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学案

合集下载

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教案

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教案

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化学平衡移动的实质以及有哪些因素对化学平衡有影响;2、掌握浓度、压强、温度等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3.理解勒夏特列原理的涵义,并能结合实际情况应用●过程与方法1、通过浓度实验,逐步探究平衡移动的原理及其探究方法,引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索化学实验方法2、通过讨论、分析、对比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求学、勤于思考的态度2、树立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浓度、压强、温度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教学难点平衡移动的原理分析及其应用三、教学过程●课前回顾:1、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2、化学平衡状态: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中,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体系中所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或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3、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逆、动、等、定、变●新课学习:一、化学平衡状态的移动化学平衡移动的实质是外界因素改变了反应速率,使正、逆反应速率不再相等,通过反应,在新的条件下达到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可用下图表示:v(正) >v(逆)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v(正) <v(逆) 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二、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 【提出问题】高炉炼铁 高炉炼铁中Fe 2O 3+3CO 2是一个可逆反应,19世纪后期,人们发现炼铁高炉所排出的高炉气中含有大量的CO ,有的工程师认为,这是由于CO 和铁矿石接触时间不够长造成的,于是在英国耗费了大量资金建造了一个高大的炼铁高炉,以增加CO 和铁矿石的接触时间.可是后来发现,用这个高炉炼铁,所排出的高炉气中CO 的含量并没有减少.法国有位化学家勒夏特列(LeChatelier1850-1936),他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结果否定了这个做法.1、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演示实验一(视频) 实验原理:Fe 3+ +3SCN Fe (SCN )3 (红色)实验步骤:向盛有5 ml0.005mol/L FeCl 3溶液的试管中加入5 ml0.01mol/L KSCN 溶液,溶液显红色。

《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教学设计课件

《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教学设计课件

04
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方法选择
实验法
通过实验演示影响化学平衡的条 件,让学生直观感受化学平衡的
变化。
讨论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影响 化学平衡的条件,加深对知识的理 解。
案例分析法
选取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并解释 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提高应用能 力。
教学手段运用
01
02
03
PPT课件
通过PPT展示影响化学平 衡的条件,提供丰富的图 文信息,帮助学生理解抽 象概念。
3
加强实验环节
优化实验设计,提高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加强实验指导和数据分析,提高学生的实验能 力和科学素养。
THANKS
感谢观看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是否积极参与 讨论,是否能提出有深度的问题。
课堂氛围
反馈评价
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和思考能力,需要关注课堂氛围的营造 。
收集学生和同事的反馈,了解他们对本节 课的看法和建议,以便改进教学方法和内 容。
教学不足与问题
知识点讲解不够深入
部分学生对某些知识点理解不够透彻,需要加强讲解和练习。
《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教学设计 ppt课件
目 录
• 教学目标与要求 • 教学内容与安排 • 学生情况分析 • 教学方法和手段 • 教学过程设计 • 教学反思与改进
01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影响化学平衡移 动的条件。
学会通过实验探究影 响化学平衡的条件。
能够运用平衡移动原 理解释一些实际问题 。
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的能力。
学会运用对比、推理等科学方法研究 化学平衡的移动。

化学平衡影响因素导学案

化学平衡影响因素导学案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导学案[学习目标定位] 1.通过外界条件对可逆反应速率的影响,掌握化学平衡移动的外在因素。

2. 通过实验探究,讨论分析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影响平衡移动的规律。

一、化学平衡状态的移动1.化学平衡移动概念与实质(1)概念: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如果 、 、温度等反应条件改变,原来的平衡状态被破坏,化学平衡会移动,在一段时间后会达到 。

(2)实质:改变条件后,①v 正 v 逆,②各组分的百分含量发生 。

2.化学平衡移动的过程分析3.化学平衡移动方向的判断条件改变⎩⎪⎨⎪⎧ 若v 正=v 逆,平衡不移动;若v 正>v 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若v 正<v 逆,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二、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已知反应m A(g)+n B(g)p C(g) ΔH <0,m +n <p ,当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条件 v 正、v 逆相对大小 平衡移动方向① 增大反应物A 或B 的浓度 v 正 v 逆 向 方向移动 ② 减小生成物C 的浓度 v 正 v 逆 向 方向移动 ③ 增大生成物C 的浓度 v 正 v 逆 向 方向移动 ④ 减小反应物A 或B 的浓度 v 正 v 逆 向 方向移动三、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一定条件下,某可逆反应在密闭容器中建立化学平衡,在t 1时刻改变某一个条件,建立新的平衡,其v -t 图像如下:1.对于反应2SO 2(g)+O 2(g)2SO 3(g),t 1时刻缩小容器体积,其图像为 ,平衡向 移动(填“正反应方向”“逆反应方向”或“不”,下同)。

2.对于反应2NH 3(g)N 2(g)+3H 2(g),t 1时刻增大容器体积,其图像为 ,平衡向 移动。

3.对于反应H 2(g)+I 2(g)2HI(g),t 1时刻缩小容器体积,其图像为 ,平衡 移动。

三、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已知反应:m A(g)+n B(g)p C(g) m +n <p ,当反应达平衡后,若温度改变,其反应速率的变化曲线分别如下图所示:(1)图①表示的温度变化是,平衡移动方向是向方向。

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专题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及等效平衡学案苏教版(2021年整理)

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专题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及等效平衡学案苏教版(2021年整理)

2018年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专题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及等效平衡学案苏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年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专题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及等效平衡学案苏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年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专题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及等效平衡学案苏教版的全部内容。

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及等效平衡【本讲教育信息】一、教学内容: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及等效平衡二、教学目标:理解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化学平衡影响的一般规律;掌握勒沙特列原理及其应用;了解等效平衡原理;掌握化学平衡图像题的解题规律和方法三、教学重点、难点: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等效平衡原理和化学平衡图像题的解题规律四、教学过程:(一)化学平衡的移动,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及勒沙特列原理:化学平衡移动的实质是外界因素破坏了原平衡状态时v正= v逆的条件,使正、逆反应速率不再相等,然后在新的条件下达到正、逆反应速率重新相等。

也就是说,化学平衡的移动是:平衡状态→不平衡状态→新平衡状态(1)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增大生成物浓度或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说明:①固体及纯液体的浓度是一定值,不因量的多少而改变,所以增加或减少固体及纯液体的量,不会影响平衡状态。

②在可逆反应中,为了尽可能利用某一反应物,经常用过量的另一种物质和它作用。

③在生产中,也可以不断将生成物从反应体系中分离出来,则平衡将不断向生成产物的方向移动。

(2)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在有气体参加反应的平衡体系中,增大压强使平衡向气体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使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说明:①压强的改变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只针对有气体参加且气体体积在反应前后有变化的平衡体系。

高二化学学案【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

高二化学学案【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

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一、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1.实验探究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按表中实验步骤完成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填写下表:实验原理(红棕色)2NO2(g)(无色)N2O4(g)ΔH=-57.2 kJ·mol-1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热水中混合气体颜色;冰水中混合气体颜色实验结论混合气体受热颜色,说明NO2浓度,即平衡向方向移动;混合气体被冷却时颜色变,说明NO 2浓度,即平衡向移动2.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规律其他条件不变时,温度升高,平衡向方向移动;温度降低,平衡向方向移动。

改变温度平衡向右移动,反应物转化率一定增大,化学平衡常数一定增大。

例2在某温度下,反应ClF(g)+F2(g)ClF3(g)ΔH=268 kJ·mol-1,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升高温度,平衡常数不变,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减小C.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F2的转化率增大D.降低温度,ClF3的产率增大例3在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反应Fe(s)+CO2(g)FeO(s)+CO(g)达平衡。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与温度的关系如下表所示:温度/℃500 700 900K 1.00 1.47 2.40(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是____________。

(2)该反应是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3)若升高温度,CO 2转化率的变化是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二、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1.实验探究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按表中实验要求完成实验,将有关实验现象及其结论填入表中:原理 Fe 3++n SCN -[Fe(SCN)n ]3-n (n =1~6)实验(1)步骤现象溶液颜色变 溶液颜色变 实验(2)步骤试管①中滴加0.01 mol·L -1 NaOH 溶液 试管②中滴加0.01 mol·L -1 NaOH 溶液 现象 溶液颜色 溶液颜色实验结论 增大c (Fe 3+)或c (SCN -)后,[Fe(SCN)n ]3-n 的浓度均 ,即化学平衡均向 方向移动;滴加NaOH 溶液,由于3OH -+Fe 3+===Fe(OH)3↓,使Fe 3+的浓度 ,[Fe(SCN)n ]3-n 的浓度 ,即化学平衡向移动2.浓度对平衡移动的影响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1)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时,Q K ,平衡向 移动。

“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 教学案例

“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 教学案例

“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教学案例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教材的主要内容是有关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的学习,它是在本章学习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条件和化学平衡概念等知识的基础上更深入的学习。

本节课内容为进一步学习化学平衡的应用,如“合成氨条件的选择”打下了基础,在化学平衡之后有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在一系列的平衡中化学平衡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之一,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为以后更好的学习电离平衡理论和水解平衡奠定了基础。

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浓度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使学生理解平衡移动原理,学会利用平衡移动原理判断移动方向;使学生学会利用速率~时间图来表示平衡移动的过程。

2)、能力目标通过启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归纳思维能力;通过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提高实验能力;结合图表,培养学生识图析图等综合分析能力。

3)、德育情感目标通过类比、归纳、分析、综合等训练手段培养科学的学习习惯;通过实验操作和对现象的观察,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愉悦感和美感;使学生初步具有事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运动变化的唯物主义观点。

3、重点、难点、关键点分析鉴于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重点: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难点: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平衡移动的速率~时间图关键点:通过实验,启发学生充分讨论,并由师生共同归纳,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二、学生情况的分析1、学生已学习了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其对它的影响条件和化学平衡的概念,初步具备了分析化学反应速率的变化能力;2、学生处于青少年时期,他们求知欲强,精力旺盛,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尤其是对熟悉内容的更一步深入,但情绪易波动,注意力易分散,需把握学生课堂情绪,抓住学生易受感染的特点,更好的学习知识。

3、学生在学习本节课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难以从图表摄取信息或分析图表的情况,还可能难以将已有信息用图表的形式表示,因此要采取循循善诱,讨论分析的措施来加深学生的理解。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学案(改)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学案(改)

选修4 第二章第二节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浓度、压强和温度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2.使学生理解平衡移动原理。

【教学重点】:浓度、压强和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教学难点】:平衡移动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过程】【温故】1、什么是化学平衡状态? 2、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 【知新】一、 化学平衡状态的移动1.概念: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如:浓度、压强、温度等),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也就随之改变,从而在一段时间后,达到了新的平衡状态,这种由原平衡状态向新平衡状态的变化过程,就是化学平衡状态的移动,简称平衡移动。

2.图示: 某条件下的化学平衡平衡被破坏 新条件下的化学平衡V ′3.移动方向:⑴V 正>V 逆 ,平衡向 反应方向移动。

⑵V 正<V 逆 ,平衡向 反应方向移动。

4.影响因素:⑴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结论 结论 ①规律: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少生成物的浓度,平衡向 反②图像:t③减小反应物的浓度 ④增大生成物的浓度条件改变 一定时间后t【注意】 1.当反应物或生成物为 体或 体时,改变二者的量,不影响V 正和V 逆 ,故平衡不移动。

2.在溶液中进行的可逆反应,如果稀释溶液,反应体系中各组分的浓度均 ,V 正和V 逆 也均 ,总的影响结果时平衡向 方向移动。

3.对于任一可逆反应,mA (g )+n B(g)≒pC(g),一般的,增大一种物质A 的浓度,会 另一种反应物B 的转化率,A 本身的转化率 ,减小生成物C 的浓度,两种反应物A,B 的转化率均 ,但 程度不一定相同。

⑵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有气体参与的反应)①规律:对气体体积可变的反应,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 的方向移动。

对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或无气体参加的反应,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压强平衡 移动。

《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条件》教学设计(辽宁省省级优课)

《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条件》教学设计(辽宁省省级优课)
课题:第三节化学平衡(第二课时)教案
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 教师:
1.掌握化学平衡移动的概念;
2.了解浓度,温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3..理解勒夏特列原理并能应用。
依据对实验的观察和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判断、综合等,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1.化学平衡是有条件,相对的,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思想。
2.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学生运用勒夏特列原理,分析出反应物浓度的减小,生成物浓度的增大,生成物浓度的减小导致平衡移动的结果。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现象,分析原因,得出结论,学生完成学案对应的填空内容,汇报展示。
分组讨论,汇Biblioteka 成果。学生完成学案知能训练部分,并能做出解释。
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展示结果,引导学生从速率时间图像角度分析反应物浓度的增大导致平衡移动的过程。
教师介绍了夏特列原理的内容
【板书】三.勒夏特列原理
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一,平衡将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引导学生运用勒夏特列原理总结反应物浓度减少,生成物浓度增加,生成物浓度减少平衡的移动方向.
【板书】浓度: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正向移动;
【组织学生进行活动三】应用勒夏特列原理,分组讨论压强对平衡的影响
【板书】压强:增大压强,向气体分子总数减小的方向移动;
减小压强,向气体分子总数增大的方向进行。
【总结】1.学会了哪些知识?
2.体会了哪些学习方法?
3.树立或加深了什么价值观?
【知能训练】
【作业】练习册化学平衡第二课时
学生思考 ,回答。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现象,分析原因,得出结论,完成学案对应的填空内容,汇报展示。
浓度、温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教学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几江中学学案 高二化学上 - 1 - - 1 - 第三节 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学案 【第一课时】

年级:高二年级 科目:化学 执笔:毛俊丽 审阅: 审核: 课题 课型 使用者 授课时间 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 新知识课

学习目标 1.明确化学平衡移动的概念; 2.掌握浓度、压强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重点 1.化学平衡的移动原理; 难点 有关化学平衡图像的分析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预习提纲) 一、化学平衡的移动: 1.定义: 可逆反应中,旧化学平衡的 、新化学平衡的 过程叫做化学平衡的移动. 2.实质 当外界条件变化时, v(正) v(逆),平衡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 v′(正) v′(逆)时,建立新的平衡状态.也就是说,化学平衡的移动是原平衡状态——不平衡状态——新平衡状态的转化. 3.研究对象:已经建立 的体系;本质原因:v(正) v(逆) 二、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及规律:

1、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实验2-4]在KSCN + FeCl3 KCl + Fe(SCN)3反应平衡体系中,继续加入FeCl3溶液的瞬间, FeCl3的浓度 ,Fe(SCN)3的浓度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V正 ,V逆 (填“增快”、“减慢”或“不变”); 因而V正 V逆(填“=”或“≠”),致使平衡 (填“移动”或“不移动”)。随着平衡向 (填“正反应方向”或“逆反应方向”)的移动,FeCl3的浓度 ,Fe(SCN)3的浓度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V正 ,V逆 (填“增快”、“减慢”或“不变”);最后V正 V逆(填“=”或“≠”),达到新的平衡状态。 完成表格,并作出v—t图 条件改变 改变时刻 速率大小 移动方向 V正 V逆 ① 增大C反 V正 V逆 ② 减小C反 V正 V逆 ③ 增大C产 V正 V逆 ④ 减小C产 V正 V逆 几江中学学案 高二化学上 - 2 - - 2 - V v

0 t 0 t ①增大反应物浓度 ②减小反应物浓度

V v

0 t 0 t ③增大产物浓度 ④减小产物浓度 v正>v逆,化学平衡向 方向移动 v正<v逆,化学平衡向 方向移动 v正=v逆,化学平衡 移动 合作探究:[小结] 1.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其中任何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就会改变正反应或逆反应的 ,从而使平衡发生 . 2.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向 方向移动;增大生成物浓度或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向 方向移动. 3.平衡移动的方向取决于浓度改变时速率 的一方. 4.只要是增大浓度(反应物或生成物),无论移动方向如何,新平衡状态的速率一定 原平衡状态的速率,反之亦然. 例题1.在稀氨水中存在如下平衡:NH3+H2O NH3·H2O NH4++OH- 在下列情况下, NH3,NH4+,OH-的浓度如何变化? ①加入少量NH4Cl晶体:[ OH-] ,[ NH4+] 。 ②加入少量HCl:[ NH3] ,[NH4+] 。 ③加入少量NaOH晶体: [ NH3] ,[NH4+] 。

基础达标:[练习一] 1、 在新制的氯水中存在平衡:Cl2 + H2O ≒ HCl + HClO若向氯水中投入少量CaCO3粉末,则:

A 平衡不移动。 B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l2的转化率增大 C 平衡移动,且HClO浓度减小 D平衡移动,且HClO浓度增大 2、 反应NH4HS(固)≒NH3 (气) + H2S(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下列各种情况中能使平衡向正方向移动的是: A 其它条件不变时通入SO2气体 B 移走一部分NH4HS固体 C增加一部分NH4HS固体 D 其它条件不变时通入NH3 几江中学学案 高二化学上 - 3 - - 3 - 3、 Fe(NO3)2溶液呈浅绿色,其中存在着下列平衡:Fe2++2H2OFe(OH)2+2H+ 往该溶液中滴加盐酸,发生的变化是( ) (A) 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 溶液由浅绿色变成黄色 (D) Fe2+物质的量增大 2、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可逆反应aA +bB ≒cC +dD (A、B、C、D均为气体)且a+b﹥c+d, 压强的改变 V正、V逆的变化 结 果 平衡移动的方向 ①压强增大 (体积缩小) V正 V逆

②压强减小 (增大体积) V正 V逆

①若反应达到平衡后增大体系压强,则此时V正 ,V逆 ,而平衡将向 方向移动,说明压强增大时刻,V正 V逆,请画出对应的v—t图 ②若减压,则此时v—t图 v v

0 t 0 t ①增大压强 ②减小压强 结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压强,会使化学平衡向着 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会使化学平衡向着 的方向移动。 注意:1、对于没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改变压强化学平衡 移动。 2、对于有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无变化的反应,改变压强化学平衡 移动。 3、压强的变化必须改变混合物浓度才能使平衡移动。 4、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与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的区别。 [合作探究] 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充入“惰性气体”(指与平衡混合物各组分均不发生反应的气体,充入的量亦不是很大时),对原平衡的影响? (1)恒温恒容下,充入惰性气体→体系总压 →反应物浓度 →v(正),v(逆) ,所以化学平衡 移动; (2)恒温恒压下,充入惰性气体→体积 →反应物浓度 →v(正), v(逆) ,ⅰ非等体积反应:向气体体积 的方向移动; ⅱ等体积反应,平衡 移动。 基础达标: [练习二] 1课后练习(P40)一、3、(2)(3) 2溶液中的可逆反应FeCl3+3KSCN Fe(SCN)3(红色)+3KCl达到平衡状态后,增大压强,则平衡如何? 3、①可逆反应aA +bB ≒cC +dD (A、B、C、D均为气体)且a+b=c+d,若反应达到平衡后增大体系压强,则此时V正 ,V逆 ,而平衡 移动,说明压强增大时刻,V正 V逆,请画出对应的v—t图 几江中学学案 高二化学上 - 4 - - 4 - ②若减压,则此时v—t图 ③若a+b﹤c+d,则平衡后加压的v—t图 ④若a+b﹤c+d,则平衡后减压的v—t图

a+b=c+d a+b=c+d a+b﹤c+d a+b﹤c+d 增大压强 减小压强 增大压强 减小压强 4、等物质的量的A、 B、 C、 D四种物质混合,发生如下反应: aA(?)+bB(?)cC(s)+dD(?) 当反应进行到一定时间后,测的A减少nmol ,B减少n/2mol,C增加3n/2mol,D增加nmol,此时达到了平衡状态。

(1)该反应的各系数a b c d

(2)若只改变压强,反应速率发生变化,但平衡不发生移动,则A 态,B 态,C 态,D 态。 5、有a 、b两个极易导热的密闭容器,a 保持容积不变,b 中的活塞可上下移动,以保持内外压强相等。在相同条件下将3 mol A,1 mol B 分别同时混合于a、b两容器中,发生反应3 A(气)+B(气) 2C(气)+D (气)

(1)达平衡时,a 中A的浓度为M mol/L,C的浓度为Nmol/L,b中A的浓度为m mol/L,C的浓

度为n mol/L,则M m;N n;(填①< ②> ③= ④无法比较) 6、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aX(g)+bY(g) cZ(g)+dW(g), 反应达到平衡后,将气体体积压缩到原来的一半,当再次达到平衡时,W的浓度为原平衡状态的1.8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a+b)>(c+d) C.Z的体积分数变大 D.X的转化率变小 7、能引起化学平衡移动的是( ) (A)化学反应速率发生了变化。 (B)有气态物质参加的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了压强。 (C)由于某一条件的改变,使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D)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使用催化剂。 8、在密闭容器中,反应2HIH2+I2(正反应吸热),当达到平衡时,欲使混合气体颜色加深,可采取的措施有( ) (A)减小容器体积 (B)降低温度 (C)加入催化剂 (D)恒容下充入HI气体 几江中学学案 高二化学上 - 5 - - 5 - 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学案 【第二课时】

年级:高二年级 科目:化学 执笔:毛俊丽 审阅:李洪英 审核:李晓霞 课题 课型 使用者 授课时间 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 新知识课

学习目标 1.掌握温度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2.理解勒沙特列原理的涵义,并能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应用; 重点 1.化学平衡的移动原理; 2. 化学平衡的有关计算; 难点 有关化学平衡图像的分析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预习提纲) 二、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 3、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阅读教材] [实验] 实验前体系处于平衡状态:2NO2(g) N2O4(g) 色 色 该反应特点:正反应为 热反应,逆反应为 热反应。 现象与结论: ①受热时颜色 ,即C(NO2) ,可推出平衡向 方向移动。 即温度升高,平衡向 热方向移动 ②冷却时颜色 ,即C(NO2) ,可推出平衡向 方向移动。 即温度降低,平衡向 热方向移动 合作探究:[结论]: 1.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反应体系的温度,对吸热反应或放热反应的速率影响不相同,导致v(正)和v(逆) ,也可引起化学平衡的 . 2.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反应体系的温度,不论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反应速率都提高,但吸热反应的速率比放热反应的速率提高的幅度大.反之亦然. 3.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反应体系的温度,平衡向 方向移动;降低反应体系温度,平衡向 方向移动. 基础达标:[练习三] 1、化学反应aA + bB cC + dD(正反应放热),达到平衡状态后: ①若升高体系温度,则此时v正 ,v逆 ,而平衡将向 方向移动,说明温度升高时刻,v,正 v,逆 ,请画出对应的v—t图 ②若降低体系温度呢?此时v—t图? v v

0 t 0 t ①升高体系温度 ②降低体系温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