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7课《陈情表》教案

合集下载

《陈情表》教案

《陈情表》教案

《陈情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表”这种文体的特征。

2. 分析文章的结构,体会文章语言的陈情特色。

3. 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苦情。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在反复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理解“忠”“孝”的含义。

2. 难点: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和李密祖孙间真挚深厚的感情。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用《游子吟》导入,让学生体会母爱的伟大,进而引出课题《陈情表》。

2. 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简要介绍作者李密及写作背景。

3. 文体知识介绍:讲解“表”这种文体的相关知识。

4. 整体感知:学生自读课文,注意字音和断句。

5. 深入研读:
- 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

- 体会文章语言的陈情特色。

- 理解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苦情。

6. 拓展延伸:让学生讨论在现代社会中如何看待“孝”。

7. 课堂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李密祖孙间真挚深厚的感情。

8. 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中,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能够体会到作者的情感。

但在拓展延伸环节,学生的讨论不够深入,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陈情表》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陈情表》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7.《《陈情表》教学设计研习【教学目标】1.落实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句式。

2.立足文本细读,辅之引介导读,揣摩人物心中之“真情”,培养学生质疑之精神。

【重点难点】体悟文字表面“虚情”背后的“实情”。

研习:教学目标中的“人物”指李密和晋武帝,“真情”“实情”实质上指两人思想往还,情感交流背后的真实意图——用“真意”庶几更为贴切。

这样的目标定位,既聚焦了“表”的文体特征,学生的质疑精神,也必然会关涉到《陈情表》的篇性,李密其人的言语人格,忠孝文化特点的辨正,有利于语文核心素养和学生知情意素养的立体培育,有机培育,有一举多得之妙。

美中不足的是,表述欠清晰、具体——目标1也有此弊,哪些实词、虚词和句式,皆未指明,也欠精炼——重难点其实就是目标2,何必换了措辞重新表述一遍呢?目标中的动作主体是教师,显示了教师本位意识的残余。

【教学过程】一、最好的预习是熟练背诵1.学生齐读或齐诵。

2.教师抽查背诵2~3人。

设计意图:文言文的背诵,笔者主张在正式上课前就落实好。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背诵是最好的预习,可以为课堂的生成做好准备。

研习:熟练背诵经典作品,应该是积淀语文学养最笨却又最扎实的功夫。

这方面,鲁迅能背《纲鉴》,茅盾能背《红楼梦》,巴金能背《古文观止》,已经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

熟背何以有如许魅力?无它,可以更好地生命融合、牧养语感、内化言语表现技能和智慧等,这些都是言语表现与创造的重要前提。

教者说“为课堂生成做准备”,正基于此。

熟练背诵之于学生文言文自学,堪称全方位的学习磨炼。

因为要达到这一境界,对字词读音、意思,句式特点,行文结构,语法常识等,必会有更深的体味和把握,这是很能磨习惯、磨毅力、磨脑子的。

熟练背诵之于教师教学,堪称对催化平庸的教学陈规最勇敢的挑战。

因为实现了背诵的目标后,教师必须引领学生向文本的篇性、文化意蕴,作者言语表现情趣,言语人格等更为深邃的层面掘进,使教学相长的愿景不断化为现实,而非让文言文教学永远陷溺于字词读音、意义理解,内容翻译,语法了解等肤浅层面上。

高三上册语文第七课《陈情表》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优秀4篇

高三上册语文第七课《陈情表》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优秀4篇

高三上册语文第七课《陈情表》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优秀4篇《陈情表》是三国两晋时期文学家李密写给晋武帝的奏章,全文辞意恳切,真情流露,被认定为中国文学史上抒情文的代表作之一,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这里是勤劳的编辑帮助大家整理的高三上册语文第七课《陈情表》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优秀4篇,欢迎参考。

陈情表篇一《陈情表》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本文的文体特征,了解本文作者以及相关的背景情况;2、梳理本文的文言知识点、本文的成语以及了解古代官职情况,掌握本文的重点实词和一些虚词。

3、反复诵读,在诵读中体会本文骈散结合形象生动的语言特征。

过程与方法:1、感受本文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

2、体会作者凄切婉转的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的至孝深情,懂得感恩。

教学重点:掌握本文的文言知识点、成语、重点实词和虚词。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至真至诚、凄切婉转的感情。

教学方法:以诵读、点拨为主,辅以讨论和练习。

教具:录音机、常规教具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导入语】记得《三国演义》吧?这部古典名著不仅给我们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还给我们留下了很多语言运用的宝贵财富,比如大家熟悉的“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那么,大家知道吗,徐庶为什么进曹营?(是曹操用劫持徐庶母亲要挟徐庶,为了一个“孝”);那又为什么一言不发呢?(是徐庶临走之时对刘备许下不为曹操设一计的诺言,为了一个“忠”)。

可以说,面对一个忠孝两难的选择,徐庶作出了一个比较恰当的决定。

而在这以后不久,又有一位古人同样也面临这样一个两难的选择,那他又是怎样做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位古人关于这个问题的文章——————《陈情表》。

【解题】本文选自《文选》,是李密向晋武帝上的表文。

陈,陈述。

表,古代臣子向皇帝陈述已见的一种奏章,如《出师表》。

李密,名虔,字令伯,武阳人,西晋文学家。

必修五7《陈情表》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5篇)

必修五7《陈情表》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5篇)

《陈情表》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5篇)《陈情表》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2、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和形象精粹的语言;3、深入体会文章凄切婉转的陈情技巧。

教学重点:重要的古汉语语词知识。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和李密祖孙间真挚深厚的感情教读方法设计:本文是一篇抒情性很强的传世名作,宜采取多种方法反复诵读;对难于理解的段落,可以采取研究性学习策略,提供相关研究资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让学生在自学和讨论中获取新知。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系统教学时数:2课时课前预习:1、通读全文,借助工具书解决文中生字词音义问题;2、初步了解所表达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3、温习第一册第四单元的几篇文章,体会烛之武、邹忌、触龙的劝说技巧,并和同学讨论李密陈情的婉曲方式。

4、隔行抄写课文。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简介李密及其《陈情表》逸事。

二、整体感知课文:1、听录音朗读2、生齐读3、师就其中重点句让学生在抄写本上做笔译(分段进行)三、研读第一节:1、本段中,作者用在自己身上的形容词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什么?请尽量用文章语句概括回答。

——孤弱、孤苦伶仃,可以概括为“孤”字。

2、第一段的情感我们已经了解,即表现“孤苦”之情。

大家一齐动手为自己的结论充实论据,找到第一段中表现这种感情的语句并作简单分析。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既无伯叔,终鲜兄弟”“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等等。

说明自己自幼失去父亲,不久,母亲改嫁,没有兄弟姐妹,孤苦伶仃。

(投影:)“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该句在全段中起到什么作用?它总提了哪几个方面?(学生讨论,不必拘泥固定答案。

教师提供参考答案,投影逐条显示)总摄作用:第一、半岁丧父,四岁母嫁,祖母抚养;第二、年幼多病,九岁不行,伶仃孤苦;第三、两辈单传,内外无亲,形影相吊;第四、祖母年迈,夙婴疾病,卧床不起。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7课《陈情表》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5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7课《陈情表》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5

陈情表关于教材:本文选自《文选》,是魏晋时期的名流李密向晋武帝上的表文。

李密曾为三国时期蜀国旧臣,蜀亡后隐居乡里,累举不应。

泰始三年(公元267年)晋武帝立太子,征李密为太子洗马,诏书累下,郡县逼迫;而李密做为亡国之臣,心存疑虑,进退两难,既怕晋帝猜疑,又不愿就职。

于是以祖母“供养无主”为由,写了此表。

当时,晋武帝统一中国后,一方面打着“以孝治天下”的旗号拢络人心,一方面又对坚决不从者采取高压政策。

在这种情况下,李密一味不应,只能招致更大的灾祸。

所以李密写此表,既要打动晋武帝,不让晋武帝猜疑;又要为自己的不就职找出充足的理由。

因而李密就抓住“以孝治天下”大做文章,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文章言辞恳切,真挚动人。

曾有人说过: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

可见这是一篇抒情之作的典范。

学习这篇文章,就是要学习如何表达感情,打动别人。

教学设计:运用诵读、点拨和训练的方法,以了解文体特征、体会作者感情、把握构思艺术、体味语言特色和积累文言知识为重点;突破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构思艺术、积累文言知识的难点,力求学生通过学习,能够理解抒情和借情说理的方法,体会怎样抒情才能打动人心的手段。

学会鉴赏古代优秀作品。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体会课文陈情于事,情深理切,感情真挚的特点。

积累文言词汇,学习课文用语平实而生动的特点。

2.技能目标:培养阅读文言文时能准确解释字词、翻译文句的能力。

培养把握文章结构,理清思路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叙事说理,言辞恳切的情感。

批判地对待封建时代的忠孝思想。

树立尊敬长辈的良好品德。

教学重点:1.了解“表”这种文体的特征。

2.体会作者在文中表露的“先尽孝后尽忠”的情感;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感情。

3.赏析文章文思缜密,脉络分明的构思艺术和骈散结合、形象生动的语言艺术。

教学难点:1.准确解释字词、翻译文句。

2.体会课文陈情于事,情深理切,感情真挚的特点。

3.把握文章结构,理清思路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训练法。

高二语文人教新课标必修五第7课《陈情表》教案

高二语文人教新课标必修五第7课《陈情表》教案
8、解题:讨论:结合上节课反复诵读课文的体会,你认为“情”在本文中有哪几层含意?。
引导:本文的题目是《陈情表》,“表”是什么呢?是一种奏章,用于臣下向君主陈请谢贺。那么,李密的这个奏表,题为《陈情表》,“陈”是陈述的意思,“情”注解没有,那是什么呢?
提示:情:○1情况(事实);
○2衷情(孝情、忠情);
进一步引导:什么地方写“忠情”?
第二段,请三四组同学朗读第二段,也在第三段中找一句话来概括这一段的意思。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2、祖母情深似海,圣上恩重如山;在这样一个二难的境地里,李密是被动的,言辞稍有不慎,不仅达不到陈请的目的,还有可能招来杀身之祸。下面我们来看看李密是如何化解矛盾,变被动为主动的。
3.继续指导学生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和相关文化常识;
教学要点:1.指导学生熟读课文,背诵第一、三段,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2.指导学生积累文言词语及相关常识。
3.引导学生赏析本文文思缜密,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
4.引导学生赏析本文形象生动骈散结合自然精粹的语言。
4.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3情理(忠孝之道)。(投影)
9、完成课后练习和同步训练。
第二课时
一、导入课题
背诵第三段导入。
二、赏析构思艺术
1、讨论:在陈请终养祖母这个要求时,李密碰到了什么困难?
引导:作者处在一种忠孝两难的矛盾境地里,请大家把作者的这种矛盾境地读出来。
进一步引导:什么地方写了“孝情”?
第一段,请一二组同无臣,无以终余年。
陈情表
1.教材分析
《陈情表》是高中语文教材第四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属于古代抒情散文。由晋初散文家李密写成。从整个高中语文教学和考试来说,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高中语文新课标文言文阅读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本文在中国古代散文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苏轼曾说过:“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可见,学习本文对于我们体会散文真谛和理解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有重要的作用。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7课《陈情表》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7课《陈情表》教学设计

第7课《陈情表》【教学目标】1、掌握课文中重点文言文词语和句式。

2、学习作者在事中抒情的构思技巧和骈散结合的语言艺术方法。

【学生核心素养与价值观】体会作者感人至深的孝心,正确认识作者的孝情。

【重点和难点】掌握重点文言实词,搞清文章内容,理解李密的忠孝思想。

【教学方法】1、诵读法。

在诵读中理解。

2、体悟法。

在阅读中感悟。

3.探究法。

理清结构,把握文旨4、归纳法。

归纳总结。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苏轼曾经说过:“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必不友。

”忠孝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一直是千古不变的话题,李密在《陈情表》中,陈述了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暂时不能应召的家庭困境和无可奈何的内心苦衷,用真挚深厚的情感最终感动了晋武帝,最后晋武帝不但准奏,而且“赐奴婢二人,使郡县供祖母奉膳”。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本篇文章,感受一下它无穷的情感魅力。

二、文化知识积累1、作者:李密(224~287),蜀汉后主刘禅的郎官。

自幼丧父,母改嫁,赖祖母刘氏抚养无人。

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名于乡里。

李密为人刚正,颇有文名,年轻时曾仕蜀汉,表现出相当高的外交才能。

公元265年,晋武帝司马炎请李密出来做官,先拜郎中,后又拜为洗马(太子侍从官),李密拒绝应招,但这很容易招致武帝的疑虑,以为他怀念旧朝,于是李密上《陈情表》,以奉养祖母为理由辞不应征。

2、作品介绍:文章从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写起,说明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详尽而委曲地说明了自己屡次辞谢晋朝征召的原因,表达了对晋朝皇帝的由衰感激之情,又申述了自己的终养祖母以尽孝道的决心。

晋武帝嘉勉他的孝心,赐给奴婢两人,使郡县供养他的祖母。

刘氏亡后,他丧限期满,才入京任太子洗马,后官至汉中太守。

3、文体:表,是古代奏章的一种。

是臣子上给皇帝的书信。

它与一般上书奏折的不同在于常含有表示陈情、诉说心曲的意思。

二、阅读感悟:1、初读: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边听边结合课文注释初步理解文句,并从整体上感受本文的感情基调。

《陈情表》教案

《陈情表》教案

《陈情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表”这种文体的特征和作用。

2. 学习和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章大意。

3. 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和忠君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章大意。

2. 难点: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和忠君之情。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播放一些关于亲情和感恩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共鸣。

提问:你们有没有想过要报答父母或恩人?
2. 讲解文章背景和作者
介绍作者和作品。

讲述文章的背景和主题。

3. 阅读文章
学生自行阅读文章,注意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情感。

4. 分析文章
讲解文章的结构和内容。

分析文章的主题和情感,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5. 讨论
分成小组讨论文章中印象深刻的部分。

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分享讨论结果。

6. 课堂总结
总结文章的主题和情感。

强调阅读理解的重要性。

五、教学总结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了解了文章的主题和情感,学习了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表现手法,并培养了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希望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更加珍惜亲情和感恩,并通过阅读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优秀教案:第二单元第7课《陈情表》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优秀教案:第二单元第7课《陈情表》含答案

《陈情表》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掌握文中的文言词语,积累相关文化常识。

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赏析本文行文思缜,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和骈散结合形象生动的语言艺术。

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和形象精粹的语言;深入体会文章凄切婉转的陈情技巧.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与忠情。

【教学重点】重要的古汉语语词知识。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和李密祖孙间真挚深厚的感情。

【教学时数】3 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百善孝为先,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但在古代,忠的思想也占据着人们的心灵,这就造成了有些人在忠与孝前的矛盾心理,到底孰轻孰重,如何选择呢?下面就让我们从李密的《陈情表》中寻找答案.二、题解《陈情表》:陈——陈述、表述;情—-隐情、苦衷;表—-奏章晋武帝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不愿应诏,就写了这篇申诉自己不能应诏的苦衷的表文。

文章说明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叙述委婉,辞意恳切,相传晋武帝看了此表后很受感动,特赏赐给李密奴婢二人,并命郡县按时给其祖母供养.表,古代文体,属奏议类,臣民对君主有所陈述请求时所用。

二、作者简介李密(224—287),一名虔,字令伯,犍为武阳(今四川省彭山县东)人.父早亡,母改嫁,由祖母刘氏亲自抚养。

为人正直,颇有才干。

曾仕蜀汉为郎,蜀亡以后,晋武帝司马炎为了巩固新政权,笼络蜀汉旧臣人心,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

他上表陈情,以祖母年老无人供养,辞不从命.祖母死后,出任太子洗马,官至汉中太守.后被谗免官,死于家中。

三、初读课文,疏通字词险衅 xìn 夙sù闵mǐn凶愍mǐn 终鲜xiǎn兄弟门衰祚zuò薄期jī功强qiǎng近床蓐rù茕qióng茕独立逵kuí猥wéi 陨yún首洗xiǎn马逋bū慢日笃dǔ矜jīn育拔擢zhuó优渥wò更gēng 相xiāng四、作业:根据注释,试翻译全文。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第7课《陈情表》教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第7课《陈情表》教案

七、《陈情表》教案【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2.赏析本文文思缜密,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和骈散结合形象生动的语言艺术;3.继续指导学生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和相关文化常识;【重难点】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2.赏析本文文思缜密,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和骈散结合形象生动的语言艺术;【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指导学生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2.指导学生积累文言词语及相关常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李密(224-287)字令伯,一名虔,犍为武阳(今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县)人。

西晋文学家。

初仕蜀汉,后仕西晋。

祖父李光,曾任朱提太守。

李密从小境遇不佳,出生六个月就死了父亲,四岁时舅父又强迫母亲何氏改嫁。

他是在祖母刘氏的抚养下长大成人的。

李密以孝敬祖母而闻名。

据《晋书·李密传》说:祖母有疾,他痛哭流涕,夜不解衣,侍其基右。

膳食、汤药、必亲自口尝然后进献。

李密幼时体弱多病,甚好学,师事谯周,博览五经,尤精《春秋左氏传》,以文学见长。

年轻时,曾任蜀汉尚书郎。

晋灭蜀后,征西将军邓艾敬慕他的才能,请他担任主簿。

李密以奉养年迈祖母为由,谢绝了邓艾的聘请。

泰始三年(267年)晋武帝立太子,慕李密之名,下诏征密为太子洗马(官名)。

诏书累下,郡县不断催促,这时,李密的祖母已九十六岁,年老多病。

于是他向晋武帝上表,陈述家里情况,说明自己无法应诏的原因。

这就是著名的《陈情事表》,或称《陈情表》,此《表》写于西晋武帝泰始三年(267)。

《陈情表》辞语恳切,委婉动人。

表到朝廷,晋武帝看了,为李密对祖母刘氏的一片孝心所感动,赞叹李密“不空有名也”。

不仅同意暂不赴诏,还嘉奖他孝敬长辈的诚心,赏赐奴婢二人,并指令所在郡县,发给他赡养祖母的费用。

《陈情表》以侍亲孝顺之心感人肺腑,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广为传诵,影响深远。

文中的一些词句如“急于星火”、“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等,直至今天人们还经常引用。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陈情表教案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陈情表教案

7 陈情表【教学目标】1. 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

2. 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和形象精粹的语言。

3. 深入体会文章凄切婉转的陈情技巧。

【教学重点】重要的古汉语语词知识。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和李密祖孙间真挚深厚的感情。

【教读方法设计】本文是一篇抒情性很强的传世名作,宜采取多种方法反复诵读;对难于理解的段落,可以采取研究性学习策略,提供相关研究资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让学生在自学和讨论中获取新知。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系统教学时数: 3课时【课前预习】1. 通读全文,借助工具书解决文中生字词音义问题;2. 初步了解所表达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3. 温习第一册第四单元的几篇文章,体会烛之武、邹忌、触龙的劝说技巧,并和同学讨论李密陈情的婉曲方式。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熟悉课文,掌握古汉语语词知识,理清课文思路。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传诵千古的绝妙好文,它陈情恳切,言辞婉转;它情理兼备,诚款感人;它缘情挥洒,流畅自然。

这就是晋代文学家李密的名作《陈情表》,(投影《出师表—李密》,学生会以为老师错了,教师解释)《出师表》是诸葛亮的作品,“出师一表真名世”,初中学过的诸葛亮的这篇文章的确是名世、传世之作。

“表”是一种文体,是古代奏章的一种,一般以向皇帝陈情为内容。

《出师表》就是诸葛亮向蜀汉后主刘禅陈情的奏章。

“出师一表真名世”的下一句是“千载谁堪伯仲间”意思是“千年以来谁可以和他相比呢?”我不敢举哪个名人去和诸葛亮比较,但就在诸葛亮之后不足一百年的晋朝,有一篇奏章足以和《出师表》相媲美,它即是李密的《陈情表》。

(投影显示“陈情”二字)二、整体感知课文1. 四位学生分读全文。

读后大屏幕显示易读错字音。

终鲜( xian)兄弟期功强( qiang )近常在床蓐( ru )猥( wei )以微贱岂敢盘桓( huan )庶刘侥( jiao )幸2. 全体学生高声自由朗读全文。

新人教高中语文必修5 第7课 陈情表教案

新人教高中语文必修5 第7课 陈情表教案

《陈情表》解读与探究预习提示本文原题作《陈情事表》,后简称为《陈情表》。

陈,陈述。

表,是古代臣子呈给皇帝的一种文体。

刘勰《文心雕龙•章表》云:“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

”可见,汉魏晋时臣下以“表”上奏,是陈述衷情的。

历来文章家论“表”,都推出诸葛亮《出师表》、李密《陈情表》,这是因为它们最能体现“表”的文体色彩。

李密《陈情表》是向晋武帝司马炎上的表文。

公元263年,司马氏集团灭蜀后,为了笼络西蜀人士,大力征召西蜀名贤到朝中做官,李密也是其中之一。

李密因此上表,请求允许他奉养祖母而不出去做官。

文中叙述了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家中的孤苦情况和祖母对自己的辛勤抚养,详尽委曲地说明了自己屡次辞谢晋朝征召的原因,既表达了对晋朝皇帝的感激之情,又申述了终养祖母以尽孝道的决心。

全文围绕一个“孝”字,以“愿乞终养,辞不赴命”为主旨,悽恻婉转,溢情于词,表现了一个孝孙的拳拳之心。

据说晋武帝看了也受感动,不仅同意他的请求,而且赐给他奴婢二人,叫郡县供给他赡养祖母的费用。

学习这篇课文,请注重下面三点:(1)探究李密成功秘诀。

在封建社会里,批龙鳞,逆圣听,很容易招来杀身之祸,但是李密这篇抗旨奏章却获得了暴君司马炎的赞赏。

韩非子说:“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

”韩非的这句话道出了李密全部成功的秘密。

赏读本文,要仔细探讨作者是如何揣摩晋武帝的内心,使其每一句话都迎合晋武帝的需要,借以达成自己的目的。

这样,有助于理解课文和提高游说能力。

(2)体会真挚感情和优美语言。

本文以叙事为主。

在叙事中包含着作者真挚的感情。

赏读时,要注意文章层次,体会文中抒发的感情。

本文多四字句,读来朗朗上口,铿锵有力。

但在以四字句为主的同时,又杂以其他句式,构成了句式的错综变化,音韵和谐。

对此,要通过诵读加以体会。

(3)注意积累词语。

本文涉及的词语很多,有不少词语活用的现象,还有不少成语。

,对课文要认真反复阅读,仔细领会和掌握。

高中语文(第7课 陈情表)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5 教案

高中语文(第7课 陈情表)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5 教案

广东省德庆县孔子中学高中语文《第7课陈情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5 教学内容学习《陈情表》教学目标1.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2.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和形象精粹的语言;教学策略手段【复习上节课内容】问:本文主要内容《陈情表》是李密请求晋武帝允许他终养祖母所上的表章。

文中详尽而委婉地叙述了作者和祖母刘氏相依为命的处境,申述了他不能应诏赴任的衷情。

【鉴赏课文内容】问:第二段叙写进退两难的处境时分几个层次?学生讨论后明确:二层:叙朝廷征召之殷;写自己进退两难的境地3、教师解答第二段中表表征召的词并找出表作者处境艰难的词4、第三段提出孝之大理,不能就职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展开的?学生讨论后明确:三层分别以“伏惟”“且”“但”来转换文意5、第四段中哪句话是本文主旨?贯穿全段的是哪两个词?学生讨论后明确:“愿乞终养”“尽节”“报养”——忠孝两全【探究】问:1、文章语言的特点(1)“至微至陋”“岂敢”等词委婉动人,至为恳切“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更相为命,……”,一组四字句,皆出于至孝之心,感人至深“愿乞”“愿矜悯”“听臣微志”——无比恳切(2)语言精美,形象生动,自然精粹,脍炙人口①句式以四字为主,骈散相间②简洁清亮,读来琅琅上口,铿锵有力,音韵和谐③对偶、比喻的运用,形象生动,感情激烈,④多用成语,如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等,极有表现力2、全文感情真挚、悲恻动人,原因是什么?学生讨论后明确:事之实: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言之切:愿乞、愿矜悯、听臣微志、明知、共鉴。

心之诚: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文章简洁生动、真挚朴实。

写自己的遭遇和对祖母的感情,如倾吐肺腑,没有一点藻饰、做作或夸张,于朴实中见至真、至美、至善。

语言形式,骈散交用,多用四字短语表情达意。

思路清晰,语言机智得体,内涵丰富,惟多读方能体会。

【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题及《点对点》上相关练习2、小作文:我最____的人3、背诵课文。

高中语文 第7课《陈情表》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5-新人教版高二必修5语文教案

高中语文 第7课《陈情表》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5-新人教版高二必修5语文教案

陈情表
教学目标:
掌握“险衅”“闵凶”“茕茕”等25个词语;
翻译句子。

重点:掌握词语。

难点:翻译句子。

预习案:
(1)口头翻译文本;(2)熟读成诵。

导学流程:
梳理并牢记下列词语: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2)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5)夙婴疾病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7)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臣具以表闻。

(9)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11)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臣之辛苦……(13)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14)听臣微志,庶刘侥幸。

(15)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16)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翻译下列句子: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高中语文 7 陈情表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5-新人教版高二必修5语文教案

高中语文 7 陈情表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5-新人教版高二必修5语文教案
2.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和李密祖孙间真挚深厚的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真挚深厚情感
教学
方法
教学
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人言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千百年来,人们把《出师表》当成了忠的标准,那么把《陈情表》当成了孝的典范,可见李密的《陈情表》具有相当强烈的感人力量。
二、作者介绍和背景介绍
3、翻译词语和句子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察臣孝廉举臣秀才
供养无主除臣洗马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臣具以表闻责臣逋慢刘病日笃
告诉不许
第二课时
〔三〕第三段:
1、阅读梳理第三段:
2、串讲
1〕本段结尾落在辞官养亲上〔“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展开的?
[明确]三层,分别以“伏惟〞“且〞“但〞来转换文意。
A、抓住晋“以孝治天下〞的大理,解释自己应得到同情。
B、自陈宦历,称颂君恩,说明辞职与“名节〞无关,以求皇帝谅解。
C、正面陈述刘之现状,是“不能废远〞的惟一原因。
2〕品味第一层,作者为什么扯起“孝〞这面大旗?“凡〞句有何含义?
A、借孝来掩饰自己的观望之意,从而解除晋武帝的疑忌之心。
B、“凡〞是指一般,“况〞是指特殊。孝既已及于一般,对特殊就更应如此了。理由充足且冠冕堂皇。“孤苦〞一词承首段,又为下文“臣之辛苦〞张本。
5.被动句:而刘夙婴疾病
6.文化知识:孝廉,秀才,拜,除,拔擢,陛下
板书
设计
陈情表
一段:历述自己的悲惨遭遇。
二段:叙写进退两难的处境。愿乞终养
三段:提出孝之大理。不能就职
四段:提出先尽孝、后尽忠。
教学
反思
3〕品味2、3层,看本段的语言特点

人教版必修五教案:7 《陈情表》

人教版必修五教案:7 《陈情表》
二、导入:
(PPT展示)苏轼说:“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必不友。”我们在初中学习了以忠情感人的《出师表》,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以孝情动人的文章——《陈情表》。
陈:陈述;情:事实、情理;表:即奏表,又称表文,是臣属给君王的上书。古代给君王的上书,有不同名称,刘勰《文心雕龙》:“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
学生质疑并补充
教师适当补充并指导解释
1.其他各组同学针对点评学生可以提出质疑并补充
质疑环节
六、导学案质疑环节
学生点评
总结
七、教师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
1.PPT出示学生本节课所学习的重点并思考学到了哪些知识
教师适当补充并提醒
学生回答本科所学习知识
练习作业
八、作业
1.结合本文,以“忠”和“孝”为话题写篇随感
课题
陈情表




知识与能力
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和相关文化常识,积淀文言语感,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2、以诵读、点拨为主,培养文言文阅读、翻译的能力,背诵全文。
过程与方法
1、注意体会作者的真情实感,做到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2、引导学生赏析本文文思缜密,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情于理的构思艺术;
3、从了解写作背景入手,理清思路,领悟文旨,体会情感。
2、教师要求学生讨论导学案中出现的问题
1)注意某些字词的的含义:闵凶、日薄西山等
2)注意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
3)注意某些字词的一词多义
1.教师随机点名学生,回答成语的释义
2.教师随机点两名学生上黑板(一前一后黑板)、
3.随机考察全班并抽取一道理解性默写题目

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陈情表》教案

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陈情表》教案

《陈情表》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古代一些常用的文体,读懂课文,强化文言文阅读、解释、翻译及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

掌握本文中出现的一些常用成语。

2.培养利用文章结构来记背文言文的能力。

3.学习文章的写作特色。

过程与方法1.用整体意识来统帅全文,用整体意识结合重点提示来记背文章。

2.利用小组合作来归纳文中的文言文重点字词句,通过同桌之间的互相修改来提高文言文翻译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有感情的诵读中,体会课文陈情于表,情深理切,感情真挚,表达自然、畅达的特点。

2.体会文章真挚朴实的感情色彩,理解“忠”和“孝”的含义。

教学重点:1.文言文背书技能的训练和文言文字词句的归纳。

2.文章的陈情特色。

【教学难点】通过对文句的理解,剖析“情”的含义,即:苦情、亲情、忠情。

体会作者融于事的巧妙手法。

【教学方法】1、诵读法。

在反复诵读中,体会作者在叙述中蕴含的真挚感情。

2、点拨法。

点拨关键的字、词、句,使学生在深层意义上领会出于“情”字,归于“理”字;融理于情,融情于事;朴素细腻、曲折委婉的要义,进而达到鉴赏的目的。

3、讨论法。

讨论文中的关键内容及李密散文的艺术特色。

4、比较法。

通过对本文与《出师表》等相似文章的比较,深入了解本文的特点。

【课时安排】教学时数: 4课时教学思路一.何谓陈请解题二.为何陈请作者背景知人论世三.所陈何情四.如何陈情理清思路说理技巧陈情效果五.整合名句描述体验六.处理课后作业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宋代大学士苏轼曾说: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

二、何谓陈请解题陈:陈述、禀报情:隐情、苦衷表:古代文体,属奏议类,臣民对君主有所陈述请求时所用。

陈情表:禀告自己苦衷的奏章三.为何陈请作者背景知人论世知人论世(课文注解)李密(224—287),一名虔,字令伯,武阳(今四川省彭山县东)人。

背景介绍公元263年,司马昭子司马炎(晋武帝)废魏帝曹奂,建立了西晋王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情表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本文的文体特征,了解本文作者以及相关的背景情况;2.梳理本文的文言知识点、本文的成语以及了解古代官职情况,掌握本文的重点实词和一些虚词。

3.反复诵读,在诵读中体会本文骈散结合形象生动的语言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1.感受本文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

2.体会作者凄切婉转的感情。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的至孝深情,懂得感恩。

四、教学重点:掌握本文的文言知识点、成语、重点实词和虚词。

五、教学难点:体会作者至真至诚、凄切婉转的感情。

教学方法:以诵读、点拨为主,辅以讨论和练习。

教具:录音机、常规教具课时安排:3课时六、教学过程:【导入语】记得《三国演义》吧?这部古典名著不仅给我们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还给我们留下了很多语言运用的宝贵财富,比如大家熟悉的“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那么,大家知道吗,徐庶为什么进曹营?(是曹操用劫持徐庶母亲要挟徐庶,为了一个“孝”);那又为什么一言不发呢?(是徐庶临走之时对刘备许下不为曹操设一计的诺言,为了一个“忠”)。

可以说,面对一个忠孝两难的选择,徐庶作出了一个比较恰当的决定。

而在这以后不久,又有一位古人同样也面临这样一个两难的选择,那他又是怎样做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位古人关于这个问题的文章------《陈情表》。

【解题】本文选自《文选》,是李密向晋武帝上的表文。

陈,陈述。

表,古代臣子向皇帝陈述已见的一种奏章,如《出师表》。

李密,名虔,字令伯,武阳人,西晋文学家。

幼年丧父,母何氏改嫁,与祖母相依为命。

自幼师从名儒谯周,以文学见称,有辩才,尤精通《春秋左传》。

在蜀国曾任尚书郎,曾出使吴国,受到时人称赞。

蜀亡后,西晋武帝看重他的才干,征召他为太子冼马。

李密不肯应召,于是写了这篇表文。

【文言知识点】一、通假字:夙遭闵凶。

闵,通“悯”。

零丁孤苦。

零丁,通“伶仃”。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

有,通“又”。

二、古今异义词:1.九岁不行。

古义:不会行走。

今义:不可以,不中用。

2.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古义:成人自立。

今义:(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或(理论、意见)有根据,站得住。

3.臣之辛苦。

古义:指辛酸苦楚的处境。

今义:指劳累的意思。

4.臣欲奉诏奔驰。

古义:为国奔走效劳。

今义:驾车快跑。

5.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古义:申诉苦衷。

今义:对某人说6.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古义:报答。

今义:向上级报告或刊登在报纸上。

7.拜臣郎中。

古义:上书部的属官。

今义:中医医生。

8.除臣洗马。

古义:太子的属官。

今义:清洗马匹。

9.寻蒙国恩。

古义:不久。

今义:寻找。

三、词类活用:1.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上:名词作状语,向上。

2.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犬马:名词作状语,像犬马。

3.则刘病日笃。

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

笃:形容词用作动词,加重。

4.夙遭闵凶。

闵凶:形容词用作名词,忧愁不幸的事。

5.猥以微贱。

微贱:形容词用作名词,卑微低贱的人。

6.臣少多疾病。

疾病:名词用作动词,生病。

7.①具以表闻。

②拜表以闻。

闻:使动用法,使……闻,使……知道。

8.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外:名词作状语,在家外。

9.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内:名词作状语,在家内。

10.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远:形容词作动词,远离。

四、特殊句式:1.而刘夙婴疾病。

主语“刘”是行为的被动者;婴,被……缠绕,被动词。

2.①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②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判断句,用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非,不是。

3.实为狼狈。

判断句,用动词“为”表示肯定判断;为,是。

4.本图宦达。

判断句,用副词“本”表示判断;本,本来是。

5.今臣亡国贱俘判断句。

6.①具以表闻(之)。

②拜表以闻(之)。

省略句,省略宾语,这两处都指“皇上”。

7.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介宾后置。

8.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介宾后置。

五、固定句式:1.既无叔伯,终鲜兄弟。

“既……终……”,是连词“既”和连词“终”的搭配,表示不止一个方面,可译作“既……又……”,或“既……也”。

2.有所希冀。

“有所……”,与“无所……”是相对的格式。

意思是“有……的人(的东西、的事情)”。

“所”字后面一定是动词。

“所”与后面的动词组成名词性的“所”字结构,充当“有”的宾语。

3.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无以,没有用来……的方法。

六、成语:1.孤苦伶仃:孤独困苦,无依无靠。

伶仃,亦作“零丁”,孤独的样子。

2.茕茕孑立:孤独无依的样子。

茕茕,孤独的样子;孑,孤单。

3.形影相吊: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在一起互相安慰。

形容非常孤单,没有伴侣。

吊,安慰。

4.日薄西山:太阳接近西山。

比喻人已经衰老或事物衰败腐朽,临近死亡。

薄,迫近。

5.气息奄奄:形容人即将断气、死亡的样子。

也比喻事物衰败没落,即将灭亡。

奄奄,呼吸微弱的样子。

6.朝不谋夕:亦作“朝不虑夕”,早晨不能谋及晚上。

形容形势或事情危急,只能顾及眼前,无暇作长远打算。

7.乌鸟私情:比喻侍奉尊亲的孝心。

古时候说小鸟能反哺老鸟。

8.结草衔环:亦作“衔环结草”。

原是古代两个受恩报答的故事。

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

衔环,古代神话小说记载:东汉杨宝救了一只黄雀,某夜有一黄衣童子来见杨宝,把四枚白环给他,并对他说要让他的子孙洁白,位登三事(古官名)。

后杨宝子、孙、曾孙果真显贵。

9.皇天后土:古人对天地的尊称。

10.人命危浅:指人的寿命不长了,随时都会死亡。

危,危弱;浅,时间短。

七、古代官职知识:(1)古代官职任免升降的术语关于任职授官的有:任、授、除、拜、封(用于爵位)、赠(用于追封已故者)、征、辟(b ì)、荐、举(多用于布衣作官)、点(用于口语)。

关于提升职务的有:拔擢、进(用于较高职务追加)、起复(恢复原职务)、超迁。

关于降级免职的:罢、免、贬、谪(因过失而降级)、革、褫(chǐ撤职查办)、开缺(奉命或自请解除职务)、致仕(官员退休)、左迁(降级使用)。

关于调动职务的:移、调、徒、量移(调的比原职稍好)、补(由候补而正式上任)关于兼职的:领(以本官兼较低职)、摄(暂时兼任比本官高的职务,如摄政)、权(临时代职)。

(2)古代官职变动用词1、除,任命、授职,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

如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如果是“左除”,则是降级授职之意。

2、赏,是由皇帝特旨颁布,赐予官职、官衔或爵位。

如《谭嗣同》:“八月初一日,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

”3、擢,既由选拔而提升。

超擢则是越级破格提升的意思。

如《谭嗣同》:“皇上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与杨锐、林旭、刘光第等同参预新政”。

4、迁,改官。

用法较复杂,常见的有三种情况。

一是升迁,如《海瑞传》:“迁淳安知县。

”海瑞由原教谕官提升为知县。

二是改任,相当于转调原职品级的官职,如《张衡传》:“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新职太史令与旧职郎中官职级别相同。

三是降职,即“左迁”。

白居易《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即指被降为江州司马。

5、徙,改任官职,多指一般的调职。

《张衡传》:“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即说张衡所居官职一直未得到改任。

6、谪,官吏降级,相当于贬。

白居易《琵琶行》:“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当浔阳城。

”7、拜,授予官职,任命,多指帝王授臣下官职。

《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8、出,指出京受任。

《张衡传》:“永和初,出为河间相”中的“出”,就是指张衡离京任河间王的相。

9、去,卸职。

《张衡传》:“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这里的“去”,就是卸职之意。

10、黜,废免,革职免官。

《屈原列传》:“屈原既黜,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要注意,“黜”与“贬谪”相同,但有区别,贬谪是出自皇帝的诏令,黜有时则是上司对下属官员的处分。

11、放,放逐。

如《史记·屈原列传》“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中的“放”就是贬谪放逐的意思。

“放”有时也指京官调任外地,如《谭嗣同》“即放宁夏知府,旋升为宁夏道”中的“放”就是“委任委派”的意思。

12、陟,升迁,指官吏的提升和进用。

如诸葛亮《出师表》:“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陟”即指提升和进用。

“陟”常和“黜”连用表示人材的进退,降官曰“黜”升官曰“陟”。

如韩愈《送李盘谷序》:“黜陟不闻。

”13、夺,罢官免职。

14、罢,革除官职。

15、复,恢复旧职。

【整体感知】题目叫“陈情表”,那么,是谁“陈情”,他向哪个人“陈情”,在什么样的背景下陈情?为什么要“陈情”,“陈情”的内容是什么?陈情的目的是什么?他怎么“陈情”,请尽量用原文中的话来回答。

明确:李密陈情(介绍李密,见前文);他向晋武帝陈情(介绍晋武帝:晋武帝司马炎靠野蛮杀戮废魏称帝,为人阴险多疑。

建国初年,为笼络人心,对蜀汉士族采取怀柔政策,征召蜀汉旧臣到洛阳任职);陈情的背景,“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陈情的原因,“除臣洗马,辞不就职”或不想到晋朝做官;陈情的内容,“夙遭闵凶,更相为命,不能废远,愿乞终养”或向君王上书陈述祖母刘氏年老多病,无人侍奉,暂不能应征,请求辞官终养祖母的衷情;陈情的目的,“愿乞终养,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或请求辞官回家奉养祖母;陈情的方法,陈情于事、寓理于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第一段】1、作者写陈情表是有自己的目的的,那么,他为什么不直接说自己的目的,而从自己的幼年写起呢?现在请同学们齐读第一段,并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写自己的幼年遭遇,他的幼年与他人有何不同?明确:为了打动皇帝;作者幼年孤苦,有很大波折。

身世凄苦,祖母抚养恩深似海六月,慈父见背四岁,舅夺母志少,多疾病人丁衰微,作者尽孝责无旁贷九岁,不行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晚,有儿息祖母:夙婴疾病,常在床蓐时间:逮前后寻朝廷征召之殷征召:察举拜除当两难之情官职:孝廉秀才郎中洗马事态紧迫:切峻、责、逼迫、催、临门、急进退两难的境地进:无以报答祖母养育之恩退:不能回报朝廷知遇之情寓理于情、晓之以理感恩之情感激朝廷的知遇之恩感激祖母抚养孤弱之恩两全之情:先尽孝后尽忠2、作者幼年有哪些波折?说出具体的语句(见上表)3、一个完全没有自我保护能力的孩子,之所以能够平安成长,是因为祖母的呵护,大家可以从第三段找到一句话,概括这一意思。

明确: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由于身世的特殊,祖母的养育之恩就更加深重。

4、作者不仅提到祖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而且还提到自己对祖母的赡养感恩之情,如果用第三段的一句话来概括,是哪句话?明确: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这两句话就点出了作者与祖母的深厚感情。

5、小结:第一段,写孤苦之情,从纵横两方面论述,即“身世凄苦,祖母抚养恩深似海;人丁衰微,作者尽孝责无旁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