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分散系教案
物质的分散系教案
物质的分散系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了解物质的分散系的定义和重要性。
2. 掌握物质的分散系的分类和基本概念。
教学内容:1. 物质的分散系的定义:介绍什么是物质的分散系,包括分散系统和分散介质的概念。
2. 物质的分散系的重要性:解释物质的分散系在科学研究和工业应用中的重要性。
3. 物质的分散系的分类:介绍溶液、悬浮液、乳液、气溶胶等不同类型的分散系。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饮料、药剂等,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分散现象。
2. 讲解物质的分散系的定义和重要性。
3. 讲解物质的分散系的分类,并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不同类型的分散系。
作业与练习:1. 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不同类型的分散系的实际应用案例,进行分享。
2. 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对物质的分散系的理解。
第二章:溶液的制备和性质教学目标:1. 掌握溶液的制备方法。
2. 了解溶液的性质,包括均一性、稳定性和浓度。
教学内容:1. 溶液的制备方法:介绍溶解、稀释、混合等制备溶液的方法。
2. 溶液的性质:解释溶液的均一性、稳定性和浓度的概念。
教学活动:1. 讲解溶液的制备方法,并通过实际操作演示。
2. 讲解溶液的性质,并通过实验或模拟实验展示溶液的均一性和稳定性。
3. 讲解溶液的浓度概念,并介绍浓度计算方法。
作业与练习:1. 学生完成溶液制备的实验,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
2. 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对溶液制备和性质的理解。
第三章:悬浮液的制备和性质教学目标:1. 掌握悬浮液的制备方法。
2. 了解悬浮液的性质,包括分散性、稳定性和沉降速度。
教学内容:1. 悬浮液的制备方法:介绍悬浮液的制备方法,如机械搅拌、超声波分散等。
2. 悬浮液的性质:解释悬浮液的分散性、稳定性和沉降速度的概念。
教学活动:1. 讲解悬浮液的制备方法,并通过实际操作演示。
2. 讲解悬浮液的性质,并通过实验或模拟实验展示悬浮液的分散性和稳定性。
3. 讲解悬浮液的沉降速度及其影响因素。
物质分散系教案
物质分散系教案
教案标题:物质分散系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物质分散的概念和原理
2. 掌握物质分散的方法和技术
3. 能够应用物质分散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 物质分散的定义和分类
2. 物质分散的方法和技术
3. 物质分散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1. 理解物质分散的原理
2. 掌握物质分散的技术操作
3. 能够灵活运用物质分散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玻璃烧杯、搅拌棒、滤纸等
2. 实验物质:盐水、沙子、糖水等
3. 教学课件:包括物质分散的原理、方法和应用案例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的混合物,引导学生思考混合物中的组成部分是如何分散在一起的,引出物质分散的概念。
2. 理论讲解:介绍物质分散的定义、分类和原理,引导学生理解物质分散的基
本概念。
3. 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物质分散的实验操作,让他们亲自体验不同物质的分散方法和技术。
4.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展示物质分散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物质分散知识的兴趣和探索欲。
5. 拓展应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的物质分散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和展示。
教学反思:
1. 教学方法:通过理论讲解、实验操作、案例分析和拓展应用的方式,激发学生对物质分散知识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2. 教学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物质分散的过程中既能够理解其原理,又能够掌握其操作技术和应用方法。
3. 教学效果:通过教学反思和学生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确保学生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物质的分散系教案
物质的分散系教案一、教案背景介绍物质的分散是化学和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将固体、液体或气体分散在另一个介质中。
分散系是指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体系,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对物质的分散和稳定性起着重要的影响。
本教案旨在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学生互动让学生深入理解物质的分散系。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物质的分散、溶剂、溶质、分散剂和胶体的概念。
(2)掌握常见分散系统的特点和分散相互作用的影响因素。
(3)了解分散系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引发学生思考和观察,培养其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验探究:通过一系列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分散系统的性质和变化。
(3)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实验精神和科学探究的兴趣。
(2)强化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应用和实际意义的认识。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步骤教学内容:物质的分散系教学步骤:第一步:激发兴趣(5分钟)1.引入:通过提出一个问题或实例引发学生的思考,如“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哪些分散系统?”2.学生回答问题。
第二步:知识导入(10分钟)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物质的分散现象,引导学生了解分散系统的概念。
2.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溶剂、溶质、分散剂和胶体的定义和特点。
3.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一些常见的分散系统,并在黑板上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
第三步:实验探究(30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以观察不同分散系统的性质和变化。
2.实验1:制备淀粉溶胶,加入不同浓度的碘溶液观察其变化。
3.实验2:制备洗衣粉溶液,加入硬水和软水分别观察其变化。
4.实验3:用透明胶纸制成胶体溶液,加入盐水观察其变化。
5.学生观察现象、记录数据和总结实验结论。
第四步:概念讲解(15分钟)1.教师根据实验结果和学生观察总结,解释分散相互作用的影响因素和胶体溶液的形成。
初中化学分散系教案
初中化学分散系教案
教学内容:分散系
教学目标:
1. 了解分散系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掌握分散系的分类和特点。
3. 能够运用分散系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 分散系的概念和分类。
2. 分散系的特点和应用。
教学难点:
1. 如何区分分散系和溶液。
2. 如何选择适当的分散剂。
教学准备:
1. 课件、实验器材。
2. 分散系样品和实验道具。
3. 教学辅助材料。
教学流程:
一、导入(5分钟)
介绍分散系的概念和重要性,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讲解分散系的分类和特点(15分钟)
1. 首先介绍分散系的分类:胶体、乳液、溶胶等。
2. 然后讲解各种分散系的特点,如粒径大小、分散性能等。
三、实验操作(20分钟)
1. 展示几种常见的分散系样品,让学生观察和体验。
2. 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制备一种分散系样品并观察其特点。
四、讨论和总结(10分钟)
1. 引导学生讨论分散系的应用领域和重要性。
2.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对分散系的理解。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分散系的知识。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分散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
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其实验操作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初中化学分散系教案模板
初中化学分散系教案模板
主题:化学分散系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分散系的定义和特点;
2.掌握分散系的分类和制备方法;
3.能够描述分散系的稳定性和应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分散系的定义和特点;
难点:分散系的制备方法和稳定性。
三、教学准备
1.教材:化学分散系教材;
2.教具:示波器、示故器等实验仪器;
3.多媒体课件:呈现分散系的结构与制备方法。
四、教学流程
1.引入:通过展示一些分散系的应用场景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讲解:讲解分散系的定义和特点,介绍分散系的分类和制备方法;
3.实验:通过实验演示分散系的制备方法,让学生实际操作并观察实验现象;
4.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澄清学生的疑惑。
五、课堂作业
1.预习下节课内容;
2.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
1.分散系的定义和特点;
2.分散系的分类和制备方法;
3.分散系的稳定性和应用。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分散系的理解还不够深入,下节课需要加强实验教学环节,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散系的概念和特点。
物质的分散系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物质的分散系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物质的分散系的基本概念。
2.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溶液、浊液、胶体等分散系的特点和区别。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物质的分散系的概念。
2. 溶液、浊液、胶体等分散系的特点和区别。
教学难点:1. 物质的分散系的形成原理。
2. 溶液、浊液、胶体等分散系的本质区别。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物质组成、分子间作用力等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物质的分散系概念:介绍分散系的概念,解释分散剂和分散质的关系。
3. 讲解溶液、浊液、胶体等分散系的特点:分别阐述溶液、浊液、胶体的定义、特点和组成。
4. 分析溶液、浊液、胶体等分散系的区别:从粒子大小、稳定性、光学性质等方面进行比较。
5.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回顾上一课时所学内容,为新课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2. 讲解物质的分散系的形成原理:介绍分散剂和分散质之间的作用力,解释不同分散系的形成过程。
3. 讲解溶液、浊液、胶体等分散系的本质区别:从粒子大小、形成原理、稳定性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
4.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分散系现象,如海水、豆浆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5.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三、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物质的分散系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课堂练习: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理解能力。
四、教学策略1. 采用直观教具、图片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知识。
2. 运用对比分析方法,让学生清晰地了解溶液、浊液、胶体等分散系的区别。
3. 结合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4. 鼓励学生提问、讨论,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物质的分散系教案
物质的分散系一、分散系:1、定义: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混合物。
由分散剂和分散质组成。
2、根据分散质直径分类: 1nm=10-9m分散质直径0~1nm 1~100nm >100nm分散系名称溶液胶体--(slg) 浊液--悬、乳能否过滤纸能能(液溶胶)不能实例盐水稀硫酸雾、烟、有色玻璃泥水、油水混合物3、胶体的性质与应用:P14A、丁达尔效应:原理:胶体粒子对光的散射作用。
如蓝天应用:鉴别胶体和溶液。
B、吸附性:胶体粒子表面积大吸附杂质而沉淀。
如Fe3+、Al3+盐形成Fe(OH)3 、Al(OH)3用于净化水。
4、胶体制备:少量FeCl3滴入沸水→Fe(OH)3蛋清胶体、纯豆浆、淀粉胶体二、化合物的分类:看水溶液或熔化能否导电1、电解质:P15,依靠离子导电。
包括酸、碱、盐、金属氧化物、水等化合物非电解质:P15,在水中或熔化时以分子存在,不导电。
如乙醇、蔗糖、CO2、NH3等化合物2、电离:P153、电离方程式及书写:把电解质拆成离子。
练习:H2SO4= NaHCO3=KAl(SO4)2= Ba(OH)2= NaOH= NaHSO4=FeCl3= NH3.H2O⇌Al2(SO4)3= CH3COOH⇌思考:现有:1、铜2、石墨3、氨水4、熔化的氯化钠5、烧碱6、氨气7、空气8、苏打水9、水10、乙醇11、葡萄糖12、SO213、HCl气体14、CaO,其中能导电的是1、2、3、4、8、9属于电解质的4、5、9、13、14属于非电解质的6、10、11、12水溶液能导电的是3、4、5、6、8、12、13、14作业 P9---10剩余的题目。
物质的分散系教案07
《物质的分散系》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分散系概念,知道根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
(2)知道用丁达尔效应区分溶液和胶体;(3)掌握胶体的重要性质,了解胶体的一些用途,能用胶体知识解释日常生活和自然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各小组间的信息交流和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推理、探索、归纳、实验探究的能力,严肃、认真、求实的实验态度、善于置疑的学习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将胶体性质的知识与我们周围生活紧密联系,增强学生的求知欲;(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及其筛选信息,收集、整理知识点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1.实验探究:设计了几种生活中常见的溶液、胶体、浊液的对比探究实验,以学生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来展开知识地学习与研究,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2.多媒体辅助:主要是破坏胶体的稳定性和电泳现象,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破坏胶体的稳定性和电泳现象,把抽象的微观世界变成生动形象图画,增强知识的直观性。
3.资料搜索:知识再现于生活,查找有关胶体运用的资料,有助于学生拓展知识面,利用所学知识,揭开自然界和周围生活中某些现象神秘的面纱,突出知识的价值。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电脑一台;Fe(OH)3胶体、CuSO4溶液和泥水四、教学重点难点胶体的有关概念;胶体的性质;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的培养。
五、教学过程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PPT展示】胶体现象图片【讲述】清晨的深林,雨过天晴后的云层缝隙都会有一缕明亮的光线;在灯光下,有雾的夜晚,会显得更加明亮;煮粥,熬汤,生活中的这些液体,虽然不是澄清的液体,但是可以在较长时间稳定的存在而不会很快的析出沉淀。
大家都知道这些现象存在的原因吗?这些和我们今天要讲的内容有关。
好,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物质的分散系。
【板书】物质的分散系(一)2、复习巩固,传授新知【提问】同学们,分散系分哪三种呢?【回答】可能会回答:溶液、胶体、浊液。
【讲述】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浊液。
物质的分散系教案
物质的分散系教案教学步骤新课教学教师演示实验:把盛有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铁胶体的两只小烧杯分别置于暗处,用聚光手电筒(或激光笔)通过小孔将光射向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铁胶体,从垂直于光线的方向观察现象。
【学生】观察、回答【板书】2、胶体的性质a 、丁达尔效应:当可见光束通过胶体时,在入射光侧面,可观察到明亮的光的“通道”.(应用:区分溶液与胶体)【教师】解释课前提出的问题:为什么在大雾笼罩的森林我们能看到一道道光;在风雨后我们会看见美丽的彩虹;城市的夜晚,我们可以看到绚烂的霓虹?【学生】思考回答:雾、空气都是胶体,我们看到的都是胶体的丁达尔现象。
【问题与讨论】如何用简便的方法鉴别胶体与溶液?以一束强光照射,垂直于光线的方向观察,若能产生“一条光亮的通路”,则为胶体,若没有光亮的通路,则为溶液。
【演示3】在两只烧杯中分别加入相同量的含有悬浮颗粒物的浑浊污水,再向其中的一只烧杯中加入10mL 氢氧化铁胶体,搅拌后静置 片刻,比较两只烧杯中液体的澄清程度。
【学生】观察现象:加入氢氧化铁胶体的试管中浑浊现象消失,在试管底部出现沉淀,另一支试管是浑浊的。
【教师】胶体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能吸附溶液中悬浮的颗粒 【板书】b 、吸附性(应用:净水) 【教师】那么胶体还有哪些其他方面的应用呢?请同学们一起看书,归纳出胶体常见的一些应用。
【学生】看教材P12的资料卡“胶体的应用”。
然后总结: 自然界的许多物质和现象与胶体有关,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等许多领域,胶体有着广泛的应用。
【随堂练习】1.根据中央电视台报道,近年来,我国的一些沿江或沿海城市多次出现大雾天气,致使高速公路关闭,航班停飞,雾属于下列分散系中的( )A. 溶液 B. 悬浊液 C.乳浊液 D. 胶体 2.区别溶液和胶体的最简单的方法是( )A. 观察外观 B. 丁达尔效应 C. 加热3.胶体的最本质的特征是( )A. 丁达尔效应 B. 可以通过滤纸 C. 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1nm~100nm 之间【教师】我们得到的分散系中其导电性情况怎样呢?请同学们观察下列演示实验。
物质的分散系教案
物质的分散系学习目标:1、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胶体的重要性质和应用。
2、知识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初步学会书写电离方程式。
【主干知识】一.物质的分散系 1.分散系分 散 系 2.溶液、胶体、浊液的比较 3.胶体的性质:(1)丁达尔效应:当一束光通过胶体时,从与入射光线垂直的方向可以看到 。
(2)如何区别溶液和胶体?(3) 胶体的应用: 例1.所谓纳米材料是指研究、开发出直径从几纳米至几十纳米的材料,若将纳米材料到混合物具有的 性质是 ( )A.能全部透过半透膜B.具有丁达尔现 C .一定是无色透明溶液 D.不能透过滤纸例2.下列关于Fe(OH)3胶体的制备,正确的操作是 ( )A 、 将FeCl 3 溶液滴入蒸馏水中即可B 、 将FeCl 3 溶液滴入热水中,得到黄色液体即可C 、 将FeCl 3 溶液滴入沸水中,得到红褐色液体即可D 、 将FeCl 3 溶液滴入沸水中,并继续加热煮沸至生成红褐色沉淀即可【达标训练】:1、用特殊方法把固体物质加工到纳米级(1-100nm ,1nm=10-9m )的超细粉末粒子,然后制得纳米材料。
下列分散系中的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和这种粒子具有相同数量级的是 ( )A .溶液B .悬浊液C .胶体D .乳浊液2.下列事实与胶体知识无关的是 ( )A .明矾净水B 。
胶态磁流体治癌 C.粗盐潮解 D.氯化铁溶液止血3.能区分胶体和溶液的方法是 ( )C.能透过滤纸的是溶液D.用肉眼观察,均匀透明的是溶液4.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在10-9 ~ 10-7m之间B.光线透过胶体时,胶体中可发生丁达尔效应C.用平行光照射NaCl溶液和Fe(OH)3胶体时,产生的现象相同D.Fe(OH)3胶体能够使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沉降,达到净水目的5.下列现象与胶体无关的是()A.日常生活中看到的烟、云、雾B.向豆浆中加入石膏制得可口的豆腐C.FeCl3溶液呈现棕黄色D.向沸水中逐滴加入FeCl3 稀溶液,得到红褐色透明的分散系6.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铁胶体具有的共同性质是()A.分散质微粒直径都在1nm-100nm之间B.分散质粒子都能吸附杂质而净水C.都能通过滤纸D.呈红褐色7. 溶液、浊液和胶体的本质区别是()A.透明程度 B.分散质粒子的大小 C.稳定性D。
物质的分散系教学设计(优秀范文5篇)
物质的分散系教学设计(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物质的分散系教学设计《物质的分散系》教学设计一、学习内容分析根据《学科指导意见》的意见要求:初步认识物质的科学分类方法,学会从不同角度对化学物质及物质间的转化进行分类的基本方法,在此过程中掌握根据物质的存在状态、根据分散质粒子大小等进行分类。
了解分散系的含义,知道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和鉴别方法。
了解分散系的含义,知道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和鉴别方法。
胶体的概念只要求了解其不同于溶液的特性,对胶体的凝聚、布朗运动等不宜扩展。
本课是苏教版化学必修一专题一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中物质的分散系,主要内容是分散系的定义和分类、胶体的概念,通过探究活动得出胶体的性质。
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物质和化学反应类型的分类,不同物质的聚集状态的为微观结构和不同性质,为分散系的分类和探究胶体的性质做了铺垫。
同样,本节课的学习将会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所以本节课在教学内容上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重点:分散系的定义和胶体的概念及性质教学难点:胶体的性质和应用二、学习者分析1、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学生在初中时已经学习了一些分类的方法,如将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知道如何利用运用不同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类,对分散系的分类就容易理解了。
溶液的概念,“溶液是由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形成的混合物”,结合悬浊液和乳浊液的概念,进而总结出分散系的概念。
这些都为学习本课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学生学习本课内容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学生初中时对胶体的接触很少,无法通过探究活动,掌握胶体的性质,不了解因为胶体的直径的散射产生的丁达尔现象,不知道运用胶体的性质区分溶液和胶体,不能发散思维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化学本质。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分散系的定义和分类,溶液、浊液和胶体的本质区别2、知道胶体的概念,掌握胶体的重要性质和应用3、能用胶体的性质解释一些生活中实际的问题【过程与方法】1、通过复习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的概念和性质,总结分散的概念,学生学会了知识类比推理和信息共同点的概括2、通过硫酸铜和氢氧化铁胶体的探究胶体的性质—丁达尔效应,学生提高了科学探究的能力,如何运用丁达尔效应区分溶液和胶体,学会活学活用的能力。
高一化学教案13物质的分散系
1.3物质的分散系一、核心素养发展目标1.能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对分散系分类,知道胶体是一种重要的分散系。
2.了解丁达尔效应,并能区分溶液和胶体。
3.了解电解质及非电解质的概念。
4.会书写部分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胶体的判断及性质;2.电解质及非电解质的概念及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难点:电解质及非电解质的判断。
三、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分组讨论法、归纳法等四、教学过程【导入】复习导入,溶液的组成【生】溶质和溶剂【讲解】像溶液,是一种物质的分散系。
1.定义:由一种或几种物质(称为分散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称为分散剂)中形成的混合物体系。
溶液就是一种均一、稳定的分散系【展示】食盐水【问】其分散质和分散剂分别是什么?【生】分散质:溶质:NaCl分散剂:溶剂:水【展示】其他分散系,如云、有色玻璃、烟、珍珠等【问】其分散质和分散剂分别是什么?【生】云:分散质:水滴或冰晶;分散剂:空气有色玻璃:分散质:某些胶态金属氧化物;分散剂:玻璃烟:分散质:固体小颗粒;分散剂:空气珍珠:分散质:碳酸钙;分散剂:水【展示】九种分散系【讲解】常见的物质分散系有三种【问】本质区别是什么?【生】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讲解】【问】如何制备Fe(OH)3胶体?【展示】Fe(OH)3胶体制备过程实验【问】如何鉴别胶体和溶液?【展示】鉴别实验视频【讲解】当光束通过胶体时,在垂直于光线的方向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该现象称为丁达尔效应。
【展示】光线通过三种分散系时的路线图【讲解】溶液中只有分子和离子,粒子直径<1nm,光线课直线通过;胶体分散系1nm<粒子直径<100nm,光线发生折射;浊液分散系粒子直径>100nm,光线被返回。
【展示】生活中的丁达尔现象【展示】溶液、胶体过滤的实验视频【生】溶液、胶体可透过滤纸【展示】溶液、胶体置于半透膜中的实验视频【生】溶液离子可透过半透膜,胶体不能。
【讲解】胶体应用胶体应用领域正在不断扩大,形成了化学研究的重要分支——胶体与表面化学。
物质的分散系教案
物质的分散系教案第一章:物质的分散系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物质的分散系的定义和分类。
2. 掌握分散剂和分散质的概念。
3. 理解分散系的特点和应用。
教学内容:1. 物质的分散系的定义和分类。
2. 分散剂和分散质的概念。
3. 分散系的特点和应用。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物质的分散系的定义和分类,分散剂和分散质的概念。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理解分散系的特点和应用。
教学活动:1. 引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分散现象。
2. 讲解物质的分散系的定义和分类。
3. 讲解分散剂和分散质的概念。
4. 分析实际案例,理解分散系的特点和应用。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物质的分散系的定义和分类的理解。
2.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分散剂和分散质的概念的理解。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题目,巩固学生对分散系的特点和应用的认识。
第二章:溶液的制备和性质教学目标:1. 掌握溶液的制备方法。
2. 了解溶液的性质,包括均一性、稳定性和透明度。
3. 理解溶液的浓度和稀释的概念。
教学内容:1. 溶液的制备方法。
2. 溶液的性质,包括均一性、稳定性和透明度。
3. 溶液的浓度和稀释的概念。
教学方法:1. 实验法:通过实验演示溶液的制备和性质。
2. 讲授法:讲解溶液的制备方法,溶液的性质和浓度稀释的概念。
教学活动:1. 引入新课:通过实验演示溶液的制备,引发学生对溶液的兴趣。
2. 讲解溶液的制备方法。
3. 讲解溶液的性质,包括均一性、稳定性和透明度。
4. 讲解溶液的浓度和稀释的概念。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教学评价:1. 实验操作: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
2.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溶液的制备方法和性质的理解。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题目,巩固学生对溶液的浓度和稀释的概念的认识。
第三章:悬浊液和乳浊液的制备和性质教学目标:1. 掌握悬浊液和乳浊液的制备方法。
《物质的分散系》 学历案
《物质的分散系》学历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分散系的概念及其分类。
2、掌握胶体的性质和应用。
3、理解溶液、胶体和浊液的区别。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分散系的分类及依据。
(2)胶体的性质和应用。
2、难点(1)胶体的性质实验探究。
(2)从微观角度理解分散系的本质区别。
三、知识梳理(一)分散系的概念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做分散系。
分散系由分散质和分散剂组成。
分散质是被分散的物质,分散剂是容纳分散质的物质。
例如,把氯化钠溶解在水中形成的食盐水,其中氯化钠是分散质,水是分散剂。
(二)分散系的分类1、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分散系可以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1)溶液: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 1nm。
溶液中的溶质粒子能够透过半透膜。
(2)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在 1nm 100nm 之间。
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但能透过滤纸。
(3)浊液: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 100nm。
浊液中的粒子不能透过滤纸。
2、常见的分散系实例(1)溶液:酒精溶液、蔗糖溶液、氯化钠溶液等。
(2)胶体:氢氧化铁胶体、淀粉胶体、牛奶等。
(3)浊液:泥水、油水混合物等。
(三)胶体的性质1、丁达尔效应当一束光线通过胶体时,从入射光的垂直方向可以观察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这种现象叫做丁达尔效应。
这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形成的。
溶液没有丁达尔效应,因此丁达尔效应可以用来区分溶液和胶体。
2、布朗运动胶体粒子在分散剂中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种现象叫做布朗运动。
3、电泳在电场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剂中定向移动的现象叫做电泳。
电泳现象表明胶体粒子带有电荷。
4、聚沉胶体粒子聚集成较大颗粒,从而形成沉淀从分散剂中析出的过程叫做聚沉。
使胶体聚沉的方法有:加热、加入电解质、加入带相反电荷的胶体。
(四)胶体的应用1、净水氢氧化铁胶体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从而达到净水的目的。
2、土壤保肥土壤胶体可以吸附营养离子,防止它们随水流失,起到保肥的作用。
教学案5物质的分散系
【总结】电解质包含哪些类别物质:酸、碱、盐和常见的金属氧化物等。
同时要注意的是
判断某化合物是否是电解质,不能只凭它在水溶液中导电与否,还需要进一步考察其融化状态下是否导电。例如,判断硫酸钡、碳酸钙和氢氧化铁是否为电解质。硫酸钡难溶于水(20℃时在水中的溶解度为2.4×10-4 g),溶液中离子浓度很小,其水溶液不导电,似乎为非电解质。但溶于水的那小部分硫酸钡却几乎完全电离(20℃时硫酸钡饱和溶液的电离度为97.5%)。因此,硫酸钡是电解质。碳酸钙和硫酸钡具有相类似的情况,也是电解质。对其他难溶盐,尽管在水溶液中难溶,但只要在融熔融状态下能导电,也是电解质。
【板书】4、化合物
电解质:像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的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的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学生探究】电解质包含哪些类别物质:酸、碱、盐等。
【问题解决】下列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_
C2H5OHSO3、H2SO4、BaSO4、Na2O、Al2O3、Ba(OH)2、Fe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与探究,掌握探究的基本方法。
2.学会比较观察法
【教学重难点】胶体的概念电解质的概念电离方程式的
【教学过程】
【学生探究】展示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标本,请大家通过观察分析一下这三种混合物的特点:
溶液:(如:氯化钠溶液)均一、稳定、透明
乳浊液:(如:植物油和水)不均一、不稳定、不透明
(3)在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
NaCl == Na++ Cl-
物质的分散系教案
【迁移应用】(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延伸,提升学生的能力)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A:NaCl溶液导电,所以NaCl溶液是电解质;
B:固体NaCl不导电,但NaCl是电解质;
C:Cu能导电,所以Cu是电解质;
【学生】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混合物,称为分散系。
【板书】
1.分散系: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混合物。
教学过程
修改与建议
分散质:能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去的物质
分散系
分散剂:被分散到其中的物质
【教师】上述三位同学实验中得到的三种混合物,是否为分散系?
【学生】是,属于分散系。
【板书】
浊液: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于10-7m的分散系叫做浊液(悬浊液或乳浊液);
胶体: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10-9m~10-7m之间的分散系叫做胶体;
溶液: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小于10-9m的分散系叫做溶液。
【教师】同学们都爱动脑筋,能够很快得出结论。下面我们再来一起做实验,了解胶体具有的性质和与溶液的区别,以及胶体的应用。
D:SO3溶于水能导电,所以SO3是电解质;
E:BaSO4的水溶液不导电,所以BaSO4是非电解质。
2、下列物质
⑴液态氯化氢 ⑵硫酸 ⑶熔融MgCl2⑷胆矾晶体 ⑸食盐水 ⑹酒精
⑺铁 ⑻BaSO4⑼SO3⑽石墨
其中能导电的物质有,
属于电解质的是,
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3、电离方程式的书写:NaCl=
H2SO4=
【板书】
3.胶体的性质与应用【学生】看教材P14的资料卡“胶体的应用”。然后总结:
物质的分散系教学案
物质的分散系教学案(第1课时)姓名:班级小组号:一、教学目标1.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胶体的重要性质和应用。
2.知道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和鉴别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胶体的概念和性质教学难点:胶体与其它分散系之间鉴别方法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清晨,在茂密的森林中,从树叶间透过的一道道光柱;雾天,公路上奔驰的汽车,车灯射出的一道道光柱。
这些自然现象是怎样产生的?这一章我们就探讨这方面的有关知识。
知识点1.物质的分散系及其分类【自主学习】阅读课本13页完成下列空白1.分散系(1)概念:分散到所形成的体系。
(2)组成:分散质:的物质分散系:的物质如:CuSO4溶液,是把硫酸铜固体溶解(分散)到水中形成的,因此该溶液中分散质是CuSO4分散剂是水。
指出下列分散系中的分散质、分散剂(3)分类:①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于10-7m的分散系叫。
②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之间的分散系叫胶体。
③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小于10-9m的分散系叫。
知识点2.胶体的性质和应用【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4页完成下列问题1.胶体的性质和应用(1)丁达尔效应:当光束通过,在垂直于光线的方向可看到光束通过溶液时此现象,胶体这个性质可用来(2)吸附性:具有吸附性,吸附水中的。
因此胶体常用于(1)如何用简便方法鉴别胶体和溶液?(2)氢氧化铁胶体常用于净水,为什么?知识点4.胶体的应用阅读课本P14同学们试着总结胶体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四、课堂训练【基础训练】1、下列物质不属于分散系的是()A.水B.氯化钠溶液C.泥浆D.淀粉溶液2.胶体的最本质的特征是()A.丁达尔效应B.具有吸附性C.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1nm~100nm之间D.透过滤纸3、下列关于胶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胶体外观不均匀B、胶体分散质粒子不能透过滤纸C、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0-9m-10-7m之间D、胶体不稳定,静置后容易产生沉淀4、Fe(OH)3胶体和FeCl3溶液共同具备的性质是()A.较稳定,密闭放置不产生沉淀B.有丁达尔现象C.分散质粒子可透过滤纸D.都为红褐色5.用特殊方法把物质加工到纳米级(10-9m-10-7m,1nm=10-9m)的超细粉末微粒,然后制得纳米材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板书】
1.分散系: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混合物。
教学过程
修改与建议
分散质:能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去的物质
分散系
分散剂:被分散到其中的物质
【教师】上述三位同学实验中得到的三种混合物,是否为分散系?
【学生】是,属于分散系。
【板书】
3.胶体的性质与应用【学生】看教材P14的资料卡“胶体的应用”。然后总结:
自然界的许多物质和现象与胶体有关,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等许多领域,胶体有着广泛的应用。
【教师】我们得到的分散系中其导电性情况怎样呢?请同学们观察下列实验。
【观察与思考】教师演示:在五只小烧杯中分别盛有氯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酒精和蔗糖溶液,按教材图示装置组装仪器,接通电源,观察实验现象。
【教师】是一种分散系吗?
【学生】不是,属于不同的分散系。因为得到的是三种不同现象。
【教师】那么如何给分散系进行分类呢?
2.分类
【学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以分成三类:溶液、浊液、胶体;
根据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于10-7m的分散质叫做浊液(悬浊液和乳浊液),小于10-9m的分散系叫做溶液,在10-9~10-7m之间的分散系叫做胶体。
食盐水是澄清、透明、均一、稳定的溶液;泥土水是浑浊、不透明、不均一、不稳定的液体;植物油溶于水得到也是浑浊、不透明、不均一、不稳定的液体。
【教师】请同学们一起来思考,刚才三种体系都有一个共同点是什么?
【学生】把一种物质加入到另一种物质中去。
【教师】那么,根据此方法,请同学们归纳出分散系的概念,什么是分散系?
让学生欣赏胶体的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重点
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和鉴别方法;电离方程式。
难点
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和鉴别方法;电离方程式。
教学过程
修改与建议
【自学质疑】(教师简述课本内容,让学生对自学过程的问题过程汇总,老师也可根据经验提出相关问题):
【学生交流展示】(同学解决汇总的问题):
CH3COOH
NH3·H2O
【跟踪练习】
1.完成下列电离方程式
1)=2Na++CO32-
2)KClO3=
3)=Fe3++SO42-
4)=Ba2++OH-
【课后作业】巩固案内容
【板书】
浊液: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于10-7m的分散系叫做浊液(悬浊液或乳浊液);
胶体: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10-9m~10-7m之间的分散系叫做胶体;
溶液: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小于10-9m的分散系叫做溶液。
【教师】同学们都爱动脑筋,能够很快得出结论。下面我们再来一起做实验,了解胶体具有的性质和与溶液的区别,以及胶体的应用。
教案
课题
物质的分散系
授课时间
学科
化学
主备人
授课班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分散系的概念;了解胶体的概念。
2、2、了解胶体的性质;了解胶体的实际应用。
3、掌握胶体与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区别。
4、掌握胶体的精制方法;理解丁达尔效应。掌握电离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能用物质的分散系概念解释一些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归纳、总结、汇报实验现象。
【学生】盛有氯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的三只烧杯中的溶液可以导电,而酒精溶液和蔗糖溶液不能导电。
【板书】
二、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1.定义:
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如酸、碱、盐等。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化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如蔗糖、酒精等。
【学生】沉思、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结论:三种溶液里的自由移动的离子是电离产生的,其过程可用电离方程式来表示。
【迁移应用】(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延伸,提升学生的能力)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A:NaCl溶液导电,所以NaCl溶液是电解质;
B:固体NaCl不导电,但NaCl是电解质;
C:Cu能导电,所以Cu是电解质;
【教师】氯化钠、氢氧化钠、稀盐酸三种溶液为什么能导电?
【学生】思考,联想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氯化钠、氢氧化钠、稀盐酸三种溶液能导电,因为它们的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存在,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发生定向移动,所以溶液能够导电。
【教师】(追问)在氯化钠、氢氧化钠、稀盐酸三种溶液里的自由移动的离子是怎样产生的呢?
D:SO3溶于水能导电,所以SO3是电解质;
E:BaSO4的水溶液不导电,所以BaSO4是非电解质。
2、下列物质
⑴液态氯化氢⑵硫酸⑶熔融MgCl2⑷胆矾晶体⑸食盐水⑹酒精
⑺铁⑻BaSO4⑼SO3⑽石墨
其中能导电的物质有,
属于电解质的是,
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3、电离方程式的书写:NaCl=
H2SO4=
NaO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