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概论

合集下载

史学概论

史学概论

第一章名词解释1.历史:狭义的历史是记载和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具体过程和其规律性。

而广义的历史泛指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

2.历史学:是一门关于人类社会以往运动发展过程的学问。

一般说来,它包括历史过程的记录、历史经验的总结、历史规律的探讨和历史发展趋势的预见。

3.历史观:是人们对历史的根本看法,主要指人们对社会的起源,社会生活的本质,以及历史总体运动和一般规律的理论性概括。

它是史学的灵魂,是史学概论的核心内容。

4.唯物史观:坚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用唯物主义观察社会历史,揭示社会发展的客观过程和一般规律。

所以,唯物主义历史观是关于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历史观。

5.爱德华·吉本:(1737--1794)是十八世纪英国最有影响的历史学家,启蒙时代西方史家的杰出代表。

传世名著《罗马帝国衰亡史》,代表了十八世纪西方历史学的最高成就,上自古罗马帝国的全盛时代---安敦尼王朝奠基,下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发轫,共6卷71章,约300万字,可谓体大思精、卷浩繁。

尽管吉本仍然恪守着政治·军事史的旧传统,但把古代与近代的历史当作一个有机的发展过程连接起来,还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对后世影响极大。

6.奥古斯丁:(354---430)罗马帝国末期基督教思想家,教父哲学代表人物。

曾信奉摩尼教。

387年皈依基督教,并在故乡希波获任主教职。

奥古斯丁用新柏拉图主义哲学论证基督教的教义,提出“上帝之国”与“尘世之国”和“上帝的选民”与“上帝的弃民”等理论。

主要著作有《上帝之国》《忏悔录》等。

简答:1.什么是客观存在的历史?什么是史家描述的历史?二者的关系。

客观存在的历史,它是人类社会经历过的客观存在的过程,它独立于认识者、研究者的主体意识之外。

描述历史它是历史记录者、研究者、认识者通过对客观历史的记录,描述研究而形成的历史著述,它是客观历史经过记录者和研究者主体加工而形成的含有主体烙印的历史。

2.历史学的学科结构。

《史学概论》课件

《史学概论》课件
通过史学研究,人们可以深入探究历史事件、人物和思想,从而更好地认识和评价不同文化、不同时代 的价值观念和思想体系。
史学研究还有助于推动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和发展,通过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借鉴 和启示。
史学研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史学研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广泛,它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历史背景、文化传 统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01
定量分析
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 和分析,挖掘数据背后的规律和 趋势。
定性分析
02
03
比较分析
通过深入阅读和理解资料,对历 史事件、人物等进行深入剖析和 解释。
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资料进 行比较分析,发现其中的异同点 和发展变化。
撰写研究报告
撰写提纲
根据研究问题和资料情况,制定详细的研究报 告提纲。
通过学习史学概论,学生可以了解历史学的本质、特点和学 科体系,掌握基本的历史研究方法,提高对历史事件、人物 和社会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更好地应用历史知识服务于现实 社会。
史学概论的发展历程
史学概论作为一门学科,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古代历 史学家对于历史学的性质、研究对象和方法论就有了一定 的思考和探讨。
社会调查资料需要经过科学设计和严谨分析,才能保证其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也需要与其他资料 进行相互印证和补充。
04
史学研究的基本步骤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确定研究问题
明确研究方向
在大量阅读和了解相关领域的基 础上,确定一个具体、可操作的 研究问题。
口述历史资料
口述历史资料是指通过口头叙述的方 式记录下来的历史资料。这种方式可 以追溯到人类历史的早期阶段,人们 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传承历史。

史学概论

史学概论

一、什么是历史从历史文献角度看是历史文献中记载的人或事,从历史知识的社会作用中看历史给人以借鉴启发。

马克思主义史学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一切事物以往的可观运动过程,这种运动过程由两方面构成:自然的运动发展过程、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

二者有共性、个性,它们互相联系,互相区别。

共性:不以人的意志转移的客观过程,在时间上具有过去性。

联系:人类社会史是自然历史发展的客观阶段。

个性区别:二者存在根本性差异,自然运动是无意识的客观运动,社会是有意识、目的的人的活动。

狭义:人类社会的客观历史,作为研究对象,历史是客观的,历史认识是主观的。

二、人类社会历史的基本特点⑴是一个可观发展的历史过程,因而具有客观性,有内在的客观规律。

⑵是人们有意识有目的活动的结果,因而具有主体性。

①人和自然的组合关系中,人是主体。

②前人和后人,前人是后人的主体,后人改造自然,后人是主体。

③个人与个人的组合关系,言行影响别人,同时也接受别人的影响。

⑶首先是生产发展史,因而具有物质性。

物质活动存在内在客观规律,人类社会发展基于客观规律之上。

⑷人类社会的表层运动史极端复杂的,因而具有偶然性。

历史现象都是偶然现象,从两个层面来说:①每个人对自己活动的最终结果难以预料;②历史发展过程中,没有一个具体的历史现象和人物是重复的。

⑸人类社会历史是有着客观规律的运动过程,因而具有必然性。

规律:事物发展的基本取向与轨迹;人的自由意志与客观规律:每个人的发展空间,方向无法选择,但如何发展取决于自由意识。

⑹是在时空中延伸的客观运动过程,因而具有一度性和不可逆性。

历史认识是一种间接认识:研究者与对象不处于相同时空,不可能是永远客观的,完全吻合客观的。

⑺是众多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因而具有辩证性。

①历史运动统一性与多样性的辩证关系:历史事物在具体运动中呈现出的独特性(个性)多样性背后隐藏统一性(共性),具体表现出多样性。

②历史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

历史运动外部表现出具体、生动、特殊,历时十五的根本性质,本质呈现出相应现象,但有“假象”。

史学概论

史学概论

历史著述都有主观性,它与客体历史不可能完全吻 合。历史著述之所以有主观性,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客体历史具有不可逆性。 客体历史一去不复返,不可逆,不重复,不会再现。 无法像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那样直接观察和研究, 直接面对自己的研究对象。进实验室,社会调查。 第二,认识主体必然会把自己的感受投射到认识对 象上去。 宏观地说,客体历史和主体化历史只能无限逼近, 但不可能完全重合,指望二者百分之百的吻合,只 不过是一个永远不可能实现的美好的幻想。
(3)基础性 高度浓缩、概要介绍史学基本概念、基 本理论、基本方法,是专业基础课,是史 学理论的入门课,不是提高课。 《史学概论》这门课有助于弥补史学理 论之不足,加深对史学的理解,从而更好 地学习历史学。
二、《史学概论》之历史
史学概论方面的著作和课程出现于19世纪末的欧 洲,是史学专门化和制度化的产物。1898年,法国 史学家朗格诺瓦、瑟诺博斯的《历史研究导论》是 最早的史学概论著作,是法国大学的教科书。 中国受西方影响,20世纪初开始出现史学概论方 面的著作。1902年,留日学生汪荣宝编译自日本学 者的《史学概论》。1902年,邓实的《史学通论》 是中国人撰写的第一部。1909年,曹佐熙的《史学 通论》已成为中国大学的教材。
志为转移。不管你是否知道,是否喜欢,有 些事情已经发生,不可改变,这就是客体历 史。例如,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001年9月11日,美国遭到恐怖分子袭击。 这些都是历史事实。即使有人不知道,有人 不喜欢,都改变不了它的客观存在。 历史相对主义喜欢强调历史的主观性。克罗 齐:‚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贝克尔: ‚历史便是我们所知道的历史‛。有合理性, 也有片面性,存在误区。

《史学概论》课件

《史学概论》课件

史学概论的意义
历史研究:了解 历史事件、人物、 文化等,为历史 研究提供基础
社会认知:通过 历史了解社会变 迁、文化传承, 提高社会认知能 力
价值观教育:通 过历史学习,培 养正确的价值观、 人生观和世界观
决策参考:为政 府决策提供历史 借鉴,提高决策 的科学性和合理 性
史学的起源和发展
史学的起源:古代中国、古希腊、古罗马等文明都有史学记载 史学的发展:从古代到现代,史学经历了从口述到文字、从单一到多元、从简单到复杂 的发展过程 史学的分类:包括历史学、考古学、文献学、历史地理学等
学术诚信:尊重历史事实,不篡 改、伪造历史
学术伦理:尊重他人研究成果, 不抄袭、剽窃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学术规范:遵守学术规范,引用 文献要注明出处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学术道德:保持学术独立,不因 利益而歪曲历史事实
史学研究的学术评价和引用规范
学术评价:客观公正,尊重事实,避免主观臆断 引用规范:注明出处,尊重知识产权,避免抄袭和剽窃 学术伦理:遵守学术道德,尊重他人成果,避免学术不端行为 学术交流:积极参与学术交流,促进学术进步,推动学术发展
史学概论的学科特点
历史性:以历史事件、人物、 文化等为研究对象
实证性:注重史料的搜集、 整理和考证
综合性:涉及历史、哲学、 社会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批判性:对历史事件、人物、 文化等进行客观、公正的评
价和批判
创新性:不断探索新的研究 方法和理论,推动学科的发
展和进步
史学概论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历史学与哲学的关系:历史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历史学的升华
现代主义 史学:强 调历史研 究的现代 性和多元 性
史学的理论和方法

史学概论

史学概论

一、名词解释(6*5=30)(1)历史观:是人们对历史的根本看法,主要指人们对社会的起源、社会生活的本质,以及历史总体运动和一般规律的理论性概括。

它是史学的灵魂,是史学理论的核心内容。

(2)循环史观:是一种形而上学的发展观念。

循环史观发源于古中国、埃及、印度、两河流域,而在中国有着重大的发展和体现,该观念早在战国时就已经有了,如孟子中的“五百年必有王者兴”。

它认为事物的发展只有量的变化,而没有质的飞跃,周而复始地回到原来的出发点,对实际是有害的。

(注意:该题是由本人自己解答的)(3)兰克学派:指以德国历史学家兰克为代表的史学派别。

该学派提倡秉笔直书与如实客观,通过史料批判检验,由此再现历史;其历史编纂出的历史著述特点是偏重叙事、描述,并非分析、概括,而这些特点虽有极大的积极意义,但过于绝对地看待历史的客观性,否认史家对史料及史著的渗入,研究范围较狭窄,方法较单一。

(4)年鉴学派:是自1929年以来主持、编纂《经济与社会史年鉴》的几代历史学家,所形成的一个法国史学流派。

经历三个阶段,即创建以费希尔、布洛克为创始人,发展在布罗代尔时代,转型是1968年之后。

这些历史学家反对以兰克为代表的旧的史学传统,主张把新的观念和新的方法引人历史研究领域。

他们的理论不仅震撼了法国的史学界,而且深刻影响了整个现代西方史学的发展。

(5)乾嘉学派:是清代乾隆、嘉庆时期思想学术领域中出现的一个学派。

主张将义理与考核相结合,以考核为手段去通晓文章、寻求义理。

乾嘉学派推崇汉代经说,遵循汉代经学研究,重视名物训诂、典章制度的传统。

代表人物有:戴震、段玉裁、王念孙。

(6)《廿二史札记》:是清代史学家赵翼的名著,是清代三大史学名著之一。

采用以史证史的方法,对历代正史作整体考察,对史著和历史现象、史实、事件、人物进行客观评价。

它总结历史变化规律,注意揭露历史上的弊政和当权者的罪恶。

(7)百衲本:书籍出版术语,是用同一种书的不同版片拼印或用一种书的不同版本拼配起来的书本。

史学概论

史学概论

• 历史概论主要分为:历史本体论、 史学方法论、史学认识论
一、历史本体论
• 概念: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性质、特点及规 律的理论 。也称“历史理论”。 • 主要内容:历史是不是客观存在的?历史是如何 发展变化的?历史发展有没有规律性?历史的规 律是什么?历史发展的动力是什么?决定历史发 展变化的因素是什么?如何认识个人、英雄、人 民群众的历史作用?等等。 • 核心:“历史观”。历史观是关于人类历史总体 运动及规律的系统化、理论化的认识。 • 类型:人本主义、科学主义、多元折中主义
三、史学认识论
• 概念:关于历史认识性质与特点的理论。 也称“史学理论” • 主要内容:历史认识是怎样形成的?历史 认识的形式有哪些?历史认识的特点是什 么?历史认识的性质如何?历史认识如何 进行检验?历史认识中的主体与客体的关 系怎样?等等。 • 类型:客观主义、相对主义、后现代主义
史学概论课程特点:
• 培养目标: • (1)引导学习者进入历史学科的殿堂。 (2)引导学习者跨进史学研究的大门。 • (3)开阔学习者视野,培养合格的史学人 才。 • 学习方法: • (1)学习《史学概论》与其他历史课程的 学习相结合。 (2)理论学习与史学实践相 结合。 (3)注重领会、培养能力。
•谢谢观赏
• (1)基础性。有关历史学的基本知识、基 本理论、基本方法,属于历史学中“元史 学”研究的问题。 • (2)思辨性。与其它注重“实证”研究的 历史分支学科比较,则更注重历史认识的 抽象思维、逻辑阐释、理论概括。 • (3)开放性。包容量大、内容不断变化、 十分开放的学科体系。
培养目标与学习方法:
二、史学方法论
• 概念:史学研究方法性质与特点的理论。 • 主要内容:史学研究有哪些方法?各种方 法有何特点、优劣点与适用范围?史学方 法与其他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的 关系如何? • 史学方法:从事历史研究过程中具体操作 的方法、手段、工具。 • 史学方法类型:史料学方法、历史分析方 法、历史编纂方法。

史学概论

史学概论

史学概论
1.历史解释:即历史的主体(历史学家)通过历史的中介(主要是历史资料,如文献资料、实物资料)对历史的客体(如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过程、历史规律等)作出相应历史观的解释。

2.历史遗产:即人类活动过程中所创造的各种财富的综合,大致包括两类:一类是“物质文化”,诸如各种生产工具、设备、生活用具、居住房屋、衣饰装束、交通工具等;一类是“精神文化”,诸如科学文化知识、理想和情操、道德和礼仪、习俗和风尚、生活方式、情趣、爱好等。

3.历史学:是一门关于人类社会以往运动发展过程的学问。

一般说来,它包括历史过程的记录、历史经验的总结、历史规律的探讨和历史发展趋势的预见。

4.史学本体论:也即是对客观历史本质的反思。

历史认识论和方法论则是对历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对客观历史的认识和研究方法上的理论思考。

也有学者把史学本体论称为历史理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称为历史学理论或史学理论。

历史认识论:历史认识论是关于历史认识的理论,它与历史本体论、历史方法论或史学方法论共同构成了历史哲学。

具体说来,它是关于历史认识主体认识其客体的过程、特征、方法等等的理论,它主要涉及历史认识主体和历史认识客体各自的特点,二者之间的关系,涉及历史认识过程的特点、历史认识正误的原因及其检验方法,还涉及历史认识如何对实践乃至对现实发展进程的影响。

严格说来,历史本体论是关于历史本体即客观历史进程的理论认识,
也即历史理论,而史学方法论则涉及手段问题,因而历史认识论成为历史哲学的主要组成部分。

史学概论

史学概论

史学概论一:历史学1.历史的定义a、历史:独立于史学家意识之外的、已经消失了的、人类社会的客观运动过程,也就是说,是指过去发生的事件与过程,即客观历史本身。

b、第二种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指有关过去的记录与研究,不仅仅包括文字记录。

二是指历史是一门学问,即历史学-乃是指研究人类社会发生、发展和演化的客观历程的学科。

2. 历史学包含的三个层次a.历史的叙述,古人对历史留下的记录,反映史实,是历史学最基础的层次。

b.历史的理解和阐述,可以称为史学(不是古代史学,是学的层面。

),是对第一个层面的阐释。

c.历史诠释学,是对第二个层面的进一步阐发。

3. 历史学历史学的产生,是由人类对于本身社会活动的记忆行为,经过外化而形成。

4.中国史学的产生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与王室都有了历史记载,现存《春秋》一书就是春秋时期鲁国的历史记录经修订而成的。

战国时期产生了完备的编年史《左氏春秋》,即《左传》。

中国史学已奠定了基础。

5. 西方史学的产生西方早期最重要的历史著作是希罗多德的《历史》(Historia),又称《希波战争史》,赢得了西方“历史之父”的称号。

6. 历史学的学科结构历史学本身是一个巨大的学科群,它包括了一些更为具体、更为细密的分支学科。

1.中国历史学科内部结构划分(1)以客观历史为研究对象的分支学科。

a.按研究的空间范围划分:中国史、世界史。

b.按研究的时间跨度划分:通史、断代史(先秦史、秦汉史、魏晋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宋辽金史、元史、明清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

暗含以中国历史的状况为依据。

c.按历史的活动领域来划分,如经济史、军事史、文化史、政治制度史、思想史等专门史。

这是其他学科“蚕食”历史学内容的“边境地区”。

(2)以历史资料为研究对象的分支学科:文字资料、实物资料、口碑资料、风俗资料等等,历史文献学、历史器物学、历史考据学、历史地理学、历史年代学等。

(3)以历史学本身为研究对象的分支学科:史学史、史学理论、历史编纂学、史学评论等。

史学概论

史学概论

历史的本体
• • 引言 80年代初以来,伴随着史学理论界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反思和西方史学理论 的大量传入,历史认识论研究成为史学理论领域研究的“新宠”;史学研究由本体论转 向人认识论、从思辨的历史哲学转为分析、批判的历史哲学,其结果是,人们不再追 问历史本身是如何演变的,历史发展是否有规律,历史前进的动力和最终动力是什么, 如同“演丹麦王子而没有哈姆雷特”,或只见森林不见树木。毕竟对历史客体本身的 认识和重建,是史学工作者最起码的职责。 二概念辨析 (1)结构决定与自由选择。结构决定论者描述的世界“好像是一个卷着的巨大毛毯, 图案花纹早已织好,只是在随着世界的推移在逐渐展开而已。宇宙又好像是一本早已 写好了的书,时间老人在一页一页地翻着,但每一页上的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符号, 都是早已确定了的。”自由选择论者认为,人是历史活动中的能动因素,社会是人的 活动场所,历史是人主观选择的产物。年鉴学派代表人物布罗代尔运用结构、局势和 事件三个时间概念将主体与客体联系在一起,为我们理解决定论与选择论之关系提供 一个很好的思路。 (2)偶然性与必然性。中国历史上的“冲冠一怒为红颜”、欧洲历史上的“可娄巴特 拉的鼻子”,以及大家熟悉的”蝴蝶效应“都是对偶然性的描述。另有关于一个钉子 导致帝国覆亡的事故更具传奇性。总之,单一的偶然性是历史变得神秘而不可琢磨。 单一的必然性,则是一种宿命,鲜活的历史变得干瘪无味。
第一讲 绪论 由于“为什么要学习历史”以及“如何学习历史”,是大学一年级或者说是 进入大学之前已经解决了的问题;“绪论”部分主要讲授“为什么要学习《史 学概论》”以及“《史学概论》将要讲授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基本功能。一切基础学科的研究都可以归纳为“确定事实”和“解释 一 基本功能 事实”。两个层次,我们此前已经学习的而且还将要继续学习的“通史”或 “专门史”,其相同的功能是通过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典章制度,以及历 史进程的描述,达到“确定事实”(或史实重建)之目的;史学概论则是为我 们提供一种解释事实的理论和方法。 内容设计。 二 内容设计。如上所言,“史学概论”是关于历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属历史哲学,乃行而上之学。作为一种哲学,它包含一般哲学具有的本体论、 方法论和认识论三部分;也就是说,历史学的本体论、方法论和认识论共同构 成了“史学概论”这门课的主题内容,即关于“史学的理论”。 特点与方法。 三 特点与方法。本课程之学习,可能为你日后的研究与思考提供一种朦胧 的底色,但这种底色极有可能随着你的知识增长或判断能力的提高而改变,甚 至走向反面;当然也不排除你会沿着这种习惯性思考走下去。 本学科的另一特点是,从头到尾充满了冷静的思考、缜密的判断和逻辑推 理,以及无止境的说教与教化,因此对受教者而言可能是枯燥的;若希望在本 们课程中听到喧闹语言,以此振奋精神,将会非常失望。然而,作为老师确无 能为力,这一点万望同学们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史学概论》

《史学概论》

第一章历史、历史学与历史观1、什么是自然史?什么是人类史?(1)自然史是指自然界中无意识地发生的一切,是自然界发生的客观存在。

除人类史外,从天体宇宙到昆虫草木等万事万物的发展过程及其规律,都属于自然史的范畴。

(2)人类史是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及其规律,自从有了人类就开始有了人类的历史。

它是整个物质世界历史的一个特殊部分。

2、什么是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历史?什么是史家撰写的历史?(1)历史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经历过的客观存在的过程,独立于认识者、研究者的主体意识之外。

(2)史家所撰写的历史,是客观存在的历史在人的意识上的反映。

史家所撰写历史的过程,是客观存在的历史,通过史家的主观认识表现出来的过程。

3、什么是历史学?试述史学的学科结构。

(1)历史学是研究历史矛盾运动过程及其规律性的科学。

(2)史学的学科结构:①理论部分:史学理论、历史哲学、历史认识论、史学方法论②主体部分:史前史、上古史、中古史、近代史、现代史、当代史;世界史、地区史、、民族或国别史、专门史、历史地理、考古;叙事体、编年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章节体。

③辅助学科:文献学、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辑佚学、辨伪学、考据学、训诂学、诠释学。

④分支学科:历史社会学、历史人口学、心理史学、计量史学。

⑤历史学的相关学科:哲学、考古学、社会学、自然科学、经济学、政治学、民族学、地理学。

4、如何认识历史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1)历史与哲学:哲学为历史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2)历史学与考古学:①考古学的成果有效的弥补了历史文献资料的不足,丰富和深化了对历史的认识,填补了某些阶段的历史空白,揭开了谜底。

②考古学的成果有助于纠正历史文献、历史传说或历史研究中的某些不足或谬误。

(3)历史学与社会学:历史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生活的经历及其变革,社会学研究人类社会生活的结合和组织,两者是研究的人类社会的不同角度而已。

(4)历史学与自然科学:史学与自然科学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相互借鉴、相互渗透、共同提高的关系。

史学概论

史学概论

1、名词解释;天命--神学史观、人性--理性史、人本主义史观和科学主义史观、唯物史观2、历史学从潜科学发展为科学的历程?3、唯物史观怎样超越唯心史观和机械唯物史观的对立而成为科学的历史观?4、唯物史观阐释中的偏颇、诘难与困惑为何?1、名词解释;经验规律、科学规律、决定论和非决定论、历史规律2、规律与历史规律的异同?3、历史规律与其发生作用的条件?4、什么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1、客观限定性的内涵为何,试举例分析?2、客观限定性和主体能动性的关系?1、名词解释;直接动力、最后动力、合力2、如何理解历史发展的“最后动力”?3、如何理解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天命--神学史观:人性--理性史:人本主义史观和科学主义史观: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历史发展的最根本的普遍规律。

人类自身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推动自己无知和精神的素质、能力从低级向高级发展,从而也推动自己的社会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规律。

历史学从潜科学发展为科学的历程?唯物史观怎样超越唯心史观和机械唯物史观的对立而成为科学的历史观?唯物史观阐释中的偏颇、诘难与困惑为何?经验规律:对事物运动变化的“不变秩序”所作的单纯的经验性归纳,不包含“因果必然性的链条”。

科学规律:包含着对事物运动变化的“因果必然性的链条”的“不变秩序”的全称判断,属于“因果必然性规律”或严格意义上的“科学规律”。

决定论和非决定论:历史规律:历史规律是客观实在,是历史发展过程当中多次出现的、具有表象相似性或本质共同性的历史现象及其内部和外部的本质联系。

历史规律的特性:第一,重复性。

这是其最基本的属性,也是同于自然规律的一种属性,由此也表明了历史规律的客观性。

第二,预见性。

第三,层次性。

“普遍规律”、“特殊规律”。

第四,不确定性或开放性。

历史规律与其发生作用的条件:第一,确定历史规律的联系。

第二,确定历史规律发生作用的时间、地点和程度。

第三,确定历史规律发生作用的具体形式。

规律与历史规律的异同?历史规律与其发生作用的条件?什么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马克思的著作当中关于社会形态演进序列的归纳:一是《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把资本主义以前的所有制形态演进序列归纳为“部落所有制”、“古典古代的公社所有制和国家所有制”、“封建的或等级的所有制”。

史学概论-第一章 历史-历史观-历史学

史学概论-第一章 历史-历史观-历史学

材料 6 《明史》:兴宗、睿宗虽未尝身为天子,而尊号徽 称典礼具备,其实有不容泯者。史者所以记事也,记事必核 其名与实。曰宗曰帝者,当时已定之名,名定而实着焉矣。 爰据《元史》裕宗、睿宗列传之例,别为一卷如右,而各以 后附焉。
材料7 《明史》:近世论史者,莫过于日历,日历者,史之根柢也。自唐长 寿中,史官姚璹奏请撰时政记,元和中,韦执谊又奏撰日历。日历以事系日, 以日系月,以月系时,以时系年,犹有《春秋》遗意。至于起居注之说,亦 专以甲子起例,盖纪事之法无逾此也。
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 我们仅仅知道一门惟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历史 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察,可以把它划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 但这两方面是密切相联的;只要有人存在,自然史和人类 史就彼此相互制约。
1. 二者的共同性
※就时间属性来说,自然史和人类史都属
于“过去” ,一去不复返。
※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自然史和人类史是客观物质世界的历 史,不是所谓“精神”的产物。
(1889-1927)
李大钊,字守常,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 产主义者,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 钊同时又是杰出的学者,曾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 经济、历史等系教授,所著《史学要论》初步运用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探讨了“什么是历 史”、“什么是历史学”、“历史学的系统”、 “史学在科学中的地位”、“史学与其相关学问间 的关系”、“现代史学的研究及于人生态度的影响” 等专题,是当时最重要的史学理论著作之一。
二、唯物史观产生以前的历史观
什么是历史
一、“历史”的两种基本涵义 1.客观存在的过去——中华民族历史悠久 2. 对既往事情的记载和研究——梁启超: 历史者,叙述 人群进化之现象也。

历史学概论

历史学概论

三、马克思主义的异化理论以及对 历史发展的理解
从人们对“历史”认识的不同阶段和现实生活所使用 的“历史”一词含义看。广义上讲,历史是指宇宙间万事 万物的发生、发展、灭亡的过程,它是一切事物固有的属 性。马克思恩格斯曾给出这样的概括:“历史可以从两方 面来考察,可以把它划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但是马克 思主义也主要关注着人的历史,“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 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因此通常意义上的历史是一种狭 义的历史,即人类社会的发生发展史。是关于人的历史, 正如年鉴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费弗尔提出的,“历史是关 于人的科学,是关于人的过去的科学,而不是关于物和思 想的科学”。

(3)历史科学概论应是概要论述历史科学, 也可以说是“历史科学学”(葛懋春、谢 本书《历史科学概论· 绪论》,山东教育出 版社1985年修订版;葛懋春、项观奇《谈 谈历史科学的对象与体系》,《文史哲》 1885年第2期)。

(4)史学概论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对史 学这一学科的概述和回顾,它包括历史研 究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知识(吴 泽《史学概论· 前言》,安徽教育出版社 1985年6月第一版)

思想资源:尼采及海德格尔对现代性的批 判;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对文字性质不稳 定性的主张;结构主义人类学列维· 斯特劳 斯对亲属结构的研究;罗兰· 巴特对文本的 重视;福柯对知识和权力之间关系的解析; 德里达德解构观念;李欧塔对后现代情景 德描述;詹明信对资本主义后期文化德看 法。
尼采

他主张对现代性及其一切 价值彻底重估、批判和颠 覆而为多数后现代主义者 奉为先驱。如哈贝马斯认 为尼采是"后现代性的开端 ",福柯借鉴尼采的谱系学 方法批判现代性,德勒兹 将尼采视作"反文化的开端 ",德里达则将尼采当作" 他者式思维"的代表。

0901史学概论

0901史学概论

3、现代史学的结构体系 (1)赵吉惠的划分
史料 (基础层次)
历史文献
考古资料
甲骨文金文
口碑资料等
历史过程与 规律的叙述 (中间层次或主体层次)
专史 边缘学科 区域史 国别史 (政治、经济 通史 断代史 (交叉学科 (通史的、 (通史的、 制度、思想 (一般的、 (一般的、 、跨学科、 断代的、 断代的、 文化、科技 专门的) 专门的) 中间学科) 专门的) 专门的) 军事等)
2、两汉时期 (1)“君权神授”的帝王 中心历史观 此为古代“天命”史观的 人化与演变 董仲舒利用阴阳五行、谶 纬迷信思想,提出“君权 神授”理论——“君权神授” 的帝王中心历史观:“国 君”、“天子”是“天意” 的执行者 “正史”以帝王将相为中 心
董仲舒 景县、枣强县) (景县、枣强县)
(2)“三统三正”的历史观 《春秋繁露》:“三代改正,必以三统。” “三正”:夏商周之正朔 “三统”:黑统、白统、赤统 改朝换代即为三统之变的历史循环
四、历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一)史学与哲学 哲学是史学的灵魂与指导,为史学研究和发 展提供历史观和方法论 史学为哲学提供进行理论概括的具体事实与 丰富材料 中国:司马迁父子《论六家之要指》 西方:神学史学——人本主义史学(文艺复 兴时期)——理性主义史学(启蒙运动时 期)——结构/功能主义史学
(二)史学与文学 史学为文学研究或创作提供真实可靠的背景 材料,增加文学的科学性和真实感 文学为史学研究或撰述提供表达的艺术手法, 增强史学的魅力和可读性 文学也丰富史学,为历史研究提供生动、具 体的材料,如 《诗经》《楚辞》《红楼梦》
(3)重视经济发展的历史观
• 管仲:“仓廪实而知礼 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 司马迁: • 故曰:“仓廪实而知礼 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礼 而 。故 , , 。 而 , 而 , 而 。

史学概论

史学概论

史学概论一、史学概论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任何一们学科都有自己的研究对象,这是这些学科得以建立和存在的基础,那么,史学概论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呢?顾名思义,史学概论就是概论史学,其研究对象应该是史学,但是,史学有奴隶阶级的史学、封建阶级的史学、资产阶级的史学、马克思主义的史学(历史科学)。

而我们所说的史学不是其他时代、其他阶级的史学,而是指马克思主义的史学,即历史科学。

所以,不论是称“史学概论”、“历史学概论”或是称“历史科学概论”,实际上都应是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概论。

史学概论既然是以历史科学为研究对象,但是,以历史科学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并一定是史学概论。

众所周知,史学史也是以史学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可见,仅仅讲史学概论的研究对象是史学还不行,还必须指明,史学概论不是研究史学的全部,而是仅仅研究史学的一个特殊方面——主要研究史学的理论和方法论。

史学概论的研究对象既然是这样,那么它的任务也就可以确定下来了。

它的任务主要是概括地从逻辑上说明历史科学是什么,怎么研究以及如何写作。

可以说,是历史科学学。

那么,具体的说,这样的历史科学概论应当概论写什么内容,以及如何构成自己的体系呢?二、史学概论的内容和体系关于史学概论的内容,目前有好几种不同看法。

①有的认为,“史学概论”就是研究唯物主义如何运用于历史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所讲述的是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方法,不过得联系史学研究实际,用史学实例来阐明,就是说,结合历史研究的实际,在一定程度上将历史唯物主义具体化。

②有人认为研究历史必须占有史料,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史学研究必须从史料出发,介绍有关史料的专业知识、检索、确证史料的基本技能和研究处理史料的原则,质言之,照这些学者的看法,《史学概论》的研究对象相等于“史料学概论”或相当于“历史文献学”、“历史编撰学”、“历史文学”之和。

史学研究懂得如何去占有史料、剖析史料的正确性,是史学研究的重要一环,也是“史学概论”必不可少的内容构成,可是,若认为。

史学概论

史学概论

緖论;1.从历史与现实的关系说明为什么要学习历史?2.历史学有什么社会价值?3.什么是历史学的本体论、方法论和认识论?4.历史学的本体论、方法论和认识论有什么关系?5.人本主义、科学主义和多元折中主义的本体论、方法论和认识论有什么特点?6.马克思主义的史学本体论、方法论和认识论有什么特点?第一章;历史学从潜科学发展成为科学的历程1.为什么天命神学史观在古代史学占主导地位、人性理性史观在近代史学占主导地位?2.为什么人性理性史观不可能指引历史学成为科学?(以孔德、密尔为例)3.为什么说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的史观都只看到真理的一个侧面,都不可能指引历史学成为科学?(以兰克学派和年鉴学派为例)4.唯物史观怎样超越唯心史观和机械唯物史观的对立而成为科学的社会历史观?5.怎样克服人本主义、科学主义和多元折中主义的偏颇,坚持历史学的科学方向?6.为什么说后现代主义的史学本体论、方法论和认识论本质上是不可取的?第二章;唯物史观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1.为什么说唯物史观阐释中的偏颇主要表现为见物不见人的倾向?2.波普尔否定唯物史观的五条理由能否成立3马克斯韦伯认为唯物史观颠倒了物质与精神的因果关系的诘难能否成立4.怎样理解唯物史观的现实的人的三层含义及其与唯心史观和机械唯物史观的抽象的人的根本区别5.怎样从唯物史观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理解它作为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的含义第三章;什么是历史发展规律1.经验规律和科学规律的根本区别是什么?为什么说科学地区分两类规律,坚持以元多因多果论的规律观,才能坚持科学的因果必然性的决定论,避免陷入多元折中论和非决定论的困境。

2.为什么说孔德、密尔说的共存规律和相继规律都是经验规律。

3.为什么说因果必然性的普遍规律的抽象形式可以表述为任何物质实体,由于自身内在特性决定,在受到不同的外部因素制约的条件下,必然出现相应的不同反应,从而必然产生出相应的不同结果。

4.为什么说坚持科学地区分两类规律,坚持一元多因多果论的规律观,才能避免陷入机械决定论、非决定论和多元折中论的困境。

史学概论

史学概论

史学概论又称史学理论、历史理论、历史哲学。

史学概论的内容:(1)史学本体论,即对历史本体、客体历史的认识(客观规律)(2)史学认识论,即历史认识来自哪里,其源泉在哪里?历史认识的结果能否检验、检验标准?(3)史学方法论,即研究历史方法学的问题<导向性&技术性方法>历史理论:指对客体历史的理论反思。

其内容包括在史学本体论之中。

史学理论实际上是对历史学自身的反思。

历史哲学:指用哲学的思辨性透析历史现象,“给人以教益的哲学”(康德)分期:19世纪中叶前,思辨的历史哲学(受思辨哲学影响),即对宏观的历史过程及性质、规律的看法。

19世纪中叶后,分析和批判的历史哲学为主,与思辨历史哲学并存,即思辨历史哲学并存,即只关注于某人在某时期的某一行为。

PS:思辨哲学:对客观物质世界及其本源的探讨,可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第一章什么是历史历史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史学认识论)客体历史与历史认知存在差异(前代史、当代史都是如此)历史的概念:(1)指以往人类社会客观的历史过程或过去发生过事情的历史,即作为史学家的认识对象的客观存在的历史(2)指人们的历史认识或作为历史认识的集中成果的历史著作,即作为认识主体对客体历史进行重建的主体化历史(3)指历史学这一科学,即研究人类社会过去发生的各种历史现象,并探寻其发生发展演变规律的科学PS:历史学家的主体意识受社会历史观、阶级立场、价值取向、好恶情写作及研究水平的影响。

第一节过去发生过的历史现象是否是一种真实的存在客体历史:是客观真实的存在,是独立于历史学家主体意识而客观存在的外在客体。

历史学的认识对象具有一去不返性,无法复制,因此史学家只能通过前代所遗留的遗物、遗迹和历史材料(又统称“中介客体”)来认识历史。

历史科学的特点:主观臆测性&阶级性主观臆测性:历史起源得很早,当时,史主要是实录,左史阶级性::对过去发生过的历史现象是否是一种真实的存在的回答,观点不同一:分段第一:英雄时代—英雄史观古希腊是西方史学的开端,中国则以《史记》为端反映了某种历史事实,但又处于后人追溯,研究的某一方面(结绳记事、刻木记事)此时,历史的含义是(1)人类历史的本身(2)人们对这种历史的记忆和思考PS:三大史诗:《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英雄史诗希腊祖先英雄的事迹、与异族和大自然的抗争《摩柯婆罗多》&《那摩衍腊》:古印度史诗《格尔萨王传》《荷马史诗》是西方上古传说中最著名的,从此处可看出上古传说中的历史观带有英雄性的历史观。

史学概论

史学概论

历史一路走来:口耳相传到结绳记事口述历史图画历史文字历史遗迹遗物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历史①过去发生的事件与过程,即客观历史本身;②人类对过去实事有意识、有选择的记录(历史著述);历史意识:人们理解到自己的现实生活与过去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从而感到需要记住自己的历史、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的意识。

产生的原因:历史是现实的前身,现实是历史的延伸。

不同的社会阶级或阶层由于存在着不同的厉害关系,对先辈留下的历史遗产的取舍标准一各不相同。

历史学的社会价值:(1)以史为鉴,指导人们的社会实践。

(2)继往开来——陶冶人类精神品格。

(3)温故知新,传承文化财富。

《史学概论》讲授的基本内容:(1)历史学的本体论。

(2)历史学的方法论,认识论及其与本体论的关系。

1.天命——神学史观人类社会历史的一切现象及其变化的终极原因,是天命或种种神灵意志。

诞生背景:小生产、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普遍的人身依附关系2.人性——理性史观西欧的近代化启蒙运动中的历史哲学思潮人本主义史学观:强调世界是以人为中心的,而且认为人的意识、情感、和意志等等精神因素具有首要意义。

代表:弗洛伊德主义、萨特主义、法兰克福主义等。

特点:强调人的精神、目的、意志、人性等精神因素对社会历史具有决定性影响;强调群体的大众的精神决定历史的进程。

(忽视客观条件对人主体能动性的制约,看不到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科学结构主义史学观:强调通过经验观察到的“经验世界”和“经验规律”才具有首要意义。

特点:(1)认为人类社会中存在一些结构,他们具有特定的功能,支配着人们的思想、行为和命运,决定历史的进程。

(2)认为历史存在某些不为人意志转移的规律。

(忽视了精神因素和人的主体能动性的重要作用。

)代表:帕森斯多元折中史观:强调历史的进程发展既有自然环境和物质生活条件的物质因素也有精神和文化因素。

强调多种因素随即组合影响历史进程。

代表:马克斯·韦伯、帕森斯和年鉴学派。

科学唯物史观:(肯定人本主义的重视人的精神和主体能动性的合理性,也肯定科学结构主义对于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的合理性,还肯定多元折中主义力图避免片面的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决定论的合理性。

史学概论

史学概论

史学概论绪论(概要)一、名词解释历史观:又称社会历史观,是人类对历史的根本观点,总的看法,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世界观和历史观互相影响,相互制约。

二、论述历史学的学科结构①以客观历史为研究对象的分支学科时间(上古史、中古史、古代史、近现代史)空间(美国史、中东史、欧洲史)内容(经济史、政治史、文化史)综合(秦汉专题史)②以特定对象和特定方法为轴心的综合研究科目(历史文献学、器物学、考据学、历史地理学、年代学)第一章中国传统史学理论的发展一、名词解释[图片]二、列举1.修史制度论(1)君举必书----慎言行(2)人君不观史(3)设官修史,唐代开始(4)整体修史制度2.新史学主要代表人物及其史学观点或著作(1)梁启超三阶段:1901----1905年:服膺进化史观批判传统史1912----1920年:中西结合,因果关系,“据事直书”1920年以后著作:1902年在《新民丛报》上发表的《新史学》1901年《中国史叙论》(2)章太炎史学观点:历史是“人群和社会的进化”进化论,生存竟争解读历史;评历史人物;将人类学运用于历史研究中。

著作:《訄书》论文集(3)夏曾佑史学观点:天演论,历史进化论;历史功能论;历史阶段思想著作:《最新中学中国历史教科书(4)陈黼宸著作:《独史》、《史地原理》、《中国通史》、《诸子通义》和《读史总论》3.王国维二重证据法的三个层次(1)地下实物与纸上遗文互相释证(2)异族之故书与吾国旧籍互相补证(3)外来之观念与固有之材料互相考证4.陈寅恪的史学思想及其相关代表作品A、史学思想:“求真实,供借鉴”精义B、学术信念: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1)广博的知识,严谨的学术(2)重视制度史,社会阶层的分析《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3)从文化看历史演变《元白诗笺证稿》(4)通过历史看文化《柳如是别传》三、简答或论述1.解释胡适的历史演进法;(1)按时间长短依次排列;(2)时代的具体内容;(3)逐渐演变,“由简单变复杂,由疏漏变雅驯,由地方变全国”(4)解释每一次演变的原因;2.中国古代史学讨论的主要问题;史学宗旨,史学原理,史学方法论,史学流变论,史家标准论,史籍优劣论,修史态度论,治史态度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大科学系统
系统科学 时间科学:历史学、先人类学、古生物学等 地域科学:地理学、天文学、地球物理学等 哈特向:这两群科学都与系统科学显著不同,这 在于它们分别研究空间或时间的分片(segment: 指要素或现象之间的复合体或统一体),而不论具 体内容,系统科学则集中研究特殊项目的物体或 现象,而不论它们的空间或时间。(《地理学性 质的透视》,商务印书馆1963年。
作业
阅读本课程所推荐的参考书目,并就其中 一种撰写读后感一篇。 运用本课程所学之理论工具和观察视角, 就自身准备深研的领域撰写学术综述一篇。
第一讲 原史
一、历史与历史学的定义 二、历史和历史学的特点 三、历史意识与社会记忆的区别
一、历史与历史学的定义
历史,人类社会的运动过程。 历史学,人类对于自身社会运动过程的记 录和理解 。
有志者应该阅读的书
柯林武德:《历史的观念》,何兆武、张 文杰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 黑格尔:《历史哲学》,王造时译,上海 书店出版社,2006年。 康德:《历史理性批判文集》,何兆武译, 商务印书馆1990年。 何兆武主编:《历史理论与史学理论—— 近现代西方史学著作选》,商务印书馆 1999年
历史研究的三原则
他必须首先确定他想发现的东西是什么,然后要 确定什么样类型的发掘点可能挖出他想要的东西。 这是“问答逻辑”的中心原则,也适用于考古。 第二条原则是,由于真正的历史是思想的历史, 历史中就不存在什么“事件”了,被误称为“事 件”的东西实际上是行动,它表明了行动者的某 个思想(意图、目的);因此,历史学家的任务 就是识别这个思想。 第三条原则是,研究任何历史问题都不能不研究 其次级的(second-order)历史。所谓次级的历 史是对该问题进行历史思想的历史。
历史学家与事实
卡尔·贝克尔:在历史学家创造历史事实 之前,历史事实对于任何历史学家而言都 是不存在的。(《大西洋月刊》1928年10 月号,第528页) 卡尔:解释这一因素渗入每一件历史事实 之中。
历史学家与事实
卡尔:历史学家既不是他的事实的卑贱的奴隶;也不是那 些事实的暴虐专制的主人。历史学家跟他的事实之间的关 系是平等的、有来有往的关系。任何从事实际工作的历史 学家如果在思考和写作的时候停下来仔细想一想,都知道 他所从事的只是一个连续不断的把他的事实放进自己的解 释模型中加以塑造,又把他的解释放进自己的事实的模型 中加以塑造的过程而已。 卡尔:历史学家和历史事实是相互需要的。没有事实的历 史学家是无根之木,是没有用处的;没有历史学家的事实 则是一潭死水,毫无意义。因此,我对“历史是什么?” 这个问题的第一个答复便是:历史是历史学家跟他的事实 之间相互作用的连续不断的过程,是现在跟过去之间的永 无止境的问答交谈。(《历史是什么》第一章)
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
《普通语言学教程》(1960年) 语言不是一套附于不可改变的而且独立于语言而 存在的普遍概念之上的名称。语言是一个符号系 统,其中个别概念的意义依赖它们在较大整体之 内的关系。不同的语言以不同的方式构成世界。 言语和语言的区分:言语是现实的话语,语言是 构成言语使用之基础的共有的一套结构属性。 能指是话语或语迹,所指是附着于它的概念。能 指与所指的联结具有任意性。
历史学是关于现在的学问
历史知识所要达成的,是以深刻的时间面向说明 现今社会。 以历史方式研究过去,对史家而言,他所要研究 的过去,根本是现社会在过去先行发生的事情。 历史知识是现今(社会及人)借着过去事迹为媒 介的自我认识。而这个过去,不管它是以如何的 方式进入现状之中,它又将走出现今状态之外, 朝向未来。 人类的自我,借着历史知识为媒介,展开自己对 自己的认识:历史知识是自知的知识——知识的 主人,认识他自己是某个历史演变的结果;也洞 识他在与时俱移的(个人与世界的)活动中,所 形成的个性。
历史学的现实意义
钱穆:一国家当动荡变进之时,其以往历史,在 冥冥中必会发生无限力量,诱导着它的前程,规 范着它的旁趋,此乃人类历史本身无可避免之大 例。否则历史将不成为一种学问,而人类亦根本 不会有历史性之演进。(《国史新论·自序》) 钱穆:诊病必须查询病源,建屋必先踏看基地。 中国以往四千年历史,必为判断近百年中国病态 之最要资料,与建设将来新中国惟一不可背弃之 最实基础。 (《国史新论·自序》)
(二)历史主义
二十世纪上半叶,历史学家在方法论和理论观点方面仍然严重依赖十 九世纪末的老一辈历史学家,从而保持着连续的传统。这个传统可以 回溯到德国的兰克和魏茨,法国的米歇尔、菲士泰尔· 德· 库朗热和索 雷尔,以及英国的斯塔布士和加德纳,而在俄国,可以回溯到克鲁切 夫斯基及其学生、1917年十月革命以后的波克罗夫斯基。……因此, 历史学界的重大争论是在以孔德和巴克尔为代表的实证主义和以德罗 伊森、里克特以及温德尔班为代表的唯心主义之间展开。——巴勒克 拉夫:《当代史学主要趋势》,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第6页。 历史主义在它的鼎盛时期曾经无可非议地而且健康地反抗了实证主义 著作中夸大了的自然主义和唯科学主义的倾向。——巴勒克拉夫: 《当代史学主要趋势》,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第18页。 历史主义观点的核心在于区别自然和精神,特别是区别所谓自然的世 界和所谓的历史世界,即区别自然科学所研究的世界和历史所研究的 世界。——巴勒克拉夫:《当代史学主要趋势》,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7年,第19页。
我们需要解答的问题
历史学所提供的知识具有客观性吗? 历史知识有用吗?
2.史学概论的内容
三种取向 1、历史唯物主义 2、“拼盘” 3、历史认识论 史学概论的内容 1、历史本体论 2、历史认识论 3、史学方法论 本课程的原则 1、介绍相关讨论 2、为实践服务
3.参考阅读书目
【英】约翰·托什(John Tosh):《史学导 论——现代历史学的目标、方法和新方向》,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英】彼得•伯克:《历史学与社会理论》,上 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爱德华•卡尔:《历史是什么?》,吴柱存译, 商务印书馆1981年。 古伟瀛、王晴佳:《后现代与历史学:中西比 较》,台北:巨流图书公司,2000年。 【英】彼得•伯克:《法国史学革命:年鉴学派, 1929-1989》,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1、从兰克到德罗伊森
2、新康德主义
狄尔泰: 精神科学与自然科学具有本质的不同。历史学是 最重要的精神科学。历史学以人的精神生命为研 究对象,自然科学研究的是外在的、无生命的自 然现象。历史认识基础是体验,自然科学依据的 是经验。历史学研究的对象是生命,它是一个个 的个体,自然科学论述的是一般。 文德尔班: 历史学是描述特征的,自然科学是制定法则的。 自然科学倾向于抽象,思维过程是从特殊到一般, 历史学倾向于直观,思维过程执着于特殊性。历 史学研究的对象与价值相联系。
傅斯年《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旨趣》
“近代历史学只是史料学” “(一)凡是直接研究材料,便进步。(二)凡 一种学问能扩张它研究的材料便进步,不能的便 退步。(三)凡一种学问能扩充它作研究时应用 的工具,则进步;不能的,则退步。” “一、把些传统的或自造的‘仁义礼智’和其他 主观,同历史学和语言学混在一气的人,绝不是 我们的同志!二、要把历史学语言学建设得和生 物学地质学等同样,乃是我们的同志!三、我们 要科学的东方学之正统在中国!”
3、新黑格尔主义
克罗齐 柯林伍德
3.1克罗齐:“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历史是精神不断创造的过程。 一切都是历史,历史就是一切。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3.2柯林武德:“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1920年前后,我提出来我的历史哲学的第一条原 理:历史学家研究的过去并不是死去的过去,而 是在某种意义上仍然在现时世界中活着的过去。 我由此得出了第二条定理:“历史知识就是历史 学家正研究着的那些思想在他自己心灵里的重演 (re-enactment)。” 这样我又获得第三条定理:“历史知识乃是对囊 缩于现在思想背景下的过去思想的重演,现在思 想通过与过去思想的对照,把后者限定在另一个 不同的层次上。”(《柯林武德自传》)
(三)、后现代主义的挑战
语言霸权 索绪尔:能指与所指 罗兰·巴特:“作者死了” 雅克·德里达:解构 文本互见:文本和背景 “话语” 米歇尔·福科:权力/知识 历史学是“伪装成事实集合的能指的展示” 海登·怀特:《元史学》 四种修辞策略:悲剧(托克维尔)、喜剧(兰克)、讽刺 (布克哈特)、浪漫(米什莱)
第三讲 史义
两种错误的倾向:发现社会发展的密码——元史 学;古董癖和文物癖 历史学与“通人教育” 历史学的用途: 1、“差异”的意义(一种有关各种可能性的清单; 帮助区分持久性现象与暂时性现象;直面痛苦) 2、“背景”的意义(整体感;历史的不重复性) 3、“过程”的意义(发展序列预测;对一些所谓 “真理”提出质疑的能力)
二、历史和历史学的特点
历史的特点:不可再现性、未完结性 历史学的特点:不可实验、间接性、全面 性(整体性)
三、历史意识与社会记忆的区别
历史意识与社会记忆不同 社会记忆的功能和扭曲 1、社会记忆的功用:创造群体认同 2、社会记忆的扭曲:传统主义;民族主义对 传统的发明;怀旧之情;对进步的信念 历史意识的三原则:承认过去与现在的差 别;背景;承认历史过程的存在
三、关于历史认识的相关理论
实证主义 历史主义(兰克的客观主义、新康德主义、 新黑格尔主义) 后现代主义
(一)、实证主义
历史学是科学。 历史学家让事实本身说话。 历史学家应保持客观性。 历史象自然一样有规律可循。
菲士泰尔· 德· 库朗热 :“不是我在说话,而 是历史在借我的口说话。” 布里(J·B·Bury):“历史学是科学, 而且是不折不扣的科学。”
历史知识的解放性特质
历史知识的功能并不在于它能指示具体行 动。它的功能在于,经由扩大人们自我认 识的历史视野,进而提升行为能力,以及 开启更多的行动机会。 历史知识的功能在启示人们,社会化过程 中,获得自由的机会何在。人们的个别的 自我意识,经历史知识注入以后,可以扩 大而产生“我是全人类的一部分”的意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