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案 燃烧 公开课.doc
初中化学燃烧的秘密教案
初中化学燃烧的秘密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理解燃烧的概念和原理。
2.学生能够掌握燃烧的条件和过程。
3.学生能够分析和解释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二、教学内容
1.燃烧的概念和原理。
2.燃烧的条件和过程。
3.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三、教学步骤
1.引入燃烧的概念,让学生思考什么是燃烧,燃烧的原理是什么。
2.介绍燃烧的条件,包括氧气、燃料和着火点。
3.讲解燃烧的过程,包括点火、燃料燃烧产生热量、燃烧产生光和燃烧产生气体等。
4.通过实验演示燃烧的现象和过程。
5.引导学生分析和解释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燃烧的条件和过程是本课的重点。
2.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本课的难点。
五、教学方法
1.讲授结合实验演示,以生动形象的方式让学生理解燃烧的原理和过程。
2.让学生进行讨论和分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六、教学评估
1.课堂讨论和答疑。
2.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
七、教学延伸
1.让学生观察家庭中的燃烧现象,并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2.通过访谈采访消防员,了解更多关于火灾防范和疏散逃生的知识。
初中化学燃烧问题教案
初中化学燃烧问题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燃烧的定义。
2. 掌握燃烧的条件。
3. 能够分析燃烧过程中的化学方程式。
4. 能够区分燃烧和氧化的不同之处。
教学重点:1. 燃烧的定义及条件。
2. 燃烧过程中的化学方程式。
教学难点:1. 区分燃烧和氧化的不同之处。
教学方法:1. 组合教学法,采用讲解、实验、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2. 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碳、氧气、火柴、试管等。
2. 教学课件:包括燃烧的定义、条件、实验过程等内容。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燃烧?燃烧的条件有哪些?二、讲解(15分钟)1. 老师讲解燃烧的定义及条件。
2. 老师介绍燃烧过程中的化学方程式。
三、实验(2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碳在氧气中的燃烧过程。
2. 学生记录实验过程,了解燃烧的现象及过程。
四、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享实验结果,讨论燃烧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2. 学生合作讨论燃烧和氧化的区别及联系。
五、总结(5分钟)1. 老师总结燃烧的定义、条件及特点。
2. 学生回答总结问题,确认学习收获。
六、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观察生活中的燃烧现象,记录观察结果并总结。
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实验教学的形式,引导学生探究燃烧的概念及过程,激发学生对化学现象的兴趣,并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实验的能力。
同时,通过讨论和总结,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燃烧与氧化的不同之处,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
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燃烧教案
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燃烧教案
主题:常见物质的燃烧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常见物质如何燃烧的原理和过程;
2. 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产物及其性质;
3. 能够用实验方法观察和验证常见物质的燃烧现象。
二、教学重点
1. 常见物质的燃烧原理;
2. 常见物质的燃烧产物及其性质。
三、教学内容
1. 常见物质的燃烧原理;
2. 常见物质的燃烧产物及其性质;
3. 实验:观察不同常见物质的燃烧现象。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让学生观看燃烧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对燃烧现象进行观察与思考。
2. 理论讲解(15分钟)
通过课件或板书,简要介绍常见物质的燃烧原理,燃烧产物及其性质。
3. 实验操作(20分钟)
准备不同常见物质(如木材、纸张、酒精等),让学生分组进行燃烧实验,观察不同常见物质的燃烧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4. 实验分析与讨论(10分钟)
通过实验数据分析,让学生探讨不同常见物质的燃烧过程及产物,引导学生总结燃烧现象的规律。
5. 总结与评价(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激励。
五、课堂作业
观察家中的一些物质,了解它们的燃烧特点和性质,写一份观察报告。
六、教学反思
通过实验操作,学生能够亲自参与观察和实验验证,有助于深化对常见物质燃烧原理的理解,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操作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调整)。
【上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第2课时示范公开课教案
第1节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认识爆炸发生的条件、防范爆炸的措施。
2.能够区分哪些爆炸是物理变化,哪些爆炸是化学变化。
3.知道灭火的简单原理和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难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三、教学准备教学PPT及相关视频。
四、教学过程们之间的关系。
【总结】讨论、并回答通过学生先讨论自己得出答案,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然后总结,规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二、灭火的原理及方法【过渡】燃烧可以造福人类,但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
【提问】如果遇到火灾,那么该如何灭火呢?【布置任务】请同学们根据实验桌上提供的器材完成下列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并分析原因。
点燃3支蜡烛,在其中一支蜡烛上扣一个烧杯,将另外两支蜡烛分别放在两个烧杯中,然后向一个烧杯中加入适量碳酸钠和盐酸。
蜡烛燃烧的现象有什么不同?并分析原因。
【交流讨论】现在老师请3个小组填写实验现象。
【总结】从刚才的探究中我们知道了隔绝氧气或空气可以灭火。
【展示】展示PPT第15页。
分组进行合作探究。
从实验探究到讨论分析,既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
【讲述】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是物质具有可燃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可燃物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根据燃烧的条件我们可以得出灭火的方法是:清除或隔离可燃物;隔绝氧气或空气;将温度降低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提问】燃烧时三个条件需要同时满足,那灭火时这三个条件也是缺一不可吗?为什么?【过渡】刚才我们讲解了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现在考验同学们的时候到了,请同学们利用灭火的原理,小组讨论完成表格。
【布置任务】展示表格。
【交流讨论】现在老师请几名同学上回答,其他同学可进行纠错。
【展示】展示答案。
【总结】依据燃烧发生的条件,一般可采用三种方法进行灭火,将可燃物撤离燃烧区,与火源隔离;将燃烧的可燃物与氧气(空气)隔离;使用大量冷却剂,使燃烧物冷却,将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 燃烧和灭火-全国公开课一等奖
课题1燃烧与灭火(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燃烧的现象,知道物质燃烧的条件,了解灭火原理,学会常见的灭火方法。
2能利用物质燃烧的条件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燃烧与灭火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根据所提出的问题,结合已有生活经验与所学知识,设计方案,并验证。
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归纳,让学生亲身体会知识的获取过程与方法。
3进一步学习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与方法,学会科学探究的思考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燃烧的“功”与“过”,从而辨证的认识燃烧,激发学生只有深入了解燃烧,才能更好地为人类造福的意识;
(2)通过探究“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与方法”形成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3)通过对实验装置的改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树立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
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
三、教学难点
对着火点的理解和燃烧条件的探究
四、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法
五、教学准备红磷、白磷酒精灯、烧杯、试管、蜡烛、金属圈、热水、玻璃棒煤块、镊子、坩埚钳等
板书设计
课题1燃烧与灭火一、燃烧的条件二、灭火的原理与方法1.可燃物;1.清除可燃物;
2.有氧气;2.隔绝空气
3.温度达到着火点。
3.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七、教学反思。
常见的化学反应_燃烧【公开课教案】1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课题4-1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1)地点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燃烧发生的条件。
2.了解灭火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知道常见火灾的处理方法。
能懂得被困火灾区时的自救方法。
3.了解常见灭火器材及其使用方法、适用范围。
教学方法自主探索能力目标通过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等内容的探究,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情感目标能科学地认识研究燃烧、灭火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教材分析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难点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教学过程一.预习导学与交流反馈1.回忆:能为人类带来好处的燃烧实例有:照明、取暖;给人类带来危害的有:山林火灾、住宅起火。
2.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1)物质具有可燃性;(2)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3)可燃物的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3.常用的灭火方法有哪些?①将可燃物撤离燃烧区,与火源隔离。
②将燃烧着的可燃物与空气隔离。
③使用大量的冷却剂使燃烧物冷却,让燃烧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二.问题提出与情境创设说到火,我们就会想起燃烧,火是物质燃烧时的一种现象。
那么物质为什么会燃烧呢?三.精讲释疑与新知建构一、燃烧的条件:1.燃烧的概念事例观察到的现象镁条的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产生白烟,生成一种白色固体蜡烛的燃烧发出白光,放热,瓶壁有水珠。
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个人二次备课:个人二次备课:教学过程红磷的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大量的热燃烧反应的的特征可归纳为:发光、发热、化学变化结论: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2.燃烧的条件【实验与思考】实验步骤实验现象你的解释(1)将分别蘸有酒精、水的小棉球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哪个能被点燃?蘸有酒精的小棉球能被点燃酒精具有可燃性,水不具有可燃性(2)点燃两支蜡烛,一支用集气瓶罩住,哪支蜡烛会很快熄灭?用集气瓶罩住的蜡烛会很快熄灭。
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3)一根小木条和一小块煤,哪个比较容易被点燃?小木条容易被点燃。
初中化学公开课教案《燃烧与灭火》
初中化学公开课教案《燃烧与灭火》第一章:燃烧的条件1.1 学习目标:了解燃烧的基本条件,掌握可燃物、氧气和着火点的概念。
1.2 教学内容:可燃物的概念及其特性氧气的概念及其作用着火点的概念及其意义1.3 教学活动: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让学生了解可燃物的特性通过实验和讲解,让学生了解氧气的存在和作用通过实验和讲解,让学生了解着火点的概念和意义1.4 教学资源:实验室设备、实验材料、PPT课件第二章:灭火的方法2.1 学习目标:了解常见的灭火方法,掌握灭火原理,能够选择合适的灭火方法。
2.2 教学内容:灭火原理的介绍常见灭火方法的介绍选择合适的灭火方法的练习2.3 教学活动:通过实验和讲解,让学生了解灭火原理通过实验和讲解,让学生了解常见的灭火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练习选择合适的灭火方法2.4 教学资源:实验室设备、实验材料、PPT课件第三章:燃烧与灭火的实验操作3.1 学习目标:掌握燃烧与灭火的实验操作步骤,能够安全地进行实验。
3.2 教学内容:燃烧实验的操作步骤灭火实验的操作步骤实验安全注意事项3.3 教学活动:教师演示燃烧实验的操作步骤,学生跟随操作教师演示灭火实验的操作步骤,学生跟随操作教师讲解实验安全注意事项,学生遵守3.4 教学资源:实验室设备、实验材料、PPT课件第四章:燃烧与灭火的应用实例4.1 学习目标:了解燃烧与灭火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提高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4.2 教学内容:燃烧与灭火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介绍学生分组讨论和分享自己的实例4.3 教学活动:教师介绍燃烧与灭火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学生分组讨论和分享自己的实例4.4 教学资源:PPT课件、学生分组讨论材料5.2 教学内容: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教师点评和鼓励学生5.3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点评和鼓励学生5.4 教学资源:PPT课件、学生自我评价表第六章:燃烧与灭火的数学计算6.1 学习目标:学习与燃烧与灭火相关的数学计算,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初中化学第七章燃烧教案
初中化学第七章燃烧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燃烧的定义和特征;
2.掌握燃烧的条件;
3.学会燃烧的种类和类型;
4.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5.能够解释燃烧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二、教学重点
1. 燃烧的定义和特征;
2. 燃烧的条件;
3. 燃烧的种类和类型。
三、教学难点
1. 燃烧的条件;
2. 燃烧种类和类型的区别。
四、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提问引入话题,引发学生思考;
2. 讲授:讲解燃烧的定义和特征,燃烧的条件,燃烧的种类和类型;
3. 实验:进行简单的燃烧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让学生亲自体验燃烧过程;
4.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燃烧的危害及预防措施,讨论燃烧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梳理学生学习的要点;
6. 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五、板书设计
燃烧的定义和特征
燃烧的条件
燃烧的种类和类型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了解到燃烧的基本知识,掌握燃烧的条件和种类,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引导他们主动学习,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创造力。
化学教案 燃烧 公开课.doc
第四章第1课时燃烧王水金 12.11.20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燃烧的定义及其发生的条件。
掌握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的。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归纳的方法,掌握燃烧的定义。
并理解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起学生化学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燃烧的定义及其条件难点:完全燃烧的条件及其重要意义。
三、教学法:通过对旧知识的对比、归纳、总结得出新知识。
教师引导的启发性教学。
四、教学过程:设疑启思:Mg、S、P、Fe等物质燃烧有何共同点和不同点P92《你已经知道什么》1、你能否根据从现象的角度总结出所有燃烧的共同点?2、从本质上看共同点是什么?3、由此你能否归纳出燃烧的定义?1、燃烧:火是物质燃烧时的一种现象(有利有弊)燃烧的概念: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过渡:燃烧条件的探究:P93交流与讨论2、燃烧的条件:(一般;同时满足)(1)物质具有可燃性(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3)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着火点: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着火点是物质固有的属性,不可降低拓展:燃烧剧烈程度的影响因素:① O2的浓度;②可燃物与O2的接触面积(颗粒大小);③可燃物的性质(种类)@@ 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可燃物的性质、氧气的浓度(Fe、S)、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一张纸与一团纸)@@ 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1)要有足够多的空气(2)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3、完全燃烧(氧气充足时)与不完全燃烧(氧气不充足时)C+O2(充足)—CO2 C+O2(不充足)—CO@@ 不完全燃烧的危害:产生有毒物质污染环境、浪费燃料@@ 一氧化碳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难溶于水2、化学性质:剧毒、能燃烧CO+O2—CO23、一氧化碳中毒原理: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使得血红蛋白丧失输氧的功能,使得人因为缺氧而中毒。
4、一氧化碳的生成途径:燃料的不完全燃烧;汽车排放的尾气;管道煤气泄漏等总结:本节主要讲解了燃烧的定义及其燃烧的条件。
初中化学几种燃烧现象教案
初中化学几种燃烧现象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几种常见的燃烧现象;
2. 掌握燃烧现象的基本特征和规律。
教学内容:
1. 完全燃烧:氧气与燃料充分混合并放出热量;
2. 不完全燃烧:氧气与燃料未完全混合或供氧不足;
3. 明火燃烧:明显呈现火焰现象;
4. 隐火燃烧:无明显火焰但有热量释放。
教学过程:
一、引入:通过引入一组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的燃烧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思考。
二、讲解:简要介绍几种常见的燃烧现象,并分别说明其特点和规律。
三、实验:进行简单的实验,比如点燃蜡烛观察明火燃烧的现象,或者燃烧一小段纸条观察隐火燃烧的现象。
四、讨论:让学生讨论燃烧现象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并提出防止燃烧现象不良影响的措施。
五、总结: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燃烧现象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以及正确处理燃烧现象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画一幅图展示几种不同的燃烧现象,并写一篇短文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教学反思:
1. 教学活动设计要引人入胜,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实验活动要简单明了,能够有效展示燃烧现象的特点,让学生亲身体验,加深理解。
3. 教师要及时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效果。
初中化学燃烧的教案
初中化学燃烧的教案
教学对象:初中生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燃烧的基本概念与特点;
2. 掌握化学燃烧的条件;
3. 能够简单解释化学燃烧的反应过程。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化学燃烧的条件和特点;
2. 化学燃烧过程中的反应方程式。
教学准备:
1. PowerPoint课件;
2. 实验器材:洋葱、燃烧管、明火、硫黄粉末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引入话题:引发学生对燃烧现象的思考;
2. 展示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观察不同物质燃烧的场景,引发学生对化学燃烧的探讨。
二、讲解(10分钟)
1. 通过PPT介绍化学燃烧的基本概念与特点;
2. 分析化学燃烧的条件:氧气、燃料和点燃温度;
3. 举例说明化学燃烧的过程。
三、实验演示(15分钟)
1. 展示燃烧现象的实验:使用硫黄粉末实验,让学生观察硫黄粉末燃烧的过程;
2. 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化学燃烧的特点和条件。
四、讨论(10分钟)
1.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化学燃烧与生活中的应用;
2. 学生展示讨论成果,进行互动交流。
五、小结与作业(5分钟)
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布置作业:写一份简单的化学燃烧反应方程式。
教学反思: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初步了解化学燃烧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化学燃烧的条件,并能够简单解释化学燃烧的过程。
同时,通过实验演示和讨论环节,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实验演示和生活案例,帮助学生
深入理解化学燃烧的原理和应用。
初中化学公开课教案《燃烧与灭火
初中化学公开课教案《燃烧与灭火》教案编写:教学对象:初中学生教学目标:1. 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
2. 能够运用燃烧与灭火的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1. 燃烧的条件。
2. 灭火的方法。
教学难点:1. 燃烧的三个条件的理解和运用。
2. 灭火方法的原理和选择。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酒精灯、火柴、水、灭火器等。
2.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火灾新闻图片,引起学生对燃烧与灭火的关注。
2. 提问:你们知道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吗?灭火有哪些方法?二、探究燃烧的条件(10分钟)1. 分组实验:每组学生用烧杯、酒精灯、火柴进行实验,观察燃烧的现象。
2. 引导学生总结燃烧的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接触、达到着火点。
三、学习灭火的方法(10分钟)1. 教师讲解灭火的原理:隔绝氧气、降低温度、隔离可燃物。
2. 学生讨论并总结常见的灭火方法:用水灭火、用灭火器灭火、用灭火器材灭火等。
3. 示例:教师演示使用灭火器灭火的过程。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请学生运用燃烧与灭火的知识,分析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燃烧现象,并写在日记中。
2.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化学反应与能量。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讨论,让学生了解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要关注学生的安全,加强实验室安全教育。
六、实验探究:燃烧的速率(10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燃烧的速率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吗?2. 学生分组实验:每组学生用相同体积的酒精和火柴进行实验,观察燃烧的速率。
3. 引导学生总结燃烧速率的影响因素:氧气浓度、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可燃物的性质。
七、灭火器材的使用与保养(10分钟)1. 教师讲解灭火器材的种类和功能:灭火器、灭火器材箱、灭火毯等。
初中化学燃烧现象教案
初中化学燃烧现象教案
【教学内容】燃烧现象
【教学目标】
1. 理解燃烧的本质是氧化反应。
2. 能够描述燃烧的过程和条件。
3. 能够区分不完全燃烧和完全燃烧。
【教学重点】
1. 燃烧的本质是氧化反应。
2. 燃烧的过程和条件。
【教学难点】
1. 区分不完全燃烧和完全燃烧。
【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蜡烛、盛有少量氯化钠的玻璃试管、火柴、燃烧瓶等。
2. 实验物质:蜡烛、氯化钠等。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 引入实验:观察蜡烛的燃烧过程,并让学生描述燃烧的现象。
2. 提出问题:燃烧现象是如何发生的?何为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
二、学习过程
1. 燃烧的本质
教师讲解燃烧的本质是氧化反应,通过示意图和实验让学生理解。
2. 燃烧的过程和条件
教师讲解燃烧的过程和所需的条件,如氧气、点燃温度等。
3. 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
教师讲解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的区别,并进行相应的实验进行演示。
【教学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理解了燃烧的本质是氧化反应,掌握了燃烧的过程和条件,区分了不完全燃烧和完全燃烧。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课后作业】
1. 完成课堂笔记。
2. 思考并描述日常生活中的燃烧现象及其原理。
3. 准备一份小实验报告,描述一个关于燃烧现象的实验过程和结果。
【拓展延伸】
1. 组织学生开展更多关于燃烧现象的实验,深化学生对燃烧现象的理解。
2. 设计更多情境性问题,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初中化学燃烧反应教案
燃烧反应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燃烧的概念和特点,知道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
2. 让学生掌握燃烧的条件,能够分析判断燃烧是否会发生。
3. 让学生了解灭火的方法和原理,提高学生的防火安全意识。
二、教学重点1. 燃烧的概念和特点2. 燃烧的条件3. 灭火的方法和原理三、教学难点1. 燃烧的条件的理解和判断2. 灭火方法的原理和选择四、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探究法等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通过展示火焰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火焰的产生,引出燃烧的概念。
1.2 学生分享对燃烧的了解,教师总结燃烧的特点。
2. 燃烧的条件2.1 教师介绍燃烧的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达到着火点。
2.2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验证燃烧的条件。
2.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判断燃烧是否会发生的方法。
3. 灭火的方法和原理3.1 教师介绍灭火的原理:清除可燃物、隔绝氧气或空气、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3.2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了解不同灭火方法的原理。
3.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灭火方法的选择,提高学生的防火安全意识。
4. 课堂小结4.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燃烧的概念、条件和灭火的方法。
4.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教师给予鼓励和评价。
六、课后作业1. 完成燃烧的概念和条件的练习题。
2. 思考并总结灭火方法的选择原则,撰写一篇关于防火安全的小短文。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如何。
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为下一次教学做好准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燃烧的概念和特点,掌握燃烧的条件,了解灭火的方法和原理,提高学生的防火安全意识。
同时,通过实验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初中化学燃烧条件的教案
初中化学燃烧条件的教案学科:化学年级:初中课题:燃烧条件教学目标:1.了解燃烧的基本概念和过程;2.掌握影响燃烧的条件;3.能够分析出不同物质的燃烧条件。
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及其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理解燃烧过程中的气体关键作用。
教学准备:1.教材:初中化学教材。
2.实验器材:蜡烛、白磷、氧气气体瓶、试管等。
3.教学资料:燃烧过程示意图、燃烧条件表格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向学生展示燃烧的现象,引出燃烧的概念,并让学生简要描述燃烧是怎样发生的。
二、讲解燃烧的条件(15分钟)1.向学生介绍燃烧的条件:燃料、氧气和点火源,讲解它们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2.讨论不同物质的燃烧条件,比如固体、液体和气体。
三、实验演示(20分钟)1.将白磷放入氧气气体瓶中,通过点火源,观察并分析燃烧结果。
2.让学生自行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测试不同物质的燃烧条件。
四、小组讨论(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燃烧条件对燃料的作用,分享实验结果并总结经验。
五、复习与检测(10分钟)设置相关问题,让学生回答并检测他们是否掌握了燃烧条件及其影响因素。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所学内容。
七、课堂总结(5分钟)对本节课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燃烧条件的重要性。
教学心得: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燃烧的条件及其影响因素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培养了他们动手实验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更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引导他们独立进行探究,帮助他们建立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热情。
初中化学燃烧教案模板
初中化学燃烧教案模板
课题:化学燃烧
教学目标:
1. 了解燃烧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 掌握燃烧的条件和方程式;
3. 能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燃烧现象。
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和方程式
教学难点:燃烧的实质和化学方程式的推导
教具准备:玻璃瓶、蜡烛、火柴、燃烧器等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知识(5分钟)
1. 引入燃烧的概念,让学生谈谈自己对燃烧的认识;
2. 展示一段燃烧现象的视频,激发学生对燃烧的兴趣。
二、燃烧实验(15分钟)
1. 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燃烧的过程,并记录下实验结果;
2. 引导学生总结燃烧的条件和特点。
三、燃烧方程式(20分钟)
1. 讲解燃烧方程式的概念和写法;
2. 指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推导燃烧方程式,进行相关练习。
四、燃烧的实质(15分钟)
1. 分析燃烧的化学反应过程,引导学生理解燃烧实质;
2. 总结燃烧产物和燃料的关系。
五、练习与检测(10分钟)
1. 布置相关练习题,检测学生对燃烧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辅导学生解答疑问,巩固学习成果。
六、课堂总结(5分钟)
1. 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燃烧的要点;
2. 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化学知识,积极应用在日常生活中。
教学反思:
1. 教学重点难点设置是否合理;
2. 学生参与度和学习效果如何;
3. 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初中化学燃烧的条件教案
初中化学燃烧的条件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燃烧的定义和特点。
2. 掌握化学燃烧的条件。
3. 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化学燃烧的定义和特点。
2. 化学燃烧的条件及其实验。
三、教学重难点:
1. 掌握化学燃烧的定义和特点。
2. 熟练运用化学燃烧的条件。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教师和学生一起观看化学燃烧的视频,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让学生对化学燃烧有初步的了解。
2. 学习化学燃烧的定义和特点
通过讲解、讨论和参与化学燃烧实验,让学生了解化学燃烧的定义和特点。
3. 学习化学燃烧的条件
带领学生分析实验中化学燃烧的条件,并进行实验验证,让学生掌握化学燃烧的条件。
(实验设计:用镁条作为燃料,在氧气气流中点燃镁条,观察燃烧现象。
)
4. 实验总结
请学生总结实验结果,讨论燃烧的条件对于化学反应的影响,并引导学生归纳化学燃烧的条件。
5. 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对化学燃烧的定义、特点和条件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五、作业布置
1. 回答化学燃烧的定义和特点。
2. 分析化学燃烧的条件对于化学反应的影响。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了实验教学方法,通过实验设计让学生亲自操作,更加直观地理解化学燃烧的条件。
但需要注意实验安全,保证实验过程的安全和有序。
同时还需注重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化学燃烧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化学燃烧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燃烧的定义和基本特征;2.学习燃烧的基本方程式;3.掌握不同物质的燃烧方式与产物;4.理解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燃烧的定义和基本特征2.燃烧方程式的写法与解读3.常见物质的燃烧方式与产物4.燃烧对环境的影响三、教学重点:1.燃烧的定义和基本特征2.燃烧方程式的写法与解读四、教学难点:1.燃烧对环境的影响2.常见物质的燃烧方式与产物的理解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约5分钟)引入燃烧的概念,提问学生们对燃烧的理解以及常见的燃烧现象。
第二步:燃烧的定义和基本特征(约15分钟)1.给出燃烧的定义:是指物质在与氧气(或者其他气体)接触时产生的放热反应。
燃烧具有明显的指示现象,例如发光、发热、燃烧产物等。
2.介绍燃烧的基本特征:燃烧需要燃料、氧气和起火源,三者缺一不可。
同时,燃烧通常伴随着火焰、烟雾以及产生的热量等。
第三步:燃烧方程式的写法与解读(约25分钟)1.讲解燃烧方程式的基本结构:燃料 + 氧气→燃烧产物 + 能量。
例如:甲烷 + 氧气→二氧化碳 + 水 + 能量。
2.以常见燃料(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为例,引导学生进行燃烧方程式的书写和解读。
第四步:常见物质的燃烧方式与产物(约30分钟)1.依次介绍常见燃料的燃烧方式与产物,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
包括有机物(如烃类、醇类等)和无机物(如金属、硫等)。
2.强调不同燃料的燃烧特点和产物,扩展学生对燃烧的认识。
第五步:燃烧对环境的影响(约25分钟)1.了解燃烧对环境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空气污染、温室效应、酸雨等。
2.讲解与燃烧相关的环境问题,并引发学生们的思考和讨论,鼓励提出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
六、教学总结:1.复习燃烧的定义和基本特征;2.总结燃烧方程式的写法;3.强调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七、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开展燃烧实验,观察不同物质的燃烧现象和结果;2.设置小组讨论,让学生集思广益,共同探讨环境保护的方法。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word 公开课获奖教案 (2)
精品“正版”资料系列,由本公司独创。
旨在将“人教版”、”苏教版“、”北师 大版“、”华师大版“等涵盖几乎所有版本的教材教案、课件、导学案及同步练习和 检测题分享给需要的朋友。
本资源创作于2020年8月,是当前最新版本的教材资源。
包含本课对应 内容,是您备课、上课、课后练习以及寒暑假预习的最佳选择。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初步认识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的区别,了解完全燃烧的重要意义。
(2)知道爆炸发生的原因,了解防范爆炸的措施。
(3)认识常见安全标志。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科学的认识燃烧的种类和爆炸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二、学习重点: 探究影响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
三、学习难点: 爆炸条件的应用,探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四、预习导航:1.可燃物燃烧时,在 条件下可燃物会完全燃烧;在 条件下可燃物不完全燃烧。
试比较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的区别:2.你知道一氧化碳中毒(煤气中毒)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吗?它是由于含碳物质不完全燃烧生成的 ,被吸入人体后,与 结合,使 丧失了运输氧的功能,人体因缺氧而中毒。
3. 记一记: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二氧化碳充足氧气碳点燃−−→−+)( 一氧化碳不足氧气碳点燃−−→−+)(( ) ( ) ( ) ( ) ( ) ( ) 4、在哪些情况下,可燃物会发生爆炸?① ② ③ 5、你见过哪些消防安全标志?试举例说明。
燃烧特征 燃烧产物 含碳、氢燃料的完全燃烧含碳、氢燃料的不完全燃烧五、学习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展示文字新闻(CO的中毒事件)CO为什么会使人中毒?CO对空气有污染,会使人中毒,它从哪里来的呢?(二)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学习任务一:知道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的异同1、播放动画(CO使人中毒的原理)2、教师演示蜡烛不完全燃烧的实验。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白瓷板上出现黑色的粉末状固体的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第1课时燃烧
王水金 12.11.20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燃烧的定义及其发生的条件。
掌握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的。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比归纳的方法,掌握燃烧的定义。
并理解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起学生化学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燃烧的定义及其条件
难点:完全燃烧的条件及其重要意义。
三、教学法:
通过对旧知识的对比、归纳、总结得出新知识。
教师引导的启发性教学。
四、教学过程:
设疑启思:Mg、S、P、Fe等物质燃烧有何共同点和不同点P92《你已经知道什么》
1、你能否根据从现象的角度总结出所有燃烧的共同点?
2、从本质上看共同点是什么?
3、由此你能否归纳出燃烧的定义?
1、燃烧:火是物质燃烧时的一种现象(有利有弊)
燃烧的概念: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过渡:燃烧条件的探究:P93交流与讨论
2、燃烧的条件:(一般;同时满足)
(1)物质具有可燃性
(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3)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着火点: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着火点是物质固有的属性,不可降低
拓展:燃烧剧烈程度的影响因素:
① O2的浓度;
②可燃物与O2的接触面积(颗粒大小);
③可燃物的性质(种类)
@@ 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可燃物的性质、氧气的浓度(Fe、S)、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一张纸与一团纸)
@@ 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
(1)要有足够多的空气
(2)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3、完全燃烧(氧气充足时)与不完全燃烧(氧气不充足时)
C+O2(充足)—CO2 C+O2(不充足)—CO
@@ 不完全燃烧的危害:产生有毒物质污染环境、浪费燃料
@@ 一氧化碳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难溶于水
2、化学性质:剧毒、能燃烧CO+O2—CO2
3、一氧化碳中毒原理: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使得血红蛋白丧失输氧的功能,使得人因为缺氧而中毒。
4、一氧化碳的生成途径:燃料的不完全燃烧;汽车排放的尾气;管道煤气泄漏等
总结:本节主要讲解了燃烧的定义及其燃烧的条件。
并通过其燃烧的条件展开对完全燃烧及其不完全燃烧的初步理解。
五、作业
练习册P75 1-7题
六、板书设计
第一节燃烧
一、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二、燃烧的条件:(一般;同时满足)
(1)物质具有可燃性
(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3)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三、完全燃烧(氧气充足时)与不完全燃烧(氧气不充足时)
C+O2(充足)—CO2 C+O2(不充足)—CO
不完全燃烧的危害:产生有毒物质污染环境、浪费燃料
一氧化碳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难溶于水
2、化学性质:剧毒、能燃烧CO+O2—CO2
七、教学反思:
1.课前的导入不够流畅。
讲解的过程中,太过细致。
显得重点未能够突出。
2.语调过高,显得声音不协调。
3.学生的积极性,未能调动起来。
课堂的气氛把握,以及组织效果,未达到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