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Word版含答案
2018-2019学年河南省洛阳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
2018-2019学年河南省洛阳市⾼⼆上学期期末考试语⽂试题(扫描版)洛阳市2018———2019学年第⼀学期期末考试⾼⼆语⽂试卷参考答案1.C(“解决了⼈与⾃然能否和谐共处的问题”错误,⽆中⽣有)2.B(“对⽐论证”错误,应是引证或举例论证)3.C(A因果倒置,“语⾔纯净、情韵天然”是“创作取法于民歌”“更⾃觉地在⼈民⽣活中提炼出共同的民族情感”的结果。
B“体现了诗歌的艺术本质,是最⾼的诗”说法错误,原⽂说的是“盛唐绝句……体现了最⾼的诗……的艺术本质”。
D“成为中国美学史上的巅峰”偷换概念,原⽂为“为中国诗歌确⽴了⼀种极⾼的审美标准”)4.B(突出的是林⽼太善良的特点)5.①交代背景⾝世。
林⽼太遭遇过⼈⽣的不幸,“见不得别⼈受难”,说明她的淳朴善良是有⽣活基础,符合⽣活逻辑的。
②使情节的发展合理。
林⽼太看不清,才会误把鞋⼦当成猫,⽽担忧其安危,才会下楼梯时摔伤⾃⼰。
③突出⼈物形象。
林⽼太眼睛不好使,⽣活不便,还牵挂“对窗的猫”,更加突出她的善良。
(每答出⼀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6.①使⼩说情节集中紧凑。
“对窗的猫”是⼩说的线索,全⽂围绕“对窗的猫”展开故事,不枝不蔓。
②推动了⼩说故事情节的发展。
在风中对窗的猫引起林⽼太的担忧,致使她下楼摔伤;她让⼉⼦去提醒对窗家看好猫,意外救了对窗家突发重病的⽼⼈。
③利于塑造⼈物形象,突出主⼈公的性格。
对窗的猫引起林⽼太的关⼼、担忧,这表现了她的善良。
④使⼩说产⽣戏剧性效果。
林⽼太担⼼的对窗的猫原来是⽩⾊的鞋⼦,出⼈意料,⽽⼀系列情节阴差阳错曲折多变。
(每答出⼀点给2分,答对三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7.A(“营收达全⾏业总营收的53%”错,原⽂是“营收占芯⽚设计⾏业”,不是“全⾏业”,范围扩⼤了)8.A(B不合逻辑;C“很快”错,原⽂说“不可能⼀蹴⽽就”;D⼈才缺⼝填补,只是理论上可以通过培养来解决,实际上还受制于许多因素,故有专家的忧虑不⽆价值)9.①坚持⾃主创新,突破芯⽚研制的核⼼技术。
河南省洛阳市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河南省洛阳市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高二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汉服,是汉民族的传统服饰,是从黄帝至明末近四千年中,以汉族(及汉族的前身华夏族)的礼仪文化为基础形成的具有独特华夏民族文化风貌的服装体系。
汉服里最为大家所熟悉的是“交领右衽”,指的衣襟在胸前交叉•左侧压住右侧,自然形成领口,故名“交领”;衣襟被称为“衽”,因此称作“右衽”。
汉服经过4000多年的发展,“交领右衽”的服装款式一直延续了下来9偶尔“左衽”的服饰,也是其他民族的服饰习惯,“直领”和“盘领”是作为补充而存在的。
直领束接从胸前平行垂直下来,有的有系带,有的则直接敞开盘领在男装中多见,也是右衽。
其领型为盘子状圆形,在肩部的右面有一根系带,常在汉唐官府中使用。
汉服的袖子又称“袂”,其造型独特,袖宽、长,多见于礼服。
这样的袖宽在世界其他民族服装中很少见,除了具有飘逸的风度以外,也具有一定的功能性,既能遮阳又能透气、散热,必要时还能携带随身小物品。
这种长袖要求在垂手时不露出手,作为礼服,在深衣制度中有关于袖子长度的特别规定,要求袖子能够“回肘”,即手臂伸直时,袖子从指尖反折回来,长度还能够到达肘部。
汉服最常用的固定方式,就是用带子打结。
在腰间一般佩有大带,有的还有长带予。
所有带子均与衣服使用同种布料制作。
汉服的带子一般有两对,左側腋下的一根带子与右衣襟的带子为一对,右侧腋下的带子与左衣襟的带子为另一对,这两对带子都是实用性的。
汉服腰间的大带和长带不仅有实用性,还具有装饰性和象征性。
汉服的上衣叫衣,下衣叫裳。
东汉刘熙的《释名•释衣裳》上曰衣,衣,依也。
人所依以庇寒暑也;下曰裳,裳,障也,所以自障蔽也。
”汉服款式很多,第一种是“深衣”,是直接直身通裁的长衣。
这种裁剪方式实际上是源自中国传统文化中“天地人合一”的思想。
河南省洛阳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含答案
洛阳市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在中国古代诗词中,鸿雁作为审美对象,具有丰富的美学意蕴。
(2)鸿雁是随阳之乌,它虽然在季节和环境的渲染下带有“秋”的意象,但它与蟋蟀、蝉等秋虫之美仍有所不同。
听秋虫浅吟低唱,不免产生物华将尽的寂寥之感;看鸿雁之布阵南征,则令人心胸开阔,精神振奋。
“秋色萧条,秋容有红蓼;秋风拂地,万籁也寥寥。
惟见宾鸿,冲入在秋空里,任逍遥”,便是对鸿雁这一美学特征的生动把握。
鸿雁是健飞之鸟,翅膀拍动时频率适中,沉雄有力,不似鹰鹞猛悍桀骜,也不似鹤鹭之轻灵飘忽,而是给人以坚忍强劲的审美感受。
在风频雨骤的春日或霜寒月冷的秋夜,当鸿雁结阵翱翔,引吭嘹唳、雄姿勃勃地掠过长空时,人们的这种审美感受就更加明显、强烈。
(3)迁徙时常汇集成数十只、上百只的大群,在天空中列队飞翔。
“蜃楼百尺横沧海,雁字一行书绛霄”;“白犬吠风惊雁起,犹能——旋成行”。
鸿雁这种行序整齐的飞行特征,令中国古代文人们赞叹不已。
鸿雁健飞,且性情机警,南征北返时,中途很少停歇,人们能看到竦峙树端的鹰、栖息房梁的燕、兀立江滩的鸫鹭,却很难看到静态的鸿雁。
在中国古代诗词歌赋中,鸿雁大都以动态出现鸿雁翔姿优美,亦刚亦柔,曹植的《洛神赋》中就有“翩若惊鸿,矫若游龙”之语。
鸿雁南迁阵容非常壮观,在朔风凛冽、尘沙蔽日的秋冬之际,当一群群大雁雄姿勃勃地掠过长空时,亦能唤起古人雄浑悲壮的审美感受,这种感受对于边塞诗人来说,尤为强烈。
“雁来惨淡沙场外,月出苍茫云海间。
”借秋空雁阵渲染沙场征战的雄浑悲壮之貌。
(4)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两者不可截然分割,而对“雁”意象群的发掘,即能较好地说明这一问题。
河南省洛阳市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洛阳市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所谓“乡绅”,就是乡间的绅士。
一部分是有官职而退居在乡者,此即所谓的“绅”;一部分是未曾出仕的读书人,此即所谓的“士”。
由乡间士大夫组成的“乡绅”群体,他们有高于普通民众的文化知识和精神素养,有着为官的阅历和广阔的视野,对下层民众生活有深刻的了解。
他们既可以将下情上迭,也可以将官方的意旨贯彻于民间。
他们在乡间承担着传承文化、教化民众的责任,同时参与地方教育和地方管理,引领着一方社会的发展。
他们可以说是乡村的灵魂,代表着一方的风气和文化。
“乡绅”的核心是“绅.',,即退居官员,他们在这个群体中起着主导作用。
乡绅群体形成的基础是“农业文明”。
自周代始,即把村落称作“里”。
“里”字从田从土,反映了“恃田而食,恃土而居”的农业型经济生活特征。
从事农业的人群世世代代守护在土地上,他们像庄稼一样,把根深扎在乡土里,对乡土充满了感情。
虽说“大丈夫志在四方”,不免要宦游他乡,但“叶落归根”则成了农业文明滋养的人群颠扑不破的信念。
这种传统在周代就已出现。
《仪礼·士冠礼》中提到有“乡先生”,郑玄注说:“乡先生,乡中老人为卿大夫致仕者。
”之所以叫“先生”,是,因为他们兼任着乡间的教育。
从“二十五史”到各地方志,以及通俗小说中,我们都可以看到大量官僚告老还乡后,与当地“士”一同教授乡里,行化一方的故事。
像汉代以力谏皇帝折断殿槛而闻名于世的朱云,退居乡里后,即教授诸生,“择诸生,然后为弟子”,培养出了两个著名的博士(《后汉书·朱云传》)。
宋之理学大家如二程、陆九渊、朱熹等,无一不是体官后还乡讲学,培育后进者。
宋吕大防兄弟四人都是“国家干部”,但中国乡村的第一份民规却出自他们之手,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蓝田《吕氏乡约》。
南宋朱熹又对这《乡约》作了增损,由此而传播开来,对明清乡村社会产生了极大影响。
最新河南省洛阳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河南省洛阳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第I卷阅读题―、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与自然的关系不独表现在物质方面,更表现在精神方面的复杂关联。
除了自然界种种物象变化对人心的影响之外,人的现实处境和主体心态也会导致其对自然有不同理解和表现。
梁启超在《饮冰室文集》中说同一月夜也,球筵羽筋,清歌妙舞,绣帘半开,素手相携,则有余乐;劳人思妇,对影独坐,促织鸣壁,楓叶绕船,则有余悲。
”在不同的人眼中,自然的面貌原本就是不同的,给人的感触也不一样。
人与自然的关系呈现出两种形态:一方面,自然摇荡着人的性灵,使人产生或悲或喜之情;另一方面,人将悲喜之情转移;投射到本无情感知觉的自然物上,使其具备了与人同一的感情色彩,从而在自然施与人巨 ? 大影响的同时,人也以自我的情志改变着自然物在人们心中的面貌。
对这种人与自然之间奇妙的生命共感现象,西方人类学家弗雷泽认为:自然变化、草木荣枯使古人看到自己的影子,觉察到自己的生命,并联想到万物与人的生死。
因此,在古人的诗文中,纯粹的自然现象是没有的,流动的水,吹过的风,开落的花,都与人自己的命运休戚相关。
生命的共感帮助我们理解了自然物与人的生理心理之间的密切关系,却难以解释为什么有的自然物可以引起人的快感,有的则引起人的悲感。
这就需要探讨自然与人之间异构与同质的问题。
异构,指二者之间有不同的结构形式;同质,指两种物质之间本质的相同。
前者将两种物体区别开来,后者则将两种物体联系在一起。
人类和自然,无论形式差异多大,都遵循生命的规律,如生老病死、兴衰荣枯。
只是作为高等动物的人具有更强烈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介入,因此自然界的各种变化所具有的特定精神内涵,都是人赋予它的。
但久而久之,这种内涵脱离了人的主观赋予而内化为物的客观属性了。
比如,人愤怒的时候就像江海中翻滚的波涛,于是有人便赋予波涛以愤怒的含义;在悲伤的时候泪如雨下,于是有人便赋予雨以悲伤的含义。
河南省洛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洛阳市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
―、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美育”即“审美教育”,最早由德国古典美学重要代表、大诗人席勒在1795年的《审美教育书简》中提出。
美育是一种爱美的教育,它鼓舞人们去爱美、欣赏美、追求美,提高生活情趣,培养崇高生活目标,这是美育的独特功能,是单纯德育所不能达到的。
但美育的目的决不单纯是为造就一批艺术家,不能把美育降低为培养学生某些艺术技艺和手段的方式,从而忽视美育育人心灵的根本宗旨。
虽然美育概念出现较晚,但无论中外,都很早就懂得美育的重要性并付诸实践。
比如,古希腊的柏拉图极为重视对青少年的审美教育,大力提倡用优秀艺术作品(包括描绘自然美的优美作品)对青少年实施美育,以陶冶、培养和改善他们的心灵。
在我们中国,两千多年前所倡导的“乐教”“诗教”就蕴含美育的基本内涵。
西周时期,礼乐便纳入当时的学校教育。
周代统治者已经重视诗、乐(艺术、审美)对民众的心灵教化作用,用以保持民风淳朴、国泰民安。
汉代的《乐记》就已强调乐教因人的本性而进行心灵疏导以产生潜移默化的感染功能,这正体现了那个时代所要求的艺术教化即美育的效果。
到明代的王夫之,又继承上古以降的“习与性成”思想,强调日常生活(无疑包括艺术、审美)和习惯对人日积月累的长期教化作用。
当然,直到上世纪初,蔡元培、梁启超和王国维等人才借鉴西方,追随时代要求,逐步建立起中国现代的美育观。
力倡现代美育的第一人蔡元培1901年在《哲学总论》一文中率先引入“美育”一词,他反复强调,美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又说“纯粹之美育,所以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美育之目的,在陶冶活泼敏锐之心灵,养成高尚纯洁之人格。
”对美育陶冶、塑造人们美好心灵的目的、功能作精辟、深刻论述。
河南省洛阳市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1.补写出下列句子空缺部分(1)《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与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交融一起写成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
”(2)《将进酒》中将“圣贤”与“饮者”对比抒写万古寂寞之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3)《阿房宫赋》中作者讽谏时弊,以秦朝灭亡为鉴的诗句是“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______,______”。
(4)《伶官传序》借庄宗困于伶人而亡国警戒后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岂独伶人也哉”,二、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2.0分)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改革开放的成果越来越令人瞩目,许多来中国的人都有感于三十几年来中国发生的石破天惊....的变化。
②评点批注是我国文学鉴赏和批评的重要形式和传统。
它直入文本,少有迂回,多是些切中肯綮....的短词断句,是阅读者自身感受的笔录,体现着阅读者别样的眼光和情怀。
③一些古代文人,当理想在现实中得不到实现时,就会选择隐居,避开人群,开始在大自然中求田问舍....,寻求心灵上的寄托。
④木心研究者陇菲先生认为,《木心谈木心》涉及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焊接文白、应对采访等诸多方面,细心教学生如何写作,可谓金针度人....。
⑤老去,尤其是孤独地老去,实在是人生中最最残酷的事情。
纵使富可敌国,奴仆环侍,也只能落得个孤苦伶灯、芳华凋零的结局,真可谓生荣死哀。
.....⑥美国试图通过解决流动性危机来解决支付性危机无异于抱薪救火....,借更多的债来解决债务危机,这种求助力度越大,危机扩散幅度就越深,持续时间也越长。
A. ①③④B. ③⑤⑥C. ②④⑥D. ④⑤⑥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工信部官网称,随着全球5G试验与商用步伐的加快,中国5G技术研发试验将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探索5G试验的国际合作B. 在网络社交中,一个笑中带泪的表情符,表意既是清晰的又是暧昧的,因为在不同语境中,它能被解读成苦笑、笑哭了或者是无可奈何等等都可以C.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2017年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教育部结合“双一流”建设实际,经广泛征求意见。
最新精选河南省洛阳市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精校版)
河南省洛阳市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第I卷阅读题―、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与自然的关系不独表现在物质方面,更表现在精神方面的复杂关联。
除了自然界种种物象变化对人心的影响之外,人的现实处境和主体心态也会导致其对自然有不同理解和表现。
梁启超在《饮冰室文集》中说同一月夜也,球筵羽筋,清歌妙舞,绣帘半开,素手相携,则有余乐;劳人思妇,对影独坐,促织鸣壁,楓叶绕船,则有余悲。
”在不同的人眼中,自然的面貌原本就是不同的,给人的感触也不一样。
人与自然的关系呈现出两种形态:一方面,自然摇荡着人的性灵,使人产生或悲或喜之情;另一方面,人将悲喜之情转移;投射到本无情感知觉的自然物上,使其具备了与人同一的感情色彩,从而在自然施与人巨 ? 大影响的同时,人也以自我的情志改变着自然物在人们心中的面貌。
对这种人与自然之间奇妙的生命共感现象,西方人类学家弗雷泽认为:自然变化、草木荣枯使古人看到自己的影子,觉察到自己的生命,并联想到万物与人的生死。
因此,在古人的诗文中,纯粹的自然现象是没有的,流动的水,吹过的风,开落的花,都与人自己的命运休戚相关。
生命的共感帮助我们理解了自然物与人的生理心理之间的密切关系,却难以解释为什么有的自然物可以引起人的快感,有的则引起人的悲感。
这就需要探讨自然与人之间异构与同质的问题。
异构,指二者之间有不同的结构形式;同质,指两种物质之间本质的相同。
前者将两种物体区别开来,后者则将两种物体联系在一起。
人类和自然,无论形式差异多大,都遵循生命的规律,如生老病死、兴衰荣枯。
只是作为高等动物的人具有更强烈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介入,因此自然界的各种变化所具有的特定精神内涵,都是人赋予它的。
但久而久之,这种内涵脱离了人的主观赋予而内化为物的客观属性了。
比如,人愤怒的时候就像江海中翻滚的波涛,于是有人便赋予波涛以愤怒的含义;在悲伤的时候泪如雨下,于是有人便赋予雨以悲伤的含义。
河南省洛阳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有答案
洛阳市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在中国古代诗词中,鸿雁作为审美对象,具有丰富的美学意蕴。
(2)鸿雁是随阳之乌,它虽然在季节和环境的渲染下带有“秋”的意象,但它与蟋蟀、蝉等秋虫之美仍有所不同。
听秋虫浅吟低唱,不免产生物华将尽的寂寥之感;看鸿雁之布阵南征,则令人心胸开阔,精神振奋。
“秋色萧条,秋容有红蓼;秋风拂地,万籁也寥寥。
惟见宾鸿,冲入在秋空里,任逍遥”,便是对鸿雁这一美学特征的生动把握。
鸿雁是健飞之鸟,翅膀拍动时频率适中,沉雄有力,不似鹰鹞猛悍桀骜,也不似鹤鹭之轻灵飘忽,而是给人以坚忍强劲的审美感受。
在风频雨骤的春日或霜寒月冷的秋夜,当鸿雁结阵翱翔,引吭嘹唳、雄姿勃勃地掠过长空时,人们的这种审美感受就更加明显、强烈。
(3)迁徙时常汇集成数十只、上百只的大群,在天空中列队飞翔。
“蜃楼百尺横沧海,雁字一行书绛霄”;“白犬吠风惊雁起,犹能——旋成行”。
鸿雁这种行序整齐的飞行特征,令中国古代文人们赞叹不已。
鸿雁健飞,且性情机警,南征北返时,中途很少停歇,人们能看到竦峙树端的鹰、栖息房梁的燕、兀立江滩的鸫鹭,却很难看到静态的鸿雁。
在中国古代诗词歌赋中,鸿雁大都以动态出现鸿雁翔姿优美,亦刚亦柔,曹植的《洛神赋》中就有“翩若惊鸿,矫若游龙”之语。
鸿雁南迁阵容非常壮观,在朔风凛冽、尘沙蔽日的秋冬之际,当一群群大雁雄姿勃勃地掠过长空时,亦能唤起古人雄浑悲壮的审美感受,这种感受对于边塞诗人说,尤为强烈。
“雁惨淡沙场外,月出苍茫云海间。
”借秋空雁阵渲染沙场征战的雄浑悲壮之貌。
(4)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两者不可截然分割,而对“雁”意象群的发掘,即能较好地说明这一问题。
在中国古代咏雁诗词中,既有侧重“言志”的诗词,也有侧重抒情的诗词,但数量最多的还是抒情与言志有机结合、互为渗透的诗词。
河南省洛阳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答案
洛阳市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卷参考答案1.C (A“四千年前”理解错误,原文是“从黄帝至明末近四千年中”,B“直领”的两扇衣襟是直接从胸前平行垂直下来的,彼此不交叠,所以不分左右祍;D文中只是说“上衣崇尚颜色端正纯一”并没有说一定要“鲜明”。
)2.B (此处的引用只是让读者了解到了衣和裳的作用,无法证明和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3.C (“襟三江而带五湖”中的“带”是指腰间的大带,用以表明南昌处于五湖环绕的中心位置)4.B (说法过于片面了。
文创产品应该满足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虽然图示中数据显示公众对提高审美情趣需求占比较大,但若以此作为开发产品的标准和依据,是缺乏说服力)5.D (过于片面绝对,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6.①积极引导,推动文化创意产业进行相应的规范和结构调整,尽快形成一个完整的文化创意产业链。
②继续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扶持,解决融资难的问题。
③对文化产业的基地与园区建设进行指导和规划,改变其同质化现象。
④引导企业提高原创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创新经营模式,重视对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据。
(每条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任意三点给满分)7.B (自己没孩子或许是这对夫妻喜欢孩子的一个原因,但更重要的原因应该是他们善良的品质)8.正面描写:①作者直言这对夫妻煮的馄饨“热气腾腾”、“香气扑鼻”、“大小一致”、“个头均匀”、用料十足,堪称是色香味形俱全。
②作者用大段的笔墨详细地描写了馄饨的制作过程,特别是不厌其详地介绍馄饨的配料,看上去就鲜香美味,撩人味蕾。
侧面描写:附近的人宁愿多跑路也要拐到这个摊子吃,“我”只要从外地回来就想吃,而且还要带自己的孩子去吃,足见馄饨的魅力。
(每答对一方面给3分)9.①诚信经营热情待客的理念和做法不变。
30多年来,他们馄饨的汤料、个数、大小、模样、味道,对客人招待的热情,一点都没变。
②夫妻之间淳朴挚爱的感情不变,夫妻之间简单却充满爱意的轻柔对话,两人每天打烊后携手回家的图景,始终不曾改变。
河南省洛阳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河南省洛阳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9高二下·绵阳期中)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北斗应用只受想象力限制”——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主办的第六届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北斗展区,生动诠释了这句在北斗圈内大家都_____的话。
9月5日至9日,北斗应用展区____。
说起“北斗”,大家首先想起的都是导航功能。
但你可曾想到,随着北斗技术的逐渐成熟,这一“高精尖”技术正在跳出单一军事用途,为城市燃气、电力电网、智慧交通提供精准服务,与你我的生活_____。
正如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会长于贤成所说,北斗之用,可谓_____。
借助北斗系统可以解决如何监测燃气管道、构筑安全屏障这个难题。
北斗可以对每段管道进行精准定位,动态监测腐蚀情况,同时对腐蚀趋势进行预测分析,()。
此外,北斗系统还可以生成管网腐蚀图、防腐层综合统计情况等,通过提供精准位置和数据支撑为管道管理和维修提供依据。
北斗系统可以助力物流,缩短“时空”距离。
在网上订了生鲜、餐饮,70.5%的用户不希望配送时间超过30分钟,还有一些用户希望配送时间能缩短到10分钟以内。
这个时候,快递小哥可以求助于“北斗”。
据专家介绍,时空技术基于卫星导航定位功能,能够解决精准送达、快速运输、供需关联,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实现全流程跟踪。
在物流运输车上安装北斗导航设备,可以对车速和路线进行实时监控,保障驾驶安全。
结合北斗系统的地理位置数据,进行数据分析挖掘,能够定制仓储和站点急需上门接货的位置信息,定制服务线路、提高物流效率。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 了然于胸熙熙攘攘休戚相关无所不在B . 耳熟能详人头攒动休戚相关无孔不入C . 了然于胸熙熙攘攘息息相关无孔不入D . 耳熟能详人头攒动息息相关无所不在(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当我们要采取措施的时候,就意味着发现腐蚀临近危险值B . 我们要采取措施,就意味着发现腐蚀临近危险值C . 一旦发现腐蚀临近危险值,就意味着我们要采取措施D . 一旦腐蚀临近危险值被发现,就意味着我们要采取措施(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时空技术基于卫星导航定位功能,能够解决供需关联、快速运输、精准送达等问题,实现全流程跟踪,全面提升服务质量。
(审核版)洛阳市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第64套).doc
洛阳市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卷(A)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书法,为什么会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独特的审美对象,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这是书法理论界所关注的问题,也是书法美学的一个基本问题。
对这一问题的探讨,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国书法的历史根源和审美鉴赏等。
人们普遍注意到,书法的审美根源同汉字有关,汉字的形体结构为书法艺术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
人们也注意到笔、墨、纸对于书法美的产生的重大意义。
但仅仅停留于此是不够的。
我们认为,书法艺术归根到底是人创造的,是人的审美心理的物质显现。
书法之所以成为一种艺术,是因为它对人具有审美价值。
因此,书法艺术的真正审美根源,只能到书法主体的心灵中去寻找。
只有抓住主体的心理这一根本,我们才可以真正揭开书法美的奥秘。
从主体心理的角度来探讨书法美的根源的,古代有“书如其人”说。
此说主张书法是人的精神意气或情感意绪的表现,书法美是一种人格美。
人们之所以欣赏书法艺术,是因为人们意识到从中可以观照自已的精神意气或情感意绪。
汉代扬雄提出“书为心画”说;六朝盛行“书品”如“人品”说;宋代欧阳修主张“爱其书者,兼取其为人也”。
清代刘熙载更提出:“笔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书……如其人”。
书如其人说把书法同人的心理联系起来,把书法作品的“个性”同书法家的个性联系起来,试图从主体的角度说明书法的审美根源,这是有一定价值的。
但是,问题在于:书为什么如其人呢?书如其人又如其侍么呢?如其“情”?如其“心”?如其“形”?为什么相对说来抽象的线条符号会对人具有审美意义呢?我们说,绘画对人有审美意义,是因为它以其具体的、具象的、确定的艺术形象表现了人的生活、人的心理。
而书法并不创造具体的、具象的、确定的艺术形象,它为什么仍能引起人的美感呢?我们应当去深探书法的线条对于人的心理的审美意义,应当从书法线条与人的心理的关系的角度来考察这一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洛阳市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在中国古代诗词中,鸿雁作为审美对象,具有丰富的美学意蕴。
(2)鸿雁是随阳之乌,它虽然在季节和环境的渲染下带有“秋”的意象,但它与蟋蟀、蝉等秋虫之美仍有所不同。
听秋虫浅吟低唱,不免产生物华将尽的寂寥之感;看鸿雁之布阵南征,则令人心胸开阔,精神振奋。
“秋色萧条,秋容有红蓼;秋风拂地,万籁也寥寥。
惟见宾鸿,冲入在秋空里,任逍遥”,便是对鸿雁这一美学特征的生动把握。
鸿雁是健飞之鸟,翅膀拍动时频率适中,沉雄有力,不似鹰鹞猛悍桀骜,也不似鹤鹭之轻灵飘忽,而是给人以坚忍强劲的审美感受。
在风频雨骤的春日或霜寒月冷的秋夜,当鸿雁结阵翱翔,引吭嘹唳、雄姿勃勃地掠过长空时,人们的这种审美感受就更加明显、强烈。
(3)迁徙时常汇集成数十只、上百只的大群,在天空中列队飞翔。
“蜃楼百尺横沧海,雁字一行书绛霄”;“白犬吠风惊雁起,犹能——旋成行”。
鸿雁这种行序整齐的飞行特征,令中国古代文人们赞叹不已。
鸿雁健飞,且性情机警,南征北返时,中途很少停歇,人们能看到竦峙树端的鹰、栖息房梁的燕、兀立江滩的鸫鹭,却很难看到静态的鸿雁。
在中国古代诗词歌赋中,鸿雁大都以动态出现鸿雁翔姿优美,亦刚亦柔,曹植的《洛神赋》中就有“翩若惊鸿,矫若游龙”之语。
鸿雁南迁阵容非常壮观,在朔风凛冽、尘沙蔽日的秋冬之际,当一群群大雁雄姿勃勃地掠过长空时,亦能唤起古人雄浑悲壮的审美感受,这种感受对于边塞诗人来说,尤为强烈。
“雁来惨淡沙场外,月出苍茫云海间。
”借秋空雁阵渲染沙场征战的雄浑悲壮之貌。
(4)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两者不可截然分割,而对“雁”意象群的发掘,即能较好地说明这一问题。
在中国古代咏雁诗词中,既有侧重“言志”的诗词,也有侧重抒情的诗词,但数量最多的还是抒情与言志有机结合、互为渗透的诗词。
中国美学中的“景中情”与“情中景”互相联系又各具特征。
巧于诗者或“景中情”,或“情中景”;神于诗者则情不虚情,景非滞景,情景互生,妙合无垠。
这三种审美移情层次在中国古代咏雁诗中均能找到例证。
1.下列古代诗同中的鸿雁,侧重言志的一项是(3分)A.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B.鸿志不汝较,奋翼起高飞。
焉随腐鼠欲,负此云宵期。
C.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D.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提出观点,在中国古代诗词中,鸿雁作为审美对象,具有丰富的美学意蕴。
B.文章第二段指出了鸿雁的第一重美学意蕴坚忍强劲感,文章第三段指出了鸿雁的第二重美学意蕴雄浑悲壮感。
C.文章第二段第三段都采用了对比的方式,将鸿雁和其他意象作比较来突出鸿雁带来不同审美感受的原因。
D.文章最后一段总结了鸿雁的三重审美意蕴,或各有侧重,或互相融合。
3.根据原文内容,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秋虫的审美基调一般表现为凄清低婉,鸿雁的审美基调则主要表现为辽阔高远。
B.中国古代对联常以“飞鸿”对“奔马”“冥鸿”对“隐豹”“摩天鸿”对“闹海蚊”,主要体现了古人的“雄浑悲壮”的审美感受。
C.鸿雁列队飞翔时人”字形与“一”字形之间不断更替,跌荡中呈现出鲜明的回旋往复之美。
D.情景互生、物我难辨、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是中国古代诗词创作的最高美学境界,古人的咏雁诗不乏其例。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餐馆和玫瑰[美]欧•亨利波西.卡林顿小姐出生在那个叫作酸果蔓角的小镇,一开头就背上了姓“博格斯”的不利条件。
十八岁的时候,她改用“卡林顿”作为姓,来到了纽约,开始了她的演员生涯,现在她正声誉鹊起,红得发紫;那个精明的经理蒂莫西•戈尔茨坦让她签了合同,答应在下一个季度主演戴德•里奇的新剧本《华灯初上》。
随即就有一个姓海史密斯的演员来找蒂莫西先生,申请担任“索尔•海托塞”一角,也就是《华灯初上》里主要的滑稽男演员。
戈尔茨坦说:‘‘卡林顿小姐已经回绝了本市五六个最好的扮演乡巴佬的演员。
她声明,如果物色不到最好的‘海托塞'她就不登台。
你知道,她是在乡村长大的,百老汇的兰花在头发上插根稻草,就想把自己说成是苜蓿,可诓不了她。
她要货真价实的东西。
哎,你想扮演‘索尔•海托塞'首先要打通卡林顿小姐这一关。
”第二天,海史密斯乘了火车去酸果蔓角。
他在那个死气沉沉的、偏僻的小镇待了三天。
此时的卡林顿小姐正如往常闲暇时一样,在一家位于地下室的空气污浊的小餐馆内和她的“追随者们”谈笑风生,她身材纤巧,美丽迷人,充满活力,得意非凡。
十一点三刻,一个瘦长、仓皇、犹豫的年轻人走进了餐馆,他长着一k头淡黄色的头发,傻乎乎地张着嘴,被餐馆里的灯光和人们吓得手足无措,狼狈不堪。
他穿着一套白胡桃色的衣服,打了一条鲜蓝色的领带,衣服很不合身,瘦嶙嶙的手腕和穿白株子的脚踝露在外面有四英寸之多。
他睁大眼睛,打量着周围,正如见到猪猡闯进了土豆地的人一样。
他终于看到了卡林顿小姐。
他咧开嘴笑了,又高兴又窘迫地红着脸站起来,朝她的桌子那儿走去。
“你好吗,波西小姐?”他带着无可置疑的乡土音说,“你'还记得我吗?——我是比尔•萨默斯——住在铁匠铺后面的萨默斯家的。
”“嘿,什么!”卡林顿小姐兴致勃勃地插嘴说,“你从酸果蔓角来?”那个年轻人接着说,“是的,你知道吗?哈姆•赖利信了教;布利塞斯老太太把她的房子卖给了斯普纳船长;沃特斯家最小的女儿跟一个音乐教师逃跑了;县政府办公楼三月里着火烧掉了;你的威利叔叔给选上当警官了……”“喂,诸位!”卡林顿小姐忽然对她的同伴说,“我要失陪一会儿。
”她把他拖到角落里一张单独的桌子那儿。
“我仿佛记不起谁是比尔•萨默斯了。
”她瞅着那个乡下年轻人的天真的蓝眼睛,沉思地说。
“不过萨默斯一家我是认识的^我猜想那个老镇不会有多大变化。
你最近有没有见到我家里的人?”“波西小姐,”年轻人认真地说道,“两三天以前,我还去过你家。
”“妈妈好不好?”卡林顿小姐问道。
“我最近一次见到她时,你妈妈正坐在阳光下面。
我问她为什么不往后挪一点。
‘威廉,'她这样说,4我一有空就坐在这儿,望着那条路,等着波西,直到天黑。
我老是觉得,当她厌倦了外面的世界,想起她的老妈妈时,她仍旧会从那条路回来的。
我出来的时候,”比尔结束道,“我在前门台阶那儿把这摘了下来。
我想到了城里也许能见到你,我知道你一定喜欢老家带来的东西。
”他从上衣口袋里取出一朵玫瑰朵丝绒一般柔媚,芳香四溢的黄玫瑰,它在餐馆恶浊的气氛中耷拉着脑袋,正像一个少女在古罗马竞技场上在群獅热辣辣的呼吸下垂着头一样。
卡林顿小姐的尖锐然而悦耳的笑声在乐队演奏的《风信子》的旋律中响了起来。
“哎呀!”她快活地嚷道,“还有比那些地方更死气沉沉的吗?如今让我在酸果蔓角待两个钟头,我都受不了。
嗯,萨默斯先生,我见到你非常愉快。
我想我现在要赶回旅馆去睡我的美容觉了。
”她把那朵黄玫瑰塞在她绮丽精致的绸衣服的前襟里,站起身,傲慢地朝戈尔茨坦先生点点头。
那辆金碧辉煌的马车驶去后,这位“乡下来的年轻人”转头对戈尔茨坦说:“主意不错吧,呃?‘索尔.海托塞,这个角色总该派给我了吧?这位小姐是始终没有起疑。
”戈尔茨坦说:“你最好明天一早就去找卡林顿小姐,把这个角色敲敲牢。
我觉得她会对你很满意的。
”第二天上午十一点三刻,海史密斯来到了卡林顿小姐下榻的豪华宾馆,满怀信心地递进他的名片。
接待他的是女演员的侍女。
“对不起,”霍顿斯小姐说,“非常抱歉。
卡林顿小姐已经取消了所有的演出合同,回到那个…那个什么小镇----喊,那个酸果蔓角小镇去了!”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头波西小姐的“出生小镇”“不利条件”“改姓”到“声誉鹊起,红得发紫”,这一系列的过程是波西小姐的成功过程,也是其迷失过程。
B.作者详细描写“乡下来的年轻人”的肖像以及他和女主人公的对话,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情节的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C.文章叙述了演员海史密斯通过自己的种种努力,本以为成功获得了想要的角色,不料女主角的突然离去而使这些化为了泡影,意在表现作者为他不平,对他寄寓的深深的同情。
D.小说构思精巧,结尾的陡转.故事情节中的悬念.如波西•卡林顿小姐的奋斗史、听完年轻人讲述后的反应,都给我们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
5.请简要分析波西•卡林顿小姐这一人物的主要特点。
(6分)~6.怎样理解文章标题“餐馆和玫瑰”的含义。
请简要说明《 (5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如今,春节已经和国庆假期一样成为全民的“旅游黄金周”,人们过年的方式也有了多种多样的选择。
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旅游成为人们日常休闲娱乐生活的重要部分。
从数据看. “十二五”期间,国内旅游人数从2011年的26. 4亿人次增长到2015年的41. 2亿人次,相当于平均每人每年出游3次。
2015年,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度达到10.8%。
我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和全球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旅游业成为社会投资热点和综合性大产业。
在“十三五”新阶段,随着外部环境的优化,基础资源的积累,人们的消费能力和消费观念的变化,旅游业将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并将在以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格局中成长为优势产业。
同时也要看到,在新时期,旅游业的发展不仅仅要注重量的增长,更需要注重质的提升。
当前,散客化趋势日益明显,消费群体逐渐年轻化,游客的需求层次也发生了变化。
在不少业内专家看来,传统的景点观光旅游已经难以满足大多数游客需求,人们更注重个性化、自由式的旅行方式,更注重旅游服务品质和融入当地生活的体验。
(摘编自光明网《未来五年,中国旅游业会咋样》)材料二:“十三五”期间旅游业发展主要指标(资料来源:国家旅游局)材料三:对旅游企业和景区景点来说,目前正在兴起的智慧旅游是一个难得的机会,游客消费个性化需求不断提升,对整个旅游业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时,也带来前景可观的市场。
当前,智慧旅游的需求潜力很大,要取得更好更快的发展,关键还是要从游客需求的角度出发,给游客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和实惠。
如何才能让游客更满意?这就需要掌握一手“大数据”,实时了解游客动态、兴趣爱好,才能使管理、产品更接地气,大众旅游时代的旅游发展应该靠“大数据”说话。
在大数据、互联网时代下,只有灵活地分析、用好数据,根据市场调整相应的旅游产品结构,才能推动旅游业更好地发展。