占据了总收入的40%以上,而最贫困的20%的家庭只拥有总收入的5%左右。
这种收入分配不均的现象具有以下主要原因:2.1 城乡收入差距中国的城乡发展不平衡,导致了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
在城市,经济发展较快,就业机会更多,而且工资水平也更高。
相对而言,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就业机会有限,而且农民工的工资水平较低。
2.2 行业收入差距不同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也是造成收入分配不均的原因之一。
一些高收入行业,如金融、科技、互联网等行业,更容易提供高薪工作机会。
相比之下,一些传统产业和低技能行业的工资水平相对较低。
2.3 教育和技能差距教育和技能水平也是收入差距的重要原因。
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通常能够获得更高的收入机会,而没有接受良好教育的人则往往只能从事低技能工作,工资水平相对较低。
3. 对策为了解决中国收入分配不均的问题,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对策:3.1 加强农村经济发展首先,应该加强对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支持,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创业机会。
通过发展农村产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3.2 提高低收入群体的工资水平政府应该制定相关政策,提高低收入群体的工资水平,确保他们有一个可持续的生活水准。
这可以通过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加强劳动法律法规的执行等方式实现。
3.3 加强教育和技能培训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大对教育和技能培训的投入,提高劳动者的教育水平和技能水平。
这将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就业机会和工资水平,缩小收入差距。
中国居民收入结构的演变与趋势
中国居民收入结构的演变与趋势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改革开放,中国居民收入结构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本文将以历史演变和未来趋势为主线,讨论中国居民收入结构的变化。
1. 收入结构的历史演变在计划经济时代,中国的收入结构主要由工资收入和福利收入组成。
由于国有企业为主导,工资收入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而福利收入则由政府提供,如福利分房、医疗保障等。
然而,由于计划经济的局限性和不可持续性,这种收入结构在改革开放初期出现了明显的问题。
改革开放后,中国开始逐步实施市场经济改革,这对居民收入结构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先,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进和私营经济的崛起,劳动力市场逐渐形成,工资收入的构成开始多样化。
其次,政府开始逐步减少对福利的直接投入,转而通过社会保障体系来传递福利。
这导致福利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例下降。
另外,改革开放还推动了中国的第三产业发展,尤其是服务业的蓬勃兴起。
这使得居民收入结构的三次产业比例发生了明显变化,第一产业(农业)和第二产业(工业)的比重逐渐下降,而第三产业(服务业)的比重逐渐增加。
这也意味着居民从事服务业的增多,相应地带来了更多的服务业收入。
2. 收入结构的当前状况目前,中国的居民收入结构正在进一步优化和调整。
首先,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和农业现代化的加快,农村居民的收入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
农业收入逐渐减少,而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民收入不断增加。
其次,随着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工业工人收入逐渐增长,高技能人才的薪酬也得到提升。
同时,随着互联网和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型就业形态(如网络平台、自媒体)带来了新的收入来源。
此外,中国政府也在积极推动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以改善居民收入结构。
大量的政策措施,如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加强教育和医疗保障等,都有助于提高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和福利待遇。
3. 收入结构的未来趋势从长期来看,中国居民收入结构将继续趋于多元化和优化。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创新驱动战略的深入实施,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薪酬水平也将提高。
中国居民收入分配现状及出路调查报告
经济利益关 系是形成政 治关系的基 础
以收入分配关 系为主要内涵 的经济利益关 系是形成社会 关系的基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创造起点和规则 平等的社会环境。 三、加强政府职能转变 关键词:公共权力阳光操作, 打破体制壁垒,实现多元竞争, 从严立法,依法,惩治,实现 依法治国。 二、加强税收调节,完 善社会保障制度。 关键词:以维护社会公正为核 心,缓解公众不满情绪,公正 与效率统一,广泛倾听社会各 阶层的利益诉求。 四、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 乡差距 关键词:注重农村发展,农村自 身加快发展,城乡发展相协调, 推进城乡改革,消除体制性障碍。
1 2
3 4 5
原因分析
原因一
原因二
原因三
原因四
技术进步 和资产收 益率提高 1
地方政府 经济增长 优先战略 的影响 2
迁移工人 比重上升, 但议价能 力不强 3
正规部门 就业下降 与垄断行 业工资增 4 长过快 。
由图表可得:收入差距过大导致收入分配不均
收入分配 关系的和 谐是社会 的基础
会平均职工工资的挂钩 从国有资本经营状况着手,实现与企业分红水 平和程度挂钩 从各行业市场环境着手,实现与具体企业垄断 程度的挂钩
出路及 对策
关键词:提高个税起征点,规 范垄断收益分配,打击偷税漏 税行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五、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 分配中的比重
关键词:组织职业培训,提高劳动的质 和量、维护市场秩序、 保护劳动者的正 当权益,适时调整工资标准
六、限制部分国企高管畸高的薪酬
关键词:从整个社会薪酬状况着手,实现与社
当前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现状
关于当前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现状调查报告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我国分配制度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个人收入分配差距扩大,是目前我国社会比较突出,并引起人们普遍关心的一个重大问题。
对此,我们对当前我国的居民的不同行业、不同职业、不同地区、不同性质的个人收入及家庭收入,收入来源进行了调查,目的是分析了解我国的收入分配现状,及解决方法。
其调查结果具体分析如下:当前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状况,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中国当前阶段收入分配差距扩大,是在绝大多数居民收入水平或多或少普遍提高基础上的差距拉大;第二,当前收入分配存在明显的城乡分化、地区分化和行业分化等特征,问题最大的是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不同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也比较严重第三,我国低收入的贫困阶层具有明显的群体特征,在农村,主要是贫困地区农民;在城镇,主要是效益差的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在职或下岗职工及部分鳏、寡、孤、独、病、残等社会弱者。
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基本因素是我国分配方式变革的结果。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市场化改革的推进,收入差距特别是初次分配差距的拉大是一种必然现象。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合理的收入差距是一种动力,有利于经济发展和效益提高,有利于激发个人资本投入和智力投入的积极性的发挥,是符合改革初衷的。
但是,目前我国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差别的扩大,并不是合理的制度安排结果,而是存在许多不合理的因素,甚至非法因素。
特别是对高收入群体的收入“合理性”与“合法性”存在质疑。
主要原因是:第一,初次分配中存在严重的不平等、不公平,市场机制及管理缺陷拉大了收入差距。
最突出的表现是:(1)一些部门、行业和个别社会成员垄断经营或竞争初始条件的不平等分割,获得了垄断利润和高额利润,;(3)特殊的产业与地区差别政策,使某些行业、某些地区先富了起来。
而最主要的高收入行业集中在金融、电力、电信、保险、烟草等领域,这类行业的收入要比其它行业的收入高出2~3倍。
我国收入分配现状、问题与对策
我国收入分配现状、问题与对策作者:孔伟艳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22年第11期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收入分配格局不断优化,收入分配差距逐步缩小。
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推进共同富裕新征程之际,分析我国收入分配的现状和问题,提出相应的思路与建议,对于我国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一、我国收入分配的现状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可供分配的收入总量总体增加,GDP从2012年的538580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1143670亿元,人均GDP从39624元增加到80962元。
按照2021年1美元兑换6.3477元人民币的汇率计算,我国人均GDP达到12755美元,已经超过世界银行2018年高于12055美元为高收入国家的标准,成为高收入国家。
收入分配格局不断优化,收入分配差距逐步缩小,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开始向共同富裕的目标高歌猛进。
(一)收入分配格局不断优化从初次分配看,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更加合理,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持续提高。
2012—2021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6509.5元提高到35128元,平均每年名义增长8.75%,与平均每年经济增长率8.73%基本同步。
2012—2019年,企业部门和住户部门初次分配总收入占比分别从25.4%和58.8%提高到25.9%和61.4%,广义政府部门初次分配总收入占比从15.8%下降到12.7%;企业部门和住户部门可支配总收入占比分别从21.3%和57.4%提高到21.9%和60.3%,广义政府部门可支配总收入占比从21.4%下降到17.8%。
(二)收入分配差距逐步缩小从再分配看,收入差距总体下降,城乡之间、区域之间、行业之间、不同群体之间收入分配差距缩小。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总体下降,基尼系数总体呈波动下降态势,从2012年的0.474下降到2020年的0.468。
1、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明显快于城镇居民,城乡收入差距呈现缩小的趋势。
收入分配现状及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动向
收入分配现状及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动向收入分配可以分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初次分配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直接分配。
再分配是政府对初次分配的结果进行再次调节,主要措施包括征收收益税,比如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对居民进行转移支付等。
初次分配主要依靠市场机制,再分配主要由政府开展。
此外,慈善事业等也是一种形式的收入分配活动,被称为三次分配。
一、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现状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各地收入法gdp,可以推算出各地加总后的收入法gdp及其分项。
若仅考察2005年以来的数据,可以发现,近几年,劳动者报酬所占比重在上升,企业盈余所占比重在下降,生产税净额所占比重基本稳定。
若与消费率在60%左右的90年代相比,当前,我国劳动者报酬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偏低,而生产税占比偏高。
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城乡差距是最主要的居民收入分配差距。
1998—2003年,农民收入增速远低于城镇居民;2004年后,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差距缩小。
2009年以来,农民收入增速一直快于城镇居民。
城乡居民收入的绝对差距在持续扩大。
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农民人均纯收入多14833元,差距较2005年和2000年分别增加7595元和10806元。
三、收入分配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总体上,我国收入分配领域的突出问题有三个。
一是财政收入占比偏高。
1996年以来,我国财政收入增速一直快于gdp名义增速。
二是收入分配秩序混乱。
三是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过大。
其原因可分三类。
第一类是由历史和国情决定并长期存在的原因。
比如,自然条件差异、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等。
第二类是在一定时期内具有客观必然性的原因。
比如,经济发展不可能绝对均衡,改革开放必然有先后次序等。
第三类是体制和政策失当的原因。
比如,始终有强化财政的倾向,始终维护国有企业的强势市场地位,给予外资企业超国民待遇,赠与税、遗产税等调节个人资产存量的税种尚未开征等。
四、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方案为何难产“不患寡、而患不均”是中国社会的传统。
对我国现阶段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现状原因分析
对我国现阶段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现状原因分析打开文本图片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开始逐步摆脱平均主义,收入分配的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居民收入差距开始拉大。
适当拉大收入差距是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但近些年来,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拉大,分配格局严重失衡,对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收入分配问题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
一、我国现阶段居民收入差距现状从我国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了快速发展,同时,由基尼系数反应出来的居民收入差距,总的来说呈现一种上升的趋势。
2022年,我国的基尼系数已接近0.5,这充分说明我国的贫富差距问题已经相当严峻。
我国居民的收入差距现状如下:(一)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差距扩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一直存在于我国的经济生活中。
据统计,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城乡居民人均纯收入之比为2.0,20世纪90年代以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1990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2,1995年为2.71,2000年为2.79。
然而近几年来,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比一直保持在3.3以上,并未有缩小的迹象(如表1)。
据国家统计局的抽样统计,目前我国城镇居民的人均财产性收入是农村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的8.9倍,城镇居民人均储蓄存款相当于农村居民人均储蓄存款的20倍。
同时,由于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并没有涵盖城镇居民所享有的各种补贴,如果把城镇居民享有的住房、公费医疗补贴和实物收入考虑进去,再考虑到城乡公共设施、社会福利方面的差异,城乡居民实际收入差距比现有数据所反应的收入差距会更大。
(二)不同地区之间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我国地区之间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主要反应在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差距的扩大上。
从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来看,2022年东部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4967元,中部地区为9902元,西部地区为9728元,东部地区比中部地区高5065元,比西部地区高5239元;2022年东部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974元,中部地区为11634元,西部地区为11309元,东部地区比中部地区高5340元,比西部地区高5665元。
我国收入分配的现状、问题、成因与对策
我国收入分配的现状、成因与对策综述: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调整取得积极成效。
但是,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下降、收入差距扩大等问题依然存在。
这既有资源禀赋、市场竞争机制、发展阶段性等合理因素,也有体制机制不健全、政策措施不完善、发展不平衡等不合理因素,特别是收入分配中掺杂垄断、寻租、腐败等因素,使问题更加复杂,不仅积聚矛盾,影响社会稳定,也影响市场运行效率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要深刻认识解决收入分配领域问题的紧迫性,遵循增进公平、兼顾效率的原则,重新审视财税体制改革过程中存在的倾向性问题,以及城镇化、工业化、市场化进程的影响,关注行业层面的垄断现象和企业分配机制不合理的问题,注重教育、就业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要求,加强政策研究和工作协调,推进机制改革和制度完善,抓紧解决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问题。
一、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取得的成效与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1。
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下降。
改革开放以来,政府、企业、居民三者分配关系的演变大体可分为向居民倾斜(1978~1995年)和向政府、企业倾斜(1996年至今)两个阶段.2000~2007年,居民可支配收入占国民可支配总收入的比重从65.5%下降到57。
5%,下降8个百分点,政府和企业占比则分别提高5.2个和2。
8个百分点,劳动者报酬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比重从51。
4%下降到39。
7%(见表1)。
2。
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扩大。
无论是城乡之间、城乡内部,还是行业之间、地区之间,居民收入差距均呈扩大趋势,低收入群体增收难度较大.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2000年超过0.4的国际警戒线之后,呈不断扩大的趋势,2008年达到0。
47.其中,城镇居民基尼系数为0。
34,农村居民为0。
38,分别比2000年提高0。
02和0.03(见表2)。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之比从2000年的2.79:1扩大到2008年的3.31:1,绝对差距已经超过1.1万元.就业人员的收入差距也在扩大,2000~2008年,在城镇职工中,国有单位、集体单位、其他单位职工实际工资分别增长1.75倍、1.48倍和1.18倍;行业门类间的工资差距由2000年的2。
中国当前收入分配现状
从古代大同社会到现在和谐社会的提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我们也希望自己生活在那样犹如桃花源般幸福的社会中,在那里人们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全体人民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稳步前进。
我们也相信总会有那么一天,也许是100年,也许更久,可是只要所有人都为了这一梦想努力,和谐社会将不只是梦。
自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但我国居民的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扩大,不同社会群体和行业之间收入差距也在扩大,这些问题是和谐社会中不和谐的一部分。
一、中国当前收入分配现状1、居民收入在GDP中的比重持续下降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阶段的功能性分配方面看,劳动者报酬所占比重经历了先上升再下降的过程。
特别是近几年劳动者报酬所占比重经历了一个较为迅速的下降过程,由此导致在让劳动者分享更多的经济发展成果方面,我们又或多或少向改革初期的原点回归。
2、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我国居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演变中,最突出的特征是收入差距的扩大。
其中,在改革前期,由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效应,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曾出现缩小的趋势,而且行业之间、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也都曾出现过缩小的趋势。
但这种趋势持续的时间相对较为短暂,而随后的差距扩大过程则持续时间更长。
总体而言,城乡内部以及全国的居民收入差距则几乎一直处于扩大的过程中。
3、行业差距扩大我们发现,垄断性行业的就业者人力资本水平较高的确对行业之间收入差距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这些行业从业人员其行业垄断获得的收益对收入差距的贡献一直在不断扩大,并成为行业间收入差距扩大的最主要原因。
4、再次分配机制落后。
当前,我国的再分配机制相对落后,这主要集中表现在几个方面:税收制度残缺,“偷、漏、逃、抗税”等非法现象普遍,执法部门打击力度不足等。
5、区域收入差距显著。
我国地域辽阔,每个地区都有各自的地域经济、文化特色。
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相比较,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都呈现出显著的差异。
我国工资收入分配现状及改革发展趋势
我国工资收入分配现状及改革发展趋势一工资收入分配的发展现状(一)我国工资收入分配制度的形成和改革“十二五”期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收入分配改革工作,不断加强收入分配顶层设计,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党的十八大报告及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我国收入分配改革提出明确的目标要求,为深化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
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央企负责人薪酬、重点群体增收、公务员工资改革以及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等问题做出了重要指示。
2011年3月,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提出“加快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尽快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等改革目标。
同年,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首次提出“恶意欠薪罪”;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次修正案,调整了工资薪金所得税起征点;2011年7月1日,我国第一部社保领域的综合性法律《社会保险法》正式实施。
上述法律法规政策对我国收入分配领域产生了较大影响。
2012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代表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作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十八大报告,报告提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是历次党代表会上首次明确实现居民收入翻一番的目标。
2013年2月,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该意见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性和艰巨性、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重点内容、组织领导等七个方面,对深化收入分配改革提出明确要求。
国务院办公厅同时印发《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重点工作分工的通知》,对贯彻落实《意见》明确分工和提出具体要求。
《2024年省域居民收入基尼系数测算及其变动趋势分析》范文
《省域居民收入基尼系数测算及其变动趋势分析》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但收入分配的公平性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基尼系数作为衡量收入分配差距的重要指标,对于了解省域内居民收入分配状况及变动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省域居民收入基尼系数的测算,分析其变动趋势,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二、基尼系数测算方法及数据来源基尼系数是一种反映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指标,其值在0-1之间,越接近0表示收入分配越平均,越接近1表示收入分配差距越大。
本文采用常用的基尼系数测算方法,即通过收集省域内居民的收入数据,计算各收入层次的累积比重,进而得出基尼系数。
数据来源主要包括省域内各年度的统计年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以及相关研究报告。
本文选取近十年来的数据,以全面反映省域居民收入基尼系数的变动趋势。
三、省域居民收入基尼系数测算结果通过对近十年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省域居民收入基尼系数总体呈上升趋势。
具体来说,基尼系数的值在某一区间内波动,但整体呈现上升态势。
这表明省域内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在不断扩大。
四、省域居民收入基尼系数变动趋势分析1. 经济发展与基尼系数变动的关系随着省域经济的快速发展,部分行业和地区的收入水平迅速提高,导致收入分配差距扩大。
同时,经济发展带来的就业机会和资源分配不均也是基尼系数上升的原因之一。
2. 政策因素对基尼系数的影响政府在调节收入分配方面的政策措施对基尼系数的变动具有重要影响。
例如,通过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实施社会保障制度、推动教育公平等措施,有助于缩小收入分配差距,降低基尼系数。
反之,若政策未能有效发挥调节作用,可能导致基尼系数继续上升。
3. 人口流动与基尼系数变动的关系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流动日益频繁。
省域内不同地区的人口流动导致资源重新分配,进而影响收入分配格局。
人口流动可能加剧某些地区的收入分配差距,从而影响基尼系数的变动。
五、对策建议针对省域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上升的趋势,提出以下对策建议:1. 加强宏观调控,完善收入分配政策,通过税收、社会保障等手段调节过高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
全国居民收入增长趋势
全国居民收入增长趋势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居民收入的增长也成为了广大民众关注的焦点之一。
本文将聚焦于全国居民收入的增长趋势,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全国居民收入的整体增长情况。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过去十年间,全国居民收入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
从城市居民到农村居民,无论是收入总额还是人均收入,都得到了显着的提升。
这一趋势的背后,是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政府积极的调控政策。
其次,居民收入增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中国的经济增长为居民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以及新兴产业的不断涌现,就业市场蓬勃发展,劳动力供给与需求的平衡得到了改善,从而提高了居民的收入水平。
此外,政府的积极政策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例如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推动农村地区的扶贫政策等,都直接促进了居民收入的增长。
然而,尽管居民收入增长的态势令人鼓舞,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收入差距的扩大是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
由于不同行业、地区和人群之间的发展不平衡,导致了收入分配的不均衡问题。
另外,高房价和教育医疗等生活成本的上涨,也给居民的实际收入造成了压力。
因此,在全国居民收入的增长趋势中,我们还需要关注如何进一步弥合收入差距,确保收入分配的公平合理性。
展望未来,全国居民收入的增长趋势仍然积极向好。
首先,在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就业市场将继续扩大,为更多的居民提供机会和平台。
其次,随着农村地区的发展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农民的收入也将有所提高。
此外,政府将进一步加大调控力度,促使收入分配体系的完善,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
综上所述,全国居民收入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这得益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快速推进和政府的积极政策引导。
然而,我们也需将目光放在收入差距的进一步缩小和收入分配的公平性上。
通过不断完善调控政策,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我们可以进一步推动全国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为广大民众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
我国收入差距的现状趋势
我国收入差距的现状趋势
中国的收入差距现状呈现出一定的下降趋势,但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平等。
近年来,中国政府推行了一系列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政策,如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扶贫力度等。
这些政策的实施有助于缩小城乡、区域之间的收入差距,逐渐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
同时,中国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在逐渐缩小。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从2015年的2.73:1降至2019年的2.56:1,这显示出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在逐步减小。
然而,中国仍然存在较大的贫富差距。
城市与农村之间的收入差距仍然较大,一些高收入群体的财富积累速度更快,导致社会财富的分配不够均衡。
此外,少数地区和行业的收入差距较大,高技能、高学历人群的薪资水平相对较高,而一些低技能、低学历群体的收入水平较低。
因此,中国仍需要进一步加大收入分配改革的力度,增加对低收入群体的支持力度,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和教育程度,改善社会公平性,缩小收入差距,实现更加可持续、稳定和充分的发展。
关于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再分配的实证研究
社会文化因素也会对居民收入分配产生影响。例如,不同地区的社会文化背 景和价值观念的差异,使得当地居民的就业选择和创业热情受到影响,从而影响 到他们的收入水平。
未来趋势预测
从未来趋势看,中国居民收入分配的改革和发展将面临新的挑战。随着经济 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乡和地区之间的居民收入差距可能会进一步 扩大。因此,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和中西部地区的扶持力度,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 等化,以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
参考内容
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收入分配问题也越来越 受到。合理的收入分配不仅关系到社会公平正义,还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具有 重要影响。本次演示将对中国居民收入分配的现状、影响因素以及未来趋势进行 深入探讨。
中国居民收入分配现状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从城乡差距来看,城 市居民人均收入水平普遍高于农村居民,且差距有不断扩大的趋势。此外,不同 地区之间的居民收入也存在显著差异,东部地区居民收入水平明显高于中西部地 区。而在不同行业之间,垄断行业和新兴产业的高收入也成为收入分配不平等的 新的因素。
谢谢观看
3、教育水平:教育是提高个人技能和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影响个人收入 的重要因素。提高教育水平不仅可以增加个人的就业机会,也可以提高个人的工 资水平。
4、产业结构:不同产业之间的收入差距也是影响居民收入分配的重要因素。 例如,第三产业的就业机会通常比第一、第二产业更多,从而使得从事第三产业 的居民获得更高的收入。
3、社会阶层差异: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也非常明显。例如,高学 历、高技能的人群通常具有更高的收入水平。
四、影响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再分 配的因素
1、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居民收入分配的最重要因素。一般 来说,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居民的收入水平也会相应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居民收入分配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作者:张媛
来源:《文化产业》2014年第11期
摘 ;要:中国居民收入差距问题始终是我国重点关注也是全民热议的社会问题之一。
作者通过研究与阐述中国居民收入分配现状,进一步对产生这种现状的原因进行统计分析,进而客观地探讨了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中国居民;收入分配;现状;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304.8 ; ; ;文献标识码:A ; ;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11-00-01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居民收入及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改善。
然而,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
显然,这是我们并不想看到的场景,那么导致这种分配差距扩大趋势的原因是什么,又该如何理顺收入分配关系、如何深化科学的分配制度改革,达到缩小这种收入差距的目的,实现共同富裕的最终目标;作为基层工作人员,我们又如何配合协作共同努力完成目标,即是本文所要探讨分析的主要内容。
一、近十年中国居民收入分配情况分析
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劳伦茨曲线所定义一个统计指标,用以计算和判断收入分配公平的程度,即基尼系数,它是一个比值,取值范围为0~1,且其与收入差距成正比,即基尼系数数值越大,表明收入差距越大。
现在基尼系数是国际上最常用的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重要指标。
国际标准为,基尼系数在0.2以下表示居民收入分配绝对平均,收入差距无较大意义,0.2~0.3之间表示分配比较合理,收入差距在可接受范围内,通常把0.4作为贫富差距的警告限,其以上说明收入分配差距极其悬殊,且警示容易导致社会不安。
(一)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情况
近十年来,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呈现先扩大后快速缩短的现象。
2002~2004年城镇居民基尼系数渐增,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变大;2009年起,城镇基尼系数一直在缓慢下降,而在2012年,城镇系数则快速下降,说明这一年,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在快速缩短。
(二)农村居民收入分配情况
2002~2012年,农村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仅在2004、2006、2008及2012年出现下降趋势,其他年份呈现出增长或持平状态。
这说明只有这四年,农村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有出现缩短的现象,然而长远来看,农村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仍会保持着较大差距甚至进一步扩大。
(三)城乡居民收入分配演变情况
2002~2012年,中国城乡收入分配情况可分为鲜明的两个阶段。
2002~2009年城乡收入比渐长,表示此期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逐渐扩大;然而从2010年起,城乡收入比开始下降,表示城乡收入差距在此期间内开始有缩短的趋向。
二、对中国居民收入分配的发展趋势分析
(一)城镇居民收入分配趋势
引起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的经济刺激计划,从而使得市场对低端劳动力的需求被拉动,城镇低收入家庭工资快速上涨。
此外,得益于政府推出的一系列收入再分配政策,城镇居民转移性收入相应增加。
因而,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深化,如若停止政府经济刺激计划和货币政策的调整,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则会失衡,差距会扩大。
(二)农村居民收入分配趋势
仍是由于政府经济刺激计划低端劳动力需求增加以及农产品价格上涨,使得这段时间内农民工资性收入及家庭性收入均上涨,但农村收入最低一部分家庭人均收入增长率仍然较低,故而大岛指数上升,差距增大。
(三)城乡居民收入分配趋势
在2010年到2012年,仍然是政府经济刺激计划引起低端劳动力需求增加以及农产品价格上涨,使得这段时间内农民工资性收入及家庭性收入均上涨,从而城乡收入比下降。
然而2012年农村居民的家庭性收入增速有些下降,总体收入增速下降,导致城乡收入比的下降速率相应减缓。
由此可见,若是随着政府经济刺激计划的停止,农村居民的收入分配也会失衡,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速度会下降,甚至会扩大。
三、避免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对策
(一)增加居民总体收入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大前提下,我国劳动力价值的体现仍是工资,称我为居民收入的主要部分。
因此要增加居民总体收入,应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不断增加劳动者的报酬,普遍提高职工的工资收入水平,如推进职工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强化工资保证金制度等政策。
(二)改善规范分配秩序
分配制度是指导全社会收入分配的主要依据。
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关键问题则是继续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坚持推动政府机构改革,提高行政效率,精简工作人员,构建服务型政府。
在此基础上,推动企业改革,实现良好的规范的分配秩序。
(三)加快新农村建设
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另一重要方面即是加快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增大农民收入,才能缩小城乡差距。
加快新农村建设,创新农村居民收入渠道,强化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尤其是生活保障制度。
这样才能兼顾劳动力和困难人群,双管齐下,共同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缩小差距。
肃宁县即是一个可塑案例。
肃宁县位于冀中腹地,具备吸纳国内外资本、承接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为经济互补合作和共同发展奠定了丰厚的基础。
自2008年,肃宁县政府确立了新的的总体工作思路——“立足三大核心战略资源优势(交通区位、朔黄资源、特色产业),开始实施三大战略(城市化带动、朔黄拉动、特色产业兴县三大战略),力促全县经济和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带领全县人民齐心协力、共同努力,终于将肃宁县的经济事业推向了一个全新的发展平台。
2010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完成88.8亿元,财政收入完成10.6亿元,比2000年增长52倍;出口创汇1.09亿美元;利用外资684万美元,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7046元;农民人均收入5711元。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未来经济政策应首当其冲改革经济增长方式,在经济平稳发展的基础上,实施强有力的促进就业创业政策,使失业者及青年创造、得到工作机会,加快经济发展,最后,加快改善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为居民解决后顾之忧,更加奋力于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宜勇,池振合.中国居民收入分配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J].经济研究参考,2014,06: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