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概论导轮
西方文明史导轮
北京大学精品课程西方文明史导论朱孝远2006年5月目录:一、课程简介二、教师介绍三、教学大纲四、指定教材五、参考文献六、考核方法七、作业习题八、授课教案一、课程简介中文名称:西方文明史导论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the History of Western Civilization课程类别:全校通选课周学时:2;学分:2西方文明史导论是一门全校性的通选课,旨在用中国人眼光来分析、透视西方文明的发展过程。
分专题讲授西方文明的特征、民族性格、国民性、思维方式、文化传统、优缺点,并从全球化角度探讨文明的整合问题。
认为东西方文明的互相整合是世界文明发展的趋势。
具体内容包括(1)几种奠定西方文明根基的力量;(2)用诗性和理性塑造英雄心灵;(3)西方文明的运动;(4)文明演进中的过渡期现象;(5)脱离一切虚伪和空洞的结构;(6)敞开通向科学、艺术王国的大门;(7)被放置在宗教祭台上的文明要素;(8)现代精神的本质;(9)通向智慧之门的文教理念;(10)造就现代文明的几个重要步骤;(11)全球文化中的西方文明等。
教学的内容是西方文明的传统、西方文明发展中各种特点的分析、东、西方文明的知识和全球化进程中西方文明的演变及影响,这些都是比较前沿的。
二、教师介绍朱孝远,1990年获美国俄勒冈大学博士学位,1990年至1992年在美国伊利诺斯州立大学任教,1992年回北京大学任教至今。
现为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为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工程第一批入选人才,并入选北京大学优秀人才培养工程、北京市“百人工程”。
为中国世界中世纪史学会副会长、国际十六世纪学会、国际历史学荣誉学会会员。
曾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教育部项目多项。
出版和撰写过《德国农民战争的政治目标》、《近代欧洲的兴起》、《近代前期世界宗教史》、《拜占庭造型艺术》、《史学的意蕴》、《大学历史学基础》、《欧洲涅槃:过渡时期欧洲的发展概念》、《中世纪欧洲贵族》、《艺术季风:写在史学的边缘上》等学术专著,并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等专业杂志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5篇被国际人文科学权威性检索刊物History Abstracts收录。
史学概论参考书
史学概论参考书(简目,2009)说明:标★★★者为本学期必读,★★者为本学期建议阅读,★者为自由选读。
关于中国史学传统刘知几:《史通》★★章学诚:《文史通义》★★钱穆:《中国史学名著》,三联书店★★★金毓黻:《中国史学史》,商务印书馆★★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三联书店★★★现代学人治学心得严耕望:《治史三书》,辽宁教育出版社★★★现代学人著述(按此处不过是根据个人所好,聊取数部而已。
诸位在此之外,可凭个人性情所近,选读一二家。
不必过多,要在细读)陈寅恪:《金明馆丛稿初编》,三联书店★★★陈寅恪:《金明馆丛稿二编》,三联书店★★★陈寅恪:《寒柳堂集》,三联书店★★★徐中舒:《徐中舒历史论文选辑》,中华书局★★★余英时:《朱熹的历史世界》,三联书店★★★杜正胜:《古代社会与国家》,台北允晨文化实业公司★★★(选读)罗志田:《胡再造文明的尝试:胡适传》,中华书局★★★罗志田:《近代中国史学十论》,复旦大学出版社★★★王汎森:《中国近代史学与学术的系谱》,河北教育出版社★★★葛兆光:《中国思想史》,复旦大学出版社★★★王明珂:《华夏边缘: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巫鸿:《武梁祠:中国古代美术的思想性》,三联书店★★★巫鸿:《礼仪中的美术》,三联书店★★★(巫鸿两书任读一种即可)关于现代西方史学观念克罗齐:《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商务印书馆★柯林武德:《历史的观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沃尔什:《历史哲学导轮》,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张文杰编:《历史的话语——现代西方历史哲学译文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陈启能主编:《八十年代的西方历史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何兆武、陈启能主编:《当代西方史学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何兆武主编:《历史理论与史学理论-近现代西方史学著作选》,商务印书馆★伊格尔斯:《二十世纪的历史学——从科学的客观性到后现代的挑战》,辽宁教育出版社★★王晴佳、古伟瀛:《后现代与历史学:中西比较》,山东大学出版社★★海登·怀特:《元史学:十九世纪欧洲的历史想像》,译林出版社★★(重点阅读《导论》)基思·詹金斯:《论“历史是什么?——从卡尔和艾尔顿到罗蒂和怀特》,商务印书馆★★★埃娃·多曼斯卡编:《邂逅:后现代主义之后的历史哲学》,北京大学出版社★约翰·托什:《史学导论:现代历史学的目标、方法和新方向》,北京大学出版社★★黄进兴:《后现代主义与史学研究》,三联书店★★★乔伊斯·阿普尔比、林恩·亨特、玛格丽特·雅各布:《历史的真相》,中央编译出版社★★理查德·艾文斯:《捍卫历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格特鲁德·希梅尔法布:《新旧历史学》,新星出版社★关于20世纪新史学(偏重于史学实践。
第一章船舶概述
根据船楼或甲板室沿着船长方向布置的不同, 船楼又分为:首楼、桥楼和尾楼。
1)首楼:位于船首部的船楼,称为首楼。首楼 的长度一般为船长的 10%左右。超过25%船 长的首楼称为长首楼。
首楼的作用:减小船舶首部甲板平板上浪, 并可减小纵摇,改善船舶航海条件。首楼内 的舱室可作为贮藏室。
2)桥楼:位于船中部的上层建筑 (船楼)称为桥 楼。当桥楼的长度大于15%船长,且不小于 本身高度6倍时,称为长桥楼。
兽皮做成的皮筏所取代。进入青铜器时代以 后,出现了木板船。舟筏时代所用的推进工 具是木制的桨、槽或竹制的篙。 (2)帆船时代 远在公元前四千年献出现了帆船,15世纪 到19世纪中叶为帆船的鼎盛时期。
人类使用船舶虽然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历史, 但是直到19世纪初叶为止的达一段漫长的时 期中所能够改进的,还是只限于船体的形状
辅助舰类的用途是在前方或后方用来协助、 供应、修理和救护战斗舰类的船舶.
包括各种补给舰、侦察巡逻舰、浮桥舟、救 生船、医院船及其他形式的辅助军舰
三、船舶主要部位和舱室的布置
1·甲板
自船首至船尾纵向连续的,且从一舷伸至 另一舷的平板,称为甲板。
沿着船长方向不连续的一段甲板,称为平台 甲板,或称为平台。甲板按位置分为上甲板、 下甲板等。
在主船体中,主要用来设置机舱、货舱或客舱、压 载水舱、燃料舱等。
(1)机舱:除了少数大型客船设有两个机舱以外,一 般商船均设置一个机舱。
机舱在船上的布置位置有三种类型,即中机型、中 尾机型和尾机型。机舱要求与货舱分开,因此在机 舱的前后端均设有水密的横舱壁。
机舱内的双层底较其他货舱内双层底高,这主要是 为了和螺旋浆轴线配合不使主机底座太高,易引起 振动。另外,双层底高可增加燃料舱、淡水舱的容 积。
2025年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第十三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第
十 三
工业革命时期:工业革命、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义世界殖民体系形 成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课
1.通过了解西方列强对亚非拉的殖民扩张、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理解
程
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标
2.通过了解亚非拉人民的抗争,理解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独立运动对
地域 南亚
东南 亚
国家
英国
荷兰 英国 法国 美国
概况 ①通过东印度公司,采取直接抢掠、侵占土地、强征土 地税、种植并走私鸦片等手段,掠夺了大量财富和巨额 利润;②挑动印度人打印度人,坐收渔利;或者直接进 行武力侵略;③到19世纪中后期,几乎控制了印度全境 17世纪初,侵入印度尼西亚,建立了巴达维亚殖民地, 后来,占领了整个印度尼西亚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指被资本主义列强压迫、奴役的所有 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庸国。19世纪 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最终形成。
7. 拓展·思维点拨
殖民扩张的阶段性 15-17世纪是手工工场时代,西方列强的实力 有限,没有能力占领广大的殖民地,一般都是 在交通要道建立殖民据点,控制航线,攫取商 业利润。而18世纪以后,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 英国等国的实力大增,它们对市场和原料的需 求驱使它们进一步扩大殖民地。19世纪中期以 后,殖民侵略的欲望和能力进一步扩大,最终 把中国等亚洲古老的封建国家都变成殖民地半 殖民地。
4.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1)原因:在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中,资本主义各国越来越要求独占更 大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 (2)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3)影响
国际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扩张与争夺的加剧,孕育着新的更大的冲突
高考历史总复习课后习题 第十一单元 工业革命、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单元质检
单元质检十一工业革命、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辽宁鞍山高三模拟)17世纪后期至18世纪,英国社会围绕奢侈的定义、奢侈浪费与社会道德、奢侈浪费与经济发展、奢侈浪费与健康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大讨论。
通过这次讨论,奢侈的含义发生了转变,转变的关键之处在于将奢侈的定义与道德脱钩,与经济发展挂钩。
据此可知,这场大讨论( )A.不利于社会消费的增长B.导致了西方人文精神缺失C.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开展D.激化了英国社会阶级矛盾2.(浙江杭州高三模拟)1769年,英国人韦奇伍德开办了埃特鲁利亚陶瓷工场,场内原来由一个人完成的制陶流程分成几十道专门工序,分别由专人完成。
工人按照固定的工作节奏劳动,服从统一的劳动管理。
由此可知( )A.英国的陶瓷质量下降B.工人生存能力被间接降低C.机器取代人成为趋势D.工人与场主的矛盾被激化3.(浙江嘉兴高三一模)欧洲人文主义精神发展的历程,也即是人解放的历程:先是摆脱神权枷锁,再是从教权的控制中解放出来,进而解除王权的压迫,并把人从自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实现了“把人从自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的是( )A.文艺复兴B.宗教改革C.资产阶级革命D.工业革命4.(山东菏泽高三三模)从19世纪晚期开始,欧洲国家在德国率先示范下,采纳了社会改革方案,引入了失业补偿金、最低工资法以及疾病、事故和失业保障,对工作时间和条件也作了规定。
这些改革( )A.践行了马克思主义的设想B.试图解决工业革命带来的问题C.体现了民主政治已经成熟D.有利于工人阶级开展合法斗争5.(湖北黄冈高三一模)下表是1750—1880年世界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部分)。
表格数据的变化可说明( )A.垄断推动英美制造业领先世界B.中印两国已成为英美的原料产地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D.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制造业格局6.(山东临沂二模)《共产党宣言》指出:“它用公开的、无耻的、直接的、露骨的剥削代替了由宗教幻想和政治幻想掩盖着的剥削。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讲解PPT
段,进行了建立政权的伟大尝试
最终形成
2.科技领域:自然科学领域
3.殖民体系: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3.发展不平衡: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 取得许多重大科技成果
最终形成
平衡,美、德两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
4.民族独立运动:亚非拉民族独立运 中后来居上
动兴起
考点
考频(新教材新高考)
考题
分值
考点1 影响世界的工 2年4考 业革命
表现
19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①法国里昂工人武装起义 ②英国工人争取普选权的宪章运动 ③德意志西里西亚织工起义
影响
表明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工人阶级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2.空想社会主义
代表人物 主张
圣西门、傅立叶(法国);欧文(英国) 无情地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种种弊端
局限
反对自由放任的竞争,主张建立合作、平等、和谐的理想社会 他们没有找到实现理想社会的现实力量和正确有效的途径
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诞生: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1)历程 ①1846—1847年间,马克思和恩格斯先后建立了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和德意志工人协 会,加入了德意志流亡工人的组织“正义者同盟”,并帮助该同盟改组为“共产主义 者同盟”。 ②在伦敦召开的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上,马克思和恩格斯受大会委托起草 同盟纲领,这就是1848年2月发表的《共产党宣言》。
(4)东亚 ①对中国的侵略:鸦片战争后,列强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逐步 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对朝鲜半岛的侵略:1910年,日本吞并了朝鲜半岛。 (三)西方列强瓜分非洲 1.15世纪至19世纪中叶:殖民活动大多局限在沿海地区。 (1)奴隶贸易:在西非、中非和南非占领重要的港口和城镇,进行奴隶贸易。 (2)全面入侵:工业革命后,放弃奴隶贸易,转而进行全面的殖民入侵。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22讲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4)阐明了共产党的性质、目的和策略原则
意义
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__科__学__社__会__主__义__的基本原理,阐明了社会发展的 客观规律,标志着__马__克__思__主__义__的诞生
3. 其他活动 (1)革命实践:1848年,欧洲普遍发生革命,马克思和恩格斯回到德国,投入实际的革命斗 争。他们创办报纸宣传革命,组织工人参加武装起义。
知识拓展
空想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 (1)空想社会主义不能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矛盾和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认
识不到无产阶级是推翻资本主义、建立社会主义的核心力量。 (2)科学社会主义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知识点二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 历史条件
角度 经济 阶级 思想
4. 意义 (1)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人民的、实践的、__不__断__发__展__的开放的理论 (2)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 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始终站在时代前沿。 (3) 19世纪中期起,马克思主义成为西欧工人运动的__指__导__思__想__,是工人运动和__民__族__ _民__主_运动的重要思想武器。 (4) 马克思主义政党在世界范围内建立和发展起来,人民成为实现自身解放和__全__人__ _类__解__放__的根本政治力量。
内容 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和其固有的基本矛盾逐渐暴露 __欧__洲__三__大__工__人__运__动__的爆发,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个人
马克思、恩格斯广泛吸取人类优秀思想成果,进一步探讨工业革命引起的社会 变化,总结__工__人__运__动__经验
2025年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第十三单元 第37讲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第十三单元工业革命时期:工业革命、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2025年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37讲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课程标准1.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探索与革命实践,了解《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
2.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世界意义。
考情分析1.频率题型:该部分是高考中频考点,近三年呈增加趋势,题型以选择题为主2.情境设计:多利用文献资料考查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革命实践、革命理论和工人运动的概况,如(2023·山东卷,13)《物种起源》与《资本论》;(2022·江苏卷,14)工人运动的目的;(2023·1月浙江选考,15)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革命实践;(2021·6月浙江选考,20)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
多利用原始文献资料考查对巴黎公社的认识,如(2023·全国甲卷,34)巴黎公社的意义3.核心考向:工人运动;空想社会主义、《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的内容及其诞生的意义;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性质和意义整体感知内容导航一 梳理必备知识二 突破关键能力三 链接高考热点四 课时精练落实梳理必备知识基础性知识点一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历史条件经济根源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建立和发展,资本主义制度各种弊病逐渐显现阶级基础捣毁机器运动:为了改善劳动条件和生活状况,维护自己的权益三大工人运动:19世纪三四十年代,法国里昂工人武装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织工起义,表明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思想基础空想社会主义实践基础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探索与革命实践2.诞生标志: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主要肯定了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作用内容揭示了资本主义在积累财富和资本的同时对工人阶级的残酷剥夺必将引起工人阶级反抗的社会现实,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肯定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宣告了无产阶级的伟大使命,阐明了共产党的性质、目的和策略原则历史意义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3.理论探索与实践革命实践马克思和恩格斯投入1848年的革命斗争理论成果剩余价值学说:1867年,马克思的《资本论》第一卷出版,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家剥削的秘密,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最重要的文献之一唯物史观:科学地揭示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辩证关系,鲜明地提出了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的巨大作用4.意义理论意义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始终站在时代前沿实践价值自19世纪中期起,马克思主义成为西欧工人运动的指导思想;在东欧和东南欧的影响日益扩大;是亚洲、美洲工人运动与民族民主运动的重要思想武器政治影响马克思主义政党在世界范围内建立和发展起来,人民第一次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成为实现自身解放和全人类解放的根本政治力量1. 挖掘 · 教材信息 阅读纲要下第11课图片《统治者派兵镇压西里西亚织工起义(绘画作品)》,指出这次起义的意义和失败的教训。
2019版历史高考创新大一轮复习通史文档:阶段十二 西
阶段十二 西方工业文明的曙光——工业革命前的世界从新航路开辟到工业革命前课时1 新航路开辟与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1.开辟新航路。
2.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主干梳理]考点一 新航路的开辟1.背景(1)经济根源:15世纪前后,西欧国家商品经济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2)社会根源⎩⎨⎧①人们对黄金、白银的渴望日趋强烈。
②《马可·波罗行纪》诱导人们到东方“寻金”。
(3)商业危机:15世纪中叶,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商路。
(4)思想动力:教会鼓励人们去遥远的东方传播天主教。
2.条件(1)主观条件:葡萄牙、西班牙王室的支持。
(2)客观条件:航海和造船技术发展,地理知识的丰富。
3.过程(1)对欧洲⎩⎪⎪⎨⎪⎪⎧①西班牙、葡萄牙成为欧洲最富有的国家。
②荷、英、法等国家加入了海外探险的行列。
③引发“商业革命”。
贸易规模扩大;商品种类增多;贸易中心由原来的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④引发了“价格革命”。
由于黄金、白银大量流入欧洲,造成物价上涨,封建地主地位下降,资产阶级实力上升。
⑤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对世界⎩⎨⎧①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文明会合交融,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②地区性的贸易向世界性的贸易扩展,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考点二 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1.荷兰的殖民扩张(1)条件⎩⎨⎧①地理优势:荷兰濒临大西洋,手工业发达,商业活动频繁。
②政治前提:1581年,摆脱西班牙的殖民统治,赢得了国家独立。
③制度优势:17世纪时,荷兰已经成为欧洲资本主义国家。
(2)表现⎩⎨⎧①成立殖民机构:政府特许成立东印度公司等垄断性贸易公司。
②参与殖民掠夺:在非洲、亚洲和美洲夺取大量的殖民地。
(3)结果:建立了遍布世界的商业殖民帝国。
2.英国的殖民扩张(1)条件⎩⎪⎨⎪⎧①地理条件:大西洋航运日趋繁忙,英国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②政治条件:英国在17世纪爆发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开始掌握政权。
20世纪前的西方史学 《史学概论》 马工程
人类社会不是自发的历史过程,而是神 定的。上帝不仅创造了万物,而且也支配万 物,包括国家、民族和个人。《圣经》具有 绝对的权威,它关于人和人类社会的起源, 以及对于历史人物的评述,成为中世纪欧洲 史学的理论基础。这样,历史研究的主要任 务,一改古希腊、罗马史学致力于对历史真 实的追求,而是对《圣经》和神学教义的诠 释。
塔西佗(Publius Cornelius Tacitus,约56—120),古 罗马历史学家、文学家,古罗马三大史家之一。他继承并发 展了李维的史学传统和成就,在罗马史学上的地位犹如修昔 底德在希腊史学上的地位。
波里比阿(Polybius)《罗马史》
亦称《通史》,由第一次迦太基战争开 始,主要叙述了公元前220—前146年间的历 史,共40卷。详细论述了罗马政治制度的特 点,以及罗马打败迦太基、征服地中海东部 的原因,但完整流传至今的只有前5卷,叙述 到公元前216年,其他则以片断或引用的形式 存在于李维及普鲁塔克的著作中。波里比阿 在《罗马史》中提出了一整套史学理论和史 学方法,深化了希腊史家倡导的垂训史观, 主张“以史为鉴”。
《马可·波罗游记》
共分四卷,第一卷记载了马可·波罗诸人 东游沿途见闻,直至上都止。第二卷记载了 蒙古大汗忽必烈及其宫殿、都城、朝廷、政 府、节庆、游猎等事;自大都南行至杭州、 福州、泉州及东地沿岸及诸海诸洲等事;第 三卷记载日本、越南、东印度、南印度、印 度洋沿岸及诸岛屿、非洲东部,第四卷记君 临亚洲之成吉思汗后裔诸鞑靼宗王的战争和 亚洲北部。该书掀起了一股东方热, 激发了 欧洲人对中国的向往。
20世纪前的西方 史学
古代希腊和古代罗马的史学
古希腊史学是西方史学萌生和最初的发 展时期, 它与后来的古罗马史学共同构 成了西方史学发展进程中的第一个阶段, 即古典史学阶段。古典史学的基本特征 是追求历史的真实。希腊文“历史” (ιστορια) 一词,原意是“通过对目击 者的调查, 获得事实的真相”。
什么是历史 《史学概论》 马工程 ppt课件
四、自然史与人类史:两种客观存在的过去
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 我们仅仅知道一门惟一的科学,即历史科
学。历史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察,可以把它 划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但这两方面是密切 相联的;只要有人存在,自然史和人类史就 彼此相互制约。
什么是历史 《史学概论》 马工程
1. 二者的共同性
※就时间属性来说,自然史和人类史都属 于“过去” ,一去不复返。
2. 讨论:请说出下列材料中粗体字部分的 “历史”与“史”的涵义。 材料1《礼记·玉藻》(天子)动则左史书之,言 则右史书之。 什么是历史 《史学概论》 马工程
材料2 裴松之注《三国志》:吴王浮江万艘, 带甲百万,任贤使能,志存经略,虽有余闲, 博览书传历史,藉采奇异,不效诸生寻章摘 句而已。 材料3 《北史》:道元第四弟道慎,字善季, 涉历史传,有干局。位正平太守,有能名。 迁长乐相。卒,赠平州刺史。
什么是历史 《史学概论》 马工程
(1889-1927)
李大钊,字守常,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 主义者,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 同时又是杰出的学者,曾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 经济、历史等系教授,所著《史学要论》初步运用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探讨了“什么是历 史”、“什么是历史学”、“历史学的系统”、 “史学在科学中的地位”、“史学与其相关学问间 的关系”、“现代史学的研究及于人生态度的影响” 等专题,是当时什最么是重历史要《史的学史概论学》 马理工程论著作之一。
什么是历史 《史学概论》 马工程
问题:
相对于客观过去而言,史料只是冰山之 一角,并且从上面的例子看,即便训练有 素的学者亲身观察记载的史料都充满错误, 而史学家又只能依靠史料来工作,因此, 历史真相是不可能得知的。请就此谈谈你 的看法。
史学概论名词解释[教材]
史学概论名词解释本文由拓跋泓贡献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
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1.历史:狭义的历史是记载和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具体过程和其规律性。
而广义的历史泛指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
2.历史学:是一门关于人类社会以往运动发展过程的学问。
一般说来,它包括历史过程的记录、历史经验的总结、历史规律的探讨和历史发展趋势的预见。
3.历史科学:我们通常把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学称之为历史科学。
4.兰克学派:指以德国历史学家兰克为代表的史学派别。
由于该学派倡导秉笔直书,通过史料批判如实地再现历史,因而又成为实证主义史学流派的同义语。
兰克认为,史学家的任务是据事直书,不偏不倚,如实客观。
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首先对史料进行批判检验,去伪存真,由此重现历史,亦由此历史学可以被抬入科学之列。
在这一学派中,涌现出大批硕果累累的著名史学家,使兰克模式整整支配了西方史学界近一个世纪之久,而兰克本人则被尊为近代史学之父。
由于兰克的前述主张,使得这一派历史编纂偏重于政治史、军事史、外交史等,因为大量第一手的、比较可靠的史料来自于政府文件、军事、外交档案及政治家的日记等。
此外,“据事直书”的原则导致了其历史著述的特点是叙事、描述,而非分析、概括。
兰克学派的这些特点虽有极大的积极意义,但过于绝对地看待历史的客观性,否认史家对史料及史著的渗入,研究范围较狭窄,方法较单一,故而在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遭到哲学家和史学家的质疑,而在 20 世纪 50—60 年代被彻底摈弃,取而代之者是缤彩纷呈的“新史学” 诸流派。
5.客观主义史学:兰克倡导的客观主义史学,大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1 以“如实直书” 为基础 2 以掌握第一手资料为条件 3 以史料批判为保证。
客观主义史学积极参与了19 世纪西方社会普及和培养科学理性精神的过程,这是它的基本贡献。
除此之外,客观主义史学家们积极倡导和运用的史料考证方法继承和发展了自瓦拉以来到博学时代的史料考证传统,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内证”与“外证”相结合的模式则为欧洲近代史料批判和文献考证学的规范化发展提供了具体而有效的范例,极大地推动了历史研究的发展。
史学概论——精选推荐
史学概论1 举例说明史料种类及价值答:史料分为四种:实物、⾏为、⼝碑和⽂献。
1 实物史料是指那些可以明确反映和传递历史信息的物体,如⼀所清代的民居等。
实物史料是历史的见证和历史知识可靠的来源,它既能⽐较真实地反映历史,有具有形象直观性,⽆论多古⽼的⽂献记载了殷商的青铜器,记载的多么翔实,还是⽆法与青铜器实物相⽐。
它可以弥补⽂献资料的不⾜,辨别史书的真伪。
2 ⾏为史料是指今天的⼈们,在包括个⼈与群体的⾏为中保留的历史积淀,如中国的祭祖等。
其价值在于它是个⼈或集体的活动,是有⽣命的,是⼈类⽣活的组成部分,恰好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弥补实物史料的不⾜,可以成为活的历史。
如南⽅少数民族的傩戏,原为驱除厉⿁,现在表演成分愈重。
3 ⼝碑或⼝述史料指的是⼈们⼝头讲述对过去的回忆,在漫长的岁⽉⾥,他们往往通过传说,故事的形式⼝⽿相传,随着社会学,⼈类学,民俗学的产⽣,⼈们才有意识的⽤现代技术把它记录下来。
⼝述史料的价值在于这些史料往往是⼝述者亲历的,⾄少是同时代的记录,因此更具有细节和参考价值。
4 ⽂献史料指⼈类的⽂字记录,⽂字资料。
可以是⼀⽚甲⾻,⼀座⽯碑,⼀⽀简牍,⼀张帛书或是⼀本书。
⽂献史料具有明确和不易改的特点,⽂字的表达⽅式⽐起⼝语更为固定,保持原状的时间更长,更易理解。
如敦煌⽂书的出⼟引起了中西交通史等诸多领域的发展。
2 举例说明史料出现错误的原因答:1 史料⽆误,没有正确理解原意或标点不正确⽽致误。
如《答秦太虚书》云:“初到黄州,⼈⼝不少,私甚忧之。
但痛⾃节俭,⽇⽤不过百五⼗钱。
”有学者认为“⽇⽤钱”为苏轼⼀家⼀⽇⽤费,实际是苏轼⼀⼈⼀天花费。
2 史料⽆误,引⽤者推断不正确⽽致误。
对于内容具有特殊性的史料,只能⽤于特定场合。
如我国在三代普遍实⾏世卿世禄制,但偶有“选贤任能”,如商汤以伊尹为相,周⽂王以姜尚为师等。
但如果有⼈据此认为在三代的选举制度中,⼤量实⾏“选贤任能”就有违史实。
3 史料内容⽐较含蓄,引⽤者缺乏深⼊的辨析⽽致误。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教学课件第三单元-第6课全球航路的开辟
材料:基督教的理想是扩张的凝结剂,使各种各样世俗的要 求罩上神圣的光圈,不管是到东方来的达·伽马还是到西方 去的哥伦布,都是把宗教目标和现实目标糅合在一起,无法 区分。传播基督教成了探险家强大的精神来源之一。
——黄邦和《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哥伦布以来 东西两半球汇合的世界影响》
高中历史 中外历史纲要(下)
6 第 第三单元 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学习目标
1.理解新航路开辟的背景,理解新航路的开辟是由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各种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唯物史观) 2. 认识全球航路的开辟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时空观念) 3.掌握新航路开辟的时间、航海家、支持国以及取得的成就,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 能力。(史料实证) 4.了解新航路开辟的过程,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历史解释) 5.感受探险家们勇于进取的开拓精神,认识地理大发现既是偶然的也是必然的,使世界越来越紧密地联 系成一个整体。(家国情怀)
1497~1498年 达·伽马 葡萄牙
1492年
哥伦布 意大利
1519~1522年 麦哲伦船队 葡萄牙
向东 向西
向西
到达印度 到达美洲
环球航行
葡萄牙王室 西班牙王室 西班牙王室
西欧—大西洋—美洲—亚洲 西班牙:哥伦布、麦哲伦
材料:哥伦布发现美洲,许多国家会举行纪念活动,但也引起美 洲印第安人后裔的强烈不满。他们打出的一条标语上写着:“你 们庆祝的是我们的苦难”。
我们该如何去看待那些杰出的航海家,如何去评价他们身后紧随而来的 殖民者?是文明之路?是野蛮之路?
对欧洲而言: 航海家们发现了新大陆,把 欧洲文明传到了其他地区, 增强了欧洲人与世界其他地 区的交流,是有功之臣。
史学概论导轮
永则认为:凡官府薄书谓之中,故诸官言“治中”、“受中”。
王国维《释史》(《观堂集林》卷六)考证,“中”字在甲骨
文和金文中的原始意义是盛放简策之器,后引申为薄书。史的 字形既是手持薄书之人,则“史之职,专以藏书、读书、作书
为事。”徐复观认为“中”从口,是官员右手持笔在简册上写
出祝词而以口上告于天,中间一竖应当直延长到手内。可见多 数解释最后都归结为书写文字的简册。因此,“史”最初是指 掌握简册的文官,即《周礼·天官冢宰》所言:“史掌官书以赞 治。”后来具有掌存文告及记载史事的职能。至战国时期, “史”具有了记载性文件的含义。
2. “ ”的来历
今天“ ”一词引入自 (歷史 れきし),而 翻译自欧洲。希腊用“Historia” 称 ,被称为 “ 之父”的希罗多德的《 》,书名是Historiai, 即以此字为“史”之起源。而这个字的含义有“探 究”、“查询”之意,意指一门记叙往事的学问。中 国虽然也出现过“ ”的写法,但那只是“一个又一 个史书”的意思。据有的学者考证,“ ”名词,是 学者福泽谕吉(1835-1901)于1860年创造的。1860 年1月,德川幕府派使团赴美交换《日美通商条约》, 福泽谕吉为使团成员之一。返国时,他带回一本《韦 伯斯特大辞典》(Webster English Dictionary),这 是 引进的第一本英文字典。回到 ,他写《西航 记》,遂用“ ”对译英文history,于是这个词语 得以广泛采用。其实,如果准确地翻译希罗多德的著 述,书目应当是“ 的叙述与探究”。
认识如何检验,史家的应有基本素质,史学的研究方法等 等问题。
5.史学概论产生于近代,它不是一个系统 学科的名称,只作为一个传习知识的课程 载体。其主体内容应当是史学理论与史学 方法,但史学理论与 理论有极密切联系, 又离不开史学史内容的辅助,因此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