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的常用汉字和中国话的汉字的比较

合集下载

中日词汇对比(课堂PPT)

中日词汇对比(课堂PPT)

21
例10 王大妈刚走出劳动教养农 译文:王おばさんは労働
场的大门,腿一软,就坐在地上 教育農場の門を出ると、
起不来了。看着她那副悲痛欲绝 立っていられず、へなへ
的样子,我竟一下子找不出一句 なと座り込んでしまって、
安慰的话。
立ち上がることもできな
“安慰”词义为“ふだんの苦労 かった。彼女の悲しみに
赞赏——賞賛 语言——言語 搬运——運搬 盗窃——窃盗 寂静——静寂 命运——運命 缩短——短縮 积累——累積
修补——補修 急救——救急 黑白——白黒
痛苦——苦痛 直率——率直 脱离——離脱 设施——施設 过滤——濾過
20
上述词例字序不同而意思基本相同,然而还有一部分词语看上 去只是字序相反,而实际上与汉语词义意思有较大出入,或只有 部分意思相近,甚至风马牛不相及的,如:
中国公布的简化字与日本的新字体有一部分是差 异较大,如:
气(気) 圆 (円) 樱(桜) 价(価) 归(帰) 龙(竜) 丰 (豊) 县(県)儿
(児) 从(従) 卖(売) 广(広) 战
(戦) 窗(窓) 检(検) 纵(縦)
6
汉日语中同形同义词汇比比皆是,翻译时应该不会 有大的问题。另外,即使词义相同,两国语在用法 上也不尽相同。因此,这就要求译者不仅掌握它们 词义上的区别,还要掌握它们在用法上的不同。如 “要求”这个汉日语同形词,汉语的词义为“提出 具体的愿望和条件,希望得到满足或实现”,日语 的词义是“ほしい、必要だ、または当然の権利だ として、相手にその実現を求める”,从以上的两 个定义来看,共同面是很大的,然而侧重点不同。 汉语的“要求”希望愿望得以实现,日语的“要求 する”强调实现正当的的权利,所以比如“中国 强烈要求加入WTO”一文就不能译成“中国はWTO への加盟を強く要求する”而应该译成“中国は WTOへの加盟を強く希望する(熱望する)”。因为 前一种译法似乎让人觉得WTO有义务让中国加入, 不让中国加入就好象欠了中国的债,这显然是有悖 原义的。

日语与中文的关系

日语与中文的关系

数量比较:日语 中固有词较多, 中文中汉字作为 基础词汇,外来 词较少
语义比较:日语 中固有词与汉字 词之间存在差异, 中文中汉字的意 义相对稳定
日语中汉字词汇的来源 中日词汇的相似度比较 中日词汇的不同点分析 日语中汉字词汇的用法和含义
汉字词:日语中存在大量汉字词,与中文相似或相同 借用词:日语中有些词汇是从中文借用过来的,与中文完全相同 语义相同:日语和中文中有些词汇虽然书写不同,但语义相同或相近 文化交流:日语和中文之间的词汇共同点反映了中日文化交流的悠久历史
历史
特点:汉字是 表意文字,通 过字形表达意

结构:汉字由 笔画组成,笔 画之间有一定 的结构和比例
书写:汉字书 写讲究笔顺和 间架结构,具
有艺术性
日语使用假名和汉字,汉字传入日本后发展成假名 中文使用汉字,汉字具有表意功能 日语假名是音节文字,汉字是语素文字 中文汉字数量庞大,日语假名数量较少
汉字:日语和中文都使用汉字作为书写系统。
日语中存在时态 和语态的变化, 中文则没有
语序基本一致:主语+谓语+宾语 存在时态和语态的变化:如过去时、进行时等 句子成分复杂度相似:如并列句、复合句等 词汇分类和功能相似:名词、动词、形容词等
固有词:日语中 原有的词汇,与 中文词汇差异较 大
外来词:日语中 通过汉字传入或 借鉴其他语言的 词汇,与中文词 汇存在一定相似 性
教育政策:日本针对日语教育的政策和措施,中国针对中文教育的政策和措施
语言创新:日语中的外来词和网络流行语,中文中的新词汇和表达方式
语言创新:日语和中文都在不断吸收外来词汇和表达方式,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
语言变化: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日语和中文的语言形式和表达 方式也在不断变化,例如网络流行语和社交媒体的语言表达。

中日汉字对照表

中日汉字对照表

中日汉字对照表说明:1.本表主要参考日本武部良明先生的资料编制而成。

2.原资料仅在日本《当用汉字表》所收1850字范围内对照。

本表在日本《常用汉字表》(1981年3月23日日本国语审议会通过)所收1945字范围内进行对照。

3.本表内日本汉字的分类一般都尊重原资料。

少数字的分类跟原资料明显不符时,加注说明。

中国汉字的分类,按我国整理和简化汉字的实际情况对原资料作了校订。

更改部分不另加注。

4.每栏并列两国汉字时,统一把中国汉字放在前面,把日本汉字放在后面。

各栏内的汉字都按汉语拼音顺序排列先后。

一、中日简化相同的(61字):宝参蚕惨痴虫触宝参蚕惨痴虫触辞担胆当党灯点辞担胆当党灯点独断堕国号会挟独断堕国号会挟尽旧来礼励楼炉尽旧来礼励楼炉乱麦欧殴窃寝区乱麦欧殴窃寝区声湿寿枢属数双声湿寿枢属数双随台体条万峡狭随台体条万峡狭献写学医余与誉献写学医余与誉昼嘱装壮状昼嘱装壮状①宝、蚕、痴、触、辞、礼、炉、殴、寝、寿、条、写、誉等14字,武部良明列入中日简化相似栏。

这些字与中国简化字对比,仅在个别笔画的形状上略有差异,部件、结构都是相同的,所以改列入中日简化相同栏。

②窃,武部良明列入“日本字体字画没整理,中国字体字画整理了”栏,不作为简化字。

二、中日简化相似的(24字):边变残禅称单弹辺変残禅称単弾对画姬践茎径举対画姫践茎径挙恋蛮浅厅团湾稳恋蛮浅庁団湾穏压隐栈圧隠桟三、中日简化不同的(114字):滨迟齿处传从递浜遅歯処伝従逓读恶儿贰发废丰読悪児弍発廃豊关观广归怀坏欢関観広帰懐壊歓绘击鸡剂济继价絵撃鶏剤済継価俭检剑将奖经据倹検剣将奨経拠觉矿扩览劳乐垒覚鉱拡覧労楽塁两猎灵龄龙泷卖両猟霊齢竜滝売满恼脑酿齐气钱満悩脳醸斉気銭纤轻驱权劝让荣繊軽駆権勧譲栄涩烧摄绳实释兽渋焼摂縄実釈獣丝肃铁听图为围糸粛鉄聴図為囲伪牺戏显险县晓偽犠戯顕険県暁续亚严盐验样谣続亜厳塩験様謡药艺译驿应樱萤薬芸訳駅応桜蛍营圆杂赞脏择泽営円雑賛臓択沢斋战证铸专转庄斎戦証鋳専転荘总纵総縦③発、鉱、霊、醸、聴、犠、臓、荘,武部良明列入“日本字体、中国字体各另外的”栏,作为异体字。

中日汉字对照

中日汉字对照

中日汉字对照一、中日简化相同的(61字):bǎocāncáncǎnchīchóngchùcídāndǎn胆担虫触辞宝参蚕惨痴hàodiǎndúduòguódāngdǎngduàndēngìuh当党灯点独断堕国号会màilóuluànjiùlǐlìjiāláilújìn挟尽旧来礼励楼炉乱麦shēngshòuqǐnshùōushīshūqièqūshǔ数属寿枢窃寝区声湿殴shuāngxiásuwàntǐsuíxiátiáotái nàxi双随台体条万峡狭随献zhuāngzhǔzhuàngxyǔyúiěyùyīxuézhòu写学医余与誉昼嘱装壮zhuàng状①宝、蚕、痴、触、辞、礼、炉、殴、寝、寿、条、写、誉等14字,武部良明列入中日简化相似栏。

这些字与中国简化字对比,仅在个别笔画的形状上略有差异,部件、结构都是相同的,所以改列入中日简化相同栏。

②窃,武部良明列入“日本字体字画没整理,中国字体字画整理了”栏,。

化字不作为简中日简化相似的(24字)biānbiàncánchánchēngdāntánduìhuàjī姬画弹对变残禅称单边辺変残禅称単弾対画姫jiànjīngjìngjǔliànmánqiǎntīngtuánwān湾厅团浅径践茎举恋蛮践茎径挙恋蛮浅庁団湾wěnyāyǐnzhàn栈隐压稳穏圧隠桟中日简化不同的(114字):bīnchíchǐchùchuáncóngdìdúèér恶处齿读儿递传从滨迟悪浜遅歯処逓読児伝従huáiguǎngguīfēngguānguānhuàifèièfā怀贰发废丰归广关观坏懐壊関観広廃弍発豊帰jiǎnjiǎnjiàjìhuìhuānjījījìjì俭检剂绘欢击鸡济继价倹剤鶏済価継検絵歓撃lǎnkuàngláojiàojjiǎngjiànjiāngjīngùkuò览劳扩矿经觉据奖剑将覧労覚拠奨剣将経拡鉱màilièlínglínglónglóngmǎnliǎngllèěi卖泷龙龄两垒猎灵满乐売楽塁滝竜齢霊両猟満qūnǎonǎoniàngqīngxiānquánqiánqíqì权驱脑恼纤轻钱齐酿气駆斉醸脳悩軽繊権銭気shìràngquànshèshāoshéngsèróngshòushí释让劝绳兽实荣涩摄烧獣釈実縄摂焼渋栄譲勧.sīsùtiětīngtúwéiwéiwěixīxì丝肃铁听图为围伪牺戏糸粛鉄聴図為囲偽犠戯xiǎnxiǎnxiànxiǎoxùyàyányányànyàng显险县晓续亚严盐验样顕険県暁続亜厳塩験様yáoyàoyìyìyìyìngyīngyíngyíngyuán谣药艺译驿应樱萤营圆謡薬芸訳駅応桜蛍営円zázànzāngzézézhāizhànzhèngzhùzhuān杂赞脏择泽斋战证铸专雑賛臓択沢斎戦証鋳専zhuǎnzhuāngzǒngzòng转庄总纵転荘総縦③発、鉱、霊、醸、聴、犠、臓、荘,武部良明列入“日本字体、中国字。

中日同形词对比-最新资料

中日同形词对比-最新资料

中日同形词对比-最新资料中日同形词对比1.中日汉字词现状研究接触过日语的人都会发现日语中有大量用汉字书写的词汇――汉字词,并且很多汉字词是中日同形词。

对于学习和研究日语的中国人和学习并研究汉语的日本人来说,中日汉字词有时是便利的“桥梁”,有时却是可怕的“陷阱”,这是因为日语中的汉字词既跟汉语有相同点,又有不同之处。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文化交流源远流长,经常被称作“同文同种”。

两千多年的交流历史,使两国在文化上保持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汉字作为中日文化交流的桥梁,更发挥着尤为重要的作用。

中国和日本属于共同的汉字文化圈,共同使用汉字,所以中日两国的语言中存在大量同形词。

大约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中日两国的语言研究者提出了“中日同形词”并开始了研究。

芝田念统计了2502个口语中的高频双音词,其中同形同义词占32.29%,同形类义词占5%,同形异义词占61.31%。

李泉对汉日字形基本相同或相近的3817个汉语常用词统计后发现,词义完全相同和基本形同的占53%,完全不同仅占4%。

此外,刘富华、王顺洪、鲁宝元探讨了汉日同形词的研究目的、对日本人学习汉语的影响及分析方法等。

参考前人的研究成果,本文以《新大学日语阅读与写作》中的汉字词为中心,对1128个汉字词进行分析,其中有853个为同形词,549个为汉语中无对应的词,本文从词义方面进行分析。

2.中日汉字词词形及词义对比根据《中国日本学年鉴1992》记载,李进守先生的《中日两国同形词对比研究》是国内最早的一篇对于同形词进行研究的著作。

长时间以来,中日同形词对比研究一直都是学者们研究中日语言及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到现今并没有对中日同形词做出统一的规范化的解释,不同学者对于同形词的定义及范畴描述各自不同的看法。

2.1同形词的界定首先汉语中对同形词界定如下:冯建新:“同形词就是指中日语言中这部分字形相同的词,它是汉语与日语之间的一种词汇,其使用范围包括名词、动词、副词、形容词等词类。

从中日汉字的异同浅谈对日汉语汉字教学

从中日汉字的异同浅谈对日汉语汉字教学

从中日汉字的异同浅谈对日汉语汉字教学文学院 08124541 周瑶郦摘要:许多日本留学生学习中文是因为其中有许多汉字的存在。

但是中日汉字中虽然有很多相似之处,对于日本学生来说是对汉语学习一个得天独厚的条件。

事实上正是因为日本学生非常依赖母语中的汉字,从而忽视了汉语与日语中汉字之间的差异性,这也困扰了许多日本的学生。

因此从中日汉字之间的差异,找出如何正确有效利用汉字之间的相同之处,减少母语负迁移的问题,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是对日汉字教学所要重视的问题。

关键字:日本汉字差异性汉字教学一、日本汉字的历史与日本的“国字”日本是汉字文化圈内的国家,与中国在地理位置上相邻。

自古以来于中国来往甚密,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在许多方面都有着共同的文化特征。

在饮食方面都是以稻米为主食,用筷子进食;在思想上存有着华夷思想、儒家思想、信仰佛教;在历史上也将汉字作为正式的书写体系。

1. 日本汉字的历史中国的汉字有着悠长的历史。

在中日文化进行交流后,日本引入了中国汉字,之后又通过改造和改革这三个时期,才形成了如今使用的日本文字。

1.1 引入时期中国的汉字从商代的甲骨文开始,至今已有3500多年的考察历史。

在汉字还未传入日本之前,日本是个只有语言没有文字记载的国家。

汉字传入日本可以说是历史悠久。

根据日本最早的史书《古事记》、《日本书纪》中记载的,是从公元285年古百济人王仁带去了中国的《论语》、《千字文》开始的。

而据中国的《后汉书·东夷传》中的文献记载,日本接触汉字的时间似乎更早。

在公元初期,中国的汉字最初传入日本,大约是在建武中元二年(57年),并有“汉委奴国王”金印以为证。

约在五世纪末,日本人的祖先开始尝试用汉字来记录自己的语言。

七世纪以后,尤其是镰仓时代开始,源于中国文化的汉字量急剧增加。

在隋唐时期,众多日本的使者或是问学僧来到中国,日本就逐渐开始接触汉字,吸收了大量具有文化内涵的汉字,并使用汉字来记录自己的语言。

中日常用汉字异同问题探讨

中日常用汉字异同问题探讨

中日常用汉字异同问题探讨汉字从中国传入日本之后,由于两国的文字政策、语言环境的不同,中日汉字不仅发音不同,字形、字义也出现了差异。

在此过程中,日本还发明了“和制汉字”。

本文从比较语言学的视角,探讨中日常用汉字的形、音、义的异同。

标签:汉字字形字义字音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就出现了“限制汉字”“表音文字”的运动。

为了简化汉字,日本内阁于1946年公布了《当用汉字表》,其中收录了1850个汉字。

此表排除了使用频率较低的汉字,明确了官方文书和传媒中应当使用的汉字范围。

1981年10月1日,日本内阁又公布了《常用汉字表》,其中收录了1945个汉字。

与废止的《当用汉字表》不同,《常用汉字表》的目的是规范而非限制汉字使用,不具有强制力。

现行的《常用汉字表》由内阁于2010年11月30日发布,共2136个字。

日本政府在规范汉字的使用,同时中国政府也在简化、规范汉字(本文不论及港澳台地区的汉字改革)。

1965年1月,中国文化部和文字改革委员会联合发布了《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共收6196字,统一规定当时印刷宋体字形标准。

在此基础上,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与新闻出版总署于1988年发布了《现代汉语通用字表》,其中收录了7000个汉字。

这个字表基本满足了当时出版印刷要求,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汉字的规范化。

1988年1月我国又发布了《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共收录3500个汉字,其中常用字2500个,次常用字1000个。

从以上数据来看,汉日语言中常用的汉字数目相差不多。

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不难发现,中日汉字之间存在着许多异同点,不管是对外汉语教学,还是日语学习者都须加以区别对待。

下面从“字形、字音、字义”三方面来论述中日汉字的异同。

一、字形的异同(一)简化字从新中国建立直至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前,中日两国间没有外交关系,所以汉字的简化和整理是各自进行的。

因汉字简化的方式、范围、国情不同,使得一些原来字形相同的汉字也变得不一样了。

浅谈日语中的汉字的特点

浅谈日语中的汉字的特点

活用 的词 尾 或 助 词 , 主要 起 语 法 作 用 。朝 鲜语 中也 有 汉 字 , 汉 但 字 只用 于 汉 语 词 , 与此 相 对 日语 中的 汉 字 不仅 用 于汉 语 词 , 用 也 于和 语 词 , 来 语 中也 有 部 分 使 用 , 途 非 常 广 泛 。 部 分 由 英语 外 用 中 引 进 的 外 来 语 就 使 用 汉 字 , 如 ,堙 草 ( 了* t ac ) 例 “ 夕, - o co -b 合 羽 ( , 一 k a ” 些 很 早 就 进 入 日本 的 外 来 语 , 力 y 印p )这 日本 人 也 为 这些 词 使 用 了汉 字 , 这些 汉 字 叫 假 借 字 。 日本人 是 如 何 将 汉 字 融 人 日语 , 使 其 变 化 、 展 这 非 常令 并 发 人 耐 人 寻 味 。 日本 自明治 维 新 以 后 从 英 语 以 及 其他 国 家语 言 中 引 进 的 大量 词 汇 被 称 为 外 来 语 ,但 是汉 字在 日语 中 已经 不 称 为 外来 语 , 看来 汉 字 在 日语 中 已经 扎 根 , 日语 中起 着 不 可或 缺 的 在
的部 首 创 造 了 片假 名 。甚 至 日本 人 还 自己 创 造 了 一 些 表 达 日本
圆一 国 、 躲一 果、 演一 浜 、 霹一职 等 , 日语 把这些 简化 的字称为
“ 字 体 ” “ 字 ” 过 去 的字 体 叫 “ 新 或 略 , 旧体 字 ” 。日语 的 简 化 字和 中 国 的简 化 字 有 些 是 安 全 相 同 的 , 有 很 多 存 在 差 异 , 我 们 通 过 也 所
。人文 静


占 浅谈 日话 中的汉 字的特
一、 、、
口铁
曼Hale Waihona Puke 西 安 文 理 学 院外 语 系

日汉语音差异

日汉语音差异

日本人说汉语最困难的发音问题
1他们把中文的送气音t、p、k 按日语的清 音 t、p、k 发音,即不会发中文的t、p、k。 比如日本人把“他们”说成“搭们”。 2日本人zh,ch,sh发不好。如把zhi,发 成ji。 3四声和语调的掌握。 4[ r ]的音会发成ら的音 所以日本人说中国话时,很容易就可以判 断他是日本人。
发音 辅 音 声 母 发音方法 清 不送气 塞音 音 送气 清 不送气 塞擦音 音 擦音 鼻音 边音 浊 音 浊 音 浊 音 送气 清 音 部位
唇 音 舌尖 舌 尖 双唇 唇齿 音 音 前音 中 音 上 下 上下 舌齿 舌 上 齿 唇 唇 齿齿 尖背 尖 龈
舌 尖 后 音 舌 硬 腭 尖 前
舌面 前音 舌 硬 面 腭 前 前
发音位置和发音方法汉语日语aiueo开口比汉语的小舌位高度靠后不如汉语的发音明亮和汉语i的纵向差不多横向向较小舌位略低唇形扁平不向前突出开度较汉语的小下颔开度比汉语小舌位比汉语的高比汉语的ie的后部略高舌位靠后汉语的靠前纵向开度比汉语的u小辅音?1
『日本語』和汉语的语音差异
主讲人:杨芳
组员:李潇然 李新平
i
u
e
o
あ い う
和汉语[i]的纵 向 差不多,横 向 向较小,舌位 略低 唇形扁平不向前 突出,开度较汉 语的小 下颔开度比汉语小, 舌位比汉语的高,比 汉语的ie的后部略高 舌位靠后,汉语 的靠前,纵向 开度比汉语的u小
え お
辅音
1.辅音的清浊 许多中国人在说话时不能正确区别日语的清音和浊音, 而以汉语的送气音和不送气音来代替。但是,用送气音代 替清辅音,会使说话人显得情绪亢奋、语气激动,听起来 像是在吵架或是在强烈地主张什么;以不送气音来代替浊 辅音,则会使许多“浊音”在日本人听起来像是清音,从 而影响意义的表达,降低语言交际的效率。我国的大部分 方言都是送气音与不送气音的对立,因此,能否发好浊音 并解决清辅音送气过强的问题,对于日语学习者而言是十 分重要的。对于南方地区的一些有浊声母的方言(如上海 方言)话者来说,发好浊音应该相对容易些,但是,即便 是有浊声母的上海方言,其清辅音的送气与日语相比仍然 是很强烈的,在说日语时仍需要控制气流的强度。

汉语“勉强”与日语「勉强」词源探析及词义比较

汉语“勉强”与日语「勉强」词源探析及词义比较

汉语“勉强”与日语「勉強」词源探析及词义比较中日两种语言中有许多同形异义的词汇,「勉強」\[1\]就是其中之一。

本文将从词源、词义等方面分析日语中「勉強」一词的用法,以及与汉语的“勉强”一词的联系和差异。

一、汉语“勉强”的语源与词义(一)汉语“勉强”的语源“勉强”一词最早出自孔子之孙子思的著作《中庸》(《礼记》之一篇),原文:“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

……所以行之者一也。

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

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在此是“全力以赴,努力争取”之意。

(二)汉语“勉强”词义汉语辞海对“勉强”的释义有六种:1、全力以赴,尽力而为,努力争取例如:“君子独处守正,不挠众枉,勉彊以从王事,则反见憎毒谗愬。

”(刘向《上灾异封事》)此处”勉彊“,通“勉强”。

上语句中“勉强”一词为“全力以赴,尽力而为,努力争取”之意。

2、能力不足而强为之例如:“深夜,她勉强坐起来点上灯,看见桌上放着三封信。

”(杨沫《青春之歌》)3、心中不愿而强为之例如:“剑云微笑了,不过谁也看得出他的笑是很勉强的。

”(巴金《家》七)4、使人去做他不愿做的事例如:“焦克礼见萧长春没有留下来的意思,也不好再勉强。

”(浩然《艳阳天》第六章)5、牵强,理由不充足例:“你们两个的话,都说得勉强,毕竟尽先的是。

”(李渔《巧团圆·争购》)6、将就;凑合例如:“我也勉强了一首,未必好,写出来取笑儿罢。

”(曹雪芹《红楼梦》)“有几个同学同情我的遭遇,帮助我交了两三个月的饭费,勉强读完了那个学期。

”上述六种词义,现代汉语中运用的比较多的是2、3、4、6,5用的较少,1几乎不再使用。

这六种意思,又可以大致分成两大类:一类为“积极、努力做某事”,指1;另一类为“不符合或不十分符合某一标准,但又算基本完成或达到”,含2、3、4、5、6。

第一类容易理解,故不再赘述。

现在试分析一下第二类的用法。

如上面举的例子:“深夜,她勉强坐起来点上灯,看见桌上放着三封信。

日语与中文的关系

日语与中文的关系

日语文字与中国汉字的关系日本与中国一衣带水之隔,日语与汉语的关系源远流长。

中国人学习日语比学任何一门外语都觉得容易,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由于日语有汉字,让中国人感到熟悉亲切.然而,日语毕竟是日语,日语让中国人感到易学的同时,也感到有很多难以掌握的地方,比如汉字的变异、假名的难写,语法的谓语后置等等。

日本的语言是古来自有的。

只是最初只有语言而没有文字罢了。

至於它的起源,有阿尔泰起源说、高句丽语同源说、朝鲜语同源说、混合言语说等。

不过,就文字而言,汉文对日文的影响确实可谓是至关紧要的。

公元1世纪左右,汉语就应该对日语发生影响了。

九州福冈县出土的“汉委奴国王印”即为一例证。

又据《古事记》应仁天皇条记载,其时百济学者王仁携“论语十卷、千字文一卷”赴日,可以推断汉文、汉语真正的大量传入日本和使用是在公元4、5世纪。

然则,汉文、汉语最初主要为一部分识字阶层所习用,大部分日本人仍惯用日本原本的语言。

及至后来中国文化制度和思想学说的传入以及佛教的普及,汉语才逐渐深入融合到一般人所使用的日本语中去。

而后来更是根据汉字的草书和楷书分别创制了平假名和片假名,使日语有了完整的表记体系。

就读音方面而言,既然当初有大量的汉语词汇传入日本,自然也同时将这些词汇的读音同时带入,故至今日文汉字词语仍有所谓“音读”的念法.只是中日两国各自语言音韵流变,如今差别已经很大。

不过对汉语古音保留得比较多的一部分南方方言中,仍有一些与日语读音相近的词汇。

日语中的汉字最少有三种读音,多的有十几种,音读(就是模仿古汉语的发音)有基本的唐音,汉音,有的还有唐宋音,训读有至少一种(训读就是日本人自己加上的,例如日本还没有文字的时候看见海叫做umi,有了汉字,日本人发现汉字的海跟他们所说的umi是一种东西,就把海读作umi,这就是训读了)。

而近代以来,日语又对现代汉语发生了重大的影响.明治维新以降,日本在学习西方、实行近代化方面,一直走在东亚各国前列。

为引入、翻译西方的文物制度及大量人文、社会、自然科学的书籍,创造了大量汉语词汇,如“电信”“铁道”“政党”“主义”“哲学”等等,又或者对古老的汉语词汇赋予新义,如“革命"“文化”等等。

日文汉字与中文汉字字体对比

日文汉字与中文汉字字体对比
例:(左为日文汉字,右为简体字)
亦:弯蛮恋——弯蛮恋 天:天蚕昊——天蚕昊 角:角触解觥——角触解觥 与:与写——与写(與寫) 屯:屯純鈍——屯純鈍
接上页:
衣:衣袋装裳——衣袋装裳 良:良狼浪粮——良狼浪粮 鬼:鬼魂魄魔——鬼魂魄魔 令:令零聆伶——令零聆伶 条:条(條) 台:台抬胎苔——台抬胎苔
四、日本简化中国不简化的
藏:蔵臓——藏臟 惠:恵穂——惠穗 乘:乗剰——乘剩 弗:仏払——佛拂 臼:稲陥——稻陷 卒:粋砕酔——粹碎醉 弁:弁——辨瓣辩
拝畳姫仮嬢壌収髄渓揺壱
拜疊姬假娘壤收髓溪搖壹
釒:鋳鉄——鑄鐵 訁:証謡——證謠 糹:絵継絶——繪繼絕
五、和制汉字
/TAB01645/ohara/ 诞生于日本的原创汉字。 日本人根据中国汉字的六书造字法中的会意或形声造字法所造出来
日本の漢字
名探偵4869abc 制作
字体
MS Gothic 日文哥特体
MS Mincho 日文明朝体
Mei古老的史书《日本书记》和《古事记》记载,汉字大约在 公元3世纪开始传入日本的。一般认为,公元4世纪末至5世纪初汉字 正式传入日本,当时朝鲜半岛上的百济国王派遣阿直歧和王仁到日 本教日本的皇子学习汉文汉字。这是有关日本人系统学习汉文汉字 的最早纪录。
二、中国简化日本不简化的
即大家最熟悉的日文汉字中的繁体字 例:
愛罷敗頒飽報貝備輩筆幣閉標賓 鉢補財倉側測産長場腸償車徹誠 懲衝銃醜礎創錘詞電釣頂訂錠東 動凍棟煩規軌貴過漢賀紅後護華 較階節詰潔驚鯨競鏡
注:个别笔画的形状上略有差异,但仍看做与繁体字相同的字
例:(左为日文汉字,右为简体字)
但是,据考证,日本人肯定在那以前就已经接触了汉字,从九州出 土的“汉委奴国王”金印(据《后汉书》记载为公元57年汉武帝接 见日本使者时赠给日本国王的金印)以及其他一些出土的金石器皿 也证实了这一点。

中日汉字的异同与魅力

中日汉字的异同与魅力

中日汉字的异同与魅力
中日两种汉字的异同与魅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汉字形态的异同:
中日汉字在形态上存在一些差异。

中文汉字注重横写,笔画比较直线,形状相对规整;而日文汉字注重纵写,笔画相对细腻,形状稍显圆润。

此外,日文汉字还有一些独特的偏旁部首,例如“氵”(水之意)和“⺍”(肉之意)等,使得日文汉字在视觉
上更加丰富多样。

2. 汉字用法的异同:
中文和日文对于汉字的使用也存在一些差异。

中文大量使用汉字来表达词汇和语法结构,而日文则使用汉字、平假名(片假名)和片假名来表达不同的含义、读音和语法结构。

这使得日文具有更高的表达灵活性和多样性。

3. 汉字的魅力: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日本文化的精粹。

它们不仅是文字,更是艺术。

汉字的造形美和艺术感赋予了它们独特的魅力。

通过描绘事物的形象和象征意义,汉字能够传递一种感觉和情感,同时也反映了中日两种文化的历史与哲学。

总的来说,中日汉字的异同与魅力体现在形态、用法和文化层面上。

通过比较和交流,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两种汉字的美和独特之处。

日语与汉语的比较

日语与汉语的比较

1.日语与汉语的比较从语言学上来讲,日语和汉语都应该属于汉藏语系的,好多日语单词就是从汉语里来的,被语言学家称为sino-Japanese.两者应该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

日语中平假名和片假名甚至就是以汉字为基础创造的表音文字。

如“ぁ”来自汉字的“安”的草体。

但我觉得,事实上,要学好日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上面所述都是一些表层的东西。

从深层次上来讲,两者有很大的不同之处。

我们学习语言的人都知道,grammar是一个语言的骨架,它从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个语言,但我们认为很相似的日汉语的文法根本不一样。

最明显的一点就是日语的谓语动词往往放在句末,这是最特别的一点。

比如说“我去学校”,在日语里面说成わたしは学校へ行きます,把“去”这个动词放在最后。

其次,日语是以其格助词为关键的,如“に”、“を”等,每一个就有很多种用法。

拿“を”来说吧,它就有表示对象的用法,如本をよむ;还有表示起点的,如家を出る;还有表示在某一范围内移动的,如海を泳ぐ。

而“に”的用法就更复杂了,这里就不赘述了。

而汉语里则简单得多,没有这么多的格助词。

另外,日语里有许多时态,而这些时态是通过词形变化表现出来的,如て形,た形等等。

但汉语里则没有这么多词形变化,只是通过加上一些如“了”、“曾”、“过”等副词来表示。

同时,我要说的是,日语中的这些形相当难记,而且很容易忘。

但是如果掌握了规律,就很容易记了,而且可以举一反三。

比如掌握了一个动词的て形,那它的其它形就可以迎刃而“记”了。

比如待つ的て形为待って,由此可以推断出它的た形,就是待った。

这是动1的词的用法,而动2的词就更加相似了,直接把最后的一个假名去掉加上一个て或一个た就可以了。

而其它的形也可以采用类似的方法来记忆。

当然,仅仅掌握了这些词形变化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把它们应用于一些句型当中。

仅以て形为例,它就有很多与之有关的用法或句型。

如てくたさぃ表示礼貌地请求;てぃる有表达两个含义,一方面表示动作的进行,还有一种就表示状态的持续;てもぃぃです表示可以干某事了。

日汉文字系统的对比

日汉文字系统的对比

• 汉字字体的演变
甲骨文是用刀子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它是距今三 千多年前的殷商时代的文字。 金文流行于西周时代(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200年),是 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大篆是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前秦国通用的字体。它大约产 生于公元前七八世纪,又叫“籀(zhòu)文”“籀书”,因 著录于字书《史籀篇》而得名。 小篆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通行全国的标准字体,是由大 篆演变而来的。 隶书是为适应书写急速的需要,对小篆简化而产生的一 种字体,在秦汉两代使用。 汉字的字体在隶书的基础上,沿着两个方向平等发展: 隶书草化,发展为草书;隶书楷化,发展为楷书。 行书是为了补救楷书的不便书写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 生的一种字体。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
• 吴音:公元5-6世纪,从中国的东吴地区(长江中下游) 传入日本的汉字读音。 • 汉音:中国隋唐时期,从北方的长安传入日本的汉字 读音,日语汉字读音绝大部分为汉音。 • 宋音:中国宋代以后,从南方传入日本的汉字读音, 又称唐音。例如:








行 明 経
ぎょう みょう きょう
こう めい けい
• 汉字输人日本以后, 曾被以标音的方式来记录特殊
的词汇和称名。 • 这些被用以标音的汉字的字义则完全与人名地名 无关。 • 这种用汉字标音的方法, 是日本表音的假名文字产 生的萌芽。
证据: 在日本绮玉县稻荷山出土的铁剑有如下铭文(红 字为人名,黄字为地名):
正面——辛亥年七月中记:乎获居臣, 上祖名意富比诡, 其儿名多加利足尼, 其儿名弓已加利获居, 其儿名多加披次 获居, 其儿名多沙鬼获居, 其儿名半弓比。 反面——其儿名加差披余, 其儿名乎获居臣。役世为杖 刀人首,奉事来至今, 获加多支囱大王寺, 在斯鬼宫时, 吾 佐治天下, 令作此百练利刀, 记吾奉事根源也。

浅谈中文和日语的差别

浅谈中文和日语的差别
尢 言 、 方 南 为。 大学 言 学校 于
2 凳 音
2 . 1 『 一 n J 已『 一 /J ’ 对店 r 中国播 、 ~ 终扣 为漠字 c 日本 音 屯 +、 / 终扣 为J . j对虑 南为。逆忙 、 日本 音 r 一 J 终扣 为 屯 e 耋、 中国音 ℃c 土 r — n 终才 ) 为。

3 . 2 中日同形藉缏诿螽 同形捂 中、 土<墅题 忙 弓 c 耋、 日中同形缏谶 。 铀 目c 壹同 匕 屯、 意味e 土 遵. ) 。 日本 6 二c 耋 r 麻雀 J 屋 芑尢 c 土、 二扎 c 宣中国捂℃j 土“ 麻雀 ” 一 ma q u e 匕凳音 L、 r 灭 J 意味。7 + t、 /e 耋、 “ 麻将” 一 m aj i a n g匕 . j。 “ 猪” 一 z h u t  ̄F 0 、 LLJ 6 = 南岛 、 r 豚J 南为。 、 LL年生 圭扎 方e 、 中 国 i 耋 r 7 夕 年生 丧札 J c 二 为辛 ) ; 于 南 否 。“ 丈夫” z h a n g f u — c 耋 『 匕土弓求J E 0 . j 意味e 耋 <、 、 二 札 『 亭 主J 。『 大丈夫 j d a z h a n g f u 一 匕害0 毛 ) 、 大丈夫 J 匕c 支 理解 L < 札 、 。中国籍℃ c 耋 r 立派 男子 J 二匕。 圭允 日 本人 学生 6 二 c 耋 必 、 “ 走" - Z H O r 走 弓J 守人 力 j 绝之 。今 中 国 e 走” c 耋 r 步 <、 — 埸 老雕扎 二 行 <j 弓意味 南为。 “ 溻" - t a n g l  ̄中国璋代鼯 c 土 r 灭+ - 7  ̄ J 意味 、 r 7 ' 易J c 耋 c 土I ) 古典螽 意味 南 为。“  ̄ - w e n 毛 ) r 耳 模 <J ℃e 主 <、 圭 c 土 l 忙挡0 、 老力 J 二E。 “ ? ’ 易” 、 “ 走” 、 “ 覆” 、 日本 人 知 , ) 1 (0 为 c 土 古 典 捂 意 味 南为。今 圭 、 圣 意味c 中国℃e 壹 变化 L L圭, ) 。 4 文 法

日语语音和汉语语音的共同点与差异

日语语音和汉语语音的共同点与差异

日语语音和汉语语音的共同点与差异外国语学院09124212贾国娟自古以来, 日本人用日语进行口头的交流, 因此形成了一套符合日本语言习惯的语音。

从这个意义上说, 日语和汉语的语音是不同的。

但日语的书面语言是从汉字传人日本之后, 才逐步发展起来的。

所以在两国漫长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中, 日语语音自然而然地受到汉语语音的影响, 所以日语和汉语的语音必然出现相同或相似的地方。

一、音素的比较我们凭听觉直接感受到的一个音叫音节。

音节不是语音的最小单位, 而是由更小的语音单位“音素”构成的。

无论什么语言, 音节和音素的数目都是有限的。

从音素的角度看, 日语有五个元音、十二个辅音、二个半元音, 二个特殊的音节“拨音”和“促音”。

从数目上看, 日语的音素比汉语的少。

日语的这些音素, 在汉语中基本上都有,但发音方法有一定的差异。

1.元音的比较日语和汉语都有[a][i][u][e][o]五个元音, 但日语这五个元音不圆唇音占优势, 只有一个圆唇音[o]。

也就是说日语的五个元音的发音方法与汉语的发音方法是不相同的。

这一点对初学者来说十分重要。

我们必须按日语的发音方法来读这个五个元音。

日语假名“ア”的发音是[a], 与汉语拼音的[a]的音标符号相同, 发音有相似之处, 但不同是主要的。

日语的[a]比较稳定、没有变异, 而汉语的[a]却有不少变异, 随所处的语言环境而异。

发日语的[a]时, 要比发汉语的[a]舌头稍微向后缩,使舌尖微微离开下门齿, 再略微减小开口, 这就是二个[a]的发音区别。

日语假名“イ”的发音[i]和汉语拼音的[i]都是平唇的前高元音, 是同一个音素, 听起来几乎没有差别。

但实际上还是有差异的。

日语[i]的舌位比汉语[i]的略低一点, 稍微靠后一点。

日语假名“ウ”的[u]和汉语拼音的[u]差别最大。

日语的[u]是不圆唇的后高元音。

汉语的[u]是园唇的后高元音。

而且前者的舌位比后者偏低、靠前, 唇形平展。

浅谈汉语对学习日语发音时的几点影响

浅谈汉语对学习日语发音时的几点影响

浅谈汉语对学习日语发音时的几点影响我们在学习一门外语时,发音往往会受到母语的影响,尤其汉语和日语具有一定的近缘关系,日语当中有很多汉字,且发音相近。

但汉语和日语的语音系统有很大差别。

日语是典型的节奏语言,音拍是日语中最小的节奏单位,而音节是汉语中最小的节奏单位,所以汉语是音节节奏,日语是音拍节奏。

因此本文将从发音的角度,探讨汉语发音对日语发音是如何影响的,由此产生的日语发音的问题和原因,并借此寻找到规律和解决的办法。

一、从音节构造的不同看日语的音拍在日语学习过程中,容易在发音方面出问题的往往是学习者对音拍感觉的欠缺造成的。

不仅是中国人,大部分的外国人在最初学习日语时,都很难把握日语音拍的节奏。

特别是一些特殊音节,“促音”、“拨音”、“长音”的节奏让很多人头疼不已。

这些主要是由于语言的音节构造的差异而造成的。

说到音节,在日本的传统解释是这样的:自身内部没有停顿,前后允许有停顿的单音的连续或者单独的一个单音。

在语言学上我们也称为“读音的基本单位”。

日语的音节分为短音节和长音节两类。

长音节是含有特殊音拍“促音”、“长音”、“拨音”及“二连元音”的音节。

由于日语存在长音节、短音节的对立,因此在“音节”之下另外设立一个以时长为主要依据的节奏单位:音拍。

从时长的角度来说,一个长音节大体相当于两个短音节的长度;从音拍的层面来看,一个短音节与一个音拍等值,一个长音节分为两个音拍,短音节就兼有音节和音拍的双重身份。

音节是汉语中最小的节奏单位,音拍是日语中最小的节奏单位,所以汉语是音节节奏,日语是音拍节奏。

“音拍”在日本的国语辞典《大辞泉》上的解释是“音韵论上的单位”,实际上是“以时长为主要依据的节奏单位”学术上也称为“音韵的音节”。

因为音拍是最小的节奏单位因此是认识日语的跟本,也是掌握发音节奏的基础。

因此将母语和日语的节奏单位的构造进行比较,我们就可以理解两种语言的特点,从而找出迅速掌握日语发音的诀窍。

首先来看日语的“音拍”构造。

中日语言文化差异

中日语言文化差异

中日语言文化差异一、语言习惯因素语言是社会发展过程中进行信息传播的基础,而长期以某种文化为引导,慢慢形成特定的语言表达习惯。

中国人语言表达的时候,对于自己不同意的事情,会以直接或者不直接的方式进行意见的阐释,但是无论多么委婉,但是最终还是将自己的反对意见表述出来。

而日本人在遇到自己不是很同意的事情的时候,往往会以含糊的方式去表达,比如可能你是对的,但是我觉得。

在中日语言表达的过程中总是以怯生生的方式去表达,这不仅仅与日本人学习精神有关,还与日本语言文化之间有着很大的关联。

二、中日语言文化之间的对比1.汉语的文化特点汉语的字形结构与表意作用之间的密切关系,是其保留至今的主要原因,无论是古代,还是近现代,汉语都能够以这样的特点去满足信息交流的需求,因此可以成为现阶段唯一存留的表意文字。

汉语中的象形字能够以近似图画的方式来展现,有着比较强的视觉感,无论出于何种语境,都可以很好的表达字意,偏旁部首的存在就集中体现了汉语象形字的魅力。

古时候养蚕兴起的产业,都与丝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纺织,绘绣,绳等汉字都与原始的产业存在着关联性,甚至在很多字形分析的过程中。

1/ 3因此,在阅读很多古典作品的时候,如果对于语言背后的典故不是很了解,往往难以真正的去理解其含义。

汉语语言的另外一个特点是,没有复杂的变格和形态变化,不会受到形态成分的影响。

一般只要词汇语义搭配合适,就可以进行遣词造句。

功能,内容,韵律,意会达到了高度的一致,就可以传递出语言的神韵,在意的是神似。

从文化发展的角度来看,这是我国悠久文化对于语言造成的直接影响。

由此,我们可以将汉语界定为文化代码,其积淀着深厚的人文意识。

2.日语的文化特点日本使用表意文字汉字的同时,还没有放弃使用表音文字的使用,这样的混杂使用状态在世界范围内还是比较少见的。

要想深刻的理解日语的文化特点,首先要从日本文字的渊源来看,汉字最早是在公元5世纪的时候传入的,在此基础上实现了汉字的不断传播,日本的很多文化作品都是以表音汉字为基础而创作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齐齐哈尔职业学院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日本語の常用漢字と中国の漢字との比較学院:班级:商日091班姓名:张秋月指导老师:要旨日本、中国などの言葉の歴史や由来を自分以外の人に知ってほしいという観点から、自分の今までの知っていることや調べていることを本文にまとめて紹介する。

日本、中国いずれも長い歴史を持ち、地理的に近隣国であり、互いに影響を受けあいながらも、それぞれの歴史や文化、文明を作り出してきた。

しかし、その中、共同の文字といった漢字が、これまでの文明発展の歴史において、非常に重要な役割を果たしてきた。

また、これからも漢字は文化、文明の柱として、新たな歴史の創出に大いに貢献していくことを確信している。

本論では、簡単ながら、漢字の由来、日本、中国、または朝鮮の歴史の発展過程、また、共同点及びそれぞれの違いについて論述する。

目次はじめに (4)第一章古代中国と文字の起源 (4)第二章隋唐時代と日本語の形成 (6)第三章宋、元、明時代の漢字・文化の発展 (8)第四章清と現代漢字とのつながり (9)第五章ハングル文字の由来と構成 (11)第六章中国語と日本語の違い (11)はじめにでは、おもしろい伝説を挙げ、また、正史からも三国時代までの中国の歴史変更を説明しながら、文字の起源について述べる。

第二章では、隋唐時代の中国の変化を背景に、日本からの遣隋使によって、漢字が始めて中国から日本に伝えた。

そして、平安時代の学者によって比較的系統な日本語が誕生させたことについて記述する。

また、第三章では、詩詞が盛んでいった宋、元、明の時代の移りを背景に、漢字や、文明の発展について、また、明鄭和の大艦隊の遠洋によって、中国の漢字や、文化が世界の国々に伝播され、広げられたことについて論述する。

第四章では、満州民族による統治された中国における近代漢字の発展、完備について例を挙げながら記述する。

そした、第五章では、朝鮮のハングル文字の由来、構成、または発音について簡単に述べる。

最後の第六章では、中国語と日本語の様々な違いを漢字の意味、形、または句の構成から論述する本論では中国の歴史のおもしろさや、漢字の形成、変化、そして中国、日本の文化、文明の発展の過程を人々に紹介することを目的とした。

恥ずかしいながら、筆者の無知や勉強不足により、内容及び表現の仕方が貧乏にしている。

しかし、この文章のきっかけで、歴史や文明の発展について興味を引き起こしていただく方が一人でも増えればと思う。

第一章古代中国と文字の起源漢字は一種の文字としてアジア多くの国々で使われているが、根源を探ると、もともと中国の華中・華北(北京の周辺)地区で発明されたと言われている。

歴史の発展とともに漢字もその姿を変えてきた。

中国史の中、本来は最古の時代と言われている「夏」には、ある伝説が伝わってきている。

大昔、大禹という賢者がいて、夢の中で神様から銀針という贈り物を授けられた。

その次の年、天下は洪水の危機に遭われた。

そのとき、大禹は神様の指示に従って銀針を使い、その法力を発揮させて、やがて洪水を治めることができた。

この結果によって、彼は一瞬にして有名になり、ようやく華中のリーダーとなった。

大禹はこの世の救世主とされ、神の預言者とも呼ばれるようになった。

当時、既に文字が神との対話の工具として、大禹によって作成された。

伝説なので、実際にこんなことがあったかどうかを考証することができない。

しかし、文字は「夏」の時代から既に存在していたことが代々によって伝わってきた。

正史では、「殷」は最古の時代で、「夏」の大禹と同じ神の預言者といわれている殷王は、部下を命じて様々な物の形状をもとにして、字の原型という形にして、やがて甲羅などの表面に刻み、神の咒文として使用されるようになった。

このような文字は現在では甲骨文字といい、最古の文字や、漢字の原型ともいっても過言ではない。

例えば、魚は甲骨文字では「」、羊では「」、鹿では「」であった。

甲骨文字の誕生により、人々は想像力と表現力を使い、異姓革命を起こした。

やがて殷は滅び、春秋、戦国、西周時代と続いた。

人々は物々交換の不便さから、貨幣という便利な共通のものを誕生させた。

蟻鼻銭、円銭、布銭、貝幣といった当時の貨幣の全てに甲骨文字で表示した。

戦国七雄の時代から、故事成語が成り立つことも甲骨文字があったからこそできたと言われている。

戦国時代の終焉、七雄中の最も強い秦が他の六ヶ国を統一し、中国全国土を統治するようになった。

短い秦朝という時代であったが、始皇帝は各国の復権を配慮し、配下の李斯に複雑な甲骨文字や、これまで六ヶ国で使われていった各自の異なった文字や言葉を統一させた。

やがて共通な文字ができるようになり、小籇という文字が誕生したと言われている。

秦は暴政のうえ、万里の長城の建築や、朝鮮半島への出兵など、民生を苦しませた末、中国のあちこちで反乱が起き、やがて国が滅され、次いで四百年も続いた漢王朝が成立した。

長い歳月のなかで、文字はだんだんと現在の形に最も近いものに化けてきた。

漢時代に作られたことから、このような文字を漢字と称した。

その後、三国時代に突入し、そして、五胡十六国、南北時代へ続く中、漢字は更なる進化を遂げていた。

南朝では、「書聖」と名づけられた王羲之の「蘭亭序」などによって、漢字がさらに簡単化された。

また、書者たちの優れた字体も人々の書き生活に伝わって、漢字が時代とともに発展し続けてきた。

第二章隋唐時代と日本語の形成隋唐時代では、大運河は隋の煬帝によって開発されたお陰で、中国の南北交通が便利になった。

また、これは南北文化交流の架け橋としての役割を果たした。

その結果、中国南北の漢字の字体や発音などがほぼ統一されてきた。

この時代の日本では、紀元六〇七年、中国文化の摂取を目的として、聖徳太子により日本から中国へ遣隋使を派遣した。

また、隋帝楊堅はこの遣隋使を喜んで迎え入れた。

現在の中国では、このときのことについてある伝説が広く伝えている。

隋帝が自ら使者たちをも迎え、そして、役人に命じて、使者たちに中国まで辿り着くまでの過程を冒険記として書かせるということになった。

しかし、使者たちはそれについて悩んでいた。

なぜなら、当時それを表現する適当な文字がなかったからである。

このため、彼らはどうすることもなく、時だけが流れていた。

このことを知った楊堅は深く考えた末、使者たちに漢字と中国の文化を学ぶように進めた。

それから数年後、使者たちが日本に帰り、中国で学んだ漢字や、文化・文明を日本中に伝えるようになった。

これは日本文化の原型とも言われている。

僅か三十七年の隋王朝に次いで、唐朝という時代が幕を揚げた。

この朝代は、中国史上では最盛期とも言われている時期である。

日本では、更なる文化や文明を取り入れるため、遣隋史の変わりに、数回にわたって遣唐使を中国に派遣した。

この時代では、日本と中国との交流が史上最も盛んで行っていた時期とも言える。

平安時代、日本の寺住持や学者などの文化人は、一知半解のままで他国の文字を使用するよりも、自国に適して、しかも普及しやすいもののほうが良いと感じて、仮名文字(漢字構造の一部分を取り、構成させた文字である)を発明した。

例として、「加」は「か」で、「汁」は「し」などを挙げられる。

発音についても、その時代の日本の特有な文明に合わせたものから成り立つことであった。

また、「徒然草」、「古今和歌集」、「万葉集」など、いずれも中国の文化と違って、日本の特々な文化を表せたものであり、日本語や日本文化の象徴であった。

この時代は、日本語や日本文化の発展と成熟において最も重要な時代と言っても過言ではない。

第三章宋、元、明時代の漢字・文化の発展唐の時代に続き、宋朝であった。

宋の高祖帝趙匡胤は、文治主義を重視し、政治の中心として国を統治した。

そのため、宋の周辺国(唐時代では制圧されていた地方・地域)が蜂起し、宋から分離して独立したうえ、宋に侵入することも度々起きた。

この時期、周辺国(遼、金、西夏など)も時代を乗じてそれぞれ独自の文字を作り上げた。

しかし、これらの文字は、あくまでも日本語と違って、漢字をもとにしたものであった。

唐、宋時代では、文化が非常に発達していて、その中、特に詩と詞が当時に流行っていた。

この詩詞はいずれも漢字の字体や発音を網りとして構成されていた。

中国北方にあるモンゴルが、強大な騎兵隊とその射術を武器に金を滅した末、その勢いをのって宋に侵入し、やがて三百年続いた宋王朝を滅亡させた。

その後、モンゴルは中国を統一し、元と名づけた。

元王朝は一時的に強制的に漢字を廃止し、モンゴル語を中心に国中に広げようとしたが、民意に反したため、途中で中止した。

また、元の統治者は暴性を施し、人種差別などの制度をつくって、漢民族を強圧で統治しようとした。

その結果、民はその貧しい生活に耐えず、各地で反乱を起こした。

やがて百年も続かない元王朝が滅び、モンゴル族が中国から追い出されて北方地方に戻った。

このときの中国では、明という時代が始まった。

この時代では、漢字や、中国文明は更なる発展を遂げて、全盛期を迎えようとした。

この時期の漢字も現代漢字のほぼ同じものになっていた。

「三国志演義」、「西遊記」、「水滸伝」など、いずれも正統で正確な漢字を使用した最初の長編小説であり、現代人でも簡単に読める、優れた著作である。

明の初期で「靖南の変」の成功に貢献し、永楽帝に重用され鄭和が、皇帝の命令によって、大艦隊を率いて南海大遠征を実施した。

前後七回にわたるシーシルクロードとも言える遠洋は、当時中国の文明を象徴した陶磁器、絹、食文化、先進した作業器具などを世界の国々に伝播した。

そのため、中国の漢字や、言葉、詩詞などはインドやタイなどの国に伝達され、ホルムズまで一時的にそれが流行された。

鄭和艦隊の遠洋によって、当時の中国の文化や文明は世界中に広げられた一方、中国と世界との交流も頂点に達したとも言える。

そして、明末の鄭成功は、植民地としてオランダの統治下におかれた台湾を収復した。

その後、清の統治者に降伏を拒んだ鄭成功が、台湾を独立王国として統治していた。

そして、台湾全土に中国の文化や、漢字を普及させ、漢字を主な文字として遂行した。

やがて台湾も中国本土と同様に、漢字や中国語を使用するようになった。

第四章清と現代漢字とのつながり李自成の乱、満清の侵入により、崇禎帝の煤山自殺で、三百年近く続いた明王朝の幕が閉じられ、そして、清の時代が開始した。

清の三代目皇帝・康熙帝は、元朝の失敗を教訓にして、中国に住む人々を平等に扱い、漢文化を尊重し、満、漢を同じ配慮した制度を制定して、民心を掴もうとし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