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基老师——“六书”底层的中国智慧

合集下载

六书以及发展历程概括 -回复

六书以及发展历程概括 -回复

六书以及发展历程概括-回复六书,也被称为“六经”,指的是中国古代文献分类法中的六大分类。

这个分类法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发展壮大。

下面,我将一步一步回答关于六书以及其发展历程的问题。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六书的具体内容。

六书分别是:《经》、《史》、《子》、《集》、《句》、《字》。

其中,《经》是指经典,包括《诗经》、《尚书》、《周易》、《礼记》、《仪礼》、《周礼》等;《史》是指史书,包括《史记》、《汉书》、《后汉书》等;《子》是指儿童读物,包括《论语》、《孟子》、《庄子》等;《集》是指集部,这个分类包括了诸多文学作品;《句》是指篇章,主要是对前文的独立解释,例如《注》、《说文解字》等;《字》是指字书,这个分类主要包括了一些字典,例如《说文解字》、《康熙字典》等。

接下来,我们来讲一讲六书的发展历程。

最早的六书分类法可以追溯到汉代。

在汉代,文献被分为《经》、《史》、《子》、《集》四大部类。

这个分类法的基础是孔子所创立的经学思想,他认为《诗》、《书》、《礼》、《乐》、《易》等经典是人类的智慧结晶,应该成为政治家和文人学习的基础。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分类法逐渐发生变化和扩展。

到了唐代,南朝宋学家沈约对六书进行了细化和完善。

他将原有的《经》、《史》、《子》三个分类扩充为《易》、《书》、《礼》、《乐》、《诗》、《政》等六个分类。

这个分类法加入了对政府和社会生活的注重,凸显了政治的重要性。

宋代后期,程朱理学的兴起对六书分类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程朱理学强调经学的核心地位,将《经》、《史》、《子》三个分类作为“三纲五常”的基础。

这种观点在明清两代得到进一步发展,成为了社会主流思想。

此时的六书分类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教育、政府和文化领域。

而在现代,随着社会的变迁和知识的不断积累,六书分类法逐渐显露出一些不足之处。

尤其是在十九世纪末,随着西方思想的传入,人们开始对传统经典进行重新思考和解读。

此时,六书分类法受到了批评和质疑。

中国语用学首届专题论坛暨2012国际学术研讨会将在辽宁大连举行

中国语用学首届专题论坛暨2012国际学术研讨会将在辽宁大连举行

中国语 用学首届专题论坛暨 2 02国际学术研讨会 1 将在辽宁大连举行
中国语用学首届专题论坛暨 21 02国际学术研讨会将于 21 年 1 月 1-1 在辽宁大连举行。会议由中国语用 02 O 2 4日
学研究会主办 , 大连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 大连外国语学院、 辽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协办。论坛主题为“ 语境与语 境化”包含社会语境21 年 5 3 日前提交论文的中、 02 月 1 英文摘要( 中 文 80 0 字以内, 50 英文 0 单词以内)并附上论文题 目、 , 作者姓名、 工作单位、 职称、 通讯地址与邮编、 联系电话、 电子邮件
e t y e f n cit n a edf rn e d n yi e cigo h rce o o e t a dteekn s n p so sr i sh v i ee t n e c sl t fc aatrc mp n n , n h s id t i po f t n e n
语言科学
21 02年 1 月
唐 兰 91 《 18 古文字学导论( 增汀本), 》济南: 齐鲁书社。 王 宁 20 《 0 1 汉字构形学讲座》上海: , 上海教育出版社。
于省吾 18 《 99 甲骨文字释林》北京: , 中华书局。
作者简介
刘志基,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教授, 博士, 主要从事文字学研究。
t n ,b o z n ci t n ,Ch n n b mb o i srp in n h i c m p n n s yc mp rn h i s r n ei srp i s o o u a dQi a o —n c it sa d t er o o e t ,b o a ig t e o

再论传统“六书”之真谛(一)

再论传统“六书”之真谛(一)

再论传统“六书”之真谛(一)传统“六书”是一个极有吸引力的问题。

近两千年来,有人推崇,有人否定,有人具体分析,有人加以改造。

无庸置疑,这是一个古老而草创的理论。

然而至今,我们是否真正地把握了这个旧理论的精髓?近代文字学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可以给我们以启示。

甲骨文出土以后,刘鹗的《铁云藏龟》于1904年拓印出版,晚清著名学者孙诒让当年获睹,兴奋不已,“辄穷二月力,校读之”,撰就我国第一部考释甲骨文字的专着《契文举例》,为“开辟中国近代学术史的新纪元”揭开了序幕。

毫无疑问,这凭靠的是他深厚的旧学根柢和较高的鉴别能力,其中主要是他长期攻治许慎《说文解字》的素养,不仅具有分析小篆形体的丰富实践,而且基本上把握了许慎有关“六书”理论的精髓。

可以说,《契文举例》是依托旧理论处理新材料的典型例证。

就当代而言,裘锡圭先生的新“三书说”,孙雍长先生的十种“思维模式”,王宁先生的11种“构形模式”等等,都是关于汉字构形问题的最新理论,是对传统“六书”的改造与创新。

因此,如果能够吸收历来众多学者的有益的思想,就能够进一步理请传统“六书”的本原意义,进而把握“六书”所反映的先民“造字”的思维历程和思考方式。

这对进一步明确汉字的性质,理解古今字的产生、类化字的形成、音译字的转化,建立崭新的文字学理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汉字的性质汉字是一种古老的最具个性的文字符号。

对于它的性质,历来众说纷纭。

而要揭示传统“六书”之真谛,又先要明确当时汉字的性质。

索绪尔说过:世界上“只有两种文字体系:1、表意体系,------这个符号和整个词发生关系,因此也就间接地和它所表达的观念发生关系。

这种体系的典范例子就是汉字。

2、通常所说的表音体系,它的目的是要把词中一连串的声音模写出来。

”(〈普通语言学教程〉)索绪尔的这个论断,不仅是着眼于文字记录语言的本质和文字构形的依据,而且是着眼于汉字的整体系统的。

在记录语言的词的职能上,表意文字和表音文字并无区别,其区别只在于连接词的纽带是语音还是词义。

汉字的构造原理六书

汉字的构造原理六书

汉字的构造原理六书汉字是中国古代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汉字的构造原理可以归纳为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

一、象形象形是汉字最早的构造原理,它是通过直接描绘事物的形态和特征来表示意义。

例如,汉字“日”就是太阳的形态,它表示“太阳”之意;而“山”则是山脉的形态,表示“山”之意。

这种构造原理使得汉字具有直观易懂的特点。

二、指事指事是通过一种事物来指代另一种事物,以表示意义。

例如,汉字“上”就是一只手指向上方的形态,它表示“上升”之意;而“下”则是一只手指向下方的形态,表示“下降”之意。

这种构造原理使得汉字具有明确的指代性。

三、会意会意是通过组合两个或多个象形或指事的汉字,来表示一个更加抽象的意义。

例如,汉字“休”由“人”和“木”组成,表示“人在树下休息”的意思;而“好”则由“女”和“子”组成,表示“女子的样子好”的意思。

这种构造原理使得汉字具有更加深层次的意义。

四、形声形声是通过一个字的形态和另一个字的发音来表示意义。

其中一个字的形态部分表示意义,另一个字的发音部分表示音义。

例如,汉字“岛”由“山”和“刀”组成,其中“山”部分表示意义,而“刀”部分表示音义。

这种构造原理使得汉字具有形音结合的特点。

五、转注转注是通过一个字的本义来引申出另一个意义。

例如,汉字“青”原本表示颜色“蓝绿”,后来引申为表示年轻、没有经验的意思;而“明”原本表示光亮,后来引申为表示清楚、明白的意思。

这种构造原理使得汉字具有丰富的词义。

六、假借假借是通过一个字的发音来表示另一个意义。

例如,汉字“车”原本表示“车辆”,后来借用了它的发音“ju”来表示“单位”;而“卡”原本表示一种工具,后来借用了它的发音“ka”来表示“卡住”的意思。

这种构造原理使得汉字具有灵活多变的特点。

总结起来,汉字的构造原理六书分别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

这些构造原理使得汉字具有丰富多样的表达方式,同时也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对事物形态、特征和意义的深刻观察和思考。

浅析“六书”的现代意义

浅析“六书”的现代意义
也。 ” 唐 兰 先 生是 主 张 “ 三书” 说的, 分 为象 形 、 象意 、 形 声三 类 ,
明代杨慎首倡 “ 四体二用” 的观点, 他在《 六书索隐》 中说:
六书 以十分计之, 象形居其一, 象事居其 二, 象意居其三 , 象 这对传统 “ 六书” 来说是进步 的, 但并不细密 。直到王凤阳先 “ 生才 以写词法为纲, 造字法为 目, 分为形象写词法, 象声写词 声居其四。假借者 , 借此 四者也; 转注者 , 注此四者也 。四象
茎)、 行 ( 杏) 、 行 ( 杭)、 行( 沆) ; 转注则一义数文, 借如老者, 是客观事物 的绘制 。为此我们可以肯定地说汉字的源 头只有 (

个—— 记事 图画。对于汉字的结构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 直训老耳 , 分注则为耆、 为耋、 为耄 、 为寿焉 。 凡六 书为三耦也。
智, 许慎采用“ 六书” 说, 即指事、 象形、 形声、 会意、 转注 、 假借 。 徐锴把 “ 六 书” 分为汉字的初始 、 汉字 的发展 、 用字法三个层 班固也采 用“ 六书” 说, 但 具体名称却与许慎的不同, 他在 《 汉 次, 这一理论从而打破 了学界对 “ 六书” 的迷信 并作 出了巨大 书 ・ 艺文 志》中说: “ 古者八岁入小学, 故周官保 氏掌养 国子 , 贡献,“ 开启了历代对六书 的再阐释” 。特别是在汉字构形理 教之六书谓: 象形、 象事、 象意、 转注 、 假借 , 造字之本也 。 ” 郑众 论研究方面 , 后世学者在许慎基础之上都有所创新, 从原来 “ 造 在《 周礼解诂》 中说 : “ 六书: 象形 、 会意 、 转注 、 处事 、 假借 、 谐声 字之本” 一个层面 发展 为构形和用字的两个 层面 。
( 云 南师 范大 学文 学院

六书理论与识字教学

六书理论与识字教学

“六书”理论与识字教学
“六书”理论是指中国古代六本著名书籍,分别是《诗经》、《尚书》、《周易》、
《楚辞》、《礼记》和《春秋》,它们所代表的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也是许多中国学
者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

识字教学是指从基础入手,培养学生识字能力的教学活动,它是中国古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入学后的重要课程。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老师一般会以“六书”为基础,让学生背诵《诗经》、《尚书》、《周易》、《楚辞》、《礼记》和《春秋》的某些章节,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在当今的识字教学中,“六书”理论仍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许多学校仍然以“六书”为
教学基础,学生们也仍然背诵《诗经》、《尚书》、《周易》、《楚辞》、《礼记》和
《春秋》的章节来培养自己的识字能力。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识字教学也有了更高的要求,除了以“六书”为基础外,教师们还会选择更多的字书,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文字,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识字
能力。

总而言之,“六书”理论仍然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是识字教学的基础。

当今的教学中,虽然“六书”理论仍然占据重要地位,但是也应该结合时代发展,给学生更多的字书来
选择,让学生接触更多的文字,从而培养更好的识字能力。

《古代汉语上》(文字)3

《古代汉语上》(文字)3

六书” 2. “六书”的总目和细目 六书的总目最早见于《 周礼•地官 地官•保 六书的总目最早见于《 周礼 地官 保 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 氏》:“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 乃教之以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 乃教之以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 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 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 九教。 九教。”
B.指事 B.指事 指事者,视而可识, 《说文解字 · 叙》:“指事者,视而可识,察 而见意,上下是也。 而见意,上下是也。”指用抽象符号来指示出字 义所要表达事物的字。都是独体字, 义所要表达事物的字。都是独体字,字内都有抽 象的指示性符号。 象的指示性符号。 例如甲骨文金文中:“一”、“二”、 例如甲骨文金文中: 是积横划构成, “三”、“四”是积横划构成,“上”和“下” 分别是在基准线上下方加指示性符号构成, 分别是在基准线上下方加指示性符号构成,都纯 粹由抽象符号构成; 粹由抽象符号构成; “亦”、“厷”、“身”、 “孔”等则由在象形字上增加抽象的指示性符号 构成。 构成。
無 甲骨文作 ,象人手持舞具跳舞之 本义是跳舞。 字本字,是象形字。 形。本义是跳舞。为“舞”字本字,是象形字。 从西周金文起借以表有无之“ 从西周金文起借以表有无之“无”。其本义另造 下有两足( 的跳舞人形的金文即“ 下有两足(止)的跳舞人形的金文即“舞”字表 示。 象盛食物器皿形。 豆 甲骨文作 ,象盛食物器皿形。 说文解字》 古盛食器也。象形。 《说文解字》“豆,古盛食器也。象形。”本义 是古代的一种盛食器。从汉代起借以表菽豆义。 是古代的一种盛食器。从汉代起借以表菽豆义。 象束着两端的橐袋形, 东 甲骨文作 ,象束着两端的橐袋形, 的古字。 埤苍》 无底曰橐, 为“橐”的古字。《埤苍》:“无底曰橐,有底 曰囊。 仓颉篇》 囊橐之无底者也, 曰囊。”《仓颉篇》:“囊橐之无底者也,实物 囊中,括其两端。 本义是囊橐之类。 囊中,括其两端。”本义是囊橐之类。从殷商甲 骨文起就借以表东方。 骨文起就借以表东方。

六书的理解

六书的理解

六书的理解篇一:六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数学和天文学知识,也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周易》中的一部分。

它指的是六个基本的数学和天文学概念,称为“六艺”或“六经”,它们是:1. 数书(shī chū):指算术和数学方面的概念,包括算数、代数、几何、分数、小数、百分数等。

2. 矢书(sī chū):指箭矢和射箭方面的概念,包括箭头、箭羽、箭弦、箭靶等。

3. 矢行(xíng chū):指射箭运动方面的概念,包括射箭姿势、弓弦长度、射箭技巧等。

4. 占书(zhèng chū):指占卜和预测方面的概念,包括卦象、爻辞、卜辞、占法等。

5. 象书(xiàng chū):指形象和象征方面的概念,包括天地、山川、草木、鸟兽、人物等形象和象征。

6. 礼书(jǐng chū):指礼仪和礼节方面的概念,包括礼数、仪式、习俗、节日等。

这些概念在古代中国被广泛应用于数学、天文学、军事、政治等领域。

它们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周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古代文化和智慧的重要体现。

除了六书之外,还有一些与六书相关的其他概念和知识,例如《周易》的六十四卦、八卦、象数、六十四卦爻辞、卜辞等,以及六艺中的其他五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如书法、音乐、绘画、舞蹈等。

这些概念和知识在现代中国仍然被广泛应用于教育和科学研究等领域。

篇二:六书是指古代中国儒家经典《论语》中提出的一套论述问题的方法,包括六个部分,分别是《易传》、《书传》、《诗经》、《礼记》、《春秋》和《左传》。

下面是对六书的理解以及拓展:1. 《易传》:指《易经》中的“易”部分,即“变化”之意。

六书中最早提到的一本书,也是最重要的一本书。

《易经》以六十四卦的形式,通过对自然现象和人类社会的观察和分析,阐述“变化”的本质和规律,提出了“君子变于道”的观点。

六书中的《易传》不仅为儒家思想奠定了基础,也对后来的道家、佛家等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书传》:指《书经》中的“书”部分,即“书籍”之意。

六书在小学识字教学中的重要性分析论文

六书在小学识字教学中的重要性分析论文

六书在小学识字教学中的重要性分析论文摘要:在新课标的要求下, 学校教育要做到以人为本, 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相关的教学活动及教学内容。

小学生还处在直观性思维的过程中, 对结构复杂的汉字缺乏理性认识。

因此, 小学识字教学应注重通过有效的方式方法, 增强画面感, 以提高识字效率, 而“六书”的应用便是一种极好的办法。

汉字本身的连续性及历史性决定“六书”可以应用于小学识字教学。

儿童的心理特征决定“六书”有必要应用于小学识字教学。

目前很多小学已经把“六书”引入课堂, 学生的识字效果明显提高。

关键词:“六书”; 小学; 识字教学; 重要性;一、“六书”说的内涵介绍“六书”说是我国最早的关于汉字性质和结构的全面系统的理论。

“六书”之名首见《周礼》, 最早就是指我国古代汉字教学的内容, 后来东汉许慎对“六书”进行了全面阐述, 他通过分析9 353个以篆文为主的汉字结构, 归纳出六种大家普遍认可的汉字造字方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着成我国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自从“六书”说一提出, 就一直被汉字研究学者奉为圭臬, 成为汉字研究的准绳并历代沿袭, 逐渐形成了我国古代以识字教学为核心、按照汉字结构特点进行识字教学的语文教学系统。

在教学中, 教师要把“六书”的规则教给儿童, 一般先教独体字, 再教合体字, 清人王筠在《教童子法》中说:“先取象形、指事之纯体教之……纯体既识, 乃教以合体字。

又须先易讲者, 而后及难讲者。

能识两千字乃可读书。

” (1) 历史证明, 这种识字教学方法卓有成效, 历经千年而不衰, 因为它抓住了汉字的根本性质。

可是, 目前很少有人能自觉且科学地应用“六书”说进行识字教学, 这也是我国目前的小学识字教学现状不容乐观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 探讨如何将“六书”恰当地应用于小学识字教学中, 便成为语文教育工作者的任务之一。

二、“六书”在小学识字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一) 关于“象形”字在小学识字教学中的应用所谓的象形字, 是描摹事物的轮廓特征而写出来的, 被称为文字画。

“六书”理论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优劣论

“六书”理论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优劣论

“六书”理论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优劣论本文就“六书”理论是否应加入对外汉字教学这一问题进行探讨,从其应用价值的优劣两方面进行解说。

在对外汉字教学中可以运用“六书”理论,但要因时、因地而异,不可一味地滥用,要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后再采用。

标签:“六书”理论对外汉字教学应用价值优劣一、引言根据语言学家们对对外汉语的研究和探讨,以及对外国留学生学习汉字情况的调查与分析,我们得出汉字难学的问题主要归结为:难认;难写;字数多;形、音、义之间有交叉,容易搞混;难查等等。

针对这些问题,一些学者们提出了运用“六书”理论进行对外汉字的教学。

这样不仅可以降低留学生学习汉语的难度,还可帮助他们弄清汉字的发展脉络,了解汉字的字形和意义的变化,同时又使得课堂教学活动生动有趣,进而激发留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对教师圆满完成教学目标、教学任务也能提供很大的帮助。

但也有学者对此持否定的态度,如卞觉非(1999)提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教学应该定位于现代汉字。

虽然传统的“六书”理论与现代文字学有相通之处,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六书”已不能完全适用于现代汉字的分析。

同样的术语有的名同字异。

另外,其他一些学者提出如果字字都用“六书”理论进行解说,从古研今,这也未免太繁琐,可行性也不强。

所以,本文主要就“六书”理论在对外汉字教学中有无应用价值、应用价值的大小等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

二、“六书”的提出及发展《周礼·地官·保氏》中最早提到“六书”一语,“六书”是“六艺”之一,“六艺”是当时周王朝贵族子弟们必须学习掌握的各种本领。

虽然《周礼》中提到过“六书”,但对它的具体内容却没作解释。

前人对“六书”的解释比较权威的是郑众、班固和许慎的说法。

郑众分“六书”为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

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将“六书”谓之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并以此六书来教育公卿大夫们的子弟。

“六书”在小学识字教学中的应用-教育作文文档

“六书”在小学识字教学中的应用-教育作文文档

“六书”在小学识字教学中的应用在汉字的学习中,常见的三千多个汉字都是在小学阶段完成的,因此,识字是小学阶段重要的任务,如何让小学生高效、有趣地学习汉字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许慎的《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汉字学著作,也是一部通过分析汉字的字形来探究汉字本义、将汉字的形义紧密结合的著作。

其中的“六书”理论是第一个详细、系统地介绍汉字结构的理论,对后世影响巨大,而“六书”中,只有前四种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法,本文将从这四个方面来一一介绍“六书”在小学识字教学中的应用,以打破传统让学生死记硬背的识字法,让学生音形义相结合更加高效、有趣地学习汉字。

1象形字许慎《说文解字》:“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诎。

”顾名思义,象形字就是把事物的大致轮廓描画出来,因此,根据象形字的特点结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对于象形字,一般采取看图直观识字法,以加深小学生对汉字的直观印象。

1.1木(1)在黑板上描画出木的金文字形,让学生看图猜猜看像生活中的哪一种事物,通过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对“木”的直观印象。

(2)给学生讲解木金文字形的含义,即这是一棵树的形象,上面是向上的树枝,下面是向下的树根,中间是树干,其简体字的写法就是把上面向上的树枝变成了一横,下面的树根和中间的树干依然在,让汉字变得更平直方正。

(3)形义讲解完毕,标注其拼音及笔顺,让学生反复练习。

1.2果(1)在黑板上描画出果的甲骨文形象,让学生把它当成一幅画,观察画上画的是什么,鼓励学生积极发言猜猜看。

(2)给学生讲解其甲骨文字形的含义,即这是一棵树,树上结满果实,这就是今天的果字,简体字的果字中间的木即树依然在,只是把上面的很多果实用线连成了一个大果实。

(3)通过图画,让学生加深了对其字形、字义的理解,然后标注拼音及笔顺,让学生音、形、义结合反复识记、练习。

2指事字许慎《说文解字》:“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

”指事字的特点是通过观察它就能想见其意义。

简述六书的内容

简述六书的内容

简述六书的内容(原创版3篇)目录(篇1)1.汉字的结构与演变2.六书的定义与分类3.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字的特点与示例4.转注、假借字的含义与用途5.六书对现代汉字的影响正文(篇1)汉字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历经数千年的演变,为我们记录了丰富的历史信息。

在汉字的研究中,六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古人对汉字构造和演变规律的总结。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简述六书的内容。

首先,汉字的结构与演变。

汉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陶器、骨骼等器物上的原始记号。

随着社会的发展,汉字逐渐演变为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不同的书写形式。

在这个过程中,汉字的构造方式也在不断丰富和完善。

其次,六书的定义与分类。

六书是指汉字的六种构造方式,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这六种构造方式分别代表了汉字的不同发展阶段和演变规律。

接下来,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这六种构造方式的特点与示例。

象形字是最早的汉字形式,它通过描绘事物的形状来表达意义,如“日”代表太阳,“月”代表月亮。

指事字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添加、减少笔画或符号,以表示特定的意义,如“上”表示上方,“下”表示下方。

会意字是由两个或多个象形字组合而成,表示一种新的意义,如“明”由“日”和“月”组成,表示光明。

形声字是由形旁和声旁组成的汉字,形旁表示意义,声旁表示发音,如“湖”字,“胡”是声旁,“古”是形旁,表示湖泊的意思。

转注字是指用一个字来注解另一个字,如“老”注“考”,“考”注“老”。

假借字是借用一个字来表示另一个意义,如“借”本来表示借用,后来假借为“藉”,表示安慰。

最后,六书对现代汉字的影响。

虽然现代汉字已经远离了象形、指事等构造方式,但六书仍然是研究和理解汉字的基础。

通过学习六书,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为汉字教学、研究以及汉字文化传播提供有力的支持。

总之,六书作为汉字构造和演变规律的总结,对现代汉字的研究、教学和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录(篇2)1.汉字的构造方式2.六书的定义与分类3.象形、指事、会意的具体含义及示例4.形声、转注、假借的具体含义及示例5.六书的历史意义及影响正文(篇2)汉字作为中华文明的承载,具有丰富的构造方式,其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莫过于“六书”。

巧用“六书”原理化解低年级学生的识字难问题

巧用“六书”原理化解低年级学生的识字难问题

摘要“六书”是汉字的总纲,抓住“六书”原理讲汉字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尤其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低年级,在进行识字教学的过程中讲清楚汉字的构造、厘清汉字发展的源流,会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汉字,进而记牢汉字的构造,达到解决低年级小学生识字难问题的目的。

关键词六书;识字教学;义务教育Skillfully Using the Principle of the “Six Categories of Chinese Character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Lower -grade Students ’Difficulty in Literacy //WANG Meimiao,LIN YipingAbstract The six categories of Chinese characters are the general principle of Chinese characters.Grasping the principle of six cat-egories of Chinese characters to teach Chinese characters can get twice the result with half the effort.especially in the lower grades of primary school at the stage of compulsory education.Explain-ing the structure of Chinese characters and clarifying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haracters in the process of Chinese character teaching will make it easier for students to understand Chinese characters,so that the problem of lower-grade primary school students’difficulty in literacy will be solved.Key words the six categories of Chinese characters;literacy teaching;compulsory education“六书说”是最早的关于汉字构造的系统理论。

“六书”在小学一年级识字教学中的应用释例

“六书”在小学一年级识字教学中的应用释例

“六书”在小学一年级识字教学中的应用释例
在小学一年级的识字教学中,可以运用“六书”进行应用释例,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汉字。

下面是一些具体的应用释例。

象形:通过图文的方式来让学生理解汉字的象形义,例如:“日”字就像太阳一样,
有一个圆圆的形状。

又如:“山”字就像三座山峰一样,有三个尖尖的角。

指示:通过示意、指引,简单明了地说明汉字的意思,例如:"口"字就是嘴巴的形状,我们吃东西的地方。

形声:通过结构和声音的相结合,来帮助学生记忆汉字的意义和发音,例如:“木”字,上面的部分是“木”的形状,下面的部分“目”发音,表示“木”的读音。

转注:通过汉字的变形,来串联一个词语的相关含义,例如:“人”字转注成“众”,就是指很多人在一起。

假借:通过其他的汉字假借含义,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汉字的义项,例如:“学”
字和“校”字,都有教育、学习的意思。

感会:通过联想,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汉字的意义,例如:“云”字是白天看到的白
云漂浮的形状。

以上只是一些简单的例子,实际上在小学一年级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
际情况和教材的内容进行更加丰富和具体的应用释例。

通过“六书”的应用释例,能够帮
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汉字,提高他们的识字能力和阅读水平。

也能培养学生对汉字的
兴趣,让他们从小就喜欢和懂得欣赏汉字的美。

古文字与高中文言文教学

古文字与高中文言文教学

古文字与高中文言文教学作者:刘志基周亚骥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23年第12期刘志基,1955年4月生于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上海市重点学科华东师大“汉语言文字学”(第二期)学科带头人,中文系汉语言文字学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副主任,中国文字学会理事。

主要从事文字学理论研究,及古文字的数字化开发研究,已出版专著十余种,发表论文百余篇,科研成果多次获得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以及国家级、省部级图书奖。

目前主持项纵向在研科研项目两项:国家社科重大课题“基于公共数据库的古文字字符集标准研制”、上海市冷门绝学项目“全息型甲骨文智能图像识别系统与配套数据库建设”。

周亚骥(上海市七宝中学语文教师):刘教授您好!您是华东师范大学古文字学教授,在文字理论研究以及古文字数字化的开发方面有很深的建树。

我还了解到您好像还会带语文学科类的研究生,所以说您对基础语文教育也是非常关心的。

我看到您在语文教学类的期刊上面也发表了很多文章,所以我今天想跟您请教一下关于中学语文中文言文教学的一些问题。

现在很多学生还是重视数理化比较多一点,对语文学科缺乏重视。

而语文学科之中,又非常抵触文言文的学习,认为现代社会中文言文的学习是毫无意义的。

其实不仅仅是学生,很多家长或者是别的学科的老师,可能也有这样的一个看法。

在您看来,文言文的学习在我们当今社会有怎样的一些意义呢?刘志基:从国家民族层面来讲,文言文的学习是必须的。

因为我们这个国家,我们这个民族,历史比较长。

所以我们每一个中国人从历史文化的层面上来讲就有很多的财富。

跟很多历史比较短的国家和民族相比的话,我们算是家财万贯;有很多的国家,可能是家徒四壁。

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不能放弃这样一笔财富。

我们有很深厚的传统文化,不管你做哪一个行当,他的历史传承怎样?他的历史财富怎么样?每一个行当它都有其源头,我们想要去了解这些源头,继承这些财富,就必须去阅读相关文言内容。

“六书”在小学一年级识字教学中的应用释例

“六书”在小学一年级识字教学中的应用释例

“六书”在小学一年级识字教学中的应用释例1. 引言1.1 背景介绍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正处在初学识字的阶段,对于他们来说,识字是非常重要的基础能力。

而在识字教学中,“六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在中国古代,文字的起源是非常漫长的。

而“六书”作为汉字的基本分类方法,被广泛运用在文字学习和教学中。

背景介绍:“六书”是指象形文字、指事文字、会意文字、形声文字、转注文字和会意文字和形声文字的混合文字。

这六种文字在构成汉字时起到了不同的作用,使得汉字变得更加丰富和有意义。

在小学一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六书”的原理,设计更加有针对性和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孩子更好地认识和掌握汉字。

通过深入理解“六书”的概念和作用,教师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使他们能够更快地掌握汉字的写法和意义。

“六书”在小学一年级的识字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可以更好地认识“六书”在小学一年级识字教学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2. 正文2.1 “六书”的概念和作用“六书”是中国古代文字学的基本原则,指的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这六种文字形体。

在小学一年级的识字教学中,六书的概念和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象形文字是通过图画或图像来表示事物的文字,如日、月、山等,这种文字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事物,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想象能力。

指事文字是通过简化的符号来表示事物的文字,如上、下、中等,这种文字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事物的基本特征,加深对事物的认识。

会意文字是通过组合两个或多个字来表示事物或概念的文字,如人+口=和,这种文字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联想和推理能力,扩大他们的词汇量。

转注文字是借用其他字的形体或音义来表示事物的文字,如乙代表木,这种文字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字义的演变和发展。

会意文字和形声文字的比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两种文字的特点和用法,从而提高他们的认字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六书的概念和作用可以帮助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更好地理解汉字的结构和演变规律,提高他们的识字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对他们的语文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六书”说在小学识字教学中的应用

传统“六书”说在小学识字教学中的应用

传统“六书”说在小学识字教学中的应用作者:霍生玉来源:《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09年第02期对于初入小学的儿童来说,他们的智力已经发展到相当水平,已经有了强烈的求知欲和兴趣,迫切需要接受更有条理的语言训练。

然而汉字是方块字,一字一音,不能像字母文字那样进行拼写,识记一个个的繁难字形是儿童学习汉字的难点。

然而,汉字要在认识500个之后才能读简单的句子;至少要1000个才能读内容极简单的,落后于他们的语言、智力和求知欲很远的小文章;必须要2000多个才能大体和他们的需要逐步适应。

随着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动,小学阶段识字量由原大纲要求的2500字增加到“课标”规定的3000字。

然而,教学时间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一半,由原来每周10节语文课减为每周5节,这就使得现阶段的小学识字教学更面临着识字量增加和教学课时减少的矛盾。

这个矛盾使小学识字教学陷入了窘境。

如果按照目前一般小学语文课本的编法,学会2000个字需要大致四年的时间。

在这段时间里,字不够用是儿童急于要求开展阅读的拦路虎,成了他们提高的障碍,甚至成了对他们的压抑。

所以,“识字拖住阅读的后腿”是目前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而传统教学法又不能解决目前的问题。

怎样才能走出目前小学识字教学的困境,真正实现识字教学质与量的飞跃呢?一、以“六书”说为指导进行识字教学,是走出困境的重要途径我们认为,识字教学方法的研究要在一个科学的理论机制之下来构建,探索一种真正符合汉字根本性质,且适合儿童学习的科学识字教学方法,才能真正提高教学效率,最终走出困境。

欲工其事,必先循其本。

识字教学理应从汉字的根本性质入手,依据汉字的根本性质来教汉字。

“六书”说是我国最早的关于汉字性质和构造的全面系统的理论。

“六书”之名首见《周礼》,最早就是指我国古代汉字教学的内容,[1]后来东汉许慎对“六书”进行了全面阐述,他通过分析9353个以篆文为主的汉字的结构,归纳出六种汉字造字结构方式: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写成了我国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论传统“六书”之本原意义

论传统“六书”之本原意义

论传统“六书”之本原意义汉语的造字方法——“六书”本义(摘自拙著《汉语的音义起源·自序》)“六书”一词,最早见于《周礼·保氏》,但具体是指哪六书,其含义是什么?没有说。

但可以肯定是指汉语的造字法则,可惜战国时代的战乱纷纷,特别是秦统一后,焚书坑儒,其本义已不可知。

汉字到底是根据什么来造的,遂成千古之谜。

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解六书为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这算是已知的最早解释。

许慎在《说文》中进一步明确为:“一曰指事。

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二曰象形。

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詰詘,日月是也。

三曰形声。

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四曰会意。

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五曰转注。

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六曰假借。

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託事,令长是也。

”以后基本上以此为定论。

汉字是形音义一体的,但《说文》似乎割裂了它们,以至于所解的“六书”,显得十分牵强。

为了使显得合理,《段注》将其进行了补充;现根据其注解进行分析:《段注》以为“指事之别于象形者,形谓一物,事晐众物。

指事不可以会意殽,合两文为会意,独体为指事。

”意即指事为独体字,且不是指具体某物的字。

《说文》举例为“上、下”,可甲骨文的“上下”实际上就不是独体字,而是用一长一短的两横表示某一平面的上面或下面。

《段注》以为“有独体之象形,有合体之象形。

独体如日月水火是也;合体者从某而又象其形,如眉从目而以象其形,箕从竹而以象其形……独体之象形则成字可读,軵于从某者不成字不可读。

”意即象形分独体与合体。

其实象形字应为整体象形,不应该有独体与合体的区别,《段注》的所谓合体,其实是后来的画蛇添足,按形声的法则添上去的,不能算象形字了,其所举“箕”就是这样;但“眉”还是象形,没有“目”,是看不出眉毛的样子的。

《段注》以为“其别于指事、象形者,指事、象形,独体;形声,合体。

古为今用之六书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教育文档

古为今用之六书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教育文档

古为今用之“六书”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

众所周知,生字教学是小学语文课特别是低年级语文课的首要任务,生字教学的效果关系到整个语文课程的教学效果,甚至还影响到其他科目的学习。

[1] 然而,当前的小学语文生字教学整体上属于高耗低效;教学内容枯燥,形式单调,方法单一。

所以,如何提高学生自主识字能力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汉字产生至今,变化最大的不是结构形态而是笔画形态,字的音形义之间依然存在着非常紧密的联系。

汉字的基本特点——据义绘形。

[2] 汉字是一种表义文字,在识字教学中,从汉字的造字方法入手,通过“六书”理论分析汉字的形、义关系,再识记读音,将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识字能力。

东汉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以“六书”理论为本,分析汉字的音、形、义,系统地总结了汉字的构造方式和造字规律,归纳出六种汉字造字结构方式: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汉字是一种符号文字,它的发展过程完全符合人类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认知过程。

只要将“六书”巧妙运用,那么学生识字过程不再是一个难点,而且会成为认识世界、理解世界、丰富知识的一个有效捷径。

一、识字兴趣的激发一一“象形”的妙用许慎在《说文解字 ?叙》中说:“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意思是说:象形字就是字形画成字义所表示事物的形状,随着事物的外形而曲折字的笔画,日、月就是这种字。

这类字属于“独体造字法”。

用文字的线条把事物的具体特点勾画出来,是象形文字的特点。

例如“龟”像一只龟的外形,有四肢和龟甲;“鱼”是一条鱼头、鱼身、鱼尾的游鱼;“门”左右两扇门的形状,“户”仅有一扇门在新版一年级语文课本中采用“图形――象形――楷书体例”的方法进行识字教学,这完全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

但有部分老师只是简单的“认知――书写”,不能很好的运用象形文字的特点进行特色教学。

因此,在教学中,老师可以借鉴“看图一一认知――画图――抽象画――书写”这一途径进行有效教学,同时采用游戏比赛的形式,能使象形文字更有效识记。

试说楚简新见字理在汉字教学中的作用

试说楚简新见字理在汉字教学中的作用

试说楚简新见字理在汉字教学中的作用
刘志基
【期刊名称】《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7(022)003
【摘要】从汉字教学的角度来看,楚简新字有字理初显,字理益显,字理另显三类,通过分类例说,可以为汉字的教与学提供一批新的参考资料.
【总页数】5页(P15-19)
【作者】刘志基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上海,20006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12
【相关文献】
1.改变教学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新课标为理念探索与实施语文教学高中历史新课改之我见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新课讲授中如何渗透物理方法教育关于提高初中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探索改变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学案教学的实践总结新形势下如何搞好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励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浅析如何在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改变教学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J], 郭仁娟
2.居延新简所见“禽子”即墨家弟子禽滑厘试说 [J], 陈立正
3.“右文说”:让汉字学习充满智趣--例谈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字理知识的教学转化
[J], 刘春;张茜
4.试说汉字研学对文化创意的助推作用 [J], 赵逸之;
5.试说汉字研学对文化创意的助推作用 [J], 赵逸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燕不双飞,蚕无二设
思考题
隶书、楷书在形成过程中,书写材料起
了怎样的作用? 隶书、楷书形成原因都有哪些?
草书——形成楷书的助推火箭
草书的两个概念:
1,文字构形发展史的概念 2,书法的概念
正草互动与字体发展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说:“早在秦国文字
的俗体演变为隶书的过程里,就出现了一些 跟后来的草书相同或相似的草率写法……隶 书形成之后,这些草率写法作为隶书的俗体 继续使用,此外还出现了一些新的草率写法。 草书就是在这些新旧草率写法的基础上形成 的。” 指出了草书字形的两个来源,即草率的篆书 和草率的隶书。

詞也。从口从矢。

語已詞也。从矢以聲。

況也,詞也。从矢,引省聲。从矢,取詞之所之
如矢也。
回到“射”

弓弩發於身而中於遠也。从矢从身。

篆文䠶从寸。寸,法度也。
“射”的演变
祪—峚
不仅是字形讹变!
藝文志諸子略
墨家者流,蓋出於清廟之守。茅屋采椽,
是以貴儉;養三老五更,是以兼愛;選 士大射,是以上賢;宗祀嚴父,是以右 鬼;順四時而行,是以非命;以孝視天 下,是以上同;此其所長也。
关于章草得名缘由的种种推论,启功《古代字体论 稿》总结说“不出五种说法”,包括:汉章帝创始 说,汉章帝爱好说,用于章奏说,由于史游《急就 章》说及与“章楷”的章同义、也即是“章程书” 的章。并且认为章草之所以得名,“应是由于它的 条理和法则的性质比较强烈。也可以说正由它具备 了这种性质,才有合乎章程、用于章奏的资格”
足下行穰九人还示应决不大都当任
正草互动的必然性
文字要有效地履行服务于超时空语言交际的职责,文字的形
态就必须达到高度的同一性,于是乎,整个社会都会毫不犹 豫地趋同于一种文字形态,以之作为绝对标准,以确保自己 在文字的应用不致于无所适从。当然,作为社会主宰的统治 王朝一般也就成为这种标准文字形态权威地位的确立者与维 护者。出于“标准”与“规范”的需要,这种文字形态又不 能不保持十分规整的面貌,于是便形成所谓正体。与此同时, 文字作为人类基本的交际工具,不能不讲究交际的效率,而 在日常文字书写中恪守规整的正体却不免有碍较高的效率。 于是文字一旦进入人们日常书写的过程,作为标准的正体便 不免发生变异,当然,这种变异本着高效的原则总是趋向人 们书写过程中的生理需求及简捷方便,由此而形成草体。或 曰应用体。
但从文字的认知记忆和书写便捷的角度
来看,过多的文字构形单位不免增加记 忆的负荷,过于繁复的文字形态势必影 响认读与书写效率。 发出与接受两极产生深刻的矛盾。
解决办法
选择相对简洁的有限文字构形作为基本
的构字表义单位,并赋予其较多的意义 内容。如赋予”“短”义、赋予“寸” 法度义…… 显然,表意构件意义多维正是这种选择 的结果。
隶变的根本变化是什么?
隶扁探原

隶书具有“扁”的特征,它的笔 画尽可能向左右扩展,而纵向则 尽可能挤压在一起。这一特征, 有理由令人吃惊。汉字的构形, 历来取纵势而形成长方形,这是 因为,汉字的造字本以描摹客观 事物为原则,而客观事物绝大部 分都是直立的。字形呈长方形, 在甲骨文、金文中这已成为常规, 受这种常规的影响,有一些描摹 横卧事物的文字,也将所描摹的 事物竖立了起来。
较古代其他民族使用的纸莎草、贝树叶、小
山羊皮等书写材料,竹木显然比较坚硬,且 在未经精磨细研的条件下,其表面不免粗糙。 硬而粗的质地,同样并不适合硬笔,却颇认 同软毫;绢帛作为书写材料,也曾有过不容 被忽视的历史。较之竹木,绢帛自然要柔软 得多,然而因过于柔韧,触尖硬之物不免勾 扯牵连,同样难与硬笔相匹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汉字的书写
系统形成了一定的对策,比如行 距的强调。汉字字序以纵向排列 为常,故形成纵向行距是比较自 然的。但是我们看到的是,横向 的行距在汉字的书写中也有得到 强调的趋向,显然,行距特别是 横向行距既得到强调,字与偏旁 的界限便也得到了明确。与此相 应,单个文字的形态便毫不费力 地实现了彼此的大小均等,即无 论笔画多寡如何悬殊,每个文字 所占面积却无差异。当然,文字 单位空间的平均分配,亦有助于 划清字与字之间界限。
《孟子》:庠者,養 也;校者,敎也;序 者,射也。夏曰校, 殷曰序,周曰庠,學 則三代共之,皆所以 明人倫也。
礼记· 射义
是故古者天子以射選諸侯、卿、大夫、士。
射者,男子之事也,因而飾之以禮樂也。 以立德行者,莫若射,故聖王務焉。 故曰射者,射爲諸侯也。是以諸侯君臣盡志 於射以習禮樂。夫君臣習禮樂而以流亡者, 未之有也。 射者何以射?何以聽循聲而發,發而不失正 鵠者?其唯賢者乎?若夫不肖之人,則彼將 安能以中?
“六书”底层的中国智 慧
一、从 “矮”與“射”说起
峤:委矢 峚:寸身
造字錯誤?
謬誤分析

有所長短,以矢爲正。从矢豆聲。

短人也。从矢委聲。
矬\������䂑(bi1ji1短小貌)\䂐(zhuo1短貌)\������(yi3短
貌)……
注意:矢不一定表示箭!
矢也不仅表示长度有限
源自草书的楷书元素
楷书由“一”、“丨”、“丿”、“乀”、
“丶”、“乚”、“亅”、“乛”等笔画类型 构成,这些笔画,实际是为最大限度地顺应字 形内线条的自然呼应,进而达到较高的书写效 率的目的,即以草书笔法书写而形成的。如楷 书的钩,向左上踢出,其形态锋锐,而不像隶 书的钩那样出于横展的需要向水平方向挑出而 且形态丰腴,究其成因,显然是为了缩短钩与 其下一笔起笔的距离。楷书的撇,末端提笔锐 出,而不像隶书的撇那样末端肥重,锐出的目 的,显然也是加强与其下一笔画的联系。楷书 横画,决不像隶书那样在末端重按右向水平出 锋,而是顿笔回锋向左下提出,直奔下一笔的 起笔。正是由于楷书笔画的这种特点,消解了 隶书的横势
一般意义的潦草字。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说:“早在秦国文字的俗体演变为隶书的
过程里,就出现了一些跟后来的草书相同或相似的草率写法……隶 书形成之后,这些草率写法作为隶书的俗体继续使用,此外还出现 了一些新的草率写法。草书就是在这些新旧草率写法的基础上形成 的。”
书家典范草法的历代积淀集体认同
由贵族、文人发动。 章草:章草的特征是与章草得名的缘由密切相关的。
“觸讋”還是“觸龍言”
太后明谓左右,
有复言令长安君 为质者,老妇必 唾其面。左师触 讋愿见太后,太 后盛气而揖之。 —— 战国策· 赵策
章马 王 堆 帛 书 @ · 戰 國 縱 橫 家 書 觸 龍 見 趙 太 后
汉字的偏旁组合与一般拼音文字的字母组合不同,
不仅可以横向左右组合,也可纵向上下组合;而 传统的字序排列也是纵向的自上而下。这样就造 成了一种歧异的可能:两个上下相续的文字符号, 到底是构成一个文字的两个偏旁,还是两个独立 文字,有时并不容易分辨清楚。 “触讋”与“触龙言”的歧异显然也是因此而生 的:将“龙”、“言”视为偏旁,则生“触讋” 说,若将它们视为独立文字,则生“触龙言”说。 由此不难想到,在汉字书写中如何划分字与字素 的界限,实在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
然而,简既然制成而投入使用,
书写者自然要充分利用简的有 限宽度,而将字形尽力横展, 隶书笔画中左向的掠、右向的 捺及横画的波之所以得到越来 越多的强调,与此有着显而易 见的联系。与此同时,为了尽 可能在一简之内容纳较多的文 字,字的长度又会遭到尽力压 缩。横展与纵压共同作用,终 于导致了隶书横展之势的确立。 仔细查看出土古简上的毛笔挥 运的痕迹,我们可以毫不费力 地看到当年书写者横展纵压的 努力。
纸书
楼 兰 简 纸 文 书 页
506
到了汉代,中国发明了造纸术,纸张一出现,
立即取代了笨重的简牍,成为汉字书写基本 材料,纸的出现,消除了以往各种书写材料 对文字书写活动所造成的种种障碍,从而保 证汉字构形能朝着最大限度顺应书写方便与 高效的方向发展,于是,原本为了适应在竹 木简上书写要求而被压扁的隶书也就没有必 要再扁下去了。经过又一轮的日常草化书写 的冲击,汉字又形成了不再强调左右波势的 楷书。 而楷书的定型,又与草书的发展有关。
然而,这种书写规则,一般却只能在较
为郑重的书写场合,如铜器铭刻与石刻 文字的营构中得到比较严格的履行,而 在比较随意的一般日常书写中却难免大 打折扣。因此另觅其他区别手段,也就 有了充分必要。种种情况表明,波磔捺 脚的出现,正带有这种区别性目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很显然,末笔一经强
字间标识手段
调,字与字之间便有 了泾渭分明的界限, 这对于书写相对随意, 字形大小不均间距不 显的简牍纸书来说, 无疑是一种重要的字 间标识手段。
点的来历
撇的来历
钩的来历
初期“楷书”,
仍残留极少的 隶笔,结体略 宽,横画长而 直画短,诚如 翁方纲所说: “变隶书之波 画,加以点啄 挑,仍存古隶 之横直”。
北魏 元鉴墓志
四、“捺”的故事
他们在这一笔上特别着力,确
有要说明什么的感觉,不,这 样说还嫌太不强烈,说要夸耀 什么似乎更恰当些。他们在这 里要夸耀的东西,不是别的, 正是文字本身的权威。文字是 天子行使其权力之际,为作为 代言者的他们所使用的,因此, 他们在书写过程中,心中一定 洋溢着无上的荣耀和喜悦,故 此也就频频地运用‘波磔’的 运笔方法了。 ——藤枝晃 《汉字的文化史》45页
二、隶书的来由
小篆发展到隶书的字体特征变
化. 被认为是汉字发展过程中的古 今分水岭,即此前为古文字, 从此开始则是今文字。 “隶变”给汉字带来的变化通 常被归纳为“讹变”、“省变” 和“形变”三种。
“讹变”指改变原来的构字理据
“省变”指隶书省减了篆书构形
“形变”通常指隶书相对篆书的构形成分的一 般视觉形态变化,如线条的变曲为直、变圆 转为方折、字形总体趋向横展扁平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